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化學選修方程式總結范文

2023-04-13

化學選修方程式總結范文第1篇

一、原電池

課標要求

1、掌握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2、熟練書寫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方程式

要點精講

1、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1)原電池概念: 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叫做原電池。

若化學反應的過程中有電子轉移,我們就可以把這個過程中的電子轉移設計成定向的移動,即形成電流。只有氧化還原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才能被轉化成電能;非氧化還原反應的能量變化不能設計成電池的形式被人類利用,但可以以光能、 熱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被人類應用。

(2)原電池裝置的構成

①有兩種活動性不同的金屬(或一種是非金屬導體)作電極。 ②電極材料均插入電解質溶液中。 ③兩極相連形成閉合電路。 (3)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原電池是將一個能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分別在原電池的負極和正極上發生,從而在外電路中產生電流。負極發生氧化反應,正極發生還原反應,簡易記法:負失氧,正得還。

2、原電池原理的應用

(1)依據原電池原理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

①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由活潑金屬流向不活潑金屬,而電流方向是由正極流向負極,二者是相反的。

②在原電池中,活潑金屬作負極,發生氧化反應;不活潑金屬作正極,發生還原反應。 ③原電池的正極通常有氣體生成,或質量增加;負極通常不斷溶解,質量減少。 (2)原電池中離子移動的方向

①構成原電池后,原電池溶液中的陽離子向原電池的正極移動,溶液中的陰離子向原電池的負極移動;

②原電池的外電路電子從負極流向正極,電流從正極流向負極。 注:外電路: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

內電路:陽離子移向正極,陰離子移向負極。

3、原電池正、 負極的判斷方法:

(1)由組成原電池的兩極材料判斷

一般是活潑的金屬為負極,活潑性較弱的金屬或能導電的非金屬為正極。 (2)根據電流方向或電子流動方向判斷。 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 (3)根據原電池里電解質溶液內離子的流動方向判斷

在原電池的電解質溶液內,陽離子移向正極,陰離子移向負極。 (4)根據原電池兩極發生的變化來判斷

原電池的負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其正極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 (5)根據電極質量增重或減少來判斷。

工作后,電極質量增加,說明溶液中的陽離子在電極(正極)放電,電極活動性弱;反之,電極質量減小,說明電極金屬溶解,電極為負極,活動性強。

(6)根據有無氣泡冒出判斷

電極上有氣泡冒出,是因為發生了析出H2的電極反應,說明電極為正極,活動性弱。

本節知識樹

原電池中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把化學能轉化成了電能。

二、化學電源

課標要求

1、了解常見電池的種類

2、掌握常見電池的工作原理

要點精講

1、 一次電池

(1)普通鋅錳電池

鋅錳電池是最早使用的干電池。鋅錳電池的電極分別是鋅(負極)和碳棒(正極),內部填充的是糊狀的MnO2和NH4Cl。電池的兩極發生的反應是:

(2)堿性鋅錳電池

用KOH電解質溶液代替NH4Cl作電解質時,無論是電解質還是結構上都有較大變化,電池的比能量和放電電流都能得到顯著的提高。它的電極反應如下:

(3)銀鋅電池——紐扣電池

該電池使用壽命較長,廣泛用于電子表和電子計算機。其電極分別為Ag2O和Zn,電解質為KOH溶液。其電極反應式為:

(4)高能電池——鋰電池

該電池是20世紀70年代研制出的一種高能電池。由于鋰的相對原子質量很小,所以比容量(單位質量電極材料所能轉換的電量)特別大,使用壽命長。

如作心臟起搏器的鋰碘電池的電極反應式為:

2、 二次電池

原理:充電電池在放電時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在充電時又逆向進行,生成物重新轉化為反應物,使充電放電可在一定時期內循環進行。

