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教育技術理論基礎范文

2023-09-22

教育技術理論基礎范文第1篇

[文字實錄]

這次《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請問如何理解這個工作方針?這次《規劃綱要》是改革與發展的規劃綱要,它的改革和創新在什么地方呢?謝謝。 [ 2010-02-28 10:16:52 ]

[袁貴仁]謝謝,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剛才他提出了我們這次《規劃綱要》設計的工作方針,應該說確定工作方針是《規劃綱要》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它是今后十年教育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重大思路和重大任務,也是教育系統今后十年工作的共同遵循和指南。工作方針一共是五句話,20個字,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育人為本。育人為本是以人為本在教育系統內的根本要求,它強調的是學校要把人才培養放在首位,要為全面發展服務,通過為全面發展服務來激勵為社會發展服務。要求學校把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2010-02-28 10:17:45 ]

[袁貴仁]第二部分,促進公平、提高質量。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是圍繞育人為本這一核心的兩大工作重點,教育公平應當說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是人生公平的起點。它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每個公民接受教育的權利,關鍵是機會公平。應當說這么多年來教育取得了重大發展。但區域之間、城鄉之間、人群之間還有一些不公平的現象,這應當說是今后工作的重點。 [ 2010-02-28 10:18:37 ]

[袁貴仁]另外一個重點是提高質量。教育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事業,才有一流的國家。因此,在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始終抓住教育質量這個關鍵,堅持不懈地抓下去,要明確教育質量標準,健全教育質量監控體系,把我們的工作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這兩個工作重點,如果說教育公平主要解決的是“有學上”,那么教育質量主要解決的是“上好學”,這兩件工作應當是下一個時期,今后十年我們工作的兩大重點。 [ 2010-02-28 10:19:22 ]

[袁貴仁]如果說教育的核心任務是育人,具體的兩項重點工作是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保障這一目標的實現要靠優先發展、改革創新。教育優先是我們國家確定的重大戰略方針,因為教育是一個民族的最根本的事業。要提高質量、要促進公平,都需要各地黨委、政府和全社會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規劃時做到教育規劃優先,在投入中做到教育投入優先,在各項資源開發中把人力資源開發放在優先的地位。沒有這個優先戰略地位的確立和全社會的支持,教育公平、教育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和建設創新型國家都難以實現。 [ 2010-02-28 10:23:55 ]

[袁貴仁]教育改革是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教育優先地位的確立還不能保證教育的科學發展,還需要教育內部深化改革,更新我們的教育觀念,創新我們的教育模式,改進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特別是在辦學體制、管理體制等方面深化改革。這兩件事情是連在一起的,如果說優先發展強調的是全社會對教育的大力支持,那么改革創新著力強調的是教育系統自身的改革和創新。如果說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兩者缺一不可,那么教育優先發展和教育改革創新兩個一個都不能少。沒有全社會的優先地位,教育要想優先發展是很難的;有全社會的支持,沒有教育系統自身的改革也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們把這兩個看作是促進公平、保證質量的兩項重點保障條件。 [ 2010-02-28 10:25:53 ]

[袁貴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如果從大的方面來說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要全面地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這是從橫向來說。從縱向來說,就要遵守上面所說的20字工作方針,今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主要是這兩條線來推進。這是我想回答的第一個問題。

[人民日報社記者]袁部長,各位負責人,上午好!大家知道,教育改革曾經領我國社會風氣的先聲,198

5、199

3、1999年,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名義分別出臺和制定了有關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規定和意見,對于這次指導我國未來十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規劃綱要》的制定和實施社會各界充滿了期待。能否請哪位負責人簡單展望一下,到2020年我國教育事業的前景。謝謝。 [ 2010-02-28 11:14:48 ]

[袁貴仁]請發改委朱主任回答。 [ 2010-02-28 11:15:16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副主任 朱之鑫]謝謝你的提問。我想教育發展綱要提出的目標,既是一個鼓舞人心的、積極的目標,也是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在整個起草的過程中,四個方面給我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第一,教育的對象,有教無類,這是它的普遍性。第二,教學的方法,體現了它的改革和提高質量,就是因材施教。第三,教育的內容,要體現我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更強調的是德育優先。第四,教育的結果,體現了人盡其才的目標。這樣就為我們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包括為我們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復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2010-02-28 11:18:58 ]

[朱之鑫]向著這個目標努力,到了2020年,我想未來大家在兩個方面將有明顯的感受,一是惠及全民的、更高水平的、更加公平的普及教育。到了那個時候,幼兒的入托可能不像現在這么難,義務教育可以全面地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普及率可以達到90%,高等教育的入學率要達到40%,向普及化邁進。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新增勞動力的受教育年限達到13.5年,比現在要提高一年。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要達到11.2年,要比現在提高1.7年。整個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將比目前翻一番。我也可以給大家報告一下,目前我們有大學學歷的是9830萬人,翻一番就是2億人,大家想一想,2億人口具有大學學歷,在全球將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 2010-02-28 11:22:25 ]

[朱之鑫]二是明顯感受整個教育質量將會普遍提高。我這里所說的教育質量不是指考試分數,而是通過學習,提倡學思結合、知行統一。改革我們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手段,特別是減輕課業負擔,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社會,在實踐中“三個學會”,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從而全面提高我們人才培養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概括起來,到了2020年,我想有四句話,各級教育的普及水平更高,老百姓受教育的機會更加公平,優質的教育資源更加豐富,教育的體系更加完備、更加靈活。謝謝! [ 2010-02-28 11:23:24 ]

[香港文匯報記者]建設創新型國家是目前中國的國策,教育系統也是其中的一個子系統。能否談一下教育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作用和部署的認識,謝謝。 [ 2010-02-28 11:24:24 ]

[科技部副部長 曹健林]謝謝您的提問。我們國家在改革發展進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劃,這些規劃都是互相配套支持,您剛才提到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2006年我們國家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技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在這個科技規劃綱要里明確提出,教育和科技發展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教育是百年大計,人才是創新的關鍵。下面我想結合兩個規劃的關系,從三個方面談談教育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方面的意義。 [ 2010-02-28 11:25:14 ]

[曹健林]首先,我要指出,這兩個規劃對高等學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給予了高度重視,因為高校是我國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國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原始創新的主力軍之一,還是我國解決國民經濟重大科技問題、實現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的生力軍。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高校在我國的科技發展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應該說已經成為了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這里有一組科技部統計的數據,在中央政府2000年到2009年的中央政府的科技計劃中,高校共承擔了約2.8萬個項目,獲科技經費總額大約是277.5億元,占中央政府國家科技計劃總經費的四分之一略強一點,占25.7%,而且這一數字在近幾年還有明顯增長的趨勢。比如說在其中的基礎研究部分,我們叫“973計劃”或者是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中,高校承擔的比例就超過了50%。而且我還想補充一點,這里給出的幾個數字都是中央政府,實際上各地的地方政府也有一大筆研究經費支持高校。 [ 2010-02-28 11:31:53 ]

[曹健林]第二,我們的新一輪規劃綱要對建設高水平的高校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比如說在這次教育規劃綱要中,我們提出到2020年要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建成一批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學校,這些高校會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的教育發展規劃綱要還充分肯定了高校在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中的重要性地位,并且提出要進一步加強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使我國一批特色重點學科成為創新的基地和平臺。在這方面我們做了很多工作,我們目前已經依托高校組建了13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還有其他科研技術條件平臺子項目30多個,這也在國家相應的建設中占非常大的比例。 [ 2010-02-28 11:35:45 ]

