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化象征范文

2023-12-20

文化象征范文第1篇

西方文化中顏色的象征意義往往比較直接, 一般是用客觀事物的具體顏色來象征某些抽象的文化含義, 所以更易追溯其語義理據和邏輯理據。在中國文化中, 顏色的生成具有強烈的神秘色彩, 它的發展受到中國社會文化發展的較大影響。在先秦, 顏色詞就已經與古人的世界觀、哲學思想聯系在一起, 后來又與政治掛鉤。所以中國文化中的顏色內涵和象征意義十分豐富, 而且顏色詞的象征意義是多元的。

2 中西方文化中顏色詞匯的不同文化內涵及象征意義

2.1 紅色

英國人認為, 紅色表示為信仰和博愛獻身, 在某些圣餐儀式上穿上紅色表示圣愛, 在紋章藝術中紅色表示高興, 血紅色是堅忍不拔的象征。在教堂裝飾中紅色用于圣神降臨節或用于懷念殉難先烈。紅色在西方的歷史上, 主要是在13世紀以前, 是君主甲胄的服裝和教堂裝飾的專用顏色。在現代, 它更多地象征著熱烈, 刺激, 興奮, 勇敢, 使人聯想到火, 血, 王權和革命。紅色在西方的反面含義是專橫, 暴躁和傲慢。美國大多數人不喜歡紅色, 認為共色令人生厭, 因為紅色表示停止。又認為發怒時臉色發紅, 很不雅觀。

紅色是我國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 它體現了中國人在精神和物質上的追求。它象征著吉祥、喜慶, 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紅娘”, 喜慶日子要掛大紅燈籠、貼紅對聯、紅福字;男娶女嫁時貼大紅“喜”字, 把熱鬧、興旺叫做“紅火”;形容繁華、熱鬧的地方叫“紅塵”;它又象征革命和進步, 如中共最初的政權叫“紅色政權”, 最早的武裝叫“紅軍”, 把政治上要求進步、業務上刻苦鉆研的人稱為“又紅又專”等;它也象征順利、成功, 如人的境遇很好被稱為“走紅”、“紅極一時”, 得到上司寵信的叫“紅人”, 分到合伙經營利潤叫“分紅”, 給人發獎金叫“送紅包”等;它還象征美麗、漂亮, 如指女子盛妝為“紅妝“或“紅裝”, 把艷妝女子稱為“紅袖”, 指女子美艷的容顏為“紅顏”等。

2.2 藍色

在英國的紋章藝術中, 藍色表示高雅和忠誠。在藝術中, 天使的藍衣服表示忠誠和信任, 圣母的藍衣服表示端莊。在天主教堂中藍色服飾表示謙卑和贖罪。在新教前的基督教堂中, 一般的星期天既可用藍色裝飾也可用綠色裝飾。在葬禮中, 藍色神來說象征著永恒, 對死者則象征著不朽。淡藍色也用于和平, 基督教的深謀遠慮, 對神學著作的熱愛和問心無愧。藍色在英國還被認為是當選者和領導者的標志, 象征著對美好事業的追求, 為許多知識分子所喜愛。英國的保守黨, 劍橋和牛津大學的運動隊和拉拉隊, 都以深藍或淺藍為標志。英國人把藍色作為議會報告和重要文件合訂本的封面, 叫藍皮書?,F代英美時裝公司使用獨特的色彩來表示各種衣料顏色, 以期引起人們美好的聯想。

藍色在中國文化中幾乎沒有什么象征意義, 相對而言, 它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義稍多一些。

2.3 黑色

黑色在英國的紋章藝術中表示深謀遠慮, 智慧和堅定;在美術作品中表示邪惡謊言和謬誤;在教堂裝飾中表示“耶穌受難日” (復活節前的那個星期五) 在喪葬中表示悲哀, 絕望和死亡。

古代黑色為天玄, 原來在中國文化里只有沉重的神秘之感, 是一種莊重而嚴肅的色調, 它的象征意義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而顯得較為復雜。一方面它象征嚴肅、正義, 如民間傳說中的“黑臉”包公, 傳統京劇中的張飛、李逵等人的黑色臉譜;另一方面它又由于其本身的黑暗無光給人以陰險、毒辣和恐怖的感覺。它象征邪惡、反動, 如指陰險狠毒的人是“黑心腸”, 不可告人的丑惡內情是“黑幕”, 反動集團的成員是“黑幫”、“黑手”, 把統治者為進行政治迫害而開列的持不同政見者的名單稱為“黑名單”, 它又表示犯罪、違法, 如稱干盜匪行徑叫“走黑道”, 稱殺人劫貨、干不法勾當的客店叫做“黑店”, 違禁的貨物交易叫“黑貨”、“黑市”, 用貪贓受賄等非法手段得來的錢叫“黑錢”等。

2.4 白色

在英國的紋章藝術中, 白色象征著純潔, 真實和潔白無邪。在藝術中白色表示忠誠。在紀念上帝和萬圣 (除殉教者外) 的節日都用白色。在喪禮中白色表示希望。人們在特定的禮儀中穿戴某種顏色的服飾, 這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藝術長期積淀的結果, 以此表達或寄托一定的感情。這方面最為明顯的是婚禮的服飾顏色。在西方的婚禮上新娘總是身披白色婚紗, 給人一種圣潔高雅的美感, 象征著愛情的純潔珍貴。在世界范圍內一般認為白色是純潔, 潔凈, 素雅, 光明和坦率的象征。建筑用白色作基調給人一種明快, 潔凈的感覺, 英國倫敦有白廳, 美國華盛頓有白宮。

