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企業所得稅后續管理辦法范文

2023-09-24

企業所得稅后續管理辦法范文第1篇

現代總結商譽本質有三種不同的思路。第一是沿襲早期法庭的認識思路, 凡是對企業有利的都為商譽。通過這思路, 產生了“無形資源觀”、“好感價值論”和“協同效應觀”。

第二是由商譽超額盈利能力, 判斷商譽用直接計量的方法, 所有超額收益的貼現值總額, 認為商譽是有超額盈利的能力, 共有“超額盈利現值觀”、“超額盈利能力資源觀”的兩種觀點。以上思想是本文想重點探討的思想。

第三則是從側面的角度來對商譽進行定位, 產生了差額計量觀, 認為商譽的價值在于其各個組成部分的價值, 逐步形成了“剩余價值觀”。

本文通過分析商譽的實質, 認為第三種觀點最接近現實商譽的本質, 下文描述的商譽都是站在第三種觀點的基礎上的。

二、企業合并商譽后續計量中應注意的會計問題

(一) 合并商譽在資產組中的分攤問題

減值測試對其回收金額的確認不能少。減值測試, 需要對相關收益資產組的商譽進行分攤, 然后對新的資產組分別按照賬面的價值與可回收的金額高低比較來確定是否減值。

企業的合并為資產組帶來利潤, 離不開原有的無形資源觀和現有兼并后的協同效應觀。對賬面價值進行分攤的條件為各部分資產組的公允價值占公允價值的比例來進行, 而又難以計算各資產組公允價值的數據, 導致結果的準確性, 所以我們也可以試著采用計算資產組賬面價值的方式。即使運用分攤也很難反映出與資產組相關的商譽價值與在資產組之間收益的貢獻。

(二) 資產組現值確定問題

回收金額的計算大都使用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方法。而由于我國企業在管理上的問題, 很難準確地對長期進行預測。上港企業2006年年度的財務報表中, 由于子公司經營不好且未來沒有回暖趨勢則直接計提并減值該子公司的全部商譽。說明許多企業在處理商譽的減值上經驗不足, 也有計算中存在很多因素的影響, 例如經濟制度、國家政策的外部影響等, 計算得出的結果也就不準確。

同時, 由于過程的復雜性, 企業內部較強的自主性, 這就使得商譽的后續計量不能客觀進行。這就要求專業人員的辦事能力, 還有我國在資產評估環節的落后, 工作人員在執業素質和水平及道德上達不到要求, 不能準確地獲取資產的公允價值。只有存在單獨的商譽交易市場才可確認減值發生的時間點和金額。

對商譽的減值測試一般在年末, 還需要有一系列數據的作為基礎, 給工作人員帶來附加的任務, 也加大了企業的成本。而在測算時, 對于企業業務的預算規則和標準不一, 工作人員根據自己在經驗上的理解, 導致出現不同的測算結果。 (三) 合并商譽在測試點存在的問題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規定, 企業的合并商譽, 要在每年年終前完成減值測試, 這說明我國對商譽的減值測試不只在年終進行, 還可能在年中進行減值測試。商譽的減值測試需要有一系列數據的測算, 可以肯定的是在特殊規定和約束時, 很少有企業會在年度中間來對商譽完成減值測試。因此準則中有選擇性的進行只是空話, 從而為企業會計準則的權威帶來影響。

三、完善企業合并商譽后續計量問題的幾點見解

(一) 合理利用商譽系統攤銷法

系統攤銷法指的是在一定的時間內, 對企業的長期資產以及商譽等進行攤銷, 并在損益科目中表示。一般攤銷的方法選擇直線攤銷法, 也是西方發達國家普遍適用的一種方法。企業使用系統攤銷法進行合并商譽有以下兩方面優勢。首先, 就長期資產來說, 企業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合并商譽可以帶來超額盈利, 實現超額利潤的提前是預支, 所以企業就需要在一定的期限內完成攤銷, 使得超額收益與支出相匹配, 符合權責發生制的原則, 穩健式的發展, 防止利潤虛增的問題。其次, 合并商譽又與其他的一些無形資產有著差別, 不同于商標權、專利使用權等, 它的受益年限無法準確估計。就一般企業來說, 對于市場大環境的不確定性, 未來的獲利能力及商譽的攤銷同樣無法準確估計, 可能會是某一個時間段, 因此就需要預估企業商譽, 相應的進行攤銷。然而, 會計估計是在工作中廣泛存在的, 但是不能因為商譽無法確定有效期就不進行攤銷。

許多西方國家, 在系統攤銷法的使用的過程中, 有充分證據可以證明商譽價值出現永久性減損的情況下, 慣例方法是將產生的永久性減值沖減當期收益。

(二) 商譽減值測試程序標準化

另外的一種方法對于合并商譽進行系統攤銷有著不同的想法, 商譽減值測試是將合并商譽打包成一個整體, 并且每年定期進行測試, 此方法也受到IASB、FASB許多機構的認可。此種方法認為在企業日常經營中, 合并商譽作為一項特殊的資產, 在發展的過程中其商譽不會減少, 而可能會增長。合并商譽的前提是“未來超額收益”產生的多少。當取得了超額收益,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合并商譽不一定使其價值發生改變, 但是產生的收益越大, 其價值就會越高。因此, 要把合并商譽單獨的看作一項資產, 對于其定期發生的收益進行評估, 最終確定其價值, 從而根據實際情況來計提減值準備。

(三) 簡化可收回金額的確認

當商譽賬面價值被劃分到資產組時, 這時就需要對此進行減值測試, 為了確認最終的商譽減值損失。那么, 如何確認資產組的可回收金額呢?

資產減值是為了防止計價的失誤, 具體表現為用以往的成本計價下, 存在于過度高估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價格的情況。因為資產的多少影響著未來經濟收入, 所以在資產金額被評估高也意味著未來經濟的走勢也被評估高, 這是不合乎會計具體原則的。那么, 什么是資產減值呢?即為賬面價值高于可收回金額的差額。當前, 先比較處置成本與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現值金額, 然后公允價值減去前面的較高者就被確認為可收回金額。

具有現實意義的方式是用“孰高法”來確認可收回金額。資產是預期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公允價值作為市場對資產價值的評估, 當未來現金流量走勢低于公允價值時, 規避風險的人就會以公允價將現有資產變現, 進而取得收益。當確認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走勢低于市場表現時, 將不會輕易變動資產, 因為它能為企業帶來收益??梢缘贸? 在確認可收回金額使用“孰高法”方法時具有現實意義的。但在具體的操作中, 在資產組進行商譽分配時, 由于存在一些特殊的生產線未能找到市場來進行售賣產品, 所以這種情況下是不能輕易地獲取到公允價值。在這種情況下就得用估值技術實施具體的相應措施。在具體事務中, 企業在對公允價值進行評估時通常會使用收益法中現金流量折現法。而這個方法經常讓人們與未來現金流量法搞混淆, 因為它們在某種程度上是類似的。但其實兩者假設的前提是不同的, 因此, 兩者在本質上還是有差異的。

