<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藥專業論文范文

2023-03-16

中藥專業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中藥制藥工程專業 常見問題 完善對策

中藥制藥工程專業是中藥學、生物學、工程學以及化學的交叉融合,是一種通過學科滲透而形成的交叉性學科。中藥制藥工程專業是培養學生掌握藥理學、藥劑、中藥分析與制藥工程等新藥研發理論的專業課程,要求學生要具有專業的藥物制備、質量評價、藥物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評價等能力。在中藥制藥工程專業教學中要掌握現代化發展的基本思路,重視技術方法的分析,要培養學生具有高水準的專業技能。

1 中藥制藥工程專業存在的常見問題

在中藥制藥工程專業發展過程中,要了解中藥制藥工程專業發展現狀,根據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綜合中藥制藥工程專業發展趨勢,分析市場經濟以及發展特征,探究科學合理的中藥制藥工程專業發展模式,才可以推動中藥制藥工程專業的持續發展。

1.1 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問題

在工業化高速發展過程中,制藥行業體現在環境、能源以及原材料等各個領域中均有難點、熱點,這無疑對制藥工程提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在制藥工程專業中要轉變“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

1.2 合作企業選擇問題

選擇合適的企業是保障教學計劃開展的重要環節,在進行企業選擇過程中,要綜合社會責任感、企業文化、生產規模以及生產技術、設備、高校合作育人等內容,綜合其一般的實踐能力與條件,選擇具有專業能力的企業共同合作。

1.3 教學內容改革

中藥制藥工藝學是制藥工程中較為關鍵的內容,是研究中藥生產制備工藝原理以及質量控制的專業學科。在今后發展中實現科學中藥工業發展是關鍵內容。而分析現有的中藥制藥工程專業模式可以發現其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課程結構仍具有一定的優化空間,從整體上來說對學生缺乏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對于理論研究關注度較高。

1.4 教師轉型發展

中藥制藥工程專業發展中師資隊伍建設是重要內容。中藥制藥工程專業存在的最為主要的問題就是輕應用與實踐,重視學術研究的問題,為了提升中藥制藥工程的專業性,實現產業化發展,就要培養集知識、技術以及職業素養綜合能力為一身的專業技術應用人才,教師要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在教學中提高實踐能力,強化隊伍建設。

1.5 專業核心競爭能力的提升

在中藥制藥工程專業發展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專業課程系統建設。課程系統建設是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中藥制藥工程專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構建具有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是提升中藥制藥工程專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基礎與關鍵。

2 中藥制藥工程專業建設的思路和舉措

中藥制藥工程要重視專業建設,培養人才隊伍,明確目標、優化課程,綜合市場發展規律與特征合理開展,這樣才可以真正的推動中藥制藥工程專業的持續發展。

2.1 構建“雙師型”教師模式,增強中藥制藥工程專業實踐能力

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構建快速、專業發展的教師隊伍,在實踐中要綜合實際狀況,強化管理,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管理。

第一,組織教師參加教學實踐,在學習中要組織學習生產技術,參與企業中各項科研項目的教育,進而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與實踐能力;第二,完善“雙師型”教師待遇,要鼓勵教師行業發展,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第三,聘請專業兼職教師,通過行業中實踐專家加強對學生的指導,組織開展實踐活動,開展試驗,要通過第二課堂、課外素質拓展活動等方式,傳遞行業中新的信息、技術以及理念,進而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同時,學校要根據教學要求與任務,公開招聘專業的工程技術帶頭人,通過行業專家組織開展專業的指導委員會,指導中藥制藥工程專業建設,拓展建設思路與視野。

2.2 明確目標,優化課程

中藥制藥工程專業發展過程中要具有明確的目標,優化課程,強化課程改革。

第一,分析制藥企業以及工程專業需求狀況,探究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綜合市場規律特征,制定完善的現代化中藥制藥工程專業發展方向,分析中藥現代化發展特征,培養生產、開發以及質量控制、分析的專業人才。

第二,明確專業課程流程,彰顯特色課程內容,為地方服務奠定基礎。在實踐中要優化課程建設,基于課程系統制定完善的培養模式與課程內容。要根據高校實際狀況,設置具有特色的專業課程與實踐課。

中藥制藥工程專業發展中應具有一定時代意識,在實踐中積極借鑒其他學校的成功經驗,探究合理的、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在實踐中要組織開展各種具有時間價值與意義的校驗活動,重視教學評價,構建完善的、客觀的評價系統,綜合學生座談會等狀況了解學生的具體狀況,根據實際狀況及時調整課程,進而提升中藥制藥工程專業教學質量。

2.3 做實創新創業教育

根據教育部的意見與要求,要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創新精神與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時代發展背景之下,要鼓勵學生自主創新,綜合中藥制藥工程專業特征,拓展范圍,重視案例溝通交流,通過行業案例講座等方式,綜合創新創業以及中藥制藥工程專業教育,從根本上轉化工作內容,全面推進落實,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2.4 促進成果轉化,提升教學質量