在中國文化中, 白色與紅色相反, 是一個基本禁忌詞, 體現了中國人在物質和精神上的擯棄和厭惡。在中國古代的五方說中, 西方為白虎, 西方是刑天殺神, 主蕭殺之秋, 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義、處死犯人。所以白色是枯竭而無血色、無生命的表現, 象征死亡、兇兆。如自古以來親人死后家屬要披麻戴孝 (穿白色孝服) 辦“白事”, 要設白色靈堂, 出殯時要打白幡;舊時還把白虎視為兇神, 所以現在稱帶給男人厄運的女人為“白虎星”。白色的心理功能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政治功能的影響, 又象征腐朽、反動、落后, 如視為“白專道路”;它也象征失敗、愚蠢、無利可得, 如在戰爭中失敗的一方總是打著“白旗”表示投降, 稱智力低下的人為“白癡”, 把出力而得不到好處或沒有效果叫做“白忙”、“白費力”、“白干”等, 它還象征奸邪、陰險, 如“唱白臉”、“白臉”奸雄;最后, 它還象征知識淺薄、沒有功名, 如稱平民百姓為“白丁”、“白衣”、“白身”, 把缺乏鍛煉、閱歷不深的文人稱作“白面書生”等。

2.5 綠色

綠色在英國表示忠誠, 愉快, 永存, 正義和回歸。綠色衣服象征著虔誠信徒的快樂。在紋章藝術中, 綠色表示熱愛, 歡樂和富足。在藝術中, 它象征著希望, 歡樂, 青春和春天。在教堂裝飾中, 綠色僅用于周日和復活主日, 表示上帝的恩澤, 神秘, 歡樂再現與人世。綠色是植物王國的顏色, 象征著生命, 新鮮, 精力旺盛。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綠色有兩重性, 它除了表示義俠外, 還表示野惡。這是因為在人類初始時代以及其以后的漫長生活過程中, 人類借助綠色保護自己, 賴以生存下來;但同時, 綠色也保護著人類的天敵及其它猛殘的食人動物。這樣一來, 義狹是正義的, 如人們泛指聚集山林、劫富濟貧的人為“綠林好漢”;惡野是邪惡, 所以舊時也指“綠林”為占山為王、攔路搶劫、騷擾百姓的盜匪;綠色還象征低賤, 如漢朝時的仆役著綠幘, 元朝以后凡娼妓都得著綠頭巾, 以示地位低下, 因妻子有外遇而使丈夫臉上無光, 低人一等, 叫給丈夫戴“綠帽子”。

2.6 黃色

中國人習慣于用黃色象征低級趣味, 腐朽沒落。那些內容庸俗猥裂, 有嚴重色情傾向的文學藝術作品被稱之為黃色電影, 黃色書刊, 黃色音樂,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軟件的普及, 又有黃色軟件, 但這些名稱中的“黃”與英語中的yellow毫不相干。

黃色在中國文化中是紅色的一種發展變異, 如舊時人們把宜于辦大事的日子稱為“黃道吉日”, 但是它更代表權勢、威嚴, 這是因為在古代的五方、五行、五色中, 中央為土黃色。黃色象征中央政權、國土之義, 所以黃色便為歷代封建帝王所專有, 普通人是不能隨便使用“黃色”的, 如“黃袍”是天子的“龍袍”, “黃鉞”是天子的儀仗, “黃榜”是天子的詔書, “黃馬褂”是清朝皇帝欽賜文武重臣的官服。至于現在流行的與“性”有關的“黃色”觀念, 有一種說法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一種現象。據說美國紐約的《世界報》用黃色油墨印刷低級趣味的漫畫以爭取銷路, 人們便稱這一類不健康的刊物為“黃色刊物”, 還有《紐約新聞》以夸大、渲染的手法報道色情、仇殺、犯罪等新聞, 人們也稱這一類的新聞為“黃色新聞”。其實中國古代的黃色已與“性”有關。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時有《黃書》, 現書雖之佚, 便確知該書重在“房中之術”;另有唐代孫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之“房內補益”中有“赤日黃月”之說。張清常據此在他的《漢語的顏色詞》一書中指出:“則中國古代之”“黃”與“性”有關系。此說甚是, 只不過中斷千余年, 人們早已忘記而已。

2.7 紫色

英語中的紫色象征意義也跟帝王將相和宗教有關, 這是一個有趣的文化巧合, 如 (1) the purple帝位、王權; (2) be born in the purple生在王侯貴族之家; (3) marry in the purple嫁到顯貴人家; (4) be raised to the purple升為紅衣主教。

在中國民間傳說中, 天帝居于天上的“紫微宮” (星座) , 故而以天帝為父的人間帝王 (天子) 和以天帝為信兇的道教都以紫為瑞。紫色作為祥瑞、高貴的象征, 更多地被封建帝王和道教所采用, 如稱吉瑞之氣為“紫氣”、“紫電”, 皇宮叫做“紫禁宮”、“紫禁城”。歷代皇帝為了籠絡人, 往往將“紫袍”賜予品位低的臣下, 而“著紫”則成為封建文人奮力追求的榮祿;人們還把道書稱為“紫書”, 把神仙居所稱為“紫臺”。

3 結語

“顏色詞屬于文化限定詞, 具有強烈的民族文化特征,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顏色觀。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 同一種顏色表達不同的文化心里, 引起不同的聯想, 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顏色詞的象征意義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有著很大的差異。從根本上講, 在中國文化中, 顏色的象征是基于過去中國的封建統治、封建迷信及其原始、落后的科學、教育狀況而形成的, 所以顏色的象征意義有相當強烈的政治化和神秘化傾向。而西方文化中的顏色象征則更多地得益于西方民族開放性及科學、教育的普及程度, 其象征意義少了神秘, 多了些理性, 使其語義、詞義理據更易追蹤。不同文化之間顏色象征意義又都是在社會的發展、歷史的沉淀中約定俗成的, 是一種永久性的文化現象。它們能夠使語言更生動、有趣、幽默、親切, 所以我們應該予以足夠的重視。

