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五年發展規劃實施方案范文

2023-10-08

五年發展規劃實施方案范文第1篇

一、教學評價的概念

教學評價指以改善教學、促進學生學習以及促進教師發展為目標, 通過對教師教學行為有關資料的分析對教師教學所作的價值判斷。筆者認為, 教學評價應該包含兩個方面, 即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本文重點討論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

二、多元化教學評價的重要性

教學評價是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 評價結果的信息反饋有助于推動學校改進教學工作, 促進教師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1.是激勵教師積極性的需要

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激勵他們的工作動力。但傳統的獎懲性評價, 評價目標功利化, 評價標準統一化, 評價內容簡單化, 不利于激發教師動力。采用多元化教學評價, 規避獎懲性評價的不足, 提高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激發教師發展的動力。

2.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多元化教學評價從多角度入手, 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動態評價, 給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前進的方向。既給老教師以正確的評價, 也給青年教師提供改進和提高的機會, 促使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不斷探求, 實現專業發展的最大化。

3.是提升教師綜合素養的需要

教師的綜合素養是指從事教育活動應具有的知識、能力、品德、情感、身體和心理等方面的特質和潛在的發展能力。其組成要素和結構不是靜止、一成不變的, 而是動態的。教師的學歷、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教學水平對學生的影響是一時的;而教師的教育思想、價值觀、師德水平等因素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這種影響是一生的。

評價不只是關注教學目標的達成, 更為重要的是關注教學行為中教師的發展, 發掘教學的促進因素和阻礙因素。促進專業發展, 提升綜合素質, 激發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提高育人水平是多元化教學評價要達到的最終目的。

三、多元化教學評價的要素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 (Howard Gardner) 在1983年提出。加德納認為人有八項天賦智能,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智能組合, 因此教師教學評價也不應局限于單一的模式, 要采用以人為本的多元化評價。

多元化教學評價指的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包含多元的評價原則、多元的評價主體、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以及多渠道的評價結果反饋。

1.多元的評價原則

一是堅持發展性原則。評價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提高教師綜合素養, 使不同層次的教師在原有的基礎上均有提升, 更好地反哺學生。二是堅持激勵性原則。尊重個體差異和階段差異, 以教師自身的縱向發展為主線, 激勵不同基礎的教師在不同的階段獲取進步或成功的體驗, 以形成自我發展的動力。三是堅持系統性原則。從整體的角度對教師的發展有系統性的要求, 不斷完善評價的內容和方式, 建立更為全面的評價體系, 促進教師在師德修養、專業素養、綜合能力等方面系統而又全面發展。

2.多元的評價主體

多元的評價主體, 即由教師本人、教師之間、學校領導、學生、家長共同參與教學評價, 發揮不同主體的評價功能, 共同參與教師發展性評價。

3.多樣化的評價模式

一是教師自評。即教師對自己的評價, 提倡教師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提升, 是一個連續不斷的、激發內存動因的過程。每節課后對所授內容進行反思, 做好教學筆記;充分利用開設公開課、評優課后的反饋進行自評, 認真傾聽他人意見, 通過自評和互評獲取更多信息, 促進自我認識, 提高教學水平。二是學生評價。學生是教學服務的對象, 學生的評價更具有直接性和說服力。定期在學生中開展問卷調查或進行訪談, 了解學生對教師的工作態度、課堂組織、授課方法、師德師風的滿意度, 收集學生的意見或建議, 反饋給任課教師。通過學生參與教師的評價, 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的民主氛圍, 提高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的意識, 有效促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 幫助教師成長。三是教師互評。教師互評, 取長補短。教師互評要側重教研組內的互評, 通過組織教研組活動, 對授課教師“教學目標的設置, 教學步驟是否合情合理, 教學環節是否緊湊自然, 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否突出, 教學效果是否顯而易見”這些內容進行評議, 各抒己見, 肯定成績, 指出不足, 提出建議, 共同促進。 四是學校評價。教研組評價側重從專業的角度對教師的發展提出要求, 而學校評價應偏重于對教師日常教學工作進行過程性評價。組織教學常規檢查, 及時了解教師備課及作業批改情況, 進行隨堂聽課。注重挖掘教師教學中的閃光點, 充分肯定, 多多表揚, 給予教師更多前進的精神動力。五是家長評價。學校搭建家校溝通的平臺, 利用家長日活動, 邀請家長到校, 介紹任課教師的情況, 請家長和學生一起聽課。組織家長與教師進行交流, 鼓勵家長多提意見, 請家長談聽課感受, 或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家長的想法, 反饋給任課教師。

