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化管理市場營銷論文范文

2024-01-01

文化管理市場營銷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文化是維系一個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途徑。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到現階段,市場經濟模式不斷完善,市場扮演著調整經濟生活供求關系的角色,政府給予宏觀上的調控和扶持。相對于物質文明,在文化方面,人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滿足和引導文化需求是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工作內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關鍵詞]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宏觀調控

1 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定義和區分

通常,人們把公益性、非營利的文化活動稱為文化事業,而把通過資本運營達到利益訴求的文化活動稱為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本質是一種經濟行為。黨的十六大報告第一次把“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作為兩個概念提出來,這在文化建設的理論認識上是一個重大的突破。文化具有事業和產業的雙重屬性。文化產業生產的是文化產品,文化產品通過市場流通而體現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屬性,文化產品事實上就是精神的載體,人們享受文化產品的過程,其實就是滿足精神需求的過程。因而,從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這一角度講,文化產業永遠都屬于文化事業的范疇。就文化的事業屬性來說,它是一種公益性、非營利性、主要由政府部門提供、面向廣大百姓、豐富人們日常生活內容的公共產品;就其產業屬性來說,文化在一定的外部環境條件具備時,其運營主體能夠在自身投入產出的核算和循環中變化發展。2004年我國首次公布《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將文化產業定義為:為社會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這些有關活動的集合,并將文化產業界定為核心層、外圍層、相關服務層三個層次,以及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網絡、文化用品等十幾個行業。從文化產業分類來分析,可以看出,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有著密切的關系。

2 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相輔相成的關系

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分化是文化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密切配合、共同存在和發展,也是兩者之間關系的基本特征。文化的精神內容與物質內容互為載體,其物質內容只有具有了精神內容時才有價值,而其精神內容則又只有借助于物質內容才能得以存續和傳播。任何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都只有在具有了思想光彩與智慧內涵之后,才會獲得受眾的青睞,產生經濟效益。因此,發展文化產業的前提條件是它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必須符合先進文化的要求。文化產業在本質上要與文化事業相協調,在追求經濟效益的過程中兼顧社會效益。

一般來講,文化是一定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反映。文化產業和文化服務對于一個社會、國家、地區和民族的穩定、延續和發展,起著基礎的、能動的促進作用。文化事業中的意識形態建設要通過和借助于市場或產業化的載體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我國在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領域組建了相當數量的產業集團,這些產業集團在履行使命的過程中,無不借助于現代產業運作機制積極組織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市場競爭,并在競爭中占據了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陣地,加大了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

3 文化事業的宏觀調控

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中華民族振興、強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大計。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對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社會主義公民,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增強綜合國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文化的客觀世界里,存在著一種普遍的縱橫聯系。任何一種文化形態,無論是藝術文化、歷史文化、物質文化還是觀念文化,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其自身相對的穩定性,正是這種縱橫聯系起的作用。它能使每一種文化內容的價值不斷成為社會價值的一部分,又把其他文化反饋到這種文化中來,使內部不斷調整,這就形成了社會文化群的自動調節機制。但這種自動控制和調節性能還不是文化調控,只有通過政府行為把這種性能社會化,才有可能產生有效的社會調控。社會文化調控的本質是在異文化現象的滋生和蔓延時,能夠作出極為敏感的反應,并且能夠運用社會力量消除異文化的影響;基本法則是培育群體文化的自控能力和群體內聚力的規范,以此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主要方法是經過政府主導文化的中樞調節作用,如決策、指導、信息、咨詢、監督等途徑,對社會產生控制作用;社會文化調控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文化發展總體的平衡,從客觀總體看,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因此,必須在平衡與不平衡的矛盾運動中實現調控機能。

發展文化事業有一個發展觀的問題。文化事業的發展觀是關于文化事業發展的根本觀點、根本看法,它回答什么是文化事業的發展、為誰發展文化事業和怎樣發展文化事業等問題。而在這些問題中,首要的問題是為誰發展的問題,也就是誰是發展的價值主體的問題。毫無疑問,人是文化事業發展的主體,也是文化事業發展的客體,離開人的發展,文化事業的發展將無從談起。因此,文化事業領域要特別注意樹立科學發展觀,必須以人為本,把人作為文化事業發展的價值主體。正如胡錦濤同志所指出的:“我們提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文化事業發展的最高價值目標是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即讓其價值主體——人的發展得到最大的滿足,這是文化事業改革和發展動力的終極源泉。如同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文化事業的發展同樣遵循社會的、歷史的規律。文化事業的發展只有面向公眾、面向市場才能繁榮。

發展文化事業第一必須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積極開展多層次、多樣式的文化活動。積極保護、挖掘、弘揚優秀的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第二,要在現有基礎上建立和規范文化館、站評估定級制度,實施分類管理。要加強社會文化事業管理人才培訓,使文化事業管理人員素質逐步提高。第三,要以提高農民素質為目標,以建設小康文化為主要任務,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工作。要把農村小康文化建設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健全縣、鄉(鎮)、村三級文化網絡,鞏固農村社會主義文化陣地。第四,要大力發展少兒文化事業,加強少兒文化工作的行業管理,完善監督保障機制。第五,要充分發揮文化事業單位的核心和輻射作用,大力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事業與產業互動,形成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雙贏機制。大力開拓文化事業發展基金等社會扶持力量,為文化事業長足健康發展建立良性運營機制。

4 文化產業如何發展

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文化作為商品和服務進入市場,具有越來越大的經濟價值,不但已經形成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與經濟活動、社會活動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在今天,已很難找到沒有文化標記的產品,很難找到不借助文化影響的銷售,很難找到不體現文化意義的消費。勞動者素質的提高、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政府對人民的組織動員能力、參與國際化程度等,都越來越取決于文化發展的綜合水平,文化產業日益深刻地融入市場經濟的整體。

文化的作用是由其政治屬性和經濟屬性決定的。文化產業市場化,主要是從經營和運營方式來講的,它要求文化產業進入市場領域,遵循市場規律。但文化的內容特別是涉及意識形態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內容,不能簡單地交給市場來定奪。文化的內容是多層次的,有的受經濟的制約大,有的受經濟的制約小。文化對經濟具有拉動作用,可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層次。文化產業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和較高產業關聯度的新興產業,而且文化產業作為聯系經濟和文化的紐帶,其發展有助于二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剛剛起步的中國文化產業,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實把握住自己的特色優勢,揚長避短,確定符合自身實際的正確思路與對策。沒有特色的文化,必然缺乏內在的創造力和拓展空間;沒有特色的文化產業,很難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生存和發展。第一,結合產業發展的整體要求來把握特色優勢。文化產業具有綜合性極強的特點,人才、品牌、資本、信息、科技,以及市場需求和拓展水平對原創產品的規模孵化能力等,都將在其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起到綜合性的作用。必須優化配置各種有可開發性的文化資源,選準重點突破口,再利用它們所具有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其他領域的良性發展,進而逐步實現整個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第二,必須在堅持各種基本準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市場這一巨大的杠桿,以市場為導向來生產和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從而使文化產業真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引導消費,拓展文化市場,提高市場拓展能力,有效培育市場。第三,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規范化。立法機構和相關行政部門應盡快制定完善相應的法規和政策,規范文化行政部門的管理職能和各類文化企業的經營行為,積極引導合法經營,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保障合法經營者的權益,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各地各行業自發自流開發的狀況。同時,要在行政審批、土地使用、市場準入、投融資、市場管理、稅收等各個方面制定一系列優惠措施,盡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包括外資在內的各種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參與發展文化產業,壯大文化產業的發展實力和社會影響力。政策法規體系的建立健全,有助于文物古跡的保護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最終推動文化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在制定政策法規時,要充分考慮到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法規。第四,在文化產業中,要充分發揮中介組織、文化經紀人的作用,以促進文化產品的市場轉化。要發揮現有文化專業技術人才的作用,使他們的知識、技術、藝術才華有效地成為文化產品生產的基本要素,并使他們能夠以知識產權為股本參與文化企業的經營管理。要充分發揮民族民間藝人的作用,使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真正轉化為與社會需要相適應的文化產品。第五,在有效保護豐厚資源的前提下,必須積極創造條件,讓文化產品在傳承創新中發揮其功能,增強其活力。牢牢把握住特色文化產品與主流市場需求的關系,使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第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新運行機制,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體制與機制保證。加快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的企業化步伐,使其遵循市場規律優化資源配置,調整文化產業資產存量結構和文化產業結構,發展開放型、多層次、有特色的文化產業,并通過一些市場前景較好的重點發展項目,盡快實現人才、資本、技術和市場的有效整合。對政府主持的有關文化產業項目,應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招投標制度。

參考文獻:

[1]楊繼瑞,郝康理.文化經濟論——基于成都市文化產業及文化事業對社會經濟發展貢獻的研究[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2]羅爭玉.文化事業的改革與發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文化管理市場營銷論文范文第2篇

