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后現代文化論文范文

2023-09-16

后現代文化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街道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城市各大區塊的骨架,同時也是一張名片,展示著城市的獨特魅力。城市的獨特魅力離不開地域文化,我們要利用現代文明技術,結合時代核心精神,在保持城市原有空間形態的基礎上讓地域文化的精髓與街道景觀和諧共融,讓城市街道景觀更好地展示其獨特的魅力。本文闡述地域性文化街道景觀設計中的特點和優勢,探究當前地域性文化在城市街道景觀應用中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景觀設計;城市街道空間;地域文化

隨著現代化發展進程的加快,城市科技、文化等迅猛發展,城市街道內容不斷豐富,街道景觀的功能也不斷完善,街道景觀成了城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街道景觀是城市聚居者感知城市形象環境最直接的途徑,也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地域文化元素創造性地表達城市街道景觀,可以很好地體現城市文脈,提升城市景觀價值。當前,地域特色被現代文化所取代,同質化現象嚴重[1]。為避免“千城一面”,城市街道景觀設計要緊抓地域文化的特征和精髓,多元創新地應用地域文化。

1 地域文化概念

從時間和空間維度來看,地域文化一般指特定區域內至今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是區域的生態、民俗、習慣等文明表現[2],特征一般表現為區域性、人文性和綜合性[3]。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逐漸統一的現代文化生存語境,地域文化以空前的差異性和交融性呈現在人們面前。

2 街道景觀設計中應用地域文化的必要性

2.1 景觀設計中應用地域文化的特點

在城市不斷演變的過程中,景觀與城市文化環境緊密結合,形成了城市景觀空間地域文化特征[4]。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形成了地域性景觀,其特點是保存了大量的物質形態文化景觀和非物質形態傳統習俗,是人類活動歷史的紀錄和文化傳承的載體[5]。一般情況下,在景觀設計中應用地域文化的主要表現是,利用地域文化的隱性特征和顯性特征塑造景觀,充分利用現有自然資源,通過景觀的造型形式讓人們直接感知地域文化的外在形象,通過對地域文化的深度萃取與應用,隱晦地向人們傳達文化內涵。

2.2 街道景觀設計中應用地域文化的優勢

(1)豐富城市文化內涵。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獨一無二的印記[6]。城市文化體現著城市民眾的價值取向、存在形式和生活方式,同時也讓城市更具吸引力和創造力。而地域文化記錄著區域內人類歷史活動和文化傳承情況,將無形的地域文化融入街道景觀,可以豐富城市的文化內涵。

(2)促進文脈傳承。城市街道空間是城市民眾生活的場所,建筑、路面、行道樹、道路交通設施和街道小品等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將體現地域文化以及城市文化的元素融入街道景觀,可以增強場地的氛圍感,與城市民眾產生情感共鳴,增強民眾責任感,促進文脈傳承。

(3)提供設計素材。地域文化是景觀設計的重要源泉之一[7],設計師在進行街道景觀設計時會了解城市的發展歷史以及當地的文化遺產,通常會提取當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元素,借助藝術化的手法對其中的精華進行凝練,形成新的圖案。新圖案不僅可以用于裝飾城市街道景觀,還可以用于街道相關文創產品設計以及其他方面,能夠多維度、大范圍地應用地域文化。同時,結合設計手法營造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空間語境[8]。

3 地域性文化在城市街道景觀應用中的問題

現代城市街道景觀建設已經意識到了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并且也開始將地域文化運用到街道景觀中,但目前來看,還存在很多問題。第一,主次不分。在進行街道景觀設計時設計師常常會分不清主次,忽略景觀的實用性而過度考慮美觀性或追求標新立異,使景觀給人帶來不舒適的感受或根本無法使用,導致設計失去意義。第二,地域文化脫離街道實體[9]。隨著時代的變化以及社會的發展,城市也在不斷更新升級,部分城市在進行更新升級時忽略了周邊環境,大批量地進行建筑、景觀改造,胡亂拆除一些具有地域性的傳統建筑,過度追求現代化的摩天大樓,完全不考慮它與周邊環境是否融洽,導致街道形態變得不完整,原有的良好景觀被破壞。如果地域文化與自然景觀結合得不夠或者街道上承載地域文化的主體消失了,那么地域文化終將脫離街道實體。第三,城市特有風貌未能在現有街道景觀中如實反映[10]。城市特有風貌的形成歸功于當地獨有的風俗習慣和精神文化的熏陶以及地域原生材料的物質文化壘砌,然而一些城市在進行街道景觀建設時為簡化設計工序或加快工期,忽視或直接放棄使用當地本土的原生材料,大量使用如混凝土、瀝青等現代速成材料,導致地域感逐漸喪失,街道景觀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城市風貌缺乏獨特性。第四,設計人員水平不高。當前,景觀設計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專業能力相差很大,甚至很多街道景觀設計并不是由專業人員設計完成的。

4 地域性文化在城市街道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4.1 整體化設計街道景觀,使其與周圍環境融洽

城市街道景觀建設要遵循整體性的設計原則,了解并分析城市或區塊整體的建筑風格、色彩及空間規劃等,根據城市的整體功能,從整體性出發,使地域文化與建筑、鋪裝、設施等保持高度一致。舍棄原有的地域文化“大雜燴”的展現形式,根據景觀的區位、空間結構等條件因素,建立空間秩序,對街道空間進行層級分區,以時間、歷史事件或其他要素為軸線展現地域性街道景觀,讓受眾循序漸進地解讀地域文化,逐步進入深層次的體驗狀態,從而產生愉悅感。需要注意的是,在融合地域性文化與建筑形態時,要使其與傳統建筑文化相吻合,巧妙運用材料的材質與色彩搭配,賦予建筑特有的地域風格和色調;將地域文化的顯性特征與隱性特征相結合,對街道景觀進行細化處理,力求構建完整的城市形態;按照設計主題與功能,利用鋪裝表達街道景觀,通過不同屬性、色彩以及圖案的相互搭配表現地域文化特征,釋放文化內涵,提升景觀價值。

4.2 慎重確定區域設計基調,將地域性要素落實在細節之中

中國城市歷史文化悠久、地域文化資源豐富,設計師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要確定城市文化屬性,利用植物、設施等對街道景觀中所包含的地域性文化進行意義闡釋。在設計之初,分析城市的整體規劃,結合周邊環境特征,確定區域屬性,對特定區域內的景觀要素進行類別劃分,發現區域內現實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深度解析。理清文脈關系,平衡街道景觀中的現代文化與地域文化,避免出現過度偏重一種文化而造成“頭重腳輕”或對半平分兩種文化而弱化文化特征的情況。針對特定需求和現有資源,確定地域文化主題,重視街道景觀中地域文化的表達,通過多元化手法實現設計與現存條件之間的協調。將地域性設計元素落實在細節之中,使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塑造具備當地獨特印記的城市街道,傳遞地域性文化的魅力。