4.多渠道的評價結果反饋

評價結果的反饋要講究藝術。在肯定成績的前提下, 指出不足, 提出意見??隙ǔ煽兊暮迷挓o論何時何地說都會受用, 但批評和不足的提出要婉轉, 更不能一棒子打死, 只講缺點和不足。采用多種渠道來反饋評價結果, 如設計專用留言簿記錄評課意見, 或使用評課記錄表, 或通過手機短信、QQ留言、發電子郵件等方式將要反饋的內容整理發送, 留給授課教師更多的反思空間。

四、多元化教學評價的探索

教學評價按其目的的不同, 可分為“獎懲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長期以來, 我國的教師評價一直沿用獎懲性教師評價。獎懲性教師評價以獎勵和懲處為最終目的, 通過對教師工作表現的評價, 做出解聘、晉升、調動、降級、加薪、減薪、增加獎金等決定。就五年制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評價而言, 學生的考試成績, 考試的及格率, 如全國應用能力考試AB級 (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 簡稱PRETCO) 或四六級的通過率, 依然是評價教師教學成效的主要依據。這種評價標準單一偏頗, 重教學任務的落實輕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重結果輕過程, 不利于教師的發展。

20世紀末, 以王斌華教授為代表的一批學者把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引入到國內。而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以教師為核心, 注重發展教師個體的評價, 明確教師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具有評價目標的發展性、評價過程的全面性、評價組織的廣泛性、評價效果的導向性等特點。最關鍵的是發展性教師評價不是以獎懲為目的, 而是以教師專業發展、以人為本、個性化發展為目的。

鑒于兩者各有利弊, 在五年制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應將兩種評價有機結合, 以發展性評價為主, 以獎懲性評價為輔, 充分發揮兩者互補的最大優勢, 促進英語教師發展。

1.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良好的校園氛圍有兩層含義, 一層含義是指學校整體的氛圍。美國心理學家勒溫把領導方式歸納為三類, 即專制型、民主型、放任型。大量實證研究表明, 在民主型的領導方式下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是最高的。教師的成長與發展, 優秀教師團隊的產生離不開一個寬松的、適宜教師研究、進取、提高的環境。因此, 要促進教師的發展, 必須改變傳統的領導方式,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 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 維護教師的合法權利, 營造有助于教師成長的整體氛圍。學校要制定教師發展規劃, 從全局的角度對教師的發展給予定位, 帶領、幫助教師共謀未來之道。另一層含義是指教研組氛圍。教師的成長, 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成長, 離不開“以老帶新, 傳幫帶”的教研組團隊。教研組團隊群策群力相較于一個教師單打獨斗, 其優勢不言而喻。教研組成員互幫互助、趕學比超, 有利于教師更好更快地成長。

2.完善公共英語多元化教學評價內容

教學評價所依據的資源十分豐富, 包括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發展, 教師進行教學、科研的記錄, 各種座談、問卷、教學日志以及其他檔案材料。教師的教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 教學的重心是如何育人和促進學生“學”。就英語而言, 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同時滲透中國文化, 引導學生學為己用, 不崇洋媚外。因此, 教師的教學評價是一個綜合的評價, 應包含以下內容: (1) 師德修養。師者, 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為先, 換言之,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成人、成長、成才。教師用自己的靈魂塑造學生的靈魂, 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學生的人格, 學高為師, 身正為范, 為師者需具備品德高尚、愛崗敬業、治學嚴謹、為人師表、關愛學生的品質。 (2) 專業素養。“資之深, 則左右逢源。”作為公共英語教師, 首先要具備扎實的外語教學理論, 流利的語言交際能力, 過硬的學科專業知識, 廣博的其他學科知識, 靈活的教學技能。其次, 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梳理。以《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基本教學要求 (試行) 》為準則, 根據實用為主, 注重與專業結合, 重構教學內容, 優化教學方式。再有, 課堂的組織能力、駕馭能力要強。會采用啟發式, 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課堂互動性強, 課堂氣氛活躍。 (3) 綜合能力。肩負神圣的育人使命, 心理素質要好。育人者先育己, 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離不開教師的影響?;磉_開朗, 與人為善, 樂助他人, 熱愛工作, 熱愛生活, 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帶動學生。公開課的開設, 兩課評比的參與, 論文的撰寫能力, 課題研究的能力都是綜合能力的展示。 (4) 學生滿意度。學生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 教師的師德修養、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的積淀, 目的是促進教學, 培養學生;學生的滿意度是對教師教學工作的最好評價。