如果假設一種最為特殊的情況就是企業不再是對資產進行減值, 這樣未來現金流量中現值的期望值是特別大的, 最終造成的結果是可回收金額將會一直比賬面價值大, 這樣, 資產減值就沒有意義了。在實際操作中, 出現類似這種情況的幾率是很小的, 因為企業要對可回收金額的一些重要數據進行展示, 還會進行詳細說明。這樣的話, 使用財務報表的人會根據這些數據對此真假作出判斷。但是如果企業對這些數據不做公示呢?從某種程度來說, 估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是以企業當前的發展情況而改變的。如果我們必須要求企業對相關的確切估計值公示于外, 這樣的話, 這種情況等同于當不存在活躍市場時而使用收益法對公允價值進行估計的要求。

因此, 企業在確認可回收金額時要視情況而定, 當存在活躍市場時, 通過比較公允價值減處置成本和未來現金流量的估值的大小, 使用“孰高法”來確認可回收金額。當市場不再活躍的時候, 以投資者的使用角度來考量, 公允價值的收益法中使用現金流量折現法無疑是最為合適的。

摘要: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 商譽作為企業一項重要的資產, 在企業生存和發展中起舉足輕重作用。研究商譽會計有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特別是企業外部的會計信息使用者了解企業資產的真實價值, 有助于企業充分利用資源, 提高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本文首先闡述商譽的本質, 其次分析商譽后續計量面臨的問題, 最后有針對性地給出一點個人見解, 有一定理論意義。

關鍵詞:商譽,后續計量,會計,問題

參考文獻

[1] Sydney Finkelstein.Power in Top Management Teams:Dimensions, Measurement, and Validation[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Journal, 1992.

[2] M Ballandonne.Creating Increasing Returns:The Genesis of Arrows, Learning by Doing, Article[J].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2015.

企業所得稅后續管理辦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小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后續支出,修理支出,改建支出,長期待攤費用

一、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內容分類

固定資產后續支出, 是指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后所發生的修理維護費用或者更新改造費用。固定資產后續支出, 總體上分為固定資產修理支出和固定資產改建支出兩大類。固定資產修理支出, 是指為了維護固定資產的正常運轉和使用, 充分發揮其使用效能, 企業對該固定資產進行必要的修理維護時所發生的相關支出;固定資產改建支出, 《小企業會計準則》 (以下簡稱《準則》) 和《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以下簡稱《所得稅條例》) 都規定:是指“改變房屋或者建筑物結構、延長使用年限等發生的支出”。如此, 固定資產改建支出, 似乎只限于房屋、建筑物的改建支出。這樣解讀, 或許太過狹義。固定資產改建, 應認為也包括固定資產中動產的改建 (更新改造) 。

這里需要研討的是, 某項固定資產發生后續支出, 究竟如何界定其屬于修理支出或者是屬于改建支出?筆者認為:如果為了維護固定資產的正常運轉和使用, 發揮和恢復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時的功能, 不改變固定資產的總體結構, 不增加固定資產的功能, 應界定為固定資產修理支出;如果改變固定資產結構, 增加其功能, 則應界定為固定資產改建支出。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對于經營租入固定資產或已提足折舊尚在使用的固定資產進行符合以下大修理界定條件的后續支出, 一般應視同改建支出進行處理。比如一輛自有運輸汽車, 多年使用、功能和功率都有減退, 進廠進行修理, 以維護其正常運轉, 恢復其開始投入使用時的功能和效率, 不論后續支出的數額大小, 均應定性為修理支出;但如果對其發動機和配件進行改造, 或增加掛車長度, 使其比原來能夠多載或者快運, 則應界定為改建 (更新改造) 支出。但是, 如果該輛運輸汽車是經營租入的, 即使發生的后續支出都屬于恢復租入時的功能和效率, 也應該視同改建支出進行會計和稅收處理。小企業難以將后續支出區分為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與改建支出的, 筆者認為可作為改建支出處理。

根據發生后續支出的固定資產的情況不同和支出數額大小, 后續支出還可進一步進行分類:

(一) 固定資產修理支出

固定資產的修理支出, 在《小企業會計準則》 (以下簡稱準則) 中稱為固定資產的日常修理費 (準則第三十二條) 。其實, 在一般會計處理規范文件及教科書中, 日常修理費與大修理支出是并列的兩個概念, 互不統馭。而準則中的日常修理費, 則包含大修理支出在內。筆者為敘述方便, 仍將日常修理費與大修理支出作為兩個互不包含的名詞概念處理。據此, 固定資產修理還可分類為:

1. 大修理支出:

《準則》和《所得稅條例》均規定大修理支出必須同時符合以下兩個條件: (1) 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計稅基礎的50%以上; (2) 修理后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如果上述兩個條件中有一項不符合要求, 就不能按大修理進行會計和稅收處理。

2. 日常修理費支出:

對于不能同時符合以上兩項條件的固定資產修理支出, 一般稱為固定資產日常修理費, 按照《準則》和《所得稅條例》規定, 可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在稅前扣除。

3. 其他修理支出:

這里指既不符合大修理支出條件, 根據企業自身情況一次計入損益又難予承受的修理支出。由于對大修理支出設定門檻過高, 多數的大修理支出達不到上述標準。比如混凝土公司對每臺原價100萬元的三臺混凝土泵車進行大修, 修理后泵車使用年限可延長2年以上, 但每臺維修費為45萬元, 共發生維修費135萬元, 不足泵車計稅基礎的50%, 按大修理處理不符合金額條件, 但一次計入當期損益對企業當年利潤影響過大, 而且該修理的受益期在3年以上, 因此企業決定按其他修理支出計入其他長期待攤費用按3年攤銷。對國家而言, 其所得稅處理不產生負面影響, 主管稅務機關對此表示認可。

(二) 固定資產改建支出

固定資產改建支出, 應按固定資產不同情況確定會計和稅收處理方法:

1. 未提足折舊的自有固定資產改建支出:

這種類型的固定資產改建, 應當按照《準則》和《所得稅條例》規定, 按照固定資產改擴建進行會計和稅收處理, 即以改建支出增加固定資產價值和計稅基礎。

2. 已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這種類型的固定資產, 由于其賬面凈值已經為0或者近于0, 不宜再增加資產價值和重新計算折舊。因此, 按照《準則》和《所得稅條例》的規定這類改建支出不計入相關固定資產的成本和計稅基礎, 而是將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處理。

3. 經營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該類資產改建支出因其相關的固定資產價值在出租方核算, 如果再將承租方發生的改建支出計為固定資產成本, 將會出現同一項固定資產在出租方和承租方兩方同作核算的問題。據此, 《準則》和《所得稅條例》均規定該類支出應計入長期待攤費用。

應予說明的是,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列舉的固定資產改建支出, 表述為“租入固定資產改建支出”。這一條款應作限制性解釋, 即上述所謂“租入固定資產改建支出”, 僅指“經營租入固定資產改建支出”, 不包含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改建支出。按照《準則》和《所得稅條例》的規定,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應以租融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加上相關稅費作為固定資產價值和計稅基礎, 視同自有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 對其發生的改建支出, 應按自有固定資產改建的相關規定處理, 不能簡單地認定為“作為長期待攤費用處理”。

二、固定資產后續支出形成的非流動資產價值的折舊或攤銷

對于固定資產后續支出形成的固定資產成本或長期待攤費用的折舊或攤銷, 《準則》和《所得稅條例》的規定完全相同而折舊或攤銷的方法均采用直線法即按年 (月) 計算折舊額或攤銷額:

