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化旅游范文

2023-09-18

文化旅游范文第1篇

[關鍵詞]:中式洋節,文化獨立,文化融合,和而不同

Abstrat: The western culture comes into our life, so that there will appear cultural shock. The cultural fusion is the trend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premise of which is the ccultural independent. This paper firstly show the cultural shocck through the Chinese western festivals, in order to refute the one-sided opinion about that the Chinese western festivals are regarded as cultural invasion. The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ue reasons about the delin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ow to protect it. It is followed by the stratagies to Chinese cultural independent.The effect of cultural fusion on the Chinese cultural. Key words: Chinese western festivals,cultural independent,cultural fusion, Harmony in Diversity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全球化不僅局限于經濟,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近幾年在中國,西方快餐,好萊塢電影,洋節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中。中西方文化之間的碰撞,必然產生新的火花--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是世界文化的發展趨勢,這種融合也必將對中西文化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可是這種融合并不意味著復制,同一。對文化融合的片面看法莫過于文化入侵,這種看法過于絕對,因為文化在融合過程中將保持獨立,秉持各自鮮明獨特的個性,并且融合的結果是和而不同。 1.0中式洋節與文化入侵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式各樣的節日也日益增多。僅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就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不勝枚舉。同時,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流行過“洋節”,如情人節、愚人節、萬圣節、圣誕節等等。“洋節”越來越多地走入中國,走近中國人。西方許多節日的慶祝方式與中國節日都有所不同,對中國人來說是新鮮的、刺激的,因此人們現在比較樂于過西方的節日。例如,西方人過圣誕節,除了大家在一起掛圣誕樹、吃烤火雞聚餐,大人們還會把孩子們向往已久的節日禮物裝在一個大襪子里,在平安夜悄悄放在孩子們的床頭送給他們。甚至在大街上有穿著紅色圣誕服、頭戴圣誕帽、腳蹬圣誕靴的圣誕老人背著大布袋分發禮物,這對孩子們說是新奇的、新鮮的,他們都非常喜歡過圣誕節。而在中國只要孩子們喜歡大人們也就高興。

因此,有人說中國人越來越不像中國人了,馬上就要全部被西化了,洋節就是文化入侵。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是片面的、以偏概全的,它忽略了“洋節”已經在我們身邊被本地化、中國化,發揮著文化融合的積極作用。以圣誕節為例,在中國,圣誕節與歷史、傳統、親人或者禮物轉送無關。西方節日在中國的盛行脫離了其原本的宗教性質,僅僅保留了其“狂歡”、“個性”、“新奇”、“張揚”的娛樂性質。有些圣誕產品是專為迎合中國人的品味而定制的:比如,吹奏薩克斯管的圣誕老人是一種常見裝飾品——只因為薩克斯和圣誕老人都源于西方,中國人就順理成章地3將兩者放在一起。今年,有些商店擺出了戴著圣誕老人帽子的羊:明年2月份的農歷新年將是羊年。有專家把中國人過洋節看做“集體無意識”,這就將節日文化過于意識形態化。中國人過洋節無非是一個消費放松的借口(上班族工作壓力大) 、一個增強個人身份認同感的工具、一個聚會狂歡的理由(中國人喜歡節慶)、一個浪漫表白的機會”。 2.0中華傳統文化衰落與保護 有專家抵制西方文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衰落是由于西方文化的大量入侵造成的。將中國傳統文化衰落歸罪于"西方文化入侵"是不符合歷史實際,是不公平的。西方大量文化的引入,豐富了我們的文化,提高了我們的生產、生活質量。至于我們傳統文化的衰落,筆者認為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文化發展規律的原因,也就是一些不符合人們現實生活需要的"傳統文化"被自然淘汰了。比如"二十四節氣"(堅持抵制觀點的北大某教授提出的)。由于現在自然環境,遭到破壞,而發生了巨大變化,"二十四節氣"已不能準確涵蓋現在的天氣狀況;另外由于農業科技的發達也不完全靠"二十四節氣"來進行生產活動。因此"二十四節氣"逐漸被淘汰不用了。而這只能賴自然環境的變化,與洋鬼子的"文化侵入"無關。二是,按"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的理論,中國傳統文化衰落的第二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傳統文化自身的原因。在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沒有與時俱進,發展與更新,而成了社會前進的累贅。比如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就輸在了"市場價值"面前。

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只能通過抵制西方文化來實現,那么中國就又回到了閉關鎖國的時代。在文化競爭的浪潮里,保護與發展中華傳統文化才是可取的做法。重視傳統文化應從政府做起 政府在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上應該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關于中國傳統節文化的宣傳、立法問題,政府和立法機關以及宣傳部門確實應當立即采取緊急措施予以重現。比如所有的傳統節日都應列入國家法定假日。對于傳統節日,立法者懷有敬畏之心才是最根本的。傳統文化的保護,除了民眾的力量,行政的力量也非常重要。其次挖掘文化內涵,加強傳統文化宣傳與教育。其實,我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要大力挖掘和宏揚。國民的文化教育讓人民意識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讓民族文化滲入百姓日常生活。最后發揚傳統文化的關鍵是創新。在歷史不斷前進的車輪下,傳統文化也要做到與時俱進,只有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注入新鮮活力,才能讓其在世界文化舞臺上熠熠生輝。 3.0文化獨立

