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企業誠信畢業論文范文

2023-09-23

企業誠信畢業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近年來,企業誠信文化建設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而建筑企業的文化建設目前尚處于基本形成和醞釀探索階段。創新能力是建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硬件,而誠實守信的商譽就成為建筑企業競爭力的軟件,二者有機地結合才能相得益彰。作者根據建筑企業的實際情況,針對建筑企業文化建設特點問題進行了獨立思考,提出了建筑企業誠信文化建設需要創新與拓展,確立企業誠信守譽文化建設的主體和核心,全力打造建筑企業優秀品牌文化。

【關鍵字】企業管理;誠信守譽;品牌文化

企業誠信文化和企業核心競爭力是近年來企業界、學術界廣泛討論的問題,前者涉及企業經營理念、職業道德、企業形象、企業商譽、市場開拓能力、產品品牌等方面問題,后者涉及資金、產品、技術、管理、發展潛力等方面的問題。二者對企業的健康發展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那么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企業又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誠信文化,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呢?

一、建筑企業誠信文化與企業良好形象

企業誠信文化是指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活動中逐步形成的、并為企業員工認同的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人生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處事規范。誠信文化體現于企業中每一位員工、每一個單位、每一個群體對待消費者或社會公眾的態度和道德習俗。誠信文化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領域。

根據企業誠信文化的概念和涵義,可以把企業誠信文化分為表層、中層、深層三個層次。

表層企業誠信文化,指可以見之于形,聞之于聲的企業誠信文化現象,其最具代表性的是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

中層企業誠信文化,指企業的質量管理體制,包括企業的組織機構、管理網絡及誠信經營管理的規章制度等。

深層企業誠信文化,是指沉蘊于企業全體員工心靈中的誠實守信的經營意識與觀念。包括誠信思想方式,行為準則,道德價值觀,企業風氣與習俗。它是員工對誠實守信的個人響應與情感認同,是企業誠信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是表層、中層企業誠信文化的基礎和保證。

誠信文化對企業的功能可歸納為兩個方面:

規范員工的生產與服務行為,提高員工素質。誠信文化的價值觀一旦深入到每個員工的頭腦中,則員工的心理就能產生與之相應的感覺和認識,就會在其工作和生活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按誠信價值觀處事。一旦違反這種價值標準,無論別人知道與否,自己都會感到內疚與自責。并能在員工中形成互相監督、互相幫助,規范其行為的局面。

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增強企業競爭力。企業產品質量優異并穩定,服務質量人人稱道,言而有信,言出必行,毫不隱瞞自己的缺點與缺陷,及時糾正不利于消費者的經營行為,消除影響,天長日久,在社會公眾中必然樹立起自己企業的良好形象,提高自己的商譽。

二、建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概念與內涵

早在90年代初期美國企業戰略管理專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就提出了核心競爭力的概念,又簡稱核心能力,它是建立在企業核心資源基礎上的企業在智力、技術、產品、管理、文化諸多方面的綜合優勢在市場上的反映。但企業核心競爭力究竟包括哪些內容要素,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與企業競爭力的概念和涵義在學術界早已形成共識不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概念和涵義一直是理論界至今爭論不休的問題。

我們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指的是企業組織中的積累性知識,尤其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生產技能和多種技術的知識與技能,并據此獲得超越其他競爭對手利益的獨特能力。

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如下特征:

特殊性。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以特定方式沿特定技術軌道逐步積累起來的,是其個性化發展過程的產物,不易被競爭對手完全掌握。即使競爭者知曉了其中的方法、要素,也無法模仿或復制。

相融性。企業核心競爭力與特定企業融為一體,它不僅包括企業獨特的技術性能,而且更包含企業理念,企業管理,企業文化等無形資產。與企業實物資產不同,核心競爭力難以從企業主體中分離出來,從而使企業與競爭對手產生質的區別,成為企業差異化競爭的根本源泉力量。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內容包括:掌握專項技術;具有創新能力;專有的品牌形象;擁有可靠的市場網絡;有特色的顧客服務;有特色的企業文化。

上述六點如果從深層次分析,實質上可以歸納為二點:一是企業創新能力,二是企業誠信文化。前者可看作企業核心能力的硬件,后者可看作企業核心能力的軟件。二者相輔相成,融為一體,缺一不可。

三、建筑企業誠信文化建設與優秀品牌文化

關于企業創新能力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決定關系,企業界、理論界早已心知肚明,形成共識,所以我國企業界已經形成一股奮力打造企業創新能力的熱潮,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和入世后的經濟全球化的沖擊,但是對于誠實守信的企業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決定關系,至今卻未形成足夠的認識。在實踐上更是嚴重滯后。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智力、技術、產品、管理、文化的諸多優勢在市場表現中的反映,是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而企業誠信文化則滲透于企業智力、企業產品、企業管理、企業文化、企業經營活動等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各個方面或領域,其對于形成和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企業誠信文化反作用于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必然要求加強企業誠信文化建設。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必須加強企業誠信文化建設才能真正提高核心競爭力,從而保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誠信文化與產品品牌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從非品牌經濟向品牌經濟發展過渡的歷史時期,非品牌經濟意味著不發達經濟,消費者側重于以價取物,消費者注重的是產品的質量而不是品牌,而當一個國家富裕起來時,當社會大部分消費者脫離溫飽進入小康階段時,品牌的作用便逐漸放大起來,品牌發展戰略就有了用武之地。品牌產品的利潤在很大程度上不與其生產成本相聯系,比如一件消耗了同樣物質成本的服裝,如果是品牌產品其價格往往要高于非品牌產品。所以品牌往往是昂貴的代名詞,非品牌往往是廉價的代名詞。

品牌所以有力量,主要表現在它是建立在質量、科技含量和先進文化的基礎之上的,依仗著技術和文化的優勢,品牌產品與消費者建立起熟悉和密切的聯系,從而擁有較大的市場并可以獲得比非品牌產品高很多的利潤。從表面上看,品牌產品主要依靠其先進科技含量而擁有優異的性能,質量保證市場地位。但是從深層意義上看,真正的能長久地贏得消費者信賴的品牌,必須依靠企業對廣大消費者誠實守信的經營承諾。1985年可口可樂公司向全世界宣布可樂類第一品牌的可口可樂要煥然一新,口味讓消費者更喜歡,但是事與愿違,可口可樂口味的改變,讓消費者大為不滿,可口可樂的銷量迅速下降,可口可樂被逼無奈,只好宣布恢復原來口味,僅僅三個月這場改變原有產品核心特征的舉動以失敗而告終。事后可口可樂認識到,可口可樂品牌不僅屬于公司,也應該屬于其廣大忠實的消費者,包括口味在內的一切核心特征都是不應該輕易改變的。

