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化服務體系論文范文

2024-02-02

文化服務體系論文范文第1篇

[丁勤華] 今天是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專題審議會。這幾年,本屆政府高度重視民生的公共服務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建設,客觀上社會保障等這些都發展很快。未來幾年推進農村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要提高針對性、及時性、實效性。主要是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個是關于農村地區郊區鄉鎮120救護車的問題,去年在專題審議也提過這個問題,從城市計劃地區來說,目前還沒有完全滿足,我現在還沒有看到回應。我認為這個問題事關郊區居民生命安危急救的問題,在一個發達城市提倡統籌城鄉發展國際大都市,這是我們完全可以解決的問題,我覺得要加緊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醫療衛生體系改革過程當中,農村的衛生服務中心以預防為主,要加強兩個方面:一個是減輕居住在郊區農村地區看病的負擔,減輕患者醫療費用。郊區的衛生服務中心,除了預防為主,還要保持一定的基本醫療。如果我們今后的二三級醫院分布均等像市區一樣,那就會好很多。三必須是推進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解決農村地區缺醫少藥,就近看病,解決小病。我們代表研究,村衛生醫生,農民都是就近看病,并且放一些衛生中心,這是一件好事,政府應該加快推進。 第四農村公共交通的問題。解決一部分居住在農村出行難的問題。 在文化體系建設當中,郊區現在人口不少,特別是外來務工人員,他們有個性化的文化需求,我們希望在這一方面相關部門可以考慮。謝謝。

[朱洪明] 今天專題審議的命題特別好,三個關健詞,統籌、城鄉和體系。這些年上海的各級政府對于農村地區的公共服務建設重視。但是在統籌發展的頂層設計方面,仍需整合各方資源,協調促進生產和促進生活水平。對此我認為,要統籌城鄉發展,加快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必須從法律規章和政策的制定入手,細化十二五規劃當中上海農村地區發展的規劃,明確加快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研究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這個工作目標應該包括具體的指標,就是上海究竟農村統籌城鄉發展究竟有哪些發展指標,具體的途徑、具體措施,重點政策措施,避免工作的碎片化、片面化,這是第一點建議。簡單來講從政策制定落手,解決全局性的問題。 第二建議針對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現在基礎薄弱,歷史欠帳比較多的問題,也就是說不能解決面上全局性的問題,而忽視和耽誤突出問題的解決。剛才一位代表做了很好的發言,我也有類似的同感。當前我們農村地區公共服務急需解決的問題集中在兩個大的區域。 農村地區的生活服務領域,上海農村地區缺醫少藥、出行不便、飲水安全等諸多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我覺得上海是有能力解決的。比如缺醫少藥,現在是缺鄉村醫生,農村地區地域廣,老百姓的出行不便,決定了鄉村醫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同時還缺全科醫生,醫技比較高的醫生。出行不便,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努力,現在有了很好的基礎,我覺得現在下一步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就是要繼續大力推進公交村村通,因為公交村村通還可以帶動農村道路的達標建設和日常維護。對于三農問題關注度低也是突出的問題,能不能借鑒重慶的做法,設立一個農村的電視頻道等新聞媒介來改善這一方面的問題。另外一個大的領域是生產服務領域,我認為也應該把它列入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內容,因為把解決農村的生活服務看作是輸血,那么解決生產問題就是造血。圍繞提高農民抗風險的能力和參與市場競爭力為目標,大力扶持農業合作社現在的關鍵我覺得是要加強規范,要切實做好去偽存真的工作,現在有些農民合作社沒有帶領農民科學種糧,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政府的補貼資金發放需要進一步的強化有針對性。有效的辦法就是對農村合作社的補貼,不能采用現金直補,將直接轉化成個人的消費,這樣由于產生不良之風。這里一個好的辦法就是要變現金直補為采用補技術、設備、人才、達標的方式,打個比方,農業科技部門提供科技服務,我們的補貼是給農業科技部門,包括設備、人才、達標,我們現在整個國家缺少農業的標準,使用農產品的人不放心,是沒有農產品的具體標準。生產者也缺少一個標準,所以在這個方面,能不能圍繞這樣一個方式來采用一種轉化的方式,現金直補對于農民生活的補貼,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農村合作社對農民的待遇。加強對高品質農產品的推廣,對于優質農產品的培育、種植、營銷有專門的人才加以研究,這一方面,我們的農業部門做了許多的有效工作,通過這個工作,我們有三個村嘗到了甜頭,每個合作社都掌握了1-2個高本質農產品的種植方法,其中有一個村,年老體弱的人以外,都跟支部書記搞種植,由于這樣的原因,我們現在的這個村是干干凈凈,沒有違章搭建,沒有上訪,支部書記一呼百應。為什么從農業科技角度來講這個問題,所謂高品質的農產品是相對的,比較高質量的農產品。但是這個農產品大家知道,種了一陣自動化以后是要退化的,所以需要農業科技部門不斷為其提供好的品種,進行技術指導,在這個方面,特別是合作社對農民的補貼,現在在浦東有許多好的做法,在這里要宣傳一下,我覺得這些做法值得全市推薦和推廣,可以給我們的全市帶來好處。

[王引鳳] 我是奉賢的農民,隨著農產品價格的提高,農民的收入有增長,生活便利和居住的情況上還不方便出行。當然整個農村的基本情況也是這樣的,交通不便和房屋陳舊的問題。務農人員住在租賃的農舍里面,300-400元不等,或者是在田地搭建房子來居住,衛生方面也帶來負面的影響,不少本村的居民都在房前屋后搭建違章建筑進行租賃,法規上面這是不允許的,這個矛盾也是廣大農村地區面臨普遍的。雖然租賃的房屋價格比較便宜,但是生活配套不齊全,垃圾也到處亂扔。農村的治安工作也隨著外來人口的增加而變得繁重,希望上級部門進一步的投入人力和物力,把外來人口工作做好?,F在有家電補貼卡、乘車卡、養老卡、各種銀行卡等等,農村文化比較低,很多卡使用起來不方便,人們分不清楚各種卡的用途,希望上級也可以考慮這個問題。 改善農村醫療服務水平,現在農村有許多老人得病以后,因為子女不在身邊,所以延誤了看病最佳時間。還有一些老人怕看病,交通也不方便,希望每年可以增加幾個批次的醫療下鄉隊。 危房改造,很多村民的房子已經年久失修了,如果要翻新的話很麻煩,我也希望上級部門在農村危房改造和工作機制上改善一下。能否考慮一下降低農民上網寬帶的支付費。 我也是作為一個合作社的理事長,剛才那位代表說的,政府扶持合作社,希望政府能重視一下,謝謝大家。

[卞永范] 關于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這個專題審議,我感覺公共服務比如解決缺醫少藥,加強醫生缺培養力度。由于農村醫療資源配置不到位,發生了人們到城里去看病,一個是路比較遠,另外一個一般的病人,如果沒有一點門路的話,去就診得需要1-2天。 現在小學1-6年級上學比較容易,是就近的,但是中學以上就出現困難了,出現了打交道入學的現象,你要到城里讀書需要打交道。 在農村,文化活動室發揮的作用,農民接受的不多,關鍵的問題是什么?東方影院提供的10部片子,要求每周放一場電影,但是影片不對老百姓的口味。我們說的文化、文化,表面看是文化兩個字,但是上次說過,文是基礎,化是關鍵,怎么化?我們灌輸沒有用,關鍵是要讓人們接受,這些都是要研究的。 農村農民的一點通,有設備的時候老百姓非常的喜歡,而且內容也十分的豐富,但是到了現在來看,幾年過了以后,點擊率也不是那么高了,但是內容還是很豐富的,為什么點擊率不夠呢?因為有的人點來點去還是這么幾個事。所以我的建議,上海這么大的一個城市,有這么多的郊區,我說都是三農的頻道,要開都市的三農頻道,報道新農村建設的情況,報道強農惠農的政策。希望給農民能夠開一個鮮活農產品、種養分析和解讀的節目,這樣避免農民盲目去做,對于政府掌握信息更好,我認為像是股市一樣去對待。另外通過這個頻道普法。關于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辦法,現在主要的辦法是根據行政村編制和人口土地面積,很不對稱,應該根據村里基本建設的費用,社會管理的費用,公共服務的費用等等,通過預算,并且要有年度結算報告。 農村的電網、水利也應該擺在特殊的位置,打谷場現在都是機械化操作,沒有用了,田間沒有農網,希望把這一塊做好。

