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物流管理專業培養計劃范文

2023-11-01

物流管理專業培養計劃范文第1篇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作風,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科學作風嚴謹,重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掌握本門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

4、其他方面:具有優良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職業道德和健康的身心。

二、學習年限

三年

三、研究方向

1、護理教育

以當代教育理論為指導,將教育學原理運用到護理教育中,主要研究護理學專業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材建設和師資培養,并開展中國護理學教育與國際接軌的研究。

2、臨床護理

圍繞臨床病人的生物、心理、社會等方面的健康問題,探討其發生發展規律,開展內、外、婦、兒科病人的臨床護理及??萍夹g等方面的研究,為豐富臨床護理理論,制定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提供依據。重點從事內外科護理研究。

3、護理心理學

培養具有醫學、護理學、心理學專業知識,并能夠從事護理心理學相關基礎與臨床研究及應用的高級專業人才。主要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及臨床心理護理的科學方法,開展護理人際溝通技巧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

4、重癥監護

以危重病醫學理論為指導,探討危重病的發生、發展、轉化的規律,研究危重患者的重要臟器功能的監測技術、護理規范,同時開展對患者及家屬由于適應傷病所衍生的不良心理反應及其干預策略研究。

四、課程設置

研究生課程分為學位課程和非學位課程,學位課程必須全部完成,非學位課程選修不少于6學分的課程。包括學術講座在內,總學分不少于30學分。

(一)學位課程(必修課):22學分

1、政治理論

(1)自然辯證法40學時2學分

(2)科學社會主義30學時1.5學分

(3)形勢與政策24學時1學分

2、英語

(1)英語讀寫72學時3學分

(2)英語聽說72學時3學分

(3)專業英語60學時2學分

3、醫學統計學50學時2.5學分

4、計算機文化基礎與程序設計72學時3學分

5、醫學科研設計20學時1學分

6、健康教育學30學時1學分

7、專業課(依據研究方向選學二門課程)

(1)臨床護理學30學時1學分

(2)重癥護理學30學時1學分

(3)護理心理學30學時1學分

(4)護理教育學30學時1學分

(二)非學位課程:至少6學分

1、醫學文獻檢索20學時1學分

2、科技論文寫作12學時1學分

3、分子生物學24學時1學分

4、康復護理學20學時1學分

5、護理倫理學20學時1學分

6、護理管理學20學時1學分

7、社區護理學20學時1學分

(三)學術講座: 至少2學分

1、參加院級或院級以上單位組織的學術會議每次0.5學分

2、在院級或院級以上單位組織的學術會議上做學術報告每次1學分

五、教學工作或臨床工作

碩士研究生按規定完成一輪教學或6個月臨床實踐工作,并有考核成績記錄。

1、教學實踐:碩士生應參加本教研室指定的教學活動(規定上課時間除外),包括參加教研室備課會、聽課、部分教輔工作、臨床見習和部分課堂授課及政治學習、學術活動、各項集體活動等工作。

2、臨床實踐:碩士生應參加本專業的臨床護理實踐,掌握本專業常見病基

本診療知識及按護理程序實施整體護理的能力。

3、管理實踐:在臨床實踐中結合培養方向及涉及的課題了解病房護士長、科護士長及護理部主任工作內容和方法,并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提高管理能力。

六、培養方式與方法

研究生期間,除必須完成共同必修課規定的學時、學分外,還需重點進行本專業所需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訓練。包括導師指定的必讀的最新中、外文版護理學專著中外書籍;學習有關的工具書的利用,文獻資料的檢索、鑒別、分析;參加教研室的部分科研工作及相關的學術討論,擔任部分實驗課的教學;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室科研工作,對選定的學位論文課題,進行研究、撰寫出學位論文,進行論文評審和答辯。

具體安排:

1、第一學年:學校統一安排學習公共課程和部分專業選修課。

2、第二學年:第三學期進入科室,主要進行專業基礎技能訓練,同時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實驗與教學能力,查閱和綜述專業文獻。在導師指導下,以自學為主,可以安排一些專題講座。學期結束時,以專業點為單位組織專業課和專業英語考試,并將考試試卷及成績報研究生部備案。同時閱讀有關文獻,寫出綜述及開題報告。第四學期做預備實驗及進行課題實驗研究,本學期安排一定的教學任務。

3、第三學年:繼續參加病房或教學工作,進行專業定向培養,包括各研究方向特定科研設計,專業知識學習,課題研究,撰寫論文,畢業答辯。

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需要參加學校、系和教研室組織的各種學術活動和講座,以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七、考核方法