文化獨立就是指文化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獨立的品格。在文化融合的大趨勢下,文化獨立變得尤為重要。如果在與西方文化碰撞過程中失去了文化個性,那么中華文化將不復存在。只有堅持文化獨立,才能使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這也是文化融合的前提,否則文化融合就變成了文化入侵。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獨立可以通過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實現。第一,堅持文化自覺原則。“所謂文化自覺,就是指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對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勢,并對文化轉型具有自主能力,以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要做到文化自覺,首先需要我們認識自己的文化,對于文化背景,文化發展趨勢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其次是要理解接觸的文化,取其精華,吸收融合。最后在各種文化都實現了自覺之后,多元文化各展其長、共同發展。對于傳統文化而言,就是要積極探尋傳統文化和現代精神的內在契合性,深入挖掘傳統文化中具有人類性意義的精神特質,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世界文化轉型中具有自主能力。第二,堅持文化自信原則。文化無高低貴賤之分,在多元化的今天,每一種文化都是當今社會文化的瑰寶。我國的傳統文化綿延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精髓,比如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深厚廣泛的民眾基礎。傳統節日反映了民族的審美情趣、思維模式、價值觀念和倫理道德,寄托著整個中華民族對生活的美好愿望與憧憬,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在多元文化并存、東西方文化碰撞的大背景下,當代中國人應該秉持著自信的信念,讓傳統豐富的文化內涵在人們的時代生活中延續和發揚光大,要在繼承傳統文化精神的基礎上再鑄傳統,有所創造性的改造,始終保持傳統文化的活力。 4.0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指具有的不同特質的文化通過相互間接觸、交流溝通進而相互吸收、滲透,學習融為一體的過程。文化融合的過程:一接觸,兩種文化由傳播而發生接觸,這是文化融合的前提。二撞擊和篩選,每種文化都具有頑強地表現自己和排斥他種文化的特性,兩種文化接觸后必然發生撞擊。在撞擊過程中進行社會選擇,即選優汰劣。三整合,以原來的兩個文化體系中選取的文化元素,經過調適整合融為一體,形成一種新的文化體系,如現代美國文化就是多種文化融合的結果。21世紀的人類文化將是一種全球性的綜合文化。這種綜合不是實體性綜合,不是東方文化歸屬西方文化,也不是西洋文化統攝東方文化,這種綜合是文化生態功能意義上的綜合。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泰山不讓土壤方能成其大;江河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的包容精神。比如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人含蓄,不善于表達個人情感。而父親節,母親節以及感恩節給中國人一個去表現愛與感恩的契機。當然,洋節入土中國,并不是說多多益善,因為這一種文化滲透也有著潛在的副作用。例如,對洋節的過分追求可能會導致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忽略和對西方文化的盲從,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們的日常消費等。因此,我們需要用辯證的觀點和理性的態度正確對待洋節,既不能一味崇尚洋節,也不能盲目排外。在理性接受西洋文化的同時,還不要忘記中國傳統節日和文化,要運用 “拿來主義”,取其精華,剔去糟粕,充分彰顯我們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國家和民族的包容與心胸。 5.0結語

文化全球化對中華傳統文化是挑戰,對于其他不同文化的沖擊,中華傳統文化要秉著文化自信,屹立于多彩的文化盛會。同時全球化也是機遇,中華傳統文化借機取長補短,永葆活力。在同一文明空間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相互競爭、相互激蕩中相互依存、相長。

參考文獻

文化旅游范文第2篇

摘要:為構建多層次人才體系、打造專業型人才隊伍以保障文化旅游業得以健康發展,文章首先從政府層面、企業層面、教育層面和個人層面四個視角對可能影響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因素進行辨識,然后基于ANP(網絡分析法)構建了能夠從具有復雜關聯且存在諸多差異的影響因素中識別出影響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因素的方法。旨在文章所提出的影響因素辨識理論與關鍵因素識別方法能夠為指導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和管理實踐起到積極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適用性。

一、引言

文化旅游是通過鑒賞人類文化的具體內容從而滿足精神和文化需要的一種活動,其動機是為了滿足旅游者精神和文化上的需求,同時能夠達到放松身心的目的。通常情況下,文化旅游者與傳統旅游者的最大區別在于其追逐旅游的動機不同,文化旅游者更加注重旅游過程中對異域文化、民俗文化、歷史文化的體驗。文化旅游業作為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交叉與結合,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又形成了各自完整且相互獨立的發展模式。在體驗文化旅游的過程中,逐步暴露出旅游者對文化旅游從業人員的要求與其實際工作中的明顯差距。由此可見,對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因素進行識別不但對從業人員產生積極影響,同時對文化旅游企業及行業發展產生推動作用。

