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實驗教學中大學物理論文范文

2023-12-08

實驗教學中大學物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近年來,在全球化進程的影響下,教育界加強了對漢語的重視,我國也趁著國際上“漢語熱”的浪潮不斷強化漢語在全球范圍內的推廣力度。然而,漢語在高等教育中卻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我國高等教育體制下大學生的語文水平亟待提升。本文首先對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下的大學語文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基于顯示功能角度對大學語文教育改革提出建議,并以此為鑒,確保高等院校通過推動新一輪大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來進一步提高我國高校大學生的語文水平。

關鍵詞 大學語文教育 現狀 現實功能 教育教學

College Chinese Educational Research Based on Reality Function Perspective

LI Yaqian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Qindao College, Qingdao, Shandong 266106)

Key words college Chinese edu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reality functi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0 前言

長期以來,大學語文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種基礎性教育,對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重要意義。大學語文作為一門綜合度較高的傳統學科,其對開闊大學生的視野、強化大學生漢語言應用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大學語文教育教學可以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至一個較高的水平。但是,國內高等院校大學語文教育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很多高校均沒有充分認識到大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針對大學語文教育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我們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來推動大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強化大學生語文的現實功能,以便使大學語文教育可以更好地服務于高校高素質人才培養工作。

1 大學語文現實功能培養的重要性

1.1 提高大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眾所周知,培養大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是大學語文教育中的核心教學目標。對于大學生來說只有充分掌握好教師在大學語文課程中所教授的知識,才能使其明確如何正確地運用語言知識,為將來步入社會和職場奠定重要的語言能力基礎。這不僅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大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獲取更強的競爭力。

1.2 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水平

人文教育是高等院校大學語文教育中最為關鍵的一部分。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是大學語文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教師在大學語文課程中的重要教學目標。大學語文教材中不僅具有大量經典文學作品,同時也包含了大量博大精深的哲理,以及寓意深刻的歷史故事等。對于大學生來說,內容豐富的大學語文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其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大學生進行傳統文化學習,使大學生在優秀的傳統文化熏陶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使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水平提升至一個更高的層次,確保大學生通過大學語文教育形成基本的健全人格,同時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1.3 改善大學生的思維品質

大學語文課程內容十分豐富。無論是我國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經典積淀,還是博采眾長、兼收并蓄的外國作品,都能很好地融入課程體系中。大學生通過接受這些優秀教學內容的熏陶,不僅有利于豐富個人知識面,同時也可以更好地開闊大學生的視野,使大學生在掌握文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出良好的創造能力。另外,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使東西方文化發生了劇烈的沖擊,影響了大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大學語文課程內容中具有大量積極優秀的思想理念,也就是今天我們提倡的“正能量”。大學生在這些積極思想觀念的熏陶下可以培養出更為健全的思維品質,有利于大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1.4 傳承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大學語文課程內容涵蓋了文學、哲學、歷史、社會學倫理學等眾多領域,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思想的精粹已經融入其中。因此,大學語文教育不僅有利于大學生了解民族文化,同時也可以促使大學生主動背負起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文化與精神的重任。

2 大學語文教育現實功能培養的困境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大學語文教育發展開始陷入低谷,一部分高校的大學語文教育面臨著被邊緣化、甚至是夭折的危機,而很多高校在當前均沒有充分認識到大學語文教育危機的后果。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本文整理了如下幾點:

2.1 時代環境的影響

21世紀以來,我國政府確立了改革開放政策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政策等,使我國國民經濟在20余年中一直保持著蓬勃的發展態勢,在這種時代大背景下社會對應用型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校教師和大學生在這一因素影響下十分重視專業技術知識的學習,嚴重忽略了大學語文教育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再者,我國在國際經濟領域總體地位的不斷上升使學習外語成為時尚潮流,導致大學語文教育在高校教育體系中的地位被不斷削弱。大學生認識到外語對應試教育、就職的重要性,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其主觀上忽略了大學語文的學習。上述多種時代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大學語文教育的現實功能不斷弱化。

2.2 教育體制的影響

我國教育部在高校教育改革中沒有將大學語文列為公共必修課,所以導致不同高校在大學語文課程設置上呈現出多樣化特征,還有一部分高校的大學語文課程處于無序的狀態。高校面對現行教育體制中給予大學語文的不明確課程定位,均按照自身意愿來對大學語文課程進行安排,部分高校每周開設一節大學語文課程,還有部分高校出現了隔周設置一兩節大學語文課程的現象,甚至有些高校直接取消了大學語文課程。另外,理工科院校在高校人才培養中擔負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很多高校鑒于大學語文教育在教育體制中地位的不明確,沒有將大學語文作為一項重要的學科進行開設。

2.3 大學語文教育自身的問題

大學語文教育作為一門傳統學科,其存在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落后等問題。盡管新一輪教育改革中明確了大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方向,但是由于其受到種種因素影響依舊存在較多問題,尤其是大學語文教材內容方面存在缺乏針對性、時代性等弊端。很多教育專家也明確指出當前大學語文教材內容與現實社會生活嚴重脫節,使大學語文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高校大學語文教育教學方法缺乏創新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很多大學語文教師依舊沿用傳統的傳授式教學方法,缺乏對各類先進教育教學工具的應用,使大學生逐漸喪失學習大學語文的興趣。上述多種問題不僅揭示了當前大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各種弊端,同時也明確了大學語文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已經成為一個必然趨勢。

3 強化大學語文教育現實功能的策略及措施

3.1 科學定位大學語文教育

在過去,由于高等教育體系中沒有給予大學語文一個準確的定位,導致大學語文教育已經難以適應高等教育體系發展需求。因此,只有科學定位大學語文教育才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首先,我國教育部在新時期要明確大學語文教育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不僅僅要重視大學語文教育所具備的人文教育功能,同時也要明確大學語文培養大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作用,利用規章制度的方式將大學語文作為基礎必修課程。

