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化素質論文范文

2024-03-18

文化素質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新時代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存在發展不充分、管理體制不夠健全、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因此,文章提出完善管理體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提高社區體育人才素質等措施來優化社區體育公共服務,促進全民健身的實施和健康中國的打造。

[關鍵詞]新時代;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

[

我國要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為發展體育事業的主體,把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1]。我國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人們越來重視身體健康,對健康生活的追求與日俱增。社區作為民眾最基本的生活單位,其重要工作之一是組織開展群眾體育健身活動。這既有助于全民健身活動在基層社區的落實,又凸顯了基層服務社區在社會公共體育的價值。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前的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存在一些不足,影響到全民健身的貫徹落實。因此,探索新時代背景下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的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的時代價值

(一)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盵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產力水平顯著提升,人民的物質生活得到大幅改善,人們對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新時代人們的新追求。在社會流動日益加快的今天,社區作為生活的公共空間,具有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功能,社區體育是社區群眾活動重要的表現形式,也是增強社區居民體質健康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保障。社區體育作為一個紐帶能夠將具有相同愛好的社區成員聯結起來,有利于形成和諧、融洽的社會關系,對于構建和諧社區意義重大。

(二)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體育發展新機制,體育領域創新發展取得新成果,全民族身體素養和健康水平持續提高?!鄙鐓^體育不僅可以提高居民的身體素質,而且為城市居民提供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有助于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活力,助力“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如期實現。

(三)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是推進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的需要

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體育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這就充分說明了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性。體育強國是新時代我國體育工作的主要任務,也是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體育強國既體現為競技體育的強大,也體現在國民體質的強健。

建設體育強國要發展競技體育,提高運動員競技水平,在賽場上弘揚中國精神,為國爭光,展現大國風范,逐步實現體育強國夢,使人民直觀地感受國家的強大,從而激發奮斗激情,促進中國夢的進程不斷向前推進。建設體育強國,不斷增強人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厚植人們實現幸福生活的基礎。

社區體育是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體育事業發展的基礎。社區居民在閑暇之余,利用社區的體育器材,參與各種各樣體育活動,進行體育健身,提高身體素質。同時,組織社區居民參加社區體育活動,激發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營造和諧的社區體育文化氛圍,可以帶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體育鍛煉。

二、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存在的不足

(一)一些社區體育配套設施難以滿足居民的需要

體育硬件設施不完善會制約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的發展,尤其是城市的一些老舊小區,有的只有一些簡單的健身器材,一些小區沒有預留體育鍛煉的場所,難以實現體育設施的多元性,不能滿足不同群體體育鍛煉的需要。也有若干新建的小區由于城市用地昂貴和建設成本高,導致體育鍛煉場所不足,沒有大型的體育活動場地,難以滿足社區居民體育文化娛樂的需求。在調查中發現,有的社區由于沒有體育健身場地,居民只能在居民樓前或一些公共場所進行健身,影響到其他居民的生活。社區體育配套設施難以滿足居民的體育健身需要,會影響全民健身的實施和健康中國建設的推進。

(二)社區體育管理體制需要完善

目前,由于受到體育主管部門和社區對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重要性認識不足等因素的影響,一些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管理制度和執行制度不健全,主體責任不夠明確,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發展滯后,居民參與社區體育活動不夠主動,影響健康城市社區建設。有的相關部門服務意識不強,管理不到位,使社區體育場地器材建設缺乏,有的社區管理機制不健全,即使提供了一些體育健身設備,因為管理維護不足,健身器材處于老化狀態。

(三)社區體育資金投入不足

政府撥款、社會捐助和群眾自籌是我國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資金的三種來源,其主要資金來源于政府財政劃撥的體育專項經費。由于城市社區較多,隨著城市的發展,社區數量不斷增加,政府資金投入是有限的,僅僅靠政府的撥款是不夠的,難以滿足城市社區體育場地建設和器材設備的添置。另外,受認識、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支持社區體育發展和開展體育活動的社會捐助和群眾自籌資金較少,難以解決社區體育器材和基礎設備建設資金問題,直接制約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發展。

