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企業審計論文范文

2023-09-16

企業審計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文章先分析了民營企業審計風險,包括治理結構缺陷、審計意識不足、會計基礎差、會計核算主體不明,隨后介紹了民營企業加強審計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包括創新內部風險控制環境、健全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創新風險控制方法、明確會計核算內容,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民營企業;審計風險;控制措施

隨著時代發展,民營企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比重也逐漸增加,對于民營企業的審計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需要針對民營企業的審計工作進行深入探究,有效減少審計風險,促進民營企業實現穩定、持續發展。

一、民營企業審計風險分析

1.企業治理結構缺陷

從當下我國民營企業實際發展狀況分析,其主要采用一種單邊治理結構。而民營企業的主要經營特征是企業中的領導者不單是企業各種非人力資本的持有者,同時還是企業管理者,具備剩余索取權、經營管理權等關鍵權力,而在民營企業內部也經??梢钥吹礁鞣N家族成員參與到企業相關管理職位當中。而該種單邊治理模式,委托代理相關道德風險較低,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利責權的統一性,為此對于民營企業而言,具有一定的應用優勢,能夠提高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效率,但如果是想要進一步擴大發展,提升企業經營利益,便不適用于單邊治理結構。此外因為民營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因此在融資過程中面臨較大困境,容易產生內部控制為核心的家族管理模式,影響企業相關制度建設工作。

家族管理模式下,民營企業中的財務工作主要是由企業管理者進行掌控,缺少對于企業管理者的合理管控措施。而大部分民營企業中的管理人員也存在一種輕財務、重技術的通病,為了能夠更好地節約生產成本,單純削減財務人員數量,本來應該由出納、會計以及財務三個人共同完成的工作變成全部由一個人完成。盡管部分民營企業設置有相應的審計管理制度,但是因為無法進行有效把關,導致相關制度規范流于一種表面形式。在缺少科學的內控機制或內控制度存在缺陷的條件下,便無法發現企業中的虛假賬目,或無法實施合理控制,增加企業的審計風險。

2.企業審計意識不夠

民營企業數量較多,但資產規模相對較小,經營業務形式單一。而企業實施委托審計是出于應付外界因素的目的,是一種被動的審計狀態,對于審計工作的認識不足,無法進行有效配合,只能進行消極應對。

因為民營企業的發展規模有限,同時自身的審計意識較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企業的報表審計收費金額。因為會計基礎十分薄弱,導致審計成本較高。實踐操作中,相關審計人員按照獨立審計的基礎原則,認真履行必要的審計流程,如此大范圍審計工作量和小型審計工作量之間便出現審計收費不匹配的問題。此外,少數民營企業對于審計工作還具有十分苛刻的要求,管理人員對于會計審計人員還存在明顯的忽視心理,無法進行有效配合,如此增加了企業的會計審計成本,減緩企業的審計速度,而會計監察人員的選擇風險和收益的過程中,只要一不留神,便會擴大審計風險。

3.企業會計基礎較差

因為民營企業相關資產規模較小,因此會計部門整體結構設置較為簡單。通常會產生會計人員選拔應用和會計機構設置不夠合理的問題,財務建設過程中違法記賬和不規范建賬等問題,企業相關會計核算工作違背了基礎規范條例要求。而民營企業的管理者相關意識普遍停留在一種傳統記賬模式上,把財務人員單純當成一種記賬會計,此外因為家族管理模式的影響,導致企業內部相關財務人員整體水平普遍較低,企業尚未形成計劃、預算、考核、審計統一的財務管理系統,財務人員普遍負責成本會計工作,而忽視了管理會計任務。企業內部相關財務人員,單純負責記賬工作,對于企業其他業務部門工作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缺少部門之間的協調發展,而該種財務管理模式,容易影響企業管理人員對于企業總體經營狀況的了解。管賬管錢的工作模式影響企業內部形成科學、統一的內部控制系統,無法形成科學有效的財務和預算戰略,更加無法形成有效的財務分析系統,為企業發展提供科學指導。

在實施審計工作中,相關負責人員的主要目標是企業報表等財務資料,和企業中的其他財務人員進行接觸,審計人員也是從企業財務人員入手,開始實施審計工作的,為此企業相關的財務人員對于整體經營狀況的了解,還會影響最終的審計質量。尤其是民營企業,因為財務人員通常不會參與到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當中,因此對于企業實際狀況了解十分有限。該種條件下,如果審計人員單純依靠財務人員對于企業的了解而進行審計工作,則無法有效保障審計工作質量。

4.會計核算主體不明

因為歷史上各種因素的影響,初期階段的民營企業主要是以集體企業形式為主,隨后在企業改制過程中,企業領導出于改制成本考慮,大部分民營企業中的經營資質、房屋土地權屬等信息尚未產生任何變化。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之間沒有進行清晰劃分。而民營企業領導主要秉持如下觀念:“企業就是我的財產”企業財務沒有進行清晰劃分,導致資產管理狀態十分混亂。而個人家庭和企業財產之間也經常出現互相占有的問題。企業財產等同于銀行活期存款,可以自由存取,而沒有任何限制。

在企業經營獨立性不足的條件下,是無法保證企業提供公正、合法的會計報表信息的,為此需要審計人員針對相關會計報表提出鑒定結果,提高了審計成本與審計風險。存在經營獨立性缺陷的企業,其通常也存在隱蔽性特征,如果審計人員無法及時意識到相關問題,便會產生一定的審計風險。

二、民營企業審計風險控制的具體措施

1.創新內部風險控制環境

實施內部審計風險有效控制過程中,需要民營企業進一步強化內部審計管控,企業相關領導者需要從內在入手,充分了解到潛在的內部審計風險,以及相關風險的不可控性和隱蔽性,促進內部風險控制任務在民營企業中的順利實施,堅持風險控制作為核心任務,營造出相應的企業文化,結合企業的官方網站進行定期的思想教育和培訓工作,擴大內部風險控制的宣傳力度,提升企業員工風險意識。按照相關規定要求設計內部審計的風險控制制度,促進內部審計流程的規范化發展,促進內審制度的有效落實,始終保持一種原則性態度,創建專門的機構組織,比如組建專業的審計部門,同時合理宣傳審計部門中的獨立負責人,從基礎職能角度入手,審計部門負責人直接面向董事會以及審計委員會等高層管理機構,提供內部審計獨立性。除此之外,針對當下民營企業中普遍缺少完善的審計制度等問題,需要相關管理機構補充和調整審計法規,為企業相關審計工作,提供可靠的約束制度,構建完善的法律監管機制,創新審計方法,提升審計風險管控質量。