[曹健林]第三,在我們的有關規劃中,在科技規劃和教育規劃中都提出了大力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發展,我們在教育規劃綱要中就提出了要增強高校社會的服務能力,推進產學研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高校已經做了很多工作,目前在我們國家的高新區,在我們國家的許多地方都建設了大學科技園、企業孵化器等等。按照新的教育規劃綱要的要求,我們將進一步推動高等院校與產業界、科研院所的合作,積極圍繞企業需要推進技術創新,提供服務,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發展。 總之,高校具有教育和科研的雙重職能,通過不斷地改革與發展,將在創新型國家建設進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謝謝! [ 2010-02-28 11:37:32 ]

[主持人 郭衛民]最后一個問題。 [ 2010-02-28 11:37:59 ]

[新京報記者]我們知道教師非常重要,溫家寶總理也曾經說過“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過去的幾年,國家在教師建設方面,推出了像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特崗計劃等一系列措施,現在的綱要我們在教師建設方面還有那些重要的措施,如果今后正式的版本出臺之后,有什么措施能夠保證它?謝謝。 [ 2010-02-28 11:38:40 ]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王曉初]我來回答您的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有好的教師才可能有好的教育,剛才這位記者講到,家寶總理講“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我們國家人才隊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大約占我國全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的三分之一。規劃綱要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作為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的首要任務,并且明確提出了要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造就一批教育家的目標任務。 [ 2010-02-28 11:39:23 ]

[王曉初]綱要主要有四個方面的措施:首先,加強師德建設,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進一步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使命感,要加強對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用、評價的首要內容。第二,提高教師的能力水平?!兑巹澗V要》提出,要完善教師培養培訓的體系,優化隊伍結構,不斷地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對中小學來講,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對職業院校來講,以“雙師型”教師為重點,加強職業院校的教師隊伍建設。對高校來講,要以中青年教師和創新團隊為重點,建設高素質的高校教師隊伍。第三,提高教師的地位待遇。要不斷改善教師工作、生活、學習條件,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要通過深化事業單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實施崗位績效工作制度,落實傾斜政策,依法保證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國家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目前全國義務教育學校的教師績效工資已經落實到位,同時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從教的教師在工資、職稱等方面實施傾斜政策。我們還要落實和完善教師的社會保障政策,要大力表彰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 [ 2010-02-28 11:45:01 ]

[王曉初]第四,健全教師的管理制度,剛才提出要嚴格教師資格制度,制定教師資格標準,要深化教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實行聘用制度,加強崗位管理,實施公開招聘,完善流動退出機制,搞活用人制度,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要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建立以業績為重點,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求構成的人才評價體系。例如,綱要里明確提出要求,要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職稱)系列,在中小學設立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探索在職業院校設立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另外,還要制定和完善教師編制標準,加強對校長的管理,促進校長的專業化,提高管理水平等等。主要措施就是這些,謝謝! [ 2010-02-28 11:45:29 ]

[袁貴仁]謝謝主持人。最后再次向新聞界的各位朋友表示感謝,感謝你們在元宵節這個中國的傳統佳節的時間里,犧牲了和家人、親朋團聚的機會,來出席這場教育規劃綱要的新聞發布會,也感謝你們長期以來對教育的關心和支持。目前,我們國家經過60年,特別是30年的艱苦奮斗,已經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轉變。我們現在正在開始一項偉大的工作,就是實現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應當說,由小變大,非常不容易;由大變強,改變目前我們這種“大不強”的局面,更加艱難。應當說,實現十年的目標,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教育部一定會竭誠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同時也真誠地希望新聞界的朋友們更多地關心支持,讓我們共同努力,把教育規劃綱要這次公開征求意見工作做好。謝謝諸位。 [ 2010-02-28 11:47:13 ]

[主持人 郭衛民]這次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 2010-02-28 11:47:46 ]

序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強國必先強教。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對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決定性意義

工作方針。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

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優先發展是黨和國家提出并長期堅持的一項重大方針。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切實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關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會力量出資興辦教育的體制和政策,不斷提高社會資源對教育的投入。

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資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要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鼓勵地方和學校大膽探索和試驗,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創新人才培養體制、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質量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系。加快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對高質量多樣化人才需要與教育培養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眾期盼優質教育與資源相對短缺的矛盾、增強教育活力與體制機制約束的矛盾,為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四)戰略主題。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堅定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強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增強學生愛國情感和改革創新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方面。構建大中小學有效銜接的德育體系,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事做人,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開創美好未來。

堅持全面發展。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堅持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的統

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

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加強體育,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實保證體育課和體育鍛煉時間,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重視可持續發展教育、國防教育、安全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十)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課業負擔嚴重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來。通過減輕課業負擔,保證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努力,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把減負落實到中小學教育全過程,率先實現小學生減負。

各級政府要把減負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統籌規劃,整體推進。調整教材內容,科學設計課程難度。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和學??己宿k法。規范辦學行為,建立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不得下達升學指標。規范各種社會補習機構和教輔市場。

學校要把減負落實到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給學生留下了解社會、深入思考、動手實踐的時間。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減少作業量和考試次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愛好。豐富學生課外及校外活動。嚴格執行課程方案,不得增加課時和提高難度。各種考級和競賽成績不得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與升學的依據。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加大教學投入。教師要把教學作為首要任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加強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課程教材等教學基本建設。深化教學改革。推進和完善學分制,實行彈性學制,促進文理交融;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推進創業教育。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全面實施高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嚴格教學管理。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奮發有為,增強誠信意識。改進高校教學評估。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服務。

)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繼續教育是面向學校教育之后所有社會成員特別是成人的教育活動,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新繼續教育觀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為核心,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穩步發展學歷繼續教育,廣泛開展城鄉社區教育,加快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倡導全民閱讀,推動全民學習。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會 第十一章 人才培養體制改革

(三十一)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體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樹立全面發展觀念,努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為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樹立系統培養觀念,推進大中小學有機銜接,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加強學校之間、校企之間、學校與科研機構之間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種聯合培養方式,形成體系開放、機制靈活、渠道互通、選擇多樣的人才培養體制。

(三十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

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要求,推進課程改革,加強教材建設,建立健全教材質量監管制度。深入研究、確定不同教育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內容,形成更新教學內容的機制。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作用,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開發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生產實習和技能實訓的成效。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開展各種課外、校外活動。加強中小學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加強學生社團組織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和公益事業。

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推進分層教學、走班制、學分制、導師制等教學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學習困難學生的幫助機制。改進優異學生培養方式,在跳級、轉學、轉換專業以及選修高一學段課程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指導。健全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選拔方式,改進中學生升學推薦辦法,創新研究生培養方法。探索高中、高等學校拔尖學生培養模式。