二、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影響因素(辨識)體系構建

基于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情況并結合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特征,全面分析并構建了研究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問題較為完善的影響因素體系。本文通過對旅游人才隊伍建設的研究分析,借鑒相關學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結論,并結合文化旅游業發展現狀,從政府因素、企業因素、教育因素、個人因素四方面考慮,構建出影響因素體系。如表1所示。

(一)政府因素

目前,我國文化旅游產業人才政策還不夠完善,政府在促進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將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有成效的政策法規(如:文化旅游業人才定位政策、財政政策、福利待遇社保等照顧政策、法律保障等)可以提升人才隊伍建設宏觀管理程度,正確引導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發展方向,最大程度上為文化旅游業提供良好的社會大環境以正向促進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的發展。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力度是保障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健康發展的有利措施,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有利于監管力度的重要性。

(二)企業因素

旅游企業作為文化旅游人才這一特殊群體不斷成長的載體,依靠市場調節企業人才引進和人才流動的程度不高,而合理的人才流動不僅可以促進企業的新陳代謝,同時高層次、專業型文化旅游等人才的引進能夠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從人才需求角度來看,文化旅游企業作為一個服務性企業,其差異化和個性化的服務特點,要求企業在人才使用、人才資源配置和人才職業規劃對文化旅游人才的管理進行規范,以解決文化旅游人才在為企業創造價值過程中產生的諸多問題,如對企業晉升制度的不滿、對自身職業發展空間不明等,從而保證文化旅游人才的利益,提升人才對企業的滿意度,促進文化旅游人才的建設。旅游企業形態和運行的多元化為文化旅游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更廣泛的選擇,從不同層面滿足文化旅游人才的需要。

(三)教育因素

由于文化旅游者參與旅游目的的不同而導致對文化旅游從業人員的學習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更強,這就要求對文化旅游人才展開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而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體,在培養專業型、高層次等文化旅游人才中擔負重任。以教育基礎設施為載體的高職及本科旅游院校的人才培養活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文化旅游人才培養和發展的效率和速度;多元化的師資結構、完備的人才培養方式關乎著整個文化旅游人才的質量要求、能力要求和數量要求。通過政府、學校等多重途徑加大對文化旅游人才的培養,開發其潛能,獲取符合文化旅游發展的專門人才,這對于有著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但缺乏人才的云南省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四)個人因素

作為文化旅游的消費者,由于其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差別及對待事物的看法和態度的不同,會潛移默化影響著旅游者對文化旅游的消費行為。文化旅游人才專業素養、道德素質以及文化旅游消費者在參與旅游過程中的行為態度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進而,如果文化旅游消費者在體驗文化旅游的過程中表現較高的文化素質,則會增強政府、企業、學校和個人在建設文化旅游人才隊伍過程中的自覺性,刺激文化旅游人才在培訓、從業等過程不斷發展中,從而適應內外部環境的不同對人才培養造成的影響,為文化旅游人才的建設提供的發展空間。

三、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影響因素定量分析

(一)ANP因素識別方法(方法簡介)

網絡層次分析法(ANP)是薩蒂(Saaty)教授于1996年提出來的一種綜合多目標的決策方法。網絡分析法在運用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各元素內部反饋、支配和從屬等不獨立關系。在調研中發現,盡管網絡分析法的適用范圍廣泛,但是應用于文化旅游業的文獻卻很少。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策略涉及政府、企業、教育、經濟、個人等因素,嘗試運用ANP對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策略進行優選應該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用價值。

(二)關鍵因素識別與分析思路

1. 構造判斷矩陣

首先確定目標、準則。通過對決策問題進行深入地分析和辨識,界定決策目標、決策準則,和子目標。

其次構建ANP網絡層次。根據上一步確定的目標、準則,確定準則層之間及準則內部的影響關系,并將其轉化為網絡結構。設ANP結構的控制層中有元素Q1,Q2,…,QN,控制層下,網絡層有元素組C1,C2,…CN,其中Ci中有元素ki1,ki2,…kmi,…(i=1,2,…N),以控制層元素Qs(s=1,…N)為準則,以Cj中元素kj1(l=1,2,…,nj)為次準則,元素組Cj中元素按其對kj1的影響力大小進行間接優勢度比較,即構造判斷矩陣:

這里Wij的列向量就是中Ci中有元素ki1,ki2,…,kini,…(i=1,2,…N)對Cj中元素的影響程度排序向量。若Cj中元素不受Ci中元素的影響,則Wij=0。

2. 構造超矩陣

將所有網絡層元素的影響程度排序向量矩陣組合,可構建在QN準則下的超矩陣,記為W:

W=w11 w12 … w1Nw21 w22 … w2NwN1 wN1 … wNN

3. 構造加權超矩陣

這樣的超矩陣共有n個,它們都是非負矩陣,超矩陣的子塊wij是列歸一化的,但W卻不是歸一化矩陣。因此以QN為準則,在QN下各元素集對準則Cj(j=1,2,…,N)的重要性進行比較,如表2所示。

