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國有資產管理法范文

2023-09-16

國有資產管理法范文第1篇

國有資產評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強資產評估監督管理工作意見的通知

發文日期: 2001-12-31發文字號: 國辦發[2001]10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財政部《關于改革國有資產評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強資產評估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二00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財政部關于改革國有資產評估行政管理方式

加強資產評估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

1991年國務院發布《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91號),規定對國有資產的評估由政府行政管理部門進行立項和審核確認,這為評估行業的規范起步、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10年來,資產評估業在維護國家及各類投資者權益、吸收利用外資、規范國有企業改組改制和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資產評估業已基本發育成熟,評估機構已初步具備了獨立、客觀、公正執業的條件,從業人員的素質不斷提高。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以及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減少不必要的行政性審批,促進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真正作到獨立、客觀、公正地執業,現就改革國有資產評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強資產評估監督管理工作的有關問題提出以下意見:

一、取消政府部門對國有資產評估項目的立項確認審批制度,實行核準制和備案制各級財政(或國有資產管理,下同)部門對國有資產評估項目不再進行立項批復和對評估報告的確認批復(合規性審核)。有關經濟行為的資產評估活動由國有資產占有單位按照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聘

請具有相應資質的中介機構獨立進行,評估報告的法律責任由簽字的注冊資產評估師及所在評估機構共同承擔。

經各級政府批準的涉及國有資產產權變動、對外投資等經濟行為的重大經濟項目,其國有資產評估實行核準制。

凡由國務院批準實施的重大經濟項目,其評估報告由財政部進行核準;凡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實施的重大經濟項目,其評估報告由省級財政部門進行核準。

對其他國有資產評估項目實行備案制。除核準項目以外,中央管理的國有資產,其資產評估傾目報財政部或中央管理的企業集團公司、國務院有關部門備案。地方管理的國有資產評估項目的備案工作,比照上述原則執行。

二、加強資產評估活動的監管力度

資產評估是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公平交易、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重要手段。國有資產占有單位在發生公司制改建、對外投資、合并、分立、清算、股權比例變動、產權轉讓、資產拍賣、租賃、資產涉訟及其他影響國有權益等行為時,必須遵照國家現行法律法規的要求,獨立聘請中介機構進行資產評估,不得有意或借故規避評估程序,不得借評估行為弄虛作假、侵吞國有資產。承擔資產評估工作的各類中介機構,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評估程序、評估方法和標準,獨立、客觀、公正地進行資產評估,不得違規執業或出具虛假評估報告。各級財政部門應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對資產評估活動的監督管理,嚴格規范資產評估活動中各有關主體的行為,指導國有資產占有單位合理運用評估結果。對利用評估活動弄虛作假、侵害國有資產的行為要嚴肅查處,認真糾正,對違法違規執業的評估機構和從業人員要嚴厲處罰。

三、完善制度建設,規范評估秩序

資產評估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情況復雜,涉及面廣,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積極支持,確保這項改革順利進行。各級財政部門要切實轉變工作方式,加強資產評估管理法規和制度建設。財政部要盡快制定相關配套措施,建立評估項目的核準、備案、抽查制度,完善資產評估準則體系,強化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制度,以進一步規范評估程序和執業行為。對工作中出現

國有資產管理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企業國有資產法;國有資產;運營與管理

中圖分類號:f1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3890(2009)03―0068―05

2008年10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高票通過了《企業國有資產法》。由于是2003年修憲和2007年《物權法》頒布實施之后的新法,加之處于一場國際金融危機正演化成全球經濟危機的當口,因此其出臺的背景、時機與內容頗引人注目。

黨的“十六大”以后,國務院國資委成立,《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等也相繼出臺,初步形成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框架。特別是國資委成立以來,注重把握出資人定位,依法履行職責,切實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然而,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例如,國有資產的終極所有者依然缺位,國有資產監管的法制基礎不完備、不堅實,國有資產監管機構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還沒有真正做到“三統

一、三結合”等等。要解決這些突出問題,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我國最高立法機關加快制定和出臺《企業國有資產法》,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問題做出明確和規范,是一個帶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舉措。此外,《公司法》的修訂和《物權法》的通過為《企業國有資產法》的出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物權法制定過程中,有不少意見要求同時盡快制定國有資產法,以落實物權法的有關規定、切實保護國有資產權益;在物權法出臺后,這一要求便更加迫切。在這一背景下,《企業國有資產法》應運而生。

一、《企業國有資產法》出臺后國有資產運營與管理

《企業國有資產法》針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中的突出問題,明確了監管的基本原則,健全了監管的體制機制,對關系出資人權益的重大事項,包括企業改制、資產評估轉讓等容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環節,規定了嚴格的監管程序和要求。

(一)力堵國有資產流失“黑洞”

企業國有資產法是維護國有資產權益的重要法律保障,是國資委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的重要法律依據,也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重要法律措施。