鉛蓄電池

構成:該電池以Pb和PbO2作電極材料,硫酸作電解質溶液。

放電時二氧化鉛電極上發生還原反應,鉛電極上發生氧化反應。充電時二氧化鉛電極上發生氧化反應,鉛電極上發生還原反應。

3、氫氧燃料電池 (1)氫氧燃料電池的構造

在氫氧燃料電池中,電解質溶液為KOH溶液。石墨為電極, H2和 O2或空氣)源源不斷地通到電極上。

(2)氫氧燃料電池的優點是產物只有水,不產生污染物。

本節知識樹

根據原電池的工作原理,設計了各種用途的原電池產品。需要了解常見電池的基本構造、 工作原理、 性能和使用范圍。

三、電解池

課標要求

1、掌握電解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夠正確書寫電極反應式和電解池反應方程式

3、了解電解池、 精煉池、 電鍍池的原理

要點精講

1、電解原理

(1)電解的含義:使電流通過電解質溶液(或熔化的電解質)而在陰、 陽兩極引起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叫做電解, 這種把電能轉變成化學能的裝置叫做電解池。

(2)構成電解池的條件 ①直流電源。

②兩個電極。其中與電源的正極相連的電極叫做陽極,與電源的負極相連的電極叫做陰極。

③電解質溶液或熔融態電解質用石墨、 金、 鉑等制作的電極叫做惰性電極,因為它們在一般的通電條件下不發生化學反應。用還原性較強的材料制作的電極叫做活性電極,它們作電解池的陽極時,先于其他物質發生氧化反應。

(3)陰、 陽極的判斷及反應原理 與電源的正極相連的電極為陽極。陽極如果是活潑的金屬電極,則金屬失去電子生成金屬陽離子;陽極如果不能失去電子,則需要溶液中能失去電子(即具有還原性)的離子在陽極表面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

與電源的負極相連的電極為陰極。陰極如果是具有氧化性的物質,則陰極本身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生成還原產物;陰極如果不能得到電子,則溶液中的離子在陰極表面得電 子,發生還原反應(如下圖所示)

2、 電解原理的應用

(1)電解飽和食鹽水以制備燒堿、 氯氣和氫氣 ①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反應原理

②離子交換膜法電解制燒堿的主要生產流程

(2)電鍍

①電鍍的含義: 電鍍是應用電解原理在某些金屬表面鍍上一薄層其他金屬或合金的過程。

②電鍍的目的:電鍍的目的主要是使金屬增強抗腐蝕能力、 增加美觀和表面硬度。 ③電鍍特點:“一多、一少、 一不變” 。一多指陰極上有鍍層金屬沉積,一少指陽極上有鍍層金屬溶解,一不變指電解液濃度不變。

(3)電鍍的應用——銅的電解精煉 ①電解法精煉銅的裝置

②電解法精煉銅的化學原理

電解精煉是一種特殊的電解池。電解精煉中的兩個電極都是同種金屬單質,陽極是純度較低的金屬單質,陰極是純度較高的金屬單質。

(3)電冶金

原理:化合態的金屬陽離子,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得到電子,變成金屬單質。

本節知識樹

化學能與電能可以相互轉化。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反應為電解反應,實現電能轉化成化學能的裝置叫電解池。

原電池與電解池比較

四、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護

課標要求

①能夠解釋金屬電化學腐蝕的原因 ②了解金屬腐蝕的危害 ③掌握金屬腐蝕的防護措施

要點精講

1、 金屬的腐蝕 (1)定義: 金屬的腐蝕是指金屬與周圍的氣體或液體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引起損耗的現象。

(2)分類:由于金屬接觸的介質不同,發生腐蝕的情況也不同,一般可分為化學腐蝕和電化學腐蝕。

①化學腐蝕: 金屬跟接觸到的物質直接發生反應而引起的腐蝕叫做化學腐蝕?;瘜W腐蝕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是普通的氧化還原反應,而不是原電池反應,無電流產生。