如果一個元素集與Cj無關,則其對應的排序向量分量為零,由此可以得到相應的加權矩陣:

B=b11 b12 … b1Nb21 b21 … b2NbN1 bN1 … bNN

4. 極限相對排序,獲得最終排序結果

對超矩陣W的元素加權,得W=(Wij),其中

Wij=bijWtj(i=1,2,…,N;j=1,2,…,N)

則W為加權超矩陣,其列之和為1,也稱為列隨機矩陣。

極限相對排序是對超矩陣的極限運算,綜合集成了元素組之間,元素組內部元素之間存在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的作用,可通過W∞=■計算得出。當計算到一定冪次s時,W∞的每一列趨于相同,此時可近似認為W∞的第j列元素在控制層準則下網絡層各元素相對于元素j的極限相對排序。

(三)關鍵因素識別與分析

1. 確定模糊矩陣

為了全面系統的識別出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影響因素,本評價體系選取云南各旅行社、省內旅游者、省外旅游者等各領域30人,將表4中的第二層元素提煉出來,通過發放問卷調查的形式讓各領域進行單因素評價,通過對調查文件進行回收、整理、統計可以得到如表4所示的結果。

2. 確定各要素權重

以元素組C1中的元素c11的影響程度為次準則,元素集C中的元素c11,c12,c12,按照其對c11的影響大小進行間接優勢度比較,并應用三角模糊數構造互補判斷矩陣,引入風險評價小組對指標的評價,最后利用FANP計算出權重向量W。

(四)進行靈敏度分析

根據最大隸屬原則可以發現其最大數值對應的等級即為個人因素。因此個人因素對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影響較大,其對應權重為0.2963。此外,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受教育影響也較大,通過權重計算得出的結論與專家們的主觀上相一致。同時,政府因素和企業因素也是影響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方面。

(五)評價結論

通過分析可以得出,個人因素和教育因素占據較大權重,對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影響更為關鍵。具體落實到各二級要素層,由計算結果可以得到,對于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影響因素來說,其中從業者素質、旅游者行為及師資結構又是最為重要的因素。事實上,以上方面均是影響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因素。

四、結論

從我國政策引導方向與社會對文化旅游人才需求導向出發,參與到旅游過程中主體、課題的行為逐步成為影響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因素。為了能夠在文化旅游從業人員和政府、企業、旅游者之間搭建起和諧的共贏關系,促進異質性和互補性資源的共享與轉移,保證正確對待文化旅游業人才在道德素質、專業素養等問題,本文對影響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可能存在的因素進行辨識分析,其結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理論與方法具有應用可行性。

參考文獻:

[1]侯兵,黃震方,陳肖靜,范楚晗.文化旅游區域協同發展的空間認知分異——以南京都市圈為例[J].旅游學刊,2013(02).

[2]張建宏.基于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旅游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商業經濟,2015(07).

[3]楊伯儒.新生代知識型員工個人職業價值的界定和辨識[J].價值工程,2017(08).

[4]張玉蓉,張玉玲.創意經濟背景下文化創意旅游綜合體的發展路徑研究——以重慶為例[J].經濟問題探索,2012(09).

[5]錢興成.高素質技能型旅游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1).

[6]Bob Mckercher. The Future of Tou

rism Education: An Australian Scenariol[J].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2002(02).

文化旅游范文第3篇

一 “旅游文化”與“文化旅游”的界定

對于“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這兩個詞組, 在應用的語境上很容易被混淆。

從構詞法上來解析, “旅游文化”的核心詞在“文化”上。“旅游文化”主要說明的是涉及到旅游方面的文化, 屬于文化研究領域。而“文化旅游”的核心詞是“旅游”, 就是通過旅游的方式, 對人類的文化進行感知和了解, 對于人類在大自然中所留下的文化遺跡以切身的感受。

對于“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 從理論上還容易辨析。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 要將它們很明確地區分開, 卻是不易, 于是造成兩個詞組的相互混淆使用。一些專家學者認為, 文化產業中包括著旅游產業, 因為其所涉獵的范圍非常的廣, 而旅游產業是文化產業中的一部分。但事實并非如此, 而且對于大多數來講, 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是相互并列的關系。

對于“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的理解混亂是普遍存在的, 即便是專家學者亦是如此。事實上, “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所表達的是兩個范疇。

(一) 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屬于是文化范疇, 而旅游是文化的限定詞, 所表達的是文化的行為方式。形成旅游文化需要三個必要元素, 即旅游的主體、旅游的媒介和旅游的客體。其中的旅游主體是旅游文化研究的核心, 即是指旅游者。那么, 旅游文化事實上所研究的就是旅游者的文化。

(二) 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要被歸結為旅游的研究范疇, 是旅游者通過旅游的活動方式, 來滿足自身的文化需求。“文化旅游”體現的是一種經歷, 在享受旅游的活動中, 得到精神上的愉悅。也就是說, “文化旅游”更注重的是過程。在旅游者旅游的過程中, 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來感知旅游地的文化。

