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供應商管理體系的建立范文

2023-09-23

供應商管理體系的建立范文第1篇

一、提高“人”的質量安全意識

1. 領導要重視。

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要始終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上有“管”, 下才“理”, 領導不重視, 各種管理體系無從建立。對于物資供應系統來說, “質量安全”更是企業的生命之源, 以質量促安全成為全年完成“保供”任務的主線。只有領導重視, 員工才會去認識, 這種重視不是一時, 而是至始至終、全過程的重視。不但需要領導開好頭、帶好路、指明方向, 還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方案和措施, 使質量安全工作有序開展。

2. 全員要參與。

安全性是產品的六大特性之一, 是產品保證人身生命和財產不受到損失的能力。作為物資供應系統的人員來說質量就是安全, 質量監督管理需要每個員工的參與, 人人都要有安全意識, 只有全員參與, 層層把關、共同監督、共同管理、共同擔負起質量安全責任, 才能預防質量事故的發生。

3. 責任要明確。

質量安全是一種意識, 更是一種責任。責任是構建質量安全體系的基礎結構, 計劃、采購、驗收保管等責任共同構成了質量安全體系的骨架。供應系統中每個業務部門都要分工負責, 責任明確, 做到“誰主管、誰負責”。這種責任必須貫穿于全員、全過程、全方位, 用安全管理的理念來認識質量責任。

4. 驗收要過硬。

要做好質量驗收工作, 驗收人員還必須具備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 掌握與安全生產相關產品質量的知識, 更有利于驗收工作的開展。如:危險化學品、民用爆炸物品、“3C”認證產品、勞動防護用品等物資, 在安全生產管理法律法規中都有明確的規定, 為了確保安全生產, 在采購、驗收過程中, 必須了解產品的性能, 嚴把質量關, 使物資供應符合生產需要。

二、保障“物”質量安全技術

事故隱患包括物的危險狀態, 物資質量問題就是一種物的危險狀態, 它在特定條件下會引發安全生產事故, 給一線生產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此, 我們需要把安全專業技術理論和方法融入到質量管理工作中, 提高對“物”的安全監管。

1. 對關鍵物資進行危害識別。

石油化工行業本身就是危險行業, 對生產單位來說, 不合格物資就是一種危險源, 是導致事故發生的潛在不安全因素。尤其是化學制劑、大型鉆采設備、電氣設備、壓力容器和相關附件等物資, 采購員、驗收員、保管員要定期檢查, 對關鍵物資進行危害辨識, 識別危害類別、危害產生條件、事件后果等進行分析, 設法消除危害, 才能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2. 對物資質量安全進行風險評價。

用故障類型及影響分析 (FMEA) 法進行風險度評價, 認真分析物資供應部門每個環節可能發生的故障, 分析故障產生的原因, 提出可能的改進措施, 提高物資質量的安全性。如:安全閥、氧氣乙炔減壓閥、白棕繩等物資, 直接涉及到鉆井隊生產一線人員的人身安全, 對這些物資產品的安全技術性能要求很高, 在采購、驗收、保管發放等環節都要高度重視, 嚴格按產品技術性能標準采購、驗收和發放。

3. 建立物資質量安全作業指導書。

根據標準化、規范化和可操作性原則, 制定一個簡明、實用的《安全作業指導書》和質量安全工作規定, 運用“現場風險控制法”, 對物資供應系統的每一個關鍵環節提出明確的規定, 對操作過程、風險隱患、控制措施、措施負責人直接標明, 細化每一個工作點, 最大限度地消除每一個操作環節的質量安全風險。

三、建立健全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1. 質量認證資質的審查。

國家規定與質量相關的認證和體系, 都是構筑質量安全體系的重要資質條件。無論是哪種認證, 都是保護人員、設備和環境的安全重要措施, 并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在物資驗收過程中, 僅靠外觀驗收很難確保這些認證的真實性, 在采購前由專業人員通過網上查詢, 辨別認證資質的真實性, 從源頭杜絕劣質產品流入油田市場。

2. 建立質量安全應急預案。

在安全生產工作中, 應急預案是對突發事故主動性的預防, 對質量安全工作來說具有指導意義。它能科學、及時、有效地應對質量安全事故, 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質量主管部門應建立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體系, 并由質檢科監督審核和備案。以便對質量安全事故進行調查、分析、處理, 確定質量安全事故的責任人, 采取杜絕事故的方法和措施, 提高質量安全工作水平。

3. 加強質量安全監督功能。

油田物資供應部門現行的《器材檢驗差異報告單》反饋傳遞程序為:驗收員→管理組→主管領導→采購部門→質檢科, 如果某個環節脫節, 就會造成《報告單》審核超時, 時效性大大降低, 質檢部門的監督職責也因此削弱。若由質檢科先接受質量信息, 牽頭對質量問題進行分析、調查和處理, 完成考核和整改工作, 形成獨立的質量監督功能, 這樣更有利于物資質量安全監督管理。

4. 建立質量反饋機制。

用戶作為直接使用者對產品特性有第一手的資料, 對產品質量最有發言權, 要做好質量安全工作, 就必須做好信息反饋工作。需要我們到使用現場調查走訪, 需要經常深入鉆井隊生產一線, 并對質量問題的展開調查分析, 明確質量問題產生的環節和責任, 和用戶建立起良好的質量溝通渠道。改進驗收方法, 轉變采購理念, 使質量安全工作做得更加深入有效。

供應商管理體系的建立范文第2篇

1 基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供應商評價體系

ISO9001 是國際標準化組織質量保證委員會于1987 年頒布的關于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的系列標準[1]。該體系具有系統性、實用性、適時性和與其他管理體系的相容性等特點, 因而各國普遍采用[2]。我院野戰外科研究所從2009年開始全面引入ISO9001 質量管理體系, 不斷在各研究室和實驗室推廣使用。特別是經過近幾年的運行和持續改進, 使儀器設備管理的安全性控制得到極大的關注和提高, 并根據標準要求逐步建立起醫療設備供應商的評價體系。