(四)社區居民體育健身活動需要加強指導

目前,城市社區居民的體育健身活動很多是自發的,活動形式較為單一,居民基本上出于自己的興趣開展體育健身,對于采取什么樣的健身方式并不太清楚,對健身活動形式的科學性了解不多。當有些居民遇到如何解決體育鍛煉受傷處置等專業問題時,主要求助于體育健身愛好者,缺乏專業人士的指導。同時,由于體育設施和社區專業體育指導員的不足,參與社區健身活動主要是中老年人,年輕人熱情不高,影響社區體育健身活動廣泛開展。

三、推進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路徑

(一)完善管理制度,創新社區體育公共服務

在新時代背景下,推進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必須完善管理制度。首先,政府體育主管部門和各社區管理部門要明確主體責任,充分履行自身的公共服務職能,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建立和健全符合當地社區情況的政策和制度,制訂社區體育活動規劃和實施方案,保障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其次,要加大監督管理的力度,加強對體育經費使用管理,讓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更加公開透明,避免經費使用不當。第三,打造社區體育管理專業團隊,創新社區治理。政府各級體育部門要牽頭協調充分激發社會活力,把企業、社區居民等組織起來,將一些善于管理、富有專業知識的體育人才引入到社區體育服務的建設隊伍中來,打造一支高素質社區體育管理的團隊,使政府、社區、居民形成合力,促進社區公共體育的協調發展。

(二)創新投入機制,加大投入力度

首先,政府從著眼建設體育強國的高度,履行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對社區體育發展給予政策支持,并加大對社區體育的投入力度,增加體育活動的經費,用于建設體育活動場地和添置運動設備器材、對體育場地的改造維修和器材設備的維護,以及用于對社區居民健康體質檢測。同時,為了激發群眾參與體育健身的熱情,政府需要劃撥或籌集經費用于體育活動的開展。第二,創新投入機制,拓展體育資金來源渠道。政府和社區要充分利用有效的社會資源,鼓勵企業、個人等社會力量支持社區體育事業發展?;I措資金建設社區體育設施,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體育活動。

(三)做好統籌規劃和有效管理,加強社區體育設施建設

首先,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應重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對社區居民的健身休閑場地作好統籌規劃,對體育活動場地進行合理布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結合老年、青年、兒童等不同群體的需要,建設配套的體育設施,為社區居民提供健身休閑的場地。第二,鑒于一些老舊小區體育設施老化與不足,相關管理部門和社區要及時添置體育活動器材,組織人員及時更換陳舊和損壞的體育器材,并采取措施加強對社區體育健身器材的保養和維護,滿足居民體育鍛煉的需求。第三,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社區體育活動設施,相關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出臺關于社區體育設施的管理辦法和在社區設立居民監督管理員,加強對社區體育活動設施和器材使用的管理與監督。第四,為了解決社區體育資金和資源不足的問題,相關部門應牽頭協調相關單位與社區實現體育設施資源的共享,提升體育資源利用率。

(四)強化體育人才培養,提高居民參與熱情

專業高素質體育人才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的建設需要一批懂體育、能管理、會組織的綜合型人才,鑒于城市社區體育專業人才不足的現狀,要加大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首先,高等院校的體育院系要根據當前社區體育發展的需要,開設關于社區體育相關的理論和實訓課程,培養社區體育專業人才。其次,政府相關部門要制定激勵政策,吸引體育專業人才投身于城市體育公共服務建設,鼓勵中小學和高校體育教師到社區指導社區體育工作,助力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發展。再次,注重社區體育管理人員專業培訓,組織相關人員到高校、體育培訓機構等進行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四是充分利用社區體育專業人員的組織引領作用,激發熱愛體育的社區退休人員的熱情,讓他們組織、帶動社區體育活動。五是不斷創新社區體育活動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切實提高社區居民體育運動的參與度,營造全民參與體育活動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張曉松,高鵬,張澤偉.開創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N].光明日報,2017-8-28(01).

[2]本書編寫組.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4.

[3]國務院辦公廳.體育強國建設綱要[N].人民日報,2019-9-2(02).

[4]鞠鵬攝.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N].中國青年報,2013-9-1(01).