惠州地處粵東門戶,具有1700多年歷史,是客家、廣府、潮汕文化的交匯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古就有“嶺南名郡”之稱。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惠民之州建設,惠州人民在享受惠州作為全國文明城市帶來豐富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同時,外來文化以不可阻擋的態勢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影響著傳統文化和惠州本土文化及經濟社會發展。

一、惠州外來文化基本現狀

為盡可能把握惠州外來文化全面性和真實性,我們采取四種舉措。一是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收到有效問卷579份;二是開展訪談,共舉辦座談會四次, 訪談人數120人;三是參閱資料,收集有關單位信息進行研究;四是網絡調查,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初步得出如下結果:

1. 影視文化。影視文化成為惠州人吸納域外文化,豐富現代文化生活方式之一。調查表明,韓國電視劇、港臺影視節目、美國的電影深受歡迎,按照喜歡程度依次為33.5%、23.4%、19.1%,而國產影視劇占24%。根據反映, 韓國的文化傳統與中國大致相同,境潔清幽,加上劇中美女與俊男和平民化理想浪漫的故事情節,所以容易獲得群眾認同。香港影視以動作快感的武打動作及驚悚恐怖情節和搞笑娛樂活動最受青少年所喜好,臺灣影視大多以情意綿綿的愛情感動年輕人。美劇跌宕起伏的劇情,加上個性十足和豐滿的人物角色,尤其是好萊塢大片,制作精巧、氣勢宏大、特技驚人、回味無窮,為文化層次較高的惠州人所偏好,他們對西歐影視片也情有獨鐘。在惠州人看來,國內電視劇粗制濫造,過度營造輿論氛圍,造成了外國電視劇在惠州大受歡迎 。

2. 圖書文化。國外圖書的銷售量逐步在提高,在圖書零售市場所占比例為8.2%。首先是經典的外國文學名著,像《簡·愛》《茶花女》《魯賓孫漂流記》《巴黎圣母院》等,它們都是世界文學史上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真正經典,是喜歡閱讀經典作品的惠州讀者的必讀書。其次,是國外的獲獎文學作品,尤其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如君特·格拉斯《鐵皮鼓》、奧爾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紅》、多麗絲·萊辛《金色筆記》等國外的流行讀物,近幾年在惠州市場越來越受到歡迎,年增長率約在20%以上。第三是奧地利托馬斯布熱齊納的少兒書和韓國的青春讀物也在惠州市場占有較大份額,日本的卡通、連環畫、武俠、言情口袋書在青少年中也很流行。近年來,外來圖書領域呈現新的特點。隨著《誰動了我的奶酪》在惠州暢銷,財經、少兒、建筑類圖書銷售增長較快,計算機類圖書則有較大下降。由于社會處于轉型時期,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各種外來心理自助類圖書的銷售量增長30%。調查發現,美、英、日國家是惠州外來圖書主要來源,占外來圖書總數的80%以上。

3. 節日文化。這幾年,國外的情人節、愚人節、父親節、母親節、感恩節、圣誕節等“洋節日” 在惠州越來越多受到人們青睞。調查表明,63%的市民表示有過洋節日的經歷, 特別是圣誕節,節日氣氛絲毫不亞于我國的傳統節日?,F在工作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增加, 人們需要找機會放松放松緊張的神經?!把蠊澣铡鼻『迷谀撤N程度上迎合了這種心態,人們借此可以聚一聚,玩一玩,樂一樂。與此同時,每逢過節,商家都會借機大力宣揚,極力炒作,達到促銷目的。在濃厚的節日氣氛下,很多人就會受其影響。年輕人思想尚未成熟,人生觀和價值觀尚不穩定,缺乏信仰,喜歡新鮮刺激的生活,過洋節日對于他們尤其具有吸引力。很多人盲目跟風,推波助浪,掀起過洋節日的熱潮。

4. 網絡文化。 在外來網絡文化面前,惠州人表現極為活躍。以電影、文學和游戲三項內容進行調查顯示,32.3%惠州網民通過網絡觀看國外電影,美國電影新片以非常短的時間內就傳到網上,網絡收看率處于前列。26.5%惠州網民閱讀和欣賞外來的文學作品或相關信息以及國外音樂、美術等。不少網民沉迷網絡游戲,有22.9%的人喜愛戰爭暴力游戲。其游戲制作地的選擇比例,分別為日本71.3%,美國20.1%。根據了解,由于受到外語水平限制, 惠州網民欣賞網上原著的為極少數,大都是譯著。據網民反映,國外文學和電影作品盡管翻譯有其語言上的特點,但語言上與他們的欣賞習慣差別很大,難以享受到原著的精華,導致欣賞外來文化時不得不受到限制。盡管如此,外來文化在網上的傳播力還是越來越大。

5. 餐飲文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惠州人對快捷、方便、營養的國外飲食也逐漸認可。近年來,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日韓料理、棒約翰、巴西烤肉等在惠州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男女老少大多有品嘗的經驗,青少年更是消費主流。調查顯示,56%的中小學生承認自己非常喜歡吃洋快餐,33%的中小學生比較喜歡吃洋快餐,而不太喜歡和很不喜歡吃洋快餐的學生僅有11%。究竟他們最熱衷于哪類快餐,調查表明:42%回答喜歡西式快餐,32%回答喜歡日韓式餐館。人們對國外飲食的認同,首先是其良好的飲食環境,洋快餐店十分注重店內整潔干凈,裝修典雅大方,讓人們覺得飲食是一種享受;其次是食品較衛生安全,上述各種洋快餐店都是國際大牌,生產和管理標準化、流程化,食品衛生安全保障性強;再次服務態度好,洋品牌注重員工服務的培訓,保證其員工有較高的服務質素,店里經常開展多種活動,拉進與消費者的距離,設法為顧客提供細微服務。

6. 服飾文化。國外品牌已成為一種時尚,在對惠州人人樂、天虹、麗日等幾家大型超市和服裝店調查發現:外國品牌占39%,崇尚國外名牌服飾的惠州人占31.6%。年輕人尤其喜歡外國運動品牌,前三個受歡迎的品牌分別是耐克(35.8%)、阿迪達斯(30.3%)、喬丹(26.9%)。國外品牌服飾主要有以下四個來源:一是正品、二是貼牌品、第三類是掛牌品、四是假洋品。

二、 惠州外來文化的不良影響及對策

外來文化對惠州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正產生著一系列深刻的變化,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

1. 侵蝕人們的思想。在外來文化大交融背景下,惠州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呈現出多樣化、多元化的趨勢和格局。誠然,受外來文化的影響,給這個城市帶來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眼界,擴大開放,充滿激情,增強創新,積極向上的活力。但是,面對外來文化的沖擊,低學歷者較多地持推崇態度,高學歷者則失卻原有激情。國外的節日、餐飲、服飾具有時尚性、娛樂性、消費性的特點,帶給人們輕松、愉悅的感官享受。商家通過包裝,借助傳播媒介進行商業炒作,動不動冠之以“文化”的頭銜,使之流行于市井,滿足人們尤其青少年獵奇、追求刺激、張揚個性的心理,使他們在自覺或不自覺中被同化,過度追求享樂主義,放縱,崇尚自我,不愿承擔社會責任,動搖理想信念。更有甚者,外來影像、圖書、網絡傳播文化垃圾,充滿色情淫穢和暴力,甚至別具用心地宣揚反社會、反人類、反科學的價值觀念。這些外來文化傳遞的西方社會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道德觀、價值觀等容易被人們尤其是青少年所吸引、模仿,并逐步由感性的欣賞變為內在的理性追求,從而喪失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思想上對主流文化、主流道德觀、價值觀構成了威脅。。

2. 鼓勵崇洋媚外的生活方式。外來文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體現在多個方面。其一,生活上唯洋是圖。一些人吃喝玩樂、衣食住行均已“洋化”, 吃的是洋快餐,穿的是洋服飾,喝的是洋酒,飲的是洋可樂,讀的是洋圖書,看的是洋影視,唱的是洋歌,聽的是洋曲,學的是洋文,玩的是洋游戲,追求的是洋婚姻、洋文憑、洋資質、洋證書,追捧的是洋產品、洋技術、洋方法、洋規則、洋民主。其二,消費上“享樂主義”。在外來文化影響下,一些人崇尚的是“超前消費”,講究享受,花錢無度,把自由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作為生活標準,置國家利益、集體利益、他人利益不顧。其三,學習上照搬照抄。人們喜歡的一些流行樂大多是抄襲國外音樂,大多受美國、日韓等地的影響,歌曲旋律、歌詞也基本是洋文化的味道。還有的盲目學習國外,迷信洋貨,冠冕堂皇地進行“招商引資”,花費大量錢財,引進國外設備,結果發現引入的就是一堆廢銅爛鐵。這些都是崇洋媚外、照搬照抄帶來的禍患。