另外,各高等院校要在教育部各項教育政策的指導下,充分解決大學語文的歸屬問題,處理好大學語文應該作為一門工具性課程還是人文性課程的問題,在解決這一問題時不僅要站在國家人才培養的宏觀角度上,同時也要充分明確大學語文教育對大學生未來發展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只有解決這一問題才能確保大學語文可以有效發揮出其所具備的現實功能,有利于解決當前高校部分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價值觀扭曲等一系列問題。

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大學語文教育和研究經驗,建議高校在關于大學語文課程歸屬問題的研究上應將人文性和現實性相結合,只有充分發揮出大學語文教育所具備的人文教育功能,同時兼顧大學語文的工具性和現實性,才能在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同時不斷提高其漢語言運用能力。

3.2 凸顯大學語文教育的時代性

大學語文教材內容缺乏時代性、教育手段落后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是導致高校大學語文現實功能薄弱的根本因素。因此,在推動大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中必須要提高教材內容的時代性,并要及時將各種先進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技術引入其中,這樣才能徹底解決大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多種現實問題。大學語文教材編寫要實現傳統性和時代性的有機結合,不僅要將唐詩宋詞等古典文學作為大學語文教材的關鍵內容,同時也要將近代和現代大量優秀的作品融入其中,讓大學生通過大學語文教材內容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時代風貌。

再者,推動大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實現教育模式改革、教學手段現代化,是當前大學語文教育最為重要的一項核心內容。高校不僅要將計算機、互聯網引入到語文教學中,同時也要充分利用智能手機、微博以及微信平臺等手段來提高大學語文教育的趣味性,使大學生在大學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更為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大學語文教師要明確時代給大學語文教育帶來的巨大影響,要科學、合理地應用新時代給大學語文教育帶來的各種機遇,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創新大學語文教育教學模式和教育技術手段。

4 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語文教育在發展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使其現實功能不斷被削弱。我國教育部、高等院校不僅要利用多種措施來推動其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的改革,同時也要更好地推動大學語文教育的先進性和時代性,堅持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學語文教育在任何時期均具備旺盛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王桂波.論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大學語文課程的人文擔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11(1).

[2] 張福貴.大學語文教育的學科定位與功能特性[J].中國大學教學,2014(1).

[3] 汪大勇,何二元等.大學語文的學科性質與實踐精神[J].語文教學通訊,2014(1).

[4] 楊蘭凱.如何提高大學生母語能力探析[J].西江月,2012(33).

[5] 劉丹.關于大學語文教育的若干思考[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1(5).

[6] 蘇煒.試論高校\"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意義與作用[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5).

實驗教學中大學物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翻譯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容忽視,但其也是大學英語教學中較薄弱的環節,因此,本文主要探討翻譯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大學英語 翻譯教學 重要性

引言

翻譯是英語學習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翻譯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卻一直被忽視?!洞髮W英語綜合教程3》在提及詞義的辨別與選詞時指出:英漢兩種語言的詞匯在詞義上有差異很大,幾乎沒有詞義完全對應的詞,因此,翻譯時要仔細辨別每個詞在具體的上下文中的確切含義,然后按照譯入語的習慣選擇最恰當的詞語來表達。在翻譯中,是時候仔細確定每一個單詞的確切含義,然后在特定的語境中,用最恰當的詞來表達適當的意思。學生在做翻譯時往往是按照字面意思生搬硬套,逐字逐句翻譯,不注意詞與詞之間搭配、句子與句子的邏輯關系以及中西文化差異,所譯出的句子很生硬、可讀性差。這說明學生翻譯能力較差,不能靈活地運用原語和譯入語。同時,這也說明在翻譯方面,學生缺乏技能和策略的培養。

《大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能用英語進行交流。而且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擴大,對大學生進行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和翻譯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要。因而可見,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全面的英語綜合能力,其中,翻譯技能培養必不可少。實施切實有效的翻譯教學實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對中西文化的認識。

根據大學英語教材的順序,閱讀通常是綜合課程教學的重中之重,而對翻譯能力的培養則放在后面,因此翻譯教學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受考試的影響,按照應試教育的要求,閱讀、聽力、寫作等都是考試內容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當然,隨著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改革,考試試題更偏向于主觀題,翻譯在考試中所占的比重也加大;但是,由于平時教學中對翻譯有所忽略,所以學生的翻譯能力參差不齊,大多數翻譯作業可讀性差。所以,加大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教學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翻譯能力顯得尤其重要。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重要性,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學生翻譯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促進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發展

大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與翻譯能力密切相關。通過在大學英語中進行翻譯教學實踐活動,有助于幫助大學生習得翻譯技巧與方法,使得他們做翻譯時更加得心應手。同時,學生通過進行大量英語和漢語之間的翻譯練習而獲得英語和漢語知識;通過兩種語言間互譯的過程,學生不但能熟練地掌握漢語的思維與表達,而且進一步了解熟悉如何用英語進行思考,進而全面提高聽、說、讀、寫、譯等英語綜合能力。我們知道,要想做好翻譯,首先得讀懂原語,清楚原語的思維與表達方式,進而根據譯入語的習慣,選擇恰當的詞匯與方式進行表達。

首先提到的是“聽”的能力的培養。聽力能力的培養與翻譯能力息息相關,當對學生進行視聽說課程教學時,學生對聽力材料能正確地理解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理解其實就是一個翻譯的過程,在聽與輸出信息的過程中,翻譯過程隨之產生??梢哉f,必須具備一定的翻譯能力,才能準確地理解聽力材料,進而解決解答聽力問題。

