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IT企業創業投資論文范文

2023-10-07

IT企業創業投資論文范文第1篇

一、信息技術的內涵

對于信息技術, 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描述, 但總的來說, 信息技術是主要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 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件。

信息技術符合FASB對無形資產確定的每一個標準, 但只是在有的時候是這樣。技術的定義明確, 并且常常是獨立存在的, 如IT硬件---服務器、主機等。但就軟件來說, 為了實現某種應用程序的全部價值, 把幾種軟件組合起來之時, 即失去了獨立性。一個新的客戶關系管理軟件可能會與公司舊的收費系統相結合。在這種情況下, 公司就會把新軟件作為資產記錄在賬簿上, 但是每種應用程序的最大價值都取決于他們與其他系統的互用性。

二、IT投資、組織資本積累與企業價值創造的邏輯關系

企業的本質是以有形和無形的資源為基礎的價值創造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 只有通過對相應的要素的協同投資, 才能有效的實現投資向企業價值的轉化。IT投資與組織資本積累的互補性正是這種協同投資效應的具體體現。

(一) IT能力的形成與組織調整成本

IT投資通常是指企業在電腦軟件、硬件、網絡通信及其外圍設備的投資, 因此, 從結果上看, 它只是形成了企業的IT資源。IT資源能否發揮其功能, 還取決于企業是否擁有強大的IT能力, 即企業獲取、配置和運用IT資源, 并與企業其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 以形成和支持商業過程, 實現價值創造的能力。

IT能力由IT基礎能力和IT促成能力所組成。以強大的IT基礎能力為后盾, 企業才能充分發揮IT技術與管理人員的才華, 充分利用IT技術平臺的功能, 將信息技術與企業流程更有效的結合起來, 開發滿足企業運營實際需求的應用軟件, 提高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溝通效率。在另一方面, 如果說IT基礎能力決定了企業直接整合和配置使用IT資源的有效性, IT促成能力則是這種能力的延伸和擴展, 它具體表為企業的動態能力, 如技術選擇的能力、商機匹配能力、客戶價值評估能力等。

顯然, IT基礎能力和IT促成能力的構建不僅取決于企業IT投資的強度, 還與組織本身的特征有關。為此, 企業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 這就是所謂的組織調整成本。

組織調整成本的存在, 一方面為IT投資績效的充分發揮設置了障礙, 從而突出了企業進行組織實踐相關投資的意義;但另一方面, 一旦企業支付了這一成本之后, 就會導致新的流程、新的組織形式、新的供應商關系等組織變革的實現, 而這些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因此, 組織調整成本的支出表現為企業組織資本的積累, 并最終為企業價值創造做出貢獻。

(二) IT投資與組織資本價值創造功能的發揮

1、IT投資形成的IT資源是商業流程重組和組織結構表格的主要基礎之一。

例如, 工作組技術的成熟使得企業能夠實現從傳統的層級結構向開放性的網絡組織的轉變;而系統集成技術的應用推動了企業的集成化進程。

2、IT技術與相關組織資本的復雜組合, 增加了競爭對手模仿的難度, 從而有利于組織資本創造價值能力的保持。

例如, Kmart想模仿沃爾瑪, 技術上的難度可能并不是主要問題, 關鍵在于IT投資與特定的商業模式、組織過程和企業文化之間各種顯性和隱性的互補性, 使得簡單的模仿難以湊效。

3、IT能力本身就是組織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IT基礎能力屬于流程資本的范疇, 而IT促成能力屬于創新資本范疇。

總之, 一方面企業所進行的IT投資形成了企業的IT資源, 并表現為有形資產存量的增加。另一方面, 企業在組織實踐方面所進行的互補性投資與IT資源一起, 形成了企業的IT能力, 并表現為組織資本的積累及智力資本的增加。最終, 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共同作用的結果導致企業價值創造。

三、信息技術投資的管理

信息技術應用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 如果運用得當, 信息技術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效益;另一方面, 如果缺乏良好的管理, 也會將企業拖向“泥潭”, 甚至拖垮企業。據汪傳雷分析, 信息企業風險的種類有:市場需求風險、交易風險、技術革新和泄密風險、社會福利風險、信息不完全性導致的不利選擇風險、標準風險、自然風險。由于這些風險的存在, 企業只有采用新的管理途徑, 才能提高信息技術投資的勝算。

