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教育論文論文范文

2023-03-03

教育論文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我是歌手》 流行音樂 大眾文化 學術述評

《我是歌手》是由韓國引進的明星真人秀歌唱比賽節目,在湖南衛視2013年1月18日播出后便備受矚目,眾多高品質、高呼聲的歌曲隨著節目的熱播紅遍大江南北。典藏臻品的原唱歌曲得到再次升華,量體裁衣的改編歌曲演繹出獨特味道,猶如古老編鐘的演奏由婉轉悠揚的抒情階段轉入高潮迭起的盛況階段,讓平穩的中國流行樂壇掀起了驚濤駭浪。2013-2015年,《我是歌手》已經播至第三季,中國內地、港臺地區最大牌、最風格、最新銳的歌手都出乎意料地先后在這個臺上對壘。羽泉、韓磊、韓紅、孫楠等老牌唱將,彭佳慧、鄧紫棋、黃麗玲、胡彥斌等實力麥霸,黃綺珊、陳潔如、李健、李榮浩等潛伏金嗓,皆在這個舞臺大放異彩,爆紅樂壇。

這股音樂颶風被湖南衛視《我是歌手》刮起至今,已經連續三年聚集了中國頂尖音樂人的目光。這場風暴讓樂壇資深唱將、中流砥柱與新聲代佼佼者同臺競演,牽動了中國流行樂壇的迅猛發展,更對電視傳媒與傳播、節目機制與規則、受眾審美與需求、音樂品質與創新各個領域起到了不容忽視的啟示作用。學術界對《我是歌手》的關注度也隨著節目的爆紅而越來越高,據不完全統計,2013-2015年權威期刊發表的關于電視音樂節目《我是歌手》的研究論文共有28篇,本文就以這28篇論文作為重點考察對象。

一、制勝之道 花開有音

“有車必有轍,花開自有因”,湖南衛視電視音樂節目《我是歌手》的空前成功并不是偶然,從節目制作到營銷策略其實是下了很大一盤棋。這檔節目的成功迅速引起各大電視臺的跟風,不僅衍生了《蒙面歌王》《國色天香》《最美和聲》等明星真人秀音樂電視節目,也使《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中國夢之聲》等同類節目的關注度得到提高。如此,便水到渠成地受到了傳媒等各界的學者們的解剖探討,本文著重論述的28篇論文中,從傳媒角度研究的占據16篇,數量已然過半。

李彩霞發表在《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年第2期的《〈我是歌手〉成功傳播的內驅力和價值》一文認為,打造高品質的音樂、致力于節目創新與彰顯品牌價值三個方面造就了《我是歌手》節目的成功,筆者認為第一、二部分解析時提到的實力派歌手、一流樂隊、超級音響、懸念十足、制播精彩等,作者都有深入細致地分析,第三部分中提升大眾音樂審美能力一點的分析稍顯簡單,但這篇文章顯然對后人的研究是具參考價值。黨君發表在《傳媒》2014年第5期(下)的《〈我是歌手〉緣何如此火爆》一文,則從收視率、微博、微信平臺宣傳的時效性與廣泛性方面進行了探討,是一篇具代表性的傳媒學研究論文,對電視節目機制、成名明星再包裝甚至觀眾在現場的“表演”都給出了正面的評價,對好歌、舞美與音效也做了簡明的分析,最后呼吁廣大學者學習、關注這一成功典范。高菲發表于《新聞與寫作》2014年第2期的《有車必有轍 花開自有因——淺析〈我是歌手〉的制勝之道》中提出了捆綁營銷、粉絲營銷、話題營銷、饑餓營銷、立體營銷五個跨界營銷手段,并對電影院直播《我是歌手》第一季總決賽,這一成功跨界營銷案例進行了肯定。文中更以各類實例作為論據,從策劃策略、制作策略、營銷策略三個方面進行了充分證明。李永峻發表在《青年記者》2013年第29期的《明星競技娛樂節目多贏營銷理念分析——以〈我是歌手〉和〈星跳水立方〉為例》一文再以《星跳水立方》做對比,從娛樂節目多贏營銷理念的的視角加以分析。石磊、郭思忱發表在《中國電視》2014年第9期的《電視娛樂節目與官方微博的融合傳播——以〈我是歌手〉為例》一文則緊貼時代,從《我是歌手》官方微博和電視節目融合的現狀剖析了新傳媒的無限生機。

接下來是對節目賽制、規則的討論。歐陽逸雪發表在《當代電視》2013年第8期的《從〈我是歌手〉看版權引進節目的本土化改造》一文,對比其他國外引進節目失敗的教訓中看出《我是歌手》成功的策略,并提出了不能止步于引進,而是應該實施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的策略,創新改造才能成功的觀點。雷盛廷發表于《當代電視》2013年第7期的《〈我是歌手〉的創新理念與實現路徑》與尚立云發表于《當代電視》2013年第12期的《〈我是歌手〉的管理突破與創新》兩篇文章主要著眼于節目引進后賽制規則、現場布置等諸多創新元素來評價。另一篇從創新角度出發的文章則添進了與《中國好聲音》的對比來論述,這是胡鵬昊發表在《當代電視》2013年第7期的《〈我是歌手〉如何唱出新聲音》。錢明發表于《新聞知識》2013年第8期的《真人秀節目紀實性與戲劇性融合策略研究——以〈我是歌手〉為例》一文以競賽為考察對象進行了研究,分為賽前宣傳、賽前準備、競賽現場、賽后感言四部分對這檔真人秀歌唱節目的成功進行了論述。

最后,研究內容開始上升到內在特色與內在文化的層面,毛凱、楊傳紅發表在《當代電視》2014年第8期的《解析〈我是歌手〉第二季的延續與突破》一文認為,“平民明星”當道的電視節目壞境中,《我是歌手》節目重塑了歌唱類真人秀節目的風尚標,不僅避免了為比賽而比賽的目的性選歌制度,而且讓歌者自由唱出內心的感受,這讓觀眾更多地感受接地氣的明星的真情實感。每一期競演規則的巧妙變動,使得節目的關注度與延續性又大大提高。這篇文章已經走出了節目機制、宣傳規則取勝的范圍,更多地上升到了歌者的歌唱素養層面來看《我是歌手》的成功,不失為一次不錯的嘗試。楊博發表在《當代電視》2013年第6期的《敘事思維下的電視文藝創新研究——以〈我是歌手〉為例談導演構思創意》一文,從敘事思維這一全新的角度為切入點在理論介紹的基礎上,深度剖析了敘事在《我是歌手》的具體應用。高慧艷發表在《新聞知識》2013年第9期的《音樂類真人秀節目〈我是歌手〉的規則創新與文化懷舊》一文中,提出了懷舊這一關鍵詞,“《我是歌手》背后懷舊文化:老人家的逆襲”,在大眾媒介塑造的懷舊風的背景下,參加《我是歌手》競演的歌手出道時間都不短于7年(尚雯婕),更多的是十年以上甚至三十年以上(齊秦)。石譚軒發表在《當代電視》2013年第4期的《淺析音樂真人秀節目〈我是歌手〉的內在特色》與張增賦發表在《傳媒》2014年第6期(下)的《〈我是歌手〉的內在特色研究》兩篇文章都以內在特色為題,都提到了劇情懸念化、懷舊心理牌、敘事視聽劇等方面,但石譚軒一文在此基礎上對娛樂化帶來的正負面影響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路徑。常陽發表在《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3年第9期的《〈我是歌手〉敘事節奏探析》一文將敘事節奏分為內部結構與外部結構,對《我是歌手》敘事節奏作出了細致的論述。

