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危機管理媒體管理范文

2024-03-06

危機管理媒體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在婦產科急診接診整個流程中存在的護理風險因素,并研究相應的危機管理干預措施。方法:選取2020年1月至6月婦產科急診接診的200例孕婦為本次研究對象,該時期未實施危機管理干預(未實施組),再選取2020年7月至12月婦產科急診接診的200例孕婦,該時期實施危機管理干預對策(實施組),分別比較不同時期發生護理風險情況、醫療糾紛發生情況、對本次護理工作滿意程度。結果:實施組在各個環節中風險事件發生率遠遠低于未實施組(P<0.05)。結論:深入分析婦產科急診接診中各種潛在的風險,并實施危機管理,可有效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故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

【關鍵詞】婦產科;急診;接診;護理風險;危機管理;醫療糾紛;滿意度

The core research on nursing risk and crisis management in emergency trea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WEN Ya-ling (Hun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Changsha Hunan 41008, China)

[Key word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Emergency treatment; Receiving the doctor; Nursing risk; Crisis management; Medical disputes; Satisfaction

婦產急診是一個具有風險因素較多,且風險系數高的環境,由于接診的產婦病情變化快、風險高,甚至威脅母嬰兩個生命。具相關數據調查[1],全國各地婦產科醫療事故糾紛事件發生率是較各個科室中最高。婦產科急診的環境中肯定存在各種風險,怎樣能夠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通過相應的干預措施 將風險降至最低,是每個婦產科工作人員亟需面對和解決的問題[2]?;诖?,本次研究將深入分析在婦產科急診接診的整個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并實施相應的危機管理干預措施,旨在為日后工作中不斷積累更多的經驗,提升自我專業技能水平,相關材料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詳見表1。

1.2各個環節護理風險

1.2.1轉運環節 大多數孕婦由外院或者院內急診科轉入婦產科,有婦產科急診接收,為此接收的孕婦病情往往危及母嬰的生命,在轉運的整個過程中,無論是其他醫院還是本院,轉運的時間雖只有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一旦處理不當就會給孕婦的預后帶來一定的影響,嚴重的甚至危及其生命。分析以下幾大潛在風險:①未充分評估孕婦的病情穩定性,導致轉運時間控制不得當;②未根據其病情不同,調整其不同的體位;③未做好充足的應急準備工作;④在轉運途中,可能發生導管脫落,甚至墜床;⑤剖宮產后的新生兒轉運不當等。

1.2.2接診環節 接診的孕婦中,由于少數孕婦對分娩相關知識了解不足,導致出現見紅或者宮縮后,出現非常嚴重的恐懼心理,尤其是胎膜早破期間,出現陰道大量出血、羊水外流后,其恐懼、不安、緊張等心理更加嚴重。為此,孕婦和家屬一旦進入婦產科就強烈要求優先接診、及時接診,倘若此時,相關護理人員、應對能力低下、處理不得當,極易出現就診次序混亂的情況,甚至在因為溝通不當,引發孕婦和家屬的埋怨,嚴重時出現語言沖突,甚者為肢體沖突。

1.2.2交接環節 無論從院外轉入還是院內轉入,由婦產科急診接收的患者都需要做好交接工作,潛在風險分析如下:①院外接診時,只交接了孕婦的基本病情,卻忽略了其他救治過程;②院內交接時,交接工作不清晰。

1.2.3急救環節 在為病情重的孕婦行救治時,因為醫生和孕婦的不配合,導致孕婦未接受到及時的救治、護理工作不到位,會對母嬰的生命健康帶來威脅。相關護理人員實踐能力、專業知識薄弱等因素,均能夠引發各類風險事件。在救治工作中記錄不詳細,出現漏記的情況,不僅給救治帶來難度,亦危及母嬰生命安全。

1.3危機管理措施 未實施組行常規婦產科急診接診護理流程;實施組在接診的整個過程中實施危機管理,具體方法如下:①轉運危機管理措施:婦產科急診接診中應起到應急預案,在工作中做到提升預見性意識,讓整個工作有條不絮、有章可循。首先建立科學、合理的轉運流程,在轉運前主管醫生一定對孕婦的病情進行綜合評估,并確定最佳轉運時機,對不宜轉運的孕婦,且亟需救治的孕婦,應在做好充足準備的前提下,轉出途中應由醫護人員護送,保障其生命安全。其次,在轉運中應根據孕次的具體病情,選擇最為科學的轉運方式,尤其在接診中一定要根據孕婦的病情,選擇適合的體位,預防加重病情。再次,婦產科接診的孕婦病情急、快,為此對接診工作的要求更高,在轉運途中密切觀察孕婦的病情變化,預防因為宮縮疼痛而躁動,安全使用床擋,預防墜床。為此所有相關人員不僅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且需要更廣泛的知識面,同時應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應對能力、熟練的操作能力。最后,剖宮產娩出新生兒存在眾多影響其生命的各種因素(宮內窘迫、早產等),為此做到醫護陪同安全轉運,做到隨時評估和觀察新生兒。②交接危機管理措施:首先,婦產科急診接診的所有孕婦,都要做好交接工作,在轉入和轉出中應準確且詳細的填寫產婦基本信息、腕帶、建立病歷等,使其接診信息明確,尤其是經過多門診檢查的產婦,一定引起高度的重視,對其詳細信息進行逐一核對,信息無誤后簽字。其次,對接診后的產婦,除認真交接其病情信息,還有詳細交接相關治療方案、相關檢查結果、診斷結果等,以便接診后主治醫生通過相關信息就能夠準確地判定其病情、治療方案等。③溝通危機管理措施:溝通在婦產科急診接診整個過程中極為重要,具相關數據統計,所有醫療糾紛中>50 %的發生因溝通不當引發。在接診中,醫患雙方由于獲取的信息可能一致,而孕婦和家屬又擔心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心情激動。為此在溝通中對溝通對象的選擇應該準確,應及時告知情緒激動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并告知在救治過程中潛在或可能發生的風險,對提出的疑問應耐心解答,使其以平穩的心態來接受救治,必要時簽署告知書。④加強醫護人員風險教育:定期組織所有醫護人員進行相應的護理風險教育,同時不斷完善風險管理告知、風險管理報告制度,定期對制定應急預案進行完善。同時通過相應的培訓、演練等加強所有相關人員的應激水平,目的是提升去風險識別意識,并不斷優化其知識面。此外,應重視接診中所有記錄的客觀性、完整性、準確性、及時性、字跡清晰等有利證據[3-4]。

1.4療效判定指標 統計在各個環節中不同組別風險事件發生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SPSS22.0分析,數據以%體現,χ2互比檢驗,如P值<0.05,則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不同組別各個環節風險事件發生情況 實施組在各個環節中風險事件發生率遠遠低于未實施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2。

3 討論

所謂護理風險為患者在醫院內接受診療、護理的整個過程中,因各種潛在因素,直接或者間接導致患者可能發生的風險,因該類風險對加劇日漸緊張的醫患關系[5]。而危及則為在社會系統中的基本價值、行為準則發生較為嚴重的威脅事件,且需在時間壓力以及不確定性中做出關鍵的干預措施[6-7]。所謂危機管理指在一個確定存在風險環境中,采用有效的干預措施將風險降至最低的整個管理過程[8-9]。婦產科急診接診護理工作中危機管理核心為預防,亦是危機管理中最重要的環節,可有效降低、避免、解決危及發生危機。而護理工作的最終目的是安全護理,亦是工作最重要的內容[10-12]。本文通過深入分析婦產科急診接診中的潛在的風險,同時采取科學合理的危機管理措施后,實施組風險事件發生率得到明顯的下降,故充分證明:危機管理的有效性和可實施性。

總之,深入分析婦產科急診接診中各種潛在的風險,并實施危機管理,可有效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故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段艷華. 危機管理方案應用于婦產科急診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效果觀察[J]. 中國衛生產業, 2019, 16(33): 107-108, 111.

[2] 羅霞, 羅畢玉, 韓芬. 細節護理管理的加強在婦產科護理中對風險及護患糾紛的影響[J]. 中國衛生產業, 2019, 16(31): 37-38.

[3] 王亞楠. 急診接診婦產科患者的護理風險與危機管理[J]. 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 2019, 6(27): 109, 114.

[4] 黃攀, 李麗琴. 危機管理在婦產科急診接診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民康醫學, 2019, 31(16): 131-133, 140.

[5] 徐曉燕. 用優化的急診護理流程對婦產科急診患者進行轉運護理的效果研究[J]. 當代醫藥論叢, 2019, 17(14): 18-20.

[6] 余亞權. 婦產科急診接診期間的護理風險與危機管理對策[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8, 26(8): 164-165.

[7] 陳丹, 翁錢瑛. 危機管理方案用于婦產科急診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效果[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8, 26(8): 159-161.

[8] 王曉燕. 淺談婦產科護理風險管理與防范措施[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 17(57): 219-220.

[9] 宋微. 婦產科急診接診過程中的護理風險及防范措施[J]. 中國衛生產業, 2017, 14(9): 89-90.

[10] 許愛玲, 鐘瓊, 張文艷. 探討正確規避婦產科急診接診過程的護理風險與危機管理[J]. 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 2015, 2(4): 193, 195.

[11] 郭錦花. 婦產科急診手術風險因素及護理對策[J]. 全科護理, 2014, 12(24): 2279.

[12] 保艷梅. 婦產科急診接診中的護理風險和防范措施[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 24(6): 181-182.

危機管理媒體管理范文第2篇

[摘 要]公眾參與政府危機管理有助于提高社會自我救助能力、解決危機管理中的“政府失效性”以及確保政府危機管理的公共利益取向。當前我國政府危機管理中的公眾參與還處于較低的層面。為推進公眾積極參與政府危機管理,必須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培育和發展民間組織,建立政府、媒體與公眾合作的應急機制以及完善危機教育機制等。

[關鍵詞]政府;公眾;公眾參與;危機管理

完善政府危機管理的法制、機制和體制建設,提高政府應對公共安全的能力,是我國當前各級政府面臨的重大課題。公眾參與,是政府危機管理中提供公共安全、預防危機發生、減輕危機危害、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內在保證。

一、公眾參與在政府危機管理中的作用

政府對危機事件進行有效管理,以保護每個社會成員的人身權與財產權,維護整個社會的公共安全,是政府的一項基本職能。由于政府危機管理具有不確定性、應急性、非程序性決策等特點,使得公眾參與在政府危機管理中的功能和作用容易得到忽視。但事實上,政府與公眾對社會生活的合作管理程度的提高,意味著政府責任的加強和善治目標的逐步實現。廣泛而有序的公眾參與,提高社會成員的危機意識與應對危機的能力。是提升政府危機管理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公眾參與在政府危機管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提高社會自我救助能力。在政府危機管理過程中,公眾既是危機管理的直接受眾,同時也是至關重要的管理主體。在危機事件的自然災害、技術事故、人為災難等三種表現形態中,除了自然災害以外,其他類型的危機事件都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爆發的。實際上很多技術事故和人為災難的爆發,都與公眾自身的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范能力薄弱有關。因此,提高公眾的危機意識和危機應對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危機事件爆發的頻率。

當危機事件發生后,公眾良好的安全意識和危機應對能力,將有助于提高社會自我救助能力,極大地減少危機可能造成的混亂和損失。正因為如此,西方發達國家一直非常重視運用各種渠道和機制,對公眾進行危機應急知識的宣傳和應急能力的教育培訓和演習,把塑造發達的社會應急文化、以提高社會自救能力作為政府危機管理系統的一項基礎工程。