中藥制藥工程專業教育與科研成果轉化是相輔相成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轉化是提升中藥制藥工程專業教學質量的重點。在中藥制藥工程專業教學中,重視科研成果轉化,不僅可以豐富教學活動內容,也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意識,進而在根本上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

中藥制藥工程要根據時代發展趨勢,制定完善的校企合作平臺,鼓勵教師在制藥企業以及實踐基地支持之下,分析企業以及市場需求,要通過研發中心等科研平臺的建設,促進教師科研成果轉化,為地方經濟服務提供支持,進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這樣才可以促進中藥制藥工程專業發展,增強中藥制藥工程專業影響力。

3 結語

中藥制藥工程專業在發展過程中,要借鑒先進的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在實踐中探索與學校發展吻合、符合地方產業發展需求的模式。明確中藥制藥工程專業發展定位,根據實際狀況配置完善的人才匹配模式,基于中藥企業作為實踐平臺,要設置多層次、系統化的專業課程,強化特色課程的挖掘,重視教學改革與科研發展,這樣才可以真正推動中藥制藥工程專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瑞源,路新衛,唐中坤.中藥制藥工程專業《化工原理》教學的探索與研究[J].廣州化工,2017,45(17):172-173.

[2] 張慧,童勝強,程冬萍,等.以成果為導向培養中藥制藥工程專業人才的模式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4):6-7.

[3] 劉瑞源.醫學院中藥制藥工程專業《化工原理》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索[J].廣東化工,2016,43(15):255,267.

中藥專業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目的:對處方分析在中藥藥學服務中的應用進行簡要分析。方法:從我院收治的中藥治療患者當中隨機抽取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并將他們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當中包括40例患者,對照組采取常規中藥調劑法,試驗組采取處方分析調劑法,然后對兩組患者的不合理用藥發生率和不良反應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對照組的不合理用藥發生率為25.0%,而試驗組只有5.0%,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5%,試驗組為2.5%,可見試驗組各項結果都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將處方分析法運用到中藥藥學服務過程中,可以取得非常不錯的效果,大大降低了不合理用藥和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值得在臨床上進行大力推廣。

關鍵詞:處方分析;中藥;藥學服務;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收治的中藥治療患者當中隨機抽取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并將他們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當中包括4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包含有16例女性患者和24例男性患者,他們的疾病所涉及科室有內科13例,兒科5例,外科12例,婦產科10例,所有人年齡均在35歲到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23±1.45)歲。試驗組當中包含有17例女性患者和23例男性患者,涉及科室有內科12例,兒科6例,外科11例,婦產科11例,年齡均在36歲到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28±1.49)歲。由此可以看出,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沒有明顯差異,可以進行統計對比分析[1]。

納入標準: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在經過檢查之后都嚴格符合中藥適應癥,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中藥調劑治療方式,嚴格遵照中藥處方要求對藥物的品種和劑量進行調整,如果存在處方書寫不清楚現象,還應該及時和臨床醫師做好交流和溝通,只有在確認之后方可進行調劑。并且還需要事先告知患者服藥之后可能會出現的各種不良反應。

試驗組采取處方分析中藥調劑治療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①對臨床診斷結果做出詳細分析,對患者病情做出正確評估,在對診斷結果做出全方位仔細分析之后進行中藥的合理調配。需要注意,即使是同一種疾病,不同體質的患者在藥物劑量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所以要求充分結合患者自身情況對藥物劑量做出合理調整,在確認藥方無誤之后方可開始調配藥物。

②事先給患者講解清楚各種藥物服用之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對治療醫師的中藥用藥目的做出全面詳細分析。根據以往經驗,很多中藥處方經常出現藥物炮制方式不明確現象,此時就需要我們根據中藥應用功能特征和診斷結果,探索最為科學合理的炮制方式,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含有半夏的中藥配方,一定要對功能和其他相關知識進行全面掌握。

③對中藥處方內容進行認真分析,不同劑量會導致同一種藥物出現不同的不良反應,可見合理的調劑方式尤為關鍵,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結合藥物性能和特點,對各種藥物之間是否會發生反應進行準確判斷,進一步作出合理調配,保證用藥的安全性[2]。

④了解中藥調劑各方面有關事宜,包括處方的腳注部分,藥方處理方式以及一些特殊用藥要求等。給患者和家屬講清楚各類中藥煎煮時候的投放順序和熬制時間,特別是那些具有一定毒性的藥材,要求必須單獨存放,避免小孩和老人誤食。中藥煎藥工具嚴禁采用金屬類制品,明確告知患者和家屬各方面煎藥和服藥的禁忌和注意事項。

2 結果

2.1 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不合理用藥發生率對比。

試驗組不合理用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體數據詳見下表1。

2.2 對照組和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分析。

3 討論

中藥治療其實主要是通過內調最終達到一個治療的效果,目前人們所發現的中藥品種多種多樣,每一種藥物的功能和形狀都各不相同,在實際用藥過程中,如果藥劑師不能做好嚴格的調劑和管理工作,很容易誘發中藥用藥安全事件,給患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脅。這就要求藥劑師必須要充分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和中藥的性能以及特點,對中藥進行合理調劑,將藥物的應用功效發揮至最佳,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藥學服務[3]。

