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護理人員職業防護制度范文

2023-09-23

護理人員職業防護制度范文第1篇

(一)加強對臨床護理人員教育,對醫療銳器傷的認識及重視,掌握預防醫療銳器傷的措施。

(二)正確處理醫療銳器,避免發生銳器傷;

1、及時將用過的針頭與注射器分離;若針頭帶有血液或液體連同注射器一并棄入銳器盒中。

2、針頭、安瓿等銳器應放在固定的堅硬的銳器盒內,禁止將針頭遺棄在不耐刺的容器中。

3、禁止將針冒套回用過的針頭。

二、發生醫療銳器傷的應急處理

(一)護理人員不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傳染病污染的銳器物體劃傷或刺傷皮膚時,按照以下步驟立即進行處理:

1、立即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傷口,切記只擠壓局部傷口, 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

2、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動水清洗。

3、污染眼部粘膜時,應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粘膜。

4、有0.5%的碘伏或75%酒精對傷口局部進行消毒,必要時到外科進行傷口處理。

(二)發生銳器傷后上報院感辦,填寫銳器傷登記表。

(三)當暴露源為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時參考一下建議進行訪視:

1、乙肝病毒暴露后,于暴露后立刻、2周、8周、12周、24周檢查谷氨酸氨基轉移酶。

2、丙肝病毒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檢測丙肝病毒病毒抗體,丙肝病毒陽性者需要檢測丙肝病毒-RNA證實。

3、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檢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丙肝病毒、混合暴露者,延長訪視至暴露后12個月。

(四)以上暴露可根據感染科專家建議,制定個體訪視計劃和暴露后免疫防護方案。

三、艾滋病防護管理

1、加強護理人員有關預防知識的學習,掌握有預防護理措施。

2、進行可能接觸患者血液、液體的護理和治療工作時必須戴手套。接觸被患者血液、液體污染的器具或物體表面時也必須戴手套。接觸每一個患者后要更換手套。

3、脫手套后必須立即洗手,嚴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

4、醫務人員的手部皮膚存在破損時,應立即采取措施保護破損傷口,再戴雙層手套。

5、在進行可能出現血液或液體飛濺操作時要戴口罩、眼罩或面罩避免口、鼻、眼粘膜接觸污染的血液體液。當可能有大面積飛濺時,還應穿具有防滲功能的隔離衣。

6、建議使用真空采血。禁止對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復帽。

7、使用后的空針、針頭、輸液器等單獨存放在密閉不易刺破的容器內,外套黃色垃圾袋。

8、處理污物時,嚴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禁止用手接觸使用過的針頭等銳器。

9、對于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血漬,須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或0、5%過氧乙酸溶液將血漬全部覆蓋,浸泡消毒30分鐘,然后進行清潔處理,不能直接用抹布或拖把擦拭。

10、對于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化驗標本,應放在帶蓋試管內,在放入密閉容器內送化驗室,防止標本在運送過程中濺灑。標本運送遵循有關生物安全管理規定。

11、在運送陽性標本途中應攜帶消毒劑,以備意外。

12、如果不慎被污染時的針頭刺破皮膚,應按照醫療銳器傷處理措施進行緊急處理。

護理人員職業防護制度范文第2篇

醫生與護士存在的意義就是治病救人,倘若他們自己都生病了,那又該如何去救治患者呢,所以,醫護人員的職業暴露與防護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世界衛生組織8月15日公布最新統計數字,截至8月7日,全球累計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自7月13日美國發現最后一例疑似病例以來,沒有新發病例及疑似病例。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數919人,病死率近11%。

最新統計顯示:中國內地累計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中國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國臺灣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238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

醫護人員中的非典感染人數累計達1000 名左右,醫護人員的患者人數約占非典患者總數的20%。據事后統計,非典死亡人數中1/3 是戰斗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

以上數據來源于網絡,非典發生于2003年,那時的我正是小學四年級,對這個東西根本就沒什么概念。只記得當時學校要求嚴格,校領導檢查也頻繁,千萬不能發燒,不然就會被隔離。

后來,我逐漸長大,直到自己選擇了醫學院,也就意味著我以后很可能就從事這個職業,我了解了更多關于這方面的事情。知道了對于這樣的傳染病,醫護人員的感染系數是極高的。但是,當國家和人民需要你的時候,當患者躺在床上需要你照顧的時候,你不能也不被允許退縮,你不可以當膽小鬼,只能向前沖。就是因為心中的信念與責任,一批又一批醫護人員沖向前線,奮斗在抗擊非典的一線。他們是偉大的,他們是無私的,他們也許是一對兒女的父母,一雙老人的子女,他們有親人,有自己的家庭責任,同時也有社會責任。 醫護人員長期工作在細菌病毒密集的環境中,易感染各種傳染性疾病。