3. 挑戰惠州本土文化。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惠州所傳承的文化形成了特有的城市品位、城市個性和城市精神。名山、名水、名人、名文是惠州文化的靈魂,“四東”文化是惠州文化的核心?;葜葑鳛闅v史文化名城,是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的交匯地?;葜菝酥臼慷?名人事跡、故事多,這些都是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是惠州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葜菸幕跉v史文化的積淀、文化的整體認同以及文化精神等方面有著其區域的獨特性。然而目前受外來文化環境不斷地變異,惠州本土文化的生存與發展正面臨嚴峻的挑戰。當前,不少惠州人更容易喜歡肯德雞、美國好萊塢大片、耐克服裝、西洋音樂。而對惠州的客家菜、客家山歌漁歌、本土廣播電視聲屏、傳統節日越來越淡薄。比如,客家餐飲很難形成影響,有的還摻雜著洋快餐的元素,丟失了其原有的特色;惠州富紳等服裝盡管在全國都占有一席之地,可相當部分惠州人卻是熱衷于外國品牌。在“貿易自由”名義下外來文化不斷擴張和滲透,惠州本土文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針對以上情況,為減少外來文化對我們傳統文化和惠州本土文化的不良影響,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1. 加強思想修養,提高鑒賞能力。一方面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作為主旋律,加強思想文化修養,促進了人們思想道德素質提高;另一方面廣泛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強化惠州人對本土文化和傳統文化的認識理解,樹立傳承意識。此外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發揮科學技術對文化的強大促進作用,努力傳播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引導群眾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強自覺抵制各種反科學、反文明、反現代化的愚昧迷信意識的能力,從而在與外來文化頻繁接觸過程中,提高人們的判斷能力和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能力。在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同時,用一個正確的心態去看待它們,積極引導人們批判性地加以繼承,強化對國家民族和愛國主義的認同,自覺地維護傳統文化。

2. 監管文化市場,抵制低俗之風。針對西方流行音樂、美國影視、國外電子游戲及因特網等外來文化的負面影響,警惕敵對勢力“西化”戰略圖謀,建立校園、家庭、社會、政府四為一體防范體系,實行統一、規范的文化市場管理, 有效地控制外來文化傳播,積極引導人們有關外來文化的開放意識和交流觀念,科學制定對外文化交流政策, 正確處理外來文化產生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辯證的關系,引進種類均衡、品質上乘的優秀外來文化產品,對品位和質量低劣的文化產品要堅決打擊。通過開展一系列外來文化產品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外來腐朽文化,堅決抵制淫穢色情和格調低下的不正之風,運用社會各界力量,建立文化市場監督長效機制,確保外來文化健康有序的發展,營造一個健康、干凈的文化消費環境。

3. 推進文化創新, 提升競爭水平。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推進文化創新,發展先進文化,支持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 提升競爭水平。當前,對傳統文化和惠州文化應放眼向前看,著力創新發展。內容上既要保持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又要有國際視野;文化藝術形式和題材、體裁豐富多彩,以富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成果來豐富全人類的文化寶庫等;體制方面,采用新的創造手段,充分發揮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潛力,以強大的創新機制和高度的應變能力,適應不斷變化的國際環境。為此,根據惠州市委市政府有關建設文化強市的要求,對傳統文化和惠州本土文化要進一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著力增強文化建設的凝聚力;進一步以建設和諧文化為重點,著力增強文化建設的向心力;進一步以鞏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著力增強文化建設的引導力;進一步以打造精品文化工程為龍頭,增強文化建設的競爭力;進一步以推進群眾性文藝活動為載體,著力增強文化建設的親和力;進一步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為突破口,著力增強文化建設的創新力??傊?推進文化創新,讓傳統文化和惠州本土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

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重要力量。外來文化產生的不良影響關系到國家發展和未來,對此我們必須認識到捍衛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因此,開展惠州外來文化的研究,積極做好外來文化的引導,竭力減少不良影響,弘揚惠州傳統文化和本土文化,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作出貢獻,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本文為《惠州外來文化研究》06XL-09惠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組成部分)

責任編輯邱麗

文化管理市場營銷論文范文第3篇

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已經10余年了,從開始的幾家發展到今天的1200多家上市公司,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這10年來的發展也是一個極不規范、極需整治的發展過程,尤其在上市公司信用建設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證券市場已經走到了一個信用危機的時代。2001年我國因信用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5900億元,而我國上市公司按流通市值算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0%,其信用危機造成的損失難以估計,因此,建立上市公司的信用管理體系是當務之急。

一、建立上市公司信用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一)監督管理上市公司的信息失真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上市公司的信用危機最直接的表現是信息失真,這也是管理部門最為頭疼的而需重點整治的問題。2001年是監管年,也未能有效地制止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據統計,2000年有80%以上的上市公司的信息有不及時披露的行為,2001年則有超過300家的上市公司因不及時披露各種相關的信息而被證監會譴責,2001年10月至2001年12月3個月間,上市公司與關聯方之間發生的不平等交易超過100起,且大多不能及時公布其交易信息,導致其股價大幅上升以后才公布消息。

(二)樹立投資者理性投資的觀念,遏制不良投機炒作行為

中國的股市歷來被認為是政策市,股市的漲跌不是按市場的規律來進行的,而是按政策的指導上升下跌,因而炒概念、炒題材、炒消息、炒朦朧利好成為主流,而崇尚績優成為落伍。1999年5.19火暴行情和2000初網絡股行情就是最好的例證。雖然政府也一直在努力改變這一角色,但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態就必須讓所有的上市公司的信息公開化,使炒作者無可炒之物,使理性投資成為時尚。

(三)穩定證券市場,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證券市場的走向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它的大起大落往往會影響社會經濟的穩定。據北京市的統計,2001年7月到10月上證指數從2245點下跌到1750點,北京市同期人均消費指數均比同期大幅下降,幅度超過同期30%。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全國平均消費指數連續12個月均比同期下降一個百分點以上。尤其是2001年7月至2002年2月間為最低,而同期上證指數從2245點下跌到1345點,證券市場的股票平均縮水30%以上,50%以上的股票跌幅超過50%,財富大幅縮水,何來心思消費。全國平均消費指數的下降,證券市場的股票縮水,功不可沒。而這一切的結果,是因為缺乏信息導致缺乏理性。所以,穩定證券市場,才能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四)與世界接軌的客觀需要

我國已加入了WTO,證券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已成大勢?,F在已經成立了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而其他外資參股中國證券市場的行為也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國外成熟的證券市場無不是信息公開的市場,如美國紐約證券市場就是一個典型,尤其在安達信、世通公司造假事件后,對公司的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想使自己的證券市場走向世界,吸引更多的外來資金,就必須講誠信。

二、建立上市公司信用管理體系的可行性

(一)范圍小,信息化進程快

深、滬兩市上市公司1200多家,比起全國銀行系統的信用管理體系來說范圍更小,何況已有了一套較為成熟的銀行信用管理體系可作為參照,如中國人民銀行銀管司將在今年11月出臺有關企業信用管理辦法——《商業銀行向企業集團貸款管理辦法》,首次對商業銀行向企業集團貸款的風險防范做出指導性意見,并將從1998年開始建設的信息支持系統——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投入運行。目前,這套系統已在全國300個城市建立起來。按照央行的統一部署,登記系統將在今年年內實現全國聯網。已有建行、農行等銀行陸續將自身系統與登記系統接口。深、滬兩市1200多家上市公司基本上都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網絡系統,在信息化進程上處于領先地位。有關數據顯示,1999.5.19行情到2000網絡股行情2至3年間,滬深兩市95%以上的上市公司投資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網站,98%以上的上市公司建立或者參與其他的信息網。

(二)代表性強

1200多家上市公司幾乎涉及到所有的行業,而且他們都是各個行業的優秀代表,甚至很多都是龍頭企業,具有極高的市場代表性。如電子行業的龍頭企業四川長虹、深康佳,石化行業的龍頭中石化、上海石化,高科技行業的龍頭清華同方等,農業龍頭伊利股份、新希望,金融保險業龍頭深發展、中國平安保險,冶金行業的龍頭寶鋼股份、邯鄲鋼鐵等等。據統計,滬、深兩市國家龍頭企業超過50家,行業優秀代表企業超過500家,98%以上的上市公司為當地或曾為當地的龍頭企業、支柱企業或最優秀企業之一。因此,對他們建立起一套信用管理體系其意義遠遠超過上市公司本身。

(三)群眾基礎好

截至2002年9月,深、滬兩市開戶人數已超過6500萬戶,按每戶家庭平均四口人算涉及到兩億多人口,他們基本上都是中產階層,是社會的經濟主體和中堅力量,他們無時無刻都在關心著整個證券市場,關心著自己的利益。中國股市發展10年來,已經產生了一個龐大的職業股民群體。據統計,中國的職業股民人數介于500萬到1000萬之間。所以,利益所趨,廣大股民必然熱心參與信用管理體系的建設。

(四)涉及面廣,影響力度大

滬深兩市約1200多家上市公司所涉及到的基本面非常廣大,其中在香港上市的含B股的上市的公司約110家,在美國紐約證券市場上市的約6家,既在香港、美國,又在國內上市的約4家,國家和地方所屬上市的公司約1100多家,民營和集體控股上市公司約50多家,外資參股的只在國內上市的公司約20余家,跨省跨地區被重組上市的公司約70多家(其中民營控股上市公司20余家),不僅涉及到國家、地方、集體、民營、外資等各種社會群體的利益,而且涉及到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此外,它們的股本按流通市值算約4.4萬億元(截至2002.10.22),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0%,所以不僅對國內的政治、經濟、外貿等活動的影響力度非常巨大,而且對國外的經濟活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上市公司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