基于以上學者的研究,筆者認為,學者們從諸多角度對《我是歌手》成功的原因從節目賽制、規則、營銷手段、內在特色與文化等角度,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雖然有少數文章并不全面或者并不細致,但是從全局來看已經完成了較全面深入的分析。不難看出,大多數論文應屬電視傳媒與傳播范疇研究成果,基于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研究成果也直接為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

二、審美價值 別具匠心

《我是歌手》作為一檔娛樂節目,在音樂上,卻是以其高品質、高要求、高水準在為流行樂壇輸出精致的音樂作品,在模式上,改變了真人秀節目的固定模式,在受眾上,其受眾策略的選擇與應用也是極其成功的。從搜集到的資料提供的理論依據與我個人對流行歌曲的學習和研究來看,在這些方面《我是歌手》還很大程度上引領了大眾審美趨勢甚至價值觀導向,并映射出受眾的心理需求。

吳振華、王亞蓓發表在《新聞戰線》2015年第2期的《〈我是歌手〉的受眾策略運用與啟示》一文中,提出了《我是歌手》對受眾情感需求、主體性需求、接近媒介的需求的滿足,從而達到滿足受眾需求贏得關注度的目的。啟示部分提倡好的節目應該傳播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引領大眾價值取向,直接肯定了《我是歌手》良好的導向作用。劉書慧發表在《青年記者》2013年第17期的《從受眾心理視角解析〈我是歌手〉的成功》與曹陸軍發表在《中國電視》2014年第4期的《電視真人秀節目的受眾心理分析及發展對策——以〈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為例》兩篇文章皆從受眾心理出發,對《我是歌手》爆熱反映出的受眾心理進行分析,前者結合節目機制論述,后者則準確地指出真人秀受眾心理訴求的“真”、追求戲劇化敘事的心理期待、情感共鳴、尋求情感本位的心理慰藉等五點心理需求。楊虹偲發表在《當代電視》2014年第1期的《從〈我是歌手〉看音樂綜藝節目對人的價值觀影響》一文中,用舉例的方式深入地分析了電視節目正面價值的傳播勢必會贏取良好的口碑和收視率,同時也對受眾特別是青少年起到正面引導作用。張明芳、王珍珍發表在《當代電視》2013年第7期的《有聲與無聲之間——綜藝節目〈我是歌手〉文本分析》一文,也側重審美角度,對《我是歌手》的文本進行了剖析,段衛紅發表在《當代電視》2015年第6期的《〈我是歌手〉第三季歌手服飾賞析》一文,提到了《我是歌手》審美的另一個方面——服飾。盡管文中主要討論服飾對歌手競演的作用,毋庸置疑的是《我是歌手》舞臺上體現的服裝審美趨勢也必然影響著受眾的服裝審美。

由此可見,學者們的討論主要集中于《我是歌手》成功地順應了受眾需求這一觀點,衍射出《我是歌手》審美趨勢及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從而大獲成功的事實。但是,單從最后一篇有關服裝審美的文章來看,研究現狀最明顯的不足就在于發掘面不夠廣泛,大眾文化涉及面除審美、價值觀、服裝外,還有許多從《我是歌手》節目能映射出的問題未被深入研究。

三、音樂臻品 唯美動聽

《我是歌手》是一檔成功的電視節目,更是一座中國流行音樂的風向標,從這個節目中爆紅的歌手與備受矚目的歌曲都在一夜之間升值。除了既成熟又創新的節目模式與符合受眾審美又迎合受眾需求的策略外,最核心的關注點,應該是音樂本身。遺憾的是,音樂界對《我是歌手》現象中的音樂研究成果反而較少,本文著重分析的28篇文章中,從音樂本身研究的論文僅占6篇。

周志強發表在《文藝研究》2013年第6期的《唯美主義的耳朵——〈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與聲音的政治》一文中,以學理性極強的語言,以《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為考察對象,從聲音開始到音樂商品再上升到音樂功能,得出的政治化的方式及其磨平體驗的機制,正是當前中國娛樂文化偽經驗生產邏輯的典型方式這觀點。這是一個全新的角度,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研究的參考方向,也體現出了《我是歌手》研究角度的多樣性。豐欣欣發表在《當代電視》2013年第10期的《由〈我是歌手〉看音樂選秀的審美新趨勢》一文,作者便從音樂本質元素、編曲的多樣化及舞臺內在表現,系統深入地從審美層面進行了分析,并指出在受眾審美越來越趨于理性的的今天,對音樂態度已經開始轉向專業化。這對大眾重新審視對流行歌曲的審美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李燕發表在《音樂創作》2014年第3期的《評當代流行音樂的導向選擇——以〈我是歌手〉為例》一文提出,從《我是歌手》對當代流行音樂的導向的回歸性探索與選擇的缺失及合理思考三方面進行了較深入的探析,力挺用音樂表達真誠的內心從而打動觀眾的音樂臻品。楊紅光發表在《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年第2期的《〈我是歌手〉的音樂演繹之美與原創缺失之憾》與馮穎發表在《四川戲劇》2015年第5期的《缺憾美?還是再創作?——〈我是歌手〉語境中的中國流行樂壇》兩篇文章在肯定《我是歌手》對中國流行樂壇的推動作用之后,都以《我是歌手》缺乏原創作品為遺憾,展望中國流行樂壇的的發展,更指出音樂評論者作為受眾群體的一部分,也應以包容的心態,積極的視野審視中國流行樂壇。張又丹、劉洋發表在《人民音樂》2013年8期的《〈我是歌手〉的音樂啟示:懷舊之外的更多可能》一文最應該被重視,其中的內容依舊是關乎《我是歌手》成功的緣由,從回歸音樂本質、老歌新唱、創新發展等方面進行了闡述。這兩位作者作為《我是歌手》常駐樂評人,研究內容或許更貼近真相,他們的參考資料也都來自網絡,第一篇參考文獻便是《我是歌手》總導演洪濤的專訪。