1、對技術投資進行可行性研究。為了提高信息技術投資的科學性, 減少決策的失誤, 提高投資效益, 必須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

2、對信息技術投資進行風險管理。企業決策者要像投資專家了解企業、行業和證券市場來提高收益率那樣, 了解各種技術, 以及這些技術如何創造商業價值。

3、建立核心技術優勢。對于信息技術投資而言, 在技術方面建立核心競爭優勢是確保投資成功的首要條件。

摘要:本文從信息技術的內涵入手, 分析了信息技術投資與組織資本積累和企業價值創造的邏輯關系, 最后提出應加強對信息技術的管理。

關鍵詞:信息技術,組織資本,企業價值

參考文獻

[1]、汪傳雷.信息企業競爭風險的戰略與策略.圖書情報工作, 2001 (5) .

[2]、劉海霞.提高信息技術投資的勝算—信息技術兩面性的思考.貴圖學刊, 2003 (3)

IT企業創業投資論文范文第2篇

中國和美國CIO的IT投資指數曲線的逐月對比數據如圖2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受宏觀經濟指標穩定向好的推動,本月中國CIO的IT投資指數繼續保持平穩。該數據反映在宏觀經濟企穩回升,中國企業總體對2010年預期保持較為樂觀的態勢下,企業CIO對近期IT投資規劃繼續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此外通過中美兩國數據對比,還可以看出近幾個月來,美國企業CIO對IT投資的預期也保持了樂觀態勢,指數增長較為強勁,體現出美國市場IT投資信心的恢復。

在宏觀經濟企穩回升,以及中國企業總體對2010年預期保持較為樂觀的態勢下,企業CIO對近期IT投資規劃也繼續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相對上月調研結果,本期受訪結果的總體走勢更趨于樂觀和穩定,其中34%的受訪CIO認為將增加IT投資,相對上月該選項30%的占比有一定增加。此外55%的受訪CIO表示,本企業未來12個月的IT投資將保持不變,比例有一定的上升。這表明隨著經濟復蘇的趨勢進一步明朗,企業的IT投資規劃將更趨于樂觀和穩定??傮w而言,本期LOB(企業業務部門管理者)調查結果與CIO調查結果基本一致,整體而言更加趨于樂觀和平穩。認為未來12個月的IT支出更多和相同的企業占比略有增多,分別達到29%和61%;而認為IT支出將更少的LOB占比相比上月均有所減少。這表明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LOB對企業近期IT支出的預期更為樂觀和穩定。

在本次調查中,我們重點統計了受訪CIO和LOB對于企業應用統一通信產品和服務相關問題的看法??傮w而言“提高生產率”是受訪CIO和LOB普遍認為實施統一通信的主要原因,而“提高客戶滿意度”則是受訪者普遍認同度最低的原因。此外由于CIO和LOB在成本控制及技術策略方面認識的差異性,受訪CIO及LOB對于“降低費用”及“遠程移動辦公”是實施統一通信的主要原因的認同度差別顯著。

調研結果顯示,“企業即時通訊”是受訪企業目前已經應用或近期計劃應用的最為廣泛的統一通信功能。在受訪的100名CIO中有81%的受訪者選擇了該選項;此外,受訪企業對于“統一消息”的認同度也較高,有60%的受訪CIO表示本企業已經或計劃應用這一功能。受訪企業普遍對于“通信應用與CRM/ERP的集成”這一統一通信功能的需求度較低,在受訪的100名CIO中僅有6%的受訪者認為本企業目前已經應用或將在近期計劃應用這一功能。此外,“基于Web的會議及協作”、“基于臺式機和筆記本的統一通信”以及“基于移動設備的集成應用”等統一通信功能,目前在受訪企業中的應用度及需求度也較低,選擇上述功能的受訪CIO均低于受訪總數的2成。

IT企業創業投資論文范文第3篇

在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各個行業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IT企業作為一種新興的信息技術產業,存在的時間比較短,在實際生產運營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因此要不斷研究市場發展方向,在管理模式上進行改革,找到符合時代特征和自身特點的管理體系,促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

人類社會一直處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中,科技的進步帶動著企業的進步,而就IT企業來說,內部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斷改良創新,打破原有的禁錮和束縛,建立起全新的秩序和運營體系。這樣的改變極大的沖擊了人們以往的固化思維,而新的管理模式也促進了企業文化和運行。本文通過簡述IT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的措施,并結合傳統管理模式,試分析管理模式創新的必要性。

