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化事業發展范文

2024-04-16

文化事業發展范文第1篇

一、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總體情況

2011年10月1日,市圖書館新館建成后對社會正式開放。****縣和****市的文化中心已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全市有公共圖書館7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1個,博物館、紀念館8個。全市102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均設有文化站,1826個行政村中,已建成農村文化中心(文化大院)1825個;建成社區文化中心82個,占社區總數的98%。****被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縣,****被命名為全省文化先進縣。****區的電建社區、花園街社區,****區的龍源湖社區和****區的梅苑社區先后榮獲了“全國群眾文化先進社區”稱號。

二、各項惠民工程實施情況

(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

2006年,****市被文化部確定為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試點市(全國僅有5個),孟州市被確定為試點縣(全省6個),經過緊張工作,到2007年底,我們超額完成了試點任務,通過了文化部的驗收。隨后幾年,我市按照上級部門要求,不斷對支中心和村級服務點硬件設備進行上檔升級,工程建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至2010年底,我市所轄各縣市區均建立支中心,并投入使用,在鄉村基層網絡建設上,全市58個鄉鎮、44個辦事處全部建立鄉鎮(辦事處)服務點,建成村基層服務點1847個,基本形成了機構健全、運轉良好的市、縣、鄉、村四級共享工程服務網絡。2011年以來,我們重點對各縣市區支中心和村級服務點使用情況以及各項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調研,對存在問題進行督導,確保各服務點發揮作用,并對部分基層服務點進行了設備的更新和補充。

(二)舞臺藝術送農民活動

“舞臺藝術送農民”活動,是以充實、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目標,以滿足農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發展農村先進文化為目的,按照“政府購買、院團演出、農民受惠”的原則,讓廣大農村群眾免費觀看到優秀的文藝節目。近年來,我市以豫劇和懷梆為主要演出形式,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喜愛。自活動開展以來,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喜愛,所到之處,均收到了高度的贊譽。2008年至2011年,我市共完成演出任務267場。2012年我市承擔演出任務64場,按計劃將在11月底前完成。2012年,列入市定十項民生工程內容的“百場演出送基層活動”,由市財政出資40萬元,購買100場(戲劇、歌舞各50場)演出送基層,也將在11月底前完成。

(三)農家書屋建設工程

農家書屋是為滿足農民文化需要,由政府出資,在行政村建立的、農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農民實用的書報刊和音像電子產品閱讀視聽條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農家書屋建設工程在我市實施始于2008年,2012年建設任務592家于今年9月份完成建設,10月中旬通過省新聞出版局驗收。目前,我市已建成農家書屋1992家,實現對行政村的全覆蓋。

(四)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

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是國家在“十一五”期間實施的,由中央財政拿出資金補助,使每一個鄉鎮都建設一個達標的綜合文化站。我市自2008年以來開始實施,至2011年底全部完成5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任務,實現了全市58個鄉鎮都有一座達標的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建設目標。

(五)公共文化場所免費開放

我市有公共博物館(紀念館)8個、公共圖書館7個、文化館11個、文化站58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工作我市于2010年已經全面進行,除博愛縣博物館暫不具備免費開放條件而未能實現免費開放以外,其余各館均已實行免費開放。

****市博物館2011年進行了陳展提升,推出文物陳列“山陽瑰寶--****市文物基本陳列”,對社會免費開放,受到各界好評。市群藝館于2011年元月20日搬入東方紅廣場東側原市總工會辦公樓,結束建館以來始終沒有辦公場所和活動場地的局面,目前館內各項公共設施及培訓課程已對社會免費開放。2011年10月1日,市圖書館實現對社會試運行。至2011年底,全市圖書館、文化館(站)已基本實現免費開放。

三、文化藝術創作和影劇演出

近年來,全市文藝創作人員共創作不同風格、題材的劇本50余部,創作小戲、小品、曲藝類作品100多個。我市青年劇作家、市藝術研究所所長胡紅兵任總編劇的《快樂星球》先后獲得了河南省“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河南省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和電視劇最高獎--“飛天獎”三等獎,并在2007年9月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優秀電視劇獎。市藝術研究所副所長楊林創作的豫劇《常香玉》,在2007年第八屆中國藝術節獲得“文華大獎”,并獲2008年省“五個一工程”特等獎。楊林任編劇的豫劇《女婿》由省豫劇三團搬上舞臺,獲得2008年省“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創作的話劇《紅旗渠》由省話劇團演出,獲2011年省十二屆戲劇大賽文華獎和文華劇作獎。楊林繼2006年