英語中“說”的能力培養與翻譯能力培養也分不開?!罢f”,顧名思義,我們要表達出觀點或想法,那么當說話人產生說的想法和點子之后,構思如何用英語表達出來這個過程也是屬于翻譯的過程。因此,口譯的能力既包含說,也包括譯,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閱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一直是教學重點,翻譯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對文章的正確理解以及獲取信息的準確性和思想表達的明確性。從英語考研的題型,我們可以看出閱讀部分有一節的內容是英譯漢,這就說明讀與譯都是高??疾煅芯可⒄Z能力的內容,同等重要,兩者都不容忽視,而要互相促進,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寫作方面,從詞語、短語、句子、段落、再到整篇文章的完成,都離不開翻譯的技巧與方法。雖然我們提倡在寫作時運用英語思維來構思與寫作,但是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們,他們可能會先用漢語理出寫作提綱,進而展開作文的寫作。寫作過程中,翻譯能力與對他們來說,就顯得尤其重要。

總之,提高大學生的翻譯能力,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二、在大學英語中進行恰當的翻譯,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中的一些長難句,進而準確地理解整篇文章

大學英語教學中,老師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費盡心思用英語給學生解讀某個詞匯或是長難句,花了很大功夫之后才發現學生一片迷茫、不知所云。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們將通過借助母語的翻譯和解讀,對文章充分的理解。例如,《應用型大學英語綜合教程Unit One》中,“…so everything was all set for me to be adopted at birth by a lawyer and his wife except that when I popped out they decided at the last minute that they really wanted a girl…”, 這句話的意思可以用英語解讀為 “All arrangement were made for a lawyer and his wife to take me as their adopted child as soon as I had come into this world, saying that they really wanted a girl rather than a boy”. 這句話中涉及到三個關鍵表達,“set up for, except that, pop out”, 當我們用英語解釋這個句子時,新的詞匯又會出現,學生們就會變得模糊和迷惑,但是如果這個時候正確地使用中文翻譯為“于是,她(作者生母)安排好了一切,只要我一出生,就把我交給一位律師和他的妻子收養。但是,我出生之后,他們在最后一刻決定他們還是想要一個女孩”,那么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也很容易的就能理解句子,進而準確地理解影響整個段落。

三、翻譯教學有利于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

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許多學生翻譯句子很生硬,不能準確表達源語含義。有的學生抱怨說句子中的每個單詞都認識,卻不能完全理解整個句子的意思。由此可見,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句子的含義,這其中文化背景知識起了主導作用。因此,翻譯并不是簡單地將兩種語言進行轉換,而且要把大量的中西文化元素添加進去?!队⒆g漢教程》把翻譯定義為“In the cultural approach, translation is regarded not only as a transfer of linguistic signs, but also as a communication of cultures, i.e. Translation is a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翻譯不光是作為語言符號的文字之間的轉換,并且是文化之間的 “交流”; “翻譯不但涉及語言問題,也涉及文化問題。譯者不但要了解外國的文化,還要深刻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還要不斷地比較和對比把兩種文化,因為真正的平等應該是在各自的文化中的含義、作用、范圍、感情色彩、影響等都是相當的。譯者必須是一個真正的文化人。人們會說:他必須掌握兩種語言;這顯然是正確的,但是,不掌握語言當中的文化的話,沒有人能夠真正掌握地掌握一門語言?!币虼?,在翻譯教學中,老師要增強學生學習了解中西方文化的意識,讓學生全面、深入、透徹地了解源語和譯入語的文化。

四、提高大學生翻譯水平適應時代的需求

隨著時代進步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如果沒有翻譯,那么中國沒有辦法了解到世界各國的文化;其他國家也無法了解中國。就學生而言,不同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需要從事各自的工作,他們不僅要學會閱讀大量的外文資料,而且還要將信息傳達給別人。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迅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愈來愈高。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對中國普通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總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客觀要求,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能力;有利于大學生對閱讀中長難句的理解;促進大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也是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作為老師,應該高度重視翻譯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使學生的翻譯能力與聽、說、讀、寫能力同步發展,從而達到全面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修訂本[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連淑能.英譯漢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佐良.翻譯:思考與試筆[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89.

[4]俞理明.應用型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三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實驗教學中大學物理論文范文第3篇

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棟梁, 是國家未來的希望。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強與弱直接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進程。在現實生活中, 由于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缺乏, 法律素養的不足, 經常有違法犯罪的事件發生, 甚至有些是震驚全國的惡性犯罪行為。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亟待加強已經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它的解決有著重大的意義。

1.1 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提高全民的法律素養, 其中尤為關鍵的是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因為一個國家法律理想實現的重要衡量標準就是公民的法律意識, 而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 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提高不僅能為社會提供示范作用, 更能影響到下一代公民法律意識的養成。我們說, 建設法治國家, 根本還是在于培養公民的法律意識, 而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1.2 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 其法律意識的強弱和法律素養的水平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大學生是今后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其法律意識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大學生今后可能是企業的管理階層, 其法律意識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整個企業的守法程度, 因而我們要在高等教育階段就要培養大學生對公平、公開、競爭等主體精神的認同, 以及對法治的尊重。高等教育階段, 大學生不僅要學習到專業知識, 也要培養其法治精神, 這樣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

2 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

由于大學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學人生觀和世界觀, 致使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還不夠全面, 因此, 他們的法律意識帶有明顯的易變性和不成熟性。