[張幼文] 我們的題目非常好,只有在統籌城鄉的發展上才能把水平提高,簡單把目標定在消除城鄉之間社會福利保障各種差距認識不可行,所以如何統籌城鄉發展是問題的關鍵。尤其從國際化大都市這樣的定位角度來說來看,上海的郊區如何實現發展。所以就這一點談幾點意見。 第一現在上海提出創新驅動轉變發展,這個大戰略提出以后,農村的發展地位,郊區的發展地位有什么變化和調整,現在相關部門的報告沒有看到,因為這個戰略轉型對上海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轉型。我非常同意前面代表所說的,在公共服務方面,促進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的差距縮小。提幾點意見,第一政府應該研究和告訴農民農村人口,大多數的農村農業如何定位,我們該發展什么,哪些有機遇,特別是上海轉型發展創新需求農村有什么變化,應該怎么樣去變。要政府進行全局性的研究,這個當中進行創業的指導,現在注重就業方面的幫助,但是創業的指導恐怕個別的農民或者是幾個農民有合作意向是解決不了的,還需要政府進行宏觀戰略性的決策,幫助他們指名方向,這樣的創業指導對農民的幫助更大。 第二在種植養殖方面,科學技術的指導,現在從城市百姓擔心食品安全,監管往往到了餐桌前、商場才開始注重,但是能不能注重從源頭的監管,一方面是監管種植養殖如何正確的使用各種農藥化肥,同時科技也要重視,對市民和農民都是有利的。 第三注重提高信息服務。前面代表確實談了我非常的贊同,對于農產品,特別是養豬它的價格周期,種菜同樣有周期,只有在市場信息充分的情況下,幫助農民預測這個市場,這樣才能減少價格浮動。

[楊雄] 政府提供信息盡可能的把數據、信息提供公開,讓市場主體去預測。

[張幼文] 對,市場對價格供求的調節往往是事后的,這樣導致波動甚至發散性的振蕩,這樣對農民的影響比較大。 集中綜合信息提供給農民,已經通過市場反映出來,但是因為農產品從周期比較長,等他反映過來已經晚了。 [楊雄] 還是要有農業的組織、經營單位來做這個事情,如果都是散戶也沒有辦法。

[湯芷萍] 這一塊全國各地的市場都是連通的,你很難預測全國的市場。所以如果有上海的信息你很難預測這個問題。

[張幼文] 現在看到民間有許多決策咨詢預測機構,今天講政府服務,我感覺政府有條件有義務做這個事情,盡管難,但是跟我剛才講的是相通的,即使做了仍然會有精確度的問題,這是許多經濟學的事實都證明了這一條,即使工具很復雜,但是預測仍然在繼續探索當中。 城市銷售之間的價格比較大,是否因為農村集體組織比較小比較弱,對市場出價能力、談判能力比較弱,所以農民或者是村組織在議價能力上面有問題,導致流通環節有問題。

[盧威] 普及本市65歲以上老人體檢的建議,張代表提到政府有不能做的事情,其實這件事情政府肯定能做。目前老人的體檢狀況,據調查本市的央企政府機關的退休人員的體檢已經做到全覆蓋,事業單位50%的退休老人享受到了同等待遇,但是本市的國企退休的比例令人擔憂,調查51家國企只有8家安排退休老人體檢的,人數比例只有15.7%。本市郊區農村65歲以上老人的健康狀況、體檢狀況更不容樂觀,只有幾個區做得比較好,只有閔行區做到了全覆蓋,徐匯區做得比較好,虹口區有一個街道組織70歲以上退休老人的體檢。 我做了有心人看了兄弟省市的情況,從2010年起,北京對北京以及北京的郊區65歲以上的轄區老人每年進行免費體檢一次,廣州對轄區內65歲以上的老人進行每年一次的健康免費體檢,青島也是如此,鞍山也是對65歲以上的老人,包括農村流動人口住上半年以上的老年人進行免費體檢。相對于上海地方財政收入來說,我覺得做這件事是合理的。

[湯芷萍] 應該說這幾年,我們在水網、路橋、水環境等方面投資很多,公共服務這一塊涉及的內容比較多,我今天主要是談農村醫療方面的情況。事實上,這幾年政府在農村醫療方面的投入也是挺大的,公共衛生室,每家每戶區兩級政府都投入300萬左右的投入,奉賢農村衛生室的改造是全覆蓋前部完成的,這個資源還是非常豐富的。這兩年衛生局在制定政策的過程當中,我們覺得有點不太符合遠郊的實際。比如現在農村衛生室就開始做防預,以前是很小的農舍里面大家做防預,只要做點病理記錄、保健記錄是可以的,現在已經把它的擴展到了有

7、8間房子,硬件設備非常好,電腦配備很全的情況下,反而又要求只要回到防預,不希望給外面的人開藥提供方便,這對我們的資源造成很大的浪費。在農村衛生室的衛生工作人員只能給有新農合的人開藥,事實上現在居住在農村里面有很多外來人口鎮保人員都在這里看病,這樣就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梢杂冕t保的只批了18家,對于奉賢720平方公里這樣的區域,只有18家,多數集中在南橋鎮,衛生室沒有,衛生服務中心也沒有,這樣非法醫的情況、非法買藥的情況就很多,這就是因為我們方向性的問題沒有把握好,導致社會資源大量的浪費,非法的情況又屢禁不止,還影響老百姓對政府的信任度,完全能夠做到可以改的,就是因為對基層的不了解,不考慮我們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所以我覺得我們衛生局,我問了一下,我們衛生局在招聘干部的時候,更多是考慮要有醫療背景,對經濟背景和社會學的背景考慮恐怕少了一點,對農村的實際情況了解比較少了一點,所以在制定社會政策和經濟政策對客觀規律的把握,對現實問題的把握有點欠缺。我們市委市政府這幾年,從03年開始到現在,在我們的農業生產、農民生活改造等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氣,確實也取得了很多的實效。比如,05年奉賢每個農村老人只能夠拿到40多元,現在已經達到400多元,政府工作花了很大的力氣。還有農村醫保方面,原來只有農民自己付,或者是村里集體幫他付,但是比例非常少。這兩年區政府、鎮政府、集體三家聯合起來統籌這個事情,差不多農民報銷統籌的比例達到1千元左右,這樣的上升對于政府的支出來說也不算小,因為人口也不算少,特別是奉賢這樣的區域,經濟來源還不是很豐富,經濟的發展還不是那么能夠覆蓋到這么多的群眾情況下,我們的區政府和市政府都對我們區三農工作給予了大量的支持和關心,使我們的農村建設也好,還是農業發展也好,還是農民生活保障都有很大的提高,這是我們農村的同志能夠親眼看到的,并且也是農民可以感覺到了。雖然今天還是有意見和建議,是大家希望有不斷發展的過程?,F在農村醫療水平比較低,老覺得上不去,一方面是大量培訓工作,以及教育這一方面的工作沒有跟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在支撐的配置上。到現在為止,我們沿用是1999年衛生系統實施意見,我們區里面有100多個床位,還有很多的衛生服務中心,這樣的比例,我們的技術人員主要集中在南橋醫院,稍微有點技術,哪怕是中級都不可能到那些地方里面去,大量的農村地區的醫療水平難以上去,大家都擠到中心醫院里面,導致周邊的醫院床位都是空下的。主要就是方向性的理想、規劃上來了,我們的衛生服務中心、衛生室 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在硬件方面,就是因為人員的設置和配備不到位,也使得衛生醫療水平差距也很大,通過政策的制定和方向性理念的改變,其實我們的資金已經大量投入下去了,可以有效的使用了。