②電化學腐蝕:不純的金屬與電解質溶液接觸時,會發生原電池反應。比較活潑的金屬失去電子而被氧化,這種腐蝕叫做電化學腐蝕。

(3)電化學腐蝕

電化學腐蝕,實際上是由大量的微小的電池構成微電池群自發放電的結果。 ①析氫腐蝕

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表面會形成一薄層水膜,在鋼鐵表面形成了一層電解質溶液的薄膜,與鋼鐵里的鐵和少量的碳恰好形成了原電池。這無數個微小的原電池遍布鋼鐵表面,在這些原電池里,鐵是負極,碳是正極。若電解質溶液酸性較強則發生析氫腐蝕。

②吸氧腐蝕

金屬表面酸性較弱或呈中性時,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氣與水結合,生成OH-,消耗了氧氣,從而使得溶液不斷吸收空氣中的氧氣而發生吸氧腐蝕。

2、金屬的防護

金屬防護的目的就是防止金屬的腐蝕。金屬的防護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使金屬不被氧化。

(1)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

將被保護的金屬與更活潑的金屬連接,構成原電池,使活潑金屬作陽極被氧化,被保護的金屬作陰極。

(2)外加電源的陰極保護法

利用外加直流電, 負極接在被保護金屬上成為陰極,正極接其他金屬。 (3)非電化學防護法

①非金屬保護層②金屬保護層③金屬的鈍化

3、判斷金屬活動性強弱的規律

(1)金屬與水或酸的反應越劇烈,該金屬越活潑。 (2)金屬對應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越強,該金屬越活潑。

(3)一種金屬能從另一種金屬的鹽溶液中將其置換出來,則該金屬比另一種金屬更活潑。

(4)兩金屬構成原電池時,作負極的金屬比作正極的金屬更活潑。

(5)在電解的過程中,一般地先得到電子的金屬陽離子對應的金屬單質的活潑性比后得到電子的金屬陽離子對應的金屬單質的活潑性弱。

本節知識樹

在揭示金屬腐蝕的嚴重性和危害性的基礎上,分析發生金屬腐蝕的原因,探討防止金屬腐蝕的思路和方法。

本章知識網絡

化學選修方程式總結范文第2篇

摘 要:化學方程式作為初中化學的重要教學內容與知識組成,進行初中化學中化學方程式的教學設計分析,不僅有利于提高初中化學化學方程式知識內容部分的教學設計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并且有利于促進化學教學的改革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意義。本文將結合初中化學化學方程式教學設計思想,對其具體教學設計情況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設計;化學方程式;分析

化學方程式作為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內容與知識構成部分,在進行初中化學教學設計中,應更加初中對于化學方程式的教學設計,以促進學生對于化學方程式部分知識內容的理解掌握,培養與提高學生的相關知識能力與水平。

一、初中化學“化學方程式“教學設計思想分析

以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初中化學教材為例,在進行化學方程式章節與知識內容的教學設計中,首先應注意結合初中化學的教材內容與課程要求、標準等,在應用課程教學設計新理念的情況下,進行初中化學教材中“化學方程式”這一章節內容的教學設計。

在教學實踐中,尤其是進行新課程標準下的化學教學開展,探究式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和改變教師教學模式等,還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于教學課程知識的興趣與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進行初中化學中,“化學方程式“知識章節的教學設計時,就可以通過科學探究式的教學與學習設計,讓學生在進行化學知識內容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科學方法的鍛煉與培養,并在探究學習中體驗問題解決過程的樂趣同時,實現對于學習內容的掌握、理解、運用以及相關探究、實踐等能力的培養形成。

二、初中化學“化學方程式”的探究式教學設計

結合初中化學“化學方程式”的知識內容與教學特點,在教學設計中,下文主要以探究式教學設計為主,通過對于化學方程式知識重點進行問題探究、討論探究、嘗試探究以及辨析探究、整合探究、發展探究六個探究教學模塊出發,通過看、想、說、讀、探、試、理、品、賽等多種方式,進行初中化學化學方程式的教學開展設計,以實現對于學生知識內教授傳輸。