憑劇本《霸王別姬》獲“曹禺劇作獎”后,2012年9月憑話劇《紅旗渠》再獲此獎。劇作家范光創作的電視劇《好人謝延信》獲河南省第九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在歷次省戲劇大賽中,沁陽市懷劇團演出的懷劇《王東明》、孟州市豫劇團演出的《三遷記》和****市豫劇團演出的《曹謹》、《訪帥出征》、《青天淚》、《楊門風云》等先后榮獲金獎、銀獎、銅獎、“文華劇作獎”、“文華演出獎”、“文華劇目獎”等。

2012年,我市8家國有文藝演出團體全部按要求完成了體制改革任務。其中,市直2家演出團體轉企改制,沁陽市懷劇團劃轉為懷梆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另5家縣級演出團體撤銷。目前,相關后續工作仍在積極開展中。

四、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利用

目前,在我市1092處文物古跡點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3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66處,館藏文物3萬多件,其中上級別文物6千多件。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1066處,復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39處,共計1745處。我市現有10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9項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01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共同組織編輯的《懷川記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集成》于2008年初正式出版發行。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工作也在進行中,我市成立了申遺工作領導小組,項目也已列入文化部候選項目。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中,共收集普查線索100141條,立項調查3239項,涵蓋14大類。2009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被文化部表彰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進集體”。在我市眾多的館藏文物中,東漢連閣式彩繪陶倉樓、溫縣盟書、修武縣夏商時期玉戈、元代雜劇俑、東漢五鳳熏爐、四不象銅燈等都屬于國家珍貴文物,在滿足市民參觀的同時,多次出展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比利時等國,為提高****在國內外的知名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文化新聞出版市場有序繁榮

文化事業發展范文第2篇

2011級2班

修翔宇

0113519

3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深入推進,文化生產力得到解放,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實力、活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逐步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新路。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把文化建設提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2003年6月,中央召開了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會議,確定在9個地區和35個文化單位進行試點。經過兩年多的大膽探索、扎實工作,各地試點地區和單位基本完成了中央確定的試點任務,為改革向面上逐步推開提供了典型示范,積累了新鮮經驗。在認真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2005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2006年3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科學分析了文化體制改革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深刻論述了文化體制改革的重大意義,對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進行了具體部署。

黨的十七大深刻闡述了文化建設的極端重要性,號召全黨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2008年4月,中央召開了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推動文化體制改革不斷取得新的實質性進展。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領域的體制改革工作進入向面上推開、向縱深拓展的新階段。2009年8月14日至16日,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在南京召開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經驗交流會,分專題部署了文化體制改革重點工作。

在過去30多年里,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經歷了從醞釀、準備、穩步推進到快速發展的多個時期,宏觀來看,大體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78年—1992年)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1979年10月,鄧小平代表黨中央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發表祝辭,提出了新時期我國文學藝術事業發展的一系列指導方針。對文化體制改革而言,這個講話奠定了理論基礎,指明了前進方向。

1980年2月召開的全國文化廳局長會議明確提出:堅決地有步驟地改革文化事業體制,改革經營管理制度。

1983年,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文藝體制需要有領導、有步驟地進行改革。改革是為了促進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提高作家、藝術家的思想藝術素質,提高作品的思想藝術質量。

第二階段(1993年—2002年)

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發表和黨的十四大的召開,標志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為文化發展奠定了基礎、注入了活力,同時也促進了文化自身的體制改革。

1996年,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提出了文化體制改革的任務和一系列方針?!稕Q議》認為,“改革文化體制是文化事業繁榮和發展的根本出路”“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強文化事業的活力,充分調動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多出優秀作品,多出優秀人才”。 2000年10月,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里提出了“文化產業”這一概念,要求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加強文化市場建設和管理,推動有關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概念的提出,標志著我國對文化產業的承認和對其地位的認可,特別是對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階段(2002年至今)

2002年11月8日,黨的十六大召開。黨的十六大確定了我國改革發展的新戰略,第一次將文化分成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明確提出“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把文化體制改革納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任務,進一步確定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和目標。

2003年,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啟動。北京、上海、重慶、廣東、浙江以及深圳、沈陽、西安、麗江等9個省市和35家宣傳文化單位進行改革試點,先行探索。 2004年1月,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轉企改制,組建第一家股份公司。

2004年4月,中國對外演出公司和中國對外藝術展覽中心合并組建全國第一家大型對外文化企業集團——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

2004年,江蘇11家省直院團集體轉企改制組建第一家省級演藝集團公司。 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把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能力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明確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

2005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上海雜技團組建第一家項目制演藝公司。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創造更多更好適應人民群眾需求的優秀文化產品。

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全面的論述和部署,要求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06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 2006年3月,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標志著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由點到面、逐步鋪開,文化體制改革進入攻堅之年。全國新確定了89個試點地區和170個試點單位。

2006年,中國木偶劇院轉企改制組建第一家由民營公司控股的文化企業。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著重強調,“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