上市公司不守信用的最具體表現是信息失真、惡意造假,所以解決問題的核心是使有關上市公司的信息商業化、公開化和共享化。因此,建立一個全社會共享的上市公司信用管理體系,讓信息使用者充分地知信,讓市場來制約上市公司是勢在必行的。

(一)政府立法,營建守信的法制和道德環境

立法是前提,只有立法才能使上市公司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合法化,才能有法可依。在美國,《誠實貸款法》、《信貸機會均等法》、《公平信貸報告法》、《公正貸款記錄法》、《公正貸款記賬法》、《破產法》等諸多法律對此作出了明確的規范。而在我國目前已制定的有關信用的法律有《民法通則》、《合同法》、《擔保法》、《票據法》、《刑法》等,但至今沒有完整系統的規范信用的法律。尤其是要關注信用公開的法制建設,目的是實現上市公司征信數據的合法化、開放化和商業化,為建立信用體系提供豐厚的信息資源。如美國通過《信息自由法》等一系列立法保證了信息公開化的程度,據1996財年統計,美國96%以上的密集情報來自于中央情報局(占52%)和國防部(占44%),其他部委合計占4%左右,其余信息一律公開。筆者認為國家還應成立一個獨立的、公正的可隸屬于國務院的機構來完成具體的宏觀管理和監督工作,不僅要監督上市公司,更要監督政府部門,但這個機構決不可由多角色管理主體擔當,如證監會等,原因是其自身權力過大與其多重管理目標嚴重沖突。國家信用的建設是一項公共事業,必須由政府監管。

各級政府應大力通過各種媒體對誠實守信進行宣傳,獎勵守信者,懲罰不守信者,以支持社會經濟領域良好信用秩序的形成與維護,改變社會上普遍失信導致守信受歧視等的現狀,恢復我國早已形成的經歷了兩千多年的講信用的傳統美德。例如北京市于2002年9月份頒布了地方誠信法規,對不講信用的企業進行公開處罰。北京工商局推出“企業不良行為警示系統”,將不守信的企業和個人的詳細情況和“污點”公布在互聯網上,供人免費查詢,并規定一旦上了黑名單,5年內企業法人將不得注冊公司,無法從銀行貸款,不能擔任外企在京首席代表或其他重要職務。

(二)建立市場化的社會征信系統,為信息使用者提供信用服務

社會信用征信系統包括企業信用征信服務、個人信用征信服務,各類規范的信用評級等等。信用服務企業的組織機構是靈活多樣的,包括民營、國營、股份、合資、外資等多種性質組織機構,它應具有獨立性、中立性和公正性。如在美國,信用評級公司都是獨立的私人企業,既不受政府的控制,也獨立于證券交易所和證券公司,更不能與被評級企業有任何私下交易獨立性、中立性和公正性是信用服務公司的立身之本,也是創造客戶的源泉。信用服務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中立,作出貸款者、借款者和投資者都滿意的評級報告。我國的企業信用則過多依賴銀行信用,信用總規?;旧鲜怯摄y行貸款來支撐的,商業信用幾乎沒有。而現代經濟的特征是:銀行在整個社會信用活動中的比重不斷下降,不再是主力軍了,企業將漸漸成為社會信用活動的主體。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中,信用交易都以非金融中介部門為主了。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新經濟興起以來,銀行信用中介在總體中的比重由30%下降到了19%,甚至有的銀行家驚呼21世紀商業銀行會不會消失?信用狀況如同企業的身體狀況,為企業進行“體檢”的信用公司在中國快速發展的時代很快就要到了。政府應該刺激信用服務業的發展。

(三)加速信息產業的發展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信息化的進程

網絡是載體。必須進一步完善電子網絡系統,盡快實現各種信息源終端的相互鏈接,如實現與上市公司在工商、稅務、銀行、海關等部門的各種信息源的銜接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基本實現全國甚至多國間的信息聯網化、一體化,這為他們國家的信用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美國的任何一家銀行都可以查到每個人的信用情況,因此每一個美國人最害怕的是個人的不良的信用記錄。

(四)上市公司內部的信用管理體系的建立

樹立上市公司自身的守信形象,可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從上到下,包括領導層的各項決策在內,以營造一種誠信的企業品牌。這一切應列入公司內部信用管理部門的職責。也就是指在上市公司內部建立一個獨立的信用管理部門,以有效地協調銷售和財務目標。同時應明確信用管理部門的職責就是防范任何可能的信用風險。建立全過程信用風險管理制度,不僅要重視事后管理,對事前以及事中管理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不能掉以輕心。如對關鍵業務環節的控制,事前客戶的資信調查,對其進行信用評估,制定一個適合的信用限額。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陜西省科技廳宣傳中心)

(責任編輯喻 俊)

文化管理市場營銷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新農村文化正日漸成為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動力。切實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有利于加速改變農村落后面貌,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長足發展。在這過程中,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正確處理好政府的主導作用和農民的“話語權”的關系,以利于調動廣大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形成可持續的農村文化動力。

關鍵詞:新農村; 農村文化建設; 話語權

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題中應有之意。沒有文化的農村不是新農村,沒有健康向上文化生活的農民不是新農民。只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繁榮起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鄉風文明”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各級黨委、政府是領導者、組織者、指揮者,起主導作用,農民是新農村文化的建設者、創造者和享受者,起著主體作用,因此,在具體的文化建設實踐中,要正確處理好政府的主導作用和農民的“話語權”的關系,各級政府要以農民愿意不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作為衡量新農村文化建設成功與否的主要標準。

一、 新農村文化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命題

當前,在我國農村許多地方,農民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現象仍普遍存在,蜻蜓點水式的“送文化下鄉”已遠遠不能滿足當代農民對文化的需求,送演出、送戲、送書、送電影、送科技,在很多時候對農民來說,也不過是杯水車薪,時間長了,農民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也就不高了。文化基礎設施落后,現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鄉鎮行政區劃撤并和城鎮規劃過程中,文化站的設備、物資、人員等一直變動著,文化設施被隨意擠占、挪用,農村的公共文化機構運轉存在困難。近年來,農民的經濟收入逐年增加,但所有的文化娛樂都只能從一臺電視機上獲得,電視廣告鋪天蓋地、電視劇冗長乏味、農業節目極度匱乏。如今在一些農村地區,賭博盛行,搓麻將之風日盛,封建迷信活動也沉渣泛起,破壞了淳樸的鄉風。200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毫不諱言目前中國農村公共文化落后的現狀:文化基礎設施落后,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供給不足,文化活動貧乏,城鄉文化發展水平差距較大。

電視也不能滿足農民全部的文化需求。健康的文化活動不開展,低俗的東西必然乘虛而入。中國農村文化建設嚴重滯后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是制約農村發展的一個因素?!芭c農村義務教育、農村公共衛生等相比,新農村文化建設還相對滯后?!盵1]而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以及文化生活的貧瘠,讓賭博、迷信、色情等有機可乘,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新農村文化建設落后的不良后果,在一些農村,已經表現得很突出,危害越來越大?!稗r村文化落后,從表面看,是農民生活單調,農民生活質量不高。更重要的,農村文化落后,禁錮了農民的思想,畸形了農民的觀念,扭曲了部分農民的靈魂?!盵2]新農村文化建設滯后甚至滑坡,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重視不夠、投入不足、組織不力;文化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文化基礎設施落后;文化產品、文化服務供給不足,文化活動相對貧乏,內容雷同,形式單一,缺少適合農民欣賞的文化作品,農民缺乏主動參與的熱情。

隨著新農村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文化工作在提高廣大農民群眾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農村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方面顯得越來越重要。文化具有溝通人際關系、緩解情緒、調劑精神的功效。農村文化的豐富和發展,可以架起溝通心靈的橋梁,粘合各種心理裂痕,給弱勢群體帶去人文關懷和感情撫慰,從而舒緩壓力,放松身心,化解矛盾,增進了解,融合關系,緩解一些農民產生的失落感和邊緣感。

因此,各級政府必須大力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把農民的思想活躍起來,把農民的觀念轉變過來,把農民的精力集中起來,把農民的動力發揮出來?!包h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命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有一個魂,這個魂就是文化,而且是新文化?!盵3]為農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也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責任。在政府扶持下加快建立農村文化公共服務體系,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是農村工作的一項當務之急?!靶罗r村文化建設是各級政府所應承擔的公共責任,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盵4]

二、 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

農村的主體是農民,農業的主人也是農民,新農村應是農民的新農村,享受新農村文化建設成果的應該是農民,這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一個基本出發點。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群眾求知求樂求美的愿望更加強烈,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強烈,追求良好人際關系和社會風氣的愿望更加強烈。因此,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是涉及億萬農民切身利益的偉大事業,農民才是受益者。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本質和目的是以農民為本,不斷滿足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因此,各級政府在新農村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搞清楚農民們所想、所需、所急、所好,組織農民參加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規劃和方案制定,這樣,就可以避免主觀臆斷、閉門造車和搞政績或形象工程等現象的發生。

