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案例教學模式下經濟法論文范文

2024-02-02

案例教學模式下經濟法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政法類高職院校經濟法教學方面存在教學內容不能與時俱進、教學方法落后、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不完善,缺乏專業實習基地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明確經濟法教學改革的目標,經濟法教學改革的目標應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及改進教學方法。如何規范教學,保障人才培養質量,應采取制定教學大綱、加強教材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改進教學方法、改革考試方法,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等舉措。

關鍵詞:經濟法 教學改革

從經濟法的產生看,經濟法產生于18世紀,這一點已達到經濟法學界的共識。1755年,法國著名的空想共產主義者摩萊里,在其《自然法典》一書中,提出了經濟法的概念。1843年,法國另一位空想共產主義者泰·德薩米,在其《公有法典》一書中,又明確使用了經濟法這一概念,但他們只首創了“經濟法\"這一概念,并不真正具有經濟法的內涵,真正的經濟法產生于20世紀的資本主義國家。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在自由競爭的環境下市場自發地起作用,民法這一體現當事人意思自治的法律在解決市場經濟的糾紛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資本家為了獲得超額利潤,限制或排斥競爭,產生了壟斷,一些中小企業紛紛倒閉、破產,這與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是相悖的,民法已不能解決出現的新問題,經濟法產生了。因此,經濟法最初是以反壟斷法的形式產生的。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現代社會發生的一切經濟關系都離不開經濟法律的調整和規范。因此,作為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一員,具備經濟法基本知識與應用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督洕ā氛n程是一門實踐應用性很強的課程。然而,由于經濟法本身內容的龐雜,總論百家爭鳴,分論除市場組織法,市場秩序維護法外,宏觀調控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專業性強、較為抽象,使得該課程內容顯得枯燥乏味,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在政法類高職院校,經濟法教學分兩個層面,一個是作為??品蓪I的必修課教學,一個是作為經濟法律事務專業的教學,前者教學時間短,一般只有一學期,教學要求低,后者課程設置專業化,教學要求高,包括經濟法概論、稅法等課程。以下就這兩個層面的經濟法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思路進行陳述。

一、目前在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經濟法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其一,教學內容不能與時俱進。對于專業不同、來源不同的學生,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區分不同的授課對象因材施教,即使使用的教材相同,也應把握好不同的側重點。而在教學實踐中,因為經濟法內容龐雜,學生普遍感覺難度大,教師擔心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不愿對內容做大的調整,相同的教案輪流適用于不同專業的學生,忽視了不同專業學生知識結構的差異性。這樣教師就沒有傳授給學生最需要的知識,更不可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材沒有跟上我國的法律改革,教師在教學中占用相當多的時間補充教材,讓學生記筆記,有的教師甚至按照自己的講義,讓學生完全脫離教材,導致學生課后鞏固缺乏依據。

其二,教學方法落后。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抑制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講授課時多,而組織課堂討論、課堂分析、課堂交流等其他教學活動很少,對于學生智力和能力的培養和發揮不利;現代教育技術方法使用少,多媒體教學尚未普及。

其三,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不完善。目前的監控和評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質量控制的重要作用,但其效果還不夠理想,如聽課制度,領導因其他工作忙而耽誤,所以聽得少,評得更少,很少能針對聽課中發現的問題與教師進行交流,幫助教師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提高教學質量。督導制度,目前也主要是對課堂教學的評價,對教學的其他環節如實習、實訓等則缺乏監督;學生評教制度,雖然力求客觀、全面,但由于項目量化和學生認知、態度等因素的影響,仍有較大的局限性和偏差。

其四,缺乏專業實習基地。實習基地是政法類院校的薄弱環節,尤其對經濟法律事務專業而言,在學生實習階段,沒有專業的實習基地,該專業學生實習不能體現專業特色。

二、教學改革的目標

市場管理的有序,市場主體的平等,宏觀調控的高效,都需要良好完備的經濟法律體系。立法,是法律調整的基礎和依據,是法律實施的前提條件。制定什么樣的法,法是否完備和健全,都極大地影響到經濟法律制度的形象和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立法取得引人矚目的成就,但經濟立法,無論是中央立法還是地方立法,都面臨著全新而繁重的立法任務。我國經濟立法體現出明顯的滯后性,跟不上改革的步伐。立法落后于改革,不適應市場經濟改革和經濟關系調整的需要,這是造成經濟法律體系不統一的重要原因。經濟法律體系的不統一為經濟法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濟法教學改革首先要明確經濟法在專業中的重要位置,明確經濟法教學改革的目標。

經濟法教學改革的目標應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把以分數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轉變到評價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運用能力、實踐能力和持續發展的能力上來。政法類非經濟法律事務專業的學生通過經濟法的學習,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經濟法律問題;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自己遇到的經濟法律問題,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預測自己行為的合法性,做一個守法的公民。經濟法律事務專業的學生在此基礎上,還應具有與經濟法律事務專業相關的上崗能力。

其次,改革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社會實際需求為依據,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確定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新型培養結構,以培養政治上合格、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敬業精神,適應第一線工作需要的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應用性人才為宗旨。經濟法律事務專業的學生應熟練掌握相關的經濟法律制度,加大力度開展實驗實訓課程。政法類其他法律專業的學生,通過經濟法課的學習,應系統掌握經濟法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并能應用于實踐。

第三,改進教學方法。改變陳舊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一系列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積極應用現代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三、規范教學的舉措

規范教學,保障人才培養質量,應采取如下舉措:

1.制定教學大綱。很多高職院校提出“以考帶教”,通過統考統評、嚴格考試紀律等措施,刺激學生平時認真學習。教學大綱的不統一,加大了考試難度,一方面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組織教學,由于對課程教學的重點、難點理解不同,教學的目的、要求和內容必然產生差異,會嚴重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很有必要制定適合不同專業的教學大綱,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表在每學期開學前應根據實際情況有所修訂。

