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化學工業論文范文

2023-03-11

化學工業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官辦”行業協會商會和政會不分的財產性根源在于理念上和制度上不接受、不承認法人對國有出資人出資享有獨立的法人財產權。而不承認法人獨立財產權是出于國有資產流失的擔心。其他非官辦社會組織也存在出資人或捐贈人過度控制、濫用社會組織非營利地位進行政策套利的問題。通過完善社會組織法人治理結構、治理機制,建立健全目的導向的法人財產權制度,有效保障出資人的治理權利,確保出資人(包括國有出資人)出資到法人的資產用于出資人期望的目的,實現出資人目的最大化,可以有效隔阻出資人或捐贈人過度干預或控制,維護社會組織的獨立性,從根本上解決“官辦”行業協會商會政會不分,實現轉型,防止濫用政策套利。

[關鍵詞]政會不分;法人財產權;國有資產流失;政會脫鉤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2.006

1 引 言

最具有典型意義的“官辦”行業協會,應該就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管的“十大行業協會商會”。所謂“十大行業協會商會”,是指在2001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中,將原經貿委所屬內貿局、冶金局、建材局、紡織局、輕工局、機械局、石化局、有色局、煤炭局9個國家局改制成的十大行業協會,即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煤炭工業聯合會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這十大協會商會在2003年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成立后劃歸國資委。2004年8月國資委頒布了《行業協會工作暫行辦法》(以下簡稱“《工作辦法》”),明確了國資委對這些協會的具體管理辦法。國資委將其直接聯系的行業協會稱為“直管協會”,而將委托直管協會聯系的其他行業協會、學會和基金會則稱為“代管協會”。

十大行業協會商會雖然是按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登記注冊,具有獨立的法人地位,但扭曲的財產關系導致其與主管部門之間政會不分。本文認為,導致政會不分有其深刻的財產性根源,即在理念上和法律上拒不承認社會組織對出資到行業協會商會的財產享有獨立的法人財產權,不承認社會組織的獨立法人財產權是因為存在擔心國有資產流失的心結,其本質是擔心投入到社會組織的財產被用于不當的目的。因此,解決的出路在于建立健全目的導向的社會組織法人財產權制度,即明確并嚴格社會組織理事、監事、管理人員的忠實義務、勤勉義務、堅守義務及責任,保障出資人或捐贈人的知情權、監督權,確保出資人或捐贈人出資目的或捐贈目的最大化,一如營利企業法人股東價值的最大化。

2015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以下簡稱“脫鉤方案”)將十大行業協會列入脫鉤的范圍?!睹撱^方案》還要求行業協會商會與政府做到“資產財務分離,規范財產關系”,同時還要做到既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行業協會商會的正常運行和發展。我們認為,如果不從根本上矯正政會之間的扭曲財產關系,承認和保護社會組織對出資人或捐贈人出資財產或捐贈財產獨立法人財產權,根本就不可能找到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又確保行業協會商會的正常運行和發展的解決方案。因為按照目前十大行業協會占有和使用國有資產的狀況以及對政府財政撥付的依賴,如果要進行資產、財務分離,十大行業協會商會根本就無法實現財務、財產上獨立,也無法維持正常運轉。資產流失本質上是資產被用于不當目的,不僅“官辦”行業協會商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其他非官辦的行業商會以及其他社會組織普遍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對于“官辦”行業協會商會而言,解決的出路就在于確認國有出資人對十大行業協會商會出資所形成的資產享有獨立法人財產權,建立健全行業協會商會理事、監事及管理人員的忠實義務、勤勉注意義務及堅守義務及責任,確保行業協會商會財產不會被浪費或濫用,實現出資人或捐贈人的目的最大化。

厘清“國有資產流失”本質,承認并尊重社會組織的獨立法人財產權,建立健全目的導向的社會法人財產權制度意義不僅限于官辦協會政會分離的問題,其更大的意義還在于促進所有社會組織的治理轉型,即通過完善社會組織法人治理結構、治理機制而不是保留出資人或捐贈人對出資或捐贈財產的支配權來提升社會組織治理水平和更好地實現其公益目的。就社會組織內部治理機制而言,如營利性企業一樣,出資人或捐贈人對社會組織進行出資或捐贈后,其讓渡了該財產的財產權利或經濟權利(Property Rights or Economic Rights),但獲得了治理權利(Governance Rights),這些權利包括:發起設立社會組織、制定或參與制定社會組織章程等治理規則、參與社會組織治理(選舉或被選舉為社會組織的理事、監事)、對社會組織管理人進行監督,或對違反忠實義務、勤勉注意義務及堅守義務的理事、監事或管理人員提起訴訟等。對于社會組織而言,建立健全目的導向的法人財產權制度就意味著,社會組織出資人或捐贈人、社會組織理事、監事、管理人員都必須對社會組織盡到忠實義務、勤勉注意義務和堅守義務,不得有任何濫用社會地位牟取私利或浪費社會組織財產的行為。就社會組織外部治理機制而言,就是要深化社會組織注冊制改革,促進社會組織之間有效競爭。社會組織的競爭力就在于其實現出資人或捐贈人的目的最大化的能力,該競爭力決定了社會組織能否吸收實現其目的的新的出資或捐贈。這就意味著社會組織還必須有優勝劣汰的退出機制,那些低效、不夠誠信的社會組織一旦退出后,其財產將按照“近似原則”移交給那些能夠最大化實現社會組織、出資人或捐贈人目的社會組織,該財產所肩負的使命或目的得以延續,不會因為社會組織的退出而中斷,受益人福利也不會因此而受損。

2 政會不分的根源在于政會間扭曲的財產關系

政會間扭曲的財產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協會商會大量占有和使用國有資產

根據我們在調研中得到匯總354家國家級行業協會商會(十大行業協會商會加上其代管的協會商會)占有的國有資產數據,截至2013年年末,這些行業協會商會共占有國有資產1400833.9萬元,其中流動資產849030.4萬元,固定資產350021.5萬元。筆者接受某政府機構委托,從事相關課題研究,對十大行業協會商會進行了實地調研,論文中數據均來自與調研采集到的數據。