享受新農村文化建設成果的應該是農民,那么,農民更應該是新農村文化的建設者、創造者,是主體,這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另一個基本點。

當前,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開放程度的擴大,對農民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將為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不僅要服務農民,更重要的是激發和調動農民群眾創造文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農民群眾培養成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引導他們創造美好的精神家園。如果文化都靠上面下發、社會送,盡管層次較高,滿足了一時之需,卻并不能解決農村的長期文化需求。鼓勵、激發農村本土文化的自生和繁榮,既不必憂慮是否對路,也不用考慮經費問題,才是長久之計。農村文化活動是否豐富與經濟是否發達并無因果關系,農村的公共文化事業發展雖然滯后,但仍蘊藏著極為豐富的鄉土文化,我國的民間舞蹈、戲曲、歌曲本來就來自農村,都是農民自己創造的成果,千百年來農民一直靠這些文化自娛自樂。挖掘、開發鄉土文化,能夠得到鄉親們的熱情參與,也為心靈手巧的農民提供了顯露才藝的舞臺,讓他們在交流中感受到了文化創作和表演的自豪,容易調動其興趣,往往能事半功倍。農民不是沒有文化的人群,在農民當中,有表演才能、有文娛天賦、有組織才能的農民并不少。因此,要深入挖掘民族民間文化,開展命名活動,授予秉承傳統、技藝精湛的民間藝人“民間藝術大師”、“民間工藝大師”等稱號。開展“文化特色鄉村”、“民間藝術之鄉”、“特色藝術之鄉”創建活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鼓勵各種形式的農民自辦文化,扶持一批民間職業劇團、農村業余劇團,支持他們扎根民間、深入農村、服務農民。培養和激勵“鄉土藝術家”,激發農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農村文化活動要貼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堅持業余自愿、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原則,豐富和活躍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三、 正確處理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政府和農民的關系

各級政府要正確處理好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政府的主導作用和農民的“話語權”的關系。從實際出發,不搞強迫命令,不搞“一刀切”,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分類指導,搞好服務和管理工作。讓農民在文化建設中唱“主角”,親身感受到先進文化帶來的好處,由被動觀望變成主動投入,由“要我干”變成了“我要干”。要正確處理好政府的主導作用和農民的“話語權”的關系,使之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 以人為本、尊重民意。各級黨委、政府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領導者、組織者、指揮者,起主導作用,而農民是新農村文化的建設者、創造者和享受者,起著主體作用。因此,在具體的實踐中,要以農民愿意不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作為衡量我們新農村文化建設成功與否的主要標準。

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明確自己的職責,將工作的重點放在總體規劃、技術指導、資金籌措,規范農村文化市場等方面,協調解決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出現的各類困難和問題,抓好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努力使廣大農民群眾享有更加充分、質優價廉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例如,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管理,營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會環境。農村思想文化陣地,社會主義文化不去占領,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資本主義文化就會污染農村。2006年8月21日,央視《焦點訪談》以《江蘇東海辦喪事跳脫衣舞》為題,報道了該縣一農戶家中辦喪事時,為“烘托氣氛”請來“演出班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跳艷舞之事。脫衣艷舞在滿足了人們熱鬧的欲望時,也留下了敗壞社會良俗的嚴重后遺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村容村貌等“硬件”建設固然重要,而“文明鄉風”的建設任務更艱巨。[5]類似問題的存在,已經影響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影響到了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因此,各級黨委、政府的職責就是要加強和充實文化市場行政執法隊伍,充分發揮鄉鎮綜合文化站監管作用,健全農村文化市場管理體系,加強執法力量,加大監管力度,提高執法水平;確保農村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

一些地方的新農村文化建設“名存實亡”,除了政府部門不重視和投入少外,缺少適合農民欣賞的文化作品,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各級政府還要把農村題材納入舞臺藝術生產、電影和電視劇制作、各類書刊和音像制品出版計劃,保證農村題材文藝作品在出品總量中占一定比例。每年推出一批反映當代農村生活、農民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把送理論、送法律政策、送文化、送科技、送衛生等“五下鄉”活動作為向農民輸送文化的主渠道,使“五下鄉”真正做到常下鄉、長在鄉、不離鄉,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農村、貼近農民、演農民,創作一批農民喜聞樂見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在這方面,浙江省東陽市走在前列,從2006年初開始,東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利用自身的優勢,選拔了音樂、舞蹈、戲劇、曲藝、書法、文學等八個門類的干部到相關的村和社區指導新農村文化建設。[6]下派文化干部主要是下鄉“種”文化,要長期蹲點,發揮特長,挖掘民間文化、組建文藝隊伍、培養文化骨干,提升農村文化活動整體水平,大大豐富了村民的業余生活。

把多姿多彩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送到農村,把歡樂送給農民群眾,盡量實現政府的要求與農民群眾的目標一致,最大限度地實現“主導”與“主體”的最佳結合,而不是用行政命令來包辦代替,以政府主導作用取代農民的主體作用,不會“越位”,更不會“錯位”。

2.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各地經濟發展水平、農民生活狀況、政府財政能力、群眾參與熱情不同,決定了新農村文化建設必須因地制宜,從當地實際出發,而不能千篇一律、盲目跟風。

各地應該圍繞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豐富內涵,結合各自情況,進行科學規劃,做到既結合實際,又體現當地文化特色。浙江省金東區孝順鎮通過公布“子女孝順榜”促進新農村“孝”文化建設就是一例。孝順榜是當地政府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找到的一個具體抓手,賦予了時代的內涵。把“孝順”作為地方特色的孝順鎮,成立孝文化研究會,建孝文化主題公園,孝媳婦評選活動等,目的就是讓大家記住這些傳統美德。通過公布孝順榜的形式激勵晚輩孝順長輩,營造孝順長輩的輿論氛圍,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發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資源。這個舉措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收到很好的社會效果。無獨有偶,該鎮馬腰孔村也因地制宜地利用孔子文化進行新農村文化建設。馬腰孔村重新梳理了村規民約,編寫村史,尤其是對本村的人文典故進行了著重的挖掘,并將村莊的起源故事、孔子的語錄和名言警句制作成精美畫面,掛裝上墻,使全村的墻壁成了名副其實的“文化墻”,使原本平淡無奇的墻壁充滿了濃濃的文化味。村民們每天走路都能看到祖先說的話,就慢慢地形成了良好的習慣,思想境界大大提高,道德素養明顯加強,整個村莊的文化品位也得以提升。通過“文化”上墻,村風正了,民心順了,各項工作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2005年,該村獲得了“市級小康示范村”榮譽稱號。馬腰孔村的“文化墻”也給我們帶來了啟示,這就是新農村的文化建設,只要能夠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自的特色,就可以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文化之路。

3. 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新農村文化建設是整個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一部分,同新農村建設一樣是一個浩大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級黨委、政府要尊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規律,分清輕重緩急,突出重點,先易后難,分步實施,漸次推進。要充分考慮農民的實際能力,不能照搬照抄,盲目攀比,更不能增加農民負擔,負債建設,避免新農村建設運動化。在建設過程中,允許起點有先有后,過程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要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需要的工作抓起,不斷讓農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對農民進行專業知識和實用技術培訓,就是一件花錢少、見效快又能滿足農民的實際需要的工作,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一項重大任務,也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由于經濟落后和一些歷史的原因,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且科學技術知識欠缺,要在農村大力實施“強智富腦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綠色戰略工程”,整合各種社會資源,開展技術下鄉和辦農業技術培訓班等。從簡到繁,從一般到復雜,循序漸進。例如,浙江省東陽市成功地創建了“村校合作培訓農村人才”的模式。位于東陽城郊接合部的斯村,地理位置非常有利于村集體發展農貿市場,為此,村里要求東陽技校開辦了一個經濟貿易和市場營銷專業,主要目的是為村民提供一些基礎知識和實用知識。這批學員畢業后回到斯村,利用已經掌握的專業知識為當地新農村建設作貢獻。浙江省東陽市經濟發展較好的橫店鎮,充分利用自己的經濟優勢,在較高層次上進行新農村文化建設,把整個橫店建設成為百姓共享的文化“同樂園”。他們組建了一個演出放映公司,成立4年,已在遍布全鎮社區、鄉村的18個電影放映點,為群眾免費放映1萬多場電影,累計觀眾633.8萬多人次。人們日子過得更充實后,他們還在景區搭建戲臺,邀請杭州、金華等地的劇團前來演出,讓橫店的本地人和外來務工者都能免費看電影、看大戲。

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農民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和精神從低趣味中解脫出來,農民的誠信意識、環保意識、公德意識、仁愛意識大大增強,農民的道德行為得以規范。帶來的變化是人們的觀念悄然轉變:“賭博的人少了,村風更加文明了?!?