2.健全風險控制機制

通過對企業相關審計風險進行深入分析,及時發現民營企業中的審計管理缺陷,并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為此需要企業針對內部審計風險構建相應的控制管理體系,補充、調整內部管理制度,明確從企業生產、研發、營銷、財務管理、風險管理和審計等不同部門的工作職責,宣傳各個部門的責任主體,嚴格落實責任人機制,比如對審計部門中的責任義務和權力進行有效規范。理清審計部門管理人員在行政和職能等方面的報告關系,提升審計部門和相關審計人員的工作獨立性,為審計工作提供充足的預算支持。針對稽核與登記等不相同職位,應該參考崗位分離機制,盡量不要出現一崗多人以及一人多崗等問題。促進企業內部相關審計風險管理機制的不斷補充和完善,對內部審計流程進行規范管理,針對審計工作構建科學的評價監督機制,形成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風險解決方案和風險預警體系。企業實施日常審計工作中,需要審計工作人員對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不同項目流程所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系統、深入研究,找出審計工作中的風險控制核心關鍵點,制定內部審計方案,并按照相關審計方案中的具體要求嚴格落實各項措施,對風險控制關鍵點進行嚴格把控。比如企業可以把日常支付中的業務審核工作融入到內部審計工作中,并聯系財務部門實施同步審核。在企業管理印鑒的過程中,相關財務部門可以對企業相關印鑒進行控制管理,而印鑒應用中,由業務工作人員擬定提交申請書,企業審計部門仔細核對與檢查具體的申請內容,在順利通過審核后,由企業財務部門的管理人員實施蓋章處理。

3.創新風險控制方法

在科技不斷發展的信息時代中,民營企業應該積極創新審計方法和風險控制措施,融合先進的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構建專門的軟件系統,提供民營企業的審計工作效率,幫助相關審計人員減輕自身的工作負擔。應用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促進民營企業盡快實現信息細化審計系統的構建目標,借鑒科學的內部審計系統,整個相關行業發展趨勢特征,了解企業內部經營發展狀態,促進企業內部審計方法的有效及時更新,優化創新相關審計流程,提升企業內部審計效率。健全企業審計標準,聯系不同發展項目風險特征進行準確評估、識別、控制,構建審計標準,針對相關審計人員實施評價監督,從源頭入手控制審計風險。民營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工作中,應該形成智能預警機制,其中包含風險數據庫和網絡數據庫等形式,創造AIS審計輔助系統,支持自動生成審計稿件、異地辦公等工作,提供可靠技術支撐,提供民營企業的審計質量。將AIS審計系統和各個部門工作之間進行無縫對接,從而為審計人員對各種資料信息和財務報表進行查詢提供便利。

4.明確會計核算內容

從關聯識別層面分析,需要審計人員掌握關聯方清單,按照標準審計流程規范實施審計操作,對于和企業之間存在大量業務聯系的單位,如果企業沒有將其當成關聯方,則在實施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應該進行重點關注,在必要的條件下,可以實時進行審計工作。針對企業關聯方交易進行審計過程中,需要審計人員選擇重點審計方法實施,執行多種實質性測試以及少部分的符合性測驗。除此之外,還需要審計人員深入企業進行調查,詢問不同層級的工作人員,掌握關聯方交易狀況,針對企業日常交易所采用的價格,應該通過同行對比方式進行分析研究。加強對企業各種實物的盤點。

綜上所述,民營企業相關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審計工作質量關系到審計風險的控制水平,為此想要進一步提高企業對于審計風險的控制力度,應該從根源入手,提升企業綜合管理水平,改善企業風險控制方式,促進企業實現持續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羅蘭.風險導向審計在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中的運用初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6):173-174.

[2]吳仲浩,姜鯤.基于平衡記分卡的民營企業績效審計可行性分析——向榮集團考察實例[J].市場周刊,2019(06):116-117.

[3]朱依.內部審計組織機構設置問題研究——以中小型民營企業為例[J].產業創新研究,2019(02):69-70.

[4]陳珊珊.新三板掛牌企業審計風險成因的多案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8.

作者簡介:郭夢云(1992- ),女,漢族,河南焦作人,研究生,鄭州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審計

企業審計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風險導向審計;企業審計;運用情況

風險導向審計是一種專業審計風險的方式,這種審計方法主要針對企業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企業風險審計是對通過審計機構對企業的風險管理系統、各業務循環、相關部門風險,進行的識別、分析、評價、管理和處理過程,風險導向審計則在傳統的風險審計中引入了新技術和新理念,對企業的重大錯報風險和審計檢查風險進行評估,通過分析和評估各種風險內容,提高企業的風險預警以及風險防范能力。

一、風險導向審計在企業審計中的作用

1.全面看待風險

風險導向審計可以幫助企業全面看待風險,進行有效評估。過往的企業風險審計中,重點工作內容集中于對企業風險的審計測試,重點工作內容為審計測試,而風險導向審計則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普通風險評估難以發現的高風險審計區域,加強對風險評估程序的控制,能夠幫助企業進行更加全面的風險審計工作。

2.提升審計效率

風險導向審計是一種以審計風險模型為基礎進行的審計,通過風險導向審計,能提高審計人員審計工作的效率。借助風險導向審計,審計部門可以更加系統高效地分配人力組員,進行更加高效的風險審計,在節約風險審計時間的同時,也提升了風險審計的效率。

3.幫助企業解決風險問題

風險導向審計的直接作用就是為企業發現和應對風險問題,提升企業的風險防御能力。通過風險導向審計,企業能夠對其內部的各項風險,特別是財務報告方面的錯報風險進行有效的評估,同時風險導向審計工作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財務報告方面的舞弊行為,保證了財務工作的準確性,提高企業的財務工作質量,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風險導向審計除了傳統的審計工作以外,也將重點放在企業經營的風險審計方面,在使用風險導向審計過程中,可以發現企業經營管理團隊中的風險因素,及時進行風險評估,凈化企業的管理,對企業經營交易等活動的風險進行有效評估。風險導向審計過程中除了對財務錯報等方面審計外,關于企業內部審計過程的管控也有一定的管理作用。風險導向審計在審計過程中,會針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管理控制中的不足提出意見,通過與企業上層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進行審計部門人員和工作流程的優化,發揮了監督的作用,全面降低由于審計內部帶來的風險問題,進一步提升企業對風險審計工作質量的控制。

二、企業風險導向審計在企業中的應用

1.風險評估

企業風險導向審計可以用于對企業進行風險的評估,幫助制定風險審計計劃。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由于內部因素或者外部因素導致的風險問題,風險問題分為固有風險和潛在風險,固有風險指已經可以觀察到會產生風險的情況,潛在風險是處于猜測階段的風險,不同風險種類對企業的影響不盡相同,而企業風險導向審計則對各種風險進行評估并制定相應的風險處理計劃。使用企業風險導向審計對企業進行審計計劃,由審計師作為工作的主體,根據經驗對企業內部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找尋可能存在重大錯報的財務報表,在審計過程中通過充分、恰當的審計證據,降低審計風險,做出風險評估。制定風險計劃,風險計劃制定前需要對風險進行有效識別,通過風險評估以及風險證據的證明,了解風險內容來自于經營風險、舞弊風險或其他,從而進行識別,并在識別風險后,針對不同種類的風險問題進行風險計劃的制定。

