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危機意識論文范文

2024-03-30

危機意識論文范文第1篇

1 調查對象及內容

調查發放問卷900份, 回收有效問卷860份;調查對象本科生600人, ??粕?00人;調查年級涉及在校二年級240名、三年級學生660名;涉及金融、證券投資、國際金融、投資與理財4個金融類專業。

2 調查結果統計及簡要分析

2.1 金融危機對就業的影響

你認為金融危機會增加你求職的難度嗎?34.5%的同學認為肯定會給自己的就業增加難度;47.7%的同學認為也許會增加自己的就業難度;12.6%的同學認為對自己的求職不會有影響;只有4.5%的同學對這一影響不確定。

在巨大的就業壓力下, 你會把成功就業的希望寄托在哪一方面?有4.5%的同學表示會把希望寄托在家庭成員的幫助下就業;8.1%的同學把成功就業的希望寄托于學校完善就業服務;16.2%的同學把希望寄托在政府出臺相關的幫助政策;17.1%的同學希望經濟快速回復發展能給自己的就業帶來機會;而有54.1%的同學認為成功就業主要是需要自己的努力。

在金融危機下, 作為金融專業的學生, 通過什么可以度過就業“寒冬”?30.6%的同學希望能通過繼續深造來度過這一時期的就業困難時期;25.2%的同學愿意增加社會實踐來提升就業能力;19.8%的同學表示要提早確定職業方向, 并盡可能多地尋求這一職業的鍛煉機會;12.6%的同學想通過自主創業度過難關;11.7%的同學認為可以先就業在擇業。

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認識到了金融危機給他們就業帶來的壓力, 但他們中大多數也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中實現成功就業;同時也可以看到, 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時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會選擇升學。

2.2 職業理想及就業方向

你的職業理想是什么?9.64%的學生的選擇企業經理, 有20.17%的學生選擇銀行行長, 選擇外企代言人的學生占5.0%, 公司白領占14.3%, 國家公務員占到了6.14%, 而選擇創業者的學生占份額達到32.4%。

當你擇業時, 看重的是這個職業給你帶來的什么?41.4%的同學更為看重工作帶來的鍛煉機會, 22.5%的同學較為看重穩定生活, 18.9%同學看重收入及福利, 有14.4%的同學看重從業興趣, 2.7%的同學看重其他的因素。

畢業時你想找到一份什么樣的工作?43.6%的學生想找一份挑戰性強、職業前景廣闊的工作, 38.2%的學生想找一份收入穩定、不易受到外界經濟環境影響的工作, 有10.9%的同學選擇創業, 只有7.3%的學生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抱無所謂態度。同時, 61.3%的同學對第一份工作的期望待遇在1000~2000內, 22.5%的同學所期望的待遇是2000~3000, 10.8%的同學期望值是1000以下。

調查顯示:銀行、公司管理層仍然是金融專業大學生心目中最受青睞的職業理想。高達41%學生在選擇第一份工作時把個人發展機會放在了第一位, 然后才考慮企業酬薪福利水平, 而在酬薪待遇上, 絕大多數同學都抱有冷靜的態度。同時, 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選擇創業作為畢業后的選擇或職業理想。

2.3 就業能力及就業認知

你認為擇業時最大的優勢是什么?57.6%的同學選擇有較為扎實的經濟金融知識;11.7%的同學認為塌實肯干的工作態度是他們求職的最大優勢;11.7%的同學認為掌握靈活有效的工作方式是他們成功求職的最大優勢;10.8%的同學認為較強的社會交際能力使他們求職的最大優勢;8.1%的同學認為有豐富的社會實習經歷是他們成功求職的最大優勢。

你怎么看待專業不對口就業?高達66.7%的同學認為只要適合自己, 不對口就業也很好;22.5%的同學認為專業對口就業對自己的發展有利, 不占成不對口就業;8.1%的同學認為在就業初期, 能就業就行;2.7%的同學認為只要報酬相對較高, 對口不對口無所謂。

調查顯示:銀行、公司管理層仍然是金融專業大學生心目中最受青睞的職業理想。高達41%學生在選擇第一份工作時把個人發展機會放在了第一位, 然后才考慮企業酬薪福利水平, 而在酬薪待遇上, 絕大多數同學都抱有冷靜的態度。同時, 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選擇創業作為畢業后的選擇或職業理想。

2.4 就業能力及就業認知

你認為學校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課程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多選) 86.5%的同學認為職業生涯及就業指導課程應該增加一些社會實踐的內容與機會;39.6%的同學認為在課程中加入一些成功就業的案例分析更能幫助他們理解;36.9%的同學認為應該在教學形式上多樣化, 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此外有21.6%的同學認為教材需要及時的更新改版。

你認為高校開展的創業教育應該傳授些什么給你? (多選) 63.9%的同學認為應該傳授他們怎樣把握商機;72.9%的同學認為應該應該傳授他們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48.9%的同學認為應該教授他們怎樣注冊成立公司;41.4%的同學認為應該提供一些創業成功者的經驗與教訓;24.1%的同學認為應該教授他們一些創業所需要的理論知識。

調查顯示:學院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給了大學生很多收益, 這也得到了絕大多數學生的肯定, 但同時, 大學生們更希望職業指導教育能夠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實際鍛煉的機會, 也要求教學方式、內容能夠及時地更新。多半的金融專業的大學生對創業教育也有了較為強烈的要求, 他們希望從中能夠養成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學習一些創業的具體方法、經驗教訓及理論知識。

3 建議

根據上述調查得出的數據分析受到啟發, 針對金融專業大學生的職業指導提出以下建議。

3.1 關注金融專業大學生在巨大的就業壓力下的心理變化, 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好就業與升學的關系

當前的經濟社會環境下, 作為金融專業的畢業生仍會面臨很大的就業壓力, 雖然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都較為樂觀, 但是當面臨實際的就業困難時, 學生心理勢必會發生變化, 關注學生就業壓力下的心理健康也將成為就業指導的內容之一。給個別學生提供就業咨詢及對小團體提供團體咨詢服務, 是很好的解決途徑。

在“摩擦性失業”及“專業非對口就業”大量存在的情況下, 升學也成為許多學生應對巨大就業壓力的途徑。根據學生具體情況, 引導學生在就業及升學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 也將成為就業指導及學生成才的關鍵, 不可盲目地鼓勵學生升學或求職, 也不可替學生做出選擇, 利用科學的方法, 幫助學生做出自己的選擇是最好的途徑。

3.2 引導金融專業大學生樹立實際可行的職業理想, 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

大學生在樹立職業理想時大多不能依據自己條件做出正確的目標, 這樣會影響他們求職過程及以后在工作中的積極性。利用學校往年 (最好的就是最近一年) 就業數據, 讓他們了解畢業生的主要去向及工作崗位, 讓他們了解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同時, 可用往屆畢業生逐漸成功的典型讓學生看到職業理想的可實現性。此外, 要求學生做職業測評及舉辦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也是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職業理想及教會學生怎樣實現自己職業理想的途徑。

3.3 科學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增加學生對相關職業的認知

通過調查可以看到現在大學生已經對就業能力及相關的職業有了一定的認識, 但大多停留在表面。怎樣讓大學生在學校里就能知道什么對他實現就業, 及對他實現職業理想成為了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一個重要課題。在高校建立相關職業、行業等資料的圖書室, 為大學生了解職業、行業動態提供一些感性認識, 是這一課題的一方面;同時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為學生提供外出打工、幫忙、實踐、實習的機會, 為大學生提供最為真實的感受, 是這一課題的關鍵一方面, 也是能夠幫助大學生提高就業能力、增強職業認知的最佳途徑。

3.4 不斷創新職業指導、加強創業指導

隨著時代進步的加快, 大學生對職業生涯指導的要求及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要求, 都隨時發生改變, 跟緊時代需求、提供學生所需也將成為各位職業指導老師的重要功課, 加強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探索及學習, 參加相關的專業培訓是各位職業指導老師的必須選擇。

