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論文范文

2023-05-21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明確判斷,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研究國家審計如何調動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力量,有利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通過對國家審計調動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力量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三個切入點”進行分析。結合當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新動向,指出當前國家審計調動內部審計應圍繞當前“三個高頻熱詞”,動態性調整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計劃安排和審計重點指導。結合當前一些地方的審計機關調動內部審計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探索國家審計、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構成的審計監督體系嵌入國有企業治理體系、持續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運行機制。

關鍵詞:國家審計 內部審計 國企改革 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明確判斷,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的根本要求,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發展條件和發展階段作出重大判斷后的重要舉措。研究如何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與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內在聯系,找準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下國家審計調動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力量的切入點,探索審計監督嵌入國有企業治理體系、持續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運行機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調動國企內部審計力量的“三個切入點”

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注重“頂層設計”,也要注重“基層探索”,更要堅持兩者的良性互動。國有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承擔著重要歷史任務,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國家審計注重從“三個切入點”調動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力量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1.1 立足改革全局的“高度”,促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

習近平指出,要把改革推向前進,頂層設計的緊迫性日益凸顯。尤其是對那些制約我國未來改革發展的全局性、關鍵性問題,必須進行頂層設計。國家審計負有國家社會經濟運行情況總體監督的職能,對涉及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開展審計,天然具有“寬視野”的特質。這種特質決定國家審計要從促進改革系統性、整體性的高度,將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下審視和思考。要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目標,從構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高度謀劃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指導監督工作,促進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在工作中明方向、顧大局、抓重點、出實效,推動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與改革發展全局同頻共振,從而形成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1.2 拓展審計監督的“廣度”,護航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基層探索”

當前,國有企業的“基層探索”更多地扮演風險實驗、頂層實驗、空間實驗的角色。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本身就對所在單位財務收支、經濟活動、內部控制、風險管理開展經常性、詳細地審計,具有覆蓋范圍廣、監督日?;?、監督介入早、問題處理及時、能制度化解決審計中發現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等獨特優勢,自帶“本地通”的特質。在為“基層探索”護航過程中,國家審計可以利用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這種特質,讓審計關口前移,抓早抓小抓預防,不僅從基礎性、源頭性發揮國有企業自我凈化、自我完善、抵御風險的能力,也要做好試點企業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的跟蹤、提煉。同時,國家審計應從強化改革協同性的角度統籌謀劃審計體制機制改革,消除監督盲點,推動內部審計職業化,構建包含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

1.3 加大內審成果挖掘的“深度”,注重從“‘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良性互動”的角度促進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

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中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無不來自于基層的實踐和群眾的智慧。這就要求國家審計要綜合多方信息,注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成果運用,特別是國有企業試點單位內部審計的成果運用,發揮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以點促面”的效果。既要透過苗頭看趨勢,著力發現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管理運營中存在的普遍性、傾向性、典型性問題,加大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系統性風險隱患的揭示力度,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也要透過微觀見宏觀,關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事關長遠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問題,從體制、機制缺陷上有針對性提出改進建議,加快形成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營造跨越趕超、經濟長期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

2 圍繞當前“三個高頻熱詞”調整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計劃安排和審計重點的指導

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趨勢。當前,國家審計調動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力量應重點圍繞當前“三個高頻熱詞”,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強化監管與增強活力相結合,抓好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計劃安排和審計重點的指導。

2.1 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上強措施

一是圍繞“五大任務”,促進政策落實落地。要圍繞“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對國有企業落實任務中取得的成效進行績效評估,重點關注國有企業貫徹執行“破”“立”“降”政策措施的情況,對國有企業目標任務脫離實際、改革政策落實偏差等突出問題要及時提醒。二是守住“風險底線”,增強駕馭風險的能力。根據所處階段梳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的“風險清單”,做好風險排查工作。注意總結各項經濟政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給國有企業帶來的利好與風險,重點關注“僵尸企業”問題處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實施效果、PPP項目等政府變相融資領域的風險處置。

2.2 圍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在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上能善作為

一是關注國有資產資本運行情況,護航經濟體制改革。圍繞習近平提出的“是否有利于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是否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是否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的“三個有利于”標準,以資本為紐帶推動內部審計全覆蓋,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側重“管資本”能力的評估,對企業的治理結構、運行模式、目標達成情況進行內部審計。二是關注創新驅動發展情況,助力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制造2025”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產學研結合、科技成果轉化等研發經費使用情況開展內部審計,重點關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高附加值的尖端產品開發、知名高端品牌打造的情況,推動國有企業建立符合科技創新規律和市場經濟運行規律、有利于調動和保護科研人員積極性、有利于多出科技創新成果和成果轉化的運作機制。

2.3 圍繞“全面從嚴治黨”,在規范權力運行、聚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勇擔當

要以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為支點,主要做好以下聚焦:一是聚焦權力運行,促進正確用權。循著權力運行軌跡,緊盯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的部門和崗位,檢查“三重一大”決策制度落實情況,加強對國有企業關鍵業務、改革重點領域、國有資本運營重要環節的內部審計。二是聚焦責任履行,促進盡責擔當。把問責、問廉、問效貫穿始終,圍繞中央“三個區分”,做好改革創新過程中的風險評估、責任界定、問題提醒和績效評價,調動員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區別“敢作為”與“亂作為”,為勇于擔當、銳意進取的干部護航。三是聚焦廉潔從業,促進干凈用權。緊盯國有企業“四風”老問題、新動向,對國有企業干部廉潔從業情況以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情況做好內部審計,將腐敗扼殺在萌芽中,在國有企業內部筑起反腐敗的“防火墻”。