4. 軟件建設和硬件建設并重。多年來,各級財政部門關心支持新農村文化建設,不斷加大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為新農村文化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當前,許多地方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參差不齊,配套設施不完善,廣播電視村村通存在不少差距,遠程教育還需要進一步努力,鄉文化站、村文化室面臨許多實際問題需要解決,農村文化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制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必須把整合資源形成合力作為農村文化一個重要的環節來抓,應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鄉鎮為依托,以村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發展縣、鄉鎮、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把文化資源共享工程與鄉文化站、村文化室,與廣播電視村村通有機結合起來,使有限的文化資源為農民提供無限的文化、教育、科技、市場和黨建等方面的知識,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富有文化特色。鄉鎮可結合鄉鎮機構改革和站(所)整合,組建集圖書閱讀、廣播影視、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技推廣、科普培訓、體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動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站,配備專職人員管理。在學校布點調整中騰出的閑置校舍,可改造為村文化活動基地。充分發揮農村中小學在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學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定時就近、定時向農民群眾開放,把中小學校建成宣傳、文化、信息中心。實現縣有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有綜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爭取達到“一鄉一站、一村一室、一人一冊”的目標。

在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有許多地方對農村文化的基礎設施抓得比較實在,而精神文明比較虛,沒有真正把“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落實到實處。改變新農村文化建設實施落后的問題,可以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可以贏得民心,這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目標。但是,我們在加快農村物質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應注重改造農民的主觀世界,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文明程度。應根據時代的特點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變化,不斷充實活動內涵,創新活動形式。例如,報紙可以開設農村版,加大農村和農業報道的份量,逐步創造條件開辦農村版,堅持為“三農”服務的方向;廣播電臺、電視臺增加農村節目、欄目和播出時間,緊密結合農民脫貧致富的需求,倡導他們讀書用書、學文化、學技能,普及先進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和衛生保健常識;以創建文明村鎮、文明戶等為載體,積極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移風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只有從精神文明方面著手提高農村整體的現代文明,才真正抓住了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根本,新農村建設才能深入人心,才能有不竭的生命力。

總之,新農村文化建設過程中,政府應把農村文化的建設權、發展權還給農民,給農民以自主權,讓農民唱主角,變“指令”為服務、引導,進行角色轉換。各地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絕不能搞“齊步走”,而要因地制宜、形式多樣地開展,以農民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主力軍,通過農民群眾的民主決策,把科學的建設規劃、方案落實和體現到農民的自覺行動中去,改變過去的“要我建”為“我要建”。大力發展新農村群眾文化事業,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新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參考文獻:

[1]周和平.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開創新農村文化建設新局面[N].新華社,2006-06-15.

[2]艾琳.新農村建設 重富裕也要重文化[EB/OL].新華網,2006-02-23.

[3]邵文杰.新文化 新農民 新農村——寫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開幕之際[N].光明日報,2005-12-28.

[4]董宏君.喪事脫衣舞一夜“脫”出4政府文件 誰之丑[EB/OL].www.cnradio.com,2006-08-29.

[5]陳一點.東陽十一名文化指導員“鬧”城鄉[N].金華日報,2006-07-31.

[6]徐贊,陸旭升,徐曉恩.金華孝順鎮做新“孝”字文章[N].浙江日報,2006-04-21.

責任編輯 柏振忠

文化管理市場營銷論文范文第5篇

一個企業要成功,就要付出某種經營代價來換企業的效益。先與之、后取之是一種成功的經營之道。

日本企業的公益經營就是先與后取的典型經營模式。他們跳出了純商業思維定式,在公益服務中求得新的生機。公益經營是在提供公眾服務過程中擴大企業影響、吸引消費者的,比單純產品宣傳與推銷的效果更佳。企業能把服務擴大化,把為公眾服務作為己任,從而會帶來更加的經營效益。

從投入產出的規律看,沒有投入就不會有產出,支付、給與是收入、取之的必然代價。不過,在許多情況下,支付與投入、給與和取之有著時間上的距離,更有一定比例的內在聯系,一般支付與收入成正比。企業必須從戰略高度來看待先與后取的經營思想。

與之和取之使企業經營的辯證法。有人認為,企業除了為社會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外,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事謀取最大利潤。為此,不少企業采取多種方法,唯利是圖,結果效益不佳。而成功的企業采用利益循環的辯證經營模式,有效的指導了企業的經營活動。

從市場大系統看,把消費者、經銷商和企業生產者看成是一個整體,建立起相互依存與發展的動態關系,使企業發展及利益良性循環,不僅源源不斷的產生效益,還使企業利益真正最大化。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

(一)

日本傳統文化的許多東西,是直接從中國移植過去的。儒家、釋家和道家的思想,特別是儒家的倫理文化,至今是日本文化傳統中的重要構成因素,它形成了日本企業的一種管理模式,它不同于西方個人至上而強調群體意識,強調把人本作為企業管理的出發點。

日本的管理類書籍把人事的管理列為企業管理分類之首,他們從“企業即人”出發,認定“人事管理是極為重要的項目”。在日本企業管理學家近藤次郎看來,人本管理就是一種依靠互相交心的方法,使每個人正確認識他在組織中應完成的任務和擔負的責任,同時必須使他們能最大的發揮他們的能力,使在組織中勞動的個人感到滿意,體會到生活的意義。管理的目的主要是發揮所有人的干勁。人管理人取得成功的狀態是引導組織中所有的人都鼓足干勁,這方能說是高明的管理;被管理者不覺得自己是被人管理,每人都向自己的喜愛的方面奮發努力,這時自然能達到集體或組織的目標。

人本管理要把對人的管理分成兩個層次理解:

1、“自我管理”。應重視企業中的每個員工的個人自尊心,它可分為“健康的自我管理”和“作業(工作)的自我管理”。

“健康的自我管理”是指自我管理身體健康和自我管理精神健康,可通過讀書以學習前人的教誨,或接受信仰(宗教)以改變心境,求得精神的寧靜。它要求既把自己作為對象,又把自己當作管理者。

“工作的自我管理”主要指在企業中推行的“質量管理小組”等活動。它系車間的作業集體,為提高作業效率,防止次品和提高質量,自己用特性因果分析圖等方法,通過討論,自己進行改進的運動。這樣就超越了組織和職務上的等級差別,通過自己的努力,自行控制全體成員的集體行為。

2、“集體管理”。即以集體為對象的管理。這里強調等級職務和服從,資本主義社會通常是給管理者以高薪,組織中的成員也就為有朝一日成為管理者而刻苦努力,這樣做,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依靠競爭和上進心來維系這個組織以達到目標。在“集體管理”模式中,采取的方法首先是提高成員的自覺性,其中首先是自我批評。在集體管理中,如果害怕一部分成員管理其他成員的做法會惡化關系,那么,進行自我批評就不用擔心這種情況。

人本管理相當集體管理中的“自我管理”,而且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和應用。事實上,這是集體管理的一種巧妙的方法。日本的有些企業廢除了部、科長制,分成不同的功能集團,作為小組住家推行自我管理,還有因采用了這種模式參與經營活動而實現了勞資關系的協調,取得了成功。這種理想的人與人的關系,不急于求成,平時進行充分的教育和思想交流,最終實現這種關系。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

(二)

日本企業管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的得益于人本管理,在人力調配最優化、工作效能最優化、產品和銷售最優化、人的積極性激勵、參與管理最優化這5個方面貫穿人本管理和以人為中心的管理。

1、人力調配的最優化。日本的大企業近年來為獲得富有新思想、具有開拓性的人才,以便進可“搶人”,退可“留人”,對原來刻板的人事制度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以職位的平等競爭來推動企業的發展。

利用競爭機制促使企業內部管理人員選拔的創新。日本許多大公司對于內部的職缺,或開拓新事業所需的人才,除照常錄用大學生外,開市場是內部公開招考制,層次從中層干部一直到新事業的負責人。

為了防止業務分類過于繁雜、組織機構過于龐大的“大企業病”,許多大企業相繼撤出了組織間的壁壘,以使人員流動更為流動,這可使每個人的個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2、工作效能最優化。隨著新技術革命的發展和智能科學的運用,為適應人類勞動結構及工作機能的重大變化,企業勞動工作制度正在發生變革。勞動工作管理正向著靈活機動、寬松宜人的管理模式轉變。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認為,人的個性機能決定了人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工作效率,如果規定統一的工作時間有不同的工作效率,如夠規定統一的工作時間,就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最佳工作效能。因此,許多企業家都著手在企業內部開發部門試行自由時間制和談性工作時間制。智能型的管理部門及其崗位上的一部分職員,可根據工作需要和生活習慣,完全自由的安排工作時間,使一部分“寶貴人才”有一個寬松的工作環境,在最佳時間內發揮最佳創造效能和工作效能。