(三) 旅游文化與文化旅游的密切關系

雖然旅游文化屬于是文化研究范疇, 而文化旅游被歸屬到旅游過程當中, 但是, 這兩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并不是兩個詞的不同形式的簡單累加??梢赃@樣理解, 即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是相互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的兩個范疇。

從旅游的概念本身來理解, 其是一種生活方式, 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在旅游的多方面中, 都會有不同的文化體現出來。那么, 旅游文化更多的表現出來的是人的精神境界。而文化旅游, 主要體現的是旅游的參與者, 通過旅游的過程, 達到理解文化的目的。那么從事旅游文化的人一般都會品位較高, 而且要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 可以讓自己通過消費的方式, 在游覽觀光的過程中, 欣賞各種文化。

二對旅游文化與文化旅游的實踐認識

(一) “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的學科歸屬不同

由于我國并沒有“文化學”這門學科, 所以, 將“旅游文化”劃分到了管理學的范疇, 在其研究范疇內包括有旅游心理學研究、旅游倫理學研究以及旅游社會學研究和旅游人類學研究。那么, 就可以明確, “旅游文化”屬于基礎學科。

“文化旅游”的研究范疇被劃歸到旅游管理學和旅游開發規劃學。也就是說, “文化旅游”注重的是應用性的研究, 屬于是應用學科, 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 更為注重于現實發展。

關于“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 兩者之間是存在著必然的聯系的, 其交集之處就是對旅游和文化之間的結合點進行研究, 即旅游資源和文化景觀。因為“旅游文化”更注重于理論研究, 所以其對于“文化旅游”起到了理論指導和借鑒的作用;“文化旅游”更注重于實踐, 更能夠豐富“旅游文化”的內涵。

(二) “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的應用需求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國, 這就決定著中國在旅游開發上需要更注重于文化資源。那么中國的旅游業發展方向也是以文化優勢占據主導。

從開發旅游業的角度來分析, 中國的旅游發展才剛剛起步, 屬于是新興的旅游大國。豐富的自然資源, 深厚的文化底蘊, 讓這個文明古國盡管有很多的旅游項目還沒有被完全開發出來, 卻備受矚目, 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就出現了。

與旅游有關的各種資源被挖掘出來, 并與社會實踐緊密相關, 也引發了各種深入思考。比如, 各種的旅游產品是否能夠真正意義地推動旅游業的發展;旅行團的服務為旅游者帶來了便利, 可是當各種名目的收費與游客消費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 會給旅游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也是一個值得關注和研究的課題。在一個旅游地中, 既包括自然遺產, 也包括文化遺產, 那么在開發旅游資源的時候, 如果單純地為了迎合旅游業的發展, 而忽視了自然和文化的保護, 那么, 這種旅游開發也就失去了價值。

無論是文化旅游, 還是旅游文化, 這兩個研究領域都具有自己的理論支撐和實踐研究。在旅游業的開發利用上, 針對不同形態的資源, 研究其經營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對于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都具有前瞻性意義。

三總結

綜上所述, “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兩個概念之間相互混淆使用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明晰兩個概念之間的界限, 并在實際應用中加以明確的界定, 成為了目前值得關注和探索的課題。其意義不僅在于將“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有效地區分開, 實現其學術研究和實際應用的價值, 對于旅游業的資源開發和指導旅游的實踐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提升到了精神層面。旅游成為了接觸大自然的方式, 并成為了一種文化。本文對于“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進行辨析, 并探索關于其理論與實踐的若干問題。

關鍵詞:旅游文化,文化旅游,探索

參考文獻

[1]平措卓瑪, 俆秀美.旅游文化與文化旅游辨析[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2.27 (12) .

[2]徐菊鳳.旅游文化與文化旅游:理論與實踐的若干問題[J].旅游學刊, 2005.20 (04) .

文化旅游范文第4篇

一、劉三姐文化的形成

劉三姐是古代民間傳說的壯族歌手,聰明伶俐,歌聲動人,在民間有著廣泛的影響。2014年起廣西政府在每年的三月三歌節全區放假兩天,成為劉三姐最好的紀念日。劉三姐生于唐朝,故鄉最早記載在貴縣,也被稱為三妹,能歌善唱,與一張姓書生在七星巖對歌七日七夜,羽化成仙。也有傳說出生在宜州下枧、或在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藍靛村,在柳州魚峰山騎鯉魚成仙。宜州市還為此申報命名了劉三姐鄉,申報了劉三姐歌謠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此發展地方游業。

劉三姐文化的生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最開始流行于兩廣地帶,現代主要流行于廣西桂中的宜州、柳州、來賓地區?;顒拥恼归_形式,大多以唱歌、傳歌等文化形成的過程;而在南宋時期,就有文學家將其傳記記錄在《輿地紀勝》中,從此掀起了劉三姐文化記錄的熱潮,但是隨著文字資料的增加,為了更好的統一文獻,固定了統一的劉三姐的稱呼。