國外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醫護人員的院內感染發病率高于其他人群。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染病如流感、傷寒、病毒性肝炎、肺結核等,是最常見的醫護人員院內感染疾病。呼吸及消化道傳染病的危害醫護人員大部分是女性,又要經歷妊娠期,目前已知的風疹、單純皰疹、柯薩奇病毒感染等能致胎兒畸形或其他感染,應提高警惕。甲戊肝病毒及其他腸道傳染病如不注意也有可能傳染給醫護人員。

醫院感染已經成為當今一個非常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臨床一線醫護人員和患者接觸密切,如果不能掌握自我防護措施,會成為重要的傳播媒介和傳染源,危害自身健康.在抗擊SARS疫情戰斗中,大批醫護人員被感染,甚至獻出生命,使我們認識到控制和預防院內感染,加強醫護人員職業防護的重要性。

從非典以后,我們國家更加重視醫療事業的公共衛生安全,也更加注重醫護人員的防護措施,保證醫生與護士的人生安全。在各個方面加大投資力度,更新設備,做到再次發生類似的傳染病事件的時候,不會像非典那般的慌亂無措。

醫務人員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損傷性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同時,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

衣或者圍裙。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雙層手套。

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并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使用后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針頭處理設備進行安全處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等醫用銳器,以防刺傷。禁止將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

使用后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針頭處理設備進行安全處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等醫用銳器,以防刺傷。禁止將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醫務人員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后,在上級醫院及專家的指導下,應當對其暴露的級別的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進行評估和確定,并做出相應處置。

安徽宿州一醫院醫護人員感染病毒性肺炎21人被隔離治療,5日起,安徽省宿州市皖北煤電總醫院多名醫護人員頭痛、咳嗽、發熱等癥狀。截至11日,共有21名醫護人員被隔離治療。根據宿州方面的報告,目前安徽省衛生廳認定只是普通病毒性肺炎傳染,不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因此未介入調查。

這其中的之一的事故,各種各樣的傳染病依然對群眾的安全構成威脅,同時也對醫護人員的安全構成了安全隱患。

護理人員職業防護制度范文第3篇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湘雅醫院、湘潭市中心醫院、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湘潭市第二人民醫院、湘鄉市人民醫院、湘潭縣楠竹山醫院等6家醫院的120名護士, 均為女性, 年齡20~40歲, 平均28歲;護齡2~20年, 平均9年;中專44人, 占36.7%;大專76人, 占63.3%。

1.2 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 (1) 一般情況:性別、年齡、學歷、畢業時間、從事護理工作年限; (2) 近1年中受到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等傷害的情況; (3) 工作中所采取的防護措施和防護行為。共發放120份問卷, 回收有效問卷103份, 有效回收率85.8%。

1.3 統計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0.0錄入數據, 建立數據庫文件, 用構成比進行統計描述。

2 結果

2.1 護士受職業性危險因素傷害情況

近1年中, 研究對象受到生物、物理、化學及心理社會性等職業性危險因素傷害的情況, 見表1。

2.2 護士的職業防護行為

調查中有62.1%的調查對象表示在工作中沒有采取防護措施。有61.4%的覺得太麻煩;有20.5%的是因為醫院沒有提供必要的防護設施, 還有18.1%的不知道如何防護。數據討論力度不夠, 不太清晰。

3 討論

護士因其職業的特殊性, 每天不得不把自己暴露在各種各樣的危險中, 在此次調查中, 發現護士面臨的各種職業損傷情況如下。

(1) 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等:64.1%的調查者有過直接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等感染源。如何避免直接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等感染源, 是護士工作中必須加強注意的問題。 (2) 銳器傷害:通過此次調查分析, 我們發現針頭刺傷、安瓿碎片等銳器傷害在數據統計上是頻率最大的, 分別達到了87.4%和57.3%。此類銳器傷害并非單純的物理傷害, 有文獻表明, 護士銳器傷病毒類疾病的傳播十分厲害, 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達到0.3%;沒有注射過乙肝疫苗的人乙肝感染率可高達30%;丙肝感染率達到1.2%~10%[1]。 (3) 消毒劑傷害。 (4) 護患沖突。 (5) 物理損傷:職業病一般由物理傷害引起。護士一則站立、行走的時間較長;二則常搬運患者和重物;三則頻繁使用電腦, 手腕長期保持一種強迫姿勢。調查數據顯示, 52.4%的調查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 35.9%的調查者有頸椎方面的疾病。

在調查中有如此多的護士受到職業損傷, 主要原因為護士的職業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有待加強, 通過調查分析, 結果如下。