2、企業誠信文化與企業管理

企業管理是指企業為了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統一協調而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一系列工作,最有效地利用企業的人力、物力和智力等資源,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是企業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則取決于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取決于企業誠信文化建設水平,取決于企業員工的高度組織性、紀律性和自律自制能力。1944年冬,盟軍已完成對德國的合圍,此時德國百姓生活陷入困境。冬天非常寒冷,燃料極其缺乏,政府只有讓居民自己上山砍樹生火取暖??硺淝跋扔闪謽I人員尋找老弱病樹和劣質樹,并在這些樹上畫一個紅圈,再讓居民去砍,砍伐沒有紅圈的樹要受到處罰。而當時的德國,行政管理已名存實亡,公務員已被調往前線,市內找不到警察。全國基本是處于管理真空狀態,但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發生過一起居民亂砍濫伐事件,他們忠實地執行這個沒人監督的規定。這樣的奇跡是日耳曼民族的嚴格自律創造出來的。

反觀我們許多企業,規章制度繁多,措施規范應有盡有,管理機構完善,管理人員過剩,但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質量不高,其原因就在于企業誠信文化建設水平低下,員工自律性差。

3、誠信文化與技術創新

應該說技術創新與誠信文化建設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針對目前我國許多企業急功近利,只做表面文章,不肯下功夫,不肯花錢投資于實質性技術開發,甚至有的企業把心事和智力用在造假冒偽、偷稅騙稅、以次充好坑害消費者的旁門左道上,誠信文化建設與技術創新的關系便變得直接和嚴峻起來了??匆幌聦W生考場的紀律我們就會清楚地認識到,考場上只有那些刻苦努力、用功學習、遵守紀律的誠實學生才會有真正的出息,即使他們考不出好成績。而那些不肯用功學習,在考試時應付突擊一下,依靠打小抄、傳條子、違規作弊的考生,即使偶爾也能考出好成績,他們也是不會有作為的。

企業更是如此,只有那些具有長遠規劃而苦練內功,踏實認真地搞開發研究的企業,才會真正搞出創新性技術成果,而那些只熱心于擺花架子,應時整景,做表面文章,無長遠打算的企業是不可能搞出創新性技術成果的。

誠信對于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政府,一個組織或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至關緊要的,有一則廣告說的好:企業是船,市場是海,品牌是帆,商譽是風。企業的品牌是依賴長期的質量保證而在廣大消費者心目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品牌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要素,屬于企業核心生產力的外在形式。而商譽與創新能力作為企業核心競爭的構成要素,是屬于其內在形式。企業必須努力建設自己的誠信文化,全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生產力,才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優秀品牌。

企業誠信畢業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我國企業信用缺失尤其是融資信用缺失和會計信息信用缺失已給金融、證券市場的發展及企業自身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進而對國家宏觀經濟調控造成潛在的危害。文章在客觀分析企業信用缺失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了治理企業信用缺失的建議。

【關鍵詞】 會計信用缺失;融資信用;會計信息信用

一、企業信用的基本理論

(一)信用的概念

經濟學將信用定義為以償還為條件的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即借貸雙方憑借契約,以借貸方式實現貨幣、商品和服務單方面轉移的交易。信用多產生于貨幣和商品交易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貨,還包括企業是否履行工商、稅務、海關、勞動、質量等法定義務,是否自覺履行商業合同,償還或有負債等方面的情況。信用反映的是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是一種動態的經濟過程。

(二)企業信用的界定

從宏觀方面說,企業信用大體表現在金融信用、商品信用、商業信用、營銷信用和信息信用等方面。本文主要從會計的角度即融資信用和會計信息信用兩方面對企業信用缺失的成因與治理進行分析和探討。

二、我國企業信用缺失的表現及其危害

(一)我國企業信用缺失的表現

1.企業融資信用的缺失。融資信用缺失是指企業惡意逃廢和拖欠銀行債務的行為。一個良好的信用環境,是企業獲得通暢融資渠道的必要條件。但是,我國現在的信用環境卻遠沒有達到適合企業發展的標準。自20世紀80年代,由國家無償貸款給國有企業改為向銀行有償貸款,即“撥改貸”以來,銀行出現了大量的貸款收不回,政府對國有企業的責任推到了銀行的肩上,讓銀行背上了這個巨大的包袱。也就是說,國有銀行并沒有改造成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銀行,國有銀行為國有大中型企業提供服務的職能并沒改變。

2.會計信息信用的缺失

首先,偽造會計憑證是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源。在賬務處理程序中,憑證的填制與審核是基礎。憑證作假分為原始憑證作假和記賬憑證作假。原始憑證作假主要有不如實填寫、偽造篡改原始憑證、白條抵庫、不按發票規定用途使用發票或不按發票規定要求開具發票等;記賬憑證作假主要是編制虛假記賬憑證。如某單位在期末發現主營業務收入未達標,會計人員在單位負責人的授意下,編造了一份銷售產品的記賬憑證,從而使主營業務收入達標,日后再以銷售退回或銷售折扣等方式沖賬。其次,會計信息失真的一種較泛濫的表現是“粉飾會計報表”。主要通過偽造數據、虛報盈虧(虛增資產或虛增成本費用,虛增利潤或虛減利潤)等手段達到目的。最后,注冊會計師出具虛假審計報告。近年來許多由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上市公司的審計報告帶有嚴重的虛假問題。如“深圳中天勤事件”等。

(二)企業信用缺失的危害

1.企業信用缺失給金融市場帶來的危害。面對企業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為,銀行一方面加大對企業的信用考核;一方面更加惜貸,而企業在信用缺失嚴重的情況下,也不得不更加的惜投。這使得貨幣政策在傳導環節不斷地弱化、衰減,破壞了貨幣傳導機制,加大了金融風險,阻礙了金融市場的完善和發展。

2.企業信用缺失給證券市場帶來的危害。會計信息失真會誤導證券投資者的決策,破壞證券市場游戲規則,加劇市場投機行為和證券市場的波動,導致證券市場發生“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削弱和扭曲證券市場的資金籌集和資源調配功能,造成市場信號的失真,給投資者帶來錯誤導向。

3.企業信用缺失對商業交往及社會經濟的危害。企業信用缺失,在交往過程中就要加大溝通,減少信用結算。同時,增加了談判成本、信息搜集成本和執行合同中的監控成本,還增加了由于失信而產生的討債成本及訴訟成本。為了合理地評價企業的真實狀況,企業不得不高額聘請注冊會計師去審計驗證,這就在企業交易成本提高的同時造成了社會成本的提高,使社會資源遭到浪費。

4.企業信用缺失對其自身形象和競爭力的危害。企業信用是企業的一項巨大無形資產。一個沒有信用的企業在市場中是沒有競爭力的,這樣的企業最終難逃被淘汰的厄運。雖然短期可能得到了信用缺失帶來的利潤,但從長遠看,這種利潤卻是以犧牲自身的發展為代價的。