2.加強教材建設。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注重教材建設。在非經濟法律事務專業,僅開一學期的課,如使用本科經濟法教材,時間緊、內容多、難度大。不同版本的教材對中國的經濟法律體系框架認識不一,有的分為四大部分,有的分為五大部分,編出適合本校培養目標的經濟法教材,突出教學重點,才能真正解決教師備課難,學生聽著亂的現狀。經濟法律事務專業,個別課程還沒有規范的教材,對教材建設要求更為迫切。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是教學改革的保障措施。教師隊伍建設應著力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其一,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鼓勵教師積極報考全國司法資格統一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取得司法資格證書、注冊會計師資格證書。其二,通過教學、科研、辦案三結合,提高教師的綜合業務能力,激勵教師將教學與實踐結合。積極開展經濟法專業的科研活動,爭取獲得多項省、國家級的科研項目立項,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和學術水平。其三,通過引進高學歷、高技術職務、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補充教師隊伍,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業務水平。

4.進一步完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 。進一步完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在教學質量評價進程中,突出自下而上的全面評價與自我評價和同行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充分依靠教學督導組,運用聽課、評課等評價方式,對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學習態度、考試成績等做出內容比較具體的科學評價,對暫時沒有題庫的,則由教研室或系部組織試卷庫或統一命題,也實行教考分離,并對每位教師教學狀況做出優秀、良好、一般、差的具體評價,促使教師發現自身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2)進行集體備課。進行集體備課使教師在教學內容的把握上,教學方法上進行溝通,促進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通過集體備課,準確把握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并發揮老教師“傳、幫、帶”的作用,確保課堂教學內容統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建立學生信息反饋機制。建立學生信息反饋機制,對課堂教學全程進行監控。學生可以通過教學工作網站實名或匿名留言反饋教學一線信息,為教學管理和教學監控提供參考。對于在學生反饋中所反映有問題的教師,將由督導組及同行專家進行聽課,并給予授課教師一個指導性意見,幫助其提高教學水平。

5.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實模擬法庭、習題課、討論課、組織課外興趣小組等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和教師座談會,全體任課教師都參加,學生座談會的學生代表應具有代表性。普及多媒體教學,建立經濟法律事務專業的音像資料庫,建立經濟法律事務網,與學生進行教學交流、講評作業、分析解決疑難問題,并可發布新的專業信息。教無定法,內容不同,教法不同,但一堂課采用多種教法,通過多種教法的巧妙變換,可激發學生的好奇與興趣,營造積極、活躍的教學氣氛,避免單一教法引起的疲倦感。對個別章節,可以打破傳統的授課方法,采用專題講座的形式,如市場秩序維護法律制度可以安排四個講座一個討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責任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四個講座,市場秩序維護法律制度之間的關系一個討論。稅法部分講授稅種、計稅方法,可找實例,通過習題課,讓學生自己動手計算,掌握不同的稅種計算方法。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多媒體教室為載體,變黑板教學為課件教學,可以實現現代教育技術與現代化教育設施有機結合,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易于接受。經濟法教材中幾乎每一章都有幾個案例需要分析,案例文字較多,在黑板上書寫浪費大量時間,而采用課件教學可節省黑板上寫板書的時間,有利于開展案例教學。此外,法律知識日新月異,發展較快,課件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播放關于經濟法的視頻,保證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加大課堂上傳授的知識量和信息量,增長學生的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在多媒體使用上,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進行課件制作比賽,以促進教師使用多媒體的熱情。要求教師上課必須有規范的教案,定期組織專家對教案進行檢查和優秀教案評選,以監督教師備課和提高備課質量。

6.改革考試方法。采用多種形式的考試方法。筆試主要考核基本知識,逐步建立試題庫,還可采取撰寫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核。

實驗實習的考核,制定考核的質量標準。嘗試進行模擬實際案件情況,進行實驗實習的考核。采用觀看案例錄像,回答問題,培養和測試學生的觀察能力。將筆試、課堂回答問題、實驗實習以及平時作業等按照一定比例組合為學生的成績。逐步改變過去單靠筆試定成績,而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

7.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根據本院校的具體情況,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理論教學活動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通過案例教學和社會調查活動提高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通過案例教學將專業理論教學活動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定法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參與社會調查活動,搜集相關案例。通過教學過程中對案例的分析,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把所學的法學理論知識與法律實踐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掌握理論,并用理論指導實踐,達到較好掌握理論知識的目的,從而開動學生的思維并激發其創造性,提高其處理法律實踐問題的綜合操作能力。

繼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探索新形勢下的工學合作教育新模式、新途徑,把工學結合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進一步改善實驗室、實習基地條件,建成比較完備的教學設施,使教學基本設施及教學基地能夠滿足學生因材施教的需要,構建成優良的教學平臺。

加大實驗經費投入,建立仿真性強,能全方位模擬日后工作流程、工作環境、職能崗位的模擬實驗實訓室。同時拓寬建立校外實踐基地的思路,轉變以公、檢、法為主要實習基地的觀念,多組織學生進入社區搞法律服務;開辟與企業合作的渠道,為學生到企業就業創造條件。

[本文是2005年河南省教育廳“河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省級立項項目”(尚未結項)階段性成果,課題名稱為“經濟法律事務專業教學改革探索”。]

參考文獻:

1.王昌麒.經濟法[M]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2.楊紫煊.經濟法(第二版)[M] .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吉文麗.高職《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

(作者單位:河南檢察職業學院 河南鄭州 451191)

(責編:賈偉)

案例教學模式下經濟法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的面對面單向傳輸式現場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當前,人們對于混合式教學的教學方式越來越重視。在使用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相關教育工作人員要對混合式教學的含義進行充分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混合式教學的使用。本文對高職經濟法課程混合式教學的實踐進行分析,希望可以更好地促進高職經濟法課程的教學。

