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國有資產法范文

2023-09-16

國有資產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大慶勞動力轉移,城鎮擴張,中介組織

一、大慶市勞動力轉移現狀

近年來, 大慶市總共有34萬農民從泥濘的農田里拔出雙腳。這批農村勞動力不僅實現了8億元的可觀收入, 拉動人均增收600元。更重要的是, 這場浩浩蕩蕩的“大轉移”, 沖擊了傳統觀念, 促進了農村生產力要素的優化配置, 帶動了農業結構的大調整。“大慶”這個名字, 一直與“資源”這個詞匯緊緊相連。豐富的油氣資源和發達的工業, 讓大慶的城市人均GDP高高摸上12 000美元, 是全國人均GDP3000美元小康標準的四倍!但是, 這不能說明大慶的小康已經實現。

在這片盛產石油的土地上, 還有135萬肩扛鋤頭的農民, 日升而作, 日落而息。大慶所屬的4個縣, 兩個是國家級貧困縣, 兩個是省級貧困縣。大慶的農村人均GDP, 才剛剛達到800美元。僅是全國小康標準的四分之一。這組對比強烈的數據, 讓大慶人清醒認識到, 縮小大慶城鄉差別刻不容緩。

今年, 全市共舉辦各種用工洽談會34次, 有80多家市內外大型用人企業參加了招聘農民工活動, 簽訂用工合同3.6萬人。各區縣與外地職介機構達成協作關系, 每天定時接收、發布用工信息, 還在電視臺開辟專欄, 及時公布用工信息。各鄉鎮建立了勞動力預備制人才庫, 按特長、求職意愿分別登記造冊, 實現網絡化動態管理。大慶還發揮駐外辦事機構和大慶籍在外經商辦實業人員的作用, 開辟勞動力就業市場, 大規模組織勞務輸出。杜爾伯特縣在廣東省開辦餐飲服務業的大小老板有500多人, 這500多老板, 幾年來從家鄉帶走了5000多人闖廣東賺錢。為了提高培訓質量, 從根本上促進農村勞動力由“體力體能”輸出向“智力智能”輸出轉變, 大慶農村勞動力培訓在項目和專業的選擇上, 堅持瞄準高技能、高層次崗位和高效益工種, 采取聯營聯合式培訓、訂單定向式培訓、就業、維權一體式服務的方式, 在傾力打造勞務品牌上下功夫。大慶市為此已拿出1000萬元資金, 作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的專項培訓經費。目前, 大慶崗前技能培訓活動遍地開花。如今北京、廣州等地, “大慶農民工”已成為一個響當當的勞務品牌, 是大慶務工者的“綠色通行證”。除此之外, 大慶大力發展畜牧業, 提出為了實施農轉牧戰略, 要讓大慶1/3的農民變成牧民。

二、大慶市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特點

(一) 自發轉移為主

盡管政府或有關部門積極做好有計劃、有組織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工作, 但歷年來農村當年轉向非農行業的勞動力中, 依靠政府或有關部門有組織地轉移的人數只占很少一部分。目前, 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主要是通過親友介紹或自尋出路等方式自發轉移。

(二) 絕大多數在市內轉移

一是大慶市作為一個工業發達的城市, 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和投資環境的優化, 吸引了大量的投資商在大慶投資建廠, 為農民選擇農外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大量的機會。二是大文化戰略的啟動和實施, 帶動了第三產業迅猛發展。近幾年來, 大慶市已經先后引進高校和科研機構, 帶動了相關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 為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三是由于大慶整體經濟水平相對較高, 非農產業的勞動報酬也較高。因此, 從事非農行業的農民大部分選擇本地 (本縣) 轉移, 既節省轉移成本又可獲得較高的收入。

(三) 文化程度相對較高

如果按勞動力文化程度分組, 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勞動力, 只有20.3%的勞動力從事非農行業;而初中、高中和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動力從事非農行業的比例則分別為48.9%、52.9%和77.6%??梢? 文化程度較高的勞動力更易發生轉移, 同時容易導致給農業勞動力留下更多的低文化勞動者。

(四) 年輕化

調查表明, 大慶市2007年農村非農勞動力中, 十個非農勞動力中有七個35歲以下。從另一角度看, 各年齡段的農村勞動力中從事非農的比例中, 18-40歲的占絕大多數。勞動力年齡越大從事非農的比重越低。