2.2 協會商會財務嚴重依賴財政撥款或資助

以某行業聯合會為例,公共預算撥款、代發工資收入就占了該協會收入的48%,會費和社會服務收入只占收入的32%,協會收入來源嚴重依賴政府財政撥款(詳細見下表)。財務上的嚴重依賴導致十大行業協會商會不愿脫鉤、難以脫鉤。

2.3 將政府投入到行業協會的資產及政府財政撥款所形成的資產都視為國有資產,并納入機關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進行管理

國家相關機關一直就把投入到十大行業協會商會的國有資產以及對這些行業協會商會等財政撥款所形成的資產全部視為國有資產,并納入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進行管理。

2.4 政府對行業以“攤派”形式課以大量政策性任務

一是安置政府機構改革分流的干部和代管從撤銷的中央部委剝離出來的事業單位。十大行業協會商會成立,政府將原部委局干部,原屬各部局之事業單位,人員、資產等也一并劃歸各協會,行業協會商會承擔安置這些人員、代管這些事業單位和國有資產的職能。二是充當政府與市場主導(商辦)協會(十大行業協會各自管理若干行業協會商會)溝通的橋梁,協助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和宏觀調控部門制定產業政策和宏觀調控政策。三是代管行業主管部門管理的行業協會商會。

政府在獲取行業協會提供的服務時,并未支付或者不足額支付服務費用,實質上是政府向行業協會商會進行“攤派”。如政府部門集合各行業協會,獲取數據與專家支持來制定政策時,并未制定相關收費制度(按次或者按信息量計費的機制),或一些政府委托行業協會承擔的課題,并未足額支付課題費,費用不足部分需要協會自行負擔,而在分流人員安置費用上,政府財政撥付款項也不充分,如中國輕工業聯合會2013年安置分流人員經費來看,實際支出為700萬元,而財政撥款卻只有150萬元,缺口高達550萬元。此外,十大行業協會商會代管二級行業協會商會也存在無償占用其資產情況,以中紡聯為例,在其總共占有的辦公用房6992平方米中,其代管的協會就占用了6064平方米,按照市場租金計算,年租金為200萬元人民幣。

綜上所述,政會間財產關系是扭曲的。一方面,政府對協會所有投入所形成資產都仍然被視為國有資產,仍按國有資產進行管理,而不是政府對行業協會的出資,行業協會商會對這些資產不享有法人財產權,行業協會商會似乎無償占有使用了國有資產;另一方面,政府又在以“攤派”或近似“攤派”方式要求行業協會承擔各種政策職能或政策性任務,無償獲得行業協會提供的服務或信息。扭曲財產關系導致行業協會商會無法在財務上實現獨立,對占有使用的資產不享有獨立法人財產權,政府也可以隨意向行業協會商會進行“攤派”,而行業協會商會也可以無償占有和使用國有資產。

3 政會財產關系扭曲的根源在于社會組織法人財產權得不到承認和尊重

3.1 導致這些財產關系扭曲的根源是政府拒不承認和尊重社會組織法人獨立法人財產權

導致政會財產關系扭曲的根源就在于政府仍錯誤地將“誰投資,誰擁有”等適用于國有企業的產權界定的原則適用于行業協會商會。

第一,“誰投資、誰擁有”實際上是拒絕承認企業法人對國有出資人投入的企業的出資所形成資產享有獨立法人財產權,即所有權,出資所形成資產仍然被視為是國有資產。1993年,原隸屬于財政部國家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頒布的《國有資產產權界定和產權糾紛處理暫行辦法》(國資法規發〔1993〕68號)對國有資產作出如下定義:“國有資產,系指國家依法取得和認定的,或者國家以各種形成對企業投資和投資收益、國家向行政事業單位撥款等形成的資產”,第四條還規定,“產權界定應遵循‘誰投資、誰擁有產權‘的原則進行’”。該規定使用了極其含糊的沒有任何上位法依據的“產權”概念,在國有資產管理的語境中,“產權”可理解為公司法上的股權,民法上的債權或其他財產性的權益,外延極其寬泛。從該規定正文來看,無論以何種形式投入,如貸款、信用擔?;蜃鳛槌鲑Y,只要是國有出資人投入的,其所形成的資產都一律界定為國有產權,即屬于國有資產。

第二,1993年頒布生效的《公司法》也將國有出資人投入到公司的出資所形成資產視為國有資產,拒絕承認公司法人對這些出資所形成享有獨立法人財產權,即所有權?!豆痉ā返谒臈l第2款規定:“公司享有由股東投資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權,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同時第34條還規定“股東在公司登記后,不得抽回出資”,但該法第三款又規定“公司中的國有資產所有權屬于國家”,這實質上是否定了公司法人對國有出資人投入公司的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否定公司獨立法人地位。2005年《公司法》修訂刪除了上述第四條第三款,明確承認并肯定了公司對國有出資人投入公司的資產享有法人財產權,承認公司法人對所有股東出資形成的財產享有的所有權,國有出資人不再對投入到公司的資產享有所有權。目前,雖然國家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已被撤銷了,但《國有資產產權產權界定和產權糾紛處理暫行辦法》仍然有效。

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規定:“按照財政部門、機關事務主管部門統一部署和有關規定,各業務主管單位對其主管的行業協會商會財務資產狀況進行全面摸底和清查登記,厘清財產歸屬。財政部門會同機關事務主管部門按照所有權、使用權相分離的原則,制定行業協會商會使用國有資產(包括無形資產)管理辦法,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同時確保行業協會商會的正常運行和發展?!睘槁鋵嵲撘幎?,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加強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管理意見”)。它規定:“行業協會商會占用、使用的國有資產是確保脫鉤過渡期機構正常運轉的重要保障,行業協會商會要管好用好國有資產,確保平穩過渡?!痹诋a權界定上,它規定:按照“誰投資誰擁有所有權”的原則界定產權,并明確規定,以下幾種情況下形成資產均為國有資產:①由行政機關、事業單位轉制為行業協會商會的,其凈資產應當明確為國有資產。②存在財政繳撥款關系,并且納入財政預決算核算范圍的行業協會商會,其凈資產應當明確為國有資產;③成立時由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非全民所有制單位、個人單位共同設立,并且投入的資產權屬關系明確,有相關法律法規依據的,可以按照事先約定比例劃分產權;資產權屬關系不明確的,依據現行法律法規和原始文件材料無法判斷產權歸屬的,暫按國有資產管理。④行業協會商會代管的事業單位占有、使用的資產,應當明確為國有資產。從國務院辦公廳《脫鉤方案》和《管理意見》來看,它們都把投入到行業協會商會的資產或資金以及這些資產或資金所形成的資產按照“誰投資,誰擁有”的產權界定原則視為國有資產。