該文就中藥藥學服務過程中對中藥處方分析的應用進行簡要論述,從上文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對照組患者的不合理用藥發生幾率為25.5%,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5%,可是試驗組患者卻分別只有5.0%和2.5%,很明顯,試驗組的用藥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而且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P<0.05)。在臨床治療過程中,中藥處方可以說是用藥的主要憑證和依據,同時也是中醫辨證用藥的具體體現,在此過程中藥劑師應該通過對中藥處方分析技術的合理運用,結合經典處方研究結論,找到最為科學合理的藥物加減治療方案,這樣也可以更容易發現中藥適應癥 和功效方面存在的問題,對中藥方劑做出更加精準的配置處理,確定最終的處方診斷方式,了解主要癥狀與中藥處方的確立方式,然后結合患者各方面臨床癥狀表現對中藥方劑做出合理調配,最大程度避免醫療安全事件的發生。除此之外,還要不斷規范中藥處方的書寫,防止重復用藥現象的發生,并加強對文字和各類信息的檢查,尤其需要重點關注中藥處方當中的藥物使用方式、使用劑量以及配伍禁忌等,以上這幾個方面的內容都需要進行仔細檢查,不斷提高中藥藥學服務水平和用藥成效。中藥藥劑師在日常工作中也應該積極主動學習,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知識水平和綜合素養,熟練掌握各類藥材的配伍禁忌和適用方式,不但要保證用藥過程的安全性,同時還要將各類副作用降至最小。醫院應該定期為藥劑師組織一定的專業知識培訓和教育活動,對藥劑師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考核,與臨床醫師之間做好相互合作,懂得怎樣結合診斷結果去合理調劑中藥用藥,保證用藥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另外,控制好中藥用藥劑量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否則很容易由于用藥劑量過大而引發相應的醫療安全事故。中藥煎煮器具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采用金屬類器具對中藥進行煎煮,否則容易導致藥物煎煮過程中藥性發生改變。和西藥用藥相比較而言,中藥沒有包含藥物應用的具體頻率和各種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所以醫務人員還應該事先給患者和家屬進行仔細講解,明確告知其藥物的具體煎煮方式和服用方式以及服用頻次,并告訴患者在服藥期間需要注意的一些禁忌,保證用藥的安全性,將藥物功效發揮至最佳,為患者提供最好的藥學服務。

綜上所述,將處方分析技術合理運用到中藥藥學服務過程中,可以大大降低不合理用藥現象和各類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同時還能夠提升用藥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繆昌文.臨床中藥師在合理用藥中的作用分析[J].北方藥學,2018,15(08):188-189.

[2]張燕.處方分析在中藥調劑中的意義分析[J].現代養生,2018(14):147-149.

[3]王景洋,劉大明.中藥處方點評對中成藥臨床合理應用的促進作用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8,16(06):39-40.

中藥專業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國際市場;中醫藥;制劑工藝

1 進入國際市場的優勢

1.1 中醫藥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

中醫藥的發展與成就日益引起世人的關注,世界各國和地區開始由中醫藥的無知和偏見、回避和拒絕逐漸轉向試探、了解、關注和接受。從二十世紀70年代中國針灸最早得到非華人世界的認可,到二十世紀90年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終于開始松動對中醫藥品的管制等等,都表明一個有利于中醫藥發揚光大、造福全球的社會環境日漸形成。

1.2 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持

中國政府曾在《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各級政府要逐步增加投入為中醫藥發展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還指出:“積極發展中藥產業,……實行優惠政策,保護和開發中藥資源。……”1999年,國家科技部、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經過長期調研,確立了“中藥更廣泛地走向世界”的戰略目標,選擇“中藥科技產業”作為切入點,開始實施“中藥現代科技產業行動計劃”并落實了措施。此外,還成立了上海中藥創新中心,并擬發展香港為國際中醫藥中心,代表著國家傾向于通過上海和香港讓中醫藥更快、更好地走出國門。

2002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中提出了2002-2010年我國中藥現代化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重點措施,這必將加快我國中藥現代化步伐。

2 進入國際市場的劣勢分析

2.1 企業與國際醫藥主流市場接軌的新藥創新面臨很大困難

中醫學理論體系經過數千年醫療實踐證實是行之有效的,但由于中醫學本身有著豐富的東方文化內涵和東方哲學內涵,與西方醫學理論體系的思維方式有著極大的差異,這種東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使得中醫學體系很難被西方國家理解和接受。

2.2 中成藥產品質量標準和質量控制體系不完善

目前中藥質量標準和質量控制體系還不完善,難以被國際醫藥主流市場所認可。中藥材生產的GAP尚處在試驗階段;對中藥提取物的質量標準和控制還缺乏明確的要求,符合GLP條件的中藥實驗中心和中藥的GCP臨床試驗基地建設還處在規劃階段。因此,中藥材、中藥炮制品、中藥提取物、中成藥及中藥安全性評價、中藥臨床評價等質量標準體系尚未按國際標準有效建立,成為中藥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關鍵問題之一。

