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企業核心能力培育論文范文

2024-03-15

企業核心能力培育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吉林省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水平對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而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提升是實現行業良性有序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從資金籌集能力、業務運作能力、客戶保持能力、服務創新能力四個方向,從拓展物流金融實施范圍、提高物流資源運行效率、提供個性化的客戶服務、增加物流服務創新能力等方面闡述了提升第三方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實施對策。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企業 核心競爭力 服務創新

1 第三方物流核心競爭力的內涵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簡稱3PL或TPL),是指由物流供給方、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企業提供專業物流服務的業務模式。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由美國經濟學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于 20 世紀 90 年代提出的,核心競爭力是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特別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派的學識”,他們認為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源泉。第三方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實質上就是3PL企業獲取各種資源或技術并組織、調動各生產要素保證企業順利運行,使企業各環節處于協調統一高效運轉的能力。

2 提升第三方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對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意義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一項偉大而又艱巨的工程。吉林老工業基地振興八年來,吉林經濟結構、質量、方式正在不斷發生變化。以第三方物流為代表的現代物流業在振興吉林的戰略規劃及實現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的必由之路。老工業基地傳統產業比重高、老企業多、高污高耗嚴重,需要走內涵式增長新型工業化的道路?,F代物流業是以信息為支撐,科技含量高;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務質量為目的,可以提高經濟效益;現代物流業優化資源配置,可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降低資源消耗;現代物流業可以增加就業人口,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所以,以第三方物流為代表的現代物流作為一種新的專門化的產業分工,是新型工業化的支撐,也是其組成部分。因而第三方物流核心競爭力的研究對于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就具有重要的意義。

3 提升吉林省第三方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路徑

3.1 資金籌集能力 第三方物流企業雖然只是提供物流服務,但由于月結等長賬期合同物流是主體的服務模式,運輸、裝卸搬運的物流環節往往都是現金結算,這些都給物流企業帶來不小的資金壓力。資金籌集能力的大小決定了企業流動資金的充裕程度,進而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物流服務提供的深度和廣度。而第三方物流企業普遍缺少固定資產的狀況使其無法輕易獲得銀行的信貸資金,這也使得資金籌集能力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重要一環。在吉林省前幾年時有發生的小型物流公司跑路的情況,其深層次的原因就在于資金的缺乏迫使其占用客戶的代收貨款,一旦發生資金鏈斷裂,出現擠兌情況,企業即面臨極大的困境。

3.2 業務運作能力 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業務運作能力包括其提供物流服務的能力和對各物流環節的整合能力。不同規?;虿煌袌龆ㄎ坏奈锪髌髽I擁有對不同物流業務的運作能力,而對于那些提供綜合性物流服務或一攬子解決方案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一體化的物流資源整合能力將成為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一般來說,物流企業經營規模和管理水平決定其運作能力的高低。

3.3 客戶保持能力 客戶是企業生存的基礎,物流行業的客戶群尤為復雜,其上下游需要面對的眾多客戶要求與行業內的惡性競爭形成巨大的客戶保持壓力。第三方物流業務普遍強調的規模效應使客戶保持能力成為企業最重要的競爭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植和提升則需要具有更強的客戶學習能力和服務調試能力。而物流企業的業務的繁雜性特征和失誤的不可避免性又使客戶滿意度很難一直維持在期望的較高水平。

3.4 服務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當前企業存續的重要條件,物流行業市場份額不斷快速地變化說明服務創新能力在決定著企業興衰的節奏。曾經的代收貨款和送貨上門這類的服務創新使物流服務水平得到跨越式提升,而當前層出不窮的物流創新探索正在可能或逐步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促使其爆炸式的業務增長??梢哉f,當前第三方物流企業服務創新與客戶需求的結合程度決定了其在市場中前進的速度和占有率,經受住市場檢驗的創新將成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4 面向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提升第三方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對策

4.1 拓展物流金融實施范圍 在擴大融資能力方面,金融部門應當完善融資機制,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積極支持國家A級物流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及募股權融資,鼓勵物流企業通過發行債券、增資擴股、倉單質押、股權質押貸款及供應鏈融資等途徑籌集項目建設資金。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支持物流業調整和振興。同時,拓展物流金融的實施范圍是當前最重要的舉措。物流金融是一種創新型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產品,它為金融機構、中小企業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間的緊密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使得合作能達到“共贏”的效果,它為物流產業提供資金融通、結算、保險等服務的金融業務。物流金融中有兩類業務可以拓展企業資金融通或收入,一是銀行對物流企業統一授信,以實現物流企業自身需要和對相關中小企業的融資,如在吉林省,這種方式可能主要適用于一汽國際物流、陸捷等有一定規模第三方物流企業;另一種方式是銀行對一般中小企業進行動產抵押,由物流企業進行監管,從而提高物流企業的收入,這種方式廣泛適用于眾多倉儲類和運輸類第三方物流企業。在物流金融發展到一定階段,供應鏈金融成為更主要的融資模式。供應鏈金融銀行是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這在當前的金融領域非?;钴S。在這種融資模式下,物流企業既可以作為監管的一方提供增值服務獲得額外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作為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獲得與核心企業信用捆綁式的貸款,這對于規模和信用能力都達不到融資標準的物流企業來說,無疑是更快獲得融資的較好途徑。

4.2 提高物流資源運行效率 物流企業的運作能力表現為一定成本下的服務能力,提高物流資源的運行效率可以大幅提升這種最基本、不可或缺的、體現物流企業競爭優勢的服務能力。提高物流資源的運行效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信息化和標準化的能力,二是資源的整合能力,二者的水平和高度決定了資源運行的效率層次。從信息化的角度,現代科技的廣泛運用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服務速度和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在快遞行業得到了充分的證實。在標準化方面,物流硬件和軟件的標準化會提高貨物周轉的效率,而在服務標準、操作流程等方面的標準化則會使物流服務保持在既定的平穩水平之上。而這些都將為物流功能環節的整合和企業內部資源協作奠定更好的基礎。