二、基于劉三姐文化的旅游開發分析

(一)劉三姐文化開發過程

1、電影資源引導階段。劉三姐文化的旅游業發展,最初源于電影《劉三姐》的成功熱映,電影中濃郁的民歌風俗,秀麗的地域風光吸引了廣大觀眾,賞景覓俗的游客逐漸增加,陽朔將劉三姐電影的拍攝地和景觀作為旅游項目;后逐漸開發相關故居遺址、洗衣石、對歌臺等景點,以及劉三姐歌圩會等項目,“印象·劉三姐”與南寧國際民歌節,更加速了劉三姐文化傳播,而柳州市投資近千萬拍攝的劉三姐電視連續劇,但不知何故一直沒有公演。

2、景區開發。人們認識到基于劉三姐的旅游業火熱的現象之后,也逐漸的提高了廣西各個省市相關旅游管理部門的認識,并且逐漸并大量的進行景區開發,桂林開發了劉三姐文化主題公園,宜州斥巨資打造劉三姐故里,柳州修建魚峰山的劉三姐雕像、劉三姐歌臺和歌仙廣場,為劉三姐產品的旅游開發奠定基礎。

3、品牌市場開發和營銷。以劉三姐文化的品牌營銷,大都是的文化品牌,包括相關劉三姐文化的電影、電視劇、舞蹈等,地名、香煙、學校,相關的服飾、紀念品等品牌的建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陽朔“印象劉三姐”的實景演出,不僅帶動了旅游,增加居民的收入,還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形式、促進當地新農村的建設、增加了青少年的表演學習技能;除了在經濟、社會方面的改善促進,也積極的帶動了環境方面的改善?!队∠蟆⑷恪讽椖垦莩?0年來,陽朔縣旅游人數從281.8萬人次增加到811.3萬人次,其中留宿人數從23.3萬人次增加到279.2萬人次,床位數從6100張增加到30000張, 收入增加到了31.5億元?!逼渲械綇V西旅游游客,對劉三姐的認知程度調查如圖所示;

同時對于該58名游客,進行最吸引游客的廣西景點的調查,數據顯示有31.03% 的人是為了陽朔、43.1%的游客為了漓江、17.24%的游客選擇了《印象劉三姐》。

(二)“劉三姐”文化旅游開發現狀

1、劉三姐文化品牌發展良好,旅游市場開發不足

桂林陽朔的“印象·劉三姐”與南寧的國際民歌節的品牌建設,使劉三姐文化的利用相對成熟,有效促進了廣西旅游業的發展,在有效的傳播民歌文化的同時,也獲得了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在劉三姐的出生地、流傳地,民歌文化最為濃郁的柳州、宜州、來賓等桂中地區,旅游業發展較為滯后,濃郁的山歌民俗,歌圩文化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利用。如柳州市的“魚峰歌圩”,在區內乃至全國很有影響,節假日常有上萬人眾匯聚,歌聲如潮。柳州市也以此申報了一項“魚峰歌圩”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示范工程,但該項目更關注社區群眾文化娛樂節目排演,對柳州山歌的傳承、發展,對山歌傳承人的培養及魚峰歌圩這一歷史文化空間的保護、建設投入不多,旅游開發無從談起。

2、文化挖掘初見成效,可持續性有待強化

電影劉三姐的輻射效應,陽朔“印象·劉三姐”及南寧國際民歌節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讓人們看到了廣闊的市場前景,但隨著國內同類文化產業的發展競爭,“印象·大紅袍”“印象·云南”“宋河千古情”“又過平遙”等主題公園+旅游演藝模式被廣泛復制,劉三姐文化產業的可持續性有待進一步強化。利用柳來河一體化發展平臺,開發桂中濃郁的原生態歌圩文化旅游,打造桂中劉三姐文化主題的全域旅游,既符合現代全民旅游、個人游、自駕游的時尚,又能傳承民歌文化,推動桂中經濟文化的發展。

3、劉三姐文化保護力度不夠

人們認識到劉三姐文化利用的效果價值之后,出現了很多不法的商家,只注重經濟利益的發展,盲目的進行旅游項目的開發,編造出很多的劉三姐的故事, 打造質量不高的劉三姐文化品牌,樹立扭曲的劉三姐品牌形象,這樣不僅會產生人們的防避心理,降低人們對于劉三姐文化的信賴程度,影響旅游業的發展,同時也會影響劉三姐文化品摸市場的秩序,降低品牌的質量以及銷售的價格。對此加強劉三姐文化品牌的保護,以及合理的利用劉三姐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以“劉三姐”文化資源開發,促進桂中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對策