1、課程考試

學位課程的學習以考試方式考核,由研究生管理部門統一組織,考核采用百分制和學分制,必修課考核成績達到70分,選修課考核成績達到60分為合格,并記入相應學分。專業課及專業英語學習結束,以碩士點為單位由教研室統一組織考試。

2、中期考核

考核內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研設計、文獻綜述、開題情況及專業課等學位課程的學習情況等??己藭r間安排在研究生入學后的第二年的第一學期末。

3、畢業考核

考核內容:研究生思想品德與工作表現、科研進展、專業知識及基本技能等綜合考核。畢業考核時間安排在研究生入學后的第三學年的第一學期末。

八、碩士學位論文

1、選題

在充分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專著等基礎上,在導師的指導下確定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選題的方向應盡量與導師所承擔的科研課題相關或與教研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一致,課題的選題應在第二學年的第一學期確定。

2、開題報告

選題后應立即進行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應廣泛邀請教研室及相關科室的人員參加,開題報告的內容包括選題的目的、依據,目前國內外進展的狀況,研究的基本內容,采用的方法與手段,預期達到的水平,科研的條件,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進度安排,經費預算等。開題報告后,導師組及相關專家進行充分論證其科學性、先進性、可行性,方可確定研究課題。

3、課題研究

確定科研課題后首先進行預試驗。進行科研時,教研室及導師組應指定專人協助及指導科研工作。研究過程中要及時作好記錄,研究生應定期向導師匯報課題進展情況及存在問題,以便及時解決??蒲兄袘囵B嚴謹、求實、慎密的科學態度,嚴禁弄虛作假。

4、畢業論文的撰寫與要求

三年級下學期主要進行學位論文的撰寫,系統總結研究內容,提出學位論文的見解及價值,完成論文初稿。學位論文需經過導師組預審、教研室內及相關學科老師參加的預答辯,由護理系組織專家經“雙盲”方法評審,獲得通過后方能申請進行碩士學位論文答辯。

物流管理專業培養計劃范文第2篇

“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百人計劃”

培養對象進展報告

(201年)

姓名:

研 究 領 域:

所 在 單 位:

通 訊 地 址:

聯 系 電 話:

編 寫 日 期:

國家體育總局人事司制

- 2 -

- 3 -

物流管理專業培養計劃范文第3篇

摘 要: 以聽力自我效能感和聽力策略量表為工具,通過方差分析、相關分析等方法,考察了英語專業學生聽力自我效能感和學習策略這兩個因素對聽力成績的影響及相互之間的關系,發現英語專業學生的聽力自我效能感與聽力策略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聽力自我效能感和聽力策略對英語專業學生的聽力成績有著顯著的回歸效應;聽力自我效能感對英語專業學生的聽力成績的影響大于聽力策略對其成績的影響。

關鍵詞: 英語專業學生 聽力自我效能感 聽力策略 聽力成績 關系

1.引言

近十年來,學習自我效能和學習策略已成為中外學者研究的熱點課題,并取得了重要結果,主要認為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就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關關系。A.Bandura認為,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其能否實施某一行為的能力的推測或判斷,它主要通過個體經驗、替代經驗、言語勸說和情緒喚醒四個信息源形成;自我效能水平的高低影響個體對任務的選擇、付出的努力,以及在困難條件下對活動的堅持性。Zimmerman & Martinez Pons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與學生的學習成就息息相關,而且自我效能感與學生的組織、評價、計劃、目標設置、控制等學習自我監控行為都呈現出顯著正相關。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有效學習的規則、方法、技巧及其調控,既可是內隱的規則系統,又可是外顯的程序與步驟。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指出:學習策略作為學會學習的重要手段,對學習者的學習成績有重要影響。但縱觀與自我效能、學習策略相關的文獻,探討自我效能與學習策略之間關系的研究并不多見。針對英語專業學生的聽力自我效能、聽力策略、與聽力成績之間關系的研究更是鮮見報道。本文綜合聽力自我效能感和聽力策略這兩個影響英語專業學生聽力成績的重要變量,來探討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期達到幫助英語專業師生提高聽力學習成績的目的。數據分析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管理和統計分析。

2.研究對象和方法

本文選取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全體大二學生共128名作為研究對象。其中18名學生因時間沖突未參加問卷調查環節,因此實際研究對象為110名。

