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教學原則范文

2023-09-15

教學原則范文第1篇

1 整體語言教學及其理論依據

整體語言教學(Whole Language Approach)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及加拿大等國家,當時學者們對中小學生學習母語時在自然環境中如何習得其語言進行觀察和研究并在英語作為母語的教學中開展了整體語言教學。后來,學者們逐漸將這種教學理念推廣到第二語言或外語教學中。

整體語言(whole language)從字面上看是指learning and teaching language as a whole,即在學習和教授過程中把語言作為一個整體。它強調的是一種教學哲理(education philosophy)(戴煒華)而不是具體的教學方法或技巧,是一套關于語言、語言學習、語言教學、語言教學內容及其教學環境的一整套理論和原則。1992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教授Goodman,K.在“I Didn’t Found Whole Language”一文中寫道:Whole language is producing a holistic reading and writing curriculum which uses real,authentic literature and real books.It puts learners in control of what they read and write about.But it also produces new roles for teachers and learners and a new view of how learning and teaching are related.Whole langue reemphasizes the need for curriculum integrated around problem solving in science and social studies with pupils generating their own questions and answering them collaboratively.Whole language revalues the classroom as a democratic learning community where teachers and pupils learn together and learn to live peacefully together.(Goodman,1992:196)。

根據Goodman的觀點,整體語言教學原則強調:1語言是一個整體,語言能力的發展和培養是整體性的,因此語言教學應從整體出發將聽、說、讀、寫等技能的訓練融為一體。2語言知識和技能應通過自然的環境及以培養。3語言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因為語言是學生在通過語言和關于語言的學習過程中習得的,這一切均在真實語言事件和讀寫能力事件的語境中同時發生的。

2 實施整體語言教學原則的意義

整體語言教學所提倡的重內容、重整體、重綜合技能的教學思想對外語課堂教學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它所提倡的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同時培養的原則也符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教學思路。此外,整體語言指導下的教學模式須圍繞主題單元實施教學活動,這種模式有利于將一個主題從多角度、多層次、反復出現,這樣,學生便會有多次機會把以往的知識和個人的經驗及體會與正在學習的各項任務自然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在語言的運用當中學會語言的終極教學和學習目的。

在我國高校英語專業中綜合英語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必修課。以楊立民主編的《Contemporary English綜合英語》為例,本教材(1-4冊)中每個單元均按一個主題單元模式設計,如,課文A、課文B雖然內容不同但所反映的主題卻是一樣的,另外,課后所有練習也與每課主題相關,尤其是最后一項任務即寫作練習,其主題既與課文主題相關同時又于學生的情感、個人經歷相吻合,而且其它包括聽、說、讀、寫、譯等各項教學及學習任務也都圍繞同一個主題展開。因此,選用本教材便為實踐整體教學原則提供了前提條件。就教學模式而言,整體教學原則指導下的綜合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模式可以是靈活多變的,如:聽-說-讀-寫;聽-說-寫-說;說-讀-說-寫等,無論哪種模式,其宗旨均在訓練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3 實施整體語言教學原則的過程

現以本教材第二冊第十課為例探討整體語言教學原則在英語專業綜合英語教學中的指導性應用。在具體的實施中,本單元分為四部分,每個部分采用不同的模式,它們是:讀前活動(pre-reading activities),讀中活動(while-reading activities),讀后活動(post-reading activities),和拓展活動(expanding activities)。

1)讀前活動(pre-reading activities)

在讀前活動(pre-reading activities)中,本單元主要依據以下模式:聽-說-聽-說-讀-寫。這一環節旨在調動每位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也是與課文主題相關話題的預熱倒入環節。在整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這一環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階段活動內容的設計盡量以學生的實際生活或個人興趣點為出發,以貼近課文主題內容為根本。

《綜合英語》2第十課主要講述兩姐妹不同的人生觀和其一生不同的經歷。具體操作如下:

聽——首先讓學生聽或看與主題相關的新聞事件/人物或錄像,如拾荒老人資助貧困生的事跡;“背包客”邊打工邊旅行的故事等,以此引導學生對即將展開的話題進行“頭腦風暴”活動,根據內容筆者會向學生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如:

What do you cherish most in your life?