《民辦教育促進法》36條規定:“民辦學校對舉辦者投入學校資產、國有資產、受贈的財產以及辦學積累,享有法人財產權?!泵鞔_了民辦非企業法人對舉辦者投入的國有資產享有法人財產權。但民政部2016年發布的《社會服務機構登記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卻又作出了相反的規定。37條第3款卻規定“社會服務機構使用國有資產的,應當遵守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有關規定”。

對于營利性的企業而言,政府出資后,不能抽回出資,但出資人獲得股權,完成對企業出資后,國有資產完成價值形態的轉換,從實物資產或貨幣轉換成了股權,公司法人通過經理團隊經營管理為股東創造價值,國有資產并沒有流失,股東投資目的得以通過投資回報而實現。而在非營利社會組織,出資人變成了捐贈人,一旦完成了對社團或社會組織的出資,出資人不能抽回出資,出資人也喪失了對出資的財產享有的財產權益或支配權,社會組織對出資人出資或捐贈所形成的財產享有獨立的法人財產權,出資人或捐贈人通過組織章程或捐贈協議明確出資的目的或捐贈目的(財產運營和使用的目的),并監督管理者按照章程規定目的管理和運用社會組織財產,最大限度實現出資或捐贈的目的,而不是獲得投資權益和投資回報,也不得因此向社會組織進行“攤派”,在無償或未支付合理對價的情況下獲得社會組織的服務,而社會組織也不得無償占用和使用屬于行政機關或國有企事業單位的財產。

3.2 拒不承認法人國有出資人出資形成財產的法人財產權的心結在于擔心國有資產流失

政府拒絕承認法人對國有出資人的出資享有獨立法人財產權的心結在于擔心國有資產流失。拒絕承認社團法人財產權是擔心政府投入社團的財產被私人濫用,而不是用于政府出資或捐贈的公益目的。國有資產流失本質上是國有資產運用偏離了出資人的目的,而被不當地侵占或不當利用,不當侵占是指被管理人或他人非法取得或占有,而不當利用則是財產的運用偏離或從根本上背離了出資人的出資目的。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國有出資人投資企業的目的是要實現國有資產保值與增值,而對于公益性的社會組織,國有出資人出資的目的是要實現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成立所追求的公益使命與目的。國有出資人保留其出資到企業或社會組織資產的所有權,拒絕承認法人對出資財產享有獨立法人財產權就可讓國有出資人作為所有者非常便利并合法地對任何可能損害國有資產的行為加以干預,本質上還是為了出資人的回報最大化。對于營利性企業法人的出資人而言,出資的目的就是投資回報最大化,而對非營利的社會組織出資人或捐贈人而言,則是出資或捐贈的財產用于公益目的最大化。對于國有出資人出資到社團法人的財產,只要用于社團章程載明的目的,最大限度實現該目的所要追求的使命或公益,則不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如果這些財產被管理人中飽私囊或不當浪費,或背離了社團法人章程載明的目的,則產生了資產流失。因此,對于非營利的社會組織而言,國有出資人真正應當關注國有資產流失不是資產價值減損,而是資產用于不當的目的,偏離或背離了社團章程規定的公益目的。

4 建立健全目的導向的法人財產權,確保國有出資人出資目的最大化

4.1 社會組織應當明確社會組織法人對出資人出資或捐贈的財產享有獨立的法人財產權,社會組織法人一旦成立,出資人或捐贈人不得抽回

我國《公司法》明確規定,公司一旦成立,股東就不得抽回出資。但現行有關社會組織的立法《民辦非企業登記管理條例》《社團登記管理條例》和《基金會管理條例》都沒有明確規定,民辦非企業、社會團體和基金會對出資人出資的財產享有獨立的法人財產權,也沒有明確規定民辦非企業、社會團體、基金會一旦成立,出資人不得抽回出資,即出資人或捐贈人一旦完成出資,就不再享有這些出資的所有權,只能依法和依據社會組織章程、捐贈合約行使治理權(包括知情權、監督權和對違反義務的理事、監事和管理人員的訴權等),非營利社會組織的使命就是實現出資人或捐贈人的出資或捐贈目的(社會組織目的)的最大化。

4.2 明確并健全社會組織理事、監事、管理人員對社會組織的忠實義務、勤勉注意義務及堅守義務,保護社會組織法人財產權,實現社會組織出資人或捐贈人目的最大化

我國現行有關社會組織的立法都明確規定,社會組織的財產必須用于其章程載明的目的?!渡鐖F登記條例》第29條第2款規定,社會團體的經費,以及開展章程規定的活動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須用于章程規定的業務活動,不得在會員中分配。第29條第3款還規定,社團接受的捐贈、資助必須符合章程規定的宗旨和業務范圍,必須按照捐助人、資助人約定的用途使用?!睹褶k非企業登記管理條例》第21條規定,民辦非企業單位開展章程規定的活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須用于章程規定的業務活動。但我國現有立法并沒有明確規定民辦非企業、社會團體、基金會的理事、監事及其管理人員對社會組織的忠實義務、勤勉注意義務、堅守義務以及違反義務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忠實義務要求社會組織的理事、監事及管理人員按組織最大利益行事,不得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他人謀取任何利益。違反忠實義務的行為包括利用職務上便利將組織某些資源分配到自己名下,如通過支付過高的報酬,或從事對自己有利的交易而讓組織受損。還包括侵占公司商業機會,或給予其擔任理事或管理人員的社會組織進行捐贈等不當行為。

