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課程與教學范文

2023-09-09

課程與教學范文第1篇

為貫徹落實滬教委基[2013]59號——《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小學階段實施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的意見》,我校積極倡導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身心發展規律,牢固樹立基于課程標準的意識,落實課程標準,明確低學段的教學內容及要求,掌握其教學與評價的基本方法。以此改變個人經驗和主觀愿望的教學與評價現狀,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扎實推進“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的開展。

一、加強領導設計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書記為首的“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分工協作,共同做好此項工作。

領導小組:陸亞娟

黃惠娟

周鵬

工作小組:周

陳妹鳳

周益

丁一凡

黃平

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成員先行學習,領會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學校工作計劃,做好學習、宣傳、指導、督察和評價反饋工作。

二、學習宣傳要求

學校召開全體教師會議,組織學習市教委的文件精神,統一思想;教研組、備課組分別就《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和教研員的專題培訓作為學習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明確課程標準是什么、怎么做,為指導和引領做好準備;教師認真參加各教研組、備課組組織的專題學習,一年級教師就學習準備期進行專題學習;家長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一年級家長會,向家長宣傳該工作的相關精神,了解學校此項工作的開展內容。

三、細讀課標教學

我們開展了2013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研讀活動,通過對學科課程標準的研讀,把握學科要求,做到:科學運用、創新提高、務實到位。

學校開展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研讀活動,行政蹲點人員指導各教研組組織教師研讀課程標準,知曉本學科各年段的學科課程標準要求;以課程標準為原則開展教學常規活動;梳理本學科各年段的核心知識點、能力點、考核點等相關內容。全體教師教師通過自主研讀與集體研討,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知曉本年段及相鄰年段的學科課程標準要求,將課標理念、目標、要求應用于學科教學,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水平。

四、開展活動銜接

根據《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印發上海市中小學2013學課程計劃及其說明的通知》,在一年級設置為期4周的 “學習準備期”,全面推進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幫助孩子更好地進行幼小銜接。

1、計劃先行——學校制定了“學習準備期”綜合活動實施計劃,一年級組各任課教師按照計劃認真執行。

2、課時安排——利用拓展型課程的課時,每天安排1課時,每周5課時,共20課時的學習準備期綜合活動。

3、理論學習——認真學習《上海市小學學習準備期教學指導意見》、(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印發《上海市小學

一、二年級課程調整方案》的通知)等有關文件,對

一、二年級的所有任課教師進行培訓。

4、加強宣傳——利用家長會、家校聯系等方式及時做好宣傳工作,讓社會了解一年級學習準備期的內容及課程調整的目的、調整內容與要求、評價要求等,積極發揮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和監督力量。

5、設計案例——學校綜合活動重點圍繞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養成以及師生交往,參考《學習準備期綜合活動的實施指導意見》,安排教師編寫了“學習準備期”的綜合活動內容(教學案例):熟悉新環境、了解新規范、養成好習慣、鍛煉好身體,為任課教師的教學提供典型的實施案例。

6、評價總結——教師在實施教學案例后撰寫教學反思;9月份,對學生進行了一年級學習準備期綜合活動學生達標情況的統計;平時注重資料積累,及時總結教學經驗。

六、落實教學

圍繞“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細化教學常規管理,規范教師教學工作,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

1、備課——注重興趣,培養習慣,激勵評價。 A、依據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教師編制“學科學期課程實施計劃表”,明確本學期教學目標→階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進度安排與評價方法等,并具體到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據此確定教學方案及實施方式。

B、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根據區學科培訓要求,一年級第一個月的學科教學以“學習準備期”為主,注重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在備課中體現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針對性的教學評價等。堅決做到:不超進度,不增加難度。

2、上課——把握目標,營造活力,提升幸福。

A、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營造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增強師生間的合作交流,從學生的學習、情感、身心發展等方面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

B、有效調控教學進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正視學生的差異,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根據學生在知識掌握、問題表達、思維水平、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課堂表現,及時調整教學進程,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法,落實教學目標。

C、開展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的“同主題”教學展示活動。同級組老師基于課程標準,圍繞同一主題展示課堂教學。教研組成員必須全部參與聽課,課后上課教師說課,聽課教師評課,指出不足,達成共識,上課教師反思。

