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企業會計準則所得稅范文

2023-09-24

企業會計準則所得稅范文第1篇

我國此次制定的所得稅會計準則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制定的,新準則與我國舊準則相比無論在所得稅會計差異的分類、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財務報表列報與披露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1.1 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的變化

與舊準則比較新準則的變化:①對暫時性差異的處理不允許在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會計法之間作選擇,統一要求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②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中,不允許在遞延法和債務法之間作選擇,統一要求采用債務法;③摒棄了損益表債務法,而改用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要求的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新準則要求企業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核算,即要求將所得稅進行跨會計期間核算:在資產負債表中,企業首先根據《稅法》規定對稅前會計利潤進行調整,按照調整后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當期應交所得稅;然后根據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與稅法計稅基礎確定暫時性差異,據此計算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的賬面余額,其期末、期初余額之差是本期發生和轉回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凈額;最后通過確定了的當期應交所得稅及遞延所得稅來推算利潤表中應予確認的本期所得稅費用。其計算公式為:本期所得稅費用=當期應納稅所得額×稅率+(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1.2 所得稅會計差異分類的變化

所得稅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是以稅法為依據,而會計利潤要依據會計標準計算。由于稅法和會計標準不同,將會導致應納稅所得額和會計利潤不一致,二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所得稅會計差異。舊準則(2001年修訂,下同)基于收入費用觀,將差異分為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兩種。為了與國際慣例接軌,新準則基于資產負債觀,摒棄了“時間性差異”的概念,引進了暫時性差異。暫時性差異是指資產負債表內某項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按照稅法規定的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該項差異在以后年度資產收回或負債清償時,會產生應稅利潤或可抵扣金額。這一變化充分反映出當前會計界認識水平的提高,對包括所得稅會計處理在內的企業財務會計視角已經由利潤表觀轉變到了資產負債觀。暫時性差異也可分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應納金額的暫時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資產可抵扣金額的暫時性差異。

1.3 在減值確認與計量上的變化

舊準則沒有對遞延稅款借項計提減值準備。新準則規定,企業應該在資產負債表日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復核。如果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遞延所得稅資產利益,應當減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在很可能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減記的金額應當轉回。產生這一差異的原因是由于新準則采用的是資產負債觀。在資產負債觀下,資產及負債的定義、確認和計量成為會計研究的核心,資產負債表的邏輯。

1.4 虧損彌補的所得稅會計處理的變化

企業如果發生經營虧損,國家為了鼓勵其發展,一般情況下會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我國現行稅法允許企業虧損向后遞延彌補五年。舊準則關于所得稅處理規定中對可結轉后期的尚可抵扣的虧損,在虧損彌補當期不確認所得稅利益。新準則要求企業對能夠結轉后期的尚可抵扣的虧損,應當以很可能獲得用于抵扣尚可抵扣的虧損的未來應稅利潤為限,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一般稱之為當期確認法,即后轉抵減所得稅的利益在虧損當年確認。產生這一差異的原因是由于新準則采用的是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在該方法下,除有限的特例外,要求企業確認所有符合條件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

1.5 所得稅項目列報和披露的變化

新準則規定企業應在資產類科目中設置“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核算企業由于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及按能夠結轉后期的尚可抵扣的虧損和稅款抵減的未來應稅利潤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在負債類科目中設置“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核算企業由于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新準則在資產負債表中將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與其他資產和負債合并列報,并且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也應與當期所得稅資產和負債區別開來,使得“遞延稅款”的含義大為擴展了,并且更具有現實意義。這種處理方法可以清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更有利于企業的正確決策。舊準則規定損益項目僅包括企業本期所得稅費用,具體是在利潤表中的“利潤總額”項目下設置“減:所得稅”項目,以反映企業本期所得稅費用;而新準則規定,損益類科目不僅包括企業當期所得稅費用,還包括遞延所得稅費用。新準則在財務報表附注中對所得稅費用的主要組成部分,與計入權益項目相關的當期和遞延所得稅的總額等項目單獨披露,內容方面的列報和披露,新準則更詳盡、完整、規范。

2 新所得稅會計準則對企業產生的影響

2.1 增加會計處理的成本和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的難度

以往的所得稅會計核算中,企業對所得稅核算會計方法選擇的余地很大,既可以選用應付稅款法,也可以選擇納稅影響會計法;而新準則規定只能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在所得稅會計處理的幾種方法中,應付稅款法最簡單、工作量最小。從理論上來說,納稅影響會計法優于應付稅款法,更能體現“所得稅是企業在獲取收益時發生的一種費用”這一觀點,但納稅影響會計法的復雜程度以及對配套會計環境的要求遠遠高于應付稅款法。企業開始執行新準則時,企業應首先對所有資產、負債進行重新分類,再逐項比較其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之間是否存在暫時性差異,據以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并對其所得稅影響追溯調整年初留存收益。同時,隨著我國企業所得稅的改革,還會由于所得稅稅率的變動帶來新一輪的所得稅費用項目調整。這些都會相應增加會計處理的成本和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的難度。

2.2 所得稅準則變更對企業納稅造成直接影響

新準則要求企業一律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費用,即要求所得稅進行跨會計期間核算,將會計重心由原來的以損益表為中心轉向了資產負債表為重心,對企業納稅造成重大影響。目前絕大多數企業采用的應付稅款法,完全是根據稅務機關的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進行申報納稅,根本不考慮“暫時性差異”,全額計入當年“所得稅費用”,直接影響了凈利潤和未分配利潤的真實性,同時也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股東權益。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與現行的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對比,優勢較為明顯。較之遞延法、損益表債務法,因為暫時性差異產生于資產與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差,來源于資產負債表,所以據以計算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資產必然更加符合負債和資產的定義,能更好地表示企業未來應付(應收)的債務或資產,從而使資產負債表能更為真實準確地反映企業某一時點的財務狀祝,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它不僅符合國際慣例,而且符合企業最為理想的財務目標,即企業價值最大化。但另一方面,企業只要每期不斷調高資產公允價值就會增加每期的賬面利潤,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這可能改變以前虛增利潤要繳稅的局面,使造假的當期成本大大降低,從而使企業更加注重短期操縱,使其未來風險更加巨大。

