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化學實驗現象描述中的范文

2023-09-22

化學實驗現象描述中的范文第1篇

一、問題情境的涵義

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個體覺察到的一種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達到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說學生現在接觸的內容用原有的知識不能解決時的一種心理狀態。正是學生以現有知識和經驗難以去理解和認識新知識和內容,從而使學生內心產生了沖突。創設問題情境的實質是引起主體內心的沖突,動搖主體已有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以激起學生急于獲取新知識的愿望和探索新事物的興趣。有了對學習新知識的渴望和興趣,學生才能積極思維。

二、創設問題情境應注意的問題

1.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方法和手段生動直觀。

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用實驗探索、趣味實驗等手段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熱情。這既體現了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也反映了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規律,展示了學生內在的思維過程。

2.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該注意所設情境具有啟發性。

學生有效的學習應該是在能激起他的興趣的情境中進行的,學生的學習是積極思維、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因此,創設問題情境時,要能引起學生認知“失衡”,構建學生心理上的懸念,喚起學生獲取新知識的強烈愿望。問題情境創設時,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掌握學科的特點和教材的內容,讓問題和學生的已有知識相聯系,建立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上。

3.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問題難易適度。

問題的設計要有足夠的思維量,要使得學生能夠“跳一跳,摸得著”。即設計的問題首先要有一定的思維強度,太簡單的問題,學生不用思索,不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太難的問題又會導致學生思維目的不明確,這樣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問題的設計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進行科學的調整,使之難易適度,以使學生產生“心求通而未解”的認知沖突。

4.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所設問題情境有坡度。

人們認識事物總是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人們的思維同樣按這一規律進行。因此,在教學中對于那些具有一定難度和深度的內容,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把問題設計得有一定的過渡性、銜接性和梯度性,引導學生層層深入進行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5.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問題要有開放性。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問題情境既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又不能只順著教師的思路進行思考,不能將學生限制在教師的思維框架中。這就要求設計問題不能全是唯一答案的,盡量讓學生通過多條途徑找到不同的答案:同時,引導和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讓學生認識到“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提出的問題越多,說明他們的思維越活躍,學習積極性越高。

6. 創設問題情境時,應該具有延伸性。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既有當前應當解決的問題,同時更應有與當前問題有關,可供學生自己回味、思考有待解決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情境營造了一種完而未完、意味無窮的教學心理境界,學生會繼續興趣盎然地學習與探討。

三、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

1. 運用實驗現象創設問題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教育最本質的特征?;瘜W實驗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問題教學情境,千變萬化的實驗現象讓學生驚奇、詫異和不解。它會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渴望對新知識的獲得和探究。

例如在講《中和反應》時,讓學生先做實驗,在一支潔凈的試管里倒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并滴加無色的酚酞試液,會發現變成了紅色,這時學生能用上節剛剛學過的堿的知識來解釋。讓他們繼續滴加另一種液體———鹽酸,結果溶液的顏色逐漸減退,直至變成了原來的無色。為什么滴加鹽酸后溶液的顏色由紅變無,學生的思維矛盾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于是很想學習有關中和反應的知識。

2. 用有“趣”語言創設問題情境。

例如在講《水》時,就可以用下面一段話來創設問題情境:“在我國古往今來浩如煙海的美文中,‘水’作喻體的比喻句層出不窮、千姿百態、豐富多彩。例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君子之交淡如水;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傾瀉在這片葉子和花上……為什么人們喜歡用水作喻體,水的組成是怎樣的?水又有哪些特點和性質呢?”這樣就給學生造成一種懸念,使學生急于去探索有關水的知識。

3. 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創設問題情境。

學習的本身是為了應用,能把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與化學知識相聯系,也是創設問題情境的一種方法。例如,講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時,教師問:“新買來的鐵鍋是什么顏色的?使用一段時間后的鐵鍋又是什么顏色的?你知道為什么嗎?學完這一知識后,你會自己找到答案的……”這種由實際應用創設的問題情境,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會感到化學是有用的,而且就在身邊,接下來學生的學習一定興趣盎然。

4. 由舊知識的拓展引出“錯誤”,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思考問題時,往往受原有知識和經驗定勢影響,對遇到的新問題新知識“想當然”地進行分析和推導,有時產生錯誤。在教學中我們應有意識地設計問題,讓學生走進“錯誤”,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使他們感到驚訝、困惑,從而產生問題情境。

化學實驗現象描述中的范文第2篇

一、“理所當然”——錯估了學生的真實基礎

案例:新教材蘇教版《必修2》“化學反應速率”的教學片版

師:觀察比較下列兩個反應中CO2氣體放出的快慢。

取兩只試管, 分別加入5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再各加入3 mL 0.1 mol·L-1鹽酸?請同學們仔細觀察, 并回答下列問題:

(1) 兩個反應有什么現象。

(2) 化學反應有快慢嗎?