狹隘地看,學術界對《我是歌手》中的音樂的研究成果,與其他領域相比還較少,文章對音樂本質、歌手演繹、歌曲編曲等方面的研究還遠少于對《我是歌手》這檔音樂節目空前成功的傳播與受眾分析??v觀全局,流行音樂的研究也迫切地需要充實,相較其他領域的研究成果,更是急缺系統深入的研究。

綜上所述,研究熱點主要圍繞《我是歌手》體現的電視傳媒與傳播、節目機制與規則、受眾審美與需求、音樂品質與創新等角度展開的討論可謂遍地開花。但是,本文著重分析的6篇側重研究音樂本質核心期刊論文中,發表于音樂類核心期刊上的論文僅為3篇,從張又丹、劉洋發表在《人民音樂》2013年8期《〈我是歌手〉的音樂啟示:懷舊之外的更多可能》一文的參考文獻出自網絡也可以看出,中國流行樂壇的研究尚未集中在權威期刊之上,許多優秀音樂人的樂評都存在于微博、博客、QQ甚至微信等信息平臺,無法讓流行音樂研究者更便捷、更全面地進行參考鑒定。但是,權威期刊現有研究成果中的研究視野為流行音樂研究提供了很多方向,對推動中國流行樂壇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育論文論文范文第2篇

正是由于這樣一批科研工作者不斷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我國煤礦機電領域突破了一個又一個技術瓶頸,在絕大部分裝備上不落后于國外,某些關鍵技術甚至領先于國際水平。榮譽得來非造化!吳淼教授科研團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他們先后獲得中國煤炭工業科技進步特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10余項省部級科技獎勵。吳教授個人也得到了“政府特殊津貼”、江蘇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培養人選”、原煤炭工業部“業務拔尖人才”等榮譽。

一支充滿活力的創新團隊其發展不能僅靠外部引援,更需注重內部人才的培養。吳淼教授高屋建瓴,始終準確把握科技發展方向,站在國際學術前沿:并組織眾多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建立起多支研究隊伍攻克亟待解決的科技難題。在取得顯著科研成果的同時,許多綜合素質高、科研能力強的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如薛光輝、郝雪弟、田劼等人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已能獨當一面,使得吳淼教授倍感欣慰,同時也使科研隊伍保持著旺盛的創造力。

煤礦安全重于山

這些年來,我國現代化高產高效礦井的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年產千萬噸的工作面已不鮮見。煤礦生產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得益于其機械化、自動化、集約化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煤礦高產高效關鍵影響因素之一是其關鍵設備的開機率,歸根結底是這些設備的可靠性和可維修性,該問題在“一礦一面”、流水線作業的現代化礦井中尤為突出。煤炭采、掘、運、提等環節的某一關鍵設備一旦發生故障將導致整個工作面甚至全礦井停工停產,嚴重影響煤礦的生產秩序,甚至引發一些安全事故,造成人員的傷亡和企業巨大的經濟損失,社會影響極壞。因此如何提高煤礦關鍵設備的可靠性和可維修性日益受到關注。

實踐證明,采用現代故障診斷技術。開展煤炭生產關鍵設備的狀態監測和健康診斷,建立以設備技術狀態為基礎的預防維修體制,是提高其可靠性和可維修性的有效途徑之一。

薛光輝博士指出:國內外設備狀態監測與健康診斷技術發展迅速,在許多行業已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煤炭生產時常面臨著瓦斯、水和粉塵等惡劣而苛刻的環境。煤礦安全重于山,要求在煤礦井下使用的電氣設備必須取得煤礦用電氣設備安全標志證書,地面普遍使用的儀器設備不能也不允許在煤礦井下使用,使得在地面已經較為成熟的技術難以在煤礦井下推廣應用。

為適應煤炭行業的迫切需求,在吳淼教授的帶領下,該科研創新團隊開展了“煤礦大型關鍵設備狀態監測和健康診斷研究”。他們認為該項研究的難點和技術瓶頸是如何獲取設備關鍵狀態數據,提出了三種解決思路和方法。

其一,利用便攜式儀器采集記錄煤礦井下設備的原始狀態數據,帶至井上進行分析處理。針對煤礦井下的環境特點,成功研發了YHJ(A)、YHJ(B)和YHJ(c)三代便攜式礦用數據記錄儀及相應分析軟件,實現了包括振動在內多種信號的獲取。在冀中能源、潞安、晉煤等多個礦井得到了應用,效果良好,為在煤炭行業推廣普及簡易故障診斷技術,開展精密故障診斷奠定了基礎。

其二,采用機載數據記錄裝置獲取煤礦井下設備的原始狀態數據。該科研創新團隊研制的礦用大容量機載數據記錄裝置,使煤礦采掘設備也有了自己的“黑匣子”,可以跟蹤、記錄和分析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的電壓、電流、溫度、壓力等各種狀態數據。特別是多路振動信號。薛博士透漏采煤機和掘進機用的樣機已經開發成功,目前正在積極開展工業性試驗研究,利用該技術將可獲得煤礦采掘設備使用過程中的第一手數據和資料,為煤礦機械設備的設計、開發、制造、使用和維護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準確把握技術發展方向是優秀創新團隊的必要素養。吳教授團隊認為,基于網絡的遠程故障診斷是設備故障診斷技術重要發展趨勢和熱點之一,煤礦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也為其提供了重要的應用平臺和基礎。目前,該團隊已開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建立了煤礦井下大型設備關鍵狀態參數遠程傳輸試驗平臺,正在研究如何利用網絡把煤礦井下關鍵設備的狀態數據傳輸到遠程客戶端,再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該技術若獲得突破,可在地面建立設備遠程狀態監測和健康診斷中心,甚至在整個集團與大學或研究機構成立聯合設備健康診斷中心,將專家和現場技術人員的優勢相結合。建立現場簡易診斷與遠程精密診斷的二級設備預防維修體制。

薛光輝博士介紹:在吳教授的帶領下,研究團隊在該領域的探索得到了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基金和教育部骨干教師資助計劃項目等多個縱向資金的支持,與國內主要的煤機生產和使用企業開展了多層面的服務與合作,取得了省部級科技獎勵1項,申請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