2.3 給企業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所得稅會計準則變化的內容多、難度大。比如新準則規定企業要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這種全新的方法來核算企業所得稅,并規定企業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這些具體的暫時性差異。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推行要求會計人員對以前比較熟悉的一套會計處理體系從會計理念到計稅差異、會計處理方法等都要從根本上重新認識;而且新的所得稅處理方法還增加了大量的職業判斷與信息披露工作;這需要會計人員擁有較高的專業能力和業務素質。企業會計人員只有準確理解并掌握這些相關內容,才能達到所得稅會計準則制定和實施的目的。

摘要:財政部正式發布《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規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缎缕髽I會計準則》體系體現了很多重要理念和觀念的轉變與創新,在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上,新會計準則在基本準則中明確界定了高質量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和會計確認、計量的基本原則,同時該體系對包括所得稅會計處理在內的企業財務會計的視角已由利潤表觀轉變到資產負債表現,要求企業一律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來核算遞延所得稅,在理論上更符合會計要素確認的要求。同時新所得稅會計準則體現了與國際慣例趨同的原則,實現了與國際通行做法的接軌。

關鍵詞:新所得稅準則,企業所得稅,影響

參考文獻

[1]2008年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會計》[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2]2008年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稅法》[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3]劉泉軍.新會計準則引發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6,(3).

企業會計準則所得稅范文第2篇

關鍵詞:企業,新所得稅,會計準則,策略

一、新所得稅會計準則的特點與目標

(一) 新所得稅會計準則的特點

為規范企業會計行為和會計處理, 加強會計信息質量, 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促進國內企業增強競爭力, 在國際競爭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財政部在2006年2月頒布企業會計準則, 其中《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 (以下簡稱:新所得稅會計準則) 開始正式實施于上市公司的時間為2007年1月1日。新所得稅會計準則的制定使我國的所得稅會計處理與國際上實現了基本趨同, 是我國所得稅會計領域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變革, 具體表現為我國企業根據準則開始正式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所得稅會計核算。在新所得稅會計準則中體現出如下特點:第一, 明確了資產的“計稅基礎”定義, 以及負債的“計稅基礎”定義, 基于“計稅基礎”概念以及“賬面價值”概念而確定了“暫時性差異”的概念;第二, 使我國運用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的局面發生改變, 即由多種方法混亂并存的局面到只有一種方法的現象即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第三, 規范了所得稅項目的列報與披露。

(二) 新所得稅會計準則的目標

對于所得稅會計的目標, 會因準則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內容。具體到我國, 出于對企業所得稅確認、計量以及相關信息的列報進行規范的基本目的,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相關要求和規定制定出我國現行的新所得稅會計準則。通過與國際上其他所得稅會計準則進行比較, 可以看出我國的新所得稅會計準則具有如下特點:一是較之其他準則, 新所得稅會計準則沒有對進行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的目的進行解釋和說明, 雖然在條文表述上比較簡練但是卻沒有涵蓋其全部內容;二是沒有從根本上理清企業所得稅會計的目標與相關規定之間的關系。

通過對新所得稅會計準則的研究, 可以將其目標歸納如下:企業所得稅會計所依據的基本原則是按照企業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相關理論對企業所得稅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繳納所得稅款額之間所存在的差異進行審核和確定, 并且在此基礎上對企業遞延所得稅資金款項進行核算。

二、新所得稅會計準則實施存在的問題

(一) 基本概念晦澀且一致性不足

所得稅會計的基本概念在新所得稅會計準則中表述的非常生澀難懂, 加上其一致性不足, 所以很難被人理解。舉個簡單的例子:負債計稅基礎在準則里被規定為負債賬面的價值減掉今后在對應納稅的所得額進行計算時根據稅法能夠抵扣的金額;而資產計稅基礎則被規定為企業在資產賬面價值被收回的過程里, 在對應納稅的所得額進行計算時根據稅法能夠從應稅經濟利益里予以抵扣的金額。顯然, 在定義這一對同是計稅基礎的基本概念時, 準則選取了不同的角度, 其邏輯性不強, 缺乏一致性, 遣詞造句生硬。

(二) 與稅法間缺乏平衡且差異過多

較之于會計準則, 稅法在我國的法律地位要更高一些。會計準則主要是從微觀上對公司的經營活動進行規范, 而稅法則主要是從宏觀上對各行業的征稅情況進行規定。對于制定準則的人而言, 二者間的平衡問題極為重要。但新所得稅會計準則強調的多是技術方面的問題, 忽視了會計準則和稅法間的平衡問題, 這也是二者間存在眾多差異的主要原因。

美國會計學家喬伊·米勒曾說過:“所得稅會計問題的研究在世界范圍內是雜亂無章的”。這句話揭示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 它指出當前缺乏關于所得稅會計理論的深入研究, 在世界上還未形成統一的理論及技術處理辦法;另一方面, 說明各國的稅法是深刻的影響著其所得稅會計準則的, 由于稅法各異, 所以所得稅的會計準則也就無需實現統一。

(三) 會計準則非常復雜且企業的應用動力不足

會計準則發布時要求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施行, 并未明確的要求中小規模的公司執行該準則, 而在中小企業中, 會計核算最為重要的目的依舊是公司納稅, 所以主觀上講, 中小型的公司在選擇具體的會計處理辦法時更傾向于那些易行簡單的辦法。蓋地教授所進行的關于“所得稅會計研究”的問卷調查可以充分的證實這一問題:通過對問卷的分析整理得出, 在大型企業里, 有49.5%的企業選擇的是遞延法, 有41.3%的企業選擇的是應付稅款法, 選擇債務法的企業僅有9.2%;而在國有企業里, 有37.4%的企業選擇的是遞延法, 有54.4%的企業選擇的是應付稅款法, 選擇債務法的企業僅有8.2%。由此可見, 現階段我國忽視了對企業所得稅會計信息質量的關注, 簡單易行的應付稅款法是我國很多企業的首選。使用債務法進行核算的上市企業, 也多是為了滿足規定的相關要求。所以, 在短期里要想根本的轉變企業的會計處理辦法, 必然需要較高的轉換成本的支撐。