(三十三)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改進教育教學評價。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開展由政府、學校、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活動。完善學生成長記錄,做好綜合素質評價。探索促進學生發展的多種評價方式,激勵學生樂觀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改進社會人才評價及選用制度,為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環境。樹立科學人才觀,建立以業績為重點,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各類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強化人才選拔使用中對實踐能力的考查,克服社會用人單純追求學歷的傾向。 第十七章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五十一)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師地位,維護教師權益,提高教師待遇,使教師成為受人尊重的職業。嚴格教師資質,提升教師素質,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倡導教育家辦學。創造有利條件,鼓勵教師和校長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大力表彰和宣傳模范教師的先進事跡。國家對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設立榮譽稱號。

(五十二)加強師德建設。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要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聘用)和評價的首要內容。采取綜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形成良好學術道德和學術風氣,克服學術浮躁,查處學術不端行為。

(五十三)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完善培養培訓體系,做好培養培訓規劃,優化隊伍結構,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通過研修培訓、學術交流、項目資助等方式,培養教育教學骨干、“雙師型”教師、學術帶頭人和校長,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

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創新和完善農村教師補充機制。積極推進師范生免費教育,進一步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從教。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完善代償機制,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艱苦邊遠地區農村學校當教師。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將教師培訓經費列入政府預算,對中小學教師實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員培訓。加強中小學校長培訓,重視班主任和輔導員培訓。加強教師教育,深化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培養模式,增強實習實踐環節,強化師德修養和教學能力訓練,提高教師培養質量。

以“雙師型”教師為重點,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加大職業院校教師培養培訓力度。依托相關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完善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完善相關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擔任專兼職教師,提高持有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教師比例。

教育技術理論基礎范文第2篇

一、教育技術發展歷程

(一) 教學工具發展

教育技術的發展, 在人類歷史上經歷了三次重大的技術突破。首先, 是將教學工具作為重要標志的客觀教學技術的轉變。在該層面的教學管理技術發展, 主要體現在將教學工具的智能化與現代化技術水平提升。從原本的“口耳相傳”模式, 轉變到了利用書本、黑板、電視機、投影儀和網絡多媒體設備等, 通過此種方式, 為教育技術的發展和創新, 注入了新的活力[1]。特別是進入到現代化科學技術時代中, 多媒體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 都在不同程度上, 對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了推動作用。將此類設備作為教學工具納入到教育系統中, 推動了現代化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

(二) 學科定義發展

現代教育技術學的學科定義也經歷了較為漫長的發展歷程。從十九世紀末期, 幻燈進入到了教育領域中, 以此為契機開始了電化教育發展序幕。直到二十世紀初期, 美國教育領域當中, 開始使用了無聲電影。同時期, 英國興起了播音教育。“電”的應用, 為教育事業提供了重要的能源, 同時也使得教育內容的范圍不斷向外拓展。“教育技術”從“電化教育”當中脫胎, 并在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過程之后, 與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等多項傳播和行為學的教學體系相互融合, 教育技術也因此作為一門新興獨立學科, 真正走入到教育體系之中。

(三) 未來演化發展

通過對當前國際教育事業的發展與演變歷程進行分析, 可以推斷出未來現代教育技術學的演化和發展趨勢。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 已經從技術哲學的角度, 對教育技術進行了分析, 提出了教育技術可以分為經驗形態、實體形態、知識形態等多項技術類型。同時, 還有部分學者, 從含義和研究領域的角度, 將現代教育技術學分為廣義層面的教育技術與狹義層面的教育技術。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 教育技術的應用會對其發展方向產生重大影響。電化教育具有時代性特征, 進入到計算機為發展要素的信息化時代中, 電化教育會接受時代和信息的挑戰。教育技術也需要以此為重要發展契機, 將傳統教育教學手段和現代化的視聽技術與信息技術相互結合, 使其更好地適應現代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創新意義

我國教育技術學是高等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 但是由于這一學科的發展歷程較短, 所以在相關領域的資源和教學管理經驗等方面, 都存在著明顯的匱乏性問題。受到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等方面因素的影響, 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及其實踐應用環節, 都存在明顯的局限性。相關領域的教師在組織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教學的過程中, 教學方法的應用缺乏實踐性。面對此種教學管理模式, 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的本質和內涵, 都難以通過教學方法有效地傳授給學生。

從實踐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看出, 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缺乏科學性與應用性的特征, 導致了該項教學管理理念在實際的應用中, 難以同學生們的實際生活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內容相互聯系。在進入到現代化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創新發展的階段, 教職員工需要從教學管理理念、教學管理技術以及教學指導方式等多個方面, 對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進行創新。在課堂教學階段, 需要逐步加強課堂教學管理工作有效管理, 不斷地應用現代化教學管理科學理念與技術, 為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 確??梢酝ㄟ^教學管理的方式, 為我國的現代化教育教學管理, 培養更加專業的技術型人才, 持續不斷地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與壯大[2]。

三、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創新發展路徑

在經過了前文的分析和論述之后, 可以看出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的創新十分必要。對此, 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和專家學者,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究與嘗試。

(一) 目標創新

在對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進行創新的過程中, 最重要的是對教育管理方法的目標進行創新。通過對以往發展階段的目標進行分析, 有利于判斷出發展目標的合理性與可行性, 同時分析判斷該目標與實踐的聯系, 剖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因素。在明確了以往發展目標當中存在的問題之后, 可以對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的發展目標進行創新和優化調整。創新教育教學方法需要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目的性特征, 教育目標需要將學生的發展放在首要的位置。通過制定科學的教育教學目標, 采用科學的教學管理方法, 可以為學生的全面發展, 奠定堅實的基礎。面對此種情況, 教師可以在創新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的過程中, 明確自身的教育行為終極目標。比如, 部分教師不僅將學生在考試中取得良好的成績作為基本的教學目標, 同時還將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最終成長為對社會發展有益的現代化人才作為了終極教學目標。在明確了這一現代化教學管理目標之后, 教師能夠明確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的創新發展方向, 并以此為目標, 持續不斷對教育技術基礎理論進行優化和調整[3]。

(二) 方法創新

1. 趣味教學方法

應用生動有趣的教學管理方法, 可以充分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此種教學管理模式, 是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創新的重要內容, 同時也是提高教學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可行性策略。比如, 教師在進行備課階段, 就可以設計出學生們感興趣的游戲和活動。比如, 英語教師在組織學生們學習新單詞的時候, 可以采取“你畫我猜”的游戲。讓每2名學生分為一組, 通過合作的方式, 猜出單詞以及相應的含義。此種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同時, 還可以充分地發揮出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 加深學生們對于所學知識的印象。

2. 應用先進技術設備

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過程中, 多媒體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 都可以作為可靠地教學管理工具, 被應用到日常教學管理環節之中?,F代化的科學技術與高科技設備的應用, 是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式。將先進技術融入課堂教學, 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們對于外界信息和資訊接觸較少的問題, 同時, 將先進的科學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環節, 還可以有效地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 提高課堂組織和教學管理的效率。比如, 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 利用多媒體設備, 為學生們播放與本課教學內容有關的影像資料, 可以起到良好的課前導入作用。學生們在此種教學管理模式下, 可以減輕課堂學習的負擔, 同時還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三) 內容創新

