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低碳化學教學范文

2023-10-06

低碳化學教學范文第1篇

關鍵詞:縣域經濟;低碳經濟;低碳農業;森林碳匯;低碳技術

我國西部地區中心城區少,縣域單位多,縣域經濟比重高。低碳化發展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其核心在于通過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推動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的創新,最終保證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共同發展。為了推動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走低碳化路徑成為必然。本文以貴州省為例,分析了促進西部地區縣域經濟低碳化發展的策略。

一、貴州省低碳化發展概況

(一)貴州省低碳化發展的現狀

1、能耗大幅下降,能源利用率提高。2006—2009年,貴州省單位GDP能耗分別下降3.01%、4.07%、6.41%和4.12%,由2.81噸標準煤/萬元下降到2.35噸標準煤/萬元,4年累計下降16.51%,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的80.86%;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3.15%、4.61%、11.59%、0.03%,由5.38噸標準煤/萬元下降到4.32噸標準煤歷元,四年累計下降18.35%。橫向比較,在萬元GDP能耗降低目標中,畢節地區(含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等縣域)和黔西南州(含興仁縣、普安縣、晴隆縣等縣域)降低目標值都在7%以上,任務較重,占比較大;在萬元GDP能耗降低率即實際完成情況中,除了安順市(含平壩縣、普定縣、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等縣域)和黔南州(含荔波縣、貴定縣、甕安縣等縣域)的實際降低率在5%以下,其他地區的實際降低率都在5%以上,畢節地區的萬元GDP能耗降低率最大,實際降低了7.98%;在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目標中,黔西南州目標值為9.63%,任務最重,而六盤水市(含遵義縣、桐梓縣、綏陽縣、正安縣)能耗只需降低1.1%即可完成任務??v向比較,在萬元GDP能耗降低值中,各地區除黔西南州外均完成了任務,其中,六盤水市節能減排工作做得最好,取得的成效最大;在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值中,除黔兩南州和銅仁地區沒有達到H標外,其他地區均超額完成任務,其中,黔東南州對規模以上萬元工業進行的節能減排工作做得最好。

2、低碳經濟項目達到一定數量,部分通過國家審核。貴州省通過與英國、德國、日本等同公司簽汀意向協議和項目建設協議,一些低碳經濟項阿獲得同際的資金和技術援助。目前,貴州省正在實施的蘭花水電、水城鋼鐵、安龍重化工、畢節煤電一體化等低碳經濟項目以水電項目為主、煤項目為輔。截至2009年11月,貴州省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的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已達72個,估計年減排量6821083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其中,已在CDM執行理事會(簡稱EB)注冊的項目29個,估計年減排量1600222tCO2e。同全國其他省份相比,貴州省的CDM項目注冊率高,為40.8%,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37倍。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項目占據貴州CDM項目發展的主導地位,這些項目均是小水電項目。其數量占同家發改委批準項目總數的81.94%,年預期減排量4353686tCO2e,約占批準項目年總減排量的63.83%。而且貴州省獲得注冊及簽發的項目來自該領域。

3、森林碳匯得到增加,擁有自主研發的節能技術和產品。“十一五”以來,貴州省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實施退耕還林,增加森林碳匯。2009年,貴州省完成營造林面積26.41萬公頃,其中,荒山荒地造林23.6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9.93%。2010年,貴州省完成營造林230萬畝以上,確保森林覆蓋率再提高一個百分點,達到40%以上。位于黔南地區荔波縣的茂蘭喀斯特森林保護區總面積為130多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更高至90%以上。目前,位于貴州省縣域地區的企業自主研發了一定數量的節能技術和產品。諸如具有知識產權的電機變頻調速、路燈節能控制、半導體照明等節能技術和產品推廣力度較大,應用范圍較廣。

(二)貴州省縣域經濟低碳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縣域能源結構單一、優質能源開發不足。長期以來,煤炭和電力是貴州省生產、消費的主要和次要能源,能源種類較少,對生物質能等低碳能源、風能等綠色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不足。2002—2008年以來,貴州省原煤產量占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均在80%以上,占比很大??偟恼f來,原煤產量占能源生產總量的百分比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2002年和2006年分別達到最小值和最大值。相關資料顯示,剩余的能源生產量均來自電力。全省88個縣中有74個產煤,含煤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40%以上,資源相對集中于六盤水市和畢節地區。全省80個縣有小水電,33個縣城裝機超過1萬千瓦。