首先,在進行初中化學“化學方程式”教學中的問題探究教學模塊設計時,主要以“化學方程式”中化學反應的描述方式為設計重點,通過探究問題的設置,在課堂教學中,以多媒體圖像以及語音等多種功能特征優勢,通過讓學生以看方式對于正確化學反應條件的選擇情況下,實現對于化學反應的描述方式進行認識理解。

比如,在進行問題探究模塊部分的教學中,以鐵絲燃燒在氧氣中燃燒形成的化學反應情況為例,可以設置漢字語言描述以及化學反應方程式、其它語言形式的化學反應描述,像文字敘述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或者是以化學方程式(1)來描述這一化學反應過程等,讓學生對于正確科學的化學反應描述方式進行辨別選擇,最后,使學生認識到對于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這一化學反應的正確描述如下(2)所示。

(1)

(2)

在完成模塊一部分的問題探究教學后,可以在此基礎上,以問題討論形式繼續對于化學反應方程式的了解與學習掌握,在進行這一部分教學時,就可以以化學方程式意義探究教學位置,設置如化學方程式中包含有哪些信息類型的問題,通過對于問題的探究,實現對于化學方程式所表示的意義進行學習理解與掌握,并能在后面學習中進行運用。

然后就是進行嘗試探究教學,嘗試探究教學部分主要是進行學生動手實踐機會的創造,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對于上面教學中所提出的問題與自己對于教學知識的疑問進行探究解決。比如,在這部分教學中,可以以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教學為主,以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為例,讓學生對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進行討論探究,最后得出正確的書寫表達方程式。

在此基礎上,就可以繼續對于學生進行有關化學方程式的嘗試與辨析探究教育,強化學生對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以及書寫理解掌握,進而進行整合探究教育,結合上邊教學過程中出現有關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問題,對于書寫原則以及方法步驟進行總結整合,以實現強化與側重教學學習。最后,為了實現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掌握與運用情況把握,同時加強學生對于學習知識的掌握理解,可以通過小組比賽方式,對于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應用進行比賽設計,以鞏固教學效果。

三、結束語

總之,化學方程式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知識部分,進行化學方程式教學設計的分析,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水平與效果,促進教學方式轉變與教學改革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 謙,尹團結.活動元教學設計理念下的化學探究課——人教版初中化學上冊《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教學實錄及評析[J].教育科學論壇.2010(10).

[2] 杜 悅.讓化學的課堂散發出濃濃的生活氣息——“碳酸鹽”課堂教學設計與反思[J].化學教育.2012(6).

[3] 程同森.播下一?;瘜W的種子——淺議初中化學緒論課教學[J].化學教育.2012(4).

[4] 顏士才.設計多元化探究實驗激活初中化學復習教學——以浙教版科學教材相關內容的教學為例[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1(14).

化學選修方程式總結范文第3篇

1應用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式可直接計算出氣體摩爾體積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式:

P、V表示氣體的壓強和體積;

n表示氣體的物質的量;

R氣體常數, 在國際單位制中

T為熱力學溫度, T=273+t;

t表示攝氏溫度, 這個公式描述了理想氣體所遵循的規律, 在溫度不太高, 壓強不太大的情況下, 所有氣體都遵守這個方程, 所以這個方程可以解決許多有關氣體計算問題。

在不同狀況下, 氣體摩爾體積通常有不同的數值, 任何狀態下的氣體摩爾體積, 都可以通過這個方程式計算出來。例如:

在標準狀況下 (273K、101325Pa) 下氣體摩爾體積:

即在標準狀況下, 1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都約是22.4L, 在此學生雖然對單位的變換有困難, 但只要采用國際單位制, 計算出來的體積就一定是m3。

2應用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式理解阿伏伽德羅定律

由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式可以看出, 只要、V、n、T四個物理量中任意三個量保P持不變, 則第四個物理量必有定值。由此可知:對于任何氣體來說, 只要、P、V相同, 則n值必相同, n相同則N值 (即分子數) 也相同, 即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 這就是阿伏伽德羅定律。