【關鍵詞】高職經濟法 課程混合式教學實踐 分析

經濟法是高職財經類專業的必修課程。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該課程融合了法律和經濟的相關內容,因此具有覆蓋面積較廣的特點。同時,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由于理論知識涉及較多,因此,學生在對其進行學習時存在一定難度。面對這一現狀,高職教師要采取一些措施來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這門課程。

一、高職經濟法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

(一)課程內容龐雜,課時緊張,學生法律基礎薄弱

由于經濟法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復雜,因此,該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經濟法的課時是根據專業的不同來進行設定的。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去掉國家法定節假日,那么有些專業的經濟法課時不到四十個課時,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專業在進行經濟法教學時,不能很好地完成課程目標。除此之外,高職學生的素養水平都不相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對法律基礎的了解深淺不一。很多學生在剛開始接觸經濟法課程時,對于課本中的專業詞匯不理解,不能對其進行使用。在進行經濟法教學時,很多教師通常為了趕進度而忽略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導致學生對經濟法望而止步。

(二)教學方法單一,理論和實踐脫節

由于經濟法課程自身具有獨特性,對于學生的要求較高。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該項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因此在進行具體的經濟糾紛解決時,如果對相關知識不了解,就很難解決這些經濟糾紛。經濟法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所以在進行具體教學時,教師通常會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論知識的教學上,而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很多教師只重視對法律條文的講解,并且基本都是由法規到法規,條文到條文,這會導致課堂枯燥乏味,使學生學習的熱情不能被激發。在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的經濟法教學都沒有設置實踐環節,因此學生不能把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有些院校雖然設置了實踐教學的環節,但這些環節只留存于表面,并沒有深入,對學生的學以致用并不能產生效果。另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實踐和理論脫節的現象,這會導致學生不能鞏固所學的知識。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不能更好地培養經濟類人才,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予以重視。

二、高職經濟法課程混合式教學途徑分析

混合式教學從本質上來講就是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進行融合。在使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教師不僅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還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學生的積極性能夠被激發。

混合式教學與高職教育的職業性、實踐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等要求相同,因此受到很多高職院校教師的青睞。在現階段,“互聯網+教育”模式迅速發展,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通過運用混合式教學來提高教學效果。

(一)提高教師開展混合式教學的能力

教師的態度和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端正自身的教學態度。從課程設計到課前準備再到課堂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教研能力以及組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各項能力,而混合教學能夠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提高教師混合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是開展相關培訓,培訓的主題是經濟法教學,培訓的方式要具有靈活性。比如,如何設計混合式教學課程,混合式教學常用課程平臺功能的掌握,線上教學互動和監督策略,線下教學資源的優化建設,混合式教學過程考核的方法。高職院校也可以鼓勵教師參加教學技能大賽,但需要注意的是,參加的大賽都應以混合式教學模式為基礎。

(二)做好混合式教學中的監督、指導和評價工作

混合式教學容易出現線上、線下兩張皮現象,這種情況會阻礙學生對經濟法的學習,因此教師要對其予以重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想要充分發揮混合式教學的作用,相關教學人員要做好監督、指導和評價的相關工作。比如,教師可以把經濟法中的重點和難點放在網絡平臺上,讓學生通過平臺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為學生反復學習提供便利,也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任務驅動的形式進行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為了能夠保證學生學習的效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在線時長以及相關信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為學生制定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案?;旌鲜浇虒W模式也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實現因人施教,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學習,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總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關工作人員越來越重視高職經濟法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使用。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可以把混合式教學模式融入其中,利用多種教學方式有效提高高職學生對經濟法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鄭紅玲.基于混合式學習的高職“經濟法”課程案例教學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20(40):308-309.

[2]朱保一.考證視角下經濟法課程混合式教學的實踐研究[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22(03):84-86.

[3]劉海燕.兼顧人文素質培養目標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探討———以“經濟法”課程改革為例[J].新課程研究,2019(32): 77-78.

案例教學模式下經濟法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 經濟學自身的致用性特質和當代大學生新的特征決定了完全有必要在大學經濟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但該教學法的引入不是盲目的,而是要考慮如何與傳統教學法的無縫對接、如何與中國特色的經濟現實有機結合、如何與不同類別學生的合理對應等諸多問題。

關鍵詞: 案例教學法經濟學教學運用

經濟學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其本質是一種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論概括,因而具有普遍意義上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特征。為了增強經濟學教學的生動性和現實性,教學方式上可以考慮適度引入案例教學。案例教學就是讓學生從客觀的視角來討論經濟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從中提煉出經濟學的一般理論,并通過個體的分析與思考,群體的交流與溝通,開誠布公,集思廣益,從而求解更多解答問題的思路。逐步推廣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主動融入到獨立思考、積極討論、互動交流的教學過程中,從而加深對經濟學基本原理的理解,系統培養經濟學思維方式,在相對仿真的氛圍下漸進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案例教學的涵義及運作機理

案例教學又稱案例研究,于1870年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克利斯托夫·郎戴爾在對教學方法進行大膽的根本性改革的基礎上創立的,隨后被哈佛大學商學院廣泛采納,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鑒于該教學法具備傳統教學法所無法比擬的實踐性、綜合性、互動性和權變性等優勢,在推廣過程中教學效果甚好,故很快就被歐美許多知名高校所采用。目前,國內許多高校在經濟學教學過程中都廣泛采用了這種新的教學模式。