勤勉注意義務要求社會組織理事、監事、管理人員善意行事,盡職盡責。它要求其在履職過程中達到審慎的人在同樣情形和環境下的勤勉、注意和技能的標準。這就要求理事、監事通過參加社會組織的理事會、監事會對管理人員和雇員提供的資料和信息進行審查把關,對雇員、外部顧問和其他人進行監督,以確保社會組織目標能夠最大限度實現,防止濫用和欺詐。違反勤勉注意義務,導致社會組織財產受到損失,理事、監事及管理人員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除忠實義務、勤勉注意義務,社會組織的理事、監事、管理人員對社會組織章程載明的使命或目的負有堅守義務(The Duty of Obedience),在營利性企業,董監高的堅守義務就是為股東價值最大化(股東出資的目的),而對于非營利的社會組織,理事、監事及管理人員的堅守義務就是社會組織目的最大化(其追求公益目標,出資人及捐贈人出資及捐贈目標的最大化)。該義務要求理事、監事及管理人員按其設立時所設定的目的管理和使用其財產。堅守義務要求社會組織的理事、監事及管理人員不能越權行事(從事組織章程不允許從事或無授權從事的業務),不能將社會組織財產用于任何偏離或背離社會組織章程載明的目的及使命的其他目的。違反堅守義務,出資人、捐贈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就可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法院禁止公司從事越權交易,讓有關責任人員對此承擔責任。堅守義務除了既包括消極不作為的一面,還包括積極作為的一面,即要求社會組織的理事、監事及管理人員應當積極落實組織的使命,如營利公司最大限度實現股東價值,非營利組織要最大限度實現組織的使命,滿足捐贈者的慈善愿望。

忠實義務、勤勉注意義務和堅守義務賦予了社會組織的出資人、利益相關者(捐贈者、受益人)等知情權、參與監督權和司法救濟權。一旦社會組織理事、監事和管理人員違反了上述義務,出資人或利益相關者就可向法院提起訴訟,或提請監管機構采取監管執法行動。

4.3 明確近似原則,最大限度延續和實現出資人或捐贈人的目的

所謂近似原則(The Cy Pres Doctrine ),按照英美普通法上的信托法,是指受托人必須嚴格按照信托創設時設立人確定的信托目的管理和運用信托財產,除非目的實現或無法實現(違法或不可行)。當目的確實無法實現時,才允許將信托財產用于最接近信托目的用途管理和使用信托財產,除非該信托有相反的意思表示,這就是所謂“力求近似”原則。

近似原則是為確保社會組織退出時,社會組織清算后剩余財產能夠繼續用于出資人或捐贈人出資或捐贈的公益目的,防止財產被不當濫用或侵占。我國現行《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25條只是籠統規定,社會團體處分注銷后的剩余財產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而目前國家并無如何處理的相關規定?!睹褶k非企業登記管理條例》則沒有明確規定?!痘饡芾項l例》第33條則明確規定,基金會終止后剩余財產由登記機關捐贈給與該基金會性質、宗旨相同的社會公益組織。新修訂《民辦教育促進法》第59條規定,非營利民辦學校剩余財產繼續用于其他非營利學校辦學。在新修訂的有關立法中,應該明確將近似原則納入立法,要求社會組織終止后,清算剩余財產應按照出資人或捐贈目的最大化要求處分,移交給能夠最大化實現社會組織章程規定公益目的社會組織管理和運用。

5 結 論

“官辦”行業協會商會政會不分財產性根源在于政會間扭曲的財產關系,而扭曲的財產關系根源在于不承認和不尊重社會組織對出資人出資的財產或捐贈財產享有獨立的法人財產權,而這又源于出資人或捐贈人擔心財產被浪費或被濫用,偏離或背離了其出資或捐贈目的,即所謂“資產流失”。盡管我國現行有關社會組織的立法都承認社會組織的獨立法人地位,但卻沒有明確承認社會組織對出資人或捐贈人出資所形成財產享有獨立的法人財產權,保護法人財產權制度也不夠健全。

解決上述問題的思路就是,社會組織立法必須明確社會組織對出資人出資或捐贈人捐贈所形成的財產享有獨立的法人財產權,出資人或捐贈人不得抽回。消除出資人或捐贈人擔心財產被浪費或不當侵占或利用的治本之道在于建立健全目的導向的法人財產權制度。

健全目的導向法人財產權制度的進路不是讓出資人或捐贈人對出資到社會組織的財產保留所有權,而是要完善社會組織的法人治理結構與治理機制。通過建立和完善社會組織理事、監事、管理人員的忠實義務、勤勉注意義務、堅守義務及責任,保障出資人、捐贈人知情權和監督權,完善社會組織法人治理結構及治理機制,確保社會組織對出資人或捐贈財產的運用不會偏離社會組織的使命與目的。

健全目的導向的法人財產權制度還需要完善社會組織外部治理機制,促進社會組織的有效競爭,通過競爭實現社會組織的優勝劣汰,優化公益捐贈或出資的配置,將資源配置到實現出資人或捐贈人目的最大化的社會組織和社會活動家(或社會企業家)手上。這就必須明確近似原則,確保社會組織退出、社會組織清算后,其剩余財產繼續用于出資人或捐贈人出資的目的,實現出資人或捐贈人出資目的最大化。

總之,防止資產流失,實現出資人或捐贈人出資目的最大化的治本之道不是保留、強化出資人或捐贈人對出資到社會組織的財產的所有權或支配權,而是提升和完善社會組織的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提升其治理水平。就權利保護角度而言,這就需要通過強化和保障出資人或捐贈人的治理權利,而不是其財產權利。通過保障出資人強化和保障出資人或捐贈人治理權利來健全社會組織法人財產權的保護,不僅可以防止社會組織內部人(即社會組織的理事、監事和管理人員濫用社會組織的財產,還可以防止出資人或捐贈人濫用社會組織的非營利地位進行政策套利。否則,不僅在“官辦”行業協會商會之間存在政會不分、財產關系扭曲問題,在非官辦行業協會商會中同樣也存在類似問題,即出資人或捐贈人利用社會組織“非營利”地位進行政策套利的濫用行為。

參考文獻:

[1]宋曉清.全面深化改革時代政府與行業協會商會關系的重構[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4(5).

[2]宋曉清.謹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過程中的三種風險[J].中國社會組織,2015(21).

[3]吳衛紅.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4]余暉.管制與自律[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5]余暉.行業協會及其在中國轉型期的發展[J].經濟管理·新管理,2001(1).

[6]郁建興,沈永東,周俊.從雙重管理到合規性監管——全面深化改革時代行業協會商會監管體制的重構[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4).

