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危機公關論文范文

2023-09-19

危機公關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債務危機 銀行危機 貨幣危機 成因分析 共性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以后,國際經濟局勢一致處于動蕩狀態。在2000年至2014年間債務危機、銀行危機和貨幣危機頻頻爆發,而這些爆發危機的國家涵蓋了新興經濟和發達經濟體。學者在這些危機爆發的原因、救助以及影響等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豐碩的成果。導致債務危機、銀行危機和貨幣危機爆發的原因是否存在相同之處,這都是本文將要研究的內容。本文首先對21世紀以后已經發生的債務危機、貨幣危機和銀行危機爆發的原因做了簡要回顧,然后根據學者的研究歸納這些危機之間存在的共性。

二、債務危機、銀行危機和貨幣危機成因分析

在分析債務危機、銀行危機和貨幣危機成因的共同點之前,首先要對這幾年來已經爆發了危機的國家或地區,引發這些國家或地區發生危機的原因進行簡要的文獻回顧。

2002年阿根廷再次爆發了危機,其影響不亞于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這次危機波及貨幣、銀行以及債務。是什么導致這個能源和自然資源豐富被譽為“拉丁美洲糧倉”的國家發生危機,學者對此進行的探究。郎曉龍(2002)認為阿根廷發生的是貨幣危機,他在研究中發現,造成阿根廷貨幣危機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經常項目赤字增加;大量短期資本流入;實際工資下降;債務結構不合理。不僅如此,阿根廷貨幣危機的爆發也其實施的金融自由化政策息息相關,楊斌(2003)指出全球化、金融領域開放與資本外逃失控加劇了阿根廷的金融風險,導致貨幣危機的爆發。對此,江學時(2002)從深層次對阿根廷這次危機進行的研究,他認為阿根廷2002年發生的是債務危機,而非貨幣危機或是金融危機。

繼1997年金融危機之后,亞洲再次飽受貨幣危機的困擾。2008年5月貨幣危機在越南率先發生,蔡則祥、林峰(2008)對越南貨幣危機的成因作了分析,發現政府財政赤字高、信貸投資過多以及高物價水平等是造成越南貨幣危機的根源。復旦大學985課題組(2008)通過與發生危機的其他新興經濟體比較,他們發現越南貨幣危機有其獨特的形成機理:來自外部的貨幣與價格沖擊和存在于內部微觀結構的問題。實際上,越南貨幣危機爆發只是東南亞地區新興經濟體現狀的一個縮影。孫兆東(2008)指出高外匯導致金融系統脆弱,高外資利用加劇通貨膨脹,資本賬戶開放與國內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承受力不匹配,這都是越南發生貨幣危機的原因。而這也是新興經濟體存在的一種普遍的現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最初由美國銀行不良貸款問題發酵,首先在美國華爾街引發世人矚目的金融風暴,進而在全球蔓延成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在此之后,一系列的危機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爆發。2009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由希臘擴散到愛爾蘭、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拉開了危機爆發的序幕。導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原因研究方面,羅雄杰(2013)分別從外部和內部分析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成因,認為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國際投資銀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掩蓋財政狀況等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發生的外部原因,歐元區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歐元區危機國經濟結構不平衡等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的內部原因。王輝(2010)、陳西果(2010)和鄧小華(2011)等眾多學者從一個或幾個方面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成因作了分析。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之后,后續發生的危機,如2013年爆發的塞浦路斯銀行危機,被認為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延續。郭春松、侯哲(2013)指出塞浦路斯由于對希臘危機的重視程度不夠,在銀行業監管方面的警惕性不高導致了銀行危機的發生。丁程道金、劉曉燕(2013)認為塞浦路斯銀行危機是多方面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歷史原因、希臘債務危機的沖擊以及國內經濟局勢的惡化。另外,塞浦路斯對銀行業依賴程度較高,缺少實體產業的支撐,也是導致銀行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

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的貨幣危機其成因是怎樣的,徐小茗、趙一朗(2013)對白俄羅斯貨幣危機研究發現,經常項目赤字、外匯儲備聚降、貨幣貶值與通脹聚升等因素的共同影響,導致白俄羅斯爆發貨幣危機。馬宇(2011)認為嚴峻的國際環境和不當的國內政策導致了白俄羅斯的貨幣危機爆發。作者認為從白俄羅斯貨幣危機發生的時間來看,全球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2014年的最后幾天,盧布大幅跳水,俄羅斯發生貨幣危機。許樹澤(2015)指出俄羅斯經濟結構單一,對石油出口具有較高的依賴,國際油價下挫嚴重影響的俄羅斯的經濟,導致匯率下跌和資本外逃,繼而爆發盧布危機。董光耀(2015)認為盧布危機爆發有深層次的原因:國際矛盾碰撞后的結果。

三、債務危機、貨幣危機與銀行危機成因共性分析

從前面的分析來看,債務危機、貨幣危機與銀行危機成因差別是主要方面的,但是共同點也是存在的。新興經濟體發生危機的共性更多,2002年阿根廷債務危機和2008年越南貨幣危機都收到通貨膨脹、財政赤字以及國外資本流入的影響。從2002年阿根債務危機和2011年白俄羅斯危機來看,新興經濟體經常項目赤字增加也會導致危機爆發。從近幾年歐洲地區發生的危機來看,產業結構單一是眾多歐洲國家面臨的現狀之一,2009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2013年塞浦路斯銀行危機、2014年俄羅斯貨幣危機都是由于產業結構單一引起的,雖然僅有幾個國家爆發的危機,但提高警惕性是非常必要的??傮w看來,無論是債務危機、貨幣危機還是銀行危機,國際經濟環境帶來的風險是不容忽視的。國際環境變化是以上所有危機的爆發的重要原因之一。以2008年以后的債務危機、銀行危機和貨幣危機來看,首先全球金額危機爆發引致全球經濟低迷,而后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希臘等國爆發主權債務危機,繼而塞浦路斯銀行外匯資產受債務危機影響大幅縮水爆發銀行危機。2014年底受國際石油下挫影響,俄羅斯匯率下跌,盧布貶值,發生貨幣危機。除此之外,這些危機之間還存在哪些關系,是否存在共生性,又是怎樣進行傳導的,對此,筆者之后將進一步做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鄧小華,王寶寶,李穎.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原因、模式及啟示[J].經濟問題探索.2011(11):177-181.

[2]程道金,劉曉燕.塞浦路斯銀行危機極其引發的思考[J].金融教育研究.2013(05):27-32.

[3]王靜文.歐債危機下的歐洲銀行危機[J].中國金融.2011(11):77-78.

作者簡介:鄭慧(1991-),女,漢族,山東菏澤,山東工商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金融。

危機公關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復雜程度的提高,企業進入高度公關危險期,進行有效公關危機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課題。對企業公關危機管理機制模型進行創新研究,應從宏觀管理與微觀管理兩個層面進行。關鍵詞:公關危機;公共性;公關危機管理模型

企業公關危機表現為由突發事件引起組織形象下降,要求企業必須作出關鍵決策和進行緊急回應,否則會對企業經濟目標和社會目標的實現構成嚴重威脅。在高度市場化的社會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它所面臨的市場環境,負面突發事件致使企業處于危險的公關危機狀態中,嚴重影響企業的生存和正常發展。近年來,企業公關危機開始逐步從單體的“公眾”危機向廣泛的“公共”危機轉化,即由企業與特定公眾的關系危機演變為涉及公共利益、危及公共安全并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企業形象危機,公共關系危機的“公共性”日益顯現?!翱系禄K丹紅”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標”事件、“索尼數碼相機”事件、“四川火鍋底料”事件等等,由于其直接涉及食品安全、公共健康和公眾利益問題,成為真正的“公共”關系危機事件,對企業乃至企業所代表的地方政府的形象帶來負面影響。

公關危機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在企業身上,但多數企業都是危機公關失敗者,如何認識和面對公關危機、進行有效的公關危機管理、科學有效地建立和維護良好的企業公共關系,已經成為企業直面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就企業公關危機管理機制模型建立問題進行闡述。

一、危機管理理論綜述和評價

國外的危機管理研究源于美國,開始于20世紀30年代,針對企業的危機管理研究則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中國的研究工作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起步較晚,而且大多是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尚未完全建立起與中國實際情況相適應的危機管理理論體系。目前,對企業危機管理的研究仍處于發展過程中,不同的理論研究者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對危機管理有著不同的認識和理解。

(一)危機管理技術學派

危機管理早期研究都是針對企業危機發生以后如何對危機進行處理研究的,不能有效防止公關危機的發生,由此產生了公關危機預警與處理技術。其主要有菲茲帕特里克(1932)開展的單變量破產危機預測,比沃(1966)運用統計方法和財務比率進行企業危機預警研究,奧特曼(1968)開創Z計分模型以預測企業危機,拉佩茲和菲波(1987)應用神經網絡模型進行預測危機為代表的預警技術流派;卡特里普(1952)強調公共關系方法和技術處理企業危機,英國邁克爾,瑞基斯特(1987)提出危機管理綱要,巴頓(1990)概括提出的危機處理方法和技術為代表的危機處理技術流派。