(一) 修理支出

1. 大修理支出:

計入長期待攤費用, 按照相關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攤銷。相關固定資產如果尚未提足折舊, 則應按照大修理后固定資產可使用年限計提折舊。攤銷和折舊分別處理。

2. 日常修理支出:

此處指不同時符合大修理支出兩項條件直接計入小企業當期損益的修理支出, 應在發生時根據固定資產使用的收益對象計入相關費用項目。

3. 其他修理支出:

此處是指修理費用數額較大又不符合作為大修理支出條件的修理支出、小企業根據本身具體情況分幾個年度計入損益的修理支出。該類支出也應計入長期待攤費用, 從費用發生后次月起計算攤銷, 攤銷年限不得低于三年。

(二) 改建支出

1. 未提足折舊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按照改建后成本重新確認和計量的固定資產, 應當重新確定其尚可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計提折舊;改擴建活動延長資產使用壽命的應當適當延長該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

2. 已提足折舊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應按照計入長期待攤費用的改建支出, 按改建后預計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攤銷;相關的固定資產不再計提折舊。

3. 經營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按照《準則》和《所得稅條例》的規定, 該類支出計入長期待攤費用后, 在合同約定的剩余租賃期內分期攤銷。

應提出討論的是, 在正常情況下, 按照合同約定剩余租賃期分期攤銷不成問題。但是, 如果改建支出形成的資產實體可使用年限短于合同約定的剩余租賃期限, 就會出現問題。比如某商業公司租入營業用房一處, 租賃期15年, 約定承租人負責裝修 (裝潢) , 但裝修周期 (兩次裝潢間隔時間) 只有六、七年, 甚至五年, 按剩余租賃期分期攤銷就很不適當。因此, 有關經營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攤銷的規定, 適當的表述方法應是:按照兩次改建間隔期間與剩余租賃期限兩者中較低的期限分期攤銷。

三、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賬務處理

(一) 修理支出

1. 大修理支出:

(1) 支出發生時, 借記“長期待攤費用—大修理支出”科目, 貸記“銀行存款”、“原材料”、“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進項稅額轉出) ”等科目; (2) 改建完成后, 不結轉改建成本, 分期攤銷時, 借記“制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科目, 貸記“長期待攤費用—大修理支出”科目。

2. 日常修理支出:

該類支出應在費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或生產成本) , 屬于應由生產成本負擔的, 借記“制造費用”等科目, 應由管理部門負擔的, 借記“管理費用”科目, 應由銷售部門負擔的, 借記“銷售費用”科目, 再分別貸記“銀行存款”、“原材料”、“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

3. 其他修理支出:

賬務處理與大修理支出基本相同, 不同點有: (1) “長期待攤費用”科目的明細科目應為“其他長期待攤費用 (修理支出) ; (2) 開始攤銷不應在修理活動完成時, 而應在具體費用發生后的次月份。

(二) 改建支出

1. 未提足折舊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1) 改建開始, 應按照改建資產的賬面凈值, 借記“在建工程—××資產改擴建支出”科目 (以下省略明細科目) , 按改建資產已提折舊, 借記“累計折舊”科目, 按改建資產賬面余額, 貸記“固定資產”科目; (2) 發生改建支出, 借記“在建工程”科目, 貸記“銀行存款”、“原材料”、“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進項稅額轉出) ”、“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 (3) 改建完成, 固定資產重新達到預計可使用狀態時, 按“在建工程”科目余額, 借記“固定資產”科目, 貸記“在建工程”科目; (4) 從完成改建次月起, 按改建后的固定資產原價和改建后固定資產可使用年限、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計提折舊, 具體賬務處理與正常計提折舊相同。

2. 已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改建支出:

賬務處理與以上固定資產大修理基本相同, 不同點只有:“長期待攤費用”科目的明細科目為“已提足折舊固定資產改建支出”。

3. 經營租入固定資產改建支出:

賬務處理也與以上大修理支出基本相同, 不同點也只有“長期待攤費用”科目的明細科目為“經營租入固定資產改建支出”。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司.小企業會計準則釋義[M],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11.

[2]小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小企業會計準則講解[M], 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 2012.

企業所得稅后續管理辦法范文第3篇

一、打葉復烤企業產品后續生產工藝流程的結構設計

1. 系統概述

目前,打葉復烤企業產品包括成品片煙和副產品(煙梗、碎片、碎末),包裝形式有紙箱包裝和麻袋包裝兩種,其后續生產流程通常是煙箱(包)從生產線末端卸貨工位用抱箱車取出,分組碼垛至木托盤中,用叉車人工轉運至成品倉庫分類存放,并有明確標識。若是成品片煙,還須在入庫前增加涼包工序。

根據YC/T146 2010《煙葉打葉復烤工藝規范》要求和YC/T147 2010《打葉煙葉質量檢驗》標準,為更好地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減少貨物二次搬運次數,更好地實現產品檢驗隨機抽檢,更好地滿足成品片煙涼包工藝要求,提高煙葉初始醇化效果,更好地縮短工藝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決定對打葉復烤企業產品后續生產工藝流程進行整合設計。整合后,系統包含進出庫物流系統、高架立體庫、多層庫、成品物流控制中心等,將實現打葉復烤企業產品進出庫自動化、質量抽檢隨機化、貯存、涼包一體化。

2. 設計約束

1)根據YC/T 146 2010《煙葉打葉復烤工藝規范》可知,紙箱包裝可應用于片煙、煙梗和碎片(末),裝箱重量分別為200±0.5kg/件、200±0.8kg/件和150±0.5kg/件;紙箱外形尺寸通常有1136mm×720mm×725mm或1115 mm×690 mm×725 mm兩種規格。麻袋包裝可應用于煙梗和碎片(末),包裝重量一般為(30~50)±0.2kg/包和(25~30)±0.2kg/包。

2)高架立體庫、多層庫內相關產品存放區域的溫濕度,須滿足工藝要求。其中,高架立體庫內的溫度控制在24℃~28℃,濕度控制在RH60±5%;多層庫只對濕度提出要求,一般控制在RH65%以下。

3)產品檢驗滿足YC/T1472010《打葉煙葉質量檢驗》標準,具備隨機取樣條件。

4)煙(箱)包堆放形式,滿足涼包工藝要求。

5)產品標識清晰,具備產品過程追溯條件。

3. 設計策略

1)為了簡化物流系統和減少初始投資,紙箱包裝和麻袋包裝的工藝流程有所不同,紙箱包裝采用自動化立體庫設計,麻袋包裝則采用倉庫平面貯存方式。

2)應用自動化技術實現連續化、自動化生產。

3)應用空調環境處理技術,實現高架立體庫、多層庫內相關產品存放區域的溫濕度滿足工藝要求。

4)在聯合工房主車間(打包端)與高架立體庫之間,建造多層庫(配置電梯或垂直提升裝置)和發貨站臺,其中,多層庫一層預留貨物抽檢、人工整理、尾料存放區域外,其它樓層分別用來存放煙梗、碎片(末)、輔材(紙箱、紙袋、麻袋、捆扎帶等)、托盤等。