[7]鄭琦.社會組織監管:美國的經驗與啟示[J].社會主義研究,2013(2).

[8]曾韶華.基于產權理論的非營利組織委托代理關系[J].發展研究,2009(3).

[作者簡介]賀紹奇,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余暉,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婕穎,北京市大興區地方稅務局公務員。作者感謝相關國家機構和某行業總會在調研中給予的大力支持。

化學工業論文范文第2篇

綠色化學思想在現代高中化學課程教育當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幫助高中學生樹立正確的、環保的、自然的化學學習意識,降低高中學生化學實驗操作的危險性,提高高中生的化學學習質量和綠色發展意識。

一、高中綠色化學思想教育的內容特點

綠色化學思想是結合現代可持續發展觀和自然科學思想,創新研究而出的新型科學化學教育思想,它的思想核心在于有效地促進現代化學和工業發展的同時,保持化學工業發展和自然生存之間的平衡,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新課標教育理念中明確規定,現代高中化學的教育不應當僅僅只局限于化學理論知識的教育,其更是科學的綠色思想教育。而綠色化學教育思想正是建立在這一基礎理論體系上的,對高中學生的學習思想和實踐學習實行綠色化、環?;约翱茖W化的思想教育,其主要內容包括化學理論教育和實驗教育兩個部分,其中理論教育旨在使得高中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化學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重重要性,在高中學生思想當中樹立正確的綠色化學發展意識,而實驗教育目的是為了有效地促進高中學生在化學實驗學習當中,設計和改善以往傳統的重污染化學實驗創作,使得現代高中化學實驗的教學更加綠色化、環?;?。

現代綠色化學教育思想的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學以綠色化學為中心開展,所有教學內容和活動的開展都應當符合綠色化學思想的要求,減少化學污染。第二,化學實驗教學應當采取環保無公害、可再生性資源進行實驗,同時,還應當保證化學實驗過程中不會產生帶有污染性質的化學物質。第三,化學實驗的最終產物不應當僅僅只是達到實驗目的要求即可,其還應當要保證化學實驗的最終產物對周圍環境沒有傷害和污染,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化學教學和實驗綠色化。

二、高中綠色化學思想教育的應用方法

1.化學課堂教育引進

高中化學教師要想有效地利用綠色化學思想來輔助高中化學的教學,其首先應當充分地做好綠色化學思想的課堂引入工作,將綠色化學思想與化學理論教育有機融合在一起,從而有效地將綠色化學思想傳遞到學生的思想當中。高中化學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有效地引進綠色化學思想:

第一,轉變化學教學觀念。高中學生在化學課堂上學習新的化學知識時,高中化學教師的化學教學觀念對于學生的思想形成影響非常大,因此,要想有效地將綠色化學思想滲透進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當中,高中化學教師應積極在化學課堂教學當中,重點培養高中學生的綠色化學學習意識,從而有效地將綠色化學思想傳遞給學生。

第二,變革化學教學內容。對于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而言,化學教學內容是其開展課堂教學的基礎和前提,也是高中學生學習新的化學知識的關鍵工具。比如說,以下題的例題教學為例:

例題:下列反應既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又屬于吸熱反應的是( )

A.鋁片和稀鹽酸反應 B.Ba(OH)2·8H2O與NH4Cl的反應

C.灼熱的碳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D.甲烷在氧氣中的燃燒

根據綠色化學思想的科學理論,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生掌握該題基礎的理論知識,鋁和稀鹽酸、甲烷與O2燃燒反應為放熱反應,熱碳與二氧化碳屬于吸熱反應,而Ba(OH)2·8H2O與NH4Cl的反應既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又屬于吸熱反應,我們教授學生發展該題中材料可以用哪些綠色材料來代替的方法,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綠色化學學習意識。

2.化學實驗教育融入

化學實驗教學是現代高中化學教育當中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其實驗的教學對于高中學生的理論知識強化、實踐動手能力培養以及化學實驗操作學習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綠色化學思想的綠色教育理念,高中化學教師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有機的設計綠色化學實驗教學:第一,多設計一些簡易化學實驗教學。簡易化學實驗不是指刪減化學實驗教學的內容,而是指在充分保證實驗教學目的的前提下,盡最大可能將化學實驗步驟和材料使用簡易化,從而很好地達到減少化學材料消耗以及實驗成本的效果。第二,使用無毒綠色以及可再生性化學實驗材料。高中化學實驗的教學中,很多實驗材料本身或者在實驗中,會產生一些有毒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或者氣體會對學生和周圍環境造成毒害和污染,影響到學生的健康,因此,根據綠色化學思想,高中化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多使用無毒綠色實驗材料來進行實驗,從而有效地提高實驗教學的綠色性。

綜上所述,綠色化學思想在現代高中化學課程教育當中的應用,強化高中學生的化學學習質量和可持續發展思維,提高高中學生化學創新能力。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當積極應用綠色化學思想來輔助現代高中化學的教學,從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化學教學的科學性和環保性,促進高中學生化學學習更加綠色化。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縣實驗高級中學)

化學工業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目前,化學學科發展迅速,對其他學科和社會的支撐和推動作用日益凸顯,但卻處于被冷落、被邊緣化的境地。本文從教學、教材、考試等方面,分析了化學學科吸引力不強、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原因,明確提出化學教育要重視實驗教學。

關鍵詞:化學學科;化學教育

當今化學學科的發展已經實現了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觀到微觀、從靜態到動態、從簡單實驗描述到理論解釋的順利過渡。目前,除了研究傳統的新反應、新方法、新物質的合成之外,化學工作者的研究興趣得到了充分的拓展,研究內容實現了跨躍,并且各種新的儀器發展使得化學工作者的研究手段日益多樣?;瘜W學科在人類的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在疾病控制、能源問題解決、環境治理,乃至孕育新生產力的發明創造和發展,加強國防、增強國內安全的新材料、新技術等方面,化學正在發揮著關鍵作用?;瘜W對生物和新材料等學科或領域發展的支撐和推動作用日益凸顯,化學與生物、環境、能源等學科的關系從未像今天這么密切過。