(五) 兼業性

兼業行為是指農村勞動力在從事農業的同時兼營非農行業或從事非農產業的同時兼營農業, 近三分之一的農村勞動力有兼業行為。

三、加快大慶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對策措施

(一) 加強技能培訓

由于市場對農村勞動力的需求由體力型逐步轉向管理、技能、智能等綜合型, 因此, 必須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 這是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有效轉移的重要保障。要下決心改變以往農村青少年從普通學校畢業后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做法, 盡快制定和完善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的總體規劃, 按市場化、社會化的要求, 增加職業培訓基地和培訓集團, 并不斷完善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體系。有針對性地制定農民就業培訓政策, 開展各種就業培訓和教育。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 培訓目標不斷升級換代, “智力型”民工開始成為重要方向。同時職業道德、法制、安全生產教育、履約意識、責任觀念也是培訓的重要內容。

(二) 大力發展勞務中介組織

當前, 農村有很大一部分勞動力想轉移出去, 但是由于信息等方面的問題, 要么固守田園, 要么盲目流動。因此, 政府必須大力發展正規的勞務中介組織, 及時為農村勞動力提供勞務信息, 幫助他們實現有效轉移。要在規范現有的各種信息、培訓、咨詢和職業介紹等服務機構的基礎上, 加快建立健全中介體系, 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化程度。

(三) 提高農村城鎮化水平

加快推進中心城鎮建設, 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更多的空間和載體。小城鎮是大中城市發展的基礎, 沒有小城鎮作鋪墊, 大中城市的凝聚經濟效果也不能充分發揮。政府應積極引導鄉鎮企業向中心城鎮相對集中, 增強中心城鎮的聚集效應, 同時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有條件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向中心城鎮和小城鎮。

(四) 重視農村勞動力的非正規就業

所謂非正規就業, 是指在非正規部門就業。這類部門主要表現為大量在城市的自我雇傭人員以及小時工、臨時工、季節工和自由職業者以及經常變換工種的從業人員。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領域, 在很大程度上和較長時期內, 要以這種非正規就業方式來實現其充分就業。

(五) 妥善解決城鎮擴張中的失地農民問題

在嚴格控制占用耕地的同時, 要改革土地征用制度, 提高土地補償標準, 保證這部分城鎮新居民的基本生活條件。土地增值的收入, 應當首先用于這部分城鎮新居民在住房置換、社會保障和職業培訓等方面的需要, 使他們能夠在城鎮找到適當的就業崗位。

(六) 尋找發展第三產業和鄉鎮企業的新契機, 增加就業機會

目前, 勞動力就業結構中, 第三產業就業結構轉換滯后。因此, 必須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促使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鄉鎮企業要發揮靠近農村的優勢, 把第三產業發展作為再次創業的突破口, 重點是發展農產品流通、交通、通訊、信息服務、技術服務等行業, 開發農村的旅游等新興產業。

參考文獻

[1]簡玉蘭.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現狀及其對策[J].農村經濟, 2005 (5) .

[2]趙玉.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障礙及對策[J].經濟論壇, 2007 (14) .

[3]哈麗云.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問題與對策[J].兵團黨校學報, 2005 (4) .

國有資產法范文第2篇

一、目前基層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固定資產分布在醫院的各個科室,管理難度大。醫院在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責權不清,管理制度執行不力等現象。

1. 管理人員對固定資產概念不清,分類不準確。

醫院固定資產是指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專用設備價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員對固定資產的概念不清楚。往往把一些低于固定資產價值標準,數量大的小型醫療器械歸入固定資產管理。

2. 固定資產購置中存在盲目性,缺乏可行性論證及效益分析。

由于受到利益的驅動,一些單位管理者比較熱衷于買設備,在事先沒有經過科學論證和效益分析的情況下,匆忙購置,結果導致購進的設備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閑置,造成資金極大的浪費。

3.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存在“賬物不清,移交不清”現象。

雖然財務科、設備科、總務科都建有固定資產的總分類賬、明細賬,各臨床科室作為固定資產的使用部門也負有管理固定資產的職責,但實際各部門的管理卻并不到位。固定資產一部分歸總務部門管理,一部分歸設備管理科管理。管理范圍交叉,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和配合,賬賬、賬物之間缺少銜接,有賬無物、有物無賬的情況時有發生。使財務報表嚴重失真。