在物流資源的整合方面,資產型的物流公司需要整合擁有的不同物流環節,使其總體最優,并為此承擔特定情況下局部環節的次優選擇結果。而非資產型物流公司則要有能力整合外購的不同物流環節資源,在以一定成本滿足客戶需求的前提下協調服務提供者各方利益訴求。這可能需要物流企業在行業中具有一定的規?;驑I務量,因而有充分的議價能力從而實現有效的協調和掌控。在外部的資源整合方面,當前一些體制內外的主體都開始注重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這種平臺可以使第三方物流企業更加有效地實現物流服務一體化,從而提高物流資源運行效率,大大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一些以公路運輸業務為主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自建服務平臺,將客戶開發、物流服務外購、多元化物流服務有機地整合,實現了物流資源的充分利用和運輸的規模效應,不斷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

4.3 提供個性化的客戶服務 在客戶為中心的時代,如何保持客戶是企業的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當前最重要的互聯網思維和增加客戶粘性等理念無不是客戶思維的集中體現。對于第三方物流企業來說,客戶保持就轉化為如何使客戶滿意和忠誠的問題。在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大背景下,通過標準化服務可能使客戶滿意,但只有通過個性化的服務才能保持客戶忠誠。物流的個性化服務主要體現在在了解客戶基礎上形成的服務理解能力,通過不斷學習打造的與客戶業務有序銜接的匹配能力,以及協調自身和外部資源滿足客戶一體化需求的整合能力。只有不斷拓展客戶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才能提高客戶的經濟和心理轉移成本,客戶忠誠才有保證。

物流行業客戶保持的難度在于物流服務的提供過程也是服務失誤無法避免的過程,如速遞物流企業,即使通過高度信息化和先進設備可以有效減少運輸晚點、包裹損壞、信息傳遞錯誤等核心服務失誤,從而減少服務補救的面積和頻率,但即使技術再出色的速遞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偶然的航班晚點或包裹丟失,失誤是不可能絕對避免的,這是由物流服務本身的復雜性、系統性和大跨度所決定的。那么企業的服務補救能力就成為當前同質性物流中個性化的因素,其擔負著減弱客戶抱怨增加客戶忠誠的重要作用。服務補救是個系統化的機制,現代服務補救理念要求企業更多以預防性措施來減少服務失誤的可能,這需要通過嚴格的質量標準和建立有效的服務補救系統來實現;同時培訓和授權一線員工可以有效避免服務失誤的擴散和升級,而清晰合理的補償機制是使客戶抱怨迅速解決的有效途徑。在當前競爭激烈和相對無序的物流市場上,服務補救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不僅可以縮小與國外先進物流企業的管理差距,更可以作為鮮明的個性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企業的一項核心競爭力。

4.4 提升物流服務創新能力 要實現連續的客戶開發和卓越的客戶保持,改變當前依賴于價格戰的被動局面,第三方企業需要不斷地服務創新,提升其增值服務能力,這是物流企業獲取和維持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是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與外資物流企業相比,吉林省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行業利潤率普遍偏低,除了以省內支柱產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汽車物流和醫藥物流等物流企業狀況稍好之外,廣大的中小第三方物流企業利潤已經攤薄到勉強維持的境地。如廣大的速遞物流企業,盡管有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基礎,有雙11、雙12這種爆炸性的物流高峰,但依然無法改變長期以來快件價格偏低,速度要求卻越來越快的局面。物流行業急需在常規服務的基礎上開展服務創新,創新的方式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需要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服務增值、提升客戶體驗方面不斷摸索。這在當前蓬勃發展的速遞行業得到不間斷的實踐,在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出現了亞馬遜等公司的夜間配送、順豐的預約配送;成熟化小區出現智能便民柜等自助收取快件的終端;京東的地鐵和便利店自提;順豐的虛擬地址和自寄自取服務。而在2014年不斷出現的創新服務是以順豐嘿店為代表的O2O模式的廣泛嘗試,這些創新從表面上看是在提高配送服務的可達性和優化客戶體驗,但從長遠來看,物流行業正試圖通過多元化的經營來改善當前單一的服務模式面臨的利潤瓶頸。如順豐嘿店不僅僅是順豐快遞末端的收發站點,更重要的是其網絡生鮮銷售業務“順豐優選”的體驗店,此外這些店面還會承擔社區便利店、電話充值、車票預訂等大眾服務,這些既可以拓展客戶開發的渠道、增加客戶粘性,也可以通過這些增值服務拓展利潤來源,這些都成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培植過程中的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谷再秋,方旸,朱慶偉.基于CRM的速遞物流核心競爭力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1.

[2]谷再秋,方旸.基于服務補救的速遞物流核心競爭力提升[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3.5.

[3]谷再秋,方旸.速遞物流服務創新問題研究[J].經濟視角,2013.2.

