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藥減肥范文

2023-11-24

中藥減肥范文第1篇

中藥化學是中藥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一門結合中醫藥基本理論,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運用化學及物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中藥化學成分的學科;是一門中藥與化學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科學相結合的知識和技術[1];是在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兩門課程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中藥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結構類型、理化性質、提取、分離、檢識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為中藥藥劑學、中藥炮制學、中藥鑒定學等課程以及從事藥物的生產、制備、檢識和經營管理工作奠定基礎。同時,培養中藥專業學生具備基本科研意識和初步科研能力[2]。

二、課程設計原則

高職類中藥專業是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中藥專業人才,能勝任現代中藥產業發展過程中藥品的生產、經營、使用和管理的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熟練的實踐能力同等重要。課程內容設計突出“四性”原則。

1. 理論性。

要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制定適宜的教學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知識目標又要分掌握、熟悉、了解三個等級。凡是屬于掌握和熟悉的內容均為教學重點,應充分利用實踐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達到理解、掌握乃至應用的目標,屬了解部分的內容,可簡單介紹或引導學生自學??傊?教學內容應適度、夠用、簡略、易記。

2. 務實性。

中藥化學是一門實踐技能很強的專業技能課,要重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實現教學活動及教學內容與職業技能要求相一致,使學生具備能勝任中藥行業各類工作崗位的操作技能。

3. 時效性。

有效成分提取分析與先進的分析方法、分析儀器密不可分,授課過程要重視時效性,及時補充更新現代先進的知識和技術。如,在講授色譜分離法時,不僅要向學生介紹基本的原理和方法,還要借助于多媒體、網絡等讓學生了解當代先進的色譜儀器及方法。

4. 綜合性。中藥化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課程講授過程中要注重與其他專業課等相結合。

三、教學方法

1.以“教”為主導,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如“課堂討論式教學法”“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豐富課堂內容。講授以實際事例,用通俗化淺顯化方式進行。同時借助于用網絡教學工具、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 以“學”為主體,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

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與學的過程,變“一言堂”為“群言堂”??稍诓糠终鹿澲胁捎脤嵗龑У恼n堂討論式教學,通過具體實例引導,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課堂討論、自學、資料查詢等方式啟發學生分析、討論相關問題。如,在學習“揮發油”這部分內容時,可以“玫瑰精油”為例,引發學生討論精油提取的方法及各方法的優點和弊端[3]。

3以“練”為主線,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聽不練,只學不練”。引導組織學生進行適當課堂實踐,有利于知識的運用、消化和鞏固。

四、實驗教學

化學實驗是中藥化學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教學,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基本的技能操作訓練,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實驗教學在藥學人才的培養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 實驗前認真預習。

提前布置實驗項目,督促學生根據實驗要求設計實驗路線,并由教師給予評價指導。學生做實驗不應機械地按照試驗大綱上所列操作步驟去做,應在實驗前預習,在實驗中積極主動思考,逐步養成實驗前準備的習慣,強化實驗意識[4]。

2. 突出重點,把握細節

做出實驗結果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要想做出理想的實驗結果,首先要把握實驗的基本原理,控制好實驗的關鍵步驟,這樣就成功了大半,但同時要把握好實驗操作中的細節。如,在蘆丁的提取試驗中,首先要把握好“堿溶解酸沉淀”這個基本原理及關鍵操作,在實驗過程中還要注意“控制試驗溫度”“趁熱過濾”這些小細節,這樣就基本可以順利地完成整個實驗了。

3. 實驗后反思,規范完成實驗報告

實驗后要求學生要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反思,總結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同時應嚴格地根據實驗記錄數據進行處理和計算,做出相應的結論,獨立完成實驗報告,及時交給指導教師審閱。培養學生嚴謹的科研態度。

摘要:中藥化學是一門運用現代物理化學理論和方法研究中藥中化學成分的學科,是中藥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同時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課程設計中要遵循理論性、務實性、時效性和綜合性的原則,授課過程中要綜合運用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課程基本理論。要重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

關鍵詞:中藥化學,教學方法,實驗教學

參考文獻

[1]匡國海.中藥化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3.

[2]曹月梅.淺談中藥化學教學[J].職教論壇,2004(11).

[3]阮洪生.《中藥化學》理論教學方法探討[J].中醫藥導報,2010(2).