摘要:顏色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物, 它的本質對各個民族是一樣的, 但各個民族對顏色的認識, 特別是各民族賦予它的比喻和聯想意義是不盡相同的。顏色詞雖然數量很有限, 但卻反映了不同民族, 不同時代人們的文化心里, 審美情趣和時代風尚, 記錄了貴與賤, 尊與卑, 上與下的歷史等級制度, 代表了正邪, 好壞, 是非, 善惡, 陰陽, 冷熱, 剛柔, 婚喪, 禍福, 方位和季節之類的觀念。顏色常常蘊含著豐富的聯想意義。顏色的聯想意義受民俗, 地理環境, 宗教等因素的制約, 因而時有共同之處, 但有時因文化的差異, 聯想又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關鍵詞:中西文化,顏色詞匯,文化內涵,象征意義

參考文獻

[1] 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外語翻譯出版公司, 2001.

[2] 陸谷孫.英漢大詞典[M].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3.

[3] 蔣棟元.論顏色及顏色詞的文化差異[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2 (2) :39~142.

文化象征范文第2篇

關鍵詞:語言,顏色,跨文化交際,差異

在漢英語言中, 表示各種不同顏色或色彩的詞都很豐富。我們不僅要注意觀察它們本身的基本意義, 更要留心它們含義深廣的象征意義, 因為顏色的象征意義在不同民族語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點, 有些特點甚至構成了人們對經過引伸、轉義以后顏色的崇尚和禁忌。由于我國與絕大部分英語國家相隔萬里, 地理位置、自然現象、歷史背景、審美心理等千差萬別, 人們對于顏色的感受和表達不盡相同。這樣, 顏色的象征意義在中西文化之間自然又會產生很大的差異。

西方從文明一開始, 就比較注重科學理性的教育和科學方法的發現, 對客觀世界和客觀認識采取現實的科學態度。因此, 西方文化中顏色的象征意義往往比較直接, 一般是用客觀事物的具體顏色來象征某些抽象的文化含義, 所以更易追溯其語義理據和邏輯理據。例如:西方文化中的紅色 (red) 主要指鮮血 (blood) 顏色, 而blood在西方人心目中是奔騰在人體內的“生命之液”。一旦鮮血流淌下來, 生命之花也就凋謝。所以red使西方人聯想到“暴力”和“危險”產生了一種顏色禁忌。著名漢學家霍克斯在翻譯“紅樓夢”時, 由于意識到red可能使現代英語讀者聯想到“暴力”、“流血”, 所以將小說原來曾使用的書名《石頭記》, 譯為Thestoryofthe stone。紅色是我國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 它體現了中國人在精神和物質上的追求。它象征著吉祥、喜慶, 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紅娘”, 喜慶日子要掛大紅燈籠、貼紅對聯、紅福字;男娶女嫁時貼大紅“喜”字, 把熱鬧、興旺叫做“紅火”;形容繁華、熱鬧的地方叫“紅塵”;它又象征革命和進步, 如中共最初的政權叫“紅色政權”, 最早的武裝叫“紅軍”;它也象征順利、成功, 如人的境遇很好被稱為“走紅”、“紅極一時”, 得到上司寵信的叫“紅人”, 分到合伙經營利潤叫“分紅”, 給人發獎金叫“送紅包”等;它還象征美麗、漂亮, 如指女子盛妝為“紅妝”或“紅裝”, 把艷妝女子稱為“紅袖”, 指女子美艷的容顏為“紅顏”等。西方文化中的紅色 (red) 則是一個貶意相當強的詞, 是“火”、“血”的聯想, 它象征著殘暴、流血, 如 (1) Theredrulesoftoothand claw殘殺和暴力統治, (2) red revenge血腥復仇, (3) a red battle血戰;它又象征激進、暴力革命, 如 (1) redhotpolitical campaign激烈的政治運動, (2) a red revolution赤色革命, (3) red activities左派激進活動;它也象征危險、緊張, 如 (1) redalert空襲報警, (2) a red adventure story一個令人緊張的冒險故事, (3) a red flag危險信號旗;它還象征著放蕩、淫穢, 如 (1) aredwaste of his youth他那因放蕩而浪費的青春, (2) a red light district花街柳巷 (紅燈區) 。

