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教學方法范文

2023-09-16

教學方法范文第1篇

1 微觀經濟學的課程特點

1.1 學時不充分

根據我院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微觀經濟學》課程只有36個學時 (50分鐘/學時) , 如果考慮到法定節假日的影響, 整門課程的系統講授和學習便不足30個小時了, 這區區不足30小時的時間, 對教師傳授知識的水平和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2“艱深晦澀、枯燥難懂”

對于《微觀經濟學》課程, 我也有8年的教學經驗了, 在每一次的教學中, 學生無不稱“難”。這可能是源于課程內容本身的特點———理論性強。眾所周知, 《微觀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 同時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數學功底, 對《微觀經濟學》有所了解的人皆知數學知識對學習該課程的重要性, 在一次的教學中, 甚至有同學說:在公式較多的時候, 會以為自己誤入了數學的課堂。所以, 理論性和數學性是導致《微觀經濟學》“難”的兩大重要原因。

1.3 教學方法老套

很多老師都在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但收效甚微, 到目前為止, 大部分老師在大部分的課堂教學時間里仍然采取傳統的講授法來教學, 對于理論性這么強的《微觀經濟學》課程來說, 用講授法教學, 教師講得累, 學生聽得也累。對于教師來說, 已經是竭盡所能來備課授課了, 結果卻和想象的不太一樣, 難免失落。而對于學生, 也已經盡最大努力聽了, 但還是提不起興趣。也有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嘗試了新方法, 如案例教學法, 但苦于尋找不到合適的案例, 導致案例教學法用得并不徹底, 效果有限。這些都會影響到課程的教學效果, 降低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學生掛科率居高不下, 有時甚至高達20%以上, 深層次的影響是有些系部專業已經開始嘗試取消《微觀經濟學》課程。

2 提升《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途徑

2.1 處理好“是什么”和“為什么”的關系

時間是稀缺的, 在有限的時間內, 要將更全面更系統的經濟學原理教授給學生, 必須處理好“是什么”和“為什么”的關系, 在給學生講解“為什么”的時候, 必須使用最簡潔明了的語言, 同時配合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最大限度的節省時間, 提升教學效果。

2.2 用案例“沖垮”理論性的“堤壩”, 用經濟學原理“降低”數學性的“高墻”

對付理論性強的知識點, 案例是最好的武器。案例教學法能給學生創設一種身臨其境的環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鼓勵學生主動融入課堂討論, 變知識的單向傳輸為雙向流動, 可以有效增進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產生于1920年, 目前已被大多數教師應用于課堂教學過程, 其難點在于選例和釋例, 它們是有效開展案例教學的中心環節, 如在講解外部性問題的時候選取案例:當火車駛過農田的時候, 案例內容如下:

20世紀初的一天, 列車在綠草如茵的英格蘭大地上飛馳。車上坐著英國經濟學家庇古 (A·C·Pigou) 。他邊欣賞風光, 邊對同伴說:列車在田間經過, 機車在田間經過, 機車噴出的火花 (當時是蒸汽機) 飛到麥穗上, 給農民造成了損失, 但鐵路公司并不用向農民賠償。這正是市場經濟的無能為力之處, 稱為“市場失靈”。

將近70年后, 1971年, 美國經濟學家喬治·斯蒂格勒 (G·j·Stigler) 和阿爾欽 (A·A·Alchian) 同游日本。他們在高速列車 (這時已是電氣機車) 上見到窗外的禾田, 想起了庇古當年的感慨, 就問列車員, 鐵路附近的農田是否受到列車的損害而減產。列車員說, 恰恰相反, 飛速馳過的列車把吃稻谷的飛鳥嚇走了, 農民反而受益。當然鐵路公司也不能向農民收“趕鳥費”。這同樣是市場經濟無能為力的, 也稱為“市場失靈”。