(四) 稅務與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欠佳

首先, 會計在我國的發展長期受制于會計人員素質這一瓶頸。新所得稅會計準則要求會計工作者除了應熟練的掌握會計知識外, 還應懂稅法。這就要求會計工作者除了可以準確的判斷稅會之間的復雜差異之外, 在處理具體的問題時還應做到以準則為基礎。其次, 稅務機關應加強指導、監督的力度, 這樣才能確保新所得稅會計準則的執行。但現實是, 在稅務機關中既懂稅法又懂會計的人極少, 以至于企業在遇到所得稅方面的問題時無法得到稅務機關及時有效的建議。

三、完善新所得稅會計準則實施的措施

(一) 增加新所得稅會計準則相關概念的統一性

對有關概念進行健全, 不能只是一味地借鑒別人的東西, 要基于我國的具體國情來對他人的經驗進行學習參考, 應該基于內在邏輯統一的原則來對同一或者相似的概念進行解釋, 使其易于理解。實際而言, 負債計稅與資產計稅基礎指的是基于稅法的負債定義與資產定義, 簡而言之是指負債計稅和資產計稅的基礎是基于收付實現制的負債概念與資產概念。若其概念如此表述, 那么其既對應于會計準則所注重的基于權責發生制的負債概念與資產概念, 而且還容易理解。

(二) 正確處理稅法與會計準則差異

對稅會差異進行正確處理, 能使企業更加主動積極地學習與應用新所得稅會計準則, 主要基于以下兩點:第一, 盡可能地基于差異的根源來降低稅會差異?;诙惙紤], 可以考慮降低部分永久性相差稅法, 即對企業實施稅收優惠措施。由于社會的持續發展, 稅法與會計準則差異、國家職責以及企業發展方向逐漸相輔相成, 稅法和會計準則是可以實現一致性處理的。這便要求稅務部門和研究會計的學者進行結合, 一同討論并推動稅法與會計準則的共同發展。第二, 基于重要性原則來對無法阻止的稅會差異進行處理。通過納稅影響法來處理較為重要的稅會差異, 而通過應付稅款法來處理重要性水平較低的稅會差異, 適度地讓企業自主地對稅會差異的重要性進行判斷。如此一來能使企業積極地增加其判斷水平。

(三) 采用多元化暫時性計算方法

對所得稅會計核算法進行優化, 第一, 可以讓企業既能基于資產負債表對暫時性 (可抵扣暫時性) 差異進行核算, 又能基于利潤表對差異進行核算, 準則更不能一味的要求采用同一標準進行核算, 即只基于利潤表進行核算。準則指出通過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計算, 注重的是遞延所得稅資產與負債的概念要與資產負債的概念相一致, 而這并非僅能運用一種方法來對遞延所得稅資產與負債進行核算。但是事實上準則便是如此要求的。方法應該是多樣性的, 而不應該是是唯一性的。第二, 重新啟用永久性差異的定義, 如此一來便對應了暫時性差異?,F在準則尚無這一定義, 這對核算應稅所得是不利的。

四、結束語

信息高速傳播的時代, 人們對于社會的關注越來越重視, 一個企業要想得到良好的發展, 得到社會一定的認可, 就不可避免的要面對納稅這個話題。新所得稅準則下的所得稅會計發生了巨大變化, 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以及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的確認和計量都比較復雜, 是所得稅會計核算的關鍵點和難點。對新所得稅會計準則進行充分的了解與掌握, 從而達到既履行好自己的所得稅納稅義務又可以使企業目標不受沖突, 并對會計從業人員提出來更高的要求, 從而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斌文.我國所得稅會計準則存在問題探討[J].市場周刊 (理論研究) , 2011 (1) .

[2]趙娟霞, 付麗.所得稅會計對利潤平滑影響的研究[J].商業經濟, 2012 (11) .

企業會計準則所得稅范文第3篇

一、新舊所得稅會計準則的差異

1. 計稅基礎

舊準則強調收入和費用與納稅收益和納稅扣除之間的差異, 主要是從發生額的角度進行分析。新準則則強調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日的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所存在的暫時性差異。

2. 暫時性差異取代時間性差異

暫時性差異取代時間性差異, 是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結果, 也是與國際會計準則第12號趨同的結果。暫時性差異在以后年度資產收回或負債清償時, 會產生應稅所得或可抵扣金額。暫時性差異又分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所有的時間性差異均是暫時性差異, 但某些暫時性差異并非時間性差異。

3. 要求使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舊會計準則要求企業采用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會計法核算所得稅。新準則要求企業只能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 收益表債務法注重時間性差異, 可計算對當期的影響, 不能直接反映對未來的影響;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以資產負債表為基礎來計算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 注重暫時性差異, 可直接得出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 能直接反映對未來的影響。

4. 彌補虧損處理

新準則規定企業對于能夠結轉以后年度的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 應當以很可能獲得用來抵扣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的未來應納稅所得額為限, 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一般稱之為當期確認法, 即后轉抵減所得稅的利益在虧損當年確認。目前稅收政策允許企業虧損可在未來首次盈利的連續5年內稅前彌補, 使用該方法, 企業應當對五年內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否在以后經營期內很可能取得足夠的應稅利潤作出判斷, 如果不能, 企業不應確認。

二、新舊所得稅會計準則差異對企業的影響

新所得稅會計準則將改變所有企業的所得稅費用, 并導致凈利潤的改變。另外, 新所得稅會計準則充分體現了謹慎性原則的要求, 規定對于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在該差異的轉銷期間內, 要有足夠的應稅利潤可供抵扣。同時對已經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應在每一資產負債表日重新估價, 如果不符合確認標準, 應將預計不能實現的部分立即確認為當期所得稅費用。新所得稅會計準則規定需有合理的證據說明預期未來的所得稅利益將會實現。從而避免企業財務人員過于高估遞延所得稅資產。目前很難測算原采用應付稅款法或納稅影響會計法的企業在采用資產負債表債表法后, 所得稅費用會發生多大的差異。但總體來說, 原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的公司, 影響相對較小;原采用應付稅款法的公司, 所得稅費用可能會有重大調整。