這種模式有利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創造潛能。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創造潛能永無止境,高智能的技術人才更是如此。主觀能動作用的發揮可分為兩種,即主動性發揮和被動性發揮。前者是自覺自愿的,后者是被動的,受外部意志支配驅動的,非自覺的。顯然,改革工作制度能使人們主動的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尤其是當自己的權益、義務、與其所從事的職業的變化、兼顧等途徑相聯系,并獲得理想效果時,這種發揮往往能達到最佳境地和最大限度。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認為,生命的意義在于時間的充分、合理的利用及其人生價值的發現。實現這種改革的管理制度,可給勞動者適當的空間調節,既可使勞動者科學安排勞動時間,提高崗位勞動效率,又可適量增加社會勞動時間,根據需要協調勞動過程,以提高綜合勞動效能,也有益于勞動者心理和生理的保護。它有利于推動社會各種產業的發展,多方位的實現人的價值。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價值是無限量的。人的才能只有在多方位的施展中才能得以釋放。而傳統的固守一崗一位,老死于一家單位一個崗位的工作制度,只能禁錮人的思維,抑制人的才能。許多才華橫溢、足智多謀的人才便是這種傳統工作制度禁錮下的犧牲者。改革工作制度,允許人們兼職服務、交叉任職等,不僅有利于人才發揮多種智能優勢,施展多方面的才華,而且也有利于推動企業的發展,多方位實現人的價值。

3、產品和銷售最優化。為了適應國際和國內市場的需求,世界上許多大公司采取滿足各種人需求的產品和銷售最優化策略,以反映各種人的需求。

4、人的積極性激勵。世界許多大企業十分強調對企業員工的積極性激勵。法人持股大于私人持股是日本股份制企業區別于歐美企業的一大特點。企業的股票在法人手里,就是說,日本大部分股份制企業是企業間相互持股的,對此,日本采取了限制私人持股率、提高法人持股率的做法。這樣可以提高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因為法人持股的目的不是買賣股票以獲利或分享高額的股息和紅利,而是為了加強企業間的利益聯系。因此,法人股東雖也參與和監督企業決策,但一般不干預企業的決策和經營。此外,法人持股還能促進企業集團和系列企業的合作關系。相互持股使企業集團和系列企業達到松散的聯合,既能將企業之間的利益捆在一起,又不至于削弱某一企業的經營自主權。

淡化所有權后,企業的命運掌握在經營者手中,而企業經營者又通過諸如從職工中提拔經營管理人員等方法,讓員工參與企業管理,共同分擔經營風險;在員工中宣傳“企業是大家”的思想,這樣就形成了經營者、員工和企業的“命運共同體”。

5、參與管理最優化。人本管理文化模式強調讓員工共同參與管理,強調企業發展與員工的關系,以命運共同體的形式調動員工參與管理的積極性。

企業鼓勵員工參與生產經營活動,全員參加管理,不是簡單的運動,而是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尊重每個人的個性與特長,從而形成企業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特點的個性。這種全員參加的管理,采用的是多種形式。質量管理小組的選題也是廣泛多樣的,如效率、安全、質量、設備、節能等。重要的是企業家要從實際出發,不搞形式主義,講求實效。目標規定要十分明確具體,措施也要得力,這樣才會有成效。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代表了現代企業管理的趨勢,它不僅在西方,而且在改革開放以來的我國企業界也受到普遍的重視。 三種有效的經營模式

日本的走動式、歐美的和攏式、東南亞的抽屜式是80年代風靡世界的三種管理模式,它們對于今天的企業管理來說仍然是值得借鑒的。

走動式是指企業家身先士卒,深入到企業員工之中,體察民意,了解真情,溝通意見,與部屬打成一片,共創佳績。這種模式在東方文化背景中更顯其卓越性。走動式還意味著一種看得見的管理。企業主管經常走動于生產第一線,與工人見面、交談,希望員工能夠對他提意見,能夠認識他,甚至與他爭辯是非,是一種現場的管理。優秀的企業家總是深入員工之中,了解真情,多聽一些“不對”,而不是聽一些好話,不僅關心員工的工作,叫得出它們的名字,而且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員工們就覺得企業主管重視他們,工作自然十分賣力。一個企業有了員工同心同德的努力和支持,自然就會興旺發達。

和攏式是歐美盛行的管理模式。和攏是希臘語的“整體”和“個體”合成的詞,用來表示一種新觀念,即管理必須強調個人和整體的配合,創造整體和個體的高度和諧性。它的具體特征是:既有整體性,又有個體性。企業的每個員工對企業有使命感,“我就是企業”是和攏管理中一句響亮的口號。這種管理模式孕育了企業員工的自我組織性。企業是由每個人支撐著的,而那些具有創新精神的人作用更大。因此而放手讓下屬作決策,自己管理自己,盡情為企業貢獻力量。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學識水平各不相同,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和做法,要促使不同的看法、做法相互補充交流,使一種情況下的缺點變成另一種情況下的優點。

和攏式發揮個體分散和整體協調相統一的優勢。按和攏管理的特點,一個組織中的單位、小組、個人都是整體中的個體,個體都有分散性、獨創性,通過協調性樹立整體的形象。和攏管理促使整個企業與個人之間形成一種融洽和諧、充滿活力的氣氛,激發人們的內驅力和自豪感。

抽屜式管理模式流行于東南亞,它形容在每個管理人員辦公室的抽屜里,都有一個明確的職務工作規范,對于他們每個人的職、責、權、利相統一。在管理中,既不能有職無權,更不能有權無責,必須職、責、權、利相結合。 矢志稱強——一種風險經營管理的文化模式

現代世界知名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始終貫穿著一種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它的思想精髓就是稱強和風險經營。這些企業善于將這種思想精髓演化成自己企業的一種管理文化模式,貫徹于企業運營的全過程。

風險經營的管理文化模式,使全體員工同心同德、化風險為戰勝困難的具體措施和力量,最終化險為夷。

彼得·德魯克認為,在富有開拓精神的管理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風險經營。在風險經營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把注意力集中到市場上。對于一家新風險企業未能達到它指望要達到的目標,或者根本無法生存下去的一個通常的解釋是:在別人出來奪走我們的市場之前,我們干得不錯。但這些人開始向我們從未聽說過的顧客出售產品,突然間,他們便奪走了市場。凡是真正的新東西都能創造出人們以前從未想到過的市場。

新的風險企業必須一開始就假定,它的產品或服務可能在設計這種產品或服務時根本就沒有想到的市場上找顧客,用于根本沒有設想到的地方,并由新風險企業沒有想到的、甚至根本不知道的顧客來購買。

如果新的風險企業不從一開始就這樣把眼光盯著市場,它就可能為競爭者創造市場。創辦新風險企業的人必須把時間花在外面,花在是廠長,同顧客和自己的推銷人員呆在一起,研究情況和聽取意見。新的風險企業必須制定一些日常條例來不斷提醒自己,一種產品和服務要由顧客而不是生產者來確定。在生產或服務給顧客帶來的用途和價值方面,它必須不斷的向自己提出挑戰。

對新的風險企業來說,最大的危險就在于自認為自己比顧客更了解產品或服務是什么樣的或應該是什么樣的,應該怎樣去購置和有什么用途。首先,新的風險企業必須愿意把出乎意料的成功看作是機會,而不把它看成是對自己的專業知識的冒犯。它必須接受營銷術的一個基本原理,即企業的任務不是去改造顧客,而是使顧客得到滿足。

2、金融上的遠見。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市場上是剛創業的新風險企業的通病。這是新風險企業初創時期的最嚴重的病癥,即使對那些生存下來的新風險企業來說,這種病癥也可能成為妨礙企業發展的長期因素。

在新風險企業發展的狹義階段,最大的威脅則是對金融方面注意不夠和缺乏正確的金融政策。這首先是對迅速發展的新風險企業的威脅。新風險企業取得的成功越大,缺乏金融上的遠見帶來的危險也就越大。一旦發生了金融危機,克服起來極為困難,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但是,這種危險顯然是可以防止的。創辦新風險企業的企業家是很不考慮金錢的,因此,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利潤上。

3、建立一個高級管理班子。企業營業額上不去,盈利、質量或其他任何重要的方面都不起作用,其原因是缺乏一個高級管理班子。企業的發展已經超出一兩個人管理的規模。它現在需要一個高級管理班子。班子要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基礎上。這種關系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建立起來。 企業文化模式的選擇

為了研究分析不同文化制度下不同企業文化的共性與個性,有必要對不同形態的企業文化模式進行分析和選擇。

1、選擇企業文化模式的依據。企業的性質決定企業文化的性質。而企業文化模式則是社會和企業生產關系的具體形式。社會經濟文化生活和企業經營活動的一切方面、一切環節都會直接、間接的通過企業文化反映出來。在通常情況下,企業選擇文化模式的一般依據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生產關系的性質、國情和企業個性。

生產力發展水平是決定企業文化模式的基本依據。勞動密集型企業與技術密集型企業或知識密集型企業,其文化模式各不相同。生產關系的性質規定了企業文化模式的社會經濟性質。

2、現階段中國企業文化的模式?,F階段,我國企業文化模式可分為單一型和混合型兩大類。單一型包括經營目標類、團結創新類、質量技術開發類、市場競爭類、文明服務類。經營目標類就是濃縮了企業的經營宗旨,“概略的反映出企業追求的精神境界或經營戰略目標。”團結創新類就是凝結了企業團結奮斗等傳統價值觀和拚搏創新的群體意識。質量技術開發類就是立足于某一優質名牌,不斷開發新產品,不斷開發新技術。市場競爭類就是注重企業外部市場環境,強調拓寬市場銷路,爭創第一流效益。文明服務類就是優化為顧客、用戶和社會服務的意識,做到服務上乘、一絲不茍、精益求精。