同時, 在現在大學生對創業教育十分需求的情況下, 結合各個高校實際情況, 靈活、多樣地開展創業教育是大學生就業指導急于解決的問題。創業教育更多的是創業精神及創業素質上的教育, 怎樣培養出大學生敢于創業、敢于迎接創業挑戰、敢于面對失敗的勇氣及怎么找準商機、怎樣抓住商機、怎樣應對挑戰的素質是關鍵。

4 結語

雖然這一調查主要是對我院金融專業大學生做出的就業意識調查, 但是它卻反映出了一些在大學生就業意識及大學生對職業指教教育存在的一些共同的問題??偟膩碚f, 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為學生提供最好的職業指導教育;堅持“以市場為導向”, 為社會提供最優秀的人才, 是高校職業指導教育工作最為終極的奮斗目標。

摘要:在過去的2年里,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 金融相關專業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 2010年是大學生就業形勢較為復雜、嚴峻的一年。這給金融專業大學生就業意識帶來了許多變化, 給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通過此次調查, 可以掌握金融專業大學生就業意識的最新動向, 為高校的職業生涯教育及就業指導提供借鑒。

關鍵詞:就業意識,職業生涯教育,大學生就業指導

參考文獻

[1] 袁貴仁.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不松懈不動搖, 全力以赴做好2010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EB/OL].201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的講話,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82/info1259049993709182.htm, 2009-11-20.

[2] 新浪網.人保部:高校畢業生求職多表現為摩擦性失業[EB/OL].http://dalian.sina.com.cn/edu/xiaoyuan/2009-08-20/113210604.html.

[3] 侯志瑾.職業生涯咨詢過程技術及相關問題[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危機意識論文范文第2篇

內容提要:銀行危機預警一直是研究的難點,KLR信號分析法是研究銀行危機

預警的標準方法之一。銀行危機頻繁爆發,損失巨大,研究銀行危機預警的意義不言而喻。本文探討了利用KLR信號法構建銀行危機預警系統的一般框架:確認危機事件,選擇銀行危機先行指標,提取預警信號,確定最優臨界值,構建綜合指標,預測危機。

關鍵詞:銀行危機;早期預警系統;KLR信號分析法

1引言

不斷爆發的金融危機帶來巨大的救助成本和經濟損失,給政府和納稅人帶來

沉重負擔。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98)估計[1],54次銀行危機累積產出損失占 潛在GDP的11.6%,據Caprio 和 Klingebiel(1996)估計[2],大多數銀行危機的財政成本損失達到GDP的10~20%,在有些事件中高達GDP的40~55% 。據 IMF2009年的金融穩定報告,次貸危機發生后為了穩定金融體系各國產生了巨大 的財政成本,美國為GDP的12.7%,英國達到GDP的9.1%,加拿大為GDP的 4.4%,同時政府也背負了巨額債務,意大利政府2008年的債務總額為GDP的 106%,日本為GDP的196%,美國為GDP的71%,加拿大為GDP的64%,英國 為GDP的52%,在未來兩年內債務額將繼續增加[3],日本在2010年將達到GDP的227%,意大利將達到GDP的121% 。金融危機不僅給本國帶來巨大損失,對本國經濟和社會造成嚴重影響,它還具有負的溢出效應,通過多種渠道從一國傳染給他國,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因此對危機預警的研究尤為重要,目前關于危機預警的研究還不完善,也有批評的聲音,但對于危機預警系統的重要意義不可否認,一個靈活有效的危機預警系統能夠提高風險防范能力,為一國經濟金融穩健持續運行提供幫助。

KLR信號分析法是Kaminsky、Lizondo 和Reinhart1997年提出的,此后在1999年和2000年進行了補充和完善,該方法的核心是針對每一個指標確定一個臨界值,如果樣本數據超過這一臨界值則發出信號,如果沒有越過臨界值則無信號發出,如果信號發出后在指定的窗寬內發生了危機事件,則發出的信號是正確的,否則是錯誤的信號,危機事件之前發出的信號越多,危機的概率越大。根據 KLR信號法構建銀行危機早期預警系統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確認危機事件, 選擇銀行危機的先行指標,提取指標的預警信號,確定最優臨界值,構建綜合指

標,預測危機。

2文獻回顧

早期預警系統的研究文獻中,對貨幣危機的預警多于銀行危機,貨幣危機預

警的模型和方法多可用于銀行危機。1979年JohnBilson發表了關于貨幣危機的

先行指標,開創了金融危機預警的先河。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頻繁爆發的金融危

機吸引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眾多學者加入到了危機預警研究的行列,這一時期

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概率模型、橫截面模型、信號分析法、主觀概率

法等預警方法,受限因變量Probit或Logit模型和信號分析法成為研究早期預警

系統的兩類標準方法。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人們開始重新設計新的危機

預警系統,主要是引進新變量和新方法,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一是國際貨幣基

金組織的研究成果,主要是In-House模型,包括KLR模型、DCSD模型、PDR

模型。一是私人部門開發的模型,主要有GS-WATCH模型、CSFB-EMRI以及

DBAC模型。近年來一些學者采用了更復雜的方法和指標拓寬了早期預警系統的

研究范圍和內容,比如體制轉換模型、神經網絡模型、自回歸條件異方差模型、

二叉樹模型等。雖然預警模型眾多,但信號法依然是研究早期預警系統的主流和

標準方法之一,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國際金融監測活動中廣泛使用的模型之

一。

KLR信號分析法不僅用于貨幣危機預警,也用于銀行危機預警,是研究銀

行危機預警的標準方法。Goldstein、Kaminsky和Reinhart(2000)利用信號法研

究了1970—1995年間25個新興經濟的29次銀行危機。Borio 和 Lowe(2002)

利用信號法集中探討了銀行危機與資產價格、信貸、投資之間的關系,有針對性地研究了資產價格、信貸等指標對銀行危機的警示作用。亞洲開發銀行(2005)

用信號法建立了東亞地區的銀行危機預警模型,得到了較好的預測效果。Davis

和Karim(2008)將銀行危機的國家擴大到105個,時間更新到2003年,研究

了102次系統性銀行危機事件。ChristianWeisrtoffer和VeronicaValles(2008)詳細

介紹了信號法在工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銀行危機預警的應用。對銀行危機預警比貨幣危機難,主要是缺少體現銀行脆弱性的制度、所有權以及激勵方面的指標,

這也是貨幣危機預警文獻多于銀行危機預警文獻的重要原因。銀行危機造成了巨大損失,研究銀行危機預警的意義不言而喻。

國內學者對危機預警的研究多集中于貨幣危機,一是對國外金融危機預警模

型的綜述,比如,劉志強(1999)、付克華(2003)、肖文,林娜(2003)、王

育寶(2003)。二是對國外金融危機預警模型的效果進行評述,比如陳全功(2004)、

喬桂明(2006)。三是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指標,比如劉志強(2000)、馮蕓,

吳沖鋒(2002)、張偉(2004)。四是針對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的預警理論和模

型,比如,唐旭,張偉(2002)、陳守東等(2006)、鐘偉等(2007)。國內學

者利用信號法進行實證研究最早的是鄭振龍(1998),他研究的對象是貨幣危機

和銀行危機,樣本范圍為25個國家。徐道宣,石璋銘(2007)、史建平,高宇

(2009)利用信號法對貨幣危機進行了實證研究。目前國內學者詳細介紹KLR

信號分析法構建銀行危機早期預警系統的文獻不多見,還需要進一步深入。

3銀行危機KLR早期預警系統的構建

3.1確認銀行危機事件

銀行危機事件的確認涉及銀行危機的定義,不同的定義導致對銀行危機確

認時間的不同??茖W定義銀行危機是構建早期預警系統的首要工作。主要有兩種

定義方法:一是基于指標的數量分析方法;一是基于性質的事件分析方法。前者

是使用諸如不良貸款、銀行救助成本等數字指標來定義銀行危機,但沒有對基準

水平達成共識。Demirgüc-Kunt,AsliandEnricaDetragiache(1998)認為當不良貸款

率超過10%或者銀行救助成本超過GDP的2%時銀行危機發生[4];有人則主張使 用15%的不良貸款率確認銀行危機。后者則是通過一些事件的發生來定義銀行危 機。這些事件主要有:銀行恐慌、銀行擠兌、政府大規模干預、金融機構倒閉、