(一)以劉三姐文化為媒,注重招商引資發展文化產業

廣西劉三姐文化產業,以“印象·劉三姐”和南寧國際民歌節最富盛名。通過開展民歌會商貿活動,實現招商投資目的,總的商品交易成交的數額達到將近90億左右,招商項目的簽訂以及總投資額達到200多億。這些商貿活動的開展,有效的帶動了招商投資的發展,使文化資源、旅游業、商貿活動有效的融為了一體。劉三姐文化品牌的影響,也給了桂中劉三姐文化旅游的發展,提供豐富的經驗,帶來更多的生機和發展。柳州三月三全國山歌邀請賽,宜州秋季的劉三姐文化節,逐漸豐富了劉三姐文化品牌內涵。

(二)完善劉三姐文化旅游產業鏈

針對于旅游中的購物,注重特產產品購物平臺的建立,目前相關劉三姐文化的旅游產品,有繡球、紀念品、香包、服飾等。在南寧民歌會期間,產品銷售收入達到約1億元,比以往增長了25%左右,每人購物消費達到100元左右。打造增加劉三姐文化產業鏈,有效的促進游客的購買的欲望是非常有必要的,更好的達到文化傳播的目的。

針對于旅行中的住行,通過對于調查發現,星級飯店和社會旅店,游客的平均花銷為450元和350元左右,同時在旅游旺季和淡季的住宿費用也是不同的。桂中劉三姐文化旅游開發,要適當優化飯店結構,增加住的新意,開展農家樂、家庭旅館等形式的住宿環境,并完善各自的功能,按照實際的住宿需求進行定位,同時也要提高住宿的質量,避免因為住宿的環節,而影響游客對于劉三姐文化的印象,以及游客的數量;在行方面,要保證大交通和小交通系統的暢通,形成景點之間的交通環線,提高慢游的質量。

針對于食方面,目前推出的美食節不僅受到游客的廣泛歡迎,同時具有風味特色的小吃,像粽子、糍粑、螺螄粉等,保留了原始的風味,體現劉三姐文化地域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內涵,同時相應的也促進了很多餐館的興旺,像劉三姐飯店等,平均一天的銷售額大都在5萬左右,這樣富有劉三姐文化的美食影響,給游客帶去了更多的情調和觀賞動力。

針對于游和娛方面,可以讓游客積極地參與到主題活動和景點觀賞中,而首先就要對于桂中各個景點進行功能規劃,抓住柳來河一體化發展契機,打造劉三姐文化品牌產品。突出原生態的歌圩文化,加上主題公園、購物中心、娛樂項目、商品街等項目的開發,會滿足不同層次的游客對于劉三姐文化的追求,以及旅游的需求。保證食、住、行、游、購、娛各個方面,與劉三姐文化的結合,從而有效的保證旅游業的發展。

(三)注重資源的結合

廣西桂中風景優美秀麗,具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家喻戶曉的劉三姐文化,是文化旅游業發展的精髓,對劉三姐文化的旅游項目的開發,要利用桂中柳(柳州)來(來賓)河(河池-宜州)一體化發展平臺,對桂中劉三姐文化資源進行整合,要注重文化創新,從實際出發,彰顯地方個性,避免千村一面,使其旅游業更加的專業化和富有靈魂化。

文化旅游范文第5篇

1 木蘭故事——增加人文色彩, 引起旅游興趣

木蘭, 最早是北朝民歌《木蘭詩》中塑造的一個人物形象, 她勤勞善良, 孝順父母, 熱愛家鄉, 勇敢堅強。后來明代徐渭曾有《雌木蘭替父從軍》的創作。20年代, 梅蘭芳編演的話劇《木蘭從軍》, 極大地鼓舞了廣大女性同胞們反封建禮教和反不平等條約的斗志。常香玉1951年演出豫劇《花木蘭》, 激發了“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的愛國熱情??傊? 木蘭的故事家喻戶曉, 木蘭形象已經演變為一種木蘭文化從而走向全球。而在當今旅游方興未艾的年代, 木蘭文化又帶動了相關的旅游, 游客們到木蘭成長、活動的地方去徜徉山水, 放松心靈, 更重要的是尋訪故里, 感受文化。雖然游客們年齡不同, 性別不同, 但他們都會從木蘭形象中找到各自的文化根源, 50年代人會感慨木蘭的保家為國, 80年代人更看重木蘭的自強自立, 男性游客會生出一種欣賞和驚嘆, 女性同胞們則會生發敬意和羨慕。這樣人們在旅游中重新認識了木蘭, 也重新認識了木蘭文化。

