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后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論文范文

2024-05-01

后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論文范文第1篇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現代化進程加快和農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推進農業產業升級、加快現代都市農業建設,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在這方面,我國臺灣地區的經驗給我們帶來有益的啟示。

臺灣地區早期的經濟發展戰略,是以農業為基礎,依靠農業積

累支持工業發展,帶動其他產業騰飛。但是,隨著島內工業化、城市化的不斷推進,臺灣農業在與快速發展的工商業競爭中,逐漸處于不利地位。到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步入明顯的停滯、萎縮狀態,農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迅速減少,并面臨著諸多問題,如農業生產規模過小,農民收入偏低,農業生態環境惡化,國際農產品給農業帶來巨大沖擊,等等。為了使農業走出困境,提高農民所得,臺灣加快推進農業的產業升級、轉型,這樣,以觀光、休閑、體驗為主要特征的都市農業在臺灣地區逐步興起。

20世紀70年代末,臺灣開始出現通過開放成熟期的果園,使之成為既可讓游客觀賞美景,又能讓游客采摘、品嘗、購買新鮮水果的觀光農園。隨后,其他類型的農園如茶園、菜園、花園、牧場、漁場相繼向游客開放。80年后期,觀光農園逐步向內容更加豐富的休閑農業發展,經營形式包括自助農園、森林游樂區、鄉村旅游、休閑農場等,能提供采摘、垂釣、露營、烤肉等多種休閑活動。90年代初,市民農園最先在臺北出現,由農戶提供土地供市民親自耕種,將農業的生產、休閑、教育等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

為了引導都市農業健康發展,1983年,臺灣地區農政部門制定了“發展觀光農業示范計劃”,使觀光農業的各項工作逐步走向正規化和程序化。農民開辦觀光農業園首先必須向鄉鎮農會提出申請,并由縣政府及省農林廳協同實地考察,適者納入輔導對象,草擬計劃由省農林廳審核后編立年度計劃,再由臺灣“行政院農委會”撥給補助經費。1990年,臺灣“農委會”在“改善農業結構提高農民所得方案”中,研討了“發展休閑農業計劃”,從技術、經費、宣傳等方面對休閑農業進行支持。1992年12月,臺灣“農委會”頒發了“休閑農業區設置管理辦法”,制定了休閑農業區的一些基本條件,如面積至少要大于50公頃,而且必須連成片;必須有較多農民參加,且有當地農產品可供銷售;必須有美麗景觀可供觀賞;必須有豐富的農業經驗可以讓人體驗等等。1994年,“農委會”又出臺了“發展都市農業先驅計劃”,積極輔導各地辦理示范性的生活體驗型市民農園。

其間,臺灣積極推動“三生”農業政策,即把農業的發展引向“生產、生活、生態”結合,平衡發展,達到生產企業化、生活現代化、生態自然化。生產企業化要求每個農業生產單位有

一、二個主導產品,按照科技化、設施化、標準化、高效化、企業化的要求組織生產;生活現代化則要求農業生產單位提供一定的生活休閑設施,為市民度假旅游服務;生態自然化要求農業生產保持良性循環,維持生態平衡。在這些政策措施的推動下,臺灣都市農業得到了迅速發展。

目前,臺灣地區都市農業的主要形式有觀光農園、休閑農場、市民農園、假日花市、觀光漁場、農業公園、教育農園、森林游樂園、屋頂農業等,各種形式的都市農業的發展水平、成熟度及政府扶持也有差異。

觀光農園是由農民開放成熟期果園促銷而逐漸發展起來的。目前臺灣地區共開放觀光園1000多處,開放作物種類有柑橘、百香果、蓮霧、楊桃、桃李、草莓、龍眼、茶葉、花卉等20多種,其中,僅臺北市觀光農園的面積就有300多公頃,共有300個農戶參與觀光農園的經營。

休閑農場是一種綜合性的休閑農業區。除休閑性農業活動外,休閑農場一般具有多種自然資源,如山溪、遠山、水塘、多樣化的景物景觀、特有動物及昆蟲等,因此可發展的休閑活動項目較其他類型的休閑農業更具多樣性。游客在休閑農場內,不僅可以觀光、采摘、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游樂。休閑農場一般由數個農民或多個農民團體聯合興辦,規模比觀光農園要大,面積一般在50公頃以上,經營的項目比較多元化。為使休閑農業發展能維持農業本質,臺灣“農委會”對準備發展休閑農業的地點,都要聘請專家進行實地考察與評估,通過詳細評估后進行規劃與設計,并由鄉村社會、民俗文化、社會心理、景觀生態、水土保持、森林園藝、環境工程、旅游觀光、農村建設、地政等各方面的有關專家學者及單位代表組成“休閑農業咨詢小組”,執行休閑農業規劃設計的決策咨詢。通過評審核定的休閑農業區,均由“農委會”資助經費,經營主體方提供配套資金。

市民農園是由農民提供農地,讓市民參與耕作的園地,主要分布在城郊或都市化地區。從經營主體看,臺北市均由農民將農地直接分塊出租給市民,而中南部地區則大多由農會管理或由承租戶

組成的管理委員會管理。從發展趨勢看,有些市民農園與觀光果園、花圃結合起來,向多元化經營邁進,承租人或體驗、或品茗、或游賞、或教育、或休閑,皆可依個人興趣而自由選擇。

研究臺灣的都市農業,對于**都市農業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的啟示與借鑒作用。

首先,都市農業是一種發展前景看好的朝陽產

業。從臺灣的經驗看,都市農業除具有生產功能外,還具有教育、觀光、休閑、度假等多種功能,發展空間相當廣闊,并且休閑農業具有鄉土性特點,是一種無法進口的產業,不會受到經濟全球化的沖擊。對于城市本身來說,隨著人口的集中、經濟的發展和都市化社會的出現,市民逐漸被鋼筋水泥建筑所包圍,面臨著環境污染、交通擁擠、生活緊張、心理壓力大等諸多問題,亟須在都市內部及周圍保留足夠的綠色空間,以調節人與自然的平衡,實現都市的可持續發展。顯然,僅靠少量的城市公園式綠地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重視農業的生態綠化功能,美化城市居民的生活,減少心理疾患的發生。由此可見,都市農業這種集農產品生產與觀光、休閑、度假、教育于一體的新型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政府應該大力扶持,加快發展。

其次,要合理開發、利用、保護農村自然資源和鄉村文化資源。都市農業除了提供采摘、觀賞、垂釣、游樂等活動外,部分勞動過程可以讓游客親自參與、親身體驗,農村豐富的自然景觀、鄉土文物、民俗古跡等自然、文化資源,可供游客參觀,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既可豐富游客游樂的內容,提升休閑農業的人文內涵,又可激起人們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興趣,增強人們保護自然、保護文化遺產、保護環境的自覺性。這就要求我們在開發觀光、休閑農業的同時,注意合理開發、利用農村鄉土文化、民俗古跡和自然景觀,提升市民游玩的質量,增長游客的見識,充分體現休閑農業的特色。