2.風險應對

風險應對是風險導向審計在企業運用中的重要內容。風險導向審計要求對企業內部的重大財務錯報進行準確的評估,利用審計工作中的科學的、合理的審計流程和內容,保證審計工作的準確性。在進行審計的過程中,將不可預計的內容,通過審計程序進行處理,得出其風險情況。

3.報告階段

當企業風險導向審計基本工作完成后,需要將本次審計的結果整理成最終的審計報告。審計部門應當就審計所得的報告的結果與被審計的對象進行溝通和交流,對審計報告進行評價,最終得到已執行審計程序的結論,并對審計發現的各項情況進行匯總,形成審計意見,將上述內容進行整理得到本次風險審計的審計報告。

三、提高風險導向審計質量

1.提高風險導向審計的意識

企業對于企業風險的重視程度直接關系到風險導向審計工作的質量,為了保證風險導向審計工作質量應當首先從意識上提升對其重視程度。企業首先應當了解風險審計對企業基本情況的調查、分析、研究等用以發現企業各方面風險情況的重要性,提升對于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而后,企業需要對風險導向審計有一個明確的認知,了解風險導向審計是一項先進、優質、科學的風險審計活動,對風險導向審計的工作內容有一個基礎的了解和認知,并通過不斷認識風險導向審計工作的效果后,對風險導向審計工作提供配合,用以提升其工作質量。

2.建立健全相關規則

高質量的工作行為需要依靠完善的規則和制度加以管理和約束。企業可以通過制定規則幫助完善企業風險導向審計制度,提高企業風險導向審計制度的工作效率。風險導向審計工作面向企業經營和發展的很多內容,對企業內部員工和管理人員進行審計和調查,而且其核心的對于財務報告方面的錯報調查,可能涉及到很多內部人員的利益,為了保證風險導向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企業應當根據其工作的內容和工作特點,為其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

3.加強監督管理

監督管理是保證很多工作順利執行進行有效管理的重要環節,在風險導向審計中增加監督管理有助于提升風險導向審計工作的質量。風險導向審計本身就是針對企業內部的財務錯報和經營情況進行審查評估的過程,由于內部涉及利益問題,以及企業內部的潛在舞弊風險情況,也可能會對風險導向審計產生部分干擾,監督管理的引入能夠最大限度上降低干擾情況的發生,保證審計工作完成。監督管理工作可以通過企業各部相互監督完成,也可以通過指派專員進行監督完成,根據企業具體情況,設定合理的監督管理措施,能夠幫助提升風險導向審計的作用。

4.強化風險導向審計環節

針對風險導向審計工作的各項工作內容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強化風險導向審計的各項環節內容是提升其工作質量的重要途徑。首先風險導向審計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對企業進行風險評估、風險應對、風險報告方面。風險評估對企業的固有風險和潛在風險進行評估,制定風險審計計劃;風險應對針對風險評估所探查出的風險問題,獲取審計證據設計,實施審計程序;風險報告則通過評價獲得的審計證據,編制審計報告。在進行風險導向審計中需要格外注意對風險導向審計各項環節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首先在對企業進行基本情況調查、分析過程中,需要保證獲得資料的準確性,準確的資料是進行有效風險評估工作的重要條件,獲取本次審計工作所需的資料后按照風險評估工作程序對其進行風險評估工作,并注意反復核查企業內部的財務、非財務信息等,確保工作的順利完成。在進行風險審計計劃設計過程中,要保證審計計劃的科學、合理。

5.培養專業的審計人員

風險導向審計工作的質量與風險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密不可分,確保風險導向審計順利完成以及提升風險導向審計的工作效率都需要積極的引入和培養高質量審計人才。企業在進行審計人員培養中,應當注意通過前期篩選和后期培訓,不斷培養和訓練高質量的審計人才。風險導向審計是一項專業性要求較高的工作,企業要進行風險導向審計需要注意應招人群的控制,保證對其專業水平進行全面系統的考核后,應征入職。此外,風險導向審計需要不斷更新知識,因此對審計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和培養十分重要。組織審計人員進行專業技術的培訓,通過學習先進的理論和新的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提高其審計能力,在提升工作能力的同時也要注意提升審計人員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保證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確保審計工作的質量。

四、結束語

在企業經營發展中,準確的評估風險并對風險進行規避十分重要,風險導向審計工作是一種可以對企業各種風險特別是財務錯報風險進行有效評估處理的方式。企業通過了解風險導向審計的具體作用以及工作方式,對風險導向審計進行優化和強化,能夠有效的達到控制風險的目標,促進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馮發燕.風險導向審計在企業審計中的應用分析[J].財會學習,2017,07(22):161.

[2]白靜.風險導向審計在企業審計中的應用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7,04(28):99-100.

[3]黃慧科.淺析風險導向審計方法在企業審計中的實施[J].商場現代化,2017,12(09):150-151.

作者簡介:孫士淇(1981.07- ),女,漢族,吉林吉林人,本科學歷,政工師、工程師,現工作于深圳市廣前電力有限公司,從事審計紀檢工作

企業審計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經過3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離任審計己成為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重要經濟監督制度,并對于增強領導干部責任意識、促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建立健全監管機制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到目前為止,離任審計工作的執行過程中尚存在先離后審、審計質量較低、經濟責任難以劃分等問題,大大影響了審計工作的開展。這些問題需要得到正視,并探索對策加以改善,從而保證離任審計固有的監督評價職能得以充分發揮。

關鍵詞:離任審計;經濟責任審計;領導干部

離任審計是指對領導干部整個任職期間所承擔的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而進行的審查、鑒證與總體評價活動。最初離任審計屬于政府審計范疇,為加強對各級領導干部的監督,防治腐敗,改善國家治理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企業發展的需要,離任審計也被運用到公司治理中,通過對企業內部的領導人員進行審計,從而規范管理者的經營理念和經營行為。隨著離任審計的不斷發展,它對于改善現代企業制度、加強領導干部責任意識、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顯,然而離任審計所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

一、離任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先離后審導致審計作用受限

離任審計是客觀公正地評價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對其本職工作履行情況的重要手段。但在實際工作中,離任審計通常是在領導干部離任時或者已離任后才開展的,這便增加了審計人員及時發現舞弊等行為的難度,導致領導干部尚未得到任職期間履職情況的全面評價便加以調任,甚至出現了審歸審、用歸用、未審先用的現象,這嚴重削弱了離任審計的監督力度與制約作用;如果在領導干部離任后發現的重大問題,常常會因為其升遷或退休而難以得到糾正,使離任審計的作用嚴重受限。