3 激活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在審計監督體系中作用的“兩個探索”

十九大后,審計署先后出臺《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審計署關于加強內部審計工作業務指導和監督的意見》等政策規范,為調動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力量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但在政策實際推進中發現,一些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仍然存在作用發揮不充分、發展不均衡、獨立性較弱等問題。國家審計應努力推動與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協同發展,探索國有企業審計監督運行機制嵌入國有企業治理體系的設計、調整與優化,為持續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體制機制支撐。

3.1 破解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資源“碎片化”,探索“統籌協作”,不斷提升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整體效能

當前,一些地方審計機關未較好調動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力量形成監督合力。一些地方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各自為陣、力量分散,審計工作“碎片化”,較難發揮服務大局的作用。內部審計、國家審計、國資委、紀檢監察等監督機構只在某一環節、某一方面發揮監督作用,對同一事項沒有形成完整的監督鏈條,監督職能“碎片化”。因此,一是統籌內審資源,優化審計監督體系。將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指導監督與國家審計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適時開展由國家審計統一組織、內部審計協同、以“大項目”“大兵團”“大數據”為特點的同步審計、協同審計、交叉審計。二是引導外部協作,發揮內審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作用。在監督信息共享、監督成果共用、重要事項共同實施、問題整改問責共同落實、問題線索移送與案件協查等方面建立同國有企業相關的監督機構,有效地協同聯動和監督會商機制。

3.2 破解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發展“不均衡”,探索“指導檢查”,有序提升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效率質量

當前,仍有一些國有企業的“人、財、權、編”得不到體制機制保障,存在企業領導不重視、機構定位模糊、人員專業性不強、工作質量不高、發現問題的整改不到位等問題,未能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因此,一是加強分類指導,推動內部審計能力提升。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國有企業類別明確價值點、風險點,制定操作規程、實務指南,動態編制國有企業“風險清單”,促進國有企業自我規范。以能力建設為核心,建立內部審計人員管理制度、高級內部審計人才培養激勵機制和職業保障制度,通過“以審代訓”“結對幫學”等方式建設內部審計職業培訓體系。二是加強考核檢查,倒逼內部審計質量提升。將“風險清單”對照排查情況、內部審計運行機制建立和運行情況、內部審計結果整改情況與國有企業干部考核、任免、獎懲相掛鉤,對重大違法違紀違規問題應當發現而未發現或敷衍不追、隱匿不報、查處不力的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失職瀆職責任。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優秀項目評選機制,發揮典型示范和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胡瑩.新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解讀[J].審計月刊,2018(3).

朱忠明.對國家審計有效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考[N].中國審計日報,2018-5-2(5).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如今,經濟責任審計已經步入審計新常態時期,新常態也意味著我們會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被賦予更多新的使命,這同時就給經濟責任審計帶來了新的問題。在一定的現實背景下,本文首先概述了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分析了它的固有特點和目前所存在的問題;然后,對處于新常態時期我國國有企業的經濟責任審計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夠使政府審計工作融入到政治經濟新常態中去。

[關鍵詞] 新常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5. 013

0 引 言

2014年針對當前的經濟格局習近平初次提出“新常態”一詞,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國的政治也進入到了“新常態”時期,對中央領導集體要求從嚴治黨、從嚴治吏、鐵腕反腐。面對經濟、政治方面的新常態。對于經濟責任審計而言,如何把握內涵、轉變觀念、適應新常態成為了對國有企業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時的新課題。

《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要求深化經濟責任審計,具體表現為經濟責任審計面臨著“高定位、全覆蓋、一盤棋、智慧化、多挑戰”的新常態。由此,如何做好新常態下對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問題浮出水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下,國有企業一直是支撐著我國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的重要支柱,然而自2008年至今,通過對企事業負責人的任中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就查處了2 580多起涉嫌以權謀私、貪污納賄甚至侵吞國有資產的貪污腐敗問題,所涉及的金額高達1 000多億元。

在這種貪污腐敗頻發的背景下,越發突出了對國有企業實施經濟責任審計的必要。對國有企業實施經濟責任審計的本質來源于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問責制度,這種問責制度源于受托經濟責任,源于管理權與所有權的分離制度,經濟責任審計可以全面監督和評價企業負責人在任職期間企業的經營效益,對企業投資者負責。

1 新常態下,我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發展

1.1 我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現狀

在當前形勢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還不健全,政府與企業事業單位之間的關系準則還未建立,因此,需要經濟責任審計來監督對企事業單位領導干部的績效考核,保證社會活動的正常運營,維護社會主義經濟秩序。

目前對國有企業的審計工作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步驟:

首先,對企業進行財務基礎審計,財務基礎審計的工作包括全面理解企業的風險與內部控制,根據會計準則對企業的資產、負債進行核對,對企業當年的財務收支以及經營效益成果進行監督與評估,任何重大的資產變動或者經營決策都應納入財務基礎審計范疇。