在中國文化中, 白色與紅色相反, 是一個基本禁忌詞, 體現了中國人在物質和精神上的擯棄和厭惡。在中國古代的五方說中, 西方為白虎, 西方是刑天殺神, 主蕭殺之秋, 所以白色是枯竭而無血色、無生命的表現, 象征死亡、兇兆。如自古以來親人死后家屬要披麻戴孝辦“白事”, 要設白色靈堂, 出殯時要打白幡;白色的心理功能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政治功能的影響, 又象征腐朽、反動、落后, 如視為“白專道路”;它也象征失敗、愚蠢、無利可得, 如在戰爭中失敗的一方總是打著“白旗”表示投降, 稱智力低下的人為“白癡”, 把出力而得不到好處或沒有效果叫做“白忙”、“白費力”、“白干”等, 它還象征奸邪、陰險, 如“唱白臉”、“白臉”奸雄;最后, 它還象征知識淺薄、沒有功名, 如稱平民百姓為“白丁”、“白衣”、“白身”。西方文化中的白色象征意義主要著眼于其本身色彩, 如新下的雪、新鮮牛奶及百合花的顏色。西方人認為白色高雅純潔, 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它象征純真無邪, 如 (1) a whitesoul純潔的心靈, (2) white wedding新娘穿白禮服的婚禮;它又象征正直、誠實, 如 (1) a white spirit正直的精神, (2) whitemen高尚、有教養的人, (3) white hand廉潔、誠實;它也象征幸運、吉利, 如 (1) one of the white days o f sb's life某人生活中的吉日之一, (2) white magic有天使相助的法術;它還有合法、無惡意的意思, 如 (1) white market合法市場, (2) whitelist經過批準的合法明單, (3) awhite lie無害的謊言。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綠色有兩重性, 它除了表示義俠外, 還表示野惡。這是因為在人類初始時代以及其以后的漫長生活過程中, 人類借助綠色保護自己, 賴以生存下來;但同時, 綠色也保護著人類的天敵及其它猛殘的食人動物。這樣一來, 義狹是正義的, 如人們泛指聚集山林、劫富濟貧的人為“綠林好漢”;惡野是邪惡, 所以舊時也指“綠林”為占山為王、攔路搶劫、騷擾百姓的盜匪;綠色還象征低賤, 因妻子有外遇而使丈夫臉上無光, 低人一等, 叫給丈夫戴“綠帽子”。西方文化中的綠色 (green) 象征意義跟青綠的草木顏色有很大的聯系, 是植物的生命色。阿思海姆說:“綠色喚起自然的爽快的想法。”它不僅象征著青春、活力, 如 (1) inthe greenwood在青春旺盛的時代, (2) inthegreen血氣方剛, (3) a green old age老當益壯;而且表示新鮮, 如 (1) greenrecollection記憶猶新, (2) keepthe memorygreen永遠不忘, (3) a green wound新傷口;但是它也表示幼稚、沒有經驗, 如 (1) a greenhand生手, (2) asgreen as grass幼稚, (3) a green horn容易上當的糊涂蟲;它也象征妒忌, 如 (1) thegreen-eyed monster妒忌, (2) green with envy充滿妒嫉, (3) agreeneye妒嫉的眼睛。

顏色詞的象征意義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有著很大的差異。從根本上講, 在中國文化中, 顏色的象征是基于過去中國的封建統治、封建迷信及其原始、落后的科學、教育狀況而形成的, 所以顏色的象征意義有相當強烈的政治化和神秘化傾向。而西方文化中的顏色象征則更多地得益于西方民族開放性及科學、教育的普及程度, 其象征意義少了神秘, 多了些理性, 使其語義、詞義理據更易追蹤。不同文化之間顏色象征意義又都是在社會的發展、歷史的沉淀中約定俗成的, 是一種永久性的文化現象。

參考文獻

[1] .夏征龍主編《辭?!?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年版

[2] .王同憶主編, 《英漢辭?!? 國防工業出編社, 1987年版

文化象征范文第3篇

教皇保羅二世2000年的10月1號在梵蒂岡“封圣”, “圣人”在天主教而言是指死后靈魂升天、可作教徒表率、應受教徒禮敬的人, 而西林教案中的主角馬神甫也在120位圣人的名單之列, 此事遭到中國輿論的聲討, 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 最后以教皇向中國公開道歉告終。“封圣”事件看似一出鬧劇, 卻折射出中外文化之間的“差異化”, 一百多年前的事件至今依然存在著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國內對西林教案的研究至今停留在事實收集、資料匯編、歷史回溯的層面, 大都集中于歷史學、社會學領域, 普遍都帶有“反洋教”的討伐意識。從象征性社會互動的視角重新關照這一歷史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神甫馬賴進入西林的時代背景

清康熙末年 (1711年) 開始禁教, 在1840年以前, 廣西境內幾乎沒有基督教的蹤影。但基督教在禁教時期沒有馬上停止活動, 而是在廣西境內暗中傳播。1844年, 清道光帝迫于法國政府的壓力下了一道手諭, 允許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 但自由傳教的范圍僅限于通商口岸, 而進入內地傳教是違法的。馬賴到達廣西西林縣開始傳教活動的時間是咸豐四年 (1854年) 的夏天, 此時的廣西局勢還不是很穩定, 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的時間起點才過去了三年。在當時的政府看來太平天國是以基督教來發動群眾進行造反的, 故而把基督教當做罪魁禍首。馬賴的這次西林傳教面臨著許多困難, 除了經費不足和語言障礙之外, 還有清政府對基督教進行的嚴密防范。

二、民教沖突之由

(一) 戰爭——西林教案之鋪墊

來到中國的傳教士, 不乏滿懷宗教熱情的傳教者, 亦不乏為中國社會發展和進步做出貢獻者, 但這些都難以抹去不平等條約投射下來的陰影。加之一些西方傳教士不自覺甚至是有意地參與了西方多國的侵華活動, 在侵華過程中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 因此中國民眾很難冷靜而理智地看待西方傳教士及其所帶來的基督教文化?;浇讨阅苓M中國國門, 原本就是依靠船堅炮利作為敲門磚的, 所以中國民眾和清政府對基督教有著天然的抵觸心理。另外, 1851年的太平天國運動, 對清政府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教來源于基督教, 與基督教又極為相似, 使得整個中國社會都認為拜上帝教就是基督教。

(二) 發展落差導致的傳播隔閡

鴉片戰爭的爆發把中西在科學、技術、教育、醫學等方面發展的巨大懸殊鮮明地擺在了中國社會各個階層的面前。西方的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正在飛速發展, 東方的文明古國卻因封閉而停滯不前。民間流傳著傳教士是邪惡巫師的傳說, 他們把中國人的眼睛作為配方配藥, 制作鏡子、電線和照相的材料。在整個中國民間社會依然處于“民智未開”的時代, 人們由于思想和眼界極其狹窄有限, 西方科技成果被當做“奇技淫巧”。