2.1 法律知識不足

當代大學生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 其法律素質不高, 他們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識, 也僅限于課堂上的灌輸所得。他們始終認為“只要不違法犯罪, 學習法律便一無是處”, 從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法律法規。殊不知, 大學生法律素質的高低, 不僅關系到大學生自身的命運和前途, 而且關系到民族的振興、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2.2 法律觀念模糊

法律觀念是法律意識的組成部分, 是衡量大學生法律意識水平的重要依據。法律觀念的形成需要大學生有意識地吸收法律知識, 法律知識的多寡是評價大學生法律觀念水平的決定性因素。目前部分大學生法律知識貧乏, 法律觀念模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分不清權力與法律的關系。受傳統文化中“官本位”思想的影響, 部分大學生存在著“權大于法”的錯誤觀念, 認為有權有財的人就可以凌駕于法律之上;二是分不清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的區別。部分大學生認為違法就是犯罪, 犯罪就是違法, 對二者之間的區別沒有清晰的認識;三是維權意識缺乏。很多大學生自身的權利受到侵犯后, 都不能夠主動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他們或者不知道這種侵犯自己權益的行為是違法的, 或者明知違法卻不知采取何種方式維權, 甚至還有不相信法律能夠保護自己權利的想法存在。

2.3 法律信仰缺乏

法律信仰是指基于社會主體通過對法律現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內心對法律價值的認同, 對法律的堅定信念和尊重, 是公眾自覺守法的升華。部分大學生崇尚權力, 迷戀金錢和財富, 對法律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認識沒有準確地把握, 對法治缺乏信心, 甚至認為法律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受權力和金錢的支配, 有了權力和金錢, 就可以為所欲為, 顛倒是非。

2.4 強調權利而忽視義務

權利和義務是整個法律體系的核心內容。權利與義務是相對應的, 從利益分配上講, 就是索取和付出的關系, 他們之間具有統一性、平衡性的關系。沒有無義務的權利, 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尊重他人的權利是主張自己權利的前提, 不尊重他人的權利, 其實就是踐踏自己的權利。然而, 現實生活中, 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片面強調自己的權利, 只知道索取利益, 不懂得履行相應的義務。

3 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原因分析

3.1 自身心理因素的影響

大學生正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 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 其心理上具有明顯的成長特征, 情緒、情感的自控力較差, 喜歡用批判的、懷疑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 極力想擺脫來自外界的干涉和約束, 面對著經濟壓力、學習壓力、就業壓力等眾多人生考驗, 會使他們感到無所適從。部分學生功利性、自我性、短期性、隨意性等心理癥狀混合交織, 客觀上會對法律、制度產生心理抵觸。

3.2 外界價值觀念的影響

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了解世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狀態, 這有利于他們學習知識、開闊視野。但真假難辨的各種信息也會對他們的價值觀造成沖擊和影響。有的在主流與支流、精華與糟粕、真善美與假惡丑等問題上分辨不清;有的只顧搞所謂的“自我設計”、“自我完善”, 從而陷入個人主義的泥潭;有的把追求物質享受作為人生的精神支柱, 追捧“金錢萬能、享樂至上”的生活方式。這種價值觀的錯位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誘導, 就容易走上違法的道路。

3.3 大學生法律教育薄弱

一是對學生法制教育的定位不準確, 重義務輕權利。忽視對公民享有權利的宣傳, 使學生產生“法律就是要求公民盡義務”的錯覺, 有礙于大學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形成。二是要求學生理解和背誦法律條文導致教育重點錯位。忽視了法律觀點、法律理念、法律精神的宣傳和培育, 致使大學生頭腦意識中缺乏現代法律意識, 行為上被動、屈從地遵紀守法。三是灌輸式的知識傳輸方式收效甚微。法制教育缺乏應有的互動交流和案例討論, 引起大學生的普遍厭倦和反感, 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4“兩課”教學中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對策研究

法律意識是不能自發形成的。大學生法律意識水平的提高, 只能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 在社會實踐中進行有意識的培養, 喚起大學生對自由、權利、秩序以及法律的憧憬和期待, 進而增強其法律意識。

4.1 注重理論學習, 增加課堂教學

正確的極強的法律意識絕不是空中樓閣, 而要以一定的法律基礎知識作為底蘊, 因而大學生首要的任務是學習法律, 學習馬克思主義法律觀, 學習法律的基本理論知識。通過課堂教學掌握我們國家基本部門法的理論, 如憲法、民法、刑法經濟法、婚姻法、訴訟法等等, 這是確立法律意識的前提和基礎。不學法、不懂法便不會有正確的法律觀, 更談不上參與民主政治建設, 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有關法學原理系統地講清、講透, 使學生學習能抓住重點, 領會實質, 以便牢固地把握法律的基本原理, 從而為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奠定基礎。注重法律的課堂教學, 還應該增加課時, 通過大量的法律知識的灌輸, 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

4.2 注重家庭支持, 為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提供堅強的后盾

家庭教育具有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特點,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如果家庭教育不力, 將會嚴重影響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因此, 家長要為孩子樹立榜樣, 做知法、守法的楷模。家長應保持與子女的聯系, 積極與子女進行思想交流并及時掌握子女的心理需求與思想動態, 給予子女相應的指導和關愛, 解開他們思想上的癥結, 矯正他們不端的行為, 抑制他們過分的物質欲求。使子女在父母的關愛下, 樹立起樂觀向上的人生觀, 形成健康的人格, 增強抵御外界不良誘惑的能力。

4.3 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為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對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至關重要。宏觀上, 我國必須將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真正落到實處, 使法律和制度不依領導人的看法而改變, 杜絕無法可循、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徇私枉法等現象。真正作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各部門各領域嚴格依法依規章辦事, 全黨全社會高度重視法制教育, 懲辦腐敗, 完善社會監督, 確保司法獨立、司法公正, 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在全社會形成依法辦事的觀念。微觀上, 要預防和懲治一切兇殺暴力、淫穢色情、封建迷信等有害書刊、音像制品及非法網站毒害大學生, 凈化環境, 強化治安, 在全社會創造一個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 形成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的輿論和風氣。