(3) 這兩個反應, 什么條件相同, 什么條件不同, 導致化學反應快慢的原因是什么?

(4) 我們用什么現象來比較這兩個反應的快慢。

(學生觀察后, 圍繞著教師提出的問題一一作答, 但興趣平淡。整個過程持續約10 min)

分析:為何提出這些細小的討論題?課后問該教師, 他說出了想法:我們所用教材的編寫中就有這些觀察與思考。讓學生圍繞這幾個問題思考, 了解化學反應有速率、化學反應速率和物質性質有關等基礎知識不是很好嗎?其實, 這位教師只是對教材的邏輯起點做了分析, 而忽略了學生的現實起點?;瘜W反應速率有快慢在生活、高一必修和初中科學中學生已經比較熟悉, 教師忽視了這點, 仍按部就班地照著教材的編寫意圖, 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 學生怎能有濃厚的興趣?

對策:

(1) 了解學生, 把握學習起點。在上課前教師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學生是否具備了新知學習所必需的認知基礎?學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數、內容、程度如何?哪些內容自己能學會?哪些內容需要相互討論?哪些內容需要教師點撥和引導?只有準確了解了學生的學習現狀, 才能找準學習起點。

(2) 理解教材, 把握學習目標。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激勵等功能, 因此教學目標應具有全面性、科學性、適切性。如何進行目標的定位呢?首先, 目標的定位要準, 要建立在教師對教材的深入鉆研以及準確把握學生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第二, 目標定位要全, 既要有知識技能的目標, 又應有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同時還須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對于這些目標, 教師還要整體把握哪些是教學的重、難點, 需濃墨重彩;哪些可淡化處理, 只需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稍加點撥即可。只有這樣, 才能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引導、調控和激勵。

上例中, 教師可以將“觀察與思考Na2CO3, NaHCO3和HCl反應”的教學目標改為“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 再現生活中及已學過化學知識中證明化學反應速率有快慢, 且表現一定現象的實例”,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結合已學知識設計一組或幾組其他化學反應快慢實驗, 說明化學反應速率與物質的性質有關 (如K, Na和水反應) , 與溫度有關, 與濃度有關等, 隨后提出實際問題讓小組同學解決 (如燃燒含硫礦石制SO2為何需粉碎成顆粒, 夏天剩菜要放入冰箱等) 。此時的學生肯定躍躍欲試, 教師則可以借此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 進而找準教學的起點。

二、“蜻蜓點水”——束縛了學生的真實思維

案例:新教材蘇教版化學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鹽類水解”教學片段

師:請同學們猜想鹽溶液呈中性嗎?

生:有的說呈中性, 有的說呈堿性, 有的說呈酸性。

師:現在請同學們利用所給的化學試劑 (溶液) , 按照要求進行實驗, 來驗證自己的猜想:NaCl, Na2CO3, NaHCO3, NH4Cl, CH3COONa, AlCl3和Fe2 (SO4) 3。

(學生分組實驗, 教師來回巡視)

師:學生實驗進行得差不多時, 教師投影出其中一組學生的實驗數據記錄 (如表1) 。

師:請同學們分析表格中相關信息, 說一說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生:強酸強堿鹽呈中性, 強酸弱堿鹽呈酸性, 強堿弱酸鹽呈堿性。

師:很好!