[作者簡介]魯全信,綿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呂平,綿陽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教育學院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責任編輯 孫世虹]

文化素質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核心在課堂,關鍵在教師。英語教師應該全面發展,身心健康,思想寬廣,知識淵博,有組織實踐能力,能運用好的教學方法施教,有從事教學科研的能力,能不斷產生優良的教學成果。只有高素質的英語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因此,實施英語素質教育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英語教師隊伍,探討新時期英語教師文化素質的培養措施大有裨益。

關鍵詞:新時期;英語教師;文化素質

一、引言

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它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勢在必行。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新課程標準對我們英語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改革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素質在提高教學效益中的地位至關重要。

二、培養英語教師文化素質的有效措施

1.培養英語教師以學生為本的英語教育思想

長期以來,我國英語教學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忽略了英語教育的人文性目的。英語新課程要求我們從“以知識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認識英語課程的目標與定位。興趣和信心是推動人從事某種行為的基礎,英語教師培養學生自主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是以學生為本教育思想的關鍵。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是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息的培養,具體包括幫助他們認識自主學習的作用和必要性,轉變他們的學習觀念,幫助他們意識到學習成功的關鍵在于學習者本人,使學生學會主動承擔學習的責任,成為自主獨立的英語學習者,自我管理英語學習,培養良好規律的英語學習習慣等。此外,以學生為本的英語教育思想強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英語學習的技能,主動協助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大提高效率。

2.英語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綜合文化素質

新課程中提出了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級別目標,為了盡可能地完成教學目標,每一位英語教師應該做到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英語專業素質。在英語教學模式與時俱進的時代,教師要從權威性的教導者,轉化為學生英語學習的促進者,鼓勵者,甚至是合作者,首先就需要具備良好的個人素質,具體包括淵博的英語專業知識、較為廣闊的知識面,同時應具備豐富的輔導和支持學生的教學技能和方法,同時寬宏的心胸、耐心的性情也不可缺少的。新時期英語教師不能只是被動地執行課程標準,應當是課程設計的參與者,課程實施的組織者、促進者、開發者和研究者。新課程的英語課本中包羅萬象,十分具有時代感、思想性和真實性。新時期英語教師要積極地為自己創造后繼教育的條件,自覺加強中外文化修養,拓寬知識面。同時,學??梢詫嵤╇p語教師培訓,推廣雙語教學和英語老師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有條件的學??梢砸笸饧處熗ㄟ^自己的親身體驗談談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通過教師間的交流進一步了解西方文化,提高教學中的文化意識??傊?,英語教師只有不斷“充電”,通過自學、互學、進修等多種學習渠道不斷提高英語專業知識及英語教學水平,才能把學生帶上良好的英語學習軌道。

3.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教育技術豐富英語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研究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英語教學方法,是廣大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在英語教學中合理利用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是現代英語教學發展的新趨勢。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教師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音像和網絡資源等,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可以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件,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個性化學習,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文化,不斷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加深對本族文化的理解,發展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傊?,使用這些現代化網絡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了一定的英語環境,增強語言交際的真實感,提高學生的求知興趣,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因此英語教師必須要學會熟練使用電腦,能進行豐富的英語課件制作,以便更好地為英語素質教育服務。

總之,實施英語素質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實現這一工程,需要解決很多問題,其中英語教師自身文化素質的好壞對整個英語素質教育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新時期教師的文化素質不能只拘泥于某一方面,應該是多方面的。教師的素質與學生的素質、教學質量密切相關。在新時期,英語教師應不斷地更新知識,不斷地探索,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趕上教改的步伐,適應當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因此新時期英語教師需要不斷充電,完善自己的教學手法和知識儲備,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英語素質教育。

文化素質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文化素質教育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內涵豐富,提升道路漫長。大學是每個學子積累知識、提升個人內涵的殿堂,通過反復實踐來提高綜合素質,這對于諸多方面仍處于發展中的青年學子來說尤為重要。只有學校與社會需聯合起來為青年人才提供發展平臺,讓青年學子充分認識到文化素質的重要性,才能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為大學生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文化素質;教育培養;途徑