Do you agree that poverty makes a man mean?

What’s your life ambition?

Is happiness greatly in relation to a big sum of money?等。

說——思考和努力組織語言回答這些問題則促使學生積極聯想并且開始主動參與對個人理想、人生觀、幸福觀、金錢觀等主題的討論。

聽——“頭腦風暴”活動之后,向學生介紹本文的作者及背景借以拓展學生對相關文化知識的了解如: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吉普賽人等。

說——在閱讀正文之前就課文題目“the Richer,the Poorer”,筆者運用導入式提問學生,如: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 of the text?

How is a richer person poorer?

In what way is a rich person poorer?

Who is richer and who is poorer in the text?等。

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們會產生心理期待,渴望得到合適的答案。這種設疑、預測式的提問使他們對即將閱讀的課文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誘發他們閱讀課文的欲望。

讀——在充分調度學生積極性后,播放課文錄音,并要求他們同時跟讀課文,這樣既熟悉了文章大意又糾正了自己的發音。

寫——分為兩部分:一是要求學生借助詞典寫出生詞的英文解釋,本課中的生詞大約有十個左右;二是就這一環節所討論的主題寫一段約60至80字的段落,旨在促使學生運用所獲信息,訓練自己的書面表達能力。如: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at“It is not how much we have,but how much we enjoy that makes happiness”?Answer the ques-tion within 60-80 words.等。

通過讀前活動,學生對將要學習的課文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時也確立了閱讀目標。這些活動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也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2)讀中活動(while-reading activities)

整體語言教學原則強調語言教學應從整體出發,聽、說、讀、寫同步發展。在讀中活動即學習整篇課文的重要活動中,對其教學模式也要充分考慮到這一原則,其目的旨在通過各種教與學的活動對文本進行細致閱讀,并以此為手段訓練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本階段教學模式設定為:聽-說-聽-說-寫-讀-寫,具體操作如下:

首先要求學生對課文分段朗讀,每段讀完之后教師針對所讀內容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及時回答,有的段落在朗讀之前先提出問題,使學生有所預期地朗讀并思考,針對課文語篇所涉及的問題,筆者多采用了展示性問題(提問者已知的問題),如:

What made young Lottie desire money so much?

What was young Lottie’s life dream?

What might be young Bess’s life ambition?

Why were Bess and her husband like gypsies?

What was their marriage life probably like?

What does“the end”in paragraph33 imply?

Is it possible for Lottie to transform into a lady who is over sixty to lead a life similar to her sister?Explain why.等。

這種一問一答的活動能夠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積極參與思考,更重要的是這

種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問題不難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因此學生則自然而然地運用文章中的關鍵詞并通過他們對問題的理解來重新組織自己的語言,這樣,他們基本上能夠以準確或恰當的方式回答所提出的問題。這一課堂活動不僅促使學生對所學課文有更深的了解,更為他們提供了使用所學語言的機會,引導他們更有意義地運用新學語言形式進行交際。通過對課文的問答活動,學生得到了交際實踐和表現的機會,這樣既達到了訓練他們的聽說能力的目的,同時又激發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為順利進入下一個環節作好了鋪墊。

接下來教師通過引導、分析、推理、歸納、講解等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篇章結構文章、寫作特點及技、巧修辭手段等。這一階段的教學模式基本上一聽-說為主。在組織學生就這些內容展開分析、討論的整個過程中,學生親身參與這些思維活動,在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的同時,學生的閱讀技能得到了一定的訓練,同時對本文采用的點對點式的對比對照(point-to-point comparison and contrast)寫作手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當然在掌握語篇的基礎上,對語言形式的操練也是本階段的重點項目之一,包括重點詞匯、結構復雜的句子、語法難點等。具體教學活動中模式是:聽-說-寫-讀-寫,內容包括分析講解、英漢翻譯、情景造句、學生自由造句(要求先寫出完整句子)等多種教與學的活動。采用這種在語境中學習具體的語言形式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及主題,而且對所學的語言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從而也會對此掌握得更加牢固。