政府對銀行體系進行大規模的救助、國有化等。

表1主要的銀行危機定義方法

FriedmanandSchwarz銀行恐慌

Lindgren,GarciaandSaal低效率,低收益,低資本導致銀行倒閉

CaprioandKlingebiel銀行體系的大部分或全部資本被耗盡導致政府干預

Gupta金融機構的債務超過了其資產的市場價值, 導致投資組合轉換或者存款擠兌,或者金融 機構倒閉,或者政府干預

IMF現實或者潛在的銀行擠兌或者失敗導致銀行 債務轉換功能終止,或者迫使政府對銀行體 系進行大規模的救助

Demirguc-Kuntand或者大規模的銀行國有化,或者大規模的銀

Detragiache行擠兌,或者存款凍結、延長銀行停業時間 等,或者政府對普通存款的擔保等

KaminskyandReinhart銀行倒閉、兼并或被一個或幾個金融機構的 公共部門接管

資料來源:Jacobset.al(2005):FinancialCrisisIdentification:A Survey.OxfordUniversityPress,86-110.)

兩種定義危機的方法各有優劣?;谑录亩x法容易獲得數據,但精確地

確認銀行危機發生在某個月份似乎比較困難,根據政府干預來確認危機有些過

晚,因為政府干預往往存在滯后性;依據政府干預的信息很難判斷危機是否是系

統性危機,因為政府也可能針對某家銀行危機進行干預?;谥笜说姆椒ㄒ蕾囉?/p>

高頻數據,而銀行業的高頻數據很難獲得,即使能夠得到高頻數據,也可能因為

數據報送問題或者不同國家的監管原因而有偏差。文獻中多數研究者采用事件法

來定義銀行危機[5]。

無論采用哪種方法精確定義銀行危機都是比較困難的 。難點在于確認銀行

危機的開始和結束時間。以銀行擠兌為例,如果銀行擠兌沒有發生,而有關銀行

體系的數據要么不存在要么不可靠,在這種情況下準確判斷銀行體系何時產生清

償力問題是不可能的;如果擠兌發生,說明銀行體系的清償力早已出現問題,當

擠兌已經發生時,以此來確認危機為時過晚。確定危機結束時間更為困難,是以

存款和貸款增長恢復正常,還是以不良貸款比率下降到正常水平,或是以投資占

GDP的比率正?;?或是以實際產出增長率恢復到正常趨勢為依據作為危機結

束時間還存在爭議。

3.2選擇銀行危機預警先行指標

銀行作為重要的金融中介,承擔著轉化、定價以及分配經濟金融中的風險功

能,決定了銀行不可避免地要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包括利率風險、信用風險、

流動性風險和市場風險,這些風險的存在使銀行體系比其他系統更脆弱。銀行體

系的脆弱性并不必然導致銀行危機,只有受到外部沖擊后才可能誘導危機的發

生,就像玻璃杯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會破碎。在銀行危機先行指標的選擇上,應

考慮外部沖擊對這些風險的釋放。大多數早期預警系統的研究在先行指標的選擇

上都沿著宏觀因素對銀行體系脆弱性沖擊的這一邏輯。

在預警系統先行指標的選擇上,應該考慮指標對這些風險的反映。金融體系

在受到外部沖擊后,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以及流動性風險會釋放,這

種釋放如果超出了銀行體系的承受能力,系統性危機就可能發生。按照宏觀沖擊

的來源分為五個方面:一是來自經常賬戶的沖擊,二是來自資本賬戶的沖擊,三

是來自金融部門的沖擊,四是來自實體部門的沖擊,五是來自財政部門的沖擊。

經常賬戶的沖擊,比如進出口的下降,貿易余額的變化等引發經濟下降周期,這

將影響銀行信貸資產的質量,導致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增加,信用風險上升。同

時,經常賬戶的惡化往往伴隨著本國貨幣的貶值,匯率大幅波動影響銀行貨幣資

產的質量,市場風險上升。

隨著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程度不斷增加,一國的銀行體系在面臨著資本賬戶

的沖擊時非常脆弱。資本賬戶的沖擊包括不斷下降的外匯儲備、過多的短期資本

流入、期限錯配、貨幣錯配以及資本外逃。一國外匯儲備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能

夠衡量該國抵御資本賬戶沖擊的能力,外匯儲備越多的國家,抵御沖擊的能力越

強,不需要頻繁變動利率來對付沖擊,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較小,同時,充足的

外匯儲備也避免了匯率的大幅波動,銀行面臨的市場風險較小。

金融部門的沖擊對銀行脆弱性的影響是直接的,銀行存款的收縮、較高的實

際利率、較大的借貸利差經常反映了銀行業的困境和問題。比如存貸比的變化直

接反映了銀行流動性風險的大小,國內信貸/GDP的變化反映了信貸規模擴張的

速度,可以衡量信用風險在一定時期的積累。

實體部門的沖擊體現在CPI的變化、資產價格的變化以及工業生產指數的變

化等指標上。CPI的變化能衡量通貨膨脹的高低,較高的通貨膨脹意味著銀行要

支付較高的名義利率,隨著通貨膨脹的變化,名義利率也隨著變化,銀行面臨的

利率風險較大,同時較高的通貨膨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市場風險,因為通貨

膨脹加大了資產價格泡沫,資產價格的下降使得銀行面臨的市場風險加大。工業

生產指數的變化能反映一國經濟周期的變化,工業生產指數的連續下降意味著經

濟進入下降周期,在經濟下降周期,銀行的經營環境發生變化,借款人的違約概

率增加,信用風險上升,同時,銀行的流動性風險也會上升。

財政部門的沖擊主要體現為財政余額/GDP、政府消費/GDP以及中央銀行

向公共部門的貸款/GDP、向公共部門的信貸凈額/GDP等指標上。巨額的財政赤

字使經常賬戶惡化,對匯率形成壓力,加大銀行的市場風險,同時巨大的財政赤字也會對通貨膨脹形成壓力。另外,財力的強弱也可以反映政府在危機發生后重

建銀行體系的意愿和難度,財力越強,政府對危機的反應越迅速,重建銀行體系

的決心和意愿越強烈,難度越小。

Kaminsky和Reinhart(2000)和亞洲開發銀行(2005)的研究確定了以下指

標作為銀行危機的先行指標: 經常賬戶余額/國內投資總額、出口在4個季度的變

化、貿易余額在4個季度的變化、M2/外匯儲備、M2/外匯儲備在4個季度的變

化、國內實際利率、國內實際利率在4個季度的變化、M2 乘數、M2 乘數在四

個季度的變化、國內信貸/GDP、國內信貸/GDP在四個季度的變化、存貸款利差、

存貸款利差在四個季度的變化、實際存款在四個季度的變化、存款/M2、存款/M2

在四個季度的變化、實際信貸增長率、貸款/存款、貸款/存款在四個季度的變化、

股票價格指數在四個季度的變化、工業生產指數在四個季度的變化、實際GDP

增長率、通貨膨脹、央行向公共部門貸款/GDP、央行向公共部門貸款/GDP在

四個季度的變化、向公共部門貸款凈額/GDP 、向公共部門貸款凈額/GDP在四

個季度的變化、政府消費/GDP[5]-[6]。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各國監管部門都公布了銀行穩健性的指標,如資本充