第三,發展都市農業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的有效途徑。都市農業依托城市、服務城市、受益于城市,是一種強調城鄉經濟有機融合、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發達農業形態。都市農業使農業由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延伸,擴大了農業的經營范圍與服務領域,既為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面貌的改善,提高了農民素質和生活品質,又滿足了都市居民日益豐富和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增加了城鄉居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促進了城市與鄉村的協調發展,進而逐步縮小城鄉差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農業當前正處于由傳統農業向現代都市農業過渡的新時期,我們應該借鑒臺灣的經驗,加快農業轉型,大力發展觀光、休閑等農業服務業,著力構建一產業與二三產業緊密融合的現代新型農業產業體系,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開辟新的空間。

第四,進一步加強兩岸都市農業的交流與合作,借助臺灣的成功經驗和模式,加快**休閑農業的發展。近期的工作重點應放在三個方面:一是選派一批農業系統的干部,到臺灣研修都市農業,對臺灣的都市農業進行較為深入的學習、了解;二是加大對臺灣農業方面的招商引資力度,與臺商合作開發市郊都市農業項目,特別是休閑農場;三是大力推進武湖海峽兩岸農民農業創業園建設,盡力將臺灣地區先進的農業技術、管理理念引過來,加快**都市農業的發展。

后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論文范文第2篇

打造柳州都市現代農業柳州市是廣西工業名城、歷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山水景觀獨特,有“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的美譽。全市轄六縣四城區,共有86個鄉鎮,935個行政村??偯娣e1.86萬平方公里??側丝?55.44萬人,其中鄉村人口238.33萬人。居住著漢、壯、侗、苗、瑤、仫佬等48個民族。兩千年歷史文化沉淀,多年的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柳州已經成為以工業為主、綜合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

近年來,柳州市大力實施城鄉統籌發展新格局戰略,實施“十大農業工程”(即良種擴繁工程、產業基地工程、龍頭企業提升工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工程、新農村試點建設“三項會戰”工程、農田水利化工程、農業服務體系完善工程、現代生態農業旅游工程、農村勞動力萬人培訓工程、農村扶貧攻堅工程),堅持“城郊農業園藝化、縣域農業基地化”,發展特色農產品的近距離消費圈,走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及旅游一體化之路,在市區以及柳江、鹿寨、柳城三個縣這個“一小時經濟圈”區域,大力發展具有柳州特色的都市現代農業。

強化現代科學技術支撐。建設千畝糖蔗、千畝油茶、萬頭生豬、百畝柑橘、千頭奶水牛等良種擴繁基地,加強優良品種的研發、引進、試驗、示范。建設沙塘片區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和太

陽村鎮現代養殖科技示范園,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對農業、畜牧、林業、水利、農機等五個領域100個鄉鎮站的科技服務體系硬件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并在柳江縣率先完成了鄉鎮服務體系改革和建設。

夯實現代物質條件基礎。建設50萬畝優質油茶、20萬畝毛竹、50萬畝超級稻、十萬畝雙季葡萄、萬畝花卉、150萬頭生豬、千畝特色養殖、萬畝蔬菜標準化生產、千頭梅花鹿、15萬畝茶葉標準化生產、百萬畝平方米食用菌生產等11大產業基地,使之成為新品種引進試驗、標準化生產推廣、綜合技術集成和培訓的核心基地。開展10萬畝小型灌區改造,渠系水利用系數由原來的0.4提高到0.55。建設農機大市場,打造面向西南、東盟的集農機產品集散、展示、貿易和技術交流為一體的平臺。升級改造30家鄉鎮農產品集貿市場,改善農產品市場交易環境。

堅持現代經營形式促進。重點扶持20家有基礎、有潛力、勢頭好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促其上規模、上檔次,不斷增強龍頭企業帶動能力。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家,自治區級7家,市級64家。扶持200家“一品一社”專業合作示范社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777家,在組織生產、土地流轉以及特色農產品配送經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重點建設柳南區“金太陽”項目和一批縣域生態農業旅游點,促進了現代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

培養現代新型農民助推。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工程,在250個示范村對1萬名專業農民實施農村勞動力實用技術培訓,每一名專業農民帶動10戶農戶,使10萬農戶受益。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定向、定點開展萬人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

在“十大農業工程”的有力推動下,柳州市“一小時經濟圈”區域內農業的生產性、生活性和生態性加快融合,向高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邁出了堅實步伐。“十一五”期,區域內農林牧漁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6.45%,2011年達到162.28億元,增長23.71%。“十一五”期農民人均純收入基本實現番翻,2011年達到6802元,增長15.97%。

主要農產品供應有力保障。城市近郊保障性蔬菜基地達到了

5.5萬畝,人均每日可消費蔬菜1.52公斤,大于正常消費水平3倍。全市肉類年總產量保持20萬噸水平,水產品為5.5萬噸,可完全保障市民消費需求。

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84.7萬畝,農業標準化推廣應用面積達300萬畝。建成自治區級以上的畜禽標準化示范場7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3個。蔬菜農殘快速檢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水產畜牧養殖產品抽樣檢測合格率97.5%以上。共有無公害農產品123個,綠色食品43個,有機食品4個。其中雙季蓮藕獲認證為國家級綠色A+級食品,柳州冬季

葡萄被評為“中華名果”,“柳韻春曉”茶葉獲指定為2011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接待用茶。

休閑農業蓬勃發展。形成了“一圈一帶六區” 的休閑農業發展格局(即“環都市鄉村旅游圈”、“百里柳江”鄉村旅游帶,金太陽生態農業示范區、209國道鄉村旅游長廊、中渡古鎮文化體驗區、融江親水休閑區、融水元寶山苗族風情區和三江侗族文化體驗區),共有休閑農業點226個,年接待游客600多萬人次,營業收入6億多元。

城市生態環境優美。柳江河水質評價位居廣西第一。柳州市空氣質量常年保持在一級水平,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達10.13平方米,森林覆蓋率63.2%,榮獲“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等殊榮。溫家寶總理用“山清水秀地干凈”對柳州作出了高度評價。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與兄弟城市相比,我們在農產品精深加工、高新技術研發應用、都市農業經營理念和模式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不足。我們將以本次會議為契機,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題,以建設城市蔬菜副食品一線生產基地、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和觀光休閑農業為目標,以農田水利化、科技現代化和經營組織化為核心,以現代農業生產設施、先進生產技術和現代農業集約經營為支撐,加快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努力推進城鄉統籌升級,為建設“五美五好”柳州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

實施“農民人均純收入倍增計劃”。以打造“萬元片區”、“萬元村屯”和“示范農戶”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戶增收“十大行動計劃”,確保“十二五”期間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力爭達到15%,實現五年增長一倍目標。