同樣的事情出現在不同的時代與地點, 帶來的結果不同, 兩代經濟學家的感慨也不同。但從經濟學的角度看, 火車通過農田的不同結果恰好說明了同一現象的不同表現:外部性包括外部經濟和外部不經濟, 這兩種表現引起的結果截然相反。該案例的使用增強了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能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講解新知識點的時候, 要盡量使用已有的經濟學原理。如講解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的時候, 有一種方法只這樣的:

用邊際報酬遞減規律來說明要素間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的合理性, 簡單明了。

2.3 教學方法改革的幾點舉措

除了上述兩點建議之外, 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促進《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

(1) 做好課件, 用好多媒體, 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應有的作用。為了迎合廣大教師的需求, 促進先大話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在我院的開展, 同時也為了提升教學效果, 學院先后將幾十間普通教室改建為多媒體教室, 一改往日合班上課才能使用多媒體教室教學的局面, 給小班教學的《微觀經濟學》課程創設了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客觀必要條件, 所有代課教師也毫不懈怠, 先后變傳統板書教學為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 但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有待改進, 如:課件制作仍顯老套, 有些課件從頭至尾除了文字就是圖表, 而且放映效果很一般, 缺少必要的動畫效果來提高課件的吸引力。在制作每一張課件的時候, 我會根據自己的講解思路設定每一項內容的彈出順序, 包括圖表也是如此, 每一條線、沒一個字母的出現都是經過認真思考和設定的。事實證明, 功夫不負有心人, 這的確給自己的課件加了分, 對提升教學效果也有一定的幫助。除此之外, 我還配合了必要的視頻資料, 在講解外部性問題的時候, 我穿插了發生在海南屯昌的“榔煙”事件, 而在講解公共資源過度開發利用問題的時候, 我穿插的是關于我國東海由于過度捕撈導致“無魚可捕”的視頻資料, 這些視頻都不長, 但都經過了認真的遴選, 均來自于權威部門權威媒體的報道, 學生反響也很好。

(2) 如果說傳統的講授法是“填鴨式”的教學, 是被動的教學, 那討論法無疑是將被動教學轉化為主動教學的利器。討論法的恰當使用能使學生真正地融入教學, 變被動灌輸為主動吸收, 主動索取, 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如在講解完需求量變動和需求變動的知識點后, 可以穿插討論:減少香煙需求數量的方法, 對于這兩種變動會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而在講解博弈論部分占優策略均衡時, 最經典的案例是囚徒困境, 案例之后可以設置一個討論環節:很多國家通過了禁止在電視上做香煙廣告的法律, 其結果會如何?你認為煙草公司是否會反對該項法律的實施呢?為什么?結果和大部分同學想的大相徑庭, 這自然會勾起他們釋疑的好奇心, 其效果不言而喻。

(3) 規范平時成績評定, 助力課堂教學高效完成。我院《微觀經濟學》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 而于以考查形式開設此課的專業, 學院對于考核方式沒有強制和統一的要求, 教師通常會將平時成績的比例調整到50%甚至更多, 所以平時成績對學生最終的總評成績至關重要, 制定一套科學規范的評定方法也勢在必行。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 我將平時成績劃分成出勤情況、上課表現 (包括回答問題、聽課情況等) 、期中考試和課后作業四大部分, 設定相應的分值, 并制定相應的評分依據。同時恩威并施, 獎懲分明。出現請假情況不計該節課的出勤分, 而出現曠課則會給予扣分處理, 而且曠課的成本設置的很高, 每一次曠課被扣的分數會達到全部平時成績的10%。而對于回答問題表現突出的同學可以給予分數的獎勵, 事實證明, 被獎勵過的學生整個學習過程都非常認真。規范的評定方法也能樹立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 俗語說:信之, 則追隨之, 可見, 規范的平時成績評定方法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結束語

要提高《微觀經濟學》的教學質量, 必須根據課程特點, 對癥下藥, 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 同時也要緊跟科技步伐, 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加以輔助。雖然我從事《微觀經濟學》教學工作也有八年了, 但由于本身學識、能力有限, 本文僅從有限的方面談了幾點粗淺的認識,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 我會繼續發掘, 不斷超越, 為提高《微觀經濟學》的教學質量努力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陽娟.微課教學方法在《經濟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 2016 (09) .