新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施行是時間早晚問題, 因此企業必須正視這個準則, 合規合法地進行新準則下所得稅的核算。筆者認為企業應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迎接新所得稅準則的施行。

1. 加強管理制度建設, 強化所得稅會計觀念

規范的上市公司必須要有一系列完整的內控流程和管理制度來保證財務信息及所得稅信息的正確反映和計量。企業應當根據新會計準則, 建立相關的所得稅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 強化所得稅會計觀念, 規范所得稅的會計核算和管理, 并設立專職所得稅會計崗位。

2. 建立詳細的所得稅會計核算輔助備查簿和臨時性所得稅事項報告制度

企業要建立了詳細、規范的所得稅會計核算輔助備查賬簿、工作底稿, 以正確計量和全面反映資產負債項目的計稅基礎、暫時性差異和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狀況。對于持續性發生并轉回暫時性差異的資產、負債, 所得稅會計必須建立詳細的臺賬和所得稅核算工作底稿等。

3. 加強信息系統建設, 利用ERP等相關財務信息系統簡化工作

通過加強企業財務信息系統和相配套的其他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 可以大大減少財務人員繁重的工作量。譬如:可以借助ERP軟件的功能實施稅務信息的登記和管理。

4. 加強財務人員的培訓

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對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選擇和推行也具有重要影響。實施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對會計人員的要求相當高, 尤其是在職業判斷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要求會計人員不能滿足于以前那套熟悉的會計處理方法, 要對新會計準則從整體上全面了解和把握, 從會計核算到計稅差異、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等從根本上重新認識。因此必須加強對專業財務人員的培訓, 保證財務人員深刻理解新準則對會計業務的影響。

摘要:新企業會計準則出臺以來, 很多企業會計人員不能完成理解《企業會計準則18號—所得稅》。本文試圖將新舊企業所得稅會計準則進行比較, 尋找其中的差異, 同時分析這些差異對企業的影響, 以幫助會計人員更好地來理解和運用新所得稅會計準則。

關鍵詞:所得稅會計準則,新舊差異比較

參考文獻

[1]蓋地: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探討[J].財務與會計.2005.3

企業會計準則所得稅范文第4篇

一、職工薪酬概念的界定

1.企業會計準則對職工薪酬的概念界定

在未修改的企業會計準則中對職工薪酬的概念界定只停留在其表面層次, 認為職工薪酬僅僅只是為了能夠得到員工對企業所投入的服務而為其提供的各種形式的薪酬, 而這里的職工也僅僅是指的與企業已經簽訂了勞動合同的人員;在企業會計準則修訂之后, 對職工薪酬有了一個新的概念界定, 它認為職工薪酬不僅僅包括了提供服務期間的薪酬, 同時還包括了各種福利, 與此同時, 職工的界定也突破了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局限, 認為其還包括了雖然沒有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但是為企業提供給了服務的人員, 企業會計準則的這一修訂讓職工薪酬有了一個新的概念界定, 讓職工范疇定義更廣, 也更趨于合理??偟恼f來, 職工薪酬的內容主體包括以下主要部分: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職工福利費;醫療、養老、失業、工傷以及生育險等社會保險費用;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非貨幣性福利;解除勞動關系所作補償費用;短期薪酬、離職后的福利、辭退福利以及其他長期職工福利;其他職工薪酬等。

2.所得稅法職工薪酬的概念

在我國的所得稅法中, 沒有針對職工薪酬提出了其具體的概念界定, 知識對其中的各種概念加以了一定程度的規定。所以對于企業來說, 在進行相關的會計處理的時候, 不能夠直接的將職工薪酬加以稅前扣除作為最終的會計處理元素, 而是應該將所得稅法進行對比, 最終將職工薪酬中的各個部分進行調整, 以此來讓其能夠適應整體的稅法法則。

二、企業會計準則職工薪酬和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差異分析

1.職工薪酬范圍上的差異分析

(1) 職工范圍上的差異分析

在新版的企業會計準則上對職工進行了詳盡的分類, 主要將其分為了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主要是與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的人員, 其中不僅僅是正式員工, 還包括了臨時性員工, 但都與企業簽訂了合同;第二種類型則是沒有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 但是企業正式對其進行任命, 這就讓其在某種程度上也屬于企業的員工, 其薪酬也應該計入職工薪酬的范圍當中;第三種類型則是以上兩種情況都不符合, 既沒有簽訂正式合同, 也沒有被企業正式命名, 但是這一類人為企業也提供了服務, 需要從企業那里得到其應有的勞動報酬。但是在所得稅會計處理當中, 僅僅是將第一類和第二類人作為職工的范圍。由此可見, 會計準則規定的職工范圍更廣, 分類更明確, 而所得稅法對企業職工的范圍有所限定, 不計入成本和費用的職工工資不被包括在內。

(2) 職工薪酬范圍上的差異分析

在上文中已經針對會計準則的職工薪酬范圍加以闡述, 下面就針對稅法中職工薪酬的范圍進行了界定, 其中主要指的是企業應該支付給與企業簽訂了正式合同或者是正式任職的員工在一個年度之類的勞動報酬形式, 其原則上只包含了企業支付給職工的于會計科目“應付工資”欄核定的費用, 而企業會計準則對職工薪酬的規定不僅包括了核定的應付工資費用, 與此同時, 其還包括了各種福利等等。所以總體上來看, 企業會計準則在職工薪酬范圍上大于所得稅法在此方面的規定, 兩者在這方面上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2.職工薪酬計量方法上的差異分析

在企業會計準則當中對職工薪酬的計量方法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 即首先企業應該按照國家相關的規定把包括計提基礎以及計提比例的方式來計算職工的薪酬;而如果國家沒有針對其加以明確的規定, 企業就應該結合自身的情況科學合理的去計量職工薪酬。所得稅法則是遵循實際發生的原則, 職工工薪酬主要按照實際發放和支出的數額為基數, 不超過規定比例和實際支付的金額在稅前列支, 會計準則下已經計提但沒有發放的職工薪酬在所得稅法下不允許稅前扣除。