案例教學是一種師生直接參與共同對案例或疑難問題進行互動式討論的教學方法。德國教育家W·克拉夫基認為:“所謂案例教學,就是讓學習者從選擇出來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動地獲得一般的,更正確地說,或多或少可作廣泛概括的知識、能力、態度;亦即讓他們獲得本質的、結構性的、原則性的、典型的東西以及規律性、跨學科的關系等,借助這種一般的知識、能力、態度,就能多少理解并解決一些結構相同的或類似的單個現象和問題?!憋@然,盡管克拉夫基對案例教學定義的界定相對比較復雜,甚至頗有幾分晦澀,但從總體上看,他較準確地勾勒出了其本質內涵。

案例教學法主要是通過為學生在課堂上創造一個仿真環境,從而使學生學會在復雜動態環境下利用所學理論創造性地解決實踐中的經濟問題。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啟發式、誘導式教學,它矯正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格局,強調師生互動和學生自由發揮。通過引入案例,學生參與討論,積極思考與探討,多媒體的生動的展示,大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從被動的聽講者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而通過案例又能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所學知識的使用價值。案例教學法通過將生動的實踐資料呈現給學生,把分析決策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進入所描述的情景現場,身臨其境地利用所學理論知識對經濟實體的內外環境作出分析判斷,通過獨立思考、集體討論尋找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與途徑。案例教學法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學生自己在討論中獲得的啟發又有利于培養其對知識的不滿足感,從而能激勵其養成不斷學習、善于借鑒別人優點的習慣。通過模擬角色和剖析案例,學生能夠提高與人共事的能力、相互合作的團隊意識和應用理論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經濟學教學中推行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

1.經濟學自身的學科特征所致

鑒于經濟學貼近生活、貼近現實的鮮明特征,該學科日益成為顯學。但是,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經濟學具有自身的完整理論體系,涵蓋了微觀和宏觀兩個部分。微觀部分以價格理論為核心,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市場失敗和微觀經濟政策等;宏觀部分則以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為核心,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宏觀經濟政策等。經濟學所包含的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如果缺乏必要的案例輔助,單純停留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上,那么這門學科的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事實上,生活中適合作為經濟學教學案例的素材比比皆是,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能萃取許多經典案例。通過針對性案例的講解,教學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社會對全能型人才的需求

盡管高校擴招是導致我國全日制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從核心層次上考察,單純注重知識傳授的傳統教學模式才是罪魁禍首。強調機械記憶和抽象思辨的傳統教學模式只能培養畸形化人才,其人力資本的優勢體現在知識的簡單復制和抽象概括上,知識的運用和技能的鍛造則成為其天然的短板。較之于本科院校就業市場門可羅雀的冷清,高職高專院校的就業形勢則一片大好,供不應求。究其原因就在于社會需求日漸冷落所謂“動口不動手”的知識型人才,日益青睞“動口又動手”的全能型人才。事實上,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傳授畢竟都只是手段,順利就業、服務社會才是目的。與其他學科相比,經濟學更具有現實性特征,因此,社會對經濟學人才的需求更強調其全能型。

3.“80后”、“90后”大學生的特點

“80后”、“90后”大學生性格張揚,個性彰顯,思想活躍,充滿生機活力,敢于向權威挑戰,他們比“70后”更具活力和創造力,自我意識更強,學習的興趣變化更快,更能接受新生事物,對不同信息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學習的創造能力更強。如果面對新的教育對象,依然沿襲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則只能壓抑學生個性,泯滅學生的創造性,其效果可想而知。相反,以“開放、自由、活潑、互動”為典型特征的案例教學法正好契合了“80后”、“90后”大學生的特點,只要加以正確引導,科學運用,就能夠最大限度地釋放這種教學法的優勢,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經濟學教學中推行案例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案例編寫過程中的“中國化”問題

由于案例教學在我國推廣和應用的時間并不長,用于經濟學案例教學的案例主要是從國外引進的,尤其是許多高校直接采用西方原版教材,這種現象更為明顯。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和法律制度的截然不同,在中國使用歐美案例進行課堂教學帶來了諸多的問題。的確,由于歷練市場經濟的過程不長,適合選取作為經濟學教學的“中國特色”的案例較為缺乏,這難免影響到案例教學的實際效果。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國內高等院校已意識到該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紛紛組織力量收集信息、整理素材,最終會整編出越來越多的適合我國大學生的本土特色濃郁的經濟學案例庫,這將大大推進經濟學案例教學工作。

2.處理好與傳統教學法的關系

我們強調在經濟學教學中推廣案例教學法,這與繼續沿用傳統教學法并不抵觸,二者間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排他性問題,關鍵點在于如何合理搭配。從總體上看,國內高校經濟學教學中案例教學所占比重大約是20%-30%,絕大部分時間仍然以傳統教學為主。傳統教學固然有許多弊端,但勿庸置疑的是,它也擁有自身的優勢。另一方面,我國高等院校普通班級的學生人數大約50人左右,而發達國家才大約20人,如果大面積推廣案例教學法,給每一個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我國高校目前的學時安排遠遠不夠的??梢?在經濟學教學實踐中,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各有優劣。因此,我們考慮的關鍵不是孰重孰輕的問題,而是如何合理搭配,使二者優勢互補,取得最佳的協同效果。

3.案例的選材應與學生的專業和能力相適應

從教學現實來看,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如何掌握好經濟學幾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人文學科類的學生人文知識比較豐富,習慣于感性思維,對定性分析感興趣,但數學基礎和心理學知識相對薄弱,對定量分析不感興趣甚至害怕、拒絕。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該類學生普遍希望把經濟學作為一門純粹的人文科學來學,對邏輯推導、圖、表、公式、數學證明則興趣不大。對于從事理工科學習的學生來講,他們的興趣和學習的側重點恰好相反。因此,經濟學教學中案例教學的比重和素材一定要結合學生的不同專業背景,而不能靠一套一層不變的案例應付所有的學生。特別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不同專業的學生選擇經濟學作為第二學位,這種矛盾將更為突出,必須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馬萬民.論對工商管理案例教學問題的幾點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5,(6).