3.建立英語教師成長檔案袋

教師成長檔案袋, 是一種文件夾形式的教師成長記錄冊。建立成長檔案袋, 注重教師的個體差異性。根據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理論研究, 將學校中的教師區分為新教師 (試用期內的教師) 、經驗教師 (在任期內且有較多經驗, 并能保證較高教學質量的教師) 、問題教師 (在任期內, 但在教學能力方面出現問題的教師) 三種。我國可以根據相應的情況把我國的教師分為不合格教師、合格教師、優秀教師三類。根據教師類別的不同提出相應的階段發展要求, 制定適度的發展規劃。

教師的每一次努力, 每一步成長都要記錄在案, 為學校提供一個全面、動態、連貫而又客觀的評價依據, 同時幫助教師本人定期梳理、反思, 養成自我檢視、自我反思、自我改進、自我提升的良好習慣, 增強工作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建設一支具有政治良好、業務精良, 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 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大計。”五年制高職教育中, 公共英語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英語教師處在落實這項工作的最前沿。著眼未來, 對公共英語教師采用多元化教學評價, 激勵其工作積極性, 激發他們勇于求索的學習和科研精神, 推動教師發展, 促進公共英語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

摘要:隨著五年制高職教育的不斷推廣和培養職業型人才的需求, 公共英語的重要性越顯突出。英語教師的素養和能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培養, 本文從多元化教學評價的角度對促進英語教師的發展提出一些淺見。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多元化教學評價,英語教師發展,成長檔案袋

參考文獻

[1]王篤勤.真實性評價——從理論到實踐[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7.18.

五年發展規劃實施方案范文第2篇

一、背景分析

(一)學?,F狀

XX市XX鎮中心小學是一所全日制公辦小學,1952年建校,1990年搬遷到現址,1992年被評為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學校占地面積5.9萬平方米,終極規模為46個教學班,現有35個教學班,學生5100余人?,F有專任教師126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96人占87%;小學高級(副高級)教師1人,小學高級教師120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南粵優秀教師5人、廣東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1人、廣東省“新一輪百千萬名師培養對象”1人、XX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1人、XX市學科帶頭人5人,市教學能力手5人。

(二)辦學優勢

1992年,我校被評為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還先后獲得全國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先進學校、全國首屆百佳特色小學、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示范基地、廣東省中小學校長掛職鍛煉工作先進單位、廣東省(XX市)書法教育名校獎、以及XX市文明標兵單位和文化建設標兵學校、市科普特色學校、市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學校、市交通安全

文明學校、市體育特色學校等市級以上榮譽20余項。

XX中心小學有一支強有力的師資隊伍,為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提供了保障。學校語文、英語、綜合科組均被評為“XX市先進教研組”,學校有廣東省XXX教師工作室、XX市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和XX鎮思想品德名師工作室、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

學校地處XX鎮中心地段,是鎮經濟最活躍的地帶,社區環境、學生家庭環境相對優越,社會和家長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期望值很高,對學校的教育行為高度關注。

(三)面臨的挑戰

與此同時,學校發展中也存在諸多不足,辦學現狀與名校夢想之間的差距突出表現在五個“不適應”:一是隊伍不適應(管理團隊——尚處于磨合期,創新思路、創新方法不足。教師團隊——觀念轉變不深;學識眼界不寬;教育藝術不高);二是育人模式不適應(育人目標的細分和階段性實施不清晰;育人活動的系統性、層次性尚未解決);三是課程與教學不適應(不少課堂效益不高;教育科研水平不高);四是質量不適應(“綠色成績”總體含金量不高;特別優秀的學生較少;學生特長培養剛起步;師生品位尚需提升);五是辦學硬件條件不適應(專用室場與辦學規模的擴大不匹配;教學設施、設備亟需更新;數字化校園建設還需加快完成;校園文化建設資金缺口大)。