描述詳細點本文共采用3個研究工具:聽力測試樣卷、聽力自我效能問卷和聽力策略問卷。其中聽力測試樣卷是為了測試英語專業學生的聽力成績,是在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教師張玉琴的幫助下在題庫中抽取編制而成,共有35道題目,其難度相當于專四水平。聽力自我效能問卷是為了測試英語專業學生的聽力自我效能感。該問卷是根據邊玉芳博士在其博士論文中編制的學習自我效能感量量表改變而成,將聽力自我效能感分為“基本能力感”和“控制感”兩個維度,共15個項目,采用五分制評分,其Cronbach系數為0.781。聽力策略問卷是為了調查英語專業學生在課內或課外聽力學習過程中使用聽力策略的情況。該問卷以O’Malley和Chamot對學習策略的分類和Vandrgrift對聽力理解策略的分類為基礎,將聽力理解策略分為“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三個維度,共26個項目,采用五分制評分,其Cronbach系數為0.857。

3.結果與分析

表1為對英語專業學生聽力自我效能、聽力策略和聽力成績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由表中數據得知英語專業學生的聽力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得分為3.33333,大于中間值3,表明英語專業學生的聽力自我效能感較強;其中基本能力感的得分為3.48571,大于控制感的得分3.20000,表明英語專業學生的基本能力感比控制感強。聽力策略的平均得分為3.39301,大于中間值3,這表明英語專業學生聽力策略的使用頻率較高;其中元認知策略的平均得分3.61250,大于認知策略的平均得分3.28896和社會情感策略的平均得分3.31818,表明聽力策略中元認知策略的使用頻率最高,而認知策略的使用頻率最低。英語專業學生的聽力成績的平均得分為23.8818,滿分為35分,表明英語專業學生的聽力成績較好,但有提高的空間。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

表2為英語專業學生聽力自我效能與聽力策略及其各個維度之間的相關性分析,根據表中數據得知,英語專業學生的聽力自我效能與聽力策略的相關系數為0.408,達到了顯著水平。同時,聽力自我效能的兩個維度中基本能力感與聽力策略及其三個維度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社會情感策略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391、0.371、0.372、0.107,都達到了顯著水平;控制感與聽力策略及其三個維度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社會情感策略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330、0.359、0.258、0.170,都達到了顯著水平。這些結果表明,聽力自我效能水平越高的學生使用聽力策略的頻率越高。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2-tailed).

表3為英語專業學生聽力自我效能、聽力策略與聽力成績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由表中數據得知,英語專業學生聽力自我效能與聽力成績的相關系數為0.380,大于聽力策略與聽力成績的相關系數為0.207,這表明英語專業學生的聽力自我效能與聽力成績的相關性大于聽力策略與聽力成績的相關性。

4.討論

本研究發現,英語專業學生聽力自我效能感與聽力策略使用之間表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表明聽力自我效能感越強的英語專業學生,越能夠有效地使用聽力策略。相關研究表明,有些學習者即使掌握了有效的學習策略,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使用這些學習策略的頻率也很低。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學習者對運用學習策略的效能感的缺乏,即對自己是否能成功運用學習策略的能力的懷疑,是造成該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作為情感因素之一,自我效能是個體作用的中介機制,它以控制情感、調節能力、選擇和設立目標、個人努力等主題的機能活動等間接方式影響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績。班杜拉認為,個體除了對其行為有著結果期待之外,還對其行為具有效能期待。效能期待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進行某一行為的能力的推測或判斷,意味著個體能否確信自己能夠成功地實施達到某一結果的行為。當個體確信自己具有進行某一活動的能力時,就擁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去進行該活動;并且,個體一般是預測到自己擁有完成某活動的能力時,才會努力去實施該活動。當學生意識到有效地使用聽力策略可以提高聽力學習成績,并且感到自己擁有在聽力過程中使用聽力策略的能力時,就會產生高度的聽力自我效能感,這種高度的聽力自我效能感又會影響他們運用已經習得的聽力策略的動機,從而在聽力過程中積極有效地使用聽力策略。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感影響個體對環境及其行為活動的選擇。個體一般選擇自認為有能力有效控制的環境,回避認為無法有效控制的環境。在聽力過程中,當學生面對聽力任務時選擇哪種聽力策略,受到學生對運用聽力策略的自我效能的控制和調節。在本研究中,英語專業學生的聽力自我效能感與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都具有顯著正相關,其中聽力自我效能感與元認知策略的相關系數最高,這表明,聽力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學生更頻繁地使用元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指學習者對自身的認知行為進行思考,并制約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行為。在學習策略中,元認知策略對學習有著最直接的影響。聽力自我效能高的學生對自己的聽力學習能力、對聽力策略的運用能力具有較高信心,因此常選擇適合于自己能力水平同時又富有挑戰性的任務和要求作為自己的聽力學習目標;并積極主動地對聽力學習任務進行組織。計劃、選擇適當的聽力策略,敢于正視聽力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并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解決問題,克服困難。而聽力自我效能低的學生則相反,由于對自己成功進行聽力學習行為的信心較低,對聽力學習和聽力成績產生一種不可控制的心理,對自己的聽力行為缺乏監控與調節意識。因此,學生僅僅學會使用聽力策略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使用相關聽力策略的聽力自我效能。當學生認識到聽力策略運用的價值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正確使用這些聽力策略時,才會更積極地在聽力學習過程中有效的組織、評價、計劃、調節并監控自己的聽力學習活動并有效地使用聽力策略。