[4]谷再秋.基于CRM的速遞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2.3.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科研規劃課題重點項

目《面向老工業基地振興的3PL核心競爭力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谷再秋(1973-),女,吉林榆樹人,管理學碩士,長春大學管理學院物流系教授,研究方向:現代物流;張雪(1990-),女,河南焦作人;西蒙,男,肯尼亞人;張雪、西蒙二人均系長春大學管理學院2014級企業管理研究生。

企業核心能力培育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 培育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必須首先解決其目標定位問題、重點行業選擇問題、增加投入問題、有效引導問題,這不僅是企業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需要政府制定相應的政策以及完善相關的法律和法規,為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

[關鍵詞] 企業核心競爭力; 培育; 目標; 問題; 對策

[

自企業核心競爭力概念引入我國后,核心競爭力逐漸得到理論界和管理學界的關注,特別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不斷完善,企業管理界在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中也開始關注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但總體來看,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滯后,與現代市場競爭的要求不相適應。

盡管我國有部分企業培育出了核心競爭力,如海爾、聯想等企業都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依靠其競爭優勢實現了跨國經營,但我國企業在裝備制造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總體缺乏技術創新能力,形不成核心競爭力,因而在國際分工與市場競爭中明顯處于不利的地位。尤其是黨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就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中之重。當前,我國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應解決以下幾個重大問題:

(一)對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的目標定位問題。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是企業重要的發展戰略,各行業的企業作為一個群體創建核心競爭力就關系到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也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綜合競爭力??梢哉f,一個國家的諸多行業缺少核心競爭力,就是缺少競爭優勢的根源,即使是靠比較優勢形成的一般競爭力也不會持久,因為一般競爭力很容易被模仿、替代;而只有形成核心競爭力才能持久,因為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獨具的、不可模仿及替代、為各種能力的融合體,是企業長期積累、投入與產出活動綜合作用的產物,是競爭優勢的源泉。而且一個國家若要成為經濟強國,僅靠某一行業的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是遠遠不夠的,而只有在諸多的行業培育出核心競爭力,形成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群,才有可能成為經濟強國。因此,我國要在培育產業集群的同時培育出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群。

(二)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的重點行業選擇問題。各行業尤其是重點行業核心競爭力的有無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因此,必須重視重點行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我國重點行業主要包括能源資源和環境保護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信息產業、生物技術產業、空間和海洋技術產業,等等。我國這些重點行業存在著自主創新能力弱、對外依存度高、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與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這從發明專利申請的重點比較中就可以看出。在申請發明專利的項目中,國內申請的中藥、軟飲料及食品均占90%以上,中文輸入法占近80%;而來自國外的專利申請所集中的領域主要是高科技領域,處在高端,如高技術、無線電傳輸、移動通訊、電視系統均占90%以上,半導體約占85%,西藥和計算機應用約占60%。我國的光纖制造設備、高端醫療設備,以及生產手機、彩電、DVD這些產品附加值最高的核心芯片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集成電路、石化設備的80%以上依賴進口,等等。發達國家把重點放在自主再創新方面,而我們還遠遠做不到這一點。這種狀況表明,我國在這些重要的行業缺乏核心技術專長,更缺少核心競爭力,因而必然會受制于人??梢?,突出重視培育重點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三)促進企業為培育核心競爭力而不斷增加投入的問題。培育核心競爭力需要以要素投入為基礎,增加投入與核心競爭力的創建成正相關關系。我國企業為培育核心競爭力而增加的投入遠不能滿足創建核心競爭力的需要,與創建核心競爭力相關的研發投入與一般行業要求的占銷售收入的3%以上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在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投入中,特別要重視對自主創新的投入,這是最重要的投入。為此,企業應不斷提高用于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同時還要建立多渠道資金投入體系,包括國家要以立法形式不斷增加投入,使企業籌集到足夠的創新資金,以促進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還由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需要形成多種要素能力,而這些要素能力的形成有賴于企業創新型人才隊伍的建設以及研發能力的提升,因而這些能力的形成就應成為投入的重點。

(四)對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進行有效引導與扶持的問題。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雖是一個自主選擇的過程,其行為應主要受市場機制的調節。但從宏觀視角看,由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涉及到了國家的綜合競爭力,因而國家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應加以必要的引導和扶持,營造我國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良好環境,包括輿論環境、政策環境、法律環境、體制環境等。

1.要制定我國行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規劃。一個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尤其是推進產業結構的演進升級需要科學的規劃,同樣行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也更需要規劃,尤其對重點行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要加大規劃的引領作用,如引導重點行業的重點企業盡快成為真正的自主創新主體,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形成核心競爭力;各重點行業都應培育出領軍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大企業集團,并且形成由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形成自主創新體系,促進中小企業形成專業性的自主創新優勢。重點行業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要分階段、有重點地實現突破。

2.要引導企業把自主創新能力與培育核心競爭力緊密結合起來,實現在推動自主創新中培育與提升核心競爭力。我國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能力不強,這與自主創新能力有直接的關系?,F階段應引導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以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主,輔之必要的原始性創新,但在涉及國家安全和重要的核心技術領域應突出原始性自主創新,通過原始性自主創新培育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研究表明,凡是能方便地與國外企業合作、合資的行業,我們的技術能力都相對弱,如汽車、民用飛機等;凡是很難通過引進來進行合作、合資的產業,我們反而比較領先,如“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等,這說明在容易進行合作、合資的重點行業必須在引進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行業尤其是重點行業發展的根本出路。

3.政府應針對培育核心競爭力的特點制定知識產權保護、引導風險投資、支持成果轉化、實行稅收優惠、保護性政府采購、鼓勵行業中重點企業發展技術創新等政策措施;特別要制定實施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計劃、組織搭建信息平臺和建設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服務體系。目前我國應著重解決在通過科技創新培育核心競爭力相關的信息平臺存在部門、地方分割的問題,創新服務體系存在過多過濫,且軟件條件差,配套服務跟不上等諸多問題。同時還應在政府監督規范下,使專業服務機構及行業組織充分發揮服務功能,以及根據消費需求特別是市場競爭來調整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支持重點。還應指出,我國要高度重視制定支持自主創新的法律法規,更要重視制定支持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法律法規,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加以完善。