然而進入新世紀以來,化學學科卻面臨著學科聲譽不佳、吸引力不強、后繼相對乏人的窘境。人們總是將化學與化學災難、環境污染、恐怖威脅等負面因素聯想在一起,這使得化學成為了新世紀的怪物,導致化學逐漸被冷落、被邊緣化了。有些省份的高考也干脆撤銷了化學科目的考試,在過去二年中化學科目考試也從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試中取消了。這樣長期發展下去,勢必會造成化學學科的人才隊伍匱乏,學科發展難以為繼。盡管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化學工作者不會也不去宣傳自己的學科、不重視化學教育、不為化學學科的發展大聲疾呼、不注意培養后來者也是主要的原因。由于篇幅的關系,在這里僅對目前化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

化學學科的魅力在于其生動有趣、引人入勝以及復雜多變?;瘜W現象的復雜多變十分貼近我們日常的生活,具有很強烈的實在感和現實感。通過實驗,我們可以將微觀和宏觀世界之間巧妙結合,使得物質結構和化學變化可以用簡明扼要的、有嚴格語法規則的化學語言和具體而且富有想象力的符號來描述和組合。通過發揮科學的想象力,將已知與未知的世界聯系在一起,從而將物質的基本性質和反應的主要特點,可以或多或少地做到“盡收眼底”。如果在日常的化學教育中對具體的化學物質不進行介紹,也不進行實地觀察或進行實驗,化學學科就會成為一種也許只對考試有用的符號游戲,使學生失去了對化學體系的實體感,也就體會不到學習化學的興趣。目前,許多中學和大學的化學教材中只局限于驗證對某個問題所做的解釋或理論,而忽視了對化學體系的全面觀察和分析,給學生的印象也許是知識的堆砌過程?;瘜W教育如果只停留在對表面現象做一般性的描述階段,還不能認為是在學習化學(指化學學科),更不能成為學習化學的一種方法,甚至是一種效率很低的方法。這將無法啟動學生的探究欲和創新欲。而后者卻是科學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造就未來人才的關鍵。

現行的化學教材普遍存在大量的化學計算以及各種簡單元素、單質以及化合物簡單性質的教學內容。實際上,書中相關pH、溶度積、緩沖容量及其他一些復雜的化學平衡體系的計算,算出來的結果和實驗測定結果相差懸殊,但是我們卻連篇累牘在化學教材中加以介紹,并作為重點進行考試。而在實際研究工作中,化學工作者絕大部分的時間用于化學合成、結構測定和光譜解析、研究新化合物的狀態和性能等方面。除去做必要的量子化學計算外,利用光譜計算某些組分的含量和推導反應動力學方程,以及常規的分子量、化學式量和產率計算等才是日常做的計算工作。至于復雜體系的化學平衡狀態,理論計算也許在書寫論文時會有人加上一筆,但在實際工作中,人們更相信用適當的實驗方法所測得的結果,而不只是計算的結果。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物質的化學運動與物理運動的學科差別把握好,并且不能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力,以及不能擺脫高考為便于評分而偏愛各種各樣的計算的影響,只能在教育過程中以數學計算來代替真正的科學理性,那么,化學學科的衰落以及失去其應有的魅力就可以理解了。

分子的化學結構在化學學科和化學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僅代表了從化學式到化學結構式的發展過程,而且正是這個過程使得化學工作者對于化學物質認識得以飛躍。對于初學者來說,化學結構使得分子由原來的“可以意會,不可言傳”的微觀粒子變得生動具體。但是,近年來的化學教材喜歡介紹以量子力學原理為基礎(以一系列近似為前提)而推衍出來的一些結構理論和圖形(又加上一系列近似),而這些對在大學學習化學專業的學生或有志于涉足化學領域的人才能準確理解的內容嚇住了許多初學者,使得他們望而卻步。不能否認,這些理論代表了近50年來化學結構理論成果,也是未來化學發展的重要方向,但是對于初學者和非化學愛好者而言,卻難免有“陽春白雪”之嫌。很多中學生在學習電子云的概念后,常常反映有一種如同墜入萬里云霧中的感覺,只能通過強行記憶來學習這些知識。因此,如何編寫教材并介紹哪些化學知識內容,成為我們化學學科是否能吸引更多學生加入的重中之重。我們必須加以重視。

此外,目前在各類化學教材、教學和考試中,“精心設計,布滿陷阱”的各種習題,可謂五花八門。我們不去討論這些題目是否符合化學規律,其答案是否合乎實際,至少對于學生加深對化學的理解和要求起到了分散注意力和提高學習興趣的負面作用,使學生認為化學知識的獲得更多依賴于背誦和強行記憶。應該明確,基礎化學教育應強調化學學科是一門實驗科學,學習化學時可能要用到不同程度的計算和記憶,但是不可能只有通過計算和記憶來學習化學,而是由化學學科的性質和它的發展現狀所決定的。

化學教育的課程體系應該是由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標準、課程評價等組成的。要解決當今化學教育面臨的學科吸引力不強、學科內容陳舊、學科教育不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等問題,我們必須在課程體系設計,特別是課程理念、課程標準、課程結構以及課程內容等方面下工夫??紤]到化學學科的重要性、化學學科對自然科學中眾多實驗學科的支撐作用,以及國外在化學教育方面已有的成功實踐,我認為對于像化學這樣一門仍然以實驗為主的科學,尤其是對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應更多地從實驗科學的角度去理解化學學科,建立起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在化學教學中,如何體現出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如果化學課程中的所有內容,至少是主要內容,都由學生親手通過化學實驗做一遍,不僅學時不允許,即使對于化學系的學生,也是不必要的。主要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受到前輩教育家和科學家們從人類幾千年文化中精心挑選、精心組織過的文化遺產和科學技術的教育與熏陶,從而迅速地成長。

基礎教育階段的化學教材應以更加貼近生活為特征,更著重于使人們理解化學的作用?;瘜W不僅使人們能夠更全面的認識客觀世界,提高與改善人類和自然界之間的關系,使之更為和諧,而且是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礎之一?;瘜W基礎知識及有關的科學思維與工作方法,將有利于某些創新理念的提出和實現。

[責任編輯:夏魯惠]