在我國,國有資產分布廣泛,既有經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又有行政事業性資產。其中,經營性國有資產比重高,市場化取向也最為明確?;谧匀坏膫鞒?、歷史的積累、文化的積淀、政權的更迭以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有經濟及國有資本的飛速發展,我國聚集了巨大的國有資產和國有財富。據統計,截至2007年,我國共有國有企業11.5萬戶,資產總額35.5萬億元。僅中央企業一級,除國資委監管的146戶外,還有財政部負責監管的金融企業以及行業主管部門監管的其他為數眾多的國有企業。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由于以前對國有資產和財富的管理更多依賴的是行政方式和政策治理,制度性缺漏較多,行政性決策的隨意性較強,管理體制不完善,加上處于社會與經濟的轉型期,各種侵吞、侵害國有資產及其權益的事件層出不窮,國有資產流失現象比較嚴重,與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與依法治國的需要極不相符。在實踐中,國家出資企業的合并、分立、改制、增減資本、發行債券、重大投資、為他人提供擔保、國有資產轉讓以及大額捐贈、利潤分配、申請破產等事項是發生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環節。如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有的企業沒有進行國有資產評估,低估賤賣國有資產;有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違規投資、違規貸款,擅自用企業國有資產為他人提供擔保;有的國有資產轉讓程序不公正、不公開、不透明、不競價,少數人收受賄賂,侵吞國有資產等。

如何維護國有資產權益,保障國有資產安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針對國有資產流失的癥結,《企業國有資產法》對關系國有資產出資人權益的重大事項作了專章規定,并從企業改制、關聯方交易、資產評估和國有資產轉讓等各個方面進行詳細約束。國家出資企業合并、分立、改制、上市,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金,發行債券,進行重大投資,為他人提供大額擔保,轉讓重大財產,進行大額捐贈,分配利潤以及解散、申請破產等重大事項,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以及企業章程的規定,不得損害出資人和債券人的權益。“嚴防‘暗箱操作’,公開、公平、公正”成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核心原則。對于曾經引起熱議的管理層收購(mbo)問題,該法明文規定,可以向企業的高管或近親屬,或這些人所有或實際控制的企業轉讓的國有資產,在轉讓時,上述人員或企業應與其他受讓參與者平等競買,轉讓方應如實披露有關信息。“企業國有資產法”還規定了人大監督、行政監督、審計監督和社會監督四個層面對國有資產進行監督。

(二)界定了國資委作為“干凈”出資人的法律地位

在總結黨的“十六大”以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實踐經驗基礎上,企業國有資產法對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作了專章規定,按照國有獨資、控股、參股的不同企業類型,規定了政府授權的機構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主要內容、方式和責任等,從法律制度上解決了國有資產出資人代表地位,行使國有資產出資人權益,承擔維護出資人權益責任的問題。

該法明確界定了國資委作為“干凈”出資人的法律地位,規定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的規定設立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授權的其他有關部門、機構,根據本級人民政府的授權,代表本級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及企業章程對國家出資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保障出資人權益,防止國有資產損失。

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代表本級人民政府對國家出資企業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出資人權利。其委派的股東代表參加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國有資本參股公司召開的股東會會議、股東大會會議,應當按照委派機構的指示提出提案、發表意見、行使表決權,并將其履行職責的情況和結果及時報告委派機構。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定期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有關國有資產總量、結構、變動、收益等匯總分析的情況。

目前,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的機構主要是各地國資委。企業國有資產法為國資委行使職權提供了法律保障,明文規定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代表政府對國家出資企業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出資人權利,即“管人、管事、管預算”。2003年8月27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之后,在省轄的11個設區市級人民政府也分別設立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省政府國資委成立以來,將發 揮出資人在推進企業改革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同推進全省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有機結合起來,全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國有企業分布戰線收縮,產業集中度提高,競爭力增強,國企活力釋放,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對全省經濟貢獻度明顯加大。據統計,從2000~2007年,河北省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含金融類企業)從8 399家減少至3 019家,但實現利潤從虧損2億元提高到盈利188億元,國有資產總額從4 034億元增加至5 042億元。國有資本集中于鋼鐵、煤炭、醫藥化工等優勢領域,國有經濟對全省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進一步提高,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精銳之師”。

作為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的新舉措,河北省國有控股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于2006年5月成立。這是將企業國有產權公開轉讓和競價交易用于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一次探索,標志著國資委正在由單純企業監管向運營國有資本方向轉變。河北省國資委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加快推進資產重組、開展資本運營、化解金融風險、活化資金融通、優化國有資產配置,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在處置河北證券、重組財達證券債務中,該公司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方面由河北省國有控股公司、唐鋼集團增資擴股進入財達證券,使其取得了規范類券商資格。另一方面,經過大力協調,促成財達證券以8 100萬元的價格受讓河北證券的證券類資產,實現了平穩交接和良性過渡。接受河北證券證券類資產后,財達證券營業部由原16家增加到45家,服務部由原來的25家增加到51家,經紀業務規模躋身全國中等以上券商行列,2007年實現利潤8億元,成為河北省經濟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該公司還以提高產業集中度為著力點,適時推進鋼鐵、煤炭產業整合。根據省委、省政府“226”戰略部署,謀劃組建南、北兩大鋼鐵集團,將大集團戰略的實施有機融入“一線兩廂”區域布局中。由原唐鋼、承鋼、宣鋼組建了北部鋼鐵集團――唐山鋼鐵集團,形成了2 000萬t的產能,躋身全國鋼鐵產業第一陣營,對全省乃至全國鋼鐵產業戰略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在煤炭產業整合上,成功組建了河北金牛能源集團。2006年該集團擁有邢臺、邯鄲、張家口、井陘、山西壽陽等多個礦區,煤炭產量達到1 500萬t,“十一五”末將達2 500萬t,銷售收入150億元,已經和正在對全省煤炭工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起到帶動作用。