(三) 象征性社會互動理論“中教”與“洋教”的矛盾

傳教士們來到中國, 他們辦孤兒院, 救助被拋棄的新生兒, 哪怕這些生命天生患有殘疾;辦養老院, 悉心照料年邁的老人;辦醫院, 救治各種各樣的病患;辦學校, 接收貧寒子弟和女子入學, 提倡每個人都應平等地享有教育權, 竭力維護每個人生存的權利, 宣傳人人平等。但是傳教士踏上這塊東方土地時, 他們遇到的是一個成熟而具有深厚文化積淀的社會, 歷代少數民族政權無一不被儒家文化同化。而在西方, 具有絕對權威的基督教文化滲透西方社會一切領域, 許多傳教士帶著“歐洲文化中心主義”的思維定勢, 認為只有從根本上改組中國文化, 才符合中國人民的利益。

1. 中西宗教思想差異。

中國傳統宗教觀與基督教教義的差異也是民教沖突中不可忽視的原因:“一神論”與“多神論”、靈魂觀、“原罪論”與“性善論”、“來世說”與“現世說”、“贖罪說”與“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說”等。

基督教的突出特點是排他性的“一神論”, 在《圣經》中, 除上帝外的任何事物都不具有神性,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上帝的作品。而中國是多神論的國家, 祭天、拜地、祀祖宗, 奉圣人和其他神靈, 農業文明造成功利的多神崇拜, 與基督教的“一神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基督教主張“原罪論”, 相信“現世”有罪, 這一生只有多做善事才能贖罪, 死后才能上天堂。而中國儒家所持的“性善論”在國人的思想中占有主導地位, 這成為基督教在中國傳播的極大障礙。

2. 西方宗教儀式與中國傳統習俗的沖突。

張鳴鳳審訊馬賴等人時首先就問他:“你來這里究竟想干什么?為何你以傳教為名, 搞陰謀暴動, 誘惑群眾, 反抗政府?我知道你是想組織一支武裝隊伍來擾亂地方, 你要放棄這邪惡的宗教。”他又說道:“你們為何要信奉這邪惡的洋教?如果你們想活下去, 就應當背叛此教。同時要放棄各種集會。例如你們定在2月17日舉行的集會, 就會挑起暴動、擾亂治安。”老百姓看到受洗儀式中教會的人把活人按入水底也覺得不可思議?;浇讨心信献Y拜祈禱也有違中國男女授受不親的傳統觀念。

3. 基督教倫理觀與中國傳統倫理觀的矛盾。

傳教士企圖解構中國的舊有觀念和秩序, 用上帝代之諸神, 用平等觀念代之三綱五常從而催生出這種超出一般文化沖突性質的矛盾,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還具有意識形態沖突的內涵?;浇痰膫惱碛^與中國傳統的倫理觀存在諸多不同。中國有個成語叫血濃于水, 宗族血親是傳統中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紐帶, 中國社會是一個重“孝道”的國家。而基督教只信仰上帝, 宗族觀念較弱, 這在國人看來幾乎成為基督教是“邪教”的頭等罪狀。在基督教義里當父母血親之愛與對上帝的愛發生沖突時, 必須無條件地服從后者, 基督教這種反家庭本位的觀念, 顯然違背了中國“血濃于水”的傳統。當傳教士批判中國人的“孝道”時, 遭到了最激烈的反對和抵制?;浇痰钠降人枷胍才c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封建等級思想體系形成尖銳的矛盾, 威脅了中國的一整套社會體系。

三、結語

在象征性互動理論中, 米德認為, “意義的交換有一個前提, 即交換雙方必須要有共同的意義空間。共通的意義空間有兩層含義, 一是對傳播中所使用的語言、文字等符號含義的共通理解, 二是大體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經驗和文化背景”。法國人馬賴進入西林傳教之前, 在貴州進行了一年多的準備。廣西西部地區有許多方言, 主要是桂柳話及壯話, 語言是傳教的重要工具, 語言不通則傳教活動根本無法展開, 因此馬賴必須學習這兩種語言。馬賴在給另一傳教士李萬美的信中就談到學習語言的情況:“我要學講廣西土官話, 學習新教徒們所講的話, 學習本地的土話 (即壯話及本地方言) 。”短短一年的時間, 同時學習兩種差別很大的非母語體系的語言, 還要再花精力來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 可想而知, 難度是極大的。假如用A代表馬賴的意義空間, B則代表張鳴鳳的意義空間, 張鳴鳳是云縣人 (今屬云南省) , 而桂、顛、黔三地的語言發音基本上相同。假設馬神甫掌握了一定當地方言, 那么他們明顯的共通的意義空間AB的區間也是有限的。

在這僅有的共通空間下, 我們也許可以這樣總結一下馬賴的傳教活動:一個從法國遠道而來的神甫, 持有與西林或者說整個中國相對立的意識形態的神甫, 在完全陌生的文化環境和社會背景下, 必然會對當地的文化、傳統習俗等產生誤讀, 而相對的, 西林當地的百姓和官府對馬賴也不甚理解, 甚至彼此間產生難解的誤解。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化”, 不可否認的也是催生西林教案的重要原因之一, 1856年2月, 馬賴被西林縣代理知縣張鳴鳳逮捕并處死, 為他不到兩年的傳教生涯劃了個句號, 不過文化誤讀的悲劇并沒有結束, 法國認為馬賴的死應完全由中方負責, 原因是中方沒有將非法進入“非五口”廣西傳教的馬賴遣送回國, 而是把他殺死, 因此違反了條約規定, 所以責任在中方。在眾多的近代廣西官方文本、學者著作文本和民間傳說文本呈現中都一口論定馬賴的死因在于他違法在先, 然而如果從象征性社會互動的視角管窺這一事件, 我們會發現文化誤讀有可能才是其中的始作俑者。如果張鳳鳴能更慎重地處理馬賴事件, 那么可能第二次鴉片戰爭就不會發生。然而歷史沒有如果, 文化誤讀帶來的傷痛如一首悲歌, 不時回響。