分析:以上教學片斷中, 教師的意圖顯而易見, 讓學生通過實驗得出鹽溶液的類型不同, 酸堿性不同。但我們感到困惑的是:教師為什么不通過此實驗中不同鹽的酸堿性不同, 進一步引發學生繼續討論鹽溶液的酸堿性與鹽的類型有關進而為下一步鹽的水解原理打下基礎呢?很顯然教師這樣做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也使課堂失去了真實的教學資源, 更無法利用學生的生成資源進行相應的指導。這樣做的教學效果當然低效了。

對策:

學生的所思所想是課堂中最真實的資源, 而教師在課堂上提供的空間大小直接決定了學生真實思維暴露的程度。在上例教學中, 教師為了節省時間, 把學生應該擁有的時空大大壓縮了, 以此來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實際上, 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活動和思考空間, 讓他們在足夠的空間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因此, 組織教學展示時要注意: (1) 先面后點, 讓全體學生參與獨立思考或合作探究, 然后組織交流。如果是學生個體的思考, 則讓學生展示;如果是小組合作的成果, 則讓小組代表逐一展示, 然后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資源引導學生分析,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 層層推進。學生展示各種探究結果后, 教師應組織學生討論、爭議, 挖掘學生想法中的亮點, 比較學生之間思路的異同, 歸納要點, 最后達成共識。 (3) 動態把握。在探究過程中, 可能會有極少數學生提出與眾不同的想法時, 教師應注意有效的把握, 如果該想法能引起大家的爭論或是有建設性的看法時, 教師應抓住機會, 組織學生深入探討, 把課堂的探究引向高潮;如果不是這樣, 在尊重學生想法的前提下, 應注意不要一味跟隨學生, 教師還是要把握好整節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做到目標達成和尊重學生相結合。

在上例中, 教師自己將一些能引發學生深層次思維的教學資源抹殺, 而將結果展示給學生, 導致學生探究過程在學生缺少深刻思維的層次上做教學探究, 浪費教學資源。

三、“濫竽充數”——掩蓋了學生的真實水平案例: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題組訓練

有兩個密閉容器甲和乙 (如圖1) , 乙容器有一個可移動的活塞能使容器內保持恒壓, 甲容器能保持恒容。起始時向這兩個容器中分別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的混合氣體, 并使甲乙容器undefined;正反應放熱。

(1) 假設甲容器體積為2

L, 在保持400℃的條件下發生上述反應, 在2 min內減少0.4 mol N2, 則在此2 min內N2的反應速率是多少 2 min內H2的反應速率呢?

(2) 下列敘述能證明反應已經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A.單位時間內生成了0.2 mol NH3的同時也生成了0.1 mol N2

B.在甲容器內, N2, H2和NH3濃度不再變化

C.在甲容器內, 容器內的壓強不再變化

D.在乙容器內, 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變化

(3) 在兩容器都達到平衡后,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

A.在甲容器降低溫度, 逆反應速率減小, 正反應速率增大, 平衡向正方向移動

B.乙容器壓縮氣體體積, 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 平衡向正方向移動

C.在甲容器中增大N2濃度, 正反應速率增大, 逆反應速率減小, 平衡向正方向移動

D.在甲容器中將容積減少, 正反應速率增大, 逆反應速率減小, 平衡向正方向移動

(教師在學生獨立完成一題后, 就請一名學生回答結果, 并提示“做對請舉手”, 看到絕大多數學生都對了, 教師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分析: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生對知識的真正消化、理解、掌握往往是通過練習來解決的。在上例教學中, 該教師只注重課堂教學后對學生進行檢測性練習而忽視了練習中的反饋、矯正。在練習反饋中采用“做對了請舉手”這種簡單的形式, 對學生在練習中產生的錯誤沒有及時加以矯正, 這樣的反饋遠遠沒有達到課堂練習的目的。其實, 檢測練習不光是檢查誰對誰錯, 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知識、技能、方法等掌握情況, 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對策:

要提高練習的效果, 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練習的設計要有效, 要有梯度、層次, 并有一定的思維含量, 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知識、形成技能、鍛煉思維。 (2) 在練習時, 要全體參與, 并有足夠的練習時間。 (3) 練習后必須及時地組織反饋, 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 特別要關注學習中的“弱勢群體”, 了解他們的錯誤信息, 加以有針對性的評價, 讓他們及時地矯正錯誤, 使他們與其他學生一樣主動發展。

上例中的練習具有坡度, 并有一定的思維含量, 設計得很合理, 關鍵是如何在練習后加以反饋、點撥、引申?上述的 (1) 題應讓學生板演解題過程, 從中來了解學生的解題過程是否規范?對于第 (2) 題, 要讓學生說出考慮問題的依據, 特別要讓學生判定化學平衡的基本依據是對于同一種物質正逆化學反應速率相等 (本質) , 各組分百分含量不變 (現象) 。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引申:該題可以給我們什么啟示?你是否想到了判定化學平衡的依據及達到化學平衡的特征有哪些?