(三)國家出資企業享有經營自主權

《企業國有資產法》規定,除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外,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不得干預企業經營活動。企業依法享有的經營自主權和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該法明確規定,國家出資企業對其動產、不動產和其他財產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企業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國家出資企業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規定,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設置會計賬簿,進行會計核算,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企業章程的規定向出資人提供真實、完整的財務、會計信息。

(四)國有企業應實行民主管理

為防止企業高管“一言堂”,《企業國有資產法》還規定,國家出資企業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其他形式,實行民主管理。法律還規定,國家出資企業中應當由職工代表出任的董事、監事,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由職工民主選舉產生。國家出資企業的合并、分立、改制、解散、申請破產等重大事項,應當聽取企業工會的意見,并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其他形式聽取職工的意見和建議。企業改制涉及重新安置企業職工的,還應制定職工安置方案,并經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

(五)嚴格界定了國家出資企業及其管理者

《企業國有資產法》規定,國家出資企業包括企業全部注冊資本均為國有資本的國有獨資公司和非公司制的國有獨資企業,也包括企業注冊資本中包含部分國有資本的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和國有資本參股公司。企業國有資產法規范的重點是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和國有控股公司。

由于企業管理者直接負責企業財產的經營管理,國家出資企業的管理者對維護國有資產權益關系重大。按照國有獨資、控股、參股的不同企業類型,對國家出資企業管理者的有關事項在第四章作了規定。該法規定:國企高管不得隨意進行三類兼職。其中第二十五條規定,未經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同意,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在其他企業兼職。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國有資本參股公司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在經營同類業務的其他企業兼職。未經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同意,國有獨資公司的董事長不得兼任經理。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國有資本控股公司的董事長不得兼任經理。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兼任監事。

(六)國企主要負責人應接受經濟責任審計

法律規定,國家出資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以及企業章程,對企業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不得利用職權收受賄賂或者取得其他非法收入和不當利益,不得侵占、挪用企業資產,不得超越職權或者違反程序決定企業重大事項,不得有其他侵害國有資產出資人權益的行為。國家建立國家出資企業管理者經營業績考核制度。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應當對其任命的企業管理者進行年度和任期經營業績考核,并依據考核結果確定其薪酬標準及獎懲。明確造成國有資產特別重大損失或故意犯罪被判處刑罰的,將終身不得擔任企業高管。法律還對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任免或者建議任免的國家出資企業的管理者范圍以及管理者應當具備的條件作出了規定。

河北省政府國資委成立后,將建立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制度作為完善國資監管體系、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率先在全國地方國資系統制定出臺了《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并在2004年對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進行了試運行,為2005年正式推出業績考核制度奠定了基礎。2005年河北省政府國資委與22戶所出資企業負責人簽訂了經營業績責任書。此后,河北省政府國資委以國有資產出資人的身份正式對企業負責人進行經營業績考核,這標志著河北省在建立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制度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

在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責任書考核指標體系設計上,突出了出資人對資本經營效率和資本經營回報的關注和重視,主要有利潤指標、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和反映企業不同經營特點的分類指標;在權利義務關系處理上,突出了國有資產的經營責任,明確了企業負責人應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切實增加經濟效益,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此外,還啟動了企業負責人任期經營業績考核,以使國有資產經營責任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

(七)正式建立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

如何完善公共財政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社會保障預算這三大預算是近年來政策界和學術界討論頗多的問題,而如何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則是預算制度改革中的焦點問題。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是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重要手段。鑒于此,《企業國有資產法》明確規定對國有資本收益實行預算管理,國家建立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對國家作為出資人取得的國有資本收入及其支出實行預算管理。依照預算法的規定,并參照2008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該法在第六章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收支范圍、編制原則、編制和批準程序等作了原則規定。同時,考慮到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正在試點,還需要在實踐中逐步調整完善,該法規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的具體辦法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此外,在制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時要兼顧歷史、區分行業差異,即在確定國有資本經營收益上繳比例時,要綜合考慮國家初期投入規模、企業經營情況及壟斷性或競爭性等行業特點,以達到兼顧企業間公平的目的。

(八)明確規定國有資產轉讓應在產權交易所公開進行

產權市場特有的陽光化平臺、規范的操作流程和規則、善于發現投資人和產權價值的特點都有利于國有資產的進場交易。行政事業性和資源類國有資產早已出現在產權市場,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而經營性國有資產也同樣需要通過進場競價發現價格,通過競爭實現價值在市場上的確認,以實現等價有償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國有資產轉讓原則。