2009年8月15日,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經驗交流會舉行。會議要求,要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樹立新的文化發展理念,將文化體制改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2009年8月27日,西安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西安話劇院有限責任公司、西安兒童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西安市豫劇團有限責任公司、西安說唱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和西安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6個新型市場主體宣告成立,西安市“五團一社”正式完成轉企改制。

2009年8月30日,寧夏話劇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寧夏黃河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寧夏報業傳媒有限公司、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寧夏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6個改制單位同時授牌,這標志著寧夏話劇團等6家單位正式轉企改制。

2009年10月28日,陜西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該公司是以現有的陜西省歌舞劇院、陜西省樂團、陜西省雜技藝術團、陜西省民間藝術劇院、陜西省京劇團、陜西人民藝術劇院、西安人民劇院、陜西省演出公司8家單位的資產為基礎,組建起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陜西演藝航母”。

2009年11月4日,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成立。集團下屬的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海歌舞團、上?;鼊F、上海木偶劇團、上海輕音樂團也同時宣布轉企改制,分別成立有限責任公司。

文化事業發展范文第3篇

一、河南省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投入與效益分析

(一)河南省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投入分析

1.財政一般預算支出。這其中包括文體廣播事業費、文體部門基本建設支出和宣傳文 化發展專項資金。

從近年來的預算支出情況來看,文體廣播事業費的支出比重呈逐年上升趨勢,文體部門 基本建設支出和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的金額也呈上升趨勢。

2.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文化事業建設費。2001一2005年,河南省文化事業建設支出年均增長32.6%。特別是2(X又年以來,全省各級文化事業建設支出都呈現出加速增長 的態勢。

3.預算外財政專戶支出—體彩公益金。自2001年全省開通體育彩票電腦發售系統以來,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十五”期間共發售體育彩票51.26億元,籌集公益金17.54億 元,有力地支持了河南省全民健身運動和奧運爭光計劃的實施。

4.對宣傳文化單位的稅收減免情況。按照財政部、中宣部《關于進一步支持文化事業

發展的若干經濟政策》的精神,河南省對宣傳文化單位實行增值稅先征后退政策,對電影發 行單位實行營業稅優惠政策。2001一20(辮年河南省共減免書店、報社和出版企業增值稅

2.15億元。這些稅收優惠政策的實行減輕了宣傳文化單位的負擔,有力地促進了河南省文 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河南省文化亨業與文化產業投入的效益分析

1.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投人的社會效益。這具體地表現為公共事業蓬勃發展和藝術

精品不斷涌現。近年來,在政府投人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得到了繁榮發 展,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省基本實現了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條件較好的縣(市)有 博物館的目標。另外,河南堅持實施重點劇目帶動戰略,涌現了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文 藝作品,如大型豫劇古裝戲《程嬰救孤》、舞劇《風中少林》、電影戲曲藝術片《村官李天成》 等。

2.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投人的經濟效益分析。這主要表現文化產業增長強勁,文化招 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和一批文化企業成為全省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力軍等方面。

環境創新185

具體說來,2(X)5年,河南省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339.64億元,比20(辮年增長28.4%, 占全省生產總值的3.2%,文化產業從業人員達到120萬人。河南省又充分發揮文化資源 優勢,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不僅引進了大量的外資,也擴大了河南文化的影響力。另外, 一批文化企業集團,如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出版集團、河南文化影視集團、河南雜技集團

等,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河南文化市場上,已成為全省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二、河南省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投入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河南省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投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成果豐富,亮點紛呈,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投人與效益基本上呈現出良性互動發展的態勢。但是,在文化投人向 效益轉化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一)財政投入總量相沖不足,不利于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雖然2(XX)~2(X)5年河南省文體廣播事業費財政撥款由n4886萬元上升到368《X嶺萬元, 增加了22().32%,占全省每年財政支出的比重由2.58%上升到了3.30%。但這與快速增長的 河南省居民對文化的需求相比,財政對于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投人還是不足的,遠遠滿足

了河南省日益增長的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從全國來看,河南省人均文化事業費連續多年處 于倒數第一的位置。從全省各地情況來看,各級政府對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益文化單

位的事業經費相對不足,每年遞增的文化經費多半用于人員經費的支出。尤其是在廣大的農 村地區,基層文化基本建設普遍缺乏資金,文化設施很不完善,基礎設施欠賬多。

(二)地區之間和城鄉之間文化投入差距較大,發展失衡

從近年來河南省各市文化藝術和廣播電影電視事業費投人、基本建設投人和更新改造

設施投人情況看,鄭州、洛陽等經濟較為發達城市投人額明顯高于其他城市,且經濟發達城 市與經濟落后城市間文化事業投人的差距呈擴大趨勢。鄭州市2以洲〕一2《X萬年對文化事業

和文化產業共投人資金18.5億元,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對文化及相關事業和產業的投人以每 年平均37%的速度增長。洛陽市20(X]一2(X)6年各級財政對文化的各項投人達到了18.88 億元。與之相比,鶴壁、安陽、商丘、駐馬店等市同期財政對文化的各項投人都不超過10億