提升優質農產品供應能力。突出抓好菜籃子生產能力建設,加快發展雙季葡萄、食用菌、蔬菜、花卉、淡水養殖、家禽、奶水牛等。大力推行“三品一標”,建立應急防控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目標管理責任制,開展產品質量可追溯試點,提高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發揮柳州工業優勢,鼓勵城市資本、技術向農村轉移,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推廣“會員制”等市場營銷模式,大力培育特色產品高端市場。

發揮科技園區作用。依托中國農都沙塘農事博覽園暨柳州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太陽村鎮現代養殖業科技示范園、金太陽生態農業示范區、柳州市現代養殖業產業園、農機大市場等,以科技開發、應用、示范、培訓、展示為重點,結合產業開發、農業觀光,加快科技產業化發展。

發展綠色觀光休閑農業。

保護和合理開發農業自然資源,以特色林果、花卉苗木、水產養殖等為重點,支持和鼓勵民營資本投入,挖掘現有景點綜合潛能,建設一批獨具特色的農業觀光園和休閑農莊。依托現代農

后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論文范文第3篇

一、銀川市都市現代發展的現狀

1、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構建都市農業產業體系

經過多年發展,我市‚兩強四優四新?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壯大,設施園藝總面積達到31萬畝;蔬菜種植總面積達到61.5萬畝,總產量超過70萬噸,人均蔬菜占有量為350公斤,奶牛存欄14萬頭,總產超過40萬噸,人均鮮奶占有量為200公斤,人均牛奶占有量位居全國之首。牛羊養殖規模繼續擴大,肉牛和肉羊的飼養量分別達到25萬頭和300萬只,水產養殖面積達到20.6萬畝,水產品產量6萬噸。長棗種植總面積達13萬畝,年產量達500萬公斤,產業效益逐步提升。全市優勢特色產業產值經占到了農業總產值的89%。

2、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構筑產加銷一體化發展格局

堅持用現代工業理念謀劃農業,深入實施龍頭企業帶動戰略,對農業企業技改、擴建、品牌注冊和技術引進進行政策扶持,著力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引進國內農業企業在銀川建基地、帶農戶、拓市場、擴流通,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和實力明顯增強。目前,全市鄉鎮企業3587個,從業人員8.3萬人,涵蓋了糧油加工、瓜果蔬菜銷售、畜禽漁業養殖加工、種子苗木繁育銷售、乳品加工、冷凍儲運等各個方面,有力地拉動了優勢特色農產品的規模擴張,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金河、北方、明旺等乳品加工,伊品、泰瑞等玉米加工利用,正大、大北農等飼料加工,塞北雪、興唐、昊王等糧食加工,西夏王、廣夏、賀玉等葡萄加工等為代表的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在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涉農企業規模提升、品牌培育、質量體系認證等有效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進一步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405個,由合作社銷售的農產品總量達21.1萬噸,銷售產值7.8億元以上。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逐步發展形成,進一步帶動了農業農村經濟整體效益提升。

3、鼓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拓展都市農業多元化功能

為了拓寬農業增收渠道,我依托豐富的現代農業資源和獨有的黃河文化、西夏文化、回鄉文化、田園風光、塞上民俗、西北風情資源,著力開發建設休閑觀光農業,初步構建起沿山生態林、葡萄莊園、農家樂;中部農業觀光園、休閑垂釣中心;沿河休閑風情園、大漠植物園的休閑觀光農業框架。發展建設了一批集生產性、生活性、生態性于一體的觀光休閑農業示范點,全市已開發建設各類休閑觀光‚農家樂?場點180多家,‚農家樂?年經營總收入在5000萬元。賀蘭縣被農業部、國家旅游局授予‚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同時,銀川市還成功舉辦了多屆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全國釣魚大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4、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都市農業裝備條件

以實現現代農業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為目標,全面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和農村溝、渠、路配套建設,近年鞏固建設高標準農田100多萬畝,改造中低產田80多萬畝;大力推廣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實用技術,建設了20多個節水農業示范園區;全面實施‚沃土工程?,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加強適用農機具的示范推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了177萬千瓦,我市大力培育扶持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快發展從整地、播種、管理到收獲、收購的全程機械化服務組織,機械化平均作業率達到了70%以上。大力開展農村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園,已建成和在建的農村信息點300多個,基本建成了覆蓋全市農村的農業信息網絡。

5、科技創新推廣轉化能力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支撐作用日益增強

從2006年起,我市以強化公益性職能、激活經營性服務為目標,全面開展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改革,加強公益性機構建設,優化資源配置,實行全員競聘上崗,充分調動了農業科技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現有300多名農業科技人員直接到生產基地開展科技承包和科技服務,帶動農民科技興農。100余名農技人員通過直接投資、技術入股、承包經營等形式引領創辦項目,帶領農民發展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生產。按照‚一個產業一個技術團隊?的要求,組建了‚兩強四優四新?10個產業11個專家技術服務團隊,每個團隊重點對2-3個農業示范基地、園區進行科技試驗示范、技術咨詢和服務指導,推廣應用了一批優勢特色產業核心技術,示范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不斷探索努力,我市都市型現代農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總體上看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完備的體系。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產業特色還不夠鮮明。我市優勢特色產業布局還不夠鮮明,規?;?、集約化程度不夠,區域產品得不到深度開發,市場競爭相對優勢不強,不能適應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內在需求。

二是多種功能開發利用水平較低。都市農業的最大特點就是功能多樣性,目前我市農業總體還是以生產功能和就業增收功能為主,對農業的生態功能、生活功能、示范功能、文化功能、觀賞功能等開發利用還遠遠不夠,開發的自覺性、目的性不夠,配套機制尚未建立。

三是都市農業發展層次比較低。都市現代農業是農業發展的一個較高層次,在對農業功能開發的過程中必須要與城市的長遠發展協調一致。而我市對都市農業科學的統一規劃還不夠,休閑觀光農業普遍發展層次較低,布局不合理、特色不明顯。

三、進一步促進我市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思路

按照‚兩強四優四新?產業發展方向,我市將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突出抓好奶產業提質增效工程,建成全國優質奶源核心區;提升設施園藝發展規模和檔次,大幅提高經濟效益。優化農業區域布局,構建有機水稻、葡萄酒莊等特色產業帶,大力發展水產、制種、花卉、長紅棗等特色產業,建成全國重要的綠色蔬菜瓜果生產基地、清真牛羊肉生產加工基地和西部適水產業基地,建立‘全國農產品安全區’。深化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改革,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帶動能力和經營水平,引進和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推動農業向二三產業拓展延伸、融合發展。

1、加快制定完善支持都市農業發展的配套政策體系

都市現代農業涉及經濟社會諸多領域,為提高都市農業發展水平水平政策,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今年我們將研究制定都市現代農業產業組織體系建設政策,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制定具有銀川特色的都市現代農業唯一性產品和品牌發展政策,擴大銀川農業影響。