(1) 自我防護意識差:調查未采取防護措施的原因主要是覺得太麻煩, 占61.4%;突出顯示部分護士自我防護意識淡漠, 未養成嚴謹、良好的工作習慣, 這往往會造成很多原本可避免的傷害。嚴格操作規程, 培養良好的職業防護意識和習慣是減輕職業損傷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2) 醫院管理制度不健全:未采取防護措施調查者有20.5%的是因為醫院沒有提供必要的防護設施, 這種現象反映了醫院安全防護管理制度的缺失。醫院管理層的重視和科學規范管理是減輕職業損傷的基礎。

(3) 防護教育不到位:未采取防護措施。調查者有18.1%的不知道如何防護。由于傳統的護理教育中沒有開設護理職業防護教育課程, 護士普遍缺乏職業損傷與自我防護意識。加強護士職業安全教育是減輕職業損傷的根本。

由此可見, 護士工作中無處不存在職業損傷因素, 護士群體仍舊面臨著較高的職業損傷風險, 只有加強護士的自我防護意識, 健全醫院管理制度以及加強職業防護教育才能降低護士的職業危險。

摘要:目的 了解護士在護理活動中受到職業性損傷的現狀, 探討其防護措施, 以維護護士的身心健康。方法 設計調查問卷, 調查湘潭、長沙兩地6家醫院120名護士在護理活動中受到職業性損傷的情況。結果 護士在工作中受到各種職業損傷, 護士欠缺職業安全防護知識, 個人防護意識不強。結論 護士群體仍然面臨較高的職業損傷風險, 護士的防護意識有待于提高。

關鍵詞:職業損傷,職業防護,問卷調查

參考文獻

護理人員職業防護制度范文第4篇

1 危險因素

1.1 銳器傷

針刺傷是主要危險因素, 常發生在操作前、中、后, 因為工作繁忙, 搶救時間緊迫, 工作環境零亂, 操作時未按規程執行等原因, 常見于:分離使用后的注射器或輸液器的針頭時、針頭丟棄于小口徑銳器盒、手掰安瓿時、醫療廢物處理時、進行動脈血氣分析采血后針頭刺入橡皮塞時、清洗醫療器械時易發生銳器傷。

1.2 輻射傷

手術室、導管室、放療室等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床頭攝片、術中造影、透視下穿刺、放射治療等操作時, 防護知識和器具缺乏, 易受到損傷。

1.3 化學性損傷

配制化療藥物沒有密閉操作臺, 排風不良, 易吸入化療藥物造成損傷。長期接觸化學消毒劑 (過氧乙酸、戊二醛、含氯消毒液、臭氧等) 導致損傷, 出現頭痛, 接觸性皮炎、鼻炎、哮喘、記憶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2]。

1.4 生物性損傷

傳染病多數經呼吸道、血液、消化道傳播, 護理人員常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及其被污染的物品等, 如防范意識不強, 易發生生物性職業暴露, 其中HIV、HBV、HCV是最常見的危險因素。眼、鼻腔、口腔暴露于污染的血液或體液后感染HIV的幾率為0.1%[3]。

1.5 職業暴露防護知識缺乏

培訓不到位, 工作中有血液、體液潑濺的危險時不戴護目鏡, 進行侵襲性操作時不戴手套, 手衛生依從性差, 對標準預防概念淡溥, 操作技術不規范等原因都易發生職業暴露。

2 防護措施

2.1 加強職業安全培訓與教育

定期進行職業安全培訓, 不合格者不上崗。做好患者和護理人員雙向防護, 強調職業暴露的危害性, 從思想上高度重視, 糾正護士受傷后的僥幸心理, 提高自我防護意識。

2.2 糾正不良護理行為

加強護理操作技能的培訓, 嚴格遵照操作規程, 保證任何操作都符合規定的安全工作技術流程[4], 禁止針帽回套、徒手掰安瓿。醫療廢物分類處理, 推廣使用安全的醫療護理器材和銳器盒, 提高手衛生依從性, 掌握戴手套的指征等措施, 改變不良習慣和高危行為, 降低職業暴露的發生率。

2.3 改善工作環境

合理增加護理人力資源, 為護士創造安全的工作環境, 注重護士職業安全管理, 關注護士發生銳器傷的普遍性和危害性, 對發生職業暴露護士給予必要的關心和支持。

2.4 執行預防標準, 正確掌握職業暴露處理流程

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清洗醫療器械時, 應當遵照標準預防原則, 對所有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及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源物質, 采取防護措施, 戴帽子、口罩、手套, 必要時戴護目鏡、防滲透口罩、穿隔離衣、防滲透圍裙, 出現職業暴露遵循下列處理流程。

擠壓傷口→肥皂水+流動水反復沖洗 (黏膜被污染時, 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 →消毒 (2%碘酒、0.5%碘伏、75%酒精) →包扎→報告→相關抗體檢測 (接種疫苗或預防用藥, 必要時評估) →心理干預。