一、我國IT企業現狀分析

從IT企業多年的運營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因素都會影響IT企業的管理,而目前,很多大型的IT企業在進行管理的時候,都存在著人才激勵制度的問題,而一些中小型企業在運行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專業能力,加之沒有接受過系統化的學習和培訓,所以在人員素質、管理意識等方面,要落后的多。因此,針對現在IT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和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幫助他們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效的解決,讓我國的IT企業能夠逐漸形成自成一體的管理模式,促進下一階段管理機制的建立。

我國現在的IT行業在運行發展上還沒有形成明朗的方向,目前的很多企業都是在打“價格戰”,彼此通過商品價格的優勢進行比拼,而商品本身應當具備的價值因素卻被過分的忽略。

二、IT企業管理模式分析

在IT企業中,存在著兩種傳統的管理模式,一種是直線式的管理模式,一種是事業部式的管理模式,而另一種創新型的管理模式責備我們稱為“矩陣式組織管理模式”。下面我們對這三種管理模式進行簡要分析。

(一)IT企業的傳統管理模式

1.直線式管理模式

直線式管理模式很好理解,就是由上至下一級壓一級的管理模式,所有權責都是從上到下一級級傳導下來的,企業內部的資源和權利相對集中,各部門之間直接對上級負責,指令和政策要經過很多層才能傳達到基層員工。這種管理模式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員工對企業管理工作不了解,很容易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置身之外的消極態度,不利于企業的成長和發展。企業內部的權利過度集中,最高管理者的決策是專制的,員工積極性被降低,不利于優秀人員的潛能開發,企業面臨的潛在風險性較高。

2.事業部式管理模式

事業部式的管理模式,尋求的是企業效率的最大化,用設置事業部的形式,將部分權力下放,對于企業重大問題的決策由高層管理制定,運營過程中的一般問題事業部都可以比較靈活的進行處理。也就是從一個中心點,分出了多個直線型的管理分支。這種管理模式的優勢在于事業部存在自主權限,有發揮和成長的空間,高層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統籌規劃,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對市場變化的反應能力,但是也容易造成且資源浪費,而且企業凝聚力被大大的分散了。

(二)IT企業的創新管理模式——矩陣式管理

所謂的“矩陣式”管理模式,相較于前兩種傳統的管理模式來說,水平上幾乎是實現了質的飛躍。在直線式管理模式中,重視的是縱向的信息傳遞,在組織管理模式中,注重的是橫向的信息交流,這樣一橫一豎的管理模式的變相結合,就達到了更優化、更全面的管理效果,實現了兩個方向的信息溝通和資源共享,讓企業管理的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矩陣式管理模式強調的是上下級之間、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合作,避免了由于溝通不暢導致的部門工作脫節,提高了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在進行管理的時候,加強了管理人員的機動性,不僅能夠實現專業分工,還能提高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

三、IT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的必要性

我國的社會經濟正處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之中,IT企業想要進一步的發展壯大,就必須在管理上下足功夫,全面的分析自身的管理現狀,引進新的思維和管理模式,這是企業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發展進步的必然要求。傳統的管理模式,在企業的實際運行當中,存在著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對企業存在著較大的阻礙,因此,我們要深切的認識到現代社會發展的趨勢,明確知識和創新對于企業生存的重要意義,充分梳理傳統管理模式對企業發展的不利影響。只有跟隨大環境的前進步伐,才能在日后的發展中展現出巨大的潛力,所以說,IT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是非常必要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IT行業是我國有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的代表,也正是由于它在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所以才能脫穎而出,取得初步的成功。而在現在階段,我國的IT企業已經是第二代,在實際運營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分析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以市場發展方向為導向,自身實際情況為根本,尋求積極有效的改進措施,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作者單位:澳門城市大學)

IT企業創業投資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IT行業經歷了PC制造的低利潤時期,在21世紀迎來了“服務經濟”的浪潮,以IBM為首的國際IT巨頭紛紛向服務轉型,外包傳統業務,確立新的核心競爭力。信息化服務成為IT企業新的利潤點,服務營銷成為IT行業的重要戰略。中國的IT企業在服務營銷方面還遠落后于眾多國際企業,本文從IT服務的基本流程、服務營銷戰略的組織和實施入手,分析了領先企業的服務戰略,并結合中國IT行業的特點為我國的IT企業服務營銷提出建議。