(二)危機管理過程學派

以芬克為代表的針對危機管理過程研究的危機管理過程學派較具代表性,他們主要強調危機管理是個連續的過程。史蒂芬,芬克(1986)提出危機的生命周期理論,將危機分為:前期癥狀階段、急性階段、慢性階段和治愈階段;羅伯特·希思(1987)提出危機管理的4R模型,即縮減、預備、反映和恢復,伯奇和古斯等學者創立的三階段模型,即危機前、危機中、危機后三個階段;米特洛夫(1990)提出M模型:分為信號偵測、探測和預防、控制損害、恢復、學習五個階段;岡薩雷斯,哈理斯和普瑞特(1995)根據“麥當勞熱咖啡”事件和“英特爾奔騰芯缺陷”事件的研究發展了一種四階段危機管理模型,分為問題管理、計劃阻止危機發生、危機、后危機四個階段;諾曼·R·奧古斯丁(1998)將危機管理分為避免、準備、確認、控制、解決和獲利六個階段。

(三)危機管理職能學派

20世紀60年代,美國學者對領導行為在危機管理上的影響性進行研究,率先從企業組織因素角度來研究企業領導職能危機并建立一個指標系統,從而開創企業職能危機管理的研究,被稱之為危機管理的職能學派,又細分為領導管理職能、財務危機管理職能、人力資源危機管理職能和營銷危機管理職能等。

(四)危機管理動力學派

20世紀90年代以來,相關學者開始研究危機管理的動力機制,成為危機管理動力研究學派,約翰·J·伯內特(1998)提出危機管理動力模型,將危機作為企業戰略管理的組成部分,提出了危機管理的戰略方法;羅伯特·希思(2001)則對危機管理機構進行了研究,提出危機管理的殼層結構模型(crisismanagement shell structure,CMSS),該模型描述了危機管理機構的特點;此外,馬特勒(2002)提出的危機公關模型首次將公關危機信息溝通作為理論變量引入公關危機管理,該模型解釋并預測了公關危機能夠被很好管理的原因。

在國內,趙定濤(2005)等提出公關危機管理的五力模型,力圖闡明公關危機管理過程內部的動力機制以及各影響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楊勇(2004)提出企業公關危機產生的四力影響因素模型,強調組織文化、資源配置、企業戰略和信息溝通是企業公關危機產生的關鍵影響因素。

(五)評價

從總體上說,一方面,國內外對于危機管理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對危機的一般管理,缺乏對危機造成的公眾影響的管理的研究,沒有對危機的“公共性”給予必要的重視和研究。另一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技術、過程、職能和動力因素幾個方面,企業公關危機管理更側重于對企業危機的微觀層面的管理研究,缺乏從企業整體角度研究公關危機管理。缺乏對企業公關危機管理的內在機理的研究,沒有建立起完整的企業公關危機管理機制模型,使企業難以形成對公關危機的系統管理。

二、企業公關危機管理機制模型

企業公關危機管理是一種全局性、戰略性、綜合性的管理,它的社會基礎在于企業自身的經營過程。企業形象的維護和提升需要通過企業不斷地開展公關危機管理。一個能順利完成形象市場化的企業,應該是一個公關危機管理能力很強的企業,因此,企業公關危機管理就是使企業不斷地修正自身缺陷以抵御外部壓力、不斷與變化的客觀環境相吻合的管理過程,從而使自己把握社會方向,在公關危機中與公眾、政府和相關的機構及時溝通,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企業公關危機管理機制模型分為宏觀管理機制和微觀管理機制兩個部分(如圖1)。宏觀管理機制主要包括三個要素:企業公關危機心理與文化形成、企業資源組織保障與企業危機戰略規劃。微觀管理機制包括四個要素:企業公關危機管理制度構建、公關危機管理組織建立、公眾關系協調和溝通、公關危機管理制度修正。

(一)企業公關危機宏觀管理機制模式

企業公關危機宏觀管理是從企業公關危機心

理和文化出發,逐漸形成企業“居安思?!钡膬r值觀和行為準則,合理組織和分配企業資源,建立和完善企業抗擊公關危機的戰略規劃。

1 企業公關危機理念與文化形成。企業公關危機心理與文化形成就是要在企業內部營造一種企業形象危機管理的氣氛,把企業形象安全需要轉化為員工具體的奮斗目標、信條和行為準則,形成員工維護關愛企業形象的精神動力,為企業的信譽與形象建設目標而努力。企業公關危機心理與文化的實質就是建立企業內部的公關動力機制,利用公關文化的功能,轉變員工的價值觀、倫理道德觀、工作理念和態度,提高員工塑造企業形象知識、技能和素質,增強企業形象安全意識并使之成為一種自覺行動,以此來規范其行為、促進企業在社會環境中的持續發展。企業公關危機心理和文化的形成根源是企業領導者與全體成員共同的社會生活和經濟行為,這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過程,企業成員在環境的刺激下,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產生類似的心理,經過歷史長期的積淀而自然形成的員工的價值判斷,對企業形象建設與完善具有指導及控制的作用。

企業公關危機理念與文化形成包括以下五部分:

——團結凝聚理念與文化。同樣的公關危機,有的企業內部“同仇敵愾”,而有的卻“樹倒猢猻散”,這就是企業危機心理文化在危機管理中的體現,如果在企業文化中沒有凝聚人心的文化導向,一旦發生公關危機,并不是危機使企業倒下,而是自己讓自己倒下了。

——居安思危理念與文化。德魯克說過,最大的風險就是根本不冒風險,因此戰略性危機理論強調的是在企業戰略制定時就很明確一件事情:不確定性就是我們惟一可以確定的東西!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危機意識。危機管理要求企業在企業文化中有深層面的危機感,使危機意識在所有員工內心中形成一種潛意識,讓危機成為計劃中的一部分。

——商業倫理理念與文化。在危機發生后,企業應具有社會責任感,它應更多地關注在危機中企業對于公眾所產生的各種影響以及為此所帶來的‘后果,承擔什么樣的義務與責任,這是公關危機理念的核心內容。眾所周知,通常在企業危機發生后,公眾對危機本身的關注程度往往低于企業對事件本身的態度,就是說企業在危機事件中態度是決定一切的。例如國外某公司通過走私偷漏關稅獲得成本優勢、以占領更多市場份額被揭露之后,該公司采取強硬態度,不僅沒有停止“傾銷”行為,尋求諒解,還堅持說走私與自己沒有關系,這種強硬的公關危機處理態度,使該公司在中國陷入更大的公關危機而難以自拔。

——主動積極理念與文化。公關危機管理中經常會出現的情況就是在公關危機出現后采取逃避的態度,希望通過躲避來減輕事件的危害性甚至解決公關危機,這種想法往往事與愿違。這在公眾沒有得到明確答復時,將會加劇對公關危機的誤解而產生更大的公關危機。

——公關危機轉化理念與文化。危機的反面是機遇,無數案例告訴我們,公關危機管理的理想狀況是迅速將危機抑止住并轉化成機遇。這就要求企業具有公關危機轉化的思想,樹立公關危機辯證意識,培養公關危機轉化的理念與氛圍。

2 公關資源組織保障。企業公關危機管理中的有效資源保障包括充足的物資準備、人力資源、公共關系以及信息資源的準備。首先,公關危機管理需要一定的物資準備,要有一定的財務預算以及物資設施準備(包括各種信息傳遞設備、培訓模擬設施、處理公關危機所需要的具體設備,等等)。其次,人力資源也是公關危機管理中的重要資源保障,公關危機管理組織就是其中最基本最必要的人力資源,因而平時應該加強公關危機管理組織的培訓并進行公關危機模擬訓練,加強其決策能力、控制能力以及執行能力。再次,企業必須建立良好的公共關系,在公眾中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同時要加強與媒體、政府的聯系和協調,與之建立良好的關系,以便在公關危機中取得同情和支持。此外,要有充分的信息資源準備,一般來說,信息資源準備包括:企業背景資料、對公關危機的預案處理、公關危機案例管理、公關危機管理培訓資料、企業員工信息和企業利益相關者信息等等,這些資源信息要不斷根據最新資料予以充實和更新,為企業公關危機管理中的預測系統、決策系統以及運行系統提供重要的信息保障。