5)采用條形碼識別技術實現產品標識管理。

4. 系統的總體結構

打葉復烤產品的后續生產工藝流程,包括紙箱包裝貨物入庫流程、麻袋包裝貨物入庫流程、成品檢驗和各類貨物出庫流程等。紙箱包裝貨物工藝流程是從生產線打包工序之后開始到發貨站臺裝車止,煙梗和碎末工藝流程是從梗(碎末)打包設備開始至煙梗和碎末裝車發貨完成為止。

1)紙箱包裝貨物入庫流程

紙箱包裝貨物既可是煙片,也可以是煙梗、碎片(末),其包裝后外形尺寸一致,僅包裝重量不同而已。其入庫流程包括信息錄入、煙包貼碼、上下堆疊、讀碼、合并組合、外形檢測、入庫等,如圖1。

2)麻袋包裝貨物入庫流程

麻袋包裝貨物主要有煙梗、碎片(末)等副產品,人工完成麻袋包裝后進行信息錄入,產生貨位信息(多層庫劃分若干暫存區,根據產品生產時間及品種劃分),將麻袋裝貨物放在托盤上(8個麻袋為1托盤,兩層,每層4袋),由叉車將托盤送到多層庫指定位置存放。若涉及垂直提升,為了防止在提升機中發生麻袋掛扯現象,需設置外形檢測,如不通過,原地退回后人工處理,處理完成后再進行入庫。

3)貨物出庫流程

根據客戶貨物發運單,紙箱包裝貨物直接從高架庫自動取出,通過輥道輸送系統輸送至發貨站臺,尤其注意的是,因貨物單元為4件一組,發貨時可能產生余料,因此須設置余料處理流程。麻袋包裝貨物需要出庫時,根據信息指示,取相應位置貨物托盤,利用提升裝置、叉車將貨物托盤送到發貨站臺,并將空托盤送回周轉區暫存。

4)成品檢驗流程

根據檢驗標準和客戶隨機抽取單號,形成成品抽檢單,由物流控制中心錄入,系統自動生成一系列指令控制設備,從庫內取出成品待檢,檢驗后重新入庫。

通過上述流程設計,打葉復烤產品后續生產工藝流程得到進一步優化,物流快捷順暢,管理高效。其工藝流程如圖2。

二、關鍵技術應用

1. 自動化物流技術的應用

1)貨物單元的設計

a)紙箱包裝類(煙片、梗、碎片等)

為了節約設備投資和提高高架庫利用率,紙箱包裝類的儲存單元采用4包堆疊方式(如圖3),堆疊后貨物單元外形尺寸為1136mm(長)×720mm(寬)×725mm(高);儲存形式采用無托盤形式。充分考慮因環境溫濕度、長期存放等原因引起的煙箱變形及因貨物輸送過程中可能導致的煙箱傾倒的風險,外形尺寸須做偏離調整,最終外形尺寸可能達到1140mm (長)×1500mm (寬)×1600mm (高)。

根據YC/T 147 2010《打葉煙葉質量檢驗》規定,煙箱存放不應高于兩層,煙包存放不應高于四層,四周間距不小于0.3m。因此貨架單元設計時,應在煙垛四周預留一定空間,單元貨物與貨架立桿的間距不得少于15cm,才能確保涼包效果,如圖4。

b)麻袋包裝類(梗、碎片等)

麻袋包裝類采用木托盤承載,木托盤尺寸為1000mm×1200mm×150 mm,倉庫的保管空間為1200 mm×1600mm×1200 mm

2)物流系統的功能

為了實現自動化進出庫、產品過程追溯、高架涼包等,紙箱包裝貨物物流系統至少要滿足以下基本功能需要:①實現自動出入庫。②滿足質量隨機抽檢要求,即按客戶規定將制定煙箱(包)送至指定地點。③設立條碼檢測裝置,解決斷痕碼、錯碼、重碼、污損碼、信息不完整碼等質量問題,并進行自動剔除。④建立必要的入車及庫存位煙箱外形檢測裝置,滿足系統可靠性和安全的要求。⑨成品均衡存放在各巷道中,不會因某一巷道堆垛機出現故障時影響貨物正常出入庫。⑥庫內各巷道成品的數量能根據生產、庫存情況進行自動提示優化。⑦按“先進先出”、“入庫優先”的原則進行出庫作業,并可按要求指定貨位出庫,滿足日峰值發貨量需求。⑧在片煙入庫區設立成品抽檢和臨時處理緩沖區,配置相應應急出庫通道。⑨裝車站臺安裝顯示屏,并實時顯示裝貨情況。⑩對庫存時間超預期的成品具有自動報警提示功能。同時,采用WCS和WMS軟件實現集中控制。

2. 空調環境處理技術的應用

為確保涼包效果,要保持涼箱(包)倉庫的清潔衛生,并適時通風排濕。一般情況下,打葉復烤企業不僅要結合當地氣候條件,還要考慮存放貨物特點、涼包過程要求等因素影響,選擇適宜的庫內溫濕度控制實現方式,目前主要有全空調、除濕機、機械排風或幾種方式組合應用等。

(1)貨物的特點

不管是主產品(片煙),還是副產品(煙梗、碎片、碎末),均存在以下特點:①水份控制要求嚴,一般控制在11%~13%,碎片(末)會更低些;②溫度較高,打包后產品溫度一般在35℃~45℃之內,煙梗溫度會高些;③部分產品有內襯塑料袋。

(2)涼包的過程要求

根據YC/T 146 2010《煙葉打葉復烤工藝規范》和YC/T 1472010《打葉煙葉質量檢驗》要求,打葉復烤產品打包后合格煙箱(包)須運至專用涼包區域或倉庫分類存放,并有明確的標識,煙箱存放高度不應高于兩層,煙包存放不應高于四層,四周間距不小于0.3m,至少存放7天后,葉片的箱芯溫度降至35℃以下,煙梗、碎片或碎末的箱(包)芯溫度降至45℃以下,經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倉。其存放空間溫濕度也有明確要求,通常情況下,其溫度要求≤28℃,濕度控制在RH65%以下。

(3)系統的設計原則

基于以上分析,打葉復烤行業產品涼包區域內溫濕度控制系統的設計原則應遵循以下幾點:

a)要充分考慮當地氣候條件和烤季加工時間點的室外溫濕度。

b)考慮煙葉后序耐加工性和醇化要求,箱包降溫必須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c)送風溫度控制在24~28℃范圍內,避免驟冷引起箱(包)內結露。

d)庫內溫濕度環境均勻、上下一致,不得出現層析現象。

e)要充分考慮淡旺季生產因素。

f)確保節能。

(4)系統方案

通常情況下,地處高溫高濕、雨熱同季的打葉復烤企業,普通倉庫內宜選擇除濕機+機械通風系統;高架庫內宜選用全空調系統。地處干燥少雨、寒冷地區的打葉復烤企業,不管是普通倉庫還是高架庫,宜選擇除濕機+機械通風系統。下面就除濕機選型和空調系統方案設計如下。

a)除濕機選型

由于涼包是一個緩慢散熱的過程,其庫內貨物發熱量可以不斷平衡降溫除濕時所消耗的熱能,因此,除濕系統選型時宜選用降溫型除濕機或轉輪除濕機。

b)高架庫內的空調系統設計

由于煙箱(包)下線后溫度較高,存放至≤28℃的庫內環境,一段時間內均處于散熱狀態,其散熱冷負荷較高。由于產品采用紙箱和套袋包裝,且水分較低,其散濕負荷較小。因此,系統設計時擬采用小風量的直接蒸發式空氣處理機組(帶冷凝器熱回收)+大風量循環風機組的空調形式。