3、聽課、評課 ——及時評價,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從第1周開始,校長協同教研組長、同年級組教師執行“推門聽課制度”,一年級教師的課必聽,課后形成書面意見,作出評價。聽課重點是檢查“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的落實情況,課堂中更關注師生關系的互動,教師對學生的激勵評價。對存在問題的班級、學科教師我們進行了跟蹤性診斷聽課。教研組活動時組織教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開展說課評課活動。

4、課堂練習設計和批改——精選精講,減輕負擔,形成個性。

認真學習縣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的《單元作業指導建議》,在二次備課的基礎上優化作業設計,減輕作業負擔,提倡分層作業、個性化作業。教師根據具體學情設計多層次的作業,讓不同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和需要,在一定的范圍內自主選擇練習,獲得自我發展。嚴格落實“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回家作業,

三、

四、五年級的課外作業保證絕大多數同學能在1小時以內完成。

5、教學質量——健全機制,關注發展,切實提升教學效益

繼續把控命題質量,命題前以課程標準為基礎。嚴格控制考試次數,學生學業評價實行等第制及學習診斷書的形式。一年級采用游園會、游戲活動等學生喜愛的方式考核教學質量。

七、改革教學評價,快樂學習

1、評價要求:

A、科學設計評價內容與要求。把評價建立在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年齡特征,合理設計評價目標、評價內容與評價方式。

B、采用等第制和評語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學業成績、學習表現、學習動力等評價結果采用等第表達,并結合學生個體學習情況,從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知識理解、學習能力等方面選擇若干要素進行評語描述,真正提高評價的科學性。

C、注重評價結果對學生的促進作用。明確基于課程標準的評價在于發現學生在目標達成過程中的差距,進而調整教學方案或向學生提供反饋信息,促進學生的學習。

2、評價方法:

A、即時激勵評價法(小獎品+激勵性語言)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激勵性的語言加小獎品(五角星、粘紙等小朋友喜愛的形式)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誘發其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各項活動中。

B、過程積累評價法(笑臉或五角星+激勵性語言)

一年級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在“學習準備期”階段,“立足過程,促進發展”,讓學生在嘗試中獲得成就感,培養自信心,分別設計了“課堂學習評價表”。評價從“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態度的考查、學科知識的理解、學習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及時、明確、有針對地反饋評價結果,實現對學生的精準指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并采取有效措施改進教學。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基于課程標準,深入研究,完善學科評價表。比如:語文學科在學習準備期以后的教學中的課堂教學評價,參照數學學科的評價表,以“一級指標、二級指標、指標說明、評價形式”等維度,從語文學科的“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知識理解、能力培養”等方面設計評價,更加全面、客觀地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對學生予以評價,真正提高評價的科學性。英語學科也將同樣進行相關的調整。

C、總結表彰評價法(等第+評語)

在為期一個月的學習準備期結束之際,為了表彰和鼓勵在各方面取得進步的學生,需要進行總結性評價。評價分為兩個部分:展示性評價——邀請家長走進學校聽課,向家長展現一個月以來的孩子的學習成果,如作業展示等。表彰性評價——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從不同的行為習慣養成角度出發,教師、家長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習表現、學習動力等各方面的表現予以個性化的評價,激勵學生進一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

3、評價措施:指導、調研,科學評價:

通過常規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分析→反饋溝通→落實整改”,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減負增效,有效落實“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

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我們還處在嘗試的階段。教師對于課程標準的把握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在課堂教學中圍繞課標用好教材的能力還有待加強,評價策略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也需要通過長時間的實踐檢驗成功與不足。我們也期待教研室能過給予我們更過的業務指導與幫助。

課程與教學范文第2篇

宿城區項里中心小學 徐生民

信息技術具有多種多樣的教育教學功能特點,它的應用會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多方面的變化;教學工作是學校教育中的核心工作,是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的主渠道。因此,如何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整合起來,以“整合”的研究和實踐,促進、帶動教育在信息技術文化背景中的改革與發展,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在課堂教學中,課件的制作和使用上一直大量而廣泛地存在著問題,最根本的就是教學課件制作偏離使用價值。最突出的問題有兩類:

首先使制作使用課件超量、超限、超時。有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唯恐體現不出電腦能夠儲存大量信息這一優勢,將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所有材料事無巨細盡數羅列,而在使用時,受課時限制,只能加快單位時間傳輸的信息量。音像視頻、PowerPoint、投影齊上陣,結果是五彩繽紛的多媒體信息包圍著學生,其琳瑯滿目的程度令人頭昏目眩,這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所需內容、意義的理解和接受。這就是多媒體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現象。這樣的課件教學極易導致視覺、聽覺的疲勞,思維訓練也不足,對于小學生來說,不良后果尤其突出。這樣的教學既缺乏實效,又超出了教師精力承受度,偏離了課件使用的本義,弊大于利。

課件使用和課堂教學兩者關系處置失當。有些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認為,編寫和制作好了多媒體課件就等于把一堂課備好了,而沒有進行細節設計。于是,上課就變成了幻燈片放映,受課件的編制形式所累,課堂教學被課件材料牽著鼻子走。學生學習也按照整個課件的結構和一些問題的“標準答案”進行,按照預先設定的模式、思路、線索進行人機交互,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深入地思考,只能順應設計者的思維方式做一些簡單的應答。這種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求異思維的發展,不利于鼓勵創新,也與素質教育的原則背道而馳。

為了整合而整合在很多學校,各學科教師都努力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自己的學科教學當中,確實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有些教師在“整合”的形式上出現一些不恰當的地方,即存在著讓沉重的課堂學習僅僅停留在感官學習、直觀學習水平上的傾向。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技術在形象、直接、快捷傳遞課堂教學信息上確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課堂教學在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上不應因此而迷失方向。弱化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過分依賴感官材料,是目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的一個誤區。

學生通過動感、直觀的材料來進行學習,本來是信息技術帶給學生課堂學習的便利和優越之處,但過分依賴動感、直觀的學習材料并形成思維上的惰性,則降低了學生學習的內在質量。學生通過形象材料來學習,追求的應是“思維學習”、“高級學習”和抽象學習,而不僅僅是感官學習、直觀學習。例如,在進行一些理科試驗課時,教師讓學生用電腦中的動畫模擬天平稱砝碼,在電腦上觀察鈉與水反應的現象等,學生難以獲得切身的體驗;還有一些協作形式的課,明明可以大聲在課堂上發言的,卻要在論壇中用敲擊鍵盤取而代之。 也許有的教師是追求新穎,認為有了信息技術這樣現代化的工具,傳統的東西就過時該淘汰了,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熱潮下,他們將信息技術神話了,完全是為了整合而整合,過于注重形式,而對教學效果思考不夠,甚至連教師也迷失了自我。一次遇上臨時停電,一位教師不得不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時,他發出這樣的感嘆:今天我沒有利用任何信息技術,我感覺講得很順暢,學生聽得也挺投入??梢?,并不是有了信息技術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傳統的教學形式就該丟棄,它們是各具優勢、又各存弊端的,也并不是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必須堂堂課、樣樣課都要與信息技術搭邊,即使明知沒必要,也要牽強著放進來。整合的熱度正在減退隨著教育投入的加大,現在很多學校都具備了“整合”的條件,部分學校的硬件設施甚至是非常先進的。但具備了這些條件,并做了一些實踐后,方知“整合”真的不是那么簡單,它涉及到很多條件的限制,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就是個攔路虎。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既需要時間又需要得力的措施,很多學校處于觀望狀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躑躅不前,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和關注似乎在降溫。

課程與教學范文第3篇

關鍵詞:能力導向 會計教育 教育改革 微通課程

一、問題的提出

現代大學教育在知識導向和專業導向的雙重驅動下,出現了“重專業知識,輕能力培養”以及知識過度分割和學科過度分化的問題,從而在人才培養方面表現出教育同質、思維固化、視野狹隘、無效學習和功利主義等普遍現象,以至于阻礙了卓越型和創新型人才的成長。就教育同質而言,由于人才標準被知識導向的評價體系“一刀切”,從而導致對個性化需求的包容不足,供學生自由發展、個性成長的空間不夠。就思維固化而言,由于在知識導向下學生習慣于唯師、唯書、唯答案,從而導致獨立思考能力不足,在成年后缺乏想象力、批判精神和創新能力。就視野狹隘而言,由于專業分化過度、專業色彩濃厚,所以導致受教育者在視野上、思想上難以走出各自專業的小圈子,認識不到知識之間的聯系,缺乏從比較廣闊的視角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就無效學習而言,由于偏重專業知識及其價值,而對邊界條件、外部性、環境依賴性等更為廣闊的問題缺乏探究和引導,所以導致學生對專業問題的理解比較淺薄。就功利主義而言,由于過度強調知識改變命運,導致普遍把學習成績作為實現個人價值的工具,從而犧牲了人本主義精神和追求真才實學與能力水平的欲望。