[2]張玉英,李向東.經濟類課程案例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7,(1).

[3]盧華麗.淺議案例教學法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J],技術與市場,2009,(8).

[4]范惠玲.根據80后大學生特點選擇最優化的教學方法[J],高職論叢,2008,(3).

[5]丁宏偉.高校教學改革中案例教學應用的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2).

案例教學模式下經濟法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案例教學法是醫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案例分析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形成具體認知,擁有實際操作技能。教師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要重點關注案例的選取和呈現方式,使其發揮最佳教學效果。本文將介紹案例教學法在醫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法,并提出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醫學教學;應用

在醫學領域的案例教學法就是教師從實際出發,以教學目的為依據,選擇適當的案例,并通過對案例的分析來幫助學生掌握醫學知識。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比較廣泛,通過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成效,對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判斷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教師應該積極進行方法探索,以求將案例教學法完美應用于醫學教學當中。

1案例教學法在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1)選擇有代表性的案例。 教師選擇案例的水準對教學效果的達成有直接影響,因而,教師應該把握好以下原則,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首先,要確保案例具有明確的主題,這是為解決某一部分的重難點而設置的。其次,教師設置的案例必須足夠生動,能夠綜合反映理論知識,使學生能夠在興趣的指引下積極開展案例分析。最后,要注意控制案例的難度,過難或過易都起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精心設置案例問題。 案例問題的設置是案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設置問題時一定要經過縝密的思考,確保能夠由淺入深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案例問題可以是簡單的、關于醫學常識的,也可以是綜合性的、需要學生進行邏輯推理的。例如,教師在給出腹腔結腸炎的案例之后,向學生提問結腸位于腹腔的什么位置?結腸附近的器官有哪些?案例中的結腸炎是怎樣引起的?用哪種治療方法比較適宜?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治療方法?這些治療手段的差異在哪里?通過案例問題的設置,使學生能夠由表及里地掌握相關醫學知識,拓展學生的醫學思維,使他們的醫學知識能夠形成體系。

(3)布置案例并分組討論。 教師不但要為學生準備案例,還要引導學生們自主開展案例的選擇和分析。利用互聯網等媒介找到與之相關的案例,通過案例分析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學習小組,每組4~6人,根據實際案例來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主張。分組討論的學習模式能夠激發學生靈感,讓學生從彼此身上學到更加靈活的思考方式以及與眾不同的分析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4)做好課堂案例分析。 在給出案例之后,教師要注意運用恰當的方法來進行課堂案例的分析。在課堂分析的過程中,教師應把發言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將分析結果表述出來。教師要對分析結果的論述作出規定,要求學生將結論與基礎知識聯系起來,如分析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案例時,學生在論述時要將此病癥的具體表現和診斷方法表達清楚,然后得出具體死因。在案例討論和分析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思路的閃光點提煉出來,給予肯定,對尚存在欠缺的部分進行補充和引申,保證案例教學的實際效果。

2實施案例教學法需要注意的問題

(1)做好前期準備。在案例教學開始之前,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這是教學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前期準備工作包括:預備好案例涉及的所有醫學理論知識;對學生可能產生的觀點作出預測,確定好引導計劃,適時加入討論;準備與案例相關的各類圖片、影像資料,對案例分析進行輔助。

(2)把握運用時機。 案例教學的開展要注意把握時機,確保學生掌握了扎實的理論知識之后,才能在教學中引入案例法。如果學生缺少必要的理論積淀,那么盲目開展案例教學就猶如搭建空中樓閣,是難以取得實效的。因而教師要注意將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結合起來,把握好運用時機,以求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3)掌控教學節奏。 對教學節奏進行掌控也是提升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要合理統籌教學時間、教學形式,在保證課堂秩序的同時讓學生們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識。如在聽取學生的分析結論時,適時提出關鍵性的問題,或者在學生討論較為激烈的時候介入其中,緩解緊張的課堂氛圍等。

總之,案例教學法對醫學教學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教師要把握好案例教學的注意事項,通過案例選擇、問題設置、分組討論等手段來將案例教學落到實處,使其發揮最佳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 1] 楊艷紅,劉洪閣,張金鐘.本科生醫學倫理學教學方法探索與成效 [ 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0(4).

[ 2] 姚慧卿.案例分析在醫學倫理學教學中的運用 [ 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7).

作者簡介: 蘇 敏,女,博士,副主任醫師,講師,主要從事神經病學和神經康復等臨床與教學工作。

案例教學模式下經濟法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根據經濟數學學科的特點,采用教學實驗研究方法開展高職“經濟數學”案例教學研究,并歸納出“經濟數學”中微積分部分的案例,最后對本校學生關于“經濟數學”案例教學進行問卷調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經濟數學;案例教學;問卷調查

“經濟數學”是經濟學與數學相互交叉的跨學科的新領域。經濟學為了更好地在經濟工作中發揮指導作用,需要數學作為工具,用定量分析來補充和完善定性的質的分析,使這兩種分析相互結合產生更大的威力。但是從歷史上看,“經濟數學”這門課程無論是教學,或是教材都過于注重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邏輯推理的嚴密性,就算在教學中有理論聯系實際、舉例說明也很難提高高職學生對“經濟數學”的興趣,因為學生看不到數學對其專業有何幫助。

基于此,我校的金融專業首先嘗試了案例教學法,得到良好的效果。案例教學法與教學中的理論聯系實際都強調借助實際材料來說明抽象觀點,但兩者對實際材料的要求不盡相同,案例教學法所運用的實際材料具有較強的完整性、典型性,操作的過程具有規范性和系統性;理論聯系實際的內容既可豐富,也可簡單,操作的過程比較靈活、隨意。因此,案例教學既不是舉例說明,也不是理論聯系實際,而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對現實問題和某一特定事實進行交互式的探索過程。