4.4 大學生也應該積極的學法、懂法并用法, 加強自身的法律修養

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最重要的是大學生們自己主觀方面的接受。內因是根據, 外因是條件, 所以只有大學生自己積極的學法、懂法并用法, 在實際的生活中運用法律保障自己的利益, 同時提醒自己什么該做, 什么不該做, 在保障自己的利益的同時, 也不會損害他人的利益, 這是解決如何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問題的根本所在。

總之, 大學生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對于國家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大學生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 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共同做好各項具體的工作。

5 總結

我們必須重視大學生的法律信仰和法律情感培育, 以包含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為主要內容之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為中心, 構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意識思想體系, 提升大學生法律意識, 加快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化進程。

摘要:大學生是建設中國未來的中堅力量, 其法律意識的提高不僅對我國法治社會的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也是提高全民法律素養的重點。所以, 高等教育中應當重視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使他們能夠承擔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任。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

參考文獻

[1] 孫聚團.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的思考[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3 (8) .

[2] 李春雷.大學生犯罪成因及對策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展, 2007 (2) .

[3] 杜琳.淺談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培養[J].財經科學, 2002.

[4] 張寶成.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因素[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 (3) .

[5] 魏志祥.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J].教育發展研究, 2003 (4-5) .

[6] 倪懷敏.論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 (5) .

實驗教學中大學物理論文范文第4篇

1 挖掘大學有機化學中的美育因素, 培養學生審美感受力

1.1 培養大學生感受有機化合物的多樣統一美

多樣體現了事物的個性千差萬別, 統一則體現了事物的共性和整體聯系。有機化合物的多樣性體現在有機化合物目前已經超過1000萬種, 并以每年30萬種的速度繼續增長, 這是因為碳原子的相互結合能力很強;其次, 碳原子可以相互結合成碳鏈或碳環;再次, 它具有大量的同分異構體[1], 包括構造異構和立體異構, 并且同分異構體隨碳原子數目的增長而呈指數增長, 同時它在有機化合物中普遍存在。每種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結構、性質, 這些構成了有機化合物的多樣性, 體現了有機化合物的多樣美。

有機化合物的統一體現在這許多同分異構體統一于相同的組成, 有機同系物則以分子結構式和理化性質極為相似, 表現了有機化合物的單純齊一性等。教學中應培養學生感受多樣統一是化學外在美的最高級形式, 多樣能給人豐富、活潑之美感, 統一則給人以單純、秩序、完整之美感。

1.2 培養大學生感受有機化學反應規律的和諧美

有機化學反應極多, 但又遵循人類普遍的認識規律, 有極強的規律性, 即有機反應的選擇性規律, 包括了化學選擇性規律、區域位置選擇性規律, 官能團的鍵性選擇性規律以及立體選擇性規律等[3]?;瘜W選擇性的規律表現為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質、性質反映結構。有機反應的區域位置選擇性規律是指反應試劑中的原子或基團, 向反應底物分子中哪一個位置或區域進攻規律, 實質是同電性相斥、異電性相吸的規律, 即親電體和親核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包括親核取代、親電取代、親核加成、親電加成等反應類型;官能團的鍵性選擇性規律是指極性官能團易于和極性官能團反應, 非極性官能團易于和非極性官能團反應, 即相似相溶原理在有機反應中的應用;立體選擇性規律是以空間位阻為主要影響因素的有機化學反應規律, 即化學進攻試劑從位阻較小的方向進攻發生反應。這些規律可以使大學生在學習時感受到整齊美、秩序美和節奏美, 使人產生明凈、純潔之感, 體驗到莊重之美。

1.3 培養大學生感受有機化學實驗中的變化美和探究美

化學實驗中的化學變化美是化學物質的終結表現, 縱觀這些形形色色的顏色變化和產生的現象, 本質上都是美的創造、美的結晶。在種種的理論形態和大量的現象中, 充盈著色美、光美、形美、力美、運動美、神奇美。某種意義上說, 化學實驗成為一種生美、創美的作坊, 一切物質的原形都可以作為美的事物發生的原材料被利用, 物質固有的美又可能隨時被轉化、派生出新的美的事物[4]。

有機化學實驗的探究美是化學物質的變化過程美, 特別是在有機合成化學中, 由指定原料合成目標產物, 合成路線多樣, 學生可以自主設計實驗, 選擇不同的合成路線完成該目標產物的合成, 在整個合成中體現探究美。因此, 我們應注重培養大學生在化學實驗中感受到這種變化美和探究美, 使他們收到美的陶冶。

2 理論與實踐結合, 培養大學生有機化學學習中創造美的能力

2.1 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在審美實踐基礎上進行有機化學審美創造

馬克思說:“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那你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大學生首先要對有機化學這門學科所體現的真善美內在形式進行審美的再認識。有機化學科學理論所體現出的美具有“新奇性與常規性、邏輯性與多樣性、精確性與不確定性、層次性與相對性”的特性, 在內在形式上體現出不同層次的“秩序性與和諧性、統一性與多樣性”等審美特性, 這構成了科學美的審美標準。通過有機科學美的欣賞、創造可以參照到宇宙深刻蘊涵著的“崇高美”, 產生強烈的驚嘆感和激發力, 愛因斯坦把這種科學美感稱為“宇宙的宗教情感”。