由于涼包過程對濕度上限要求較高,對下限基本不作控制,系統功能段配置暫不考慮加濕系統。同時,考慮到停產期間庫內可能存放煙包,系統仍然需要運行,特別是當庫內煙包熱量釋放完后,沒有了再熱熱源,空調降溫作用會顯著增強,庫內溫度會不斷降低,雖然經過空調處理后庫內空氣含濕量也會降低,但相對濕度下降很少或不變。如果溫度下降幅度過大,相對濕度可能會升高,造成濕度控制不能滿足工藝要求,因此須增加空氣再熱裝置以調節庫內濕度。

目前,高架庫的空氣調節系統通常采用頂送側回、頂送頂回、頂送底回、底送頂回等多種氣流組織方式。不管采用哪種氣流組織方式,都要結合現場情況而定,最終目標是要確保立體高架庫內部空間恒溫恒濕和溫濕度場的均勻要求。

綜上所述,高架庫內空調系統由組合空調機組、循環風機機組、送風管道及相配套的送回風管道組成。其工作原理是:機電一體化組合空調機組將庫內空氣抽回,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進行過濾、冷卻、除濕、加熱等熱濕處理,經自控系統調節至合適的送風溫濕度參數后送至送風機機組,送風機機組將經空調機組處理過的空氣和來自立體高架庫的另一部分室內回風進行混合后送至庫內。

由于打葉復烤企業的成品涼包對溫濕度控制要求較低,下面以頂送頂回、消防排煙管道與回風管共用的方案為例,具體如圖5。

三、應用效果

基于自動化物流技術、空調環境處理技術和條形碼技術的組合應用,打葉復烤產品后續生產工藝流程具有以下優點:①物流明晰,工藝流程順暢,大大提高工作效率。②自動化程度高,人為不可控因素減少。③減少二次搬運環節,降低倒垛費用,減少紙箱損耗。④隨機質量抽檢,檢驗方案更科學、更合理、更具代表性。⑤提供良好的涼包環境,有利于成品存放。⑥避免過早碼垛引起底層紙箱變形。⑦貯存、涼包一體,節省空間效果明顯。

企業所得稅后續管理辦法范文第4篇

1 饒河縣退耕還林取得的主要成效

自退耕還林工程全面鋪開以來, 全縣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面積1.8萬畝。項目覆蓋全縣9個鄉鎮、40個村、350戶農民。國家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194萬元。通過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 降低了國土流失的程度, 改善了生態狀況, 加快了農村脫貧致富步伐, 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提高了各級干部群眾生態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 增強了廣大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實現生態立縣, 口岸帶動,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構建平安和諧饒河社會的信心和決心。

2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退耕還林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被群眾譽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工作中也還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并亟待解決的問題, 主要表現在:

2.1 規劃布局不盡合理。由于工程建設任

務重, 要求時間緊, 準備不充分等原因, 大多數項目區都是在先施工后規劃或邊實施邊規劃的情況下完成的, 難免出現工程布局不合理, 樹種選擇不科學等問題。

2.2 服務不夠到位。退耕還林工程全面鋪

開后, 針對退耕農戶的技術、政策等培訓工作并沒有很好地落實到位。農民對退耕還林的撫育管理, 技術措施缺乏了解, 群眾致富增收手段不多, 退耕還林科技含量不高, 后勁不足。

2.3 后續管理困難。一是農村能源建設相

對滯后, 難以滿足廣大農民對能源的需求, 群眾生活燃料仍然以割草砍柴為主, 給封山護林帶來難度。二是林業站及護林人員報酬不落實, 隊伍不穩定, 管護難到位。全縣鄉鎮林業工作站均沒有納入地方財政開支, 基層工作人員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不能有效地發揮林業站政策宣傳、資源管護、林政執法、生產組織、科技推廣和社會化服務的職能和作用。

2.4 宣傳引導力度不夠,

退耕農戶對補助期滿后“吃什么”心存惶惑。退耕還林針對的就是水土容易流失的邊遠山區山坡耕地, 這些地區經濟落后, 農民傳統意識濃厚, 吃的方面主要靠自耕地。眼下有的農戶除留少量菜園地以外, 其余土地幾乎退完。絕大部分屬于生態林, 而在退耕還林地區, 同時也是林木禁伐區。

2.5 大戶參與承包,

加劇了農民的仇富意識。退耕還林政策鼓勵大戶承包, 一些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形式, 將土地集中承包進行退耕。但因是先承包耕地退耕, 經過檢查驗收, 還要爭取國家退耕指標, 這些過程往往要經過一年、兩年才能兌現補助, 本身就有投入風險, 因此, 只有少數有膽識和資金能力的“大戶”才能實現

3 加強退耕還林后續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

3.1 強化組織領導,

完善退耕還林任期目標責任制。退耕還林工程規模龐大, 涉及面廣, 影響深遠, 尤其是一線工作量更大, 需要各級黨委、政府聯合組織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財力, 齊抓共管;同時還要教育農民嚴格按照退耕還林政策, 既要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又要履行應盡義務, 加強管理, 確保“退”得下, “還”得上。只有這樣, 才能達到退耕還林的實質目的。

3.2 以封促管,

全面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退耕還林大面積造林后, 封山育林、封山護林工程擺在了突出的位置。一是要搞好規劃。要根據全縣林業發展總體規劃, 統一制定封山育林具體規劃, 把任務分解到鄉鎮、林場, 到村組, 到流域, 到山頭、到地塊。并將全縣各類自然保護區、重點林業建設項目區、生態公益林、風景名勝區以及河流兩岸、公路兩旁、水庫四周全部納入封山護林規劃, 從整體上封住管死。對生態區位非常重要的地方實行退人還山、還濕和生態移民, 從根本上解決對生態環境和森林資源的破壞, 促進農民脫貧致富。二是要加強護林員隊伍建設。結合本縣實際, 認真抓好護林員隊伍建設。做到每個村配備一名專職護林員, 每個組配備一名兼職護林員。對護林員要明確職責, 劃定責任區, 制定獎罰制度。三是堅決執行林木限額采伐和征占用林地審批制度, 積極開展林業嚴打整治專項斗爭, 加大林業執法力度。

3.3 統籌協調,

完善退耕還林后續相關政策。一是改革和完善林業產權制度。依法及時核發林權證, 切實保護林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通過建立優惠政策和激勵機制, 推進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合理流轉, 明確非公有制林業的合法地位, 落實“誰造誰有, 合造共有”的政策。對大戶、林場、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干部職工所造的人工林, 各級林業部門應優先安排采伐計劃, 其更新造林納入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給予支持。二是完善農村能源建設政策。在農村能源建設的布局中把建設的重點向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區農戶傾斜, 對農民自愿進行其他能源改造的給予政策性扶持, 并逐步提高補助標準。