足率、資產質量、收益和利潤、流動性、對市場風險的敏感程度等,在實證中很

難使用,一是因為數據難以獲得,宏觀經濟指標更容易獲得,頻率更高、時間序

列也更長,而金融穩健性指標的時間序列不夠長,在解釋歷史危機事件或者預測

未來危機事件方面作用不大。二是因為不良貸款率和資本充足率指標是一致或者

[5]滯后的指標,它們是結果而不是先行指標 。

3.3提取預警信號

信號法是一種非參數方法,主要是通過確認銀行危機前期以及銀行危機期間

先行指標所發出的預警信號預測危機發生的概率。

每個指標具有一個臨界值,臨界值將其分為正常域和臨界域,對每次危機事

件指定一個窗寬,如果指標超過臨界值落入臨界域則發出了信號。根據是否發出

信號,將所有的指標值轉化為二元變量S={0,1}。先行指標i在j國家t時期的

值記為Xijt ,其臨界值標記為Xij ,與t時期指標i國家j相關的信號變量為Sijt ,

如果指標值越過了臨界值發出信號,Sijt為1 ,否則為0。

Sijt=1如果Xijt≧X*ij

Sijt=0如果Xijt*ij

指標能否發出信號取決于臨界值的選取,如何確定臨界值是問題的關鍵。一

種方法是不區分國家,由所有的樣本數據確定一個臨界值,這一臨界值對所有國

家是相同的,比如,Goldstein、Kaminsky和Reinhart(2000),Borio 和 Lowe [7]

(2002),但這一方法忽略了國家間的差異,國家間的異質性被平均掉了。第二

種方法是不同國家之間的臨界值不同,但同一個指標在所有國家的百分位數臨界

值是相同的。第二種方法考慮了不同國家間的差異,包含更多的信息,更符合實

際情況。Davis 和Karim(2008)曾對這兩種方法作了比較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兩種方法的結果差異較大。第二種方法能夠預測到更多的危機事件,但第一種方

法在非危機期間表現更優,因此,第二種方法的第二類錯誤概率更大,而第一種

方法的第一類錯誤概率更大。由于非危機期間的比例要高于危機期間的比例,結

果第一種方法總是比第二種方法產生更低的噪音信號比,第二種方法的噪音信號[8]

比低于1就認為是有意義的 。如果決策者害怕漏報危機則采取第二種方法,如果厭惡誤報危機則采用第一種方法。

3.4確定最優臨界值

對于任何一個臨界值X*ij ,有四種可能結果:Xijt≧X*ij,發出信號,在指定

的窗寬內發生了危機,則是正確的信號,記為A,沒有發生危機,則是錯誤的信 號,是噪音,記為B;Xijt*ij ,沒有發出信號,在指定的窗寬內發生了危機, 則是錯誤的,記為C,沒有發生危機,則是正確的,記為D。正確信號的比例越

高,噪音信號的比例越低,指標的表現越好。為了找到最優臨界值,需要在不同

臨界值下計算第一類錯誤、第二類錯誤以及噪音信號比。

危機沒有危機有信號AB

無信號CD

衡量指標預測能力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噪音信號比,即非危機期間發出信號的概率除以危機預警期間發出信號的概

率:NSR=[B/(B+D)]/[A/(A+C)]。為了獲得某個指標的最小噪音信號比, 需要比較不同臨界值下噪音信號比的大小。在文獻中多數研究遵從這樣的慣例:

對某些指標,若其數值大幅增加會使危機概率增加則臨界域位于這些指標累積頻

率分布的右邊尾部,如果減小數值會增加危機概率則位于左邊尾部。對于左邊尾

部的臨界域,當指標值在臨界值以下時發出信號,對于右邊尾部的臨界域,當指

標值在臨界值以上時發出信號。最小噪音信號比是衡量先行指標預測能力的標準

之一,噪音信號比越小,指標的預測能力越強。NSR大于1意味著該指標在非

危機期間發出信號的可能性大于它在危機預警期間發出信號的可能性,這樣的指

標沒有任何預測能力,應該被剔出。

條件危機概率,即發出正確信號的次數與發出信號總次數的比率:CP=A/ (A+B),CP的值越大,預測能力越強,相對于無條件危機概率,條件危機概率 要高于前者,否則指標沒有預測能力,無條件危機概率為:UP=(A+C)/(A+B+C+D)。

正誤信號比率,即指標在危機預警期內發出信號的次數與非危機期間發出信

號次數的比率A/B,該比率越高,指標的預測能力越強。錯誤信號發出率,即指

標發出錯誤信號的次數與可能發出錯誤信號的總次數的比率B/(B+D),該比率

越小,指標的預測能力越強。正確信號發出率,即指標發出正確信號的次數與可

能發出正確信號的次數的比率A/(A+C),該比率越高,指標的預測能力越強。

預測到的危機率,即指標在危機預警期內至少發出一次信號的次數與危機總次數

的比率,該比率越高,指標的預測能力越強。

以何種標準來確定最優臨界值,沒有統一的規定。Kaminsky 和

Reinhart(2000)是以最小噪音信號比作為選擇依據,某個指標的最優臨界值就

是使得噪音信號比最小的那個臨界值。Borio 和 Lowe(2002)則是以預測到的危

機率作為選擇依據,Demirguc-KuntandDetragiache(1998)是通過決策者的損失

函數賦予第一類錯誤和第二類錯誤的權重來選擇。ChristianWeisrtoffer和

VeronicaValles(2008)選擇標準是預測到的危機率達到80%,如果百分位數臨界值[9]

在50%以下則該臨界值是最優臨界值 。以噪音信號比作為選擇標準可以使錯誤

信號較低,但同時可能導致預測到的危機率比較低。如果決策者認為漏掉危機的

風險要大于誤報危機的風險,可以以一定的預測到的危機率作為選擇標準,在降

低第一類錯誤上賦予更大的權重。

3.5構造綜合指標

如果存在一個綜合指標,簡單明了地給出危機預警概率,決策者相對比較容

易做出決定。在綜合指標中如何賦予構成指標的權重是問題的關鍵,主要有兩種

方法,一是所有指標簡單平均,一是所有指標加權平均,以每個指標的最小噪音

信號比作為權重,噪音信號比越小的指標,賦予的權重越大,對綜合指標的貢獻

越大。雖然綜合指標的預測能力比單一指標更有說服力,但不同的國家發生危機

的原因不盡相同,單一綜合指標傳達的信息有限,不能很好地區分金融脆弱性的

來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建議根據金融脆弱性的來源構建分行業的綜合指標,

每個行業綜合指標反映特定類型的金融脆弱性??蓸嫿ń洺Y~戶、資本賬戶、金

融部門、實體部門、財政部門、全球經濟等6個行業綜合指標以及加權和不加權的兩個普通綜合指標。

普通綜合指標1 是以最小噪音信號比的倒數作為權重的加權平均指標,普通綜合指標2 是簡單平均指標,將所有指標的信號加總即可。為了能夠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之間進行對比,并且不受可獲得先行指標數量差異的影響,將每個時期加總的信號除以每個時期最大的信號數量,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取值區間為0—1,最大值為1,此時所有指標都發出了信號,最小值為0,此時沒有一[5]個指標發出信號 。對于行業綜合指標,可以依此構建,只是包括的指標類別是某個部門的指標。

3.6預測危機

構建綜合指標的另一個作用是預測危機概率。根據Kaminsky 和 Reinhart(2000)中的方法,危機概率估計為:

P(C︳Ilt u )是綜合指標在t時刻的條件危機概率,Il是下限,Iu 是t上限,據此可以構造危機概率表,通過危機概率的大小判斷危機發生的可能性。

對于綜合指標也可以選擇一個臨界值,當綜合指標數值超過臨界值時就發出信

號,綜合指標臨界值的選擇需要在第一類錯誤和第二類錯誤之間進行權衡,臨界

概率應比無條件危機概率要大。

由于數據可得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KLR模型的預測效果還需要進一步

研究。銀行危機預警系統很難使用那些直接衡量銀行資產負債表穩健程度的微觀

指標,比如資產質量、盈利性等審慎性指標,另外,關于制度變化、經濟結構變化

等方面的指標也無法體現。無論是是指標的選擇還是窗寬的選擇都具有一定的主

觀性,這也會影響到模型的預測能力。雖然危機早期預警系統還不完善也存在固

有的缺陷,但是相對于危機發生后的負面影響以及巨大的經濟和福利損失,建立

和完善危機早期預警系統的重要意義仍不可否認。

4結束語

本文探討了銀行危機KLR早期預警系統構建中的若干問題:確定銀行危機

事件,這涉及到銀行危機的定義,銀行危機定義方法主要有事件法和指標法;合

理選擇銀行危機預警的先行指標,指標的選擇應反映銀行面臨的風險,但同時受

到數據的限制,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提取預警信號,對每一個指標給定一個臨界

值,超過了臨界值則發出信號,信號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這與臨界

值的設定有關;確定最優臨界值,一般根據最小噪音信號比來確定最優臨界值;

構建綜合指標,綜合指標具有單個指標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單個指標的預測能力

更穩定;預測危機,根據單個指標和綜合指標發出的信號數量以及危機概率來預

測危機發生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1998).FinancialCrisis:CharacteristicsandIndicators

ofVulnerability[M].WorldEconomicOutlook,October.pp.74-97.