2.3 中藥生產質量控制水平不高

目前,由于中藥基礎研究嚴重不足,導致中藥生產在有效成分分析、藥效毒理檢測、質量檢測、包裝、貯存等尚缺乏能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和科學的方法。

2.4 中藥制劑工藝落后和設備技術水平不高

目前,中藥生產基本還采用水煮醇沉的傳統工藝方法,一批中藥現代化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亟待解決,各單元制藥設備獨立動作的現象仍很普遍,未能形成管道化或連通型流水線,亦未達到相互間的智能化組合與控制,且缺乏客觀化的條件控制,加之,對影響產品內在的重要的關鍵性工藝參數缺乏在線檢測或軟檢測技術和裝備,最終導致產品質量難以完全穩定均一。

2.5 中藥劑型難以適應國際消費習慣

目前,中藥制藥企業遵照傳統的中醫藥煎煮法療效相對顯著,這是毋庸置疑的,辨證施治是中醫藥致病的靈魂。然而,歐美西方人的生活習慣卻給辨證施治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他們難以接受中藥的怪味,而且中藥湯劑的煎熬過程和火候西方人也難以掌握。

2.6 中藥及其制成品的知識產權尚未申請國際專利保護

中藥在我國應用歷史悠久,傳統理論體系完善,搞好中藥的知識產權保護是當務之急,但長期以來我國中藥制藥企業對中藥知識產權的專利保護僅局限于國內,中藥產品尚未申請國際專利,或未按國際慣例作為商業機密進行保護,若被西方發達國家申請專利或搶先進行商標注冊,會使中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失去競爭力。

2.7 中藥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缺乏國際營銷經驗

中藥產品進入國際市場面臨著企業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再造與創新,懂得國際營銷慣例的人員和業務人員缺乏,更面臨著產品國際知名度低和國際營銷網絡薄弱的問題。缺乏國際營銷經驗會導致中藥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發生挫折或走彎路。

3 中藥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策略

3.1 市場地位靈活化,以非藥品名義搶灘歐美市場

現階段中藥制藥企業在實力較弱的情況下,如果以非藥品名義繞過美國藥物門檻,不失為可行良策。

3.2 出口方向多元化,擴大視野拓展市場

世界很多國家都有使用植物藥的傳統,對中藥并不排斥,因此中藥進入國際市場應放寬視野。目前我國中藥出口不暢,主要原因是初級產品和中藥材居多,附加值低,出口結構不合理。因此,應以優、特、新的中藥產品,即選擇療效好而西藥又無法根治的中藥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3.3 產品結構多樣化,在相關領域首先“側翼突破”

以市場為導向,延伸產業鏈,發展相關產品體系是中藥產業化的又一趨勢,中藥以非藥品名義搶灘國際市場,應大力開發中藥相關產品,首先尋求側翼突破。

3.4 市場細分化,鎖定目標市場

任何一個商品市場,包括藥品這種特殊商品,都有為數眾多,分布廣泛的消費者,并且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制藥企業應該采取必要的措施,對國際市場進行細分,評估選擇對本企業最具吸引力的細分部分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

3.5 營銷戰略整體化,醫藥配合齊頭并進

中醫與中藥是相輔相成的體系,目前國外巨大多數西醫師不會使用中藥,限制了中藥的國際化。目前,中醫醫師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正在逐步取得合法地位,包括中醫藥在內的傳統醫學被列為一些國家的醫學院校課程,針灸、按摩等也在歐美被廣泛接納。但是,國外中醫的發展還面臨諸多困難。連歐洲,只有美國等少數地方開設三至五年的中醫正規教學,其它全是業余中醫班,而且師資力量很差。同時,國內正規院校畢業的有經驗的中醫師無法順利到歐洲取得職業資格。這一問題首先要通過政府出面協商解決,使國外的行業協會調整政策,接納來自我國的中醫師和中藥師。國家則積極鼓勵國內至少懂一門外語的優秀人才出國從事教學和臨床工作,提高海外中醫教育的質量和規模。一旦時機到來,我國中藥制藥企業應毫不猶豫地做出反映,通過輸出中醫藥文化,加強中西交流,更好地促進中藥國際化。

3.6 本國生產出口產品,降低風險

在本國進行生產,用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策略,是比較簡單、風險比較小的一種策略,極為有利的是可得到我國政府的各種支持和幫助。

3.7 港、澳地區生產出口,作為最佳跳板

中國香港在中醫藥立法、專業注冊、執業等級、中醫藥在公共衛生事業架構中的定位、中藥產業的發展藍圖、推動人才培訓、科技創新政策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進展。特區政府相繼采取了必要措施,制訂完備法規。建立監管機制,使中醫藥在香港取得法定專業地位。

通過港、澳地區生產出口的策略,可以合作建立國際中醫藥交流的高科技平臺、信息網絡系統及先導型企業。采用這一策略,可以找到中藥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橋梁和紐帶。

中藥專業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中藥化學成分;抗菌活性;化合物結構相似度;化學信息學