二、發展思路

(一)學校發展的基本定位

教育現代化、信息化和國際化的發展趨勢,旨在培養和造就新一

代優秀人才,所以學校管理和運行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的大背景和教育發展的規律,適應現代人才培養的需求,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改革的能動性。為此,要通過規范辦學、創造性辦學,建立起現代學校制度和課程體系,塑造精品課堂,讓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最終經過五年的努力,實現學校的良性循環,較好地形成和提煉XX中心小學的辦學風格和特色,進一步提升學校的品牌美譽度,成為XX教育的標桿,辦成XX市的窗口學校。

(二)學校發展的基本內涵

教師——有尊嚴的活著。具體要求是具備“三愛、三好和三高”,其中三愛是指愛學生、愛學校、愛教育。三好是指育人好、教學好、合作好。三高是指質量高、效益高、品位高。

學生——有底氣的學習。具體要求是具備“三學、三強、三有”:其中“三學”是指善學、樂學、勤學;;“三強”是指體魄強、創新強、動手強;“三有”是指有能力、有特長、有特質。”

學校——有名氣的辦著(在教育行業內有響亮聲譽,在社會上有良好口碑)。

(三)學校文化的基本理念

秉承“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的宗旨,我們確立了“兒童友好教育”辦學理念,以兒童為中心,努力構建一個多維、友好、自然、平等的生態教育環境,構筑師生共同發展的平臺。讓師生在豐富多元的校園學習生活中興趣得到激發、習慣得到培養、能力得到提升、個性得到張揚。

三、發展目標

(一)辦學目標(終極)定位

將我校辦成與社會相適應的、能與世界先進教育對話的國內一流的學校,讓每個孩子享受學習成長的快樂,讓每個教師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培養目標(終極)定位

培育有根基的人,就是培養每一個孩子都具有樸實的品德根基、扎實的知能根基、深厚的文化根基。

四、重點發展項目

(一)著力隊伍建設,凝聚團隊力量,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 1.發展目標:以“服務、表率、執行”為主題,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高、思想作風正、教育思想端正,服務意識好、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行政隊伍;完善校本培訓體系和工作機制,建設一支有崇高職業道德、良好人文素養、過硬業務能力的教師隊伍,努力實現“人人有特色”。在教師隊伍建設中,要注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課程觀、學生觀和評價觀,要突出發展教師的教學能力、研究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要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促進新教師向合格教師發展,合格教師向骨干教師發展,骨干教師向品牌教師發展,品牌教師向卓越教師發展。(制定XX市XX鎮中心小學未來四年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 2.具體措施: (1)行政隊伍建設

①強化行政領導成員的學習、教育和培訓,提升辦學治校能力。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升行政的思想政治素質。二是加強業務技能培訓,針對不同崗位職責要求,分類進行培訓,增強干部推進學校發展的工作能力。三是圍繞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建設模式、教學模式、管理服務模式等方面的改革,開展教育思想觀念大討論,提高行政辦好精品學校的理論自覺和行動自覺。特別是要不斷增強干部開拓創新的能力,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勢和條條框框束縛,發展上善于謀劃新思路,工作上敢于探索新舉措。四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讓干部“走出去”,參與高層次的培訓提升、教育教學考察學習或經驗交流等。

②做好后備干部的選拔、培養和使用,使XX中心小學的管理隊伍梯隊呈現。

(2)教師隊伍建設

①積極探索教師隊伍管理的新機制與新方法。在教師隊伍管理中,既要重用人機制,又要重營造人文和學術氛圍;既要重管理,更要重建設;既要重使用,又要重培養。要創造教師得以充分發展的環境,讓教師成才、成名、成家。

②加大教師校本培訓力度。樹立“培訓即福利”的思想,不斷增加經費投入,最大程度地保障教師素質提升的需要。根據需要每年選派一批骨干教師到華南師范大學和省內外教育發達地區進行提升培訓。 ③充分利用會議和集體學習時間,分享有關國際國內教育發展最新動態與成果、教育新政策與新法規、知名學校的辦學經驗、本校發展的

新戰略和新舉措,不斷引領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更新,強化學習意識,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

④以學科組為引領,以備課組為基本單位,深入開展以學科教學為主線的課改研究與實踐,著力提升課堂質量和教師專業化水平,引導教師逐漸形象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個性。

⑤引導教師主動讀書、主動分享,豐富教師的文化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和人生修養,用人文呵護心靈,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 ⑥對教師隊伍現狀進行科學分析,并結合教師個人發展愿望和規劃、職稱等級、年齡特征等因素,對教師進行分類指導、分層培訓和分級管理(包括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品牌教師、卓越教師等四個層級),力爭讓每一位教師都得到最好的發展。