文化素質教育彌漫在高校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社會課堂等各項教育活動中,而高校作為按照分工理論和職能?;枷朐O計的科層組織,教育工作或課程開設是分科、分別實施的。通識教育得益于本科教學管理系統的組織推進,在近年高校教育實踐上風生水起,而囿于組織分工的限制,需要高校系統整體推進的文化素質教育在實踐上差強人意。如何保證高校各項教育要素、資源的投入,課程的開展,都是有利于大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而不是相互重疊、扯皮或有所疏漏,甚至相互抵消、沖突。當前,有必要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思想體系的高度,來認識文化素質教育在格局上如何系統構建、在實施中如何整體推進的問題了。

1高校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現狀

受不同教育模式和社會、家庭環境的影響,青年學子在進入高等院校之前,已經初步具備自身的性格和氣質,對問題的認知不同,個體興趣也存在著較大的差別,這使得大學生文化素質水平呈現出較大差異。隨著社會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大學生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忽視文化素質的提升;在文化類書籍中,會閱讀文言文類書籍的學生不到2%。很多學生有急功近利的傾向,不注重日常積累,總是試圖尋找捷徑。有的學生甚至表示“專業知識學不好,文化素質再高也沒有用”,這種認識割裂了知識間的相互關聯,低估了文化素質對成長成才的重要性。隨著高科技的發展,網絡逐漸取代傳統的以文本閱讀為主的知識建構模式。網絡給人們學習和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大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提高帶來了消極影響。在網絡環境下,自身語言組織和文字表達能力有所減弱,其中大部分為理工科學生。他們在與他人交流中經常會出現表達不清或理解偏差等問題,影響人際交往;他們在撰寫實驗報告、專題研究報告、畢業論文時,由于邏輯性不強、層次不分明、語言不通順、概念不清楚等原因,降低了研究成果的水平。

2高校文化素質教育發展的制度因素

2.1運行機制因素

大學的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辦公室)的職能僅限于組織和開辦一些系列講座。它的文化素質教育類課程體系建設職能、綜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研究職能以及藝術教育活動的開展職能都分屬于不同的部門,這種運行機制嚴重削弱了文化素質教育機構的地位,使得文化素質教育在學校處于邊緣地位;使得文化素質教育類系列課程的建設和開設游離于學校的主要課程體系之外;使得文化素質教育的內容和途徑都沒有得到應有的拓展;使得文化素質教育只停留在使學生增加人文知識、補充基礎教育之不足、彌補專業教育的缺憾層面,而沒有上升到培養健全的人,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目標的著眼點上。

2.2培養制度因素

在很多高校的本科課程體系中,專業課程基本上都是由各專業院系組織和管理,并為各自院系自己的學生講授,而文化素質教育類課程則由專業院系為全校各個院系的學生提供,一般由教務處進行組織和協調。在這樣的課程管理機制中,顯然親疏有別,內外有分,文化素質教育類課程相對于專業課程來說更不受重視。而且在學科、專業占主導地位的大學里,教師首先追求的是在專業研究領域的成就和同行的認可,院系也更重視自身的學科專業建設,很少花精力和資源來精心規劃和執行文化素質教育類課程,因此文化素質教育類課程的數量和品質常常得不到保證。如果要開設此類課程,會遭遇到組織不同專業教師(尤其是名師)、課酬經費分配計算等困難。

3文化素質教育管理創新對策

3.1加強政治教育工作

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教育和理論學習,積極推進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有針對性的組織“兩會”精神和改革開放三十年成就的學習,進一步領會和落實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堅定信念、胸懷祖國、加強修養,勤奮學習、勇于實踐、努力增強學生政治敏銳性和歷史使命感。扎實推進學生常規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著力提高思想教育的實效性。依托“兩課”教育、周末教育、專題教育等多種渠道,切實抓好對學生的學習、安全、紀律、道德、法制教育。在學生中開展實施如“一封家書”、“一份開支記錄”、“一個學習總結”、“一種生活體驗”、“一次感恩行動”等專題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誠信意識、自主意識和節約意識等。堅持班、系(學院)、學校三維心理健康預防體系,完善心理健康指導工作,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和宣傳力度。開放心理健康專題閱覽室,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環境,加大對輔導員的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恢復。