中藥減肥范文第2篇

1 課程開設的重要性

《中藥新產品學》課程為專業選修課, 共30個學時, 開設在第7學期, 即大學四年級學生實習前夕。課程內容涵蓋中藥新藥、中藥新藥材、醫院中藥制劑、中藥保健食品、中藥化妝品、中藥醫療器械、其他新產品及國外天然藥物開發現狀等內容。

目前, 國內中醫藥院校及醫學院校的中藥學專業大多未開設本門課程, 我們嘗試開設本門課程的目的是從拓寬專業口徑, 增強學生就業的適應能力。目前中藥學專業的本科生畢業后多在藥品檢驗機構、藥品管理機構、醫院、制藥及藥品經營企業、化妝品企業、科研單位及醫藥院校等工作, 就業途徑呈現多樣化的趨勢, 很多畢業生從事的工作不再單純是醫院和藥廠。因此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 開闊學生視野, 同時從實際出發為學生就業考慮, 《中藥新產品學》課程的開設就存在其合理性和重要性。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 學生不僅鞏固了前期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 而且在醫院中藥制劑、中藥保健食品、中藥化妝品、中藥醫療器械等方面有了一定了解, 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 將以往所學各門知識綜合起來, 如中藥學、中藥鑒定學、中藥藥理學、中藥藥劑學等, 學生對與本專業知識有個更加宏觀和全面的認識, 這樣在就業面試及工作中, 涉及這方面的工作就不會一片茫然, 也能做到心中有數。

2 課程內容的規范性

《中藥新產品學》課程中各類產品的介紹主要包括概念、研究與開發、申報與審批、涉及到本類產品的相關法規等幾個方面, 內容規范, 讓學生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 對于中藥各類新產品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和認識, 并熟悉了研究和開發的內容和程序、申報與審批的各項要求, 為今后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如果工作中涉及這方面的內容, 還可以通過本教材進行查閱、參考。

3 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教學有法, 法無定法”, 教師教學最重要就是要發現和掌握教學規律。這門課程開設在大四學期學生實習之前, 雖然教學時數不多, 但對于學生實習和工作卻有非常實際的意義,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 真正達到我們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 我們在教學方法上積極探索, 采用傳授法、直觀教學法和討論教學法等多種方式, 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使學生不斷地由知少到知多轉化。比如, 在講授醫院中藥制劑的內容時, 我們就把學校附屬醫院研制的醫院制劑和市場銷售的中成藥帶進課堂, 讓學生在有一個非常直觀的比較, 然后讓大家進行討論兩者的區別, 由學生先講, 老師修正和補充, 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 也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講授中藥保健食品時, 讓學生介紹自己了解的保健食品的品種, 并讓學生自己分析中藥保健食品和食品的區別, 通過討論得出保健食品的特點, 使學生對該節知識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對于相對比較重要的內容則采用傳授法教授給學生, 對于每種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內容和程序較為詳細的講解給大家, 希望能給學生今后的實習和工作帶來一定的幫助。不論講授哪門課程, 采用什么教學方法, 把知識的來龍去脈及獲取知識的思維方法和手段教授給學生都是最重要的, 中藥新產品學課程就是抱著這種目的努力把最多最新的信息輸送給學生, 并教給他們在需要相關知識的時候應該如何去獲取更豐富的信息。

4 幾點體會

中藥學在21世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 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 學科的交叉、融合、綜合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然而在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上我們必須更新觀念, 在課程設置上完全趕時髦是不可取的, 盲目的增加課程門數只會加大學生的負擔, 應該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增強大學生未來的適應能力、掌握和綜合應用高新技術貫穿于實際教學全過程。在學生學完專業課程的時候開設《中藥新產品學》課程, 使學生對將來工作有個全面認識是可行的。

一門課程的開設成功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密不可分的, 在這門新開課程的教學中我們也在不斷探索, 計劃在下次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的設計環節, 即選出學生感興趣的產品品種, 由學生自己查閱資料, 自行設計研究方案, 由選題到申報審批, 讓學生全過程的了解中藥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內容, 通過這個環節的實施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摘要:課程教育要加強專業方向的靈活性, 增強大學生就業的針對性。本文結合自己給中藥學專業本科生理論教學的切身實踐, 從《中藥新產品學》這門課程開設的重要性、課程內容的規范性、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及個人體會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并就目前本科教育中應如何合理設置課程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中藥新產品學,課程設置,理論教學

參考文獻

[1] 李小翚, 吳清和, 楊慧清, 等.中藥專業方向與課程設置改革[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06, 5:59~60.