三、企業信用缺失的成因

(一)企業產權制度不健全

產權制度不明晰則責任不明晰,責任不明晰出了問題就難以找到應承擔后果的責任主體。我國企業產權制度的缺陷主要體現在產權的模糊和產權保護不到位兩個方面。產權模糊在國有企業體現得尤為明顯,我國國有資產的授權主體模糊不清,無法找到明確的“所有人”,所有權被弱化,而使用權卻被大大強化。產權得不到保護是造成企業信用差的一個重要原因。企業由于產權得不到應有的保護而必須用利潤來應付各種索取和來自各方面的威脅,這削弱了企業的積極性,企業開始只注重短期利益而放棄對長期利益的追求。

(二)政府行為不規范

我國長期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之下,政企不分。政府在經濟管理方面存在計劃手段干涉、無視市場規則的現象,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私利強制銀行貸款,嚴重違反市場交易規則,使市場無法發揮資源按效分配的功能,損害了市場信用體制,助長了企業不講信用的行為;還有一些地方官員遵循“新官不認舊賬”的原則,不顧及市場的現狀胡亂“點火”,造成政策的多變。這些行為既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也不利于企業信用體制的建設。

(三)法律制度不完善

失信行為一般都與制度的缺陷有關。我國的法律制度還不夠完善,在立法方面,僅在《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民商法及經濟法中規定了契約義務和違約責任,且在執法過程中存在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地方政府出面干預、訴訟費用高等情況。

失信懲罰機制不完善,造成了企業失信成本偏低,而企業失信成本偏低又導致了企業的不守信用??梢杂酶怕收搧碚f明這一問題。假如,企業因失信而受到嚴厲懲罰的概率為P(0

(1-P)(A+B)>A (1)

A>(1-P)(A+B) (2)

當符合(1)時選擇失信,當符合(2)時選擇守信,由此可以得知,對失信者的懲罰力度在企業失信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企業信用缺失的治理

(一)充分發揮政府監管和行業協會自律的作用

1.充分發揮和完善政府的監管作用。首先,政府應提高其公信度,樹立廉潔、高效的政府形象,消除尋租等腐敗現象,凈化經濟環境。其次,工商、稅務、金融等有關部門要加強統一協調,多管齊下,建立和完善企業信用管理的社會約束機制。此外,加大對從事企業信息服務的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中介機構的認證、評定等的政府部門進行嚴格監控,杜絕由于信息生產環節的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虛假信息。

2.建立完善的企業法律法規體系。首先,要建立約束市場行為的法制體系。在現階段應分兩部分著手進行。一是修改現行的相關法律和法規。如修補我國法律中有關權益保護的規定,切實維護信用主體的合法權益。二是盡快制定關于征信數據開放和征信數據使用規范的新法案。如規范工商、稅務、銀行等部門的行為,要求其依法向社會公眾提供企業信用信息,監督企業守信狀況,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圍。其次,切實抓好法律責任的貫徹落實,提高審判效率,加強執行力度,在短時間內采取維護勝訴者權利的法律行為。同時,還應避免地方保護,人情關系等干擾法律職能事件的發生。

3.建立完善的激勵、警示、懲戒和淘汰機制。企業信用是對企業內在質量的全面考核??梢愿鶕髌髽I的信用劃分誠信和失信的等級,然后對其進行信用監督。對守信經營的企業獎勵,如年檢免審、巡查免查、信用擔保、貸款貼息等措施;對不守信企業則通過創建黑名單的方式,把失信的企業公布于眾,促使其改正;對于嚴重失信的企業則追究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給予嚴厲懲罰甚至吊銷執照。除此之外,還要建立預警機制,隨時注意其變化,做到實時監控。

4.深化企業產權改革。產權制度是企業能夠擁有穩定預期的保證。產權明晰,企業才會為追求長遠利益而講求信譽;產權不明晰,經濟主體就不必承擔不確定因素下決策風險帶來的損失?,F實生活中,國有企業產權改革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所有者主體虛設。對于民營企業雖有明確的產權卻由于其產權得不到應有的保護而偏向于短期經濟行為。民營企業大都害怕政策的變動,政策的不穩定造成企業不穩定的利益預期,這種所有者地位是不穩固的。

5.充分發揮商業協會的作用。商業協會是依靠文化觀念、思想意識建立的一種信用合作體系。在西方社會,協會的會員企業在交易時,需要由協會出具證明,以證明企業的誠信。所有的商會協會建立起一個統一的信用信息互通平臺,哪個企業失去了信用,它就難以在這個信用體系中生存。截至2005年,我國經各級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社會團體約14.2萬多個,其中全國性行業協會700多個。我國應該充分發揮商業協會的優勢,對有不良記錄的公司和個人進行約束和懲戒,使丟棄企業信用者無法生存。

6.充分發揮媒體的監督作用。通過新聞媒介加大對不講誠信、惡意破產、粉飾報表上市圈錢企業的曝光力度,將不講商業道德的商家置于社會公眾的監督之下。媒體監督特有的開放性與廣泛性,在法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其監督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二)加強企業對信用的重視和管理

1.提高企業經營者對企業信用的認識。作為企業的決策者和經營者,企業法人和專職人員對信用管理的認識程度,直接決定了企業信用體系建立的進度。應加強對企業管理者會計信息質量的教育,特別是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培養其重視會計信息的經營理念。

2.強化企業員工的信用意識。企業應重視誠信文化的建設,在員工中樹立“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行業風尚。具體做法如下:一是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業務水平;二是加強傳統優秀思想文化的教育,提倡誠信公德;三是提倡各行各業制定各自的職業道德;四是發揮道德輿論的監督力量,廣泛宣傳社會信用的重要性。

3.加強企業信用管理?,F代企業管理中,信用管理應作為其核心內容。在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信用管理被認為是企業的生命,沒有信用的企業就沒有生存的余地。企業的信用管理應被當作企業發展的戰略問題來對待,應在企業中設立專門的信用管理機構,做好員工、客戶的信用資料,完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培育專業的信用管理隊伍。

總之,我國企業信用缺失問題已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障礙,其治理工作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和全社會共同協調配合。一方面,明確金融機構與企業的信貸關系,使國有銀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銀行;另一方面,改善信用環境,加強企業信用的相關制度建設和執法監督,增大失信的成本,真正發揮注冊會計師的職責,從個人的道德約束和社會的制度約束兩方面促進企業信用的建設。企業經營者只有提高了對信用的認識,樹立誠信就是競爭力的觀念,深刻理解誠信是企業的生命和靈魂,才能成為真正的企業家,企業才能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我國市場經濟才能保持長期健康發展?!?/p>

【參考文獻】

[1] 袁凌.企業信用缺失的成因與治理[J].湖南大學學報,2003(6):27-29.

[2] 李留英.會計誠信有關問題研究[J].科技咨詢,2006(31):209.

[3] 李佳祥.企業信用缺失及治理對策[J].統計與決策,2005(7):130-131.

[4] 廖進球,劉志華.中國企業缺失的經濟學分析[J].當代財經,2005(5):11-14.

[5] 郝曉敏.對我國當前信用缺失現象的思考[J].商業研究,2006(3):57-58.