(1) 商業保險費計量的差異

企業會計準則對商業保險費的計量方法, 主要是按照國家、各地政府或者企業年金計劃所規定的基準及比率來進行計算, 企業為職工購買的五金及其人職工購買的各類商業保險同屬于職工薪酬范圍內。而在所得稅法則規定中商業保險并不屬于職工薪酬的范疇, 而被列為與企業生產經營沒有關聯的支出, 因此不能在稅前列支。所以, 企業職工薪酬中如果有為投資者或是職工支付的商業保險費, 那么在年終匯算清繳時要進行調整。

(2) 職工福利費計量的差異

企業所得稅法中規定企業支付的職工福利費用只要不超過總工資、薪金的14%, 則準許扣除。所以, 要計算職工福利費占實付職工薪酬的比例, 若超過14%, 那么, 超過14%的金額要作調整。

(3) 公會經費計量的差異

在所得稅會計處理當中, 只要公會經費要小于其最終總和工資的2%, 企業就能夠將其作為實際發生并且加以扣除。計提的工會經費無法在稅前扣除, 而是在費用實際發生時才能被扣除, 此外如果企業實際支付的公會經費超出了工資、薪金的2%, 則超出部分費用需要在企業進行年終匯算清繳時作出相關調整。

(4) 職工教育經費計量的差異和處理

在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當中, 企業的職工教育經費如果不超過其總工資的2.5%, 就能夠對其加以扣除;而如果超過了2.5%, 就需要對超過的部分進行年度結轉再扣除。

3.企業薪酬處理差異分析

(1) 非貨幣性福利存在的差異分析

針對企業非貨幣性福利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①企業給職工發放本公司自行生產的產品, 所發產品按正常銷售行為處理, 按商品實際價值與稅費進行記錄: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產品發放給職工轉變為企業的收入。同時, 企業實物福利也是職工的薪酬的一種形式, 因此應被計入職工個人收入, 與職工薪金一起計算個人所得稅, 從職工當月工資中扣除。

②職工無償使用企業名下資產的行為, 屬于企業向職工提供的非貨幣性福利, 資產折舊計入公司成本。公司為職工租賃的住房是非貨幣性福利的一種, 如職工是無償使用, 房屋租金應計入企業成本或者當期損益。

③企業獲得資產或服務后以更低價格提供給職工, 是對員工的一種變相補貼行為, 因此也是非貨幣性福利的一種。在會計處理中, 企業向職工提供補貼與企業補貼之后向職工提供非貨幣性福利是不同的, 需注意區分對待。

根據所得稅法, 企業給職工發放本公司自行生產的產品, 與公司正常銷售商品行為一樣, 銷售收入等于該商品公允價值。同時, 以該產品公允價值計算職工工資收入和企業薪金支出;職工無償使用企業名下資產的行為, 如果該資產的折舊費用不能計入成本或者當期損益的, 需要在年終匯算清繳時進行納稅調整處理;企業租賃住房并無償提供給職工使用的, 如果每期應付租金不能計入企業成本或者當期損益的, 需要在年終匯算清繳時進行納稅調整處理。

(2) 辭退福利處理的差異分析

企業在計算辭退福利給公司帶來的負債時, 應嚴格按照辭退計劃條款執行, 這也是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具體有三種情況:

①如企業對員工實施強制辭退, 根據辭退計劃條款, 企業應記錄此次辭退過程中, 因此辭退福利而給企業帶來的負債情況。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辭退福利。

②如員工對于辭退是自愿接受的, 在辭退行為發生之前, 企業需預估辭退人數及每一位員工辭退補償金額, 以辭退福利計提。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 貸:預計負債———辭退福利。

③如企業中員工的辭退工作在一年的期限就已經全部完成了, 這時候的補償資金卻需要在接下來的幾年之內逐步下發, 這個時候企業就應該對這些金額加以折現, 讓其計入當期的發生金額, 以此來讓其能夠實現最終的費用管理。另外, 這部分也需要計入企業的辭退計劃會計分錄當中, 以此來對企業的辭退情況有一個較好的呈現情況, 借:管理費用、未確認融資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辭退福利;實際支付辭退款項時的會計分錄, 借:應付職工薪酬———辭退福利, 貸:銀行存款, 同時, 借:財務費用,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除此以外, 企業由于預計和確認才產生的辭退福利應該根據其實際發生情況作出最終的抉擇, 只有在實際發生之后才能夠將其加以稅前扣除并且計入損益當中。

三、會計準則和所得稅法在職工薪酬上會計處理差異的調整建議

1.財務人員要全面掌握企業會計準則和所得稅法, 分析了解兩者間的差異, 全面準確的完成納稅調整工作。

2.企業會計準則和所得稅法在職工薪酬處理上的不一致, 導致年終匯算清繳時調整內容過多, 增加了許多工作量。建議立法部門需充分考慮實際情況, 統一職工薪酬的內涵, 包括對職工的界定、職工薪酬的概念, 將會計準則和所得稅法口徑協調一致。

3.所得稅因牽扯到福利費、公會經營費等的扣除比例, 可以有效防止企業為減少賦稅而人為虛假調整行為, 因此保護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但過度的賦稅會增加企業的支出, 對企業的發展不利。因此在扣除標準的確定上應以保證財務收入為前提, 采取統一處理的方式。

四、結束語

企業職工薪酬的劃分一直是很多財務人員混淆不清的概念, 在職工薪酬的計量和處理上, 企業會計準則和所得稅法有著許多差異。我們必須清楚明確的知道企業會計準則和所得稅法在職工薪酬上的差異并能夠協調處理。也希望立法部門能全面統一職工薪酬, 讓納稅工作能夠更加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杜雪華.新會計準則下職工薪酬變化及其影響[J].經濟研究導刊, 2015 (01) .

[2]全泉.淺議新會計準則下的應付職工薪酬[J].會計師, 2015 (18) .

[3]趙延.基于新會計準則下應付職工薪酬運用的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 2015 (09) .