為了踐行整體語言教學原則,在讀中活動中除聽、說還強調了讀、寫技能的訓練。如在分析Lottie與Bess不同人生觀及生活方式時,筆者要求學生運用point-to-point comparison and contrast技巧再讀文章細節,并用相關詞匯與句型描述姐妹倆的不同。筆者在這一環節中給予學生具體的寫作指導諸如從課文中找出姐妹倆人生各個時期的不同點,再針對每個時期兩人不同的價值觀愛情觀、婚姻觀、家庭觀、謀生手段、生活狀況、個人閱歷及其精神和物質財富等方面進行對比,同時指導學生學會運用相關的句型和關聯詞語的方法等??傊?所有的讀中活動不僅引導、啟發學生積極參與教與學,而且始終貫穿了對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訓練。

3)讀后活動(post-reading activities)

本單元的讀后活動(post-reading activities)以寫-說-聽-說為主,讀為輔的模式,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及能力,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課后所有練習。這些學習任務大多要求學生利用詞典等工具以及通過整理課堂筆記等方式完成本單元包括構詞練習以及重點詞匯造句、語法、句型、寫作等方面的各項書面學習任務。同時,對課文主題、寫作方式、修辭技巧等加以總結并要求學生對此展開討論。在這一過程中,筆者首先準備了一些參考性問題(即提問者不知道具體答案的問題)為討論話題,旨在使課堂上有更多更自由的交流,如:

For what purpose does the author shed a lot of ink describ-ing how Lottie beautified everything including herself for the wel-coming of Bess’s return?

What do you think were Lottie’s regrets in old age?

Which lifestyle do you prefer,Lottie’s or Bess’s and why?等。

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為了組織好語言更好地展開討論,學生會再讀課文相關段落,從而促使他們復習課堂所學內容。因此,對這些話題的討論既強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鍛煉了他們獨立運用語言的能力。

4)拓展活動(extending activities)

本單元的拓展活動依然以整體語言教學原則為指導,同時強調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一環節中的學習任務有學生相互協作完成和獨立完成兩部分內容。根據本單元課文的主題我們設計了相關的話題,安排學生分組討論,期間他們交流各種意見,之后,學生則針對這些主題進行寫作練習,如:

Do you agree that happiness is somewhere between too muchand too little?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s.

Money makes the mare go.

A light purse makes a heavy heart.等。

通過閱讀課文分、析篇章結構、了解寫作技巧以及學習重點詞匯等輸入活動和口頭表達、寫作訓練等輸出活動相結合的教學過程,學生對綜合英語的學習興趣明顯被調動起來,更重要的是學生對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得到了全面的訓練,從而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了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教學目標。

4 教學體會

在整體語言教學原則指導下的綜合英語教學中的所有活動都分別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我校采用的綜合英語教材即楊立民主編的《現代大學英語》(1-4冊)每冊共15個單元,均按不同的主題設計,每個單元約兩周左右完成,教師按照主題設計整個活動。這種主題單元教學模式為實施整體語言教學提供了前提條件,同時也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師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材所有內容;收集各種相關資料;仔細挑選所用學習教材;認真設計所有教與學的活動,每個單元結束之后還要檢查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及他們在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

其次,在實施整體教學原則的過程中教師須充當多種角色,即教學任務的實施者、課堂活動的總設計師、學生語言實踐活動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學生語言學習過程中解決困難與問題的幫助者等。這些要求使得教師不僅要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還要不斷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更要具備奉獻于教育事業的精神和愛心。

另外,整體語言教學原則的實施對教與學過程中的學習主體—學生也具有一定的壓力。學生的角色現在是教學與學習的參與者和實踐者而不僅僅是被動接受者,因此,他們不僅要改變傳統的以聽為主的課堂學習習慣,而且要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須樹立自我規劃、自我監控、自我評價的學習觀念和自我終身學習的理念。