2、解決危機管理中的“政府失效性”?!罢浴笔侵府斘C發生時,政府在短期內所能提供的公共資源有限,空間分配密度有限,而導致對某些危機事件無法采取及時和有效的應急措施而造成損失。政府失效性產生的源自于危機事件的發生具有時間的不確定性、地點的不確定性、危害程度的不確定性、危害對象的不確定性以及處置的緊迫性等特點?!罢浴钡拇嬖?,表明政府的危機管理能力要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僅靠政府的力量應對危機事件要付出極高的公共財政成本,在現實中無法做到。

有效解決危機管理中的“政府失效性”,必須建立“政府與民間、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之間的合作與互動”,即在危機管理中,政府除自身積極參與并發揮主導作用外,更應注重公民社會乃至市場的全面參與。公眾參與在危機管理中的力量,不是體現為個體的單獨行為,而是通過各種社會組織來發揮公眾參與的集體力量。這些社會組織包括如社區組織、志愿者組織、社會中介組織等具有非營利特性、公益性、志愿性特點的民間組織。也包括具有營利性的工商業組織。在政府危機管理中,引人民間組織和工商業組織的參與,積極為這些社會團體、組織參與危機救治搭建平臺或者說是拓展渠道,這樣既有利于通過建立政府和社會組織共同所擁有資源在危機狀態下的調配機制,提高政府的危機物資的儲備水平和調動能力,也可以充分發揮這些社會組織在危機預防、危機處理、和災后恢復過程中的自我救助能力,促進公眾參與政府危機管理的有序化拓展,以合作的姿態共同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危機事件。

在現代西方國家,活躍著大批志愿者組織和其他公益性民間組織,已經成為抗擊危機、參與危機救援工作的一只重要輔助力量。還有國際紅十字會等這樣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一直活躍在戰爭和災難救助的第一線,為協調國際救援物資和進行人道主義援助發揮重要作用。我國政府在應對SARS事件的后期,已經體現出政府與公眾、各類社會組織合作處置危機的特點,對于國內的公共安全事件積極尋求國際合作和社會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權力中心,醫療機構、專家組、國家衛生組織都參與了危機應對工作,在一些社區,自愿性的公民團體也主動分擔了原先由政府獨自承擔的責任。

3、確保政府危機管理的公共利益取向。從理論上分析,在政府由其公共性決定的從事社會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中,實現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是政府政治決策和政府行為的邏輯起點。政府危機管理為全社會提供公共安全服務,是政府的基本職責。政府危機管理以提供社會公共安全為宗旨,以保障和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為指向,而不是僅僅為少數人、少數集團的特殊利益服務。政府在危機管理中,能否盡可能地防止危機的發生,盡可能有效地處理已經發生的危機,從而最大限度地維護和保障公共利益,是判斷和評價政府危機決策水平和危機管理能力的基本標準。

在政府危機管理的過程中,公眾參與可以建立起有效的社會監督機制,有助于確保政府危機管理過程中的公共利益價值取向。公眾參與打破了政府組織及其官員在危機管理中對權力的壟斷,公眾不再被簡單視為危機管理的旁觀者或危機管理的對象,不是只讓公眾了解決策的結果然后被動的執行,而是應該提供給他們參與危機管理的各種機會。公眾參與使危機管理透明化,公眾擁有了更多的知情權,對政府在危機管理過程中政策制定與實施的各項權力的監督更加有效,可以限制政府組織及其官員在危機管理中的不作為、失職、瀆職乃至于權錢交易和以權謀私的行為。

由于危機決策是一種非常規決策或非程序性決策,網危機爆發后政府必須在有限的時間、資源、人力等約束條件下完成應對危機的策略和具體措施,決策民主化受到客觀條件的很大限制,所以政府危機管理中的公民參與主要是一種非決策性參與。通過公民參與,建立起強有力的自下而上的社會監督網絡,對危機管理中危機決策和決策執行的失誤進行及時和有效的監督和控制、確保政府危機管理的公共利益取向就顯得十分有必要。

二、我國政府危機管理中公眾參與的現狀

在我國,長期以來政府已經習慣于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管理,政治文化中的服從意識十分濃厚,公眾很少有和政府平等對話的機會,所以在政府治理和決策中很難看到公眾的力量。特別是在決策權力高度集中的政府危機管理中,公眾有機會向政府表達意見,為謀取社會共同利益而施展和貢獻自己的才能的空間則更加有限。在我國當前政府危機管理中公眾參與的現實困境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政府危機管理中公眾參與法制化的缺乏。公民參與的法

制化是指將公眾參與危機管理的權利和途徑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確定,能使公眾參與作為政府危機管理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得到保證,而不致成為一種可有可無的隨意性的安排。我國當前關于危機管理的法律制度正處于建立和完善的初級階段,在已經公布實施的一系列用于危機處置的法律文件中,尚沒有關于肯定和支持公眾參與政府危機管理、以及參與的職責、途徑方面比較明確的法律規定。公眾參與法制化的缺乏,使得公眾和各種社會組織的參與不被政府決策機構所重視,公眾即使有參與的愿望也無法實現。隨著當代中國社會公眾參與積極性的逐漸高漲,公民參與危機管理的制度供給的速度已經遠遠跟不上實踐的需求,因此,建立制度化的參與機制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2、政府危機管理中公眾參與的組織基礎薄弱。在我國當前政府危機管理中,公眾參與的組織基礎非常薄弱。公民參與的組織基礎是指,有序且有效的公眾參與是通過各種社會團體和組織而不是以個人方式表達利益訴求,在政府危機管理中發揮功能和作用。我國目前也有一些公益性民間組織,在政府帶動下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在處理危機中起到輔助和補充作用。但總體而言,參與其中的民間組織數量不多、能量有限、至今還發育不全。一些專業性社會組織大多是自上而下的官辦社會團體,行政色彩過濃,缺乏民間組織固有的靈活性與創新性,大多數無所作為,更談不上能完全自由、合法地協助政府參與危機管理。而其他營利性組織也面臨在危機應對中的職責與權限不明,缺乏與政府部門溝通與合作的經驗等問題。

3、政府危機管理部門對公眾參與的忽視。我國形成于計劃經濟體制之下的傳統危機管理模式,是一種由國家向公眾的單向行為,危機決策和實施過程就是一種支配與被支配的過程。決策者和執行者居高臨下,公眾被當作政策對象只能被動接受既定的制度安排。長期以來,這種模式養成了一些政府危機決策者藐視公眾、漠視民心的官僚主義習氣,主觀上輕視或者忽視公眾參與,行為上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應對和處置危機事件。實際上,危機管理這種非例行活動往往與程序化的常規管理的具體效果密切相關。日我國公共管理體制中普遍存在的這種對公眾參與的漠視和排斥,有時甚至動用行政手段限制公眾參與,才導致近些年以來各地都出現了不少公眾因參與不能、訴求無門而集體請愿,甚至釀成嚴重社會沖突的事件。危機管理與常規管理之間存在互為因果的關系,所以在制度構建上應該互相汲取有益經驗與教訓,客觀審視公眾參與的價值和作用。

4、公眾參與政府危機管理意識薄弱、參與能力水平較低。當前我國公眾參與的總體水平較低,公眾參與社會公共管理事務的廣度和深度還處于一個較低的層次上。在政府危機管理中公眾參與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不高,參與的普遍性不足。在危機情境下,公眾中的大多數人習慣于自身是政府危機管理的對象,是被施救的弱者或是旁觀者,缺乏責任心和主人翁精神,沒有意識到自身也是危機管理主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我國公眾在危機管理中的參與能力與有限的參與要求相比,處于更低的水平。由于公眾參與危機管理,除了責任心以外,還要涉及較多的專業技術知識,這種對專業技術知識的高要求可能會限制公眾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但在我國公眾危機意識和安全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尚沒有被充分重視,比如在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中幾乎難覓關于危機教育的內容;偶爾舉行的危機預案演習僅僅是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獨角戲”,沒有考慮到社會力量的參與所有這些與我國危機事件頻發的基本國情十分不符,是造成公眾參與意識薄弱、參與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推進公眾積極參與政府危機管理的對策

1、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公眾參與發揮作用的程度依賴與參與權相關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首先應該通過行政立法把公民的參與權加以固定而成為法定權利。我國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行政程序法》,只有個別單行法中有關于參與的零散規定,而且對參與的形式往往未作細致的程序性規定。在個別專家起草的《行政程序法》(建議稿)中,雖然首次確定了“參與原則”,但是僅有原則是不夠的,重要的是必須具有法定化的參與程序、參與權的司法救濟等;其次,在我國危機管理法律制度的構建過程中,對是否需要公眾及社會組織參與政府危機管理、參與的主體范圍、參與的程序、參與的方式以及對參與權的監督和制約等,應該做出具體而細致的規定,使公眾的參與權落到實處。最后,在危機狀態下,政府為了控制危機局勢恢復秩序,必須對公民某些權利和自由進行某種程度限制。公民的合法權利收到了不得已的限制,不僅可能會造成公民個人利益的損失,而且可能會影響到公眾參與政府危機管理的熱情和行為。政府部門在做出限制公民權利性決定時,一定要慎重,應當符合比例原則的要求,即行政目的務必適當、限制行為的損害最小以及權衡利弊得失,保證利大于弊、得大于失。

2、培育和發展民間組織。民間組織為公眾參與有序化拓展提供了一條便捷的通道,是我國政府危機管理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建設性主體因素。培育和發展民間組織,積極推進民間組織參與政府危機管理過程,首先應該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為民間組織的成長提供更為優越的發展空間和資源條件。國家應該在財稅方面給與民間組織適當的優惠或補助,并對民間組織的運作給予適當的技術支持,幫助和促進民間組織發展成為一個理性、合作、成熟的社會公共領域,成為民主政治的堅實基礎。其次,規范和引導民間組織參與政府危機管理過程?,F行體制中,公眾通過社會團體和組織、特別是公益性民間組織在危機管理中實現公共參與是必然的發展趨勢?,F在的問題是要在制度上強化民間組織對政府公共事務治理的實際影響力,在實施和操作層面探索民間組織在危機管理中與政府合作的制度安排。此外,為了避免民間組織在參與過程中發生“異化”的可能,務必要在參與和控制之間保持必要的平衡。無論如何,當危機發生時,政府是主要的管理者、運籌者、執法者,為了保證民間組織的參與符合國家、社會公共利益,并與政府在危機管理中的行為保持協調,必須建立相應的控制和監督機制,把民間組織的參與行為規范在法制的軌道之內。

3、建立政府、媒體、公眾三方合作的應急機制。在危機發生后,政府需要通過快速的危機決策和應急反應系統及時控制危機,同時運用傳媒與公眾溝通,穩定公眾情緒。美國政府之所以在911等災難和危機事件中,迅速化解危機,沒有使整個國家和人民生活陷入持續混亂狀態,其原因在于:政府部門積極應對;媒體第一時間的反應和民眾的自我調試。我國政府處置SARS事件過程中得到的重要經驗和教訓也告訴我們,要成功地應對各種危機,必須建立政府、媒體和公眾地合作應急體制。