[2] 陳桂榮.中藥專業藥物化學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初探[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8, 10[5]:187~188.

中藥減肥范文第3篇

20世紀90年代中國政府提出了中藥現代化的發展戰略,中藥產品質量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成藥出口比重增加不多,原因之一在于中藥產業發展中未能很好構建中藥知識體系結構。中藥產業發展中直接搬用基于還原論的西方現代化技術,使得中藥產業發展脫離了中醫藥基礎理論的指導,導致中藥產業國際化進程動力不足,因而探索中藥產業國際化進程與中藥知識體系結構的內在關聯,尤為必要。

1 學科體系結構概述

學科體系結構中的技術科學層次是溝通科學與生產的橋梁。中藥產業屬于中國高技術產業之一,探索科學技術的學科體系結構,可以加深對中藥產業發展與中藥技術科學建立之間相關性的認識。

1.1 科學的分類與技術科學

《辭?!穼茖W的解釋是“運用范疇、定理、定律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知識體系”是人們對科學的最初認識,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視角不同,劃分學科體系的方法也不相同。17世紀,F·培根主張把科學劃分為記憶、想象和理性三個門類。19世紀后期,恩格斯提出按照物質運動的不同形式及其固有次序劃分學科,建立了科學的體系結構,為學科分類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我國通常把科學分為文、理兩大門類或按自然科學、數學、社會科學三大領域進行分類。錢學森院士則主張將整個科學技術體系劃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系統科學、人體科學、數學科學等11個部門,每一部門又分為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工程技術三個不同的層次。

鄧小平(1988)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發展論斷,將科學技術置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Г. И. 舍梅涅夫(1989)[1]談到“技術科學執行直接的生產力職能,以解決那些在相當程度上超過了物質生產直接需要的技術問題的解決”,因而,鄧小平談到的科學技術主要是指技術科學。“技術科學是以自然科學的理論為基礎,針對工程技術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即普遍出現于幾門工程技術專業中的問題,統一處理而形成的” [2]。J. D. Bernal(1944)[3]提出“在基礎研究和實際應用科學之間,設置某種中間性聯絡組織,是有其特別好處的”。關于技術科學產生的原因和時期,部分學者(關錦鏜,1987[4];E.喬布斯特,1968[5])認為是在解決產業革命的實際問題過程中產生的;有的學者(B.Г.戈洛霍夫,1978;П.C. 庫德里亞夫采夫,1985[6];陳昌曙,1981)認為是孕育于自然科學的全面發展。B.Г.戈洛霍夫(1978)[7]認為技術科學的發展經歷了幾個時期,18世紀50年代到19世紀70年代誕生了技術科學,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中葉建立了一系列的技術理論。從18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中葉,正是中國清政府閉關鎖國和之后的戰火紛飛時期,技術科學在中國沒有從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之間分離出來,使得中國的工程技術水平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

1.2 科學技術體系結構概述

隨著科學技術的一體化,科學活動已從單純的基礎研究擴展到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各大部類先后形成自己的層次結構:第一層是門類結構;第二層為學科結構;第三層為分子科學結構。第一層門類結構習慣上又分為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應用科學(工程科學)三大科學門類。這也是與科學研究中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相對應的。

錢學森認為,[8]技術科學和自然科學,都是科學。自然科學屬于基礎科學層次,技術科學屬于應用科學層次。技術科學的目標首先是為工程技術服務,為工程技術提供有科學基礎的工程理論,進而帶動和領導產業的發展,而自然科學的核心是為了理解和認識客觀世界的規律[2]。

基礎科學包括基礎理論及為其研究服務的實驗技術,擔負著探索新領域、發現新規律和新原理、創立新理論的重大任務,是現代科技的理論基礎,是現代科技發展的源泉。技術科學一方面是基礎科學的應用,另一方面又是應用科學的技術理論基礎,它是聯系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溝通科學與生產的橋梁,任務是把認識自然的理論轉化為改造自然的能力。技術科學介于基礎科學和工程技術之間,綜合應用基礎科學的理論,總結生產技術的經驗,著重研究應用的基礎理論,為工程技術提供理論和方法的指導?;A科學理論通過技術科學這個中間環節,轉化為應用,變為直接的社會生產力;工程技術在技術科學的指導下,追求最佳技術體系,完成新設計,創造新工藝,制造新產品?;A科學為技術科學提供理論根據和開辟新的技術領域,而技術科學的發展又能推動基礎科學的發展。恩格斯提到:“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2 基于中藥學科的技術科學分析