3 企業公關危機戰略規劃。公關危機管理首先是戰略層面范疇,其次才是策略層面的內容。所謂戰略性公關危機管理是指在企業戰略的規劃與安排上,把公關危機管理列為企業戰略的實施環節,從戰略的高度將公關危機管理的制度、流程、組織和資源列入企業戰略管理的體系當中。在其管理過程初級階段,如果對公關危機考慮不周也會帶來許多隱患。融入戰略管理過程的公關危機管理的目標是預防公關危機、防患于未然,積極、有效地處理并轉化公關危機,維護和提升企業形象,使企業順利達到預期的戰略目標。一般說來,企業公關危機戰略管理過程作為一個連續循環的過程,分為制定、實施、評估三個階段,三個步驟是有機統一的整體。在公關危機戰略制定階段,不僅要對企業進行SWOT分析,而且要對企業可能面臨的公關危機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根據企業資源狀況、針對不同性質、不同領域的公關危機制定若干個緊急處理公關危機的備選方案。在實施階段,要制定企業公關危機戰略實施計劃和公關危機管理實施計劃,同時將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建立公關危機管理小組以及公關危機信息系統等。在公關危機戰略評價階段,要對公關危機管理的結果進行評價,利用評價過程所獲得的信息修改和完善企業公關危機戰略,同時評價企業公關危機管理的成效并探索其他防止公關危機的戰略。

(二)企業公關危機微觀管理機制模式

企業公關危機微觀管理是指企業在企業公關危機宏觀管理指導下,通過公關危機管理制度構建,公關危機管理組織建立,公眾關系協調溝通和公關危機管理制度修正完成企業日常公關危機管理的程序和步驟。

1 公關危機管理制度構建。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適合自身的公關危機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界定公關危機的類型和起因,公關危機的預防措施,組建公關危機處理組織(緊急應變小組)的條件和方式,公關危機管理計劃的制定,公關危機處理的原則、方法和過程控制,公關危機管理的評價等。公關危機管理機制一旦建立,則需要嚴格執行公關危機管理制度,對公關危機進行處理。公關危機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取決于制度的合理性與執行力度。

2 公關危機管理組織建立。公關危機管理組織是在企業組織架構中明確設立的常設和非常設相結合的公關危機管理組織系統,公關危機管理委員會是最高層次的非常設機構,它明確規定企業公關危機管理中不同崗位的權利與責任,最高領導是第一責任人。也是最大的權力者,其能確保一旦公關危機出現時,組織的整體運行可以達到高效統一,不會因為臨時的忙亂而使指揮混亂。執行公關危機管理辦公室由企業各主要部門領導組成,機構是常

設機構,但成員常設一個組長(可兼任),其他成員為非常設崗位。執行公關危機管理辦公室需具有幾大功能系統,如競爭情報系統、品牌管理系統、公關媒體管理系統、客戶管理系統等。

3 公眾關系協調溝通。愛德華·L.伯奈斯(1923)指出,企業絕不能無視公眾輿論的存在,這就深刻地說明了協調溝通的重要性。幾乎在所有成功的公關危機管理案例中,協調溝通都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公眾協調溝通機制是公關危機管理的過程保障。企業公關危機管理必須進行協調溝通渠道建設。有效地協調溝通渠道包括確定溝通媒介和溝通主體,以保證溝通渠道的連續性和暢通性。因此,要加強公關危機管理小組與各部門之間的溝通,指定各部門的溝通負責人,以確保公關危機信息能夠快速到達相關部門,從而避免公關危機的發生。在企業面臨公關危機時,要明確傳播所需要的媒介,明確媒介需要傳播的外部其他重要公眾,要搶占信息源,避免錯誤信息的發布,同時要及時更正媒介傳播內容與事實不符的信息。公關危機過后,要與廣大公眾全面溝通,針對企業形象的受損程度展開相應的公關活動,以最大程度減少公關危機對企業聲譽的破壞,彌補公關危機對企業形象造成的損失,同時要恢復公關狀態的公關活動,此外企業可以選取并培訓專門的公眾發言人,保證企業對外發布信息的一致性,加強公眾對企業信息的信賴感。

公關危機將會嚴重影響企業形象,甚至使企業陷入困境并難以生存。良好的協調溝通可以在第一時間告知公眾真實信息并收集公眾的反應信息來評估公關危機的影響,進而做出快速有效的應對決策,遏制事態的發展,縮減公關危機所帶來的損失。公眾協調溝通主要分為內部協調溝通和外部協調溝通(如圖2所示)。不同原因的公關危機及其波及范圍將決定協調溝通的針對性(目標公眾)、有效性(特定信息)和深度。

4 公關危機管理制度修正。企業在公關危機的。處理過程中,應積極總結經驗和教訓,及時修正公關危機管理制度,避免和減少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從而使處理此類事件的程序和制度更加完善和高效。

三、主要結論

企業公關危機的管理是企業必須的常態管理,但從實踐中來看,多數企業對公關危機的重視程度不足,同時又缺乏系統、規范的公關危機管理流程。企業公關危機管理機制模型的構建,可以從戰略與策略兩個層面解決過去公關危機管理只注重技術、功能、程序等單一方面研究與解決公關危機的弊端。從研究層面講,其突破了現有的危機管理研究的局限性,同時,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具有操作性與可行性的公關危機管理機制模型。

責任編輯:武玲玲

責任校對:世 玲

危機公關論文范文第3篇

內容提要:銀行危機預警一直是研究的難點,KLR信號分析法是研究銀行危機

預警的標準方法之一。銀行危機頻繁爆發,損失巨大,研究銀行危機預警的意義不言而喻。本文探討了利用KLR信號法構建銀行危機預警系統的一般框架:確認危機事件,選擇銀行危機先行指標,提取預警信號,確定最優臨界值,構建綜合指標,預測危機。

關鍵詞:銀行危機;早期預警系統;KLR信號分析法

1引言

不斷爆發的金融危機帶來巨大的救助成本和經濟損失,給政府和納稅人帶來

沉重負擔。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98)估計[1],54次銀行危機累積產出損失占 潛在GDP的11.6%,據Caprio 和 Klingebiel(1996)估計[2],大多數銀行危機的財政成本損失達到GDP的10~20%,在有些事件中高達GDP的40~55% 。據 IMF2009年的金融穩定報告,次貸危機發生后為了穩定金融體系各國產生了巨大 的財政成本,美國為GDP的12.7%,英國達到GDP的9.1%,加拿大為GDP的 4.4%,同時政府也背負了巨額債務,意大利政府2008年的債務總額為GDP的 106%,日本為GDP的196%,美國為GDP的71%,加拿大為GDP的64%,英國 為GDP的52%,在未來兩年內債務額將繼續增加[3],日本在2010年將達到GDP的227%,意大利將達到GDP的121% 。金融危機不僅給本國帶來巨大損失,對本國經濟和社會造成嚴重影響,它還具有負的溢出效應,通過多種渠道從一國傳染給他國,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因此對危機預警的研究尤為重要,目前關于危機預警的研究還不完善,也有批評的聲音,但對于危機預警系統的重要意義不可否認,一個靈活有效的危機預警系統能夠提高風險防范能力,為一國經濟金融穩健持續運行提供幫助。

KLR信號分析法是Kaminsky、Lizondo 和Reinhart1997年提出的,此后在1999年和2000年進行了補充和完善,該方法的核心是針對每一個指標確定一個臨界值,如果樣本數據超過這一臨界值則發出信號,如果沒有越過臨界值則無信號發出,如果信號發出后在指定的窗寬內發生了危機事件,則發出的信號是正確的,否則是錯誤的信號,危機事件之前發出的信號越多,危機的概率越大。根據 KLR信號法構建銀行危機早期預警系統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確認危機事件, 選擇銀行危機的先行指標,提取指標的預警信號,確定最優臨界值,構建綜合指

標,預測危機。

2文獻回顧

早期預警系統的研究文獻中,對貨幣危機的預警多于銀行危機,貨幣危機預

警的模型和方法多可用于銀行危機。1979年JohnBilson發表了關于貨幣危機的

先行指標,開創了金融危機預警的先河。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頻繁爆發的金融危

機吸引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眾多學者加入到了危機預警研究的行列,這一時期

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概率模型、橫截面模型、信號分析法、主觀概率

法等預警方法,受限因變量Probit或Logit模型和信號分析法成為研究早期預警

系統的兩類標準方法。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人們開始重新設計新的危機

預警系統,主要是引進新變量和新方法,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一是國際貨幣基

金組織的研究成果,主要是In-House模型,包括KLR模型、DCSD模型、PDR

模型。一是私人部門開發的模型,主要有GS-WATCH模型、CSFB-EMRI以及

DBAC模型。近年來一些學者采用了更復雜的方法和指標拓寬了早期預警系統的

研究范圍和內容,比如體制轉換模型、神經網絡模型、自回歸條件異方差模型、

二叉樹模型等。雖然預警模型眾多,但信號法依然是研究早期預警系統的主流和

標準方法之一,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國際金融監測活動中廣泛使用的模型之

一。

KLR信號分析法不僅用于貨幣危機預警,也用于銀行危機預警,是研究銀

行危機預警的標準方法。Goldstein、Kaminsky和Reinhart(2000)利用信號法研

究了1970—1995年間25個新興經濟的29次銀行危機。Borio 和 Lowe(2002)

利用信號法集中探討了銀行危機與資產價格、信貸、投資之間的關系,有針對性地研究了資產價格、信貸等指標對銀行危機的警示作用。亞洲開發銀行(2005)