2、縣域能源需求量大,且逐年增長。近年來,貴州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對能源的依賴性逐年增強??h域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生產量和消費量呈逐年上漲趨勢。貴州省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除了2007年較上年有所降低外,其余各年均穩步增長。2008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9846.7萬噸標準煤,原煤產量占85.6%,電力占14.4%。2002—2008年的能源消費總量則逐年增長,2008年,能源消費總量為7963.8萬噸標準煤,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的88.7%,電力占10.5%,天然氣占0.8%??h域能源需求量的增加是貴州省能源需求快速上漲的主要推動因素。

3、各縣域廢氣污染物排放量各異,部分地區排放量不減反增。廢氣污染物主要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硫(SO2)、煙塵和工業粉塵。2009年,貴州省廢氣中SO2排放總量為117.55萬噸,比上年下降4.87%;煙塵排放總量為32.62萬噸,比上年增長34.83%;工業粉塵排放量為9.87萬噸,比上年下降23.43%。貴州省各地區2008年和2009年廢氣污染物排放情況如下:第一,各地區SO2、煙塵和工業粉塵排放量各異。就SO2排放情況而言,貴陽市(含開陽縣、息烽縣和修文縣)、畢節地區和黔東南州的排放量大,黔西南州的排放量最??;就煙塵排放情況而言,畢節地區的排放量很大,給全省造成嚴重的污染;就工業粉塵排放情

況而言,畢節地區、黔西南州和黔東南州的排放量大,其中,畢節地區通過重點整頓和治理高污染的工業企業,2009年的工業粉塵排放量大大降低。第二,部分地區廢氣污染物排放量較上年有所增長。2009年,貴陽市、六盤水市、黔西南州和黔南州SO2的排放量,六盤水市、遵義市(含遵義縣、恫梓縣、綏陽縣和正安縣)、安順市和畢節地區煙塵的排放量,以及六盤水市、黔西南州工業粉塵的排放量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二、貴州省縣域經濟低碳化發展的優勢

(一)煤層氣總量大,生物質能前景廣闊

煤層氣(俗稱“瓦斯”)和生物質能是少數可利用的新型能源,與煤相比,這兩種新能源使用安全、熱值高、潔凈。貴州省縣域地區蘊藏著大量的煤層氣,總量約有31511億立方米,約占全國的22%,僅次于山西,居全國第2位;埋深1500米以上的占全省煤層氣總量的81%,每噸含甲烷量超過8立方米的富甲烷占全省煤層氣總量的92.7%。另外據估計,貴州省生物質能資源總量不低于每年30億噸干物質,相當于1O億多噸油當量,約為我同目前年石油消耗量的3倍。

(二)水資源豐富,運用水力發電可行性強

水資源是清潔能源之一,利用價值大,開發的前景廣闊??h域地區蘊藏的水能資源豐富,水力發電是可大力開發和運用的綠色能源,可行性強。貴州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受徘徊在云貴高原的昆明準靜止風的影響,降水豐富。河流數量較多,坡度陡,天然落差大,山區性特征明顯。水資源年徑流總量為1039億立方米,水能資源蘊藏量為1874.5萬千瓦,居全國第6位。每平方千米擁有水能資源106千瓦,列全國第三??砷_發量1683.3萬千瓦,占全國總量的4.4%,居第7位。

(三)森林覆蓋率高,森林碳匯優勢明顯

貴州省現有森林面積8944.5萬畝,森林覆蓋率39.93%,活立術總蓄積量近28350.53萬立方米。據不完全估計,貴州省目前有集中連片的宜林荒地18.6萬公頃,十分適合實施造林和再造林項目。森林資源豐富有利于增加碳匯項目,另外,木材可以替代石化燃料和鋼、水泥、鋁等高能耗材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能耗。

(四)政策等支持優勢

在國家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的大環境下,各地方政府和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開始關注以低碳方式發展經濟的問題。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各縣政府制定關于節能減排工作的相關方案和法規,與其他相關部門簽訂節能減排目標責任書。第二,各種與發展低碳經濟相關的論壇、研討會、活動在縣域地區相繼展開,將低碳理念逐步貫穿到社會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深入研究縣域經濟低碳化的發展。