總之,目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一個關鍵的轉折期。研究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持續的競爭優勢,不僅關系到企業從產業分工低端走向高端的發展問題,更關系到我國能否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掌握產業發展的主動權,實現國民經濟的永續發展,提高國家的綜合競爭力,其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作者單位:河海大學商學院)

責任編輯余巖

企業核心能力培育論文范文第3篇

核心能力是指“組織對企業擁有的資源、技能、知識的整合能力”。它一般具有的特征是價值性、稀缺性、難以模仿性、不可交易性。核心能力在企業成長與發展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1]

動態能力是一種能夠使企業不斷創造出新產品或服務以維持和更新企業的競爭優勢, 適應動態環境, 促進企業不斷成長的能力。這種獲得新的競爭優勢、促進企業成長的“動態能力”主要強調兩個方面:一方面, “動態”指的是更新獨特能力的能力, 其目的是為了與不斷變化的經營環境相協調;另一方面, “能力”強調的是為了適應動態環境要求而進行的整合、重構內外部技能、資源、職能競爭能力等來應對不斷變化的需求。[2]

提斯提出了企業動態核心能力是企業建立、整合, 以及重新塑造企業的內部和外部資源優勢, 以便適應快速變化的動態環境的能力。[3]

經濟全球化趨勢帶來了市場的不確定性, 是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企業惟一的出路就在于構筑其動態核心能力, 增強企業核心能力的柔性。在復雜多變的動態環境之中, 企業的成功取決于對消費者需求的迅速反應和對市場趨勢的分析預測。

二、塑造企業動態核心能力的制約因素

第一, 在企業動態核心能力的構建過程中, 職能部門之間的協作與配合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管理者的疏漏, 以及管理機制的不合理性, 會導致管理部門的責任和分工混亂。信息的不對稱性和溝通問題的產生會使組織難以實現對現有資源的有效整合。

第二, 組織對環境變化的反應過慢, 忽視了技術革新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 競爭對手在產品生產或管理上的技術革新, 往往會迅速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這會對本企業造成致命的打擊。新的生產技術會為企業帶來新的競爭優勢, 企業需要迅速反應, 在更新設備的同時對員工進行及時的相關培訓。

第三, 企業已有的學習方式、管理經驗和組織行為模式, 會成為企業動態核心能力塑造中的束縛因素。管理者與員工在企業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會形成對已有知識和慣例的依賴, 而無法及時有效的從外部吸取知識。改變現有的做法會避免組織機構的僵化, 但是動態變化往往會帶來組織員工的負面情緒。

三、企業動態核心能力培育途徑

1.企業需要識別出現有的核心能力與資源環境的變化趨勢

企業可以通過運用價值鏈分析法來確定公司的競爭優勢。隨著企業的發展, 市場環境與競爭環境會發生變化, 企業需要迅速發掘未來的商業機會。一方面, 組織現有的核心競爭力會隨著高科技技術的發展, 替代產品的出現等原因而喪失;另一方面, 企業會由于受原有的經驗慣例的束縛, 而無法根據動態環境的變化調整戰略。鑒別企業潛在的資源優勢和競爭能力十分重要, 它包括強有力的戰略, 成本方面的優勢, 良好的公司形象與信譽, 先進的生產技術等方面。

2.注重組織的知識學習與積累, 構建學習型組織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與信息技術的革新, 使得學習已經成為現代企業中動態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并且決定著競爭優勢的形成及其強弱, 企業通過知識的集體學習, 可以統一人們的認知和行動。因此, 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之下, 要求企業必須構建成為一種學習型的組織。建立學習型戰略聯盟對企業長期的發展十分必要, 例如, 聯想集團非常重視與跨國公司的合作, 注重向世界知名的大公司請教。在人力資源管理管理上, 聯想與IBM、惠普等行業領導者的人力資源部保持親密的關系。與此同時, 他們與國際上一些知名的顧問咨詢公司合作, 引入先進的管理方法與觀念。[5]

3.塑造良好的企業文化

對企業文化的培育就是對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培育。企業文化是一種價值觀念, 它對企業資源能力的影響體現在對企業無形資源能力的影響上。企業文化是共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 即多數員工的共同認知。企業文化通過影響員工的價值觀念進而影響其行為模式, 進而帶動整個企業的進步。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經營實踐中形成的, 因此具有難以模仿性與不可替代性, 完善的企業組織結構與良好的企業制度構建離不開企業文化的培育。企業文化在企業動態核心能力的形成過程中處于統領的地位, 它影響著企業創新能力的發揮、人力資源的整合與企業制度的設計。組織需要重視文化溝通網絡的設計, 創造良好的文化溝通環境。

4.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創新能力的培育

一方面要重視管理機制的創新。隨著企業規模的逐步擴大, 組織內部職能部門之間的連系會變得越來越緊, 部門之間需要建立內部的協調和溝通機制。企業現有的管理機制如果無法適應動態環境的變化, 勢必會出現信息溝通不暢現象, 會影響企業組織運營效率的提高。對部門內部的人員管理也要依據形勢的變化進行調整, 建立良好的人際溝通關系。另一方面, 生產技術的創新對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組織需要在技術引進、模仿的基礎上, 優化研發與產品生產的程序提高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 如此才能形成企業的動態能力保持持續的高成長性。

四、結語

企業動態核心能力是企業能否在內外環境快速變化過程中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動態核心能力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企業需要在分析現有資源與核心能力的基礎上, 密切關注內外環境的變化, 把握動態能力提高組織成長能力。

摘要:企業的核心能力是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源泉, 但是由于企業的生存環境的改變, 企業核心能力如果無法適應內外環境的變換就會喪失其競爭力, 以致于被市場淘汰。因此, 企業需要注重培育動態核心能力, 以獲得新的發展機會。本文在分析企業動態核心能力內涵的基礎上, 探討企業獲取新的競爭優勢途徑, 為企業保持持續的成長性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企業競爭力,核心能力,動態核心能力

參考文獻

[1]Prahalad C.K., and 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y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990.