4.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相關制度還不完善。

醫院為了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陸續制定了固定資產的購置、驗收、保管、使用等內部管理制度。但對固定資產的維護、科室之間調撥等環節管理缺乏管理實施細則,制度操作性不強。對固定資產盤存中發現的問題,缺乏相應的獎懲制度進行處理。每年的固定資產盤存工作對改進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固定資產由于長期使用達到使用年限,不能繼續使用必須用更先進的固定資產予以替換,對原有固定資產需要按規定報損。

5. 忽視固定資產使用的管理,存在部分固定資產利用率低的現象。

固定資產使用早期維護費用比較少,使用年限越長的固定資產維護費用越大。但醫院對固定資產的維護缺乏計劃性,一些固定資產由于缺少有效的維護,使用壽命大大縮短;一部分固定資產在維護前由于沒有管理人員對維護費用進行合理的測算,維護費用開支很大,固定資產維護費用得不到有效控制。

二、固定資產在會計核算上存在的問題

1.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在會計核算上不計提折舊,醫院作為行政事業單位的一個組成部分,沒有設置“累計折舊”會計科目,只通過“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這兩個科目反映現有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沒有固定資產的備抵科目,也不能反映固定資產的凈值,以致于醫院固定資產賬面原值越來越大,固定資產老化程度也越來越高,但賬面上卻無法反映。不能給醫院管理者提供客觀公正固定資產評價依據。

2. 個別醫院通過少提或多提“專用基金———修購基金”人為改變醫院的成本,隨意調節“收支結余”。不能真實反映醫院經營狀況。

3. 隨著醫療設備的更新換代,許多醫療設備已經不能滿足臨床的需要,醫療設備發生減值是必然的。而《醫院財務制度》沒有設置“固定資產減值”這個科目,如遇到固定資產減值或提前報廢,就會出現賬實不符的狀況。影響對醫院資產客觀評價。

三、固定資產管理應采取措施

1. 建立固定資產三級管理模式,制度到人,責任到人。

第一級是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最高領導由院長、分管后勤的副院長等組成,負責全院固定資產管理政策貫徹落實和檢查監督。定期和不定期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實施情況進行檢查。二級部門為醫院資產管理部門對全院的固定資產進行建檔管理。建檔資料包括固定資產購買時的可行性論證報告、購買單據復印件、合同書、驗收證明材料等;財務部門對固定資產建立總賬和按五大類別設置二級明細分類進行。三級部門是資產的使用部門,也應建立固定資產明細賬和資產卡片,領用保管由專人簽字,人員調動應及時移交,由管理部門負責監交。

2. 要建立和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及內部控制制度,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究。

具體做好以下幾項工作:(1)固定資產預算制度。每年應根據醫院實際發展需要及資金情況,合理安排固定資產預算,預算批準后,一般不予突破,對“緊急需求”固定資產的報批應在制度上有所規定,并從嚴掌握。(2)授權批準制度。明確審批人對固定資產購置的授權批準方式,權限、程序和責任。審批人不得越權審批。未經審批,不得采購。(3)組織責任制度。對購置、驗收、接收、環節指定專門部門或專人,明確其責任、具體工作要求,并相互稽核、職權分離。(4)賬簿記錄制度。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和會計部門要完整保存固定資產的請購、審批文件、采購和招投標記錄、購置發票,以及驗收報告、保管、使用、維修、處置等各項會計記錄,并主動接受財政部門的監督和檢查。建立設備資產臺賬,反映各設備的使用、保管和增減動態而建立的設備登記簿。(5)固定資產處置、報廢制度。按有關規定,做好報廢設備的處理工作,做到物盡其用,制訂設備報廢條件。(6)固定資產定期盤點制度。固定資產的使用和保管部門要定期對實物進行清查盤點,做到賬實相符,防止資產流失。(7)固定資產維護制度。通過清查盤點,查明固定資產的使用、維護保養等情況是否正常,及時發現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處理和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保證固定資產的安全完整。(8)固定資產考核評比獎懲制度,財務科將科室資產占用、維修、損毀等情況量化成數據,并對實物的盤虧和人為損壞進行賠償做出具體規定,進行獎懲。并將考核結果進行公布,通過考核強化科室保值、增值意識,促進增收節支。