所以,當前教育改革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在于,從知識導向轉向能力導向以及從學科分割轉向學科融合?,F階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促進專業平臺建設。專業平臺建設是一種“將全校課程劃分為校級平臺課程、學科平臺課程、專業平臺課程”的大課程體系。簡而言之就是建立跨專業、跨學科的選課機制。這種大課程體系雖然開放了更多的可選課程,但并沒有對知識導向和專業導向做出改進,并且在思維訓練和能力訓練方面缺乏建設性,所以其作用是有限的。更值得擔憂的是,即使建有專業平臺,教師的知識體系和教學理念也可能依然存在堅實的專業壁壘,從而對受教育者和教育體系都存在某種危害。歷史已經證明,在單一價值體系、思想體系和知識體系下,受教育者學得越多、越好,其受某種單調知識和理論的影響就會越深,然后固執、偏信、狹隘和歧視等不利于價值成長的因素就會在意識層面滋生和堆積。我們認為,相對于專業平臺建設,改革現有教學弊端的關鍵在于提升課程品質。通過提升每堂課的課程品質,突破知識導向,打通學科“微循環”,來實現能力培養和促進學科融合。

二、“微通課程”的教學理念

“微通課程”可以解釋為以學科融合和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課程體系,首先要打通學科“微循環”,然后要致力于能力培養,包括學科融合意識、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

就打通學科“微循環”而言,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指出:中國的大學教育缺乏兩個關鍵因素,其中之一就是缺乏跨學科的廣度。由于專業教育的狹隘性導致學科劃分過細、各學科之間的知識邊界過于明顯、甚至僵硬,嚴重限制了卓越型人才的培養,所以“微通課程”的第一個教學目標是,通過重建教學內容和課程形態來消除學科之間的隔閡與界限,使不同學科的知識能夠相互融通,讓學生們有能力建立起知識之間的溝通與聯系。

就能力培養而言,近年來的社會用人標準已經改變,但大學教育改革遲滯于社會需求,依然處于“重專業知識、輕能力培養”的慣性運行階段,從而亟待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將知識導向教學重建為以自主式學習與能力培養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所以,“微通課程”的第二個教學目標是致力于實現知識探究與能力培養的同步性,通過開放式教學和翻轉式課堂,將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活動打造為可以廣泛聯系、充滿生機、自由奔放的活力課堂。

三、“微通課程”的教學實踐

高級財務會計是會計專業本科教育的高年級核心課程,有知識密集、專業性強的特點,學習難度比較大,與經濟金融領域相關學科的聯系緊密,所以是構建“微通課程”的理想之選。本文從教與學兩個方面闡述“微通課程”不同于常規教學的構造形式。

(一)開放式教學。“開放式教學”是指對課程的表現形式進行重建,以通透、易懂的方式講解復雜專業知識和學科前沿。其價值在于提高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促進對專業知識作用邊界的理解和知識的融會貫通,并且在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分析性思維方面的效果也很顯著。

1.打破學科分割、引入廣義素材,聯通相關學科。一是結合當前經濟和金融熱點引入廣義的專業素材;二是結合歷史變革闡述會計理念的變遷;三是結合財富管理和價值管理解釋會計理念;四是貼近學生生活闡述會計原理。這四項內容的意義在于增進對背景知識、專業問題與相關學科的理解,建立相關學科之間的聯系。2.打破章節分割、進行專題講解,實現融會貫通。傳統教材重視篇章結構,不重視問題導向,難以切合開放式學習和思維訓練的要求。加之,大學教材編寫過于追求完整性,容易出現知識過密和負荷過重的“厚書”現象,讓學生望而生畏。所以,需要教師重新篩選和編排教學內容,以融合貫通又重點突出的方式講解,才可能平衡學與思的關系,展開思維訓練和應用能力訓練。3.打破角色分割、改進學習體驗,幫助能力提升。就會計專業而言,大案例教學的效果通常不好,學生很難有耐心研讀資料,從而普遍存在含糊學習現象。這與學生處于知識接受者的角色有很大關系。在開放式教學下,可以讓學生轉換角色,比如讓學生獨立編撰小案例,在創作的樂趣中獲得自主學習效應。