4.3 保護、傳承和發展原有文化景觀,升華街道景觀環境的意境

由于受到建筑材料的限制以及氣候條件變化的影響,很多獨具地域性文化的傳統建筑和景觀正隨著時間的流逝走向消亡,為保護城市文化歷史,不讓其流失,可以通過人工干預阻止其消亡。在現代城市景觀建設中,可以通過歷史性分析和走訪實踐調查等方式對特定區域內的街道景觀進行歸類。對于破損、地域文化淡薄、存在價值較弱的街道景觀,可以通過修補、調和等方式將其進行轉化升級,盡量使用原有材質,再輔之以現代材料,力爭保留其原有特征。對于存在價值較高的街道景觀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保護,并將其傳承和發展下去。在傳承中取其精華,在發展中推陳出新[11]。在傳承和發展的同時,運用現代的觀念將地域性文化和現代文化結合起來,處理好場所與人文、社會和自然等外部條件的聯系,將地域性的文脈整理轉化為可被人們感知的元素,利用地域文化元素升華景觀環境的意境,展現具有當地獨特風采的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此外,景觀設計還應蘊含時代精神[12]。

4.4 注重人性化設計,將景觀實用性與美觀性相結合,秉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人是街道空間的使用者和鑒賞者[13]。因此,街道景觀建設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考慮人們生理層次和精神層次需求。在街道設計過程中應當重視對街道設施的建設,既要考慮各類人群的使用需求,包括老人、婦女、兒童和殘障人士等,也要注重人的視覺審美需求,結合周邊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特征,優化景觀色彩和造型。同時,要秉承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長遠性地布局現代街道,結合人們的出行活動需求以及街道演變發展特征,合理預留出空間作為人的活動場地或者用以適應未來城市街道的更新升級。創新性地將現代可持續環保材料和本土資源材料有機結合,使用現代可持續環保材料,以實現長遠使用的目的,選取當地的原有材料,以更好地體現地域性特點。結合地域文化特色,選取帶有地域屬性的本土植物進行搭配,表現植被的精神內涵,營造場地氛圍感,增強居民的歸屬感。城市街道景觀富于變化,空間環境滿足行人的行為特征,城市也將充滿人性化的魅力[14]。

4.5 創新運用地域文化元素,表現街道景觀地域特征

在城市街道景觀設計中應用地域性文化,要反映出自然景觀的地域性特點,尋求物質和精神層面的共通性。深入解析地域文化,創新運用美學原則,提升人們的審美情趣,引領人們深度感知城市街道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從而增強其認同感和歸屬感。第一,研究與整理當地的歷史文化脈絡,擷取當地歷史中的象征性元素、傳統建筑或工藝品中的文化元素、傳統紋樣圖案中的色彩搭配及象征元素;第二,通過抽象化、拆分組合、夸張變形等設計方法對元素符號進行轉變;第三,因地制宜地將已轉變的元素應用到街道景觀中進行點題,通過對文化元素符號的象征與隱喻體現地域特征;第四,將當地特有的風俗文化融入街道空間,增強景觀延續性[15]。

4.6 結合高新技術,增強街道景觀的趣味性

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人們提供了便利,也大大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同時也為地域文化融入街道景觀提供了無限可能。例如,景觀設計目前已經廣泛應用高新技術,如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海量的地域文化數據進行智能化分析以及關聯性搜索,方便景觀設計師更有效地進行利用。再比如街道空間中所設置的一些帶有人工智能系統的交互裝置小品和趣味雕塑能讓人們與街道產生互動,增強人們出行時的參與感,讓人們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形成關于特定街道特有的記憶。將地域文化融入街道景觀時借助高新技術,不僅可以增強街道景觀的文化性、時尚性和趣味性,還可以增強人們出行時的參與感,激發街道景觀的生命力,增強城市的活躍性。

5 結語

在進行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時,創造性地利用現代技術和設計手法將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其中,可以增強城市個性和可識別性,豐富城市的文化內涵,還可以塑造一個有當地文化特色、景色秀麗的城市街道景觀。

參考文獻:

[1] 焦健,穆展羽.地域性文化在新舊城區街區景觀的應用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20(9):193-194.

[2] 王歡歡.地域文化視角下的城鎮街道景觀設計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9.

[3] 廖嘉.梅山文化園黑茶文化建筑與環境設計的地域性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4.

[4] 宋妍.哈爾濱市道外區歷史街區街道景觀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0.

[5] 劉珂秀,劉濱誼.“景觀記憶”在城市文化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園林,2020,36(10):35-39.

[6] 陶鵬.文化是城市的靈魂[J].福建質量管理,2018(11):215.

[7] 周亦白.地域文化視角下的濱水景觀設計[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7.

[8] 徐悅,張磊.城市景觀的文化價值與城市形象塑造[J].美術教育研究,2018(23):52-53.

[9] 蔡靜,史正寅.城市景觀設計淺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36):8769.

[10] 原鵬.唐山市唐豐路地域性景觀更新設計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

[11] 宋佳.地域文化在城市街道景觀規劃設計中的理論研究[D].濟南:齊魯工業大學,2014.

[12] 黃淇麟,祝遵凌.文化要素在城市街道景觀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設計,2019,32(7):54-55.

[13] 李桃桃.城市街道路面的視覺設計研究[D].株洲:湖南工業大學,2011.

[14] 曹燁.城市街道景觀藝術空間淺析[J].中國報業,2018(20):12-13.

[15] 劉濱誼,郭璁.基于地域性景觀意象的旅游體驗行為環境構建淺論[J].經濟研究導刊,2011(35):81-83.

作者簡介:何融(1996—),女,江蘇淮安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后現代文化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從組織文化的三個層次結構方面,深刻全面闡述了組織文化的內涵和表現形式?,F代企業發展的可持續發展已經關系到企業繁榮衰亡的重要一環。如何強化組織文化建設,讓企業管理層和員工認同組織文化,對組織產生認同感,忠誠感,搞好組織內部的溝通和民主管理制度建設,強化組織文化建設,發揮組織文化建設的功能,調動所有員工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以更高的效率為企業創造出效益,使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現代企業管理 加強 組織文化 建設

現代企業發展到今天,已不僅僅是一個工作場所,從企業規模、企業結構、企業運行制度來講,企業管理是一個擁有很復雜內涵的文化體系。在現實的生活中,企業文化對于企業家和員工來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管理作為人類的一種重要活動不是獨立存在的,企業的創新和發展變革,更多是由企業的組織文化決定的。組織文化是指控制組織內部行為,工作態度、價值體現以及關系設定的規范,簡單地說,組織文化建設就是指組織成員的共同價值體系,是從最高管理層樹立的典范發展而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行為方式和管理風格。