3. 要實現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網絡化。

由于固定資產規模越來越龐大,種類繁多,各項管理工作僅靠傳統的手工管理、手工統計已遠不能適應工作要求,必須建立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把各責任中心的終端鏈接起來,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使醫院的管理者對全院的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一目了然,從而為醫院的管理、發展規劃、決策提供有效的依據。

4. 對目前《醫院會計制度》提出幾點建議。

國有資產法范文第3篇

(一) 前提

收益法是指通過估算評估對象未來預期收益的現值來判斷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的總稱。應用收益法必須具備以下基本前提:一是評估對象的未來預期收益可以預測并可以用貨幣衡量;二是資產擁有者獲得預期收益所承擔的風險也可以預測并可以計量;三是被評估資產預期獲利年限可以預測。

(二) 技術思路

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 各年的收益都有一定的發展趨勢并可以預測, 部分企業存在一定的閑置資產, 適用以下評估技術思路:

其中:

P—企業價值評估值

i—年序號

n—收益年期

Ri—未來第i年的預期收益

r—折現率

ri—第i年折現率

Q—閑置資產的市場價值

(三) 重要參數內含

1. 未來第i年的預期收益 (Ri)

預期收益是指在正常情況下所能獲得的收益額, 是未來可能獲得的而不是歷史的、是預測的客觀收益而不一定是評估對象的實際收益。在預測收益的過程中, 應當對非正常的損益進行調整, 得到在正常經營情況下合理的預期收益。

在企業價值評估過程中, 要明確預期收益是凈利潤還是凈現金流量。

2. 折現率 (r)

折現率是期望的投資報酬率, 由無風險利率和風險報酬率組成, 風險報酬又分為股東風險報酬和債權人風險報酬。

股東風險報酬率包括行業風險報酬率、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報酬率、其他風險報酬率。

3. 折現率的求取

折現率通常采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或者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模型求取。

(1)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計算公式為:

其中:Rf=無風險利率

權益β=被評估企業β系數

Rm=市場的預期收益率

(2)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模型, 計算公式為:

E—權益的市場價值

D—債務的市場價值

Ke—權益資本要求的回報率

Kd—債務資本要求的回報率

t—被評估企業所得稅率

4. 相關參數的計算與取得

(1) Rf, 它取決于投資的機會成本, 通常以政府發行的國庫券利率和銀行儲蓄利率作為參考依據。

(2) Rm, 可以通過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統計公報中查詢取得。

(3) β系數:

β系數可以通過計算或者上市公司查詢取得。

β系數的計算參見2007年第7期《中國資產評估》。如果通過上市公司查詢取得的β系數, 由于企業的債務結構與所得稅率不同, 其風險程度也不相同, 故應對β系數進行相應的調整, 調整方法如下:

βu=同行業上市公司無財務杠桿情況下的β系數

β當前=同行業上市公司目前情況下的β系數t=同行業上市公司所得稅率

D/E=同行業上市公司目前的債務/股東權益比率 (這里的股東權益是指企業的市場價值)

β杠桿=βu× (1+ (1-t) D/E) , 即考慮被評估企業在現行債務水平情況下β系數。

二、案例分析與討論

(一) 案例

哈爾濱某公司為改善法人治理結構, 擬引進戰略投資者。該公司董事會要對凈資產價值進行評估, 作為股東會確定增資擴股或者轉讓股權定價的依據。我們跟隨評估師收集到如下財務會計資料和信息并掌握了以下情況:

評估基準日:2009年12月31日;

價值類型:市場價值;評估對象:全部股東權益價值;

近3年資產負債、利潤簡表情況:

該公司固定資產折舊前3年平均為1800萬元, 未來固定資產變化不大, 折舊費用能滿足公司未來持續生產需要。前3年短期借款利率為5%, 長期借款利率為6%;經公司咨詢相關金融專家, 未來利率水平穩定, 不會發生較大變化。