⑦充分發揮好“三個平臺”的作用:一是吳正憲小學數學教師工作站;二是骨干教師研課坊沙龍;三是鐘曉宇、曾文燕名師工作室(主要依托校內外名優教師,充分發揮他們在教改實踐和教育科研中的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實施一對

一、一對多、多對多的研討互助式培訓,助推青年教師迅速成長)。

⑧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考勤管理制度》、《教師績效考核方案》和《教師獎勵制度》,突出用新課程理念、信息技術應用來評價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主要觀其在課改中的態度、實踐、創新、成效。評價時既要堅持德才兼備,又要注意個性差異;既要加強教師自評,又要發揮其他教師、學校領導、學生、家長的評價作用,努力做到評價的“公開、公平、公正”,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反饋信息,不斷改進自

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3.預期成效:

加快師資隊伍的專業化發展,形成一支具有較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教學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構建起由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品牌教師和卓越教師組成的“金字塔型”教師發展梯隊,讓每一位教師在每個階段皆有所成。

(二)整合德育工作體系,堅持“養成教育是德育之本”、“體驗參與是德育之魂”、“家校合作是德育之源”的理念,為培育有品德根基、知能根基、文化根基的人夯實基礎。 1.發展目標:

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統一性與多樣性協調發展;個性彰顯,差異發展;集體與個體均衡發展;各類學生同步發展;學生、教師、學校共同發展。建立“生活化德育”、“文明體驗課堂”,逐步形成(三自主模式)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發展的德育教育機制,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精神。(制定XX鎮中心小學未來五年德育工作規劃和實施方案。) 2.具體措施:

(1)學校要堅持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抓手,以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重點,以班級特色建設為切入點,以習慣教育、禮儀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為著力點,以陽光體育活動為載體,以班主任隊伍建設為保證,以家校合作為支撐的德育工作思路。實施“生活化德育”、“體驗式教育”、“三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

主發展)的德育教育機制。 (2)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諾制

對孩子微笑──任何一個孩子不會受到冷落和歧視;與孩子交談──每一個孩子都能和老師平等對話;幫孩子明理──讓每一個孩子在體驗中辨別真、善、美;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讓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張揚孩子的個性;給孩子機會──每一個孩子的特長都能得到充分展示;為孩子著想──幫助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完成六年學業。育人,是教師的天職,班主任的首職。要做好這項工作,務必要全身心投入,全方位重視,全過程負責。 (3)加強“禮儀教育”和“習慣養成教育”。

培育課堂禮儀規范、校園禮儀規范、家庭禮儀規范和社會禮儀規范。習慣養成教育重在:學習好習慣、禮貌好習慣、衛生好習慣、飲食好習慣、閱讀好習慣、安全好習慣、運動好習慣、勞動好習慣。 (4)完善德育工作體系。一是明確德育目標;二是內容形成序列;三是優化德育途徑;四是構建德育課程;五是落實德育措施。 (5)建立科學的德育評價機制。評價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自評、互評、師評、校評、家長評、社會評相結合,最終引導學生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探索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定、教師德育工作績效考核、班主任工作評估等三項德育評價機制。 (6)建立家校合作、社區協同的共育機制。

①不斷完善和創新家委會和家長學校運行模式,充分發揮家委會的

作用,努力構建并實施制度化、課程化、多樣化的家長課程,積極普及家教知識,大力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和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構建和諧共進的家校教育氛圍,促進優良家風的形成。 ②加強學校與社區的合作,積極利用社區教育資源,通過志愿服務活動、社會實踐等形式增強社區和學生的參與意識、公共服務意識,形成共建社區、共享社區資源的良好態勢,最大限度地實施人力和其他社會資源的優化整合利用。 3.預期成效:

使學生初步掌握鍛煉身體的基礎知識和正確方法,養成講究衛生和關注身體健康的良好習慣,具有健康的體魄,能自覺提高文化、藝術修養,做一個有興趣特長、有一定審美能力、生活品位高的人。在勞動技術教育方面是學生初步掌握一定生產勞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文明習慣方面,做到禮儀規范,儀表莊重,舉止得體??偟念A期目標是品德高尚,學業優良,身心健康,能力全面,有理想有追求,有鮮明的個性,積極進取,善于合作,樂于助人,能應對各種挑戰,具有國際視野和現代公民意識的“中心學子”。