1 案例教學的準備工作

1.1 教師的準備

高職數學建模案例教學教師的準備,要以學生已具備的數學教育經驗和教育理論、信念為基礎,并提供必要的教育理論知識準備,在此基礎之上,指導學生分析案例,提出假設。

首先,教師在案例教學之初,要向學生交代案例教學的結構以及對學生的要求,并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小組。

其次,教師提供的經濟案例中涉及的數學理論知識是學生所必備的。一般而言,理論知識都是脫離特定情境的概念、觀念或理念,而且是以某種符號來表征的知識結構。這些知識結構可以形成一種“框架”,雖然在開始時學生會覺得非??斩?但是理論的意義和內涵卻可以隨著經驗的增加而變得越來越充實。如果一個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缺乏必需的知識結構,他所獲得的新經驗很可能變得零碎,不但很容易遺忘,也很難迅速形成強而有力的知識體系。因此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也要求嚴格,但是與傳統的授課又有所不同,我們重點強調的是了解內容的框架,里面的計算部分由計算機代替。例如,上極限課時,我們強調極限的來源,極限的應用,對于極限的計算,利用數學軟件Mathematica計算得到,不強調掌握計算極限的方法。

最后,在案例教學時,教師應首先提供給學生一個概念或準概念性的架構,使之與已擬訂的問題架構相吻合,因此,教師在準備案例教學課時應根據教學的需要精心地選擇案例。在選擇案例時先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我要指定用這個案例”? 教師呈現案例的方式有以下幾種:①給學生印發一份文字案例;②教師生動形象地描繪案例;③教師利用多媒體術呈現案例;④教師利用即時的刺激或環境制造真實的案例,或者學生自己表演案例。

此外,教師要根據案例設計思考的問題,預先布置給學生,讓其閱讀、準備。

1.2 學生的準備

在進行案例教學時,學生要根據自己已有的學習經驗和知識,對案例中的某種情境提出某種預想、預設或假說,或提出某種行動計劃、或對案例中的問題進行界定,所有這些活動,如預想、預設、預定、預想建議、行動計劃、行動構想等都稱之為“準備”。而教師應在“準備”環節提供相關的理論,作為學生分析案例的基礎。

首先,閱讀案例。在案例教學開始時,應該引導學生閱讀案例,對案例內容有大體的了解。

其次,案例的分析。確定關鍵問題;確定是否還有與已找出的關鍵問題有關但卻未予發現的重要問題;選定適合分析此案例所采取的一般分析方法;明確分析系統的主次關系,并找出構成自己分析邏輯的依據;確定所要采取的分析類型。

2 “經濟數學”案例教學的內容分析

從古埃及到當今的世界,經濟從來與數學息息相關。在市場經濟中,數學作為基礎和工具,描述經濟現象,反映經濟數量關系,刻畫經濟數量特征,揭示變化趨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梢钥隙ǖ氖?今后數學對揭示經濟規律,指導經濟活動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把課堂上給學生的分析的案例作如下的歸納總結,以便與數學同人們一起探討。

2.1 預算還貸方案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提出,恰逢我校音樂專業的實訓室引進了一套40萬的midi音樂制作儀器,需預算還貸方案的實際問題。音樂教研室主任希望能夠拿出幾套方案。如:五年還清每年需要多少萬?每年還10萬,多少年能還清?前兩年每年還5萬,后三年全部還清,每年應還多少萬?等等。要求提出最佳方案。這是一個復利的問題,從數學角度分析,是個極限和級數問題。通過師生一起研究,很快解決了問題,并對類似的問題,如不同利率、年限等方案進行分析,歸納成一張表,供全班學生以后工作時參考。

2.2 最優化問題

我校每學年都有“創業周”,即學生向學校租一個攤位進行經營,學生需要從外面購進成品進行銷售。每次進貨都需要支付與進貨量無關的運送費。另外,為了不使銷售中斷,他還需儲存一定數量的制成品,儲存需按件支付。學生現在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使總費用最低。很明顯,這是一個最優化問題,從數學的角度分析,可以用導數來求得。

對于創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因為有兩節實踐課,因此對于上面的最優化問題,可以做得更完善,因此教師布置實踐課的項目“淘寶網店的經濟購貨模型”分析。課前要求學生利用一個周末的時間,三人一小組,每小組調研一個淘寶網點,收集數據,在實踐課中通過教師指導、自主學習等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建立最經濟的購貨模型,最后為這個淘寶網店給出最經濟的購貨方式(調研表格見表1)。教師指導學生考慮如下問題:淘寶網店購貨和庫存各多少時為最經濟?因為如果每次是大批量購買,庫存量就多,因而庫存費用也多,并且會造成資金積壓;如果每次是小批量購買,庫存費用是減少了,但因購買次數多,必然增加每月購貨的固定費用,甚至會出現商品脫銷等情況。在這兩種費用一多一少的矛盾情況下,對于淘寶網店,就要考慮如何合理安排購貨的數量與庫存量,即選擇最優批量以使這兩項費用之和為最小。

2.3 風險承受能力及其偏好問題

近些年來,人們有時能聽到有關股民因投資或投機失敗而自殺的相關報道。實際上,在股市大跌或某只股票的價格大跌中,帶來經濟損失的不只是該股民,且該股民通常也并非損失最嚴重者(就絕對損失而言)。但這位股民為什么自殺呢?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造成該股民自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一定包含有該股民在股票投資中沒有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其在投資決策過程中,選擇了超越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行為。因此如何對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量化并建立模型,為投資者提供決策依據,成為了金融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這方面,微積分的知識為其提供數學依據。我們布置的這個問題,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都說:“真正把數學學活了!”