1.1 供應商資料的收集

我們從品質和安全等方面對供應商的產品、質量保證體系以及經營管理體系進行綜合考察。對于具有投標意向的供應商首先進行資料收集, 供應商按照要求提供生產廠家、代理商全套資質, 醫療器械注冊證、公司授權書、各類認證資質以及管理體系認證材料等[3]。

1.2 供應商評價

根據供應商提供的產品類別, 評價主要從以下8 個方面進行:1 供應商管理體系的審核和對其有效和高效地按期提供所需產品的潛在能力的評價;2 供應商與競爭對手相比的業績評價;3 供應商采購品的質量、價格、交貨情況、對問題處理情況的評審;4 供應商的顧客滿意度資料和數據;5 供應商對詢價、報價和招投標的反應;6 供應商的服務、安裝、支持能力以及滿足要求的歷史業績;7 供方的物流能力評價, 包括場地和資源;8 供應商的技術保證能力和相關產品歷史經驗的評價。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 挑選與評價內容相關的設計開發, 質量監控, 由采購人員打分, 根據國內外產品的評價重點不同設置了不同的分值比例, 對于進口設備更重視供應商的服務安裝調試能力以及對代理資質的審核[4,5,6]。根據得分情況將供應商分類, A類:總分95 分以上為優秀供方;B類:總分75~95 分為合格供方;C類:總分65~75 分經1 年考察確認供方;D類:總分65 分以下為不合格供方。供應商評價細則, 見表1。

備注:帶“☆”號為重點評價項目。

1.3 建立合格供應商名錄

評定是否確定為合格供方時, 供應商評價得分在75 分以上的基礎上, 醫學工程科提供充分的證明材料 (科研產品由研究室提供) 。符合下列情況之一可通過書面評價直接確定為一般類供方:1 通過國家認可的認證中心進行的質量體系認證或產品認證;2 屬本院所其他產品的合格供應商, 且質量穩定、可靠;3 經其他企業同類產品使用, 質量穩定、可靠, 售后服務良好, 有使用證明材料;4 對樣品、樣件進行對比試驗, 滿足使用要求。

要確定為重要供方, 除具備以上4 條外, 必要時醫學工程科組織現場考察評價確定。凡不符合2、3條規定科研產品新選用器材或者定型產品轉、擴點的單位, 由醫學工程科組織現場考察評價確定。

現場考察方法及原則:由醫學工程科組織對協作配套單位進行檢查、評價并形成考察評價報告??疾靾蟾嬷辽侔?考察所依據的標準、按標準檢查的情況、改進建議, 對供方質量管理體系或檢驗系統的評價;供方認證情況 (附復印件) ??疾靾蟾婕{入供方檔案管理[7]。

對于一些長期批量采購的重要設備和耗材, 供應廠商屬加工制造性質的需要進行現場評審[8]。經書面評價及現場考察評價確定為合格供應商, 醫學工程科編制《合格供應商名錄》, 并經管理者代表批準后執行。醫院質量管理辦公室按照《供應商評定管理細則》每年組織一次合格供應商名錄的再評價。再評價后質量管理辦公室編制再評價報告, 醫學工程科依據再評價報告完善《合格供應商名錄》, 作為訂貨的依據。

1.4 引入風險分析要點

為進一步提高采購質量, 降低采購風險, 我院依據ISO9001 標準中風險分析的要點, 結合醫院JCI標準實踐經驗加強醫療設備風險管理。在采購過程中要求研究室在確定供方時, 應對該器材出現故障后對產品功能、性能實現、維修方便性、維修成本等進行風險級別分析。通過風險分析, 提出控制要求和要點, 并選擇具有相應控制要求能力的供方。醫學工程科在選擇和評價供方以及質量管理辦公室在再評價供方時, 應在充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 識別供方在生產、經營、供貨進度、質量保證能力等方面的風險, 并進行有效控制。在供應管理方面真正實施常態化、動態管理。

2 討論

2.1 評價體系的效果

(1) 由于前期的充分評估, 產品出現質量、售后服務等問題的風險得到降低, 并從一定程度上為醫院節約了維修成本, 增加了設備的有效工作時間, 提高了效益。

(2) 對采購速度的影響評估。前期準備過程中對采購速度肯定是有一定的影響。但在, 在建立了一定規模的合格供應商名錄之后, 大部分儀器、耗材的采購都比以前更方便快捷。對于醫院的醫療設備采購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2.2 評價體系的不足

盡管隨著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 采購環節質量得到不斷提高。但是由于選擇的局限性和評價人員的主觀因素等原因, 加之對已經進入合格名單的供應商缺少嚴格監督導致醫療儀器的采購風險依然存在。同時, 該套體系在建立時主要是針對野戰外科研究所開展課題項目所需的設備進行設計, 將該套系統引入醫院醫療設備管理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優化[8]。目前, 我院已著手分析醫院醫療設備購置特點, 不斷改進評價體系, 以使醫療儀器的采購風險不斷降低, 提升醫學裝備管理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陸駿驥.ISO9001標準在醫院后勤質量管理體系中運用前景分析[J].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 2010, (5) :62-64.

[2]孫日軒.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在醫院質量管理中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醫療前沿, 2011, 6 (17) , 88-89.下轉第109頁

[3]朱紅秀.淺談醫療設備的資質驗收[J].中國醫療設備, 2012, 27 (4) :82-84.

[4]Samuel Adu-Poku, David Asamoah, Patience Aseweh Abor.Users'perspective of medical logistics supply chain system in Ghana:the case of Adansi South District Health Directorate.Journal of Medical Marketing:Device[J].Diagnostic and Pharmacetical Marketing, 2011, (11) :176-190.