近30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水平飛速發展,抗菌藥物的生產與使用日益普遍。人們的健康狀況得到了顯著提高,這些都益于針對于不同作用途徑的抗菌藥物的不斷涌現和大量的臨床使用。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抗菌藥物主要有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等等??咕幬镌诎l揮日益強大的抗菌功效的同時,致病菌也不斷對現有藥物產生適應性[1]。由于抗菌藥物的濫用,使細菌的耐藥性迅速產生[2]。另外,抗菌藥物存在諸多不良反應,如中樞神經系統、血液系統、泌尿系統、消化系統的不良反應均十分常見,另外還包括一些嚴重的不良反應如過敏性休克、耳腎毒性等等[3-5]。結合以上事實,一方面深刻表明應在臨床上嚴格控制和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另一方面也強烈提示開發新的基于全新的分子母核結構的抗菌藥物應成為當務之急。

大量研究表明中藥化學成分具有較好的抗菌活性[6]。本文依據化合物結構相似,可能具有相似的藥理作用這一合理假設,通過化學信息學軟件的合理使用,比對中藥化學成分與目前臨床應用的抗菌藥物的二維化學結構相似程度,從中優選出具有較好抗菌活性的中藥化學成分類別。研究結果可以為今后進一步對其結構改造,合成全新的基于中藥化合物骨架結構的抗菌藥物,提供理論指導和前期研究基礎,從而替代當前細菌已經對其耐藥的抗菌藥物和使用后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抗菌藥物。

1資料與方法

1.1抗菌藥物和中藥化學成分研究中所用的臨床抗菌藥物以及中藥化學成分均其常用名稱表示,各個化合物的SMILES字符串可在PUBMED compounds數據庫中檢索得到。研究中計算二維化合物結構相似度的參數為Tanimoto系數 (Tanimoto coefficient)。方法中將忽視化合物的旋光性,因此SMILES字符串將全部采用Canonical SMILES[7]。對于無法在PUBMED compouds數據庫檢索其Canonical SMILES的中藥化學成分,則依據其二維分子結構,經ChemDraw軟件重新繪制其化學結構,生成其SMILES字符串。

1.2計算化合物相似度及拓撲參數TPSA所有的中藥化學成分將按化學結構特點被分為8大類,即黃酮類、萜類、木質素類、生物堿類、皂苷類、醌類、甾醇類以及香豆素類。采用網絡分析軟件Cytoscape[8]以及其化學信息學分析插件ChemViz[9]分別計算各類中藥化學成分與現有臨床使用的抗菌藥物之間的化學結構相似性。Tanimoto系數(0~1)的大小用于表征化合物結構相似程度。計算結果越接近1,則表示2個化合物結構越相似,很可能存在相似的藥理活性[10]。參考文獻[10],本次研究中Tanimoto 系數的閾值設定為0.57。計算Tanimoto系數之和得到E,反映2個類化合物之間的整體相似程度[10]。此外,ChemViz用來計算所有研究用化合物的TPSA,其大小可用于衡量化合物對于細胞膜的滲透性[11]。數據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 5軟件處理。當P<0.05,認為方差分析結果存在顯著性差異。

2結果

2.1收集的抗菌藥物和中藥化學成分及所使用的軟件本次研究中,共納入了161種抗菌藥物。均為目前臨床應用的藥物品種。采用網絡分析軟件Cytoscape以及它的可用化學信息學插件ChemViz,依照化合物結構相似可能具有相似的藥理活性的合理假設,對總共1 455種中藥化學成分進行了抗菌活性化學信息學分析,以探究中藥化學成分分子結構特征與其抗菌活性的構效關系。由于研究中涉及化合物個數較多,文章中不做列表顯示化合物的名稱和SMILES。在本次分析中,采用了Tanimoto系數作為計算兩兩化合物結構相似度的主要參數[7];而E作為衡量2類化合物整體結構相似度的主要參數[10],E越小,表明2類化合物越相似。所有化合物的拓撲參數TPSA由ChemViz計算得到,越小,表明藥物的被動跨膜轉運能力越強[11]。

2.2不同類別的中藥化學成分與現有抗菌藥物的化合物結構相似度存在顯著差異盡管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化合物結構特點的中藥化學成分均可表現出一定的抗菌活性,但是研究結果提示不同類別的中藥化學成分由于其母體結構的差異,表現出存在與抗菌藥物化合物結構相似度的顯著差異(圖1,表1)。圖1為示意圖,顯示了甾醇類和黃酮類化合物與抗菌藥物的Tanimoto系數的分布趨勢,可以看出抗菌藥物之間的相似度最高,其Tanimoto系數平均值為0.48。黃酮較甾醇與抗菌藥物更為相似,前者的Tanimoto系數平均值為0.44;而后者僅為0.18。在所有分析的1 455種中藥化學成分中,僅有少量生物堿類化合物表現出與抗菌藥物在化學結構上最為相似(Tanimoto系數>0.80,圖2)。在圖2中,若2個化合物的Tanimoto系數大于0.80, 即用實線連接。結果表明β-咔啉類生物堿與多種抗菌藥物在化學結構上非常相似,提示此類生物堿很可能具有抗菌活性。