由于學時有限,“經濟數學”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必修課只上微積分部分,其他的在選修課涉及。

3 案例教學實用性的問卷調查

評價與反饋是案例教學中的最后一步,它所關心的核心問題是:我們在案例教學中做的怎樣?它是一個杠桿,一個指揮棒,它直接影響著案例教學的價值取向?;诖?本人對2009級學生進行案例教學的班級進行了簡單的問卷調查。一共發放100份問卷調查,回收了92份,其中有效問卷92份。

結果表明(見表2),對于案例教學,超過70%的學生覺得非常有用且有趣,只有不到10%的學生不同意?!敖洕鷶祵W”作為經濟類專業基礎課,讓學生體會數學在定量研究、分析、解決經濟問題中的巨大威力,這將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主動性,使之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為職業能力的形成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但如果教師選擇的案例不恰當或難度過高,只有1/3的學生選擇了堅持,因此教師的案例選擇至關重要。

在“經濟數學”的教學中,大膽探索與實施實踐教學活動,對改變教學內容體系,改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更高層次地訓練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吳金康.數學在市場經濟中應用的若干實例[J].麗水師專學報,1993(6).

[3]金慧萍,吳妙仙.高等數學實踐教學之探討——基于在經濟領域的應用[J].麗水學院學報,2010(4).

[4]王剛.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數學建模案例教學實踐研究[M].重慶:重慶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集,2006.

[5]鄭寧國,周康榮.經濟數學實踐教學之我見[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

[作者簡介]陳敏娜(1980—)女,廣東普寧市人,金融學碩士、統計師、講師;研究方向:計量金融學。

案例教學模式下經濟法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提高非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法律素養,必須以課程教學理念的改革為核心;在非法學專業民商法課程教學中,要強調社會公德,進行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民商法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從教學目標、教學方式與手段、教學內容等方面,對非法學專業民商法課程進行綜合改革。

[關鍵詞]倫理道德教育 法律素養 民商法課程 教學模式

教育部2011年10月21日頒布的《全國教育系統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六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中規定,要建立高等學校法制教育的目標與要求,進一步明確對高等學校非法學專業學生法學理論、法律知識的教學要求。提高非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法律素養,必須從課程教學內容和手段的變革和創新做起,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綜合改革。教學模式的改革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包括課程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手段,以及課程教學質量評價等。本文以非法學專業《民商法》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為例,探討以提高非法學專業學生法律素養和倫理道德為導向的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

一、非法學專業民商法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高校的法制教育主要依賴《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涉及法律的內容只有第四章、第五章的部分內容和第七、第八章,主要是概念性介紹,內容簡略。非法學專業學生其他法律知識來源的途徑只有與本專業相關的法律專業課程。如建筑專業開設《建筑法規》,經濟管理專業和財經院校開設《經濟法》和《稅法》,旅游管理專業開設《旅游法規》,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開設《國際商法》和《合同法》,等等。而大多數理工科院校除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之外,作為我國兩大基本法的《民法》和《刑法》,基本沒有開設。民商法課程除了法學專業院校,一般只是在與經濟管理相關的專業開設,這其實與我國人才培養計劃和方針是不相適應的。

現行的非法學專業的民商法課程仍然采用傳統的授課模式,以教師授課為主,學生被動接受。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絕大部分院校采用多媒體授課,教室連接網絡。教師可以在課堂播放《經濟與法》、《今日說法》等經典的案例視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書本上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講述,加深學生的印象,這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但其弊端是依舊沒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缺乏學生的參與,缺乏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互動,依然以傳授法律知識為主。實踐中,這種操作方法的現狀是,學生看法律視頻抱著看“看熱鬧”、看電影的心態,真正體會和琢磨的并不多。加上民商法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十足的課程,缺乏實踐環節,任課老師一般也認為自己的課程非本專業的主干課程,不受重視,因此也不愿意花精力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實踐教學的拓展。

綜上,民商法課程在高等院校非法學專業中開設的比例很小,即使開設了這門課程,重視度也不夠。這與我國大力加強素質教育、法律教育的要求是不配套的。

二、非法學專業民商法課程教學理念與教學目標改革

教學理念不更新,課程改革就不會有實質性的改變。因此,教學模式改革的核心環節,就是教學理念的改變引發的教學模式的變化。傳統的民商法教學仍以傳授法律知識和普法教育為重要任務,以教師的“教”為主導,忽視學生的“學”,更缺乏對學生的社會公德和倫理道德的滲透。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社會上出現了很多惹人爭議的熱點事件,不斷挑戰我們的道德底線。據有關調查機構統計、媒體報道以及筆者的調查走訪,大學生違法犯罪的人數呈上升趨勢,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大學生身上極強的表現欲以及過分虛榮的內心是其違法犯罪的內因。為滿足虛榮心和攀比的心理,而盜取他人錢財。其二,大學生自控力差,缺乏正確的處理糾紛的方式,易沖動。這是大學校園故意傷害、尋釁滋事案件發生的主要原因。其三,除了大學生自身特點容易導致大學生違法犯罪之外,學校教育的偏頗也是大學生違法犯罪率升高的客觀原因之一。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高校學生數量增多,學生素質良莠不齊。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以及學生管理工作并沒有齊頭并進。教育功利化和實用性更讓不少高校存在重視專業知識的輸入,輕視綜合素質培養的問題。此外,即使有法律課程,不少高校和教師僅僅是傳授法律知識,將法律教育作為一門課程來對待,教育形式單一、內容枯燥、流于形式,注重對學生知識點的考查,不注重對學生法律理念的培養和倫理道德的教育。