2、突出產業布局優化,著力加快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

在賀蘭、永寧成功邁進現代農業示范區行列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力度,進一步提高發展水平,努力建設優勢突出的現代農業發展先行區,發揮好典型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今年我市將按照區域布局重點培育新建7個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同時在全市原有農業園區的基礎上,改造提升14個現代農業園區,實施我市現代農業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工程,力爭建成一批布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銷售品牌化、運作市場化現代農業樣板,打造一批具有全市標桿和引領作用的綜合性特色現代農業園區。

3、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為都市農業發展創造有利平臺

都市農業是高度外向型農業和城鄉融合發展的產物。下一步我們將全面加強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科學規劃布局,制定有力措施,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形成合力,使農業資源得到綜合開發利用,全面可持續推進都市農業縱深發展。

4、加強農業多種功能公開,發揮農業最大效益

后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論文范文第4篇

一、主要做法

1、科學制定規劃,合理確定區域布局。抓住“長吉一體化”發展機遇,從全局統籌城鄉發展,研究制定了全市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規劃,并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之中,致力于打造具有東北特色的現代都市農業體系。各城區、開發區都結合各自

1區位、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編制了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計劃,建設各具特色的都市農業優勢產業帶。近年來,重點建設了長吉南線生態休閑旅游產業帶、長吉中線生態旅游和現代農業產業帶、長吉北線農產品加工及現代物流產業帶;圍繞主要交通干線,打造了長白西線綠色有機蔬菜產業帶、302線設施農業產業帶、長營高速生態農業產業帶等各具特色的現代都市農業產業帶,促進了都市農業項目集中擺放、產業集群發展,初步實現現代都市農業在優勢區域內率先突破,進而帶動全市整體提升。

2、培育優勢產業,優化農業內部結構。城市近郊實施了退出普通糧食生產和傳統畜牧業的“雙退出”戰略,適應當前市場消費需求的變化,重點培育四大新興主導產業,加快形成精品、特色、集約、高效的種植業新格局。一是做大蔬菜產業。啟動實施了“萬頃蔬菜基地建設”工程,建有規模以上蔬菜標準園區(50畝以上)511個,500畝以上大型蔬菜標準園區20個,全市蔬菜面積發展到150萬畝,總產量96億斤,市場供應能力穩步提升,蔬菜生產設施化水平不斷提高,初步實現蔬菜生產產量、生產季節、生產品種、生產質量的多重突破。二是發展君子蘭產業。把以市花君子蘭為代表的新興花卉產業作為城區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之一。重點建設了城區五個“百公頃君子蘭種植園區”,目前,我市君子蘭生產基地發展到20個,養蘭1.5億株,建設有3個大中型交易市場,創建了花卉高科技科研區,同時也帶動了

2花卉苗木產業發展。三是壯大經濟作物產業。圍繞特色優勢產業,我市重點扶持和打造了20個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區,優先發展專用玉米、瓜果、煙葉、雜糧、藥材等高效經濟作物,形成了一批具有北方特色的優勢產業。四是開發食用菌產業。發揮糧食生產和農產品加工的優勢,利用玉米秸標等副產物進行培養基生產加工,實現食用菌規?;?、工廠化、專業化生產,打造具有國際標準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實行產業化經營,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3、改善基礎設施,提升綜合生產能力。一是強化科技支撐。依托長春的科研優勢,鼓勵在長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都市農業建設,圍繞重點產業、重大項目和關鍵領域進行科技攻關,實行農科教、產學研相結合,在設施農業、生態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關鍵適用技術上尋求突破。二是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在城區大力發展日光溫室、大棚、規?;B殖場等設施農業,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力度,在土地使用、金融服務、科技培訓、投入補貼等方面給予一定優惠政策,推進農業工廠化、標準化、規?;a水平。三是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重點發展“智能”化大棚設施,研制和引進了多功能園田、棚室管理機械,推廣大棚噴、淋、滴、滲灌與溫控技術的覆蓋范圍,提高了設施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和應用能力。

4、抓好示范工程,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從長春實際出發,提出了打造“生態旅游城”的發展目標,依托長春“森林城”、

3“汽車城”、“電影城”、“雕塑城”等國內外知名度較高的優勢,大力開發農業生態旅游資源,建設了一批休閑觀光基地;扶持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點,打造完善一批生態餐飲服務點;開發了森林生態旅游、水上旅游、蓮花山滑雪旅游景區、吊水壺風景區、龍灣山莊、世界風情園、民俗大觀園等生態旅游項目。到去年底,全市有一定規模的休閑旅游觀光農業企業已發展到95戶(其中國家級示范企業2戶),資產總額22億元,年營業收人7億元,上繳稅金2500萬元,從業人員7200人,年接待能力32萬人。同時,會展農業也發展較快,多次成功舉辦了農博會、君子蘭節等一些具有國際影響的展會。

5、強化政策支持,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將其擺上突出位置,強化組織領導,加大工作舉措,實施重點推進。從2010年開始,相繼出臺了《加快君子蘭產業發展的意見》、《扶持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區發展的若干政策》、《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意見》、《加快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措施,強有力地推動了現代都市農業的發展。去年,我市又下發了《長春市城鄉雙向一體化試點工作方案》,進一步深入實施“三動戰略”,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城市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向都市農業合理流動。

二、存在問題

我市現代都市起步較晚,尚處于處級階段,水平不高,發展不快。一是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存在經驗不足的問題,沒有形成成型的發展模式,旅游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的規劃和開發比較滯后,層次較低,現代都市農業的生態、社會功能發揮得有限。二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田水利設施等生產條件亟待改善,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水平不高,農業信息化程度較低,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夠健全,市場組織化程度有待加強。三是在體制機制方面還有一定的制約。土地仍然是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問題,土地流轉制度不夠完善,一些都市農業項目建設中存在用地緊張。我市農產品加工業已經成為第二大支柱產業,龍頭企業較多,但是企業和農戶的利益連結不夠緊密,帶動作用發揮不明顯。四是城鄉二元格局沒有打破,城鄉融合度不高,要素沒有得到合理流動配置。城市的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優勢沒有對周邊農村發揮出應有的輻射帶動作用。近郊農村仍然沒有完全從傳統農業中擺脫出來,干部群眾的市場意識、全局意識、進取意識、創新意識還不強,思想觀念需要進一步解放。

三、今后打算

按照市政府“十二五”規劃的總體設想,今后我市現代都市農業的發展將圍繞建設生態、和諧、綠色、宜居城市,打造綠色食品名城。依托中心城市的資金、科技、信息和市場優勢,積極探索以城市生態保護、市民觀光休閑為特色,以農業高科技武裝

5的園藝化、設施化、標準化、工廠化生產為主要手段,集生產、服務、觀賞、消費為一體的經濟和生態等多功能并存,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的現代農業模式。堅持規劃引領,做好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與城市規劃的銜接,與城市建設和發展相匹配;堅持質量效益并重,注重發揮都市農業在改善生態環境、增添城市景觀、促進勞動就業、傳承農業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堅持政策引導,運用更加靈活的支持政策,增強社會投資的吸引力和現代都市農業的發展活力;堅持創新發展,根據地域特點,規劃發展具有北方特色的特別是適合我市現代都市農業的發展模式;堅持市場運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育發展新型農業市場主體,吸引資金、人才、技術等各種要素向現代都市農業聚集。