技術升級建功勛

煤礦自動化和少人甚至無人采掘工作面一直是國內外采煤行業追求的目標。發展煤礦采掘裝備自動化和遠程監控核心技術,提高井下自動化水平,將對保障我國煤炭資源安全高效開采,減少事故隱患,促進煤炭資源開發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雖然巷道掘進機已在各主要產煤國得到廣泛應用,但工程實踐中還存在許多問題。綜掘工作面環境惡劣,空間狹小,黑暗潮濕,粉塵水霧大,危險程度高。掘進機作業條件差,空間狹小,司機視野嚴重受限,司機手動操縱掘進機截割定位定向困難。掘進效率難以大幅提高,工人勞動強度大,掘進安全性低。手動控制極易造成超挖欠挖,截割斷面成形質量差,截割臂擺速自動化控制程度低,掘進成本難以降低。掘進機雖可借助巷道激光指向儀指示掘進方向,但無法進行自身定位定向,運行姿態出現偏差時手動糾偏無精確依據且操作困難。上述諸多問題使得巷道掘進速度與回采速度不匹配。采掘失調問題突出。研發掘進機自動控制系統,提高掘進機的智能化水平,成為煤炭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也是實現煤巷掘進自動化的必經之路。

為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掘進機自動化發展的進程。2005年掘進機科研團隊在吳淼教授的帶領下,與冀中能源集團公司和石家莊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精誠合作,歷時3年研發了“掘進機智能型恒功率自動成形截割與定位控制系統”,經同行專家鑒定為“國際

領先”水平。

田劫博士介紹說:該項目已經成功應用于石家莊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的主打產品EBZ160、EBZ200、EBZ300型掘進機上,井下工業性試驗效果良好。截割誤差小,滿足煤巷技術考核指標。能實現截割自動成形和懸臂擺速自動控制及掘進機全無線遙控。其中EBZ200型掘進機在內蒙古準格爾旗官板烏素煤礦投入生產運行,在半煤巖巷道煤巖硬度f≤7、斷面20平方米的作業環境下,應用掘進機自動截割成形技術,創造月進尺過千米的新紀錄。

正是基于這些前瞻性的研究基礎。2008年該團隊聯合石家莊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冀中能源集團公司、中煤裝備集團公司和中國礦業大學(徐州)等單位組成了集產、學、研、用于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以較高競爭優勢奪得了“十一五”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煤礦井下采掘裝備遙控關鍵技術”的研究任務并具體負責課題1“掘進機遠程控制技術及檢測系統”。該團隊重點負責其中“掘進巷道斷面自動成形控制、截割頭自適應PID牽引調速控制、掘進機位姿自動檢測以及掘進機定向掘進控制”等四個關鍵技術研究,解決掘進機位姿自動檢測、煤巷掘進斷面自動截割成形、截割懸臂自適應牽引調速控制、掘進機定向掘進自動控制、掘進機全無線就地遙控等技術瓶頸,促進煤礦綜掘設備自動化和智能化控制水平的整體提高,使得我國掘進機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將來實現井下少人甚至無人掘進工作面奠定基礎。目前該課題已獲得省部級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審發明專利3項,擁有完善的知識產權體系。

節能環保顯神通

當“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綠色環保”、“低碳經濟”這些術語日益為人們耳熟能詳時,吳淼教授團隊已經為黏稠固廢的綠色處置忙碌了十年。工業生產中往往會產生一類黏度高、顆粒細、難以沉降、極易污染的工業副產品或廢棄物,吳淼教授命名為“高濃度黏稠物料”,涉及20多個行業,如果無法有效消納和處置則不得不四處堆積或拋棄,成為“高濃度黏稠固體廢棄物”,屬固體廢棄物中極特殊且難以處理的一種。

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黏稠固廢產量日益巨大,2006年我國煤泥年產量即達約7500萬噸,脫水污泥約2000萬噸,赤泥3000萬噸以上,電石渣1200多萬噸。廢棄物實際上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這些黏稠固廢同樣也是巨大的潛在資源,如煤泥仍具有相當大的熱值。燃燒發電是煤泥的最佳出路,對此國家投入巨資研究。

然而廢棄物變成資源并非易事,仍以煤泥為例,盡管低熱值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技術早已成熟,但如何將數量巨大的煤泥送入鍋爐卻是技術難題。傳統的皮帶機、刮板機和運輸槽車等敞開式輸送方式不能適應鍋爐燃燒工藝,輸送本身跑冒滴漏現象嚴重,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長期以來煤泥不能大量工業利用,不得不丟棄堆放,占用了大量土地。造成了土壤、水體等環境的嚴重污染,成為全國煤炭行業節能環保最為嚴重的老大難問題。

國內外實踐證明,采用管道是輸送煤泥入爐燃燒發電的最佳方式。然而煤泥具有濃度高、黏度大,常溫常壓下不具有流動性,高壓管道輸送時呈濃密膏體狀,管道輸送阻力極大,超越了傳統漿體管道輸送理論的研究范疇,屬國際固體管道輸送前沿研究領域,理論與技術依據匱乏,成為煤泥資源化利用的技術瓶頸。

針上述現狀,吳淼教授科研團隊深入研究煤泥特性和鍋爐燃燒煤泥對管道輸送的各種要求,一方面研究膏體管道輸送理論,一方面進行工程應用的關鍵技術攻關。研發了服務于高濃度煤泥資源化利用的管道輸送技術及成套裝備,使其資源化利用得以實現,并成功推廣到城市污泥、電石泥、化工污泥等十幾個行業黏稠固廢的處置與資源化利用。

有專家評價:該項目適用范圍廣泛,應用簡便,在煤泥等黏稠固廢管道輸送技術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均明顯優于國外同類技術。

郝雪弟博士介紹該項目的主要創新點時認為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項目以煤泥膏體高壓管道輸送技術為核心。將煤泥的‘預處理一管道輸送一處置’等環節一體化,創立了基于管道輸送的煤泥資源化利用新工藝:(2)通過建立國內唯一研究高濃度黏稠物料管道輸送的專業化實驗室,研發多種專用測試裝置,開展大量基礎理論與實驗研究,建立了濃密膏體管道輸送的理論框架;(3)解決了高壓長距離泵送、單管輸送多點給料、在用系統與備用系統切換等主要難題,攻克了11項關鍵技術,為煤泥等長距離管道輸送的工程應用奠定了基礎:(4)研發高濃度黏稠物料一體化管道輸送與潔凈儲運的成套裝備,成功推廣至其他黏稠固廢的焚燒、填埋、資源化利用等多種處置方法中,將黏稠固廢的產生、管道輸送、儲存和最終處置有機結合,全過程不落地、無污染。

相關資料顯示,該項目應用效果非常顯著。至2009年底,已有299套輸送煤泥累計約1.23億噸,用戶燃燒發電直接經濟效益約140億元。還有96套成功應用于市政、造紙、化工、石化、冶金、制糖、電力、建材、有色金屬、印染等十幾個行業,資源化利用與處置污泥、電石泥等累計約0.27億噸。產品幾乎占有國內全部市場,并實現了出口。