其次是學習者對科學理論建構的思想方法的審美再認識??茖W理論是對自然美在結構和運動變化規律的反映, 成功的思想方法體現了創造者自覺或不自覺地從不同的方式對事物“和諧、奇異、簡單和對稱”內在規律特性的追索, 充滿人類豐富多彩的智慧美。如有機加成反應的馬氏規則和消除反應的扎依菜夫規則深刻體現了和諧與對稱等內在規律, 凱庫勒探究的苯環結構, 具有剛性, 對稱、簡單、和諧等內在規律。大學生對這些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和諧統一進行審美認識, 進行審美創造, 用有機化學的知識改進人類的生活。

2.2 大學生在創造性實踐活動中進行美感的自覺培養, 創設美的情境, 進行審美創造

化學實驗是化學之母。有機化學實驗是化學美的大觀園:裝置美、操作美、現象美、設計美, 化學家們在化學實驗中表現出真、善、美[5], 真可以說集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于一身。有機化學中的實用美更是體現在人類生活各處, 人類注重衣著美, 選用合成纖維、合成染料、尼龍、絳綸、仿皮等, 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有機化學的美。

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 同樣人們感受美和鑒賞美的目的是為了創造美, 為了更加美好地生活。所以教師在化學教學中應創設化學美的情境, 積極鼓勵學生培養創造力, 樹立敢于創新, 敢于超越的勇氣, 自覺地進行美的創造, 使學生在有機化學學習中按照美的規律創造美的事物和美化自身。

總之, 在有機化學教學中, 教師應學會挖掘美育因素, 培養大學生的審美感受力、構建健康的審美情趣, 積極進行美的創造。

摘要:針對大學生對有機化學中美的認識不足問題, 積極挖掘大學有機化學中的美育因素, 增加大學生的美感, 構建大學生健康審美情趣、審美標準、審美理想, 多渠道、寬口徑培養大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有機化學,美育因素,創造力培養

參考文獻

[1] 谷亨杰, 吳泳, 丁金昌.有機化學 (第二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11.

[2] 曹桂生.美學入門[M].陜西人民出版社, 1998:1~244.

[3] 孫喜龍.有機化學反應選擇性規律探討[J].張家口農專學報, 2004, 20 (2) :56~59.

[4] 薛建躍, 慶衛星.化學實驗中的美學探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 2002, 25 (6) :1226~1229.

實驗教學中大學物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目標逐漸形成,新課程改革的進度逐漸加快?;瘜W是初中學生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門課程,對于學生化學成績以及化學的綜合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老師如果仍沿用傳統式教學方式,那么在新時代的教學環境背景下,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十分不利,枯燥的教學模式不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因此,要積極創新化學教學模式,探索多樣化的化學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化學的思考和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素養,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關鍵詞:初中九年級;化學教學;困境;解決對策

一、初中九年級化學教學中的問題

1、老師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模式單一

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新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逐漸形成。初中生在開放式的教學背景下,不斷進行相關的化學探究,能夠提高學生的化學水平,激發學生的潛能,同時對于提高學生化學成績十分重要。但在進行初中化學教學中,仍有較多化學教師在教學時受制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時,采用直敘性的教學,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得壓力較大的學生對化學的學習難以提起興趣。課堂氛圍十分沉重,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機械地記錄知識,對書中內容進行批注,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思考。對于和自己理解不同的問題不敢提出,缺少相關的實踐性活動。理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雖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但是對于學生思維邏輯的發展沒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教學觀念落后,教學的模式沒有緊跟時代的潮流,缺乏一定的創造性,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2、忽略了學生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新課標教學背景下,化學教學除了向學生講解相關的化學知識外,還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在自己思考探究工程中,形成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但在目前化學教學中,由于面臨著沉重的考試壓力以及學習壓力,教師在教學時,只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展開教學,忽視了化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學生在學習時,對于化學知識的了解并不深入,也沒有積極探索化學知識中的趣味性,學生不能對化學知識進行創新,化學思維嚴重固化[1]。

二、解決化學教學問題的策略

1、利用項目教學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進行項目教學法時,老師要明白項目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線,進行項目教學時,應考慮項目是否合適,是否能夠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因此,在進行項目教學時,老師要選擇一些合適的項目,創造良好的化學學習環境,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在進行項目準備時要注意以下幾點內容:要對學生進行一個整體的分析和了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個學習小組的劃分;要對項目進行一個合理的設定,保證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三化學“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時,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小組準備量杯或者普通的杯子、勺子以及鹽。上課開始,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往玻璃杯中加入食鹽,不停地加入食鹽。在加食鹽的過程中,學生們會發現玻璃杯中出現了沉淀,出現了分層的現象。在這個時候,老師向學生提出疑問,例如上層清液是否是飽和的食鹽溶液?學生回答是,那么老師在這個時候可以向學生詢問飽和溶液的定義是什么呢?很多學生都會認為,在液體中繼續添加某一物質,出現了沉淀物,在這樣的情況下即為飽和溶液。但實際條件下,在沒有對知識講解時,影響溶液是否飽和的因素,學生答不出來。這時,老師向學生進行提問,如何將飽和的溶液變為不飽和的溶液呢?學生經過自主的思考和探究,能夠發現如果將溶液的溫度升高,那么溶液對食鹽的溶解量就會增加。除此以外,增加一定的溶劑,也可以提高食鹽的溶解量,之前的飽和溶液就會變成不飽和的溶液。于是,學生就會意識到,只有在溫度以及溶劑的量確定的情況下,飽和溶液的概念才能夠成立。利用化學教材中一項簡單的實驗,可以讓學生對相關的知識有一個很好的理解。使學生對化學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