關鍵字:IT行業 服務營銷 本土企業 營銷戰略

1 行業環境分析

1.1本文IT行業的解釋

本文所講的IT行業主要是指以開發、生產、銷售計算機硬件及外圍設備和軟件產品,并在此基礎上提供計算機服務的企業的集合。這些企業包括生產、銷售硬件產品和以自身產品為核心的軟件產品的傳統IT企業和由傳統IT企業成功轉型而來的,基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新型IT企業。IT服務就是產業價值鏈條“技術研發——>產品制造——>服務咨詢”中的重要一極,就是為客戶提供基于信息技術的基礎服務和企業流程再造、戰略外包的增值服務的過程。

1.2IT行業背景分析

IT技術、互聯網對社會的巨大推動作用促成了信息化流程改造、電子商務等眾多的IT服務需求。同時IT行業在經歷了產品經濟時代的同質化競爭之后,整個行業的價值鏈開始重新排序、分拆,產品向解決方案轉化,服務變得和技術同等重要,以客戶為中心,圍繞客戶需求建立產品設計開發,分銷渠道、市場研究和咨詢服務將獨立成為服務部門和行業,企業通過軟硬件打包的整體解決方案將成為新的獲利模式。IT服務已經大大超越制造環節,在整個產業鏈條中占著越來越大的比重,針對服務的營銷戰略成為眾多IT企業的戰略重點。

2IT業服務營銷

2.1IT服務的分類

IT行業的特殊性質使其服務離不開硬件和軟件的支持,往往是制造商參與服務提供,以硬件為載體、軟件為驅動的增值過程。我把IT服務分為基本服務和增值服務,其中增值服務分為技術整合、外包等傳統的信息化流程和更高層次的集戰略、流程和技術支持為一體的系統解決方案?;痉諡槭矍白稍兎?、簡單的售后服務等,主要以硬件的銷售為主體,往往是不能為企業帶來利益的。增值服務是IT服務真正的利潤源泉,為客戶提供硬件之外的一種價值模式和運營流程,基于信息技術的價值鏈。

2.2IT服務的流程

客戶的需求成為IT服務的核心驅動力,對不同的客戶實行有針對性的、高質量、反映迅速的服務。對于基本服務需求可以通過上門服務、在線技術支持、 24小時快速反應、客戶體驗改善計劃等與客戶互動活動來實現。對于服務的重點增值服務,可以分步驟進行。首先要了解客戶的需求,不同行業和規模的客戶需要的不同的服務;其次是對企業進行診斷和咨詢,分析企業的組織結構、資源能力、以及業務組合結構等等;最后再針對第二階段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具體的解決方案實施。

2.3IT服務營銷的組織與實施

2.3.1尋找適合自己的利潤模式

服務經濟時代的IT企業不可能在價值鏈所有環節都取得優勢,必須將業務集中到優勢環節有選擇性地進入其他環節。

2.3.2分析顧客的需求

市場轉變根本的動力在于用戶應用,而且IT用戶經歷了多年的應用積累,對IT產品和技術有了比較準確的理解和把握,加之行業競爭激烈,用戶在產品的采購和應用方面有了更多地選擇空間。不同于以往的技術和廠商在主導著市場方向,用戶需求成為服務經濟時代企業的主要戰略標尺。

2.3.3制定相應的營銷戰略

在價值鏈和用戶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具體的服務營銷戰略,不同類型的企業戰略各異,而且需要不同的軟硬件和企業整體的運營構架甚至企業文化來支撐。

3中國IT企業服務營銷的現狀分析與預測

按照全球IT產業發展規律,向IT服務轉型,尋求單純硬件之外的增值服務已經是必然趨勢,而國內IT服務市場不成熟,本土企業相對于國際巨頭顯得實力不足。如何發展民族產業,縮小與國際企業的差距以至在IT服務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應該是我們當前最關注的問題。

3.1發揮本土優勢。

中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有著自己的特點,其組織構架,運營流程、供應鏈等有其特殊性,本土IT服務企業往往能提供規模適度、方便快捷的解決方案。國內的名牌IT企業聯想早在幾年前就認識到服務的戰略方向,并通過收購漢普咨詢公司進入管理咨詢,收購中望和智軟公司進軍電信和保險系統集成市場。