組織文化的結構可分為三個層次,物質層,制度層,精神層。物質層是組織文化的表層部分,指的是企業的名稱,產品的外觀及包裝建筑風格,紀念物等外顯的標識,能夠折射出組織的經營思想、工作作風和審美意識,它們以精神的物化產品和精神性行為為表現方式,人們可以通過視聽器官來感受。企業標志,它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明顯區分于其他企業,它有助于企業形象的塑造,有助于激發員工的自豪感和責任感,使企業員工自覺地維修企業的形象。

組織文化的制度層是組織文化的中間層,主要是指組織成員和組織行為產生規范性、約束性影響的部分,集中體現在組織的各種行動準則和規章制度。并非所有的行為準則和規章制度都是企業文化的內容,只有那些以激發員工積極性和自覺性為目的的行為和規章制度,才是組織文化的內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企業內部的民主管理制度。它指的是在企業中建立一套有利于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溝通,有利于員工參與組織管理,鼓勵員工創造民主的管理制度和其他有關制度。

組織文化的精神層是組織文化深層,主要是指組織全體人員共同遵守的信念,它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組織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在組織文化建設中起著決定的作用。它主要包括企業精神,企業哲學、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它根源于人的觀念之中,形成一種精神文化,企業員工能夠認同組織的精神文化,就能從內心激發員工的潛能,發揮員工的長處和優點,提高組織的經營效率和管理效率,使組織在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現代企業的發展,隨著經濟化全球的浪潮席卷和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完善,組織文化建設成為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如“大慶”的鐵人精神,山西煤炭行業的醫院的抗“非典精神”,日立公司的“私誠,開拓精神”幫助企業走出創新發展的新的篇章。

現代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企業戰略發展的重要規劃,加強組織文化建設應從幾方面入手:

①加快適應企業發展的體制改革,企業的類型和企業體制制約著組織文化發展形成。組織文化建設能在企業管理中發揮作用,就應該在企業內部創造一個和諧寬松的環境,創立一種多角度,多開放的對外開展文化,經濟體制改革,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企業模式,讓企業員工真正意識到主人翁精神和責任感。

②建立以企業法人為主的企業家群體,組織文化主要是靠組織的多層管理者建立倡導和培養的,其人格精神向組織文化精神逐漸演變形成的,與組織高層管理參與組織管理的人,也是以企業家的價值觀,道德觀和行為規范為榜樣樹立起來的,形成企業家群體,在員工中潛移默化影響員工的行為。

③培養造就一批有素質的員工是從事生產的第一責任人,他們技能水平的高低,敬業精神的高度和對企業的認同度,忠誠度,都會激發他們的潛能,為企業的效率,高效益發揮作用,員工的行為和價值觀逐漸形成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

④加強組織文化的禮儀化建設。企業文化有了英雄模范的榜樣勞動,還必須做到信念的內隱含義與外在形式取得統一,許多文化觀念,就是通過各種文化積極活動才得以體現。灑爾“只有創業沒有守業”的經營理念,康健電子公司“以人為本,員工至上”的企業精神,凝聚五湖四海的員工,通過企業組織文化的禮儀建設,可以使員工從抽象的概念或口號中感到具體的行為和準則。

⑤加強組織文化建設,樹立企業的形象,企業的形象和社會聲譽地位的高低,對企業技能發展和提升企業上新的臺階有不可磨滅的作用。格力空調“好空調、格力造”,“格力,核心創造科技”,給社會以嶄新的面目讓社會認可,不僅增強企業產品的競爭力,更增強了企業在消費者的地位,讓員工也有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員工更能增強對企業的認同感、忠誠度。

總之,通過組織文化建設,不僅能對員工的行為起導向,激勵、自控、修煉、輻射、創新、規范的功能,而且能提高員工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認識,對明辨善美、假惡丑和是非曲直的綜合素質。文化建設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企業管理的功敗垂成和企業的繁榮衰敗。因此,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樹立文化觀念,強調文化建設,提升現代企業管理的文化品位,強化企業的導向,規范、激勵、創新、凝聚、輻射功能,使之成為現代企業管理有聲有色不可或缺的部分。

參考文獻:

[1]章登慶.企業文化建設落地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6.

[2]董佳.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

[3]陳光.我國民營零售企業文化建設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

后現代文化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和諧意識、人本意識、憂患意識、道德意識、法制意識和力行意識對中國社會乃至民族精神有著深遠的影響,更與當今和諧社會、以人為本、德法治國、開拓創新等時代主旋律一脈相承。開掘并宏揚這些文化傳統對今天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和借鑒價值。

關鍵詞:儒家文化;和諧;價值

在春秋戰國時代,孔子創立的儒學被稱之為“顯學”。漢代,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儒學取得了“國家意識”的合法身份。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儒學對中國社會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梢哉f,儒家文化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儒家文化的某些合理成分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一、和諧意識與和諧社會

儒家文化中的和諧意識包涵天人關系的和諧與人際關系的和諧兩層意思。關于天人關系的和諧,儒家提倡“天人合一”??鬃又鲝堅⑻斓烙谌说乐?,要在人道的統一性中體現天道的統一性。因此,他既講“天知人”,把天擬人化、道德化;又講“人知天”,強調人在天命面前不是被動的。孟子把天和人的心性聯系起來,主張“盡心”而“知性”,“知性”而“知天”,以人性為中介將天和人溝通并統一起來。關于人際關系的和諧,儒家提倡“中庸”,“中庸”也稱“中和”、“中行”、“中道”,即“和而不同”與“過猶不及”。所謂“和而不同”,說的是對一件事情有否有可,該肯定的肯定,該否定的否定,和諧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沖突,和諧以共生共榮,不同以相輔相成。所謂“過猶不及”,說的是凡事都有一個界限和尺度,達不到或超過這個界限和尺度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昂投煌迸c“過猶不及”的實質是強調矛盾的統一與均衡,強調通過對事物度的把握以獲得人際關系的和諧,避免和克服人與人、人與社會乃至國家、民族之間的對立和沖突。

從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這兩個層面來理解和諧社會,“和諧”應是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的必然結果,是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和諧社會也是一種有層次的和諧,其核心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即人與人的和睦相處,平等相待,協調地生活在社會大家庭之中。其前提是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協調發展。其基礎是必須有一個穩定平衡的生態環境??梢哉f,今天的和諧社會是對儒家和諧意識的繼承和發揚。