2、重視化學實驗教學,融合綠色發展理念

首先,合理研究設計化學實驗模式。以綠色化學實驗理念為指導,對應用化學藥物實驗模式進行技術改革,合理將應用化學藥物實驗過程中的小型化學實驗試劑的實際用量系數進行縮減,運用小型化學實驗用的儀器。這樣不僅實驗操作較為簡單,還能達到有效減少化學環境污染的主要目的,能將我國綠色應用化學的巨大優勢發揮出來。其次,合理科學進行運用各種多媒體,演示各種化學危險性較高的各種教育實驗教學環節內容?;瘜W實驗教育課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實驗教學演示環節,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化學實際有著較強的毒性和污染性,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以及環境十分不利,如果不能對綠色化學理念進行充分的認識和運用,就容易出現對人類自然環境以及資源造成嚴重環境污染,還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健康危害。因此,對于危險系數較高的化學實驗演示,就應該及時、合理科學巧用各種化學多媒體演示技術設備來對其進行教學演示,讓全體學生將通過電視觀看各種化學理論實驗和通過化學理論活動,進行一定的融合,有效降低三廢一再排放帶來的各種人類環境資源污染。此外,具體的在實驗教學課中,老師們還要對全體學生的操作做法和實驗的各環節操作進行嚴格的細節要求,要做到讓全體學生能夠堅持按照科學的操作步驟原則來進行操作,將綠色環?;瘜W課的理念深深滲透于各種化學工程實驗的各個環節中,將其中的優勢完美發揮出來。

結語: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創建高效、有趣的化學課堂,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化學課堂中。除此以外,教師也應緊跟時代的發展,積極學習綠色理念,在提高學生化學興趣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綠色環保理念,對于學生的綜合發展而言十分有利。

參考文獻

[1]張弘. 初中九年級化學教學中的困境與解決策略[J]. 東西南北:教育, 2017(19):1.

[2]張會娟. 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 讀與寫:上旬, 2021(4):1.

實驗教學中大學物理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化學是一門與社會、自然、科學、技術密切相關的綜合性學科,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師在化學教學中融入綠色理念,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科學與自然的關系。該文探究了把綠色教育理念融入高中化學的教學途徑。

關鍵詞:高中化學  綠色理念  綠色化學  教學途徑

綠色化學是指運用化學方法,減輕化學試劑、化學原料、化學產物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危害,達到減少污染、環境保護的目的。目前,多個國家已經將“化學綠色化”作為化學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高中是學習化學知識的起始階段,教師在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與社會責任感。

一、綠色化學教育概述

高中化學教學涉及大量實驗操作,教師在綠色化學理念下進行化學實驗教學時,應通過規范實驗器皿和實驗試劑的使用、規范學生實驗操作、妥善處理實驗廢棄材料等措施來達到零污染、零傷害的目的,實現化學教學資源循環利用。

在綠色化學教學時,教師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減少試劑和材料的使用量,控制實驗廢料的排放量;第二,實驗完成后,回收沒有參與反應的廢料、原料、催化劑;第三,循環利用實驗資源與廢料,減少生產成本和廢料的排放;第四,不使用無法回收和再次利用的材料;第五,把實驗中產生的廢料轉化為具有利用價值的材料,節約實驗資源。

二、綠色化學理念在高中化學教學的作用

綠色化學理念指導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擁有一個系統完整的教學體系,包含綠色化教學模式、綠色化教學思想,教師要始終保持綠色理念,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滿足社會可持續發展需求,切實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綠色化學理念的主要作用,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綠色化學教學理念有助于改善化學教學的現狀。綠色教育就是將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課程等融入實際教學,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使學生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校園中,都能具備環境意識,掌握基礎的環境知識。當前,化學教學過程中綠色化學理念滲透不足,部分學生雖然對綠色化學有一定認知,但在實踐中仍舊沒有落實綠色思想,再加上教師沒有將綠色化學教學納入教學目標,只是在表面上實施綠色化學,沒有從源頭上進行防治。在教學中采用綠色化學教學理念,可以有效改變教學現狀,提高化學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第二,《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了解化學有關的環境、資源、能源等問題,培養學生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和責任感,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和人類的生存、發展意識”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教育理念,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化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了解在化工生產中遵循綠色化學思想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責任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三、高中綠色化學教育的不足之處

(一)綠色化學的教學主題不明確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大部分教師已經意識到綠色化學教育的重要性,也會開展綠色化學相關教學活動,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教師沒有完全明確教學主題,教學比較功利化,更傾向于傳授環保的理論知識,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忽略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學中理論知識較多,實踐活動太少,綠色化學的主題特征十分模糊,沒有契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

(二)實驗教學中的污染問題

高中化學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許多理論知識都需要在化學實驗中進行驗證。與理論教學相比,實驗教學存在一定的風險,部分教師沒有重視有些實驗材料的污染性,也不關注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料是否有毒有害,以及化學合成物是否會污染環境等問題,以至于大量實驗材料被浪費或者造成污染。

四、高中綠色化學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優化實驗教學方案

教師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綠色理念,最終目的是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樹立環保意識,讓學生意識到化學、環境、自然之間的相互關系。如在串聯和并聯化的實驗中,教師可以按照先后順序將多個實驗整合成一個實驗,提高實驗效率,簡化實驗步驟,減少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如在“氯氣實驗室制備”和“氯氣性質檢驗”的實驗中,如果學生分別進行操作,不但需要多次、重復地制作氯氣,而且在制備過程中還會有大量氯氣溢出,既浪費了實驗資源,又會產生污染。如果教師將各個實驗步驟串聯成一個整體,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除了優化實驗方案之外,教師還可以將實驗藥品進行綠色化處理。以“碘元素提取和檢驗”為例,如果從海帶中提取碘,需要先將海帶燒干,但在灼燒過程中,海帶會產生有異味的煙霧,造成污染,對健康有害。因此,教師可以把這一實驗設計為家庭般小實驗,將加碘食鹽、淀粉碘化鉀試紙和食醋作為藥品,這些材料不但容易獲取,而且無害、無污染。在化學溶劑方面,教師也可以進行綠色處理。如多次碘水和溴水的萃取實驗,由于四氯化碳具有致癌性,濃度需要控制在25mg/m3以下,盡管實驗室安裝了通風設備,但仍然很難將四氯化碳蒸氣的濃度控制在安全范圍內,教師可以將二氯甲烷作為萃取劑,它不但沒有刺激性的氣味,而且毒性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二)實驗采取循環式或者封閉式,達到零排放