元,有些地市六年來的總額不過1億多元,與鄭州、洛陽相比差距明顯。

(三)財政投入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資金使用效益欠佳

目前,河南省的文化投人一方面表現為總量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著使用效益低下、投 人和產出不成比例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財政投人激勵機制。其 一,收人分配制度改革滯后,沒有建立崗位績效工資制度。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發展 起來的文化事業,特別是文化事業單位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方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體制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河南省的文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人分配制度改革還沒有全 面展開,而改革的核心—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并未真正建立起來。其二,沒有建立專項資金績效考評制度。各項文化事業專項資金的使用尚不規范,缺乏有效的考評制度,這在一定程 度上降低了對文化投人資金的使用效益。

(四)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步伐緩慢,導致財稅優惠政策難以落實

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的轉企改制是河南省文化體制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為了加快推進

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2(X拓年河南省政府出臺了兩個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 制配套政策文件,從財政支持、稅收優惠、資產處置、人員分流安置、養老保險等13個方面明

確了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的優惠政策。在這一政策的引導下,河南日報報業集團 成功實現改制,注冊成立集團有限公司,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規范運作,構建了以資產 為紐帶的母子公司體制。然而,有更多的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在轉企改制的道路上步履緩 慢,裹足不前,以致無法享受到相關的財稅優惠待遇。

(五)政策不配套,對政資金對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引導不理想

資本是文化產業發展的血液。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文化單位的市場化轉型,離不開巨額

資金的啟動和扶持。目前,河南省的文化產業發展尚處于初始階段,文化企業融資渠道單 一,基本上靠文化企業自身滾動發展,這就大大限制了文化產業的發展。資金不足,已經成 為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而河南省引導社會資金多方投入文化產業的措施并不到 位,首先是財政引導資金投人文化產業的功能還未充分發揮,其次是缺乏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的相應的投資融資政策。

三、完獸河南省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投入機制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對政投入力度,向農村地區和薄弱地區傾抖,各市要按 照中央要求設立農村文化建設資金

各級政府應按照有關政策要求,進一步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扶持力度,增加對公益性文化 事業的財政投人。財政部門應根據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的目標、規模和標準,核定公益性文 化單位正常運轉和實施項目所需的支出,并予以必要的經費保障。同時,財政部門要通過大 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重點支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內容建設、功能建設和公共服務平臺建 設。各級財政要充分認識農村文化建設的意義和作用,積極調整支出存量結構,安排增量, 逐步提高文化事業支出特別是農村文化事業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的比重。各地市要按照中 央要求設立農村文化建設資金,努力構建農村文化發展的經費保障機制。

(二)推行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出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分配 實施辦法

要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的要求,深化河南省公 益性事業單位內部改革。一是全面推行聘用制,健全崗位目標責任制,精簡富余人員,嚴格 控制人員增長,使財政核撥的經費,更多的用于事業的發展。二是對不同類型的事業單位實 行不同的收人分配管理辦法,加強監管,合理調節收人分配。三是調整內部收人分配機制, 根據國家事業單位收人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盡快出臺河南省的文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分配 實施辦法,將收人分配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掛鉤。同時,通過調整、合并、轉制等

方式,合理配置文化藝術資源,改變文化單位設置零散、服務單一的狀況,充分發揮文化單位

在區域經濟和社會公益事業中的作用。

~呀(三)探索建立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考評制度和公共文化服務產品采購制度在支持和推動文化體制改革與發展過程中,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財政投人績效考評制度。通過對財政撥付的各類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定期總結和量化評估,建立起激勵機制和

問責制度,從而強化監督,把各類專項資金切實落到實處,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荚u 指標既要考慮對專項資金分配、管理過程的考評,也要考慮對資金使用效果的考評。在此基 礎上,量化績效目標,明確績效責任,對經費使用進行追蹤問效。將向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 文化產品作為增加財政投人的重要依據。同時,政府部門應當大力推行公共文化服務產品 采購制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有效地引人競爭機制和考核激勵機制,實現從“養人辦 事”到“辦事養人”的轉變,以更低的代價得到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提高政府財政投人的

質量和效率。

(四)加快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切實落實財稅優惠政策

在《河南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加快推進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 制,其中,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等重要新聞媒體實行國有事業體制,在科學劃分宣傳業務

和經營業務的基礎上,把經營部分剝離出來,轉制為企業;出版單位除河南人民出版社保留 事業性質外,其他出版單位全部轉制為企業;文藝演出團體除河南豫劇院保留事業性質外, 其他文藝表演院團和演出場所全部進行轉企改制。根據綱要,河南省應全面加快經營性文 化事業單位的轉企改制。對于藝術院團、出版單位和文化、藝術、生活、科普類等一般報紙雜