同時,本研究在分析聽力自我效能、聽力策略與聽力成績之間相關性時發現,聽力自我效能與聽力成績的相關性大于聽力策略與聽力成績之間的相關性。這表明對于英語專業學生而言,在努力掌握聽力策略以提高聽力成績的同時,更應該提高聽力自我效能以便更好地提高聽力成績。

5.啟示

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聽力自我效能高的英語專業學生能更有效地使用聽力策略;聽力自我效能和聽力策略都與聽力成績有顯著相關性,同時,聽力這些效能感與聽力成績的相關性大于聽力策略與聽力成績之間的相關性。這些結論表明,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聽力自我效能感是增強聽力策略使用成效,提高聽力成績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對于英語專業的師生而言,在聽力教學過程中,不但要進行聽力策略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聽力自我效能感。根據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和前人研究的成果,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途徑加強英語專業學生的聽力自我效能感。

5.1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班杜拉認為,行為的成敗經驗是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成功的體驗能幫助個體建立穩定有效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聽力策略運用和聽力學習成功的快樂與喜悅。從而讓學生的聽力自我效能感得到發展提高,以達到更加有效地使用聽力策略,取得更好的聽力成績的目的。

5.2外部強化

班杜拉指出,在個體掌握了某些知識和技能,恰當運用外部強化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建立與增強。首先,外部強化有助于促進任務的完成,鼓勵個體努力學習,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其次,外部強化過程中外部提供的信息促使個體更明了地看到自己的進步,進而產生自我效能感。因此,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給學生反饋,多采用正面強化的手段,如表揚、肯定等;少采用指責、批評等負面強化手段;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5.3自我強化

班杜拉認為,個體的自我效能感不僅僅受到外部強化的影響,還受到自我強化的作用。自我強化指以自我鼓勵、自我獎賞的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感的行為過程。培養個體進行積極的自我強化,關鍵是幫助個體設定合適的標準。標準過高則容易遭受挫折和失敗,標準過低則不利于激發個體的努力。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而言,其學習標準是通過學習內化而來的。因此,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設立合適的標準,并通過逐步設定較近的、切實可行的計劃來達到標準。較近的目標更容易達到,因而更有利于幫助學生增強聽力自我效能感。

5.4歸因訓練

歸因對個體的情緒、期待和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大量的研究表明,學習者對成功和失敗進行的歸因,能影響主體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因此,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首先診斷出學生的歸因傾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歸因訓練,幫助學生把聽力學習的成功歸因于自己的努力,把失敗歸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不足。這種歸因傾向能幫助提高學生的聽力自我效能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運用聽力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學習成績。

6.結語

通過本研究得知,英語專業學生的聽力自我效能及其各個維度與聽力策略及其各個維度呈顯著正相關;聽力自我效能與聽力成績呈正相關,聽力策略與聽力成績呈正相關;同時,聽力自我效能感與聽力成績的相關性大于聽力策略與聽力成績的相關性。隨后本文結合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及前人的相關研究,對英語專業師生在聽力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聽力自我效能感、促進學生積極有效地使用聽力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成績提出了幾條建議。

參考文獻:

[1]Zimmerman,B.J.& Martinez-Pons.Construct validation of strategy model of student self-regulated learn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8,(80):284-290.

[1]班杜拉,A著.張小春,李凌,張小林,井世潔譯.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董奇,周勇.論學習的自我監控.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4).

[4]胡桂英,許百華.初中生學習歸因、學習自我效能感、學習策略和學業成就關系的研究.心理科學,2002,(6).

[5]劉志華,郭占基.初中生的學業成就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績關系研究.心理科學,1993,(16).

[6]楊心德.學習困難學生自我有效感的研究.心理科學,1996,(19).