中藥技術科學是聯系中醫藥基礎理論與中藥生產的橋梁,傳統意義的中藥技術科學包括中藥學、方劑學和中藥炮制學,是區別于以藥理學為紐帶學科的化學制藥業的主要方面。

2.1 中藥學科知識體系結構

技術科學是介于基礎科學、工程技術之間相對獨立的學科層次,在基礎研究、應用開發之間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技術科學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基礎科學成果向工程技術轉化的速度和效率。借鑒錢學森院士提出的“三個層次一座橋梁”系統科學的體系結構,提出中醫藥科技發展的學科體系結構:中醫藥基礎理論,中藥技術科學和中藥工程技術層次,通過“整體論”、“陰陽學說”等辯證思維與哲學層次相連接。(見圖1)

基于傳統哲學思維和民族文化的中醫藥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豐富和發展了世界醫學診療體系。但是目前國內中藥產業發展理論與實踐,在很大程度上沒有遵循中藥學科體系結構的框架,割裂了中醫藥基礎理論與中藥產業發展的內在聯系。中醫藥基礎理論是樸素的系統論思想,屬于基礎科學層次,中藥產業技術創新屬于技術科學層次,中藥產品的規?;a屬于工程技術層次。結合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運用管理科學理論與方法的綜合集成,對中醫藥產業發展進行系統的技術經濟分析與研究,將為中醫藥產業發展和中醫藥國際化帶來新的思維和方法。

賀達仁(2005)[9]將醫學知識的發展分為原始醫藥時代、經驗醫學時代、實驗醫學時代和技術醫學時代。馮顯威和賀達仁(2002)[10]論述了醫學的知識體系結構:現代醫學知識體系構成包括基礎醫學、技術醫學和應用醫學和人文社會醫學(醫學人文學)。田中識章(日本)[11]將漢方醫學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由漢方思想和漢方哲學形成漢方醫學體系的主干,“即使到現在仍然通過辨證論治對下部產生很強的影響”。

中國政府非常重視中藥知識體系結構的建立工作,例如1985年4月中國第一所中藥學院——南京中藥學院開始籌建,1990年1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下設“中醫與中藥學科”,以加強國家對中醫藥基礎研究的資助,促進了中藥學科的快速發展。

2.2 中藥學科的技術科學層次

錢學森院士(1988)指出“中醫理論是祖國幾千年來實踐經驗的總結,非常珍貴,要發展我國傳統醫藥是萬萬不能丟掉中醫理論的”,“但中醫理論現在還放不進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中去”。經過10多年中藥現代化進程,憑借現代化理論和科學技術發展,中藥產業發展涌現出眾多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方法,將中醫理論作為指導中藥技術科學發展的基礎科學,構建中藥學科的知識體系結構,進而中醫理論也將進入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結構了。

“由于歷史、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的差異,中醫學與現代醫學有著顯著的不同特點”。中醫學、中藥學和中西醫結合是國家教育專業的一級學科,中藥學逐步分化為臨床中藥學、中藥資源學、中藥栽培學、中藥炮制學、中藥化學、中藥制劑學、中藥藥理學、中成藥等各分支學科。(見表1)

在化學制藥業發展的學科體系框架之中,藥理學作為研究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的一門科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一門橋梁學科,也是醫學和藥學之間緊密聯系的紐帶。隨著臨床實踐的發展,藥理學作為臨床藥學的重要學科之一,使得臨床藥學成為了臨床與藥學(醫藥)聯系的紐帶。中藥產業的學科體系結構與化學制藥業相似,中藥學是研究中藥基礎理論和臨床應用的學科,是銜接中醫學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主要橋梁和紐帶,也是聯系中醫學科和中藥學科的橋梁和紐帶,使中醫學的理、法、方、藥得以成為有機的整體。另外,方劑學上掛基礎,下聯臨床,也是中醫藥學的“橋梁”學科。但是目前很多中醫藥院校的藥學專業課程設置上,并沒有將方劑學成為中藥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不利于工程師/科學家成長中形成一個良好的中藥知識體系結構。