[5]那天榮, 于寧.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供應商評價[J].物流工程與管理, 2012, 34 (4) :79-80.

[6]Wayne Alan Murphy.Demanding times for durable medical equipment companies:understanding competitive bidding, the supplier and quality standards[J].home health care management practice, 2012, (24) :104-106.

[7]Haiqing Song, Vernon N Hsu, Raymond K Cheung.Distribution coordination between suppliers and customers with a consolidation center[J].Operations Research, 2008, (56) :1264-1277.

供應商管理體系的建立范文第3篇

關鍵詞:藥品價格,談判機制,醫療保險

健康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根本目標。藥品作為一種維護和改善公眾健康水平的重要物質,其可獲得性和可支付性對實現公民的健康權利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多年來,中國居民的人均收入雖提高了十幾倍,但藥品價格卻上漲了100倍,甚至200倍。根據2003年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我國藥品費用占全部衛生支出費用的52%,這一比例在大多數國家僅有15%~40%[1]。面對藥價虛高的問題,政府控制的藥品價格一降再降,與此相反的是由市場控制的藥品價格卻一路攀升,“吃不起藥,看不起病”的狀況依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過高的醫藥費用對醫療保險基金的安全穩定運行也產生了隱患。因此,醫療保險部門不能聽任藥品價格的持續上漲,應該積極探索,充分發揮醫療保險經濟杠桿作用,采取措施控制藥品價格。本文在理論上對醫療保險部門建立藥品價格談判機制進行探索,以期能對藥品價格控制產生積極作用。

1 醫療保險部門建立藥品價格談判機制的背景及可行性

1.1 建立藥品價格談判機制具有政策依據和良好環境

2009年4月6日,國務院正式公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新醫改方案最終稿)。其中,新醫改方案在論述建立科學合理的醫藥價格形成機制時,特別提出“要積極探索建立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藥品供應商的談判機制,發揮醫療保障對醫療服務和藥品費用的制約作用”。7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明確要求:“積極探索建立以保經辦機構與醫藥提供方的談判機制和付費方式改革,合理確定藥品、醫療服務和醫用材料支付標準,控制成本”。8月13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了《2009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2]。這是醫療保險目錄自2004年頒布以來進行的首次調整,此方案提出“探索藥品談判機制”,即對一些價格昂貴的治療藥品,研究制定相關政策,進行談判準入的探索。此政策為醫療保險部門建立價格談判機制提供了政策依據和良好的運行環境。

1.2 醫療保險部門具有較強的侃價能力

市場結構對企業之間的價格協調行為有很大程度的影響。一般而言,在集中度越高的市場上企業之間價格協調就越容易,也越容易產生價格合謀,從而具有更強的侃價能力。而我國施行的社會醫療保險包含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城鎮職工、農民、學生、自由職業者等多類人群,覆蓋范圍廣泛。隨著醫療保險制度的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險覆蓋率將進一步提高,保障水平也將逐步提升,不同保險制度的保障水平差距將會逐步縮小,最終實現“全民醫保”。醫療保險產業應該說集中度非常高,甚至具有壟斷性。在藥品供應方面,2005年我國的藥品銷售百強企業前3大企業的合并市場份額為16.94%[3],遠低于同期美國和日本的96%和67%??梢娢覈幤妨魍I域的市場集中度較低。因此,醫療保險部門相對藥品供應商具有更強的侃價能力。此外,醫療保險與參保人員以及醫院的關系密切,醫療保險政策對參保人和醫療機構的行為均會產生一定影響。這使得藥品供應商不得不重視醫療保險這一市場。

1.3 政府擴大對藥品價格調控和管理的范圍

縱觀世界各發達國家的藥品價格管理制度,各國普遍重視藥品對于提高國民健康福利的重要作用,并以滿足社會基本醫療需求的藥品為重點,通過各種政策和管理機制直接或間接對藥品價格進行干預,從而提高藥品的可支付性。日本對納入醫療保險目錄的所有藥品制定零售價格,大約有1.4~1.5萬種,未納入醫療保險目錄的藥品市場份額很小。法國對市場流通的95%處方藥實行政府定價。即使是實行自由價格制度的美國,在商業保險對多數社會成員提供醫療保障的情況下,醫療保險組織與藥品生產流通企業通過談判或集中采購制定藥品價格,并通過制訂《藥品報銷目錄》、強制使用仿制藥和實施單病種定額付費制度等方式對藥品價格施加影響。

我國藥品價格管理實行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列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定價范圍的藥品包括:醫療保險目錄內的藥品、其他一些限制性生產的藥品(如麻醉藥品、一類精神藥品等)。目前,在我國市場流通的藥品品種總數為12000余種,其中列入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范圍內的藥品共計2400余種,約占市場流通品種數量的20%,占市場銷售額的50%~60%[4]。由企業自主定價的品種共計9600余種,約占市場流通藥品品種數量的80%。由于當前“醫藥不分,以藥養醫”體制的存在,為謀取經濟利益而使醫療機構更青睞于使用高價藥,從而推動這部分未受管理的藥品價格迅速上漲。醫療保險部門參與藥品價格談判,可以擴大醫療保險目錄范圍內的藥品,從而擴大對藥品價格管理的范圍,這對當前在醫藥未分的體制下控制藥品價格上漲有很大的益處。