更多俄企業采用的是混合的企業文化模式,即把經營宗旨、經營戰略、價值取向融合在一起。

文化管理市場營銷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文化產業概論是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其中包含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在實施課程思政改革的過程中,如何深入挖掘且科學有效地應用思政元素是其改革的關鍵與核心。文章根據文化產業概論這門課的課程特點,以本質論、發展論、經營管理論、對策論四個部分教學內容為載體,挖掘其四個模塊內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把課程思政這一教學理念有意識地且對癥地融入到教學各環節中,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科知識教育的有機鏈接。

關鍵詞:文化產業概論;思政元素;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課程思政這一理念的提出,給各專業課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產業概論這門課程是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包含豐富的人文精神與道德規范,在高素質專業人才培養中承擔著基礎性、系統性的理論支撐作用。本研究以思政教育進課堂為目標,選取了課程內容中的四大模塊十一個章節作為主要教學內容,確保學科知識教育的專業性,針對每一個模塊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進行挖掘與運用,確保課程的育人性,將學科理論知識與思政教育元素聯合,以實現當代大學課程教育的適用性。

一、本質論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與運用

文化產業理論由本質論、發展論、經營管理論、對策論四個部分構成,其基本任務就是對文化產業的基本概念、本質特點、發展規律和經營管理規律等普遍性的問題進行探討,對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普遍問題提供系統化科學解答。文化產業本質論這部分內容包含本質論屬性、運行邏輯論和文化競爭論,旨在介紹認識文化產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即介紹文化產業的基本概念;運行邏輯論即介紹如何從文化產業到文化經濟、文化競爭論介紹文化產業與國家“軟實力”之間的關系;本質論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及融入見表1。

在本質論模塊中的第一章主要介紹了文化產業的基本概念,重點介紹文化產業、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文化事業等核心概念,從而掌握文化產業的基本特征,理解發展文化產業的意義和文化產業理論發展的基本情況。第二章主要介紹了文化產業與文化經濟,特別是新出現的“文化經濟”力量對人類經濟文化政治格局的改變,從文化經濟的角度來研究文化產業,更加深刻地揭示文化產業的本質和特征,深化文化產業理論。第三章則從國家“軟實力”的角度展開文化產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討論,加深學生對文化建設戰略意義的認同。

在授課過程中,第一章——文化產業的基本概念,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之間的辯證討論引導學生樹立文化產業學科理論的學習意識,介紹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關系,組織學生梳理國內外文化產業理論,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們熱愛文化產業專業的情感。第二章——文化產業與文化經濟章節中,通過文獻梳理與話題討論,培養學生學科視野的融合,了解學科價值的意義,通過梳理文化產業、文化產品、文化符號,進一步讓學生對學科懷有崇敬感與使命感。第三章——文化產業與國家“軟實力”章節中,通過學生梳理各自心中各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來討論什么是“符號的戰爭”以及如何增強文化自信,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提高學生文化安全意識。通過討論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曾滯后的原因以及分析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意識。

二、發展論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挖掘與運用

文化產業發展論這部分內容包含有業態特征論、發展現狀論、發展趨勢論,主要介紹當代文化創意產業的類別、各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發展論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挖掘及融入見表2。

文化產業被稱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圍繞文化產業,世界各強國展開了新一輪的競爭。在發展論模塊中,第四章主要介紹了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外圍層和衍生層的劃分,重點闡述了文化創意產業九大類別及其特征與發展現狀,以方便學生對文化產業的本質規律進行深入研究。第五章主要介紹了國際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對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所推行的舉措,因而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在國際文化產業競爭中高瞻遠矚、把握全局意識,也有利于更深入地認識文化產業的內在規律。第六章則從高新技術的角度出發對數字技術及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展開討論,加深學生對新型文化產業形態的理解與認識。

在授課過程中,第四章——當代文化創意產業九大類別,通過對文化產業層次與九大類別的劃分引導學生增強文化產業專業人的職業素養,討論與描述文化產業九大類別特征、現狀及重要程度,培養學生樹立文化產業人工作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第五章——國際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章節中,通過文獻梳理與話題討論,培養學生了解國際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強化認識文化產業內在運行規律,組織學生討論與總結世界各國在文化產業領域中的各自優勢與核心,深入解讀各國推行文化產業相關舉措,培養學生樹立全局觀、高瞻遠矚、把握全局意識。第六章——數字技術與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章節中,通過對新媒體行業與游戲行業的熱點事件分析討論,帶領學生實地考察動漫或游戲公司,了解前沿技術與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多元化視角與辯證思維。

三、經營管理論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與運用

文化產業經營管理論這部分內容包含有產業模式論、經營管理論、市場策略論和品牌戰略論,主要論述文化產業的戰略發展思想與經營管理模式,經營管理論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挖掘及融入見表3。

文化產業經營管理論這部分內容主要論述文化產業的戰略發展思想和經營管理模式,因此,在經營管理模塊中的第七章主要從生產模式的角度出發,研究文化產業的產業模式,從簡單的文化產業模式到復雜的文化產業模式,通過由簡單到復雜的產業模式學習,進一步深入研究文化產業有別于其他產業的特征,從而掌握文化產業的特殊性。第八章主要介紹了文化產業經營管理特殊性,就文化產業經營管理的基本問題進行了探討,如投資的風險管理、人員的合同管理、產品的持久性盈利管理以及成本的控制與管理,通過文化產業產品的特殊性進而總結文化產業科學管理的必要性。第九章闡述的重點為文化內容產業的市場開發與輸出,通過對文化產業集群與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問題進行討論,展開對發展文化產業的討論,提倡文化創意,培育區域文化的重要性與戰略意義。第十章從品牌戰略的角度出發,展開對文化產業價值鏈各環節的探討,通過對文化產業品牌戰略相關理論的學習,加深學生對文化品牌價值內涵的理解,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民族認同感。

在授課過程中,第七章——文化產業模式通過介紹簡單的文化產業模式與復雜的文化產業模式,培養學生建立起文化產業人審美能力,理解文化產業生產模式的自有規律;通過對橫店影視城資源整合與產業鏈延伸的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第八章——文化產業經營管理,在本章節中帶領學生梳理文化產業經營管理的基本問題,設置話題討論與職業演練,虛擬作為文化產業經理人在經營管理中將面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從而培養文化產業人經營管理能力。 通過探討非盈利組織文化傳承功能,強調學生們樹立弘揚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重要性。第九章——文化內容產業與市場策略章節中,通過學習產業鏈理論與價值鏈理論,討論“班加羅爾模式”對中國文化產業集群、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的啟發與意義,強化提高學生專業素養,培養其創意性思維與總結問題的能力。第十章——文化產業品牌戰略,從品牌戰略角度出發,解讀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重要性,激發學生樹立起為中國共產黨為國家做貢獻的理想信念,進一步增強民族使命感與責任感,通過案例分析美國迪士尼品牌動畫片的文化資源,探討本國民族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四、對策論中思想政治元素的挖掘與運用

文化產業對策論這部分內容主要運用文化產業理論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對策性思考。對策論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挖掘及融入見表4。

在對策論模塊中主要介紹了中國道路論,什么是中國特色文化產業以及如何發展中國特色文化產業。文化產業的中國特色是一個動態的存在,它是在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借鑒各國文化精華和文化產業發展經驗,尋找和建立中國自有的核心競爭優勢,它是一個歷史運動的、不斷形成和完善的過程,在本模塊的教學中始終強調這一動態的過程,加強學生們對文化產業的理論研究。

在授課過程中第十一章——發展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通過帶領學生理解什么是中國特色,探討如何發展中國特色文化產業,培養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心中進一步堅定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與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社會責任感與職業使命感。

五、結束語

課程思政是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項目,高校教育探索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是新時代的命題與建設方向。本文通過挖掘文化產業概論課程四個模塊十一章節中的專業知識蘊含的思政元素,把課程思政理念有效地融入到專業課程的每一個模塊每一個專題中,通過教學方案的設計,不斷豐富教學內容,以新時期大學生易于接受的學習方式,多元化設計教學過程,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統一,對實現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思屈,李濤.文化產業概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9.

[2]王英龍,曹茂永.課程思政:我們這樣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

[3]李芊,苑雪璐.基于文化自信的《文化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1(3):85-88.

[4]李軍紅.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的內容體系與實踐路徑探索[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21(2):81-83.

[5]王海威,王伯承.論高校課程思政的核心要義與實踐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4):32-34.

[6]朱夢潔.“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以專業課為視角[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

[7]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7):10-14.

[8]許慶如.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課程的困境與出路[J].教育探索,2015(11):101-103.

上一篇:獨立學院學生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企業綠色管理戰略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