3.2拓展學生綜合素質

以爭創品牌競賽和活動為抓手,為同學提供豐富的展示機會。集中資源、精心策劃、充分準備,全力組織參與校外競賽,如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全國“挑戰杯”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大學生英語競賽專業性競賽等活動,努力確保學生活動影響力。實施“學業延伸工程”、“素質拓展工程”、“黨建堡壘工程”和“面向社會工程”,充分發揮國家級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語言文字示范校的輻射作用,整合活動資源,積極構建以專業或相近專業群為單位的活動體系,努力形成培訓、訓練、競賽一體化的活動模式,分類指導、逐級遞進,擴大學生活動的參與面,增強學生活動的導向性。組織開展以學生文明修身為主要內容的“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活動節”系列活動。

4結束語

高校文化素質教育作為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和創設優質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廣泛開展以學生為主體、課內外文化素質活動為內容、校園為載體的校園文化素質建設,有目的有計劃實施學校整體教育、教學工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高云偉.加強高職院校人文教育[J].機械職業教育,2013

[2]鄒尚智.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J].企業文化,2014

文化素質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學校是國家培養人才的基地,中小學校的學生主要以未成年人為主,目前學校危機事件頻頻發生,成為家庭、學校、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新時代的特征使得安全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在不斷擴大,安全教育應該調動學校、家庭和社會多方面的力量,為中小學生創造能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關鍵詞校園安全文化 校園課程 校園活動 校園環境

頻繁的校園安全事件引發了全社會對校園安全的關注,亟須構建校園安全文化模式,減少潛在的校園安全隱患,以打造安全校園。

一、校園安全事故的分類及原因

安全與危險是相對應的一組概念。安全,泛指沒有危險、不出事故的狀態。學校安全,是指在學校的職責范圍內,不發生學生和教職工傷害和財產損失的事故[1]。事故發生的形式具體可劃分為師生關系沖突、生生關系沖突、個體自殘事件、學生因缺乏保護而遭受的傷害四大類。

1.師生關系沖突

2015年12月,邵東某校出現一學生殺死班主任后坐在椅子上笑著玩手機事件[2]。

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3]。師生關系的本質是師生之間以情感、認知和行為交往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心理關系,反映師生間尋求滿足其社會需要的心理狀態[4]??傮w來說,我國的師生關系呈現從傳統教師中心的“專制型”到突出學生主體的“民主型”轉變。始于2001年至今仍在延續的新課改強調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該以“學生為本”,在學習過程中扮演參與者、指導者、合作者的角色[5],但是教師將自己當成是知識的權威、教學理念陳舊、角色轉換不過來的問題依舊普遍存在,以教師為權威,缺乏尊重學生,管理辦法簡單,極易發生師生矛盾。

2.生生關系沖突

2015年11月,呼和浩特市第九中學一名13歲的初中生,因與同學發生爭執,在校內被捅身亡[6]。

首先,學生之間不正常的關系主要是由現代教學中缺乏民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所致。大班化的教學形式,過度的競爭,集體主義思想意識的薄弱均是產生沖突的緣由。其次,學生在不同的成長環境下形成了不同的個性特征、思維方式等,處于成長期的學生總是在努力保持著積極的自我意識,逆反心理嚴重,如果學生感覺自我的顯性沒有得到滿足,則可能會出現異常心理反應和沖動行為。

3.學生個體自殘事件

2015年9月,浙江蘭溪一位12歲小姑娘,從21樓跳下,經調查,疑似卷入了班級里同學發生的矛盾中,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由此輕生[6]。

中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由于受生理、心理、家庭、社會、教育等多方面不良因素影響而產生許多異常心理問題,主要體現在升學、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心理焦慮和精神困惑,甚至出現激烈或異常行為的心理疾病。從采取自我傷害的方式來逃脫責罰到自殺來解脫痛苦的,學生自殘的悲劇性事件時有發生。這類事件主要發生在具有逆反、孤獨、自卑、嫉妒等異常心理問題的學生中。這類心理問題具有潛伏性,家長由于缺乏專業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不能識別或不懂得如何開導,而學校教師則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追求學習成績提升的工作中來,心理學課程的邊緣化,學生的身心發展缺少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4.學生因缺乏保護而遭受的傷害