[2]毛蘊詩, 歐陽桃花, 戴勇.中國優秀企業成長與能力演進:基于案例的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5.8.

[3]Teece, D.J., and Pisano, G.“The dynamic capabilitiesof firms:an introduction”Industrial and CorporateChange, 1994.

[4]張純洪.企業核心動態能力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D].2006.12.

企業核心能力培育論文范文第4篇

一、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

核心競爭力是資源、知識、能力、信息和價值的集合體,不僅包括對已有的知識、資源、技能的融合和運用,而且包括敏銳感覺市場需求、準確把握市場機遇和及時為顧客提供價值的能力和服務。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以核心技術能力為基礎的一個多層面、多角度的構成體。最為重要的是表現為八種能力:一是企業的核心技術能力。企業的新產品研究與開發、工藝與材料的創新以及企業技術儲存量與動態技術優勢問題, 均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二是企業的核心市場營銷能力。指企業營銷網絡與渠道、營銷過程與促銷政策等一系列營銷環節的運作, 這些運作優勢對于將企業的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來說, 是不可缺少的;三是企業的核心品牌形象能力;四是企業的核心服務能力。在技術差異化日益縮小的今天, 服務個性化與差異化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成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五是企業的核心生產能力。企業核心能力的水平需要通過產品來展現, 而制造能力則是技術成為產品的中介, 它決定著企業由技術優勢變成質量優勢和成本優勢;六是企業的核心管理能力。企業的管理也是生產力, 它涉及企業結構組合、信息傳遞、溝通協調、激勵獎懲以及各種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 通過高效優質的內部運作, 保障技術優勢的發揮, 也保障了將生產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七是企業的戰略決策能力。它決定了企業對自身優勢、劣勢、機會點、風險點的認知和把握, 能有效地積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準確地分析產業與產品的前景, 為企業發展選定良好的方向;八是企業的響應能力。指企業對外界重要事件或機會或威脅作出有效的反應, 從而保持競爭優勢的能力。

二、影響核心競爭力的因素

1. 外部環境對核心競爭力的影響

在缺乏市場環境的情況下,計劃體制下缺乏獨立自主性,也缺乏構成核心競爭力的諸要素,政府的有形力量與市場的無形力量阻礙核心競爭力的構筑,來自外部對企業產生最大沖擊的是其所面對的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核心競爭力本身屬于競爭的范疇。因此,核心競爭力與市場結構具有密切的相關性。國家在產業發展初期可以扮演領導者的角色,通過各種方式鼓勵產業的發展和成熟。但是當產業成熟以后,國家應當從投資導向轉向創新導向,政府就應當盡快淡出,將身份從“教練員”轉變為“裁判員”,用公平的“游戲規則”來整頓經濟秩序,進一步確?;钴S的有序競爭,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2. 內部因素對核心競爭力的影響

企業經營機制涵蓋了自主權問題、內部激勵和約束機制、運轉循環機制等多方面的內容。關于核心產品,除了核心人物能否敏銳地把握市場脈搏和科技發展的動向之外,其推出還依賴于企業內部的激勵機制是否合理和健全。一個具有靈活性、創新性、合理性的經營機制也是企業的核心思想意識所賴以產生的有利土壤。經營機制最主要的影響體現在與核心層緊密相連的經營層,在影響經營層面的基礎上,經營機制的影響力進一步向戰略層面延深,對企業文化、成本優勢、產品差異性以及可持續發展都帶來影響。

3. 核心人物是影響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內容

企業要具有持續的核心競爭力,就需要不斷的創新,創造差別,企業的差別戰略出自企業的理念,企業的理念也是企業家的理念。企業能否建立競爭優勢,關鍵不在于資源的優劣,而在于核心競爭力,沒有企業家,就無法長期維持核心競爭力,也就無法建立與保持競爭優勢,只有企業家才能有創新的動力,培育核心競爭力,企業家自身人力資本的積累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實現程度起決定性的作用。在現代企業中,尤其是公開招股公司中,特定控制權通過契約授權給了職業企業家,剩余控制權則由所有者的代表董事會擁有,企業家是核心人物中的核心。

4. 核心文化是核心競爭力的精神本質

從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特征看,企業核心競爭力與企業文化息息相關,緊密聯系,“城實、正直、公正、正義”就是一種市場經濟中的企業文化理念,是一種文化。沒有企業之間的這種信用文化,即使建立了有效的產權和法律制度,企業的發展仍然受到遏制。企業文化是以企業管理哲學、價值觀、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等為核心,核心競爭力建設的每一個環節可以看到企業文化潛移默化的作用,都可以找到企業文化起作用的蹤跡。核心競爭力的獨特性、價值性、延展性都屬于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構建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1. 政府營造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

加快制度創新步伐,繼續大力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轉變政府職能,積極探索推動技術創新的方式和方法。首先,推動企業創新體系和運行機制建設,培育核心技術;其次加強產業共性技術開發;再次加強產學研結合,提高科技資源的整合能力,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培育創新型人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勵技術創新促進技術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2. 建立創新型、學習型文化,培育生態型文化