3.2利用電子政務的特殊優勢。

政府的特殊性使本土企業在政務的信息化建設中起著決定作用,我國企業占據電子政務市場的絕對份額,已經成功的關鍵項目如遼寧一號工程、北京市科委網上審批、廣東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統、長城公司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統、融入物流觀念的煙草業綜合管理系統等。政府機關對IT服務的需求量較大且技術含量不太高,我們應該進一步利用這個優勢,并以之為突破口,不斷提高專業化領域的服務水平。

3.3專業化突破。

IT服務市場面臨著多元化的誘惑,同時存在更大的風險,國內大多IT服務企業都依附于金融或電信等行業而很少有跨行業的運營經驗,因此針對部分行業或者部分領域加強服務能力,提升專業化水平,形成競爭優勢還是比較現實可行的,具備一定實力基礎才能開展真正意義上的多元化運作。

3..4加強合作。

傳統IT廠商和軟件商、咨詢公司的合作,提高在各個行業的服務能力。傳統IT廠商在硬件分銷上具有了良好的渠道和品牌優勢,和軟件咨詢公司的和強強聯合和業務互補能夠迅速提高IT服務的專業化水平。最近聯想和亞信的合作,走本土化IT服務的道路充分體現了本土企業在IT服務領域的整合。

中國經濟飛速增長,對IT服務需求越來越多地私營企業蓬勃發展,加之汽車、鋼鐵等行業對資源優化和流程管理的需求等為IT服務的發展作出了充分的鋪墊。中國IT市場已經出現了三個趨勢:客戶正在尋求更細分、更專業的服務以滿足業務需求,尤其是私營企業業務;在系統整合服務的高端,金融管理服務、人力資源管理服務將達到高峰;全球化將驅動更多的私營企業和國有企業業務擴展至國際市場。因此我國的IT服務市場將會朝著行業細分化、服務專業品牌化、業務流程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美] 大衛·C·莫厄里、理查德·R·納爾遜,《領先之源——七個行業的分析》,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年7月;

2. Bryan Foss, Merlln Stone著,郭蓓、劉學忠譯,《IBM方法》,華夏出版社,2003年9月;

3. 曹圣明,“模式的力量”,《數字商業時代》,2003年7月5日,第54—80頁;

4. 冬村,“普華終結IBM十年轉型路”,《數字商業時代》,2003年11月5日,第41—47頁;

5. 林默,“包裹的服務Vs變化的需求”,《數字商業時代》,2003年11月5日,第48—51頁;

IT企業創業投資論文范文第5篇

以往的IT投資風險分析主要是基于風險清單和項目實施的,通常是基于個人經驗和信息系統實施階段的基礎之上來分析IT投資風險因素。這與IT投資目標關聯性不夠,忽視投資者關注的重點。同時IT投資還涉及到組織戰略、管理流程和持續改進等多方面的問題,若脫離了環境和組織的實際,可能遺漏IT投資的重大風險因素。

本文試圖建立一個多維的IT投資風險域,并在此基礎上進行IT投資風險預警的研究。

1 IT投資風險域的三維框架

進行IT投資風險預警的基礎是分析IT投資風險域。本文提出在IT投資管理流程、企業架構框架以及COBIT框架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包括目標、企業架構以及生命周期的三維框架用以分析IT投資風險域,如圖1所示。

1.1 目標維

業務的目標或商業的需求需要企業IT相關的系統能夠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服務,因此企業需要進行IT投資。企業IT投資管理的目標是確保且持續的提升IT投資的效率和效果,為企業的運作提供高質量、受信、安全的信息服務,提升業務流程的功能,使得企業的經營從中獲益。

1.2 生命周期

傳統上,一般將企業信息化的生命周期劃分為四個域:規劃、開發、運行及監控。COBIT框架在此基礎上比較全面、準確地定義了企業信息化的生命周期和過程,分為四個域:規劃與組織、獲取與實現、交付與支持、監督與評估。這個四個域帶有明顯的時間特征,同時也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1.3 企業架構維

企業架構維主要包括兩個元素:一是企業架構框架,包括應用層、信息層及IT基礎設施層;二是企業架構引導IT投資及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

這三個維度存在相互作用的關系。企業架構描繪了用于實現企業業務目標的IT資源,分為應用、信息以及IT基礎設施三個層次;為了實現IT投資目標,企業架構引導信息化建設,并建立包含在規劃與組織、獲取與實現、交付與支持、監督與評估的循環的生命周期中的投資管理流程。