總之,教學過程中的觀察、研究及實踐活動表明整體語言原則指導下的綜合英語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重內容、重整體、重綜合技能的教學思想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積極、連貫地參與所有的教學與學習活動,并盡可能使他們在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實踐語言知識。此外,所有精心設計的活動則促使學生將所學語言知識與其語言運用能力的鍛煉緊密相結合。這種方式為他們能更有效地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交際從而為其目的語的習的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摘要:整體語言教學原則提倡語言教學應從整體出發將聽、說、讀、寫等技能的訓練融為一體,語言知識和技能應通過自然的環境來培養,而且語言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因為語言是學生在通過語言和關于語言的學習過程中習得的。這種教學思想對外語課堂教學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也符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教學思路。該文擬從作者如何在英語專業綜合英語教學中從整體語言教學為原則指導本課程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入手,闡述整體語言教學理念在英語專業綜合英語教學中的指導意義和實踐經驗,探討整體語言教學原則對訓練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促進作用。教學過程中的觀察、研究及實踐活動表明整體語言原則指導下的綜合英語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重內容、重整體、重綜合技能的教學思想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而且這種方式為學生能更有效地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交際從而為其目的語的習得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關鍵詞:整體語言,綜合技能,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Goodman K.What’s Whole Language in Whole Language[M].Portsmouth,1986.

[2]Goodman K.I Didn’t Found Whole Language[J].The Read ing Teacher,1992.

[3]戴煒華.關于整體語言教學[J].外語界,2001(1).

[4]杜文靜.“提問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醫教育,2006(1).

教學原則范文第2篇

一、主動性學習原則

心理學認為, 要課堂上, 學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時間是有限的。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 會引起他們的思維疲勞甚至厭煩, 此時, 如果能不失時機地利用現代教育媒體的表現力, 給學生一種具有新意的刺激, 可以使學生從原來的抑制狀態轉化為興奮狀態, 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老師要學生去學習, 到學生自己去注意, 去學習。如講到軸系零件時, 如果適時地給學生在大屏幕上展示軸, 鍵和軸上零件 (比如一個齒輪) 配合的動畫, 或者是對開式徑向滑動軸承的軸承座, 軸承蓋, 上軸瓦, 下軸瓦和連接螺栓的爆炸視圖, 配以一點音樂, 此時利用現代教育媒體的強大表現力, 吸引了學生的注意, 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

二、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原則

在傳統的機械基礎課堂教學中, 許多章節的內容由于事物不容易表現、學生又缺乏相應的經驗, 因此使學生不能很好地認識事物。而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對一些變化過程的顯示, 運動的模擬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經驗, 在學生, 老師和教學內容之間形成相互關聯的紐帶, 建立互相溝通的渠道, 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

如在齒輪一章授課過程中, 學生對漸開線的形成等內容的理解較困難, 傳統的教學過程中, 對漸開線的形成, 漸開線的性質, 齒廓的嚙合特性, 普通的板書很難描述。若利用相關軟件, 編制漸開線的形成過程, 然后對漸開線上各點進行齒形角和受力的分析, 學生很快就理解了什么是漸開線、為什么通常采用基圓附近的一段漸開線作為齒廓。同樣地通過兩齒廓的嚙合, 嚙合線和嚙合角的動態顯示, 中心距的變化等又能使學生對漸開線齒廓的嚙合特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通過對現代教學媒體的合理運用, 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啟發性原則

要想實現教學目標, 學生必須積極的思維, 若只是學生被動的接受, 這是有悖教學原則的, 那么要啟發學生的思維, 只是簡單地進行課堂提問是不夠的, 還應當有一些新方法。比如在學習倍增變速機構時, 教材上的工作原理圖怎么看都象一堵墻, 學生看不懂, 老師講解時好象學生聽懂了, 但自己看圖又不懂了, 此時利用滑移齒輪的滑移和不同齒輪嚙合時強烈的色彩反差, 學生不僅掌握了該機構的工作原理, 馬上舉一反三, 還沒等我提問, 學生就已經知道如何使傳動比繼續成倍增加。由于適時的運用了現代教育手段, 學生的思維活躍了, 思路打開了, 從而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四、實踐性原則