2.5 完善相關的制度

2.5.1 建立預防體系

血源傳播性疾病是對護理人員最嚴重的職業暴露危害, 我國為乙型肝炎感染高發國家, 乙型肝炎疫苗接種尤其重要, 新職工上崗前均進行體檢。護理人員如發生HBV職業暴露, 接種乙肝疫苗血清, 或注射高價免疫球蛋白, 并定期隨訪。發生HIV職業暴露, 及時預防性用藥并進行評估。

2.5.2 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報告系統

醫院感染管理部門負責職業暴露管理工作, 護理人員一旦發生職業暴露, 立即按規程進行局部處理, 同時上報醫院感染管理部門, 做好職業暴露個案登記, 再根據具體情況處理或到??浦委?。發生職業暴露對護理人員心理影響很大, 應及時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與干預, 使護理人員獲得巨大的安全感。

護理工作是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護理人員在醫療、衛生和保健工作中起著重要作用, 我國本著“以人為本, 科學發展”的觀點, 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 新頒布的《護士條例》明確了護士的權益, 規范護理行為, 依法保障了護理人員的職業安全。所以護理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 要不斷提高自我防護意識, 以確保職業安全。

參考文獻

[1]戴青梅, 劉素美, 李濁云, 等.醫務人員職業損傷狀況調查分析及預防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 2002, 37 (9) :692.

[2]楊玉蓮.護士面臨的職業危害[J].國外醫學護理分冊, 2000, 19 (9) :434.

[3]王蠢英, 李秀霞, 保向菊.淺談腫瘤科護士的自身防護[J].哈爾濱醫藥, 2002, 22 (2) :90.

護理人員職業防護制度范文第5篇

(二)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采取最基本的防護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況應戴手套,脫去手套后應認真洗手:

1、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時。

2、解除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膚時。

3、清理傳染性患者用過的物品及進行清潔消毒時。

(四)當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發生噴濺時,應當穿隔離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五)在護理傳染性疾病患者時,根據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采取相應隔離和防護措施,必要時采取雙向防護。

(六)及時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種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傳播。

(七)及時處理被污染的醫療用品及設備,重復使用的醫療儀器設備應進行清潔消毒。

(八)正確處理醫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護理人員職業防護制度范文第6篇

一、護理人員職業防護制度

(一)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操作或進行清潔、消毒工作時,應嚴格執行護理操作規程和護理工作制度,避免發生職業暴露。

(二)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采取最基本的防護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況應戴手套,脫去手套后應認真洗手

1、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時。

2、接觸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膚時。

3、清理傳染性患者用過的物品及進行清潔消毒時。

(四)當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發生噴濺或為隔離患者治療護理時,應當穿隔離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五)及時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種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傳播。 (六)及時處理被污染的醫療用品及設備,重復使用的醫療儀器設備應進行清潔消毒。

(七)正確處理醫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八)若發生職業暴露,應立即采取緊急處理措施,并及時上報,按照醫院規定進行相應的身體檢查和預防治療。

二、醫療銳器傷的防護措施

(一)加強對臨床護理人員教育,對醫療銳器傷的認識及重視,掌握預防醫療銳器傷的措施。

(二)正確處理醫療銳器,避免發生銳器傷

1、銳器及用后的針頭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中; 禁止手持銳器隨意走動;

禁止將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帽:如果必須套回一定要單手操作; 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 禁止將針等銳器隨手傳遞;

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7、丟棄的損傷性廢物無論是否使用均按損傷性廢物處理。 (三)發生銳器傷后,上報院感辦、填寫銳器傷登記表。

三、護士醫療保健服務相關規定

1、護士享有與其所從事的護理工作相適應的衛生防護、醫療保健服務,醫院無條件為護士提供衛生防護用品,并采取有效衛生防護措施。

2、醫院在防范護士職業健康危害的同時,還為護士提供醫療保健措施,以減少職業健康危害的程度。如:在易感染傳染病的工作崗位或者傳染病高發期,給予必要的免疫接種或者采取提高免疫力的其他措施。

3、醫院對從事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感染傳染病危險工作的護士,按照法律、法規接受職業健康監護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津貼補助。

4、醫院對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建立個人健康檔案。每季度進行一次個人劑量監測,每年體檢一次。

5、護士工作中患職業病的,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獲得賠償的權利。

6、職業病患者享有的權利

(1)職業病患者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職業病待遇;

(2)職業病患者的診療、康復費用,傷殘以及喪失勞動能力的職業病患者的社會保障,按照國家有關工傷社會保險的規定執行;

(3)職業病患者依照有關民事法律、有權向醫院提出賠償要求;

(4)職業病的確立應按照衛生部和勞動保障部頒布的《職業病目錄》執行。

上一篇:關于權利意識現狀調查范文下一篇:街道環境綜合整治方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