信息溝通是危機管理的核心。在危機控制過程中,如果政府實施有力的危機公關策略,加強與公眾信息溝通,就能夠得到公眾的理解、尊重和支持,政府危機管理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知情權是公民重要的程序性權利,而行政信息的及時報告、公開和發布是政府的主要職責。在危機事件發生時,政府應該建立公共危機溝通機制,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通過召開例行的新聞發布會,公布信息滿足民眾的知情權,以避免社會流言的傳播,并告知民眾在危機事件中的注意事項等。媒體是政府與公眾之間信息溝通的橋梁,媒體公正、及時全面的報道是政府應急措施獲得預期效果和得到公眾支持和反饋的基本保證,因此需要對媒體進行必要地監控,使其充分發揮媒體在危機時刻中對公眾的正面、積極和有效的引導作用。

4、完善危機管理教育機制。公眾必須具備一定的危機意識和應對危機的能力,才能有效的參與政府危機管理。提高公眾的危機意識和應對危機能力,必須完善危機管理教育機制。首先,應該把把危機管理知識和技能的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各級學校開設相關課程,配備專職的教師和研究人員,把應對危機事件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次,對公眾進行經常性的危機培訓,進行災害頂防、災害發生后的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教育,同時吸收公眾和相關社會組織的參與,有針對性地進行危機處理演練,提高應對危機的操作能力,提高整個社會應對危機的心里承受能力和危機處理技能,配合支持危機發生期間的危機處置工作;最后,有關政府機構,教育和科研機構要加強危機管理的研究,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進行危機教育的需求分析,明確危機知識和教育的目標群體,提供危機教育的資料。

[責任編輯:孫巍]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危機管理媒體管理范文第3篇

摘 要:以市場營銷為視角,探尋企業危機管理方法與手段能夠直接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為企業免受毀滅性的打擊提供重要的作用。立足市場營銷視角,探究企業危機的種類,分析造成企業市場營銷危機的主要原因,為確立企業市場營銷危機管理方法提供重要依據,以確保企業能夠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市場營銷;企業危機管理;危機種類;原因分析;管理方法

從企業市場營銷視角分析企業危機管理手段及方法,前提在于必須明確企業危機的種類,深刻體現出不同種類的企業危機所產生的必然后果,從而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前提條件。競爭環境的不確定性決定了企業時刻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危機,破壞性也越來越大。國外學者在企業危機管理手段的研究始于上世紀90年代,諾曼.R.奧古斯丁在1995年就提出,企業危機就如同人的生病,存在的危機復雜且種類繁多,并不能每一種危機都完全列舉出來。而杰弗里.R.卡波尼格羅先生在1999年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認為企業出現危機的原因在于財務指標不高于預定期望,造成企業負面影響不斷擴大,導致企業危機的出現。而我國學者在企業危機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并不落后西方發達國家,學者們提出的觀點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如1996年,姚家祥先生就提出企業危機中包含了一定的內部危機,包括領導危機、信譽危機以及財務危機等等。另外還包括相關的外部危機,如社會影響力危機、市場資源占有率、客戶占有率危機等等。而孟雪梅等人則提出另一種觀點,他們認為造成企業出現危機的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社會環境信息所引發的企業危機,二是企業運行環境所引發的危機。據中國首部民營企業發展報告“藍皮書”表明:20年來中國每年有15萬家左右企業誕生,消亡企業的數目也達到10萬家左右,60%的民營企業在5年內破產,85%的民營企業10年內消失,這就說明企業危機管理應立足市場營銷視角[1]。其次,要結合造成企業市場營銷危機的主要原因進行具體分析,為探尋企業危機管理方法提供重要的依據,并提高企業危機管理方法構建的針對性。從而探尋出針對性較強的企業市場營銷危機管理方法,保障企業能夠邁向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市場營銷視角下企業危機主要包括的種類

危機管理是企業為適應市場環境變化而進行戰略調整的必要手段。目前,很多企業忽視了將戰略管理與危機管理有效地協調在一起這一點,這種脫節容易造成企業忽視戰略管理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危機誘因,也會造成企業未來的一切努力付諸東流的后果。從市場營銷的角度講,企業存在的危機主要包括市場影響力危機、資金流動的危機、內部人才的危機3種類型。不同類型的企業危機都會在企業社會發展過程之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一)市場影響力危機

企業的市場影響力深刻地影響著企業長久發展,決定了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生存。眾所周知,消費者在選購商品的過程中,普遍關注企業的品牌,原因在于消費者普遍更為相信大品牌、大企業。因此,消費者關注知名品牌的程度相對較高,這些大品牌、大廠家所生產的殘品消費者的購買意向更強。品牌危機不僅傷害品牌關系,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引發消費者與企業兩類“社會群體成員”之間的關系沖突,加大交易成本,破壞交易規則和社會穩定。品牌危機將通過“利益受損意識”“情感喚起”和“組織化努力”3個階段演化為企業與消費者群體以及消費者與消費者群體之間的關系沖突。具體而言,品牌危機會讓消費者感知到心理安全感或自我概念受到威脅,這種利益受損的意識會喚起消費者的原始情感或道德情感,繼而驅動其尋求組織化努力(儀式互動或自我概念維護)以維護受威脅的利益[2]。在這里,企業市場影響力就是企業的形象所在,一旦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或者企業與消費者之間出現糾紛,那么企業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必然會出現下降,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也會受到損害。

(二)資金流動的危機

企業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順利運行,其關鍵條件在于能夠得到充足的資金保證,收支能夠保持平衡、合理,能夠為其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一旦出現壞賬、亂賬的現象,就證明企業管理者存在嚴重的過失,導致企業受困于資金危機當中,這會嚴重影響企業未來的健康發展。在銀行貸款方面,收支出現不穩定的狀況,企業資產流動不夠明確,勢必會導致資金流向不夠清晰,造成支出與收入嚴重不符的狀況,銀行貸款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還清,企業就會受到瀕臨倒閉的威脅。除此之外,由于企業內部資金短缺,產品的銷售與服務質量必然會受到嚴重影響,這就會導致消費者不信任企業所生產的產品,進而引發企業很難立足社會的競爭環境下。

(三)內部人才的危機

人才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是企業能夠不斷追求創新的重要保障條件,因此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構建十分重要。企業如何在動蕩的經營環境下獲取持續競爭優勢,是戰略管理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資源學派所提的資源基礎理論以及核心能力學派所提的核心能力理論一度是研究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熱門理論[3]。內部人力資源管理高度科學化,有助于人才正確認知自我,并樹立強烈的愛崗敬業精神、團結協作精神,助力企業內部人才達到精英標準。企業內部一旦出現崗位空缺,必須結合實際要求將富有崗位升任能力的人才作為補充,從而為企業良性、可持續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

二、造成企業市場營銷危機的主要原因所在

根據市場營銷視角,可以看出企業危機主要體現在市場影響力、資金流動、人力資源3個方面。市場營銷危機是指企業由于內部經營管理不善、營銷戰略和策略失誤,或者無法適應動態變化的外部環境,最終企業的產品或服務銷售難免會陷入困境,甚至企業形象受損會直接加快企業土崩瓦解。造成這3方面危機出現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以下3個方面:

(一)企業內部存在裙帶關系

企業社會影響力的危機主要表現于消費者信任企業的程度下降。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一危機的產生呢?關鍵因素在于企業內部裙帶關系過于嚴重,造成企業本身所具有的發展積極性受到影響。許多大公司、大企業普遍存在裙帶關系。企業領導與下屬之間以“親情”“友情”作為紐帶,導致員工自身產生“干好與干壞一個樣”的心理,從而影響企業自身的發展。裙帶關系較為嚴重,也會助長管理部門在員工管理工作中漏洞頻發,這就會導致企業產品在生產方面、銷售方面、服務方面都大打折扣,企業員工的執行力下降,整個企業運轉成為一盤散沙。

(二)企業戰略管理相對單一

企業經營出現危機,會影響到金融穩定、投資者權益、企業融資甚至社會利益等多個方面,因此建立金融企業危機處置制度極為必要[4]。然而,很多企業戰略管理相對較為單一,只是將廣告投放作為企業產品營銷的主要策略,這就導致企業營銷路徑較為狹窄,市場核心競爭力受到嚴重擠壓,產品營銷與產品生產之間不協調。在這樣的狀況下,企業資金流動就處于不合理的狀態,營銷策略中的支出會遠遠大于收入,致使企業壞賬、亂賬等現象出現,產品質量、產品銷售、產品售后服務等相關環節受到嚴重的不良影響,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受到損害。而針對消費者而言,這就意味著持續購買力的喪失,企業所具備的可持續發展動力也就嚴重不足。

(三)企業文化中形式感嚴重

企業文化作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企業內部員工愛崗敬業精神的主要因素。企業人力資源危機出現的主要原因中,企業文化形式感較為嚴重是最主要的原因。很多企業文化缺乏內涵,最終導致員工的功利心較重,過于關注個人的利益而缺乏企業得失的重視,從而難以形成愛崗敬業精神、團結協作精神和創新精神。因此,企業應高度重視自身的企業文化建設,在危機演變過程中以公眾認知為基礎,不斷調整和選擇恰當的應對策略,充分利用媒體的信息擴散效應,發揮企業聲譽的正效用,規避負效用[5]。

三、探究企業市場營銷危機管理的方法

企業市場營銷危機管理方法的探索,需要結合企業危機的主要類型,并將導致危機出現的主要因素作為根本立足點,確保企業市場營銷危機管理的方法更加具有針對性。以下則根據企業內部脫離裙帶關系、企業文化中突出內涵、建立外部溝通與互動原則、重視企業供應鏈合作關系4個方面加以論述。

(一)企業內部脫離裙帶關系

企業內部關系保持清晰明確,領導與下屬之間脫離裙帶關系,是確保企業擺脫企業人才危機的關鍵條件,這也正是日常所提到的“認賢不認親”。企業內部存在裙帶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內部人員正常管理,在出現各種危機的情況下無法有針對性的追究責任、承擔損失,更無法實現令行禁止,造成企業生產、銷售、服務質量的下降,嚴重阻礙了企業積極、健康、向上的可持續發展。企業內部脫離裙帶關系的重中之重在于建立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在人才選聘方面必須堅持與企業內部人員存在親戚、朋友的人堅決不用的原則,建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管理機制,凈化企業內部人員之間的關系,即只存在上下級、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這也是國內大中型企業之所以普遍實行員工親戚、朋友禁止進入企業崗位的原因,目的就是為了確保企業在內部人員管理方面做到一視同仁,在產品質量管理方面才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證,從而推動企業保持良性的可持續發展勢頭。這是企業市場營銷危機管理的首要一環。

(二)企業文化中突出內涵所在

企業文化的建設要富有內涵,這會在企業避免人力資源危機中產生重要的幫助作用。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勢頭之下,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往往來源于企業是否具備先進的文化理念,企業員工能否認識到消費者的切實需求,無微不至的滿足消費者的內心需要成為企業贏得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條件。企業打造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引導企業員工更進一步的認識到自身發展與企業營銷之間存在的必然聯系,由此才能夠培育企業員工自身的企業責任意識、職業道德素養,促進員工自身創新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的塑造。將企業創新發展、提高自我職業道德素質成為員工的一種責任,確保企業發展目標、愿景能夠與企業市場營銷期望值之間保持統一。深層次挖掘企業文化內涵,必須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所具有的必要性作為出發點,體現企業社會投入與社會回報之間的必然聯系,讓企業能夠處于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之下。在此基礎上,推動企業員工明確投入與回報之間的關系,企業員工追求長久利益的心態得到正確引導,能夠以企業發展為中心,而將追求個人利益放在最后。這樣不僅提高了企業營銷的凝聚力以及創新發展的積極性,同時也為企業擺脫人力資源危機打下良好的基礎,是營銷危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建立外部溝通與互動原則