[2]郭永.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方法探析[J].現代國企研究, 2016 (08) .

教學方法范文第2篇

1 采用“123”剖析法, 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遺傳育種技術的理論抽象、內容龐雜, 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 深入領會并掌握相關的理論, 就必須以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為宗旨, 引導學生采用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如針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創新性地提出和采用“123”剖析法。“1”是對理論進行剖析, “2”是找出關鍵詞, 3是對關鍵詞進行解讀。整個過程是在教師引導下, 通過課堂討論和師生互動完成。

如染色質的概念, 它是存在于真核生物間期細胞核內的一種易被堿性染料著色的無定形物質, 是伸展開的DNA蛋白質纖絲。首先通過分析討論, 從這個概念中提煉出三個關鍵詞:時期—性質—組成, 然后對關鍵詞進行解讀:時期—間期細胞核內;性質—易被堿性染料著色;組成—DNA和蛋白質。再如, 在群體遺傳基礎一章中, 哈代—溫伯格定律是教學難點, 學生不容易理解和記憶。采用“123”剖析法, 首先是通過課堂討論將該定律提煉出三個關鍵詞:群體條件—群體特性—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關系, 然后對關鍵詞做以下解讀:群體條件—隨機交配大群體, 沒有選擇、突變、遺傳漂變等因素影響;群體特性—該群體遺傳結構穩定, 即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在上下代傳遞中保持不變;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關系:D=p2、H=2pq、R=q 2。通過這種方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而且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2 開發第二課堂, 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和熱情

如何在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同時, 又避免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方法, 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 是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為此, 我們在教學中開展了以下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

一是針對課程中如經典遺傳定律、質量性狀遺傳、品種的識別等內容, 鼓勵學生自制PPT課件, 并在課堂或課下講解。這種教學活動不僅使一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得到了鍛煉, 也使一些學習成績不突出但計算機水平較高的學生展示了個人風采。因此, 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會學有所獲。二是在每一章內容結束后, 要求學生寫章節小結。通過寫小結, 既鞏固了所學知識、鍛煉了文字表達能力, 又能及時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同時也有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三是在教學中, 針對課程的不同板塊, 采用命題討論的方法, 讓學生通過互聯網、圖書閱覽室查閱資料, 進行專題論文的寫作, 并在課堂或課下安排一定時間進行專題討論, 加深學生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以及對遺傳育種學前沿知識的掌握, 同時激發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 增強了教學互動, 提高了教學效果。

為了讓學生對畜禽遺傳育種的新進展新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本課程聘請畜禽育種生產一線專家為學生作專題報告, 使學生全面了解我國畜禽育種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增強學習動力, 提高學習興趣。

3 引入激勵機制, 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 要求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育人為先的教育思想, 在教學中要多一些表揚、鼓勵, 少一點諷刺、挖苦,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一次關心, 一聲問候, 一次鼓勵, 一次提問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 學生能從教師一句鼓勵的話語, 一個贊許的目光, 一個滿意的手勢中得到激勵, 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我們不僅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鼓勵的語言和激勵的行為, 同時在課程考核中也引入激勵機制。動物遺傳育種學的考核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考核;二是注重對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的考核;三是對平時表現優秀的學生在總評成績中給予獎勵加分。課程最終成績由平時成績 (出勤、課堂討論、小結、作業等) 、實驗實習成績 (實驗操作及實習報告) 、第二課堂活動、期末考試四部分組成, 分別占總分的20%、20%、10%和50%。期末考試題有約10%無標準答案, 用來測試學生知識融通、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平時學習中表現突出的學生, 總評成績可給予最高5分的獎勵。通過這一手段, 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充分挖掘了學生學習的潛能, 張揚了學生個性, 大大改善了考前臨時抱佛腳的現象, 使學生更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和自身素質的全面提升。