教學原則范文第3篇

任務驅動與問題激勵相結合的原則 既要注重學習任務的設計與布置,也要注重學習的主動性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既要重視學習結果,也要重視學習過程。既要追求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學生創新意識等心理素質的培養。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原則 信息技術應該滲透到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資源、課程結構、課程實施方法、課程評價等各個方面。要把教學改革建立在信息技術平臺上,同時信息技術教學也要主動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開放學習與統一規量相結合的原則 在信息技術教學的實施模式與評價管理中,既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自由創造、自愿參與、自我評價,也要重視教師的具體指導與教學績效考評的統一要求。

直觀性與抽象性相結合的原則 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的直觀形象性,可以化解教學難點,提高記憶效果,但應注意避免使教學表層化、膚淺化。適當加大學習難度,特別是抽象思維的難度,對于高年級學生、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來說同樣是十分重要的。

教學原則范文第4篇

關鍵詞:英語教育,教學方法,教學原則

在當今世界, 無論對于一個個體還是一個國家, 如果不能有效地掌握和使用英語, 就等于將自己與世界隔離開來。英語在當今國際政治舞臺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當前, 對于國外領先的英語教學方法與理論, 我國外語界進行了適時的、深度的了解研究。然而, 我們仍在此方面落后于西方國家。研究外語的教學方法與原則具有深層次的現實意義, 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中國目前的外語教學現狀, 培養出大量優秀的中學、大學畢業生以及大量的涉外工作者及外語人才。

1 目前我國外語教育的現狀及面臨的任務

我國幅員遼闊, 人口眾多, 外語教育的任務十分繁重。加之地域的差異, 使得各地造成了外語教育的不小的差別。雖然這些年來我國的外語教育發展突飛猛進, 但是, 我們必須承認, 我們整體的英語教育依舊處于偏低水平, “啞巴英語”、“事倍功半”等問題普遍存在。再, 外語教學與專業教學不相連貫, 外語學習被當成了教學目的, 而不是載體, 語言的本質即為人類交際的工具, 如果把教學中的語言交際功能隱藏起來, 把語言學習本身做為教學目標, 那么語言學習就越來越脫離真正的語言教育。我們必須清晰地認識到, 我國外語教育的任務異常艱巨, 我們必須實行全方面的發展和規劃, 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發展為基礎。英語學習是教育的一個分支, 但是學習必須具有真正的教育意義, 而且還必須給學生的生活帶來更深刻的價值和意義, 還要與整個個體的教育緊密相連。

2 外語教學方法的研究

劉潤清、戴曼純認為, 目前國內有六種最常用的教學方法: (1) 交際法; (2) 語法翻譯法; (3) 聽說法; (4) 視聽法; (5) 綜合法; (6) 其他方法。

束定芳、莊智象則歸納了八種外語教學方法: (1) 口語法和情景教學法; (2) 聽說法; (3) 交際法; (4) 全身反應法; (5) 沉默法; (6) 社團學習法; (7) 自然法; (8) 暗示法。

趙愛國、姜雅明也歸納了八種外語教學模式: (1) 語法翻譯法; (2) 直接法; (3) 聽說法; (4) 視聽法; (5) 自覺對比法; (6) 自覺實踐法; (7) 綜合法; (8) 交際法模式。

不管你采用哪種方法, 我們都應該遵循下面幾點:

(1) 轉變外語教學理念。即:在課堂教學中, 應遵循以“學生為中心, 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2) 在初學時期, 避免過頻繁地糾正學生的錯誤。任何人講一門外語, 無疑是表達的多出現的錯誤多, 表達的少, 反之錯誤也少, 不開口表達的人才不會出現錯誤, 畢竟這是一門外語而不是本族語言。因此, 教師不應當以錯誤率評判學生。

(3) 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 如我們常使用的多媒體教學和電話教學。第一, 可以實現人機對話, 這就意味著許多教師在給學生授課, 第二, 則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大膽開口講英語。

(4) 鼓勵教師因人而異, 因材施教。采取靈活變通方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教育。

(5) 要對學生有愛心與責任心。對于學習差的學生加強輔導, 要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幫助他們。

如果能夠遵循上述教學原則, 多變的采取以上教學方法, 我們的外語教學定能向前邁進新的一步。

3 外語教學原則的研究

我們需要認識語言本質的特性, 并且從其特性上來說, 語言有四個本質特征:

(1) 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就是語言。人類就是在運用語言過程中才能夠真正掌握語言。

(2) 語言承載著人類的思維與文化。

(3) 語言具有特殊的生理基礎。就算是高智商的動物也永遠學不會人類的語言, 過了學習語言高峰期的小孩也不能順利地學會一門語言, 這些事實表明, 人類對于語言的學習得有一套特殊的機制。

(4) 實際上, 整個語言系統是一個符號關系的系統, 即, 語言是一個符號系統, 由形式和意義兩方面組成。

根據趙愛國、姜雅明的觀點, 外語教學是在雙方, 即: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合作下進行的, 所以, 應當遵循以下六項基本原則:

(1) 系統原則:因為語言是發音與意義結合的符號系統, 所以外語教學要突出語言結構系統教學是其中一個重要特點, 這能使得學生架構起一套新的語言規則系統。

(2) 認知原則:外語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第一語言對第二語言學習的影響, 在對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學習的結構及文化差異的認知方面, 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培養, 以加深理解所學語言及文化知識;還要盡可能多的考慮到學生的記憶習慣和學習策略等的作用。

(3) 實踐原則:教學活動中有一個基本性質及特點, 那就是實踐, 要實施教學活動則必須以它作為基礎。為了全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技能和相應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外語教學必須認真貫徹其實踐原則。

(4) 交際原則:培養學生用所學外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是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外語就是一種交際工具、思維工具和信息工具。

(5) 文化原則:結合符號知識的傳授和學習, 要適時地把所學語言的國家的文化知識加入到外語教學中, 這使學生不僅對于該門語言進行了習得, 同時也對該語言國的文化進行了習得, 真正擁有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6) 綜合原則:外語教學應采取盡量寬泛的課程設置, 盡量廣泛的教學科目, 并且選用綜合的方法, 有機的整合訓練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綜合能力, 使得學生提高其綜合素質。

然而根據束定芳、莊智象的觀點, 從教學本質特點上看, 外語教學必須遵循五個基本原則:

(1) 系統原則:因為語言是個符號系統, 所以在外語教學中語法教學的作用尤為突出。

(2) 認知原則:包含兩個方面:第一, 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第一語言對外語學習的負遷移, 并且應當特意的將兩種語言的異同點進行比較, 使得學生深入理解其所學的外語;第二, 應充分考慮到所教授年齡段學生的記憶習慣和學習策略。

(3) 文化原則:語言承載著文化, 所以外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即為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詞匯濃縮了文化信息, 所以要準確理解外語詞義則必須要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

(4) 交際原則: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實施它的交際作用, 而掌握這一作用的有效方法就是進行交際實踐。這一原則必須貫穿整個外語教學過程中。

(5) 情感原則:引導學生學習外語的動機和態度, 并且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學生的其他情感因素方面, 例如建立性格、培養興趣及控制情緒。

根據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原理, 階段性原則、循序漸進性原則和啟發性原則也是外語教學實踐研究的對象。

4 了解英語文化加強英語語言教育與學習

無可厚非, 學習英語是為了掌握一門從事跨文化交際的工具以適應英語全球化的趨勢。如果英語學習者和使用者受到強烈漢語文化的熏陶, 無論其知識有多豐富, 其語言能力無疑擺脫不了漢語痕跡。因此, 我們必須強調英語語言的教育與學習中了解英語文化、學習英語文化的重要性。

在當前的英語教育與學習過程中, 要使學生了解第一語言文化和第二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幫助學生超越第一語言的文化, 運用第二語言的文化來看待事物。并且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內外實踐與活動, 使得學生理解語言和文化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因為受第一語言漢語的傳統文化的影響, 在英語語言教育與學習中, 漢語文化發揮著根深蒂固的作用, 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中國式英語, 所以, 掌握語言是英語語言的教育與學習需要具備的, 但更應該具備的就是文化的學習與熏陶。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文化, 文化會影響對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認識, 因此在兩個文化, 尤其是東西文化的背景中, 其思維模式必定存在差異, 因此, 使得學生熟悉文化差異, 培養學生掌握外國人的認知方式和習慣是尤為重要的。

英語語言的學習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為了加強我國英語語言教育與學習, 教師需要給學生傳授知識, 而且, 更重要的是, 學生需要自主地去了解和學習英語文化, 以加強自己的英語文化, 更加熟練地掌握這門語言。

參考文獻

[1]劉潤清, 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3:78.