(三)構建科學、完善的XX中心小學“兒童友好”課堂教學體系,提升教育質量。

1.發展目標:構建科學、完善的“兒童友好”課堂教學體系,一線教師能夠嫻熟運用“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理念開展日常教學;打造一支熱愛學習、觀念創新、能力過硬、個性突出的專業教師隊伍;教師

的教、學生的學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2.具體措施:

(1)定期進行教師的理論學習、專題研討、問題聚焦、經驗分享等多種形式的體驗式校本研修活動,將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以學習促實踐,以實踐助學習,學用結合,提高研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組織專任教師外出培訓、學習,開闊眼界,吸納一切先進的教學思想與科學的教學手段,讓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大幅提高。 (3)開展常態課、研究課、實驗課等的展示與交流,大力倡導任課教師積極參與課改研究的磨課、觀課和議課中去,教務處將教學常規檢查改為推門聽課,并將相關數據納入管理考核之中。

(4)加強學科組、備課組的微課研究,同伴互助,智慧同行,促進團隊成員共同成長。

(5)探索網絡化教學,將信息技術與個別學科教學有機結合,將“前置學習、探究學習、鞏固學習”作為“兒童友好”課堂教學的新常態。 3.預期成效:“兒童友好”課堂教學體系建設完成,有系統的課堂教學目標、理念、模式、變式、物化成果,并形成課改品牌形象;教師中獲區級、市級、省級骨干教師的人數逐年遞增;區、市學科帶頭人有所突破;教師參加區級、市級賽課或技能大賽并獲獎;教師撰寫的論文或文章能在區、市、省級、國家級教育報刊上發表;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并獲獎,學生文章能在區、市、省級刊物上發表;學校綜合評價位居XX前列。

(四)實施“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戰略,構建契合培養目標的現代課程體系。

1.發展目標:學校和教師要通過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方式,對現行國家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之更符合本校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在保質保量完成國家課程教學的基礎上,通過校本課程的開設,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師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個人人文修養,以實現“培育有根基的人”的培養目標。 2.具體措施:

(1)嚴格執行國家課程并按照新課程標準、課程理念、課程功能實施課堂教學,注意把握其在以上方面以及教學方式上的最新發展和變化。重點要根據校情和學情,深入研究“兒童友好”課堂教學模式并使其具有推廣示范效應;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有關要求,精心研究教學設計、作業布置、日常檢測等,讓學生學得輕松、學有樂趣、留有潛力。同時要抓好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管理和評價工作。

(2)精心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要制訂出《XX中心小學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科學統籌校本課程的實施進程,條件成熟可以探索低年級包班授課,啟動全科育人模式。中高年級可以探索大課制、走班選課制的學科教學。綜合學科要全力依托教師專業特長、地域文化特色開發校本課程,尋求專家指導,完善課程體系,推廣應用。在實施過程中,要同步建立與完善校本課程的評價機制(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制定XX中心小學未來五年校本課程規劃和實施方

案)

(3)整合校內其他課程資源(社團活動、藝體節日、主題活動等),構建“兒童友好舞臺”,力爭形成活動的序列化和特色化,為學生才藝展示提供廣闊平臺。 3.預期成效:

接受新課程理念,實施“兒童友好”課堂教學,使學生的視野拓寬、思維發展、創新進取,培養一大批基礎寬厚、思想活躍、人格健全、具有創新精神的XX中心學子;打造一批有課程新理念、有課程建設能力、有開拓精神的學科教師,讓一部分教師成為課程建設領域的品牌教師。

(五)堅持“科研強校”戰略,充分發展教師的研究能力。

1.發展目標:形成一支強有力的科研骨干隊伍,教師具有良好的科研意識,學習研究氛圍更加濃厚;扎實推進各層面科研課題的研究,建立課題之間的統籌體系,加強課題的整合力度,形成課題之間的優勢互補,最終使每個課題都對我校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并具有推廣意義。

2.具體措施:統籌、規劃學校教科研工作,形成學??蒲锌蚣?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激勵機制,讓全體教師立足課堂,提高參與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分層次提出要求,發揮骨干引領作用,主動申報并承擔市、區各級重點課題研究;科研骨干通過在區級以上的范圍內開設講座、介紹經驗、展示成果、出版??确绞?,進一步擴大學校的影響力;重視教科研成果的總結、提煉與推廣。