(二)審計時間緊任務重影響審計質量

離任審計由于領導干部離任的不定期性普遍為臨時性任務,這使得審計部門常處于被動局面,難以在審前按常規審計項目的方式安排審計時間和審計力量。在審計過程中,要對被審計對象長達數年的整個任期進行審計,審計期間跨度較大,會計資料數量巨大,任職期間相關人員、政策變化復雜,審計部門要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一次性實施全面的審計難度很大,加之審計力量薄弱的限制,審計人員為及時完成任務很容易在審計過程中出現紕漏,這將嚴重影響審計質量。此外,部分領導干部存在舞弊問題,而舞弊存在一定隱蔽性,憑借單一的審計方法通常難以發現,面對審計時間緊與強度大的雙重壓力,審計人員容易忽視舞弊線索使得舞弊行為未能及時發現,這也將嚴重制約審計質量。

(三)審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離任審計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業績評價工作,不僅需要充足的審計時間,而且需要配置素質較高的審計人員。但實際工作中,許多審計人員存在知識結構單一、審計經驗不足、缺乏職業道德等問題。首先,大多數審計人員由會計、審計專業人才擔任,他們精通于財務知識與審計技術,但對于法律、管理、工程等方面知識掌握不足,在工作中難以做出全面、準確的判斷,極大地制約離任審計的工作質量。其次,缺乏充足離任審計經驗的審計人員難以在繁雜的工作中把握住關鍵問題,會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也難以科學、準確地對各類問題進行分析,甚至導致審計結論和評價出現偏差。此外,部分審計人員缺乏職業道德。離任審計的對象多為領導干部,并且由于很多領導干部在得以升遷后才開展離任審計,這增加了部分審計人員的畏難情緒,他們為了不得罪領導,便出具避重就輕的審計意見,甚至對審計工作敷衍了事,嚴重違背了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使得離任審計流于形式。

(四)離任審計中經濟責任界線劃分存在模糊性問題

離任審計的作用不僅在于對領導干部履職情況進行評價,也在于劃分離任者與繼任者的經濟責任。然而,由于經營活動的連續性,領導干部的經濟責劃分存在模糊性問題,特別是在重大決策方面,由于重大決策的復雜性、作用的長遠性等特征,很多決策的作用與問題在審計結束后才得以體現,責任劃分的不清晰,導致繼任者將接受離任者的決策收益或失誤責任,這使得離任審計的公正性大打折扣。

(五)審計結果利用不足

審計結果運用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人”。離任審計的審計結果是領導干部任用的重要參考依據。但實際工作中,離任審計大多是在領導干部任免之后,先離后審導致審歸審、用歸用,審計結果與領導干部任用相脫節,致使審計工作流于形式。二是“對事”。審計部門應針對被審計單位對于離任審計中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追加后續審計。然而審計后的整改情況卻不盡人意,新官不理舊賬的現象普遍存在,部分領導出于個人業績的考慮,對整改命令敷衍了事,甚至拒不執行,使得離任審計發現的問題難以得到及時糾正與改善,阻礙了被審計單位的健康、持續發展[1]。

二、對于離任審計存在問題的改善對策

(一)審計關口前移

由于離任審計是事后審計,通常在領導干部離任文件或新的任職文件下發后才開始進行審計,這導致離任審計存在極大的被動性。為改善這一狀況需要將審計關口前移,加強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力度,重點審查和評價領導干部在財經法規的遵守、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重大事項的決策等方面的履職狀況,并針對重大財務異常及其他重大事件開展專項經濟責任審計,這既可及時發現并糾正問題,也為考核、任用領導干部提供更充分的參考依據,并充分發揮經濟責任審計的監督作用。針對領導干部調任后發現的重大問題難以追責的情況,可采取離職不離責的方式。對于已經調任新崗位的領導干部均應先采取試用制的形式,待離任審計完成后,根據審計結果以及領導干部試用期間的具體表現做出是否正式任用的決定。

(二)改善審計方法以提高審計質量

1.充分利用其他審計結果提高審計效率。審計人員應充分利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及常規審計的審計結果。通過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可對領導干部履職情況進行充分了解與評價;在開展離任審計時,可直接對任中經濟責任審計的審計結果進行整合分析。這極大地減少了離任審計的工作量,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降低審計成本。審計人員也可借鑒常規審計項目的結果,充分利用常規審計中收集的信息與資料,以便在離任審計中可以把握重點,將更多的時間與審計力量分配到更重要的方面,提高審計質量。

2.加強對賬外調查工作的重視。由于部分領導干部存在貪污腐敗、以權謀私以及其他舞弊行為,而此類行為的隱蔽性較強,單一地通過賬內審查的方式通常很難收集充足的審計證據,因此,在開展離任審計的過程中,應加強對賬外調查工作的重視,通過設立公開舉報電話、郵箱,深入基層調查,積極走訪職工等方式以發現審計線索,收集審計證據[2]。對于通過賬外調查方式獲取的審計線索,應通過財務資料進行查證落實,減少失誤,保證審計質量。

(三)提升審計團隊的勝任素質

1.提高審計團隊綜合業務能力。離任審計要求審計人員具備復合型的知識結構及較高的業務水平。為此,一方面,可以通過招聘和后期培訓的方式選拔、培養既精通財務、審計又懂法律、工程、計算機等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并不斷激勵審計人員提高勝任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吸收不同專業背景的高層次專業人才的方式增強整個團隊的綜合能力,并在組建離任審計項目組時,考慮配備不同專業背景的審計人員,從而保證項目團隊整體具備勝任能力,以保證審計質量。

2.加強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應通過培訓、監督等方式加強審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要求其嚴格遵守審慎性原則與客觀性原則,在充分的審計證據支持下進行客觀公正的審計評價,確保審計結果的客觀、公正,并能為領導干部的任用與被審單位的整改提供有效依據。

(四)離任審計過程中應用模糊方法

首先,應樹立運用模糊方法的意識。對于離任審計中難以劃分的經濟責任,審計人員應從模糊方法的角度看待問題,并通過模糊數學、模糊邏輯的方法進行分析,利用模糊評估、模糊評價的科學方法加以評價,以提高經濟責任劃分的科學性與客觀性[3]。其次,由于在離任審計中應用模糊方法尚未得以推廣,審計人員對于模糊方法的掌握尚不充足,所以應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并鼓勵其加強對模糊學方面的知識補充,并在實踐工作中不斷探索加以運用。

(五)加強審計結果的運用

1.將審計結果與領導干部任用機制密切結合。堅持先審后離的原則,領導干部未經離任審計不得調任。審計部門應將離任審計結果分別報送組織部門、紀檢部門以及被審計單位上級單位,并將審計結果記入領導干部考察材料并歸入干部廉政檔案,作為領導干部業績考核的重要指標以及監督檢查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情況的重要手段,并為領導干部的管理、推選任用提供重要參考依據[4]。

2.加強審后整改力度。首先,應強化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審計部門應將審計結果通過電視、網絡、報刊等媒介向社會公開,通過輿論壓力促進被審計單位積極整改并接受社會監督。其次,鼓勵新官理舊賬。領導干部應不僅能創造新的業績,也應有能力解決遺留問題,消除、削弱發展隱患,從而保證被審計單位健康、持續發展。為鼓勵繼任者重視審計發現的問題,應將繼任者對于離任者經營管理期間存在問題的整改情況納入繼任領導干部的考核內容,激勵繼任者積極參與審計整改工作,以保證審計發現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糾正,使離任審計的作用真正得以發揮。

參考文獻:

[1] 王小敏.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常見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3,(14):110-112.