文化是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一個擁有優秀企業文化的企業所體現出的市場競爭力是競爭對手難以超越的。因為優秀的企業文化不但塑造和豐富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贏得了消費者的忠誠,而且優秀的企業文化極大地提高了企業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地增強了員工的團隊精神和企業的凝聚力,員工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全體員工在極強的創新精神的鼓舞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使企業各種資源得到最佳配置,效用得到最好發揮,自然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會發揮到最強。

3. 運用知識管理

核心競爭力從某種程度上體現為對知識的積累、創新和應用能力,所以必須有效完成“知識的獲取———知識的處理———知識的傳遞———知識的應用,知識管理通過引導和約束這四個環節,促進知識生產和流動,使其實現價值,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營造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終極目標。根據制度環境變化的情況,合理處理外部管理能力和內部管理能力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在初期,更多重視外部管理能力來獲取重要資源,提高企業競爭力是必要的。但隨制度環境的日益完善,應將更多精力放在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技術創新水平和市場營銷能力等內部管理能力上來。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把握經濟體制動態變化的脈搏,保持企業的持續發展。

4. 管理創新

管理創新是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管理出效益,管理也是生產力,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高低取決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準確定位市場,不斷創新,做行業的專家,站在行業的最前沿,把業務歸攏到最具競爭優勢的行業上,把經營的重點放在核心行業價值鏈上自己優勢最大的環節上,強調核心能力的培育、維護和發展,同時重視戰略性外包的戰略手段。建立戰略聯盟,加強企業信息化管理。

參考文獻

[1]帕拉哈德 (C.K.Prahalad) , 哈默 (GaryHamel) .公司的核心能力[J].哈佛商業評論, 1990.

[2]白津夫.核心競爭力:理論與戰略問題[J].學習與探索, 2003, (3) .

[3]朱華桂.戰略創新: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J].生產力研究, 2003, (2) .

[4]趙國浩.企業核心競爭力理論與實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5.

企業核心能力培育論文范文第5篇

企業核心競爭力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哈默爾和普拉德1990年提出的, 他們在發表的《公司核心競爭力》一文中指出, 核心競爭力是“能使公司為顧客帶來特別利益的一類獨有的技能和技術”。—個組織中的積累性知識, 特別是關于協調不同生產技能和整合多種技術的知識, 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核心競爭力實際上是組織內部一種獨有的知識和技能, 這種知識和技能不僅體現在企業的核心技術方面, 且還體現在企業員工的知識和技能、企業的創新能力、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它是企業所具有的獨樹一幟的、其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能力。它能滿足客戶的價值需要, 是企業長期利潤的源泉。企業核心競爭力有以下幾個特點:

1、價值性。核心競爭力的價值性主要體現在在一定時期內能為企業帶來顯著的競爭優勢和可觀的經濟效益。

2、獨特性。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

營過程中逐步積累、沉淀而成的。既包含了企業的核心技術, 也包含了企業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等待征, 是同一行業的對手在短期內所不具備的, 在短期內難以復制模仿的。

3、擴展性。

擴展性是核心競爭力的一種基本能力。一旦企業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能使相關技術領域和新的創新大獲利益。因為企業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 企業可將核心競爭力組合到不同的創新中, 繼而在新的領域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 不斷推出新的成果。

4、動態性。

由于環境的變化, 很少有企業能長久保持競爭優勢, 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化都會使核心競爭力變成一般能力。因此, 企業要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 必須對核心競爭力不斷地創新。

二、影響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的因素

1、現代企業制度尚未完全建立。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建立在現代企業制度基礎上的, 現代企業制度首先要求產權明晰、政企分開。從產權方面看, 我國大部分企業包括國有企業、鄉鎮企業和部分合伙制企業產權方面尚不明晰。對這些企業來講, 每一階段的企業負責人, 為追求任期內的業績, 更多考慮的是企業短期效益, 而不是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有人甚至利用手中對財產的控制權, 尋求自己利益最大化, 損害出資人的利益。在產權不明晰的情況下, 企業難以建立起長期持續發展的機制, 因而企業很難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市場發育不完善。

一個國家的市場發育程度、市場規范程度直接決定了其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我國目前正處于市場機制建立之初, 市場發育程度較差, 規范性較差。特別是人才市場、資本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發展不完善, 人才流動難、技術成果轉讓難、融資難, 企業無法在市場上獲得所需的人才、資金和技術。這不僅阻礙了生產要素的流動和合理配置, 而且影響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3、企業缺乏創新意識, 管理

水平落后。由于我國經濟體制尚處于轉軌時期, 傳統的管理思維方式仍在起作用。至今許多企業尚未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 僅憑經驗管理企業, 管理方式、方法陳舊, 對市場環境適應性差。另外, 管理人員缺乏先進的管理理論和經驗, 尤其是高層管理人員知識、能力貧乏, 企業不能按照市場規則運作, 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盡管我國企業管理水平從總體上看在不斷提高, 但與國外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水平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

三、我國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對策

國內外的實踐表明, 核心競爭力已成為企業市場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培育和提高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已迫在眉睫。

1、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首先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環境。當前, 面對入世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政府應轉變管理職能, 減少對企業的直接干預, 從管理控制型向服務型轉變。但政企分開需要產權制度有進一步創新, 必須界定、明確企業的投資主體, 建立多元化的投資主體結構, 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 否則, 政企分開很難完成。其次, 要積極培育和完善市場體系, 完善法律環境。市場體系不完善、市場行為不規范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因此, 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技術市場等, 加快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 逐步形成統一、開放、有序的大市場, 使資源得到優化配置, 為企業資產重組、企業并購、人才流動創造條件。規范的市場行為是由法律來保證的, 我國應加快立法工作的進程, 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和完善的市場規則, 盡快為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2、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規范運作。