[朱芳]主題是關注農村教育,促進均衡發展。近年來由于城市化的進程加快,郊區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的快速增長給教育等資源帶來壓力,給社會發展也帶來挑戰。特別是近兩三年來主要是解決資源和落實管理方面的問題比較凸顯,希望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和推進。教育資源需求量非常的大,以某區為例,導入外來人口10萬多,學齡人口從幾百人到每年1萬多人的增長,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超過本地區的學生,每年以5千人的規模增長,這樣的話建學校都跟不上。 學校數量的增多,內涵建設力度的需求非常的緊迫。每年全市要一百多所中小幼的學校要開出來,專業和非專業的人才從事學校的教育工作,這樣的話迫切需要加快提升師資的專業化水平。辦學模式的多樣,存在著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上海市政府對外來人口子女的入學這個工作是非常的重視,出臺了很多的政策,召開了很多推進會,成效也是非常的明顯,現在絕大多數都在公辦學校當中就讀,有兩種辦學模式,一種是市、村、鎮集體資產辦的,還有個人出資造房、租房來辦的?,F在辦學的經費都是來源于市、區、鎮三級財政的補貼?,F在個人舉辦者其實不再投入了,生均經費從08年2000元/人上升到11年4000元/人,從有關部門還了解到,今后還要增大,到2015年將達到7千元/人,隨著政府投入的增加,會造成產權不明晰,國有資產有流失的情況,150多所當中,一半是集體,一半還是個人舉辦的。由于這類學校個人投資資本增殖的可能,在上海地區將導致未來政府增加贖回的難度。 師資的匹配與師資力量薄弱也會制約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各區縣教育局已經建立培訓基地,組織輪訓,但是教師培訓經費還是比較緊張的,進修學院管理人員,包括培訓指導的人員也缺乏,所以制約這項工作的開展。堅持育人為本,真正體現每一個學生核心發展理念,所以加大財政教育的投入,政策上面推進財政轉移重點向經濟困難、人口導入的郊區、農村薄弱的學校人群傾斜,這個是非常振奮的,也是重要和迫切的。在思路、設計、規劃方面要多方的協調,穩妥的來解決,才能有效的促進我們的和諧發展。第一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增加政府的管理力度,除了加快建造我們的公辦學校,提高公辦學校的吸納比例,這是最主要的步伐。同時要高度重視對納民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我們的感覺上面,最好由政府和集體來辦。政府財務方面也要實行統收,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現象。教師的工資和福利現象也避免被扣,學校的食堂建議實施委托管理,學生的午餐才能得到保障。對于目前的納民學校的個人投資資產,可以進行贖買的政策妥善處理,為了減少以后政府的投入減少麻煩。 我是嘉定的代表,嘉定是一個大型社區,今后還將有

3、4個大型社區過來,這里面一部分人是市區人口的導入區,他將會有很多的要求品質高的人群,對于這些大型社區的學校要求,配套要到位,同時配置要高一點,減少地方后期的投入,現在配置過地帶來的負擔很重,這是一個建議。建議財政管理體制增加對納民學校的專項管理經費,隨著政府的投入增加,我們有建議,爭取在三年之內實行對納民學校的生均補貼,這樣便于用到最恰當的地方,同時要增加專項的管理經費來增加師資的培訓、學習等經費。 建立人事配套機制,增加管理的力量,因為根據這個學校的發展需求,市人事部門從區縣實際的情況出發,增加管理人員的力量,特別是教育局、教委管理崗位上面、財務、人事、督導等方面定編、定崗,加強監督的力量。同時也增加一些進修學院的指導力量,更好的對學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化水平,從而來提高他們的辦學質量。

[聶廣荷] 我來自基層,對基層有感情,本人在基層鄉鎮工作28年,我想把農民的心聲帶到現場,現在我們感覺到上海郊區這幾年上海市政府市委投入很大,市政府在三農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現在農民期待的事情有幾個。 第一盼保障有提高,就業是靠市場,保障是要靠政府的,光農民自己要保障是做不到的,農民這幾年保障提高,但是不解渴,他們對農村的保障有更大期盼。 第二靠就業,指導農民就業,現在農村的年輕農民就業指導觀很有問題,有租金就收租金來過活,這是社會現象的問題,小青年高不成低不就的。 第三現在農村口袋富了,但是腦子空了,精神文化需求量很大,打開電視頻道有很多,而現在電視節目不夠豐富,現在農村的生活文化相對單一,實際上對于精神文化農民還是非??释?,所以不僅要解決口袋的問題,腦袋的問題也要解決,這一方面的農民問題,文化下鄉,把農民的腦子豐富這也是政府要關注的問題。 農民的養老問題,現在農村養老是一個上海郊區的共性問題,看房子就可以知道他富不富,有兩房就是有錢的人家。社會公共養老服務中心,要在農村體現一條龍的服務,要讓老人感覺到文化改革給他們帶來的實惠。希望通過這次人代會,市政府對農村農民的文化問題更加的重視。

[潘介云] 應該說,這幾年來,本市農村在公共服務基本建設方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下,在市農委、農辦實際指導下,以及各委辦局真誠參與,熱情關注培養下,對于本市農村的社會保障義務教育、醫療服務、文化體育、就業服務等公共服務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老百姓是認同這一點顯著的成效,老百姓是肯定政府在這一方面的工作。 韓市長在談到農村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化,均等化發展要進一步的推進加快農村地區的公共服務,所以我們也聽了選民的呼聲,第一醫療服務衛生體系的完善,這個方面農村中間的醫療是最重要的方面,這個方面要提的第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原來叫做合作醫療,現在叫做鄉村衛生室,四年前我就提出過這個問題,我們一個村就缺了36個醫生,只好退休5年以上的原來的鄉村醫生再用。另外一個現在在用的人當中,還有一個問題很突出,鄉村醫生上崗證沒有的這一部分的人,這部分人原來是區縣衛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最后一批的衛校學生,最后區縣衛校都拆掉了,所以毛主席說的一句話,把醫療衛生的重點放到農村去。所以這個問題亟待政府有關部門快點解決,否則老百姓的看病難問題沒有解決,看病消費這個錢要花得更多,老百姓的怨聲也會更大,這是一個醫療方面的問題。第二個醫療方面的問題就是機構設置的問題,在整個服務體系當中,機構的設置很重要,看你合理不合理,是看跟實際情況結合得好不好。剛剛幾位代表也說了,現在衛生機構的設置方面,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以前我知道,這一級的叫衛生院,現在衛生院改變了,名字改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它的醫療方面項目就改掉了,改掉以后,農民到衛生醫院,有病只能到城區去看,所以到城區去看病很遠,到青浦要35公里左右,旁邊就是周莊,所以鎮里面的衛生院服務的項目就大大增加了農民看病的醫療消費,所以這個方面能不能用另外一種辦法,那么專家到衛生院給老百姓看病,這個可行不可行,以前是有的,但是現在沒有了,現在政府是法制政府、責任政府,應該說這個辦法很好的,尤其是專家,或者是主治醫生到鄉鎮來,只要公示一下,老百姓馬上就知道。 另外我也感覺到醫療中間,醫務人員比較缺乏,有兩個客觀因素,一個是外來人口造成看病人員多,因為青浦處于在上海的西邊,又是虹橋樞紐,導致大量的人口進入青浦,在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時候,青浦45萬多一點人,但是外來人口是62萬多,你說原來配置青浦區的醫療隊伍醫務人員要承擔著超過一半人的外來務工人員,醫務人員是非常的缺乏,早上去看病,我幾次實地去看,從排隊到掛號的地方,在內科的排隊地方一看,人是多得不得了,為什么?就是因為社區服務中心有的不能看了,之后到城區來看,一個是外來人口的增加,一個是社區服務中心的減少,所以造成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需要逐步的來解決。 老百姓知道我是人大代表,是農民的代表,他們說,我們去看病,還有一個問題是不是講的出口,我們看病配得藥,都是新藥比較多,零價差的藥比較少,這里有一個問題,醫療方面的財政支出不像教育那樣的高,它是很少的一部分,都是補助。那么從醫院的角度來看,把醫院的經濟效益他要搞上去,吃虧的就是老百姓,所以他用同樣醫療這個病,同樣療效零差價的藥不開在方子上面,而是把新藥開在上面,這也是加大開支的一個方面,這一方面老百姓反映比較多。 第二我們要關注遠郊安全隱患,確保農民出行安全方便,上海市青浦區因為在上海的西郊,與江蘇、浙江是交界,青浦區的有些鎮、村到現在為止,有些交通非常不便利,希望有關部門實地考察一下或者是協調一下。