除了上述兩項基本的創新發展方法之后, 還需要對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的內容進行創新。素質教育的提出, 對于我國的現代化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 指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 規劃出了明確的發展前景。但是在實踐過程中, 我國教育事業的方法和內容, 都在很大程度上, 受到傳統教育方法的影響。對此, 相關領域的教職員工, 在對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進行創新的過程中, 需要重點對教育教學管理的內容進行創新。通過此種創新方法, 可以提升課堂的趣味性, 同時增強學生在課堂教學環節的參與度。比如, 教師在組織學生們學習生物有關的知識時, 可以引導學生們走出教室, 對學?;▔斨械闹参锖屠ハx進行觀察。教師組織學生們將自己觀察的事物進行采樣, 帶回到實驗室中進行樣本分析。此種教學內容的設定, 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參與度, 并且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 還可以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四、總結

綜上所述, 現代化教育管理理論和教學技術學的發展過程中, 離不開基礎理論的創新。對此, 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和教育專家學者, 需要根據實際的發展需求, 不斷地對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進行創新。在日常組織和管理過程中, 對教育技術學的目標、方法與教學管理內容等多方面進行創新。通過此種方式, 不斷地提升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的適應性和科學性, 為現代教育事業發展助力。

摘要:現代化教育事業中, 教育技術學的發展與創新, 能夠對教育事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本文首先對教育技術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簡要論述, 提出教學工具、學科定義和未來演化等三項內容;隨后, 提出了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創新的重要意義;最后, 在總結前文的基礎上, 探究了該項技術基礎理論創新路徑, 希望能為該領域關注者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現代教育,教育技術學,理論創新,學科定義

參考文獻

[1] 劉茂.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創新的分析[J].現代交際, 2017 (05) :137-138.

[2] 蔡旻君.從教育技術的發展談電化教育研究的本質和特點[J].當代教育論壇, 2005 (22) :98-100.

教育技術理論基礎范文第3篇

力學是理工科院校中重要的技術基礎課, 直接關系到后繼課程的學習和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另外, 力學兼具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的雙重特點, 既有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又與工程實際聯系密切, 學生普遍感覺難學。因此, 根據新時期高等教育的特點和要求, 探索將現代教育理論和方法應用到基礎力學的課程教學中去, 開展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的研究, 對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

1 究知識結構的比較—發現法

知識結構不是各孤立的知識點, 它是指學科各課程之間以及課程各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和規律性, 抓住了它就能事半功倍、綱舉目張。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最先提出了教學應重視學科知識結構的理念, 在他1959年發表的《教育過程》一書中指出:“不論我們選教什么學科, 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 并強調:“與其說是使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事實和技巧, 不如說是教授和學習結構”[2]。表明了學習課程的知識結構對把握學科各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自主式學習和發現式學習的重要性。

土木、機械和力學等理工科專業一般都開設有《理論力學》、《材料力學》 (或統稱為《工程力學》) 、《結構力學》、《彈性力學》和《流體力學》等多門不同的基礎力學課, 各門課程之間、同一課程各知識點之間都存在著相互的內在聯系。目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學生只會仿照例題做題, 對所學的課程各知識點以及相關課程之間缺少必要的理解和認識, 以至于知識結構凌亂, 見木不見林。因而遇到實際問題便無從下手, 缺少正確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近年來, 我們嘗試應用比較的方法, 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 對相關內容和課程進行認真的比較和分析, 尋找出各知識點和各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差異, 以從整體上把握各課程的知識結構。

例如, 通過引導學生對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與其它力學課程的比較, 要求同學們能比較清醒地把握各力學課程的基本知識點、研究和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及相互關系, 認識到:理論力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質點和剛體, 著重于受力和運動分析, 它是力學學科的基礎;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和彈性力學研究的對象是變形體, 著重于力和變形關系的分析;而材料力學主要研究的是單個桿件, 結構力學研究的對象是桿件體系, 彈性力學則面對的是更一般意義上的二維和三維變形體;相對于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來說, 由于彈性力學減少了許多條件假設, 其解會更加精確, 然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可解的范圍;彈性力學研究可恢復的變形, 它也貫穿于整個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課程之中, 塑性力學則研究不可恢復的變形, 另外結構力學的極限荷載分析也應用了塑性力學的分析方法;再者, 結構力學側重于靜力分析, 結構動力學則側重于動力分析;對于較復雜的問題和結構, 彈性力學或結構力學并無法得到解析解, 所以必須尋求其近似解;要使近似解滿足要求, 對不同的簡化模型必須控制其誤差, 因而也就有了近似解與解析解、理論解與實驗解的比較。在教師的引導下, 層層比較、步步遞推, 不僅使學生從整體上有效地把握學科的知識結構, 還能讓學生主動地參與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教學過程, 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遷移。

2 問題的PBL教學法

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 (簡稱PBL法) 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來組織學習和教學的模式。從杜威的“問題教學法” (1916) 到布魯納的“發現學習法” (1956) 都體現了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的雛形, 但作為一種明確的概念和方法是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Howard Barrows在加拿大Mc Master大學的醫學教學中首次應用的 (1969) , 從此便風靡美國各高校[2]。

問題教學法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作用, 教師可根據課程內容首先向學生提出有關問題, 然后引導學生們帶著問題去搜集和學習相關資料、分析材料和事實、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途徑和假設并進行驗證。通過學生們的閱讀、思考、分析和討論等活動, 從中領會和發現學科中的概念和原理。這是一種以基本材料為內容, 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展探究式思維為目標, 通過再發現的方式來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

例如, 理論力學中所提出的“航天器與非慣性系”;材料力學中“某鋼筋混凝土水塔倒塌與梁的組合變形”;“某國營農場大型鋼結構糧倉失穩破壞與壓桿穩定”;結構力學中“結構工程的近似解計算”;“彈性分析與塑性分析方法的比較”等問題, 都具有明確的工程背景。將它們以問題的形式提出, 并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分析和討論, 可極大地調動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位移法是現代計算結構力學的基礎, 也是《結構力學》課程的核心內容之一。在一般教材中, 大都要先通過增加約束的方法, 將結構的各個桿件化成具有不同約束的基本超靜定梁單元, 然后再根據結構的平衡條件建立位移法基本方程來求解。由于基本梁單元可包含有幾種不同的類型, 它們分別對應著各自不同的轉角位移方程, 因此不利于程序化處理。為此, 我們就提出能不能將幾種不同類型的基本梁單元用統一的一種梁單元模型來代替?如何代替?然后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查閱和學習有關文獻, 進行理論分析、公式推導和算例驗證, 由此歸納出求解一般力學問題所需要的基本方程和應滿足的基本條件, 從而使同學們對位移法的本質和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 課題為載體的研究性學習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以人為本, 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部分基礎好、有興趣的學生可因勢利導的鼓勵他們開展一些研究性學習, 在研究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 通過選擇一定的課題, 以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式, 進行主動探究的一種獨立學習的方式。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有:實踐性與自主性, 開放性和多元性, 探究和創新性。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一般為:確定課題, 開展研究, 形成解釋, 評價結果等。