[6] 劉少波,楊代平.信用缺失:表現、危害、原因與治理[J].學術研究,2001(8):17-19.

[7] Fracis F.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M]. Hamish Hamiltion Ltd,London,1995.127-128.

[8] 董富華.企業信用缺失的治理對策研究[J].改革與戰略,2003(10):63-65.

[9] Huang, andWu, Ho-Mou. More Order without More Law:A theory ofSocial norms and organization alculture[J].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1994:66-70.

企業誠信畢業論文范文第3篇

2007年10月27日上午,由安徽財經大學科研處和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了以“徽商與安徽經濟發展”為主題的首屆“雙月論壇”。安徽財經大學有關領導和研究人員參加了本次會議,與會人員圍繞“徽商與安徽經濟發展”這一主題相繼作了專題發言。

一、探尋徽商足跡解讀徽商興衰

1.宣紙商幫研究。

政治學院歷史文化研究所曹天生教授第一次提出“宣紙商幫”的概念:宣紙商幫,是舊時以涇縣小嶺曹氏為代表,全縣和周邊地區先后從事宣紙行業生產和銷售的人們以家族、同業為紐帶,以保密互助為宗旨,為在宣紙產地結成生產組織和在外地銷售宣紙而結成一定聯系的的商人群體。他介紹了歷代宣紙生產的規模和產量,指出宣紙商幫與其他商幫相比的特點在于:宣紙商幫是以涇縣小嶺曹氏為代表的商幫;宣紙商幫以家族和同業為紐帶,以保密互助為宗旨;宣紙商幫有其生產和銷售組織;宣紙商幫的運銷方式多樣;宣紙商幫的經營范圍廣泛。曹教授認為,包括紙業商人在內的涇縣商人是徽商的組成部分,是徽州商幫的一個子幫,是一個行業幫。

2.徽商與明清徽州教育經濟的變遷研究。

政治學院的張曉婧講師通過考察明清時期徽商的經濟活動以及所引發的傳統教育內容和形式的變化,揭示地域性商業經濟的發展對傳統教育所產生的影響,及經濟和教育之間的互動關系。她介紹了選題緣起及研究意義,在運用歷史學方法的基礎上,綜合采用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哲學、文化人類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通過大量的史料揭示徽州商業資本的形成及其特點,從多角度對徽商與徽州教育的發展進行經濟透視,介紹明清徽州商業教育的概況,分析徽商與徽州教育之間的互動關系。

二、弘揚徽商精神 發展安徽經濟

1.徽商的誠信文化研究。

經濟與金融學院李加明副教授將徽商誠信文化與營造我國保險業良性發展環境相聯系,力圖尋求解決我國保險業誠信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的思路。他分析了徽商“誠信文化”的歷史淵源及其在現代商業道德體系中的傳承與發揚,進而從最大誠信原則探析目前我國保險行業誠信缺失的問題,提出古為今用——誠信造就保險業良性發展,將徽商長久經營中所形成的特有的誠信文化融入到現代保險業的經營活動中,解決保險業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努力營造出一個能夠實現保險業良性發展的市場環境。

商務學院的王平講師將徽商誠信文化與電子商務誠信體系建設相聯系,分析了徽商的產生、發展,認為徽商誠信文化的本質可以概括為經營誠信和為人誠信兩個方面,深入挖掘徽商誠信文化形成機理,認為儒家思想的影響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兩大環境力量的推動,促使徽州人社會觀念的改變和法律契約意識的形成,并在內部采用嚴密的組織形式,從而進一步穩定了徽商誠信文化的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了徽商誠信文化的良性循環和發展。他分析了徽商誠信文化的形成發展對徽商的積極作用,分析徽商誠信文化對電子商務誠信體系建設的啟發性意見,提出了推動我國電子商務誠信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

2.徽商精神研究。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的劉紀榮博士從徽商文化創新與市場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角度研究徽商精神及其現代命運。他介紹了選題旨趣、意義以及“徽商”、“徽商文化”的界定及現有研究概述。他認為儒商精神對市場經濟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是規范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理論依據;是知識經濟發展的思想基礎;是經濟領域和平發展的主要支柱;是中華民族振興經濟的原動力;是共同富裕價值觀念形成的積極因素。最后,他希望今后相關的學術研究應和企業聯姻,提高產學研結合的程度,使徽商研究的文化成果既能成為當代企業家的精神財富,又能為區域社會經濟建設提供歷史借鑒和智力支持。

3.徽商地位變遷成因及對現代徽商的啟示。

信息工程學院的彭現美副教授分析了徽商的產生、發展以及徽商的衰敗原因。他認為,從當前興起的浙商、粵商來看,一個地域性商幫的興衰與其所植根的本土文化和經濟發展水平緊密相關,當代徽商的興盛也與安徽經濟發展的狀況密不可分,可以說,安徽崛起需要徽商重振,徽商重振也要依托于安徽的崛起。他指出徽商的商業道德、徽商的成功經驗、徽商衰敗的教訓等徽商的變遷史對現代有重要啟示。最后,他提出:應重建現代徽商昔日輝煌:徽商精神的復興是徽商崛起的關鍵性內部因素;抓住促進徽商奮力崛起的重要戰略機遇;重振徽商需要充分發揮內因和外因作用。

4.明清徽商的信用體系及啟示。

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的陳艷君助理研究員探討了明清徽商完善的信用體系的構成,并得出對構建安徽省當代企業信用體系的有益啟示。她從徽商的商人信用、徽商的職業信用、徽商的經營信用三個方面介紹了明清徽商完善的信用體系,分析了徽商的信用體系深受儒家思想的潛移默化影響及徽商自身良好文化素養的影響,提高了徽商的市場競爭力,樹立了良好的儒商形象。她分析了安徽省企業信用缺失的表現、危害及其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明清徽商信用體系的現代啟示:徽商賈儒結合的模式昭示著我們應該重視企業家的素質對企業信用的影響;繼承徽商的職業教育傳統,重視企業文化對企業信用的影響;發揚徽商的和諧理念,建構良好的經濟秩序。

.徽商理財之道對安徽省民營企業發展的啟示。

會計學院的張敏講師總結了徽商歷史興衰的經驗教訓,發掘了徽商理財智慧之道的內涵:一是獨具特色的理財文化內涵;二是運籌帷幄的經營管理策略。她將現代安徽民營企業與歷史徽商在外部治理環境、財務管理觀念、價值取向、經營行業、社會貢獻、發展前景等六個方面進行比較,找出安徽省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及反映在財務管理上急需解決的問題。最后,她提出借鑒徽商理財之道的智慧和經驗,從當務之急和長遠戰略兩方面完善安徽省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促進其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三、打造新徽商 再創新輝煌