4 改進實驗課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與理論課相比, 實驗課中學生作為行動主體, 手腦并用, 學中做、做中學, 能超越曾經被證明的有效的辦法和經驗去應對問題并且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不斷提高自信心, 鍛煉動手動腦能力和創新能力。傳統的實驗課教學的基本過程是:教師準備實驗→教師講解操作步驟→學生按要求操作→寫出實習報告。這種教學方法讓所有學生都按照固定程序操作, 學生不進行自主思考, 嚴重地制約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改革后的實驗課教學方法是:學生做準備實驗→實踐問題導入→理論知識點介紹→明確操作任務、示范引導→模仿試做→糾錯重做→總結經驗。新的方法體現了實驗實習內容與生產實踐的密切聯系, 強調了學生在實驗課中的主體作用, 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貫徹了“教學做”一體化的教育教學思想。這種方法更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方法是課程教學的靈魂, 只有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 才能提升教學效果, 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 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目標。如果每門課程都能給學生營造一個參與和展示的平臺, 都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加油站”和學生素質培養的搖籃, 那么, 我們培養的學生就能夠真正成為素質全面、發展后勁十足, 受行業和企業歡迎的高素質人才。

摘要:針對課程特點和學生特點, 通過“123”剖析法、第二課堂活動、引入激勵機制等教學方法創新, 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改進實驗課教學方法, 強調學生在實驗課中的主體作用, 體現“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思想, 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 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目標。

關鍵詞:教學方法創新,“123”剖析法,第二課堂,激勵機制

參考文獻

[1] 李婉濤, 趙金艷, 程璞.高職高專動物遺傳育種學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鄭州牧專學報, 2009, 10.

教學方法范文第3篇

一、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弊端

(一)重教師講授,輕學生參與。

許多政治教師往往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堂課講得筋疲力盡、口干舌燥,學生卻聽得昏昏沉沉、不知所云,簡直就是水中望月,霧里看花。

(二)重課堂活化,輕雙基落實。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據此,某些政治教師“與時俱進”,幾乎每堂課都有合作與討論,課堂氣氛異?;钴S,但是雙基是否得到落實值得懷疑。

(三)重教學形式,輕教學實效。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無疑為我國彷徨不前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然而不少教師不是致力于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的最優整合,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很關心他的,當時他的成績是班上數一數二的,表現也很好。一切改變均在家庭遭到一點變故后。母親對他的照顧少了,小陽傷心不已,父親更是讓他抬不起頭來。不斷下滑的成績讓他經歷了無數的批評與挫折,再加上同學們對他的不理不睬和鄙視,給他的心理蒙上了無數層陰影,他唯有靠“闖禍”來證明他的“能耐”和“提升”他在班中的地位。倘若只是批評加處罰,只能使他變本加厲。只有真正讓他感受到自己的“閃光點”,幫他找回自信,走出心理困境,他的種種問題才會有解決的突破口。于是,我加強了對他的日常學習的觀察,我發現他最喜歡上的是歷史課,雖然上課從不發言,但筆記卻做得十分認真。有一次在周記中他還用很長的篇幅給我介紹古埃及的金字塔。我抓住契機,在課堂上表揚了他的博學,并告訴他老師要好好獎勵他。我把半信半疑的他帶到了校圖書館,讓他自己去挑自己喜歡的書看,看到小陽又驚又喜地捧著幾本歷史演義愛不釋手地翻看時,我知道事情有轉機了。我和歷史教師溝通,給小陽布置了任務,讓大家投票增選歷史副課代表,他理所當然“中了標”。此后,我還多次為他提供嘗試成功的機會,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榮譽,增加良性刺激,激發起他的自信心和上進心。我的第一步措施奏效了。