企業內部與外部之間搭建良好的溝通橋梁,無疑是避免企業營銷危機的重要方法。企業營銷危機中,存在企業戰略管理危機,而進一步加強企業內部與外部之間的溝通、互動環節,會達到企業員工與消費者之間保持緊密互動的目的,有助于企業在營銷過程中第一時間了解消費者內心需求的動態,并據此不斷改進營銷方案的推廣、銷售和服務環節,從而為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每個人都知道,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溝通能夠增強彼此之間的了解,能夠提高人與人之間的依賴感。危機管理一直是企業日常經營中的重要內容,隨著各種新媒體異軍突起,新媒體的諸多鮮明特征,也以其驚人的力量極大地影響企業的危機管理工作。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更好地進行自身危機管理,成為擺在所有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新媒體指的是不同于傳統媒體的,基于互聯網的新媒介類型,例如微博、博客以及微信等。隨著網絡的普及和各種新型網絡技術的出現,新媒體開始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變著人們生活的諸多方面,同時也極大地影響了企業的危機管理[6]。企業內部員工、消費者以及外在媒介良好的溝通,可以促進企業更加全面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動態,而企業借助傳播媒介傳播自身發展理念,也能促進消費者更加了解企業,從而增進消費者自身的企業依賴心理。如:企業建立微信公眾號或者微博互動平臺,將企業發展的理念、目標通過新媒體技術傳向社會,引起更為廣泛的人群關注,實現企業與社會各階層民眾之間的互相溝通,了解社會廣大人群的需求心理。這在提升企業公眾形象的同時,也增強了企業的社會影響力,最大程度保證產品營銷的投入與收益能夠保持平衡,有助于企業避免資金危機以及市場影響力危機的出現。

(四)重視企業供應鏈合作關系

在企業社會發展中,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都處于某一行業發展鏈條之中,因此應高度重視企業供應鏈的合作關系,這是企業避免或者擺脫資金危機、市場影響力危機的重要方法。在企業市場營銷危機的管理中,營銷策略不當會導致企業走向滅亡,其中供應鏈內部各節點要素之間的相互合作,可以更好的把企業融合到供應鏈的發展之中,在促進企業資金的健康、平穩流動以及社會影響力方面產生明顯的推動作用。在這里必須強調,全面掌握產品供應商以及產品銷售商的實時動態,公開自身的庫存量和需求量,提高供貨商、銷售商與企業自身之間的了解程度。以此為基礎,增強企業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以及銷售質量,加快企業擴大戰略發展伙伴關系的步伐,營銷方向不斷拓寬,從而增強企業在市場發展環境中的核心競爭力,避免或擺脫資金以及社會影響力危機。如供應鏈內部的銷售企業與產品生產企業之間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一旦一方出現人才危機、資金流動危機或市場影響力危機,可以及時做出相關的調整,抽調企業內部人力資源、資金以及質量檢驗人員到合作的企業,化解企業在生產、銷售過程中造成的危機,實現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在這一過程里,雙方之間可以針對企業危機出現的原因相互交換意見,確保生產質量與銷售服務質量的同步發展,避免企業人才、資金流動、市場影響力危機的再次出現。

探尋企業危機管理方法應堅持以市場營銷為主要視角,分析企業危機所呈現出的主要類型,并根據不同危機類型產生的主要原因有針對性地探尋危機管理的方法手段,有助于企業社會影響力危機、資金危機、人力資源危機能夠得到有效避免或化解,這有助于企業邁向可持續發展道路,提高企業自身的市場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楊莉,陳維軍.我國企業危機管理及預警現狀調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3):188.

〔2〕衛海英,李清,楊德鋒.品牌危機中社會關系沖突的動態演化機理——基于解釋學的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5,(11):109.

〔3〕王建軍,昝冬平.動態能力、危機管理與企業競爭優勢關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5,36(7):79.

〔4〕陳朝侖.完善金融企業危機處置機制[J].中國金融,2014,(24):75.

〔5〕吳婭雄,賈志永.企業聲譽在產品傷害危機中的效用分析與管理啟示[J].河北學刊,2014,(2):115.

〔6〕許小君.基于新媒體環境看企業危機管理策略[J].新聞戰線.2014,(10):168.

(責任編輯 姜黎梅)

危機管理媒體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通過對旅游危機管理研究現狀的分析,發現目前缺乏對于民族村寨的旅游危機管理的研究探討。文章以土家民族村寨十三寨為例,對十三寨的旅游危機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旅游危機管理策略,使旅游危機管理的研究觸角觸及民族村寨,樹立危機意識,希望為民族村寨的旅游發展中的危機管理提供一些理論借鑒。

【關鍵詞】民族村寨;旅游危機;旅游危機管理

一、引言

旅游行業是高敏度、高關聯、高彈性的綜合型行業,牽一發而動全身。旅游發展涉及旅游客源地、旅游中轉地、旅游目的地三大旅游市場,外界因素如自然條件、政府政策、季節性和可替代產品等對它的影響甚大。這些要素都從客觀上要求我們重視旅游危機管理。目前對于旅游危機管理的理論實踐研究也很多,基本集中在這幾大方面。一是旅游危機概念,類型,特征,生命周期,管理策略等基礎理論研究及研究綜述。二是根據旅游危機發生的不同背景環境進行的研究。三是旅游危機管理的個案研究,從特定事件引發的旅游危機研究到各景區、各省份因地制宜的案例研究。四是對專項旅游危機管理研究。五是旅游危機管理的跨學科綜合研究,有學者提出了基于目的地形象理論,傳播學理論,混沌理論等等的旅游危機管理研究。但是,對于民族村寨的旅游危機管理關注度很低,民族村寨交通閉塞,經濟技術條件落后,地質環境復雜,民族文化濃厚,旅游發展潛力大,但旅游危機意識淡薄。本文正是在這個基礎上以板夾溪十三寨為例進行的民族村寨旅游危機管理研究,以此拋磚引玉,希望對于民族村寨的旅游發展危機管理提供一些可行性的理論借鑒。

二、旅游危機管理概念

旅游危機管理是指為了避免或減輕各種預期性及非預期性危機事件給旅游業帶來的嚴重威脅和可能的損失,通過危機預警、危機識別、危機隔離、危機處理以及危機恢復等一系列措施來促進旅游行為、恢復旅游環境和提升旅游者信心的管理活動。

三、民族村寨旅游危機分析

十三寨以鄉村旅游、生態農業為主要產業,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000余元。景區內公路省道209里程6.3公里,這里青山綠水,環境潔凈,土家民族風氣濃厚,生活著250戶1090人。板夾溪民族村寨保護建設若干年,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保護機制、發展模式、規劃建設、管理體制、資金來源等方面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在保護與發展的矛盾中,民族村寨需要對旅游發展可能帶來的危機做好充分的準備。分析村寨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危機,防患于未然。

(一)危機意識弱,缺乏危機預警能力

政府對于民族村寨的旅游發展和保護提供了很大支持。重慶市黔江區小南海鎮板夾溪土家族村寨是全國首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試點村寨,參與了重慶黔江區北部旅游環線建構與小南海風景名勝區由4A向5A級景區的提檔升級舉措。十三寨現在在旅游開發發展初期,旅游建設項目火熱開展,很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都返鄉建自己的農家樂,對旅游發展致富的期望值很大,但我們也需要樹立危機意識,加強危機意識宣傳。

(二)缺乏系統健全的旅游危機管理制度

一是村寨中的旅游建設東搞搞西搞搞,結果每塊都沒有搞好,沒有進行分類分級分區管理,缺乏系統性。十三寨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問題,環境破壞,河道硬質化,建筑風貌破壞,產品結構單一,漢化現象嚴重,民族文化的缺失,人口流失,旅游公共服務設施不足等。都是因為政府對于十三寨旅游發展的每個方面都有考慮,但都是進展慢、考慮不全面、半途而廢,嚴重影響十三寨環境保護。

二是缺乏來自政府和民間自組織的旅游危機管理機構,旅游管理人才缺乏,缺乏本土的導游,也缺乏外部監督。十三寨現在無論是民間組織、居民自組織還是政府組織的危機管理機構都沒有,缺乏對于民族村寨旅游發展危機的研究,對于村寨的保護發展都處于模糊認識狀態,甚至于當地村民對于自己村寨的文化了解都不夠,民族文化逐漸流失。

(三)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

在溝通過程中,我們出現的很多問題,如放棄溝通、溝通不善或披露信息不實等都會對危機的轉化有著巨大的阻礙作用。溝通不僅僅是縱向溝通,也是橫向溝通,需要注重周圍景區的溝通,相關產業的溝通。十三寨周邊景區都有優美的風景資源和生態環境,十三寨處于周圍景區的形象遮蔽之中,競爭力不強,需要進行差異化定位,突出文化特色,聯合發展。

(四)對危機信息量搜集不足,一手危機資料缺乏,沒有建立相應的信息資源庫,缺乏相應的危機管理經驗

我們對危機的處理總是臨時緊迫的,平時很少關注社會調研、田野觀察,基礎資料的收集,而這些對于對危機預防處理都至關重要。利用實地調研得到的第一手資料,因更加貼近實際,真實而可靠。要關注“事前”信息收集,也要關注“馬后炮”的事后經驗總結。十三寨在規劃過程中,發現很多基礎資料的缺失,在十三寨的歷史過程中,曾經發生過泥石流、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但是都沒有詳盡的文字記錄。

四、旅游危機管理策略

民族村寨的旅游危機管理要著手危機意識、危機預警、危機溝通、危機信息資料收集等諸多方面來處理,危機不一定就是噩耗,也可能成為旅游地發展的轉折點,旅游危機事件的得當處理在一定程度上會有助于發現問題,產業升級,產品優化,以及旅游景點和目的地知名度的提高。

(一)加強危機預警,樹立危機意識,加大危機宣傳

在旅游危機事前管理中,危機預警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監測,預警,加強危機意思和危機教育。旅游危機具有長期潛伏性和偶然爆發性,對于潛伏的危機,我們要時刻提防,把危機爆發趨勢扼殺在搖籃。

(二)構建旅游危機管理體系,提高危機管理能力

一是分時分級分區分類危機管理,形成系統網絡。實地調研劃分危險區域、危險活動類型和事故高發時段,并制定和實施相應的防范措施,形成分級分類分區分時的危機管理網絡。

分時管理:根據景區一年、一季度、一天的危險災害高發時段,加強該時段的監測管理。

分級管理:根據旅游危機嚴重程度劃分不同危機等級,針對不同等級危機采取不同的危機管理策略,區分是可自組織痊愈危機,還是他組織干預危機。

分區管理:根據保護重點以及災害發生頻率,劃分重點、一般、協調保護區。對于重點保護區域,要加強管理監測,預防危機發生。如十三寨形態是線性旅游景區,可以考慮分區開發,前面作為藥引子,著重基礎設施建筑,滿足餐飲住宿需求,后面作為保護區,著重民族文化展示,田園風情體驗,休閑體驗。

分類管理:研究村寨整體風水格局、村寨土地使用、山水環境與總體格局、傳統民居及院落保護控制、建筑單體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分級分類制定分級分類的危機管理標準。

二是建立政府和民間自組織的旅游危機管理機構,人才生產本土化。建立民間力量參與的旅游危機管理辦法,集合來自民間力量的各方監督,形式“小政府、大社會”格局。如十三寨可建立學生實踐基地,武陵山土家文化保護,民族村寨保護試點項目等民間組織,接受來自各方的研究調研與監督,為十三寨的民族文化傳承保護、旅游發展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同時也回饋社會。板夾溪政府也可以設立多方面的旅游危機管理結構,上聯下效,加強與各方合作,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危機處理等指導,做示范,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三)成立專門組織機構和危機資料庫,成立自己的危機分析處理資料庫

成立危機信息中心,一是在危機預警中,自上而下,傳達國家旅游危機管理的政策法規,發布國內外旅游危機警示信息;自下而上, 注意民意的了解、一手資料信息的收集及旅游產業相關危機事件的督查監控,及時向上級和社會傳遞、更新、反饋信息,如水文資料、泥石流滑坡記錄、重大事件紀實等。二是危機反饋信息收集,做好危機后評估和經驗總結等善后事宜。

參考文獻:

[1] 李鋒.目的地旅游危機管理——機制、評估與控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2]竇開龍,南宇. 制度經濟學視域下西部民族地區旅游危機問題研究[J].學術論壇,2013(08).