吳淼教授告訴筆者,該項目獲得過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與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稱號,獲得過省部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擁有完整的知識產權體系,包括已獲得授權專利31項,正在實審中專利14項(11項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以及計算機軟件著作權6項。該項技術已經成為黏稠固廢處置與資源化利用輸送的首選方式,有2項有關國家標準正在編寫之中。“四會”人才做棟梁

在簡短的采訪過程中,我們就發現吳淼教授培養的這三位學生都具有極高的素養,反映了該團隊不僅在科研上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培養人才上也不落人后。吳淼教授一直按照自己獨特的“四會”教育理念培養學生,深受學生愛戴。1993年至今,已有59名研究生畢業(其中碩士43名、博士13名、博士后3名)?,F在仍有碩士生1g名,博士生8名、博士后1名在吳教授門下深造。

所謂的“四會”人才指的是“會想、會做、會寫、會講”。吳淼教授認為:研究生教育是最高層次教育,科學研究是其最主要培養方式。課題人人不同,來源廣泛,要求多種多樣。按照“四會”要求對研究生進行針對性較強的綜合訓練才能有利于在個性化教育中抓住主要矛盾和共性因素,培養出研究生較高的創新能力、研究能力、專業能力和工作能力,使之成為高素質高水平人才。

簡而言之,“會想”是指努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全面、深入、系統地思考問題,及時了解發展趨勢和動態。“會做”就是要求學生數學能力、專業能力、計算機能力、外語能力、研究能力、各種實驗操作能力和與人溝通能力等都要提升到過硬的水平,而且具備自信與勇敢的精神。“會寫”就是具備極強的文字表達能力。無論實驗報告、中英文學術論文、立項申報書、鑒定材料、學位論文、研究筆記等都能做到熟練準確。邏輯性強,旁征博引,信手拈來。他要求學生要特別注意培養制作留存影像資料、做好筆記、經常整理各種資料的習慣。倡導學生用1/3時間學習+實驗+工作,1/3時間思考,1/3時間整理各種成果。“會講”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講話絕不啰嗦,開門見山,緊扣主題,注重技巧,過程結論調理清晰。訓練學生做各種報告都要精心準備,做到概念清楚、條理清晰、口齒伶俐,并擅于博證旁引,精準掌握時間,同時善于傾聽、提問和回答問題。還特別強調要高度重視PPT制作。使其成為“再創作、再凝練、再提高”的過程。

“積極迅速積累經驗”,“善于總結發現規律”,“在規定的時間里面做規定的事”,“要讓思維充滿創意”,“若無熱情則無大志”,“先宏觀,后微觀:先綜合,后分析:先發散,后收斂”,“會應用知識,才會產生力量”,這些都是吳淼教授經常對研究生說的話,看似簡單,卻濃縮了吳教授研究生教育的思想理念。他說,只要研究生按照以上“四會”去要求自己,不管做什么課題,都會達到較高的研究生培養標準。不管將來從事什么工作,都會有較高的素質和較好的基礎,會有寬闊的事業前景和迅速發展的潛力。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有了這樣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我們相信吳淼教授希望學生達到的勇于創新、善于創新、事業成功、生活幸福的目標也一定能實現!

教育論文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美術教育;現代教育;美術心理學;鑒賞能力

一、現代美術教育現狀研究

當前,高校美術教育不斷取得新的發展,正在向著市場、世界化進程邁進,其發展進程也逐步呈現多元化趨勢。由于不同國家以及不同地區之間存在著不同的經濟和社會狀況,這就使得高校在現代美術教育方向方面有不同的側重點。在這種多元化的市場環境下,現代美術教育也在不斷改革,創新教學手段,調整教學目標,為滿足不同的社會需求培養更多的人才。

傳統的美術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注重專業知識的教學,使得專業劃分較細,導致人才知識相對單一,知識結構不夠全面。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有些高校為了片面地與市場接軌,在學科設置和教學內容方面提高了實用性的要求,使得一些高?,F代教育更具有了功利性的傾向;另一方面,由于市場經濟的沖擊,當前部分高校學生在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等方面發生了不少改變,受到的沖擊和影響比較大。有些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希望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較高的回報,卻不重視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片面追求實惠化和實際化的目標,學習觀念也帶有了明顯的功利性和傾向性,對于專業知識和基礎知識的學習卻有所忽略。如何正確引導學生改變這種學習觀念和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念,是現代美術教育所要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也是美術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二、美術心理學與美術教育的概念

美術心理學就是對美術創作過程中作者的心理活動,對美術作品欣賞者的心理活動以及美術作品所反映的社會心理等活動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這一研究過程主要是對情緒、認知以及意志等相關情緒的活動規律進行探討。美術教育是通過教師對美術作品的講解,讓學生能夠與美術作品的創作者進行無聲地對話和間接地溝通交流。這種溝通交流不需要學生與美術作品創造者面對面進行,但是卻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美術學理論知識和美術學基礎,能夠領悟到美術作品創作者隱含在作品之中的內在心理活動,能夠欣賞美術創造者的心路歷程。

三、美術心理學與美術教育的關系

(一)美術作品作者的創作心理與美術教育

任何一個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都是美術家用自己的筆來表現自己心理活動以抒發某種情感的過程,或者通過某種藝術形象來表現自己思想的過程。每一幅美術作品,作者在當時的創作過程中,肯定是一個構思過程與一個心理激蕩過程的交匯與升華??梢?,每一幅美術作品中都飽含著美術創作者心中的想法和千言萬語,飽含著美術作品創作者的思想情感。但是,美術創造者將作品完成之后,還要通過美術欣賞讓學生們了解其中的內涵,讓學生們能夠去挖掘其中的藝術魅力,去發現其中的藝術效果和社會效用。也只有通過美術教育,才能使學生能夠認識并且掌握發掘美術作品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的工具,構建起美術創造者同美術欣賞者之間溝通的橋梁,與社會聯系之間溝通的紐帶。

美術作品都有作者在創作時想要表達的內在含義,學習者想要深入了解,就一定要了解美術作品創作者的心理過程、心路軌跡,進而從精神上與美術作品創作者產生共鳴。從美術心理學角度來講,美術創作者在進行作品創作時,總會將自己頭腦中的創作沖動通過繪畫語言展示給讀者和欣賞者,有些可能會隱藏較深,有些可能會比較難懂,但是經過美術作品欣賞者或者學生的慢慢領悟和感受,總是能夠理解其中的含意,通過視覺美和韻律美以及作品的藝術美去領悟美術創作者的心理動因。同時,高校學生在對美術作品創作者的心理軌跡進行探索和追尋的過程,也是對自身欣賞能力和領悟作品內涵能力的提高,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到作者的內心深處,與作者在精神上產生共鳴。如,畢加索的作品《格爾尼卡》,畫中的公牛象征強暴,實際在暗喻受難的西班牙人;而畫中受傷的馬,則象征著光明與希望的燈火;抱著死嬰哭嚎的婦人和手握鮮花、斷劍、張臂倒地的士兵,這些畫面,我們從中感受到畫家對戰爭的殘酷,法西斯野蠻獸行的譴責以及強烈的抗議,以及對正義戰勝邪惡的必勝信心。