三、貴州省縣域經濟低碳化發展的對策

(一)重視低碳技術的創新,完善能源體系

1、研發減碳技術,清潔使用化石能源。第一,利用貴州省豐富的煤炭資源,積極開發煤炭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包括:煤的潔凈開采技術,煤利用前的預處理技術,煤利用的環境控制技術,新型煤燃燒技術,先進的燃煤發電技術,煤炭沽凈轉換技術,煤系廢棄物處理和利用技術等。第二,結合貴州省煤氣層總量大的優勢,節約使用煤炭資源,重點開發煤層氣資源,重視煤層氣丌發與利用的有關基礎研究,改變過去刀15種大量煤層氣排空的狀況,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在實現化石能源清潔利用的過程中,應注意:原料來源多元化,要采用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多種能源并舉;單元技術新型化,實現單元過程高效率、低排放;生產技術綠色化,對開采、轉化、終端利用等環節齊抓共管;工藝工程集約化,要實現多聯產;產品目標高值化,要瞄準清潔能源、高附加值產品。

2、開發無碳技術,發展可再生能源。貴州省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和生物能資源,蘊藏著大量的水能和生物質能。因此,應該推廣已有的無碳技術,擴大適用范圍;加大對無碳技術的投入,促進水電能源積極、快速、有序發展,促進沼氣、生物質氣化發電和集中供氣技術的開發,建立經濟環保的水電項目和生物質能項目,實現水能和生物質能的開發和使用。在條件可行的縣域,還應該開發風能、太陽能等綠色能源。大力推進兆瓦級大功率風力發電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提升大型風力發電裝置的核心競爭力;重點發展太陽能光伏、光熱產業,推進太陽能集中供熱水工程、太陽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等建設??稍偕茉吹氖褂迷谝欢ǔ潭壬峡梢愿淖冑F州省過度依賴煤炭的能源格局,達到完善能源體系、改善能源結構和節能減排的效果。

(二)積極發展低碳農業,實現農村低碳生活

1、保持并增加森林碳匯優勢,建立農林復合生態系統。貴州省縣域大多處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區,可耕地面積小,生態環境脆弱。因而,原用于種植糧食等作物的地區,與發展林業相比,收益小時,就應該退耕還林,不適于耕種的地區更應該堅決實行退耕還林還草措施,恢復森林植被,發展和鞏固林業,實現經濟效益,達到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加大碳儲量的目的。在進行植樹造林、增加森林碳匯過程中,應注意:第一,結合石漠化治理,堅持治水與固土并重,改善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第二,做好區域規劃,區分造林地和種糧地,將腐蝕和墜落的林木部分地在農業生產中循環使用,如制沼氣、代替化石燃料等等,促進農業低碳化生產,建立農林復合生態系統。第三,根據縣域的特色,品種多樣地進行植樹造林,重點培育和保護諸如冬蟲夏草等珍稀名貴植物、芳香油等野生經濟植物,增加油桐、核桃等經濟林術的種植量,豐富林產品和農剮產品的種類,增加產量。第四,加大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的面積,制定并有計劃的實施造林育林工程。

2、重視生物油料作物的種植,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在縣域農業生產中重視生物質能的開發應做到:第一,積極利用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林產廢棄物、有機垃圾和其他植物及其殘體,開發沼氣工程。第二,提高馬鈴薯等薯類的產量,特別重視能夠提取生物乙醇類馬鈴薯的種植,以保證增加生物乙醇的提取量。第三,加大油桐、油菜和麻瘋樹等生物油料作物的種植面積,保證生物油料作物的品質,提高產量,為生物柴油的生產提供原料。第四,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積極再利用農業種養廢氣物,如秸稈還田、秸稈氨化后喂畜、秸稈替代木材生產復合板材、利用畜禽糞便生產微生物有機肥等。

(三)繼續加強政策扶持,增加資金投入

1、加強縣域地區對低碳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第一,進一步強化清潔、低碳能源開發和利用的鼓勵政策,通過經濟、法律等各種途徑引導和激勵各類經濟主體參與研制和引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節能技術、溫室氣體減排技術,促進能源的清潔發展,促進縣域生產的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如設立碳基金、碳稅。第二,大力推動縣域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機制建設,培育持續穩定增長的可再生能源市場,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市場環境,加大低碳制度創新。第三,努力完善能源體系,加快推進能源體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實現能源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的價格體系。