[2]趙愛國, 姜雅明.應用語言文化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3:38-40.

[3]束定芳, 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6:22-226.

[4]王初明.正確認識外語學習過程是提高外語教學質量的關鍵[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1b, (10) :40-42.

教學原則范文第5篇

一、堅持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相統一的原則

新形勢下,教育部門提出了要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所以音樂學科的教學是教育階段落實“美育”的重要學科之一,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拓展和提高都起著很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這個大前提下,就要求民族聲樂教學要遵循思想性、科學性和藝術性相統一的原則,所以在民族聲樂的教材編排上,選取的素材都是健康、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歌曲。教師在講解聲樂知識時,一定要將這一原則貫穿在整個聲樂教學課程中去,通過分析聲樂教材的藝術性所在,用藝術氛圍去感染學生,陶冶學生情操,進而提升學生在音樂欣賞方面的藝術修養。

在民族聲樂教學中,將藝術性與思想性的統一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才能在日常授課過程中,將教材歌曲所蘊含的樂感美和藝術美真正呈現出來,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在民族聲樂教學中,堅持科學性原則,就是要求音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 不僅要采用科學、嚴謹的教學方法,而且對于一些重點、難點問題要認真對待,著重講解,讓學生可以真正的理解聲樂知識,奠定堅實的專業課知識??偠灾?堅持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原則相統一的原則,是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最基本原則,也是貫穿在聲樂教學實踐中的教學原則,是民族聲樂教學的最根本的教學方法。

二、直觀性與形象性相結合原則

對于聲樂教學來說,由于學科的抽象性,就需要教師借助適合的教學方法,將抽象的樂理知識轉換為較為直觀的、形象的教學形式進行傳播,例如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教學方式,將樂理知識更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可以將視覺感受和聽覺感受相結合, 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解樂理知識,除了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形式之外,還可以再加上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巧妙的語言引導、規范的彈奏演示等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出比較形象、直觀的聲樂學習氛圍,留給學生足夠的發揮想象力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更好理解聲樂教學知識,做到學習與實際練習相結合,可以融會貫通的靈活運用樂理知識到實際的學習中去。

三、連貫性與系統性循序漸進的原則

民族聲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科課程安排的連貫性與系統性循序漸進傳授,指的教師在進行備課和授課的過程中,要遵循課程固有的邏輯和順序安排,進行縝密思考,確保上一節課程與下一節課程之間的緊密銜接,確保上節課程為下節課程的開展做好知識鋪墊,按照課程的難易程度進行合理編排,不能因為課程量大、課程任務重就急于求成,將學習壓力一股腦全部轉移到學生那里去, 那樣只會讓學生在高壓之下喪失學習聲樂知識的熱情和積極性, 教師在進行課程安排前,自己應該先縱覽全局,找到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要分化難點,將難點知識一點點循序漸進的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可以留出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并扎實掌握這些難點知識。另外,由于學生在不同時期的聲色會多少發聲一些變化,就要求教師在在民族聲樂的教學過程中要尤其注意這一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為學生量身打造出更加適合的教學環境,教師可以在遵循連貫性與系統性相結合原則的基礎上,發揮自己教學方式的創造性,給學生提供更加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實踐性與創造性相結合的原則

民族聲樂教學相對于其他普通文化課來說,其掌握課程知識更多的是在實踐中不斷練習的過程,只有勤加苦練才能真正掌握聲樂學習的精髓和真諦,但是由于民族聲樂又具有較強的藝術性,所以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注意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可以在演繹歌曲時,加入自己的創意,賦予歌曲新的生命和活力,創造性是音樂不斷發展和進步的靈魂,所以,在民族聲樂的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將實踐性和創造性相結合,才能賦予民族聲樂更多活力,推動民族聲樂的不斷的發展和進步。

五、結語

上一篇:游泳教學下一篇:微格教學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