[主持人] 及到衛生方面的問題比較集中,下面請市衛生局副局長沈遠東做回應。

[沈遠東] 首先感謝幾位代表對上海衛生工作的關心,我就剛才幾個代表講的涉及到衛生方面的情況做一個回應。 一個就是大家關心鄉村醫生配置的問題。這其實有一個歷史的原因,大家都知道過去農村是叫做赤腳醫生,還有一個是機構,現在機構一共有164個村衛生室,最基層的,現在在基層工作的全市有3520個人,那么在這些人群當中,我們職業醫生、助理醫生,這是比較正規的,大專以上畢業,至少是中專以上畢業。在鄉村醫生當中衛生站工作的3520個人當中,25%當中是原來的赤腳醫生,通過我們的考試上崗的,醫療衛生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我們有衛生法,醫療安全的事情,所以我們也要嚴格的進行培訓、考核。我們現在采取的措施,要加強基層,包括村衛生室,包括鄉村衛生院的建設,剛剛幾位代表反映現在人員不夠,這是事實,近幾年我們已經采取措施了,現在大專在培有200多人,已經有90多人已經回到鄉村。全科醫生今年開始畢業,畢業以后,有一部分人也要動員到鄉村去,所以關鍵的問題,現在是說這些醫生能不能安心在我們的基層工作,這涉及到綜合的措施,比如改善鄉村醫生的待遇問題,比如我們招聘一些高中畢業的學生,經過幾年的培養下去做工作。第二農村老年人的體檢,現在有一個人均50元的防保經費,我和基層處的處長通了電話,老年人的體檢應該包含在50元這個經費當中,關鍵是體檢做到什么范圍,體檢里面的深度廣度非常大,做個血糖、肝功能、基本檢查,還有大的CT等等,現在各個區縣不同,總得來講,預防保健從理論來講,我們要合理的定一個基本體檢的標準。 第三關于農村社區中心的功能問題,可能在標準化建設的時候,有些功能會調整,這也是為了醫療衛生。有些大的手術我們就調整到二級醫院,作為市衛生局來講,原來基本開展的這些地區離城鎮又比較遠,離二級醫院比較遠的我們還是決定要保留的,根據代表的意見,我們再督查一下,看這些方面是不是有做得不夠合理的地方。 剛剛提到120救護車的問題,我們現在的體制是這樣的,市區和郊區是不同的體系,一個是市中心有統一的120救護車,郊區是由各個衛生區負責的120救護。市區是占的密度比較高,但是交通情況不好,救護車開不動,郊縣資源分布比較稀疏,有些點離得比較遠,但是交通狀況道路暢通。但是矛盾也有,各位也講到,有些地方還不夠。我知道我們去年和浦東新區已經在溝通,他們在增加了,比如像是臨港,他們已經設立了救站,隨著人口密度不斷的調整,我們的衛生資源的配置,包括120救護車我們也會及時的跟上。 衛生也是最大的民生問題,非常感謝各位代表。

[楊雄] 120救護車的標準精確,這是第一。第二郊縣誰在負責、落實,是市政府負責還是區政府負責,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郊區的車,覆蓋面達到了多少,今年準備做到什么程度,去年做到了什么程度。

[莫負春] 這次討論統籌城鄉發展,加快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上海取得很大的成績,閔行連續8年實現了農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情況。在統籌城鄉發展過程當中,作為城市化比較快的地區,也有它的問題和矛盾。部分農民生活困難情況還是依然存在的,農民群體性的矛盾仍然存在,這么一種情況到底是什么造成的?我們認為有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還是農民生活成本比較高,與農民收入增長矛盾還是依然存在的,一方面增長很快,但是城市化的提高,農民生活成本也在提高。第二個征地以后,農民需要真正融入,但是過程當中會有矛盾。兩元結構的疊加,城和鄉本身不平衡,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面臨第二個兩元結構,外來人口和戶籍人口的疊加,使得矛盾更加的尖銳。我們要關注在快速城市化的過程中的這些問題。首先要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我們在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產業制度改革,兩個意義,一個還是希望能夠從長遠上來說,形成農民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另外在城市化的地區,農民身份轉變以后,農村集體、政權紐帶失去以后,希望通過產權的關系紐帶,給予農民更長期的經濟上面的幫助,這是非常重要的,慢慢都會碰到?,F在這一方面,閔行作為全國的農村改革實驗區,項目就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我們在農委的指導下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工商登記和稅務上面還是有障礙的,具體不展開說了,希望各方面給予支持,但是這是值得去做的事情。第二怎么來建立農民,特別是征地以后的長效機制,征地以后農民盡管從身份上面來說成為城市的居民,但是真正的轉變還需要有持續的幫助和關心。目前的情況,閔行16萬征地農民當中,正規就業只占50%左右,隱性就業在四分之一左右。在就業過程當中,勞動強度大報酬比較低,調研的時候,還是三保(保綠、保潔、保安)。城市保障水平比較低,他生活在城市,享受征地養老鎮保和鎮保,造成農民生活在城鎮,但是收入與城鎮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對于這個問題應該引起重視,要增加農民的增收機制,第一要研究農民在土地收益當中的分享比例,這次農村工作會議講到了,我希望在補償的過程當中有資產性的補償。在法律框架下成為制度性的安排,比如土地出讓過程當中集體組織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回購,比方說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給予集體建設用地建設公共租賃房的試點進一步的推廣。在保障房的建設過程當中,對于集體經濟組織回購商業配套優先權,這些都是可以做的,我們也在探索,希望給農民留下一塊比較長期的收益保障。 最后,統籌解決兩個兩元結構疊加的問題,希望以人口為基本的基數,加大轉移支付,希望在未來對其他社會資源,特別是體育文化資源、重大設施建設,使城鄉統籌在這些優質資源上得到共享。

[朱忠平] 針對有代表問農村工資待遇是多少我做一下解答?,F在浦東新區鄉鎮醫生的待遇據我了解在4萬左右,按照量的大小,好的在4.5萬,少一點的可能在3.6、3.

7、3.8萬,待遇說的是鎮保,現在轉到城保,其他的地方我不太清楚。 剛剛幾位代表講的,我想再講一下,鄉村醫生現在的情況,一個就是兼職比較多,有的是村為干部,有是村其他行政職位等等。據我了解,以鄉鎮為單位,一般是在15-25這樣的兼職。我的想法,要么做村干部,要么做鄉村醫生,老百姓在這一方面的不滿意程度很大。這是第一個情況。第二現在鄉村醫生很缺,現在上海的很多郊區縣都存在缺人的問題,我們要給醫生一定的待遇,給他將近5萬,讓他安心做鄉村醫生。二級醫院軟硬實力要不斷提高,農村到二級醫院去看病,感冒有點發熱,醫生說要住院5-7天,費用700元,后來看了不對,到三級醫院一看12元就可以解決問題。另外病情需要開刀,費用在2萬,到三級醫院一看1100元。這說明我們城鎮醫院的診斷水平要不斷的提高,讓農村老百姓的就醫方便,能夠真正分流三級醫院,把醫療資源真正的利用好。

[主持人] 今天代表審議發言告一段落。剛剛有十幾位代表做了發言,中間還有一點互動,包括跟市政府有關部門領導互動。下面有請上海市副市長楊雄發言。

[楊雄] 應該說,在農村醫療衛生體系投入的精力一年比一年多,但是整個體系是不是解決了農村的問題?今天聽了我的感受也很深。應該說,農村整個發展水平的問題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問題,第一這兩年加大了投入,第二差距的縮小看來還有一段時間,差距還很大,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才能夠實現?,F在在農村反映出來的問題,確實差距還是很大的,那么這些差距的縮小,政策的調整,我們有進一步的投入,還有農村地區進一步的經濟發展的問題,如果我們全部搞財政投入,不講本身區域的發展,也是不可持續的。 怎么來統籌?今天有幾個代表都提出了,因為有很多的問題,站在很高的高度來統籌,不一定好,實際上很具體的政策上的統籌,看來難度是比較大的。如何把農保和居保這兩個統籌好,逐步提升水平,向城保來接近,現在實際上路徑已經很清楚了,我們無非就是根據整個發展水平和可持續程度往前走下去。[楊雄] 應該說,在農村醫療衛生體系投入的精力一年比一年多,但是整個體系是不是解決了農村的問題?今天聽了我的感受也很深。應該說,農村整個發展水平的問題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問題,第一這兩年加大了投入,第二差距的縮小看來還有一段時間,差距還很大,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才能夠實現?,F在在農村反映出來的問題,確實差距還是很大的,那么這些差距的縮小,政策的調整,我們有進一步的投入,還有農村地區進一步的經濟發展的問題,如果我們全部搞財政投入,不講本身區域的發展,也是不可持續的。 怎么來統籌?今天有幾個代表都提出了,因為有很多的問題,站在很高的高度來統籌,不一定好,實際上很具體的政策上的統籌,看來難度是比較大的。如何把農保和居保這兩個統籌好,逐步提升水平,向城保來接近,現在實際上路徑已經很清楚了,我們無非就是根據整個發展水平和可持續程度往前走下去。今天大家提到比較多的還有醫保的問題,農村缺醫少藥的問題在現有的情況下如何進行解決,請衛生局好好研究一下。農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問題,肯定是有他的特殊性,涉及到整個農村衛生醫療網絡體系的建設。 現在對社區衛生中心基本藥物制度,國家的基本藥物307種,大家說不合理,這是國家的規定不能隨便拿掉,307種在全國一刀切不合適。其中有我們自己加的,其中常用藥是不是多加一些,307種當中也有一些是不適合上海的。如果老百姓不在那個地方看病,在二級三級醫院零差率就是一個問題,我們的改革是要把加成拿掉,今年準備在幾個醫院試一試拿掉加成。 第三農村管理的問題,人保局你們回去好好研究,人的表現怎么樣,該怎么樣,這是一個管理的問題,管理盡量下基層。剛剛講到農村教育的問題,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從2008年開始搞“兩個為主”以后,現在外來人員的子女就學形成一個高潮?,F在收教育的錢,有的窮得不得了,有的多的都沒有地方花,主要都是在幾個城鄉接合部的區里面增長相當快,今年小學要蓋幾十個。 還有農村交通的問題,以前講村村通,建交委做到了村村通,做了以后還有進一步的完善和做好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兩手抓”,硬的一手、軟的一手都要上。 今天聽了各位代表的發言,希望有關部門把問題都帶回去。有些綜合性的問題,可能也不是一個部門可以解決的,可能一個問題需要多個部門一起來辦,主要還是交給醫改辦,關鍵是要加強統籌。 最后對人民代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以及對我們工作當中不足地方的寬容,我表示衷心的感謝。