課題是“研究性學習”的載體。要首先明確一個題目, 然后組織人員、開展研究。題目可由老師提供, 也可由學生自己提出或由老師和學生一起商定。題目的類型可包括課程內容的延伸、科學研究或實驗設計等各種不同的形式, 可結合課程學習、大學生創新、學術導師制等各種活動一起進行。例如我們曾先后開展的軸向運動梁的橫向振動;鋼桁架靜載實驗裝置的設計;結構力學工程測試訓練;裂紋對橡膠材料力學性能影響的實驗和數值分析;以微工藝制造固相輔助的液相色譜分析;多孔材料雙向拉伸力學性能試驗;重力對DNA—微懸臂梁納米撓度響應的影響;碳纖維復合材料強度與剛度的測試與分析;全瓷冠修復體有限元建模與分析;NiTi形狀記憶合金材料拉伸和沖擊拉伸力學行為試驗;秸稈纖維在綠色復合材料領域的研究與應用;共和新路地鐵—雙層高架振動測試;交通流動力學現場實驗等。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受到學生和社會各方面的歡迎。

4 結語

根據新時期高等教育對培養綜合性、創新性人才的要求, 探討了現代教育理論和方法在基礎力學教學中的滲透和應用。研究表明:比較—發現教學法有利于學生認識各課程之間以及同一課程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 更好的把握學科的知識結構;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強調以基本知識為內容, 通過再發現的方法促使學生更好地領會和發現學科中的概念和原理,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探究式學習的能力;研究性學習則依托課題研究的載體, 通過親身參與課題研究的體驗, 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摘要:根據新時期高等教育對綜合性創新性人才的培養要求, 探討了現代教育理論和方法在理工科院?;A力學教學中的滲透和應用, 以推動教學方法改革, 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和創造力。

關鍵詞:基礎力學,能力,性教學

參考文獻

[1] 趙洪.研究性教學與大學教學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27 (2) :71~75.

[2] 布魯納.教育過程 (邵瑞珍譯) [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1.

[3]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J].中國高教研究, 2004 (10) :60~62.

[4] 應俊峰.研究型課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1:9~13

教育技術理論基礎范文第4篇

一、引言

財務共享服務(Financial shared service,FSS),最早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當時福特公司外部受到美國經濟“滯漲”的影響,同時面臨日本汽車低成本低油耗的激烈競爭;內部又面臨著集團企業分布各地、財務部門行為方式規則不統一的管理難題。在這種困境下,福特公司對管理模式進行了戰略調整,把生產部門帶來高效率的“流水線”作業方式延續到財務部門,整合了所有下屬公司中共同的、簡單的、重復的、可標準化的財務業務,統一集中到一個中心,實施全集團的共享服務。進入21世紀,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財務共享服務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采納。世界上最大的企業軟件供應商ORACLE公司,耗費了6年的時間在全球建立了3個大型區域化的財務共享中心,使其現在僅需數天時間就可以完成分布于全球65家子公司的年末結賬與整合;FedEx(聯邦快遞)將其在世界各地的五個大型財務中心調整合并為一個,并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唯一的財務業務模型,在業務覆蓋的所有200多個國家內實現業務操作完全的標準化。財務共享所體現出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優點為企業競爭帶來了巨大優勢。與國外相比,我國企業財務共享服務的起步相對較晚,但財務共享服務作為新興的理論之一也正在被快速地接受和不斷地實踐。然而,財務共享服務并不一定適合每個企業,具體的實施仍然需要結合每個行業和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和所處的環境來衡量其是否可行。

二、財務共享的發展歷程

(一)理論發展

支持財務共享服務的理論最早要追溯到亞當。斯密提出的專業化分工的思想。他認為分工能使社會整體的勞動效率提高,是國民財富增進的源泉。在分工理論的基礎上,美國經濟學家馬歇爾進一步提出了規模效應。企業通過擴大規模,可以降低分攤到單位產品上的固定成本和綜合成本,產量越大,利潤越大,生產效率從而提高。財務共享中心就是通過規模經濟的模式,集中處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部分統一的業務流程,通過專業化的勞動分工,辦公場所和設備的統籌利用,統一整合分散在各個業務單元的繁雜重復的輔助任務。20世紀80年代在日本的豐田公司誕生了精益思想,即以最小的資源投入,包括人力、設備、資金、材料、時間和空間等等,創造出盡可能多的價值產出,為客戶提供最新的產品和更加及時的服務。在精益思想的要求下,財務管理人員要重新思考財務流程,消除不創造價值而且可以立即去掉的步驟,從而用優化的管理和流程模式來創造相當的價值。扁平化,是支持財務共享的又一理論基礎。扁平化是指盡可能地簡化組織結構的中間層次,使任務下達、信息傳遞速度加快,效率提高,從而保證上層的決策與管理更加快速有效地被下游執行,使企業整體組織變得靈活、敏捷、高效。財務共享中心通過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服務共享等方式加速了信息在上下游或同層中的傳遞,提高企業管理者對信息的反應速度,這無疑起到了使組織盡可能扁平化的功效。

(二)實踐發展

財務共享服務在實踐中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初級階段,以節約成本和擴大規模為其主要特征。這一階段的主要形式為大型會計流水線作業,財務共享服務也被動地集中于低端服務領域,通過流水線式的集中化生產以提高財務共享效率。這一階段雖然實現了成本的節約和運作經驗的獲得,但在根本上無法有效控制財務共享的服務質量和共享中心內部的人事管理。而且降低成本的動機導致了財務人員的自愿離職率和非自愿離職率大幅上升,無法保證優秀人才和工作經驗的延續。針對第一階段因過度強調降低成本而帶來的低質量服務和高離職率問題,第二階段的財務共享服務進行了改進。這一階段的內容不再僅僅局限于建立統一龐大的“會計工廠”,而是開始轉向“財務咨詢中心”和“戰略支持中心”,采用內部市場化機制強化業務質量管理,注重財務人員的培養并引入新的IT技術和管理技術,使得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和公司整體戰略的結合更加密切,因而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前景。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財務共享模式也在不斷地變革。從最開始的實體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逐步發展為虛擬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混合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等多種模式。實體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需要將企業內分布在不同地點的相關財務人員集中到一個地點。同時,為了使得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更好地運作,需要對集團進行財務流程再造。而虛擬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通過信息和通訊技術將不同地理位置的服務功能和機構進行連接,在信息平臺上全面電子化和網絡化地運行。每一種組織模式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如表1所示),企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三、財務共享服務在上汽通用汽車的應用與發展

(一)背景介紹

上汽通用汽車是上汽集團和美國通用汽車共同投資的中外合資企業,作為中國轎車業的龍頭企業之一,在沈陽、煙臺等地都擁有獨立法人地位的生產基地,財務部門相互獨立且分散。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信貸收緊、居民財富縮水、原油價格上漲,加之地震雪災等國內外多種不利因素的疊加影響,汽車行業產銷增幅呈現下降趨勢。在此大背景下,公司尋求變革管理模式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力。同時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和內控風險的激增也迫使企業推進財務管理變革。

(二)戰略規劃

在企業實施財務共享服務時,制定與自身相符的戰略規劃十分重要。對于上汽通用汽車來說,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是一個重大的組織創新行為,雖然國內一些企業開始了這方面的實踐,但在汽車行業還沒有案例可循,因此公司的財務共享服務戰略決策需要在借鑒其它行業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加以探索。所以上汽通用汽車的財務共享服務戰略遵循穩健的操作思路,科學規劃、穩步推進。