其次,在財務基礎審計的基礎上,通過對績效評估方法的使用,全方位評估在企業負責人任職期間企業內部資產的變動,經營策略創新所帶來的盈利能力,融資能力等變化。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較為客觀地對企業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管理的企業經營績效做出相對合理的判斷。

最后,對企業進行經濟責任評價,經濟責任評價是一項比較綜合性的評估過程,它根據企業財務基礎審計的結果和績效評價的結論,再結合考慮企業的行業背景以及其所在的大方面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等因素,評估企業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的經營業績,評價其是否正確地承擔了所需承擔的經濟責任。

在施行了以上三個方面的審計內容之后,審計機關可以對企業的領導干部得出一個較為公允、客觀的評價,并以此間接地起到審計監督的作用,促進企業的管理創新與改革。

1.2 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特點

對國有企業來說,對其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是有別于普通的財務決算審計的,它具有一定的固有特性,是結合我國特有國情所呈現的結果,其中對國企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獨特特征包括以下幾點:

(1)國企屬于國有經濟組織,其主要的經濟責任中包括作為國有經濟組織應該對社會所要承擔的責任,應該服務于國家戰略的需要。

(2)國企經濟責任審計沒有統一的評價方法和標準,目前并不可以通過理論指導決定如何實現不同的企業之間評價方法的合理差異化,這種情況造成了在實踐中不存在統一的標準,審計機關對其難以進行評估。

(3)經濟責任審計的被審計對象是企業領導干部,所需要監督和評價的內容是確定領導干部在管理企業期間是否真正落實承擔其應當承擔的社會義務與經濟責任,這種評價對象的固有特點決定了國企經濟責任審計的高難度和高風險。

(4)國內對國企經濟責任審計的理論研究還不夠徹底與系統,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比如缺乏對企業內部領導經濟責任邊界的界定依據,沒有確定其責任程度的審核標準,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1.3 新常態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新常態下,審計高定位、全覆蓋的提出加強了對政府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國的審計機關人員的相關素質還有待提升,這無疑加重了審計任務。與此同時,我國目前對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法律規章制度的補充還有待加強與完善,企業內部沒有明確的權責劃分,考核評價系統還處于發展改革階段,缺乏具體的問責規定和相應的績效考核評價方法,使得現在的政府經濟責任審計僅僅只是以反腐為中心,并沒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企業業績的效用,存在許多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審計的權威性難以實現。目前,我國的政府審計方式采用的是“上審下”的原則,即由上級審計機關對國有企業進行相關的人員進行審計。但是,在企業內部,可能存在內部審計部門的最高負責人與被審計對象的職級相同,這無疑增加了內部審計的工作壓力,對審計的權威性提出了挑戰,審計工作難以實行,尤其是針對領導個人的審計策略會受到阻礙。

(2)審計手段具有局限性。在我國,政府經濟責任審計與普通財務決算審計不同之處在于,對國有企業的經濟責任審計除了運用正常的審計手段外,還需要大量采用外調、訪談、問卷調查、案例績效分析和專家評議等方法手段。然而,實踐中,由于對審計人員能力、審計時間經費和技術方法的考慮,很多方法手段難以完全應用,對于風險信息的收集不全面,這就導致在審計實踐中會存在許多重查賬、輕風險評估的問題。

(3)審計項目計劃性不強、時效性較差。項目計劃不夠科學,審計部門在項目計劃安排上主動權比較少,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尤其是在現如今“逢離必審”的硬性要求下,已經實施了任中審計的企業領導干部在離任時仍然會安排離任審計,雖然一定程度上再次為投資人提供了合理保障,但也造成了審計人員審計任務加重的問題。又因為時效性差,經濟責任審計在實踐中并不能及時有效地給管理部門提供參考依據。

(4)風控機制不健全。企業內控系統中的風險監控職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使用。由于國企的業務內容多元化并且業務復雜程度高,需要審計機關做好審計調查和審計方案,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形式相對而言重于實質,其所導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對審計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最后必然影響審計成果的公允性。

(5)人員少、任務重。在新常態時期,一方面,在全覆蓋的要求下,經濟責任審計遇到了更加嚴苛的需求,審計任務越來越重,組織部門安排審計任務時計劃外追加的項目比較多,加之國有企業之間領導干部的派遣調整比較頻繁,逢離必審與任中審計的雙重任務加重了審計人員的工作負擔。另一方面,審計人力資源貧乏的情況普遍存在,這兩個方面的矛盾,使得國有企業的經濟責任審計的問題越發明顯。

(6)缺乏統一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指標決定了如何去評價一個領導干部的行為標準,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要根據被審計領導干部的具體情況,遵循統一的指標體系有一定的難度。

2 新常態下,對我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建議

對于審計全覆蓋有以下兩種理解,狹義的理解就是所有審計對象全部審計,逢離必審、任中抽審;廣義的理解就是審計對象接受審計監督到位就行,可以靈活采取多種方式。在新常態下,在審計全覆蓋的概念引領下,要想做好對國有企業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不僅要有全覆蓋,也要高定位,突出重點。