志社以及新華書店、電影制片廠、影劇院、電視劇制作單位和文化經營中介機構等經營性文 化單位,要積極創造條件,有針姍、有步驟地推動其逐步轉制為企業,面向市場,成為文化產

業發展的新生力量。在加快轉企改制的步伐中,政府有關部門應根據其轉制進程,在轉制進 入到實質性階段之后,切實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尤其是財稅優惠政策。

(五)加強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引導

走金融市場籌款之路,是解決文化發展資金不足的有效途徑。鼓勵金融部門把文化產

業納人重點支持范圍,增加文化企業貸款額度。實行資助性信貸政策,通過低息、無息、貼息

等優惠政策,支持文化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更新,以及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實行資產抵押政 策,對效益好、有償還能力的文化經營部門,金融部門可給予開辦資產抵押業務,也可發放簡

易設備維修貸款,以支持文化部門的經營活動和硬件改造。除此以外,還可以通過股票市 場、債券市場、產權交易市場》風險投資等多種形式籌集資金。同時,鼓勵建立以吸收社會資

金為主的文化產業發展基金、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多渠道籌集資金,對文化產業的主導 行業和重要產品提供資金支持、把扶持單位改為扶持項目、扶持產品、扶持服務、扶持產業 化,重點用于扶持和提升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文化事業發展范文第4篇

一、河南省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投入與效益分析

(一)河南省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投入分析

1.財政一般預算支出。這其中包括文體廣播事業費、文體部門基本建設支出和宣傳文 化發展專項資金。

從近年來的預算支出情況來看,文體廣播事業費的支出比重呈逐年上升趨勢,文體部門 基本建設支出和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的金額也呈上升趨勢。

2.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文化事業建設費。2001一2005年,河南省文化事業建設支出年均增長32.6%。特別是2(X又年以來,全省各級文化事業建設支出都呈現出加速增長 的態勢。

3.預算外財政專戶支出—體彩公益金。自2001年全省開通體育彩票電腦發售系統以來,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十五”期間共發售體育彩票51.26億元,籌集公益金17.54億 元,有力地支持了河南省全民健身運動和奧運爭光計劃的實施。

4.對宣傳文化單位的稅收減免情況。按照財政部、中宣部《關于進一步支持文化事業

發展的若干經濟政策》的精神,河南省對宣傳文化單位實行增值稅先征后退政策,對電影發 行單位實行營業稅優惠政策。2001一20(辮年河南省共減免書店、報社和出版企業增值稅

2.15億元。這些稅收優惠政策的實行減輕了宣傳文化單位的負擔,有力地促進了河南省文 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河南省文化亨業與文化產業投入的效益分析

1.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投人的社會效益。這具體地表現為公共事業蓬勃發展和藝術

精品不斷涌現。近年來,在政府投人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得到了繁榮發 展,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省基本實現了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條件較好的縣(市)有 博物館的目標。另外,河南堅持實施重點劇目帶動戰略,涌現了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文 藝作品,如大型豫劇古裝戲《程嬰救孤》、舞劇《風中少林》、電影戲曲藝術片《村官李天成》 等。

2.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投人的經濟效益分析。這主要表現文化產業增長強勁,文化招 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和一批文化企業成為全省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力軍等方面。

環境創新185

具體說來,2(X)5年,河南省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339.64億元,比20(辮年增長28.4%, 占全省生產總值的3.2%,文化產業從業人員達到120萬人。河南省又充分發揮文化資源 優勢,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不僅引進了大量的外資,也擴大了河南文化的影響力。另外, 一批文化企業集團,如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出版集團、河南文化影視集團、河南雜技集團

等,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河南文化市場上,已成為全省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二、河南省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投入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河南省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投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成果豐富,亮點紛呈,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投人與效益基本上呈現出良性互動發展的態勢。但是,在文化投人向 效益轉化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一)財政投入總量相沖不足,不利于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雖然2(XX)~2(X)5年河南省文體廣播事業費財政撥款由n4886萬元上升到368《X嶺萬元, 增加了22().32%,占全省每年財政支出的比重由2.58%上升到了3.30%。但這與快速增長的 河南省居民對文化的需求相比,財政對于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投人還是不足的,遠遠滿足

了河南省日益增長的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從全國來看,河南省人均文化事業費連續多年處 于倒數第一的位置。從全省各地情況來看,各級政府對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益文化單

位的事業經費相對不足,每年遞增的文化經費多半用于人員經費的支出。尤其是在廣大的農 村地區,基層文化基本建設普遍缺乏資金,文化設施很不完善,基礎設施欠賬多。

(二)地區之間和城鄉之間文化投入差距較大,發展失衡

從近年來河南省各市文化藝術和廣播電影電視事業費投人、基本建設投人和更新改造

設施投人情況看,鄭州、洛陽等經濟較為發達城市投人額明顯高于其他城市,且經濟發達城 市與經濟落后城市間文化事業投人的差距呈擴大趨勢。鄭州市2以洲〕一2《X萬年對文化事業