[2] 黎明.部門領導干部離任審計的主要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19):269.

[3] 秦黎麗.離任審計中經濟責任界線劃分的模糊性分析[J].知識經濟,2016,(1):5-7.

[4] 湯超.離任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外資,2011,(13):123-125.

企業審計論文范文第4篇

作為資源型企業,面臨儲量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雙重壓力,在目前為了應對國際價格下行的巨大壓力,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節能降耗已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

如何使企業的節能降耗管理和企業的發展相結合,使節能降耗的各項措施按照一定方式自發的達到實施,既可促進企業節能降耗管理,又可以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想提升企業的生存競爭能力,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改變企業的能源消耗現狀,進一步實施節能降耗,降低生產成本和能耗水平,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1.資源型企業。資源型企業是相對于勞動密集型、技術和知識密集型、資金密集型而言的。一般來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資源型企業涉及了所有的自然資源領域(主要是地下的礦產資源和地上的動植物資源)的企業,狹義的資源型企業僅指在作為自然資源重要類型的礦產資源領域運作的企業。結合上述廣義和狹義資源型企業的定義,本文認為資源型企業主要是指以自然資源的開采和初級加工為基本生產方式,初級原材料產品為最終產品,在產品成本結構中,自然資源占據主體地位的,依靠資源的消耗來實現企業的增長,以資源占有優勢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類型。

2.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指企業在追求長久生存與永續發展的過程中,既能實現經營目標、確保市場地位,又能使企業在已經領先的競爭領域和未來的擴展經營環境中保持優勢、持續盈利,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穩健成長的能力。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培育的因素包括企業自身、社會環境、相關利益者。企業自身因素涉及企業的目標、戰略及資源的組合,企業的目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戰略是保障,資源的有效配置則是基本條件。社會環境包括社會、人口、社區、資源、環境等因素。一方面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依靠于這些因素提供的條件和機遇,另一方面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推動這些因素的協調發展。相關利益者是指關注和共享企業發展成果的利益團體、組織或個人,包括企業投資方、供給鏈的上下游、消費者等,利益相關者因素往往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發展方向和速度。

3.節能降耗管理。節約能源是指加強用能管理,采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措施,從能源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降低消耗、減少損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費,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節能降耗,簡言之就是節約能源、降低消耗,用最少的投入去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只有低成本,才有高效益。節能降耗是企業的生存之本,誰怠慢了它,輕視了它,誰就會失去立足之基。如果我們不注意節儉,肆意浪費資源,企業贏利就無從談起,自身的福利也會失去著落。節能降耗,奉行節儉,就要把“公司先贏,個人后贏”的思想觀念刻入我們的腦海,在工作中指導自己的一言一行。

二、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是節能降耗管理的主要措施

1.提高企業全員的節能降耗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通過“節能降耗型”的企業文化的建設,使員工認識到實現節能增效、加強能耗管理不僅是節能管理部門的事,也不僅是消除跑、冒、滴、漏等簡單問題,而是理念提升、管理創新以及先進技術應用等全方位的轉變,充分調動全員節能創效積極性,倡導“節約能源,從我做起,降低能耗、崗位做起”的行為,營造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參與創建“節能降耗型”企業的良好氛圍。

節能降耗工作是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節約基本國策,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節約優先的方針,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技術進步為根本,油氣田企業通過對實時能耗進行準確掌握,提出節能技改項目或節能措施針對性強,提升節能管理水平,形成全員參與、各部門統籌協作的大節能管理體系。把節能降耗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攻方向,從根本上改變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提升。

2.做好審計摸底工作,分解落實節能減排指標。能源審計是能源審計機構依據國家有關節能法規和標準,對企業和其它用能單位能源利用過程進行檢測、核查、分析、評價等。通過節能檢測中心和各基層單位的節能檢測站進行能源審計,深入細致的了解企業能源管理現狀及用能情況,積極排查在能源利用、降低排放指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以便制定針對性的措施,挖掘節能減排的潛力。

認真實施節能監測、重視節能標準制修訂工作、合理分解節能節水指標,有效控制能耗總量。作為資源型企業,每個生產一線的班站和崗位都對應著能源的消耗,通過認真剖析和總結這些能源的消耗,發現基礎節能降耗管理深化、細化還有較大的空間,通過進一步分析管理單元,結合企業各基層單位新增產能能耗狀況,充分考慮耗能設備的整體變化情況進行能耗及指標的分析預測,合理下達了各單位節能降耗考核指標,為控制能耗總量提供了保障。

3.建立健全節能降耗管理體系,為節能降耗提供基礎保障。逐步建立健全能源管理體系,從組織上、制度上、資金上、運行上大力強化節能降耗的基礎保障。完善節能管理機構,組建企業節能領導小組,在組長組織下,領導企業的節能工作,實施企業能源管理的基本任務,統籌、綜合、協調、管理企業的各項節能工作。節能主管部門為企業節能領導小組的日常辦事機構,是企業節能降耗的綜合管理和監督、檢查部門,在企業節能領導小組、主管能源領導下,負責做好企業節能任務的綜合和協調管理,督促、檢查企業的各項節能工作,

結合企業節能降耗的實際情況制定節能降耗管理制度,從節油、節氣、節水、節電等方面周密規劃、全面部署。通過節能宣傳、指標的層層分解考核,按企業機構設置和組織層次自上而下的依次分解。從廠部分解到各職能科室和各個車間,再由車間分解到每一個班組、崗位和個人,并層層簽訂節能承包合同,確??偰繕俗陨隙聦訉臃纸?,分目標自下而上層層保證,互相聯系,形成一層接一層,一環扣一環的目標分解和保證體系的三級管理網絡,

4.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實施節能減排工程。重視節能技術研究,節能技術研究工作按照“試驗一批、推廣一批、儲備一批”的科研要求,積極組織科研力量進行節能技術研究,加快步伐推廣節能技術。開展群眾性創新創效活動,自主研發和推廣節能技術新工藝,優化電網線路,激發員工節能降耗技改措施的積極性和熱情,從加強能源管理,嚴格用能計量考核人手,加大經濟責任制能耗考核獎懲力度,使每個人都參與到節能降耗工作。