[蔡達峰] 剛剛就統籌城鄉發展,加快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做了專題審議,大家對此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從不同的層面角度指出了問題,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反映郊區農村農民的關切和期盼,我本人也深受教育。相信這些意見和建議,對于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上海“十二五”規劃綱要也指出,要構建覆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這里關鍵是要加快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要根據三農的實際情況和長遠發展的需要,注重公平、標準、實效,采取積極的政策和措施,提高統籌的能力和科學化的水平。 剛剛各位代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當中,那些已經正在開展的工作,如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促進非農就業,推進城鄉教育衛生資源均衡配置等,我們市人大常委會也開展過相關的專項監督和調研,希望市政府有關部門切實抓好落實。有些已經安排解決的問題,比如農村醫療衛生投入鄉村醫生培養等等計劃,希望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快推進,同時市人大常委會加強這些領域的立法和監督工作,認真履行人大的職能,希望各位代表關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讓我們共同關心農村、熟悉農村、理解農村、研究農村,為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不懈努力發揮最大的作用,最后感謝大家。

文化服務體系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于我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既是對廣大人民群眾看報紙、看電視、參與公共文化活動及鑒賞等文化權益的體現,也是提高人民整體文化素養的關鍵環節。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黨和國家的重要文化戰略,受到了越來越高的重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創建也成為了國家發展中的關注焦點。

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通常人們在對一個國家的發展狀況做出衡量時,會直接考量其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的分布、服務及數量等公共文化服務情況。我國是一個擁有13.7億人口和8.5億農民的國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所面臨的困難更加復雜,因此,對富有中國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模式的探索尤為必要。自黨的十六大順利召開后,我國日益關注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做出了進一步加強,增加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經費投入,開展了各項惠民工程,不斷健全相關基礎設施,創新服務的供給手段,在十七屆六中全會上更是明確指出要建設結構合理、實用高效、功能完善且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引領國家文化民生

為了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更好發展,我國財政部與文化部在遵循基本性、均等性、公益性與便利性的基礎上采取了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這一創新舉措,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創建了一系列結構合理、網絡健全的示范區,起到了良好的領頭作用。2011年5月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31個名單正式公布,各級黨委政府優先考慮與重點推進相應體制、設施建設和資金投入,通過撬動地方加大投入、促進設施建設、解決突出矛盾和加強課題研究等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飛速發展。到2013年9月,第一批示范區成功驗收并展開了32個第二批示范城市的建設,帶動了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熱潮。

三、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發展困惑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政府的熱情能否持久。對于地方政府來說,示范區既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引領者也是文化民生執政效能的體現者,然而偏重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務經濟效益較低,政府一般在剛性約束下不得不為之買單,若強制性約束消失,示范區政府的重視度是否還能持續。

(二)歷史性遺留問題能否得到根本解決。從第一批與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建設過程來看,一些基層政府往往因績效觀不正而不夠重視文化建設與文化投入,經費的不足拉大了區域、城鄉差距,運行不力、結構欠妥等問題層出不窮。此外,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專業人才的缺失、資源的匱乏、法規的不完善等都是示范區建設的難點。

(三)公共文化服務是否能升級為響應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要經過制度設計成果驗收、第三方調查機構測評群眾滿意情況、中期督導考核、實地組織驗收、負責人集中匯報評審后才能創建,示范區政府在考核督導和輿論關注下組織公共文化服務并廣泛動員文化資源??紤]到各階層人群文化需求的差異,傳統的無差別供給無法適應個性化、針對性響應型訴求的要求。

四、應對策略與建議

(一)完善公共文化建設制度

國家應當重視公共文化的立法,在地方政府的考核內容中加入公共文化服務,逐步健全示范區的相關通報、督辦等制度法規,完善文化市場管理、公共文化服務投入、文化設施管理等一系列法律規章。由各級政府共同編制真正將公共文化服務納入到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與城鄉建設規劃中的長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規劃,以超出財政收入增長率的比例投入公共財政,借助項目補貼、特許經營等手段引導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

(二)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一方面,要積極引進高端先進人才,確保收入分配、人才流動等機制與當下市場相適應,借助柔性引才等方式努力吸引高級文化專業人才,倡導以項目形式同高端人才進行合作。另一方面,要對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做出升華,組織公共文化志愿服務團隊并構建相關志愿者檔案、注冊系統、數據庫等,讓服務對象、項目和志愿者三者間進行有效的交互,利用科學的激勵體系吸引文化志愿者。此外,還應著力健全本土培養人才機制,設立示范區高校、社科聯等的訂單式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培訓,給公共文化工作人員提供外出參觀學習的機會,通過企事業單位學習資源的互聯來建立開放性學習系統。

(三)加大公共文化資源供給

首先,要種送群眾文化活動及文化精品,借助國家或省級評獎全力打造富有時代特征、地方特色的文學、影視、戲劇等方面的精品,讓圖書館、文化館等發揮基層陣地作用來建立文化分隊與流動文化車,展開流動培訓、電影和演出等,豐富群眾的公共文化活動形式,增強其凝聚力。其次,要強化農村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具有宣傳教育、書報閱讀、文藝演出等功能的鄉鎮基層文化站,將城鄉共建原則落實到城市文化隊伍培養、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中。再次,要實現公共文化資源的有機整合與現有信息技術資源的靈活應用,全面調動科技館、展覽館、青少年宮等的文化資源,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在地域、領域、部門上的跨越,在公共文化服務中活用先進網絡、數字、計算機技術,做好優秀文化資源的整合與共享,例如可以構建網上音樂廳、圖書館等。最后,要保障弱勢群體的公共文化利益,通過政府補貼、采購、文化消費券分發等方式保證青少年、老年人、殘障人和失業、退休人員的文化權益,在制度層面進一步完善弱勢群體的公共文化權益保障機制。

五、討論

綜上所述,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創建是對中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戰略的全面貫徹,是統籌我國城鄉間的文化發展和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完善的先進代表。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仍存在文化投入不足、設施不夠完善、缺乏社會力量支撐等問題,需從制度、人才、資源供給等方面綜合采取措施確保示范區的順利構建,確保示范區領頭作用的真正發揮。(作者單位:長春工業大學)

參考文獻:

[1]胡智鋒,楊乘虎. 免費開放: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與創新[J].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1:139-146+161.

[2]高福安,劉亮.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J].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06:1-5.

[3]齊勇鋒,李平凡.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J].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2,01:64-72.

[4]白雪華. 以點帶面,發揮示范效應 推動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科學發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概述[J]. 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03:32-40.

