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護理安全事件案例分析范文

2023-09-23

護理安全事件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2、發生護理(不良)事件后,要積極采取補救措施, 減少給患者造成的傷害。

3、護士長及時評估對患者造成的傷害的程度,積極組織治療護理。

4、護士長應及時組織科室人員對I級警告事件、II級不良后果事件,進行討論、分析、整改。

5、建立護理安全(不良)事件報告激勵機制,鼓勵護士積極上報護理安全(不良)事件,實行非懲罰性報告。

6、利用多種途徑:電話、短信、書面、網絡等便于護理人員報告護理安全(不良)事件。

護理安全事件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一)定義

護理不良事件是指傷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醫療護理行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時間延長,或離院時仍帶有某種程度的失能,分為可預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預防性不良事件。

(二)護理不良事件相關等級概念

1. 護理不良事件一般 分為事故、差錯(一般差錯、嚴重差錯)、護理缺陷三個等級。

( 1 )醫療(護理)事故: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規、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

( 2 )護理一般差錯:是未對患者人身造成影響,或對患者有輕度影響,未產生不良后果者。

( 3 )嚴重差錯:由于護理人員失職行為或技術過失,給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長了治療時間。

( 4 )護理缺陷:為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某一環節有錯誤,但被發現后得到及時糾正,未在患者身上發生不良后果。

2. 按事件的嚴重程度分四個等級(中國醫院協會分類): 警告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和隱患事件。

( 1 )警告事件:非預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進展過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喪失。

( 2 )不良事件:在疾病醫療過程中是因診療活動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機體與功能損害。

( 3 )未造成后果事件:雖然發生的錯誤事實,但未給患者機體與功能造成任何損害。

( 4 )隱患事件:由于及時發現錯誤,未形成事實。

(三)護理不良事件類型

護理不良事件的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患者在住院期間發生跌倒、用藥錯誤、走失、誤吸或窒息、燙傷以及其他與患者安全相關的護理意外。

2. 診斷或治療失誤導致患者出現嚴重并發癥、非正常死亡、嚴重功能障礙、住院時間延長或住院費用增加等醫療事件。

3. 嚴重藥物或輸血不良反應。

4. 因醫療器械或醫療設備的原因給患者或醫務人員帶來的損害。

5. 因醫務人員或陪護人員的原因給患者帶來的損害。

6. 院內感染。

7. 門急診、保衛、信息等其他相關不良事件。

(四)不良事件常見原因 1. 查對制度落實不到位

因不認真執行各種查對制度而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出現的不良事件仍占較高比例。具體表現在用藥查對不嚴,有時憑借主觀印象,如給病人進行治療時只喊床號,不喊姓名,更換液體時未做到姓名、藥名、輸液卡三對照,致使給患者輸錯液體或發錯口服藥。 2. 執行醫囑不正確

表現在盲目地執行錯誤的醫囑,違反口頭醫囑的規定,錯抄漏抄醫囑,有時憑借主觀印象,未能及時發現患者用藥劑量的更改而對患者造成影響。對醫囑執行的時間不嚴格,包括未服藥到口或給藥時間拖后或提前 2 小時,錯服、漏服、多服藥,甚至擅自用藥。有的漏做藥物過敏試驗或做過敏試驗后,未及時觀察結果,又重做者,搶救時執行醫囑不及時等。

3. 未嚴格執行護理規章制度和違反護理技術操作流程

由于低年資護士較多,工作經驗不足,對一些??浦R、基本常識、操作規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造成病情觀察不仔細,護理措施不到位;臥床患者翻身不及時造成壓瘡;違反手術安全查對制度,造成器械、紗布遺忘在手術切口中;違反護理操作規程,讓家屬給患者鼻飼造成窒息。

靜脈注射藥液外滲引起局部組織壞死;各種檢查、手術因漏做皮膚準備或備皮劃傷多處而影響手術及檢查者;洗胃操作不當造成胃穿孔;給患者熱敷造成燙傷或冷敷造成凍傷等。

4. 未嚴格執行護理分級制度

沒有嚴格按照分級護理制度對病人觀察和巡視,沒有認真落實病人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宣教不到位,對有可能發生的不良后果無預見性,如未向病人反復強調潛在的安全隱患(跌倒、墜床)。

5. 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評估能力不足

未對壓瘡高危因素患者評估,造成 患者 壓瘡。未對墜床、跌倒高危因素患者評估及采取預防措施, 造成患者 墜床、跌倒。

6. 護士消極倦怠心理極易引起護理不良事件發生

由于護理工作平凡瑣碎,技術與服務要求高,精神高度緊張,思想壓力大,易引起護士的消極倦怠心理,表現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熱情,對待病人冷漠(病人投訴)。