在模式選擇上,考慮到各模塊在管控力度、標準化程度、業務結合度等方面的差異,上汽通用汽車對不同模塊采用不同的共享模式。對于管控力度或標準化程度要求較高的模塊,如總賬、系統支持、應付賬款采用了實體型模式,所有服務功能和機構都集中在上海辦公,應付賬款模塊之后轉移到煙臺。而對于業務結合度要求較高的模塊采用虛擬型模式,如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固定資產、貨幣資金、成本、費用報銷模塊,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實現溝通與共享。

在選址決策中,上汽通用汽車充分依托公司現有資源,以集團總部所在地上海為核心,以其它生產基地為基礎,選取上海、煙臺、沈陽、武漢4個城市作為候選城市。這種在原有位置建立共享中心的做法,可以有效降低初始投入成本,后續運行也可平穩過渡,符合上汽通用汽車穩步推進的戰略要求。

(三)流程優化

財務共享中心最核心的管理就是對流程的管理。通過流程管理對再造后的流程進行持續優化,從而使財務共享服務創造出更大的價值。上汽通用汽車的流程優化采用全員參與的方式,因為他們是流程的直接運用者,對流程的優劣有著最深刻的體會。當流程優化的需求被提出以后,專業的流程管理人員會介入并負責推動流程優化需求的落實。以應收服務配件銷貨清單由手工蓋發票章改為印制發票章為例,隨著公司銷量及經銷商數量大幅增長,開票任務也越來越繁重。按照增值稅發票管理規定,每張增值稅發票的銷貨清單需加蓋公司財務印章,2011年時每月僅在銷貨清單上蓋章就達50,000個,開票人員需要日夜加班開票蓋章,工作效率低下。鑒于此,應收賬款模塊員工積極思考,提出合理化建議,由手工蓋發票章改為使用印有公司名稱發票專用章的銷貨清單。針對這一提案,財務部管理層非常重視,向分管稅務局就現狀及改進建議進行匯報,通過多次溝通協調,最終獲得批準。配件開票蓋章流程的優化,為財務部門節省了1.5個人的工作量,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組織管理

一個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與良好運營,需要企業進行有效的組織管理。組織管理包括組織結構、人員配置和績效管理。合理的組織結構和人員配置可以明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內部各業務單元的權責關系,節約企業的人力成本;而合理的績效管理則可以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財務共享中心高效有序地運轉。

在組織結構上,上汽通用汽車設計了業務操作模塊及支持模塊兩大類,業務操作模塊包含總賬、應收賬款、應付賬款、費用報銷、固定資產、成本、貨幣資金7個模塊,支持模塊包含內部控制及系統支持,并對每一模塊的職責進行了詳細地規定。在設計財務共享中心的人員配置上,上汽通用汽車對總賬、固定資產、貨幣資金、系統支持、內部控制這些模塊主要采用業務分析法,即基于歷史經驗對業務的性質及特點加以分析評估,據以核定人員編制數量;而費用報銷、應收賬款、應付賬款主要采用工作量測算法。如費用報銷在設計時,先對所服務公司的報銷單份數進行統計,按科目進行分類,列出報銷業務種類,據以收集每類業務的歷史工作量;然后整理出每類業務報銷審核的要點,據以評估得到各類報銷處理的平均時間;最后根據測試的每類業務的平均處理時間、總的工作量及每人每天的審單平均小時數,得到每類業務的人員配置數。在績效管理方面,上汽通用汽車引入了平衡計分卡來衡量公司和部門的績效;對于個人而言,常規性有年度績效考核,個人發展通過360度績效評估,并通過分析報表跟蹤日??冃?。

上汽通用汽車財務共享中心的實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不僅顯著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更將財務行政流程與企業戰略相匹配,有效控制內控風險、提升客戶滿意度。具體指標的變化如表2所示。

四、對我國財務轉型期企業的啟示

(一)逐步實施,持續改進

財務共享是企業集團的一項重大變革,實施過程中會受到現實條件以及各種突發因素的影響,產生變革風險。為降低變革風險,企業集團可根據分子公司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安排各模塊的實施順序和實施范圍,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推進,對于分子公司眾多、跨地域分布廣的集團也可采用先試點再推廣的辦法。一般而言,每個模塊的建設經歷三個階段:規劃發展期、組建成形期、穩定成長期。每個階段的工作內容及重心有所不同。規劃發展期工作主要包含現狀調研與項目評估,通過調研與數據搜集來充分了解企業目前存在的問題。組建成形期的工作包含流程詳細設計、系統開發實施、崗位績效設定、新員工招聘、安置冗余人員、人員培訓、最終用戶反饋等。穩定成長期屬于持續改進階段,主要工作包含新服務納入、技術更新改進、持續性培訓、服務標準更新等。因此,處于財務轉型期的企業需要穩步推進每一階段的實施,從而使財務共享服務發揮更大的效用。

(二)全方位再造貫穿始終

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不是對企業財務部門的簡單整合與集中,而是一個全方位再造的過程,包括觀念再造、組織再造、流程再造、系統再造、人員再造。首先,一種管理模式的變革,需要改變業務人員的傳統思維,讓他們重新定位,參與到管理的變革中來。其次,在執行過程中,企業需要對業務流程、組織結構、人員管理、績效考核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改進和再造。在財務共享的建設過程中,企業應當注重對財務人員的培養,要求財務人員要不斷的充實、提高,跟著共享中心一起成長,經過人員培養及職能的完善,財務人員可以向管理型崗位發展,也可成為財務專家型人才,也可轉型成為業務控制或戰略規劃人員,從而拓寬財務人員的發展道路。

(三)虛擬化設計凸顯優勢

上汽通用汽車根據不同模塊的不同特點,設計了不同的財務共享模式。與實體型的財務共享模式相比,虛擬型模式最大的優點就是成本較低,在不需要大規模遷移財務人員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溝通與交流,從而實現財務共享。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虛擬化提供了條件。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電子信息技術來建立異地虛擬化的組織形式為業務單元提供各種財務服務,這樣財務共享中心的人員即使分散于世界各地,也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通過網絡通訊技術加強溝通與交流,更好地完成各業務單元的會計核算、財務分析與決策等工作,同時也把各業務單元重復的可標準化的財務業務集中到了一起進行處理,有利于企業降低運營成本。

(作者單位: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技術理論基礎范文第5篇

摘 要:在傳統意義上,科學理論結構是科學哲學的核心,它一直是科學哲學家們最關心的課題,各派科學哲學家們試圖通過對它的研究來展示自己的主張。本文通過對標準科學理論的研究,闡述了科學理論所面臨的困難,并對當前科學理論的發展方式作了進一步的描述。

關鍵詞:科學理論 結構

1 前言

科學理論是人類通過思維對大批量的現實事實進行整理、概括、歸納和總結的產物,是科學實踐經驗的結晶,是科學實踐經驗的客觀真理的理論形態。

科學理論是系統化了的科學知識體系,是人類認識發展史的階段性總結,它要隨人類的實踐、認識的發展而發展??茖W理論是由科學概念、科學原理及這些概念、原理的理論組成的系統知識體系,它有科學概念、觀念、原理、學說、假說等形式,由理論部分和經驗知識兩部分組成,科學理論和經驗知識構成科學知識的完整體系。經驗是理論發展的必然階段,是聯結理論和實踐的橋梁。理論知識是經驗階段的必然上升,是科學知識體系中的理論部分,并且是科學知識體系的骨干和靈魂,而科學理論則是在經驗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概括、總結歸納而成的邏輯體系??茖W理論具有客觀的真理性、系統性、全面性、邏輯性、發展性、預見性和對實踐的指導性等特點。