化學工業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 非化學專業;分析化學;教學反思

[基金項目] 2017年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基于項目驅動的跨學科協同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2017JGB253);桂林理工大學2018年度校級教改工程項目“‘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分析化學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研究”(2018B10);桂林理工大學2019年度校級教改工程項目“基于雙語教學的應用化學專業核心課程的建設探索”(2019A36)

[作者簡介] 袁亞利(1986—),女,江蘇淮安人,分析化學博士,桂林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傳感、微流控;聶瑾芳(1983—),女,湖南人,分析化學博士,桂林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傳感、化學計量學。

分析化學是高等院?;瘜W、化工、食品、材料和環境等專業課程體系中重要的基礎課程,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使學生深化對自然規律的理解和認知,提高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升科學素養,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對項目的統籌能力。非化學專業中分析化學的教學,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多問題,本文討論了原因,并做了相應的教學反思。

一、非化學專業課程授課中出現的問題

(一)非化學專業學生的化學基礎薄弱

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作為一所偏遠地區的普通理工院校,絕大部分生源來自本地,學習基礎和能力相對較差。而廣西的高考制度又導致了部分生源在高中沒有選修化學。這樣的情況使得本應建立在化學基礎課上的分析化學在進行講授時,遭遇重重阻礙,學生反映不理想。以環境地下水(水工)專業大三本科生為例,考慮到他們的非化學專業背景,在上課時,積極進行了教學改革。首先,利用我們的慕課,在前一個學期就組織學生提前預習,每個班級都安排了相應的助教,解決和整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反映給相應的任課老師。在正式上課的過程時,每次課前通過雨課堂平臺發布預習內容和預習測試,探知學生存在的難疑點,在課堂上進行重點講解。但即使是進行了這樣的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趣仍沒有提起來,具體表現為從課程開始到結束,即使在預習測試時,整體正確率不高,幾乎沒有同學提出問題。最后的期末測試里,典型的例子是對于氧化還原滴定章節里重要的知識點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配制,有不少同學回答是稱取氫氧化鈉進行間接配制。最后結合平時成績,72人的班級,不及格率達到了41%,是一個非常不理想的成績。由此可見,學生的化學基礎是非常薄弱的。

(二)所在專業重視不夠

整體成績的不理想與專業本身對該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也有很大關系。在筆者所在學校的環境專業,分析化學課程是一門限選課程,課程設置只有理論30學時,實驗10學時。如此短的學時,想要深入掌握分析化學的核心內容,確實并非易事,因此只能泛泛地講授比較表面的知識。很多學生選修該門課就是為了湊滿學分。在進行課程相關的實驗時,雖然對實驗過程進行了講解,但學生對于實驗原理不愿意費時間去琢磨,操作很隨意。在寫實驗報告時,不按照板書要求的每一項進行書寫,數據表格畫得不規范。有同學甚至不來上實驗課,直接照抄別人的實驗報告充數。著裝強調要穿實驗服,但依然有很多人不遵守。作為理工科大三的學生,實驗課的基本要求都無法遵守的話,說明之前的基本要求確實是過低了,該方面的訓練還不充分。

二、原因探究及教學反思

學生基礎薄弱和專業本身性質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而中國高等教育的嚴進寬出加劇了問題的嚴重程度。普通的地方理工科院校,對于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的要求相當低,畢業獲得學位過于容易。而且很多學校追求畢業率、就業率,并以此作為學院績效考核的標準之一,當老師本著負責的態度對學生嚴格要求時,反而會讓老師受到來自學院的壓力,甚至自身利益的損失,因為這樣降低了畢業率,連累了年終學院績效考核。以前,還有學校教務處規定,課程不及格率不能超過20%。為了控制不及格率,考題出得非常淺顯,無法真正達到考查學生的目的。這就使得學生根本無心向學,老師還要想方設法去找得分點讓學生通過。最后學生考試通過、畢業論文答辯完成變成了老師的“緊箍咒”,學生反而有恃無恐,因為最終總是能通過。

與課程組及其他專業老師探討時,大家普遍反映現在的學生相對以前花在課業上的時間和精力沒有那么多了,為了課業和考試全心投入和挑燈夜戰的景象現在很難看到。與之相對,現在各種學習資源比以前豐富得多。學堂在線、大學MOOC、中國好大學在線、智慧樹,以及Coursera等國內外在線學習平臺,提供了絕大多數的本科課程在線學習途徑。這些會讓以前的大學生欣喜若狂的資源,在今天并沒有提起學生的興趣。很多人刷課只是因為學?;蚶蠋熞?。這樣的現象其實不難理解。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經濟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物質條件相對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這一代的大學生很少感受過經濟拮據,為改變命運而讀書的情況很少,少了很重要的內驅動力。即使成績不理想,畢業找不到或者不找工作,都不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焦慮感,因為有家庭作后盾。

除此之外,中國的國情影響著大學生的學業態度。2018年中國的人均GDP已接近1萬美元,人均收入大幅提升必然帶來需求結構的升級,由此引發了產業結構及就業崗位的調整和轉換,導致新興職業的大量涌現,例如酒店試睡員、朋友圈包裝師、遛狗師、陪跑師等。其中網游電競師從七八年前老師和家長談之色變的角色,搖身變為受到大批青少年追捧的熱門職業。很多職業不需要特別專門的學習過程和經歷,進入門檻很低。當學生不必付出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謀得生存職業,那么從他們的角度來講,具有深厚的專業基礎似乎也不是唯一出路,或者看起來不再顯得那么重要了。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效積極地進行教學,就是一個需要重新思考的問題。對此,筆者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班級群體中,總是會有主動性較高且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會有重心不在學業而跟不上進度的學生,還有處于二者中間的一部分學生。對于自我目標明確并努力付諸行動的前一類學生,可以按照預定的教學進度和深度進行,甚至可以根據他們的需求適度額外增加課業。而對于一些志不在此的學生,教師的觀念也要有相應的改變,不能一刀切地認為他們就是所謂的學困生。首先,要切實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生深入交流,探知他們內心真實的所思所想,知道他們在意的是什么。有些學生其實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多時候都是隨大流。這種情況,就需要老師作為引領,給他們一個推力,讓他們先回到正確航道上來,然后一點點地發現自己的所愛和所長。在課堂上可以利用一些零碎時間,向他們介紹分析化學最前沿的科研內容,例如疾病提前診斷和食品安全檢測。最大限度地引導他們發現分析化學與本專業的聯系,激發對科學的探索精神。