2、為低碳經濟在縣域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我國大部分縣域經濟條件較差,財政困難,而貴州省屬于經濟發展落后的省區,其縣域更缺乏資金,財政更加困難。貴州省應從多角度改善縣域經濟條件,加大對低碳經濟發展的資金投入。首先,逐步改革和完善現有的財政分配體制,增加對縣域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加大對消費者采購綠色產品的財政支持力度,對消費者購買高能效產品、新能源汽車等提供補貼。其次,縣域財政要定期定量的撥款,引導和扶持綠色技術和低碳技術的研發和引進,生產具有低碳技術的產品:積極爭取國家和省財政資金與信貸資金的投入,爭取有一批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的開發項目在國家和各省立項。再次,建立健全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外資和社會資金參與縣域低碳經濟的發展。此外,金融機構應積極支持低碳經濟項目在縣域的發展,對低碳經濟項目的發展提供足夠的貸款。最后,要創新綠色財稅金融激勵政策,建立綠色信息共享和監督機制。

參考文獻:

[1]決戰2010:貴州誓奪“十一五”節能減排攻堅勝[EB/OL].http://www.gzbj.cn/news/china20101014/5596 htrnl.2010—11—23.

[2]陳偉杰,任曉冬,熊康寧.貴州省CDM項目開發利剛狀況及未來開發優勢領域[J].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

[3]貴州省軟科學研究項目.貴州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EB/OL].http:/www.gzdrc gov.cn/content.php?IndexlD=206.2010—12-01.

[4]2009年貴州省環境狀況公報[EB/OL].http://cn.chinagate.cn/infocus/2010—10/27/content_21213123 7. htm.2010—11—22.

[5]謝和平.發展低碳技術推進綠色經濟[J].院士論壇,2010.(9).

低碳化學教學范文第2篇

[摘要]城市是社會發展、人類活動的中心,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環境的變化,城市經濟活動也發生了重要轉變。本文結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時代特征,以低碳經濟的發展為背景。對深圳城市經濟轉型問題展開研究,對當前深圳城市經濟轉型的動力因素及支撐體系展開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深圳向低碳城市經濟轉型的切入點。

[關鍵詞]低碳經濟 城市轉型 產業結構升級

始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城市轉型的研究,西方學者從城市社會經濟改良角度提出了許多理想的城市發展模型,如19世紀末由英國社會學家E·霍華德提出的“田園城市”理論;1922年霍華德學派專家L·翁溫提出的“衛星城市”理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關注度增加,城市的環境問題也開始得到重視,城市消費了全球能源的75%,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80%,不少城市已經認識到自己的責任,以城市為單元開始實踐低碳發展的理念。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特征的經濟發展模式,其核心是新能源的開發和能源利用。把低碳經濟與城市經濟轉型相結合是人類尋求可持續發展途徑的重要研究思路。本文以深圳為例對其進行相關理論與實踐的積極探索。

一、低碳經濟是城市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因素

城市經濟轉型受到多方面動力因素影響,如經濟全球化、低碳經濟、區域整合、信息化、技術創新、交通運輸等。其中,低碳經濟是城市經濟轉型的核心因素。是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政府可以不斷調整政策措施,企業為獲取更多的利潤,可以不斷轉變自己的生產方式,最終推動產業結構和經濟空間布局的轉變,進而推動了城市經濟的轉型。圖1所示的就是各種因素對城市經濟轉型的影響過程。

二、深圳低碳轉型的主要動力因素

低碳經濟的發展可避免城市化進程中的能源浪費和大量的碳排放,有力推動城市經濟結構的轉型。深圳低碳經濟作為主要動力因素的表現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從城市能源消費結構特點來看,深圳地少人多,能源和主要資源依賴外部,這決定了深圳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走集約化道路,注重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因此,深圳發展低碳經濟能促使城市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這不僅要求節約能源使用、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而且也要求更加關注其他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更加關注生態環境保護。更加關注城市中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從產業特點來看,深圳致力于構建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既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尤其是高端服務業,也要堅持發展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因此,深圳培育發展低碳經濟能推動城市產業結構升級,加快服務經濟發展,促進低碳經濟與服務經濟的融合。