2 IT投資風險域的分析

在三維的IT投資風險域框架基礎上,我們進行IT投資風險事件及成因的分析。

在規劃與組織階段,主要的IT投資風險域包括幾種。

IT規劃與計劃。主要的風險是IT規劃和計劃可能不能滿足現在及將來業務的需求。在實務中,通常表現為IT規劃滯后。

IT投資組合管理。主要的風險是IT投資組合未能按業務的重要性及優先級別進行排序。

定義架構模型。主要風險是業務所需要的信息的不一致、不可靠,業務和系統流程不吻合。

定義技術方向。主要風險是IT基礎設施計劃,不能滿足應用系統的現在及將來的要求。

IT價值管理。其風險是未能清晰、客觀的定義投資的可行性。

IT和業務的一致性。主要的風險在于業務需求、架構模型以及IT投資的項目之間不一致。

IT預算。主要的風險是預測的準確性,以及分配的合理性。

IT組織。IT組織及崗位,不能夠及時響應業務的要求。

IT風險評估。不能識別出重要風險,并設定恰當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措施。

在獲取與實現階段,IT投資風險域主要包括幾種。

設計解決方案。主要的風險是設計的解決方案與業務功能和控制的需求不匹配以及技術可行性風險。

系統購買與配置。主要的風險在于系統的高層設計及詳細設計與需求不匹配,以及軟件包質量的風險。

變更管理。導致系統的穩定性、完整性的風險。

在交付與支持階段,IT投資風險域主要包括幾種。

IT連續性。在信息服務中,中斷對業務帶來重大損失的風險。

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和處理的完整性,未經授權的訪問的風險。

在監督與評估階段,IT投資風險域主要包括幾種。

IT績效評價。未能及時發現IT投資效果與目標之間的差距,為后續的IT投資活動埋下隱患。

3 IT投風險預警模型的建立及案例分析

3.1 基于貝葉斯網絡的IT投資風險預警模型

利用貝葉斯網絡進行風險預警的原理是貝葉斯網絡將貝葉斯規則和有向無環圖的網絡拓撲結構有機結合起來,可以從不完全、不精確或不確定的知識或信息中推理。如果網絡中任一節點的狀態確定時,網絡本身就可以利用貝葉斯規則在網絡中進行正向或逆向推理,從而得出網絡中任一節點的后驗概率,這是其可以建立IT投資風險預警系統的關鍵機理。將貝葉斯網絡因果模型引入IT投資風險預警的建模,則模型的三個組成部分分別具有不同的意義:結點代表風險因子和風險帶來的損失,即關鍵風險指標。通過聯結各個結點的有向邊來分析風險損失事件對IT投資效果的總體影響。

3.2 案例分析

某公司根據以往的IT投資風險事件及成因,選擇了以下主要的風險域,并設定了關鍵風險指標。

IT規劃與計劃。kri1:主要考察IT規劃、計劃以及IT投資建議之間匹配程度。

定義架構模型。kri2:主要考察架構模型是否能全面的覆蓋業務運行所需的信息元素。

IT和業務的一致性。kri3:主要考察架構是否對業務需求的變化的靈敏性。

IT預算。kri4:主要考察投資資金的預測和分配。

設計解決方案。kri5:主要考察系統設計的效果,以及可行性研究的準確性等。

系統購買與配置。kri6:主要考察購買軟件包的質量,其反映了高層及詳細設計的準確性。

項目管理。kri7:主要考察項目管理的水平和成熟度。

變更控制。kri8:主要考察變更控制程序是否對變更后的影響進行充分的評估。

按照貝葉斯網絡模塊化的要求、企業架構各個層次之間關鍵風險指標的邏輯關系,繪制了貝葉斯網絡拓撲結構的例圖,如圖2所示。

我們根據圖2所示的貝葉斯網絡結構圖,使用Hugin軟件進行貝葉斯網絡的運算。每一節點旁的方框顯示了該節點操作風險損失的先驗分布值。

為便于研究,假設該企業在IT投資過程中,每個風險圖2貝葉斯網絡結構圖

域相關的損失分布服從對數正態分布。初始各結點的均值-方差數據如下:

kri1(0.03233,0.000751);kri2(0.055083,0.000833);kri3(0.050534,0.000729);kri4(0.048617,0.000562);kri5(0.047265,0.000721);kri6(0.047904,0.001054);kri7(0.069713,0.000582);kri8(0.043979,0.00092)