(二)翻轉式課堂。“翻轉式課堂”可以改進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體驗,是能力培養的重要方式。

1.引入雙主題的專題報告,培養跨學科能力和應用能力。會計是理解經濟活動的全球可通用商業語言,所以教師不能“對著憑證教會計”,而是要從經濟、管理、社會和歷史等多個角度詮釋會計的有用性和局限性。這就既要有專業主題的報告,也要有跨專業的主題報告。并且專業主題的報告要從會計以外的事件去尋找會計的蹤影,而不在于從準則直接到會計??梢赃x材于歷史事件、經典名著、經典案例等泛在領域,以便提升對會計準則背后的基本邏輯和基礎理論的理解??鐚I的主題報告可以根據學生興趣對經濟、管理與社會問題進行探究,以便引導建立不同學科間的聯系,訓練從專業視角觀察生活、反思歷史和縱覽天下的開放性思維,進而實現能力培養和思想培養目標。2.鼓勵有深度的課堂討論,訓練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要善于就某個專業問題營造“有話可講、有話想說”的氛圍,并在有學生率先發言之后,鼓勵其他學生做開放性補充和闡述不同見解,以及給出課后繼續討論的余音,以激發思考與爭鳴,訓練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思想自信、能力自信、知識自信。但現階段的問題是,學生習慣于聽講而非發表意見,加之學生發言缺乏條理、思想難以統一,有的學生會認為課堂討論浪費時間,不如通過聽課來直接獲得知識實用,這些因素都會降低課堂討論的質量。所以,組織課堂討論的頻率需要視班級的整體素質和整體意愿而定。

四、構建“研究型微通課程”

當前大學生能力培養欠缺的另一個突出表現在于“有學無究”。針對“有學無究”的問題,本文提出“研究型微通課程”整合模式,可以幫助培養學術素養和研究能力,并且也是為名校“直博計劃”發現、培養和輸送人才。這也可以稱為“2+1”“教、學、研”整合模式,意指在開放式教學的“教”與翻轉式課堂的“學”的基礎上再加上學術論文撰寫的“研”字,形成一個融“教、學、研”三個側度為一體的新模式,以培養學術型卓越人才。

研究能力訓練的主要實施方案是:通過建立本科生導師制,在畢業論文撰寫與常規課堂教學活動之間增加一個新培養環節——學術研究。通過向有興趣的學生開放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挑選有科研潛質的學生在課程結束后,指導其進行規范學術論文的撰寫,并且由前后級學生與指導老師共同建立起一個融“教、學、研”活動為一體的學習生態圈。其關鍵內容有以下三個:

一是以研究現實問題為導向。導師的作用之一在于指導選題,應開展有新意的、有趣的、有現實意義的研究,而非只有論文模仿。本科階段對知識的認知主要來自課堂,即便有較好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也需要先建立對現實問題的認知,培養分析能力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督促養成重視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意識,所以應以現實問題為導向。

二是以指導分析框架為重點。指導論文分析框架的意義在于幫助學生梳理邏輯和思路。這也是學術研究的本意,即邏輯嚴謹而有層次地分析問題,以避免本科論文撰寫經常出現的資料堆砌和邏輯混亂的現象。同時,還需要對論文的規范性提出較高質量要求,以督促養成審慎嚴謹的學術習慣。

三是督促全過程的半獨立研究。學生應在導師的指導下,以嚴謹的態度相對獨立地完成從文獻檢索、數據收集、數據分析、論文寫作、修改到投稿等全過程工作。這個半獨立研究過程,對于培養學生的耐力、毅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很有價值的。

四是“微通課程”重視的是課程品質和能力訓練,“研究型微通課程”重視的是分析性思維和學術素養,其微觀層面的價值在于打通學科“微循環”和致力于知識探究與能力培養的同步性,以及實現專業縱深能力和跨學科能力等多重能力拓展,進而可以從大學教育的基礎構造開始參與解決當前普遍存在的“重專業知識,輕能力培養”以及學科過度分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畢茜,彭玨.會計本科學生學習能力培養探討——基于會計本科教學改革的思考[J].商業會計,2012,(17).

[2]陳琳,唐毅謙,黃進.新建本科院?;谀芰虻恼n程體系研究 ——以會計學專業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4).

[3]伍光磊.本科會計專業研討式教學及其策略選擇[J].商業會計,2015,(18).