5.建立能效數字化管理系統,提高節能減排工作效率。監督完善能耗信息的采集、存儲、管理和利用。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數據逐步增多,傳統的工作方式已無法滿足日益復雜的管理決策需要,過去粗放型管理模式下對能耗的管理統計滯后,往往是發現問題后才去解決,導致工作效率明顯偏低,預測在原有節能管理工作基礎上結合數字化監控系統的,增加能效管理模塊,建立能效管理數字化監控、分析、管理系統。

優化能效管理流程,實現對基本生產單元的過程控制和管理的自動化和無紙化,服務于以客觀數據為依據的能源消耗評價體系,減少能源管理的成本,提高能源管理的效率,及時了解真實的能耗情況和提出節能降耗的技術和管理措施,協助企業管理者制定能源管理措施和考核辦法,向能源管理要效益,使能源的合理利用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6.積極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拓展節能投融資渠道。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確定,若要實施較大規模的節能項目,可以根據企業自有資金的多少及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技術實力情況,靈活的采用“能源費用托管型”及“節能效益分享型”兩者相混合的合同類型。結合的實際情況及對目前節能項目的實施現狀和企業的投資能力的分析,確定適合合同能源管理運行模式的首選應為“節能效益分享型”。

積極爭取財政支持,提供制度保障。在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實施過程中,企業應及時與政府溝通、匯報項目的情況,積極爭取政策、制度上的認可和支持。為了保證節能項目的順利開展和實施,也需要通過引入外部資金來填補相應的資金缺口。

通過以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節能降耗管理,為資源生產企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實現持續有效和諧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實現了節能降耗工作的新突破。在企業實現發展、造福地方經濟的同時,也實現了與周圍環境的和諧共生,為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作者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商學院 長慶油田采油十一廠長慶油田第八采油廠)

企業審計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經濟責任審計是指企事業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經營承包人在任期內或承包期內應負的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所進行的審計。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開展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國企的建設與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經濟責任審計的發展歷程及存在的問題,重點分析了風險產生的原因,最后針對風險提出來防范措施,用于防范國有企業經濟責任風險。

關鍵詞: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防范控制

一、引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和發展,經濟責任審計隨之產生并逐漸發展成為新時期黨和政府一項新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加入了亞太經合組織、WTO等,日前還在許多國家的支持下,成立了有助于全球經濟發展的亞洲投資銀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國有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進程,因此,在國有企業的發展中,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在黨中央和國務院對國企經濟責任審計的事件中,存在一些國企發展緩慢,管理層年薪過高等不透明現象,直接影響到國企經濟責任審計的安全,給國企的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這些事件的發生,都提醒著我們加強國企經濟責任審計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加強國企經濟責任審計,保證國企發展過程的的公開透明,提高國企的競爭實力,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

二、經濟責任審計的發展歷程及存在問題

經濟責任審計一經產生就顯示了其他審計無法替代的作用,無論是在保護國家財產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還是在健全領導干部的監督管理,促進廉政建設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1983年我國建立國家審計機關以來,經濟責任審計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利益導向階段、契約導向階段和體制、產權導向階段:

第一個階段:利益導向階段——廠長(經理)離任審計階段。廠長負責制決定了廠長(經理)在生產經營中的絕對權力,所以廠長 (經理)的工作狀況和責任程度就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國務院頒發的《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廠長工作條例》規定:“廠長離任前,企業主管機關(或會同干部管理機關)可以提請審計機關對廠長進行經濟責任審計評議?!比欢@卻造成了一些領導虛報成績,欺騙管理部門,對國家的經濟安全造成了威脅。

第二個階段:契約導向階段——承包經營責任審計(1987—1992年)。承包經營責任制是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通過簽訂承包合同,確定國家與企業之間的責、權、利關系,使企業具有自主權的經營管理制度。其基本形式是“兩保一掛”,即企業保證完成承包合同規定的上繳稅利指標,保證完成國家規定的技術改造任務,工資總額與實現利稅掛鉤。從當時來看,承包經營責任制有利于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活力,提高經濟效益,但也產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如承包經營過程中存在短期行為和經營不公,承包者負贏不負虧等,是產業結構調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第三個階段:體制、產權導向階段——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1993年以后)。為了加強對黨政領導干部的管理和監督,正確評價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促進領導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職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干部管理、監督的有關規定,我國實行了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制度。這一制度的實施,將有效的抑制貪污腐敗的發生,促進社會主義的廉政建設。

目前,我國約有9萬家國有企業,數量之龐大,更足以說明經濟效益審計的重要性。然而,國企經濟責任審計中尚存在著若干的問題,如國企財務制度不完善,管理層工資薪金過高不透明,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一些機構形同虛設等,這些問題的發生,直接威脅著國企的經濟安全和辦學質量。因此,要著重探究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成因,并積極尋找應對措施。

三、國有企業經濟責任風險產生的原因

1.國有企業財務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防止內部審計風險的發生。然而,目前,部分國有企業存在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一是內部控制制度過于簡單,出現控制不力現象。財務人員出現交叉現象,違背了獨立性的要求,缺乏規范的控制制度;二是缺乏統一的財務管理制度,很多國企已進行或正在進行股份制改革,然而,卻仍然沿用以前落后的財務制度,造成財務管理制度和方法跟不上時代的需要,從而導致了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發生。

2.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制失效

內部審計對于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起著重要的監督、評價作用,有效的內部審計機制,可以促進國有企業經濟和教育的健康發展。目前,國企內部審計機制缺乏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審計對象復雜化和模糊化。隨著國有企業業務的不斷拓展,其所需的知識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眾多的審計對象和復雜的經濟責任審計關系,使得審計對象復雜化和模糊化,加重了審計工作的壓力;二是審計范圍不全面。審計工作要針對于國有企業財務工作的各個方面,然而,目前很多國企的審計范圍指數局限于對資金籌集、資金營運等方面的合法性,未能做到全面監督;三是審計方法落后。會計電算化是科技發展的產物,然而,部分國企的財務會計方法仍停留在手工做賬方面,加劇了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發生。

3.國有企業財務審計人員缺乏專業素質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政策性強、難度高、責任大,要求審計人員具備較高的政策水平,較強的業務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目前,國有企業財務審計人員存在著以下問題:一是缺乏專業財務審計人員。很多國企的財務審計崗位是由會計出納等人員借調或兼任的,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財務審計的獨立性。二是財務審計人員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和素養。目前國企財務審計人員的年齡多為40-50歲,財務審計人員多為原來財務管理制度下的人員,并且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對財務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素養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其知識儲備和素質跟不上業務的不斷深化對財務管理的要求,影響力財務審計的專業性。