7. 藥品管理混亂

表現在藥品混放,毒麻藥與一般藥品混放,注射藥與口服藥混放,內用藥與外用藥混放,藥品瓶簽與內裝藥品不符,藥品過期,需冷藏藥品未放冰箱保存,特別是高濃度藥品未有標識和單獨放置等管理失誤引起護理不良事件發生。

8. 護理人員安全防范意識差

缺乏護理安全相關知識,對新上崗人員的培訓、對本學科疾病的護理常規培訓不到位,護士由于經驗不足,對有些藥物在不同途徑的治療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對發生的病情變化不能及時判斷和反應,應急能力差,出現一些不應發生的錯誤。

9. 后勤保障系統不完善

醫院后勤工作是整個醫院管理工作的基礎,是醫院正常運營的重要支持和保障系統。隨著醫院學科建設的不斷發展、現代化技術的進步、設備規模的擴大,后勤工作涉及的范圍和知識面越來越廣,后勤管理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后勤管理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 藥品不能及時送到病房。 不能一站式服務。物品報修報送。

(五)預防護理差錯事故的措施 1)嚴格執行護理三查十對制度

2)嚴格執行護理分級制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護欄,躁動病人應用安全約束帶防止墜床,精神異常和有自殺傾向病人應密切觀察動態,防止因護理人員疏忽大意而發生意外。 3)加強各種藥品管理,注射藥與口服藥,內服藥與外用藥分開放置,藥品瓶簽與內裝藥品相符,藥品定時檢查,使用時做好標記,近期先用,及時調整確保無過期,毒劇麻藥專柜上鎖,專人管理,嚴格交接班。

4)定時檢查各種急救藥品,物品,急救設備,嚴格交接,保證功能良好齊全,使搶救順利進行。

5)各種護理措施實施到位,健康教育達到預期效果,防止燙傷,凍傷和褥瘡的發生,降低護理風險。

6)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防止因護理操作造成醫源性感染。

7)定期檢查科室的用電,用氧情況做好防火,防盜宣傳,氧氣應有“煙火勿近”字樣,保證病人安全。

8)嚴格執行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護士在工作中出現不良事件,應立即通知醫生和護士長,并逐級上報,討論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類是事件再次發生。 9)提高護士綜合素質,包括醫德,專業,技術,身體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質,是做好護理工作的保證。

10)學習相關護理法規,了解護理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和自我護理的指導失誤,疏忽大意,侵權行為,瀆職護理文件等。 11)護理人員積極調整心態,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減輕緊張和焦慮,提高承受各種壓力的能力,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做好護理工作。

六)總結

護理安全事件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2.1 給藥差錯

發錯藥、打錯針、漏發藥、漏注射屬護理差錯的首位[1]。2010年全院共發生給藥差錯7起,其中有靜脈輸液差錯3起,漏輸液體或量不準確3起,口服藥發錯病人1起。分析以上發生原因如下:

2.1.1 未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操作過程中護士未“三查十對”,造成張冠李戴或看錯藥名、劑量等現象。

2.1.2 個別護士責任心不強,工作中馬馬虎虎,漫不經心,查對不認真,對于藥名、病人姓名相像時,就錯發藥了。 2.1.3 交接班不認真,特殊藥物給藥前沒仔細交接,接班護士沒認真檢查是否還有其他治療未做,特別是夜班,護士注意力不集中時易出差錯,如漏發藥、漏注射的時間多發生在14時、20時、24時。 2.1.4 護士的藥學知識掌握不夠,不能對本科常用藥物的名稱、作用、用法熟知,常規藥品的作用與病人不相符時,護士不知道,就給病人用了。

2.2 跌倒

跌倒是指身體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觸及地面或其它低于平面的物體,是老年患者常見的傷害事件。其發生原因如下:

2.2.1 年齡因素

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各個器官的退化,感覺功能障礙、視力、聽力減退,對外界的各種刺激反應遲頓,易跌倒。每年約30%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而跌倒的概率隨年齡增長而遞增,80歲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發生率高達50%[2],據報道,老年患者對預防跌倒認知的差異及意識的淡漠是跌倒難以避免的因素。