第三步:仔細觀察,用愛點亮心中的燈,用情溫暖受傷的心。

意大利詩人但丁曾經說過:“情像清泉,可以澆灌干涸的土地;情像陽光,可以溫暖冷縮的心靈。”我堅信,用愛作橋梁,一定可以走進孩子的心里。一次,小陽又與同學打架,手上擦破了一大塊,鮮血直流。我馬上送他上醫院包扎,包扎完后,小陽抬起頭來,眼中滿是淚水,眼神很是復雜?;氐綄W校后,我讓他談談打架之事的來龍去脈,這一次他沒有找任何借口,很誠懇地承認了錯誤,并在這一周的周記中寫了這么一句話:“從來沒有一個老師這么關心過我,你讓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

是的,愛是一貼良方,對于缺乏愛心的孩子,需要更多地感受別人對他的愛。

如此想來,育人,該有何等廣闊的探索空間呀!課的教育功能,而是陶醉于優美的課件或畫面中,尤其是在上公開課的時候,教學形式更是花樣百出,但由于忽視了教材與課堂講授,所以教學實效性并不高。

(四)習慣“單槍匹馬”,輕視團結協作。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目前普遍存在著教師之間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許多教師不習慣向他人學習,有的教師通過各種手段獲得一些自認為有價值的資料后,甚至拒絕與同學科的教師交流、分享。這種做法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是完全相悖的,它必然會影響到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的對策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堅持主體與主導的相結合。

在我國,“教師中心論”曾經長期占統治地位,西方的“學生中心論”也一度盛行過。這些教學模式確有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但也存在著很大的弊端。簡言之,就是片面化強調某一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而忽視其對立面的地位和作用,這都是違背辯證法的。我認為在教學模式創新探索實踐中應該把“突出學生的

五、幾點感想與反思

1.不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

對于特別調皮的學生,更需要了解他各種出格行為的背景與動機,了解他們心理問題的來源,然后對癥下藥,方能顯效。

2.教育“問題學生”要心、情、智相結合。

教育轉化調皮學生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工作,猶如“馬拉松”,需要教師的熱情、信心和毅力,在教育轉化過程中用“心”、用“情”、用“智”。一要用心良苦,二要巧妙機智,三要情真意切。特級教師李吉林說得好:“只有入情,才能入理;只有感化,才能轉化。”調皮學生缺少的不是批評,而是愛和關懷,師生之間只有具備了融洽的感情,才存在教育與接受教育,而師生感情的融洽則是源于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愛護和體諒,以及滿足學生理解和求知的需要。如果教師能對學生一如既往地關懷、鼓勵和信任,一旦學生獲得來自教師的這種心理感應,就會受到巨大的鼓舞,產生強大的自信心,轉化為克服困難的動力,并努力付諸實踐,從而取得學習或自我教育的成功。

無數事實證明: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可能學會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可能學會卑怯;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與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與自愛。在實際工作中,教師給學生一分愛,一分鼓勵,一分包容,也許是不經意間的一次“心血來潮”,但對于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也許就是他一生成長的“催化劑”或“助推器”,其積極影響無法估量。

因此,班主任教育“問題學生”時,必須有“反復”的思想準備,要冷靜分析,從容對待,不急躁,不厭棄,堅持教育,持之以恒,不能因“反復”而動搖信心。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他們反復的原因,耐心細致地做好反復教育工作。特別是不能等到“問題學生”出現反復再來教育,而要估計到可能出現的反復,把工作做在前面,以減少出現反復的次數,減輕反復的程度。也就是說,在教育過程中,如果教師始終能以真誠的心、熾熱的情去對待學生,相信“丑小鴨”變成“白天鵝”決不會再是什么神話。