E的計算結果與以上結果一致(表1)。黃酮和生物堿以及皂苷的E最小,與其他類別化合物相比有顯著區別,提示這3大類化合物在總體上與抗菌藥物結構相似程度較高。而甾醇類化學成分無一個與抗菌藥物相似(Tanimoto系數閾值為0.57[10])。需要注意的是,E的大小與化合物的數目無關[10]。進一步的分析證明,黃酮類化合物與甾醇類化合物之間的E為2.1×105,2類化合物中無任何化合物之間結構相似(Tanimoto系數>0.57),說明中藥化合物母核結構的差異顯著影響了它們的抗菌活性[6]。黃酮化合物按母核骨架的細微差異又可細分為亞類,各亞類黃酮化合物在抗菌藥物相似程度上仍然表現出顯著差異(表2)。

2.3中藥化學成分TPSA分析藥物跨膜轉運與藥物在細菌內部的有效濃度緊密相關[11],進而將顯著影響藥物的抑菌或殺菌活性。本次研究中,采用衡量化合物細胞滲透性的拓撲參數TPSA來總體比較各中藥化學成分和現有抗菌藥物在被動跨膜轉運上是否存在顯著區別(圖3)。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各中藥化學成分類別與現有抗菌藥物在細胞滲透性上存在顯著差異。除了皂苷類化合物的TPSA普遍偏高,提示其分子結構極性較強不易通過細菌細胞膜,其他各類中藥化學成分均表現出較好的細胞膜滲透性能。對黃酮各亞類化合物的TPSA分析結果表明,各亞類化合物的TPSA不存在顯著差異。

3討論

抗菌藥物的過度使用已經在我國造成大量抗生素不同程度的耐藥,并且這種趨勢不僅沒有緩解,而是在逐年加劇。如何合理使用這些藥物,避免耐藥性菌群的出現,也將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臨床問題。同時,抗菌藥物的一些嚴重的不良反應也同樣困擾著諸多醫務工作者。

在藥理學中,存在這樣一個合理的假設:結構相似的化合物往往會具有相似的藥物作用,并表現出近似的藥理活性。而通過計算和比較在巨大的化合物空間中的化合物之間的結構相似性,有可能發現化合物或是藥物的新的藥理作用[10]。本次研究中,將采用現有的化學信息學軟件計算和分析超過1 450種的中藥化學成分與目前臨床使用的抗菌藥物之間的結構相似性。試圖從中尋找到合適的先導藥物骨架結構的來源。將這1 455種天然化合物按其結構特點分為8大類,即黃酮類、萜類、木質素類、生物堿類、皂苷類、醌類、甾醇類和香豆素類。對各大類化合物分別進行分析和討論。而對于黃酮類化合物,還特別按其母核結構的細微差異,將其細分為5個亞類(表2)??傮w而言,各大類中藥化學成分與現有臨床使用的抗菌藥物在結構特征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圖1)。生物堿、皂苷和黃酮化合物表現出于與抗菌藥物的顯著相似(表1)。本次研究結果與前人的研究一致[6,12]。有4種生物堿化合物分別與第四代頭孢菌素頭孢吡肟、大環內酯類乙酰麥迪霉素、糖肽類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均高度相似(Tanimoto系數>0.800)。本次分析不僅能說明生物堿存在抗菌活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其抗菌活性的多重分子作用機制。具有多重抗菌作用機制無異將避免細菌出現耐藥。這一優勢使生物堿成為相比其他類化合物更為合適作為抗菌藥物開發的先導化合物,但生物堿潛在的細胞毒性還尚不清楚,有待于進一步評估。盡管皂苷在抗菌藥物相似性上表現良好,但較大的分子極性很可能限制這類化合物進入細菌內部,顯著降低其抑菌或殺菌活性。有所不同的是,黃酮類化學成分表現出與現有抗菌藥物在結構上的顯著相似,提示其具有不容忽視的抗菌活性[6]。黃酮類化合物屬于多酚類化合物,在自然界廣泛分布,一方面這一結構特點使其具有極強的抗氧化性能,同時也進一步揭示同樣的結構特征很可能也使這類化合物具有潛在的抗菌活性[6]。此外,黃酮類化合物多來自天然的飲食來源如大豆,相比生物堿類物質毒性較小。前人研究表明大豆提取物具有顯著的抑菌活性[13],這與分析結果是一致的(表2)。

終上所述,研究表明化學信息學方法有助于解析中藥化學成分的化合物結構特征與其抗菌活性之間的構效關系,有助于揭示中藥化學成分的潛在抗菌作用,同時可用于發現和尋找合適的抗菌藥物先導藥物骨架結構來源。本次研究將為今后進一步合成全新的基于中藥化合物骨架結構的低毒有效的新一代抗菌藥物,提供理論指導和前期研究基礎。

[參考文獻]

[1]何禮賢.從耐藥機制看抗菌藥物的發展[J].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8,29(4):15.

[2]李靜.抗菌藥物的發展及其細菌耐藥性[J].實用藥物與臨床,2005,8(5):35.

[3]曲彩虹,蘇向陽,黎小研,等.249例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10,7(12):75.