用信號法建立了東亞地區的銀行危機預警模型,得到了較好的預測效果。Davis

和Karim(2008)將銀行危機的國家擴大到105個,時間更新到2003年,研究

了102次系統性銀行危機事件。ChristianWeisrtoffer和VeronicaValles(2008)詳細

介紹了信號法在工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銀行危機預警的應用。對銀行危機預警比貨幣危機難,主要是缺少體現銀行脆弱性的制度、所有權以及激勵方面的指標,

這也是貨幣危機預警文獻多于銀行危機預警文獻的重要原因。銀行危機造成了巨大損失,研究銀行危機預警的意義不言而喻。

國內學者對危機預警的研究多集中于貨幣危機,一是對國外金融危機預警模

型的綜述,比如,劉志強(1999)、付克華(2003)、肖文,林娜(2003)、王

育寶(2003)。二是對國外金融危機預警模型的效果進行評述,比如陳全功(2004)、

喬桂明(2006)。三是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指標,比如劉志強(2000)、馮蕓,

吳沖鋒(2002)、張偉(2004)。四是針對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的預警理論和模

型,比如,唐旭,張偉(2002)、陳守東等(2006)、鐘偉等(2007)。國內學

者利用信號法進行實證研究最早的是鄭振龍(1998),他研究的對象是貨幣危機

和銀行危機,樣本范圍為25個國家。徐道宣,石璋銘(2007)、史建平,高宇

(2009)利用信號法對貨幣危機進行了實證研究。目前國內學者詳細介紹KLR

信號分析法構建銀行危機早期預警系統的文獻不多見,還需要進一步深入。

3銀行危機KLR早期預警系統的構建

3.1確認銀行危機事件

銀行危機事件的確認涉及銀行危機的定義,不同的定義導致對銀行危機確

認時間的不同??茖W定義銀行危機是構建早期預警系統的首要工作。主要有兩種

定義方法:一是基于指標的數量分析方法;一是基于性質的事件分析方法。前者

是使用諸如不良貸款、銀行救助成本等數字指標來定義銀行危機,但沒有對基準

水平達成共識。Demirgüc-Kunt,AsliandEnricaDetragiache(1998)認為當不良貸款

率超過10%或者銀行救助成本超過GDP的2%時銀行危機發生[4];有人則主張使 用15%的不良貸款率確認銀行危機。后者則是通過一些事件的發生來定義銀行危 機。這些事件主要有:銀行恐慌、銀行擠兌、政府大規模干預、金融機構倒閉、

政府對銀行體系進行大規模的救助、國有化等。

表1主要的銀行危機定義方法

FriedmanandSchwarz銀行恐慌

Lindgren,GarciaandSaal低效率,低收益,低資本導致銀行倒閉

CaprioandKlingebiel銀行體系的大部分或全部資本被耗盡導致政府干預

Gupta金融機構的債務超過了其資產的市場價值, 導致投資組合轉換或者存款擠兌,或者金融 機構倒閉,或者政府干預

IMF現實或者潛在的銀行擠兌或者失敗導致銀行 債務轉換功能終止,或者迫使政府對銀行體 系進行大規模的救助

Demirguc-Kuntand或者大規模的銀行國有化,或者大規模的銀

Detragiache行擠兌,或者存款凍結、延長銀行停業時間 等,或者政府對普通存款的擔保等

KaminskyandReinhart銀行倒閉、兼并或被一個或幾個金融機構的 公共部門接管

資料來源:Jacobset.al(2005):FinancialCrisisIdentification:A Survey.OxfordUniversityPress,86-110.)

兩種定義危機的方法各有優劣?;谑录亩x法容易獲得數據,但精確地

確認銀行危機發生在某個月份似乎比較困難,根據政府干預來確認危機有些過

晚,因為政府干預往往存在滯后性;依據政府干預的信息很難判斷危機是否是系

統性危機,因為政府也可能針對某家銀行危機進行干預?;谥笜说姆椒ㄒ蕾囉?/p>

高頻數據,而銀行業的高頻數據很難獲得,即使能夠得到高頻數據,也可能因為

數據報送問題或者不同國家的監管原因而有偏差。文獻中多數研究者采用事件法

來定義銀行危機[5]。

無論采用哪種方法精確定義銀行危機都是比較困難的 。難點在于確認銀行

危機的開始和結束時間。以銀行擠兌為例,如果銀行擠兌沒有發生,而有關銀行

體系的數據要么不存在要么不可靠,在這種情況下準確判斷銀行體系何時產生清

償力問題是不可能的;如果擠兌發生,說明銀行體系的清償力早已出現問題,當

擠兌已經發生時,以此來確認危機為時過晚。確定危機結束時間更為困難,是以

存款和貸款增長恢復正常,還是以不良貸款比率下降到正常水平,或是以投資占

GDP的比率正?;?或是以實際產出增長率恢復到正常趨勢為依據作為危機結

束時間還存在爭議。

3.2選擇銀行危機預警先行指標

銀行作為重要的金融中介,承擔著轉化、定價以及分配經濟金融中的風險功

能,決定了銀行不可避免地要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包括利率風險、信用風險、

流動性風險和市場風險,這些風險的存在使銀行體系比其他系統更脆弱。銀行體

系的脆弱性并不必然導致銀行危機,只有受到外部沖擊后才可能誘導危機的發

生,就像玻璃杯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會破碎。在銀行危機先行指標的選擇上,應

考慮外部沖擊對這些風險的釋放。大多數早期預警系統的研究在先行指標的選擇

上都沿著宏觀因素對銀行體系脆弱性沖擊的這一邏輯。

在預警系統先行指標的選擇上,應該考慮指標對這些風險的反映。金融體系

在受到外部沖擊后,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以及流動性風險會釋放,這

種釋放如果超出了銀行體系的承受能力,系統性危機就可能發生。按照宏觀沖擊

的來源分為五個方面:一是來自經常賬戶的沖擊,二是來自資本賬戶的沖擊,三

是來自金融部門的沖擊,四是來自實體部門的沖擊,五是來自財政部門的沖擊。

經常賬戶的沖擊,比如進出口的下降,貿易余額的變化等引發經濟下降周期,這

將影響銀行信貸資產的質量,導致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增加,信用風險上升。同

時,經常賬戶的惡化往往伴隨著本國貨幣的貶值,匯率大幅波動影響銀行貨幣資

產的質量,市場風險上升。

隨著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程度不斷增加,一國的銀行體系在面臨著資本賬戶

的沖擊時非常脆弱。資本賬戶的沖擊包括不斷下降的外匯儲備、過多的短期資本

流入、期限錯配、貨幣錯配以及資本外逃。一國外匯儲備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能

夠衡量該國抵御資本賬戶沖擊的能力,外匯儲備越多的國家,抵御沖擊的能力越

強,不需要頻繁變動利率來對付沖擊,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較小,同時,充足的

外匯儲備也避免了匯率的大幅波動,銀行面臨的市場風險較小。

金融部門的沖擊對銀行脆弱性的影響是直接的,銀行存款的收縮、較高的實

際利率、較大的借貸利差經常反映了銀行業的困境和問題。比如存貸比的變化直

接反映了銀行流動性風險的大小,國內信貸/GDP的變化反映了信貸規模擴張的

速度,可以衡量信用風險在一定時期的積累。

實體部門的沖擊體現在CPI的變化、資產價格的變化以及工業生產指數的變

化等指標上。CPI的變化能衡量通貨膨脹的高低,較高的通貨膨脹意味著銀行要

支付較高的名義利率,隨著通貨膨脹的變化,名義利率也隨著變化,銀行面臨的

利率風險較大,同時較高的通貨膨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市場風險,因為通貨

膨脹加大了資產價格泡沫,資產價格的下降使得銀行面臨的市場風險加大。工業

生產指數的變化能反映一國經濟周期的變化,工業生產指數的連續下降意味著經

濟進入下降周期,在經濟下降周期,銀行的經營環境發生變化,借款人的違約概

率增加,信用風險上升,同時,銀行的流動性風險也會上升。

財政部門的沖擊主要體現為財政余額/GDP、政府消費/GDP以及中央銀行

向公共部門的貸款/GDP、向公共部門的信貸凈額/GDP等指標上。巨額的財政赤

字使經常賬戶惡化,對匯率形成壓力,加大銀行的市場風險,同時巨大的財政赤字也會對通貨膨脹形成壓力。另外,財力的強弱也可以反映政府在危機發生后重

建銀行體系的意愿和難度,財力越強,政府對危機的反應越迅速,重建銀行體系

的決心和意愿越強烈,難度越小。

Kaminsky和Reinhart(2000)和亞洲開發銀行(2005)的研究確定了以下指

標作為銀行危機的先行指標: 經常賬戶余額/國內投資總額、出口在4個季度的變

化、貿易余額在4個季度的變化、M2/外匯儲備、M2/外匯儲備在4個季度的變

化、國內實際利率、國內實際利率在4個季度的變化、M2 乘數、M2 乘數在四

個季度的變化、國內信貸/GDP、國內信貸/GDP在四個季度的變化、存貸款利差、

存貸款利差在四個季度的變化、實際存款在四個季度的變化、存款/M2、存款/M2

在四個季度的變化、實際信貸增長率、貸款/存款、貸款/存款在四個季度的變化、

股票價格指數在四個季度的變化、工業生產指數在四個季度的變化、實際GDP

增長率、通貨膨脹、央行向公共部門貸款/GDP、央行向公共部門貸款/GDP在

四個季度的變化、向公共部門貸款凈額/GDP 、向公共部門貸款凈額/GDP在四

個季度的變化、政府消費/GDP[5]-[6]。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各國監管部門都公布了銀行穩健性的指標,如資本充