在開展有毒有害氣體的相關化學實驗時,教師普遍會選擇在通風環境較好的情形下進行實驗,雖然這些氣體暫時不會被學生吸入身體,但是有毒有害氣體會直接排放至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在綠色化學教學理念下,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在密封環境下進行有毒有害氣體實驗,在密封環境下放置吸收裝置,將實驗中排放出的有害氣體直接吸收至裝置中,使有毒有害氣體不會排放至空氣中,達到零排放;第二種方案則是教師重新設計實驗目的,將上一個實驗中產生的污染物收集起來,作為接下來實驗的原材料,以便于循環利用。這樣一來,教師不僅能夠控制化學實驗的污染排放,還能夠縮短實驗間隔時間。

以實驗“氯氣的制備及性質”為例,氯氣是一種氣體單質,化學式為Cl2,常溫常壓下為黃綠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劇毒氣體且具有窒息性。針對這類有毒氣體的實驗設計,教師可以采用綠色化學理念,實現氣體的循環利用。在實驗制作出氯氣后,教師可以選擇氫氧化鈉溶液來吸收排放的氯氣,避免氯氣向空氣中排放。緊接著,教師可以采用碘量法的方式進行氯離子的檢驗。這樣的實驗設計不僅可以避免有毒有害氣體污染空氣,還可以利用化學實驗廢料,完成下一個實驗,真正貫徹了綠色化學教學理念。

(三)拓展學生的綠色化學能力,在生活化教學中融入綠色化學理念

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設計問題情境,豐富化學試題的類型,通過多元化的題型考查學生運用綠色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二,構建學生與化學問題之間的互動平臺,調動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設計綠色化學相關的問題,展開課堂互動,加深學生對綠色化學概念的認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應用綠色化學知識的意識。

化學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將綠色思想延伸至日常生活,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化學污染事件,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合理地運用到生活中,切實踐行綠色化學理念。

以《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教學為例,本節課以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站在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角度,進一步闡述了化學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演示文稿播放大氣污染、水污染、赤潮、酸雨、臭氧空洞等視頻,讓學生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緊接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發言,通過不同小組展示的不同內容,讓學生充分了解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最后,教師進行綠色化學思想的滲透,讓學生在增強環保意識的同時,全面認知綠色化學和可持續發展。

五、實驗廢物的綠色化處理

化學實驗中會產生各種成分復雜的廢物、廢液,由于排放量較少,所以很難集中處理。教師應該在課前做好規劃,從源頭上遏制實驗污染。如果實驗中產生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教師應及時采取綠色處理措施,降低污染程度。

(一)廢氣的綠色化處理

SO2、H2、Cl2、C2H4、C2H2、CO2等都是化學實驗中經常產生的廢氣,而且具有刺激性氣味,有一定的毒性。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式處理廢氣:一是將氣體融入溶液,待兩者發生反應后,去除氣體。如在使用硫酸銅溶液或氫氧化鈉溶液去除C2H2的過程中,會產生PH3、AsH3,教師可以通過酸液去除NH3,或者用堿液去除Cl2、NO2等。二是燃燒有毒性的氣體,將其轉化為無毒氣體。如教師也可以通過點燃的方式去除C2H4。

(二)廢液的綠色化處理

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廢液進行綠色化處理。如在處理含酸堿的廢液時,由于含稀堿與含有稀酸的溶液能夠彼此中和,在溶液pH達到6.5至8.5時,教師可將其排放掉。在處理錳、鎘、汞、鋅等含重金屬離子的廢液時,教師可以采用碳酸沉淀法、硫化物共沉淀法、氫氧化物共沉淀法讓金屬離子沉淀,然后分離,也可以采用還原法、吸附法、氧化分解法、中和法等方式去除。在處理含有有機溶劑的廢液時,如果實驗中只用到少量的有機溶劑,教師在符合處理要求后,直接排放即可;如果使用量較多,教師需要先回收、再利用,也可以把有機溶劑中的可燃性、難溶性物質、固體物質、含水廢液等進行分類,然后采用焚燒法、氧化分解法、萃取法、水解法等方式進行處理。

(三)廢渣的綠色化處理

教師可以先統一收納整理廢棄的紙、玻璃儀器、火柴梗等,然后集中處理。特別是廢舊的玻璃儀器,教師可以嘗試修補后進行二次利用。對仍有利用價值的固體原料,教師可以回收后再利用,如果無法利用,教師應該在回收后進行無毒化處理。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化學試劑、廢氣、廢渣、廢液的危害性,使學生樹立綠色化學理念與環保意識,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汝華.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化學綠色課堂的踐行路徑[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1(2).

[2]江文珍.讓“綠色”的魅力洋溢化學課堂——論綠色化學理念在高中化學課堂的滲透[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9).

[3]朱平平,張冬.STSE教育視角下高中化學綠色主題教學簡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12).

(作者單位: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第一中學 )

上一篇:農業科研院網絡信息論文范文下一篇:農業科學家人才培訓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