盡管部分先驗損失參數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但并不影響貝葉斯網絡方法的應用。實踐中,企業根據IT投資風險的經驗數據對先驗損失參數進行修正即可。根據軟件計算,貝葉斯網絡分析結果(均值-方差數據)如下:

R_Application(0.045782,0.000889);R_Information(0.045371,0.001041);

R_Infra(0.044629,0.000904);Total_Risk(0.000829,1.25E-08)

在圖3中,若要將總體損失的均值降至萬分之一,即在IT投資目標層次上,設定閥值。即Total_Risk結點的均值設為0.0001,使用Hugin軟件計算其余子結點的后驗分布,結果如圖4所示。

其中第一、二、三、五個風險域與之對應的kri3節點的均值下降了近89%、99%、86%和85%,下降幅度較大,應該作為主要觀測和監控的對象。

4 結論

IT投資風險的識別和控制需要考慮到企業的環境、組織、管理及其技術等多方面的因素,尤其對于大型信息系統的IT投資,其風險域遠遠超出軟件、項目或項目組合的范疇。建立IT投資風險預警機制才能更好的防范IT投資風險,提高IT投資效果。同時,建立IT投資風險的預警機制,需要進行全過程、多層面的監控,并收集和分析多年、多行業的IT投資損失數據,風險防范措施等,才能夠不斷健全IT投資風險預警機制。

摘要:進行IT投資風險預警的基礎是對IT投資風險域進行分析;文章提出了基于IT投資目標、信息化生命周期以及企業架構的IT投資風險域的三維框架,并引入貝葉斯網絡的原理建立預警機制。最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了IT投資風險預警的案例分析。

關鍵詞:IT投資風險域,企業架構,預警機制

參考文獻

[1]石峰.大型信息系統實施風險的分析模型構建[J].商業時代,2010,(17):70-71.

[2]IT Governance Institute.COBIT Framework,4th Edition.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 and Control Foundation,2006.12.

[3]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om Wikipedia.the free encyclo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Enterprise_architecture.

[4]陸靜,唐小我.基于貝葉斯網絡的操作風險預警機制研究.管理工程學報,2008,(04).

IT企業創業投資論文范文第6篇

核心業務系統是銀行IT的永恒主題。作為銀行機構最重要的應用系統, 核心業務系統直接決定著銀行的業務效率、創新能力以及服務水平。核心業務系統是銀行業IT建設的永恒主題, 為支撐金融業務的發展創新而不斷變化。目前, 國內多數銀行機構的核心業務系統已使用了多年, 其業務流程、功能種類已遠不能滿足現今銀行業發展的要求。隨著中國銀行業改革的不斷深入, 許多銀行機構開始再造其核心業務系統以增強競爭力。

中小銀行IT投入正在快速釋放。中國銀行機構各類型主體差異巨大, 競爭失衡, 馬太效應明顯。大型銀行在資產質量、業務規模和經營水平上遠優于眾多的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城信社、農信社等中小型金融機構。近年來, 監管機構的改革重點開始偏向中小銀行, 隨著引入戰略合作者、合并重組、新業務準入等有利因素的刺激, 中小銀行與大行之間將建立起競爭、互補的關系, 中小銀行的IT投入會在資產提升、業務豐富、治理優化等因素的作用下快速釋放, 中小銀行IT建設將不斷豐富、應用水平也會不斷提高。

銀行業IT應用重點偏向渠道體系。經營區域、業務種類的逐漸開放, 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銀行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傳統開設分支機構的做法, 不僅投入巨大且部署緩慢, 銀行開始紛紛重視渠道體系的建設, 通過電話銀行、網上銀行、自助設備、客戶服務系統等渠道拓展客戶成為了銀行業信息化建設新的共識。在監管機構、銀聯、第三方支付平臺、電信運營商等的支持配合下, 渠道類應用系統正在成為國內銀行IT建設的新熱點。

銀行業外包正在不斷規范。除工行、招行等少數IT實力強、自主開發多的銀行外, 國內大多數銀行在信息化應用上都較多依賴IT廠商的參與。經過多年的競爭、磨合, 國內銀行業IT市場雖然相對離散, 但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競爭格局, IT外包正在不斷規范, 銀行IT部門作為需求發起、項目督導、以應用為先的自身定位正逐漸明晰, 這會使國內銀行業IT建設更高效、也更深入。

上一篇:方劑學教學研究論文范文下一篇:營銷專業學生畢業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