目前,河北省已建立起以省產權交易中心為龍頭(主市場)、以其他10個市為節點(分市場),覆蓋全省的區域性產權市場體系,按照統一監管制度、統一交易規則、統一信息披露、統一交易鑒證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了信息系統、監控系統和交易系統,形成了運行規范、覆蓋廣泛的產權市場網絡。同時,為了更好地提升產權市場服務功能,河北省還搭建起高效、便捷的產權交易信息平臺和資源中心,開發了“河北產權網”,創建了網上產權信息數據庫,為河北省產權市場提供了高效暢通的信息支撐系統。截至2006年9月,全省累計完成產權交易項目2 921個,交易金額330.94億元,盤活國有資產存量735.25億元。據《中國產權市場年鑒》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河北省產權交易金額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排名全國第四。目前,河北產權交易市場已成為國有產權重組和有序流動的重要樞紐。

二、《企業國有資產法》后續修訂空間

盡管《企業國有資產法》對近30年國企改革開放實踐進行了總結,但由于其是中國社會轉型期的產物,瑕疵與不足之處在所難免。如立法范圍偏窄、國資委的“小國資委”定位、對大量需改革的政府部門擔任出資人角色的認可、國資監管職能歸屬不清晰、企業高管薪酬具體規定的缺乏、對交易無效行為的認定、境外國資監管的空白以及立法過于原則化等均需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以便為今后制定更加廣義的《國有資產法》奠定基礎。

(一)“小國資法”的立法范圍

國有資產范圍很廣,有一種劃分方法將國有資產大體分為三類:經營性國有資產、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和資源性國有資產,而這三類國有資產在功能和監管方式等方面有較大不同,都納入一部“大而全”的法律全面調整,立法難度會大大增加。

從立法迫切性看,目前對行政性國有資產的管理,已有國務院及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的相關行政法規、規章和有關文件加以規范;有關國有自然資源的權屬及其保護和開發利用等,除物權法外,已有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法、森林法、水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相關的專門法律調整;而經營性國有資產在國有資產中占有很大比重,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實踐中迫切需要專門立法的問題突出,各方面對國有資產的關注,也主要是集中在確保企業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上。于是立法機關決定,先制定一部適用于經營性國有資產,即企業國有資產的法律,并最終定名為“企業國有資產法”。因此,這部企業國有資產法還不是完整的國有資產法,它僅規范了國有企業以及金融企業的國有資產,行政事業單位和資源類企業中的國有資產并沒有包括其中,適用范圍不大,只是一部完整、全面的《國有資產法》的前奏,隨后全國人大將進一步研究對行政事業性資產立法。

(二)為“金融國資委”成立留下了端口

鑒于巨額金融資產在國有資產中的比例,金融國有資產監管的必要性不容忽視。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雷曼兄弟的破產、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轉型為銀行投資控股公司以及金融機構倒閉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彰顯了國有金融資產統一監管的重要性。而目前現有相關證券、期貨、商業銀行、基金等金融類企業法律法規,均未明確對金融國資的監管?!镀髽I國有資產法》明確規定了金融企業國有資產也屬于企業國資法調整的范圍。但由于金融業經營的是資金,具有比較強的外部性,因而在附則中提出了:“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的管理與監督,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按照其規定。”目前我國不同類型的金融資產分屬不同監管部門,這對控制金融風險非常不利,應盡快建立一個獨立統一的金融國資委,以很好地履行出資人職責。

(三)國資監管職能歸屬有待進一步清晰

《企業國有資產法》規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根據本級人民政府的授權,代表本級人民政府對國家出資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在第七章中又特別規定了國有資產監督由人大常委會、政府及政府審計機關、社會公眾監督等構成。因此,該法未明示剝離國資委現有的行政監督職能,委托人、出資人、經營人、監管人、司法人五方面關系還需進一步厘清。

(四)企業高管薪酬未作規定

國有資產管理法范文第3篇

國有資產就是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資源和財產, 泛指國家所擁有的一切有形的無形的、具有價值的經濟資源。鄉鎮作為國家政府層級的末端, 最為密切和廣泛的聯系著整個社會。鄉鎮國有資產一般包括著我國國有資產的三種類別:由國家對企業出資形成的經營性國有資產, 由國家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等組織管理的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及由土地、森林、礦藏、水流、草原等組成的資源性國有資產。鄉鎮國有資產的管理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一直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在新形勢的背景下, 伴隨著通過刺激消費帶動經濟增長以及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重點, 又將鄉鎮發展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而在這其中鄉鎮國有資產的管理又有著十分鮮明的象征意義。

二、鄉鎮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在社會不斷進步的背景下,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鄉鎮的發展越來越快, 各項事務的進行也越來越規范, 與此同時, 鄉鎮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也凸顯出來。由于受到歷史條件, 利益沖突等多種因素的制約, 國有資產流失、管理經營不善等問題一直伴隨著鄉鎮國有資產的管理工作。

(一) 土地資產流失嚴重

以土地為代表的資源性國有資產對于大多數的鄉鎮而言, 是其管理的國有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 而在對土地使用及處置的問題上, 鄉鎮對于土地資產的管理存在諸多問題, 導致土地資產流失嚴重。

1. 土地處置不規范。

體現在隨意改變土地性質、用途及隨意減免地價兩方面。在項目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浪潮之下, 鄉鎮一級的各種開發區項目也被陸續上馬, 而在開發區征地的過程中擴大容積率、任意規劃等現象屢見不鮮, 而且為了項目引進, 在招商的過程中, 各種優惠政策也不斷創新, 減免地價、政府擔保等新時期的招商政策也與時俱進的演變。