3利用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式可推導阿伏伽德羅定律的推論

推論1:同溫同壓下:

即: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氣體物質的量之比。

推導方法:PV1=n 1RTPV2=n 2RT

以上兩式等號兩邊分別相比即可得出:

推論2:同溫同體積時:

即:同溫同體積時氣體的壓強之比等于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

推導方法同推論1。

推論3:同溫同壓下:

M1、M2為氣體相對分子質量 (或摩爾質量) , 1ρ、ρ2為表示氣體密度。

即:同溫同壓下, 氣體密度之比等于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

推導方法:因為:

m為氣體質量;

M為氣體摩爾質量。

由公式:

整理得:

則:

兩式相比得:

推論4:同溫同壓同體積時:

即: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任何氣體質量之比等于其相對分子質量之比。

推導方法:T、P、V相同時、由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式不難看出氣體的n相同, 則:

所以:

推論5:同溫同壓下同質量的氣體:

即:同溫同壓下, 同質量的任何氣體的體積比等于其相對分子質量的倒數比。

推導方法:

兩式相比得:

由以上推導方法可知:只要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式中任意兩個或三個物理量保持不變, 就可以導出不同的比例式, 即阿伏伽德羅定律的若干推論。

把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式應用于解決氣體的有關計算等問題。使學生能從物理公式角度理解氣體摩爾體積、阿伏伽德羅定律及其推論, 這就會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 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特別是對于參加化學競賽的學生和將要參加高考的學生, 可直接應用這個公式做許多難題, 簡化了計算的思維過程。這個公式簡明扼要、中學化學新課程中雖然沒有出現這個公式, 但是我們把這個公式特意介紹給學生, 不但不會加重學生的負擔, 反而會提高學生對氣體摩爾體積、阿伏伽德羅定律及其推論的理解, 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提高了記憶的準確性。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 我們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和解決同一類問題, 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高學習效果。

摘要:運用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式計算氣體摩爾體積, 理解阿伏伽德羅定律, 推導阿伏伽德羅定律及其推論。

化學選修方程式總結范文第4篇

一、 常見物質的顏色:

(1)黑:CuO、Fe3O

4、MnO

2、C、鐵粉

(2)白----氧化物 2O

5、MgO、CaO、Al2O3

單質P白磷

堿:NaOH、KOH、Ba(OH)

2、Ca(OH) 2------可溶性堿

Mg(OH)

2、------不溶性堿

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AgCl、BaSO4

不溶于水,溶于酸----CaCO

3、BaCO3

(3)黃:S(固體單質) ) 、FeCl3 溶液、Fe2 (SO4) 3 溶液

(4)紅:Cu-----紫紅 紅 Fe2O

3、Fe(OH) 3------紅褐 紅磷-----暗紅

(5)藍:Cu(OH) 2(固體) 藍 、CuSO4·5H2O(晶體) 、CuSO4(溶液)、CuCl2 (溶液) 、液 O2

(7)紫黑:KMnO4 紫黑: 紫黑

(8)淺綠 淺綠:FeCl2(溶液) 、FeSO4(溶液) 淺綠

二、 燃燒反應中火焰顏色或特殊現象:

1、火焰顏色

(1)藍色:CO 在空氣中燃燒(產生的氣體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 淡藍色:H

2、S、CH4 在空氣中燃燒

(3)藍紫色:S 在氧氣中燃燒

(4)黃色:P 在氧氣中燃燒

2、發白光:

(1)Mg 在空氣中燃燒 (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3、火星四射:Fe 絲在氧氣中燃燒 火星四射

4、冒白煙 冒白煙:磷在空氣中燃燒 冒白煙

三、初中化學中具有還原性、可燃性的物質:

(1)單質:H

2、C

(2)化合物:CO

四、初中化學之最:

1、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N2 氣,占空氣總體積的 78%

2、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N,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地殼 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Al

3、最輕的氣體是:H2 氣

4、點燃時對大氣污染最少、最好的新型燃料是 H2

5、天然物質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剛石

6、核內只有一個質子、無中子、最簡單的原子是 H

7、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 2 分子。

8、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CH4

9、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最活潑的金屬是鉀,最不活潑的金屬是金。

10、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尿素

五、初中化學中具有唯一性的物質:

1、于人體內血紅蛋白結合,且有毒的氣體是 CO

2、能與鹽酸反應產生無色、 無味的氣體, 且通入澄清石灰水 后變渾濁的唯有含 CO32-的物質

3、能遇 Ba2+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唯有 溶液中含 SO42

4、 能遇 Ag+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唯有 溶液中含 Cl

六、物質的用途

1、能支持燃燒的物質是:O2,可用于煉鋼的物質是 O2

2、用于冶煉金屬的是 H

2、C、CO

3、可用于人工降雨、也可做致冷劑的是 CO2

4、用做探空氣球的 H2

5、可用于切割玻璃的金剛石

6、能吸附有色氣體的木炭、活性炭

7、做干電池的電極、能導電的非金屬石墨 3

8、用于檢驗水的存在的物質硫酸銅 CuSO4

9、可用作干燥劑的濃硫酸、氫氧化鈉固體、生石灰、鐵粉

10、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澄清石灰水

11、具有揮發性的酸濃鹽酸、濃硝酸

12、用于除鐵銹的物質是稀硫酸、稀鹽酸

13、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

14、可用作裝飾材料的是大理石

15、用于配制波爾多液的是熟石灰、硫酸銅

16、工業酒精中的有毒物質是甲醇

七、其它需記住的知識:

1、決定元素或原子種類的是質子數或核電荷數

2、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

3、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微粒是分子

4、分子、原子的主要區別是: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 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由新物質生成

6、 化學反應前后肯定沒有發生變化的是:元素種類、原子數目、物質的總質量

7、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總數=原子序數

8、 質子數與核外電子總數決定微粒電性:質子數=核外電子總數 4 -----原子 質子數〉核外電子總數------陽離子 質子數〈核外電子總數------陰離子

9、 溶液的特點:均

一、穩定的混合物

10、有關溶液的說法:

(1)同一物質(固體)在相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 溶液濃

(2) 同溫度下,同溶質的飽和溶液濃度相同

(3) 大多數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食鹽的溶解度隨 溫度的變化不大,熟石灰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4) 溫度不變時析出晶體后的溶液是飽和溶液

(5) 飽和溶液不一定都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都是稀溶液

11、配制一定質量、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步驟是:計算、稱量、量取、溶解

12、分離可溶物中混有的不溶物用過濾法,步驟是:溶解、過濾、 蒸發、結晶

13、結晶的方法有蒸發溶劑法和冷卻熱飽和溶液法。分別適用于溶 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和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的

14、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二氧化硫、氨氣

16、主要大氣污染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17、物質燃燒的條件是(1)可燃物與氧氣接觸(2)使可燃物的溫 度達到或超過著火點

18、二氧化碳能滅火的原因(1)二氧化碳比空氣重(2)二氧化碳 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19、氫氧化鈉固體必須密封保存的原因: (1)NaOH 能吸收空氣中的 水分(2)能跟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

20、鐵生銹的條件是:在潮濕的空氣中

21、生鐵和鋼的主要區別是:含碳量不同

22、碳酸鈉俗稱“純堿”的原因是:其水溶液顯堿性

八、常見物質的俗稱或主要成分:

化學名稱 硫 固體二氧 化碳

氫氧化鈣 熟石灰、 Ca(OH)2 消石灰 氧化鈣CaO

氫氧化鈉 生石灰火堿、 燒 堿、 苛性 鈉NaOH 乙醇 甲烷 酒精 天然氣、 沼氣 C2H5OH CH4 乙酸 俗名 硫磺 干冰 化學式 S CO2 化學名稱 氯化鈉 碳酸鈣 俗名 食鹽 石灰石、 大理石 醋酸 CH3COOH 化學式 NaCl CaCO3 6 常見的原子團(離子符號、化合價)

九、 常見的原子團(離子符號、化合價)

名稱離子符號化合價

銨根NH4++1

氫氧根OH1-

硝酸根NO3-1

硫酸根SO42-2

碳酸根CO32-

2十、常見的十對離子: 作用——使復分解反應具備了生成條件)

1、Ag+—Cl-→AgCl↓ 白色 (不溶于水和酸)

2、Ba2+—SO42-→BaSO4↓白色 (不溶于水和酸)

3、Mg2+—OH-→Mg(OH)2↓白色

4、Ca2+—CO32-→CaCO3↓白色

5、Ba2+—CO32-→BaCO3↓白色

6、Cu2+—OH-→Cu(OH)2↓藍色

7、Fe3+—OH+→Fe(OH)3↓紅褐色

8、H+—CO32-→H2O+CO2↑

9、H+—OH-→H2O

化學選修方程式總結范文第5篇

【學習目標】

1.了解原子的內部構成,

2.理解原子的實際質量和相對原子質量之間的關系。 【重點】原子的內部結構;相對原子質量計算。 【難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相對原子質量計算。 【自主探究】

1.舊知回顧:什么叫原子?有何特性?原子和分子之間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2.自學導航:閱讀教材48—52頁,初步認識原子的內部結構,了解原子質量的表示方法。 3.應知應會:

1)原子是 中的最小微粒,是指在 中不可再分,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 的 和核外帶 電的 構成的,而原子核又可以再分一般由 和 兩種微粒構成。

2)在原子中,一個質子帶 ,中子不帶電,一個電子帶 ,由于原子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 ,但電性 ,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帶的電荷數(即核電荷數)是由質子決定的,所以:

核電荷數= =

3)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 上。

4)以 作為標準,把其他原子的質量個這個標準相 所得的數值,叫做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計算公式: 相對原子質量= 注意點: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所以單位為“1”。 【合作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答疑解惑。 探究一 :原子結構

1.討論與交流,閱讀教材48頁“原子內部的奧秘”從中得出原子的結構和相關的規律。

2.分析教材P49“討論與交流”表格,比較各原子的質子數與中子數、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之間的關系。

3.為什么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小組內討論交流。

探究二:原子質量的表示方法--------相對原子質量

1.計算公式:相對原子質量= 。

2. 算一算,根據教材52頁的數據,運用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3.相對原子質量≈ + 閱讀教材53頁“知識視窗”了解張青蓮院士的貢獻。 【跟蹤練習】 1.教材52頁檢查站

2.教材2.3習題

1、

2、

5、

6、7 【達標檢測】

1.在原子里質量數一定等于 ( ) A.核內中子數 B.核外電子數 C.最外層電子數 D.電子數和中子數之差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相對原子質量就是原子質量的簡稱 B.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6g C.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碳原子質量的1/12 D.相對原子質量約等于原子核中質子數和種子數之和。

3.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里氏9.0級地震,導致福島核電站核反應堆泄露大量發射性物質。福島核電站使用的燃料有效成分為鈾。這種鈾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38,核電荷數為92,則中子數應為 ( ) A. 146 B.92 C.136 D.238 4.已知某原子的質量為3.816×10 kg,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為1.66×10kg,則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多少?(結果保留整數值)

-26

-27

【化學用語天天練】畫出1~18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氫 ,氦 ,鋰 , 鈹 ,硼 ,碳 , 氮 , 氧 ,氟 ,氖 ,鈉 , 鎂 , 鋁 ,硅 ,磷 ,硫 ,氯 , 氬 。

上一篇:化學高一知識點總結下一篇:初三化學方程式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