當我們用新課程理念去審視身邊的課堂教學時, 就會不難發現一些似乎細小的問題, 但正是這些細小的問題, 導致課堂教學中的低效, 要想真正提高教學的實效, 筆者認為:了解學生, 理解教材, 把握學生學習的真實起點是教學的前提;突出主體, 擴大時空, 讓學生充分地體驗和理解是教學的關鍵;面向全體, 注重反饋, 特別是關注弱勢群體是教學的保障。讓我們共同努力, 走出化學課堂教學“低效”的迷途吧。

摘要:導致化學教學低效的原因多方面, 有些是教師的教引起的, 有些是學生的學引起的。結合實際案例闡述了課堂教學中常見三種教學低效現象:一是錯估了學生的真實基礎, 理所當然以教材為本展開教學;二是“蜻蜓點水”, 束縛了學生的真實思維;三是“濫竽充數”, 掩蓋了學生的真實水平。為此需了解學生, 把握學習起點;理解教材, 把握學習目標;先面后點, 層層推進, 動態把握, 讓全體學生參與獨立思考或合作探究, 然后組織交流;練習的設計要有效, 練習時全體參與, 練習后及時反饋。

化學實驗現象描述中的范文第3篇

一、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打折”現象的成因

導致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打折的原因有很多, 從教師的層面來看, 很多教師對實驗教學的教育價值缺乏客觀認識, 繼而對實驗教學不夠重視。 在組織實驗時, 有些教師完全按照教材演示進行實驗, 忽略實驗拓展, 忽略實驗的目標取向, 從而導致課堂實驗大打折扣。 此外, 在實驗過程中,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至關重要, 并且, 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是教師必須了解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客觀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以及學生們各自不同的水平與能力, 繼而按照強弱比例進行科學分組。 科學分組是合作學習高效率開展的前提與保證, 同樣也是實驗過程中學生了解自己與他人的一個平臺, 這為他們順利開展實驗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 然而, 當前很多高中生物教師在實施實驗教學時過于主觀, 完全從“ 教學需要”的角度來組織實驗, 而不是為了滿足“ 學生需要”, 這無疑會導致實驗目標、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需要背道而馳, 繼而導致學生僅能從實驗中獲得“ 特定”知識, 最終導致實驗教學打折, 難以發掘教材中的全部知識, 無法滿足高中生物新課標對實驗教學提出的要求。

二、消除實驗教學“打折”現象的對策分析

( 1)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實驗能力是有效實驗的基礎,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 每一項實驗不能都由教師來主導, 而是需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實驗方法,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提升學生的實驗效率。 在實踐中, 實驗能力由兩個部分組成, 一是熟悉各種實驗器材和實驗對象的特性, 二是熟悉實驗流程和實驗方法。 其中, 前者需要教師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基本功訓練, 在訓練中讓學生熟悉實驗器材的使用。 如顯微鏡觀察類實驗, 我提出了三個要點讓學生重點關注并思考:1) 取材, 以顯微鏡的功能為依據, 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 如觀察有絲分裂應選取根尖分生區細胞、觀察質壁分離與復原應選取成熟的植物細胞等。 2) 材料處理, 結合材料類型進行材料處理, 如浸泡、脫色、解離等。 3) 制片方法, 針對不同的實驗材料采用不同的制片方法, 如切片法 ( 把材料切成薄片, 以便觀察, 如脂肪鑒定) 、壓片法 ( 把材料壓碎成一薄層) 等。 對于實驗流程與方法, 我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參考流程, 即:實驗準備——實驗探索——歸納研究——遷移深化;在實驗過程中, 允許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改變實驗流程, 如用斐林試劑與還原性糖發生顏色反應, 首先要清楚Na OH和CuSO4反應會產生Cu (OH) 2沉淀, 在此基礎上進行實驗準備, 如此, 則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效率。