2.2.2 藥物因素

因病人使用有些藥物,如降壓藥、控制血糖藥、安眠藥、鎮靜劑等,特別是鎮靜催眠藥、抗精神藥和麻醉鎮痛藥,被公認為是跌倒的顯著危險因素。

2.2.3 環境因素

病人入院后,對病區環境不熟悉,加上偶有地面潮濕、有積水、光線不足、地面不平等,行走時稍有不慎極易跌倒。同時家具的防范設施不足,如馬桶、走廊內無扶手、病床未加床檔、床鋪過高及座椅過低等均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發生率。

2.2.4 護士因素

在這6例跌倒事件中,發生在夜間有4例,占總數的66.6%。夜間時段,上班護士相對白天較少,巡視病房的次數不夠,間隔時間長,不能及時發現和幫助患者的服務需求。

2.3 藥液外滲

藥液外滲是指靜脈注射時,藥物不同程度滲漏到血管周圍組織,造成軟組織腫脹、疼痛,甚至引起軟組織壞死。

2.3.1 患者因素

臨床中的以下幾類病人在輸液時易發生藥液外滲。 2.3.1.1 小兒、老年患者

煩燥、意識障礙無法溝通的患者,由于不配合 血管脆弱或者感覺、知覺障礙,容易發生外滲。

2.3.1.2 重癥患者

如休克、嚴重脫水、病危的患者,由于微循環受損,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發生外滲。

2.3.1.3 癌癥病人是外滲的危險因素

因為癌癥患者反復化療,靜脈血管脆弱,難以穿刺。

2.3.1.4.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謝障礙,血管硬化,也易發生藥液外滲。 2.3.2 技術因素

穿刺的護士沒有經驗,對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

或進對穿刺針的性能不了解,或者穿刺后在遠端小靜脈用力推注藥物,都極有可能造成藥液外滲。另外穿刺部位重復多次穿刺也是造成外滲的一個原因。 2.3.3 血管因素

外周靜脈較中心靜脈容易發生外滲;靜脈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縮,血管內壓力增加容易發生外滲;關節處、皮下組織少的部位由于活動度大,易外滲。

2.4 壓瘡

壓瘡是指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局部組織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的軟組織的潰爛和壞死。

2.4.1 力學作用

造成壓瘡的三個主要物理力是壓力、摩擦力和剪切力,通常是2~3種力聯合作用所致。持續性的垂直壓力是引起壓瘡的最主要原因;摩擦力作用于皮膚,易損害皮膚的角質層;剪切力是因兩層組織相鄰表面的滑行產生進行性的相對移位所引起,與體位有密切關系。我院發生的4例壓瘡,都是因為皮膚與床鋪出現平行的摩擦力,加上皮膚垂直方向的壓力,導致剪切力的產生而發生的。

2.4.2 局部皮膚經常受潮濕或排泄物的刺激,出汗、大、小便失禁等使皮膚潮濕,加上尿液和糞便的刺激作用,局部皮膚的酸堿度發生改變,使皮膚表皮保護能力下降,皮膚組織極易破損,形成壓瘡。

2.4.3 全身營養不良或水腫

此類患者的皮膚較薄,抵抗力弱,受力后易破損;營養不良的患者皮下脂肪較少,肌肉萎縮,一旦受壓,局部缺血、缺氧而易發生壓瘡。本院發生的壓瘡中,有兩例病人營養很差,盡管按時翻身拍背,在骨隆突出仍然出現壓瘡。 3 防范措施

3.1 給藥差錯的防范

護士是住院患者用藥的直接操作者,又是用藥的最后把關者,因此在防范用藥差錯中起重要作用。

3.1.1 強化培訓護士的業務素質

包括各項護理工作制度、職責;還應加強相應的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使護士懂得用法律來保護自己,提高風險意識;加強護士責任的教育,不斷規范護理行為,減少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3]。

3.1.2 認真落實各項護理核心制度,護士在操作過程中,要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醫囑執行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用藥前應認真檢查藥物名稱、劑量、用法,核對病人姓名等,操作后的查對尤其重要,這次查對能使護士本人在第一時間內發現差錯并及時糾正,可將傷害降到最低。 3.1.3 護士長在病區應隨時巡視病房,檢查各個護士的工作質量,尤其對新護士,責任心不強的護士,更應注意環節質量的控制。為此護理部規定了護士長每日應至少四次查房,對查出的問題應記入質量考核登記本或查對登記本上。 3.1.4 各科室都建立了藥品說明書,各護士長都收集了本科常見藥物及搶救藥品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項整理成冊,并定期對護士進行考核。 3.2 跌倒的防范措施