2. 土地規劃不合理。

在經濟發展各項指標的規劃下, 鄉鎮對于土地規劃沒有長久性, 可持續科學發展的意識淡薄, 每當有項目都胡亂開工, 導致鄉鎮自身發展與項目進度嚴重不符, 并且臨近鄉鎮之間的開發區項目也存在資源及消費群體的爭奪現象。

(二) 資產管理經營不善

鄉鎮國有資產中, 房屋和建筑物占有很大比例, 對于此項資產的管理, 由于資產分散, 加之資產受到地域等因素影響, 優劣明顯, 許多資產都找不到相關負責人。鄉鎮經營性國有資產雖然在全國鄉鎮資產中比率不高, 但是對于大多數鄉鎮, 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的鄉鎮而言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鄉鎮經營性國有資產主要體現為全民企業及鄉鎮集體企業中的國有經濟部分。鄉鎮經營性國有資產在管理上的“無序、松懈”, 在經營的上無效率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普遍。在企業體現的國有資產中, 有鄉鎮由于擔心資產被國家或上級政府收繳, 直接將資產以低價轉移到集體或是個人手中, 并且假借國家政策扶持的借口將資產轉移至利益相關者一方。

(三) 資產缺乏有效監督

鄉鎮國有資產沒有直接的管理機構進行管理, 對于國有資產的管理十分有限。對于土地等資源性資產而言, 土地管理所的職能行使有限, 特別在政府及其他單位的干涉下對土地的一些評估處置不科學合理。在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的方面, 在2007年國家組織的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中, 許多地方都有賬實不符的現象。而根據《會計法》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 鄉鎮每年至少要對國有資產進行一次盤存。而且在冊的統計數據往往不夠齊全、詳細、變動體現不準確。而具體的監督的缺失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一個是內部監督即單位內部未建立日常監督制度, 一個是外部監督即審計部門只注重各單位的財務狀況, 未有專門部門來監督鄉鎮資產管理和使用情況。

三、鄉鎮國有資產管理的改進

鄉鎮國有資產管理存在諸多問題, 而進行分類的話問題主要來自意識、制度、監管幾個方面。鄉鎮國有資產管理是一項系統的工程, 不是簡單的措施就能一步實現的, 要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增值既要涉及人的層面, 還要在制度建設和管理方式上進行創新。

(一) 增強資產管理意識, 嚴格資產處置流程

意識決定行為, 良好的資產管理意識才能做好資產管理工作。在現有的法律規范體系下, 國有資產的管理最為重要的任務就落到了各級管理機構的肩上, 對于鄉鎮國有資產管理而言, 由于沒有鄉鎮一級的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政府領導干部就必須更為重視國有資產的管理工作, 從領導層面建立資產管理的良好意識, 并通過嚴格資產的處置流程來確保資產的合理處置, 避免國有資產的無故流失。在土地的處置過程中, 土地管理機構要嚴格執法, 認真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執行。政府在進行鄉鎮規劃的過程中, 需要從科學發展的角度出發, 合理規劃, 充分利用稀缺的土地資源, 做好各項評估工作, 做到優化分配, 高效利用。對于土地改造或者出讓的過程中, 應該認真執行各項評估及公開招標的流程, 降低協議出讓等轉讓比率, 提升土地及其他附屬物的處置透明度。

(二) 完善資產管理制度, 提高資產使用效率

針對于鄉鎮國有資產管理經營不善, 應該完善資產管理的制度, 明確相關職能部門的管理職責。從政策、制度、機構和人員上規范資產管理活動, 規范權利使用, 對分散的資產實行聯合管理, 專人負責, 以避免由于濫用權利和管理不利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借鑒企業資產管理方式, 在國有資產管理中引入績效考核, 對鄉鎮國有資產的管理經營工作進行評估, 對資產購置、利用、處置都進行第三方考核, 實現入口、使用、出口等環節的動態資產管理, 在月度、季度及年度三個層面來對國有資產進行一個管理經營的科學評估, 以促進國有資產的有效管理, 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引入評估考核制度, 可以有效避免“只購不管”、“重資金、輕實物”的現象發生。評估考核制度需由單位內部和第三方機構聯合進行, 由內外共同對鄉鎮國有資產的管理、經營有一個客觀的評價, 并根據評估結果給予相應獎懲。

(三) 落實資產清查監控, 建立資產信息系統

鄉鎮國有資產需進行清查與監控, 以保證對資產的動態管理, 一方面促進在用資產的及時盤存和高效使用, 一方面對閑置資產進行合理利用, 避免國有資產的浪費。特別在鄉鎮合并的過程中, 對國有資產的清算加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沒有相應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存在的鄉鎮一級, 則需建立資產信息管理系統, 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和監控進行動態記錄以便進行科學的評估。鄉鎮國有資產管理系統的構建沒有什么過于困難的技術障礙, 在高校、醫院等事業單位及許多大型企業的資產管理當中都已經進行了運用。構建鄉鎮國有資產管理系統可以解決鄉鎮國有資產分散和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稀缺的矛盾, 可以對資產購置、利用、處置的資產管理進行全環節、全過程的動態管理, 有助于實現資產管理的業務規范化, 并且可以為國有資產管理的評估考核制度提供數據保障, 也便于促進各鄉鎮各單位的良性競爭。

四、結語

鄉鎮國有資產管理的問題亟待解決, 它不僅僅是我國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一步。在鄉鎮國有資產的管理問題上需要對癥下藥, 在經營性國有資產, 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和資源性國有資產管里上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方式, 但增強國有資產管理意識, 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 引入第三方監控及建立信息化國有資產管理系統是解決國有資產流失、改善國有資產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

參考文獻

[1]許才明.鄉鎮政府管理改革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9.