3.4 提供優惠政策,

加大對林業的投入和扶持。一是加大對林業的財政投入。各級政府應把公益林建設、重點林業基礎設施建設和退耕還林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并予以優先安排。在認真落實和解決好鄉鎮林業站事業編制和工資待遇的同時, 加大鄉鎮林業站的改革改制工作, 解除基層林業職工的后顧之憂。二是繼續對林業實行長期限、低利息信貸扶持政策。林業經營者和退耕農戶可依法以林木抵押申請銀行貸款。對納入國家政策性貸款的林果重點加工項目和速生豐產林建設, 各級財政應給予貼息。

3.5 以短養長, 積極發展后續產業。一是在

堅持生態優先的前提下, 結合農業結構調整, 合理選擇造林樹種, 大力推行林藥、林草、林果間種等生態經濟型造林模式, 發展中藥材、林木種苗、花卉、森林食品等產業。通過開發林下資源, 發展種植、養殖、培植、采集等多種經營。二是充分依托口岸優勢, 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產業, 逐漸形成集團生態產業結構, 建立工廠+公司+農戶的產業模式, 依托企業集團帶動、基地帶動和大戶帶動促進退耕農民增收。

3.6 加強政策宣傳,

引導農民更新傳統觀念, 加大扶貧力度。目前, 農民仍然對退耕還林政策缺乏理性認識, 依舊是“一碗泥土一碗飯”的耕作。各級政府要引導說服他們, 國土流失就是失去生存的本錢, 就是失去生存的地盤, 耐心地去說服、去引導。另一方面, 要盡量多地爭取國家扶貧政策, 最主要的還是要靠退耕農戶自力更生, 自我解救, 千方百計、想方設法通過遷移式扶貧、多種經營等措施解決退耕補助過后“吃什么”的問題, 消除后顧之憂。

3.7 制定造林大戶經營承包管理辦法, 規

范大戶林木經營承包行為, 減少合同糾紛, 維護社會穩定。對退耕“大戶”, 主管部門一要查證所辦手續是否合法;二要認真核實面積是否準確;三要查看管護是否到位;四要在全面核準的基礎上, 嚴格執行中央政策, 給予獎勵, 鼓勵“大戶”積極參與退耕還林, 為生態建設做貢獻。

摘要:實施退耕還林工程, 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 是我國改善生態環境, 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具有現實和歷史意義, 因此, 要切實的做好退耕還林工作。

企業所得稅后續管理辦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住房保障,后續管理問題,解決途徑

1 住房保障后續管理問題的重要性

我國保障性住房主要是為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外來務工人員和新就業大學生等群體提供, 包含三種住房類型, 分別是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房。保障對象根據自身經濟收入、住房面積等情況, 向在戶籍所在地的街道、社區提出住房保障申請, 住房保障、民政等部門通過審核、公示等程序確認保障對象, 然后通過搖號才能能夠享受到國家的這一住房保障政策。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實施為很多困難家庭的“安居”提供了幫助, 對于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有重要作用。另外, 保障性住房還可以調節我國住房的供需矛盾, 為我國經濟的良性發展提供調和性的作用。從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這些重要意義來看, 對于住房保障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尤其是我國的保障性住房在保障對象入住后續管理上還比較欠缺, 容易產生很多問題, 因此找到這些問題并對癥下藥, 對于住房保障工作開展有重要作用。

2 住房保障的后續管理問題

2.1 缺乏相應的法律保障

受居住對象的特殊性, 在保障性住房后續管理方面, 我國還沒有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 缺乏相應的法律管理規范, 因此, 在后續監管上幾乎無法可依, 各地只能是按照一些相應的政策規定來進行監管。在后續監管時, 一般是由當地的住房保障部門和保障性住房開發企業進行管理, 或者是通過公共租賃 (廉租) 住房租賃合同來要求相關的保障對象遵照合同要求來執行。但是由于很多政策的強制性不夠, 于是會有人在缺乏法律保障的情形下對保障性住房實施一些違規操作, 這些隱性的操作會違反社會公平的原則。

2.2 對住房保障對象資格認定和后續監管存在問題

政府為建設保障性住房投入大量資金, 讓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以較低的租金或房價解決住房問題。但由于保障性住房尤其是經濟適用住房與社會普通商品住房價格相差較大, 并且可以繼承, 因此, 即便是有房一族也會盯上經濟適用房的購買權。從現實情況來看, 保障性住房的購買權和承租權的認定是比較嚴格的, 必須要有相應的證件和證明才能申請, 但是在申請成功后, 卻無法保證保障性住房確實是由這部分人在使用。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具備保障條件的人通過弄虛作假騙取保障資格的現象, 這些都和住房保障政策是相背離的。

2.3 后續物業管理和服務存在問題

受建設成本等因素影響, 保障性住房通常是在非城市中心地帶選址建設。但是這些地區由于相對偏遠, 在學校、醫院、公共交通、商超、銀行等周邊服務商往往不能很快跟上, 這給入住保障對象會造成加大困擾。另外, 由于入住的公共租賃 (廉租) 住房保障對象普遍處于社會底層, 其經濟收入有限, 對租住公共租賃 (廉租) 住房的租金、物業管理費用比較敏感, 難以承受較高的物業管理費用。但當前的住宅小區管理都是物業管理企業承擔、市場化經營, 但是在保障性住房項目的物業管理企業, 無法收取正常的物業費用, 只能收取基本費用, 這就使得保障性住房小區的物業管理人員不足, 相應的管理服務業很難跟上。給人們的生活也帶來了不便。

3住房保障后續管理問題的處理建議

3.1盡快出臺相應的保障性住房后續管理法規

相應的住房保障的專門法律法規可以為后續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據, 這樣, 可以避免某些人為圖私利將保障性住房進行隨意買賣。在住房保障后續管理中, 最主要的就是對保障對象的住房財產情況管理, 現階段的住房保障后續管理要求住房人定期上報自己的房屋財產情況, 在有了自己的住房后, 不能再繼續申請保障, 保障性住房應留給更需要的人來住。但是, 在這方面卻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來進行監管, 因此, 我國在保障性住房的后續管理中, 應針對這些準入原則、管理、退出問題等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 讓各地都有章可循, 確保住房保障后續管理中能體現公正公平。

3.2實施住戶信息動態管理機制, 嚴把退出機制

保障性住房低廉的租金和購買價格讓很多人都希望能夠得到申購機會, 但是, 大多保障對象在經濟或居住條件改善后都不愿退出。為了實現社會公平, 確保讓后續住房困難群眾的入住保障, 需要對保障對象住房和財產信息進行動態監管, 住房保障、不動產登記、民政、公安等相關部門應該對保障對象的收入、住房、車輛等財產擁有情況定期進行核查, 對于不符合準入標準的住戶應要求他們按期退出保障, 將保障性住房留給更需要的人去住。對于瞞報財產或者不打算退出保障性住房的住戶, 應采取強制性的措施, 以發揮保障性住房的最大作用。