在高等教育活動中,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創新,但課堂教育依然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主要路徑。大學時期是大學生集中接受知識的黃金時期,也是世界觀和人生觀定型的關鍵時期,缺乏課堂上專業的法律知識的學習和法律意識的培養,也許是我國大學生違法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一個原因。說絕大多數大學生是法盲,也許并不過分。民商法強調以人為本,尊重和保障人權,關注人的價值、尊嚴和自由,強調商事交易的原則和準則,是我國民商事活動的基本法。因此,根據民商法課程的特點和非法學專業大學生畢業之后并不從事法律職業的現實,利用案例教學法對大學生開展倫理道德教育,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和法律理念,摒棄單純傳授知識、注重概念闡釋的傳統教學方法,是非法學專業民商法課程教學改革的宗旨。在民商法課程的課堂教學中,任課老師可以引用社會熱點事件和經典案例對學生開展社會公德教育、生命倫理、家庭倫理、經濟倫理和信息倫理等倫理道德教育。

開設民商法課程的非法學專業院校,一般是經濟管理類的專業,是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應用文科專業。應用文科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以滿足社會需求為導向,堅持以能力為本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更重視職業倫理的培養。任何一門課程的開設,在人才培養中都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民商法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利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遭遇法律問題后一般會求助于法律專業人士。課程教學目標的改革,必然要與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因此,非法學專業民商法的教學目標應除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之外,還應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和倫理道德水平。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鄙鐣蠟榉亲鲪旱娜?,一般都是倫理道德缺乏的人。高等教育培養的大學生,應該是為國家、為社會作貢獻的人,而不是為非作惡的人。

三、非法學專業民商法課程教學方式與手段改革

在法律院校,專家學者的講座和豐富的實踐活動,如模擬法庭、去法院旁聽、法律援助等,使校園到處洋溢著法律的氛圍,激發了大學生學習的熱情。而在非法學專業中,這些實踐活動離學生很遙遠。在民商法課程教學過程中,應改變以前以課堂為單一載體的狹隘教學模式,拓展多渠道、多途徑的教學方法,豐富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在網絡輔助教學平臺中,可以開展多個模塊,提供大量的信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開發豐富的案例教學資源,通過大量真實的、簡單的案例引導學生學習法律條文和法律規定,比課堂上單純的講解法條效果明顯;設置新法速遞等板塊,讓學生了解我國目前法律法規制定、修訂的現狀;設置常見民商事法律問題問答板塊,用生活中的真實案例解決學生的法律困惑;設置法律小論壇板塊,對社會熱點問題展開討論,等等。以網絡教學平臺的師生互動,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分離。

讓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相輔相成。由于絕大部分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法院、法庭和法律事務,對我國的法院和法律工作者懷著崇高的敬意,法庭對他們來說也是很神秘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法律實踐教學。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民商事案件的審理,教師可以選取能夠當庭宣判的、簡單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讓學生體會一個完整的庭審過程。一是滿足學生們的好奇心,揭開法院、法庭、法官神秘的面紗,對我國大陸法系的審判制度有初步的了解,與自己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唇槍舌劍的法庭辯論進行比較。二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旁聽法庭的審理過程,加深對“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理解,同時對我國的司法審判程序有簡單了解。三是通過旁聽案件,可以讓學生明白,“市場有眼睛,法律有牙齒”。當我們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時,必然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旁聽結束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一些旁聽的感想,可以直觀地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更好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滿足學生的需求。

在親身參加法院旁聽之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自己的模擬法庭。由教師提供案件素材,學生親自參與,擔任審判長、審判員、原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等角色,在互聯網和教科書中搜集庭審的程序材料,自己制作庭審腳本,參與者通力協作,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通過一場生動的模擬法庭,一是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積極參與體現自身價值;二是學以致用,提高文獻檢索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三是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四是通過學生的協作,增進同學的感情和團隊合作精神,為大學生活增光添彩。若干年后,模擬法庭也許會成為同學們終生難忘的回憶。

四、非法學專業《民商法》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民商法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應當面向現實生活,著眼于培養對象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法律素質、倫理道德素質的提高。雖然法律的特點是永遠落后于經濟的發展,社會生活不斷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法律也在不斷地作出調整。教學內容的選擇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關系到大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民商法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應該突出“應用能力培養”和“法律素質和倫理道德提高”這兩個特征。根據社會形勢的發展變化和社會需求的變化,及時地更新和優化教學內容。在闡述民商法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基礎上,主要以我國現行的民商事法律法規為藍本,結合最新典型案例,講解相應的法律知識。同時,教材的選取也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針對非法學專業學生法律基礎知識欠缺的特點,不選取理論性太強的教材,而是選擇通俗易懂、配以相關案例的適用非法學專業學生的教材。

不論是在教學方式與手段改革中,還是在教學內容的更新和調整中,教師要堅持的一項基本原則就是,以公德教育和倫理道德教育為核心。所有的實踐教學環節中,不是強調民商法的條條款款,而是將案例中折射的“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灌輸給學生;將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倫理滲透給學生;將孝敬父母、關愛老人、夫妻忠誠、反對家庭暴力、教育后代、鄰里和睦等家庭倫理道德灌輸給學生;將誠信觀念、公平競爭意識、法制意識、社會責任意識等經濟倫理道德觀念滲透給學生;將尊重知識產權、保護個人隱私、不傷害他人、對自己負責的信息倫理道德觀念滲透給學生。通過民商法課程的課堂教學,潛移默化地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和倫理道德素質,避免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這是《民商法》課程任課教師的基本職責,也是教育的目標之一。

[ 參 考 文 獻 ]

[1] 徐銀香.高校應用文科專業教學模式改革[J].教育評論,2012,(1).

[2] 羅伯強,潘勝利.淺議大學生倫理道德教育[J].大學教育,2012,(9).

[3] 趙慶國,許文強.民商法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大學教育,2012,(12).

[4] 朱曉莉.倫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 賈廣軍,連長青.倫理道德教育與民商法課程教學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09,(12).

[責任編輯:雷 艷]

上一篇:法律職業文化民事訴訟論文范文下一篇:激光天線語音通信分析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