[2]鄭國洪.國有資產管理體質問題研究[M].中國檢查出版社, 2010.

[3]毛程連, 莊序瑩等.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督與管理[M].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1.

[4]陳恩富, 徐惠平.建立“一府兩系、三層分立、分類管理的國有資產管理新體制”[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003, (3) .

[5]余輝榮.淺析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市場, 2011, (41) .

國有資產管理法范文第4篇

績效能夠理解為對財政支出管理的考核標準,是社會公眾獲得有效的公共服務和財政支出的相對比值,而績效評價則是對這個相對比值的評價。事業單位是具有公益性質的利用國家資源舉辦的單位,所以國有資產是事業單位實現其屬性的重要物質基礎,對于事業單位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事業單位要想實現良好的發展,就必須要不斷的提高綜合管理水平,而國有資產的績效管理就是其綜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資產的績效管理包括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對管理進行嚴格的監督。通過科學完善的績效管理,以此不斷改進國有資產使用和管理的效能,進而逐步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最終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我國社會經濟在不斷發展,國有資產在事業單位中的占比也是逐年的上升。隨著全國事業單位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也間接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績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加強國有資產的績效管理,不僅關乎單位自身發展,同時也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轉型密切相關。因此,事業單位需要加強國有資產績效管理水平,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性,從而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和收益率,最終促進事業單位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加強國有資產績效管理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事業單位資產以及資金的使用效率。首先,事業單位加強國有資產績效管理可以科學合理的分配單位資源,提高單位國有資產的利用率,防止事業單位出現賬實不符的現象,從而提高了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使用價值。其次,資金的預算管理更注重對價值形態進行考量,資產的績效管理則更注重對實物形態進行考量。兩者的承載客體雖然都是財政性資金,但資產是資金的固化形式,資金的預算管理能對國有資產的存量和增量進行最科學的調節控制,從而使國有資產管理形成一個最優化的科學決策機制。再其次,事業單位通過加強國有資產績效管理可以對單位預算以及國有資產配置的合理性進行科學評價,實現對國有資產從購置到清查的全過程監督和管理,從而提高事業單位資金使用的效益。

2.有利于提高事業單位管理能力。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績效管理,不僅能促進事業單位管理更加全面化,還能促進事業單位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形成良好的科學規范運營機制,進而促進事業單位各項業務的良性發展。此外,事業單位還能通過加強國有資產的績效管理,實現單位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單位各部門之間管理機制有效結合,改善單位內部治理結構,提升事業單位綜合管理能力。

3.有利于促進財稅體制深化改革。近年來,我國進行的營改增財稅體制改革起到了明顯的結構化減稅規模效應??冃Ч芾韽娬{提質增效,提高了事業單位公共服務質量。作為財政支出與預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手段,績效管理的核心思想與財稅體制改革目的如出一轍?;仡櫄v史,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推進,績效管理的產生與應用都起到了關鍵作用,極大程度地促進了我國財稅體制改革。

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管理現狀

1.制度體系不健全。首先,關于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同時也缺乏相應的制度以及具體實施細則。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管理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進而就會導致單位內部缺乏完善的國有資產績效管理制度。通常來說,負責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是資產管理部門以及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主要負責管理實物形態資產,財務部門主要負責管理貨幣形態資產。資產管理部門對實物進行登記、建賬等,國有資產實際使用部門負責管理資產的日常運營。由于沒有形成完善的國有資產績效管理制度,各部門之間資產管理比較分散,信息也沒有形成共享不對等,這樣就會導致只是形成對資產數量進行管理,對于資產的后期保養維護以及資產的優化配置都沒有形成有效管理,極大程度地造成資產閑置、資源的浪費。

2.預算管理機制不完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主要來源于財政資金投入,因此國有資產的購置應受部門預算的約束,完善的預算管理機制直接影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管理與其預算管理以及預算數據密切相關,事業單位可以通過完善預算管理機制,參考預算指標來對國有資產管理情況進行有效評估,從而確保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科學有效。實際情況是,部分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機制不完善,沒有制定相應的國有資產預算考核體系,國有資產績效管理與預算績效管理沒有形成有效的聯動,兩者出現脫節的現象。這樣就會導致事業單位相關工作人員無法對國有資產績效管理給予足夠重視,隨意性較強,一旦發現國有資產出現問題只會進行上報維修,大大縮短了國有資產實際使用時間,無法發揮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的作用。