足率、資產質量、收益和利潤、流動性、對市場風險的敏感程度等,在實證中很

難使用,一是因為數據難以獲得,宏觀經濟指標更容易獲得,頻率更高、時間序

列也更長,而金融穩健性指標的時間序列不夠長,在解釋歷史危機事件或者預測

未來危機事件方面作用不大。二是因為不良貸款率和資本充足率指標是一致或者

[5]滯后的指標,它們是結果而不是先行指標 。

3.3提取預警信號

信號法是一種非參數方法,主要是通過確認銀行危機前期以及銀行危機期間

先行指標所發出的預警信號預測危機發生的概率。

每個指標具有一個臨界值,臨界值將其分為正常域和臨界域,對每次危機事

件指定一個窗寬,如果指標超過臨界值落入臨界域則發出了信號。根據是否發出

信號,將所有的指標值轉化為二元變量S={0,1}。先行指標i在j國家t時期的

值記為Xijt ,其臨界值標記為Xij ,與t時期指標i國家j相關的信號變量為Sijt ,

如果指標值越過了臨界值發出信號,Sijt為1 ,否則為0。

Sijt=1如果Xijt≧X*ij

Sijt=0如果Xijt*ij

指標能否發出信號取決于臨界值的選取,如何確定臨界值是問題的關鍵。一

種方法是不區分國家,由所有的樣本數據確定一個臨界值,這一臨界值對所有國

家是相同的,比如,Goldstein、Kaminsky和Reinhart(2000),Borio 和 Lowe [7]

(2002),但這一方法忽略了國家間的差異,國家間的異質性被平均掉了。第二

種方法是不同國家之間的臨界值不同,但同一個指標在所有國家的百分位數臨界

值是相同的。第二種方法考慮了不同國家間的差異,包含更多的信息,更符合實

際情況。Davis 和Karim(2008)曾對這兩種方法作了比較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兩種方法的結果差異較大。第二種方法能夠預測到更多的危機事件,但第一種方

法在非危機期間表現更優,因此,第二種方法的第二類錯誤概率更大,而第一種

方法的第一類錯誤概率更大。由于非危機期間的比例要高于危機期間的比例,結

果第一種方法總是比第二種方法產生更低的噪音信號比,第二種方法的噪音信號[8]

比低于1就認為是有意義的 。如果決策者害怕漏報危機則采取第二種方法,如果厭惡誤報危機則采用第一種方法。

3.4確定最優臨界值

對于任何一個臨界值X*ij ,有四種可能結果:Xijt≧X*ij,發出信號,在指定

的窗寬內發生了危機,則是正確的信號,記為A,沒有發生危機,則是錯誤的信 號,是噪音,記為B;Xijt*ij ,沒有發出信號,在指定的窗寬內發生了危機, 則是錯誤的,記為C,沒有發生危機,則是正確的,記為D。正確信號的比例越

高,噪音信號的比例越低,指標的表現越好。為了找到最優臨界值,需要在不同

臨界值下計算第一類錯誤、第二類錯誤以及噪音信號比。

危機沒有危機有信號AB

無信號CD

衡量指標預測能力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噪音信號比,即非危機期間發出信號的概率除以危機預警期間發出信號的概

率:NSR=[B/(B+D)]/[A/(A+C)]。為了獲得某個指標的最小噪音信號比, 需要比較不同臨界值下噪音信號比的大小。在文獻中多數研究遵從這樣的慣例:

對某些指標,若其數值大幅增加會使危機概率增加則臨界域位于這些指標累積頻

率分布的右邊尾部,如果減小數值會增加危機概率則位于左邊尾部。對于左邊尾

部的臨界域,當指標值在臨界值以下時發出信號,對于右邊尾部的臨界域,當指

標值在臨界值以上時發出信號。最小噪音信號比是衡量先行指標預測能力的標準

之一,噪音信號比越小,指標的預測能力越強。NSR大于1意味著該指標在非

危機期間發出信號的可能性大于它在危機預警期間發出信號的可能性,這樣的指

標沒有任何預測能力,應該被剔出。

條件危機概率,即發出正確信號的次數與發出信號總次數的比率:CP=A/ (A+B),CP的值越大,預測能力越強,相對于無條件危機概率,條件危機概率 要高于前者,否則指標沒有預測能力,無條件危機概率為:UP=(A+C)/(A+B+C+D)。

正誤信號比率,即指標在危機預警期內發出信號的次數與非危機期間發出信

號次數的比率A/B,該比率越高,指標的預測能力越強。錯誤信號發出率,即指

標發出錯誤信號的次數與可能發出錯誤信號的總次數的比率B/(B+D),該比率

越小,指標的預測能力越強。正確信號發出率,即指標發出正確信號的次數與可

能發出正確信號的次數的比率A/(A+C),該比率越高,指標的預測能力越強。

預測到的危機率,即指標在危機預警期內至少發出一次信號的次數與危機總次數

的比率,該比率越高,指標的預測能力越強。

以何種標準來確定最優臨界值,沒有統一的規定。Kaminsky 和

Reinhart(2000)是以最小噪音信號比作為選擇依據,某個指標的最優臨界值就

是使得噪音信號比最小的那個臨界值。Borio 和 Lowe(2002)則是以預測到的危

機率作為選擇依據,Demirguc-KuntandDetragiache(1998)是通過決策者的損失

函數賦予第一類錯誤和第二類錯誤的權重來選擇。ChristianWeisrtoffer和

VeronicaValles(2008)選擇標準是預測到的危機率達到80%,如果百分位數臨界值[9]

在50%以下則該臨界值是最優臨界值 。以噪音信號比作為選擇標準可以使錯誤

信號較低,但同時可能導致預測到的危機率比較低。如果決策者認為漏掉危機的

風險要大于誤報危機的風險,可以以一定的預測到的危機率作為選擇標準,在降

低第一類錯誤上賦予更大的權重。

3.5構造綜合指標

如果存在一個綜合指標,簡單明了地給出危機預警概率,決策者相對比較容

易做出決定。在綜合指標中如何賦予構成指標的權重是問題的關鍵,主要有兩種

方法,一是所有指標簡單平均,一是所有指標加權平均,以每個指標的最小噪音

信號比作為權重,噪音信號比越小的指標,賦予的權重越大,對綜合指標的貢獻

越大。雖然綜合指標的預測能力比單一指標更有說服力,但不同的國家發生危機

的原因不盡相同,單一綜合指標傳達的信息有限,不能很好地區分金融脆弱性的

來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建議根據金融脆弱性的來源構建分行業的綜合指標,

每個行業綜合指標反映特定類型的金融脆弱性??蓸嫿ń洺Y~戶、資本賬戶、金

融部門、實體部門、財政部門、全球經濟等6個行業綜合指標以及加權和不加權的兩個普通綜合指標。

普通綜合指標1 是以最小噪音信號比的倒數作為權重的加權平均指標,普通綜合指標2 是簡單平均指標,將所有指標的信號加總即可。為了能夠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之間進行對比,并且不受可獲得先行指標數量差異的影響,將每個時期加總的信號除以每個時期最大的信號數量,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取值區間為0—1,最大值為1,此時所有指標都發出了信號,最小值為0,此時沒有一[5]個指標發出信號 。對于行業綜合指標,可以依此構建,只是包括的指標類別是某個部門的指標。

3.6預測危機

構建綜合指標的另一個作用是預測危機概率。根據Kaminsky 和 Reinhart(2000)中的方法,危機概率估計為:

P(C︳Ilt u )是綜合指標在t時刻的條件危機概率,Il是下限,Iu 是t上限,據此可以構造危機概率表,通過危機概率的大小判斷危機發生的可能性。

對于綜合指標也可以選擇一個臨界值,當綜合指標數值超過臨界值時就發出信

號,綜合指標臨界值的選擇需要在第一類錯誤和第二類錯誤之間進行權衡,臨界

概率應比無條件危機概率要大。

由于數據可得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KLR模型的預測效果還需要進一步

研究。銀行危機預警系統很難使用那些直接衡量銀行資產負債表穩健程度的微觀

指標,比如資產質量、盈利性等審慎性指標,另外,關于制度變化、經濟結構變化

等方面的指標也無法體現。無論是是指標的選擇還是窗寬的選擇都具有一定的主

觀性,這也會影響到模型的預測能力。雖然危機早期預警系統還不完善也存在固

有的缺陷,但是相對于危機發生后的負面影響以及巨大的經濟和福利損失,建立

和完善危機早期預警系統的重要意義仍不可否認。

4結束語

本文探討了銀行危機KLR早期預警系統構建中的若干問題:確定銀行危機

事件,這涉及到銀行危機的定義,銀行危機定義方法主要有事件法和指標法;合

理選擇銀行危機預警的先行指標,指標的選擇應反映銀行面臨的風險,但同時受

到數據的限制,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提取預警信號,對每一個指標給定一個臨界

值,超過了臨界值則發出信號,信號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這與臨界

值的設定有關;確定最優臨界值,一般根據最小噪音信號比來確定最優臨界值;

構建綜合指標,綜合指標具有單個指標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單個指標的預測能力

更穩定;預測危機,根據單個指標和綜合指標發出的信號數量以及危機概率來預

測危機發生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1998).FinancialCrisis:CharacteristicsandIndicators

ofVulnerability[M].WorldEconomicOutlook,October.pp.74-97.