2 醫療保險部門藥品價格談判機制的建立

2.1 對需要干預的藥品進行分類和成本研究

醫療保險部門與藥品提供商之間的價格談判可以看作是一種博弈的過程,其中信息、時間和權力是3大要素。對信息占有的不同會導致博弈雙方采取的策略也不同,信息占有較多的一方傾向于采取更為冒險的行動,而信息占有更少的一方則采取保守的策略。在談判中則反應為信息占有更多的一方具有更強的談判能力。博弈中,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易產生道德風險、逆向選擇等問題。一方面,對于藥品提供商,其擁有藥品生產和流通成本的信息比醫療保險部門多,那么在談判中就可能會采取隱瞞成本虛報價格的方式來獲取更多的利潤。如果醫療保險部門通過調查、審計等手段獲取足夠的藥品定價信息,則兩者間的博弈轉為完全信息下的動態博弈過程,那么最終會尋求到一個雙方接受的價格。另一方面,對于醫療保險部門,如果在信息缺失的情況下報價,過低的價格容易使藥品提供商產生虛報價格的道德風險,過高的報價又會使優質的供應商退出談判。因此,醫療保險部門建立價格談判機制的第一要務必須是提高談判藥品的定價科學性。

首先,明確價格談判的藥品范圍。在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對藥品價格和醫師處方行為尚無法發揮有效制約作用的情況下,在“以藥養醫”的狀況沒有得到徹底改變之前,僅僅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目錄中的少部分藥品進行干預,則無法有效降低藥品費用的支出和提高藥品的可支付性。因此,建議將已上市的全部處方藥納入談判的范圍,擴大藥品定價范圍。醫療保險部門也可以根據在一定時期內不同藥品使用及報銷的比例,確定一個藥品范圍。

其次,可以參照德國的參考價格制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對藥品按3個層級標準進行分類。第Ⅰ層級為活性成分相同的藥品;第Ⅱ層級為具有類似藥理作用和治療效果或具有類似化學結構的藥品;第Ⅲ層級為具有同等治療效果的藥品(特別是合劑)。要首先對第Ⅰ層級的藥品按標準包裝制定出參考價格,第Ⅰ層級內的所有其他包裝的藥品價格在標準包裝的藥品參考價格的基礎上使用相對價格函數求得。第Ⅱ層級和第Ⅲ層級藥品的價格計算則以第Ⅰ層級藥品標準包裝參考價格為基礎,使用有效成分換算系數計算得出[5]。

第三,加強對藥品成本的調查。目前我國雖然有藥品成本的調查、核算制度,但實際上未落到實處,藥價虛高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藥品成本數據不實所造成的。醫療保險部門進行藥品價格談判必須準確獲取藥品的社會平均成本數據,從源頭上避免虛高定價??梢月摵蟽r格主管部門進行成本調查,并委托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制藥企業進行審計,并出具審計報告。藥品定價實行專家報告制度,由有關專家從藥理、藥效、臨床和藥物經濟學的角度對藥品進行評價,結合藥品的成本,提出價格建議。

2.2 談判決定藥品價格和進行藥物經濟學評價

談判是指一切為達成雙邊或多邊一致的過程,即談判的雙方或多方心理狀態趨同的過程。談判的行為包括其間的語言表達或其他一些往往容易被忽略,而又往往是非常重要的行為活動。醫療保險部門與藥品提供商之間的價格談判也是一種商務談判。

醫療保險部門會同價格主管部門、衛生部門等多個部門以及參與定價的專家聯合成立“藥品價格談判委員會”。委員會事先根據各定點醫院及零售藥店申報的采購配額確定購買的總量,與藥品提供商談判,確定一定時期內的藥品價格。在正式的價格談判前可以有一個預談判過程。雙方就藥品的供求以及醫藥市場各類藥品的價格走勢交流看法,進行充分的討論。在彼此的觀點經過廣泛論證、談判立場得到充分闡述之后,進入正式議價階段。

“委員會”提出經過測算的藥品定價,藥品提供商則再對此提出新的價格調整,雙方最終就達成一致的價格進行藥品提供,同時藥品提供商所能提供的藥品總量滿足此次談判所需的采購配額量時談判結束,這一價格為協議價格。價格達成一致后,由“委員會”與最終同意此價格的藥品提供商簽訂采購協議。

2.3 藥品配送模式及后續監督機制

各定點醫院及藥店根據價格談判確定的協議價格和自己的配額直接向藥品提供商訂購。后續的物流配送服務由藥品流通企業承擔,在協議價格上增加一個確定的流通費率。也可以用招標的形式委托有資質的現代物流企業承擔。

“藥品價格談判委員會”在一輪價格談判結束后,監督藥品提供商及醫療機構對協議價格的執行情況,醫療保險部門監督和規范醫療機構的藥品使用,減少不規范用藥,同時也對各類藥品的使用和價格情況進行跟蹤,為下一輪價格談判時制定價格提供依據。

3 保障藥品價格談判機制正常運轉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建立合理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保證藥品談判機制能正常運轉,實現對藥品價格制約,必須要與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或制度相輔相成。

3.1 關注價格談判中的一些技巧

在建立藥品價格談判機制時,首先必須明確談判的主客體。藥品價格談判的主體包括代表政府、醫療保險以及醫療機構利益的一方和藥品提供商,客體是談判范圍內的一系列藥品價格。在談判中,首先確定雙方的共同目標,要明確談判過程中雙方都應該遵守的基本守則。其次需要弄清楚對方的要求,找到雙方共同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商量解決其他問題。對于涉及到具體問題的談判需要區分問題的輕重,按照從主要到次要的順序進行討論。雙方都應該試著去理解對方的想法和感受,避免爭吵,尤其是同對方在次要問題上的爭吵。在談判的過程中切忌采取挑釁性的舉動,這樣只能使談判陷入僵局或破裂。最后,藥品價格的談判需要面向未來,談判需要具有持續性,本次談判應該為下次價格談判積累經驗而打下基礎。

談判前對于價格需要采用探究性的調查,合理的確定某一藥品價格的心理底線,這對于達成談判目標非常重要。除了前文談到的藥品成本調查,可以采用一些價格分析的方法,如實績法——參考過去的實際購價,算出欲購底價的方法;目標價格——從產品的賣價逆算采購品所須有的目標單價;應用經驗法——依據專家豐富的經驗或感覺來確定價格等等。