[2]CaprioandKlingebiel(1996).BankInsolvencies:CrossCountryExper-rience[R].

WorldBankPolicyResearchWP1574:1-35.

[3]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2009).CostofOfficialSupport,PotentialSpilloversandPolicy Risks[M].GlobalFinancialStabilityReport,Chaptet1 April2009:40-66.

[4]Demirgüc-Kunt,AsliandEnricaDetragiache(1998).TheDeterminantsofBanking CrisisinDevelopingandDevelopedCountries[R].IMFStaffPaper, 1998:81-109.

[5]亞洲開發銀行.金融危機早期預警系統及其在東亞地區的應用[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45-111.

[6]G.Morris,GL.Kaminsky,CM.Reinhart(2000).AssessingFinancialVulnerabilit–AnEarlyWarningSystemforEmergingMarkets[M].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 Economics,Washington,DC,2000:1-65.

[7]ClaudioBorioandPhilipLowe(2002).AssetPrices,FinancialandMo-netary Stability:ExploringtheNexus[R].BISWorkingPapers2002

:114,1-46.

[8]Davis and Karim(2008).Comparing early warning systems for banking crises[J].JournalofFinancialStability2008,(04):89-120.

[9]ChristianWeisrtofferandVeronicaValles(2008).MonitoringBankingSectorRisks: anAppliedApproach[R].DeutscheBankReseachWorkingPaperSeriesResearch Notes29,October28,2008:1-40.

[作者簡介]譚福梅(1977—),女,博士研究生,就讀于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收稿日期]2009-09-21

(責編:正融;校對:羅哲)

危機意識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中蒙貿易出現下滑。蒙古國受金融危機的困擾,經濟呈現蕭條。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中蒙兩國采取包括擴大內需、增加投入和便利貿易等措施,力爭恢復和擴大貿易量,減少金融危機帶來的損失。在應對世界金融危機的挑戰中,中蒙兩國有著許多經貿合作的發展機遇,迎接挑戰固然重要,但抓住難能可貴的機遇也是化解金融危機負面影響的一種有效辦法。

關鍵詞:金融危機;中蒙經貿現狀;發展機遇

國際金融危機從去年開始沖擊內蒙古二連浩特口岸,影響到中蒙邊境貿易,主要表現為對俄、蒙進出口貿易總體下滑。據海關統計,截止到2009年3月末,二連地區進出口貨運量89.78萬噸,同比下降33.54%,其中進口73.87萬噸,同比下降29.08%,出口15.91萬噸,同比下降48.58%。

一、金融危機下的蒙古國經濟現狀

受經濟危機的負面影響,蒙古國經濟增速放緩,蒙圖貶值,人民的購買力下降,消費品指數上漲。預計2009年,由于受貿易額減少、失業率上升、外匯流通不暢和外匯市場大幅波動等因素影響,蒙古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這個欠發達國家與世界其他國家一樣,今年是最難度過的一年。

(一)銀行暫停放貸款業務,蒙古國貨幣持續大幅貶值

蒙古國自去年11月份以來,銀行停止放貸款業務,直至今年3月份信貸業務開始松動,對一些信譽好的企業發放小額貸款。2009年一季度人民幣兌換蒙古國貨幣平均價格為1:217,同比貶值33%。相對人民幣兌換美元繼續呈現升值態勢,一季度美元兌換人民幣平均價格為1:6.82,人民幣兌換美元同比升值3.96%。

(二)人民幣結算量業務下降,從中方提鈔量急劇減少

蒙古貨幣貶值不僅影響到蒙古國內市場的消費,而且已經影響到中蒙貿易人民幣結算。由于蒙圖兌換人民幣價格的不確定因素,中蒙客商在貨物交割上為規避蒙圖與人民幣轉換的匯率風險,減少了人民幣結算量,人民幣跨境也隨之減少。截止到2009年3月末,蒙古銀行從中方銀行提鈔7筆、11400萬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4筆、21400萬元,下降幅度為三分之二。

(三)美元頭寸不足,用人民幣頭寸進行轉換

中蒙貿易減少,人民幣結算量下降,不但影響到提鈔出境量,而且也影響到在蒙古國銀行賬戶上的人民幣頭寸。由于人民幣用量減少,蒙古國一些商業銀行把賬戶上多余的人民幣轉換成美元。據二連農業銀行提供的信息,該行與有結算關系的蒙古貿易發展銀行2009年初就用人民幣頭寸轉換成300萬美元頭寸,以應變人民幣結算不足而美元短缺的資金。

(四)市場消費冷清疲軟,房地產建設前景不容樂觀

2009年2月25日是蒙古國的春節。據了解,節前烏蘭巴托幾家比較大的商店和超市,除了在一些食品超市里和食品柜臺前顧客還多一些外,其他商品的超市里和柜臺前購物者寥寥,這同前幾年春節前各家商店顧客盈門的熱鬧場面相比,形成了明顯的反差。蒙古人每逢在過節時必買的地毯和羊絨衫,盡管價格比平時優惠10%到30%,但購買者很少。

據了解,在建項目由于資金及房地產市場疲軟等因素,今春停止建設的項目預計達到20%,多數今年準備開發的房地產項目處于觀望狀態。如果蒙古國的主要資源性礦產品出口恢復到上年水平,就有望緩解本國國內資金緊張的局面,從而有利于基本建設的投資。

二、金融危機下的二連口岸情況

我國對蒙開放口岸總計有13個,其中二連浩特口岸是對蒙古國開放的最大口岸,其邊境貿易、對蒙帳戶行結算、人民幣跨境流出和回流等情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蒙貿易的63%通過二連口岸過貨完成。由于世界金融風暴的影響,蒙古國經濟蕭條,金融業萎縮,導致二連口岸進出口貿易明顯放緩。

(一)對蒙貿易萎縮,進出境人員下降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和國內稅收政策的調整,二連地區進出口貿易下降。據二連海關提供的數據,截止到2009年3月末,二連口岸進出口貿易為29512萬美元,同比下降50.19%,其中進口19882萬美元,同比下降53.32%;出口9630萬美元,同比下降42.20%。

據統計,截止2009年3月末,二連口岸進出境人員為22.11萬人次,同比下降36.87%,其中進境11.17萬人次,同比下降36.69%,出境人員10.94萬人次,同比下降37.04%。

(二)銀行貿易融資減少,人民幣結算量下滑

由于中蒙兩國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危機的困擾,口岸貿易減少,銀行融資少的可憐,截止2009年3月末,二連地區四家商業銀行貿易融資余額為5萬美元,同比減少了412萬美元。中行二連分行在本地區是對企業最大的融資銀行,每年對企業融資約占轄區總份額的85%,據中行二連分行提供的統計資料,截止到2009年3月末,未辦理一筆融資業務。