物流管理專業培養計劃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在確立物流企業基層管理崗位群和高職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能力體系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物流管理專業所需的教學和實訓條件,及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 物流管理 人才培養 課程設置 雙師型

作者簡介:李會杰(1967-),男,漢,河南商丘人,商丘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講師,經濟學學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高職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本科教育側重于專業理論的教育 ,而高職教育側重應用能力的培養。本文就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的教學改革談一談筆者的看法。

一、全面確立物流企業管理一線崗位群

現代物流業是兼具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特點的服務行業。物流管理人才屬于職業型人才,其就業方向主要面向物流企業基層管理崗位群。如果把物流企業分成運輸型、倉儲型、綜合服務型三種類型,那么根據物流企業崗位調查結果,物流企業基層管理崗位群應該包括:業務員、營銷員、理貨員、報關員、接運員、提運員、采購員、倉管員、審單員、操作員、包裝員、運輸調度員、配送員、統計員、計劃員、網絡維護員、預算員、績效分析員等。

從長遠發展來看,高職物流管理人才將隨著工作的鍛煉和自身的成長,逐步過渡到中高級管理員,即成為上述三種類型物流企業中的運輸組織管理主管人員、倉庫主管人員、配送中心主管人員、客戶服務主管人員和網絡維護主管人員。而且,為了降低人力資源成本,企業更青睞于那些具有較為全面的管理知識和物流操作技能,可以同時勝任多個物流崗位,能夠對物流管理和物流作業過程進行全方位監控、優化和提升,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經營”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譬如,物流企業要求倉庫保管員和理貨員,既具備物流作業各環節管理的基本素質,又熟悉作業車輛的駕駛和養護,還要具備物業管理方面的知識。

二、解析和構筑高職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能力體系

(一)基本素質與能力

學生應具備嚴謹縝密的思維方式、團隊合作意識和敬業奉獻精神,具備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協調企業內外各種關系的能力,具備異常事故處理能力、緊急訂單的應變應急能力、物流質量的持續改進能力。

(二)專業基礎能力

學生應具備物流作業流程的設計和優化能力,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管理能力,物流統計分析和預測能力、財務動作能力。

(三)物流管理能力

1.物流服務營銷能力。學生應具備物流市場需求調查與分析能力、客戶服務能力、物流服務營銷的溝通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

2.運輸管理能力。學生應具備運輸方式 、運輸工具的選擇能力、運輸自營或外包的決策能力、制定運輸計劃的能力、運輸作業的調度和過程管理能力、特種貨物運輸管理能力、運輸保險、安全及質量管理能力、運輸站場管理能力、集裝箱運輸管理能力。

3.采 購、倉儲管理與庫存控制能力。學生應具備采購與供應計劃的制訂能力、采購與供應計劃組織實施能力、貨物儲存計劃、倉儲運作管理、庫存控制能力以及庫存貨物保管養護能力。

4.配送管理能力。學生應具備配送中心的選址、功能和設施裝備規劃能力、配送模式和工具選擇能力以及配送作業管理能力。

(四)溝通 、學習能力

學生應具備在物流管理中應用文寫作、人際溝通的能力、學習相關知識和擴展服務的能力、學習物流管理專業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的能力。

三、優化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

高職教育依托產業辦學,專業教學規劃和課程設置要體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要以物流企業基層管理崗位群和高職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能力體系來設置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要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弱化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為標準;強化實踐課教學,根據本地區物流行業的發展水平和特點,加強實踐課教學實用性和針對性,加大實踐教學比例,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達到9∶10,以職業通用能力訓練為基礎,以職業技術能力訓練為目標,培養學生職業崗位群的工作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與遷移能力。通過課程體系開發、校內校外實訓和深入企業頂崗實習等多種途徑,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通過對高職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能力體系和物流企業崗位群的分析,參照物流職業崗位標準,筆者認為應著重構建“寬平臺、多方向”的專業課程體系。所謂“寬平臺”為專業核心知識和核心技能的職業技術課程平臺;“多方向”為四個物流職業方向。第1~2學期學習職業基礎課程,第3~4學期學習職業技術課程,第5學期學習職業方向技術課程(學生依興趣愛好和就業意向,可任選2個職業方向),第6學期在校外訂單企業、聯合辦學企業或其他企業進行生產實踐和頂崗實習。其中,職業技術課程考慮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職業方向技術課程滿足學生即時就業的需要。上述模式既有助于實現“讓學生高興、家長放心、企業滿意”的高職教育特色目標,也有利于培養復合型物流管理專業人才。

四、完善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職業崗位和崗位群的要求,以“實際、實用、實踐”為原則,按認知與體驗、崗位實訓與技能考證、綜合模擬實訓與生產頂崗實習三個層次構建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體現“多方向、分崗位、重操作”的實踐教學特點,由聯合辦學企業兼職教師擔任校內實踐技能課程教學與指導工作,將學生崗位訓練與綜合訓練、實踐訓練和技能鑒定、專業模擬和專業實戰有機結合,實現物流信息處理能力訓練和物流業務處理能力訓練同步進行,提高學生的職業通用能力、職業技術能力和綜合技術應用與創新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專業核心能力和個人發展能力并進的局面。