文化服務體系論文范文第3篇

一、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文化建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越來越成為時代發展的需要, 促進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 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保障其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要求, 所以, 在文化建設過程中, 在總結經驗肯定成績時, 也要面對現實, 對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也要總結, 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利益。

1、政府在加強社會公共管理中對文化建設不夠重視

由于我國公共文化發展的基礎較為薄弱, 一些體制機制未能很快完善, 明顯存在一部分問題, 這其中與政府的公共管理有著較大關系, 最為突出的就是政府對公共文化的發展并未有足夠的重視, 往往只是在應付國家的文件精神, 沒有對文化建設下大力度和決心進行解決。在推進公共文化建設中, 會由于發展GDP的片面要求, 而忽視對公共文化建設, 甚至完全只是在流于形式, 過度追求經濟的發展。政府的這種認識較為極端,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類社會對文化事業的追求表現的越來越明顯, 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追求越來越凸顯, 所以, 政府在加強社會公共管理中要打破傳統的思想, 積極發展文化事業, 堅持一手抓經濟, 一手抓文化, 兩手都要抓, 兩手都要硬, 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公共文化產品無法滿足廣大人民的需求

往往在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地區, 在文化建設中體現出的公益性文化產品也會較多, 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人民群眾對文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和差異化, 尤其是創新性文化產品比較缺少, 對價格較高的文化產品一般人卻難以滿足, 精品文化和高層次文化產品只能在小范圍內滿足, 無法實現大眾化。公共文化產品的缺乏導致公共文化服務出現不協調、不合理的現象, 經濟發達地區會時常享受到較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 而經濟欠發達地區以及貧困地區很難或者幾乎不可能擁有機會享受公共文化服務。在偏遠的山區, 由于常年沒有高層次的公共文化產品, 只能在基層開展一些傳統陳舊的文化活動, 甚至在一些農村地區, 那些低俗的表演比較泛濫, 嚴重影響著百姓的精神需求, 也嚴重影響著地區群眾文明素質的提高。所以, 公共文化產品未能在廣泛的空間和地區間開展公共服務, 這是公共文化服務面臨的難題。

3、文化結構在配置上存在不合理, 基層文化需求嚴重缺乏

由于地區的差異, 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產業, 人們對文化產品的需求也不一樣, 在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中, 由于文化基礎設施配套不齊全, 對文化活動的投入較為缺乏, 所以, 這類地區的文化建設很難取得較大成績, 群眾對文化產品的追求比較渴望。而在經濟發達地區, 由于文化基礎設施投入較大, 文化建設取得了豐收的成果, 人們對公共文化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 對公共文化服務追求的多樣化日益凸顯。再從文化管理的結構上看, 地方政府對于人員的配置不夠合理, 有的地方文化專員身兼多職, 有的鄉鎮負責文化的同志或許也就一個人;有些地方沒有專門的劇院影院, 沒有專門的圖書館博物館, 或者有了圖書館, 里面的圖書資料明顯較為缺乏, 甚至在里面隨意擺放一些與文化建設不相關的其他物品, 把文化設施當作其他用途。在鄉鎮或者農村只是在結構上設置了公共文化服務的辦公室, 而形同虛設, 常年不見公益文化活動;在財政撥付上, 用于文化事業的偏少, 這直接導致文化服務跟不上, 文化人才流失, 文化產品難以形成。

4、缺乏優秀的專業人才, 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得不到完善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經濟文化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經濟發展速度較快, 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但是文化發展水平未能與經濟同步協調發展, 導致地方政府對文化建設的不夠重視, 尤其是在基層, 文化人才隊伍嚴重缺乏, 一般街道和社區負責文化的專人由于沒有編制, 待遇低、升遷機會少、人員流動性也大, 甚至有的人身兼多職。雖然也有存在專門的負責文化建設的辦公室, 但是普遍文化素養較低, 缺乏文化創新的素質, 專業性的人才很難留住, 結構性矛盾突出?;鶎游幕犖榈恼w素質偏低, 很難滿足廣大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種種原因嚴重導致公共文化服務得不到創新,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不能滿足群眾對精神文化的追求感。所以, 加強文化人才隊伍素質建設, 從文化理論的政策到社會實踐, 都需要加強培訓, 培養一批文化素養優、服務意識強、文化覺悟高, 富有活力、甘于奉獻的年輕人才隊伍帶動基層文化事業的發展, 搞活文化產業, 做好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

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創新

1、逐步加強理論與結構的創新

一切實踐活動需要理論的指導, 一切高效優質的實踐活動需要先進科學的理論指導,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離不開公共文化理論的創新。我國的公共文化理論源自于傳統文化, 要想實現理論的創新就必須突破傳統文化, 用新的公共文化理論指導文化建設。當前, 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主流文化的指導思想, 一切新的文化理論要緊緊圍繞這個中心, 形成一套科學先進, 符合大眾需求以及符合我國文化主旋律的文化理論。把先進科學文化理論與傳統的文化理論充分的結合, 拋棄一些低俗文化理論, 弘揚優秀文化。實現理論的創新務必要加強文化管理的結構創新。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 市場成為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同樣需要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所以追求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 應該加強文化服務的市場化, 把由政府主導、主抓、主管的文化服務適當轉給市場, 由市場把握社會需求, 形成競爭機制, 優化文化結構, 真正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

2、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制的創新

正如上述所言, 基層公共文化管理機構由于人才、經費、編制等問題, 很難再發揮其管理職能, 很難承擔開展公益文化事業活動。所以在公共文化的體制方面需要改革, 基層公共文化去功能化, 由主導、主創、主抓轉變單純的主導型, 交由市場發展。而基層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加強區域文化發展規劃、保障基層財力水平、強化職業資格制度、拓寬基層公共文化目標等方面著手。公共文化的管理一體化決策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當前的文化發展現狀, 所以,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務必需要一種分散化的決策模式。形成由政府主導, 明確公共文化產品的供給者和生產者以及消費者均參與其中的模式, 形成政府、公共文化單位、社會文化組織、文化消費群體組成的網絡系統, 形成聯動有效、有進有出、有助于基層文化發展網絡組織系統。

3、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創新

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創新關系到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要秉承為人民群眾服務、便捷、高效的原則, 注重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化, 著力保障人民群眾在新聞、娛樂、讀書、看報、影院的文化權益。讓這些更具直接效益的文化產品向基層傾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 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完善特色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 使特色文化產品盡可能滿足更多的民眾需求, 挖掘地方特色, 弘揚國家主旋律, 唱響國家文化傳播的主題歌, 把中華民族的整體文化與地方文化相結合, 切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與水平, 擴大現代技術在文化服務與傳播中的應用范圍, 打造內容新穎、形式多樣、數量豐富的公共文化產品。同時還應注重調動廣大群眾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尊重人民群眾的文化精神, 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 以此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力和凝聚力。讓公共文化的內容更加與時俱進, 把每個時代最優秀最具特色的文化服務展現給人民群眾, 用先進的思想、感人的事跡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

4、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的方式創新

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的方式是推進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關鍵, 公共文化服務應該由政府主導、主創、主抓適度轉交給市場, 不斷挖掘文化市場發展的潛力、增強文化市場發展的活力, 一些基本的文化單位要在新形勢下整合文化資源、優化組織結構、拓寬公共文化服務渠道、增加公共文化的數量、提升公共文化的質量。充分發揮文化市場機制, 大力發展地區文化產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使用率、改善服務效果、創新服務方式、發掘服務資源、提升服務水, 充分發揮公共文化設施的開放水平, 定期開展讀書、讀報、科技講座、技能比賽、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完善文化領域法律法規政策, 出臺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的政策, 強化地方公共文化服務的立法, 用法律的形式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

三、總結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創新, 完善公共文化管理機制, 除了以上幾種創新外, 還要在實現目標任務方面創新、領導工作機制的創新、實現投入方式的創新、公共文化技術手段的創新需要加強改進, 通過一系列的創新發展公共文化服務, 真正維護公民的文化權益。在新的發展階段,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我國政府改善民生、建立健全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更好地建設、管理, 如何更好地服務, 從而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還需要進一步認真研究、細化規劃。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問題, 要按照結構合理、發展均衡、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則, 以政府為主導, 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干, 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 努力建設以公共文化產品生產供給、設施網絡、資金人才技術保障、組織支撐與運行評估為基本框架的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創新, 必須要有科學合理的策略, 提高整體認識, 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重點工作部署, 黨和政府要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從繁榮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提高全民素質的高度來加深認識;從納入立法、規劃、會議議題、財政預算、設施建設、干部考核的重點等途徑來落實地位。多元化經營, 公益化和市場化相結合拓展資金來源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 群眾對文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政府作為公共文化的主導單位要進一步加大公共文化的經費投入力度, 還需要引導社會參加到公共文化建設中來, 分擔政府工作, 保障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為公共文化提供服務。需要對文化服務的人員加強培訓, 公共文化服務人才的素質決定了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當前基層專職文化服務人才缺乏, 力量單薄, 普遍存在年齡、學歷、知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在服務科學理論研究的基礎上, 對公共文化服務模型進行創新, 有助于推進基礎文化服務平臺建設, 做好社會的文化導引和滲透, 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 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文化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 公共文化服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獲得了社會的肯定, 但是在文化體制、文化管理、文化覆蓋、文化服務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全面推進深化改革以來, 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是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以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創新進行了闡述,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創新體系研究,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新的文化動力。

關鍵詞:公共文化,公共文化服務,創新

參考文獻

[1] 羅云川、阮平南:“十二五”時期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J) , 圖書館建設, 2011年12月.

[2] 傅才武:當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傳統文化事業體系的轉型 (J) , 江漢論壇, 2012年1月.

[3] 張惠、王莉莉:服務型政府視角下甘肅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研究 (J) , 甘肅理論學刊, 2014年5月.