現轄區4家外匯指定銀行(工、農、中、建)已與蒙古國的12家商業銀行建立了 22個賬戶行關系。由于金融危機對蒙古國的影響,人民幣結算量下降。截止2009年3月末,二連地區四家對蒙銀行(中、工、農、建)辦理人民幣匯入3330筆、金額6.11億元,同比分別減少1051筆、1.79億元;辦理人民幣匯出657筆、金額6.20億元,同比分別減少390筆、3.07億元。人民幣結算量同比下降了28%。

(三)轄區市場消費疲軟,口岸稅收銳減

據調查了解,二連市盛通國際商貿城2009年1—3月份出口建材1.3萬噸、食品及雜貨1.2萬噸,同比下降61%。而三星建材城蒙古拉貨車也很少,一個星期也就出3-4輛,日銷售額在3-4萬元左右。去年同期蒙古國拉貨車每天平均有4-5車,日銷售額在40萬元左右。對蒙最大的批發商場如義烏商貿城和溫州商城市場內的蒙古客商少了許多,該市場雖然攤位租金降了近一半,但很多攤位都貼出轉租、出租,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目前大部分商戶不敢進貨,仍然處于觀望狀態,期待市場在五月份有所回升。

截止2009年3月末,二連浩特轄區完成預算收入36946.19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10599.36萬元,下降22.29%,其中:稅收收入完成入庫34016.6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6453.73萬元,下降15.95%,扣除今年新征進口成品油消費稅4369.75萬元,實際減少10823.48萬元,下降26.74%。

三、中蒙雙方應對金融危機的主要措施

(一)蒙古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基本策略

為了減少世界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蒙古國政府基本策略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從國外尋求財政支持;二是削減財政預算支出,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創造就業崗位,救活銀行業,穩定匯率。

1.財政籌措資金。一是向世界貨幣組織尋求支持,據蒙古國《今日報》2009年3月9日消息,蒙古政府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洽談,有望爭取到該組織的2.24億美元的救市援助承諾,平衡2009年和2010年蒙古國的預算赤字,使收支逆差達到穩定的水平;二是向世界銀行、亞洲發展銀行及經濟伙伴國家得到各項優惠貸款;三是向塔本陶力蓋煤礦和奧云陶力蓋斑巖銅礦的投資者收取預付款;四是政府向國際財政市場發放12億美元的證券;五是向國內市場發行3000億圖的證券(約合15億元人民幣);六是動用國家儲備金。爭取國外優惠貸款方面,把向中國政府和卡塔爾政府爭取各30億美元貸款列入了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

2.加強金融監管,厲行節約措施。一是節約2000億圖(約合10億元人民幣)流動支出;二是從國家預算中削減3000億圖(約合15億元人民幣),取消無必要的有關招標項目;三是減輕公民繳納的社保金、按50%收??;四是從國家預算中再增加300億圖(約合1.5億元人民幣)中小企業扶持資金,安排100億圖(約合5000萬元人民幣)城鄉企業扶持資金,創造就業崗位;五是降低銀行貸款利息,穩定蒙圖匯率,減免向國外匯出和從國外匯入美元的手續費等;七是加大懲治腐敗力度,提高國家機關行政效率,克服官僚主義;八是扶持畜牧業發展,提高畜產品價格;九是支持額爾登特銅礦的生產,加強供電、鐵路、建設等部門的密切合作,形成產業互動鏈條;十是支持對外貿易,簡化通關手續,增加進出口,減免相關費用等。

3.穩定金融市場、出臺為儲戶提供擔保的法律。蒙古國于2008年末通過了為儲戶提供擔保的法律。此法通過后不久,蒙古一家商業銀行—阿諾德銀行因出現不良貸款而受到審查,一度傳出可能倒閉的消息,但因為有法律保護,儲戶并未因此產生恐慌,從而達到穩定金融市場的目的。

(二)口岸地區采取的主要措施

在應對金融危機方面,我國政府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就采取了調整結構、增加投資、大幅度減稅等一系列措施,今年政府提出了保增長、促消費、使GDP增長達到8%的目標。宏觀經濟政策出臺以來,國內許多行業經濟指數回升,稅收下降的局面得到遏制。與此同時,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家邊貿政策對口岸經濟發展的影響,二連市政府也出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扶持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采取的主要措施為:一是在政策落實方面,嚴格執行國家和自治區出臺的稅費減免等各項優惠政策措施,及時兌現市政府向企業做出的扶持承諾,對全市行政和服務性收費單位的收費行為以及收費項目、標準、政策依據等進行嚴格審核;二是加強銀企合作,千方百計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三是出臺寬松政策,凡在二連市注冊的邊貿企業,繳納進口環節增值稅達到200萬元以上(包括200萬元),按其繳納進口環節增值稅的2.5%給予資金扶持,同時加快非銀行金融體系建設,由市政府注入1600萬元資金,成立二連市中小企業貸款擔保中心,幫助企業緩解貸款難、融資難問題。

四、中蒙雙方出臺一系列措施后的相互影響

(一)蒙古國出臺應對措施后對二連口岸的影響

蒙古國出臺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后,對穩定中蒙貿易下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主要表現為:

1.國內進行舉債,國際進行融資,充實了國力,增加了政府預算支出,擴大了國內需求;同時加快對國家戰略大礦(如金礦和煤礦)的開發,可以提高蒙古國的外匯收入,經濟也有望止跌啟穩,這些無疑是重新開起了從中國進口貨物所需的資金源泉。

2.出臺法律穩定金融機構。蒙古國及時出臺為儲戶保護的法律,消除了儲戶恐慌心理,起到了穩定金融秩序的作用,從而增加了居民儲蓄的信心,同時為在蒙古經營貿易的客商提供了金融保證,提升了中國客商繼續在蒙銀行進行邊境貿易結算的信心。

3.壓縮行政開支后,減少了發行貨幣,穩定了市場物價,有利于蒙古貨幣圖格里克的幣值穩定。如3月下旬人民幣兌換蒙幣為1:220,比3月初升值了20圖,回升幅度為9%。蒙圖幣值回升有利于中蒙邊民互市貿易,為口岸旅游貿易回升提供了可能。

(二)二連地區出臺應對措施后對蒙古的影響

1.國家和自治區出臺的稅費減免等各項優惠政策出臺后,使在轄區包括一些外商投資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相應減少了有關支出,減輕了企業負擔,有利于企業經營,為繼續改善轄區貿易投資環境開了一個好頭,釋放出一種信號:二連地區繼續歡迎臨近的蒙古客商來華進行貿易、投資。

2.政府搭建銀企合作平臺,積極扶持當地中小企業。企業有錢進行運轉,銀行同樣有利收到回報,如此發展將會進一步推動中蒙邊境貿易回升,蒙古客商看到的合作者是二連政府支持下的邊境貿易企業,增加了繼續與中方企業合作、從事邊境貿易的信心。給予在二連市注冊的邊貿企業資金扶持,會繼續穩定外貿企業的經營,有利于恢復和擴大對蒙貿易。

3.由市政府注入16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成立二連市中小企業貸款擔保中心,可以緩解一些中小企業暫時的經營困難,有利于外貿企業走出困境,企業可以在蒙古設立銷售點,或與蒙古客商簽約進行先期付貨,分期償還貨款,增加中蒙客商團結互助、共渡時艱的凝聚力。

五、中蒙經貿走向和口岸面臨的發展機遇

國內市場受投資、消費拉動,(下轉第44頁)(上接第56頁)經濟將會逐漸恢復。俄、蒙受金融危機影響,勢必會出臺一些刺激經濟、增加貿易、減少關稅的措施,從我國的政策和措施角度可以看出,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已經采取了包括投資、減稅等多種措施,隨著國內需求的好轉,將會逐步恢復從蒙古國進口資源性產品,而蒙古國有了收入后將會恢復和擴大進口中國的貨物,貿易帶動口岸經濟,中蒙攜手一定會走出金融危機下的陰影。