3 中藥產業發展與創建中藥技術科學

中藥技術科學直接為中藥產業提供有科學基礎的生產理論,除傳統意義上起紐帶學科的中藥學、方劑學和中藥炮制學之外,還應創建生產工藝理論、共性技術理論和合使用標準化三方面的技術理論,進而帶動中藥產業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

3.1 中藥技術科學發展現狀

隨著科學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勞動分工成為一種必然。過去甚至現在,國內習慣將中醫服務業和中藥產業結合起來,統稱為中醫藥行業,即“醫藥合業”,是源于過去中藥技術科學的缺失。經過10多年中藥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借鑒國外產業發展的經驗,中藥技術科學層次逐步建立,“醫藥分業”成為必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中藥產品進出口總量持續發展,2006和2007年中藥出口總量突破10億美元。但是中國中藥產品的出口貿易過多依賴于初級產品,即中藥材和植物提取物占出口相當大的比重。從政府提出的可持續性發展政策來看,這種以獲取微薄利潤而耗竭國內中藥資源的實踐活動,是不值得提倡的。

目前,國內提出的中藥現代化和中藥質量標準化,其基礎理論科學層次更多是基于科學實證主義的還原論思想,并演化為中醫藥循證醫學和中藥標準化,以臨床使用和生產的單一指標來適應國外醫藥產品的質量標準。因而,中藥產業現代化也被普遍理解為中藥如何提取為有效單體,以適應國外產品質量標準。

按照中藥學科知識體系結構,中藥飲片和中成藥是基于中醫藥基礎理論,在中藥學和方劑學的指導下規?;庸ず蜕a的。以還原論思想為主導的現代藥理學,來解釋中藥學作用機理和有效成分,便形成中藥藥理學學科。用中藥藥理學指導中藥產業實踐活動,是植物提取物規?;l展的理論來源。(見圖2)

3.2 中藥技術科學的創建思路

傳統意義上的中藥技術科學有中藥炮制學、中藥學和方劑學,但還應包括生產工藝理論、生產共性技術和中藥使用標準化理論三方面,要接受中醫藥基礎科學的指導,并將中醫藥基礎科學的研究成果向工程技術,轉化,實現中藥產業的規?;凸I化。

中藥生產領域作為中藥產業發展的重要部分,直接影響著中藥相關領域的發展。中藥材是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生產的原料,中藥材生產關系到中藥材的供應、質量和臨床療效,關系到整個產業現代化的基礎建設;中藥飲片生產是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的中國特有的制藥技術,對中藥材進行特殊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嚴格意義上講,中醫臨床用以治病的藥物是中藥飲片和中成藥,而中成藥的原料亦是中藥飲片,并非中藥材。中藥產業包括中藥飲片加工與中成藥制造業,涉及的生產理論包括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中藥飲片炮制規范》、GMP(中成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及《實施細則》等。GMP是國際上藥品生產管理的通行生產體系規范;而中藥飲片生產體系質量標準包括三級,即中國藥典中藥炮制規范、省和市的地方炮制規范;GAP是關于中藥材種植質量規范,是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的原料。中藥產品的種植、加工和生產是中藥產業不可逾越的產業鏈,為了與其它行業具有可比性,將中藥產業工程技術方面的研究側重于中藥飲片加工和中成藥制造。另外,中藥制劑學、中藥提取技術等均可以劃歸到中藥技術科學體系之中。

基于中藥技術科學理論指導的中成藥生產,必然也接受中醫藥基礎理論的指導。中成藥臨床使用的效果和效率,將直接影響中成藥生產技術理論的采用程度。因而,將中成藥臨床使用標準化納入到中藥技術科學創建的范疇之中,進一步促進中藥產業國際化進程。綜合中醫學和針灸的編碼代碼的國內標準(技術規范),提出中成藥應用的編碼代碼編制的具體思路:臨床證型——征候——治法——方的征、方、藥相對應編制原則和思路,為臨床醫學、循證醫學、中醫藥產品使用提供規范化的理論指導。中藥生產共性技術是中藥技術科學創建的重要內容,經過實施中藥現代化、863計劃和973計劃等高科技產業政策,中藥產業生產共性技術(例如水丸、β-環糊精、脂質體)快速提高,為中藥技術科學建立與中藥產業現代代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藥技術科學是溝通中醫藥基礎理論與工程技術的橋梁,需要特定人群來創造與發展。E.萊頓[12](1974)認為,技術理論是由一個中間階層——“科學家—工程師”或“工程師—科學家”創立的。目前中藥產業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人數相比于化學藥品制造和生物藥品制造業來講,比例還是偏低的,這對于中藥產業技術科學發展潛力來說,空間還很大的(見圖5-8和圖5-9)。要加大技術科學層次從業人員(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人力資源投入,必然將推進中藥產業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