從人文特點來看,深圳具有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精神,市民受教育程度和基本素質總體上較高,對新事物、新理念的接納程度也較高。深圳倡導和實施家庭低碳消費,綠色出行,形成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費習慣,鼓勵企業積極開發和探索可替代、可回收材料,引導企業生產低碳產品,實現生產領域的低碳化、生態化,大力倡導傳統產業的低碳革新文化。因此,深圳培育發展低碳經濟能促使城市社會文化環境理念進一步提升。

三、推動深圳低碳城市轉型的思路——構建四大低碳體系

深圳城市轉型發展需要建立發展低碳經濟的支撐體系,包括四個方面。

(一)資源體系:以低碳能源系統為基礎

低碳能源體系是指城市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處于較低水平,能源生產、運輸和供給體系低碳化。低碳能源體系是城市低碳經濟的支撐系統,與低碳產業體系、低碳基礎設施體系、低碳社會消費體系密不可分,并對其他體系起著支持和保障作用。

深圳發展低碳經濟,需大力發展節能減排技術、新能源技術。節能減排關系到深圳經濟的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重點發展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擴大天然氣、沼氣等清潔能源的利用,大力推廣分布式供能系統,提高清潔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此外,要在確保深圳能源安全的基礎上積極應用能源環保技術,促進化石能源的低碳利用,依托能源環保技術,促進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清潔利用、高效利用。發展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逐步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比例,緩解深圳碳排放壓力,為深圳經濟發展預留碳排放空間。

(二)動力體系:以低碳產業為核心

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方式。是深圳實現低碳發展的核心內容。應對氣候變化,減緩碳排放增長,核心的對策就是要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包含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發展戰略性低碳新型產業,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根據深圳的產業方向和比較優勢,構建低碳的產業體系包括兩個層面。首先,要加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其次,要大力發展有利于降低能耗、減少排放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為促進深圳乃至全國低碳發展提供裝備、技術和服務支撐。目前,在深圳的產業版圖中,高新技術、金融、物流和文化四大產業比重超過60%,現代產業體系日臻完善。要進一步推進產業升級,淘汰落后工藝、技術,促進新能源、互聯網、生物、新材料和文化產業等新興戰略產業快速發展。

(三)社會體系:低碳理念的生活方式

深圳發展低碳經濟的主體包括政府、城市、企業和居民。政府應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加強低碳發展的宣傳,培育低碳發展意識。踐行低碳的生活方式,要引導市民逐步加深對節能減排、氣候變化和低碳經濟等相關知識的了解。逐步形成主動節約資源和能源、減少消耗和排放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習慣。

(四)評價體系:建立深圳發展低碳經濟的評價指標體系

深圳發展低碳經濟必須建立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以反映低碳經濟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深圳低碳經濟評價指標應包括碳交易、碳排放、低碳產出等。不僅要關注碳排放總量,還要關注單位GDP的碳排放。分層次建立低碳生態城市指標體系,形成對深圳建設低碳生態示范城市這一總體目標的層層分解,具體包括四個層次:(1)總指標,可對應深圳市規劃和國土委編制的《深圳建設國家低碳生態示范市規劃綱要》中的總目標。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地制定總指標。(2)支撐系統子層,對應深圳低碳生態示范市建設的各項分目標,可以建立不同的子系統。(3)路徑層,為達到各分項目標的路徑選擇。(4)指標層,為約束路徑的具體因子,可作為評價考核的各項量化指數。

四、深圳低碳轉型的切入點

2010年1月,國家住建部和深圳市政府簽訂了《關于共建國家低碳生態示范市合作框架協議》,深圳正式成為全國第一個部市共建的國家低碳生態示范市,重點探索在城市發展轉型和南方氣候條件下的低碳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模式。本文基于深圳的城市發展特點,推出率先啟動低碳經濟轉型的切入點。