3.績效管理評價體系不完善。首先,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管理評價指標的制定,應該充分結合其國有資產管理的實際情況,從而確保制定的績效評價指標能夠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進行合理的規范。其次,事業單位制定國有資產的績效管理評價指標應具有全面性,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但部分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指標沒有與實際情況形成有效銜接,制定的國有資產績效管理評價指標比較單一。例如績效指標只考慮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但沒有國有資產的維護以及國有資產清查等情況,導致部分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出現重使用輕維護的現象,從而造成部分事業單位一味地提高資產的使用率,而不考慮資產使用壽命的減損,這也直接增加了資產的維修成本,間接造成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浪費。再其次,部分事業單位雖然建立了績效評價指標,但實際執行過程中由于缺乏監管,沒有完全按照績效評價來評價,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比較隨意,無法發揮績效評價指標的真正效用。

三、改進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管理的措施

1.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事業單位加強國有資產的績效管理,首先要有完善的相關制度作為支撐。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采購人員在進行國有資產購置時應遵守相關職責,確保采購的物資真實、合理,并加強對所采購資產的數量及質量進行驗收和風險把控。同時,還應該制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日常管理制度,細化國有資產日常管理使用流程細則,并明確單位內部各崗位職責。另外,對于國有資產的申請使用應嚴格審查報批手續,對于閑置的國有資產應及時進行調劑再利用,對于廢舊的國有資產應進行走報廢程序,避免廢舊物資的積壓堆放。

2.加強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隨著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管理提供了便利。事業單位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準確掌握國有資產購置、配置、維修、處置等相關數據信息。通過運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事業單位可以統計國有資產的數量、價值以及位置等相關信息,實現對國有資產運用周期的全過程監督,確保國有資產所有信息都具有溯源性。同時,事業單位通過加強信息系統建設還可以實現單位內部各部門之間信息、資源共享,各部門分工明確,形成合力。通過對數據信息的分析整理,可以有效的為事業單位提供國有資產配置、預算編制以及績效評價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進而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益。

3.科學設置國有資產績效評價指標。事業單位加強國有資產績效管理,最重要的便是科學設置績效評價指標。事業單位設置績效評價指標時應充分結合預算績效指標,國有資產購置績效與預算績效管理從本質上說都是為了即節約成本又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公共服務需求。因此,事業單位可以將全年資產購置計劃列入年初預算,如果發現預算執行實際數與期末考核預算數出現嚴重超標,應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同時,事業單位還可以將國有資產配置與預算管理績效指標相結合,加強國有資產處置管理。事業單位還可以將績效考核與個人獎懲掛鉤,此部分指標可包括國有資產支出額以及支出額增長率,還可以包括國有資產使用率、維修率、報廢率等,從而提高單位員工工作積極性。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績效管理與國有資產的安全性、保值性和流動性密切相關,事業單位應該加強國有資產的績效管理,從而增強國有資產的整體運作,以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保值和增值。事業單位加強國有資產的績效管理,不僅有利于提高單位資產和資金的使用效率,還有利于提高單位的管理能力,更是有利于促進財稅深化改革?,F階段,我國部分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績效管理還存在制度體系不健全、預算管理機制以及績效評價體系不完善等相關問題。因此,事業單位還需要完善其自身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加強資產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科學地設置和優化國有資產績效評價的相關性指標,這樣才能促進事業單位各項業務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進而實現事業單位長期和諧的發展目標。

(作者單位:南陽市中醫藥發展服務中心)

國有資產管理法范文第5篇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經過不斷的改革和探索,逐漸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國有資產管理模式。但是現階段我國實施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完善。文章通過分析我國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我國國有資產管理需要借鑒的經驗和改革的措施。

【關鍵詞】國有資產;預算管理;分類管理

眾所周知,國有經濟所創造的物質財富,不僅維持了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國防力量的壯大,還促進了“兩個文明”的建設,可以說沒有國有經濟為我國經濟發展奠定的堅實基礎,我們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空前發展,生產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繼續采用原來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要。當前,我國政府已經意識到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對于國有企業改革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是效果都不盡人意。追根溯源其本質原因在于以往的這些措施,大多停留在對表面制度的改革,很少去發掘本質。因此,必須抓住問題的本質,改革才能有效果。

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預算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原因

1.資產管理與財政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相分離,資產的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脫節,造成行政事業單位無法進行正常的會計核算。加之現行財政管理體制中一些基層財政部門在編制部門預算過程中比較粗糙,沒有細化到項目,致使單位只想要錢、不想節流;只重資產購置、不重資產管理;只求擁有資產、不求資產效率;只反映單位收入和支出、不反映單位存量資產及其狀況等。

2.缺乏公平合理、有約束力的國有資產配置標準和費用定額標準。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隨意購置和重復購置現象較為普遍,導致各單位之間的資產配備不公平。違反資產配置標準的情況屢有發生,各部門的資產占用狀況差異明顯,導致難以按照一定的標準確定實物費用定額,影響了實物費用定額工作的全面推行。

3.由于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基礎薄弱,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和財政部門之間資產占用信息不對稱。財政部門無法準確掌握部門資產占用情況,難以結合部門資產占有狀況確定新增固定資產的標準和數量,難以結合資產占用狀況安排預算并按照一定的標準確定實物費用定額。