二、人本意識與以人為本

所謂人本意識,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承認人的生命存在的意義和主體獨立自覺的價值。儒家強調個體主體的作用與價值,主張個體主體的獨立性與主動性??鬃诱f“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實現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說“己欲立立人,己欲達達人”,認為“立人”、“達人”要以“立己”、“達己”為前提。還說“仁者愛人”,所謂“愛人”,就是尊重人,同情人,把人當人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以人為本。孟子說“道惟在自得”,求道沒有別的途徑,全靠自身的修行和體悟。這都是對人的個體的獨立性和主動性的肯定。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儒家強調“人貴物賤”,認為人類有著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高貴之處,具有其他事物無法比擬的價值;強調“民為邦本?,認為人民是構成國家政治的基礎,只有基礎牢固,國家的安寧才有保障,國家的發展才有可能;強調“民貴君輕”,認為人民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決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識突出人的主體性,主張把人當人來看待,提倡重視民意,與民同樂,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體現,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今天,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等等,這些時代命題無疑也是對儒家人本意識的繼承和深化。

三、憂患意識與責任感、使命感

憂患意識是指人們從憂患境遇的困擾中體驗到人性的尊嚴和偉大及其人之為人的意義和價值,并進而以自身內在的生命力去突破困境、超越憂患的心態。儒家文化所體現的憂患意識也正是他們通過對憂患境遇的深刻體驗而孕育出來的宏揚人性尊嚴和人生價值、提升主體人格和精神境界的特殊心態。它包涵悲天憫人和承擔責任兩層意義??酌现鶓n所患絕非所謂感性物質生活的匱乏和個體生存發展上的困苦,而主要是內在精神生活的缺憾和人類群體生存發展上的困苦,絕非一己之功利得失,而主要是人類群體之幸福和理想的實現。所以當現實的困苦纏繞個人與眾生之際,當天人合一的境界和人我和諧的秩序被打破之時,孔孟自然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產生一種深沉的同情之心,孟子稱之為“不忍人之心”、“惻隱之心”。承擔責任是在悲天憫人的基礎上所引發的自我關懷和群體關懷。自我關懷表現 為謀求主體道德生命的提升;群體關懷表現為謀求江山社稷的長治久安,正如《易傳》所說:“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北鞈懭说耐樾暮统袚嗬У呢熑胃卸吖餐瑯嫵闪巳寮覒n患意識的有機內涵。

儒家的憂患意識對歷代仁人志士胸懷天下、奮發進取,為理想而不懈追求的傳統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即便在今天,人們仍可以從中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尤其需要有孔孟儒家那樣強烈而深沉的憂患意識和歷史使命感、責任感。

四、道德意識與德法同構

與道家崇尚自然的傳統不同,儒家的傳統是崇尚道德。儒家充分意識到道德對于社會和人生的重要性。道德構成人們人格評價的直接依據。一個人如果沒有崇高的道德,即使貴為王侯,也得不到萬民敬重;反之,有了崇高道德,即使窮困潦倒,也能得到萬民稱頌而名垂千古。道德還是人們安身立命的行為準則。儒家認為仁義之心是人之生命的根本,失去仁義之心也就等于喪失生命之根本。因此,他們強調做事要從仁義出發,不仁之事不做,不義之財不取,哪怕與人相處也要有所選擇,要與有仁義之心即有道德的人相處。道德構成文化教育的中心內容。儒家重視教育,但他們所論教育主要不是知識教育,而是倫理教育,如何做人的教育,儒家的愿望是通過道德教化以造就志士仁人的理想人格。道德也是國家興衰存亡的重要標志。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與 這個國家上至國君、下至百姓的道德狀況、道德水準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仁義存則存,仁義亡則亡。

儒家學人荀子把“隆禮重法”看成治國的根本,倡導“禮儀”與“法度”并舉,“教化”與“刑罰”兼施,這對今天以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治國理念有著深刻的啟迪。

五、力行意識與實踐品格

在儒家看來,和諧境界的實現,人本精神的高揚,憂患境域的擺脫,道德素養的提升,沒有一個能

夠離開人們投身現實、奮發進取的努力和作為。因此,儒家大多強調身體力行,儒家人物大多是力行主義者??鬃釉疲骸笆慷鴳丫?,不足以為士也”。意思是說,作為有理想有抱負的知識分子,當有無窮責任、無窮事業,當走向社會、服務于社會,否則,貪圖安逸,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就是“士”的恥辱,就不配當一個知識分子?!洞髮W》在強調“修身齊家”的同時,緊接著便講“治國平天下”,認為這兩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廢,所以儒家反對空談,反對坐而論道,特別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兑讉鳌芬嘣疲骸疤煨?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币笕藗內バХ绿斓剡\行的剛健風格,去直面現實,去改造自我和改造社會,而不畏任何艱難險阻;要求人們鍥而不舍,知難而進,奮發進取,依靠主體的力量,通過主體的實踐,完善自我,改進社會。

從中國歷史來看,儒家文化所體現的務實傾向和剛健自強精神,對于中國歷代優秀知識分子和仁人志士的愛國主義傳統、追求真理的傳統、與邪惡勢力作斗爭的傳統的形成,都起了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而這種種優良傳統在今天顯然并沒有過時,仍有賴于我們進一步去發揚光大。我們有理由從儒家的力行主張中獲得有益的啟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要做勇于實踐的時代先鋒。

結論

儒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和諧意識、人本意識、憂患意識、道德意識、法制意識和力行意識對中國社會乃至民族精神有著深遠的影響,更與當今和諧社會、以人為本、德法治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等時代主旋律一脈相承。與其說是傳統文化契合了時代特點,不如說是時代發展借鑒了傳統文化。從這個意義說,開掘并宏揚這些文化傳統對今天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唱響時代主旋律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和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向春玲,儒家文化的現代意義[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8(6):39-43

[2]李旭,中國圣賢人生叢書-孔子—執著人生[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7

[3]江澤民文選[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洪丕謨,論語[M],現代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管曙光,四書五經[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6]白本松,簡明中國文學史稿[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

[7]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M],第一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后現代文化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傳統營銷向現代營銷的轉變過程中,文化營銷作為一種新的營銷理念被許多企業接受并采用,尤其是中醫藥企業,文章以中醫藥企業為背景,對文化營銷的運用進行了分析。中醫藥企業為獲取競爭優勢,有必要開展文化營銷并具有開展文化營銷的優勢,東阿阿膠是文化營銷在中醫藥領域運用成功的一個典型案例,但在文化營銷過程中,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文化營銷;中醫藥企業;競爭優勢

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和營銷實踐的迅速發展,使企業面臨的情況愈發復雜,營銷難度也日益加大,當企業面對產品的市場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競爭企業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顧客的忠誠度越來越低等問題時,文化營銷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它能夠從整體、全局的高度解決這些問題,是重要的新型營銷策略,是對營銷理論的不斷深入與創新。