由此,根據以上分析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2.1 提高政府審計的權威性

經濟責任審計的新常態特征中有一點叫作“一盤棋”,對國有企業而言,這種“上審下”制度的加強,有助于加強對國企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時的審計權威性。在審計前要制定好審計對象管理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領導干部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遣派職級合適的審計機關人員對其進行審計,避免出現由于審計人員與被審計企業負責人之間的職位級別關系而出現的無法全面有效發揮審計權威性的問題。只有提高了審計的權威性,才能夠充分發揮審計的監督評價職能。

2.2 提高企業內控風險管理的監督職能

國有企業由于業務多元化且業務的復雜程度較高,內部控制系統和人員管理系統相對較為煩瑣,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審計人員的工作壓力。提高企業內部風險控制的監督職能,加大風險控制意識,可以使得審計人員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內部控制所得到的成果。COSO控制系統在一定程度上提出的有關舞弊的關注點,也使得審計工作更加有理可依,幫助審計工作抓住重點,使內部控制機制與審計工作相互融合,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2.3 做好審計調查,及時開展專項審計工作

國有企業的業務復雜程度高,需要審計機關科學制定更加具體的審計計劃,合理規劃審計的時間和工作,加強經濟責任審計的時效性,減少任務工作強與人員少之間的矛盾。對于煩瑣的審計項目,要積極展開多次專項審計項目,在工作前做好前期調查,合理制定審計計劃,促使審計目標的實現。

2.4 注重運用績效評價的結果

通過績效評價的方法,可以較為公正客觀地對企業做出判斷,以此為經濟責任審計建立一個較好的評價體系。比如運用好EVA對企業經營績效的評價,可以促進提高企業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者對遵紀守法的意識;再比如,運用好COSO 2013框架為審計提供一個公正客觀的工作環境。正確地運用績效評價的結果,可以促進企業管理的高效廉潔,推進新常態下的黨風建設。

2.5 加大審計力度,真正起到監督作用

在新常態時期,我們的審計工作不應該僅僅是以查出企業是否遵紀守法,企業領導人是否充分利用企業資源,賬務是否真實公允,除了利用績效評價方法評價企業領導人的業績外,還應該真正發揮審計的監督作用,督促企業進行內部調整,督促相關人員進行整改,更深層次地發揮審計的監督作用。

2.6 圍繞中心,突出重點

審計全覆蓋的要求點明,對國企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時,不僅要將與被審計企業負責人相關的一切財物數據納入審計監督范圍內,還應該厘清先后主次,抓住重要事件,重點經營決策,重要資金進行審計。只有做好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才能夠在這個人力缺少、任務繁重的時段做到事半功倍。

2.7 提升審計人員自身素質

對一個國企的經濟責任審計是需要長時間段的維持的,審計工作需要不斷輸入新鮮血液,不斷改革創新,真正做到審計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樣就需要提升審計工作人員自身的職業素養,堅持原則,維護法律,擁有政治經濟道德責任的全方位意識,在嚴于律己的基礎上,再對社會服務企業做出監督與評價。

3 結 論

在政治經濟新常態時期,我國的審計工作面臨著許多新的機遇與挑戰,對國有企業進行經濟責任審計于維護社會主義價值觀,促進企業價值創造,加強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水平與遵循道德法規的意識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作為一名審計人員,面對經濟政治全面新常態,我們應該充分理解其內涵,并在實踐生活中,用積極正面的態度去迎接未來的機遇與挑戰,使得經濟責任審計能夠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效用,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主要參考文獻

[1]蔡春,田秋蓉,劉雷.經濟責任審計與審計理論創新[J].審計研究,2011(2):9-12.

[2]陳文焱.淺議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J].現代商業,2010(6):125.

[3]范曉紅.經濟責任審計的風險及其防范[J].中國內部審計,2009(1);64-65.

[4]果洪遲.現代企業管理新趨勢[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2):11-13.

[5]耿彥軍.經濟責任審計的難點探討[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8(5):22-25.

[6]李洪.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若干問題探討[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6(5):29-32.

[7]馬永紅,趙凌晨,劉拓.創新型企業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J].技術經濟,2007,26(10): 1-3.

[8]萬芳.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探析[J].財務與金融,2013(3):63-65.

[9]王宏剛.如何做好新常態下審計工作全覆蓋[J].理財,2015(2):84.

[10]王君暉,譚沈祁.淺談如何做好新常態下縣以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EB/OL].中國審計網,2015-10-10.

[11]王麗麗.內部控制評價及其與盈余質量相關性研究的文獻綜述[J].時代金融旬刊,2013(36):33-37.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論文范文第3篇

一、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概述

新形勢下, 企業內部審計的環境、政策都有所變化。

(一) 新形勢下的審計環境

審計環境是指同內部審計有關的多種內外部要素的組合, 是同審計活動相關的多項管理工作的整合。審計理論的形成與市場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內部審計的運作要領也與企業審計環境的改變息息相關。

新形勢下, 市場活力進一步被激發, 國有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應當更加關注質量, 以順應形勢。鑒于此, 國有企業應盡快形成一套能夠防控風險、優化管理的審計系統, 從合規審計、質量審計、風險管理審計以及財務審計等層面, 在新形勢下獲得更好的發展。