到2015年,城區全部退出糧食種植和傳統畜牧生產,特色、精品、高效農業快速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邁出實質性步伐。城區農業實現由單一的生產功能向生產、生活和生態多維功能轉變,初步形成以特色農業、設施農業、休閑農業、會展農業為主體,集安全優質農產品生產、科技示范、休閑觀光、生態保育等功能于一體,具有北方特色的現代都市農業體系。城區農業增加值大幅增長,力爭達到2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4萬元以上。

后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論文范文第5篇

首先,要想推進新農村建設,就要樹立正確的科學發展觀,加大對黨的十七大三中全會報告學習與理解。充分發揮國家的政策上轉變經濟的發展方式,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重點早就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建全民主集中制等。

其次,在學習了國家政策后,才能更好的服務基層,發展基層。隨著向現代化農村的轉變,傳統農業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所以傳統農業要發生變化才能為農村帶來更好的收益。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的提高,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加工農業和籽種農業是農村發展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方向,

再次,確定了發展方向后,針對上級政策,本區、鎮、村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本地區的發展方向。我認為:

1.建立團結的村級兩委班子,趕于大膽的泰索新路子,轉變落后的農村觀念,積極發展國家扶持的農業,善于要扶持資金,多想事,多做事。

2.在農村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是一件重要的事,要建立完整的公開制度,實現村級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提高農村基層民主自治水平。隨時讓村民了解村內的發展狀況和財務收支情況。 3.在完善了各種制度后,真對節約資本方面我們要建立自己的合作社,采取集體購買,集體銷售,這樣可以節約成本,提高收益,打造自己的品牌效益,形成一定的規?;?。

最后,新農村、新農業的建設需要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農民素質的核心是教育,全面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是提高農民素質的關鍵。我們加強和完善了以往的培訓方式,形成了多形式、多層次的農民培訓體系,著重抓好三個方面的培訓。一是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職業技術培訓,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做好準備。我們組織婦女學習手工編制技術等針對性強的職業培訓。二是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尤其是對西瓜、果樹種植等實用技術,為農民脫貧致富提供技術依托。三是農民的新的生活方式的培養。對農民進行系統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健康生活意識。

在各方面發展良好的同時,也相應地給村委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體工作中,要努力做好服務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付出新的努力。在未來的工作中,必定要以十足的信心,團結同志,聽取領導、長輩的教誨,創新工作,盡職盡責,盡最大努力去服務我村,發展我村。

后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論文范文第6篇

8、24萬平方公里,轄40個區縣,有49個民族,人口3144萬。重慶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暖夏熱,雨量充沛,溫潤多陰,濕度大。從而使得重慶女生的皮膚特別好,所以重慶出美女,是全國都聞

名的。

重慶還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稱江州,后又稱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公園1189年,宋光宗在此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重慶曾經歷三次建都,第一次為商周時期巴國都地,第二次為元末大夏國國都,第三次是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為國民政府的戰時首都,故又稱三都之地。重慶也曾經歷三次直轄,即1939年行政院直轄,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直轄,最后就是在1997年重慶成為中國第四個也是西部唯一的直

轄市。

剛剛也提到了,重慶市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因此想要好好了解和體驗這重慶的古文化,就不得不來重慶主城區內唯一的千年古鎮瓷器口。瓷器口古鎮,原名龍隱鎮,位于

市區近郊,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面積1.18平方公里,以明清時盛產及轉運瓷器得名。瓷器口原名龍隱鎮,傳說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孫允汶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發為僧來重慶,隱避于寶輪寺,天王殿墻上有“龍隱禪院”四個大字。故將原“白巖鎮”改名為“龍隱鎮”。在1918年地方商紳集資在青草坡創建了新工藝制瓷的“蜀瓷廠”,瓷器質地很好,品種繁多,名聲漸大,產品遠銷省內外。漸漸地“磁器口”名代替了“龍隱鎮”?,F

已發現古窯遺址20余處。

在古鎮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館。昔日在這千年古鎮,隨處可見茶館。當年的水手、袍哥大爺、閑雜人等都喜愛出入此間,茶館成了龍蛇混雜之地。在陪都期間,這一個小鎮茶館達100多個。其特色是“書場茶館”,又稱藝人茶館,是品茗欣賞民間藝術的地方。特別是晚上能在茶館登臺說書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們稱之為“品仙臺”,都是掛牌說書,看誰有絕技高招,誰能爭取更多的茶客,誰就能得到“紅包”。哪一位說書人講得好、茶館的生意必定會更加興隆、老板自然高興,說書人得的紅包就越厚實。直到如今,茶館仍是磁器口一景,百來米長的老街便有13家茶館,家家茶客滿座,古風猶存。名特小吃毛血旺、軟燴千張、椒鹽花生被譽為磁器口的“三寶”。

大家是不是越聽越心動,想去品嘗品嘗呢?就請你們跟我下車,一起去體會一下吧。

來自**的朋友們: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我的家鄉,年輕的直轄市——重慶。“君住江之頭,我住江之尾。抬頭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今天迎來了你們來自**的朋友,我是大家的朋友——**。很高興擔任這次三峽移民考察和大足石刻之旅,帶領大家去感受重慶直轄五年的滄桑巨變,領略大足石刻的博大精深。1997年3月14日,是個春暖花開的日子,重慶成為了中國第四個直轄市。此次重慶“直轄”,三峽工程是“催化劑”,百萬移民是直接動因。艱巨的歷史任務,重慶人欣然接受,勇敢地挑起了“直轄”重任。

三峽工程,移民百萬,什么概念?數量太大,相當于5個摩納哥,10個圖瓦盧,100個凡蒂岡;時間太短,三期移民,2009年全部結束;困難太多,庫區有2座城市,11座縣城,116個集鎮及一大批工廠企業,風景名勝等需要搬遷。

世界難題,難在哪里?難在經費?不,經費可以籌集。難在交通?不,交通可以組織。難在家園?不,家園可以重建……千難萬難,最根本是難在人的觀念。大寧河畔84歲的黃老太的態度是:“我生是寧河的人,死是寧河的鬼,一生一世不離開這里!”移民干部多次踏訪,老人神情木然,不予理睬。事實上,一面故土難舍,乃是人之本性,是一種十分

自然的現象。“金窩銀窩離不開自己的草窩”,這一千古流傳的俗語,是前人總結的。從古至今,上至皇帝重臣,下至尋常百姓,概莫能外。博學多才的李白可謂瀟灑大氣,但仍發出“床前明月光,低頭思故鄉”的感嘆,文韜武略的曹呸可謂位尊九五,但同樣“郁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臺灣詩人余光中的一首《鄉愁》,引起了千萬游子的共鳴。重慶的移民,可是喝著長江水,唱著三峽歌成長的。突然要遠離故土,能不眷戀嗎?思鄉是一種美德。有個不思鄉的人,能愛家?能愛國嗎?