數據來源:《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07)

4 結束語

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藥產業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孕育了中藥產業對國際化發展的需求,但是對中藥產業國際化進程推動的效果并不明顯,需要以中藥學科的知識體系結構視角,探索有效促進國際化發展的理論與方法。結合中藥技術科學的學科體系,以及生產工藝理論、生產共性技術理論和中藥使用標準化理論三方面,并加大對中藥技術科學層次的人力資源投入,實現中藥產業國際化發展戰略目標。

摘要:中藥學科知識體系結構分為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三個層次,并通過整體觀、陰陽學說與哲學層次相連接。中藥技術科學有中藥炮制學、中藥學和方劑學,中藥工程技術包括生產工藝理論、生產共性技術和中藥使用標準化理論三方面。中藥技術科學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中醫藥基礎科學成果向工程技術轉化的速度和效率,加大技術科學層次人力資源投入,必然將推進中藥產業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

中藥減肥范文第4篇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30例中風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5例。對照組男36例,女29例,患者年齡50-83歲,平均年齡(65.8±2.7)歲,病程5個月一6年,平均病程(3.5±0.5)年;觀察組男39例,女26例,患者年齡48-85歲,平均年齡(66.9±2.9)歲,病程6個月一7年,平均病程(3.8±0.9)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中藥飲片治療,主要成分包括延胡索、黃芪、丹參、川芎、三七、山楂、當歸、地龍、蜈蚣、制何首烏、天麻等,水煎煮服用,1劑/日,分早晚兩次服用。觀察組采用同種中藥最細粉治療,每日一劑,用溫開水沖服,分早晚兩次服用

2 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注:*表示與對照組相比,P<0.05。

3 討論

中草藥在臨床治療中占據重要地位,其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并且在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發揮了難以替代的作用。中草藥幾千年的發展歷史,盡管臨床治療效果顯著,但也暴露出很多的缺點和不足[2]。傳統的中藥飲片在配制過程中藥物劑量的準確度不高,這和操作人員的實際操作經驗有直接關聯,倘若藥物劑量分配不均或者稱重不準,必然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3]。

近年來,隨著中醫藥學的發展和改革,中藥最細粉已逐漸在傳統中醫治療中發展起來,和傳統散裝藥材以及中藥飲片相比,更方便患者使用,而且中藥房對藥材的品質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準確的藥物劑量和治療方案,減少了醫療糾紛發生,從而促進中藥材規范化在臨床之中得到進步和推廣[4]。

傳統中藥飲片的療效和藥材的具體產地、成色之間具有密切關聯,藥師在選擇藥材時主要通過觀察藥材成色等確定其療效,中藥最細粉還具有以下優勢:①臨床方面的優勢。需要打粉配方品種均屬于藥材質地堅硬、有效成分難以煎出的品種,只有打粉配方之后,在用藥劑量的選擇上才能發揮優勢,特別是中藥滅菌最細粉更能展現出真正的用藥科學合理性、合法性以及有效性。②節約方面的優勢:應用中藥最細粉配方可減少原用藥劑量2/3左右,減少患者治療費用。③使用方面的優勢:中藥飲片做成細粉以后,比表面積增大,孔隙率增大,與消化道的接觸面積增大,溶解性好,不僅便于服用,同時還能快速促進人體對藥物的良好吸收利用。同時用量較小,攜帶方便,容易存儲,便于使用,一般沖服或藥汁兌服,都不會影響治療效果。傳統中藥飲片若保管不當容易發霉、風化、變質,部分藥物甚至會產生毒性,影響治療效果。中藥最細粉體積較小,主要以鋁箔袋包裝,封閉性較好,可有效避免濕度、溫度等外界環境對藥效的影響[5]。④中藥最細粉在不同溫度下進行加工,可確保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不受到傷害,提高治療效果。⑤充分保留了飲片原有的四氣五味,有利于各種有效成分充分被患者吸收。⑥減少藥物用量,節約藥材。

本組實驗之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9%明顯高于對照組83.1%,這充分說明中藥最細粉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傳統中藥飲片,原因在于:中藥最細粉可充分利用藥材的有效成分,而傳統中藥飲片需將原藥材進行煎煮,在煎煮過程中可能會使有效成分流失,對臨床效果造成影響。

總之,中藥最細粉具有使用方便、質量穩定、高效等優勢,建議在臨床之中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廖嘉彥,胡二文.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臨床療效比較[J].亞太傳統醫藥,2014,11(03):90-91.