[2]CaprioandKlingebiel(1996).BankInsolvencies:CrossCountryExper-rience[R].

WorldBankPolicyResearchWP1574:1-35.

[3]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2009).CostofOfficialSupport,PotentialSpilloversandPolicy Risks[M].GlobalFinancialStabilityReport,Chaptet1 April2009:40-66.

[4]Demirgüc-Kunt,AsliandEnricaDetragiache(1998).TheDeterminantsofBanking CrisisinDevelopingandDevelopedCountries[R].IMFStaffPaper, 1998:81-109.

[5]亞洲開發銀行.金融危機早期預警系統及其在東亞地區的應用[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45-111.

[6]G.Morris,GL.Kaminsky,CM.Reinhart(2000).AssessingFinancialVulnerabilit–AnEarlyWarningSystemforEmergingMarkets[M].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 Economics,Washington,DC,2000:1-65.

[7]ClaudioBorioandPhilipLowe(2002).AssetPrices,FinancialandMo-netary Stability:ExploringtheNexus[R].BISWorkingPapers2002

:114,1-46.

[8]Davis and Karim(2008).Comparing early warning systems for banking crises[J].JournalofFinancialStability2008,(04):89-120.

[9]ChristianWeisrtofferandVeronicaValles(2008).MonitoringBankingSectorRisks: anAppliedApproach[R].DeutscheBankReseachWorkingPaperSeriesResearch Notes29,October28,2008:1-40.

[作者簡介]譚福梅(1977—),女,博士研究生,就讀于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收稿日期]2009-09-21

(責編:正融;校對:羅哲)

危機公關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本文在對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概覽的基礎上,運用凱恩斯理論對我國當前采取政策及其效應進行了分析,認為應對金融危機,財政政策更為有效,貨幣政策可以配合財政政策進行。

關鍵詞 凱恩斯理論 國際金融危機 政策 效應

一、引言

為了促進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2008年以來,我國政府加大了宏觀調控,采取了積極財政政策、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和產業振興政策等。從國家統計局2010年1月份公布的數據看,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33535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7%,四個季度增長分別為6.2%、7.9%、9.1%、10.7%。從數據看,我國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未出現大的衰退,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不斷增多,表明前期出臺的應對金融危機的貨幣、財政政策對經濟回暖起到了明顯的作用。本文根據凱恩斯理論分析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及其效應。

二、我國應對金融危機政策概覽

(一)積極財政政策

為應對此次金融危機我國利用多種財政政策工具,如預算、稅收、貼息、減費、增支、投資、國債、轉移支付等若干財政政策工具組合起來一起使用,其目標是重民生、保增長、促消費。主要內容如下:

(1)擴大政府投資和優化投資結構。2008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投資總額將達4 萬億,重點投入領域為: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節能減排重點工程、企業技術改造和兼并重組領域、災區恢復重建;(2)推進稅制改革,實行結構性減稅。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完善出口退稅和關稅政策,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征收方式為單邊征稅,降低住房交易稅,免征利息所得稅,減輕企業和居民稅收負擔,擴大企業投資,增強居民消費能力;(3)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財政補助規模;(4)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促進社會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重點是“三農”、教育、醫療衛生、保障性安居工程;(5)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6)減輕中小企業負擔。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中央財政大幅度增加了用于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資金,總額達到18億元;安排資金19億元,專項用于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安排資金12億元,支持中小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經濟合作;同時加大各種收費的清理力度,進一步減輕中小企業負擔;(7)增加國債發行量。2009年國債發行1.64萬億元,2010年計劃國債發行量1.8萬億元、地方政府債發行2000億元。

(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票據貼現、存款準備金、利率等,我國為應對金融危機采取了一系列的貨幣政策工具。

(1)利率政策,截止2008年年底,央行5次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累計下調1.89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累計下調2.16個百分點,同時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2)存款準備金率政策,自從2008年9月份以來,四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從17.5%下調到15.5%;(3)貨幣供應量政策,2009年年初,國務院提出全年M2增長17%左右,新增貸款5萬億元以上;(4)信貸政策,2008年8月初,央行調增了全國商業銀行信貸規模,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和擔保難問題,8月中旬,央行又將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小額貸款的最高額度從100萬元提高到200萬元,9月中旬,央行決定從9月16日起下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進率,以解決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短缺問題。

三、基于凱恩斯理論我國應對金融危機政策分析

凱恩斯理論認為,市場不是萬能的,市場也有失靈的時候,由于市場中的某些價格具有剛性,不能根據外部經濟的變化迅速變動,不能平滑地調節經濟,從而使市場力量受阻。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進行調節,政府所實施的這些穩定性政策能夠很好地彌補市場力量的不足,認為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有效。

我國此次應對金融危機上也主要是利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主要是配合財政政策,很多時候都是在財政政策出臺后,根據當時的經濟形勢適當出臺貨幣政策進行平穩經濟形勢。我國政府通過擴大其財政支出,用公共投資來彌補私人投資之不足,增加社會公共設施的投入和生產來創造需求以彌補社會總需求的不足,通過擴大投資的途徑來增加社會就業。這些政策充分體現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政策主張。

四、我國應對金融危機政策的效應分析

(一)2009年國民經濟主要變量變化分析

1.經濟增長持續回升,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33535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7%,從當季同比增速看,經濟增速在逐季加快;

2.工業生產增長強勁,企業利潤不斷增加。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實現利潤25890.8億元,同比增長7.8%。

3.國內需求穩定增長,國外需求有所改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4846億元,比上年增長30.1%;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343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9%;

4.物價全面企穩回升,房價快速上漲。CPI同比在連續下降9個月后,11月份首次轉為上漲變化,12月份上漲1.9%,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下降0.7%;2009年3月份以來,房屋銷售價格環比已經連續10個月正增長;

5.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就業趨勢好于預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153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5%。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統計顯示,2009年城鎮新增就業較2008年減少11萬人,達到1102萬人,遠超過全年新增就業900萬人的目標;

6.貨幣供應量增速加快,貨幣流動性增加。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9.97萬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31.7%。2009年貨幣供應量明顯過度增長,四個季度分別為25.51%、28.46%、 29.31%和32.4%,12月末貨幣流動性(M1/M2)為36.3%。(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中國統計局)

從以上數據看出,2009年中國經濟經受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國民經濟企穩向好,投資快速增長、消費市場活躍、居民收入增加、進出口在下半年快速回升,工業生產明顯恢復,貨幣供應量和流動性增加。與此同時,房地產價格上漲較快,通脹預期增強。從國民經濟的各主要指標中可以看出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果開始顯現,效果較好。

(二)積極財政政策效應分析

1.擴大政府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的效應分析

根據凱恩斯理論,政府投資主要是通過乘數效應刺激經濟增長。擴大政府投資主要是靠財政支出和轉移支付兩個方面,政府投資直接形成有效需求和購買力,一方面政府投資以乘數級的增加國民生產總值,另一方面通過轉移支付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從而增加他們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政府投資對于當前增加就業機會和促進經濟增長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國為應對金融危機進行4萬億投資,2009年第一季度開始大規模實施4萬億投資計劃,這些政府投資引導和帶動社會投資增長,從而刺激經濟增長,為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擴大國債發行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財力支持

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很重要一點是擴大政府投資,而又不能增加微觀主體的稅負負擔。而這時只能靠發行國債來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我國增加了國債的發行量,并且允許地方發行地方債券進行融資,增加地方投資。至2007年末,我國國債余額占GDP的比重僅為22%,低于國際公認的45%警戒線,而美國同期為71% ,歐元區為67%,日本為16%,即就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而言,我國國債負擔率相對較低,以往幾年我國經濟保持9%左右的增長速度,財政收入保持20%左右的增長速度,存在較大的發債空間。一般來說積極財政政策實施會導致財政赤字增加,但目前我國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在0.5%左右,財政赤字率多年來一直低于歐盟3%安全警戒標準,沒有超越我國綜合國力的承受范圍。綜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財政赤字、以往國債發行規模,通過擴大國債發行規模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可以擴大我國政府投資和促進經濟增長。