2015年9月,福建泉州某中學多名學生食物中毒,出現上吐下瀉的情況,18名學生入院就診[6]。

一方面,中小學校學生以未成年人為主,個體不能完全獨立,校園安全設備不健全,管理和法律體系不完善,學生在學校管理范圍內因缺乏保護而意外遭受的傷害讓人痛心疾首;另一方面,社會不法分子將傷害未成年學生當成是“報復”的方式,制造出令人觸目驚心的案件。

二、校園安全文化的創建

1.開發安全校園文化課程

(1)開發安全教育的校本課程

學校管理者應該根據學校、當地社區等具體情況,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課程資源,對學校及附近歷年的安全事故進行統計和原因分析,同時注重課本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科學設計安全教育校本課程。

(2)提高安全教育課程的質量

一方面,要改變傳統安全教育重灌輸輕理解和實踐的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素養、生存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發展的復雜性與多樣性,安全教育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擴大,安全教育要考慮到時代以及學生發展的新特點,涉及到民主、心理學、法律、安全常識等各個方面,不僅要讓學生懂得如何面對和處理復雜社會隨時可能發生的問題,隨機應變,也要學會關心和愛護他人,幫助學生提升人文素養,具有愛心和憐憫心,學會互助共處。

(3)課程教學形式符合學生特點

新的社會環境下,中小學生思維靈活開放,自尊心、好奇心和獨立性較強,因此,新課改應該符合學生成長的規律,在學生平時的學習中,融入安全教育知識,使安全教育常態化、系統化。作為學校管理者,一方面要按照心理學、學習科學等原理,進行教育大數據分析,精確地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情感結構、能力傾向和個性特征[7],輔助學生制定出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和心理負擔;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對外部世界的好奇心,積極利用各種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依托新興的教育技術,構建以“自主、合作、探究”為顯著標志的多種學習方式,并開展多元化、多方式的評價,重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心理相容、共同發展的師生關系[8]。

2.加強學校安全文化建設

(1)組織學生喜聞樂見的安全教育活動

單一的教育形式缺乏新意且易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安全教育應該從實際出發,以校園板報、班會活動、幽默漫畫、電影電視、安全演練、社區活動等多種形式開展,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融入社會。

(2)活動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文化素質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企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就業形勢嚴峻,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思想政治工作與職業素質教育深度融合是當前高職發展的必經之路?;趯λ枷胝喂ぷ髋c職業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的分析,思考高職思想政治工作與職業素養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提出高職思想政治工作與職業素質教育要在教學思想、內容、方式上相結合,同時加強德育教師隊伍建設。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職業素質教育;深度融合

上崗靠技能,立崗靠素質。技能和素質是高職培養符合當代社會需要的職業人才的雙重任務,但是就當前高職教育情況來看,當前高職教育雖然二者俱有兼顧,但是更為側重于技能教育這一方面。同時,就當前高職對學生素質教育這一方面來看,當前高職普遍將思想政治工作與職業素質教育獨立開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性”和“普遍性”的特點讓學生頗感枯燥,吸收效果欠佳,職業素質教育所取得的現實效果也不是很好,學生存在“敬業精神不足”、“創新精神不強”等問題。因此,將具有“政治性、文化性、時代性、導向性、普遍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與具有“個體性、實踐性、差異性”的職業素質教育相融合,達到高職思想層面上“一般性”與“特殊性”相結合,對提高學生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職思想政治工作與職業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一)高職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內涵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同其他一般高校一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導,根據教育規律,以培養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根本目標,以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綜合素質教育為主要內容,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授和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工作,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質。思想政治工作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導思想,以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和輔導員老師為實施主體,以學校大學生為實施客體,以課堂教授和課外教育為主要實施方式,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水平為主要目標,具有“政治性、文化性、時代性、導向性、普遍性”的特點。