[4]范瑞娟,張建軍,成馬瑞.135例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2011,8(3):40.

[5]崔敏,逢曉云,蘇穎杰,等.149例喹諾酮類抗菌藥不良反應分析[J].藥物流行病學,2010,19(9):501.

[6]Saleem M, Nazir M, Ali M S, et al.Antimicrobial natural products: an update on future antibiotic drug candidates[J]. Nat Prod Rep,2010,27(2):238.

[7]Rogers D J, Tanimoto T T. A computer program for classifying plants[J]. Science,1960,132(3434):1115.

[8]Smoot M E, Ono K, Ruscheinski J, et al. Cytoscape 2.8: new features for data integration and network visualization[J]. Bioinformatics,2011,27(3):431.

[9]Resource for Biocomputing, Visualization, and Informatics chemviz: cheminformatics plugin for cytoscape[EB/OL]. [2012-08-23]. http://www.cgl.ucsf.edu/cytoscape/chemViz/

[10]Keiser M J, Roth B L, Armbruster B N, et al. Relating protein pharmacology by ligand chemistry[J]. Nat Biotechnol,2007,25(2):197.

[11]Ertl P, Rohde B, Selzer P. Fast calculation of molecular polar surface area as a sum of fragment-based contribu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prediction of drug transport properties[J]. J Med Chem,2000,43(20):3714.

[12]Brtz-Oesterhelt H, Sass P. Postgenomic strategies in antibacterial drug discovery[J]. Future Microbiol,2010,5(10):1553.

[13]謝明杰,陸敏,鄒翠霞,等.大豆異黃酮的抑菌作用[J].大豆科學,2004,23(2):101.

Chemoinformatics study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s

ZHANG Kun, LI Yan, ZHANG Zhuo-ran, GUAN Wen-hui, PU Yan-chun

(Department of Pharmacy,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chemical structure similarity; chemoinformatics

doi:10.4268/cjcmm20130532

[責任編輯孔晶晶]

中藥專業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超聲提取;超聲中藥學;課程建設;課程評價

[基金項目] 2019年度甘肅省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項目“‘純’縱振動的三角形刀頭的超聲刀的研制”(2019B-204)

[作者簡介] 賀洋洋(1987—),女,甘肅平涼人,碩士,甘肅醫學院臨床醫學系講師,主要從事醫學超聲發方面研究;呂小旭(1987—),男,甘肅平涼人,碩士,甘肅醫學院臨床醫學系講師(通信作者),主要從事中藥學方面研究。

一、引言

中國是采用中草藥治病和防病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在開發與利用中草藥材的過程中,其有效成分的提取是現代化提取中草藥材的重要環節。平涼位于甘肅省東部,六盤山東麓,涇河上游,主要種植150多種中藥材。例如黨參、黃芪、甘草、大黃、貝母、冬花等。然而傳統的諸如溶劑浸漬法、煎煮法及水蒸餾法等提取方式,不僅耗時耗量而且提取率非常低,并且制約著中醫藥現代化的前進步伐。隨著超聲波技術的出現及其廣泛的應用,超聲波輔助提取中草藥材有效成分的研究則對中醫藥現代化的發展有著相當關鍵的作用[1]。

筆者所在學?,F有中藥學開設課程中,講解的中藥提取方法主要有傳統的離心法、板框過濾法等,其主要缺點是工藝無法對中藥提取液進行有效的澄清和提純精制,同時還存在如生產提取廢水量大、過濾困難堵塞快、樹脂堵孔、醇沉溶劑消耗大、高溫濃縮時能耗高、造成環保負擔等相關一系列問題。中藥的提取是中藥生產過程重要的單元操作,其工藝方法、工藝流程的選擇和設備配置都將直接關系到中藥的質量和臨床效果。參閱相關超聲輔助提取的文獻可知,超聲波提取法具有操作簡單、無需加熱、提取的時間短以及產率也高等優點。但是,也因為超聲具有無需高溫加熱的特點可使得提取所需的溶劑升溫不高,所以如果對容易被酶化的藥材進行有效成分的超聲輔助提取時,必須將藥材中的酶先失活,然后才能進行超聲提取,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將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但學生并無超聲提取方面的相關知識,中藥學學生對超聲提取方法零基礎,導致學生畢業后進入相關藥企后無法盡快適應新工作,即使能勉強操作,只能按照流程進行,而不能對提取工藝、條件、模型進行優化,使中藥提取物純度低,操作復雜,耗能;提取效率低,生產周期長,不易發現天然植物中新的活性成分,產品質量低。因此需要開設超聲中藥學課程以彌補此方面知識缺失。