一、文化營銷的基本內涵

文化營銷是在傳統營銷理論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營銷理念,與傳統營銷理念相比,更注重人文內涵,順應和創造目標市場所接受的核心價值觀并通過整個營銷過程傳遞給消費者,通過文化力進行營銷,不僅能夠達到企業的經營目標,也能夠實現某種程度的客戶滿意,進而提高顧客忠誠度,增強企業競爭優勢。文化營銷在物化營銷的基礎上,不僅滿足消費者的物質需求,也能滿足其在精神上的深層需求,給消費者以文化上的享受,實現產品的差異化,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文化營銷滲透在整個營銷過程中,表現為產品文化營銷、品牌文化營銷和企業文化營銷。產品從設計到生產等各個方面都體現著文化,為產品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品牌中蘊含著的文化能夠增加消費者對于產品的認同,也能夠使產品區別于其他同質產品,使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文化也把企業和消費者之間聯系起來,在兩者之間形成認同感,有利于產生良性互動,對產品價值的理解達成共識,使產品交易上升到文化價值理念融合的高度,有利于形成企業持久的競爭優勢。

二、中醫藥企業運用文化營銷的必要性和優勢

1.中醫藥企業運用文化營銷的必要性

五千年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孕育了具有獨特價值和深厚底蘊的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被譽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和國粹。中醫藥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中國的傳統文化,凝聚著勞動人民的集體智慧,中醫藥企業作為弘揚中醫藥文化的重要載體,國家給予了高度重視。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重點開展中醫基礎理論創新及中醫經驗傳承與挖掘,研究中醫藥診療、評價技術與標準,發展現代中藥研究開發和生產制造技術,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中藥資源,加強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研究和國際合作平臺建設?!边€有《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也指出了發展中醫藥的意義和價值,對于中醫藥產業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推進中醫藥邁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面對這樣的機遇,中醫藥企業應該立足自身,整理和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發揮優勢,開展文化營銷,讓消費者感知并且認同凝聚在產品和品牌中的中醫藥文化,進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樣,面對市場上西藥、生物藥的競爭壓力,消費者對中藥的信任度降低等情況,中醫藥企業也需要大力開展文化營銷,發揮中醫藥文化對中醫藥企業市場營銷積極的推動作用。

2.中醫藥企業運用文化營銷的優勢

我國中醫藥企業在開展文化營銷策略方面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首先,中醫藥文化歷史悠久,消費者對于中醫藥文化的接受和認同度較高。中醫藥特有的文化內涵賦予了中醫藥產品在治療方面的整體觀,其獨特的療法使中醫藥產品毒副作用低,在疑難雜癥和慢性病的治療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中醫的養生文化被大多數消費者所接受并推崇。其次,許多中醫藥“老字號”企業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在文化營銷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例如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藥等企業在長期的營銷活動中在產品和品牌中不斷滲透著文化,使企業的文化感召力深入人心,在營銷團隊、渠道建設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夠有力的支撐企業進行文化營銷。

三、文化營銷在中醫藥領域的成功案例—東阿阿膠

山東東阿阿膠成功的開展文化營銷已經從一個固定資產幾萬元的小作坊發展成全國最大的阿膠及其系列產品生產企業,以文化為利器從傳統企業轉變成文化型企業,向中華氣血滋補國寶級企業邁進。東阿阿膠挖掘產品本身的文化內涵,讓消費者了解阿膠的歷史,申請并獲得了“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示范基地”的稱號。阿膠屬于滋補保健品,順應當前消費者所追求的健康理念,符合國家倡導的“治未病”,通過賦予產品豐富的文化內涵,來喚醒消費者對中醫藥的認知,弘揚中醫藥文化,進而提升東阿阿膠的品牌影響力。在品牌建設方面,東阿阿膠也植入文化戰略,聘請來自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組成團隊,搜集古代經典和民間驗方,形成阿膠學術文化、美容文化和滋補文化三大體系,對品牌的文化內涵起到了有力的支撐作用。在東阿阿膠的主要標識中也運用了文化因素,紅色的圖形體現了濃重的東方色彩,易于被消費者接受并認可。在企業文化營銷方面,東阿阿膠倡導“厚道”文化體系,積極參與社會慈善事業和公益活動,并通過興建中國阿膠博物館,舉辦阿膠文化節等文化活動大力傳承并創新中醫藥文化,增進消費者對阿膠的了解,帶動阿膠行業健康發展并真正實現文化價值的引領。

四、開展文化營銷應注意的問題

中醫藥企業在運用文化營銷策略時,首先應該注意核心價值的提煉要符合企業目標消費者的文化訴求點,核心價值的提煉是整個文化營銷的核心,只有順應目標客戶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與消費者達成共識并形成良性互動。東阿阿膠正是深入挖掘了阿膠的歷史文化背景,契合了消費者對養生、保健的心理訴求,將阿膠與中醫藥文化密切結合起來進行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次還應該注意要用系統、整體的觀點來對待文化營銷,不應該只顧其中的某個方面而忽視其他,導致文化營銷片面化、不充分。中醫藥企業往往只注重產品的文化營銷,而對品牌和整個企業的文化營銷做得不到位,收效甚微。中醫藥企業開展文化營銷應該利用自身的優勢,創造企業的文化核心價值,喚醒消費者對于中醫藥文化的認知,在新一輪的競爭中把握戰略的制高點。

參考文獻:

[1]王志亮.新形勢下中醫藥企業文化營銷策略研究[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9,6.

[2]徐水元.阿膠“少帥”的“文化經”[J].經理日報,2008,9.

[3]羅爭玉.營銷文化和文化營銷[J].湖南社會科學,2006,1.

[4]葛星.東阿阿膠的品牌發展戰略[J].商業營銷,2012,5.

[5]關輝國.文化營銷在白酒領域的研究[J].神州文化,2012.

作者簡介:李昂(1984- ),女,哈爾濱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助教,碩士,畢業于英國拉夫堡大學,研究方向:市場營銷

后現代文化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新民主主義文化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比較研究

一、引言

先進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和凝聚力,是人類社會不斷進化發展、實現自身力量的重要手段,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是否擁有先進文化,是否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決定著個政黨、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存亡。只有努力發展先進文化,才能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更好地實現和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積極開展先進文化建設,創新文化理論,最終形成了新民主主義文化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二者雖然形成時期不同,卻保持了黨文化建設的先進性與連貫性。同時基于不同的實踐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針對文化建設的目標、內容、內涵有了新的突破和提升,達到了新的境界和高度。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與新民主主義文化理論的一致性

(一)二者都堅持文化指導思想的一元性

文化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性。不論是在新民主主義時期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文化建設中都始終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性,即用馬克思主義指導黨的文化建設。作為一種科學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是意識形態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不僅決定著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而且還影響著文化建設的全部內容和整個過程?!?〕