蒙古國經濟遲早也要復蘇。中蒙經貿合作將會逐步恢復,二連口岸在本次金融危機中既有挑戰,又有不可忽視的發展機遇。

一是中國擁有雄厚的外匯儲備,財政狀況良好,經濟增長依舊可觀。蒙古國是與我國隔界相望的睦鄰友好國家,今年又是中蒙建交60周年。建議在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環境中,加大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和優惠貸款等支持,這樣將有助于我國獲得經濟,政治和外交上的綜合利益,以提高我國對蒙古的影響力和地位。

二是國家自治區應該出臺更多鼓勵進口能源、資源的措施和辦法。

三是我國實力雄厚的實體企業可以加大境外投資和購買資源基地,為未來發展壯大爭取有利的條件。

四是蒙古國實行“多支點”外交政策,將除俄羅斯、中國地域領國以外的美國、日本、印度等國也視作“第三鄰國”來發展關系。

(責任編輯 秦亞麗)

危機意識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校園危機管理中問責制度的引入和完善,是提高校園危機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措施。通過提高認識,完善法律法規,明確校園危機管理的主體及其職責,規范問責制度,營造問責文化等路徑來實現校園危機管理中問責制度的引入和完善。

【關鍵詞】校園危機管理;問責制度;引入和完善

目前,我國正處于各種類型公共危機的易發期[1],校園危機管理逐步受到人們的重視,并在各級各類學校逐步推廣。但是,校園危機管理的現狀是,當有校園危機發生以后,校園危機管理就得到重視;然而沒有危機發生時,校園危機管理就顯得十分薄弱。從相關實踐和理論研究來看,在校園危機管理中引入問責制,是構建校園危機管理長效機制的一個重要措施。

問責制的本質在于對公共權力進行監督以及對過失權力進行責任追究,體現了所謂“責任政府”的原則,是責任政府的具體體現形式,其最終目的在于保證政府系統的正常運行、遏制權力腐敗以及保障公眾利益盡量不受損失或損失最小化。[2]面對我國校園危機多發、突發的現狀,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學校為重要主體,相關部門緊密配合的危機管理模式勢在必行。而提高這一危機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就需要在校長負責制的基礎上,引入問責制,對政府、學校及相關部門在校園危機管理的過程和結果,進行有效地問責。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校園危機管理中引入問責制度,對于目前的校園管理來講,是一個新鮮事物,甚至是一種改革和創新。因此,各地區政府的主要領導,教育行政部門等相關部門領導,學校的領導對這一理念、措施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對于校園危機管理中引入和完善問責制度能否具體實施和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相關部門應該通過教育培訓、專題講座等不同形式,提高這些領導對校園危機管理中問責制度的引入這一理念和措施的認識。通過提高相關領導的認識、統一思想,為校園危機管理中引入和完善問責制度這一具體實踐掃除思想障礙。

二、完善法律法規,提供法律保障

目前,我國關于校園危機管理,校園危機管理中實施問責制度等方面沒有專門、完善的法律法規。這一情況導致,在學校危機管理,尤其是在學校危機管理中問責制度的執行時,許多措施和做法無法律依據,這往往成為問責制度執行的軟肋。因此,人大尤其是全國人大應該加快校園公共危機管理中問責制度專門法律的出臺,完善現有的相關法律。各地區人大應該根據全國人大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符合各地實際情況的校園危機管理中問責制度的專門法律法規,使各地在校園公共危機管理中依法引入和完善問責制度,依法執行問責制度,實現依法問責。

三、明確校園危機管理的主體及其職責

當前,從校園危機發生的數量,原因和危害程度分析,校園危機管理的主體不再單是學校;從校園危機應對的能力來看,部分校園危機的應對不在學校能力范圍之內。學校是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危機管理的成效影響著學校的危機管理。在這樣的背景下,校園危機管理的主體不僅包括學校,還應包括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公安、消防等相關部門。因此,通過法律規范,明確校園危機管理的相關主體及其職責,對不同主體的工作分工和工作責任,做出盡量明確、完整的界定,使不同部門,同一部門不同層級的職責更加明確。只有這樣明確校園危機管理的主體及其職責,才能在問責制度執行中,能夠準確地追究相關主體的責任。而不至于出現,有成績時大家都爭奪,有責任時大家都推諉的情況。

四、規范問責制度

規范問責制度主要從明確問責事項,規范問責程序,保障被問怎人的合法權益三個方面努力。具體而言,明確問責事項,即明確在什么樣的情況之下,啟動問責程序;規范問責程序,就是要規范問責程序的啟動條件、啟動者、如何確定問責對象和內容等;保障被問責人的合法權益,即被問責人在被問責過程中,問責決定作出之后,都應該保障其相應的合法權益,如申訴的權利。

五、營造問責文化

我國對于問責制度的實踐探索起步較晚,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問責的領域比較狹窄,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廣大群眾的問責意識都較薄弱。因此,在校園危機管理中引入和完善問責制度,需要在一定范圍內營造問責文化。

具體而言,校園危機管理中引入問責制度,涉及到各地區政府主要領導,教育行政部門等相關部門領導,學校的領導和教職員工,還包括新聞媒體,家長,學生等不同人群。相關部門,學??梢酝ㄟ^教育培訓大會,新聞發布會,家長會,班會等不同形式,對不同人群進行校園危機管理中問責制度的引入和完善這一理念、措施的宣傳教育,使不同人群能認清當前校園危機管理的形勢,校園危機管理中引入和完善問責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通過營造問責文化,促使相關人員的問責意識,不斷增強自身工作的責任感。

在校園危機管理中引入和完善問責制度,對于目前的校園管理來講,是一次改革和創新,目前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都不夠深入,相關理論,如校園危機管理中引入和完善問責制度的配套制度建設,問責制度中的獎懲規范等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洪大用.中國轉型期的公共危機與危機管理[N].南方日報,2007-5-10(第A13版).

[2]譚功榮.問責制:責任政府最基本的實踐形式[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10).

[3]李雪平.走出問責管理誤區[EB/OL].http://www.esafety.cn/pinglun/wangyougd/201007/49829.html.

[4]百度百科.行政問責制[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92712.htm.

[5]張春旺.嚴婭等.中小學校園安全問題研究和實踐綜述[J].學理論,2010,31.

本文系2010年度華北電力大學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02128)。

作者簡介:嚴婭(1989—),女,湖北鄂州人,現就讀于華北電力大學法政系,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危機意識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高校危機管理作為社會公共危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確保高校學生人身安全、培養學生危機意識、維護高校聲譽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從新媒體對高校危機管理造成的影響入手,深入分析新媒體時代國內高校危機管理的現狀,提出對策如下: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加強對高校危機事件的預警;完善危機事件信息披露機制,進行正確輿論引導;加強高校危機管理隊伍建設,積極提升管理人員媒體素養。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危機管理;突發事件

新媒體作為近年來的新生事物,其發展速度十分迅猛,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作為師生日常生活學習的地方,人口密度較大,尤其是在國內眾多高校不斷擴招的大環境下,高校學生數量急劇增長。隨著新媒體的日益發展,高校發生各類危機事件的概率大為提高,為高校有效管控校園危機事件帶來了挑戰。充分發揮新媒體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完善高校危機事件預警和處理機制,應當成為高校應對各類校園突發事件的一個有效手段。

一、新媒體對高校危機管理的影響

(一)新媒體的內涵

正確認識新媒體對高校危機管理帶來的影響,首先要對新媒體及其特點有比較全面的理解。所謂的新媒體是指區別于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等信息傳播方式,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為基礎、利用不斷發展的互聯網和高速通信網,以各種移動終端設備為主要傳播載體的一種新的技術形式下的媒體形態[1]。

相較傳統的媒體傳播方式,新媒體具有信息傳播速度快、信息實時交互性強、信息影響范圍廣、信息傳播自由度高等特點。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的便捷性得到極大的提高,信息傳播的數量呈現爆炸式的增長,其中不可避免地充斥著各類虛假有害信息,這也給了一些別有用心者可乘之機,利用新媒體誤導廣大人民群眾,進而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新媒體對高校危機管理帶來的影響