(二)美術作品的社會心理與美術教育

任何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都是美術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并且結合當時歷史情境和社會情境進而升華而產生的。也就是說,每一個美術作品都是人類社會對當前世界認識的物化形態。美術作品中所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以作者生活的社會歷史背景為依據的,而另一方面,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現實的真實情況也需要通過美術作品來展示,社會的真善美需要美術作品來宣揚,社會的假惡丑需要通過美術作品來鞭撻。英國著名哲學家科林伍德曾經說過,“沒有一個社會完全了解自己的內心,它就會在這一點上欺騙自己,但對于這一點的無知意味著死亡。”所以社會需要藝術家去挖掘,去體會。

學生如何去正確理解美術作品想要表達的社會內涵,如何去把握美術作品創作者的心理和審美意識等,這些對于高校學生提高自身美術欣賞能力和提高自身理解美術作品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過美術作品讓高校學生了解作品創造的時代背景、思想內涵以及創作意圖等,進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作品創造的目的,讓學生通過作品表面進而看到其背后本質,從而提高自身理解能力和欣賞水平。正如美術心理學上所認為的“美術(欣賞)活動還會把觀者推向一種類似在海妖的美聲中陶醉的動人體驗。從美術家的創造到意趣無窮的觀看,這些都不僅僅是讀解式的認知,也是情感的沐浴。例如,學生在對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進行學習時,首先看到的是花卷中的各種生活場景,通過這些生活場景了解北宋時期的文化和風俗習慣以及北宋時期工商業的繁榮與興盛。同時,還可以從構圖手法、線條勾勒以及虛實結合的韻律感等方面了解到美術作品創作者張擇端的高超手法和嫻熟的技法。

每一幅美術作品產生的當時的社會因素都有很多,不可能都包含其中。但是,作為高校美術專業的學生還是要學會從作品中感受到其深刻的社會因素和歷史因素。這也是高校學生提高自身美術欣賞能力的原因,也是美術作品所具有的內在藝術魅力。心理學家艾倫·溫諾說道:“畫家在描繪滿頭密發時,只是非常逼真地畫出幾縷而把其余的部分畫得很模糊,但是觀賞者設想出模糊的部分并且竟然想象自己看到了細微的發絲。實際上觀賞者并不對實際不存在的頭發產生幻覺,他們細心就能清楚地看到,畫家僅僅描繪了幾縷發絲。然而,人們對畫的知覺不是一般的反應,因此往往不在意所描繪的景物比真實的景物少了多少。”這種欣賞者在欣賞作品時所具有的心理因素與人們常說的“舉一反三”、“見微得著”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學生自身心理感受與美術教育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學習也是對美術作品的一次細致的欣賞,而從其本質上來講是一種精神活動,是學生運用自身的藝術修養和對美術作品的感知能力去進行體驗和感悟,進而對美術作品進行再創造的一個過程。這一個過程是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因此,學生首先要從自身心理感受上進行提升,進而提高自身藝術欣賞水平。就像法國雕塑家羅丹所說的“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每一幅美術作品的作者創作時的審美活動,都充滿著突發性與不確定性,而學生對作品進行欣賞時的審美活動同樣也充滿著即時性,二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從這一點來說,就要求欣賞者不能忽略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要以之去印證和對比創作者當時創作時的心理心境。這也是美術心理學上認為的“對每一幅美術作品的探究,都隱藏著內容以及情感復雜而豐富的主體評價。由于這種評價與情感經驗相互交織在一起,所以就特別真實自然,因此很強的頡抗性在心靈的提高或塑造肯定一般不會碰到。”然而,美術學習和藝術欣賞畢竟是學生單獨個體的精神活動,在學習美術作品和欣賞時需要靜觀默察、揣摩品味作品的主題思想,體味作品的藝術內涵,并與創作者創作時的心理狀態發生共鳴。如清代朱耷的《荷花水鳥圖》以高度概括、刪繁就簡、以白當黑、虛實互襯的表現手法,刻畫了一支殘荷,一只孤立在危石上,縮著身體、翻著白眼的水鳥。欣賞者可以從中深刻體味到畫家冷漠、孤傲、白眼向人的性格特征。再了解其生平以后,又能使人等同身受地體會到他身為亡明皇室后裔對清統治者的抗議以及其在精神上的極大痛苦,那種“橫涂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的心境就躍然而現了。

參考文獻:

[1]高建立.論高校藝術教育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中的作用[J].藝術教育,2012,(7):120-122.

[2]宋濤.試論當代大學公共藝術教育面臨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高教研究,2013,(10):89-92.

[3]呂型偉,閻立欽.構建美術教育實踐平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0,(2):45-51.

[4]路家明.素描:通往藝術設計的橋梁———談“體驗性”素描實驗教學[J].北方美術,2013,(1):31-35.

教育論文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企業;財務分析;問題;對策

一、引言

企業財務分析是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的基礎上對企業的過去一定經營期間的資產負債、收入成本利潤、資金流入流出情況及所有者權益變動情況的分析,企業財務分析工作是企業會計記賬工作的延伸,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始,從企業財務分析工作中可以發現會計記賬工作的準確性,會計記賬程序的合理性,也可以發現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可以挖掘企業潛在的資源。但是當前企業財務分析也存在不少問題,例如財務分析工作依據的數據不準確、不完整,財務分析人員不專業,財務分析方法比較單一,財務分析工作與業務脫節,財務分析工作比較滯后,財務分析結果應用有限。

二、企業財務分析的意義

(一)企業財務分析有利于會計監督和控制職能的實現

財務分析人員通過財務分析方法對企業的財務報表項目進行分析,通過分析財務報表項目的增減變動情況,可以發現會計記賬人員平時記賬時對會計準則及會計政策更新變動掌握的情況以及對企業的會計核算制度履行情況,分析各類財務指標信息可把控企業制度的執行情況;分析企業的預算執行情況可掌握經營活動和財務目標間的偏差??傊?,財務分析有利于會計監督和控制職能的實現,有利于發現企業會計記賬人員平時工作中的疏忽,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會計核算項目的準確性,及時彌補了企業對外披露財務信息的準確性。