(三)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效應

1.利率調整效應

央行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多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通過下調利率,一方面可有效降低企業用資成本,另一方面保證銀行體系有充分的流動性,能夠給全社會提供寬松的貨幣環境,鼓勵企業進行生產經營。央行還對商業信貸規劃不再加以硬約束,可以有效釋放銀行資金獲利,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2.存款準備金率調整效應

存款準備金率政策是貨幣政策力度最大,較少使用的政策,但是我國頻繁使用,但其效果不大。這有可能因為我國銀行的超額準備金率較高,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對銀行的信貸資金影響不大。

3.貨幣供應量調整效應

2008年前三季度央行抑制經濟過熱的貨幣政策,使商業銀行的放貸熱情受到抑制,9月份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以后,央行雖然出臺了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雙雙下調的利好政策,但對銀行和投資者的信心打擊很大,造成了銀行的慎貸行為,使得2008年四季度貸款并未按照利率調整的幅度相應增加。2009年第一季度開始大規模實施4萬億投資計劃,銀行放貸的積極性大大加強,貨幣供應量明顯過度增長,四個季度分別為25.51%、28.46%、 29.31%和32.4%,這正是商業銀行大規模投放信貸造成的乘數效應增強所導致的結果。2009年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貨幣政策發揮的作用逐步增強,在增加貨幣供應量層面上成功地對沖了2007-2008年上半年抑制經濟過熱的貨幣政策的時滯影響和金融危機對M2的沖。不過貨幣供應量過快增長,流動性增加過快,與當初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初衷嚴重背離。

五、小結

綜上所述,我國應對此次金融危機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符合凱恩斯理論,并且較快扭轉了經濟增速下滑的局面,率先實現了國民經濟總體回升,為我國快速平穩的渡過此次金融危機起到積極作用。我國也為世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東衛.積極財政政策效應回顧及取向.廣東經濟.2009(2):29-32.

[2]潘亞嵐,石金巧.世界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我國積極財政政策.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年(第五卷???:65-69.

[3]郭菊娥,呂超.我國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的貨幣政策實施效果評價.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9(6):1-4.

危機公關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全球經濟進入低迷期,國內各行業面臨經濟發展緩行甚至是下行的壓力。面對如此行情,相關的汽車營銷工作應積極轉型,營銷理念從傳統的“以產品為中心”轉移和過渡到“以客戶為中心”。文章結合目前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營銷轉型,提出“以客戶為中心”的銷售理念,通過對比傳統的銷售理念,分析了“以客戶為中心”在汽車營銷轉型中的必要性,并且對當前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和客戶汽車消費心理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并得出結論:在新的時代背景和行業發展的現狀之下,實現營銷策略“以客戶為中心”的內在轉型,不僅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汽車營銷;產品為中心;客戶為中心;五菱汽車;消費心理

0 前言

汽車營銷工作不僅關系到汽車的銷售數量,同時還在宏觀層面上影響著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環境和氛圍。長期以來,汽車營銷工作在理念指引方面一直注重對汽車產品的宣傳和包裝,注重產品經銷商的發展和對其宣傳。在新的經濟發展趨勢之下,汽車消費群體消費心理的變化等決定了汽車銷售行業的營銷工作必須加快實現向“以客戶為中心”的過渡和轉移。

1 兩種汽車營銷策略分析

從汽車營銷策略的形成和發展的實際情況來說,當前汽車營銷工作已經在營銷策略和營銷理念上實現了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的轉型。這2種重心完全不同的汽車營銷策略的差異十分明顯,但又有其內在完善的發生和運作機制。

從目標的維度上看,所有的汽車營銷策略的最終目標都是提升汽車的銷售業績,實現產品市場份額的拓展和上升。因此,無論是“以產品為中心”,還是“以客戶為中心”,兩者的最終目標都是通過營銷公關的具體工作和努力,確保產品銷售工作的順利進行。從過程的維度上看,營銷策略的目標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營銷過程是否高效,是否契合潛在顧客消費群的消費心理,以及在同類產品的營銷競爭中是否技高一籌。

“以產品為中心”的營銷策略在營銷過程中重視對產品性能、外觀、用途等方面的介紹和包裝,企圖單純地通過產品優勢的塑造實現產品銷售業績的增長。而“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策略則是立足于當前同類產品之間在性能、外觀、用途乃至價格等方面的差距日漸縮小,甚至是這些方面的內容已經不再是潛在客戶消費群首要考慮和尤其重視的內容,所以“以產品為中心”的營銷策略已經與當下的汽車銷售現狀產生了極大的錯位。而“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策略則將提升服務質量、確保售后等作為重點,努力讓客戶覺得自己在整個汽車買賣過程中的決定性角色和作用,這不僅符合汽車行業發展實際,同時也是對潛在顧客群體心理的一種迎合。

2 “以客戶為中心”在汽車營銷轉型中的必要性分析

正如前文所說,“以產品為中心”的營銷策略和“以客戶中心”的營銷策略在最終的目標和追求上是一致的,只是在具體的營銷過程和營銷策略的制定和使用上存在差異。而不同的營銷策略的制定和使用絕不是頭腦一熱的事,而是因為當下汽車行業發展的具體實際情況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說,汽車行業發展的時代已經不同,汽車營銷策略也必須謀求轉型。具體來說,這種營銷策略轉型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2.1 汽車行業發展現狀的內在需求

當前,我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可謂百花齊放。從高檔車到中、低檔車,各個價位的車輛都在汽車品牌方面十分豐富和多元,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被極大地滿足。與此同時,尤其是相同價位的汽車款式的豐富無疑增加了汽車單一產品優勢的弱化,任何一款車型都很難實現在性能、外形、內飾等方面的完勝。因此,“以產品為中心”的營銷策略已經很難實現對汽車產品的突出和業績的提升。相反,只有通過“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策略,將客戶在選購車品過程中的心理疑慮的解決作為營銷的重點,才能真正實現對潛在客戶群體到實際購買力之間的轉變。

2.2 當前汽車消費群體心理特征的客觀需求

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汽車消費人群及汽車潛在消費人群的心理特征不同于其他日常商品的客戶群體的心理特征,其更希望能夠在消費的過程中獲得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無論是身份上的滿足還是購買行為的認同,都需要汽車營銷策略在制定具體營銷規劃時所要重點考量的內容。比如,計劃消費一輛“保時捷卡宴”的消費者的內在心理需求與計劃消費一輛“寶駿630”的消費者的內在心理特征是截然不同的。而如何立足和正視這一客觀心理需求差異性的存在,進而制定高效、正確的汽車營銷策略正是貫徹“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策略的題中應有之意。

2.3 顧客主體因素不斷凸顯的必然要求

在所有消費行為中,顧客自身的因素正不斷凸顯,顧客的消費欲望、真實的內在產品需求、實際的購買力及對購買行為的顧慮等成為當下影響消費過程的最重要的因素。對于購車行為來說,其涉及大額資金的支付、長期的產品使用、車險、車輛保養、附加贈品等內容,這些內容雖然會因為汽車品牌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從整體來說,行業內部同等級產品之間并沒有太大出入。相對應的,上述內容往往能夠對顧客的購車行為產生不小的影響。因此,制定“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策略就是將客戶內在的消費心理需求等內容作為最關鍵的營銷工作重點,通過宣傳、針對性的談話及售后服務保障宣傳冊等方式實現對顧客主體內在疑慮的消除,才是真正實現產品銷售、擴大產品營銷額的可行之法。這也是當前各行各業中,顧客主體因素不斷凸顯的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

3 從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看汽車營銷策略轉型的必要性

“五菱”車系作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品牌中十分重要的產品系列,其市場開拓工作對于上汽通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有著重大影響。從這個角度上說,“五菱”車系的汽車營銷工作不僅影響到該車系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和實際銷售總量,同時還關系到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整體的發展態勢和未來的市場競爭地位。而結合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發展趨勢、“五菱”車系的具體產品優勢及實際的營銷工作,其已經頗具前瞻力地開始了自身營銷策略和營銷觀念的實際轉型。

3.1 保持市場優勢,延續銷售神話

“五菱汽車”與“上汽通用”合資以來,憑借著精準的市場定位和高性價比的產品設計,以及圍繞著產品為中心的一系列的營銷策略,實現了產品銷售神話的塑造,其自主研發設計的“五菱之光”是當前國內微車史上市場保有量最大、國內銷量最大的單一平臺車型;“樂馳”“榮光”“寶駿”等車型也廣受歡迎,受到央視、《福布斯》全球汽車銷量排行榜等知名權威評估平臺的青睞和贊許?!拔辶狻睆恼Q生伊始就注重借助各個股東的優勢資源去打造統一價格段位中最具價值的汽車,憑借著對產品的精雕細刻及圍繞著產品進行的系列營銷工作,“五菱”造就了業內汽車銷售神話。而隨著“五菱”汽車產品優勢的逐漸成熟,其他“長城”“榮威”等車系的崛起,尤其是“大眾”“寶馬”等老牌汽車生產商開始涉足中、低端微車,“五菱”面臨的競爭日漸強烈,汽車銷售業績總體上增速放緩,且面臨著較大下行壓力。從這個角度來說,為實現“五菱”銷售神話的延續,必須在產品優勢不斷豐富的前提下,實現營銷策略的轉型,將提高消費者內在的購車欲望,保證消除消費者內在消費顧慮,以及將產品優勢之外的售后、服務的因素充分表現出來等相關要求在新的營銷策略中貫徹和落實。