讓音符更好地凈化學生的心靈

龔廟起

(啟東市大興鎮初級中學,江蘇啟東

維克多·雨果說過這樣一句名言:“開啟人類智慧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是數字,二是文字,三是音符。”這是因為人的認知能力首先是通過聽覺和視覺來產生的。音樂具有情感交流的功能,是傳播情感的一種信號,它使大腦皮層產生一種激活狀態,從而形成一種超象思維。超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相互作用,使大腦平衡活躍,由此產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說,他發現行星運動三大定律,是受了他家鄉巴伐利亞民歌《和諧曲》的啟示?,F代物理學的奠基人愛因斯坦也時常以琴為伴。1979年諾貝爾獲得者,加拿大的天體學家、物理學家兼化學家格哈德·赫茲堡博士,數十年來從不間斷音樂學習,他認為音樂帶給他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科學證明,輕松的音樂可以提高人的智力,因為一個人在欣賞音樂時,大腦細胞處于活躍狀態,人的智力得到最大主體作用”與“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1.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人”,而不是“認識活動的機器”,教師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探討研究活動,這樣既可以避免單調乏味的說教,也可以通過教師對學生自學、討論等活動的引導,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當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是搞“學生中心論”,也不是放任自流。因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這兩個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在認識和處理二者關系時,模糊教與學的界限、否定教師應有的主導作用都是非常有害和錯誤的。

2.將教師的主導作用作為貫穿于教學過程的主線。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就好比電影導演,學生就好比教師的作品,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被深深地打上教師思想的烙印。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等組織課堂教學方面??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過,應該注意的是,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并不是提倡“教師中心論”,不是搞“一言堂”、越俎代庖、包辦一切。

(二)以教材為根據,以效果為目標,堅持教學形式和教學效果的相結合。

美國內華達大學教育技術教授麥德克思在《交互網絡:教育的未來和問題》一文中曾指出:“教育者僅考慮如何把交互網絡引進教室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交互網絡就像書本、電影、電視和計算機等教學媒體一樣,它本身不能產生任何教育作用。只有當教師真正把交互網絡同教材、學校的教學目標、教學組織過程及學生的學習過程緊密聯系在一起時,它才會發揮出巨大的教育價值。”毋庸置疑,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一改傳統教學的枯燥乏味,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運用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作為教學形式的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服務于教學內容和目標的,切忌舍本逐末,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造成教學形式與效果的分離。因此,是否使用多媒體教學,要根據需要來定,不能“一風吹”、

范圍的發揮?,F在的學生,每天面對紛繁復雜、深奧難懂的數理化知識,時常感到乏味、枯燥,極易對學習失去興趣。在緊張的學習之余,開設音樂欣賞課,可以使學生放松精神,開闊視野;另外,適當的休養生息,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這種境界只有音樂教育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因此,只有開展音樂教育,才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

音樂是一種聲音表情藝術,它可以激發人的思想感情,最大限度地開啟人腦的形象思維。很多音樂活動,如作曲、演唱、器樂演奏都是一種充滿創造性的活動。一首優秀的作品,可以讓人產生許多聯想。比如:小提琴協奏曲《梁?!?、二胡曲《光明行》、交響樂《野蜂飛舞》等都有很多種意境,不同的人欣賞會產生不同的意境,個人對音樂作品所包含的這種自由的、不受強制的獨創性感受,有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一刀切”。這就要求政治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來作出恰當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形式和效果的統一。

(三)加強政治教師的知識積累,提高其臨場應變能力,實現專業與能力的相結合。

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社會科學的綜合課,與社會生活和其它學科的關聯度是非常高的,要想上好一堂政治課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想做到這一點,政治教師就必須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學識準備和應對能力。這就要求政治教師在平時要加強生活與知識的積累,在備課和講課時務必注重緊密聯系社會現實、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效果。因為學生的情況是復雜多變的,尤其是高中的學生,他們對各種信息的認識和處理往往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教師只有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靈活的臨場應變能力,才能對學生做到有備無患,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來設計問題、講解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政治課才能為學生所接受,才能實現應有的教育功能和教學效果。反之,如果政治教師在平時不注意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生活的積累,甚至對本學科的基本框架、基本內容不熟悉,他就根本不可能準確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在教學工作中也就只好照本宣科、眉毛胡子一把抓,稀里糊涂地完成教學任務,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加強團結協作,摒棄孤軍奮戰,實現不同學科知識的相結合。