第1學期安排物流認知見習,結合主要職業崗位在第2~4學期安排模擬崗位技能訓練,為培養學生技術應用和創新能力在第3~4學期安排生產性輪崗實訓,按職業方向在第5學期安排綜合模擬實訓,物流專業體驗、叉車操作考證、機動車駕駛證可由學生自主選擇寒暑假完成,在第6學期安排畢業綜合實踐和頂崗實習,與畢業生就業接軌,以增加學生就業的機會。

五、打造一支“雙師型”的師資隊伍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培養方向是生產流通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公共貨運企業等物流一線應用型專業人才。為了適應物流企業崗位群和高職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能力體系的要求,必須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具體做法是:

(一)選拔部分優秀教師到重點高校對口專業學習深造,或者參加教育部雙職素質教師培訓班的學習,以解物流專業師資力量不足、水平不高的燃眉之急。

(二)讓物流專業教師到校企合作的一線企業掛職鍛煉,使他們身體力行,切身體驗一線企業的經營管理,吸收一線的操作經驗。同時幫助企業完善業務流程,實現校企雙贏。

(三)聘請相關企業的技術骨干、行業專家走進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建立一支穩定的校外兼職教師隊伍,使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的比例達到1:1。

六、構建校內外實訓基地

物流管理是一個技術性、操作性極強的專業。為了使學生具備物流管理專業的從業能力,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的構建是關鍵環節。

(一)建立校內物流實訓中心。根據學校經濟能力和地域經濟特點,購置安裝常用物流設施設備和教學模擬軟件,使學生能熟練操作各種物流設備,熟悉各物流管理流程,掌握各種物流信息的匯總、分析與處理技能。

(二)建立校外物流實訓基地。學校應加大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力度,與當地有實力的生產流通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讓學生有機會到物流管理第一線實習實訓,獲得實踐操作技能。各企業也應該以實際行動,準備充足的崗位接納學生頂崗實習,從而為企業物色儲備未來的物流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吳元佑,吳林蔓.就業導向下的高職教育改革與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4)

物流管理專業培養計劃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以中南民族大學為例,分析了民族類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結合用人單位對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掌握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擁有實踐動手能力和民族知識等要求,提出了民族類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途徑,培養具有復合型和應用型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

關鍵詞:民族類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性教學;“產學研”

我國民族類院校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簡稱HRM)專業辦學時間較短,人才培養模式處在逐步摸索階段,存在諸如目標定位不明確、缺乏民族特色、教學方式單一等問題,從而導致了民族類院校HRM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滯后,既沒有很好地滿足少數民族地區對HRM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沒有適應和滿足整個社會發展和就業市場的需要。本文在分析我國民族類院校HRM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的基礎上,結合用人單位對高校HRM專業畢業生的要求,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凸顯民族特色,滿足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一、民族類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現狀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缺乏民族特色

HRM專業近年來發展尤為迅速,各類院校的招生人數和招生規模不斷壯大,同時各種問題也接踵而至。尤其作為民族類院校,在HRM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上沒有凸顯出民族地區特色,只是對其他重點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照搬照抄。以中南民族大學的HRM專業為例,2015年9月之前,HRM專業學生是從工商管理大類專業分流而來(工商管理大類分流的專業包括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和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方案與該地區重點高校如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類似,沒有體現出民族特色的課程和教學內容,培養模式千篇一律,這不僅使民族類院校HRM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需求相背離,也使民族類院校的HRM專業畢業生與其他重點高校的HRM專業畢業生相比缺乏競爭優勢,加劇了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同時,由于沒有做到“服務少數民族,服務地方”,也很難激發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畢業后為家鄉服務的熱情。

(二)教學方式單一,沒有體現民族類院校的特殊性

目前民族類院校的HRM專業課程教學方法相對單一,以我校為例,大班教學(HRM專業學生一般為70~90人左右),且與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同班教學,基本上是課堂多媒體教學,以教師講授PPT為主,以教材為工具,輔之以為數不多的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課堂互動性較差,學生參與度不高,類似于封閉式、單向傳輸的教學模式。HRM專業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已不適應對復合型、應用型的HRM人才的培養。

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對HRM人才具有特殊的需求,而民族類院校HRM人才培養模式卻沒有體現民族事務特殊管理要求的教學環節,沒有體現出民族類院校HRM專業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特色性、包容性,這種人才培養方式很難適應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HRM專業人才的需求。