3.2 保障談判機制實施多方面政策保證

藥品價格談判使得醫療機構與藥品采購價格相對分開,醫療機構從中獲取的藥品回扣相對減少。此外,對于一些規模較大的醫院而言,價格談判所減少的采購成本也不一定十分明顯,有可能還不如直接向生產企業采購更加經濟便捷。一些醫療機構因此可能會抵制藥品價格談判的運行,或者減少申報的藥品采購配額。醫療保險部門需要相應地建立對醫療機構的激勵和管理措施。醫療保險本身講求“公平”和“效率”,談判出的藥品價格應該是具有“效率”的,是一個相對于市場較低、較合理的價格。對于談判范圍內的藥品,醫療保險可使大多數此類藥品進入醫療保險范圍,同時予以較高的報銷比例,以此來吸引和鼓勵醫療機構參與到價格談判中來。對于藥品價格談判應予以立法保證實施,建立裁決制度,規定雙方在難以達成一致價格的情況下,為防止談判的破裂,可由相應的管理機構行使價格仲裁權利,保證藥品價格的穩定。

另外,藥品價格談判機制雖然可以降低藥品采購時的成本,降低藥品銷售價格,但藥費上漲卻不僅僅是一個價格問題。在“醫藥不分”的體制下,醫療機構開高價藥、開大處方的現象并不會就此絕跡。對如何引導醫院合理用藥,逐漸改變“以藥養醫”的狀況,新醫改方案中提出了對醫院銷售的藥品實行差別加價,收取藥事服務費。即對高價藥給予低的銷售加價,對低價但是有效的藥給予較高的銷售加價。藥品零差率政策從基本藥物逐步過渡到覆蓋所有藥品價格談判范圍內的藥品,對于醫院因此損失的收入,可以通過收取藥事服務費的方式補償。最終使醫院收入與藥品銷售分開,讓醫生專心為病人提供醫療服務。這樣既規范了醫院的醫療行為,又使得藥品談判機制可以順暢的運行,實現設定的政策目標。

3.3 明確醫療保險經辦管理機構在談判中的地位和作用

醫療保險經辦管理機構是政府委托的經辦機構,同時又代表廣大參保人的利益。所以醫療保險機構具有雙重職能,并非完全的第三方,具有費用控制的動機,同時又具有關注醫療質量的職能。當前醫療保險經辦管理機構一般是“321”的管理模式,醫療保險經辦管理機構與政府和參保人之間存在著“委托-代理”關系。在價格談判中,醫療保險部門是代表政府和所有參保人的利益與藥品提供商進行談判。將來,醫療保險機構需建立與“委托人”之間的激勵機制,這使得醫療保險機構更努力實現政府對于醫療費用的控制、提高參保人醫療質量的管理職能。同時,醫療保險也需要專業化、規范化、精細化的管理。醫療保險經辦管理水平的提高為醫療保險建立藥品價格談判機制提供實現的基礎。

醫療保險對于藥品報銷的政策對醫療機構、參保人的行為有著直接的影響,對藥品價格也發揮著一定經濟杠桿作用。醫療保險部門應該積極探索不同的醫療保險報銷方式,如針對前文提到的參考價格,醫療保險部門只按照同類藥品的參考價格報銷藥費,超出部分由患者自負,不足的按照實際發生數額報銷。制定不同藥品的報銷比例,對具有同樣化學成分、療效類似的藥物,價格高的報銷比例低,價格低的報銷比例高。實行醫療費用總額控制的制度,或者探索單病種定額付費(DRGs)制度,避免患者使用超過所需的醫療服務,同時也抑制了醫生使用昂貴藥品的道德風險。

3.4 完善談判的協調和監督機制

盡管是醫療保險部門實施的藥品價格談判,但由于我國藥品定價、審批、準入分屬于不同部門,且整個過程也涉及到醫療保險、醫藥行業、醫療機構等多個產業。因此,包括衛生部門、價格主管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多部門也都會參與到藥品定價中來,對整個藥品價格談判行為進行監督和規范。不同部門間的良好協調對于藥品價格談判機制的順利運轉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監督機制的存在也使得藥品定價及談判過程更加透明和公正。

綜上所述,醫療保險部門與藥品供應商的價格談判機制在理論和實際上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新醫改的號角已經吹響,醫藥價格形成機制作為保障醫藥衛生體系有效規范運轉的一環,重要性不言而喻。與醫藥市場聯系密切的醫療保險對此更應勇擔重任,積極探索價格談判機制對降低醫藥費用的作用,為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世界銀行.中國的農村衛生工作:多重挑戰[R].2004.

[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09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R].2009.

[3]S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經濟研究室.工業百強競爭力面臨考驗[N].醫藥經濟報,2007-08-10.

[4]張莉.國家發改委:藥品流通環節可能設加價率[J].衛生刊訊雜志,2006;(8):9.

供應商管理體系的建立范文第4篇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的不斷進步, 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 供應鏈模式成為企業一種新的競爭戰略。供應鏈環境下, 企業與企業之間具有共同的核心利益, 他們為了實現供應鏈整體利益最大化而統一在一個虛擬的組織聯盟之中, 實行橫向一體化, 因而他們對供應鏈會計信息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而會計信息供給機制的建立將有效地解決供應鏈企業信息需求的問題。會計信息供給機制的構建主要是解決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以會計信息為基礎的信息流將如何在各個企業內部及供應鏈內部傳遞的問題 (即會計信息傳導機制) ;以會計信息為基礎的信息流中應當包含哪些要素才能有效地解決供應鏈中各企業對會計信息的需求 (即會計信息披露機制) , 進而實現供應鏈價值和顧客價值最大化。

二、供應鏈管理理論對傳統會計信息供給機制的影響

傳統的會計信息供給機制是針對單個企業而設置的, 它是以財務報表 (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或股東權益變動表、附注) 為基礎的財務報告體系;體現的是企業自身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 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 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此時的會計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企業管理當局、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