[4]向仕雄.職工薪酬會計準則的變化及對企業的影響研究[J].財經界 (學術版) , 2015 (02) .

企業會計準則所得稅范文第5篇

(一) 會計政策選擇的現狀

會計政策的選擇取決于公司組織管理層。選擇會計政策有很多直接的動機:使公司價值最大化, 基本報告的盈利能力最大化, 以及平衡每個時期的利潤。會計政策的正確選擇可以降低公司的生產經營成本, 提高公司的經營效率。但我國許多公司往往存有諸多傾向, 使得政策難以實行。

1. 我國的中小企業會計政策選擇過于隨意, 這令實施規范適用的會計政策變得困難。

在選擇合適的會計政策時, 選擇過程和指導思想不統一, 公司的現金流量, 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能得到充分體現。比如隨意地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比例、提前或推遲確認收入、任意改變長期投資的計價方法等。在會計政策選擇的信息披露中, 大量公司沒有充分重視政策選擇的信息, 使得公司信息透明度低, 信息無法被使用者盡可能地獲取。

2. 實施會計政策的預期效果尚未達到全面優化的目標。

不同行業, 不同類型的企業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會計政策。但通常在選擇會計政策的實踐中, 我國很多企業往往選擇過于單一。會計政策的不合理選擇導致公司難以完成整體優化。

(二) 中小企業會計政策選擇與稅收籌劃

中小企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部分企業通常采取偷稅漏稅的方式來降低成本, 這樣的行為不僅違反了稅制規定, 而且還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風險。因此, 選擇適當的會計政策有利于稅收籌劃。以公司合法、正規經營為前提, 為企業合法合理地減少納稅負擔, 聘用高素質財務人員, 研究公司在所得稅稅收籌劃方面的技能, 積極響應國家優惠政策。

1. 固定資產政策的稅收籌劃。

根據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固定資產折舊應確定較低的折舊年限, 從而增加年折舊費用。作為大公司的資本支出, 固定資產需要按期折舊。如果建筑物的折舊年限至少為20年, 船舶, 飛機和機械的最短期限為10年, 電子設備的最低期限為3年。企業成本、利潤的大小,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每年折舊額的影響, 是準予在繳納所得稅稅前扣除的項目。

2. 低估凈殘值并增加年折舊費用。

稅法規定, 企業可以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及其使用情況合理估計固定資產的凈殘值。舊稅法針對凈殘值率的規定沒有太大的調整空間, 所以, 新稅法應針對固定資產確定相對較低的殘值率, 因此, 公司的利潤相對減少, 實現減稅的目的。

3. 規定限額列支費用的最高額度, 降低企業利潤。

企業的納稅籌劃體現在多種方面, 可以從規定限額列支費用的最高限額來實現, 如比較合理的去安排企業在業務招待方面的開支, 安排合理的廣告費用和業務推廣支出, 并采取適當措施從事各項公益事業。

4. 不同的庫存定價方法對稅收籌劃有不同的影響。

不同的庫存評估方法使得期末庫存和銷售成本的價值不同, 并且對公司的財務狀況, 所得稅, 利潤和損失也有很大的影響。在確定的會計期間內, 定價方法一經確定就不能改變。存貨計價方式的變更屬于會計政策的變更, 如果有特殊情況需要變更的, 必須經過經理層會議或是董事會的批準。當價格變動時, 企業選擇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加權平均法對存貨進行估計, 以避免因銷售成本而導致的公司利潤波動。還有, 這樣的計價方式使得企業每一期計入存貨的成本價格也較為均衡, 就不會上下波動, 也不用擔心企業的稅收負擔會加重, 從而影響企業整體收益。

5. 企業在研發支出方面的處理還需要進行納稅調整。

在企業技術創新方面, 研發支出作為其成本, 為了使技術創新得以順利開展, 特別的對研究開發支出方面作了相應的政策優惠, 可以在已經發生的研發支出基點上減少50%。

6. 以優質或折扣價購買債券時仍需要調整稅額。

在購買債券時, 通常將其分為溢價或折扣, 但“小企業會計準則”要求公司使用直線法進行攤銷和折價。但是企業根據所得稅法所計算出的收益是不思考過多的溢、折價攤銷。

二、中小企業所得稅會計政策選擇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 公司管理結構不合理

公司的管理結構是一個制度結構, 限制了公司責任和權利的所有利益相關者。會計政策是在特定管理框架下運營的特定架構, 必然受到公司管理結構的約束, 反過來影響公司財務信息的質量。如果公司缺乏必要的內部和外部控制, 公司的會計信息很可能成為詐騙股東和其他外部利益相關者的主要工具。

(二) 會計準則以及制度存在滯后性

會計準則以及制度是在某一特定階段內, 依據經濟、文化社會、政治等環境條件而制定的, 在一定期間內能夠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但是在社會不斷發展的情況下, 會計實際操作也在不斷更新, 原來所使用的會計制度以及政策不能適應新的稅收制度, 因此, 一些公司會利用會計制度的滯后來修改公司會計報表, 從而為公司選擇會計政策創造空間。

(三) 公司使用會計政策選項來修改報表和操縱利潤

中國的會計準則和金融法律法規規定, 當企業自愿改變會計政策時, 除國家公布的會計核算方法外, 追溯調整方法應適用于公司的累計影響, 累計影響應在留存收益的最早期間進行調整,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為企業修飾報表創造了空間。

(四) 法制不健全以及執法力度不夠強

會計制度規定公司采用的會計處理方法應當與上年同期一致?,F實中, 絕大多數公司有意改變會計政策, 使會計報表反映的會計信息與公司實際情況不符, 使會計信息失去真實性, 相關性和可靠性, 使報表用戶無法從會計報表中獲取有用的會計信息。

三、中小企業所得稅會計政策選擇的對策

(一) 使用會計政策選擇稅收籌劃準備

中小企業的稅收籌劃是一項復雜而繁重的任務。搞好稅收籌劃, 合理合法避稅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稅負, 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因此, 中小企業應重視稅收籌劃的相關準備工作。