(二) 新形勢下的審計政策

最近幾年, 我國對反腐工作予以高度重視, 新形勢下的審計政策也與之前有所區別。這在政府公布的文件中有顯著體現。

2018年, 《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第一章第五條規定: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在進行內部審計活動時, 必須從嚴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內部審計規范, 恪盡職守, 確保公正、獨立、客觀、保密。禁止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參加有可能影響其公正、獨立、客觀履職的業外活動。同時, 第二章第六條指出:國有企業必須按照有關規定構建總審計師制度, 總審計師的職責是幫助黨組織、董事會 (或者主要領導人) 管理內部審計工作。同時明文規定:下屬單位、分支機構相對多的或是實施系統垂直管理的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對全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負有指引和監督的責任。

通過分析現行政策不難看出, 新形勢下, 國家對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出了更加嚴格的規定。首先是對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做出了進一步強調;其次是內部審計職能應當日漸完善, 增強防控風險的能力;最后是國家對于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管理更加集中, 內部審計所運用的技術方法也有了明顯創新, 廣泛借助網絡審計技術, 使審計效率大大提升。

二、提高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的意義

(一) 有利于降低國有企業運營風險

國有企業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提高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是當今信息化時代有效提升運營效益, 掌握國民經濟發展方向的關鍵措施, 最重要的是能夠防止國有企業內部出現各種不法行為, 降低國有企業的運作風險。在此基礎上, 能夠強化有關人員的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 促進企業內部各項制度的圓滿貫徹。

(二) 有利于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提高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能夠確保企業內部每項活動都依法依規進行, 指引企業運營活動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從而有利于國有企業的后續發展, 若是內部審計制度缺乏合理性, 質量不合格, 就難以得到最有效的貫徹, 這無疑會造成國有企業經濟效益明顯下降、貪腐情況多發、資產大量流失等不良后果, 更有甚者會招致經營危機, 給國有企業的后續運營帶來障礙。

綜上所述,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關系著企業的健康運轉以及后續成長,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國有企業順利運營下去, 社會經濟才能不斷繁榮, 國家才能不斷進步。

三、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現狀

(一) 內部審計意識薄弱

由于受以往固有觀念的影響, 國有企業的審計人員一心只考慮企業的現實利益, 在內部審計方面過于松懈, 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 希望依靠外部審計來縮減內部審計所要進行的工作, 經過調查可以發現,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國有企業員工在日常工作中養成了自由散漫的陋習, 已經難以適應當下快節奏的新經濟環境, 內部審計意識相當薄弱, 造成國有企業在實際運營活動中狀況頻發。

(二) 內部審計制度有待繼續規范

在國有企業內部, 有關強化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制度不是很規范, 存在很多不符合國家法律規定的制度, 甚至同標準的審計規則有所出入, 嚴重有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除此之外, 這還造成了國有企業在內部審計中主觀性太大, 有關審計方案和規劃缺乏嚴謹性與科學性, 且極度不透明, 實在有違審計政策實行的初衷。

(三) 內部審計信息化水平滯后

如今是信息化時代, 各大企業都在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斷優化自身管理。但是有些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信息化水平還相對滯后, 難以實現高標準、高效率的內部審計, 這直接降低了國有企業的集體管控水平, 也增添了財務管理上的困難。

(四) 缺乏嚴格的內部審計監督

企業的每一項運營活動都離不開嚴格的監督, 這樣才能防止一些不好的行為產生。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監督力度不足, 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不法行為的產生, 有的審計人員單純以為內部審計只是來監督企業的資產狀況的, 無須對內部審計部門進行監督, 致使其產生了實行不規范甚至不法行為的念頭, 這將嚴重影響審計質量。

四、提高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的措施

(一) 做好內部審計宣講工作以提升員工內部審計意識

當下, 很多企業實行內部審計的成效根本不明顯, 主要原因是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規范太過陳舊, 難以適應新的經濟環境。如此不但造成企業內部審計缺少活力, 阻礙了其更好地成長, 而且難以促使員工改變陳舊觀念并對國企內部審計加強重視。鑒于此, 國有企業應當做好宣傳工作將相關的審計新觀念融入到平時的工作里, 運用宣講手段, 使員工熟悉最新的審計策略, 提升相關人員的內審意識及水平, 從而確保內部審計工作高質量完成。

(二) 優化企業內部審計制度以提高審計質量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的優化應當以國家標準為依據, 在國家標準的前提下制定符合自身情況的內審制度, 這是確保國有企業審計質量的關鍵。不但如此, 還應結合國有企業的發展勢頭和方向, 確定與之配套的審計準則。在優化現有審計制度的同時, 也務必要把制度內涵蓋的政策貫徹起來, 不能紙上談兵。所以應當對國有企業的審計體系予以規范, 加強其內部審計政策和路徑的實行。這樣的話, 首先要根據制度規定給每位員工分配任務, 明確每個人的職責。其次要規范內部審計的各個程序, 防止不法行為的產生, 以便形成合格的內部審計報告。