革命和建設的實踐證明,在文化建設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是正確的,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才能真正地掌握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正確預見文化發展的未來趨勢,明確文化發展的先進方向,才能制定出文化建設的正確路線、方針和政策,使中華民族新文化的建設永遠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二)二者都強調黨的領導是文化建設的關鍵

堅持黨對文化統一戰線的領導權是文化建設先進性的根本保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起來,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因此,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堅持黨的領導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關鍵,而新民主主義文化革命的勝利也關鍵在于黨的領導。

新時期,要繼續保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必須繼續堅持黨在文化建設中的領導地位,提高黨在文化創新上的能力和水平,不斷加強理論創新,加強對中國先進文化的領導和傳播??梢钥闯?,新民主主義文化革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都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視為先進文化建設順利進行的根本保證和關鍵因素。

(三)二者都指出文化統一戰線是文化建設的法寶

統一戰線作為我們黨的三大法寶之一,在新民主主義文化革命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毛澤東同志指出:“在中國,文化革命,和政治革命同樣,有一個統一戰線。”〔2〕文化統一戰線的創立,不僅在新民主主義文化革命取得勝利的過程中發揮了顯著作用,同時也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經驗和借鑒。

文化革命的統一戰線在新時期先進文化建設中不但沒有放松,而且得到了充分肯定和大力加強。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我國經濟、政治、文化事業和對外關系的發展,我們在文化建設過程中發現了不少問題:一些領域出現道德滑坡現象,封建文化和腐朽文化侵蝕著人們的思想,甚至出現信仰危機的警報;農村教育現狀令人擔憂,城市社區文化尚不完善,文化事業受到諸多消極因素的嚴重影響。同時,國外反華勢力與國內敵對分子相互勾結,分裂祖國,阻撓統一,在意識形態領域發起了強勢進攻。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并繼續取得文化建設的成功,廣大文化工作者不僅聯合內部各條戰線,而且聯合其它各條戰線的工作者,不斷加強思想宣傳,提高思想境界,堅定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共同加強文化建設的堡壘,鞏固和加強了文化統一戰線,使社會主義文化繼續沿著先進的方向發展。

(四)二者都遵循文化繼承、發展和文化借鑒的正確方針

任何文化要發展不僅要繼承傳統文化,也要學習借鑒外來文化,即要處理好文化上的“古今中外”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強調要注重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要求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對外國文化的學習借鑒必須結合起來,既要汲取積極合理成分,也要摒棄和抵制消極落后的因素。毛澤東同志關于文化繼承、發展和文化借鑒的思想為新時期文化建設中處理古今中外文化的關系提供了科學的解答和正確的指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應該是開放的,能夠吸收全人類的優秀文明成果,既要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也要借鑒外來文化,做到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先進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繼續堅持文化繼承、發展與文化借鑒相結合的方針,汲取民族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營養,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從而創造出符合時代發展的先進文化。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的創新和發展

(一)提升了文化建設的目標

新民主主義革命需要的是一大批信仰共產主義理想,愿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英勇奮斗的斗爭者、革命者。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為新民主主義政治斗爭服務的,因此新民主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目標是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和愛國熱忱,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信心,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斗爭。

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不僅是大批懷有共產主義理想的接班人,更需要廣大有知識有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為了滿足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黨確定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目標,即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四有”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對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都提出了比較全面的要求。作為社會主義新人的素質要求和標準,這一目標更為具體、更為完整、更為科學。

(二)拓展了文化建設的內容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毛澤東同志從“文化是對經濟和政治的反映,并為經濟和政治服務”的思想出發,強調新民主主義文化要服從于革命斗爭的需要,這一要求符合當時的客觀形勢,也確實對推動革命斗爭的勝利起到了相當大的效用。然而,在新民主主義文化的具體實踐中,文化的作用和功能更多的被強調為意識形態性質和思想政治功能,人們更加看重的是新民主主義文化在思想道德建設中的功效,能夠更好的激發和號召廣大群眾的愛國熱情和民族信心,而其科學文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了。正是由于當時黨在文化建設上的這種功利性態度,使得當時的文化建設成為單一的思想建設,除了革命文化之外,其他的文化形式都被忽視和排斥,從長遠看,這種做法和模式是違背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的。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為了適應經濟、政治發展的新形勢,黨立足于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內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兩個方面,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主要任務是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普及科學知識,樹立科學精神,發展科學技術,提高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梢钥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內容更加豐富、全面,更有利于推動社會的協調發展。

(三)豐富了文化建設的內涵

新民主主義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都具有民族性、科學性和大眾性的特點,但其民族性、科學性和大眾性的內涵卻存在差別。

從民族性角度看,二者都主張民族文化的平等和獨立,要求文化的民族形式和內容,對民族文化采取揚棄的態度和方針。但新民主主義文化是“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的。”〔3〕 可見新民主主義文化反對帝國主義文化對本民族文化的奴役和壓迫,主張建立的是實現民族解放、國家獨立的民族文化,強調的是文化的斗爭性、革命性,突出的是文化的民族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則反對帝國主義在文化上的霸權主義,主張實現民族繁榮、國家富強的民族文化,強調的是文化的獨特性、發展性,不僅凸顯文化的民族精神,同時也堅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展現出更高的層次和內涵。

從科學性角度看,新民主主義文化“反對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張實事求是,主張客觀真理,主張理論和實踐一致的”,對文化內容的科學性提出了嚴格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除了要求文化內容的科學性,還強調指導思想的科學性、提倡文化建設的科學精神。

從大眾性角度看,新民主主義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都強調人民大眾是文化建設的源泉、主體和服務對象。新民主主義文化強調“應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農勞苦民眾服務,并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指的人民大眾則是社會主義的勞動者、建設者以及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它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實現人民大眾的發展為目的,可以看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眾性涵蓋的范圍更廣,服務目標更高。

結語

新民主主義文化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作為中國共產黨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兩大文化理論創新成果,其文化建設的政治基礎、經濟基礎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如果把新民主主義文化理論看作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的第一次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則是在新民主主義文化理論基礎上實現了第二次飛躍,二者繼續堅持了黨先進文化建設的前進方向。

〔參 考 文 獻〕

〔1〕列寧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8.

〔2〕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9.

〔3〕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7.