(二)企業財務分析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規避財務風險

財務分析人員通過對生產環節關鍵生產指標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以為生產管理人員提供合理化建議,有助于解決他們日后生產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提高生產效率,為企業創造價值。通過財務分析可以發現會計記賬是否準確,通過對企業的籌資方式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企業哪種籌資渠道比較合理,分散企業籌資的風險,可以規避財務風險。

(三)企業財務分析為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考評、獎懲提供依據

財務分析是將客觀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判斷,通過企業的財務報表的各個項目增減變動情況,可以了解整個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針對不同具體項目的增減變動情況,具體分析產生的原因,在進一步分析經營管理者的業績,責任落實到個人。財務分析在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考評、獎懲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企業的各個層級的管理者進行考核提供依據。

三、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分析工作依據的數據不準確、不完整

財務分析對數據的質量要求很高,如果財務報表上的數據計算方法不一致,數據不準確或者缺失,數據覆蓋面的深度和寬度不夠等,都會影響財務分析的質量,可能影響各類隱性問題不被發現,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財務分析工作的準確性。很多企業做財務分析一般比較重視財務指標的運用,輕視對非財務指標的分析,實際非財務指標的分析對企業的影響也不可小覷,例如稅率政策的變化、關稅的調整、國際貿易壁壘等表外因素的變化也會影響財務分析的完整性。

(二)財務報表分析人員整體專業水平、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財務報表分析需要專業的分析人員,了解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及專業知識,當前企業大多都沒有設置財務分析崗位,財務分析工作大部分上都是財會記賬人員來完成的,甚至有的一些企業財務分析工作由行政部門文職人員來完成的,只能根據報表上的一些數據生硬的套用財務分析指標的公式,對計算出來的結果不能很專業的加以分析產生的原因,這樣分析出來的結果對企業的生產經營作用不是太大。另外企業的財務分析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財務分析人員不僅要具備財務分析的各項技能,還需要了解國內國際經濟變化趨勢,稅收政策的變化,行業發展變動走向等。

(三)財務分析方法比較單一,財務分析工作比較滯后

目前大部分企業財務人員對企業的償債、運營、獲利、發展能力分析,通常采用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進行財務報表分析,這幾個常用的分析方法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依賴性很大,由于財務報表是會計的產物,會計有特定的假設前提,并要執行統一的規范。我們只能在規定意義上使用報表數據,不能認為報表揭示了企業的全部實際情況,所以這幾種常用的分析方法也有各自的局限性。由于財務報表信息的滯后性,導致財務分析工作的滯后性。

(四)財務分析工作與業務脫節

當前企業財務人員不參與企業的日常產銷例會,對企業的具體業務運作不是太清楚,甚至有些管理人員認為產銷會,只與生產部門和銷售部門有關,與財務部門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聯系,導致財務人員不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只管做自己的財務賬,進行一些比較簡單的財務報表分析,對生產經營活動沒有指導意義,財務管理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對企業的生產活動失去了財務管理的應有的價值。

(五)財務分析結果的應用受限

當前企業領導層由于不太懂財務工作,認為財務部門只是后勤服務部門,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幫助不大,所以財務工作得不到領導的重視,財務分析結果得不到廣泛的應用,認為財務部門只要把賬記好了就行了,其他的一律都沒有參與的資格似的,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受到很大的打擊,慢慢地財務部門就變成不重要的部門了,最后財務部門真正地變成了其他部門的服務部門,財務管理的作用也就消失的無影無蹤。到最后出了問題,又來責怪財務沒有發揮好財務管理及監督的責任。

四、完善企業財務分析的對策

(一)提高財務分析工作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

在財務分析工作開展之前,財務人員需要對分析的財務數據進行修正,檢查一下財務數據計算的方法是否一致,財務報表的數據是否準確或是缺失,財務報表的數據深度和寬度是否達到要求等,通過修正好的數據再進行財務分析工作,這樣得出來的分析結果才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在財務分析工作中非財務指標的分析也很重要,非財務指標對不同的企業影響程度不同,例如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關稅壁壘、中美貿易摩擦等非財務指標對企業的財務報表影響也很深遠。在財務分析工作中不僅要重視財務指標的運用,還要兼顧非財務指標的分析,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構成一個企業財務分析工作的一個整體,二者缺一,都談不上財務分析工作的完整性。

(二)提高財務分析人員的專業性,綜合素質

企業財務分析具有一套專業的知識體系,組織架構。要想把企業的財務分析工作分析得透徹,財務分析人員要具備專業的知識體系,組織架構,企業最好能設置企業財務分析工作崗位,有專人負責企業的財務分析工作。財務分析人員最好招聘正規機構專門培養的人才,這樣的人才對企業的財務分析工作上手快,自成體系,工作效率高,責任心強,有利于企業財務分析工作的進展。

(三)財務分析方法的綜合運用,提升財務分析工作的及時性

財務分析方法有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根據財務分析的目的與要求編制分析程序,選擇分析方法,由于許多財務分析方法都有各自的優點和局限性,所以在進行企業財務報表分析時,盡量采用多種方法對其進行分析,得出更準確的分析結論,確保能為企業的管理層提供合理化建議,為企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同時也要提高財務分析工作的及時性,財務信息的及時性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非常重要,及時的財務信息可以及時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生產效率??傊?,財務分析要注重事前、事中與事后分析相結合,這對整個財務分析方法體系都是適用的。

(四)財務分析工作離不開企業的業務活動,應建立財務業務分析體系

首先財務分析人員要參與企業的日常的產銷會,了解企業的具體業務活動,為企業的財務分析工作打下業務的基礎,了解了具體的業務之后,再去做財務分析工作,心中會有數,遇事不慌。以財務報表為出發點,輻射到各業務模塊,通過企業的財務報表分析報告可以了解整個企業的運營情況,如果哪個指標超出了合理的范圍,通過平時了解的企業的業務活動,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釋,所以企業的財務分析離不開業務活動,財務分析人員要懂業務,結合企業的具體業務活動的財務分析才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企業最好建立財務業務分析體系,二者相互緊密的結合,定能為企業以后的發展有所幫助。

(五)提高財務分析結果的價值,擴大財務分析結果的使用范圍

管理層要重視財務分析工作,了解財務工作,重視財務分解結論的質量,提高財務分析結果的利用價值及使用范圍。讓財務人員多參加一些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讓財務分析工作做得更好,讓財務分析結論更具有價值。

五、結語

綜上所述財務分析對不同的企業,面臨的問題與解決的措施都會有所不同,希望每個企業都能尋找一條適合自己企業財務分析方法,建立健全分析體系,為自己企業以后的發展指明一條道路,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同時提升財務人員的社會價值,財務人員在企業的發展中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同時財務人員也要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做大、做強。

參考文獻:

[1]傅金萍.企業財務報表分析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02):29-30.

[2]馬文婷.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企業,2021(01):167-168.