加強教師間的合作既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重大要求,也是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的必要手段。眾所周知,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包羅萬象的社會綜合課,它的特點使政治教師加強與同學科、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合作成為必然。因為教師間的合作不僅可以使我們減輕彼此的負擔,獲得更多的教學信息和靈感,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拓寬我們的專業視野,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實現我們期望的目標。因此可以說,尋求與其他教師的合作是一個理性而成熟的政治教師的必然選擇。

教學方法范文第4篇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生的情感態度對學習活動和學習效果起著一定的決定作用,學生學習活動是學生主觀和客觀共同參與的過程,學習效果是它們進行相互作用的直接體現。”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情感的培養,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善待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愛護每一個學生,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激勵學生向更高難度的學習階段出發。同時,教師應將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充分滲透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數學處處為生活服務。例如:在教學“相似三角形”的新課導入時,為了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我問學生:“站在山下,你能量出山的高度嗎?不登東方明珠塔,你能量出它的高度嗎?”短短的幾句話,立刻激起了學生探究新課知識的欲望,順利地將學生引入到新課的教學中,為學生主動探究新知識、進行積極思維創設了濃烈的氛圍。

二、注重方法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時代性

數學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的基礎之上。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思想和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經驗。”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是當今我國教育方針提出的明確要求,是我國進行人才培養的迫切需要。教師在進行智力開發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知識素質的教學。“低水平的教師是傳授真理,高水平的教師是使學生發現真理”。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智慧的訓練,引導學生找到打開智力寶庫大門的金鑰匙。

三、掌握解題方法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靈敏性

衡量學生學習數學水平的高低,歸根結底要看學生是否具有靈活解答難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靈活簡便的解題方法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一種有效手段,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找尋多種方法進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掌握解答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進行思維訓練。例如,在進行解方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觀察法進行教學,先讓學生比較方程的兩邊,然后引導學生將原方程進行一定的轉化,將其變為一元二次方程,從而讓學生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又如,在教學分解因式學習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出示(a+b-2ab) (a+b-2)+(1-ab) 2這一道題目,引導學生找出這一因式的特點,然后讓學生用換元法進行因式分解。

四、強化數學學法引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性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因此,教師在教學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誘導學生進行思考,借助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學生在循序漸進、層層深入中逐步感受、領悟數學的魅力,尊重學生的原創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教師要營造學生討論研究的氛圍。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邊邊邊公理的講解時,我根據教學中得出的三條邊對應相等則兩個三角形全等這一定理,提問:“如果三個角對應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全等嗎?”這時有部分學生開始小聲說出自己的看法。我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發揮集體的力量。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我進行引導指正,學生發現2個角對應相等的三角性顯然不全等。

教學方法范文第5篇

1 采用“123”剖析法, 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遺傳育種技術的理論抽象、內容龐雜, 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 深入領會并掌握相關的理論, 就必須以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為宗旨, 引導學生采用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如針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創新性地提出和采用“123”剖析法。“1”是對理論進行剖析, “2”是找出關鍵詞, 3是對關鍵詞進行解讀。整個過程是在教師引導下, 通過課堂討論和師生互動完成。

如染色質的概念, 它是存在于真核生物間期細胞核內的一種易被堿性染料著色的無定形物質, 是伸展開的DNA蛋白質纖絲。首先通過分析討論, 從這個概念中提煉出三個關鍵詞:時期—性質—組成, 然后對關鍵詞進行解讀:時期—間期細胞核內;性質—易被堿性染料著色;組成—DNA和蛋白質。再如, 在群體遺傳基礎一章中, 哈代—溫伯格定律是教學難點, 學生不容易理解和記憶。采用“123”剖析法, 首先是通過課堂討論將該定律提煉出三個關鍵詞:群體條件—群體特性—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關系, 然后對關鍵詞做以下解讀:群體條件—隨機交配大群體, 沒有選擇、突變、遺傳漂變等因素影響;群體特性—該群體遺傳結構穩定, 即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在上下代傳遞中保持不變;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關系:D=p2、H=2pq、R=q 2。通過這種方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而且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2 開發第二課堂, 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和熱情