〔4〕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8.〔責任編輯:譚文富〕

后現代文化論文范文第6篇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按照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要求,“率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率先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與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的“交替領先”,努力推進經濟建設。作為自治區經濟發展的領頭羊,鄂爾多斯市又適時提出建設“文化大市、旅游大市”,全力發展“大文化、大旅游、大運輸”,并且將2006年確立為“文化建設年”,在文化建設中異軍突起,勢不可擋,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打造文化大區的排頭兵。

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和傳播者,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和內涵,二者互為依托、相得益彰。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旅游業已成為世界上發展勢頭最為強勁并且持久不衰的朝陽產業。鄂爾多斯市在2004年就提出了發展“大文化”、建設“文化大市”的思路和目標,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創作推出了一批在全國較有影響的文藝作品。

“十一五”是鄂爾多斯市全面發展、協調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發展大文化、大旅游,建設“文化大市、旅游大市”的關鍵時期。

建設文化大市重點突出“八個一”

鄂爾多斯市要圍繞“三個率先”的總目標,以改革為動力,以發展為目的,以提高人的素質為核心,充分發揮文化對經濟社會的支撐和推動作用,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爭取在2010年,全市人均主要文化發展指標達到全區領先水平,文化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分別達到15%以上,使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文化發展走進全國先進行列,建成全國文化先進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促進全市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

(一)解放思想,創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圍。

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先導和旗幟。建設文化大市、旅游大市,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造良好文化氛圍,弘揚“戰勝自我、推進文明、實現跨越”的鄂爾多斯精神,要塑造一種敢于堅持真理、不畏艱難的自我創新精神,一種不甘落后、追求現代文明的自我發展精神,一種勇于擺脫落后觀念、自覺接受先進文化熏陶的自我革命精神,形成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新局面。

(二)深化改革,形成一種充滿活力的文化體制。

加快建設文化大市,要求遵循文化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適應市場經濟和文化產業發展的要求,面向群眾、面向市場,以深化改革為突破口,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破除束縛文化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使主體活力充分迸發,文化資源充分利用,人才智慧充分發揮,文化事業充分繁榮,文化產業充分發展。要以激發活力、改善服務為重點,進一步深化文化事業單位的改革;以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為重點,著力培育新型文化市場主體;以培育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為重點,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以創新文化管理體制為重點,不斷完善文化領域的宏觀調控;以調整結構為重點,努力提高文化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三)整合資源,培育一批強勢文化產業集群。

目前,鄂爾多斯市文化產業總體上處于自發狀態。要推動文化大市建設,需根據已有的基礎條件,通過資源的整合和產業的園區化發展,構筑文化產業集群板塊;要大力發展包括旅游、廣告、會展、時裝、新聞出版、信息、休閑娛樂等在內的都市文化產業集群。同時,要強化集中發展意識,制定積極的文化產業促進政策,通過培育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化產業品牌,優化文化產業結構,將優質資源向成長性好、市場前景廣的文化產業和企業積聚,從縱向上把市域內各個歷史時期文化銜接起來,從橫向上把分散的文化要素和文化亮點匯聚起來,創新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培育和發展精品文化產業帶,促進文化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產業優勢轉化,開創文化產業集群化發展新局面。

(四)培育主體,組建一批有競爭力的文化企業集團。

鄂爾多斯市充分尊重企業自主權的前提下,堅持按經濟規律辦事,以資本為紐帶,幫助條件成熟的文化企業實現戰略重組,推動文化產業向集團化、規?;较虬l展;鼓勵、支持和扶持中小文化企業發展,形成大中小文化企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格局,滿足不同消費群體對不同層次文化產品的需要。以鄂爾多斯文化為依托,通過資本紐帶和市場機制,促進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的集聚和優化組合,著力培養一批有活力、有實力、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打造一批有社會影響力和經濟競爭力的大型文化企業集團。在此基礎上,不斷打破壟斷,降低門檻,進一步放開放活,通過兼并、聯合、重組等方式,實現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運營,促進各種所有制投資主體投資文化產業,努力形成政府投入與社會投入相結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機制。按照全球化思維和世界性眼光,依托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引進大集團、大規模、戰略性投資,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水平上優化配置文化資源,推動鄂爾多斯文化走向世界。

(五)提升形象,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品牌。

品牌就是文化。打造鄂爾多斯文化品牌,要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觀念,積極研究開發成吉思汗軍事、政治、外交文化和哲學思想,把成吉思汗文化的發掘與鄂爾多斯外宣工作緊密結合,使“天驕圣地”成為鄂爾多斯走向全國、走進世界的光輝品牌。加大宣傳力度,以舉辦文化藝術節慶活動為載體,全力打造“五大”文化品牌,即以成陵為代表的祭祀文化品牌,以響沙灣、恩格貝為代表的沙漠文化品牌,以鄂爾多斯青銅文化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品牌,以《鄂爾多斯婚禮》為代表的民族歌舞文化品牌,以鄂爾多斯羊絨衫為代表的服飾文化品牌,提高鄂爾多斯知名度。高度重視大眾文化的創作生產和傳播服務,充分培育利用民間文化、民俗文化和特色藝術,打造一批文化名鎮(村)品牌。

(六)繁榮創作,推出一批經典文化藝術作品。

文化藝術精品的創作生產代表著一個民族、一個時代、一個國家和地區所能達到的精神高度和文化深度。一部經典的文化藝術作品能夠產生巨大而深遠的社會影響和經濟效應。

鄂爾多斯市要堅持弘揚主旋律和提倡多樣化相結合,鼓勵文藝工作者大膽探索并不斷豐富完善藝術表現形式,形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良好局面。認真研究把握文藝精品創作生產規律和大眾文化消費規律,以精益求精的態度,推出一批經得起歷史檢驗、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影視劇、文學藝術作品、舞臺藝術作品,創作一批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一、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七)抓住根本,培養一批優秀文化人才。

鄂爾多斯市文化產業的商業化運作能力還是比較弱的,從策劃、制作、包裝、推廣、銷售、服務、關聯產品的開發、文化企業的經營運作和管理,還缺乏經驗和能力,文化產業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隊伍遠未形成,有關的專業和教育也處在初級階段。因此迫切需要培養一批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文化領導人才,會經營、懂管理、善開拓的文化經營人才,學貫中西、精通藝術、善于創新的文藝專業人才,形成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富有活力的人才群體。要造就一批名演員、名作家、名編劇、名導演等,形成“文化名人效應”。大文化時代呼喚文藝巨作,大文化時代需要文藝大師,我們要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培養一批活躍在文藝戰線上,為鄂爾多斯文化事業繁榮、產業發展而辛勤耕耘的文學藝術人才,更要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像薩岡徹辰、賀希格巴圖一樣的文藝大師。

(八)加大投入,建設一批標志性文化設施。

鄂爾多斯市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文化發展規律,將加強文化基礎建設,興建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影劇院、體育會館等一批文化設施,保證群眾能夠有充足的文化活動空間,增強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輻射力、帶動力、創造力和影響力。同時順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文化消費增長的需求,加快城市核心區七大標志性文化建筑建設步伐,規劃建設主題突出的文化公園、文化廣場、物博園、文博園,集中打造文化產業園區,完善城市文化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發展城市先進文化。加快先進文化向城市建設、自然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和社會生活環境的滲透融合,使街頭巷尾、鄉村社區、交通沿線,處處體現特色文化品牌,展示文化底蘊,優化發展環境,提升城市形象。