4.有關部門部門缺乏對國企經濟責任審計的有效監管

國家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管,是有效防止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發生的外部措施。然而,由于我國國有企業數量太多,這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相關職能部門對國企經濟責任審計的壓力。上級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數量有限,無法對國企經濟責任審計的方方面面進行有效的監督,造成了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發生的隱患。

四、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1.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組織領導,積極開展任中經濟責任審計

國有企業各職能部門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要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分工負責、協作配合、整體聯動的工作機制。要不定期召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聯席會議,交流、通報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情況,研究、解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國有企業要積極開展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要對各部門的領導至少2-3年進行一次審計,在離任時再進行一次審計,將事前審計、事中審計與事后審計相結合。組織審計的部門要根據相關領導干部的任期時間,制定相應的審計實施方案,重點選擇掌管資金量大、經濟活動頻繁、群眾反映多的部門或單位首先作為審計對象,審計部門制定年度審計工作計劃時予以統籌安排。

2.健全國有企業財務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能夠有效地防止審計風險的發生,促進國企財務工作按既定目標進行。國有企業要認真實行三級復核制度,財務審計人員要對審計工作底稿的真實性負責;審計組長對審計底稿進行復核,并對審計報告的真實性負責;審計部門負責人對審計報告進行重點抽核,在證據數據、法規政策、定性評價、文字表述等方面嚴格把關,以確保審計質量。此外,還要注重程序的節約和建立明確的獎懲機制,對國企的投資、業務活動、資金活動要按照授權、批準、執行、記錄、檢查的原則來進行,通過獎懲機制,調動審計人員積極性,促進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

3.加強審計隊伍建設,改進創新審計方法

經濟責任審計時間長,任務重,對實施審計工作的審計人員和所實施的審計方法的要求較高。因此,必須:一要加強財務審計人員的再學習和繼續教育工作,要求社會上的專業培訓專家對財務審計人員進行授課,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二要改進創新審計方法,充分利用科技發展的成果,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三要積極開展各國有企業間的經濟責任審計經驗的交流活動,學習企業過于企業的審計經驗,提高本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水平。

4.明確職責,客觀、合理進行審計評價

審計報告應對被審計領導在管理職責范圍內經濟活動的業績、存在的問題、應承擔的經濟責任,以及本人遵守財經法規和財務制度等情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并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如何客觀公正地作出審計評價,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難點之一。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必須堅持“客觀、公正、全面、謹慎”的原則,正確區分主管責任與直接責任、集體責任與個人責任、前任責任與現任責任、故意責任與過失責任的界限。在具體實施審計工作時,要注意:一是緊扣被審計對象,切忌做出超出審計權限的事情;二是客觀明確界定被審計對象應承擔的審計責任后果,不要隨意定性被審計對象的責任;三是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認真尋找證據,據實出具審計結論。

5.強化對國企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監督

設計工作的監督,能有有效的方式審計風險的發生。首先,要加強國家有關部門的監督,監管部門要不定期的對國有企業進行經濟責任審計,一經發現,嚴肅處理;二是要加強國企內部人員的監督,建立完善的內部監督機制,充分發揮國有企業董事會和監事會的作用;三是加強輿論監督,接受社會公眾和媒體對國企經濟責任工作開展的監督,確保建言獻策和意見反饋渠道的通暢。

五、結束語

我國國有企業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國有企業的審計制度、內部控制制度、監督制度到國家相關職能部門的管理等各方面來進行協同研究。完善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防止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發生,是國有企業日常工作正常開展的要求,更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它有利于提高國有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有利于完善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促進國有企業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取得更大的發展,從而為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做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周嵐.經濟責任審計淺論[J].中國商界,2010(11).

[2]田文娟.對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思考[J].現代商業,2011(12).

[3]秦小麗,常麗娟.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及其防范芻論[J].審計研究,2005(6).

作者簡介:郝曉兵(1993.04- ),男,漢族,研究方向:審計學

企業審計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經濟責任審計是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的需要而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審計類型。近幾年的實踐證明,經濟責任審計在嚴肅財經法紀、加強科學管理、提高效益、促進領導干部依法行政、規范權力運行、健全領導干部監督管理機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討論經濟責任審計中比較重要的“小金庫”審計問題。

關鍵詞:小金庫 收入 突擊審計 詳細審計 實地調查

著當今社會反腐力度的逐步加大,國家審計署及國資委對于開展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腳步在逐步擴大,“小金庫”問題已經成為重中之重,如何審計“小金庫”問題在實務審計過程中困擾著很多審計人員,本文就如何在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中審計“小金庫”問題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靶〗饚臁逼渫獗硇涡紊?,內在錯綜復雜,表現五花八門,“小”已難涵蓋其實質,在某些方面,它已經成為滋生腐敗現象的溫床,嚴重干擾了財經管理秩序。

一、國有企業設立“小金庫”的主要手法

根據中央五部委制定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小金庫”專項治理實施辦法》,凡國有企業違反法律法規及其他有關規定,應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規定的單位賬簿的各項資金(含有價證券)及其形成的資產,均屬于“小金庫”。國有企業設立“小金庫”的主要手法是:

(一)隱匿收入設立“小金庫”。主要包括隱匿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等營業收入;隱匿資產處置、出租、使用收入;隱匿股權投資、債權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隱匿政府獎勵資金、社會捐助、企業高管人員上交兼職薪酬、境外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中方人員勞務費用等其他收入。

(二)虛列支出設立“小金庫”。主要包括虛列產品成本支出、工程成本、采購成本、勞務成本等營業成本;虛列研究與開發費、業務招待費、會議費、銷售手續費、銷售服務費等期間費用;虛列職工工資、福利費用、社會保險費用、工會經費、管理人員職務消費等人工成本。

(三)轉移資產設立“小金庫”。主要包括通過虛假會計核算轉移原材料、產成品等資產;通過虛假股權投資、虛假應收款項壞賬核銷或往來款項核銷后又收回部分資產不入賬等方式轉移資產;通過虛假資產盤虧、毀損、報廢方式轉移資產;通過虛假關聯交易方式轉移資產。

(四)通過其他形式設立“小金庫”。包括違規收取回扣設立“小金庫”,如,在一些自購商品和建設工程中,故意抬高購進商品的價格、數量以及建設合同的承包價格、單位造價并撈取回扣;違規利用物資采購套取資金,如,在設備購置品種和批次較多、規格相近、非專業人員又不容易直接辨別的情況下,通過張冠李戴、利用差價來套取資金;利用虛假票據套取現金。