1.安徽企業可持續成長的管理瓶頸。

陳忠衛教授分析了安徽企業在適應以速度為競爭優勢主要來源的戰略變革和管理轉型時期的不適應性,最為集中地體現在創業精神的缺失和企業文化建設滯后兩個層面。一方面,與發達地區相比,安徽企業在成長過程中的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不足,積極進取態度較弱,進攻性擴張行為較少,尤其是創新精神不足;另一方面,明清時代負有盛名的徽商精神在新時代如何注入新鮮的管理基因沒有加以深層次的研究,新徽商如何適應后工業經濟時代的要求也沒有加以深入研究,至于蚌埠作為典型工業城市深受淮河流域“背帶文化”、“碼頭文化”的影響,鳳陽小崗村作為農村經濟改革的發源地,其創業精神和文化變革的任務尤為突出,皖北地區企業間競爭不規范和企業內缺少團隊合作精神較為普遍?;谏鲜霰尘?,陳忠衛教授從創業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安徽創業型經濟發展的兩大出路:一是正確認識創業精神的實質,積極倡導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自主創新體系,努力營造創業型社會;二是探索新徽商精神和淮河流域文化變革的模式,變線性思維為非線性思維,變求穩心態為求變心態,變個體英雄善戰為團隊合作進取。

2.徽商流通產業規劃研究。

商務學院的陳永平博士主要從廣義的角度對安徽省商業流通產業進行規劃研究,以促進安徽流通產業又快又好地發展。他分析了目前我國流通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與國內外先進的商業流通業相比,安徽商業流通業存在的差距;從產業關聯度、國家經濟安全、經濟增長貢獻率、就業貢獻率四個方面分析了流通產業的戰略性地位。最后他提出了加強徽商流通產業規劃的主要措施:科學規劃與政策引導;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傳統商業流通業態;建立加快推進流通產業現代化的人才支撐體系;努力營造推進流通產業現代化的良好市場環境;大力提升安徽商業流通產業信息化水平;努力提高安徽商業流通產業的組織化程度;加強安徽商業流通業的國際合作。

3.新徽商的發展與企業家精神的培育。

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的丁玉璽助理研究員將新徽商的發展與企業家精神的培育相聯系,將新徽商與“老”徽商在個人素質、創業精神、敬業精神、誠信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了與周邊地區相比較,新徽商發展的差距。他概述了企業家精神的理論,認為企業家精神是指影響企業家發現、評估和利用機會全過程的創新精神、風險承擔和積極進取精神。最后,他提出企業家精神的培育措施:加強企業家精神的教育;營造鼓勵、支持創新的文化氛圍;完善制度安排;建立競爭性的選拔機制;建立健全創新體系。

4.中小新徽商企業集群組織結構模式研究。

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的董剛助理研究員進行了中小新徽商企業集群組織結構模式研究。他將新徽商與當代浙商進行了比較,介紹了通過新徽商企業群調查分析,新徽商群體存在最大的不足是合作意識不強、創新意識和能力不高、保守等。他探討了中小新徽商企業集群的組織結構制度性模式,認為商會是提升新徽商競爭力的自然選擇,并對商會制度進行了理論分析。他提出了中小企業集群的非正式制度安排,認為基于地緣、親緣、人緣的當今浙商與古徽商在發展中小企業集群方面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都是基于血緣和地緣為基礎構建起具有極強凝聚力的商幫網絡結構,從而使得商幫網絡組織結構更加科學、合理,伸張力更強,也更具凝聚力、活力和外向拓展力,且營造了一種極利于商業發展的社會環境和風氣,這種模式值得新徽商中小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學習與借鑒。

企業誠信畢業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一直以來,對企業誠信問題的探討大多都指向私營企業或民營企業,有關國有企業誠信問題的研究很少,針對國有企業誠信經營能力的分析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我國國有企業誠信經營能力為研究對象,通過理性分析,給出結論性的判斷并提出提升其誠信經營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國有企業;誠信經營能力;理性分析

文獻標識碼:A

根據新制度經濟學企業契約性質理論,企業被看作是一系列契約的聯結。企業在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多種內外契約關系,而每一種契約的履行都離不開誠信行為,也就是說,企業不僅具有經濟和法律上的規定性,而且還具有誠信倫理上的內在規定性。因此,誠信與企業的生死存亡緊密相關。企業經營者應予以高度重視。強調企業的誠信作用、重視企業的誠信行為、關注企業的誠信表現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研究表明,決定企業誠信行為的不僅僅是誠信主觀意愿,更多的是依靠企業誠信經營能力。誠信經營能力是企業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中,依照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恪守市場規則和商業道德,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重合同、守信用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往往需要通過企業良好的財務管理能力、生產能力、營銷能力、人力資源管理能力、戰略管理能力等表現出來。企業誠信主觀意愿是一個必要前提,如果沒有誠信意愿,就不可能有誠信經營能力的有效發揮。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完善過程中,企業誠信經營能力的重要性尤顯突出。如果沒有誠信經營能力,企業只能將誠信僅停留在口頭上,任何誠信主觀意愿都無法實現,更無法真正地把誠信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調查中顯示,大多數企業經營者都普遍認為國有企業是最守信用的經濟組織類型。為什么國有企業會具有如此良好的口碑?社會公眾對于國企的評價是否客觀、真實、準確?到底是什么支撐了國企較高的誠信度?在經歷了大規模的國企改革后,國有企業又將如何以誠信經營能力的全面提高帶動整個企業誠信水平的進一步攀升?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進行理性的思考與客觀的分析。

一、對我國國有企業誠信經營能力的理性解析

(一)國家曾為國有企業全面支付了誠信成本

從發展歷史上說,我國國有企業之所以具有誠信度較高的口碑,在于它是由國家的信譽作為擔保的企業。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國有企業都依附于國家的政策指令進行生產經營。國家承擔了原料供應、人員配備、技術支持和銷售服務等一系列工作,只將生產單獨留在企業中進行。結果導致國有企業無法真正擁有市場主體的身份,更無法真正參與到企業自身的誠信經營中來。應該說,任何企業在制定誠信規則、實施誠信行為時都是需要成本的,但國有企業的誠信成本完全由國家承擔,即便是出現誠信危機也會由國家出面解決,由國家的信譽和實力做支撐。此外,全社會對國有企業的支持也是不惜余力,充裕的資金、豐富的物料、大批的人才都涌入國有企業,這些都使國有企業具備了一系列講誠信的條件。當然,國有企業在自身的發展經營中也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這些經驗對促進國有企業貫徹誠信主觀意愿、提高誠信經營能力功不可沒??梢哉f國有企業能夠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信譽,是以上各方面條件綜合作用的結果,企業自身獨立的誠信經營能力發揮的作用不是很明顯。