( 2) 優化實驗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 實驗的方式有很多, 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 靈活組織課堂實驗。 例如, 在“ 細胞中的原子和分子”一課中, 教師可引導學生們將實驗視作一個解決問題的載體, 如怎樣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在這一實驗中, 很多學生選擇了蘿卜、花生和大豆作為實驗對象。 為了讓學生能夠從更多的視角著手進行實驗, 我還展示了甘蔗、面粉、西紅柿、小白菜、甘藍葉、葡萄糖溶液、食用油等材料, 并引導學生討論, 最后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解決。 在合作過程中, 要求每個小組對該問題進行現場展示, 教師要賦予每一名學生一個特定的角色, 突出每一個小組在實驗中的作用, 并根據各小組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布置不同的任務, 將實驗分解最后“ 整裝”, 注重各小組在實驗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同時, 鼓勵各小組在不脫離基本事實的情況下, 可以結合現實生活對實驗材料進行分析, 繼而由小組討論并進行自由實驗設計, 最后由各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對實驗進行闡述, 并總結本小組在合作學習中產生的問題以及合作效果。 如此, 則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優化了實驗的方法。

三、結束語

在教學實踐中, 消除實驗教學“ 打折”現象的方法還有很多。這需要高中生物教師結合教學目標的設定, 以重點知識的外圍為突破口, 引導學生去生活中取材, 采用正確的實驗方法, 層層揭開知識的面紗, 向核心靠攏, 從而掌握知識, 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田秋云, 徐建國, 胡青平.新課程標準下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思考[J].實驗科學與技術, 2012 (02) .

化學實驗現象描述中的范文第4篇

55.軟化水 softened water56.除鹽水(去礦物質水) demineralized water57.蒸餾水 distilled water58.沉淀 precipitation59.沉降 sedimentation60.澄清 clarification61.過濾 filtration62.凝聚 coagulation63.肋凝 coagulation-aid64.反滲透 reverse osmosis

65.電滲透 electrodialysis66.超濾 ultrafiltration67.弱酸氫離子交換 weakly acidic hydrogen cation exchange68.強酸氫離子交換 strongly acidic hydrogen cation exchange69.弱堿陰離子交換 weakly basic anion exchange70.強堿陰離子交換 strongly basic anion exchange71.除二氧化碳 decarbonization72.除氣 deaeration73.除鐵 deironization74.除硅 silica removal75.中和 neutralization76.反洗 back washing77.正洗 washing78.淋洗 rinsing79.空氣檫洗 air bump rinse operation(ABRO)80.再生 regeneration81.對流再生(逆流再生) countercurrent regeneration82.順流再生 cocurrent flow regeneration83.體內再生 internal regeneration, in-place regeneration84.體外再生 external regeneration85.運行周期 cycle length86.零排污 zero blowdown, zero discharge87.脫色 decolorization88.陰極保護 cathodic protection89.充氮保護 nitrogen blanketing protection90.純度 purity