而在供應鏈模式下, 這一報告體系卻存在著一個致命的缺陷, 就是無法將會計信息及時有效地傳遞給供應鏈動態聯盟中的其他企業這一新的重要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同時, 傳統的會計報告體系所體現的會計信息是通過一套賬戶系統記錄企業發生的經濟活動, 并且經過層層匯總和篩選形成內外部決策所用的財務報表, 在時間上存在滯后性, 無法滿足會計信息在供應鏈上傳遞的及時性要求;另一方面, 在傳統的會計信息供給機制下, 經濟活動在進入會計賬戶系統前已被簡化為經濟業務, 不屬于經濟業務的活動被過濾掉了, 即大量有用的經濟信息將會被屏蔽, 而這些被過濾掉的信息可能正是供應鏈其他企業進行決策所必需的信息, 這就無法滿足供應鏈內部會計信息傳遞的完整性要求。為了保持供應鏈會計信息傳遞的及時性與完整性, 信息流必須與物流、工作流、資金流環環相連, 實現同步流動, 本文提出從兩個方面實現會計信息傳遞的及時性與完整性, 包括進一步完善原有的會計信息供給機制和建立新的有效基礎會計數據平臺。

三、基于供應鏈的會計基礎數據統一平臺模型

為了完善原有的會計信息供給機制, 需要整合原有的會計信息報告系統, 縮短會計信息的傳遞途徑, 將基礎會計信息數據的采集工作, 分配到各個相關部門 (采購、生產、銷售等) , 更全面地收集供應鏈整體需要的管理信息和其他被原有報告體系忽略的業務信息, 這樣將更有利于實現會計信息的傳遞與業務流程同步進行, 保證了會計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另一方面, 會計財務部門在擺脫繁雜的基礎數據采集工作的同時, 可以進一步拓展自身的職能, 他們可以分析企業在供應鏈中的優勢與劣勢, 尋找自身的競爭優勢, 為管理層進一步明確戰略目標提供有用的決策信息;同時他們可以針對自身經營狀況, 通過價值鏈分析, 在有利于供應鏈整體價值最大化的基礎上實現企業價值的有效增值;他們還可以在提供原有財務報告的同時, 平衡外部供應鏈企業和內部管理的預算, 更多地關注成本流轉和資金流轉狀況, 為上、下游企業提供有效的管理咨詢報告;對于核心企業來說, 他們更有可能利用上、下游企業及客戶的信息, 擴大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范圍, 真正做到對產品成本的有效控制, 為客戶提供最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當然, 僅僅完善原有的信息供給機制是遠遠不夠的, 這只是在一條線上的拓展, 為了建立與供應鏈相適應的信息供給機制, 還要實現會計信息在供應鏈整體面上的聯動性, 就是要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基礎會計數據平臺?;A會計數據平臺的建立將有利于會計信息在供應鏈上及時有效地傳遞, 還可以實現會計信息動態的統一與共享, 進一步加強供應鏈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 同時避免了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 并最終實現企業間會計信息共享的對稱與透明、信息傳遞的及時與完整?;诠湹臅嫽A數據統一平臺模型如圖1所示。

四、結束語

本文著重闡述了如何構建與供應鏈環境相適應的會計信息供給機制。傳統的會計信息供給機制是針對單個企業而設置的, 它是以財務報表為基礎的財務報告體系, 忽略了供應鏈中其他企業的信息需求, 并且原有會計信息在供應鏈中的傳遞存在滯后性。為了保證會計信息在供應鏈中及時完整地傳遞, 需要在完善原有信息供給機制的基礎上, 建立基礎會計數據平臺:一方面, 完善原有信息供給機制需要縮短原有會計信息傳遞途徑, 建立會計數據采集層, 同時會計部門不再是簡單地提供財務報告, 而是將更多的經歷投入到平衡企業內部與供應鏈中其他企業關系等方面, 并且為上、下游企業提供有效的管理咨詢報告;另一方面, 建立基礎會計數據平臺需要運用Internet技術, 實現基礎會計數據共享機制??偟膩碚f, 建立會計信息供給機制就是在不斷完善會計信息數據采集點功能的同時, 實現會計信息在線上 (企業主體) 和面上 (供應鏈整體) 的有效傳遞。

摘要:在供應鏈模式下, 為了實現會計信息在整條供應鏈中準確及時的傳遞, 應建立與供應鏈環境相適應的會計信息供給與共享機制。本文通過建立會計基礎數據統一平臺模型, 為構建會計信息供給與共享機制提供借鑒。

關鍵詞:供應鏈,會計信息披露,基礎數據平臺

參考文獻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2007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會計[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7.

[2]潘怡.基于供應鏈的會計管理模式研究[J].會計之友, 2006 (7) .

[3]曹軍.論供應鏈管理下新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J].現代財經, 2007 (10) .

[4]羅瑤琦, 譚章祿.對會計信息披露模式的創新[J].財會月刊:理論版, 2007 (2) .

[5]馬士華, 林勇.供應鏈管理[M].第2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5.