(二)我國國有企業存在失信行為

事實上,我國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在個別領域、個別時期也存在不誠信的行為。一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假大空”盛行。弄虛造假、夸大產量、空喊口號的行為比比皆是,國有企業也身陷其中,無法自拔。虛假繁榮終究無法掩飾事實上的衰敗,國有企業也沒能在誠信面前屹立不倒。二是在改革開放初期,物資緊缺,國有企業作為惟一有資格、有能力的生產者,將大量以次充好的商品兜售給憑票購買者。在利益面前,國有企業完全忽視了誠信的存在。三是在國企快速發展時期,“三角債”泛濫。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銀行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復雜混亂,隱瞞已有債務、虛構經營業績甚至是制作虛假賬務的行為時有發生。信貸的發生是以誠信作為基礎和橋梁的,國有企業缺失了誠信就導致了信貸中斷,引發了信用危機。四是在國企改革時期,國有資產流失嚴重。大量優良資產以低廉的價格出售給個人,國有企業自然少不了欺上瞞下。資產的低估或高估,都是企業采取的不誠信手段,在國有企業中危害更巨大、損失更嚴重。

(三)提升誠信經營能力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必然要求

客觀說,國有企業有良好的信譽,但只是國家支撐了國有企業較好的信譽口碑,國有企業一直沒能樹立起屬于自己的誠信威望。另外,上面四個時期的事例也已說明,國有企業誠信缺失現象也很典型。雖然很多不誠信行為可歸咎于特殊的政治背景、歷史環境,但以此為理由片面地認為國有企業誠信建設一片大好就是自欺欺人了。相反,我們應意識到國有企業的不誠信危害的不僅是國有企業未來的發展,更是國家和人民的財產安全,對此應給予高度重視。另外,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項制度改革逐步深入,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要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所謂現代企業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業法人制度為基礎,以有限責任制度為保證,以公司企業為主要形式,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條件的新型企業制度??梢?,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其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市場主體,這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當國有企業以獨立的市場主體身份參與到市場競爭中時,企業誠信經營能力的重要性便開始凸顯。國家能夠提供的一切誠信條件開始減少甚至是消失,企業也再沒有任何借口讓國家來負擔高額的誠信成本。國有企業只能從誠信經營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做起,努力進行企業本身的誠信建設來不斷積累企業信譽。

二、提升我國國有企業誠信經營能力的對策

(一)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企業誠信制度

這是我國國有企業誠信經營能力提升的基礎。諾斯認為制度構成的基本要素為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實施機制。正式制度指人們有意識建立起來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確定的各種制度安排;非正式制度是指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習慣習俗、倫理道德、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及意識形態等對人們行為產生非正式約束的規則,是那些對人的行為不成文的限制,是與法律等正式制度相對的概念;實施機制是為確保上述制度得以執行的相關制度安排。建立國有企業誠信制度,除要進一步健全與完善企業誠信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外,更重要的是誠信制度體系中的實施機制要完整、有效。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多是采取以懲罰為主的約束機制,而忽略以獎勵為主的激勵機制。因此,國有企業要加強誠信激勵

機制的建設,提高誠信機制實施的效率,進而保證誠信制度的效率。應該強調的是,國有企業內部誠信制度需要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的支撐。否則,國有企業完善的誠信制度下的良好誠信表現都將淹沒在不規范的社會誠信環境中。

(二)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能力

誠信經營能力是通過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能力表現出來的,同時誠信經營能力也反襯出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能力。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除前面所提到的財務管理能力、生產能力、營銷能力、人力資源管理能力、戰略管理能力外,企業還應著重加強危機公關能力和信用管理能力。一方面,危機公關能力在應對企業出現失信等與社會公眾相矛盾狀況時能有效化解困境,扭轉不利局面,以免企業因此而一敗涂地;另一方面,信用管理能力可直接為企業誠信經營提供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因此,國有企業應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培養專業人才,將危機公關工作和信用管理工作落實到具體部門和具體人員。這就對國有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論是企業的管理者還是員工,都需要以自身能力的提高促進企業誠信經營能力的提升。

(三)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企業現有優勢

我國國有企業大部分集中于關系國計民生的壟斷行業,剩余的部分也多處于所在行業的產業鏈條上游,對整個行業形成控制。這種行業優勢能減輕國有企業的競爭壓力,獲得高額的投資回報,這是國有企業誠信經營能力提高的經濟保障。因此,國有企業要在現有基礎上擴大這種行業優勢,加深行業內部企業間的聯系,充分利用這種行業優勢。另外,國有企業現有的信譽口碑也是一種優勢,它是長時間積累的結果,更是其他類型企業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國有企業應維系好這種信譽口碑,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大。同時,要積極配合國家宣傳誠信作用、維護誠信建設、不斷展示誠信成果?!熬葡悴慌孪镒由睢钡臅r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國有企業的誠信成果也需要通過各種有效方式展示出來,以進一步提升企業的信譽度和美譽度。

(四)整合企業文化

國有企業一直以來“等、靠、要”的思想嚴重,這對于國有企業成為市場主體,形成自身的誠信經營能力十分不利。雖然目前國有企業員工形式上已經完成了身份置換,但在思想意識、綜合能力等方面還需要進行深層次的轉換。此外,國有企業文化的更新與整合也是十分重要的環節,企業文化作為驅動企業經濟發展的內在力量,具有凝聚作用、導向作用、激勵作用及約束作用。國有企業必須克服傳統體制下遺留的惰性,樹立符合市場主體身份的企業文化。這種企業文化強調競爭意識、效益意識,要求把誠信經營納入到核心領域。以誠信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勢必會促進企業誠信經營能力的提升,造就企業誠信建設的輝煌。

總之,我國國有企業誠信經營能力的提升任重而道遠,需要企業自身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社會的多方支撐。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國有企業通過誠信經營能力的提高,能夠繼續擁有良好的信譽,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推動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

企業誠信畢業論文范文第5篇

大慶石油化工總廠的經營管理模式的基礎是八大體系:原料采購體系、產品銷售體系、經營決策體系、經營評價體系、市場預測體系、策略管理體系、經營優化體系、信息共享體系,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化工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原料配置數量擴大、原料配置要求提高、產品銷售區域擴大、產品差異化率增加等情況,已經比較成型的經營管理模式在新的形勢下往往會顯得力不從心,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經營管理創新的問題。在大慶石油化工總廠發展過程中,其經營管理模式不斷完善,出現了很多新的管理內容,與剛重組時大不一樣,但始終圍繞著“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發展”這一主題,適應了市場形勢與經營競爭,順應了企業發展與歷史潮流。隨著企業的發展,經營管理模式的原料采購體系、產品銷售體系、經營決策體系、經營評價體系從簡單到完善,與此同時,逐漸增加了市場預測體系、策略管理體系、經營優化體系、信息共享體系,合稱經營管理八大體系。

一、原料采購體系

原料采購體系的第一個重要任務是為企業采購足夠數量、質量符合使用要求的原料。它以物資供應部門為基本運作平臺,以企業經營計劃為指導方針,以低價優質為配置原則。原料供應關系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如果原料供應中斷,則企業生產難以為繼;如果原料積壓,則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如果原料采購價格高,會造成產品生產成本升高,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如果原料質量不符合使用要求,則在生產中無法使用,或者雖然勉強使用,但卻造成產品質量下降或不合格。大慶石油化工總廠所需要的原料數量龐大。種類較多,既有液體原料、又有固體原料,既有易燃易爆化學原料,又有劇毒化學原料,這給企業的原料采購工作造成很大難度。