91.攜帶 carryover92.機械攜帶 mechanical carryover93.選擇性攜帶 selective carryover94.氣相攜帶(溶解攜帶) vaporous carryover95.暫時消失 hide out96.純化 passivation97.去極化 depolarization98.氧化作用 oxidation99.磁化 magnetization00.絡合 complexing01.脆化 brittleness02.老化 ageing03.污染 pollution04.氫脆 hydrogen embrittlement05.腐蝕 corrosion06.潰蝕(磨蝕) erosion07.協同效應 synergistic effect08.晶間腐蝕 intercrystalline corrosion09.疲勞龜裂 fatigue crack10.腐蝕電位 corrosion potential11.結垢 scaling12.水垢 scale13.離子交換樹脂 ion exchange resin14.惰性樹脂 inert resin15.均粒樹脂 monosphere resin.大孔型樹脂 macroreticular resin.凝膠型樹脂 gel-type resin.離子交換容量 ion exchange capacity.凝聚劑 coagulant.助凝劑 coagulant-aid21.絮凝劑 flocculatin agent22.緩蝕劑、抑制劑 inhibitor23.汽相緩蝕劑 vapor phase inhibitor(VPI)24.阻垢劑 antiscalant25.去垢劑(洗滌劑) detergent26.表面活性劑 surface active agent27.殺菌劑 biocide28.消毒劑 disinfectant29.干燥劑 desiccant30.過濾介質 filter medium31.錳砂 manganese sand32.石英砂 quartz sand33.硅藻土 diatomite, diatomaceous earth34.白云灰 dolomitic lime35.瀝青砂 asphalt sand36.無煙煤 anthracite37.磺化煤 sulfonated coal38.卵石 gravel39.細砂 fine sand40.大理石 marble41.礫石 pebble42.石榴石 garnet43.填料 filler44.拉希環 rasching ring45.電極、電焊條 electrode46.甘汞電極 calomel electrode47.甘汞參比電極 calomel reference electrode48.陽極 anode49.陰極 cathode50.硫酸 sulfuric acid51.鹽酸 hydrochloric acid, muriatic acid52.氫氧化鈉(苛性鈉) sodium hydroxide, caustic soda53.硫酸亞鐵 ferrous sulphate54.氯化鋁 aluminium chloride55.三氯化鐵(氯化鐵) ferric chloride56.硫酸鈉 sodium sulfate57.氯化鈉 sodium chloride, common salt58.磷酸三鈉 trisodium phosphate59.六偏磷酸鈉 sodium hexametaphosphate60.硫酸鋁(無水礬石) sodium aluninate61.明礬 alum62.石灰 lime63.消石灰 lime hydrate64.生石灰 calcium lime65.漂白粉 bleaching power66.蘇打灰(無水碳酸鈉) soda ash67.三聚磷酸鈉 sodium tripolyphosphate68.有機磷酸鹽 organic phosphate69.環氧樹脂 epoxy resin70.酚醛樹脂 phenolics71.環氧玻璃鋼 fiber glass epoxy(reinforced) plastic72.纖維增強塑料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73.泡沫塑料(多孔塑料) poroplastics74.天然橡膠 gum rubber75.合成橡膠 synthetic rubber76.氯丁橡膠 chloroprene, neoprene77.聚四氟乙烯 Teflon78.橡膠石棉 rubber asbestos79.氟橡膠 fluoroelastomer80.硬橡膠 ebonite81.半硬橡膠 semiebonite82.滲透膜 permeable membrane83.半滲透膜 semipermeable membrane84.管式組件 tubular module85.渦卷型組件 spiral wound module86.復合膜 composite membrane87.醋酸纖維 cellulose acetate88.中空纖維組件 hollow fiber module89.聚酰胺 polyamide90.聚乙烯 polyethylene91.聚氯乙烯 polyvinyl chloride(PVC)92.苯乙烯 phenylethylene, styrene93.二乙烯苯 divinybenzene94.丙烯酸 acrylic acid95.聯氨 hydrazine96.耐酸漆 acid-resistant lacquer

97.防腐漆 anticorrosive lacquer98.耐酸瓷磚 acid-resistant ceramic tile99.氟利昂 Freon00.曝氣器 aerator01.壓力式混合器 pressure mixer02.重力式雙閥濾池 double valve gravity filter03.無閥濾池 valveless filter04.單閥濾池 mono-valve filter05.接觸式雙層濾池 double layer contact filter06.虹吸濾池 siphon filter07.機械加速澄清器 mechanical accelerated clarifier08.水力加速澄清器 hygraulic accelerated clarifier09.脈沖澄清器 pulsator clarifier10.壓力式過濾器 pressure filter11.雙流機械過濾器 double flow filter12.雙層濾料過濾器 double layer filter13.臥式過濾器 horizontal filter14.高效纖維過濾器 high efficiency fiber filter

15.細砂過濾器 fine sand filter.管式過濾器(濾芯式過濾器, cartridge filter彈筒式過濾器).變孔隙過濾器 varivoid filter.覆蓋過濾器 precoat filter.粉末樹脂覆蓋過濾器 powdex.活性炭過濾器 active carbon filter21.電磁過濾器 electromagnetic filter22.陽離子交換器 cation exchanger23.陰離子交換器 anion exchanger24.混床 mixed bed25.浮動床 floating bed26.雙室床 double chamber bed27.雙層床 stratified bed, stratabed28.并聯 in parallel29.串聯 in series30.水帽 strainer31.真空除氣器 vaccum deaerator32.鼓風機 blower33.擴容蒸發器 flash evaporator34.攪拌器 agitator35.活塞泵 piston pump36.柱塞泵 plunger

pump37.磁力泵 magnetic pump38.隔膜泵 diaphragm39.計量泵 metering pump40.計量箱 metering tank41.劑量泵 dosing pump42.噴射器 ejector43.溶解箱 dissolving tank44.溶液箱 solution tank45.耐酸隔膜閥 acidproof diaphragm valve46.氣動閥 pneumatic valve47.電磁閥 solenoid valve48.常開型氣動隔膜閥 normally opened pneumatic diaphragm valve49.常閉型氣動隔膜閥 normally closed pneumatic diaphragm valve50.樹脂再生罐 resin regeneration vessel51.樹脂分離器 resin separation vessel