[4] 高福安、張鑫:基于服務科學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模式研究 (J) , 現代傳播, 2011年10月.

[5] 陳堅良、張喜萍: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創新要素 (J) ,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1年4月.

[6] 秦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M) ,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13年4月.

[7] 孫洪敏、牟岱、陳東東合著: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M) , 人民出版社, 2011年1月.

[8] 汪請松、秦文、黃紅主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前沿報告 (M) ,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5年10月.

文化服務體系論文范文第4篇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中檔案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 彰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檔案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 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構成, 彰顯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維護了國家安全。檔案是歷史的真實記錄, 是一種文化現象, 是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基礎, 是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與歷史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原始記錄的產物。檔案不僅是一種物質載體, 而且具有極高的精神內涵, 并展示著獨特的社會主義文化魅力。檔案文化有著民族獨有的顯著的精神內涵, 可以說是一種民族精神的積淀, 是民族文化心理的情感寄托。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檔案文化所彰顯的文化軟實力的作用更加明顯, 民族文化價值是檔案文化價值中最突出的表現之一。

(二) 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我國加強文化建設, 實現文化強國戰略的重要抓手, 以提供標準化、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務, 滿足公民基本的文化需求, 保障公民基本的文化權益為根本目標。享受文化成果、參加文化活動、進行文化創造、文化成果受到保護等是公民最基本的文化權益。公共檔案部門肩負著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檔案的工作, 其工作成果滿足了公民的文化需求。

( 三) 增強公民文化自信。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堅定文化自信, 增強文化自覺, 加快文化改革發展,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檔案文化是人們在長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 是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的積淀, 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的中堅力量。在社會思潮日益多元化的當下, 通過各地公共檔案部門組織的革命文化紀念活動、革命題材的展覽活動以及開發革命文化產品等, 真正提高了檔案文化的服務效能, 弘揚了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激發民族凝聚力, 增強了公民的文化自信。

二、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檔案文化功能發揮的制約因素

(一) 檔案文化建設資源不足。豐富的館藏是進行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 通過豐富館藏、優化館藏結構, 可以全方位、多層次地滿足公眾利用需求。然而目前我國檔案館館藏資源不足且館藏結構單一, 館藏來源范圍狹窄, 載體形式單一, 同時對自身館藏資源疏于開發, 因而難以滿足群眾拓展知識和休閑娛樂的需求。

(二) 文化服務機制不健全?,F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其重要特性在于“服務”, 然而, 檔案文化服務機制不健全有悖其服務性, 如普通公民利用程序繁瑣, 方式單一;服務理念偏于傳統, 檔案工作人員甚至出現“官本位”的服務理念, 淡化了公共檔案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意識。

(三) 檔案文化人才建設有待加強。檔案文化服務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檔案工作者的專業水平和服務精神。由于缺乏科學全面的管理機制和管理標準, 檔案工作門檻偏低。雖然某些地區也進行了檔案工作人員上崗前培訓考試, 可是由于缺乏系統嚴格的規范程序和標準, 往往收效甚微, 影響了檔案利用的滿意度。

三、發揮檔案文化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中的作用

檔案中蘊含著人類豐富的精神文明成果, 充分發揮檔案文化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中的作用是弘揚民族之魂、走向強國之路的重要環節和渠道。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及華夏文明都離不開檔案文化的傳承和記載。

(一) 挖掘檔案文化資源。檔案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 只有充分挖掘檔案文化資源, 才能是繁榮發展檔案文化。第一, 調查新資源, 深入調查, 摸清家底, 對中華歷史文明不斷深入發掘, 全面提升大數據時代檔案信息服務水平, 夯實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檔案文化基礎。第二, 制定新規劃。結合以往對歷史檔案資源挖掘的部分基礎, 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與中國共產黨艱苦奮斗歷程相關的檔案史料挖掘進度。同時隨著檔案館藏量的不斷增加, 檔案資源內容不斷豐富, 有必要制定出新的檔案資源研發規劃, 以突出黨的建設歷史亮點。第三, 找準新定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 檔案文化所彰顯的傳統文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推動力量, 充分利用我國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經濟發展的優勢, 乘勢而上, 做強、做好、做大檔案文化這篇大文章。

(二) 創新檔案文化建設。文化是生產力, 創新是文化發展的關鍵, 檔案文化也是軟實力。第一, 創新思維。檔案文化思維創新是檔案文化傳承發展的靈魂和原動力。以思維創新引領創新行動, 樹立“以文化人”思維。根據當前國內國際形勢變化的特點和我國文化發展的規律, 找出路徑、選準目標使檔案文化在繼承中創新, 在創新中發展。如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實現“中國夢”有關的檔案文化資源的挖掘, 堅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覺與自信, 充分有效利用檔案文化資源, 樹立以人為本理念, 摒棄檔案文化發展的片面觀點。第二, 創新體制。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實施重大文化工程,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檔案管理體制是檔案文化發展的活力。結合國情, 不斷創新、深化改革, 建立健全檔案文化管理體制, 解放和發展檔案文化生產力, 特別是要創新歷史文化遺產檔案管理體制, 不斷推進檔案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三, 創新內容。檔案詳細記錄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歷史文明的遺存、形式、內容、精神等, 檔案文化傳承了歷史文明的精華, 這正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的根基。創新檔案文化內容是核心, 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之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 使檔案文化融入大眾、融入社會, 實現檔案文化知識化、影視化、網絡化, 從而增強中華文化的凝聚力。第四, 創新方式。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 檔案文化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受制于不同的傳承方式。利用互聯網等新興媒體, 著眼于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創新檔案文化的傳承方式。面對當前文化發展的多樣性, 發展新型文化業態, 使檔案文化傳播方式愈加豐富多彩, 從而增強其內容的感染力。

(三) 完善檔案文化發展的法治保障?!蛾P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貫徹《檔案法》是在我國進入改革攻堅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的重要一環, 同時, 也是挖掘檔案文化資源、深化檔案管理體制改革,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現實需要。全面推進檔案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普及化、法治化、規范化、精細化, 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 認真做好檔案普法宣傳, 增強“依法治檔”意識, 使檔案法律法規真正入腦入心, 為檔案文化繁榮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四) 加強檔案人才隊伍建設。為了更好地發揮檔案文化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中的作用, 人才是支撐。第一, 健全檔案人才培養機制。檔案館可以依托高校和科研機構, 利用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 尤其加強與中國共產黨發展歷史檔案管理相關的人才隊伍建設。定期對檔案人才進行培訓, 不斷更新檔案知識, 洞悉檔案文化建設前沿, 優化知識結構;加強檔案人才業務交流, 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培養一批懂檔案、善管理、敢創新的檔案人才。第二, 健全檔案人才管理機制。更新觀念, 創新體制, 政策傾斜, 提供優厚待遇, 引進海內外檔案專業領軍人才、高端人才。健全人才激勵機制, 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建設結構合理的檔案人才隊伍, 進而更好地服務于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摘要:檔案文化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和民族精神內涵, 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再創造、再挖掘、再升華, 是對歷史文化的豐富和發展。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為引領, 發掘檔案文化資源, 補齊檔案文化建設短板, 凝集共識, 切實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文化服務體系論文范文第5篇

一、最低公平標準意義上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均等化是實現全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首要原則, 是構建現代公共文化體系的重點和抓手。根據學界的研究, 本文把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界定為“全體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獲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1], 其核心是機會均等, 而不是簡單的平均化和無差異化。因此, 關于均等化, 值得注意的是, 均等化本身就包含了差異。首先, 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并非固態化而是分層次、分階段的動態過程。在一些公共文化服務原有基礎較好、均等化程度較高的地方, 如果還囿于那些固有標準就會沒有任何發展。其次, 均等化并不等于一刀切式平衡。各個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人口組成, 地域分布, 歷史傳統會導致居民公共文化服務偏好差異。強行一刀切式的均等化會與居民的文化需求相脫節。再次,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除了關注區域間的差異化以外, 除了在公益性文化機構和提供服務方式上實現基本全覆蓋外, 更要關注地方地域差異、體制差異和人口構成差異, 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結合??傊?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是最低公平標準, 是機會均等, 并不是最高要求也不是最終目標。均等化并不等于絕對平均化, 并不是強調所有公民都享有完全一致的基本公共服務, 而是在承認地區、城鄉、人群存在差別的前提下, 保障所有公民都享有一定標準之上的基本公共服務?;竟卜站然且粋€漸進的過程, 其強調的是機會均等、資源共享和制度統一, 實質上, 它是“底線均等”, 其本身就包含著差異, 以多樣化為前提。