供應商管理體系的建立范文第5篇

關鍵詞:港口供應鏈,petri網,性能分析

一、引言

自從1982年供應鏈管理的概念首次被Olive和Webbe提出之后, 各個領域掀起了一股研究供應鏈的熱潮, 特別是在制造業中, 供應鏈管理的研究已經成為研究熱點及重點, 但是, 這種情況在港口這種以服務為主要業務類型企業的研究及運用才處于起步的狀態。港口不僅是供應鏈上的重要節點, 而且在整個港口供應鏈上也是占據著舉足輕重的核心地位, 因而對港口供應鏈模型的構建和研究是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的。

Petri網構建模型既能描述系統結構也能反映系統的運行狀態, 不僅能將供應鏈實際系統進行抽象化, 同時也與實際模型的邏輯保持一致。Petri網在制造業供應鏈管理上的廣泛應用主要是集中在供應鏈管理績效分析、流程優化以及建模方面, 但是在港口供應鏈的應用并未見到, 這并不是說petri網不能用于港口供應鏈的建模中, 相反, 用petri網建立港口供應鏈模型是可行的并且是具有特有優勢的。首先, 供應鏈的建模元素可全面、反應港口供應鏈的結構及系統狀態, petri網中的庫所可代表供應鏈的各個環節, 變遷可以描述各個環節之間發生的流程關系和物料關系, 托肯可以表示系統資源的容量, 并且可以對petri網設定約束條件來客觀反映實際供應鏈系統中的變化。其次, 大多數的管理系統一般都是分布式系統, petri網正是具備并發、分布、隨機等復雜的處理能力的有力工具。再次, petri網建立的模型具有可仿真性。因此, 采用petri網建立模型是完全滿足港口供應鏈需求的。

二、petri網建模的基本概念

1. petri網定義

petri網的結構定義如下:

滿足下列條件的三元組N= (S, T, F) 稱作一個網:

(1) S∪T≠Ф, S成為庫所, T成為變遷, 二者至少存在一個;

(2) S∩T=Ф, S和T是兩個不相交的集合;

(3) F⊆ (S×T) ∪ (T×S) , F是網N的流關系, 用圖形表示時, S為小圓圈, T為小矩形, 對x, y∈S∪T, 若 (x, y) ∈F, 則從x到y畫一條有向邊, 有向邊只存在于小圓圈和小矩形之間, 任何兩個圓圈和矩形之間都沒有有向邊;

(4) dom (F) ∪cod (F) =S∪T, 其中dom (F) ={x∈S∪T│y∈S∪T (x, y) ∈F}, cod (F) ={x∈S∪T│y∈S∪T (y, x) ∈F}, 一個網中不應有孤立點。

傳統的petri網只要變遷滿足觸發條件即可立刻觸發, 不會有任何時間延遲就會得到結果, 而實際系統中, 有些過程是需要時間延遲, 有些并不需要, 為了更加接近實際模擬過程, 需要一種帶有時間變遷的petri網, 廣義隨機petri網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2. 廣義隨機petri網定義:

一個五元組 (P, T, F, M0, λ) , 其中:

(1) P={P1, P2, …, Pm}為有限個庫所的集合;

(2) T=Tt∪Ti為變遷的集合, Tt={t1, t2, …, tk}表示時間變遷集, Ti={tk+1, tk+2, …, tk+n}表示瞬時變遷集, 并且Tt∩Ti=Ф;

(3) F (P×T) ∪ (T×P) , 并且令a+T×P是變遷的輸出弧集, a-P×T是變遷的輸入弧集, a’⊆a+-a-為關聯矩陣;

(4) M是P→N的映射, M (Pi) 代表了標識M下Pi的容量值, M0為初始標識;

(5) λ={λ1, λ2, …, λn}是變遷的平均點火速率, 瞬時變遷與隨即開關相關聯, 其點火延時為0, 時間變遷服從負指數分布。

三、基于petri網的港口供應鏈模型

1. 新形勢下的港口運作模式

港口供應鏈指的是以港口為核心, 將各類服務供應商和客戶有效結合成一體, 并把正確數量的商品在正確的時間配送到正確地點, 從而實現整個供應鏈的成本能夠達到最低的功能性網絡。港口則為這些企業提供各類型服務, 加工、倉儲、裝配以及其他商業服務, 再由陸地運輸企業將商品送達至需求客戶手中。根據定義, 港口供應鏈的結構可構建如下:

2. 基于petri網的港口供應鏈模型構建

為了便于對模型進行分析, 將模型結構簡化至最簡單的情況, 即一個貨主, 一個港口和一個客戶, 根據petri網建模的流程及定義, 構建基于petri網的港口供應鏈模型如下:

petri網中的各庫所和變遷所對應的意義如下:P0, 貨主接到訂單;P1, 供貨計劃制定;P2, 貨物到達港口;P3, 物流服務完畢;P4, 港口制定貨物疏散計劃制定完畢;P5, 增值服務完畢;P6, 貨物到達客戶;T0, 貨主對供貨能力進行分析;T1, 運輸發貨;T2, 物流服務;T3, 增值服務;T4, 分析疏散能力;T5, 運輸;T6, 客戶向貨主發訂單。

四、模型分析

對petri網的分析, 可以通過求解該網的可達集, 構造相對應的馬爾可夫鏈, 當該馬爾可夫鏈是平穩分布的, 就可以求出系統穩定狀態的概率, 根據馬爾可夫平穩分布定理和切爾曼-柯爾莫洛夫方程得:

矩陣Q稱為馬爾可夫過程的轉移速率矩陣, 矩陣的值有如下規定:非對角線上的元素取決于馬爾可夫鏈的狀態圖, 當Mi到Mj之間存在有向弧時, qij為其對應的弧上的速率值, 若沒有弧, 則為0, 而對角線上的元素, 。

模型中有7個庫所和7個變遷, t0, t1, t2, t3, t4, t5, t6均是時延變遷, 速率為λ0λ1, λ2, λ3, λ4, λ5, λ6, 是變遷服從指數分布的隨機參數。

轉移速率矩陣為:

假設λ={1, 3, 4, 3, 2, 2, 1}, 將其代入轉移速率矩陣及公式1-1中, 解方程得:P (M0) =0.2877, P (M1) =0.0959, P (M2) =0.0411, P (M3) =0.0822, P (M4) =0.0616, P (M5) =0.1438, P (M6) =0.2877

1. 時間性能分析

港口供應鏈的速率體現供應鏈系統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 其在穩態下的平均執行時間即貨物由貨主手中運輸至客戶手中所需要的平均時間, 包括貨物的運輸及接受服務等各個環節的時間。