建設旅游大市,優化產業結構

“十一五”期間,鄂爾多斯市旅游業發展將面向國際國內市場,發揮比較優勢,彰顯地方特色,挖掘文化內涵,整合基礎資源,以成吉思汗文博園和沙漠旅游景觀為重點,優化旅游產業發展布局,加快旅游產業發展步伐,推進集群發展,打造旅游精品,使旅游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服務業的支柱,創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

第一,在戰略規劃上求突破,促進旅游業科學發展。

要充分認識和把握鄂爾多斯市旅游業發展的基礎、優勢、現狀和市場前景,對旅游業發展方向、發展重點、發展目標進行準確定位,進一步完善全市旅游業發展戰略規劃。規劃要體現超前性,起點要高、思路要清、特色要濃??傮w規劃要注重資源整合,力求富有創意、突出特色、體現個性、展示文化。專項規劃要注重關鍵和薄弱環節,抓好重大旅游項目、重點旅游區和旅游專線規劃。制定規劃,要堅持開發和保護相統一,在加強旅游資源開發的同時,高度重視對生態環境、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保護,增強旅游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硬件開發和軟件開發相統一,在繼續抓好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更加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和軟環境的建設。堅持突出特色、發揮優勢,緊密結合鄂爾多斯實際,力求突出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堅持全市一盤棋,突破地域界限,加強旗區之間、地區之間、景點之間的協調配合,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

第二,在打造旅游精品上求突破,塑造鄂爾多斯旅游整體形象。

發展旅游業的精要之處,就在于打造精品,培育品牌。要加快重點旅游景區開發建設步伐,提升旅游景區檔次,盡快培育一批特色鮮明、類型多樣、品位較高、享譽國內外的旅游精品。著重做到三點:一是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旅游景區。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促銷”的原則,著力打造成吉思汗陵、響沙灣、恩格貝、七星湖等精品旅游區。二是突出優勢,打造特色旅游產品。要創新旅游產品,打造鄂爾多斯“春天的活力、夏天的清涼、秋天的多彩、冬天的熱情”的旅游品牌。圍繞旅游資源優勢,重點在“草原文化”“歷史遺跡”“黃河風情”“民俗風情”“沙漠探險”“農(牧)家樂”等主題旅游產品的開發上做文章。三是突出整合,打造精品旅游線路。以資源為基礎,以產品為紐帶,以共同客源市場為目標的區域聯合,是當前國內外旅游業發展的大趨勢。我們的旅游資源比較分散,要打破行政區劃,按照政府推動、企業參與、社會支持的原則,積極加強同周邊省區、毗鄰地區的密切配合,推動區域旅游合作,攜手開發旅游產品,聯合宣傳促銷,共同開發市場,互相開放市場,聯合設計推出跨區域的旅游精品線路。

第三,在市場營銷上求突破,著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當前旅游業的市場前景看好,競爭也愈加激烈,在這樣的前提下,誰的宣傳促銷手段多,力度大,誰才能占有市場,做大旅游產業。我們要始終把市場營銷放在重要位置,以“天驕圣地、大漠風光”為主題,宣傳促銷力度要再加大,形式要再創新,手段要再增多,效果要再提高,逐步使鄂爾多斯成為我國西部地區旅游目的地首選,成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要按照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大密度的要求,構建宣傳促銷網絡,增加宣傳促銷投入,創新宣傳促銷策略,形成宣傳促銷聲勢,加快塑造區域旅游整體形象。要提高宣傳營銷策劃水平。策劃是智慧的結晶。旅游經濟是創造力經濟、形象力經濟和競爭力經濟,營銷的效果取決于策劃的水平。要充分運用商業宣傳、市場運作和廣告造勢等產業化運作手段開展市場營銷,同時積極使用聯盟銷售、營銷代理和網上銷售等現代營銷手段。要通過分析、計劃、執行、反饋和控制,以旅游消費需求為導向,協調各種旅游經濟活動,提供有效產品和服務,使游客滿意、企業獲利。

第四,在轉變旅游業增長方式上求突破,推動旅游產業集群式發展。

旅游產業的發展大體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賣景點,第二階段是賣文化,第三階段是賣勞務。賣景點只是起步,賣文化只是雛形,只有到了賣勞務階段,產業才開始走向成熟。旅游業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牽涉面廣,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轉變我市旅游業增長方式,提升旅游產業層次,延長產業鏈,就要著力推進旅游業集約化發展,十分珍惜和保護旅游資源,合理開發和利用旅游資源,堅決杜絕以“小煤窯”式的“小、散、亂”方式開發旅游資源。積極實施集團化發展戰略,盡快做大做強一批旅游市場主體。加大現有旅游企業的整合力度,通過兼并、聯合、加盟等方式,推動旅游企業向規模集團化、經營網絡化發展,提高產業的集約度和輻射力。通過促進不同地域、不同性質旅游企業的戰略重組、整合,不斷提高鄂爾多斯旅游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影響力。轉變旅游業增長方式,就要圍繞六大要素,以游得刺激、住得舒適、行得便捷、吃得可口、購得滿意、娛得開心為標準,對旅游資源進行多層次、綜合性開發,努力促進旅游產業由“觀光游”向“度假游”“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的轉變,實現旅游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單一型向多元化轉變。

第五,在優化發展環境上求突破,著力增強旅游業發展活力。

環境建設是提高旅游競爭力的關鍵。硬環境建設,重在便捷、舒適程度;軟環境建設,重在安全、文明程度,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必須有機結合、整體推進。一是大力改善旅游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旅游交通、景區、酒店、商場等設施建設,形成便捷、舒適、配套的旅游基礎設施。重點改善旅游交通條件,加快鄂爾多斯機場建設,開通鄂爾多斯到北京、西安的旅游快速列車。加快通往成陵、恩格貝等主要景區的高等級公路建設步伐,形成立體交通網絡,逐步建立完善的旅游快速通道。二是大力改善旅游服務,提高旅游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加強旅游界的誠信建設,積極推進旅游景區、旅游產品、旅游設施、旅游服務、旅游管理的標準化建設,著力提高旅游服務的規范化、國際化水平。三是提高旅游安全管理水平。加強景區綜合治理,把旅游健康、安全工作與旅游市場綜合整治結合起來,營造出真正讓游客感到安全、舒心、滿意的旅游環境。

“民之魂,文以化之;國之神,文以鑄之”。發展大文化,大旅游,建設文化大市、旅游大市是時代的必然選擇,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需要進行不懈的努力。

(注:此文為中共鄂爾多斯市市委書記云峰在全市“文化旅游工作會議”上講話摘要)

上一篇:施工項目安全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存款金融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