[3]袁花,呂利軍,明慶忠. 淺析旅游危機管理策略[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09(09).

[4]羅育斌. 陜西省旅游危機管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06).

[5]張婷. 旅游危機管理機制研究——以無錫水質危機為例[D].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04).

[6]尹菲,羅穎. 從5·12地震看旅游危機管理[J].現代商貿工業,2009(09).

[7]陳麗敏. 會展旅游危機管理探析[J].中國會展,2006(08).

[8]夏光,劉巍,于揚. 冰雪體育旅游危機管理系統的構建[J].冰雪運動,2008(03).

作者簡介:王倩(1992-),女,漢族,四川仁壽人,西南民族大學城市規劃與建筑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村寨聚落保護。王睿(1993-),女,漢族,四川仁壽人,吉林大學檔案學,本科,研究方向:檔案管理。劉艷梅(1973-),女,漢族,四川成都人,西南民族大學城市規劃與建筑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設計。

危機管理媒體管理范文第5篇

是行政機關為遭受突發公共事件損害的公民和組織,提供救助和保護的應急措施。 2.一致性危機p13 一致性危機是可以使整個社會在外部壓力之下,更加團結的社會擾動性事件。 3.應急行政權p30 應急行政權是指在應對各類公共危機的過程中,依法享有、行使的各類職權和職責。 二.簡析突發事件管理的比例原則及其具體要求。

公共應急管理中的比例原則,是指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緊急權力時,應當全面權衡有關的公共利益和個人權益,采取對公民權益造成限制或者損害最小的行政行為,并且使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付出的成本與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相適應。

比例原則包括:適合性原則、必要性原則、相稱性原則

具體要求:

(1)應急管理措施的方式、強度和持續時間,應當與突發事件的類型、級別、發展階段相適應,以有效控制危機為必要;

(2)如果有多種手段可以同等地實現某一應急管理目的,應當選擇其中對公民權益影響最小的一種;

(3)采取應急管理措施所付出的代價不得與突發事件本身所可能造成的損害喪失均衡。

三.如何理解公共危機管理的綜合性特征?p22 1.全社會共同參與,成功的公共危機管理能夠調動,全社會的人力物力財力,構成一個公共危機管理的網絡,實現全民共同參與,形成自救互救與公就并存的局面。

2.全風險,公共危機管理的對象不是單一風險,而是多種風險,包括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四種類型。公務機關要建立以政府為核心和主導的公共危機管理網絡,將政府、市場與第三部門的力量協調起來,形成一種強大的合力,應對不同類型的風險。

3.全階段,無論應對哪種風險,政府都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通過減緩、準備、響應與恢復重建等階段,完成公共危機的應對與管理。

第二次作業(第3章—第5章) 一.名詞解釋

1.“應急社會動員”p55 應急社會動員是指為了有效預防和成功應對危機,各級政府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宣傳教育、組織協調等方式,調動企業、社會力量的積極性,整合全社會的人力、物力與財力等資源,形成預防與應對危機的合力。 2.應急規劃p97

1 應急規劃是一個持續性的動態過程,主要指對應急預案的制訂、演練、修改活動。 二.如何增強災區對未來災害的控制力和承受力,降低災區的脆弱性。p93 1.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諧,減少引發危機的致災因子。 2.在人類社會經濟發展中,推行與自然合作、而非征服自然的理念。在災害易發區,避免開展重建工程,從源頭上杜絕危機的發生。

3.對于不能規避、不得不建在災害易發區的建筑或基礎設施,要實行更加嚴格的設計與建筑安全標準,嚴把建筑施工的質量關,增強其抗毀損的能力,并采取嚴密的防護性措施。 4.增強應急響應能力,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在危機發生后有效應對,盡可能減輕災害的影響。 5.建立良好的應急保障體系,確保災后重建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充裕。 三.企業、非政府組織與志愿者、社區與公民個人應對危機各有什么優勢?p60- 企業:企業有經濟實力,擁有自己的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救援裝備。企業具有強大的創新能力,企業參與公共危機管理可以使公共危機管理更加靈活。 非政府組織和志愿者:

(1)貼近社會公眾,可以反映社會公眾在緊急狀態下的利益訴求,防止次生、衍生災害的發生。

(2)匯集著大量掌握應急救援相關技術的人才。非政府組織組成的基礎是成員,具有某一方面的思想共識,志趣偏好或專業技能,這些技能往往可以在危機處置的過程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3)反應靈活而迅速。非政府組織具有分散獨立決策,且可靈活調動組合各種力量的優勢,組織成員來自于社會的方方面面,可對危機進行有效全面的監控,可及時發現問題的征兆并加以解決 社區與公民個人:

(1)社區是因地緣關系而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當危機來臨時,社區中的公眾是最直接的承災主體。由于危機與公民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社區公眾一旦被動員起來,便具有很高的防災抗災意識與熱情。

(2)社區中蘊藏著大量可調配的的人力、物力、財力。

(3)社區是公共安全教育的“前沿陣地”。社區為我們進行公共安全教育,普及公共危機管理知識,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4)“熟人社區”的基礎土崩瓦解。因此我們需要推動社區參與公共危機管理,以此來增強社區責任意識,培育自主的公民精神,塑造現代意義上的新型,相互守望制度,預防和控制公共危機的滋生

(5)社區參與可以幫助我們從源頭上防止危機,比如社區承擔起一定的社會化功能,在社會化過程中,人們習得社會認可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

四.“預案綜合癥”有什么表現?如何解決?p105-107 表現:一方面,應急響應需要精明的組織和計劃;另一方面,應急響應又是自發的,公共危機管理者必須具有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臨機決斷能力。

2 解決:建立高可靠性組織

1. 關注故障。認為每一次微小的差錯都是系統問題的征兆,鼓勵人們呢報告失誤,從最近的危機中學習永不自滿。

2. 拒絕解釋的簡單化。鼓勵個人看得更遠,對人們所公認的智慧提出質疑。

3. 運行的敏感性。鼓勵持續性的調整以防止錯誤的累計擴大,鼓勵人們說出自己的隱憂。 4. 重視彈性。不僅形成檢測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夠在故障發生的時候繼續工作。

5. 尊重專家。決策權授予處于一線并且在相關領域具備最權威專業的知識者。

第三次作業(第6章—第7章) 一.名詞解釋 預測預警系統p116 預測預警的是在危機發生前對致災因子進行持續、動態的監測,并以此為依據進行風險評估的系統。

二.如何理解預測預警的人本理念?p129-131 1.以人為核心的預警系統必須以人的需要為出發點,橫跨全過程、整合式的預警系統。 2.以人為核心的預警系統還要體現受眾導向的特點,需要開展對預警技術的績效評估,并對公眾安全意識和預警服務滿意度實施測評。

3.以人為核心的預警系統需要有相應的預警制度保證其正常運作。 三.如何理解危機響應的目標?p134 1.應急響應者的保護。公共危機管理者必須注意保護應急救援隊員的安全,還包括對應急救援隊員及時地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公共危機管理者應注意救援隊員的輪換和勞逸結合,盡快建立應急救援隊員的資格考評與分類體系。

2.次生災害的防范。危機的危害具有很強的連帶性和擴散性,在處置過程中,必須以動態發展和普遍聯系的眼光來觀察危機。我們不僅要具備系統性前瞻性的思維,也必須注重在尋求安全過程中的風險。 3.減輕原生災害的損失。

四.危機發生后救人響應活動包括哪些內容?p137 1.搜索與救援。尋找被困者,將其轉移到遠離危險的地帶。 2.醫療急救。對傷者進行檢傷分類,分輕重緩急予以救治。

3.進行疏散。要求人們預先指定集合地點,沿著安全的疏散路線進行,到達安全的避難場所。 4.開展災害評估。包括災情評估和需求評估。公共危機管理者要進行損失評估,以便協調裝備和物資,還需要對恢復階段進行前瞻,根據損失評估確定恢復階段的資金、政策需求。 5.處置危險源影響。 6.提供水、食品及避難場所。

7.進行衛生管理。對人與動物尸體進行妥善處理,防止傳染病的發生。 8.維持治安。維持社會秩序,避免趁火打劫等刑事犯罪的發生。 9.提供社會心理咨詢服務。

3 10.恢復關鍵性基礎設施。交通通信,供水,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服務應盡快恢復。 11.對捐贈進行管理。

12.協調。公共危機管理者需要與專業人員、志愿者進行良好的合作,形成應急響應的合力。 第四次作業(第8章—第9章) 一.名詞解釋 1.總體災害恢復p163 總體災害恢復是指人們在災害恢復與重建活動中,要改善生活質量,維護公共安全,抓住經濟發展的機遇,保護生態環境,減輕自然災害的風險。 2.應急溝通p190 應急溝通,就是指應急管理者與社會公眾建立良好關系以交流信息、互動反饋的雙向過程。 二.結合我國的國情,恢復重建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方面?p171-172 1.做好災民的安置。災區恢復重建已原地安置為主,異地安置為輔,還必須對由此可能引發的群體認同性沖突系米高度的重視,做好協調工作,災區政府應廣泛聽取社會公眾的意見,動員廣大社會公眾積極參與,應鼓勵災區人民不等,不靠開展生產自救,鼓勵合作自救,啟動和完善社會化的補償機制,分散和轉移未來可能發生的巨災風險,在這個過程中,要實現補償與安置的公開化與透明化。

2.實現心理干預的長效化。不僅要防止社會公眾因災致病因災致貧,還要防范心理問題帶來的公眾生活質量下降,甚至是因此而引發的反社會行為。

3.加強未來的風險防范災區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統籌規劃,合理安排,提高基礎設施建設的建筑質量和抗風險能力。

4.以恢復重建促進區域的發展。災區要因勢利導,不僅要努力消除災區的負面影響,更要除舊布新吐故納新,在新起點上促進災區經濟社會發展。 三.如何實現危機合作與協調?p207-209 1.在應急合作與協調中溝通占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溝通是合作與協調基礎,為了增進應急溝通,應建立一個應急管理的網絡體系,建立全社會動員機制,將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公民個人的力量整合起來,形成以應對突發事件為目的的合力。

2.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在處置突發事件的過程中,部門分割,各自為戰是大忌,它不利于我們對突發事件進行綜合性的處置。