和文化產業共投人資金18.5億元,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對文化及相關事業和產業的投人以每 年平均37%的速度增長。洛陽市20(X]一2(X)6年各級財政對文化的各項投人達到了18.88 億元。與之相比,鶴壁、安陽、商丘、駐馬店等市同期財政對文化的各項投人都不超過10億

元,有些地市六年來的總額不過1億多元,與鄭州、洛陽相比差距明顯。

(三)財政投入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資金使用效益欠佳

目前,河南省的文化投人一方面表現為總量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著使用效益低下、投 人和產出不成比例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財政投人激勵機制。其 一,收人分配制度改革滯后,沒有建立崗位績效工資制度。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發展 起來的文化事業,特別是文化事業單位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方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體制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河南省的文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人分配制度改革還沒有全 面展開,而改革的核心—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并未真正建立起來。其二,沒有建立專項資金績效考評制度。各項文化事業專項資金的使用尚不規范,缺乏有效的考評制度,這在一定程 度上降低了對文化投人資金的使用效益。

(四)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步伐緩慢,導致財稅優惠政策難以落實

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的轉企改制是河南省文化體制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為了加快推進

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2(X拓年河南省政府出臺了兩個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 制配套政策文件,從財政支持、稅收優惠、資產處置、人員分流安置、養老保險等13個方面明

確了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的優惠政策。在這一政策的引導下,河南日報報業集團 成功實現改制,注冊成立集團有限公司,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規范運作,構建了以資產 為紐帶的母子公司體制。然而,有更多的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在轉企改制的道路上步履緩 慢,裹足不前,以致無法享受到相關的財稅優惠待遇。

(五)政策不配套,對政資金對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引導不理想

資本是文化產業發展的血液。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文化單位的市場化轉型,離不開巨額

資金的啟動和扶持。目前,河南省的文化產業發展尚處于初始階段,文化企業融資渠道單 一,基本上靠文化企業自身滾動發展,這就大大限制了文化產業的發展。資金不足,已經成 為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而河南省引導社會資金多方投入文化產業的措施并不到 位,首先是財政引導資金投人文化產業的功能還未充分發揮,其次是缺乏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的相應的投資融資政策。

三、完獸河南省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投入機制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對政投入力度,向農村地區和薄弱地區傾抖,各市要按 照中央要求設立農村文化建設資金

各級政府應按照有關政策要求,進一步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扶持力度,增加對公益性文化 事業的財政投人。財政部門應根據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的目標、規模和標準,核定公益性文 化單位正常運轉和實施項目所需的支出,并予以必要的經費保障。同時,財政部門要通過大 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重點支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內容建設、功能建設和公共服務平臺建 設。各級財政要充分認識農村文化建設的意義和作用,積極調整支出存量結構,安排增量, 逐步提高文化事業支出特別是農村文化事業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的比重。各地市要按照中 央要求設立農村文化建設資金,努力構建農村文化發展的經費保障機制。

(二)推行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出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分配 實施辦法

要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的要求,深化河南省公 益性事業單位內部改革。一是全面推行聘用制,健全崗位目標責任制,精簡富余人員,嚴格 控制人員增長,使財政核撥的經費,更多的用于事業的發展。二是對不同類型的事業單位實 行不同的收人分配管理辦法,加強監管,合理調節收人分配。三是調整內部收人分配機制, 根據國家事業單位收人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盡快出臺河南省的文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分配 實施辦法,將收人分配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掛鉤。同時,通過調整、合并、轉制等

方式,合理配置文化藝術資源,改變文化單位設置零散、服務單一的狀況,充分發揮文化單位

在區域經濟和社會公益事業中的作用。

~呀(三)探索建立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考評制度和公共文化服務產品采購制度在支持和推動文化體制改革與發展過程中,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財政投人績效考評制度。通過對財政撥付的各類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定期總結和量化評估,建立起激勵機制和

問責制度,從而強化監督,把各類專項資金切實落到實處,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荚u 指標既要考慮對專項資金分配、管理過程的考評,也要考慮對資金使用效果的考評。在此基 礎上,量化績效目標,明確績效責任,對經費使用進行追蹤問效。將向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 文化產品作為增加財政投人的重要依據。同時,政府部門應當大力推行公共文化服務產品 采購制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有效地引人競爭機制和考核激勵機制,實現從“養人辦 事”到“辦事養人”的轉變,以更低的代價得到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提高政府財政投人的

質量和效率。

(四)加快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切實落實財稅優惠政策

在《河南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加快推進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 制,其中,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等重要新聞媒體實行國有事業體制,在科學劃分宣傳業務