2 科學理論標準觀點的基本論述

一個完整的科學理論是由其各個不同成分結合而成的有機整體??茖W理論的結構就是這些成分之間相互關系的總和或整體表現。構成科學理論的主要成分有概念、定律、對應規則、邏輯形式和模型。簡單地說科學理論就是理論定律加對應規則[1]。

概念是科學理論的“細胞”。它有兩大類:一類是與直接經驗相聯系、明確標示或對應某種客體或屬性,稱它為經驗概念;另一類則是通過理性構思建立起來的,稱之為理論概念。

科學理論結構除了包括概念、定律以外,還應包括理論概念與經驗概念或實驗程序的聯系規則,即對應規則。

邏輯形式是科學理論的邏輯骨架,任何一門發達的科學理論的邏輯結構都是一個演繹系統,命題與命題之間通過演繹規則緊密關聯。

邏輯形式固然是科學理論的骨架,然而只有骨架而無血肉的理論是貧乏的。完滿的理論形象,必須考慮作為其血肉的另一組成部分—模型。模型是對邏輯形式的一種解釋。邏輯形式要表現一種認識對象,必須配置模型,才能充以經驗意義、交付實踐檢驗。模型大致分兩類,一類是實體模型,另一類則是形式模型。

3 科學理論所面臨的困難

對科學理論的研究和探索,不僅僅是攀登喜瑪拉雅山,登頂就能一覽眾山小,而且還得研究探索周圍環境的眾山小嶺。因為目前科學理論創新的困難是面對平常平凡的俗事、習慣性的一切相關問題,同時又已經形成習慣性認同的看法、說法。

關于科學理論存在什么困難,每個科學哲學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卡爾納普堅守人工語言的立場[2],認為在理論上,根據對象或屬性呈現方式而不是是否需要借助工具做出觀察詞項與理論詞項的二分是否合理[2];工具主義者認為一個詞項是觀察詞項在觀察者不需要借助人工制造儀器就能夠觀察到其所指稱的對象,同時并沒有觀察詞項;卡爾納普通過實際應用來決定在理論中出現的詞項究竟是觀察詞項還是理論詞項,他的標準卻又顯得過于隨意;然而福多卻認為不是所有觀察都是受理論詞項影響的,這同樣存在問題,首先,觀察與理論的二分是否合理,其次,一階謂詞邏輯是否充分,最后,對應規則是否合理。

4 當代科學理論的推進發展

科學理論先前發展主要有三種發展方式:累積式發展觀、否證式發展觀和社會歷史觀。

4.1 累積式發展觀

累積式發展觀先假定存在著不依賴于人類認識的科學事實,這些事實有待于人類通過各種觀察手段來發現;科學理論來自對經驗事實的歸納,科學進步就是通過歸納獲得科學知識的不斷增加,具體表現為科學事實以及能夠揭示這些事實的科學定律和理論的不斷積累。它包括兩個發展階段,分別是古典歸納主義的累積式發展觀和邏輯實證主義的累積式發展觀。

古典歸納主義累積式發展觀的代表人物是英國的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他認為科學家應該系統地積累知識,并通過有計劃、有組織地觀察其規律來了解自然界的奧秘。

4.2 否證式發展觀

科學理論的否證模式代表人物是奧地利著名哲學家波普爾。他從證偽主義出發,否定了邏輯實證主義的逐漸積累的模式[3]。

他曾說過:“科學理論不能通過歸納得到證實,但卻能被證偽??茖W的發展是理論不斷地被反駁和證偽的反復過程。猜測與反駁是科學發展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茖W發展的歷史就是大膽提出假設,通過證偽,然后推翻理論的過程,科學知識的增長就是不間斷的革命”[3]??茖W理論的否證式發展過程是:猜想—證偽—猜想。

4.3 科學理論的社會歷史觀

科學理論發展的社會歷史觀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他反對歸納主義的靜態的科學發展觀,認為它沒有看到科學發展史中的實質性的變化,不同意科學發展的證偽主義模式,認為它抹殺了實際上存在的常規科學的長期積累。庫恩主張用歷史的方法,從動態角度來考察科學發展的機制和規律,進而克服片面性的科學發展觀,勾畫出一幅幅符合科學是實際的科學發展模式。

前科學,就是尚未形成該學科范式的巖石科學階段。

常規科學,就是形成了范式的成熟科學。

科學危機,是科學家們對舊范式失去信心的科學階段。

科學革命,是新范式戰勝或者取代舊范式的科學階段。

總之,科學發展就是常規科學、科學革命、新常規科學的不斷交替,不斷反復,永無止境的過程。

5 結語

我們認為,科學在發展過程中,總是以己有的思想材料,以歷史形成的認識形式為出發點??茖W理論結構是一種認識形式,它在科學研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茖W理論結構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封閉性,應該且可以從邏輯角度上加以研究,并用形式化語言進行表述。同時,科學理論結構對于發展著的自然界來說,又永遠是開放系統,它能夠不斷接受新的信息資料,對自己進行修正和調整??茖W理論正是在不斷的修正和調整中,顯示出它的整體行程。

參考文獻

[1] 金得浦,周濟.科學理論剖析[C].廈門:廈門大學.

[2] R.卡爾鈉普.科學哲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1版,2007.6.

[3] 卡爾.波普爾.實在論與科學的目標[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第1版,2008.10.

教育技術理論基礎范文第6篇

關鍵詞:基礎;音樂教育;提升音樂素質

內蒙古地區基層中小學校音樂教育如何,在整個基礎教育體系中基層音樂教育所處的地位、師資現狀、教學設備的配置怎樣?為了了解這些問題,作者于2012年開始對內蒙古西部地區中小學校音樂教育進行調研,旨在分析調研結果的基礎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途徑,促進基層音樂教育的發展,全面提升中小學生的音樂素質。

一、基礎音樂教育的現實狀況

近幾年來,內蒙古全日制基礎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基礎音樂教育仍然顯得比較薄弱,大多數基層學校在音樂教育的資金上投入不足。有些中小學校音樂教育認識模糊,觀念陳舊,師資學歷較低,教學設備的配置簡陋短缺,這些現象,制約了基層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影響了學生的成長成才。

1. 音樂教育自身地位不高

有些學校對于基礎音樂教育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內蒙古西部地區中小學音樂教育及教學顯得比較薄弱,有的學校沒有將音樂教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放在一個同等的教育教學平臺上,整個基礎教育體系中出現了偏向,使音樂教育自身地位不高。少數中小學校的領導認為:音樂教學課程只是唱歌和學習一點音樂知識就行,是一種娛樂教育,可以讓學生消除緊張學習的壓力。在這種教育思想指導下,有的學校的音樂課程形同虛設。調查發現,音樂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學內容就是放錄音和唱歌。教師教學缺少一種神圣的責任感,學生學習的成績也很少有人過問。一些學校和老師,往往把智育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從而導致學生素質的片面發展。在一些基層學校,只注重數理化及語文、外語等主要教學課程,而音樂教學不是評估學校的一個硬性指標,所以音樂教學過程及教學效果很少有人過問。由于音樂教育地位偏低,一些音樂教師思想不穩定,尤其是有的青年教師考慮改行、調離或者兼職經營一些其他生意。這一現象,與鄧光年“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基礎音樂的調查報告”的報道相似。