(二)高職職業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職業素質教育是高職院校與企業文化相聯系的橋梁。高職院校職業素質教育是指高職院校以滿足企業對職工素質要求為目的,根據職業發展規律和職業素質養成規律,通過職業實踐方式和自我調節方式,引導學生形成和發展在今后職業生涯中起重要作用的內在品質和外在行為方式的教育實踐活動,其目標不僅包括實現學生按時就業,還包括為學生在今后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高職職業素質教育主要包括愛崗敬業教育、職業創新教育、勞動技能素質等幾個方面,具有“個體性、實踐性、差異性”的特點。旨在“指導學生認識自我、探索職業、學會科學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和職業生涯人手,逐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創業觀,進一步增強職業意識、誠信意識、團隊意識、創新意識,著力培養吃苦耐勞、團結協作、互助友愛、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文明行為習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效縮短從“學校人”到“職業人轉變”的時間,為實現職校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礎。

二、高職思想政治工作與職業素質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就業競爭力

當前我國就讀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數都處于青年時期,這一時期在人生整個階段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教育強調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智育、德育以及身體素質等的全面發展。同時,青少年時期是學生形成和發展自身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所形成的“三觀”對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起著內在指導作用。因此在這一時期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深度融合非常具有必要性。一方面,能夠在對學生形成和發展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的同時,加之以實用有效的職業素質教育,讓二者融合起來,讓學生在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的同時,在這些一般性價值觀的基礎上形成具有特殊性的職業道德。這樣所形成的價值觀更為全面具體且有穩定性,對今后學生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我國高職院校主要是以培養適合企業單位需要的技術型人才為目的的,隨著當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對技術型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不僅需要學生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更需要學生在入職之后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因此,高職院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與職業素質教育深度融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思考適當的職業生涯規劃,樹立科學的就職觀、職業觀、創業觀,逐步增強職業意識、誠信意識、團隊意識等,對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非常具有必要性。

(二)符合企業人才需求,促進企業發展

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加速了企業不斷提高對技術人才的要求,企業對技術型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技術分工越來越細化?!捌髽I之間的競爭內化成為人才的競爭,擁有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團隊將會使企業擁有更大的市場競爭力?!睂夹g型人才而言,高綜合素質不僅體現在學生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水平和過人的專業能力,更體現在學生入職之后所表現出來的職業面貌和職業操守,擁有良好的職業意識、誠信意識、團隊意識、創新意識,在工作中吃苦耐勞、踏實肯干、敢于創新、敢于攻堅克難等精神。這些都是一個優秀的企業所必須具有的企業文化和企業軟實力,可以將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人才是企業綿長的力量之源,企業員工的素養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企業未來發展的成敗。而當前企業招聘也不再只專注于學生證書的多少和學習成績的高低,對學生職業素質道德也進行了不同程度上的考察,并且有越來越重視人才內在綜合素質的考察。因此,增強高職思想道德工作與職業道德教育的深度融合對符合企業人才需求,提高企業競爭力具有客觀意義。

(三)提高學校發展水平,實現長遠發展

高職院校直接面向社會輸出人才,人才素質的高低可以說是直接影響到學校的影響力和聲譽。好的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技術型人才不僅有專業技術能力,更要有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還要有應對職業困境的能力和意志,在工作中發奮向上、力爭上游。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校的就業水平,而就業水平高的學校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的好評和家長學生的認可,這樣學校的生源也就更多,也有更大的選擇相對基礎更好的學生的空間。在當下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的時代,高職教育所面臨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各院校都想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改革,希望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能夠獲得優勢,取得長遠的發展,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就必須對學生的素養培養問題予以高度重視,不僅重視學生專業技術水平的培養,更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與職業道德教育的深度融合,從而促進學校的進一步發展。

三、高職思想政治工作與職業素質教育深度融合的實現路徑

(一)教學思想上充分重視將思想政治工作與職業素質教育相結合的理念

理念指導行動,行動導向效果。教學指導思想是高職院校開展教育工作的思想指南,只有在教學思想上充分認識到將思想政治工作與職業素質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之納入到高職院校教學指導思想的地位上來,才能教育實踐過程中給予二者融合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吧鐣髁x核心價值觀是高校德育工作開展的領頭軍,既是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職職業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時刻滲透在職業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耙陨鐣髁x核心價值觀為統領,確立既體現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一般要求又符合特定行業職業特點的職業素養教育目標理念是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有機融合的基本前提”。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充分肯定將二者結合起來是高職教學內容的題中之義,也是現實高職教學目標的必要途徑。將其作為學校教學理念之一作為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更新德育教學理念,改革德育教學方式,調整教學環節,切實將思想政治工作與職業素質教育的融合貫徹到教育實踐之中。