和經營業務的基礎上,把經營部分剝離出來,轉制為企業;出版單位除河南人民出版社保留 事業性質外,其他出版單位全部轉制為企業;文藝演出團體除河南豫劇院保留事業性質外, 其他文藝表演院團和演出場所全部進行轉企改制。根據綱要,河南省應全面加快經營性文 化事業單位的轉企改制。對于藝術院團、出版單位和文化、藝術、生活、科普類等一般報紙雜

志社以及新華書店、電影制片廠、影劇院、電視劇制作單位和文化經營中介機構等經營性文 化單位,要積極創造條件,有針姍、有步驟地推動其逐步轉制為企業,面向市場,成為文化產

業發展的新生力量。在加快轉企改制的步伐中,政府有關部門應根據其轉制進程,在轉制進 入到實質性階段之后,切實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尤其是財稅優惠政策。

(五)加強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引導

走金融市場籌款之路,是解決文化發展資金不足的有效途徑。鼓勵金融部門把文化產

業納人重點支持范圍,增加文化企業貸款額度。實行資助性信貸政策,通過低息、無息、貼息

等優惠政策,支持文化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更新,以及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實行資產抵押政 策,對效益好、有償還能力的文化經營部門,金融部門可給予開辦資產抵押業務,也可發放簡

易設備維修貸款,以支持文化部門的經營活動和硬件改造。除此以外,還可以通過股票市 場、債券市場、產權交易市場》風險投資等多種形式籌集資金。同時,鼓勵建立以吸收社會資

金為主的文化產業發展基金、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多渠道籌集資金,對文化產業的主導 行業和重要產品提供資金支持、把扶持單位改為扶持項目、扶持產品、扶持服務、扶持產業 化,重點用于扶持和提升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文化事業發展范文第5篇

近年來, 該縣高度重視公益文化事業建設工作, 并以“文化強縣”為載體, 以“拆縣建市”為目標, 有效探究文化事業發展的新路子, 搶抓發展機遇, 著力強化文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努力實施“文化惠民”政策, 廣大民眾的精神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公益文化事業呈現出了積極健康和有序發展的良好勢頭, 充分發揮了文化在淳化民風、教化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但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 必須清醒看到, 作為欠發達地區公益文化事業建設典型的黎平縣, 還面臨著思想觀念滯后、經費投入不足、民族文化創新不夠、文化資源開發不不力、文化文藝精品力作短缺、文化人才匱乏等問題。對此, 本人提出該縣公益文化事業發展的思路。

一、提高思想認識, 進一步加大公益文化事業建設的行政推動力度

該縣委縣政府要堅持政府在公益文化事業建設中的主導地位, 重大戰略的高度來認識文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感, 積極圍繞“文化強縣”戰略思路, 把廣播電視臺、圖書館、博物館、文化站等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繁榮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 結合我縣實際, 進一步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文化事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及年度規劃, 明確工作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 并把文化重點工程和重點工作納入縣各文化部門和單位及鄉鎮黨委、政府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 把公益文化事業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鎮建設總體規劃, 按照“有標準、有網絡、有內容、有人才”的要求, 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善于引導、廣開思路, 通過“民辦公助、培訓骨干、表彰獎勵、加強管理“等方式來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政府部門抓文化工作的自覺性。同時, 各級政府要充實調整相應的文化陣地建設領導協調機構, 成立多部門協調參與機制, 強化管理協調體制, 協調抓總, 形成合力, 積極營造以政府為主導的、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文化陣地建設新局面, 確保全縣各級各項文化工作落在實處, 抓出成效, 讓廣大民眾確實享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碩果。

二、理清管理體制,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戰略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根本戰略??h委縣政府部門要根據2014年我縣“拆縣建市”目標人口增加和城市發展對文化工作的要求, 重新確定公益文化事業單位的人員編制, 增加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要建立全縣各類文化藝術人才、文化藝術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機制, 大力培養表演、導演藝術人才, 采用引進、招聘與定向培訓等辦法加強文藝人才隊伍建設, 特別是加強對鄉村文化工作人員、民間文化工作隊伍有計劃地進行專門培訓, 不斷提高其業務素質, 使之成為文化建設的骨干力量, 確實解決現有文藝人才青黃不接的問題;要改善現有文化人才隊伍結構, 既要打造和引進文化創意新、信息技術精、管理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 也要出臺文藝拔尖人才的引進政策, 積極拓寬不拘一格的選人用人渠道, 做到文藝專業隊伍可以從民間藝人、侗族文化傳承人等優秀人才中通過招聘方式進入, 更要避免人才招聘面試中“外行考內行”、面試題目“千篇一面”和“一刀切”的做法, 而應針對廣播電視臺、文化館等文化部門行業特點, 給予文化部門更多的自主招聘的權利, 以確保受聘人員專業素質更高、綜合素質更全面。同時, 基于目前廣播電視臺、文化館等文化部門特殊人才短缺的現狀, 應制定特殊崗位特殊人才的引進政策, 允許和鼓勵教育、衛生等部門的特殊文化人才向文化部門的合理正常流動。