而對于一些有自己想法,確實對專業不感興趣的同學,應該尊重他們的想法,肯定他們對于未來的設想,并幫助他們制定相應的計劃,為之后的跨專業做準備。例如,有同學對于生命科學方面的生物工程更感興趣,筆者就介紹了比較好的有生物工程專業的院校讓他去聯系,了解考研所需要準備的科目,提前進行準備。同時,開誠布公地談論當下的問題。為了拿到學位,完成本科階段的任務,即使不喜歡也要堅持下去,因為這個專業也是當初自己的選擇,必須要讓它畫上一個句號,才能好好開始下一段征程。

三、展望

社會發展帶來的各種變化都在影響著新一代大學生的思想,作為教育者我們也應與時俱進,觀察到他們的心理變化和價值觀的改變,對教學行為做出相應的調整。不光是非化學專業,對待化學專業的學生也是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中心。

化學工業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作為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化學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污染在一定程度上與化學變化有緊密的聯系,所以,化學教育關乎著與生活緊密相關的環境問題。因此,需要加強綠色化學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的融合,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化學理論知識的同時對環境污染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緩解環境污染問題。為此文本主要就綠色化學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綠色化學;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引言

如今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社會的工農業也處于一個迅猛發展的狀態。但與此同時,在工農業發展過程中使用的化學物品等也導致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嚴重危害了人類健康和社會安全,所以解決化學品污染問題是十分重要的。綠色化學也可以成為環境友好化學,其核心思想就是在使用化學技術的同時,不能使用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產生威脅的化學藥劑,綠色化學的基本原則是化學反應過程中的“原子經濟性”,在化學反應的開端就預防污染,實現零排放,進而實現零污染,是一種理想化的手段。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綠色化學的思想,可以讓學生從化學基礎理論方面對化學污染的成因進行了解,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綠色化學的思想,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提升化學素養,樹立環保意識。

1 利用綠色化學理念對實驗過程進行優化

在開展化學實驗教學的時候,高中化學教師可以與高中生群體進行合作,對實驗的優化措施進行研究,并設計相應的微型實驗,對實驗規模進行控制,從而減少實驗所排放的污染物。高中生群體學習化學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在未來利用化學進行實際生產,因此教師應當對學生們的實驗設計意識進行培養,對實驗的規模進行盡量控制。開展微型實驗也有助于保障學生們的人身安全,很多新聞報道當中的實驗室事故出現原因,就是學生們在實驗過程中違規操作,盲目開展大規模試驗,但是微型實驗能夠有效避免實驗事故出現。

與常規的化學實驗相比,微型實驗的操作更為便捷,而且安全性更高,不會對周邊環境產生較大影響,而且化學實驗的反應速率也會大大提升。例如,教師在“制取氯氣”的實驗教學過程中,高中化學教師可以放棄使用圓底燒瓶、試劑瓶、導管和酒精燈這些儀器,鼓勵學生們收集醫用藥瓶、細輸液器、塑料管等替代實驗用品,然后利用 Na OH 溶液處理實驗產生的尾氣。這種實驗方法能夠使化學物品的反應時間大幅度縮短,避免實驗用物品過多消耗,使得實驗效果更加清晰,在培養學生們的環保意識的同時,綠色化學的相關理念也得到踐行。

2 深入挖掘并合理利用綠色化學資源

通過深入研究高中化學教材可知,在教材中存在大量與綠色化學有關的教學資源。因此,需要教師能夠在課前準備時加強對教材的發掘和利用,能夠有效利用教材內容中有關綠色化學的資源,通過形式豐富的綠色化學資源解讀及引導,加強學生對綠色化學理念的理解和記憶。同時通過各種形式的綠色化學課堂活動,讓學生能夠在活動及實驗過程中培養正確的綠色化學意識。比如,在設計和構建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條件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有效降低化學反應過程中有害物質的產生和排放,并將其作為化學反應的優化目標,能夠讓學生在日后應用和學習化學知識時,更好地實踐和應用綠色化學理念。

3 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理念

在我國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之中,滲透和應用綠色化學相關的理念,其根本目標是踐行環保,真正促進我國的環保事業發展,同時對高中生群體的實驗行為進行有效規范。因此,高中化學教師不僅要對學生們進行課堂指導,還要設計實踐環節,避免學生們“紙上談兵”,引導學生在理解綠色化學相關理念的過程中逐步深化,從而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例如,高中化學教師可以組織化學相關的綜合實踐活動,與相關社會組織進行聯系,幫助學生們體驗實際的實驗過程,并引導學生們對當地的化工廠、水泥廠、污水處理廠等工廠的廢棄物排放情況進行調查,同時對我國工廠所排放的廢棄物處理相關標準進行了解,再與工廠常用的處理措施進行結合,對不同類型的常見廢棄物處理進行研究,從而讓綠色化學相關理念深入到學生心中。

高中化學教師還可以將任務安排到每一名同學身上,并且引導學生們對化工廠排放的廢棄物進行處理,例如鹽類以及重金屬等,在處理過程中要遵循綠色化學相關的理念,做到處理過程及其結果的無害化。上述教學實踐能夠與現實生活接軌,幫助學生們在實踐過程中應對更為復雜的情況,從而使學生們的創新探索意識得到激發,還能夠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促進學生們思索綠色化學相關理念的運用價值,踐行環保理念。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貫徹落實綠色化學教育觀念,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綠色化學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綠色化學思想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化學知識,并且學以致用,還能讓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的生態意識,讓學生樹立起環保觀念。高中化學教學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化學教學的重要性,升級高中化學教學模式,豐富高中化學教學內容,將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和學生的綠色化學理念作為教學重點。教師還要結合學生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更多化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綠色化學在實際中的應用,在課堂上的各個方面落實綠色化學教學思想,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紅蘭.在高中化學實驗中培養綠色化學觀的教育探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5):197.

[2]張真真.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教育的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5):241.

[3]周潔.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綠色化學理念的應用研究[J].讀寫算,2020(13):114.

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第二高級中學校 吉林省遼源市 136601

上一篇:無機化學論文下一篇:化學課程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