黨和國家深深理解移民們的故鄉情結,專門成立移民開發局,抽調精兵強將,頒布一系列優惠政策,把“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作為認為目標。三峽移民,為你,黨和國家領導不知來了多少回!全國專家、學者不知來了多少回!這意義移民們能百分之百地理解;這份量,移民們能夠完完全全地掂量。

“舍小家,顧大家,舍自家,顧國家“,移民們想通了,移得情愿,移得開心,移得滿意。如今,走進三峽庫區,移民新城燦若星河,田野、果園瓜果飄香,鄉鎮企業,個體商業星羅棋布。誰能說這不是重慶直轄市五年的最大變化呢? 考試大編輯整理 來源:考試大

各位尊敬的客人:大家好! 歡迎來到重慶旅游。我叫╳ ╳ ╳,是╳ ╳ ╳旅行社的專職導游,持證號碼是 ╳ ╳ ╳號。乘坐的車輛是╳ ╳ ╳公司的旅游車,駕駛員是╳ ╳ ╳。今天我們能為大家服務,感到十分高興和非常榮幸。我們的責任是是安排和照顧好大家載重慶的吃、住、行、游、購、娛,努力維護好大家共同利益。希望大家的此次旅行愉快和順利。

另外,為了保證大家安全,按照重慶市旅游局的規定,駕駛員開車期間不使用手機,他的手機由我暫時保管。如果我們在工作中有什么不對之處和服務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敬請大家指出,我們一定會改進,同時也歡迎大家投訴,重慶市旅游投訴電話號碼是:╳ ╳ ╳ ╳ ╳ ╳ ╳ ╳。

重慶給游客第一印象和最深印象是什么呢?到過重慶的都會這樣回答:重慶的山、重慶的水、重慶的城、重慶的夜、重慶的火鍋、重慶的美女等等。不錯,這都是重慶最有代表性的,但這還不是重慶的全部。

重慶是中國內陸的特大城市,懸掛在聯合國大廳的世界地圖上,僅僅標出了中國四個城市的名字,其中一個就是重慶。我們這座城市,自然地理獨特,人文地理鮮明。到這里來的每一個人幾乎都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心靈震撼力。在中國,你無法找到一個城市能和重慶類似。在重慶,你不難體驗到傳統與現代、歷史與未來的交匯和撞擊。

到重慶旅游,定會讓你覺得不虧此行,因為重慶是一座大氣磅礴的“山水之城”,是一座時尚韻律的“動感之城”,是一座熱情奔放的“激情之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之城”,是一座朝氣勃勃的“青春之城”。

現在,請大家跟我一道了解重慶、認識重慶。

一、山水之城——重慶山環水抱的地形地貌和城市稟賦 重慶被稱為“山水之城”,是因為重慶北有大巴山,東有巫山,東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婁山,地形大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起伏較大。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坡地面積較大,分布著典型的石林、峰林、溶洞、峽谷等喀斯特景觀。整個重慶市層巒迭嶂,起伏不平。重慶主城和很多區縣城市完全坐落在山上,是一座典型的“山城”。

重慶除了山多,再就是水多。重慶境內江河縱橫,長江干流自西向東橫貫全境,流程長達665km,嘉陵江自西北而來,三折入長江。長江干流重慶段,匯集了嘉陵江、渠江、涪江、烏江、大寧河等五大支流及上百條小河流,加上長壽湖、小南海、青龍湖等湖泊,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在5,000億m3左右,每km2水面積全國第一。我們幾乎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重慶整個城市都屹立于水中。

重慶的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夏熱冬暖,濕潤多陰,氣溫高,雨季長,霜雪少,陰天多,濕度大。春夏之交總是晚上下雨,白天放晴,這種獨特的氣候景象造就了充滿詩意的“巴山

夜雨”。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在重慶作《夜雨寄北》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重慶夜雨的氣候特色。“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巴山夜雨成為深情思念的意境和重慶詩意棲息地的象,重慶市市花被定為山茶花,因為重慶山多水多、水分充足、空氣濕潤的非常適合山茶花生長。重慶的各公眾場所、風景區、庭院、樓臺普遍種植,山茶花以其鮮艷奪目的色澤和熱情奔放的花姿奪得了她 重慶市民厚愛。 重慶市市樹為具有頑強。

(四)美女如云大舞臺,惹人艷羨大風景。重慶盛產美女,是一個僅憑美女就能讓人流連的城市。解放碑步行街是世界上聚集漂亮女孩和看漂亮女孩的人群最多的地方,“三步一個張曼玉,五步一個林青霞”,形容解放碑美女之多。那兒是花的海洋,步行街像巨大的競美臺,整條街涌動著群群美女,讓人眼花繚亂。美容專家靳羽西女士也說,全國最漂亮的女人在重慶。重慶有一個很流行的詞語叫“打望”,指解放碑街心的長凳上搜索掃描的眼光,通俗的說法叫眼睛過生,文雅的表述叫秀色可餐。 重慶女孩子個個身材苗條,肌膚細嫩,天生水靈,天生柔媚。重慶女孩是那種充滿活力的女孩,時而溫柔如水,時而熱情似火,不僅有女人的細膩,還帶有一點男人的陽剛之氣性格。她們敢愛敢恨的品格在全國有口皆碑。她們個性直率、潑辣大膽、大方豪爽、開朗能干、為人心直口快,具有北方的性格、南方的姣美。她們會很義氣,即使是淑女也能大聲與你劃拳;她們敢穿,敢打

扮,敢標新立異,穿衣服總是那么前衛,那么緊跟時尚,甚至領導潮流。

重慶女孩長得漂亮又性格豪爽的原因,是因為地理環境的潤育、飲食文化的熏陶、移民城市的優勢。重慶像個天然美容院,女孩不靠化妝品保持水份,眾多的江河和大量的溫泉水,以及濕潤的氣候,具有天然保濕功能,濕潤空氣使皮膚長期處于保濕狀中。重慶坡高路陡,到處都要爬坡下坎,想不鍛煉都不行,造就了重慶女孩的好身材和健美活力,這種自然健美,不需要減肥,根本不擔心發體。重慶女人是世上最有吸引力的女人。美女如云是重慶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激情之城—— 重慶人耿直和豪爽的性格

(一)人的性格就是城市風格,耿直豪爽,氣勢恢宏。重慶人世居巴渝山地,其性格打上了高山大河自然地貌的烙印。地域特點造成了重慶人性格的豪氣和大方:大山大川讓重慶男兒熱情似火而又堅韌豪邁,女兒柔情似水而又英氣勃勃;氣候環境塑造了重慶人脾氣剛健火爆:這里空氣滋潤,日子滋潤,一捏就能出水,這里陽光火爆,脾氣火爆,一點就能燃燒。人文傳統決定了重慶人血脈中張揚著一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當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元軍下四川,準備奪重慶,然后順江而下滅,