該公司生產經營穩步發展, 董事會預測公司未來5年利潤總額保持10%增長, 第6年保持2%的增長, 以后各年趨于穩定;在未來的經營活動中, 無需新增營運資金。

此外, 該公司目前享受西部大開發所得稅優惠政策, 從2011年1月1日起, 將執行國家統一稅率。

經現場查勘與市場調查, 并進行了估算, 公司固定資產重置價值為49 000萬元;另外公司有部分閑置資產未發生效益;經估算, 其中機器設備市場價值為400萬元, 房屋市場價值為300萬元, 土地市場價值為300萬元, 每年的折舊與攤銷計60萬元。

近三年上海、深圳交易所上市的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0%, 該公司相似上市公司的β系數為1.2, 所得稅率為25%;長期負債占長期負債與權益賬面價值合計的30%、權益占70%;長期負債占長期負債與權益市場價值合計的18%, 權益市場價值占82%。

無風險報酬率采用國債利率, 經評估師計算, 國債復利率為3.5%。公司市場穩定, 無個別特殊風險。

(二) 企業價值的估算

應用收益法估算得到下表數據。

(三) 討論與分析

在以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為基礎估算的企業價值與以股東權益的賬面價值為基礎估算的企業價值差異金額為12 505.71萬元, 差異率為14.92%。顯然, 以不同權重基礎計算的結果明顯不同, 差異重大。

在以股東權益賬面價值為基礎估算企業價值時, 我們注意到, 企業β系數是以賬面價值為基礎估算的, 而企業面臨的風險是市場風險;如果以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為基礎估算的企業價值, 不但各種方法之間計算的結果差異很小, 且更符合“市場價值”的市場特征。

國有資產法范文第4篇

(一)不享受稅收優惠的無形資產初始確認

除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以外,以其他方式(包括外購、投資者投入、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和政府補助等等)取得的無形資產,初始確認時其入賬價值與稅法規定的成本之間一般不存在差異。對于這種不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形成的無形資產,其會計的入賬價值和計稅基礎是相等的,不存在暫時性差異及其對所得稅的影響。

(二)享受稅收優惠的無形資產初始確認

對于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會計和稅法的規定有所不同。對于享受稅收優惠的研究開發支出,在未形成無形資產時所產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是計入當期損益,不形成暫時性差異;在形成無形資產時,新會計準則規定,無形資產成本是指符合資本化條件后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而稅法則規定,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其計稅基礎是在會計入賬價值的基礎上加計50%,這就會造成會計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因此會產生初始確認時的暫時性差異。但是,如果該無形資產的初始確認不是產生于企業合并,同時在確認時對企業的會計利潤、應納稅所得額或可抵扣虧損都沒有產生影響,那么按照所得稅會計準則的規定,則不確認相關遞延所得稅。也就是說會產生初始確認時的暫時性差異,但不一定會被確認為相關的遞延所得稅。

二、無形資產的后續計量

(一)享受稅收優惠的無形資產后續計量

對于享受稅收優惠的研究開發支出所形成的無形資產,其后續計量一直備受會計界的關注。主要集中在是否存在暫時性差異、如何對無形資產進行攤銷。稅法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故對于享受稅收優惠的研究開發支出所形成無形資產其后續計量應按計稅基礎進行攤銷。因無形資產的后續計量會影響會計利潤也會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所以會產生暫時性差異,需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二)不享受稅收優惠的無形資產后續計量

不享受稅收優惠的無形資產在后續計量時,按照新會計準則和稅法的相關規定也會出現差異,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對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的提取,二是無形資產是否需要攤銷。在新會計準則中,根據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情況,將其劃分為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和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對于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應在其預計的使用壽命內采用系統、合理的方法進行攤銷。對于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在持有期間內不需要進行攤銷,但應當在每個會計期間進行減值測試。其減值測試的方法按照判斷減值測試的原則進行處理,如經減值測試表明已發生減值,則需要計提減值準備。在稅法中既沒有將無形資產按其使用壽命進行劃分,也沒有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進行嚴格的界定,只是規定企業取得的無形資產(除外購的商譽外)成本均應在一定期間內攤銷。另外稅法還規定不允許對企業所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在稅前進行扣除。由以上可知,因企業會計準則和稅法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在持有期間攤銷的規定不同,造成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相等,進而產生暫時性差異和相關遞延所得稅。同時,對計提減值準備的規定不同,也會產生暫時性差異和所得稅影響。