3.條塊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屬地政府在應急處置過程中,應主動聯系屬地內的中央直屬部門,密切雙方的合作關系。

4.地域之間的協調與合作相鄰省市應建立地域聯動機制,在處置突發事件方面相互支持。 5.軍民之間的協調與合作,武裝力量與人民之間要相互配合合作。

第五次作業(第10章—第11章) 一.名詞解釋 1.輿情監控p222 輿情監控就是政府部門通過各種手段對輿情信息主動地進行監測、匯集、分析、控制與引導,

4 反映社情民意,調動民智和民力,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實現決策的科學化與民主化。 2.宗教恐怖主義p247 以宗教為驅動力的恐怖主義 3.雙應一體化p248 雙應一體化,從本質上看是指一國政府從系統的觀點出發,既考慮戰時緊急狀態的需求,也考慮非戰時緊急狀態的需求,實現應急與應戰的一體化。 4.國防動員 p257 國防動員是指國家在由平時進入戰爭狀態的過程中,調動一切人力、物力和財力,將國防潛力轉化為國防實力,確保國家贏得戰爭的一系列行動。 二.媒體與政府、公眾三者之間是何種關系?p215 政府、媒體與公眾之間形成了兩組重要的互動關系。

1.媒體受政府制約,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政府,從事媒體具有一定的議程設置功能,可能對政府決策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2.媒體既滿足公眾需求要引導公眾,但是媒體不是一般的商業實體,既要追求經濟效益,也要追求社會效益,就要滿足公眾的需求,要引導公眾。

第六次作業(第12章) 一.名詞解釋 1.災害外交 p272 災害外交指國家行為體或非國家行為體通過對其他國家提供災害援助而增進國家間的關系,是外交行為在危機應對里的一種特殊延伸。 2.海外承包工程危機p280 指我國企業在海外工程承包業務的運作過程中由于未能有效識別并化解各種風險因素而造成的企業人員傷亡、工程無法完工、發包方以各種理由拒付、延付工程款、企業效益虧損等不利局面。

二.危機管理國際合作可以采取哪些形式?p271-272 1.從層次和范圍上看,危機應對的國際合作可分為三種形式,全球合作、區域合作、雙邊合作。

2.從合作伙伴的性質來說,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非政府組織合作、救援企業合作、政府間合作。

(1)非政府組織合作。非政府組織可以提供信息資源,人力資源,財政資源;一方面它具有國際組織的特征,可以與地方政府結成危機管理伙伴,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草根組織的特點,組織結構分散化反應靈活,處置效率高。

(2)救援企業合作。它是政府救援的有益與必要補充。

(3)政府間合作,民族國家是國際關系的主要行為體,危機應對的國際合作離不開民族國家,其形式可以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雙邊合作、國家參與地區或國際合作等。軍事合作是政府合作的特殊表現形式。

5 三.我國海外工程承包業務危機存在哪些風險以及如何應對。p280-281 風險:

1.政治風險,海外工程承包業務的開展,首先需要一個基本穩定的政治和政策環境,即所在國政治穩定,政策具有連續性。

2.社會風險。工程所在地的社會安全形勢,對業務開展有不容忽視的影響。文化、價值觀念的沖突也會導致企業組織管理不能順利進行。

3.自然風險。全球氣候變化,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加大。極端氣候事件一旦發生,必然導致工期延誤,其它自然災害也可能導致海外承包工程工期延誤。

4.合同風險。海外工程承包企業必須在所在國經濟社會環境中經營。所在國的經濟、社會環境穩定與否,直接對企業運營收益產生影響。

5.組織管理風險。海外工程承包企業自身的組織管理工作,較國內企業可能更為復雜。不僅要遵守我國法律,還要嚴格遵守當地法律,組織管理工作也要考慮到當地的文化、習俗等。 6.恐怖主義。在海外,恐怖主義更加猖獗,這也影響了海外承包工程的組織管理工作。 應對:

1.我國在海外的公民企業應積極尋求我國駐外使領館的援助。

2.在發生可能危及企業人員安全的危機事件時,應首先保障企業人員,生命財產安全,必要時可撤回部分甚至全部工作人員。

危機管理媒體管理范文第6篇

1. 下列不屬于危機基本特征的是( D )。

A、突發性 B、不確定性 C、社會性 D、不可轉化性 2.下列事件中屬于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有( C )。 A、生物病原體所致疾病 B、流行感冒 C、太湖藍藻事件 D、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社會安全事件引發的健康問題

4.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分為( A )。 A、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 B、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三級 C、特別重大、重大二級 D、特別重大、重大、較大、較小四級

5.2008年舉行的第29屆北京奧運會,安全奧運是實現“科技奧運、綠色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的有效保障。安全奧運的含義是( B )。

A、奧運場館安全 B、奧運建設及運營過程的整體安全 C、奧運設施安全 12.公共危機管理的應急管理預案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是( C )。 A、計劃體系 B、指揮體系 C、組織體系 D、控制體系

13.各地區、各部門要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完善(B )機制,開展風險分析,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A、信息報告 B、預測預警 C、信息發布 D、評估

14.我國建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制的要求是: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B )。 A、上級政府管理為主 B、縣以上政府管理為主 C、基層政府管理為主 D、屬地管理為主 15.下列關于危機決策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 )。 A、危機決策往往是在條件充分的情景下做出的 B、危機決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景下做出的 C、危機決策往往是在時間不充裕的情景下做出的 D、危機決策往往是在后果不確定的情景下做出的

30.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災害救助工作以( C )為基本行政單元。 A、省級 B、市級 C、縣級 D、區級

31.在公共危機管理的組織管理體系中,( C )可以提高決策的科學化程度,提高公共危機管理的水平。 A、研究所 B、科研機構 C、咨詢組織 D、高校

32.公共危機預警系統具有四項基本功能,以下選項中錯誤的是(D )。 A、預案修正 B、信息收集與分析 C、危機預報 D、危機監測 35.我國《突發事件應對法》適用于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 D )等應對活動。

A、物資調度 B、機構設置 C、獎勵與處罰 D、事后恢復與重建

36.不同類型的突發公共事件的性質、涉及范圍、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實行( B )。 A、分級管理 B、分類管理 C、分層管理 D、分群管理

37.根據危機決策的特點,以下選項中,不屬于決策者應該遵循的基本決策原則是( D )。 A、權力集中原則 B、結果優先原則 C、屬地管理原則 D、強制原則 38.新中國第一部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綜合性基本法律是(B )。 A、《緊急狀態法》 B、《突發事件應對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戒嚴法》 D、《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9.在公共危機管理溝通機制建設中應避免出現的情況是( A )。 A、保持沉默,少說為佳 B、保證正規渠道暢通 C、保持信息口徑一致 D、保證公眾的知情權

40.下列關于危機發言人應具備的相應技能中,不應有的是( C )。 A、 質疑不準確的信息 B、解釋有些問題不能回答的原因 C、 盡量使用專業術語 D、壓力下保持冷靜

41.“9.11”事件發生后,布什發表講話:美國人民要透過淚水,看到歷史帶給我們的新希望。這句話的意思是( D )。

A、對事件調查分析 B、對事件評價 C、對事件檢查 D、對事件前瞻 42.關于危機事件新聞發布,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 A、一定要及時、準確,爭取先聲奪人。

B、充分考慮民眾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有些很嚴重的危機事件暫時說得輕些。 C、不能因為沒有弄清楚情況而對相關信息不予披露。

D、新聞發布可通過新聞發布會、吹風會、新聞通稿、記者采訪、書面回答記者提問等多種方式進行。 43.自然災害所引發的公共衛生問題主要表現為:傷情、病情和( D )。 A、水污染 B、空氣污染 C、食品污染 D、疫情 44.當強烈地震發生時,民眾在自救中不應有的行為是( C )。 A、躲進衛生間 B、就近找個枕頭、坐墊、厚書本等護住頭、頸部 C、趕快乘坐電梯下樓 D、就近躲藏在堅固的機器、設備或辦公家具旁 45.下列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C )。

A、要從中小學開始普及公共危機教育,提高每個公民應對危機的能力。

B、我國大量已有的突發事件顯示,我國公民的生存能力不容樂觀,普遍缺乏危機應對技能訓練。 C、在危機的經驗中,民眾相信傳聞而不相信政府是沒有任何道理的。 D、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務在公共危機治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名詞解釋

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6.腹瀉型危機 腹瀉型危機:危機醞釀發展期較長,正確處置應對能根本性解決危機;如法輪功、臺獨疆獨藏獨;

7.文火型危機 文火型危機:危機的發生發展是一個緩慢過程,甚至沒有爆發期限,結束過程也很緩慢。如全球氣候變暖、石漠化沙漠化。 9.結構良好型危機

10.公共危機管理 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持續動態的管理過程,針對潛在的或者當前的危機,在危機發展的不同階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動,以期有效地預防、處理和消除危機。

11.羅伯特·希斯的4R管理模式 美國危機管理專家危機管理大師羅伯特·希斯(Robrt Heath)在《危機管理》一書中率先提出危機管理4R模式,即縮減力(Reduction)、預備力(Readiness)、反應力(Response)、恢復力(Recovery)四個階段組成。

管理者需要主動將危機工作任務按4R模式劃分為四類——減少危機情境的攻擊力和影響力,使企業做好處理危機情況的準備,盡力應對已發生的危機,以及從中恢復。

三、簡答論述題

4.輿論的關注性 現代社會,大眾傳播十分發達,組織危機常常會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熱點,成為媒介捕捉的最佳新聞素材和報道線索。有時候它會牽動社會各界,乃至在世界上引起轟動。所以說危機對組織帶來的影響是非常深刻和廣泛的。 3.試論述公共危機產生的誘因?

公共性危機的禍因主要有六種,分別是自然災害(包括火災、風暴、地震、洪水)、公共安全突發事故、惡性刑事案件、恐怖事件、疾病傳播(即公共衛生問題)、自然環境惡化。

公共性危機的實質是危及公共安全,破壞社會秩序和生存空間,侵犯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社會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無法根除這六種禍因,難免就會遭遇公共性危機。處理好公共性危機,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提高社會幸福指數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4.試論述公共危機管理的基本原則和理念?

(1)時間性原則。采取緊急處置手段,及時控制危機事態的發展是危機管理的第一原則。

(2)效率性原則。公共危機蔓延速度很快,要求政府快速反應,有效動員社會資源。

(3)協同性原則。參與危機應對的人員和力量來自各個方面,比如交通、醫療、通信、消防、食品等,協同一致動作特別重要。5.12抗震救災開始有個階段出現混亂,之后在綿羊設立了一個統一指揮領導小組,指揮調配各方力量和物資,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 (4)科學性原則。該項原則主要針對因工業技術而引起的災害以及由自然災害而造成的危機事件。如應對這類大型事故、地震、海嘯、颶風等不可盲目蠻干,必須注重科學性、技術性,多征求專家的意見。正例:唐家山堰塞湖的處置充分發揮了水利專家的作用。反例:前蘇切爾諾貝利電站核泄漏事故,因為隱瞞真相,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5.試論公共危機管理的基本特征。

政府是公共危機管理的責任人。公共危機管理具有緊迫性、危險性、權威性、人本性和系統性五個基本特征。 8.試論述建立突發事件新聞發布機制具有怎樣的意義?