三、創新工作機制, 激發文化單位活力

(一) 創新用人機制

就是要對新招考錄用人員先實行人事代理, 實行試用期一年的管理, 經考核考察合格后, 方可正式進入事業編制;對于已經錄用的事業編制人員, 要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力度, 徹底打破“鐵飯碗”觀念, 全面實行崗位全員競聘、執行1年至3年聘用期限的合同式管理, 采取日常工作動態管理與年終綜合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實施考察考核, 對于考察考核合格以上的可以簽定下一個聘期的合同。對于不合格的, 實行轉崗或參加待崗培訓。

(二) 創新政府投入機制

將政府撥付的經費由一次性撥款轉向基于項目管理, 變人頭費用為項目費用或實行公共事業經費總量包干, 按照公益性文化的服務面、受益人數額定事業經費, 在政府部門的監督下, 交由文化部門自行管理和使用。

(三) 創新分配機制

探究由財政統一發放工資政策下的多種工資分配制度, 確實把分配自主權真正在基層文化事業單位得以落實, 實行崗位工資、績效工資、項目工資和協議工資等多種分配辦法并舉。

(四) 創新保障機制

要建全文化體制改革保障制度體系, 有效解決該縣文化單位工作者的擔憂。比如, 要根據文化事業單位行業的特殊性, 出臺文化特殊行業退休政策, 對于從業人員從業年齡小、培養時間長、藝術生命短、職業風險高的舞蹈演出、群眾文藝輔導人員等人員提前退休政策, 并綜合考慮其歷史貢獻, 制定相應的社會保障及補償政策。

四、樹立精品意識, 打造侗族文化和紅色文化特色品牌

黎平要打造“曙光之城”、建設“侗鄉之都”, 必須充分依托以侗族大歌、民俗風情為主的侗族文化優勢和以黎平會議會址、德鳳古城為主的歷史文化的優勢, 樹牢文藝精品意識, 創造文藝精品佳作, 繁榮黎平侗鄉紅色文化與民族文化, 煥發文明新氣象。

第一, 要努力實施好侗族文化和歷史文化這兩大文化品牌為主的精品工程。著力創作一批如大型侗族歌舞劇《珠郎良美》那樣具有濃厚的侗民族地域特色、思想內涵豐富, 藝術質量較高, 群眾喜聞樂見的戲劇、音樂、舞蹈作品。根據建設“侗鄉之都”的需要, 盡快創作一臺把舞蹈、雜劇和侗族歌舞融為一體, 體現勤勞智慧的侗族人民生產生活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大型侗族歌舞劇《天歌神曲》, 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力爭每年均有多個深受群眾喜愛的原創作品參與州級以上的展演并獲獎。

第二要突出黎平紅色文化的特色, 立足長遠, 為黎平進行文化形象定位, 印制紅色文化旅游指南、拍好紅色歷史電視劇《黎平會議》、唱紅《黎平會議新曙光》紅歌、設計宣傳景點的郵品、創建紅色旅游網站和組織開展以“紅色黎平”為主題的大型采訪活動來打造強有力的“曙光之城”文化名片。

第三, 在全縣景區景點及民族村寨建設規劃中, 突出各自的特點, 體現不同的文化內涵。例如導游在縣城歷史文化旅游景點“神魚井”的解說中, 善于突出神魚的典故。比如:很久以前, 有人在神魚井里釣得一條魚, 那回家后用鍋煎炸, 魚被煎糊了半邊, 但依然活蹦亂跳的。這時突然打雷下雨, 把煎魚的人嚇得不敢再煎魚了, 于是他在魚的嘴上穿上一金屬環后就把魚扔回了井里, 奇怪的是, 一段時間后卻有人發現了這一條一邊黑一邊紅、小嘴還穿上環的神魚在遠隔100里之外的湖南省靖州縣的河中看到;在縣城南泉山佛教文化旅游景點的解說中, 要突出何騰蛟在南泉山天香書院的天香閣以粽蘸墨、激勵著世人刻苦學習故事等等。為進入我縣旅游觀光的游客對黎平這座歷史文化古城留下深刻的印象。

摘要:公益文化事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職責, 是提高國民整體文化素質的重要基礎, 也是評價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方面。筆者通過對該縣公益文化事業建設狀況的調查研究, 從公益文化事業建設的顯性和隱性意義上來論證、思考, 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公益文化,侗族大歌,“文化惠民”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 2012-10-18.

[2] 黎平縣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

[3] 黎平縣民族文化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上一篇:風俗文化下一篇:畢業生就業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