簡單來說,高校危機管理是高校應對各種未知或突發事件的預警和應急處理機制,其目的在于維護高校正常教學秩序,切實維護高校師生合法權益和高校聲譽,是高校平穩、有序運轉的重要措施。在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下,其影響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高校危機管理帶來的影響也越來越大[2]。

首先,新媒體的發展增加了高校危機管理的不可控風險。由于新媒體信息傳播所具有的系列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對危機事件的掌控能力和處理效果,使得危機從出現到處理所需要的時間大大縮短,危機蔓延的速度進一步加快,極大地壓縮了高校危機管理的預警和處理時間。由于難以預料新媒體對高校危機事件最終的發展走向所起到的作用,使得危機事件產生影響的不可控因素大增。

其次,新媒體的發展增加了高校危機管理的復雜性。在高校,大學生作為受教育的主體,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能力強,對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工具的使用頻繁,使得已發生或正在發生的危機事件在高校之中快速蔓延,引起學生的廣泛關注,經過朋友圈、微博和QQ空間等錯綜復雜的社交網絡進一步擴散到高校之外,從而由開始的高校危機事件進一步演變為社會熱點事件。這不僅增加了高校對危機事件的監管難度,而且使得高校在處理危機事件時要考量的因素大為增加。如之前發生的安徽蕪湖高校女生元旦意外墜亡、南京郵電大學研究生跳樓自殺等危機事件不僅使當事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且極大地損害了高校的聲譽,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此外,高校學生正處于塑造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思想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誤導,新媒體的發展進一步消除了社會與校園之間的界限,學生卷入社會糾紛事件的可能性較以往更大,這也會加劇高校危機管理的復雜性。

再次, 新媒體的發展對現有高校危機管理機制帶來了挑戰和機遇。在新媒體時代下,傳統的高校危機管理機制在新的危機形態下顯得滯后和被動,對危機事件的應對捉襟見肘。但是新媒體也為高校危機管理帶來了新的機遇,有效利用新媒體的特點,尤其是在高校中的傳播特點,對于不斷提高高校危機管理能力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危機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危機管理觀念落后

由于新媒體是近年來新出現的事物,很多高校對新媒體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高校危機管理多停留在日常管理制度建設方面,沒能從危機公關的視角看待高校學生維穩工作,對危機的事前預警和事后的處理措施還不成熟,對新媒體給危機事件造成的負面作用缺乏清晰認識。此外,很多高校教職工在危機管理方面的意識較為淡薄,把高校危機管理同高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割裂開來,簡單地認為高校危機管理對于高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是一種浪費,沒有認識到高校危機管理對于促進高校人才培養、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二)危機管理機制不完善

新媒體時代,高校危機管理機制不完善主要體現在對危機事件的事前預防和事后處理措施匱乏兩個方面。一方面,很多高校對新媒體認識不充分,沒有針對新媒體建立危機預防長效機制,往往是在危機事件發生時才進行相應處理,臨時成立危機事件處理小組,更有甚者在危機發生時僅由輔導員或學院負責學生工作的領導負責處理,高校各部門缺乏一個系統的危機應對機構。這樣不僅會錯過危機的最佳處理時間,而且會使得事件借助新媒體進一步蔓延,使事件擴大和復雜化。一些高校對于發生的危機事件沒能充分利用新媒體進行系統的研究和總結,以便更好地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高校危機事件,在危機發生時提升危機事件的應急響應速度[4]。另一方面,在新媒體時代,很多高校對危機事件的處理結果只是以公文的形式在學校官網這一渠道發布,對于事件實時處理進展沒有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下進行信息同步披露,不利于師生和外界公眾對事件的理解和認識,甚至出現誤解和謠言等不利情況。

(三)危機管理能效較低

造成高校危機管理能效低的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沒有一個高效的危機管理機制,往往是在危機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時才加以重視,以致貽誤了危機的處理時機。二是危機管理者對新媒體的理解和認識層面較淺,對新媒體在危機事件中所起作用還未能引起足夠重視。三是高校危機管理者很多都是兼職教職工,缺乏專業的高校危機管理技能和相關培訓,應對危機事件的處理手段較單一。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危機管理應對措施

(一)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加強對高校危機事件的預警

完善的危機預警機制對提高高校的危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原有高校危機預警機制的基礎上,一是積極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和高校相關決策,加強對高校師生的輿論引導和宣傳教育,同時依托學校宣傳處、學生處和團委等部門定期發布與高校危機事件和相關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主題信息,正確疏導負面信息,積極宣傳正能量,進一步增強高校師生對學校的凝聚力。二是組織專職人員加強對新媒體平臺上的各種信息的搜集、分析,對各種信息進行甄別,及時發現可能出現校園危機事件的危險信息,并立即啟動應對危機事件的預警機制,防患于未然。三是借助新媒體平臺,完善師生和高校領導層之間的信息溝通機制,及時消弭師生對學校涉及師生切身利益的相關決策的不滿因素,同時積極吸納、聽取師生對學校發展建設中所提出的相關建議,進一步增強師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和信任度,防止出現因上下之間信息溝通不暢出現的有損學校聲譽和師生利益的危機事件。

(二)完善危機事件信息披露機制,進行正確輿論引導

為避免在師生之間出現各種謠言和非議,防止事件通過新媒體平臺的傳播使事態進一步擴大,在危機事件發生后,一是應及時利用微信官方公眾號、官方微博賬號等新媒體平臺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將相關信息公之于眾,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避免廣大師生和外界大眾被通過其他渠道獲取的不可信信息所誤導,爭取獲得輿論的主導權以及大眾的理解和支持,使事件產生的危害降到最低。二是根據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作為學校相關決策、制度和危機處理的信息傳播者和解釋者,利用新媒體平臺及時正確發布危機事件相關信息,避免謠言傳播、降低危機管理成本,有效利用新媒體切實維護高校聲譽和正當權益。同時發揮新聞發言人在高校領導層和師生以及外界大眾之間進行有效溝通的橋梁作用,形成高校上下之間的良性互動,不斷提升學校應對各種危機事件的能力。

(三)加強高校危機管理隊伍建設,積極提升管理人員媒體素養

高校危機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進行持續的投入。加強高校危機管理隊伍建設和危機管理制度建設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當前新媒體時代的大背景下,信息的數量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信息的擴散速度十分迅速,對高校危機管理人員的專業要求和媒體素養不斷提高。其一,高校應重視對危機管理人員的日常培訓和相關專業技能訓練工作,使危機管理人員掌握基本的校園危機事件的應對措施,使之具備基本的危機公關素養。在危機發生時,快速進行初步處理,避免因未能及時有效處理使得事態通過新媒體平臺的傳播而產生負面影響。其二,高校危機管理人員應加強自身媒體素養,積極面對新媒體對高校危機管理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及時轉變思維模式,熟悉各種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的使用方法和相應特點,將新媒體平臺作為信息發布、搜集的有力工具。其三,作為高校危機管理人員,應以身作則,以專業的態度和嚴謹的作風要求自己,在高校師生之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利用新媒體平臺在高校中使用廣泛、互動性強等特點,適時傳播積極向上信息,利用新媒體對高校師生產生積極影響。

當前,有關新媒體時代高校危機管理相關理論研究還處于初步階段,對于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危機事件的各種產生形態還處于不斷探索階段,應對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危機事件的機制還不夠完善,作為高校危機管理人員,應緊緊把握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危機事件的特點,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危機管理機制,有效維護高校聲譽、師生正當權益和安全穩定工作,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參考文獻:

[1]范衛萍,姜德鋒. 新媒體時代下的高校校園危機傳播管理研究[J].新聞傳播,2012(3):151.

[2]蔡火鳳.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的危機管理研究[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4.

[3]劉雪霞.新媒體時代高校危機公關策略研究[J].人民論壇,2014(34):161-163.

[4]孫亮.網絡媒體在高校危機管理過程中的運用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0.

上一篇:互動教學模式下一篇:pbl教學模式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