課程與教學范文第4篇

《觀察物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上冊的一個獨立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關系的知識后來學習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判斷出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得到的形狀,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如果就按目標設計教學,就會顯得單調,學生也不會得到持續發展,也不符合“課標”精神。于是楊老師精心、巧妙設計,創設有趣的教學情景,將課堂教學升華、拓展,推向高潮?,F擷取以下幾個練習片斷。 片斷一:

剛才同學們觀察的都很仔細,可四位天線寶寶卻遇到了一個小問題,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生答:愿意。四位天線寶寶分別看到的是下面的一幅圖??伤麄兺俗约鹤谑裁次恢糜^察,請你上來幫助他們找到自己觀察的位置好嗎?

教師把機器狗實物放在桌子上面。 師:誰愿意上來幫助它們?

找一位同學幫拉拉,找到拉拉觀察的位置并坐下。 師:她找對了嗎?那咱們給他鼓掌。

然后分別找三位同學上來幫其他三位天線寶寶找坐位,找對后,其他同學為他們鼓掌。

評:選擇學生們百看不厭的動畫片《天線寶寶》故事來創設情景,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讓同學們來幫助天線寶寶選位置,又抓住了學生好勝好強的特點;讓學們們親自上來坐一坐,又抓住了學生們“好動”的特點。通過這一系列的巧妙設計,學生積極參與,情緒高昂,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 片斷二:

電腦顯示筆記本電腦的背面,師說:請你猜一猜,這是什么物體? 生略思考后,都積極舉手。 生1:洗衣機。 生2:冰箱。 生3:筆記本電腦。 生4:化妝盒。 ……

學生積極舉手,充分發言后,師說:這只是一個物體,可你們卻猜了那么多,誰能想一個好方法,讓我們知道它究竟是什么物體呢? 學生思考后,有的學生和小組同學討論。 生5:讓我們看看它別的面。 生6:老師,你能把它轉動一下嗎?

師說:好,就按同學們說的,把轉動一下。(電腦顯示動畫)現在請你說說這是什么物體? 生7:鏡子。 生8:化妝盒。 生9:筆記本電腦。 ……

師:意見還是不一致,怎么辦? 生:再轉動一下(其余的學生都說對)。

電腦顯示動畫,轉到正面時,有的學生就很高興地說:筆記本電腦。 師:猜對的同學呀很高興,沒有猜對的也沒關系,因為你們已經動腦去想了,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注意什么? 生1:觀察物體時要全面的看。 生2:要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物體。 生3:要仔細、認真的觀察。 ……

師:同學剛才說的都很好,我們要正確、完全的判斷一個物體,就要從不同角度、認真、仔細的去觀察。

評:設計懸念,讓學生猜一猜,緊緊抓住了學生好奇的特點,學生在猜測的過程中思維異?;钴S,從而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滲透了唯物辯論的思想:“看問題要全面”。也正符合了新課標的“三維”目標。 片斷三:

師拿出一輛玩具小汽車,放在果子上,問:老師想看到你們看到的那一面,你有什么好方法嗎?

生1:把小汽車轉動一下就可以看到? 生2:老師,你換們位置就可以了。 生3:老師,你把頭伸到這邊不就可以了嗎?

生4:看到你看到的面,想一想,因為它們基本是一樣的。 師:同學們的方法都好,可現在老師要看到那一面,哪一種方法更好些?

生1:把小汽車轉動一下這種方法就好。 生2我同意這種說法。

師:有不同的意見嗎?(生沒有)

師:那如果這是一輛真正的汽車,哪一種方法更好些? 生1:換個位置觀察。 其余的同學都點頭說同意。

師:那我們在觀察生活中觀察物體時,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觀察方法。

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需要一個長期培養訓練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于選擇典型的題例,創設情境,激活思維,誘導學生的創新意識。

總評:《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創設情境。楊老師講的《觀察物體》這節課,作了一個很好的嘗試。

一、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創設情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察。 學生對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就會全身心地投入,主動參與其中。教學中,教師就選擇學生天天看的動畫片《天線寶寶》來作素材,并巧妙設計了讓同學們來幫助天線寶寶們選座位這一需要學生親自參與的環節,極大地刺激了學生,在片斷中,老師選擇的又是學生愛不釋手的玩具小汽車,這些環節片斷的設計,使學生在愉悅、主動的情景中掌握了知識,建立了空間觀念,收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課程與教學范文第5篇