對末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企業, 要盡快完成股份制改造, 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對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企業, 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按公司法的規范設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 作好管理層的選聘、激勵與監督方面的制度安排, 保證企業以市場為導向, 努力減低成本, 提高產品質量, 滿足顧客的價值需要, 并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3、積極培養和引進科技和管理人才。

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企業必須有一批精通技術、熟悉市場、善于管理的人才, 構成一支相對穩定的知識結構合理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隊伍, 形成企業自身的知識積累體系, 從而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針對我國人才貧乏以及跨國公司對人才的競爭, 企業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和引進人才尤為重要。作為企業, 要把培養人才、吸引人才、重視和使用人才放在企業管理的重要位置。同時, 對企業人才要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 例如允許企業家、技術人員以其經營管理才能和技術入股, 充分調動企業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4、不斷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針對我國企業整體管理水平低下的現狀, 應大力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 在借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的基礎上, 結合我國企業的特點, 建立科學的企業組織形式和管理體系, 盡快提高企業的管理現代化與科學化水平, 實現從生產經營型管理向資本經營型管理轉變;從一般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資源管理轉變;從被動抓管理向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抓管理轉變。

企業核心能力培育論文范文第6篇

1.1 產業集群的角度

國內外學者主要是從核心企業在集群中地位和作用的角度加以界定。例如, Langen認為核心企業對集群中的小企業的成長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 能夠為集群中其他企業提供營銷上的支持, 通過與其他企業之間的協作來促進集群內部資源的共享[1];國內學者主要是從核心企業在集群內產生的原因、對集群的影響與成長路徑等方面展開。例如王分析了集群中大企業 (核心企業) 出現的原因, 并通過對“浙江慈溪電器集群”案例研究探討了核心企業成長對集群演進的影響[2]。

1.2 創新網絡和戰略網絡的角度

國內外文獻主要是從集群中創新網絡內部是否存在核心企業以及核心企業對創新網絡形成和發展的影響角度展開。Hansen認為, 網絡中的非直接連接有利于知識傳播, 核心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是傳播的中介[3];池仁勇認為創新網絡中應存在包括核心企業在內的核心層或核心結構[4]。

企業成長實踐表明, 那些最接近于用戶, 能夠直接提供最終產品或服務的企業能成為核心企業。我們簡單認為:核心企業是指在某個行業中, 具有核心資源, 能夠憑借其核心能力決定的獨特競爭力在市場上吸引與之有業務關聯的企業與其合作, 并且能夠向顧客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的企業。核心市場資源包括人員、資金、原料等有形物質資源和顧客信用、商標知名度、工作士氣等非物質資源以及創業強度、管理經驗等企業家個人特質因素和能力因素。

當前, 企業間競爭是全球范圍的競爭, 很多企業為了謀求可持續發展, 通常圍繞核心企業組成有利益關聯的核心企業技術聯盟。“核心企業技術聯盟”的提法在現有的文獻中還出現, 在前面界定核心企業的基礎上, 我們簡單將它界定為“某一個核心企業以其核心能力為基點, 吸引一批合作伙伴與其建立技術聯盟關系, 核心企業協同或委托它們完成一部分業務工作, 并重新設計業務流程, 以團隊方式一起工作, 使每個企業都能發揮自己的優勢領域 (如采購、研發、生產等) 為聯盟貢獻自己的核心能力, 實現優勢互補, 風險共擔, 使聯盟中每個企業都能獲得最大收益”。

2 產業集群核心能力的界定

集群核心能力是在企業核心能力基礎上發展的一個概念。國外學者研究指出核心能力有“整合觀、網絡觀、協調觀、組合觀、知識載體觀、元氣件觀、平臺觀和技術能力觀”8種代表性的觀點。例如: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整合觀”認為:“核心能力是不同技能與技術流的整合”;國內研究學者研究指出核心能力有資源觀、資產與機制融合觀、消費者剩余觀、體制與制度觀、能力觀、創新觀、組合觀和文化與價值觀”8種有代表性的觀點。例如李悠誠“資源觀”認為:“企業核心能力在本質上是企業通過對各種技術、技能和知識進行整合而獲得的能力”。這里關于核心能力的界定均包含一個基本觀點, 即知識 (這里是指廣義的知識, 它表現為技術、產品、管理能力等不同的形式) 是核心能力的基礎, 核心能力的根源在于知識, 形成企業核心能力的知識體系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 而是組織在經營過程中長時期的積累, 是組織內部特殊化技能和經驗知識的體現[5]。

集群核心能力是集群具有競爭優勢并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魯開垠指出“集群核心能力是指集群內企業和組織在社會網絡體系中對知識累積、學習能力、社會網絡、協調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機整合, 其本質基礎是集群的知識資本”;王緝慈認為:“產業集群的核心能力要從知識創造方面來認識, 集群核心能力應該是集群知識創造力和技術創新能力”[6]。在此, 我們做出簡單界定:集群核心能力是指集群在其長期成長和演化過程中, 依靠知識和經驗積累形成的, 與集群的技術、結構、文化、價值觀等獨特性質密切相關;它呈現出獨特性、衍生性、學習積累性和路徑依賴性等特征;在結構上由一個互補性、整合性知識體系構成, 它所具有的能力是指集群內企業組織和相關機構在社會網絡體系中對學習能力、知識積累、社會資本、整合能力、創新能力的有機融合。從本質上講, 產業集群核心能力是一系列資源和能力的結合體, 是有別于競爭對手的組織資源的整合, 其整合對象包括信息、知識、技術、資金、經驗、關系、文化等要素, 整合的主體為企業、中介機構、研究機構、大學、政府等。