摘要:從1856年到1911年, 僅在廣西地區就發生了近50起教案。國內對教案的研究至今仍停留在事實收集、資料匯編、歷史回溯的層面, 大都集中于歷史學、社會學領域, 大多帶有“反洋教”的討伐意識。從象征性社會互動的視角出發考察歷史事件, 有助于從新的視角理解社會發展的歷程, 也能為不同文化背景的群體或組織間的交流提供參照。

關鍵詞:西林教案,文化誤讀,象征性社會互動,傳播障礙

參考文獻

[1]邢鳳麟, 海陽.關于馬神甫事件[J].社會科學戰線, 1983 (3) .

[2]朱金甫.清末教案 (第一冊) [M].北京中華書局, 1996.

[3]中國科學民族研究所廣西少數民族社會調查組.廣西田林縣天主教調查報告[R].1964.

[4]庾裕良, 等.天主教基督教在廣西資料匯編[C].廣西民族出版社, 1985.

文化象征范文第4篇

1.建筑的象征性分析

1.1建筑的象征性

建筑的象征性是一種綜合交叉的文化表現形式,使建筑表達的內容充滿某種“意味性”,以喚起人們的聯想,從而獲得與象征對象本意契合的認同感和心理愉悅感。具體講,就是通過建筑單體或者群體構筑出具有某些特征的空間形式,以表現出與特定環境中的自然及社會文化的關聯,并延伸出更深的思想寓意,最終達到設計者與使用者、觀賞者之間情感上的互動交流。

1.2建筑象征性的分類

在建筑的象征中“形”與“意”是構成建筑象征核心的部分?!靶巍笔强陀^事物投射到我們眼中的形象,是客體所呈現出的映像;而“意”可以理解為對客體做出的心理反應,如我們隨之產生的意向、意念、情感等。

1.3建筑象征性的意向來源

a.傳統的啟迪

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典型意識形態給建筑打上不同時代的烙印,建筑喚起大眾的聯想,從而建筑的象征寓意也更易被大眾理解。如古羅馬象征共和,古希臘象征民主……

b.環境的觸發

自然為線索、人文為線索。如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方案基于本土地域環境,將流沙、飛天、莫高窟這些極具大漠風情的代表元素高度抽象和整合,塑造出一組在戈壁邊緣、茫茫大漠之中翩翩起舞的彩帶,優雅而飄逸。整個建筑充滿強烈的流動感,若干條自由曲面的形體互相交錯、婉轉起伏,巨大的體量和尺度恰似沙漠中的地景藝術,自由奔放,使得建筑充滿了張力。

c.技術的刺激

從大結構到小裝飾,每一項新技術都為建筑的象征性創作提供了可能。如北京國家體育場,形象完美純凈,外觀即為建筑的結構,立面與結構達到了完美的統一。結構的組件相互支撐,形成了網絡狀的構架,它就像樹枝編織的“鳥巢”。

1.4建筑象征性的載體

a.空間場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建筑象征是一種群體象征文化,建筑群所營造的“場”也是寄托情感的必要方式。從視知覺認知的角度來分析,通過建筑“場”營造出的中國文化象征寓意更容易契合國人的審美心理,產生共鳴。如北京的城市中軸線、胡同、四合院等。

b.建筑實體

建筑實體作為象征載體從近代逐步變得常見。實體能給人以象征視覺上更加強烈的沖擊力。如悉尼歌劇院從遠處看,就好像一艘正要起航的帆船,帶著所有人的音樂夢想,駛向蔚藍的海洋。從近處看,它就像一個陳放貝殼的大展臺,貝殼也爭先恐后地向著太陽立正看齊。

c.建筑材質

中國建筑所涉及的色彩、材料、裝飾從古至今都是人們認知城市及感知建筑意象的重要載體形式。如中國的編織技法、各種建筑裝飾圖案,蝠(福)、鹿(祿)、瓶(平安),都是具有中國象征寓意的裝飾符號。

d.“數理”形式

四季、十二月、四方五行之乘,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九五之數等象征寓意,體現了“數理”在中國國學文化觀念中的重要性。如清代北京天壇,壇為露天三層圓形,象征天。古代把一、三、五、七、九單數稱為“陽數”,又叫“天數”,而九則是陽數之極。所以,圜丘的層數、臺面的直徑、墁砌的石塊、四周的欄板均用天數,表示天體至高至大。

2.安徽廣德文化中心設計實踐

2.1項目背景

廣德縣位于安徽省東南部,宣城市東境,蘇浙皖三省交界處,廣德縣文化中心項目由規劃展示館、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文化館和大劇院六部分組成。地塊位于政務區中心景觀軸上,與北側行政中心大樓遙相呼應。地塊北側為生態公園和規劃中的綜合性商業,西側為金海醫院,東側為已建成的居住小區。地塊內地勢平坦,有豐富的水系。