52.樹脂捕捉器 resin trap53.分配裝置 distributor54.取樣裝置 sampling device55.人工取樣 manual sampling56.自動取樣 automatic sampling57.取樣冷卻器 sampling cooler58.蛇形冷卻管 coil cooling pipe59.取樣點 sampling point60.樣品分析 sample analysis61.加氯機 chlorinator62.氯瓶 chlorine cylinder63.次氯酸鈉發生器 sodium hypochlorite generator64.電解海水 sea water electrolysis65.氫氣發生器 hydrogen generator66.電解槽 electrolyser67.電解質 electrolyte68.充氫 hydrogen filling

69.漏氫 hydrogen leakage70.漏氫測定儀 hydrogen leakage detector71.在線儀表 on-line instrument72.硅表 silica-meter73.鈉表 sodium analyzer74.氫表 hydrogen analyzer75.PH表 PH meter76.深氧表 dissolved oxygen analyzer77.聯氨表 hydrazine analyzer78.磷表 phosphate analyzer79.電導率表 conductivity analyzer80.余氯測定儀 residual chlorine analyzer81.浮子流量計 float flowmeter82.液位表 liquid level indicator83.黃銅管 brass tube84.青銅管 bronze tube85.鋁黃銅管 aluminum brass tube

86.海軍銅管 naval brass tube, admiralty metal tube87.鎳銅管(白銅管) copper-nickel tube88.脫合金 dealloying89.脫鋅 dezincification90.鈦管 titanium tube 91.襯膠管 rubber lined tube92.襯聚丙烯管 polypropylene lining tube93.噴塑管 spurted plastic tube94.硬聚氯乙烯管 hard igelite tube, rigid polyvinyl chloride tube95.塑料管 plastic tube96.水全分析 complete analysis of water97.總固體物 total solid98.懸浮固體物 suspended solid99.溶解固體物 dissolved solid00.機械雜質 mechanical impurity01.灼燒減量 loss of ignition02.生物需氧量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03.化學需氧量 chemical oxygen demand04.腐殖酸鹽 humate05.穩定指數 stability index06.雷諾數 reynold’s number07.污染指數 fouling index(FI)08.淤泥密度指數 silt density index(SDI)09.透明度 transparency10.濁度 turbidity11.堿度 alkalinity12.導電度 conductivity13.硬度 hardness14.暫時硬度 temporary hardness15.永久硬度 permanent hardness.游離二氧化碳 free carbon dioxide.膠硅 colloidal silica.非活性硅 non-activated silica.活性硅 activated silica.沉降速度 sedimentation velocity21.溶解度 solubility22.不均勻度 heterogenerty

23.電離(離解) dissociation24.離子活度 ionic activity25.視密度 apparent density26.相對密度 relative density27.空隙率(孔隙率) pore volume28.膨脹率 expansibility29.不可逆反應 irreversible reaction30.膠體 colloid31.鈣 calcium32.鎂 magnesium33.氯化物 chloride34.溶解氧 dissolved oxygen35.硫酸鹽 sulfate36.亞硫酸鹽 sulfite37.臭氧 ozone38.強雙氧水 perhydrol39.過氧化氫 hydrogen peroxide40.氨 ammonia41.氨水 ammonia water42.銅 copper43.鐵 iron44.燒杯 beaker45.三角燒瓶 Erlenmeyer flask46.量筒 measuring cylinder, volumetic cylinder47.量杯 measuring cup, measuring glass48.容量瓶 volumetric flask49.滴定管 buret, burette50.移液管 pipet51.試管 test tube52.比色計 chromometer, colorimeter53.表面皿 dish54.電爐 electric heater55.電熱板 electric hot plane56.電動震篩機 electrovibration screen57.篩子 sieve58.篩目 mesh59.坩堝 crucible60.鉑坩堝 platinum crucible61.瓷坩堝 porcelain crucible62.坩堝蓋 crucible cover63.坩堝鉗 crucible tongs64.水浴鍋 water bath65.油浴鍋 oil bath66.砂浴鍋 sand bath67.蒸餾器 distillatory68.干燥器 desiccator, exsiccator