(二)“麻、辣、燙、鮮、脆”一鍋煮,火鍋文化代表著城市文化。重慶火鍋起源于江邊船夫的生活,其文化精髓就是重慶的碼頭文化。碼頭文化是一種兼收并蓄、張揚豪放的文化,而重慶火鍋就是滿足這

種文化需求的生活方式,因此它的人氣越來越旺,傳播也越來越廣。吃重慶火鍋,關鍵就在于吃出一種大家樂的氣氛,吃出一種無拘無束,自我滿足的情景。重慶火鍋已經得到了世人的認同與喜愛,遍及全國,名噪天下,紅遍大江南北,成為最具大眾化的一道美食名品,成為重慶飲食文化的燙金“名片”。以重慶火鍋為代表的重慶菜,已經成為我國飲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了。 重慶人從外地返渝,下車離船或走下飛機,第一件事就是直奔火鍋店大吃一頓。吃正宗的重慶火鍋,只能在重慶吃,特別是街頭巷尾的小店更具風味。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經??梢钥吹街貞c人背后吹電扇,胸前燙火鍋,吃得很過癮的場景。吃火鍋就像蒸桑拿,吃的過程大汗淋淋,吃完之后渾身通泰,神清氣爽。 重慶人好吃會吃,在全國聞名。重慶人把“吃”變成了一種融入自然山水的體驗,叫做“山水特色餐飲”。重慶人最愛去吃的地方要么到山上,要么去水邊。南山、歌樂山和兩江濱江路美食與美景相連,坐在江邊或者輪船飯店上,看著美輪美奐的夜景,品嘗著鮮辣爽口的美食,在山水田園中就餐,不亦快哉! 重慶人喜歡刺激,不墨守成規,喜歡創新,廚師不愛照菜譜做菜,民間廚師常常創造各種新菜品,在重慶傳播,然后流傳到大江南北。重慶好吃的東西大多了,如著名的重慶菜就有:雞有辣子雞、泉水雞、瓦塊雞、口水雞、竹筍雞、安平雞、燒公雞、叫花雞、棒棒雞、土匪雞、山菌燒山雞、黔江雞雜等;鴨有啤酒鴨、香壇鴨、樟茶鴨、蟲草鴨、老鴨湯、泡壇醉鴨等;魚有干燒魚、脆皮

魚、麻辣魚、水煮魚、來鳳魚、酸菜魚、火鍋魚、泰安魚、酸湯魚、烏江魚、白渡魚、豆花魚、三妹魚、郵亭鯽魚等;還有干煸鱔段,辣子田螺,毛血旺、香辣蟹、泡椒牛蛙、鵝掌門、什么兔、城口燒臘肉等民間特色菜。

如果想嘗嘗重慶小吃,那就最好到解放碑八一路“好吃街”,口水雞、雞絲豆腐腦、東東包、涼面、川北涼粉、鹵水鴨掌、酸辣粉等,過橋抄手、擔擔面、雞油湯圓、醪糟等名小吃讓你吃夠了還會兜著走,只恨自己的肚子不夠大。吃重慶菜有一種痛快的感覺,重慶是一個讓人饞得流口水的城市。

重慶是一個適宜生活和觀光的地方:重慶美女多,養眼!火鍋辣,養嘴!空氣濕度大,養顏!山路多,養身!四周山林多,養性!……

四、“古老之城”——重慶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

重慶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以重慶為中心三峽地區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距今約200萬年前,在巫山就有被命名為“巫山人”的古猿人生存,他們是迄今考古發現的地球上最遠古的原始人類之一。重慶東部的“大溪文化”和西部的“銅梁文化”就是舊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三峽地區誕生了燦爛三峽文化,同時也孕育了享有盛名的巴渝文化。

重慶的歷史就是三次建都、三次開放和三度直轄的歷史。 三次建都:第一次建都是在公元前11世紀,巴人在重慶建立了古代巴國的首都,稱“江州”。因嘉陵江在此匯入長江,嘉陵江古稱為渝水,隋朝在這里設臵了渝州,所以重慶簡稱為“渝”。

又因這里是南宋天子宋光宗趙敦的潛藩之地,在這里臵府就稱做“重慶府”,以志雙重喜慶。“重慶”之名延續至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了。第二次是元末明玉珍建都重慶,國號大夏。第三次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重慶成為中國戰時首都,1940年宣布為陪都,是當時全國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揮部,中國大后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為中華民族抗戰救亡的大后方基地。

三次開放:第一次開放是列強在1891年《中英煙臺條約續增專條》強迫重慶開埠,重慶正式成為對外通商口岸,成為西方列強通向四川乃至西南的“門戶”。在中國偏僻內陸地區中,重慶是開放最早的城市。這次開放使重慶形成工業中心和交通中心,成為內陸的中心城市。第二次開放是1937年因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被迫開放,大量的企業和人才的涌入,使重慶在民族保衛戰的過程中完成了城市近代化的進程。重慶成為國際性大都市。第三次開放是1978年后重慶主動加入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成為全國第一個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這次自覺地開放加速了重慶現代化的進程,重慶成為一個現代化的特大城市。

三次直轄:第一次直轄在1935年,重慶被國民政府升格為直轄市。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后,重慶仍為直轄市。第二次直轄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重慶成為中央直轄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軍政委員會和西南軍區所在地,是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54年大區撤消,重慶成為四川省轄市。第三次直轄在1997年3月14日,經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批準,重慶正式成為中國第四個、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重慶再次被確立為中央直轄市,掀開了重慶建設與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

五、“青春之城”——最年輕的直轄市朝氣勃勃、奮發有為 重慶是一個大城市與大農村并存的特殊直轄市。全市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人口3100萬,轄40個區縣,一半為貧困縣。和京、津、滬截然不同,重慶是世界上農民最多的城市。像重慶這樣由大城市帶動大農村,大工業帶動大農業,是一個世界罕見的難題。直轄后,中央交給重慶四件大事:國企改革、農村脫貧、生態保護、三峽移民。這四件事沒有那一件事輕松。 歷史選擇了重慶,重慶沒有辜負歷史。直轄8年來,重慶農村貧困人口已從366萬減少到65萬,貧困縣已全部成建制脫貧;三峽重慶庫區搬遷安臵移民今年突破100萬,提前一年完成三期移民安臵任務,為三峽工程三期蓄水創造條件。經過8年的探索實踐,重慶市找到了一條既有直轄共性,又有別于京津滬的建市思路——以建成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為戰略定位,實現大城市帶大農村、城鄉一體共發展共繁榮。關于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其內涵概括可以概括為:“三中心、兩樞紐、一基地”。所謂“三中心”,就是要在長江上游形成商貿、金融、科教文化三個中心;“兩樞紐”,就是要建成輻射西南,匯接全國的交通、通信兩大樞紐;“一基地”,就是要建成中國西部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的現代產業