為了科學合理地配置原料,企業設立了原料采購例會。其中心任務是:根據生產需要確定每周的原料采購數量,根據市場變化確定每周的原料采購價格,根據供應廠家的數量及原料供應能力、原料質量級別確定各個供應廠家的原料分配比例,根據生產需要與運輸狀況確定原料的到貨周期及是否均勻到貨或集中到貨,根據市場形勢與原料供應廠家進行價格談判。

原料采購體系的第二個重要任務,就是維系與原料供應廠家的良好合作關系,穩固已有的原料供應渠道,同時拓展其它原料供應渠道;定期組織原料供應廠家協調大會,解決在合作中存在的問題,磨合雙方的合作關系,并為廣大的與會人員提供互相認識、了解的機會,增強雙方繼續合作的信心;建立供應廠家誠信檔案,加強雙方合作的誠信基礎。

原料采購體系的第三個重要任務是確保原料運輸的暢通無阻、運輸罐車質量合格、運輸中的原料不被污染。由于鐵路運力一直比較緊張,單單依靠鐵路運輸,遠不能完成原料的運輸任務,因此物資供應部門除了及時督促鐵路罐車到站、對位、卸車、出站等操作環節外,還充分利用汽車運輸原料,當前大慶石油化工總廠的汽車運輸方式已占原料運輸數量的一半以上。另外,在汽車裝車過程中,物資供應部門即時跟蹤并嚴格控制原料運輸罐車的質量,確保原料不被污染。針對易燃易爆、劇毒的化學原料,按照國家規定辦理齊全的手續,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安全運輸。

二、產品銷售體系

產品銷售體系的核心任務是實現產品的銷售,及時把產品運到銷售終端。對于企業來說一經營成功與否,直接由產品銷售狀況體現出來。如果產品積壓,說明市場競爭力下降:如果產品脫銷,說明產品供應中斷或運輸受阻;如果產品售價過低,利潤可能會降低或者虧損。

產品銷售體系以銷售部門為運作平臺,以企業經營決策為指導方針,以推高售價、維持產品合理庫存為原則。產品銷售體系在國內各地設立銷售網點,構成企業的銷售網絡,向各個網點派駐銷售業務員,負責產品的出入庫、銷售、市場考察與推銷、產品的售后服務、市場分析,各網點的產品配置計劃由銷售部門計劃員負責制定與實施。產品銷售體系還直接面對一些較大的產品需求客戶,中間沒有經銷商環節,銷售部門根據這些廠家的產品需求直接確定產品供應計劃,并組織實施。在產品銷售中,由企業確定產品的基準價格與浮動范圍r企業授權銷售部門在“基準價格加上浮動范圍內進行操作。

另外,銷售部門直接負責產品的向外運輸工作。大慶石油化工總廠的產品中固體產品占大多數,銷售部門根據各網點的固體產品配置計劃確定產品運輸計劃,既使用鐵路運輸,又使用汽車運輸,有時還使用輪船運輸,目的是確保產品源源不斷地被運往銷售終端。大慶石油化工總廠還有部分液體產品,在銷售時,由銷售部門組織購買方出車裝運,運輸由購買方負責。

產品銷售體系還有一個重要任務是維系企業與下游需求方的良好合作關系,定期組織銷售商大會,增進雙方的了解、互信,解決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建立己方與經銷商、直供用戶誠信合作檔案,根據合作中的表現判定經銷商與直供用戶的信譽,信譽直接影響未來雙萬的合作前景。

三、市場預測體系

市場預測體系以計劃經營部門、銷售部門-物資供應部門為主,主要任務是預測原料及產品市場的后期走勢,為經營決策提供參考,就是把市場經濟信息情報應用到企業的經營活動中。

計劃經營部門通過網絡、報刊雜志采集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各種市場與政策信息,物資供應部門采集原料市場信息,銷售部門采集產品市場信息,然后對采集到的信息進行選取、鑒別、跟蹤、關聯、歸納、分析、預測等環節的處理,最后形成有信服力的預測結果。物資供應部門,銷售部門每周都做一次市場分析與短期預測,計劃經營部門不但每周做短期市場分析與預測——《市場經濟信息周報》,而且還做月度的市場分析與預測——《市場經濟信息分析預測月報》,評價各種影響因素對市場的影響。當然,預測是市場經濟信息處理過程中的高端,由于眾多不確定因素的干擾,進行準確的預測尤為困難,在預測中,借助歷史資料、圖表歸納、圖表分析,邏輯關系、變化規律等資料,再考慮到政治、經濟、文化、政策等因素的影響程度,就可以做出一個有理有據的科學預測。

另外。計劃經營部門還組織物資供應部門、銷售部門進行產品專項預測。在過去的幾年里已成功地組織了丁二烯、ABS、順丁橡膠、苯乙烯與聚苯乙烯、復合肥、磷酸一銨、尿素等產品的市場分析預測及前景預測,對干企業的經營決策起到了重要的參考作用。

四、策略管理體系

策略管理體系由計劃經營部門負責,主要任務是總結經驗,系統地歸納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已經采取過的策略,并探索今后可以使用的經營策略,確定各個策略的使用條件和適用范圍明確使用策略所能達到的目標,向經營決策層提交經營策略使用建議。經過幾年的積累,總結出了“五增效”經營策略,分別是:增產增效——增加產品產量,提

高企業經濟效益:降本增效——降低生產經營成本,節約物料、能源消耗,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推價增效——推動產品銷售價格變化,增加企業效益:優化增效——優化資源配置,優化產品結構,優化裝置運行,增加企業效益;量控增效——適當放量或限量銷售,提高企業效益。

這幾年,大慶石油化工總廠使用五增效策略取得了較顯著的成績。通過裝置改造,企業的ABS、順丁橡膠,苯乙烯等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提升了市場占有率。采購原料時千方百計降低原料采購成本。復合肥淡季時淡儲一定數量的尿素、磷酸一銨、氯化鉀等原料,到市場旺季時,尿素、磷酸一銨、氯化鉀等原料價格均大幅上漲,原料的成本明顯低于其它復合肥企業。在產品市場上行過程中,企業采取推價增效策略繼續推高市場價格,擴大了盈利空間:在產品市場下行時,及時領跌市場,減少利潤流失。在市場上行或下行時,通過量控增效適當地放量或限量銷售,力爭使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

另外,策略管理體系還對某一種或幾種產品進行專項研究,進而確定可供選擇的經營策略。通過對復合肥市場情況及復合肥企業運行狀況的研究,策略管理體系撰寫并提交了《2006—2007年度復合肥生產經營策略研究》報告。使得企業對于復合肥的經營統一了認識,并根據研究報告有針對性地進行規范整頓和管理,使2006—2007年度復合肥經營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復合肥質量過硬,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通過撰寫和提交《我國苯乙烯與聚苯乙烯供需市場分析》研究報告,使經營決策層認識到聚苯乙烯裝置不再適合繼續生產聚苯乙烯,經過深人的科學論證,企業準備改造該裝置,轉產其它有前景的產品。