69.瑪瑙研缽 agate mortar70.研缽 mortar71.工業天平 industrial balance72.微量天平 micro-balance73.砝碼 weight74.離子交換柱 ion-exchange column75.恒溫箱(烘箱) oven76.馬弗爐 muffle furnace77.離子色譜儀 ion-chromatographic analyzer78.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儀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 meter79.全有碳測定儀 total organic carbon analyzer80.絕熱式熱量計 adiabatic calorimeter81.光譜分析儀 spectrum analyzer82.氣相色譜分析儀 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zer83.顯微鏡 microscope

化學實驗現象描述中的范文第5篇

放熱,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2.硫在氧氣中燃燒現象:淡黃色固體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放熱,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3.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現象:黑色固體燃燒,發紅光,放熱,生成使澄

清石灰水變白色渾濁的氣體

4.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現象:黑色固體燃燒,發白光,放熱,生成使澄

清石灰水變白色渾濁的氣體

5.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紅熱

6.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現象:銀白色固體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熱,

化學實驗現象描述中的范文第6篇

第一章、第二章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一章聲現象知識點歸納總結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物體都在振動(人靠聲帶振動發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考里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弦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鐘考鐘振動發聲等等);

2振動停止,發聲停止;但聲音并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

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并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介質:聲音傳播所需的物質叫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時損耗最少(在固體中傳的最遠,鐵軌傳聲),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軟木除外);

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注:有聲音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4聲速:物體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的計算公式是

第一教師,服務教師

v=;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聲速的影響因素:介質的種類,2011年初中物理(人教版)總復習知識點總結(八年級和九年級全部內容)第一章聲現象知識梳理: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或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介質的溫度

三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里,人耳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如:高山的回聲,夏天雷聲轟鳴不絕,北京的天壇的回音壁)

1、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教師里聽不見老師說話的回聲,狹小房間聲音變大是因為原聲與回聲重合)距離×01s=17m

2、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車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離);

四、怎樣聽見聲音

1、人耳的構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覺神經組成;

2、聲音傳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聽小骨、聽覺神經傳給大腦形成聽覺;

3、在聲音傳給大腦的過程中任何部位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鼓膜、聽小骨處出現障礙是傳導性耳聾;聽覺神經處出障礙是神經性耳聾);

4骨傳導:不借助鼓膜靠頭骨、頜骨傳給聽覺神經,再傳給大腦形成聽覺(貝多芬耳聾后聽音樂,我們說話時自己聽見的自己的聲音);骨傳導的性能比空氣傳聲的性能好;

5雙耳效應:生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因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步調亦不同,可由此判斷聲源方位的現象(聽見立體聲);

五、聲音的特性包括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是赫茲;)

2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強;聽者距發聲者越遠響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體的音調、響度盡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卻一定不同;(辨別是什么物體法的聲靠音色)

注意音調、響度、音色三者互不影響彼此獨立;

六、超聲波和次聲波

1、人耳感受到聲音的頻率有一個范圍: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聲波;低于20Hz叫次聲波;

2、動物的聽覺范圍和人不同,大象靠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臺風、海嘯都要產生次聲波;

七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噪聲:(!)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噪聲;(2)從環保的角度上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樂音: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有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

3、噪聲的等級:表示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符號dB,超過90dB會損害健康;0dB指人耳剛好能聽見的聲音;

4、控制噪聲:(1)在聲源處較弱(安消聲器);(2)在傳播過程中(植樹。隔音墻)(3)在人耳處減弱(戴耳塞)

八、聲音的利用

1、傳遞能量:超聲波的能量大、頻率高用來打結石、清洗鐘表等精密儀器;超聲波基本沿直線傳播用來回聲定位(蝙蝠辨向)制作(聲納系統)

聲音可以傳遞能量(飛機場幫邊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聲說話,一音叉振動,未接觸的音叉振動發生)

2、傳遞信息(醫生查病時的“聞”,打B超,敲鐵軌聽聲音等等)

上一篇:護士節的活動策劃方案范文下一篇:會議流程及對照檢查表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