(1) 培養會計人員的專業稅務素養

在企業間的競爭中, 人才戰略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素質是解決中小企業稅收籌劃的根本途徑。加強專業人才的招聘力度, 培訓力度, 使他們更好地將專業素養服務于為企業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 從而相對地為企業提高效益。

(2) 加強審計監督, 完善約束機制

企業應建立健全企業稅收籌劃和內部控制機制, 實施中小企業外部審計。這樣能夠提供具有法律保障的審計意見, 并且可以健全以及完善企業的約束機制。公司應將稅收籌劃過程劃分為諸如批準, 風險評估, 評估和法律制度等類別。

(3) 與稅務部門建立良好的關系

稅收機關作為國家稅務管理部門具有強大的業務和政策能力, 對政策的解讀比普通人更為全面深入。當中小企業使用所得稅會計政策調整稅收籌劃時, 稅務部門應評估企業稅收籌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從他們的建議中汲取信息, 從而規避企業由于運營不規范帶來的風險, 也有助于企業正確的納稅觀, 它也在合理選擇企業所得稅政策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 企業在納稅籌劃中運用會計政策時應注意的問題

(1) 稅法執行不嚴謹與納稅籌劃間的差異必須劃分清楚

納稅籌劃是一種合理合法的行為。從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 企業尋求適當的所得稅稅收籌劃的手段和方法, 以高效率的方式實現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是正常的。但是, 不能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尋求稅收優惠。

(2) 將偷稅漏稅行為與稅收籌劃混為一談的現象應該避免

偷、逃、漏稅是非法的, 但稅收籌劃是不同的。我們要認清這二者之間的不同, 非法的偷稅、逃稅、漏稅不可取, 但是深入解讀稅收政策, 利用合法途徑合理避稅是可以采納的。

(3) 風險在納稅籌劃中是存在的

風險存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稅收政策頻繁變動導致的風險;稅務不規范執法而導致的風險;納稅人明白稅收政策并不全面, 未能分析稅收政策也會導致稅務規劃風險。中小企業采用會計政策進行稅收籌劃時, 應對風險進行全面綜合評估。

(4) 應該從整體層面考慮納稅籌劃的相關問題

企業的經濟活動復雜, 必然或多或少地相互重疊和相互影響。所以, 應該從整體層面來考慮納稅籌劃的相關問題。納稅人在進行納稅籌劃時, 要有全局觀, 能著眼于整個企業的稅負情況, 并且能綜合企業納稅方案, 從而做出更適合企業的決策。納稅人應該有長遠的眼光, 在進行企業稅收籌劃時, 可能會有多種選擇, 有些方案可能會在一定時期內減輕企業的稅負, 但從長遠來看, 這不利于公司的發展。所以, 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 應該將目光放長遠, 具有發展意識, 而不能僅僅關注企業在某一段期間內的稅負高低。

四、總結

中小企業所得稅會計政策選擇在我國受到的重視程度不高, 雖然近年來有所改善, 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 在我國的層次還是比較低。因其避稅觀念的不正確, 專業素質不高, 體制不完善, 導致其手段并不合理合法的, 大多企業還是選擇粉飾報表, 或者作假賬, 這個問題仍有待解決。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和不斷發展, 中小企業作為重要組成部分, 在會計政策選擇上必須堅持科學謹慎的原則, 全面整體地分析自身處境、發展階段和發展情況, 比如企業的總體管理決策、相關成本、經營活動過程等。企業還需要了解納稅籌劃的風險, 完善整體納稅籌劃觀念, 加深對國家政策和稅法的解讀與了解, 規范納稅行為, 從而實現企業與社會的雙贏。

【相關鏈接】

所得稅是各地政府在不同時期對個人應納稅收入的定義和征收的百分比不盡相同, 有時還分稿費收入、工資收入以及偶然所得 (例如彩票中獎) 等等情況分別納稅。所得稅又稱所得課稅、收益稅, 指國家對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在一定時期內的各種所得征收的一類稅收。

所得稅 (香港稱"入息稅", 中國大陸、臺灣、日本和韓國稱"所得稅", 英文income tax) 是稅種之一類, 按自然人、公司或者法人為課稅單位。世界各地有不同的課稅率系統, 例如有累進稅率也有單一平稅率多種。

所得稅, 是指對所有以所得額為課稅對象的總稱。有些國家以公司為課稅的稱作企業課稅, 這經常被稱為公司稅, 或公司收入稅, 或營利事業綜合所得稅。

有些國家以個人收入課稅的。個人所得稅為法律規定, 自然人應向政府上繳的收入的一部分。各地政府在不同時期對個人應納稅收入的定義和征收的百分比不盡相同, 有時還分稿費收入、工資收入以及偶然所得 (例如彩票中獎) 等等情況分別納稅。全世界所有的國家中僅只有巴林和卡塔爾這兩個中東小國民眾不用繳所謂的所得稅。

納稅人和實際負擔人通常是一致的, 因而可以直接調節納稅人的收入。特別是在采用累進稅率的情況下, 所得稅在調節個人收入差距方面具有較明顯的作用。對企業征收所得稅, 還可以發揮貫徹國家特定政策, 調節經濟的杠桿作用。第四:應納稅稅額的計算涉及納稅人的成本、費用的各個方面, 有利于加強稅務監督, 促使納稅人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和改善經營管理。中國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 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 (以下統稱企業) 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

摘要:本論文針對中小企業所得稅會計政策的選擇進行研究, 使大家更好地理解所得稅會計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應用, 為推動中小企業所得稅的征收管理, 從所得稅會計政策的角度出發, 研究其不足并加以改進。

關鍵詞:中小企業,會計政策,會計政策選擇,納稅籌劃

參考文獻

[1] 周華, 戴德明.所得稅會計的理論依據及其局限性--兼論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些許瑕疵及其改進[J].稅務研究, 2016 (01) :77-82.

[2] 李彩霞.企業所得稅會計信息披露研究--基于中國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分析[J].稅務與經濟, 2014 (04) :101-107.

[3] 宋愛玲.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研究[J].財會學習, 2017 (01) :142+144.

[4] 崔宇琦.中小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問題與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 2017 (12) :135-137.