4.資產預算編制有待細化?;局С鲱A算中的日常公用經費包括政府收支分類的支出經濟分類科目中的物業管理費、一般購置費等內容。項目支出中的行政事業類支出包括大型購置、大型修繕、大型會議等。因此,有些部門就出現利用項目經費補貼公用經費的情況。若部門預算編制過粗,支出標準體系不明確,設備的重復購置和公用經費的超標現象就不可避免。

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應借鑒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

1.在有些國家國有企業享受不到任何優惠待遇,與其他非國有企業一起在市場中自由競爭,企業全部實行市場化運作。國家給每個國有企業都制定了明確的目標,將利潤指標作為對國有企業經營者的主要考核標準,一旦國有企業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被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所淘汰,政府就會毫不猶豫地將其賣掉。這種立場鮮明的做法,使得這些國家的國有企業競爭能力非常強。

2.許多國家對國有資產實行分類管理。在這些國家,國家作為國有資產的產權主體,其行為目標具有多重性和不一致性。行為目標的多重性和不一致性,不但造成了國有資產運行的差異,還給相互之間提供了產生矛盾的可能。所以,對國有資產進行分類管理,促使他們明確各自目標,會減少矛盾發生的概率。

3.有些國家在政府和國有企業之間設立一個中介機構——國家控股公司,由國家控股公司代國家行使所有權。其主要職責:一是使國有企業的兩權分離,避免了國家的行政干預,使企業有了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二是協調政府制定各種管理國有企業的方針政策,避免各個管理部門之間由于政策各異帶來的矛盾;三是督促國家控股公司和企業執行管理部門的指示和決策,保護所有者利益不受侵害。

4.依法管理國有資產是許多國家的共同特征。國有資產管理的方方面面均有法可依,規范其設立、運行、管理和解散等各個方面,大多數國家的法規是最高權力機構以憲法或法律的形式通過的。管理國有資產有法可依,不僅提高了國有資產管理的權威性、連貫性,也明確了管理主體之間、管理主體和被管對象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劃定了他們各自應享有的權利和應承擔的義務,使國有資產的運行循序漸進。與此同時,在法律的指導下進行國有企業改革具有透明性,不僅確保了改革的順利進行,還可以隨時接受公眾的監督。

三、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措施

1.加大對國有資產管理隊伍的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一方面,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要充分認識到專業性人才的重要性,給國有企業配備具有綜合素質的管理人員??梢酝ㄟ^各種類型的人才招聘,為國有資產部門配備資產管理專業人才,或者邀請國有資產管理專家對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人員進行提高培訓,提高他們管理國有資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將國有資產的管理劃分成若干個環節,每個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分配相應的職能,明確他們的責任和權利并公開考核指標,定期對他們進行考核并實行獎懲。

2.對我國的國有資產進行分門別類管理。對國有資產按照它們所在行業的不同性質進行分類,可嘗試在水力、電力及通信等國家壟斷行業引進自由競爭機制,使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些壟斷行業不僅能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還能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在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中,國有資產應在追求盈利的同時擔負起行業“領頭羊”的責任。同時,機制盡快著手研究建立資產的調劑使用制度,構建一個統一的調劑資產管理平臺.對單位超過標準配置或閑置不用的資產進行調劑使用,推動不同單位以及單位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整合與共享共用機制,盤活閑置和未充分使用的資產。調劑不同單位余缺避免重復配置減少資產閑置和浪費現象,節約政府公共資源。積極探索對行政事業單位大宗資產以及部分價值昂貴使用率不高的專用設備試行專業化集中管理的模式,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實現國有資產管理的最終目標,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3.集中管理與分散管理國有資產相結合,突出管理的權威性。我國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雖然已經確立了“統一所有、分級管理”的管理原則,但還缺乏權威管理機構??梢越梃b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應盡早將財政部確立為國有資產管理的主導機構,突出其權威,使其他各個管理機構在主導機構的協調組織下,形成管理合力,將當前的國有資產管理不科學的局面改變。

4.加大國有資產的立法管理力度,逐漸形成統一的、全面的國有資產管理法律體系。當前我國政府已將國有企業改革作為工作的重點,但對于國有資產管理的立法仍不夠重視,導致了我國的國有資產管理立法層次較低,缺乏相應的權威性和連貫性。因此,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立法工作,提高立法層次,樹立法律權威,形成統一的、完善的國有資產管理法律體系,只有如此,才能改善我國國有資產管理不完善的現狀。

5.跟蹤檢查、強化監督,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監督。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狀況應成為考核管理部門行政領導的重要內容。對因資產管理和使用不當而出現的資產浪費與不合理損失等現象,應依法追究行政事業單位負責人、資產管理和使用人員的責任,對違法違紀行為要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定期匯報制度。各級各部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使用、管理單位應向同級財政資產管理部門定期匯報資產形成使用、處置等方面的情況,自覺接受監督。

參考文獻

[1]秦云山,李鵬.《簡談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中國總會計師》.2010(11)

[2]高均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管理觀察》.2010(33)

[3]胡亞林.《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探討》.《經濟研究導刊》.2009(20)

上一篇:融資租入固定資產下一篇:資產托管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