因有多種。主要有:一,因為突發事件本身具有爆發性強、負面性大、影響力大,如果不及時發布新聞,流言蜚語到處傳播,使恐慌、焦慮的群眾更加慌亂無主,容易產生危機,影響社會安全;二,突發事件會產生信息空白,傳統媒體來不及報道新聞,因而相關部分要及時、迅速地發布信息,以正確的輿論引導群眾,引導社會;三,建立新聞發布機制有利于突發事件的有序解決,問題解決的前提是要保持信息暢通,而突發事件需要政府、公眾還有社會各部分合力處理,由此新聞發布平臺便是大家信息交流的地方,促進資源共享。 9.試論公共危機預警機制的功能。

公共危機管理的預警系統具有四項基本職能:信息收集與分析、危機預報、危機監測、信息發布與媒體管理。對于對抗性危機事件,危機管理的預警系統還具有信息溝通的功能。公共危機預警系統最主要的目標是要對所有危機發生因素進行準確預測和有力應對,而要實現這一主要目標,就必須保證危機預警系統具備四項基本特征:科學研究正規化、組織結構動態化、法規體系周延化、技術裝備信息化。

四、案例題

1.2007年6月5日,河南一位淪落“黑磚窯”后獲救男孩的親屬“中原老皮”在大河網的“大河論壇”發帖,題為《罪惡的“黑人”之路!孩子被賣到山西磚窯,400位父親泣血呼救》,7天后點擊率達到31萬。帖子說,河南的一些孩子在鄭州火車站、汽車站等地被人販子誘騙或強行拉上車,賣到山西的黑磚窯做苦工,山西臨汾市、永濟市是窯場比較集中的地方。6月7日,該貼被轉載到具有全國性影響的“天涯論壇”,6天后在“天涯社區”的點擊率達到58萬,并有3000多篇回帖。6月7日,《山西晚報》刊發洪洞縣“黑磚窯”案報道《黑磚場里,他們過著“奴隸”生活》,并配有31名奴工慘狀的照片,在互聯網上廣泛傳播。

從2007年6月11日起,“黑磚窯”事件成為國內各大門戶網站頭條新聞?!度嗣袢請蟆?、中央電視臺、《南方周末》等傳統媒體跟進報道,“黑磚窯”事件進一步在網民中形成高潮。電視臺記者陪同一些河南父母前往山西“黑磚窯”,尋訪和解救被強迫勞動的兒童時,未能得到當地政府尤其是警方的得力幫助。這些視頻在網絡上出現后,引起了網民的巨大憤怒。

網絡輿論的強烈呼聲,引起中央領導的關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王兆國對“黑磚窯”事件做出批示。中華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紀檢組長張鳴起趕赴山西現場,督促查處該案件。接著,胡錦濤、溫家寶、吳官正、李長春4位政治局常委對“黑磚窯”問題做出重要批示,同時成立了由全國總工會、公安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組成的中央聯合工作組,最高人民檢察院也派出檢察官前往山西調查“黑磚窯”背后的瀆職犯罪。

在中央強力干預下,山西緊急部署“打擊黑磚窯主、解救被拐騙農民工”的專項行動。顯然,沒有網絡上強大的輿論壓力,沒有中央的高度重視,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解救這么多被拐騙農民工和未成年人。 對于“黑磚窯”事件,一些政府部門曾經避重就輕,定性為“非法用工”,似乎只是一件普通的“勞資糾紛”,這又引起網絡輿論大嘩,成為“黑磚窯”事件曝光以來第二個民意沸騰的高峰。2007年6月20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嚴正指出:山西“黑磚窯”不僅存在非法用工問題,而且存在黑惡勢力拐騙、限制人身自由、強制勞動、雇傭童工、故意傷害甚至致人死命等嚴重違法犯罪行為。會議要求“依法懲處犯罪分子,嚴肅查處有關工作人員的腐敗和失職瀆職問題”。這一中肯的判斷得到全國輿論高度認同。

從2007年6月14日開始,門戶網站根據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要求,正面報道黨和政府解救“黑磚窯”受害者的大規模行動,在突出位置發布新聞,反映政府解危濟難、嚴懲黑惡勢力、追究失職瀆職和腐敗行為的決心,增強了民眾對解決問題的信心。

請結合案例和自己掌握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請分析山西“黑磚窯”事件發生并導致事態擴大的原因。

事件所以產生如此大影響,主要原因在于媒體和網絡。由獲救男孩的親屬“中原老皮”在大河網的“大河論壇”發帖,到《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南方周末》等傳統媒體跟進報道,前后只有六天就在全國產生如此大影響,由此提示我們在公共危機發生中對媒體的管理非常重要。 2)這起事件給我們提供了哪些重要啟示?

重視公共危機發生中對媒體的管理, 是各級政府面對突發公共事件時,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因有多種。主要有:一,因為突發事件本身具有爆發性強、負面性大、影響力大,如果不及時發布新聞,流言蜚語到處傳播,使恐慌、焦慮的群眾更加慌亂無主,容易產生危機,影響社會安全;二,突發事件會產生信息空白,傳統媒體來不及報道新聞,因而相關部分要及時、迅速地發布信息,以正確的輿論引導群眾,引導社會;三,建立新聞發布機制有利于突發事件的有序解決,問題解決的前提是要保持信息暢通,而突發事件需要政府、公眾還有社會各部分合力處理,由此新聞發布平臺便是大家信息交流的地方,促進資源共享。

2.英國是瘋牛病危機的發源地和重災區,英國政府對這一危機初期管理的滯后導致了危機的蔓延擴散。從1996年開始,歐盟對英國牛肉實施出口禁令,英國政府曾一度采取不合作政策,與歐盟成員國乃至歐委會的摩擦不斷,“牛肉大戰”演化成為外交危機。1997年,布萊爾政府開始在瘋牛病問題上與歐盟合作,并在內外壓力下強化了對危機的預防、監控和處理的機制,使該危機有所緩解。但是2000年,瘋牛病在德、法等歐盟國家相繼爆發,導致了新一輪的瘋牛病恐慌,瘋牛病危機成為歐洲人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

瘋牛病1986年在英國出現,1996—2002年,英國已有89人被證實死于新型克雅氏疾病。英、法、德等國民眾紛紛通過示威、抗議等形式表達對政府危機管理無能的不滿,隱藏已久的瘋牛病危機驟然表面化,從一場農牧業領域的經濟危機升級為社會、政治危機。

1996年3月27日,歐洲理事會禁止英國出口牛肉以及相關產品。除了通過出口禁令來制止瘋牛病危機的蔓延以外,歐盟還采取了其他的防范措施,包括:1997年4月1日開始實施關于處理動物廢料的“嚴格加工標準”;1998年5月1日開始對檢測、控制和消除瘋牛病實施“積極監督”。

2000年2月初,歐盟各國農業部長一致認為,瘋牛病危機對歐盟的經濟和社會壓力已經達到“緊急狀態”。2000年10月,法國一些超市里發現了被懷疑染有瘋牛病病毒的牛肉,引起普遍恐慌。此后不久,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也相繼發現了瘋牛病病例,整個西歐陷入了一場嚴重的瘋牛病危機。瘋牛病危機使歐盟內部的貿易摩擦增加,這其中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英法牛肉大戰”。盡管歐盟已經于1999年取消了英國牛肉的出口禁令,但法國政府仍拒絕解禁。2000年12月,歐盟法院曾下令法國解除這項禁令,遭到了法國政府的拒絕。英國對此強烈不滿,認為法國不是在“防止瘋牛病蔓延”,而是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為此,英國一些進口商對法國的水果、酒類和其他食品進行了抵制,這對兩國的貿易往來產生了不利影響。隨著瘋牛病的進一步蔓延,類似的貿易摩擦也不斷顯露,已經影響歐盟內商品流通的正常運轉。 請結合案例和自己掌握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英國政府及歐盟在瘋牛病危機應對中有哪些經驗和教訓?

教訓之一 :政府應該建立起高效、準確、及時全面地預警機制。才能避免公共危機的爆發。英國政府對這一危機初期管理的滯后導致了危機的蔓延擴散。

教訓之二:危機發生,政府應積極去應對,而不是一味逃避責任,如此作為只能導致危機加深,并衍生出二次危機、三次危機。 1996—2002年,英國已有89人被證實死于新型克雅氏疾病。英、法、德等國民眾紛紛通過示威、抗議等形式表達對政府危機管理無能的不滿,隱藏已久的瘋牛病危機驟然表面化,從一場農牧業領域的經濟危機升級為社會、政治危機。

2)瘋牛病危機給我國今后應對此類事件提供了哪些啟示?

啟示一 :政府應該建立起高效、準確、及時全面地預警機制。將公共危機處置在萌芽之中才能避免公共危機全面爆發。

啟示二:危機發生,政府應積極去應對。應該建立起一整套應急預案,及時啟用預案, 防止危機向縱深發展, 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規范突發事件應對活動, 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和社會秩序。

3.自2008年3月上旬起,安徽阜陽幾家醫院陸續收治了以發熱伴口腔、手足、臀部皮疹為主的疾病患兒,之后多例患病兒童連續死亡„„一起公共衛生事件,讓謠言與恐慌,迅速通過網絡與手機短信,彌漫在4月的阜陽城市上空。當地政府辟謠稱:確有“幾名”嬰幼兒因患春季呼吸道疾病相繼夭折,且這幾例病例沒有相互傳染聯系。而市民覺得政府的公告顯得有點遲緩與曖昧,因為出現在醫院和幼兒園門口的宣傳單的內容是“怎樣預防手足口病”。

3月29日上午8時,阜陽市疾控中心接到第一人民醫院兒科醫生報告疑似疫情后,派員至醫院探查,并采集標本。當日及次日晚間,市衛生局兩次召集全市呼吸疾病和兒科專家的緊急會議,此事亦被報知阜陽市主要領導。3月31日,阜陽市衛生局向安徽省衛生廳報告可疑病情。到4月15日,當地政府首次公開病情,安徽省衛生廳向衛生部作了匯報。

衛生部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于4月16日凌晨抵達阜陽指導疫情防治,4月23日,衛生部專家確診疾病為腸道病毒EV71感染。當晚,安徽省衛生廳網站上發布消息,標題稱“我省阜陽市積極防治腸道病毒感染疾病”,而當時已有600多例病例、18例死亡病例的內容被放在了第二段,這樣的表態引起當地眾多一直焦急等待確實消息的群眾不滿。直到4月25日,當地媒體首次報道確診消息。此后,其他一些省市也發現疫情。 5月1日安徽全面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響應措施,努力把手足口病(腸道病毒EV71感染)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并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治指揮部,省長王三運任指揮長,將手足口病納入丙類傳染病管理,嚴格疫情監測報告制度,發現疫情迅速及時有效控制處理。安徽省委、省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省財政緊急撥出防治經費1000萬元。安徽省衛生廳還會同財政部門向阜陽市緊急撥付150萬元專項經費,阜陽市財政也劃撥了12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防治工作。5月2日,阜陽市出臺全市困難群體手足口病(EV71感染)患兒家庭的治療和救助措施。為了確保此項措施落實到位,阜陽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指揮部要求各地要認真做好農村特困戶和城鄉低保戶的核查工作,各醫院嚴格掌握重癥、危重癥的標準,嚴禁弄虛作假,切實把黨和政府對困難群體的關愛政策落到實處。

5月4日,安徽阜陽市手足口病防治指揮部通報,“嚴肅查處了一批違反防疫制度、防控不力責任人”———潁泉區邵營衛生院兩名醫生和一位副院長受到記大過和撤職處分,另有太和縣三塔鎮派到鄉村的包點干部被責令寫“深刻檢查”。

6月2日,受手足口病疫情影響停課的安徽阜陽市幼托機構全面復課;6月10日,衛生部通報,今年5月1日至31日,我國內地共報告手足口病176321例,死亡40例,全國手足口病疫情穩中有降;6月23日,國家醫療隊全部撤離阜陽,阜陽市手足口病的疫情呈逐漸下降趨勢。 請結合案例和自己掌握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手口足病作為一種常見并易治療的傳染病,前期為何引起阜陽民眾恐慌與不滿?