例:甲公司于2009年1月1日以1 500萬元的價格取得的某項無形資產,取得該項無形資產后,根據各方面情況判斷,該企業無法合理預計其使用期限,將其界定為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2009年12月31日,對該項無形資產進行減值測試表明其未發生減值。企業在計稅時,對該項無形資產按照10年的期限攤銷,攤銷的金額允許在稅前進行扣除。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2009年12月31日稅前會計利潤為1 000萬元。

則2009年末會計處理如下:

賬面價值=1 500(萬元)

計稅基礎=1 500-1 500÷10=1 350(萬元)

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則應納稅暫時性差異=1 500-1 350=150(萬元)

2009年末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150×25%=37.5(萬元)

2009年應交所得稅=(1 000-150)×25%=212.5(萬元)

2009年所得稅費用=212.5+37.5=250(萬元)

對于這里的所得稅費用,可以進行驗算,即在沒有稅率變動及非暫時性差異的情況下,所得稅費用=稅前會計利潤×所得稅稅率。

三、對應納稅所得額的調整問題

根據新會計準則中關于所得稅的規定可知,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納稅調整思路為“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永久性差異±暫時性差異”。但根據對享受稅收優惠無形資產計量的計算發現存在一個問題,即當企業會計準則和稅法對某經濟利益的初始計量不一致而產生暫時性差異時,按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納稅調整思路將該差異依次調整當期應稅所得,將使該資產存續期內累計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出現差錯。

例:某企業在2008年發生研究開發支出總計為1 000萬元,其中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前發生的支出為200萬元,符合資本化條件后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為600萬元,研究階段支出200萬元。所得稅稅率為25%。開發階段所形成的無形資產在當期期末已達到預定用途,且符合稅收優惠政策,但尚未開始攤銷。

分析:2008年會計上確認的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為600萬元,攤銷年限為10年,按直線法攤銷,而按稅法規定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加計扣除。因此,該無形資產在10年中各年末賬面價值分別為540萬元、480萬元、420萬元、360萬元、300萬元、240萬元、180萬元、120萬元、60萬元、0萬元,其計稅基礎分別為810萬元、720萬元、640萬元、560萬元、480萬元、400萬元、320萬元、240萬元、160萬元、0萬元。這10年中各年末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均不相等(除了最后一年外),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依次為270萬元、240萬元、220萬元、200萬元、180萬元、160萬元、140萬元、120萬元、100萬元。若依前述納稅調整思路計算各年應納稅所得額,則需每年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進行納稅調整,從而原本只有300萬元的差異卻在10年中累計調整應納稅所得額為1 630萬元。這其中除了初始確認該無形資產當年的300萬元暫時性差異在之后10年當中隨著其價值的攤銷而分期轉回外,其余各年度納稅產生的累計1 330萬元差異部分,其對所得稅的影響將隨著該無形資產的注銷而無法消除。因此,納稅調整若按此思路將對各期應交稅金計算的正確性產生影響。

要解決這一問題,只能從源頭上入手,即對于初始計量不一致而產生的暫時性差異,要將其所產生的影響在初始確認時解決,而不能影響到后續計量。從上例可以看出,對應納稅所得額造成的調整,問題出現在后續計量究竟是應該按會計賬面價值攤銷還是按計稅基礎進行攤銷,如果按照計稅基礎進行攤銷則該影響無法消除,如果按會計賬面價值來攤銷則不會出現該問題,即在無形資產后續計量時,按會計賬面價值進行攤銷,不確認暫時性差異和相關遞延所得稅。對于初始計量中出現的暫時性差異,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而是將其差異放在應納稅所得額調整中的暫時性差異部分進行調整。這樣就會消除無形資產后續計量所帶來的影響。

國有資產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無形資產,評估,收益法

無形資產是依附于實物存在, 根據實體來實現價值的非貨幣性的無實物的長期資產, 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以及企業形象、文化等相鄰的權利, 體現的是某種技術、權利, 盡管不存在實體形態, 但仍然很有價值。盡管從理論上講無形資產評估方法有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 但在實踐中運用得最廣泛的是收益法。

一、無形資產評估的現實意義

(一) 企業發展過程中無形資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企業以無形資產的形式對外進行投資越來越常見, 這些無形資產主要有專利技術、知識產權及商標權等, 所以大多數企業也開始紛紛重視自身無形資產的建設。與此同時,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尤其是最近相當活躍的企業融資、收購以及聯營等經濟活動中, 無形資產也體現了較大的價值。隨著無形資產價值比重的增加, 做好無形資產評估工作是經濟穩定發展的需要。