有鑒于此, 石河子市應結合實際, 因地制宜地進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制度創建:第一, 在資金保障上, 要注重均等化的資金投入, 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重點向基層團場以及郊區傾斜;第二, 在人才隊伍建設上, 要重視基層群眾文化隊伍的建設和人才培養, 關注人才隊伍的梯隊建設, 骨干帶動群眾、專業帶動業余、基本帶動特色, 實現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全面覆蓋、均衡分布、有效配置;第三;加大對特殊人群、少數群體、民族群體、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配備, 加快基礎服務設施與服務制度的更新換代, 重視對大眾文化的正面引導和民間優秀文化的扶持, 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標準化水平;第四, 優化群眾文化活動組織運行模式, 大力增強基層群眾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便利性, 使更多群眾享受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第五,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相關制度建設, 在保證公共文化資源共享的基礎上, 兼顧公平與效率, 協調各種文化產品的供給比例, 保證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上的均衡性, 避免文化產品的一刀切模式, 提供多樣性的文化產品與服務。

二、價值引領這一最高標準意義上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一般來說, 公共文化服務承載著兩大功能:尊重保障公民文化權利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就包含了價值觀、道德準則、群體意識、公共觀念等引領力量。

石河子市特殊使命決定了石河子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不僅要實現均等化, 尊重保障石河子市職工的公民文化權利, 還具有“繁榮邊疆文化事業, 鞏固邊疆文化陣地”, 實現“文化興邊”戰略的重大責任[2]。石河子市的公共文化建設必須服務于石河子市的三大使命, 即“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3], 以“石河子市精神”為核心的屯墾固邊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石河子市的具體體現, 既是石河子市基本公共文化建設最重要的文化資源, 也是引領石河子市基本公共文化建設共同目標與價值的核心要素。

“軍墾文化”在石河子市的建設與發展中, 充分體現了其先進文化的示范效果。“軍墾文化”所彰顯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倫理道德、集體精神、習慣傳統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這種來源于人民、又塑造人民文化性格的特色文化, 依然有著鮮活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其中, 熱愛祖國是“屯墾固邊文化”的核心價值;勤勞奮進是“屯墾固邊文化”的精神傳統;崇尚民族平等團結是“屯墾固邊文化”的重要特點;廣泛的認同和強大的凝聚力是“屯墾固邊文化”的優越性。

所以, 在公共文化服務產品的供給內容上, “屯墾固邊文化”這種特殊供給具有微觀意義上的均等化使命, 可以鞏固老屯墾固邊人對“屯墾固邊文化”的記憶, 增強中年一代屯墾固邊人對“屯墾固邊文化”的傳承力度, 促進青年一代屯墾固邊人對“屯墾固邊文化”的認同;可以促進作為“屯墾固邊文化”載體的軍墾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周恩來紀念館、艾青詩歌館、屯墾固邊史料以及屯墾固邊遺址的保護, 充分挖掘“屯墾固邊文化”相關文化資源以及相關物質層面和價值層面的載體, 使之成為石河子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引領, 提升主流文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在石河子市城區以及基層團場, 做到“屯墾固邊文化”的全覆蓋, 使全體職工群眾都能享受到“屯墾固邊文化”。

三、“以人民為中心”的多樣文化需求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 重點強調了文化體制機制的創新要求, 并且指出文化體制機制的創新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這就必須考慮作為公共文化需求主體的人民的社會屬性, 從民族、文化、地域、年齡、性別等特質出發來思考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多樣性, 設計出差異化的文化供給模式。“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統籌考慮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樣化文化需求,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優質服務轉變, 實現標準化和個性化服務的有機統一。”[4]這就要求我們在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方式及內容上要與區域文化、本土文化相結合, 突出區域和本土特色,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石河子市職工群眾多元社會屬性衍生出了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體現為來自五湖四海人員的原籍地域文化偏好、團場基層連隊職工與城市市民對文化產品功能需求多樣、漢族與少數民族職工群眾的對文化產品的民族特性偏好、軍隊文化與農耕文化差異等。

據此, 石河子市公共文化服務在實施差異化供給時, 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用力:在整體公共文化產品普遍、均等、便利的供給下, 靈活使用多種供給形式以及供給手段, 科學合理規劃公共文化產品區域供給, 靈活安排供給時間、豐富公共文化配送方式, 保證其便利性;讓不同的供給主體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 創造了更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堅持公共文化產品內容與形式上的特色化與品牌化發展路徑, 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效率, 避免形式單一、重復、枯燥的公共文化產品。

四、“屯墾固邊文化”的豐富多樣

新時期石河子市特殊使命決定了石河子市公共文化服務必須以屯墾固邊文化為引領。屯墾固邊文化是在石河子市60余年屯墾戍邊歷史中逐漸積淀形成的, 是以軍旅文化為內核, 融合了屯墾文化、中原地域文化、新疆多民族文化、現代文化的一種獨具特色的文化類型, 其核心內容是“熱愛祖國、屯墾戍邊、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石河子市精神。屯墾固邊文化可以劃分為屯墾固邊物質文化、屯墾固邊制度文化以及屯墾固邊精神文化。屯墾固邊物質文化主要體現為石河子市的屯墾固邊歷史遺跡、軍墾紀念雕塑、軍墾博物館藏等標志性建筑和石河子市農業、工業生產方式形成的歷史人文景觀;屯墾固邊制度文化主要體現為石河子市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體制及其生產制度、經濟管理制度、土地分配制度、職工收入分配制度等;屯墾固邊精神文化是石河子市人在社會實踐和意識活動中長期培育出來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道德情操、審美趣味、民族性格等, 其核心內容是石河子市精神。屯墾固邊文化具有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懷、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無私奉獻的犧牲精神, 它體現在石河子市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言一行中, 濃縮在地窩子、博物館、歌謠、故事、文學與藝術中, 屯墾固邊文化的豐富內涵為石河子市公共文化多樣化服務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內涵豐富的“屯墾固邊文化”決定了石河子市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擁有豐富的文化載體;形式多樣的“屯墾固邊文化”為石河子市提供形式多樣化的公共文化產品;稟賦多元的“屯墾固邊文化”為石河子市貢獻了豐富的公共文化資源;多層級的“屯墾固邊文化”為石河子市公共文化服務提供老少皆宜的群眾文化活動參與形式。

五、結語:均等化與多樣化有機結合的服務模式

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中普遍存在服務對象不明、服務價值與目標模糊等弊端, 從而導致為誰服務、服務是為了什么、拿什么來服務等核心問題不清的通病, 在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上機械地照搬國家通行的各項規定, 盲目提供文化服務產品, 忽視了均等化與多樣化有機統一, 降低了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浪費了國家公共資源。有鑒于此, 《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指導標準》中也提出了以群眾實際文化需求為導向, 要求各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務不僅要從最低要求根據文化部提出的各項標準建設, 達到均等化;同時也需要各地因地制宜, 在國家指導標準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制定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指標體系, 形成既有基本共性又有特色個性、供給與需求有效對接的指標體系。也就是要達到均等化與多樣化的有機統一, 從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效能。石河子市明確了職工群眾在維穩戍邊、文化興邊戰略中的主體地位, 解決了公共文化為誰服務的問題, 針對職工群眾公共文化需求多樣性制定多樣化供給原則;確立以公共文化服務推進實現新時期石河子市特殊使命為導向, 解決了公共文化為了什么的問題, 從而制定以屯墾固邊文化為引領, 打造均等化屯墾固邊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 實現均等化與多樣化有機統一。在保證均等化前提下, 提高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 避免浪費資源。圍繞公共文化服務推進實現新時期石河子市特殊使命這一目標, 依托豐富的屯墾固邊文化資源, 設計打造各種公共文化服務產品, 滿足職工隊伍多樣性文化需求, 將政府供給與人民需求有效對接。將差異化供給作為均等化大原則下的具體調節機制,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因地制宜, 形成適合石河子市公共文化服務實際的供給模式。

摘要: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和多樣化是黨和國家關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要求, 但是在均等化的概念理解上往往存在一些誤差, 對多樣化的理解普遍比較泛化, 對此文章結合石河子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情況提出底線均等、價值引領、以人民為中心的多樣化及文化內容的多樣化。

關鍵詞:公共文化,均等化,多樣化

參考文獻

[1] 新華.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J].工程建設標準化, 2017 (3) :22.

[2] 自治區林業宣傳信息中心廳辦公室.自治區林業廳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J].新疆林業, 2007 (6) :5.

[3] 習近平:不辭長做新疆人, 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4/30/c_1110487656.htm

上一篇:審計體系論文下一篇:體育文化建設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