[2]肖桂秀.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療效比較[J].環球中醫藥,2013,23(S1):50-51.

[3]胡蔓.中藥免煎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的臨床療效對比與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45(04):77.

[4]靳彩芳.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飲片治療240例自汗盜汗的療效比較[J].中醫臨床研究,2012,23(05):21-22.

中藥減肥范文第5篇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隨機抽取哈爾濱市城區及附屬鄉鎮3所中學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級的學生共1 360名作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1 360份,收回有效問卷1 324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7.4%。其中男生648(48.9%)名,女生676(51.1%)名;初中生786(59.4%)名,高中生538(40.6%)名;城市中學生850(64.2%)名;鄉鎮中學生474(35.8%)名。年齡為10.33~21.14歲,平均為(14.56±2.35)歲。

1.2 方法

采用自擬中學生健康狀況和減肥行為調查量表,要求學生不記名、不交談、在指定時間內按自己的情況如實完成問卷,填完后統一收回問卷。內容包含3個方面:(1)一般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學校、年級、家庭所在地、家庭環境等。(2)減肥相關問題,指最近3個月內有無采取節食、催吐、吃減肥藥物等行為;如果節食行為、飯后催吐行為、吃減肥藥物行為中的1項及以上回答“是”即判定存在減肥行為。(3)其他相關的問題,包括日常飲食習慣、參加運動情況等。

1.3 統計分析方法

調查所得數據采用雙份錄入到EpiData 3.0數據庫,采用FoxPro軟件進行數據的唯一性檢驗和雙份檢驗,采用SPSS 13.0進行相關的統計學分析,包括一般性的統計描述、χ2檢驗、Fisher精確概率法等統計方法。

2 結果

2.1 減肥行為或防止增重行為

在被調查的1 324名學生中,有150名中學生在過去的3個月里曾經采取過減肥行為,占11.3%。其中有減肥行為女生的報告率為15.4%(104/676),明顯高于男生的7.1%(46/6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減肥行為初中生的檢出率為9.9%(78/786),低于高中生的13.4%(72/538),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減肥行為的城市中學生的檢出率為11.5%(98/850),高于鄉鎮中學生的11.0%(52/474),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減肥方式

在檢出的有減肥行為的150名學生中,采取節食方式進行減肥的中學生有110人,占總檢出人數的73.3%;吃減肥藥物進行減肥的中學生有13人,占總檢出人數的8.7%;采取飯后催吐方式進行減肥的中學生有3人,占總檢出人數的2.0%;采取2種以上方式進行減肥的中學生有24人,占總檢出人數的16.0%。其中初、高中學生采取不同減肥方式的比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注:()內數字為報告率/%。

2.3 飲食習慣及運動情況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中學生飲食習慣由高到低依次為不偏食(57.9%)、偏肉食(26.0%)、偏蔬菜(16.2%),其中有減肥行為的中學生不偏食、偏肉食、偏蔬菜的比例依次為51.3%,29.3%,19.4%,無減肥行為的中學生不偏食、偏肉食、偏蔬菜的比例依次為58.7%,25.6%,15.8%,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