《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研究 作者:王玉霞

來源:《現代裝飾·理論》2012年第11期

摘要:伴隨著我國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繁榮,會展業也逐漸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目前,會展行業的快速發展同會展專業人才匱乏之間的矛盾已經日益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谶@一現狀,筆者就我國當前高職院校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中《會展設計》課程教學的改革實踐進行分析與論述,文章首先闡述了開展《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性,繼而分析了加強《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的對策措施,最后對全文進行了總結,以期能夠對我國當前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科學發展提供一點可借鑒之處。

關鍵詞: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一 開展《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伴隨著我國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繁榮,會展業也逐漸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但是,與我國當前會展行業快速發展相矛盾的是我國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人才的嚴重匱乏。高職院校作為我國會展人才的重要培訓基地,其目前《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模式的弊端已經嚴重凸顯,使會展設計教育與市場需求出現了嚴重脫節,給我國會展行業的發展設置了嚴重的障礙。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加快《會展設計》的課程教學改革,為我國會展行業的發展培養大量應用型人才。所以說,高職院校開展《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二 加強《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的對策措施

近幾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對于《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一定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并且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筆者結合現有的經驗以及自身的教學實際,就當前加強《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對策措施,以期能夠對我國當前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科學發展提供一點可借鑒之處。

(1)以實踐為基礎,優化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進行教育的最終目標是開展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而會展設計有是一門具有極強應用性的課程,因此,加強《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應當立足實踐這一重要基礎。就我國當前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設置來看,基本上包括基礎理論課、基礎專業課以及專業技能課三大模塊,但是卻存在著基礎課同技能課不能有效銜接、技能操作與設計應用相互脫節的問題。各門課程之間沒有前后方面的必然聯系。而且,目前高職院校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的課程設計基本同本科教育相似,這同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是相背離的,使高職院校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學生在就業時難以突出自身優勢。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優化該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加大專業技能與設計實踐課程的開展力度,提升學生的應用技能。

(2)樹立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

對于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來說,創新性思維是非常重要的。高職院校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可以在第一學期就進行創新思維的鍛煉與引導,在開展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增加學生自我探究課題的引進,使學生能夠直接參與到具有較強操作性的實訓項目中來。應當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觀察生活中來自各個方面的藝術表現,為自身創新精神的培養積累素材,使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較高水平的活躍度。

(3)深入開展校企合作教育

在會展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還應當加強同企業之間的合作,形成工作室制度,以工作室為單位進行合作辦學,共同開發;加強實訓基地建設,進行項目開發。在會展行業發展的旺季時期,特別是華南地區的廠交會時期,這段時期的會展設計師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由教師帶隊與企業進行工學結合,與會展設計課程結合進行實際項目設計,使學生能夠真正接觸到進行會展的設備以及相關材料,能夠參與到會展現場進行觀摩與流程跟進。這樣一來,不僅能夠使學生對整個會展設計流程有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認識,而且還有助于企業項目的高效開展,從而有效實現校企雙方的共贏。

(4)調整課程配置

理論是指導實踐的根本,因此,高職院校開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也離不開理論知識的有效教學。因此,高職院校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還應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會文化課程以及創造學理論課程的教學課時,使實踐性、探索性的實訓項目能夠與基礎文化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學生能夠在掌握基本藝術設計技巧的基礎上,積極進行實踐性探索方面的研究。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課題設計的方向,讓學生們組成工作小組,以工作小組為單位開展團隊協作,探索創新實踐,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們的創新水平,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

就我國當前會展行業的發展狀況與發展速度來看,我國對于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作為會展教育核心一環的會展設計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對于會展設計所需不同層次的人才,有必要對國內高職會展設計教育現狀進行總體分析研究,結合實際會展設計人才市場需求,從藝術設計的角度出發對《會展設計》課程進行改革,從而有效適應現代會展業的發展。

三 結束語

通過上述兩個部分的分析與論述,我們可以看到,開展《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應當給予充分的重視,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完善、不斷改進。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抓住當前會展行業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機,積極推動我國會展人才培養機制的完善,切實推進我國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人才的高質量培養。

參考文獻

[1] 陳獻勇.會展經濟發展與會展專業教育[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4).

[2] 朱海滔.會展經濟蓬勃發展人才瓶頸凸顯[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0(17).

上一篇:心理學課程下一篇:網絡課程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