2. 對音樂教育認識模糊,觀念陳舊

在內蒙古西部地區基礎音樂教育的調查中發現:一些基層中小學校的領導是非音樂專業畢業的,有的認為基礎音樂教育的課程可有可無。有的認為,音樂教育可以在社會上或者在電視廣播網絡中學習,它與其他學科的學習有本質上的區別。同時發現,每一所學校的領導和教師皆認為開設音樂課在整個基礎教育教學體系中是非常重要的,應該按照國家頒布的有關音樂教育的各項文件予以實施。甚至有些學校還制定了有關音樂教育教學的文件,要求音樂教師嚴格執行教學計劃。但是,有的對于基礎音樂教育認識模糊,觀念陳舊,方法單一,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具體的音樂教學實施過程中往往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由此,我們不得不對目前基礎音樂教育中學生的音樂素質進行深刻反思。在一些鄉鎮中小學校,音樂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教學條件和教學設施也受到限制,有的音樂教師上課前也不用備課,更談不上集體備課,教學內容隨意性大。整體音樂教育面貌與素質教育的要求還存在著很大差距,極大地影響了素質教育在學校音樂教學領域的落實與發展,影響了學生的成長。

3. 學生學習壓力大,音樂素質不高

目前,有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使學生的學習壓力加大,這種現象成為應試教育的主要表現形態。有的學校,每年期中期末的考試成績構成都要進行分析和總結,并且將學生成績進行排隊,其考試成績的名次是決定學生在學校地位的一個指標。在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下,有的學校對基礎音樂教育教學不重視,家長和學生也不重視,有些中小學校學生每天基本上都是在數理化題海、語文外語學習中度過。許多基礎的音樂知識(如識譜、視唱)都不具備,接觸音樂機會都很少,更不要說整個音樂素質的提高。盡管國家制定了《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但是,它沒有健全對中小學?;A音樂的考核標準,也沒有完善中小學?;A音樂教學的評估體系。為了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質,健全學生的人格,我們有必要在貫徹執行國家制定的“標準”的過程中,對目前的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和應試教育進行思考。

二、提升學生音樂素質的實施途徑

在基礎音樂教育中,要切實提升中小學生的音樂素質,就必須建立提升學生音樂素質的有效途徑。本次調查發現,大部分中小學生認為:學習音樂不能僅僅局限于學校的課堂,還應該多在課外開展音樂活動,如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途徑來滿足學生接觸和學習音樂的需求。切實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更有利于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

1. 教學內容要緊扣培養目標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為基礎音樂教學指明了方向。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的制定教學方案,教學內容要扣緊培養目標,貫徹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課程內容要豐富、多元化,探索應用型與娛樂型的教學模式。要選用優秀的音樂教材和優秀的音樂作品,用音樂渲染、語言描繪等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學習氛圍。而且,要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自由地去欣賞音樂作品。要運用音樂知識和音樂文化評價音樂作品的內涵,提高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認知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根據教學內容與人才培養目標,充分運用現代視聽工具,完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中小學生的藝術修養和音樂素質。在學校中,每一個學生都是音樂教育的對象,大多數學生學習音樂比較熱情。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的對象產生興趣、愛好、喜歡學,才能產生學習的動力,因此,要重視學習興趣與學習情感的培養。從音樂能力心理結構分析,音樂感受能力是其核心。音樂能力又稱音樂的情感體驗,即對音樂發生情緒反應的能力,音樂能力結構論強調情感、情緒,這一點對初學音樂的中小學生更為重要。要重視基礎音樂教育,就要以新課程標準來考核學校落實基礎音樂教育課程的情況,同時也根據新課程標準對學校的音樂教學評估,構建有利于基礎音樂教育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氛圍。

2. 重視音樂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基礎音樂教育中的音樂素質的提高,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形式。除了傳統的課程內容要豐富、多元化外,還應該在音樂藝術實踐活動中鞏固和提高自己的音樂理論水平,完善自己的教學技巧與方法。這種音樂知識與音樂實踐的教學模式,是學校提升學生音樂素質的重要方式和途徑之一?;A理論課可開設五線譜、視唱(可與欣賞結合)、樂理知識、音樂史、音樂作品鑒賞、器樂表演等課程。而實踐類,則可多開設聲樂選修課、樂器演奏課(如笛子、二胡、口琴、吉他等)。要積極營造課外的音樂氛圍,拓展中小學校的音樂教育活動,要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來展現自己的特色。在中小學校,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類藝術活動,組織學生進行音樂游戲、歌舞表演來增強自信,這樣,讓學生展現了個人才華,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稍O置一門音樂基礎類必修課,可以在中小學校嘗試藝術實踐學分制,將音樂列為與英語、數學、語文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將這作為學生評優、推薦和保送升學的重要依據。要注重音樂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以此推動基礎音樂教育的發展,提高學生音樂素質。

三、增加校園音樂活動,營造學生的成長空間

我國音樂教育家賀綠汀曾經說過:“中小學音樂教育是關系到整個后代的文化修養、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的大事,決不能可有可無,等閑視之。”將課堂的音樂教學有效延伸到課外,將基礎音樂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呈現在課外娛樂活動中,營造學生的成長空間,是全面提升中小學生音樂知識素質和音樂能力素質的有效途徑。要讓學生從本質上去認識音樂,提高音樂的分析能力。平時,可以組建舞蹈隊、合唱團,開展一些校園歌詠比賽、音樂欣賞講座、各類音樂演出。作者在音樂教學中認識到:合唱在綜合素質培養中能起到重要作用,對于基礎音樂教育音樂素質的提升,營造學生成長空間也具有借鑒作用。合唱能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集體與個人的關系,能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及同伴間的合作協調能力。演唱優秀的合唱作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激發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這些活動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一種途徑,也是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努力為中小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的校園成長空間,探索形式多樣的學生音樂素質培養途徑,讓學生從繁重的應試教育中解脫出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理想人格。

四、結束語

通過調查分析,作者發現內蒙古西部地區的一些中小學?;A音樂教育,在教學條件、教學環境、音樂教育認識等方面,城鄉差距較大,影響了本地區基礎音樂教育的發展。提出要努力營造學生的成長空間,創建有利于提升音樂素質的途徑,嘗試藝術實踐學分制模式,健全基礎音樂教育的考核標準,完善評估體系,目的在于強調基礎音樂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筆者分析認為,地方高師院校必須對當地基礎音樂教育進行適時調研,探討解決基層中小學音樂教育實際困難、實際需求的具體方法,以科學發展觀的理念,推動基礎音樂教育和提升中小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學生的理想人格。

參考文獻:

[1]鄧光年.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基礎音樂的調查報告[J].音樂創作,2008(03).

[2]齊斌.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音樂教育哲學觀念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

[3]金世余.我國中小學音樂校本課程開發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

[4]金平.開展音樂美育 提升學生審美情操[J].中國高等教育,2011(19).

[5]羅小平.黃虹著.音樂心理學[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

上一篇:一年級下學期數學總結范文下一篇:歐姆定律的實質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