如何在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同時, 又避免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方法, 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 是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為此, 我們在教學中開展了以下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

一是針對課程中如經典遺傳定律、質量性狀遺傳、品種的識別等內容, 鼓勵學生自制PPT課件, 并在課堂或課下講解。這種教學活動不僅使一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得到了鍛煉, 也使一些學習成績不突出但計算機水平較高的學生展示了個人風采。因此, 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會學有所獲。二是在每一章內容結束后, 要求學生寫章節小結。通過寫小結, 既鞏固了所學知識、鍛煉了文字表達能力, 又能及時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同時也有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三是在教學中, 針對課程的不同板塊, 采用命題討論的方法, 讓學生通過互聯網、圖書閱覽室查閱資料, 進行專題論文的寫作, 并在課堂或課下安排一定時間進行專題討論, 加深學生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以及對遺傳育種學前沿知識的掌握, 同時激發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 增強了教學互動, 提高了教學效果。

為了讓學生對畜禽遺傳育種的新進展新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本課程聘請畜禽育種生產一線專家為學生作專題報告, 使學生全面了解我國畜禽育種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增強學習動力, 提高學習興趣。

3 引入激勵機制, 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 要求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育人為先的教育思想, 在教學中要多一些表揚、鼓勵, 少一點諷刺、挖苦,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一次關心, 一聲問候, 一次鼓勵, 一次提問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 學生能從教師一句鼓勵的話語, 一個贊許的目光, 一個滿意的手勢中得到激勵, 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我們不僅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鼓勵的語言和激勵的行為, 同時在課程考核中也引入激勵機制。動物遺傳育種學的考核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考核;二是注重對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的考核;三是對平時表現優秀的學生在總評成績中給予獎勵加分。課程最終成績由平時成績 (出勤、課堂討論、小結、作業等) 、實驗實習成績 (實驗操作及實習報告) 、第二課堂活動、期末考試四部分組成, 分別占總分的20%、20%、10%和50%。期末考試題有約10%無標準答案, 用來測試學生知識融通、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平時學習中表現突出的學生, 總評成績可給予最高5分的獎勵。通過這一手段, 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充分挖掘了學生學習的潛能, 張揚了學生個性, 大大改善了考前臨時抱佛腳的現象, 使學生更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和自身素質的全面提升。

4 改進實驗課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與理論課相比, 實驗課中學生作為行動主體, 手腦并用, 學中做、做中學, 能超越曾經被證明的有效的辦法和經驗去應對問題并且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不斷提高自信心, 鍛煉動手動腦能力和創新能力。傳統的實驗課教學的基本過程是:教師準備實驗→教師講解操作步驟→學生按要求操作→寫出實習報告。這種教學方法讓所有學生都按照固定程序操作, 學生不進行自主思考, 嚴重地制約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改革后的實驗課教學方法是:學生做準備實驗→實踐問題導入→理論知識點介紹→明確操作任務、示范引導→模仿試做→糾錯重做→總結經驗。新的方法體現了實驗實習內容與生產實踐的密切聯系, 強調了學生在實驗課中的主體作用, 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貫徹了“教學做”一體化的教育教學思想。這種方法更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方法是課程教學的靈魂, 只有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 才能提升教學效果, 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 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目標。如果每門課程都能給學生營造一個參與和展示的平臺, 都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加油站”和學生素質培養的搖籃, 那么, 我們培養的學生就能夠真正成為素質全面、發展后勁十足, 受行業和企業歡迎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婉濤, 趙金艷, 程璞.高職高專動物遺傳育種學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鄭州牧專學報, 2009, 10.

上一篇:教學相長下一篇:支架式教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