3.3 加強配套設施和服務的建設, 優化住房保障的后續管理

雖然保障性住房是為滿足城市低收入人群基本居住保障的, 但仍然需要保證入住保障對象基本生產和生活需求, 項目規劃選址和公共服務設施方面要以人為本。在保障性住房項目規劃時, 就應該將該住房小區居民出行和生活問題考慮進去, 要為保障對象引進相應的教育、公共交通、醫院、商業等配套設施。為保障對象正常生產和生活提供服務。另外, 針對公共租賃 (廉租) 住房保障對象經濟承受能力不足問題, 地方政府要參與小區后續管理, 健全完善保障性住房小區長效管理機制??紤]到部分保障對象為社會弱勢群體的實際情況, 由街道、社區參與小區管理, 建立對保障房小區的物業管理經費補助機制, 對保障房小區物業服管理給予適當補貼。也可在建設保障性住房項目時應規劃配建一定面積的經營用房, 利用房屋出租收入彌補小區物業管理經費不足問題, 同時要建立健全保障房小區業主委員會, 推行業主自治管理, 監督物業管理企業的服務質量。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 我國住房保障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為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難人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但是我國保障性住房的建設還處在初級階段, 很多規章制度并不夠完善, 相對建設的項目也較少, 并不是所有符合條件的人都可以成功申請入住, 這種供需不平衡情況就使得保障性住房在后續管理上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對于這些問題, 應采取積極地態度來面對, 盡早出臺相應的解決辦法, 以實現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曹伊清.保障性住房的后續管理問題及其解決途徑[J].城市問題, 2013, (6) :62-66.

企業所得稅后續管理辦法范文第6篇

投資后續管理是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的重要環節,可以通過對所投資企業經營管理的適度參與和監控,改善產業投資基金與被投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降低代理成本,減少投資風險。此外,企業可以從中獲得資金以外的增值服務,提升企業價值;產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員也可通過后續管理實踐提高其管理經驗與專業知識水平。

然而,與國外發展成熟的基金管理水平相比,現階段我國產業投資基金對投資對象的管理參與程度普遍偏低,大多數情況仍屬于被動參與的管理型態,亟須尋求科學的投資后續管理方法,提高投資后續管理能力,力求在資本退出被投資企業前實現其價值的最大化。

二、國有產業投資基金投資后續管理的內容

1984年美國學者T.Tyebjee和A.Bruno將風險投資活動劃分為尋找投資案來源、投資機會篩選、投資項目評估、交易合同設計、投資后管理及退出等5個連續的基本過程,首次明確提出了風險投資后續管理(Post-investment Activities)的概念。繼T.Tyebjee和A.Bruno之后,國內外學者(Gorman和Sahlman(1989)、Barney(1996)、Dotzler(2001)、王益(1999)、項喜章(2002)、付玉秀(2003)等)對風險投資后管理內容進行了深入的研究。Knockaert等(2005)總結上述學者的研究成果,認為風險投資后管理活動主要包括監控活動和增值活動兩部分。其中,風險投資家的監控活動包括監控財務狀況.監控市場營銷狀況,監控股權變動、監控CEO的報酬、監控追加借款等;增值活動包括制定戰略計劃、充當管理團隊的參謀、招募CEO或CFO等高層管理人員、招募新員工、聯系潛在客戶、組建有效運行的董事會、運作管理等。

產業投資基金在國外被稱為“風險投資基金”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與風險投資基金相比,兩者雖然稱謂不相同,國有產業投資基金還具有政府干預成分,但兩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通過提升被投資企業的價值來獲取收益。鑒于此,可以在風險投資后續管理的研究基礎上,對國有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后續管理展開研究。本文將從監控管理和增值服務兩個方面入手,結合我國的實際運行情況分析國有產業投資后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其中要點提出相應改進措施。

三、國有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后續管理困境分析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國開始引入產業投資基金,直到2006年底,第一批中資產業基金———渤海產業基金宣告成立,之后相繼有山西能源基金、廣東核電產業基金等十余只產業投資基金獲得國務院批準,其他由地方政府或金融機構發起的產業基金更是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近年來,國有產業投資基金開始意識到投資后續管理的重要性,但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認識與實踐上也存在許多偏差。國有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后續管理存在著種種問題。

1、委托代理風險和道德風險問題嚴重,監控管理不足

作為一個外部投資者,基金管理公司在為被投資者提供股權性融資時將不可避免地遇到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逆向選擇主要出現于項目篩選過程中,一般來講,被投資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要比基金管理公司更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因而在爭取融資過程中往往片面強調甚至有意夸大有利因素,對不利因素會有所忽略或者故意隱瞞?;鸾浝砣绻蛔屑氄鐒e,有可能出現“劣勝優汰”的結果;道德風險問題主要出現于項目運作過程中,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被投資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可能不顧職業道德,以犧牲基金管理公司的利益來換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將投入資金從事高風險的經營項目。

2、被動管理,增值服務欠缺

增值服務是指產業投資基金除了向被投資企業注入資金外,通過參與被投資企業的管理為被投資企業提供一系列服務,從而使被投資企業增值。為被投資企業提供增值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產業投資基金投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

然而,目前有些被投資企業認為國有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缺乏投資管理經驗、缺乏與資本市場的聯系、自身體制存在問題等等。他們認為這些導致其在投資項目過程中只能為其帶來一定的資金,而無法提供增值服務。另一方面,產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員也沒有從思想上認識到增值服務是產業投資基金與其他投資方的區別所在,也沒有體會到通過增值服務可以加強對被投資企業的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國內產業投資基金普遍存在被動管理,增值服務欠缺的問題。

3、國有性質突出,市場化水平低

目前國內的產業投資基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由地方政府牽頭發起,上報國務院批準設立。其發展思路主要是,地方政府根據產業發展目標,想方設法尋找投資人,再尋找基金管理人。很多情況下,地方政府只是打著設立產業基金的旗號去籌集發展資金,完全沒有市場化意識,影響產業投資基金投資后續管理水平。

(1)國有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效率低下。國有產業投資基金存在著嚴重的國企弊端,導致投資后續管理的僵化和低效率。由于其國有性質,往往欠缺真正的市場化運作,行政化、機關化和官本位傾向嚴重;組織架構臃腫,部門間缺乏協調,資源難以共享;決策程序復雜繁瑣,效率低,脫離實際。

(2)國有性質易導致尋租行為。政府作為主要出資方的同時,又參與投資的運作與管理。政府官員多無風險投資經驗,經常顧及“政治風險”而忽視“金融風險”,尋租行為很難避免,為投機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3)利益激勵機制不夠強化。由于其國有性質,產業投資基金資金有時必須投向與政治傾向聯系密切的項目,如用于幫助處于困境中的國有企業。在缺乏規范的管理辦法和有效的激勵措施的情況下,產業投資基金容易產生資金周轉困難,甚至會導致有些公司轉向國債、證券等,被迫投機操作。