(一)低碳實踐區:以現代服務業、物流業為主導的區域

前海中心區、蛇口工業區和光明、坪山新區這三大低碳實踐區,既各具特色,又有較大空間,有利于綜合而系統地推進低碳理念、低碳技術、低碳產業在區域內的全方位發展。

1 前海中心區

前海合作區從地理位置看來,不僅位于整個珠三角灣區的核心位置,而且還處在對于構建珠三角國際大都市圈具有至關重要作用的“香港——深圳——廣州”核心位置之上。其功能定位為:深港合作先導區、體制機制創新區、現代服務業聚集區、結構調整引領區,它可發展成為深圳主要的大規模綜合性產業區、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物流服務中心。前海中心區要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帶和重點產業園區的生活配套,促進居住、就業的平衡,減少大規模、長距離的通勤出行。因此在前海中心實踐區推進低碳發展??衫眯录夹g、新工藝、新模式,以低碳能源和低碳交通為突破口,帶動低碳產業發展和產業低碳化發展,使重裝備產業更輕,產業鏈更綠,物流業更凈。

2 蛇口工業區

城市更新改造是深圳重要的城市規劃方向。要從建設低碳城市的總體戰略目標出發,科學梳理蛇口舊工業區的城市發展與產業轉型、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先進技術與基礎條件之間的有機聯系,從功能、空間、形態、交通、基礎設施等角度全面開展規劃研究工作,制定實施方案,為蛇口低碳經濟發展、低碳城市建設,提供客觀、全面的科學依據,最終將蛇口建設成為深圳市、廣東省和國家低碳城區建設的先進示范區,生活舒適、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的宜居宜業城區。

3 光明、坪山新區

光明、坪山兩個新區是深圳的新型功能區。新區的定位為科學發展示范區,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區,深圳未來新的經濟增長區。在光明新區可重點推動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綠色照明、低沖擊開發模式的規劃和建設。坪山新區可以引進項目規模大,低污染、低能耗,具有高附加值,高投資密度。高技術含量的企業和項目,以“動感綠都”行動為重點,提高對資源的再生利用,重點建設低碳試點小區、低碳社區、中心區低碳生態體系、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等示范項目。

(二)對城市低碳化的改造方向

1 城市交通低碳化改造

貫徹“推動低碳出行、倡導零碳出行、鼓勵減碳出行”的基本思路,一方面制定機動車二氧化碳排放標準,轉變機動車類型結構,積極推廣交通新科技及新能源應用,包括開發利用智能交通系統,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等。另一方面用征收機動車碳稅等方式,通過價格信號和低碳信號引導企業生產和機動車市場結構改良和優化。還可加大推進綠色道路規劃建設,在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開展自行車公共租賃服務,在改造和新建道路中推廣應用綠色材料。

2 城市建筑低碳化改造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和設備制造、施工建筑和建筑物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石化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中幾乎占了50%,這一比例遠遠高于運輸和工業領域。因此要重視低碳建筑的技術開發,從規劃設計階段就貫徹綠色建筑理念,積極推行本土適宜技術,加強節能設計標準執行情況檢查,確保新建建筑100%執行建筑節能標準;以政府機關及大型公共建筑為重點,提倡綠色施工,推進建筑工業化,全方位推進綠色建筑示范工程。

3 城市廢棄物低碳化改造

城市廢棄物處置包括垃圾處理和廢水處理,相關部門可直接在垃圾填埋場封存收集填埋氣再凈化、清洗、加壓、導入城市天然氣管線內,供市民循環再利用。城市工業、商業和生活廢水亦可循環再利用,起到節約水資源和收集二次資源的雙重功效。污水處理后的污泥處理也是城市廢棄物低碳減排的重要方向,可以與生物堆肥與土地利用相結合。從源頭減排、分類收集、無害處理、綜合利用等措施入手,實現固體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發展目標。

本文探討了城市經濟轉型的基本內涵,并嘗試構建了低碳經濟作為需求動力因素對城市經濟轉型影響的一般化理論框架,將公認的經濟轉型動力以及對中心城市影響較為顯著的區域整合納入城市經濟轉型。在發展低碳經濟的競爭中,通過大力培育、發展深圳經濟內涵中的綠色、低碳要素,來提升深圳經濟的質量。擴大深圳經濟的規模;促進深圳低碳經濟的規制建設和低碳化生態城市建設。

上一篇:黨的理論創新范文下一篇:第四季度任務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