(三) 增強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監督力度

在國家政策不斷更新以及企業內部制度不斷完善的前提下, 應當更加注意把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貫徹到底, 以發揮其最大效用。為達成這個偉大目標, 第一步就是要在新經濟形勢下重新構建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框架, 然后根據所確定的計劃和目標, 在不?;飧鞣N疑難問題的時候, 兼顧改善本身的內部審計體系, 并強化同外部審計的交接。除此之外, 明確規劃各部門的職權是確保內部審計有效、獨立運作的前提條件。所以國有企業應當進一步增強內部審計各部門間的信息溝通, 不但確保審計信息的真實獨立, 而且盡可能地達到信息的互通共享, 減少內部審計的支出, 推動審計質量得到不斷提高。更需要引起注意的一點是, 內部審計應當配備嚴格的監督體制, 有效的監督是確保審計質量的屏障, 監督系統是不是發揮了其應有的價值會決定內部審計的實行成效。只有加強監督才可能防范國有企業內部人員不法行為的產生, 切實保證內部審計的真實性、客觀性, 對其內部審計的監督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 并不是出于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 需要全體員工的配合。

(四) 加強信息化研究以提升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信息化水平

如今是信息開放時代, 信息網絡系統受到了極高的青睞, 不論是我國還是世界各國, 審計準則中都明確指出了信息化審計的重要性, 因為信息化審計推動著企業方方面面的進步。鑒于目前我國很多國有企業在內部審計上信息化水平還有待提高, 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應當主動出擊, 聯系自身發展的特征, 增加資金、技術投入以進行信息化研究, 不斷創新, 從而促進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信息化水平達到更高的層次, 使內部審計工作加倍高效、暢通無阻地進行。

五、結語

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是當下我國審計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是國有企業開展各項運營活動的關鍵監督手段。內部審計在對國有企業每項活動進行審核后, 能夠明顯地促進企業管理的公開性、透明性, 并在最短時間內察覺企業顯露出的不足, 及時督促企業改進。相信伴隨審計制度的不斷優化、全員審計理念的提升、審計信息化水平的進步以及企業內部審計監督體制的逐漸完善, 我國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必然會更加順利, 成為推進企業成長壯大的中堅力量。

摘要:伴隨經濟的繁榮成長, 企業的運營規模在持續擴大, 內部審計也逐漸變成國有企業必不可少的關鍵監督手段。但是, 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在內部審計方面還有各方面的不足, 這直接導致國有企業的審計工作難以順利進行。所以, 為了規制這種不好的狀況, 務必要提高企業的內部審計質量。本文首先闡述了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一些內容, 其次分析了提高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意義, 緊接著概括了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 最后總結前文提出了提高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的措施, 以期能夠最大限度地規范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程序, 提高其內部審計質量, 為國有企業的后續成長、為我國經濟的持續繁榮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部審計

參考文獻

[1] 劉安.關于國有石油企業內部審計創新的研究[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6 (04) :29-36.

[2] 張建芳.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財務與審計, 2016 (01) :94-95.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論文范文第4篇

關于審計的真正含義一直以來都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部分認為審計的主要任務是為企業內部服務, 而另一部分則認為審計的任務是對企業進行監督。筆者認為, 從本質上來看國家審計的組織體系仍然是建立在內部審計的基礎之上的, 所以港口企業內部審計的任務就是對企業進行監督。雖然內部審計機構只是港口企業眾多職能機構其中的一個, 但審計工作和審計機構之間密切相關并受審計機構制約。綜上所述:企業進行審計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維護企業的社會信譽、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二、港口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分析

(一) 內部審計的制度體系不完善

在我國港口企業屬于基礎性產業, 投資大, 資金回收周期長, 利潤空間較低。正是因為如此更要加強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不過當前我國大部分港口企業并不重視企業財務制度的建設, 尤其是內部控制制度比較薄弱, 內部監督工作沒有制度的保障。部分企業沒有為內部審計建立專門的制度, 導致審計工作太過形式化, 很難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行制約。

(二) 內部審計機構建設尚待加強, 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從當前我國港口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立來看, 管理層更加重視財務管理以及項目的建設, 而對于審計工作卻是不夠重視的。甚至部分港口企業沒有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 內部審計機構只是財務管理部門的下屬機構, 或者由財會人員兼任內部審計的工作人員, 而是否有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將直接影響到內部審計職能能否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都會受到制度、體制以及各種利益關系的影響, 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導致相關的審計處理決定可能沒辦法落實和實施。

除此之外, 部分審計機構的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部分審計人員是由財務人員轉型的, 并不是專業的審計人員, 因此他們對審計的相關專業知識掌握地并不多, 也缺乏相應的工作經驗, 這就會對內部審計的效果造成直接的影響。

(三) 內部審計決策服務功能發揮不充分

直到現在, 還有很多港口企業是在事中和事后進行監督檢查的, 他們忽略了審計本身的監督職能, 而不是把查錯防弊作為審計工作的重點。部分審計人員的工作僅僅只是停留在簡單地完成審計階段上, 沒有將審計結果加以利用, 導致審計報告的可操作性不強。

三、加強港口企業內部審計的幾點建議

(一) 強化審計監督職能, 有效規避企業經營管理風險

港口企業要想實現自身的健康發展就必須強化審計的監督作用。第一是要把港口企業的風險防控和業態布局作為中心, 對工作流程、審計范圍等方面的審計管理體系建設進行進一步的細化。第二是要借助現代化的技術, 對現有的企業資源多加利用, 建立電子動態審計監督體系, 從而提高審計監督的效率。第三是要提高審計監督的制約作用, 對企業財務和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進行定期審計。