(二)教學內容上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質教育相結合

在教學內容上高職院校首先應該一改往常重思想政治教育、輕職業素質教育和將二者割裂開來的問題,在課堂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通過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內容上,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內容非常的多,高職院校應該結合高職以培養高素質技術型人才這一目標,在高職院校一般學生進修三年這個有限的時效內,秉承“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理念下對其內容進行篩選,挑選出對技術型人才培養最基本、最有用的相關內容,將之在課堂和實踐教育中加以講授;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所培養的技術型人才所學的相關專業有各行各業,針對普遍職業所需的基本職業素質要求,如:愛崗敬業,吃苦耐勞,團結奮進等精神要進行普遍性教學,然而,各行各業除了在這些基本職業素質要求的基礎上還有一些特定的職業素質要求和原則,以及一些職業基本安全常識。這樣就要求高職院校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適當選擇與之專業相關的特殊素質教育對其進行教育。在這樣的過程中,將二者有效融合起來,既引導了學生在人生中所必須的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又將學生就業所需的職業素質要求在學生中進行了普及,這對學生今后的就業、入職等職業生涯都有一個很大的幫助。

(三)教學方式上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

無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還是職業素質教育的進行,在學校教育中都包含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二種方式。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則是將思想政治工作與職業素質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當前高職院校多數采用的是在課堂上通過教師將相關理論知識講授給學生進行學習,如果僅采用這一種方式,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可能會有所接納,但對職業素質教育相關內容卻缺少了直接的感悟。因此,為了將二者有機融合起來,具體應該采用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一是在學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課堂中可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引入與專業相關的實踐活動,例如:舉行職業素質教育相關主題的辯論賽、邀請企業先進模范進行講座、帶領學生到優秀企業車間進行參觀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的樂趣中體會職業精神的可貴,在講座中感受良好道德品質和職業素質的力量。二是在學生專業實習的過程中加之以思想政治和職業素質教育,在實踐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內化成為內在品德,不僅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育,還應該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質教育。在實習過程中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組織觀念、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克服困難的能力,引導學生在工作中虛心學習、互相交流,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和工作態度。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中構建出橋梁,始終不渝的將思想政治工作和職業素質教育深入融合起來。

(四)加強德育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學校教育中的主力軍。建設專家化的高職德育教師隊伍是高職思想政治工作和職業素養教育深度融合的關鍵。高職院校中從事德育工作的主要是輔導員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老師,這些教師一般所修專業都是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專業,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所使用的也是相關理論,但是卻相對缺少高職院校學生所需的職業素質教育相關方面的知識。因此,學校在應該加強對輔導員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的建設工作。一是在入職前的入職培訓中增加職業素質教育相關理論內容,組織相關教師進行系統深入的學習,教師入職后學校定期組織再教育。二是學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和教師學術交流、進修、培訓、社會實踐等方面給予政策性支持,營造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成長的氛圍,督促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三是學校提供教師參與行業企業專家召開的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會,讓教師了解企業文化及企業制度,掌握崗位群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經驗、態度等相應職業領域的能力。四是讓從事德育的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實習活動中,在實習的過程中既加強了對學生的教育和指導,又能夠學生共同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積累將思想政治工作與職業素質教育深度融合的經驗。

總之,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了人才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越發多元化,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下,高職院校要想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擴大自己的發展前景,就必須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因此,加強高職思想政治工作與職業素質教育的深度融合就成為高職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出色人才的必經之路。只有通過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做出相應調整,才能使高職思想政治工作和職業素質教育更為深入的融合起來。

參考文獻

[1]邱志雄.高職思想政治工作與職業素質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7):131-132.

[2]魏啟晉.論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融合[J].職業教育研究,2012(7):19-20.

[3]祝愛芳.職業素養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的路徑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3(26):30-32.

[4]莫云仙.淺析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素養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3(33):57-58.

[5]邱學文.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及其培養策略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

[6]任運康.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4.

[7]李春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及對應策略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8]劉鳳.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與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9]趙玉琴.職業素質教育[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上一篇:生本理念論文下一篇:體育籃球教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