五、經營優化體系

經營優化體系以計劃經營部門、財務部門為主,其它部門為輔,主要是對企業的產品成本、效益隨時進行優化測算。

大慶石油化工總廠主要采取計算邊際效益、效益的方法進行優化測算,并通過多年的積累,明確了邊際效益、效益的計算公式,分別是:

邊際效益:產品銷售價格(不含稅)-單位變動成本(單位生產成本-單位固定成本);

效益=產品銷售價格(不含稅)-單位生產成本:

其中變動成本包括原料、燃料及動力、輔助材料(三劑及包裝物);固定成本為生產成本中除變動成本以外的成本;

其中各個成本項目的取值標準:燃料及動力、輔助材料以當年度上月止累計平均值(如果跨年度時,以上一年度累計平均值)為計算依據;產品銷售價格采用當期產品出廠價(不含稅),原料價格采用當期價格(不含稅),原料單耗以當年度上月止累計平均值(如果跨年度時,以上一年度累計平均值)為計算依據。

經營優化體系以單位邊際效益、單位效益、總邊際效益、總效益比較作為指導經營優化的基礎依據;把根據測算篩選出并經過經營決策體系批準的優化方案作為經營優化的執行文件。

經營優化體系的總體目標是確保企業經營始終在健康軌道上運行,為企業的經營工作保駕護航。企業利用它可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市場占有擴大化、成本控制目標化、結構配置合理化。

經營優化體系的優化原則是:(1)對每個產品進行全成本測算和控制,優化生產(產量)方案,有效降低生產成本。(2)以維持具有發展前景的產品的現有市場為最低目標。(3)確保原料、產品結構能夠合理配置,確保與其相關的人力、物力能夠協調配置。(4)完成產品組合優化,實現較優化產品組合生產。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最大程度擴大某些代表產品的單品種利潤,最大程度擴大某些系列產品的多品種綜合利潤。

六、經營決策體系

經營決策體系由計劃經營例會和價格委員會兩部分構成,分別由計劃經營部門、財務部門負責,由主管副廠長領導,相關部門及單位參加會議。

經營決策體系中的計劃經營例會每周召開一次,主要任務是:(1)聽取關于生產經營工作的匯報,聽取關于經營狀況、市場形勢的匯報,(2)分析研究當期經營形勢、經營策略,研究市場經濟信息,預測后期市場走勢,指導經營工作,進行經營決策;(3)評審企業經營計劃及原料計劃:(4)協調解決生產經營工作中的有關問題:(5)部署短中長期生產經營重點工作。

經營決策體系中的價格委員會每周召開一次,主要任務是:(1)總結上期產品銷售價格的執行情況;(2)確定當期產品銷售的基準價格、浮動范圍。

近幾年,經營決策體系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功不可沒,并通過積累形成了對經營活動有益的一些指導思想:(1)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有足夠的貸款償還能力及正常的現金流維持能力,一旦喪失或暫時喪失這兩種能力,即使在帳面上是盈利的,但也將會導致企業面臨破產或倒閉的困境。(2)在市場分析預測方面,要做綜合分析,不僅要對產品市場進行深度分析,還要進行廣度分析,不但要分析相關市場所產生的影響,還要分析相關政策所產生的影響。(3)要確保原料及產品庫存維持在合理范圍內,既能夠使企業在市場上漲時跟住市場變化,又能夠使企業在市場下跌時規避風險。(4)企業在經營工作中要努力實現“讓100%用戶滿意,讓用戶100%滿意”的經營理念,要把用戶當作好朋友,當作企業發展和生存賴以依靠的基礎,要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如果經營理念出現偏差,將會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5)在產品營銷方面,用自身的比較優勢去打開市場,使優勢得到鞏固和發展,進而帶動和促進劣勢的轉變。

七、信息共享體系

信息共享體系的核心內容是確保各種經營信息在企業經營工作者范圍內實現必要的共享。不論是外購的網絡資源,還是通過信息處理得到的情報,都要實現必要的共享。

在大慶石油化工總廠,由計劃經營部門編制的《市場經濟信息周報》、《市場經濟信息分析預測月報》實現全廠共享,購買的網絡資源實現需求單位、部門范圍內的共享,原料供應部門、銷售部門的信息資源在原料采購例會、計劃經營例會、價格委員會范圍內實現共享,經營研究報告在報告研究者和企業領導層內實現共享,財務部門的成本信息在原料采購例會、計劃經營例會范圍內實現共享。

信息共享體系的目的是盡可能降低信息的采集和處理成本,盡可能避免信息處理的重復勞動和人力浪費,但是預測環節是每個經營工作者所必須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因為眾多經營工作者的預測可能是千差萬別的,也是不可替代的,更是經營決策中所不可缺少的。

八、經營評價體系

經營評價體系以計劃經營部門、財務部門為主,其任務是評價經營運行狀況,分析和尋找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與瓶頸,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辦法。

大慶石油化工總廠重組以后,一直非常重視經營評價體系的運行,通過它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提高了廣大經營工作者的技能。經營評價體系主要的表現形式是經營活動分析,每月做月度經營活動分析,每個季度做季度經營活動分析,年中和年末開展大型的經營活動分析,并組織召開全廠經營活動分析會議。

八大體系在企業經營活動中互為依托,不可替代。原料采購體系、產品銷售體系是經營活動的最直接的表現,它們直接受經營決策體系的指導,執行經營決策體系的決策;市場預測體系是除經營評價體系以外的其它六個體系運行的基礎;策略管理體系、經營優化體系是經營決策體系的參考,也是原料采購體系、產品銷售體系運行的重要支持:經營評價體系是對其它七個體系運行狀況的評價,同時也是經營決策體系的思想來源;信息共享體系是其它七個體系的紐帶,確保各個體系間信息暢通無阻。

八大體系的運行保障了企業經營活動的正常開展,任何一個體系出了問題都會對企業經營活動產生影響,八大體系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模式,它的內涵和形式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企業的發展而不斷完善。

企業誠信畢業論文范文第6篇

一、依法經營,嚴格自律,樹立企業社會責任感,以誠信立身。

二、杜絕價格欺詐和虛假宣傳,保證各類商品、服務信息真實。

三、建立健全商品進貨檢查驗證制度,抵制假冒偽劣商品進入流通領域,不謀求不正當利益。

四、保證商品和服務質量,提供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為消費者提供規范、標準的服務。

五、嚴格履行“三包”規定和國家規定的其他售后義務,兌現對消費者的各項服務承諾,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六、反對商業賄賂,堅持依法簽約和誠信履約,確保公平交易。

上一篇:電視劇文化研究論文范文下一篇:新貿易壁壘畢業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