2.2設計策略

a.延續歷史文脈

廣德擁有獨特的中原、吳越、徽州交融的地緣文化,河南、湖北、江南共榮的移民文化,603火箭基地為代表的科技文化。多元性作為廣德歷史的文化特征,要有所回溯。

b.彰顯地域特色

廣德全境內土地充沛,氣候溫潤,礦產豐富,古建林立……是全國最佳休閑旅游縣、中國生態旅游經濟百強縣。溶洞、竹林作為其中最具特色的自然風貌,應予以展現。

c.完善城市結構

六館基地位于城南新區內。在新近完成的該新區城市設計成果中,對行政中心以南的空間形態有了較為成熟的思考。作為控制本項目基地環境的新城格局,該積極響應。

d.整合功能空間

六館用途、規模各異,歸屬部門也不盡相同。但作為新城主軸線上的城市公共性文化建筑的性質是完全一致不悖的。作為城市文化建筑群應有的整體形象,需一體打造。

2.3設計手法

a.共生:和城市主線合軸與市政廣場同心

在廣德縣城總體規劃和城南新區城市設計中,南北主軸是至關重要的控制性要素。它既是聯系新老城區的空間紐帶,也直指盧湖和南部山區生的態景觀通廊。本案充分尊重上位規劃的理念,并演繹出發自市政廣場中心的弧線輪廓,進一步加強了本案于市政中心的密切關聯。

b.包容:聚各路場館一體享洞天市井佳境

多重文化的熏陶,鑄就了廣德人民寬厚、大度的優良品質。為避免六館差異性可能引發的雜亂格局,本案以聚合的手法將其整合:首先將中路的南北向景觀視廊保留,并取“溶洞”的意向予以打造;其次將館體密集的西部留開寬敞的東西通道,既滿足了4館的進出需求,也營建出市井街巷的宜人氛圍。(圖2)

c.編織:循竹藝經緯肌理承多元城市文脈

除了三省交界、三支(移民)匯聚,還有祠山、太極、佛家三教共存等等……“三”在廣德既是個具體的吉數,更是多元文化的代表性元素。本案將“三”作為形態構成的要素,結合竹編藝術的經緯法,構筑了集廣德的“人文”“自然”特質為一體的六館建筑表面肌理。(圖3)

d.拔起:展泱泱大國神威顯節節向上生機

廣德誓節鎮作為中國探空火箭發祥地,曾為我國的太空技術發展做出過不朽的貢獻。本案在平滑流暢的彩虹狀形體之上,不僅根據空間高度的需求將東部劇院的臺塔部分升出弧型屋面,還在西部設置了高高矗立的棱錐狀高塔。既有效地取得了建筑群的整體平衡、提供了市民登高遠眺的平臺,又形象地綜合表達了火箭發射塔和竹節高升的意向。

3.結語

博覽建筑是觀眾與展覽之間的橋梁,設計過程中,象征性表達要立足于基地所處的文化與自然環境,提取并整合各類象征性元素,對之有效地解讀與把握,結合國情、掌握分寸,避免庸俗化的迎合,這需要設計師做更多的嘗試和不懈的努力。

摘要:博覽建筑具有強烈的象征性,如何繼承和汲取傳統建筑文化的精華、創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博覽建筑是設計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從建筑象征性的分類、意向來源及載體等方面,探討表現博覽建筑象征性的設計方法及策略。

文化象征范文第5篇

為了能夠清楚的闡釋中國古琴藝術和西方中世紀音樂的象征論中涉及的象征性要素的差異, 我們有必要首先將上述兩個范疇中涉及的象征性要素存在的背景及其內容進行一些簡單的梳理。

一、中國古琴藝術及其中涉及的象征性要素簡介

要談論中國古琴藝術的相關問題, 就不得不從中國的文人音樂談起。文人音樂“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 始終具有獨立的藝術品格, 侵潤著文人階層強烈的情感意識。”[2]文人音樂指的是由歷代具有一定文化修養的知識階層人士創作或參與創作的傳統音樂。琴, 即古琴, 在中國文人音樂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被后人視為中國文人音樂的代表。根據古代琴著的記載, 琴, 在其創始之初, 就有禁心、載道、宣德的功用, 但同時也是人們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發展到孔子的時代, 琴的使用已相當普及, 其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較常見的自娛自樂的工具。但同時, 琴也同“瑟”、“玉磬”一起, 被列為堂上之樂。隋唐以后, 有關琴樂的獨立的思想理論、美學觀念、樂曲數量、精致程度等都有很大程度的進步, 這些與文人的推動作用是分不開的?;诖说确N種原因, “琴樂”被譽為“文人音樂”。

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中國古琴藝術, 滲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 無論在古琴的基礎理論、美學觀念, 還是在樂曲方面都顯示出中國傳統文化對其的深刻影響。中國歷代文人賦予了其深刻的象征含義, 其較為突出的表現在有關古琴形制方面的象征含義, 以下列舉其具有代表性的條目:

古琴正面形制光滑, 線條呈圓弧狀, 底面棱角清晰, 線條方整。此“上圓下方”的形制, 象征著中國歷代傳承的“天圓地方”的含義;

古琴琴弦有七, 象征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 即“金”、“木”、“水”、“火”、“土”, 其余“二弦”一象征“文”, 一象征“武”, 即傳統文化中的“文武雙全”;

古琴琴體長度為“三尺六寸五分”, 象征著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

古琴琴面共有十三個琴碼, 象征著中國傳統陰歷歷法中的“一年十二個月, 再加一閏月”。[3]基督教音樂是中世紀音樂的主流, 表現為:產生了許多重要的音樂形式, 如圣詠、清唱劇、彌撒曲、贊美詩、受難樂、安魂曲等;產生了以管風琴為代表的器樂形式;產生了新的音樂技術, 如記譜法、唱名法;產生了初期的對位法和復調技術, 如奧爾加農、第斯康特等。與此同時, 伴隨著音樂的發展, 相關音樂美學思想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產生了許多重要的音樂家、音樂理論家:如克雷芒、奧古斯丁、鮑埃修、卡爾奧多爾、伊西多爾、在這一大批人物中占領導地位的是基督教神學家奧古斯丁和新柏拉圖派的哲學家鮑埃修。