另外,被調查的中學生參加高強度運動的比例為66.2%,其中有減肥行為的中學生有68.0%參加高強度運動,高于無減肥行為中學生的66.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被調查的中學生參加小強度運動的比例為61.1%,其中有減肥行為的中學生有60.7%參加小強度運動,低于無減肥行為中學生的61.2%,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目前,由于飲食結構的改變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青少年又是追求時尚和形體美的主力軍,兩者的矛盾必然導致減肥行為的發生,而不良減肥行為如長時間的節食、無指導下服用減肥藥等,對青少年健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150名中學生在調查的前3個月里曾經采取過不良的減肥行為,占調查樣本的11.3%,這個結果與文獻[4,5]結果基本相同,表明在中學生中不良減肥行為的發生具有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影響了學生的身體健康。有研究結果表明,女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率均顯著低于男生[6];但由于肥胖對女生的自我意識有很大的影響,加之女生對體型的要求遠高于男生,造成了女生減肥行為的普遍性[7]。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女生采取減肥行為的比例明顯高于男生, 與國內其他報道[5,8]一致。提示女生是不良減肥行為預防和控制的重點人群,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學階段的女生剛進入青春期,體脂分布開始變化,皮下脂肪逐步增多,體型往往變得更加豐滿,且未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加之對相關知識了解不夠,再受一些社會傳媒的誤導,即使已經很瘦但還是覺得自己不夠苗條,盲目地采用節食、吃減肥藥、飯后催吐等方式進行減肥。因此,有關部門應加強健康教育,幫助女生了解自己的營養狀況,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掌握科學地管理體重的方法。在具體減肥方式方面,高中生采取吃減肥藥物和飯后催吐方式進行減肥的比例明顯高于初中生,而采取節食和2種以上減肥方式進行減肥的比例低于初中生;可見高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趨于成熟,自主觀念增強,有一定的思想和行動能力,會采取一些較為嚴重的不良減肥行為。另外也可能與初中生受到家長的支配較多,相對高中生得到了更多的照料和監督有關。

青少年和成人減肥都需綜合利用合理膳食(減少能量攝入)、有氧鍛煉(增加能量消耗)和改變生活方式(建立健康行為)3條途徑,使身體穩定處于能量負平衡、體內脂代謝水平下降[9]。而且青少年減肥又有自身鮮明的特點,即減肥不能以影響生長發育為代價,減肥的首要目標是遏止體重繼續增長,而不是使現有體重下降。但從本次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有無減肥行為的中學生的飲食習慣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減肥行為的中學生偏肉食的比例高于無減肥行為的中學生;有無減肥行為的中學生中參加體育運動的強度沒有差別,說明中學生并沒有因為減肥行為而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而且大部分中學生更沒有采取科學的減肥方法。因此,應加強對青少年進行營養和平衡膳食的指導,改變其不良飲食行為,增加日常體育鍛煉,采用科學合理的減肥方式控制體重,使他們不僅能達到有效的減肥效果,而且可以促進其良好的生長發育。

摘要:目的 了解目前哈爾濱市中學生減肥行為及其方式,為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據。方法 采取隨機抽樣方法 ,用自擬減肥行為及減肥方式調查量表,對哈爾濱市區及鄉鎮3所中學一~二年級共1324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11.3%在調查前的3個月里曾經采取過減肥行為,女生的報告率顯著高于男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學生不同減肥方式的報告率由高到低依次為節食、采取2種以上減肥方式、吃減肥藥物、飯后催吐;初、高中學生采取不同減肥方式的比例差別較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無減肥行為的中學生運動強度和飲食習慣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結論 有相當比例的中學生曾經采取過減肥行為,女生是減肥行為預防和控制的重點人群。應加強對中學生健康和營養知識方面的教育,引導其科學進行減肥。

關鍵詞:體重減輕,行為,飲食習慣,運動活動,學生

參考文獻

[1]DREWNOWSKI A,POKIN BM.The nutrition transition:Newtrends in the global diet.Nutri Rev,2009,55(2):31-43.

[2]季成葉,孫軍玲.中國學生超重肥胖流行現狀與15a流行趨勢.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04,36(2):194-197.

[3]廣州市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研究組.廣州市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廣州:廣東省語言音像出版社,2000:53-134.

[4]羅春燕,彭寧寧,朱蔚,等.上海青少年危險行為狀況研究(六):減肥行為和相關因素分析.中國校醫,2003,17(3):200-202.

[5]戴月,袁寶君,史祖民,等.江蘇省青少年減肥行為與相關因素分析.中國校醫,2007,21(2):162-163.

[6]季成葉.我國中小學生超重肥胖流行現狀及其社會經濟差異.中國學校衛生,2008,29(2):106-108.

[7]許玲,陶芳標,李光友.超重、肥胖中專女生情緒癥狀和自我意識評定.疾病控制雜志,2004,8(6):560-563.

[8]倪利紅,林國珍,林琳,等.廣州市青少年肥胖現狀及減肥行為分析.現代預防醫學,2006,33(10):1906-1909.

上一篇:補腎中藥下一篇:中藥灌腸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