3.2 借鑒成功經驗,夯實轉型意向

對于“五菱”的營銷工作而言,不再將引以為豪的自身產品優勢作為營銷的中心,而將客戶、潛在消費者作為營銷中心,強化服務意識,注重迎合消費者內在的心理需求,這一轉型過程無疑是曲折的。近期“五菱”旗下一款新車型“寶駿560”在上市當月就訂單過萬,并且在第二個月持續發力,努力沖進同類SUV車型銷售排行榜的前三甲,這一典型的營銷案例帶來了成功經驗,也為“五菱”的營銷觀念的轉型帶來了助力,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從思想觀念的層面夯實企業產品營銷觀念的轉型意向?!拔辶狻睆?017年年初開始營銷轉型,強化服務意識,對營銷團隊進行培訓,將“客戶第一”觀念的樹立和強化等作為營銷轉型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而“寶駿560”的銷售成功也佐證了這一營銷轉型工作的正確性。

3.3 其他汽車營銷轉型案例產生推動性力量

毋庸諱言的是,注重服務,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汽車營銷戰略并不是“五菱”的獨創?!皧W迪”“現代”等汽車品牌都已經試水“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策略?!皧W迪”充分迎合了購車客戶群體內在的身份認同的心理需求,在進行汽車營銷的過程中,不僅制定了高規格的客戶迎接程序和4S形象店,還通過自身網站、微博公眾號及微信公眾號等進行了“奧迪”車主的形象展示,使用了“精英”“尊貴”等類別詞?!艾F代”則更加注重從客戶內在需求出發進行營銷。由于“現代”在汽車價格上較為親民,該品牌大部分車系內在客戶群體較為年輕,對汽車的外形、油耗等十分關注。因此,“現代”的K系列車在進行營銷工作時,請人氣偶像來代言,并主打該車系的時尚外觀和低能耗,很快形成廣泛的市場影響力,并營造起較為濃厚的“現代”汽車品牌氛圍。整合各個汽車品牌的具體汽車營銷轉型成功案例,“五菱”的營銷策略的轉型其實是順應發展趨勢之舉,也是實現自身現代化蛻變之舉。

4 結論

當前,營銷策略對于汽車銷售的重要性已經無需多言?!拔辶狻钡氖袌龌A非常扎實,在新的時代背景和行業發展現狀之下,實現營銷策略的“以客戶為中心”的內在轉型,不僅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五菱”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 考 文 獻

[1]王懷明.消費者自我一致性和功能一致性對購買決策影響[J].商業研究,2005(2):11-14.

[2]章燕.消費者自我概念和品牌關系[J].新聞大學,2006

(4):100-103.

[3]楊曉燕.中國女性消費角色模型研究[J].中國消費者行為報告,2011(2):65.

[4]李莉.論女性消費行為及營銷策略[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8(5):59-61.

[5]劉慶冰.基于綠色營銷理論的我國企業營銷發展策略[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8):20-23.

[責任編輯:高海明]

危機公關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校園危機管理中問責制度的引入和完善,是提高校園危機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措施。通過提高認識,完善法律法規,明確校園危機管理的主體及其職責,規范問責制度,營造問責文化等路徑來實現校園危機管理中問責制度的引入和完善。

【關鍵詞】校園危機管理;問責制度;引入和完善

目前,我國正處于各種類型公共危機的易發期[1],校園危機管理逐步受到人們的重視,并在各級各類學校逐步推廣。但是,校園危機管理的現狀是,當有校園危機發生以后,校園危機管理就得到重視;然而沒有危機發生時,校園危機管理就顯得十分薄弱。從相關實踐和理論研究來看,在校園危機管理中引入問責制,是構建校園危機管理長效機制的一個重要措施。

問責制的本質在于對公共權力進行監督以及對過失權力進行責任追究,體現了所謂“責任政府”的原則,是責任政府的具體體現形式,其最終目的在于保證政府系統的正常運行、遏制權力腐敗以及保障公眾利益盡量不受損失或損失最小化。[2]面對我國校園危機多發、突發的現狀,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學校為重要主體,相關部門緊密配合的危機管理模式勢在必行。而提高這一危機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就需要在校長負責制的基礎上,引入問責制,對政府、學校及相關部門在校園危機管理的過程和結果,進行有效地問責。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校園危機管理中引入問責制度,對于目前的校園管理來講,是一個新鮮事物,甚至是一種改革和創新。因此,各地區政府的主要領導,教育行政部門等相關部門領導,學校的領導對這一理念、措施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對于校園危機管理中引入和完善問責制度能否具體實施和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相關部門應該通過教育培訓、專題講座等不同形式,提高這些領導對校園危機管理中問責制度的引入這一理念和措施的認識。通過提高相關領導的認識、統一思想,為校園危機管理中引入和完善問責制度這一具體實踐掃除思想障礙。

二、完善法律法規,提供法律保障

目前,我國關于校園危機管理,校園危機管理中實施問責制度等方面沒有專門、完善的法律法規。這一情況導致,在學校危機管理,尤其是在學校危機管理中問責制度的執行時,許多措施和做法無法律依據,這往往成為問責制度執行的軟肋。因此,人大尤其是全國人大應該加快校園公共危機管理中問責制度專門法律的出臺,完善現有的相關法律。各地區人大應該根據全國人大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符合各地實際情況的校園危機管理中問責制度的專門法律法規,使各地在校園公共危機管理中依法引入和完善問責制度,依法執行問責制度,實現依法問責。

三、明確校園危機管理的主體及其職責

當前,從校園危機發生的數量,原因和危害程度分析,校園危機管理的主體不再單是學校;從校園危機應對的能力來看,部分校園危機的應對不在學校能力范圍之內。學校是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危機管理的成效影響著學校的危機管理。在這樣的背景下,校園危機管理的主體不僅包括學校,還應包括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公安、消防等相關部門。因此,通過法律規范,明確校園危機管理的相關主體及其職責,對不同主體的工作分工和工作責任,做出盡量明確、完整的界定,使不同部門,同一部門不同層級的職責更加明確。只有這樣明確校園危機管理的主體及其職責,才能在問責制度執行中,能夠準確地追究相關主體的責任。而不至于出現,有成績時大家都爭奪,有責任時大家都推諉的情況。

四、規范問責制度

規范問責制度主要從明確問責事項,規范問責程序,保障被問怎人的合法權益三個方面努力。具體而言,明確問責事項,即明確在什么樣的情況之下,啟動問責程序;規范問責程序,就是要規范問責程序的啟動條件、啟動者、如何確定問責對象和內容等;保障被問責人的合法權益,即被問責人在被問責過程中,問責決定作出之后,都應該保障其相應的合法權益,如申訴的權利。

五、營造問責文化

我國對于問責制度的實踐探索起步較晚,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問責的領域比較狹窄,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廣大群眾的問責意識都較薄弱。因此,在校園危機管理中引入和完善問責制度,需要在一定范圍內營造問責文化。

具體而言,校園危機管理中引入問責制度,涉及到各地區政府主要領導,教育行政部門等相關部門領導,學校的領導和教職員工,還包括新聞媒體,家長,學生等不同人群。相關部門,學??梢酝ㄟ^教育培訓大會,新聞發布會,家長會,班會等不同形式,對不同人群進行校園危機管理中問責制度的引入和完善這一理念、措施的宣傳教育,使不同人群能認清當前校園危機管理的形勢,校園危機管理中引入和完善問責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通過營造問責文化,促使相關人員的問責意識,不斷增強自身工作的責任感。

在校園危機管理中引入和完善問責制度,對于目前的校園管理來講,是一次改革和創新,目前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都不夠深入,相關理論,如校園危機管理中引入和完善問責制度的配套制度建設,問責制度中的獎懲規范等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洪大用.中國轉型期的公共危機與危機管理[N].南方日報,2007-5-10(第A13版).

[2]譚功榮.問責制:責任政府最基本的實踐形式[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10).

[3]李雪平.走出問責管理誤區[EB/OL].http://www.esafety.cn/pinglun/wangyougd/201007/49829.html.

[4]百度百科.行政問責制[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92712.htm.

[5]張春旺.嚴婭等.中小學校園安全問題研究和實踐綜述[J].學理論,2010,31.

本文系2010年度華北電力大學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02128)。

作者簡介:嚴婭(1989—),女,湖北鄂州人,現就讀于華北電力大學法政系,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上一篇:景觀設計的目的和意義范文下一篇:金剛經感應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