(二) 有利于保護無形資產, 防止其流失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 不斷地累積和創新它的無形資產。而如果企業未能意識到它自身無形資產的價值, 也不對其實施有效保護措施, 那么企業的無形資產將會輕易流失, 甚至被其他企業利用起來, 這對企業將會造成非常大的損失。所以, 企業只有對無形資產進行合理的評估, 其價值才能更好地體現出來, 有利于企業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無形資產的價值, 并對現有無形資產進行挖掘和整合。

(三) 有利于提升我國的品牌意識, 推進品牌建設

品牌是當前市場競爭中為人所熟知的也是最具市場潛力的無形資產。為了讓品牌建設者始終滿懷信心, 企業應當做好對無形資產的評估工作。與此同時, 也能讓那些尚沒有品牌意識的經營者意識到品牌、商標等無形資產建設和保護工作的重要性, 增強品牌意識, 推進品牌建設。

二、無形資產價值評估收益法存在的問題

(一) 預期收益額。

所謂無形資產收益額是指被估無形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產生超出其自身價值的溢余額。確定無形資產收益額關鍵是要把握以下二點:其一是無形資產帶來的未來各期收益值, 對于無形資產交易的雙方, 無論是該項資產的購買者還是所有者, 評估無形資產價值首先應判斷是否存在收益;其二是收益額是由無形資產直接產生, 并非是被估資產形成的收益中剝離出來, 不可混淆。但是在現實無形資產價值評估中, 因為受到經濟利益的趨動使企業管理當局動機不正, 常常利用各種粉飾手段有意識提高或降低、提供虛假財務報表的盈利預測值, 使得無形資產的預期收益值很難做到客觀真實準確, 這就要求評估人員結合無形資產評估目的、不同無形資產的類型和特點科學合理確定其預期收益值。

(二) 折現率。

折現率的確定是運用收益現值法評估無形資產價值面臨的主要問題。折現率的細微差異和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 都將會引起評估值巨大差異, 所以在確定折現率時應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互結合, 提高折現率的相對準確性。因為不同無形資產由于其使用的特定環境、用途和行業不同, 其承擔風險也不一樣, 所以到目前為止尚沒有統一的確定標準, 這就要求評估人員學會結合無形資產所處的企業內外部環境和被估對象的資產收益水平采用多種方法綜合分析確定。

(三) 有效期限。

無形資產有效期限是指無形資產能夠發揮作用, 同時能夠超額獲利能力的時間。由于無形資產有效期限是以無形資產消耗的價值量為根本前提, 所以它的價值不會因為其使用時間的延長而產生實體變化, 相反有形資產在使用過程中是由于使用或自然力作用形成的有形損耗。無形資產價值降低主要是由于無形損耗形成, 即由于社會科學技術進步而引起價值減少。目前對于無形資產價值評估有效期限的確定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務中都沒有統一的標準, 從而導致了有效期限確定缺乏統一標準。隨著科學技術發展, 無形資產更新換代也更加頻繁, 生命周期縮短, 其有效期限也相應縮短, 因此評估人員在評估時要十分重視有效期限的問題。

(四) 評估方法。

評估結果是否正確與科學的評估方法有緊密的關系, 因為在選擇評估參數和方法上很隨意, 并且目前國內成交的案例較少, 所以難以得到參數。成本法雖然在實際無形資產評估中使用便捷, 又有賬目參照, 不需要擔當由于主觀斷定產生的差距導致的責任, 但結果的精準情況不好。市場法指出要存在活躍的市場和很多能依據的實例, 目前國內市場尚不完善, 還存在公開性差、過度集中控制, 導致獲得相關材料資料特別有難度。收益法比較精準有用, 通過無形資產未來利得為出發點, 可以準確地表達出評估的實際目的, 克服了其他兩個方法的缺陷, 結果也容易被接受。不過收益法需要折現率等很多數據, 而從目前市場上難以找到。此外有的評估機構資料不足, 還未建立相關評估參數體系, 對評估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