3.2.1 評估病人

自2011年起,我院護理部制定了“患者跌倒、墜床安全評估預防記錄本”,要求護士對入院的60歲以上老年病人,要全面評估病人的既往史、跌倒史、服藥情況、睡眠及意識情況等,根據評分結果,進行相應的健康宣教,必要時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3.2.2 環境管理

向新入院病人及家屬詳細做入院指導,如病情允許,扶助患者親臨各處環境,給予提醒安全防范之處,并向家屬及陪護人員交待清楚;如離開患者應加上床檔;將日常用品放于患者觸手可及的地方;并將呼吸器放在床頭或

枕邊。夜間打開地燈、保持地面干燥。

3.2.3 加強管理

我院護理部將“預防患者跌倒”納入質量管理范疇,并不定期進行檢查,擬定相應的預防對策,確保執行。尤其對老年人、行動受限、意識障礙等易發生跌倒的高危人群,更應多關心、多問候、多巡視、多觀察,確保每位患者的安全。

3.3 藥液外滲的防范措施

3.3.1 加強護士基本功的訓練,力求一針見血,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時避開關節處,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好針頭,采用保護性約束,尤其對小兒、老年人或意識障礙的病人,有家屬陪伴的教會家屬正確的照顧方法。輸液完畢,正確拔針:先擰緊調節器,除去膠布,快速拔針。在針尖即將離開皮膚的瞬間,迅速沿血管方向按壓穿刺點及上方,直至不出血為止,時間為5~10分鐘,切忌來回揉動。 3.3.2 近兩年來,我們全院推廣使用靜脈留置針,因為留置針導管軟,不易損傷血管,而且可保留3~5天,避免反復穿刺,可保護血管。

3.3.3 加強護士責任心教育,嚴格按護理級別巡視病人,一般要求,扎上液體后半小時之內護士要巡視病房一次,檢查穿刺部位及液體點滴是否通暢,以及病人的反應,如發現藥液外滲,應立即更換注射部位,輸注化療藥物或是其他容易引起組織壞死的藥物時,護士要進行床頭交接班。 3.4 壓瘡的防范措施

3.4.1 評估病人

2011年起我們開始使用“壓瘡評估表”,從神志、營養、循環、用藥等方面對病人進行評估打分,對于高危人群要進行健康宣教及必要的防范措施。

3.4.2 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

對長期臥床病人建立翻身卡,每2h翻身拍背一次,必要時縮短間隔時間,并使用海綿墊、氣墊褥等,使支撐體重的面積加大,減小壓瘡,對易受壓的骨隆突處,可用軟枕、海綿墊等架空,以減輕對局部組織的壓力。

3.4.3 避免局部潮濕等不良刺激,保持患者皮膚和床單清潔、干燥是預防壓瘡的重要措施。對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患者,應及時洗凈擦干,局部皮膚涂凡士林軟膏;不可讓患者直接臥于橡膠單或一次性床單上,保持床鋪、被服清潔、干燥、無皺褶、無渣屑。對于易發生壓瘡的病人,護士每次巡視病房時都要檢查床鋪是否合乎要求。

3.4.4 加強營養。評估后如病人營養不良,護士應做飲食指導:在病情允許情況下,應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為主,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不能進食的患者和醫生協商,靜脈補充營養。 4 討論

通過對2010年全年發生的四類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并有針對性地實施一系列的護理防范措施,致使2011年全年發生護理不良事件8起,減少了13起,減少了62%。研究顯示:有些護理不良事件雖然難以避免,但如果在日常護理工作中,管理人員加強管理,注意護士隊伍的在職培訓,尤其是新護士的培訓,認真督查各項護理工作制度的落實,同時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將護理不良事件降至最低。

參考文獻

[1]唐玉平.14起護理差錯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5,26(10):1220.

[2]林琳,范文霞,李斌,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原因及護理對策[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5,18(2):215. [3]何潔文,護理行為中的安全問題與對策[J],基層醫學論壇,2012,18(318):2405.