(二) 深化黨組織和職工監督, 推動企業監督網建設

涉及重大的決策事項, 港口企業都應該在經過黨組織集體研究決定的前提下, 將董事會的決策作為重要的參考。港口企業要將董事會依法用人和黨管干部的原則相結合, 通過紀檢監察、民主生活會、個人重大事項報告等多種方式加強黨內監督力度。同時也要通過職工董事和職工監事等多方面力量強化職工民主監督。從而促進港口企業審計機構的發展。

(三) 強化內部審計機構建設, 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

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 應該對內部審計的作用加以重視, 認識到要想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建設就要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構、保持合理的內部審計人員結構。所以必須成立一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 加強內部審核的力量??梢猿闪iT的內部審計小組, 聯合財務、檢查、紀檢等部門的人員共同開展審計和檢查工作。各個部門在工作的過程當中要多交流, 這樣才能保證審計工作的全面性和工作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

內部審計人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對企業自身的經營和建設情況進行監督, 因此為了規范企業建設行為, 港口企業更要落實國家審計署下發的要求, 對內部審計人員要加強專業培訓, 這其中就包括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訓和從業人員專業知識的培訓, 以此來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 健全內部審計制度體系, 明確審計重點及范圍

港口企業應該健全內部的審計制度, 尤其應注意港口建設項目當中的具體業務要求, 內部審計應該監督的業務內容和范圍也應該事先確定好, 可操作性大的項目, 內部審計機構應在事先就參與其中。應為企業關鍵業務流程建立一個具體的內部審核制度, 尤其是那些在生產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和容易產生紕漏的環節, 將在過去工作當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日后審計機構監督的重點。在建立審計制度體系的時候要全面看待可能出現的問題, 抓住工作中的重點, 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四、結語

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最終決定審計工作的質量。所以各個港口參與內部審計的工作人員一定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趨勢, 在工作當中應該熟悉相關的政策法規, 在審計過程當中更要公平公正、忠于職守, 不僅要懂得管理也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在工作當中要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只要認真做好審計工作, 各個港口企業都能夠提高經濟效益, 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摘要:企業經營者應遵守企業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原則, 而目前大部分企業將內部的管理權和所有權進行分離則違背了這一原則。在新形勢下港口企業想要轉型、升級, 就要重視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在本文當中, 筆者結合了自身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在工作當中積累的經驗對我國港口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進行了詳細分析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港口企業,內部審計,監督

參考文獻

[1] 安智國.內部審計為港口企業增加價值的優勢[J].中國內部審計, 2015 (11) .

[2] 高潔.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及對策分析[J].現代會計, 2010 (02) .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企業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部門同屬于監督保障部門,由于分工不同,工作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內部審計有常規審計、專項審計和全面審計等,但對查出問題的處理手段缺乏剛性。紀檢監察部門在查處違規違紀問題時有一定的處置權,但不可能長期深入到企業的具體業務中去。因此,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兩個部門在工作過程中要相互配合,從而加強二者職能的互補,將日常工作中面對的違規問題共同查處,形成內部監督合力,充分發揮企業內部的監督職能作用。

關鍵詞:內部審計監督;紀檢監察;職能融合

隨著我國十九大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了新時期。我國石油企業是國有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能夠有效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內部審計作為石油企業內部監督的主要力量,發揮著從嚴治黨、從嚴治企的重要力量。在新時代,如何加強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的內部聯系,以提高對石油企業的監督,改善政治氛圍,是當前值得思考的重要話題。我國石油企業在開展管理工作的環節中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石油企業的穩固運行。石油企業中的內部審計監督與紀檢監察對于企業而言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在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將二者之間的職能有效融合,從而加強對石油企業的監督。

一、內部審計和紀檢監察的職責區分

石油企業中的內部審計指的是對企業及其財務管理部門中的風險管理、經濟活動、財務收支與內部控制項目進行合理的評估,推動石油企業不斷健全其管理制度,達成企業預定的目標。石油企業在發展的環節中要想完善其制度、滿足法人治理環節中的各類需求,就需要不斷強化其內部審計工作,這是石油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紀檢監察機構是黨的行政機關,它的核心任務主要是實行黨內監督。紀檢的核心職責是擁護黨的紀律,其具體監督的對象是黨內的各項組織與成員。監察機關則是的核心部門,它的職責是實施調查、監督以及處理發現的問題。

二、內部審計和紀檢監察有機融合的內在聯系及作用和意義

內部審計工作對于加強企業治理起著重要作用,紀檢監察對加強從嚴治黨起著重要作用,兩者在目標方面存在著一定聯系。因此,石油企業內部審計和紀檢監察相融合存在可行性,對于加強對石油企業的監督,二者融合也是必要的。

(一)內部審計和紀檢監察客觀的內在聯系

一是在企業中,其領導者不單是內部審計工作中的核心,同時也是紀檢監察工作的核心對象,內部審計監督和紀檢監察的是對象重疊;二是紀檢巡察在具體的檢查項目方面與內部審計項目之間具有內容的交叉性;三是內部審計工作與巡視巡察工作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是將問題作為導向進行檢查與監督,紀檢監察工作與內部審計工作之間在方式上有較多相似的地方,它們的方法有共通性。