企業會計準則所得稅范文第6篇

至于其他品牌, 看來看去, 看到的唯有“恥辱”二字, 所以, 長約一小時的節目, 沒看完。

因為作為了解這個產業內在產業聯系的“局外人”, 但凡是有點中國人的體面和尊嚴要求的, 都沒辦法看這種狗咬狗、瞎得瑟的彼此攻擊和故弄玄虛的把自己偽裝得很偉大很強大。

在中國, 家電制造碩果僅存的唯有海爾, 而那些曾經的國有名牌一個個已經淪落得在青島電子博覽會上堆滿小家電當街販賣。

偌大的展廳, 唯有海爾的展廳是展覽新產品趨向和未來趨勢, 以及具有設計思想的, 體現企業文化和氣質的, 而其他的展廳, 怎一個落魄形容得了啊!

中國家電企業, 曾經那樣輝煌, 尤其是彩電制造CRT時代曾經占據在全球40%強, 徹底粉碎了歐美的彩電制造。而日韓在中國彩電制造最為輝煌的時候拋出技術利器, 平板時代在中國企業的萬丈光芒中奔騰而來, 技術專利的繩索猶如緊握咽喉的控制, 中國彩電制造品牌漸漸失去老大的風采, 成為技術和專利的犬只。彼此, 用CRT時代積累的資本購買位于高端撇脂技術頂端的日韓關鍵部件, 諸如顯示屏和內核, 浩大的投資, 最終淪落為組裝車間。

而口水橫飛的相互攻擊, 在中國彩電企業之間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包括, 所謂的市場位置, 猶如MTV的買榜丑聞, 也是不同公司出的市調各有不同。

這樣的榜單不知道究竟有什么意義, 是不是可以促進推動中國彩電制造企業的進步或者為自己缺心少臉的現實提出有價值和有意義的建設性意見?

事實則是, 一如既往。

在青島電子博覽會彩電聯盟當日, 看到幾個已經越來越華彩不再的彩電巨頭的領導者們并不自信的笑容和滿懷愁緒的額頭面容上, 當日全球制造巨頭的風采基本已經在平板競爭的失血、意外、失落、無奈中消失殆盡。

之前, 筆者曾有無數文字分析該行業, 而事實則是,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失望之后還獲得言而無信的此次打擊。

孟子說, 倉稟實, 而知廉恥。

大概, 諸如一些彩電制造的中國老大們, 國產巨頭們已經捉襟見肘, 所以, 廉恥這樣刺眼的詞匯在現在也不那么刺眼, 而成為行為的表達了。

彩電制造的大腕們, 最新數據顯示, 各個盈利良好, 那么, 是否已經可以脫離國家的輸血和搖籃奶瓶獨立上路競爭了呢?

這個問題, 用后續的技術、專利、市場份額, 來回答吧。

只是, 排行榜上的數據, 各有不同, 我們究竟該相信哪個呢?

后文為一行業觀察者評論, 這樣的無厘頭爭奪, 時時天天在發生, 可笑又滑稽, 卻被當成有趣的游戲玩個不停, 也轉載出來給大家娛樂娛樂吧。

笑死人, 本文不償命, 自己負責。

鏈接:

LED唇槍舌戰彰顯彩電業浮躁

中國人剛送走CRT不久, 就迎來了以日本彩電巨頭倡導的LCD革命。如今, 手握LED產品的國內外彩電商仿佛一夜之間抓住了救命稻草, 在媒體和終端上狂轟濫炸, 為LED大作證明。

何以爭論?LCD液晶顯示器, 簡稱Liquid Cr yst al Di splay, LCD的構造其實就是在兩片平行的玻璃當中放置液態的晶體, 兩片玻璃中間有許多垂直和水平的細小電線, 透過通電與否來控制桿狀水晶分子改變方向, 將光線折射出來產生畫面。LCD的特點是, 低壓微功耗, 平板型結構, 被動顯示型, 顯示信息量大, 易于彩色化, 無電磁輻射, 長壽命等。顯然這些優勢淘汰了CRT。

而LED則是Light Emit t ing Diode的簡稱, 說白了就是發光二極管, 這是一種固態的半導體器件, 它可以直接把電轉化為光。LED的特點是, 體積小, 耗電量低, 壽命長, 高亮度、低熱量、環保、堅固耐用、可控性強等特點, 顯然有進步。

可以說每一次彩電技術的革命和進步都在爭吵中猶豫不決, 在遲疑中逐步實現更新換代, 對比LCD和LED的特點, 你會明白取舍。目前主流廠家宣稱的LED產品主要存在兩種技術, 一種是白光LED, 另一種則是三基色LED。兩者目前在產品的穩定性、生產成本、顯示效果等方面存在差異。與三基色LED相比, 白光LED的成本要低、產品穩定性高, 但畫面顯示效果要弱。從長遠發展來看, 三基色LED將會成為市場的主流, 但要解決成本及LED發光散熱的問題。眼下LED新品較LCD產品相比, 價格仍偏高、尺寸偏大。但隨著規?;慨a和銷售后, 不僅產品價格會降低, 而且小尺寸產品面市也不是問題。

無論是CRT還是LCD, 抑或LED, 都是基于現有技術條件下的革命和創新, 未來可能有各種類似L“X”D的顯示技術進入我們的生活空間。但對于市場和消費者而言, 究竟什么是LED概念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種新品能帶來哪些方面的提升和改變。從現有市場需求角度來看, 超薄、環保、節能、靚麗符合電視未來的發展方向。

我們唯一阻擋不住的是潮流和創新, 能夠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創新才能為市場所接受, 無論LED技術在前進的路上如何跌宕起伏, 它終將會被更新的技術所替代。

在沒有國家標準出來之前, 現時的唇槍舌戰和互相詆毀只能說明彩電業的浮躁, 或是宣傳的需要, 或是競爭需要。但在中國彩電等家電產能嚴重過剩的現實語境下, 只有那些能把握趨勢、抓住機遇并創造市場的品牌才能存活和持續。爭吵并不能解決中國彩電核心技術缺失的根本問題。

上一篇:生字帶拼音并組詞范文下一篇:易信推廣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