4、復合型的管理人員缺乏,管理水平不高

國有產業投資基金的項目管理人員與國外的管理人員相比,無論從經驗、閱歷上都有很大的差距。美國風險投資管理人員平均具有20-25年的工作經驗,而我國的產業投資基金是個新興行業,其項目管理人員普遍欠缺創業管理、企業實際經營以及資本運作的經驗。具有豐富的現代企業運作實踐經驗,善于參與公司治理,能熟練掌握運用現代管理知識,具備工程技術專業知識的基本理解能力,熟悉金融運作、現代財會知識、法律知識,能與金融界、科技界、法律界和政府保持良好關系的風險投資復合型人才極為稀缺。由原政府機關干部轉化而來的人員雖然具有一定的宏觀判斷能力,但由于缺乏企業實際運作管理經驗,決策容易脫離實際,工作作風行政化,市場意識不足;來自于證券業、金融業的管理人員熟悉證券與金融業務,價值意識強,但由于缺乏產業背景,缺乏運營企業的實際管理經驗,管理介入能力弱;來自于產業企業的熟悉企業基本運作,但容易產生較強的產業情結,管理手段缺乏必要的靈活性,欠缺金融知識和對資本市場的理解;另外,還有部分由大學、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轉化而來,容易產生過強的技術導向,而缺乏對企業系統管理的重視。

四、改善國有產業投資基金投資后續管理的對策

1、優化激勵與約束機制,限制委托代理風險和道德風險

為了協調與被投資企業之間的利益沖突,盡量使委托代理風險和道德風險問題對企業價值的影響降到最低,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建立與經營業績相關的激勵機制和與經營活動相關的約束機制兩種機制。

(1)激勵機制

高級管理人員的持股比例。根據被投資企業的融資需求和升值潛力,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要求其高級管理人員持有一定比例的企業股權,以限制高級管理人員從事損害外部投資者利益和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的短期經營行為。

外部投資者的特殊股權安排。為了提高被投資企業的盈利水平,降低道德風險,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應以優先股、可轉換優先股和可轉債券等非普通股方式為主對非上市公司進行投資。由于被投資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通常持有普通股或者普通股的期權,而優先股、可轉換優先股和可轉換債券等特殊關切的利潤(或者清算收益)分配順序優先于普通股,這樣產業投資基金等外部投資者可以優先參與經營利潤的分配,從而避免被投資企業的道德風險問題。

高級管理人員聘用合同。在與被投資企業簽訂的投資協議中,產業投資基金可以約定,如果在一定期限內無法達到既定的經營業績,被投資企業要撤換高級管理人員,并按約定價格回收其所持股權。通過對不良業績的懲罰,可以有效防止被投資企業的管理人員從事風險過高的經營項目。

(2)約束機制

選派董事會成員。產業投資基金可選派董事參與被投資企業的董事會,積極發揮其監督職能。此外,產業投資基金可以向被投資企業派遣高級管理人員(如財務負責人)、定期做盡職調查以獲取企業經營信息,通過監督類似的被投資企業獲取相關的專業知識。

分配表決權。為了加強對被投資企業的直接控制,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在有關投資協議中引入分類(股權)表決機制,或者允許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債券等產業投資基金擁有的股權在某些重大事項上擁有表決權。

控制投資進度。產業投資基金應該對被投資企業的融資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分階段得予以滿足。未經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允許,被投資企業不得從其他渠道獲取新增融資。

(3)其他控制措施

此外,產業投資基金應與被投資企業簽訂協議,規定其有權根據需要檢查經營設施和財務賬簿,及時獲取財務報表和經營成果等相關信息。被投資企業出售主要資產、簽訂重大合同或兼并其他企業等重大事項需經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允許。

2、樹立投資后續管理理念,主動提供增值服務

產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員應當樹立投資后續管理理念,認識到對企業的增值服務是大有可為的,而且不僅僅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更多的是要引入和充分調動社會的資源,借助各種有利于高科技企業發展的機構等社會力量來達到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的目的。

針對被投資企業可能面臨的股權結構問題、資產結構和規模問題、財務制度問題、團隊建設問題、市場和營銷模式問題、今后發展目標定位等問題,可以提供如下增值服務:企業診斷、股權結構優化、資產結構優化、財務融資結構優化、物色高管人員、市場拓展策略的制定、協助企業實現管理規范化特別是財務管理規范化、協助擬定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上市計劃、引入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引入證券公司進行上市前輔導及擔任保薦人等等。

3、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產業投資組織形式

通過研究美國風險投資組織模式的變遷路徑來看,其主導模式經歷了從公司制向有限合伙制的轉變,而目前我國按有限合伙注冊的創業投資機構僅僅42家。與公司制相比,有限合伙形式基金組織結構靈活、避稅形式有利。尤其是基金的主要管理人以一般合伙人身份加入基金每年都能獲得利潤,有效的激勵機制能夠促使基金管理人減少只顧忌“政治風險”忽視“金融風險”的管理行為。此外,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可成立有基金持有人和有關專家參加的投資決策咨詢、投資價值評估等專門委員會,批準涉及利益沖突的投資項目、界定投資項目交易費用、評估投資項目的公允價值。

在國內資本市場環境和體制有大的改善的情況下,國有產業投資基金應積極嘗試有限合伙企業的組織形式,在對國內資本市場特點和法制制度深入研究的基礎上,跳出傳統方法的局限,積極探索新的組織形式及內控機制,進一步實現產業投資基金的市場化。

4、加強與外資風險投資的合作和內部培訓,提高投資后續管理水平

外資風險投資管理理念先進,尤其在盈利模式、資本運作方面優勢明顯,應該創造更多機會與其相互交流、相互合作,這將有利于快速提高國有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資后續管理水平。國有風險投資通過與其他類型風險投資的競爭與合作,將有助于改進自身不足、提高管理水平,從而改善自身困境。

同時國有產業投資基金要注重加強文化建設,努力在團隊內塑造學習型組織,加強對團隊成員的培訓,盡快提高中國產業投資水平,促進中國產業投資從業人員盡快成熟,為中國產業投資行業培養一支高績效的投資后續管理人才隊伍。

五、結論

國有產業投資后續管理存在代理和道德風險、增值服務欠缺等問題。同時,由于國內大部分產業投資基金都是政府主導型,導致管理水平低下、尋租行為屢禁不止、激勵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此外,國有產業投資基金發展時間尚短,缺乏高素質的復合型管理人才。為了改善國內產業投資基金管理現狀,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建立與經營業績相關的激勵機制,如要求被投資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持有一定比例的企業股權、對外部投資者做出特殊股權安排、與高級管理人員簽訂與經營業績掛鉤的聘用合同等;建立與經營活動相關的約束機制,如選派董事會成員、分配表決權、控制投資進度等。樹立投資后續管理理念,主動提供增值服務,提高服務水平及管理能力;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產業投資組織形式,盡快推廣有限合伙制,優化激勵機制,采取設立專門委員會等方法盡量減少政府干預。加強與外資風險投資的合作,在團隊內塑造學習型組織,加強對團隊成員的培訓,提高投資后續管理團隊的素質。

參考文獻

[1]Lowell W,James O,Douglas D.Recosidering the venturecapitalists’value added’proposition:An interorganizationallearning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4,19(6):781-807.

[2]王保東.產業投資基金理論研究與實踐發展評析[J].現代經濟探討,2007,(9)

[3]王陽,李延喜,鄭春艷等.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風險投資后續管理風險評估研究[J].管理學報,2008,5(1)

[4]覃家琦.我國產業投資基金運行機制的現狀分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7)

[5]王莉.我國產業投資基金風險及其防范[J].生產力研究,2009,(6)

[6]龍勇.風險投資的非資本增值服務與技術創新績效的關系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7(13)

上一篇:專業技術人員考核個人總結范文下一篇: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