廣義隨機變量的子系統有以下定義:N′= (P′, T′, F′, M0, λ′) , P′為原庫所除去P (M0) 狀態下的庫所, F′是F中除去與P (M0) 庫所相連的有向弧所后得到的有向弧集, T′與λ′與原系統一樣。N=λT是計算供應鏈模型的平均執行時間的公式, 其中, N是穩態時系統中某個子系統的平均令牌數, λ為單位時間進入該子系統的令牌數, T就是所求的供應鏈的憑據執行時間。

所建模型的子系統平均令牌數N=P (M (P1=1) ) +P (M (P2=1) ) +P (M (P3=1) ) +P (M (P4=1) ) +P (M (P5=1) ) +P (M (P5=1) ) =0.0959+0.0411+0.1438+0.2054+0.1438+0.2877=0.9177

單位時間進入系統的令牌數為出去P0, TO之后由T1觸發的令牌數, 即λ=3×0.0959=0.2877

由此可得到T=N/λ=0.9177/0.2877=3.19 (工作日)

2. 運作效率分析

供應鏈的運作效率反應了供應鏈的資源利用能力及環節的銜接情況, 也是供應鏈的運作績效的和競爭能力的體現。只有庫所P中的標識不為0, 該環節則是忙的, 計算出每個環節所占用的時間, 變可知道各個環節的運作效率。記A1表示貨主供貨效率, A2表示貨物的運輸效率, A3表示貨物的物流服務效率, A4表示貨物的增值服務效率, A5表示港口散貨效率。

P (A1) =P (M (P1) ) =0.0959

P (A2) =P (M (P2) ) +P (M (P6) ) =0.3288

P (A3) =P (M (P3) ) =0.1438

P (A4) =P (M (P4) ) =0.2054

P (A5) =P (M (P5) ) =0.1438

五、結論

本文參考制造業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結合港口這種以服務為主的特殊性企業, 構建港供應鏈的結構模型, 利用petri網建立供應鏈模型的優勢, 提出了基于petri網的港口供應鏈模型, 并且對模型進行時間和性能的分析, 得到了系統運行的時間和效率狀態, 為港口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提供了指導性的作用, 特別是對港口供應鏈環境下的業務流程模型構建和管理提供了依據。

參考文獻

[1]董艷梅.基于供應鏈管理的港口物流發展模式設計----以江蘇沿海港口為例[J].特區經濟.2010.

[2]王玖河.港口企業供應鏈的結構分析與優化.燕山大學.2007

供應商管理體系的建立范文第6篇

深化技術合作共同提升鋼材產品質量

衡量供應鏈的標準把產品質量放在首位,體現了其至關重要的地位。鋼材原料的質量從源頭上影響著用戶企業產成品的競爭力,進而影響到整個用戶企業的經營情況。目前,我國雖然己經成為了世界第一產鋼大國,但是鋼材的產品質量與世界強國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也制約了國內一些用戶企業(如家電企業)與世界一流企業的競爭。

以家電企業使用較多的冷軋產品系列為例,出于對產品質量的考慮,目前國內比較大的家電企業更多還是依賴一線主流鋼廠的產品,這使得家電企業在需求旺季時經常面對鋼材資源緊張的現象。目前缺料最為明顯的就是無取向硅鋼和鍍鋁鋅板資源,因為國內可以生產這兩種產品的鋼廠數量偏少,家電企業需要通過進口才可以完成所需用量的采購。據了解,目前無取向硅鋼的利潤空間極大,以目前市場價格計算,該品種的噸鋼利潤在1000元以上,但在國內,如此高附加值的產品卻鮮有幾家鋼廠能夠供給。

當然,產品質量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這需要供需雙方共同努力。

鋼鐵用戶希望鋼廠能夠深入用戶,了解用戶具體的需求和選材情況,便于研制和開發出具有更高質量的鋼材品種。建議鋼廠和用戶企業的技術人員保持充分的交流,就選材的各個技術參數進行研討,找出提高質量的應對方法。鋼廠也可密切關注國外相關企業的發展,調研相關產品的工藝,了解其經濟效益。

規范定價體系有效降低用鋼成本

對于鋼鐵下游用戶來講,大宗原料的成本問題永遠是企業發展、生存最關鍵的問題,如果用戶企業在成本方面獲取不了優勢,那么其產成品的市場競爭力就會有所減弱。對于鋼廠來說,鋼材產品價格也是其最為關注的問題,因為這關系到鋼廠的效益。長期以來,鋼材價格問題一直是供需雙方的爭論焦點。實際上,爭取自身更大的利潤空間本身無可厚非,但在各產業聯系越來越緊密的情況下,沒有哪個產業能夠獨享利潤。無論從鋼企獲取更多利潤的角度還是從用戶的成本控制角度上看,形成一個規范的鋼材定價體系,使鋼材價格在合理價位上穩定運行,對于供需雙方企業本身的發展都至關重要。

緊貼廠家訂單保證鋼材及時交付

產品的交付也是很多下游用鋼企業比較關注的問題。大用戶企業很多時候迫于市場競爭須快速推出新產品。在這時,原材料的交付是否及時就成了最為關鍵的問題。對于中小用戶企業來說,原材料的交付關系到其資金的運轉與產成品的交付。目前很多較大規模的用鋼企業仍然以現貨采購的形式獲取原料,這與部分鋼廠不能夠及時交付產品有極大的關系。值得欣喜的是,已經有鋼鐵企業看到了這一問題,部分鋼廠已經在一些工業區建立加工配送中心,以保證產品的及時交付,這將極大地方便和滿足用戶企業對鋼材的需求。

增強服務意識共建優質產業鏈

上一篇:中級職稱評審表填寫范文下一篇:如何提升人才管理水平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