3 產業集群內核心企業技術聯盟類型及特點

在集群內部, 核心企業技術聯盟形成的目的之一就是技術研發, 即單個企業由于各方面的資源限制, 無法實現產出函數的最大化, 而需要結成聯盟構建技術研發平臺, 共享資源信息。根據集群內部企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 這種技術聯盟可分為核心企業主導型, 和共同開發型兩類。核心企業主導型聯盟中核心企業處于主導地位, 具有相對資源優勢, 它立足于集群內核心技術的開發, 而外圍企業或輔助企業進行邊緣技術的開發, 但為了化解風險往往主動聯合其他企業或與處于緊密層的企業共同開發技術;另外, 核心企業申請的專利屬于發明的居多, 而輔助企業申請的專利往往是以核心企業申請的核心技術為中心, 進行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申請, 最后進行技術共享或收取一定的專利使用費達到聯盟的目的。共同開發型聯盟中企業不分大小, 不分主次, 核心企業與外圍企業一起投入資源進行技術開發, 共享收益共擔風險[7]。

4 集群核心能力的培育措施:基于核心企業技術聯盟的考察

核心企業技術聯盟與集群發展是互動的, 核心企業技術聯盟通過學習和創新來提高集群的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同時, 產業集群的發展又為聯盟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前面的分析發現集群核心能力在結構上由一個互補性、整合性知識體系構成, 表現為信息、知識、技術、資金、經驗、關系、文化等要素能力。因此, 集群核心能力不可能由單個企業具備, 是多個企業的核心能力的有機結合。因此, 可以在集群內部通過聯盟形式將不同企業核心能力有機聚合起來組成集群核心能力, 從而提高集群的競爭優勢。

首先, 明確集群所需核心能力的具體要素形式, 通過核心企業選擇具有相應核心能力的伙伴形成核心企業技術聯盟來實現。集群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對信息、技術和關系等不同要素形式的核心能力需求不一樣, 例如在集群發展初期, 擁有雄厚的資金和先進技術可能是集群核心能力的具體表現, 因此, 集群內部的核心企業要選擇在資金和技術能力方面領先的企業作為合作伙伴來形成聯盟;在集群發展成熟期, 文化價值觀可能是集群核心能力的體現, 因此集群內部的核心企業要選擇在企業文化上與其共融的合作伙伴來形成聯盟。因此, 明確集群在不同階段所需核心能力的具體形式是培育集群核心能力的前提。

其次, 建立核心企業技術聯盟的治理結構。前文分析可知, 核心能力本質上表現為隱性知識, 而隱性知識的學習需要一定的時間, 短時間內不可能實現隱性知識的有效轉移。因此, 選擇有效的治理結構非常必要。企業聯盟的治理結構, 在狹義上表現為對聯盟組織形式的選擇。聯盟治理結構形式有合資企業、聯合技術開發協議、技術分享合同、單邊許可證交易合同等, 這些治理結構處在市場與科層組織兩極之間。企業聯盟治理結構的核心是抑制機會主義行為。聯盟的過渡性質和特定目標任務, 容易使聯盟各方產生損人利己的動機, 如免費搭車、盜用問題等。其中股權式合資企業是聯盟雙方 (或多方) 共同投資設立的一種組織實體, 屬于科層組織, 其治理結構比較健全, 包括董事會、監事會、經理班子。其他以合約為基礎的聯盟 (非股權式聯盟) 形式, 比較靠近市場, 不需要建立新的組織, 其治理結構相對簡單。如單邊許可證交易合同最接近市場, 屬于一次性交易, 其治理結構只是擬定一份詳細的合同。

核心企業技術聯盟也存在機會主義行為, 如聯盟的一方在保護自己的知識不泄露給對方的同時努力學習對方的知識, 或在學習到對方的知識和能力之后就馬上終止聯盟。這種機會主義行為, 實際上是把聯盟看成是一次性知識交易, 而不是基于長久合作的知識分享。顯然, 這將使核心企業技術聯盟不穩定, 知識難以轉移, 也難創造新知識。因為知識的轉移需要雙方人員密切交流, 新知識的產生往往需要彼此分享對方的知識。因此, 核心企業技術聯盟更需要一種相互信賴關系。從組織形式來看, 股權式合資企業在明確分工基礎上存在高度信任合作更適合核心企業技術聯盟, 它可以給聯盟各方帶來更多的學習機會。

最后, 加強核心企業技術聯盟內部信任關系, 以共同的文化價值觀促進聯盟的和諧穩定發展, 為聯盟內部的知識轉移和知識溢出創造良好的環境。集群內部核心能力的培育總體來說是集群內部核心企業與合作伙伴在相互學習和創新過程進行知識轉移和知識溢出效應的結果。具體來說, 要求以核心企業為中心, 培育相互信任的聯盟文化, 在聯盟內部建立一套防止相互欺騙和防止機會主義行為的規范的管理機制, 例如可以通過提高欺騙成本和增加合作收益等手段來進行信任管理和信任的培育。

參考文獻

[1].De Langen, P.W.Governancein Seaport Clusters[J].Maritime Economics&Logistics, 2004, (6) :141~156

[2].王珺.產業集群與企業成長[J].中山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4, (6) :229~237

[3].Hansen, M.T.KnowledgeNetworks:Explainingffective Knowledge Sharing in Multiunit Companies[J].Organization science, 2002, 13 (3) :232~248

[4].池仁勇.區域中小企業創新網絡形成、結構屬性與功能提升:浙江省實證考察[J].管理世界, 2005, (10) :102~112

[5].吳松強, 趙順龍.基于社會資本的集群核心能力的培育[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8, (2) :23~26

[6].王緝慈.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340~345

上一篇:林業建立貸款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風險評估的內部控制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