護理安全事件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產科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實施非懲罰性護理不良事件上報制度前的資料數據設為對照組, 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實施非懲罰性護理不良事件上報制度后的資料數據設為實施組。對照組, 女5 130名, 年齡21~41歲, 平均年齡28.6歲;實施組, 女5 289名, 年齡20~40歲, 平均年齡28.2歲。兩組人員在年齡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實施方法

實施組實施非懲罰性護理不良事件上報制度。具體方法為發生護理不良事件時, 當事人立即報告值班醫生或護士長, 護士長于24小時內電話通知護理辦, 一周內上報科護士長、護理辦。上報方法為填寫“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單” (包括護理不良事件的類型和發生原因, 事件處理過程和結果) 以及“不良事件個案分析整改記錄” (包括事件詳細過程、原因分析和改進措施) 。護理辦每月匯總, 并將匯總結果報護理質量管理與評價部, 也可通過網絡系統直報。對照組只登記發生和消除護理不良事件的經過、原因、整改措施、處理結果等, 不上報和改進。比較實施前后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及護理不良事件隱患消除率 (本文稱為避免率) [2]。

1.3 統計學方法

對兩組資料進行χ2檢驗, P<0.05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實施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護理不良事件避免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 且有顯著性差異 (P<0.05) , 見表1、2。

注: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χ2=23.861 3, P<0.05

注: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χ2=28.820 3, P<0.05

3 討論

護理不良事件的全面報告有利于發現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和安全系統中存在的不足, 可有效避免護理差錯與糾紛, 提高護理質量, 保障患者安全[3]。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后實施信息共享, 可使護士從他人的過失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以免重蹈覆轍。但是護理人員往往沒有上報護理不良事件的意識, 在不良事件發生后, 要么因擔心影響科室的考核和績效刻意不報, 要么覺得報告不良事件需花費時間去填表[4]。而且多數護士認為, 發生的不良事件若沒有給患者帶來嚴重后果, 就沒必要報告。

非懲罰性護理不良事件上報制度鼓勵護理人員主動報告, 使護理人員對護理不良事件上報的恐懼感消失, 明確了不良事件上報的重要意義:不僅可以為自己提供發現錯誤和分析學習的機會, 還可以給其他人提出警示;有利于發揮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 使其協助護理管理者分析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 以改進護理工作流程和完善服務規范, 做到流程合理、操作規范、溝通到位, 警示標準, 去除本科室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5]。

非懲罰性護理不良事件上報制度實施后, 護理不良事件管理體系得到完善。隨著整改措施 (如制度、流程、系統) 的改進, 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應對患者護理安全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降低了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 使得護理投訴率下降, 患者滿意度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應向華, 陳潔, 陳英耀.加強風險管理保障病人安全[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 2005, 12 (4) :l-3.

[2]衛生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 (2005—2010年) [S].2005.

[3]江濤, 鄭尚榮, 顧銀燕, 等.本院醫療不良事件報告制度的建立和實施[J].浙江臨床醫學, 2008, 1D (1) :1512-1513.

[4]王柳英.護理安全管理隱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國中醫急癥, 2010 (10) :1826-1828.

護理安全事件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青海省****醫院

召開護理不良事件分析會

為進一步防范和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確保病人安全,提升護理服務質量,8月20日我院召開了2015年第二季度護理不良事件分析、討論、總結會,會議由護理部**主任主持,全院護士長均參加了會議。

會上,****主任詳細通報了九起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護士長們針對發生的導管滑脫、不認真查對、不認真交接班等九起不良事件積極發言,討論非常認真。最后****主任進行了全面總結、點評,并就如何保障患者安全、全面落實患者安全目標提出了具體要求。要求各項護理措施實施到位,防止不良事件的發生。

護理安全事件案例分析范文第6篇

1 微量泵注血管活性藥物的風險因素分析

1.1 藥物因素

胺碘酮 (可達龍) 、多巴胺等藥物配制時單位劑量濃度較高, 具有較強的刺激性, 藥物滲出極易導致患者血管強烈收縮, 由此導致局部組織腫脹、疼痛、發紺甚至壞死[1]。本組有2例是由于可達龍注射液配伍5%葡萄糖注射液時藥物濃度控制不當, 達到4~5mg/ml, 以致出現局部組織壞死。而硝酸類藥物如硝酸甘油, 正性肌力藥物如米力農, 如使用不當, 也可能無法有效起到擴張冠狀動脈、減輕心腔前負荷、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 反而易導致低血壓。1.2年齡因素本組護理風險事件均發生于60歲以上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隨著年齡增長, 老年人的血管耐酸程度也會增加, 并出現血管和舒縮功能壓力反射敏感性減退等問題, 末梢血管對外界刺激反應性也有改變。因此,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在應用血管活性藥物時, 往往容易發生藥物外滲、藥物不良反應, 如體位性低血壓。本組發生體位性低血壓3例。