這是一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前期引起阜陽民眾恐慌與不滿,主要原因是人們對事件情況不明,對可能產生的結果缺乏安全感,屬于危機發生初期公眾心理的正常反應。 引起恐慌的第二個原因,是政府與 公眾之間的溝通不暢所導致,結果謠言四起,引起阜陽民眾不滿。

2)安徽及阜陽政府部門在處理這次事件中,有何可借鑒之處?

借鑒之一:正確判斷,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向相關部門上報、成立手足口病防治指揮部。 借鑒之二:應急處置得當,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成立組織機構,加強部門之間聯動與協調;

快速隔離險境,疏散民眾, 搶救生命,控制事態進一步蔓延,穩定局勢。迅速匯報信息,科學地應對媒體,加強危機信息溝通與交流,提高信息公開處理的能力。 加強危機經費與物質資源統一調配,提高應急救援的能力 借鑒之三:突發事件的善后恢復和重建有力,相關責任人受到處分,重塑政府形象,建立公眾信心。

4.“甕安事件”始末

2008年6月22日,貴州省甕安縣三中初二(六)班學生、17歲的李樹芬被發現死于河中。公安機關作出“自己跳河溺水身亡”的結論,死者家屬對此不滿。 6月28日16時,死者家屬邀約300余人在甕安縣城游行,最終導致暴力事件。 游行者和警方發生了激烈沖突。事件中,甕安縣委大樓被燒毀、縣政府辦公大樓104間辦公室被燒毀??h公安局辦公大樓47間辦公室、4間門面房被燒毀,刑偵 大樓14間辦公室被砸壞,縣公安局戶政中心檔案資料全部被毀,42臺交通工具被毀,辦公電腦數十臺失蹤。事件共造成150余人受傷,大部分為輕微傷。 在甕安舉行的群眾座談會,貴州省委書記石宗源將“6·28”事件定性為:一起起因簡單,但被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員煽動利用,甚至是黑惡勢力人員直接插手參與的,公然向黨委、政府挑釁的群體性事件。

在貴州省委今天召開的甕安“6·28”事件階段性處置情況匯報會上,省委書記石宗源指出,這次事件,表面的、直接的導火索是李樹芬的死因,背后深層次原因卻是甕安縣在礦產資源開發、移民安置、建筑拆遷等工作中,侵犯群眾利益的事情屢屢發生,而在處置這些矛盾糾紛和群體事件過程中,一些干部作風粗暴、工作方法簡單,甚至隨意動用警力。他們工作不作為、不到位,一出事,就把公安機關推上第一線,群眾意見很大,不但導致干群關系緊張,而且促使警民關系緊張。加之有的領導干部和公安民警長期以來失職瀆職,對黑惡勢力及嚴重刑事犯罪、群眾反映的治安熱點問題重視不夠、打擊不力,刑事發案率高、破案率低,導致社會治安不好,群眾對此反應十分強烈。

石宗源說,這次事件中,黑惡勢力正是利用群眾的這種不滿情緒挑起事端,公然挑戰國家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借機擾亂社會、趁火打劫。因此,這起事件看似偶然,實屬必然,是遲早都會發生的。對此,甕安縣委、縣政府、縣公安局和有關部門的領導干部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里,首先建議免去甕安縣委常委、縣委政法委書記、縣公安局政委羅來平和縣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申貴榮的職務,請按程序辦理。并請紀檢監察部門按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查究甕安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和有關領導的責任。

貴州省委和黔南州委7月4日對甕安縣黨政主要負責人做出調整決定,縣委書記王勤、縣長王海平被免職。 1) 政府在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應急處理中負有什么職責?

這是一起由于多重社會矛盾堆積,由一個女孩的溺水而引發的公共危機事件。 在該事件中政府處置失當表現在:

前期預警不力,引起民眾不滿。整整七天的事件醞釀期, 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溝通不暢所導致,結果謠言四起,導致政府公信力喪失。

事中:政府應對不當,與公眾產生激烈沖突。將矛盾推向激化 2)翁安事件對地方政府公共權力行使方式帶來什么樣的啟示?

公共管理常識告訴我們: 政府要想獲得足夠的權威,單純依靠公共權力行使的“消極”方式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通過公共權力行使的“積極”方式,為社會提供令人滿意的公共物品和服務,為人們服務。 甕安“6.28”事件的“深層次因素” 甕安縣政府并沒有做到公共權力為民所用,反而屢屢使部分群眾合法權益受到侵犯。這種公共權力很難獲得政治學意義上的合法性。由于得不到民眾的認可,暴力所實現的穩定只是一種表面現象,社會猶如一個巨大的火藥桶,一點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 。

為了避免類似公共危機事件發生,公共政府必須制定以尊重和保護公民權利為核心的政治規則,耐心細致地開展政治說服與溝通,在精神和物質上實施多種方式的政治激勵等等。只有這樣,公共權力行使才會得到民眾認可,民眾才會對政府產生忠誠和信賴之情。 5.2003年12月23日21時,位于重慶市開縣高橋鎮的中國石油天然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川東北氣礦發生井噴事故。井噴失控后處置失當,致使含有高濃度硫化氫的天然氣噴出擴散,導致附近村民中毒。事故造成243人死亡(其中石油職工2人、當地群眾241人),2142人住院治療,直接經濟損失9263萬元。井噴發生后,川東鉆井二公司只是向上級公司和石油管理局報告了情況,沒有及時向地方政府通報,使地方政府未能及時介入應急救援工作,延誤了群眾疏散等到的組織和實施。 1)這個慘痛教訓說明了什么?

說明一:前期的危機防范預警工作沒有做好。

說明二:川東鉆井二公司沒有按照突發事件應急法所要求的,向所屬地管理部門通報,延誤應急救援工作的開展。給當地人們帶來重大損失。

2)建立健全危機事件的統一指揮體制有何必要性?

在我國面對危機事件處采用國家建立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 當嚴重影響國民經濟正常運行時,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為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減輕突發事件的影響,所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應急措施,。 其中包括 綜合協調人力、物力、技術、信息等保障力量,形成統一的突發事件信息系統、統一的應急指揮系統、統一的救援隊伍系統、統一的物資儲備系統等,以整合各類應急資源,形成各部門協同配合、全社會廣泛參與的聯動工作局面。

6.1998年,韓國發生金融危機,國家面臨支付外債困難,整個國家發起了“獻金運動”,廣大民眾紛紛出于自愿捐出自己的金銀首飾和銀行中的外匯,只買國貨,支持國家度過難關。美國“9.11”襲擊剛過,就有許多美國民眾自發趕往事發地點,參加搜救,無償獻血。 1)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上述材料說明,面對由于經濟危機而引發的公共危機事件時,只要公眾與政府齊心協力,定能渡過難關。 2)怎樣在危機事件中發揮非政府組織和社會力量的作用?

非政府組織、社會中介組織或“第三部門”等,它是與政府、營利組織相對應的社會組織,是社會成員之間基于共同志趣或愛好的社會組織;是聯系組織各自的成員以及廣大的社會成員,參與和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的社會團體。主要致力于社會公益服務,其基本宗旨是滿足社會民眾的需要,致力于各種社會性問題的解決,比如開展互助、互益性生產、救濟等公益性活動。

在危機事件中政府可以發揮非政府組織和社會力量的作用,通過加強社會與政府互動,盡量爭取外援,動員一切可利用的社會資源 ,非政府組織獨有的非營利性, 服務于社會、實現社會公益為宗旨,尤其注重對弱勢群體的服務。以及 志愿性,這這種非營利組織非常重要的精神資源,是組織開展危機救助活動的動力源泉, 同時非政府組織公益性,以服務和奉獻于公眾的需求和利益為基本宗旨,可以在危機事件中承擔重要的社會責任。 。

7.從2007年5月29日開始,江蘇無錫市大批城區居民家中的自來水水質驟然惡化,氣味難聞,無法正常飲用。經無錫市有關部門查驗,居民自來水污染是由于無錫市唯一的飲用水取水源——太湖,爆發了大量藍藻。 近幾年受風向、濕度、水流等影響,太湖幾乎每年都會在5月底6月初爆發藍藻,這次是歷年水污染最嚴重的危機。由于自來水一時間不能恢復水質,無錫市民開始搶購純凈水。5月29日晚,無錫市絕大部分超市的純凈水已經斷貨,導致居民生活危機。

5月29日晚,無錫市政府召開緊急會議,聽取專家對消除藍藻危機的建議,很快啟動公共危機應對機制。有關部門加大了引長江水補充太湖水的調水力度,采取了人工增雨、對自來水強化處理等一系列強有力措施,加上連續降雨以及除臭技術的幫助,到6月3日下午,無錫市民生活基本恢復正常。

但是,網民對水質環境的改善仍持悲觀態度,受到互聯網輿論影響,部分市民對政府水質達標的通報將信將疑,不敢飲用自來水??只旁从跓o知,謠言止于智者。無錫市政府通過主流網站和《無錫日報》向市民報告了“高錳酸鉀前移到取水口投放,粉末活性炭則放到蓄凝池”,讓大家清楚知道這種新的水處理技術完全可以解決水的臭味,必要的添加劑也不會對健康有害。新華網發表了《專家表示:無錫現有飲用水不會增加致癌風險》一文,向全國網友澄清了 此前“飲用水致癌”的謠言。6月5日,無錫市市委書記楊衛澤和市長毛小平公開飲用燒開后的自來水。

6月11日,宜興5名官員因太湖排污監管失職被處分。同日,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座談會在無錫召開,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中的污水處理廠建設,企業達標排放等關鍵性項目排定時間表,凡是不能按時達標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時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沉痛地表示:這次太湖藍藻,人們不僅對江蘇發展模式產生了質疑,蘇、錫、常全面小康的成果也被顛覆了,蘇、錫、常沒有一個城市算是全面小康的,現在就要開始補課,要向大自然還帳。

請結合案例和自己掌握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出現飲用水危機事件后,無錫市政府在應對中有哪些可取之處?

應對措施的效率性,當危機出現后的第一時間啟動公共危機應對機制,有效保障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應對危機時各部門的協調性,通過各職能部門的有效協調工作,將危機在最快時間內解決處理;輿論公開與媒體監督,政府向社會公開公布治理措施,并接受監督;后期長效治理措施的及時性,在危機過后,政府部門及時出臺后期治理措施,防大患于未然。

2)民眾和相關社會組織在參與應對飲用水危機的過程中主要發揮了哪些作用? 民眾和相關社會組織在參與危機的過程中主要發揮了輿論監督的作用。 3)這起事件主要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啟示?

(1)、環境治理工作是一項關系民生與社會穩定的長遠工程; (2)、經濟的高速發展不能以環境的巨大犧牲來作為代價;

(3)、政府在處理危機公關時應充分注意時效性、科學性與協調性統一的原則,及時向民眾公布事件處理真相及措施;

上一篇:文科高職熱門專業范文下一篇:違紀違法反思材料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