在以基督教音樂為主流的中世紀音樂文化中, 強烈的宗教色彩滲透在眾多的音樂形式中, 中世紀音樂美學思想同樣如此。音樂的象征論在中世紀音樂美學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中的象征性要素絕大部分是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構筑的因而中世紀音樂的象征論中涉及的象征性要素同樣具有強烈的宗教色彩。“格里高利一世宣稱:‘撥彈樂器可以宣告天堂, 鈴鼓預告肉體的滅亡, 長笛意味著對參加永恒的快樂的哭泣, 基薩拉琴給忠誠的信徒永恒幸福顛撲不滅的快樂”[4]同時, 中世紀音樂美學思想中有了廣泛的象征性傾向:;合唱象征著上帝彈奏著信眾的心弦;三聲部象征三位一體, 四音音階象征耶穌一生四個階段;四線譜象征人的四種氣質;七聲音階象征上帝工作的一個周期;第四度音象征希望;第五度音象征信仰。這些象征性要素明顯不同于中國古琴藝術中所涉及的, 但卻同樣都是關于音樂的象征性要素。

三、中國古琴藝術和西方中世紀音樂的象征論中涉及的象征性要素的差異分析

由前文可見, 中國古琴藝術中涉及的象征性要素和西方中世紀音樂的象征論中涉及的象征性要素都有其獨特的成長背景和存在環境, 雖同樣都是關于音樂的象征要素, 但其都各具特點、并且差異明顯, 就其中較為突出的方面進行分析, 其差異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 “文人音樂作為華夏文化的組成部分, 其背景深處, 他們幾乎都留下了傳統文人的的哲學思考以及與整個大千世界的親和關系”[2], 所以, 中國古琴藝術中涉及的象征性要素受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 體現的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價值傾向。具體地講, 在中國古琴藝術中涉及的象征含義中, 無論是中國歷代傳承的“天圓地方”、傳統士文化中的“文武雙全”、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學說, 以及涉及的傳統的陰歷歷制, 其都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傾向。而西方中世紀音樂的象征論中涉及的象征性要素中, 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 無論是關于樂器的象征, 還是關于音樂理論的象征;從象征的本體到象征含義, 其都圍繞著基督教。而“合唱、四音音階、三聲部、四線譜、第四度音、等”這些有關音樂本體的要素, 足以說明西方中世紀音樂的象征論中涉及的象征性要素在基督教音樂文化體系的影響下, 呈現的是一種有關音樂的實踐主張。

其次, 從象征性要素邏輯構建方面來分析, 中國古琴藝術中涉及的象征性要素有如下的特點, 即由一個具體的象征本體來得出具有世俗意義的象征含義, 具具體地講, 即由古琴形制、古琴琴弦、古琴琴面、古琴琴體這些具體的、細節的象征的本體來得出“文武雙全”、“五行”、“天圓地方”這樣的具有實際意義的象征含義, 因此, 中國古琴藝術中涉及的象征性要素在其邏輯構建方面具有世俗化傾向, 而這樣的一種傾向, 也正是中國音樂美學的一個重要的特征——強烈的世俗化傾向的體現;而西方中世紀音樂的象征論中涉及的象征性要素中象征本體和象征含義之間則甴一個相對具體的內容向一個具有抽象意味的象征含義過渡。比如, 三聲部象征三位一體, 四音音階象征耶穌一生四個階段、四線譜象征人的四種氣質、七聲音階象征上帝工作的一個周期等, 由此可見, 西方中世紀音樂的象征論中涉及的象征性要素在邏輯構建方面具有抽象化的傾向。

第三, 從象征本體來看, 中國古琴藝術中涉及的象征性要素中的古琴形制、古琴琴弦、古琴琴面、古琴琴體這些象征的本體, 雖然均來自于樂器, 但卻都是外在于音樂本體的, 而與此相反, 西方中世紀音樂的象征論中涉及的象征性要素中的合唱、三聲部、四音音階、四線譜、七聲音階、第四度音、第五度音體這些象征的本體, 都是音樂本體范疇內的重要因素, 較之前者, 距離音樂的本體更近。而象征本體的不同, 就大很大程度上為象征性要素的下一步——象征含義的相異埋下了伏筆。

綜上所述, 以“象征”這種手法為基礎的象征性要素, 作為一種音樂現象廣泛存在于中西音樂作品及其理論中。中國古琴藝術中涉及的象征性要素和西方中世紀音樂的象征論中涉及的象征性要素雖同樣都是有關音樂的象征, 但二者在不同的社會文化思想體系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體系和西方基督教文化思想環體系) 、音樂體系 (中國文人音樂體系和西方基督教音樂體系) 背景下, 不僅在象征性要素本體方面存在差異, 在象征性要素的邏輯構建方面也存在明顯不同。前者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下, 象征性要素邏輯構建傾向于具體, 象征本體外在于音樂范疇, 而后者, 西方中世紀音樂的象征論中涉及的象征性要素, 受西方基督教音樂文化體系的影響, 呈現出強烈的基督教色彩, 象征性要素邏輯構建傾向于抽象, 象征本體內在于音樂體系。

上述結論, 僅僅是象征性要素在兩個不同的范疇之內的差異, 假如我們將其置入更為寬泛的范疇之中, 進一步去尋找形成這樣的差異的原因, 其淵源莫過于——中西音樂的差異。

參考文獻

[1]張前, 王次炤.音樂美學基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P30.

[2]申波.文人生態背景下的中國文人音樂的審美特征[J].交響.2004 (4) .

[3] (法) 保-朗多爾米.朱少坤等譯.西方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P8.

上一篇:度假酒店下一篇:文化內涵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