二、審計的步驟及方法

(一)突擊盤點。對于用現金私設“小金庫”的單位來講,除保管存在困難外,使用起來最為方便快捷。對這種形式的“小金庫”,突擊盤點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審計人員可以突擊盤點被審計單位出納員的保險柜、卷柜、辦公桌,對現金、支票、存折、證券、收支票據、借條等進行點數、登記,然后與相關賬簿進行核對。盤點時要注重兩個結合,一是要與清理收費票據,即現金支票、空頭支票和轉賬支票存根、作廢存根等資料結合起來;二是要與保管的實物資料結合起來,盤點時注意保險柜中保管的房產證、土地證、有關資料的證明,筆記本、信封、鑰匙等實物資料。當判斷現金會保存在多個保險柜時,應安排幾個盤點小組同時進行。發現賬款不符現象,應追查到底,查清原因。對于存放于保險柜的存單、存折,不管是單位或個人戶都要進行深入的查證,確定是否屬于“小金庫”。

(二)詳細審計。一是調查企業的銀行賬戶,檢查有無在財務賬外開設賬戶的情況;二是核對企業的銀行存款日記賬和銀行對賬單,檢查是否存在銀行余額不一致且無法通過未達賬項調整一致的資金進出,以及余額一致但發生額存在異常的業務;三是對被審計單位賬簿、憑證進行詳細審計,看往來賬簿中“超常規”的業務,對其進行逐筆核實,如有不正常的核銷、轉出業務,應對其進一步深挖,可能會在本單位或者相關單位發現“小金庫”;四是對費用賬戶進行詳細審計,特別是對金額較大的白條、收據、汽車修理發票、建筑工程發票及異常費用發票,應到出具票據的單位進行延伸調查,很可能就會發現用虛假發票列支套取現金、私設“小金庫”問題。

(三)實地調查。對被審計單位的收入項目進行調查匯總,看收費是否已經全部入賬,有無部分收費或亂收費流入“小金庫”;對被審計單位的房產、車輛、空調、計算機、豪華辦公用品等資產進行現場核實,對賬外資產調查其資金來源;對房產、土地、車輛等資產的出租、出售合同、協議及收入進行調查,看是否足額入賬。

(四)外延審計。除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業務進行審計外,還要延伸對其會議紀要、會議記錄、檔案、有關的合同協議進行查看。在這些會計業務外的資料里,往往隱藏著賬簿里面看不到的東西。除對被審計單位審計外,還要在分析判斷或發現疑點的基礎上,向其下屬單位進行延伸審計,看有無虛構項目撥款或其他名義轉移資金形成的“小金庫”,然后在下屬單位中違規購置小汽車、發放福利費、招待送禮等。

(五)收入核對法。從檢查收入入手。首先,摸清被審計單位的機構設置及職能、收入項目、來源及收取的方式,摸清所有收入的來源渠道和環節。其次,對已有的收入項目和可能存在的收入環節,就其真實性和準確性要逐一核實,判斷真偽。這種檢查主要針對截留收入私設“小金庫”的情況。

全面了解被審計單位的行政管理、業務活動的經營管理活動,盡量掌握其各種收入的來源,以有利于檢查是否全部收入都入賬,核對報表與收入總賬、明細賬是否相符,重點檢查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各類協會、學會的收入、房屋租賃收入、出售低值易耗品、材料、廢材收入等是否入賬;檢查有無非法收入或收入不入賬或使用不合法票據的收費,有無截留事業收入、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

(六)支出追查法。從檢查支出入手。首先,分析支出項目增減變化情況,看有無異?,F象。其次,重點核實如下支出項目:一是核實租賃費支出的真實性,對車輛租賃費、房屋租賃費等大額租賃費事項要分析其必要性,對可疑事項現場核實。二是核實維修費支出的真實性,對廣告費支出的有關單位應延伸到收取廣告費的單位進行核實。三是對勞務費支出給個人的要與本人進行核實。四是核實會議費支出的真實性,重點看會議通知、會議紀要與會議人員名單等資料,必要時到賓館飯店進行核實。這主要是針對虛列支出、套取式設立“小金庫”的檢查情況。

通過檢查各項開支,檢查是否有虛報款項轉做“小金庫”的情況,特別注意檢查白條抵庫、大額和金額較整和很有規律的支出,核查數額與實物數額是否相符。

(七)核實票據。從檢查票據入手,包括收據、支票和發票的檢查。檢查支票主要是針對轉移式支出設立“小金庫”的情況。檢查發票主要是針對虛列支出式設立“小金庫”的情況。檢查票據購買登記簿,清點所提供的票據是否完整,檢查票據編碼是否連續,填寫項目是否齊全,大、小寫金額的字跡是否一致,有無涂改現象,作廢的票據是否加蓋公章“作廢”戳記。以發票領購、使用、繳銷、結存登記為線索,通過計算機排序或人工摸排審核尋找差異。如:對收入票據的檢查。單位在取得收入時,主要查看的憑據是發票、收據。每當進點檢查某個單位時,首先審查各種票據的領取、使用、繳銷登記冊和收據存根,并抽查票據聯是否連號,票據張數是否齊全,其反映的內容是否真實、完整,開出的收據是否及時全額入賬。對于正規的發票,國、地稅都有據可查,罰沒款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在財政部門也有據可循,可以利用相關網站或電話進行查詢。

(八)比較分析法。一是對單位的財務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從中發現存在的問題。二是對統一類型的事項進行比較。如果存在差異,分析差異存在的原因,從而發現存在的問題。要注意被審計單位歷年在對同一類事務的處理上是否一致。比較分析可以利用計算機來進行排查,通過計算機進行數據的篩選分析,能有效解決數量大、流程復雜、時間長等難題,提高檢查效率和檢查質量。

(九)其他檢查方法??梢酝ㄟ^設立舉報郵箱、舉報網站,讓群眾參與監督“小金庫”等違法違紀問題。

三、結束語

目前,對于“小金庫”的審計,根據其設立手法的不同,需要的資料相差很大。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對“小金庫”的審計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靶〗饚臁本哂泻軓姷碾[蔽性,單純的賬面檢查有時難以發現,檢查人員必須注意從外圍調查入手,查找線索,一是從群眾舉報和反映的情況中發現線索,與有關黨政部門加強相互信息溝通,取得第一手舉報材料,注意聽取被查單位的群眾對單位工作管理等各方面的意見和反映,并對舉報和反映的內容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從中找出有價值的線索。二是從有關人員的談話中獲取線索,在與被檢查單位領導、職務人員等相關人員的交談中,捕捉有價值的“小金庫”線索。三是重視分析判斷,搜尋蛛絲馬跡。在掌握一定證據的情況下,與有關人員就特定事項進行直接談話詢問,調查取證,再將詢證資料與單位經濟合同、收費收據、賬面情況等書證資料進行核對,核實單位“小金庫”問題的把握性會比較大。S

參考文獻:

1.楊麗.“小金庫”的審計及其治理方法[J].財經界,2012,(7).

2.李秋芹.國有企業“小金庫”審計策略及方法研究[J].企業導報,2012,(19).

上一篇:教務系統論文范文下一篇:審計理論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