(三)培養方案中實踐性教學學時比重偏低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性環節所占學時比重偏低,以我校為例,經修訂的2013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培養方案中,實踐性教學課程有企業培訓運作考察、企業薪酬管理考察、員工績效考核實習等,實踐總學分是17學分,占總學分的比例僅為10.63%。不僅如此,目前我校HRM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實踐能力提升,主要通過為數不多的實驗課,學生參加華中高校招聘挑戰大賽、大學生職業生涯競賽、管理者部落、案例設計、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以及院里組織實習、實習等方式完成,但是參與的學生人數有限,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亦十分有限。高校與企業的合作普遍較少,學生在學習完工作分析、員工招聘與選拔、員工培訓、績效考核、薪酬管理等理論知識后,沒有通過專業實習來增強對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運用能力。

二、用人單位對民族類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要求

(一)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

以我校為例,HRM專業主要培養學生具備管理學、經濟學、法律和行為科學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業及公共部門從事HRM以及教學、科研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學習的專業核心課程有管理學、微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勞動經濟學、人員培訓與開發、薪酬管理、員工績效管理、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等,要求學生掌握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行為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受到人力資源管理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分析和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二)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一方面,通過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素質測評、薪酬管理等課程上機操作和實驗模擬,安排學生設計實踐方案、收集分析資料,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及運用人力資源規劃、工作分析和崗位描述、人員招聘與選拔、員工培訓與開發、績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另一方面,通過校企之間的合作,建立企業實習基地,讓學生在企業實習過程中,針對企業有關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問題如新員工招聘與選拔、新員工培訓與發展、績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在實踐中學習、思考,以增強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全面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掌握一定的民族知識

作為民族類高校的HRM專業本科生,在掌握本專業課程知識的同時,應進行政治認同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掌握民族知識和民族理論,了解相關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和民族和諧。不僅如此,掌握和了解處理民族宗教事務的知識和技能,針對民族地區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能夠利用自身所學知識來分析、判斷和處理。

三、民族類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途徑

(一)合理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凸顯民族特色

我校作為民族類學校,HRM專業少數民族學生居多,應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特殊性,適當調整HRM本科專業培養方案,凸顯民族特色。增設一些民族特色課程,如中國少數民族史、民族學、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等教學內容,通過課程學習,增強少數民族學生服務民族地區的學習動力,凸顯民族類院校培養少數民族地區HRM專業人才的辦學特色,增強該民族類院校在全國高校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二)改革課程體系與創新教學方法

首先,課程體系作為人才培養方案的載體,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以我校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2013本科培養方案,注重課程體系化,形成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分為通識課、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教學實踐課程四部分。

(1)通識課程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學分51,占總學分的31.87%)。

(2)學科基礎課程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管理學原理、微觀經濟學、組織行為學、管理信息系統等(50學分,占總學分的31.25%)。

(3)專業核心課程:人力資源管理、勞動經濟學、人員素質測評、薪酬管理、員工績效管理、勞動關系管理、工作分析等課程(42學分,占總學分的26.25%)。

(4)教學實踐課程:社會實踐教學的如企業薪酬管理考察;教學實習如員工績效考核實習,企業培訓運作考察等(17學分,占總學分的10.63%)。

其次,由于HRM專業實用性比較強,傳統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需求,需要積極探索適用的多種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把企業現實中遇到的HRM有關問題當作教學案例,安排學生課堂集中討論、互動,提高學生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讓學生模擬HRM過程中不同角色,親身體驗HRM問題現實場景,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亦可以運用實驗模擬,邀請專家講座等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最后,結合民族類院校少數民族學生較多,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讓學生觀摩少數民族地區企業、事業單位的HRM部門工作環境,培養學生重視民族文化、民族禁忌觀察能力,將所學的人力資源管理知識同實際中的民族特殊性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產學研”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教學

一方面通過校企之間緊密的合作關系,建立了HRM專業實習基地,學生不僅能夠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習工作中,實習基地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經理或者主管還能夠到學院為HRM專業學生開設講座,介紹實際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幫助學生解疑,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企業需要人才的時候,實習生可以優先推薦、錄用,實現企業和學校的一種“雙贏”局面。

另一方面,從企業聘請具備豐富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以及動手能力強的人力資源部門總監、經理或者主管作為兼職教師,給HRM學生上授課,甚至同畢業論文指導教師一起指導畢業生論文,學??梢悦磕臧才臜RM專業教師至少有2~6個月時間到政府、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建設“雙師型”教學隊伍,增強授課教師的實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胡建平.“產學研”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0(1):149-152.

[2]劉永安.地方性本科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8,15(6):26-28.

[3]蔣才芳.民族地區高校產學研合作與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4):71-74.