1.3 血管因素

靜脈炎、局部組織壞死是微量泵注射血管活性藥物容易發生的護理風險事件, 主要發生于外周靜脈留置針者, 其中下肢靜脈最多。其原因在于下肢靜脈血液回流相對較慢, 微量泵輸液時藥液易較長時間滯留于下肢靜脈, 導致局部血管遭受嚴重刺激, 發生靜脈炎或局部組織壞死[2]。本組發生靜脈炎2例。

1.4 護理因素

護士是藥物治療和用藥護理的主要執行者。護士風險護理意識淡薄, 在微量泵注射血管活性藥物前未對患者說明用藥注意事項, 做好宣教和緊張情緒疏導, 往往是導致患者體位性低血壓的主要因素。微量泵注射操作不熟練、不嚴格執行“三查七對”的操作規程及劑量調整差錯, 也是引起諸多護理風險事件的重要危險因素。本組中發生輸液滴速控制不良2例, 低血壓、休克各1例。

2 血管活性藥物用藥護理的措施與建議

通過評估微量泵在血管活性藥物應用中存在或潛在的風險因素可以發現, 加強風險管理, 提高護理人員微泵用藥的業務能力, 規范護理服務流程, 對于防范護理風險事件具有重要意義。

2.1 加強風險管理和護理人員的業務學習

風險管理教育必須常抓不懈, 護理人員必須反復學習直至熟悉微量推注泵的功能和操作要領, 掌握血管活性藥物種類、作用及配伍禁忌, 將用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爛熟于胸, 防止出現劑量、滴速調整錯誤等缺陷的發生。

2.2 加強用藥知識宣教, 取得患者支持配合

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病情反復多變, 常伴有焦慮、緊張心理, 長期深靜脈輸注血管活性藥物更容易加重這一負面情緒, 如用藥后發生不良反應, 往往引起患者抵觸甚至引發醫療糾紛。對此, 護士應當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 在常規護理、心理護理之外, 進一步加強用藥知識宣教, 告知其注射血管活性藥物的作用和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 減輕患者因不必要的猜測懷疑而產生心理壓力, 確?;颊咔榫w穩定, 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配合藥物治療。

2.3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 積極處理不良反應

采用輸液泵微量注射血管活性藥物時, 要密切觀察患者血壓、心率、呼吸變化及神志改變。應建立不良反應登記本, 定時巡視記錄, 發現不良反應及時向主管醫生匯報, 為調整用藥方案提供翔實依據。護理人員應學習掌握常用血管活性藥物的主要不良反應及觀察處理要點, 如: (1) 硝酸酯類藥物不良反應有顏面潮紅、頭痛、低血壓及心動過速;護理要點是劑量逐漸增加, 服藥時以半臥式體位為宜, 服藥后休息0.5h以上, 巡視時注意觀察血壓變化[3]。 (2) 硝普鈉不良反應為低血壓和硫氫酸鹽中毒;護理要點是輸液時注意避光, 恒速泵藥, 密切觀察血壓變化, 謹慎調整劑量濃度, 長時間輸液者應防止氰化物中毒。 (3) 擬交感類藥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不良反應為血壓升高、心動過速及局部皮膚壞死;護理要點是嚴密監測心率、血壓變化, 預防處理藥物外滲。

2.4 準確微量泵應用血管活性藥物的注意事項

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常用血管活性藥物配制和劑量范圍, 準確執行醫囑。注射時首選中心靜脈, 如選外周靜脈時宜使用靜脈留置針, 防止藥液外滲。如發現藥液外滲, 應立即更換部位, 并用50%硫酸鎂濕敷、包扎腫脹部位以預防靜脈炎。設置高危藥物標志及藥物推注卡, 詳細記錄輸液時間、藥名、濃度、劑量、速度及巡視記錄, 確保用藥安全??刹捎?滴/min的滴速輸注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注射液, 以避免增加心臟負荷, 防止回血。

3 臨床資料

137例中男85例, 女52例;急、慢性心功能不全55例, 心律失常40例, 急性冠脈綜合征導致急性左心衰竭或心源性休克31例, 心肌梗死11例。應用藥物含硝酸甘油、硝普鈉、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等。

參考文獻

[1]楊蘇惠, 李倩, 王伯霞.心電監護下微量泵輸入多種血管活性藥物治療重癥心力衰竭的觀察和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 2010, 5 (33) :205-206.

[2]張嘯飛.心血管疾病傳統危險因素及未來防治心血管疾病策略[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 2010, 11 (11) :1161-1166.

上一篇:田徑專項教學體育教育論文范文下一篇:赫章縣文體廣電旅游局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