(二)內部審計監督與紀檢監察融合作用和意義

1.在對案件初步調查的過程中,通過內部審計可以促使案件的保密性得到提高。對于案件調查而言,案件的保密程度對首次調查的案件而言影響非常重要,甚至會影響到此次調查是否能夠順利調查下去。案件初查階段由內部審計部門展開,不會驚動違紀違法的人員,一方面具有良好的保密性,另一方面對初步取證有很好的效果。

2.通過內部審計,可以有效提高對違法人員調查的效率。在調查違法案件時候,如果紀檢部門直接調查,需要紀檢部門投入較多的時間,且案件調查要求紀檢部門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如果對于違紀案件使用內部審計調查,可以以很高的效率發現案件的大部分關鍵要素,同時也能夠以較為便捷的方式獲取證據,提高了案件查處的效率,使辦案人員能夠集中精力突破啊違法案件關鍵點,進一步打擊違法違規現象。

3.通過內部審計,能有效實現對案件的初步調查。對于違紀案件而言,線索是否真實對于調查至關重要。部分案件缺乏線索,難以進行進一步的調查。群眾舉報的線索要經過必要的查證之后才能夠驗證,內部審計對群眾舉報的線索能夠進行良好的調查,有利于案件的初步調查取證。

4.內部審計能夠起到防范犯罪的作用。內部審計的審計對象雖然是在完善的財務制度之下工作的,但制度在執行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的疏漏,通過內部審計能夠及時發現制度執行過程中等一系列問題,促使制度的完善,加強制度的執行力,減少違法行為的發生。

三、實現內部審計監督與紀檢監察職能融合的具體措施

石油企業與其它企業之間最顯著的區別就在于石油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它的油站、煉油廠以及采油廠等一系列下屬部門具有范圍廣、線路長、站點多等特征,企業的成品油價與世界油價密切相關,因此對于石油企業二者職能相融合的形式也和其他企業之間存在一定差別。石油企業在開展審計工作的環節中,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的融合分為以下方面:

1.以恰當的方式收集證據

在內部審計的過程中,若相關的行為涉嫌經濟犯罪,要從司法的角度對相應的證據進行審查,判斷所審查的證據是否能夠達到指控其犯罪的條件,確定是否有清晰的違紀犯罪事實。在追究違法事實之前,首先需要確定相應的證據是否符合司法的相關內容。審計人員在對違紀案件證據收集前,要確定證據實物的狀態等情況。其次,在審計過程中若使用電子數據,應當注明電子數據的制作時間、制作方法、運行環境等情況,必要時可以將電子數據轉化為書面材料。再次,在審計人員使用鑒定證據之前,應該首先了解相應證據的提供人、鑒定人是否具有專業資格。最后,對于需要簽名或蓋章的證據,若當事人拒絕簽名或蓋章,且不影響違法事實的,拒絕簽名或蓋章不影響證據效力。

2.將違法案件移送要及時

在內部審計的過程中,要明確審計證據與法律證據之間的區別。審計人員要借鑒司法部門的證據觀念,在調查證據的過程中跳出審計的常規程序,主動獲得紀檢部門的配合,以確保及時掌握相應的證據,并鎖定調查時間。相關證據包括涉案資金性質、數額,挪用金額的時間、范圍、操作過程等。并且依據相應的事實,按照有關規定對違法案件進行調查,對于能夠移該案的結論,應該及時向紀檢部門移交。

3加強組織機構建設

企業內部可以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例如,通過建立管理人員經濟責任制,建立經濟審計工作領導小組,對審計中出現的重大問題進行協調。該小組由單位負責人擔任組長,財務部、法務部、人事部相關工作人員擔任其成員,組建聯席會議,負責對審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予以溝通與交流,對違規事項處理措施加以協商。通過聯席會議的建立,可以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促進工作的開展,避免信息孤島的產生。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審計監察部,減少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滯后性,使用合署辦公形式加強各部門之間交流,消除信息溝通障礙。

4.強化合作模式

企業需要強化各部門之間的合作,使監督力量形成合力。對于企業的重大事項,需要采用項目化運作的模式,通過團隊化管理形成監督合力。對于大型監督項目,需要內部審計和紀檢監察人員共同參與,視情況聯合財務部、法務部、人事部成員分工協作,提高項目綜合水平,統籌推進內部監督工作。其次,需要加強工作環節的前后銜接。對于紀檢受理的問題線索,內部審計部門需要重點審計,堆廉政領域加強審計。內部審計部門在審計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向紀檢部門反應,由紀檢部門追究責任人,做到內部監督的環環相扣。

四、結束語

目前石油企業在管理的環節中,紀檢監察與審計監督在企業中的地位逐漸提升。石油企業若要持續提升其運營效率,就必須強化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工作。企業為了強化監管力度,要整合審計項目與監察項目,促進石油企業在今后開展管理工作的環節中減少在監管工作環節中產生錯誤的可能性,推動石油企業的穩固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樺.縣級供電企業紀檢監察職能與內部審計監督融合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7,(19).

[2]任玉珍.企業內部審計監督與紀檢監察的職能融合[J].中外企業家,2017,(09).

[3]郭臣.電網企業紀檢監察職能與內部審計監督融合[J].貴州電力技術,2016,(08).

上一篇:企業內部審計制度論文下一篇:審計學原理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