[3]鄭小明.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納稅,2021,15(02):107-108.

[4]吳林勇.企業財務報表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商訊,2021(02):49-50.

[5]丁常香.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1(01):153-154.

(作者單位:無錫市太平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論文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社會政策;社會組織;社會管理

自2008年,我國人均GDP突破3000美金后,人們的關注重點由溫飽方面開始轉移到生活品質方面,有關社會管理方面的各種問題也被社會各界所關注。雖然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已經卓有成效,但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方面的各項工作還沒有全面展開,相關的路線與方針還沒有明確。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社會管理體制方面所暴露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嚴重阻礙了我國社會發展的進程。當前的社會管理體制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該方面的改革工作勢在必行。到底什么是社會管理呢?怎樣來提升社會管理效率呢?如何對社會管理進行評估呢?到目前為止,社會各界還沒有給出統一而正確的答案。在本文中,筆者將對這些問題展開分析,進一步梳理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方面的有關內容。

一、當前社會管理體制方面存在的問題

長久以來,我國學術界并沒有將社會管理作為獨立的研究方向,有關該方面的認識多局限于經濟體制之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實行“單位-街居”的社會管理模式,在城市里通過單位來管轄職工,再輔助街道來管理其他社會成員,進而在城市中實行社會管理的全面覆蓋。這種模式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能夠有效地控制社會成員,有利于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此模式的出現和當時的計劃經濟體制相吻合,將政治、經濟與社會管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但是也留下了制度方面的隱患。單位制的實行使得社會出現過度依賴性。而街道制的實行主要是靠街道辦事處與居民委員會,這兩機構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多扮演著政府部門的執行者,被動地按照政府的指示開展工作,工作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長期以來人們往往認識不深入,只是把社會管理簡單地理解成社會福利事業管理。

在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整個社會的結構發生了變化,社會成員的流動性加強,在現實中,單位制已經難以維持。但是很多政府部門受以往思維方式的影響,還沒有對社會改革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在經濟體制發展變化后,運用街居制來單方面地推進社會管理工作,難以滿足復雜而多樣化的社會需求。在單位制逐步消亡,而街居制難以全面實現功能的狀態下,社會管理出現主體缺乏的情況,管理能力非常差,在環境、治安、娛樂、衛生與教育等多個方面都難以完全覆蓋。這樣下去很容易出現社會管理的空白區域,對社會的發展與穩定都帶來負面應用。這種情況下,構建新的社會管理體制尤為迫切,非常有必要針對當前社會管理的內涵展開研究,歸納出合理的路徑。

二、社會政策與社會組織視角下的社會管理改革

在以往計劃經濟體制下,社會各界普遍對社會管理缺乏關注,對其認知非常淺薄。當前經濟社會下,在深刻理解社會管理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如政策執行情況和社會組織狀況等。社會管理、社會組織和社會政策三方面應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構建成社會管理體系。

一是以社會政策的視角來了解社會管理。盡管政府以外的機構也能夠有政策,然而社會政策這種一般性的表達方式多是用來界定和公民福利相關的國家所起到的作用。這也說明,社會政策的制定與推行主要依賴國家公共權力。從西方國家的經驗來看,社會政策涵蓋扶貧、就業、教育、住房、衛生等多個方面。從這個角度來講,社會管理就是社會政策的有效執行,是相關主體在社會政策的要求下,依照社會政策的有關內容協調社會成員在各個方面的社會事務,為社會成員提供社會性的公共服務,有助于提升社會成員的生活品質。社會管理應從全民整體的需求出發,推進社會公平,解決多種社會問題,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社會管理的核心工作在于有效執行各種社會政策,而社會政策多是由政府等部門制定的,與社會管理的手法與方式關系密切。

所以,在理解社會管理的過程中,應明確社會政策的界定范圍,借助多種專業化的工具與方法,使得社會政策能夠落實成為社會公共服務,有效地解決多種社會問題。社會管理不同于公共事業管理,其需要依照既定的行政程序來進行。針對社會成員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社會服務,有助于實現社會資源的整合,從而達到社會政策的根本目標。

二是從社會組織的角度來了解社會管理。政府是國家權力的核心,對公共資源的分配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當前社會中,除了政府之外,社會組織成為了最大的社會管理主體,其在社會管理的各個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一般來說社會組織的成熟度與社會管理水平成正比例關系。在構建社會組織的過程中,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相關經驗,以美國為例,該國有一半以上的社會服務是由非盈利組織提供的。政府應積極為社會組織的發展構建法制環境,并出臺有效的政策鼓勵與引導其發展。英國通過構建制度化伙伴的關系來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到社會管理中。政府與社會組織的關系應呈現出制度化與法制化的特點,其應積極引進那些成熟度非常高的團體組織參與到社會管理中。

三、從多層次構建社會管理體制

在我國,社會管理應及時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而進行調整,始終堅持社會需求導向。政府與社會組織應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進社會管理水平的提升。社會管理體制方面的改革工作應從管理方式、投資渠道與評估方法等多方面共同推進。

一是在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下,實現分類管理體制。一方面針對各種社會事務建立有針對性的社會管理政策與制度;另一方面針對不同的社會組織,施行不同的鼓勵政策。社會組織一般包括民間公益組織和民辦非盈利企業,前者會面向整個社會開展各種公益性的慈善活動,所以應實行全面的免稅優惠政策,相關部門還要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后者應帶有互利性質,所以應從政策方面入手,鼓勵其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并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

二是確立社會管理目標,實現管理效率。針對管理目標,政府部門應積極選擇多種評估指標,使得社會管理效果能夠被量化,從而為政府的相關決策提供客觀依據。在當前,這些指標應包括城鎮基尼系數、社保覆蓋率、教育普及率、失業率與犯罪率等。

三是加強社會慈善資本的管理。長期以來,人們角色社會管理方面的各項投入是不追求經濟價值的。多種資金匯總成為非常龐大的社會慈善資本,針對這一資本做好管理與投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相關主體應構建科學的投資體系,在創新與效率的理念下,來提升資金的經濟價值與利用程度。這方面可以引入專業的投資管理公司。在加強社會慈善資本管理的過程中,還應該積極構建社會經濟部門。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生活品質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經濟部門的成本非常低,卻能夠向人民群眾提供高水平的生活性服務,既提升了社會管理水平,也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除了這些以外,鼓勵和引導社會服務領域的投資活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僅能夠滿足社會需求,還能夠實現經濟與社會兩方面的共同發展。(作者單位:華僑大學)

參考文獻:

[1] 謝宇,安建增.論社會政策比較研究的三重維度[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

[2] 陳婧雯.基于社會管理與服務對新農村建設保障研究[J].商,2014(10).

上一篇:研究教育論文下一篇:教育意義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