三、完善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應用的建議

(一) 超額收益的確定。

超額收益測算是無形資產評估的關鍵問題之一, 計算超額收益的基本的方法有以下三類: (1) 增量測算法。超額利潤大部分是由提供的新晉增長的利潤表現的, 因為, 增量測算法是最有效的辦法。銷量優勢是因為功效品質的更新, 提高商品的競爭力, 增加了市場比例。價格優勢就是使用某一產品的定價比同類產品的價錢高。而成本優勢主要是指減少單位產品所需的原材料的投入, 節省勞動力等。 (2) 差量測算法。是通過對無形資產帶來的增量收益直接分析測算得出結果, 本質方式是首先計算出別的財產的利潤, 再用總財產的利潤減別的財產利潤就是超額利得, 把這種測算方法稱為差量測算法。 (3) 分成測算法。增量測算法即使容易, 但不能分辨出無形資產提供的超額利得與其它有形資產、無形資產發生的利得。利潤是由全部財產作用發生, 既有公司有形資產發生的利潤, 也包括別的無形資產作用發生的超額利得。理論上, 超額收益能經過運用該無形資產增加量利潤測算, 但具體工作中, 由于無形資產無法分離出有形資產和其他無形資產而獨立發生, 故在實際工作中是比較難的。由此, 評估員工經過超額利得的計算過程里根據需求選擇那部分超額利得是該無形資產產生的, 不能簡單地應用增量測算法。

(二) 折現率選擇與確定。

具體為: (1) 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確定折現率。風險與收益關系的一個重要模型就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是西方國家折現率的確認一種重要方法。其計算公式為:K=RF+β× (Km-RF) 式中:K為按風險調整的折現率;RF為無風險報酬率;β為投資無形資產的風險系數;Km為市場平均報酬率。此模型是經過一些的假設導出。日前資本市場的情況分析, 使用本模型的理由不夠成熟。由于國內債券和股票市場的日漸發展, 確定期望收益率可以通過CAPM模型來進行。 (2) 用風險報酬率模型確定折現率投資的總報酬率分為風險投資率和無風險投資率。無風險報酬率, 一般用同一時期國債或者同期銀行儲蓄利率表示。風險報酬率, 是指多于無風險報酬率之外的投入報酬率。公式是:K=RF+b V。 (3) 用累加法確定折現率累加法確定折現率最常見。是將投入財產的總報酬率具體化同時進行相加進而得到折現率。無風險報酬率是全部投資都能得到的報酬率, 而風險報酬率是指排除無風險報酬率剩余部分的報酬率。風險報酬率跟投資風險呈正相關變化。由評估工作人員經過對公司所在的各樣存在危機等進行研討同時依照經驗判別來肯定。收益法是計算現金流量, 能有效的反映預期的現金流入量, 達到了財務分析的要求。通過轉換的未來資金流動數值為規定, 體現超額得到收益的水平。盡管收益法在評估的應用中有許多的問題, 但由于我國市場的成熟, 工作人員素質的提高, 市場秩序的完善, 收益法會在未來被大量使用。

(三) 預期收益持續時間的選擇與確定。

根據分析, 決定選擇收益期限最本質的是價值量的損耗。無形資產的損耗三種:一種更先進的無形資產取代了原資產, 進而導致原有的價值喪失;無形資產擴散面增大, 使其他企業普遍合法的掌握, 導致這種無形資產的所有者無法保持得到超額利得, 進而價值喪失;運用對無形資產所產生的商品需要大幅降低, 其價值減少乃至消失。有效期限的確認要考慮價值損耗三個原因。在評估工作中, 可采用下列方法確定和預測有效收益期限: (1) 有效契約、公司申請書各自明確出有法律效力和受益年限??砂凑辗尚Яεc受益年限哪個比較短的準則。 (2) 如果法律中沒有規定有效期, 公司的契約或申請書中提出的獲利期限的可以依據獲利期限確認。 (3) 法律和公司契約或申請書對獲利期限均無規定的, 根據預計的獲利時間來肯定。該期限可以通過比較同類得到, 且有效期限短于法定保護期限。這是因為無形資產由多種原因決定, 特別是在現代社會這種火速進展的時代, 更新周期和速度越來越快, 進而導致有效期限也隨之變短。

參考文獻

[1]周媛媛, 陳建成.收益法對無形資產價值評估的應用探析[J].科技與管理, 2007 (2) .

上一篇:信貸資產下一篇:無形資產定義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