物流管理專業培養計劃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展開對國際視野下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當前高職院校的發展現狀,以及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情況。在經濟文化快速發展的現階段社會中,高職院校普遍發展,并為社會各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專業型人才。通過對高職院校發展現狀的分析,工商企業管理專業逐漸成為火爆專業,該專業逐漸成為現代企業經營發展中,重點關注的人才來源渠道。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對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人員培養的問題加以分析,同時重點研究在國際視野下,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人員培養的新型模式。

【關鍵詞】國際視野 高職院校 人才培養

自對外開放深入實施后,我國逐漸進入到互聯網+時代。在此新的發展環境下,我國各行業均取得快速發展,各企業在經營發展中,也逐漸加強對人才的關注。近年來,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各企業在生產中,均認識到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的重要性,并逐漸加強對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的重視。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和培養模式的分析,能夠為日后提升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的應用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具有現實研究價值。

一、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方法與課程設置的相對落后

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深入發展的信息時代下,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在培養中,日益暴露出不同的人才培養問題。在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時,教學方法與課程設置的落后,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管理專業的發展[1]。在教學方法落后方面,傳統教育教學模式仍占主導地位。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主要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以教師為教學的主體,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同時,在課堂教學中,過度的重視課本教學,強調教師傳道受業的主導性,導致學生容易出現煩躁現象,不利于學生成績的提升。在課程設置落后方面,部分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在教師授課前,往往忽視對實際市場的調研,導致課程開發明顯脫離市場的實際需求,并未針對市場中的實際崗位需求,展開針對性教學培養。由此,限制了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者專業人才的發展。

(二)校企合作與創業培養能力的缺乏

在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也存在校企合作與創業培養能力的缺乏問題[2]。在校企合作能力缺乏方面,部分高職院校在其發展過程中,普遍缺乏與各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在當前高校畢業生數量日益增多的嚴峻形勢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逐漸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保障。由于告知院校缺乏與企業合作的目標,導致企業與高職院校之間并未建立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雙贏機制。而院校內工商管理專業在培養人才時,也并未針對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對人才實施有針對性的培養。在創業培養能力缺乏方面,高職院校未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對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加以培養。部分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在培養人才時,并未結合黨中央第十七次代表大會中的相關內容,對高校學生的創業能力加以培養,仍主張強調就業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人才的綜合培養。

二、國際視野下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一)實現對教學方法與課程設置的創新

通過對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現狀分析,能夠明確在國際視野的支持下,實現對教學方法與課程設置的創新,是尤為必要的。根據國際上關于人才要求的規定,以國際視野的角度實現對高職院校管理專業人才的綜合培養,對于提升人才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方法方面,應不斷深化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3]。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明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貫徹落實其在教育教學中的指導和引導作用。同時,高職院校教師應充分加強對工商企業管理相關知識的學習,根據市場的實際調研,將企業實際案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能夠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實現對相關內容的學習。在課程設置方面,高職院校應加強對工商企業的市場調研,通過對企業發展相應數據的分析,使課程能夠與實際市場發展情況有效對接。從而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實現對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提高校企合作與創業培養能力

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提高校企合作與創業培養能力,是創新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舉措。在提高校企合作方面,高職院校應通過對實際市場的調研,充分加強與各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使學校能夠與企業實現對彼此的深入了解,建立雙方彼此互惠互利機制。在企業、行業專家的指導下,與高職院校教師共同分析市場現狀,使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教師能夠根據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為學生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培養對企業具有價值的針對性的人才。在提高創業培養能力方面,高職院校工商愜意管理專業教師在展開教學時,應針對創業相關課程內容,實現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業知識教育,使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對各方面知識均有相應的了解,為提升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三、結語

在當前社會發展進程中,我國始終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在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下,我國各行業均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尤其是各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日益加強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的重視,致力于通過對此類專業人才的關注,實現對企業的現代化發展。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工商企業人才培養的現狀,本文主要從教學方法、課程設置、校企合作和創業培養等方面,展開對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的分析。同時,從上述相關指標角度出發,對具體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加以研究。期望通過本文關于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相關內容的探討,為日后促進此專業的發展,提供寶貴的建議。

參考文獻

[1]楊波.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討——以重慶工商職業學院為例[J].河北企業,2016,01(08):128-129.

[2]張峰.高等職業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改革——以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3,05(42):184-186.

[3]謝朝陽.高職院校優化專業服務社會模式研究——基于工商企業管理專業[J].西部皮革,2016,04(10):230.

作者簡介:韓紅蕾(1983-),女,河北邢臺人,管理學副教授,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管理。

上一篇:物流管理專業招生介紹范文下一篇:我美麗因為我快樂作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