2 木蘭故里——豐富旅游內容, 打造旅游品牌

關于木蘭故里, 學術界有河南虞城、湖北黃陂、陜西萬花山、安徽亳州、河北完縣等說法。尤其是河南和湖北二者之間爭議更為激烈。事實證明木蘭文化的確給當地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所以各地都在打造木蘭品牌來開發旅游。根據元代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辯正記》記載:“將軍魏氏, 本處子, 名木蘭, 亳之譙人也。……睢陽境南, 東距八十里曰營廓, 即古亳方域”[2]此說證明木蘭故里是河南虞城。于是從1993年, 虞城縣開始舉辦木蘭文化研討會和首屆木蘭文化節, 一直到2009年已經舉辦了五屆。木蘭文化催生了木蘭旅游, 現在商丘木蘭祠已經基本上再現了原貌, 重修了大殿和祠院, 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門、大殿等房屋院落百余間。大殿內塑有花木蘭戎裝出征像, 后樓塑有花木蘭少女像、全家合歡像, 祠殿內外, 有歷代名人贊美花木蘭的撰文、題詩、書畫等碑刻十余通??傊? 恢復重建后的木蘭祠, 是河南省政府首期掛牌的旅游景點之一。每年到此觀瞻拜謁的海內外人士絡繹不絕。又根據《木蘭志》記載“唐木蘭生于黃陂, 以女子代父從征, 立功異域, 上賞不受, 復歸故里。烈性奇勛, 流傳千古……輯木蘭志”[3], 所以武漢黃陂也被看做是木蘭的故里。相傳木蘭死后, 鄉人為表紀念還在其墓前立“木蘭將軍之墓”的巨碑, 并在山上建立了木蘭殿、木蘭將軍坊。今日木蘭山已經成為黃陂旅游的著名景點。至今, 這里仍保留著木蘭將軍廟、將軍墓及唐代木蘭將軍墓碑石, 供廣大游客參觀。木蘭故事使得黃陂木蘭山和木蘭湖的旅游增添了文化色彩, 既擴大了旅游景點的知名度, 又豐富了旅游的內容, 因此黃陂也大力發展木蘭旅游的品牌, 從1999年到2009年在武漢黃陂已經舉辦了10屆木蘭旅游文化節。

3 木蘭形象——增添旅游情趣, 提升旅游品位

木蘭這一光輝的古代女子形象包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 而這些人文因素又增添了旅游情趣, 提升了旅游品味。在游覽木蘭祠廟的時候, 游客可以穿上木蘭從軍的戎裝, 再拿上木蘭作戰的武器, 體驗一下女扮男裝的樂趣, 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蛘哂慰涂吹綒v代文人墨客稱頌木蘭的詩句既可以在形式上欣賞中國所特有的書法藝術, 又可以從詩句內涵中領略木蘭巾幗英雄的風采。“木蘭不僅以她的勤勞善良、堅毅勇敢、熱愛和平、見義勇為、自我犧牲而集古代勞動婦女的美德于一身, 而且她還以熱愛父母、故鄉和祖國、向往英雄事業、戰斗中智勇雙全、在榮華富貴面前淡泊自守而成為千百年人民現實女性的典范。”[4]木蘭身上所體現出的美德和崇高精神是多方面的, 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所受到的陶冶也是多方面的, 或許會面對木蘭的孝順父母而自我汗顏, 或許會對木蘭這一女子的報效祖國而敬佩有加, 或許對木蘭的平民意識有所肯定, 或許會對木蘭的勇敢善戰而深有同感……總之, 旅游不僅僅是游走于青山綠水, 更多的是觀瞻古代遺跡, 享受人文熏陶, 提升旅游品味, 從而達到身心的放松, 知識的獲取, 情操的陶冶, 甚至于優秀品質的養成, 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改變等等。這樣的旅游才是情趣豐富的旅游, 才是高品位的旅游。

正如美國學者羅伯特·麥金托什也所談:“文化實際上概括了旅游的各個方面, 人們可以借助它來了解彼此之間的生活和思想。”[5]幾乎所有的旅游景觀都有這樣或那樣的文化含義, 即使在純自然景觀中仍然會依托神話傳說、歷史掌故來烘托景觀的自然美。文化成為自然與人類之間表達感情和交流價值觀的無形橋梁。旅游正在滿足人們這種文化情結, 為人們認知自然遺存物和歷史文化遺存物提供了平臺。文化也使旅游更加富有魅力, 賦予旅游以無限生機, 在潛意識層面引導著人們的旅游活動。文化與旅游的有機結合, 既有助于實現文化的普及和發揚, 也有利于新型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從而實現文化和旅游兩產業的共贏。木蘭文化旅游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摘要:現代意義的旅游意味著人們不只限于觀光游覽, 更重要的是獲取身心愉悅, 游有所獲、游有所值。文化, 作為旅游的靈魂, 始終蘊含在旅游活動中, 表現出極大的魅力。本文試就流傳極廣的木蘭故事闡發開去, 就有關木蘭文化旅游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指出文化與旅游的有機結合, 既有利于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也有助于實現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發揚。

關鍵詞:木蘭文化,旅游

參考文獻

[1] 于光遠.世界經濟導報[N].1985.

[2] (清) 劉德昌.商丘縣志[M].中國方志叢書.臺北成文出版社, 1983.

[3] (清) 劉昌緒.黃陂縣志[M].中國方志叢書臺北成文出版, 1983.

[4] 張松如[主編], 鐘優民.中國詩歌史[M].吉林大學出版社, 1989.

上一篇:巴蜀文化下一篇:漢文化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