基地。

重慶是一個充滿生機而又日新月異的現代工業城市。重慶是中國近代工業發展較早的城市和中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真正使重慶很早就成為有影響的中國大城市的正是門類齊全的工業,特別是軍事工業。繼近代史長江沿線開放最深的通商口岸城市之后,重慶又成了中國的軍工基地。上個世紀,重慶軋出了中國第一條重型鋼軌、第一批無縫鋼管,制造出了中國第一輛吉普車。而今,重慶是中國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基地,摩托車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出口超過二分之一;是全國四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長安集團也已連續多年占居中國微型汽車龍頭老大的地位。擁有亞洲最大的鋁加工廠,又是中國西部最大的綜合性機械工業基地和中國重要的儀表基地。重慶創造出一批享譽全國的知名企業和名牌品牌:太極集團、四川維尼綸廠、慶鈴汽車股份公司、長安汽車集團、嘉陵集團、建設集團、力帆集團、宗申集團、隆鑫集團、重啤集團等。工業曾經創造了20世紀重慶的光榮和輝煌。工業在21世紀的今天又義不容辭地撐托著這個城市的希望與夢想。

重慶是一個物產豐富、繁華熱鬧的大都市。重慶是長江上游和中國西南地區最具活力與競爭力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中心,商品流通興旺發達,商業設施、市場網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解放碑商圈流光溢彩,商廈林立,僅渝中半島超過20層以上的高樓不少于300幢。重慶還是全國大城市

中礦產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是我國南方煤炭生產的重要基地。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產地,黃連、金銀花、杜仲、元胡等產量居全國之最。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黃連產量居全國第一,是著名的"黃連之鄉"。榮昌豬為全國三大豬種之首,有"華夏國寶"之稱;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為全國最大的長毛兔生產基地。涪陵榨菜譽滿全國,是著名的"榨菜之鄉"。

另外,重慶的雕刻、版畫、龍燈、楹聯、川江號子等民間文藝獨具特色。銅梁龍燈是集舞蹈、音樂、美術、手工藝品為一體的民間綜合藝術,以大道具、大動作、大場面來體現大氣勢,烘托出熱烈的喜慶氣氛,譽滿海內外。綦江農民版畫,受到美術界的高度評價,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版畫之鄉”。

重慶著名的大專院校有:重慶大學、西南師范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南農學院、解放軍第三軍醫大、重慶醫科大學、重慶郵電學院、四川外語學院、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四川美術學院、重慶交通學院、重慶工商大學、重慶通信工程學院等。美國《財富》雜志將重慶列為中國第四大投資熱點,聯合國也將重慶評為中國西部最具發展前途的城市。重慶就像是停泊在長江中上游一只巨大的江輪,正在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六、重慶旅游你不能不看的景點

重慶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是中國西部一顆耀眼的明珠。目前,全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6個,國家自然保護區3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全國歷史文

化名鎮3個,國家森林公園18個,國家地質公園3處,國家級地震遺址保護區1處,國家級(AAAA級以上)旅游區17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6處,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個,全國首批工農業旅游示范點8處,全國重點寺廟3處。此外,還有各類市級旅游資源區(點)366處。

到重慶旅游,有幾個景點你不能不看,否則抱憾終身: 一是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不能不游。長江三峽是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世界著名的大峽谷,也是中國最火爆的旅游勝地和長盛不衰的黃金旅游線。長江納百川容千流,穿山越谷,浩浩蕩蕩,氣勢磅礴,在重慶至湖北境內形成了雄奇俊秀的三峽數百里山水畫廊。 瞿塘峽兩山夾谷,在奉節形成“夔門天下雄”絕景,氣勢雄奇壯觀。巫山十二峰,峰峰奇絕,景色幽深秀麗,是絕妙的風景長卷。西陵峽奇險壯觀,山靈水秀。三峽沿線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例如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云陽張飛廟、奉節白帝城等。三峽二期工程蓄水成庫,水位達到海拔135米,更增“高峽平湖”勝景。

二為千秋仰止的紅巖文化不能不看。“紅巖文化”是重慶獨具特色的紅色旅游精品,它包括:重慶談判《雙十協定》簽字處桂園、八路軍辦事處舊址、曾家巖五十號周公館、紅巖魂廣場、渣滓洞和白公館等。一部《紅巖》小說使一個城市享譽大江南北,一個革命歷史教育基地影響如此久遠,在中國都是不多的?;仡櫮嵌坞y以忘卻的歷史,了解到江姐、陳然、小蘿卜頭、“監獄之

花”、挺進報,重慶白公館、渣滓洞里面發生的感天動地的故事,是一輩又一輩一人的夢想。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齊名的“紅巖精神”,在中華大地具有深遠的影響。

三為鬼斧神工的大足石刻不可不去。大足石刻是唐宋時期石刻藝術的代表作,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優秀代表作品,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在距重慶市中心130公里的大足縣,規模宏大,內容豐富,共計摩崖造像100余處,5萬余尊。大足石刻與大同云崗和洛陽龍門的摩崖造像、敦煌千佛洞、天水的麥積山石刻迥然不同,它是中國唯一一處儒家、佛教和儒教三教合一的造像,體現的是神界與世俗的有機統一和真、善、美的傳統美德,由此可見其珍貴。再由于中國的幾大石刻均在北方,自然環境相對較差,只有大足地處山清水秀,郁郁蔥蔥的田園風光之中,因此,國際游客把大足石刻譽為“田野里的藝術宮殿”、“東方的石刻圣經”,也說明了其獨特。

四為類型多樣的溫泉不能不玩。重慶的地熱水資源十分豐富,主城都市圈儲熱面積達5000平方公里,可建成200口溫泉;重慶溫泉歷來有名,開發利用歷史悠久?,F有的天然溫泉20多處,南北東西四大溫泉早已蜚聲中外。重慶溫泉非常適合養生保健,溫泉地熱水日涌水量單井最高可達2.8萬立方米/日,溫度一般都在45℃以上。目前,重慶正在加快開發建設“休閑度假的型”統景溫泉基地、“休閑型”天賜溫泉基地、“洗浴保健型”梨樹灣溫泉基地三個具有世界級品質的旅游資源,爭取達到國家旅游

區5A級標準,把重慶打造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溫泉之都”。

各位朋友,重慶概況就介紹到這里。當你站在朝天門碼頭俯看長江,再仰望山城,你會被一種氣勢所震撼,不由自主地發出感嘆:重慶絕對是一個雄性的城市,一個充滿自信的城市!讓我們為明天的重慶祝福吧:愿它像長江一樣奔騰不息、勇往直前! 請大家記住,游覽重慶的關鍵詞是:山城、都市、三峽、大足、美女、溫泉、夜景、火鍋、紅巖、溫泉,這是重慶的十張靚麗“名片”。

我為自己能夠(在這里)生活和工作在這里而自豪和驕傲,我為自己是一名重慶的市民感到無比的榮光,也真誠地祝福大家在重慶游玩開心和盡興,留下美好的印象,也希望大家能夠熱愛喜歡我們這座充滿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上一篇:農業管理與企業信息論文范文下一篇:創新理念下初中政治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