二、超聲中藥學課程定位

中藥生產過程中,重要的操作單元就是中藥的提取,其工藝流程、工藝方法的選擇和設備配置都將直接關系到中藥的臨床效果和質量。我國中藥學專業現有的專業課程中,講述的中藥提取方法主要為離心法、板框過濾法、澄清劑法、醇沉法、樹脂吸附法等,但這些方法存在的缺點是無法對中藥提取液進行有效的澄清和提純精制,同時還存在提取效率低、造成環保負擔等問題。針對以上技術的缺點,我國中藥與天然產物生產企業逐漸淘汰傳統的中藥提取方法,更加積極主動的選用超聲輔助法來提取中藥材有效成分?,F有參閱相關超聲輔助提取的文獻可知[2],超聲波提取法具有操作簡單、無需加熱、提取的時間短以及產率也高等優點。但我國現有中藥學開設的相關課程中,還未涉及超聲學相關的內容。導致學生無超聲提取方面的相關知識,中藥學學生對超聲提取方法零基礎,導致學生畢業后進入相關藥企后無法盡快適應新工作,即使能勉強操作,只能按照流程進行,而不能對提取工藝、條件、模型進行優化,不能從事提取技術的研發和改進工作,使學生的就業薪資低,企業不愿錄用沒有相關超聲背景的中藥學學生。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本院率先開設超聲中藥學課程以彌補此方面知識缺失,以便學生在就業和工作中處于同類院校的領先水平。

三、超聲中藥學研究內容

(一)市場需要及本校學生學情

近年來國內在中藥提取生產中推出了一些新工藝,如超聲場強化提取、微波提取、超臨界流體提取等,但當下我院學生主要學習的是浸提技術,導致學生進入工作崗位無法快速掌握新型提取方式。針對相關情況,我們擬通過生產企業調研,市場需求分析,學生學情分析等方面入手,針對生產企業需求,設計課程內容,真正做到課程為專業服務,為就業服務[3]。

(二)課程建設

超聲中藥學是超聲學和中藥學的交叉課程,通過在中藥學專業開展,達到以下四個目的:(1)掌握超聲波的基本知識,在中草藥提取中的應用原理;(2)超聲場強化提取中草藥的理傳質分析和動力學模型的研究;(3)超聲提取的主要設備和儀器的操作,實驗過程及結果分析;(4)將超聲提取技術更好的應用于相關藥企中。

超聲中藥學課程擬解決的問題:

1.超聲的基本知識。微擾→效應→湍流效應→聚能效應→界面效應→機械效應 化學效應→空化效應→熱效應。

2.超聲場強化提取中草藥的理論基礎。中草藥提取的本質就是能夠使得有效成分(即溶質)從固相向液相進行傳遞的過程。其過程的物理化學模式一般有以下三個階段的組成:溶劑向藥材內部的滲透,以及藥材自身的潤濕階段;藥材內部溶質的溶解階段;溶質由藥材內部向表面,以及從藥材表面向溶液主體的擴散階段。

3.超聲中藥學課程主要特色。超聲中藥學是物理學與中藥學科的結合,是首次將超聲知識應用到中藥學相關領域中進行本科生教學的,通過理論與實踐教學,讓中藥學學生掌握中藥提取的最新知識。(1)實踐教學比例較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新、研究中藥超聲輔助提取方法。(2)帶領學生主動參與教師科研工作中,提高學生對學科專業的掌控能力,給與學生更多的學習和研究機會。(3)將超聲提取方法應用在藥企的工作實踐中。

4.超聲中藥學課程主要內容。第一章超聲波物理基礎,第二章中草藥提取方法概述,第三章超聲場強化提取中草藥的理論基礎,第四章超聲提取的動力學模型,第五章超聲提取中草藥的實驗設備和儀器,第六章超聲輔助提取工藝

此門課程作為中藥學專業學生的專業選修課,課時設置為36學時,理論學時24,實驗學時12,通過理論實踐教學,使學生熟練掌握超聲提取中草藥的操作技能,能夠順利進入相關藥企工作。

(三)教學評價

課程開設結束,組織學生和專家對教學進行全面評價,爭取達到全面擴展中藥學學生對中草藥超聲提取知識的掌握。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豐富理論與夯實實驗技能,通過設計綜合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以學生自主學習與實踐創新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四)就業跟蹤。追蹤學生就業狀況,與用人單位積極溝通,了解學生掌握了超聲技術后在工作單位的工作狀況,為今后的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方向。

四、小結

超聲在藥學中可以進行滅菌、乳化、分散、植物原料的提取,玻璃瓶的洗滌等。超聲中藥學是物理學與中藥學兩個學科的結合,是首次將超聲知識應用到中藥學相關領域中進行本科生教學,通過理論與實踐教學,讓中藥學學生掌握中藥提取的最新知識,中藥生產過程重要的單元操作,工藝方法、工藝流程并熟練運用超聲提取設備和儀器,提高中藥的質量和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顏蓓蓓,程占軍.面向新工科的“建筑能源環境”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9,25(06):99-100.

[2]李偉峰,劉海峰.“探究型”流體力學課程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8,163(05):42-44.

[3]李娜.超聲提取苦菜單寧實驗研究[J].聲學技術,2011,39(05):44-48.

Course Construction of Ultrasonic Chinese Medicine for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HE Yang-yang,L Xiao-xu

(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Gansu Medical College,Pingliang,Gansu 744000,China)

Key words:ultrasonic extraction;Ultrasonic Chinese Medicine;course construction;course evaluation

上一篇:醫學專業論文下一篇:精準醫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