3.預期成效:現有的國家級、市級、區級課題順利結題;通過課題研究有效解決制約教育教學的一些瓶頸問題;教師的科研能力得到較好發展,形成一批研究型、反思型、創新型的卓越教師。

(六)推進教育信息化

利用網絡技術,實現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智力資源的共享與傳播,使學校實現教學、管理、服務三位一體的信息化集成。重點推進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力爭走在信息化背景下區域教育發展的最前列。通過教師外派交流、培訓、課程建設、承辦大型研討交流活動、校際交流等途徑,促進教育信息化水平的發展。

1.發展目標:校內教育教學的數字資源日趨豐富并得到廣泛共享;信息化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明顯增強;教學方式與教育模式創新不斷深入,信息化對教育變革的促進作用充分顯現。

2.具體措施:取得上級支持,對學校信息技術硬件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建設智能化教學環境,提供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和軟件工具;加強以“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為主題的培訓、研討和應用實踐。積極拓展學校交流合作范圍,力爭建立1—2所海外兄弟學校,開展師生交流互訪、海外游學等。

3.預期成效:專任教師普遍能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進行鼓勵性、發展性評價;倡導網絡校際協作學習,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逐步普及專家引領的網絡教研,提高教師網絡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的良好習慣,發展興趣特長,提高學習質量;增強學生

在網絡環境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積淀學校文化

1.發展目標:主要通過實踐“兒童友好教育”,不斷豐富學校文化內涵,使之入腦入心并內化為全體教職員工的自覺行為。

2、具體措施:

(1)持之以恒地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創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干群關系、同事關系和師生關系、家校關系。

(2)不斷完善學校的規章制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公平、公正、公開地實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和人文關懷的管理。

(3)堅持“校園文化自己創”的理念,優化校園文化設施建設,改造校園環境,特別是重視對“學校文化、理念、價值和精神”的標識設計和對全體成員的心智啟發作用,使學校成員以理解學校的目標和追求為己任,達到高度的認同。通過師生的共同參與、互動體驗來塑造屬于XX中心小學自己的“兒童友好文化”。

(4)發揮少先隊、社團組織的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構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育人文化,如課程文化、教研文化、教師文化、班級文化、學生文化、環境文化等,同時加強校內外文化交流。 (5)建設緊扣主題而又富有個性的班級文化。在班級形象設計,班級特色創建,班級制度建設,班級活動設計,班級工作評價等方面,充分體現“追求卓越,塑造個性”的教育理念,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動中促進學生的發展。

(6)推進辦公室文化建設。在符合學校的整體文化氛圍與文化建設的方向的前提下,鼓勵教師發揮特長、展示才藝,豐富辦公室文化內涵,努力營造愉快、合作、和諧、文明、高效的辦公室氛圍,創建學習型、和諧型、健康型辦公室,教師之間彼此尊重、團結協作、取長補短、和諧奮進,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動上“合拍”,形成強有力的教師團隊。

3、預期成效:

初步達成全體師生對學校優秀文化建設的一種認同,自覺承擔起弘揚和傳承學校文化的責任。全體教師傳道授業德才兼備,導學得法育人出新;全體學生德智體美和諧發展,傳承創造與時俱進。學校行政管理要實現“以人為本,班子務實,科學規范,寬嚴相濟”;隊伍管理要實現“志向高遠,愛生敬業,潛心治學,精心育人”;教學管理要實現“立足課堂,注重規范,講求方法,突出效益”;學生管理要實現“從嚴要求,狠抓細節,鑄成合力,疏管并舉”;后勤管理要實現“服務到位,效益優先,工作精細,協力育人”;環境管理要實現“整潔美觀,功能清晰,文化厚重,氛圍和諧”。 (八)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發展目標:學校辦學的硬件環境顯著改善,形成優美、精致、干凈、書香的校園環境;校舍、校產、食堂、財務管理等規范到位,為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可靠保障,為師生的學習生活提供優質服務。

2、具體措施:

(1)完善學校主體建筑的“兒童友好文化”建設。

(2)完成各個功能室的建設,以最大可能地滿足校本課程實施的需求。

(3)完成校園網絡的網速升級,建成“數字化校園”。

(4)完成圖書室、閱覽室、東平大舞臺、學校體育館舞臺的建設與改造工作。

(6)各個場所的相關標識、標牌、制度、職責等更新到位。

3、預期成效:建成一所環境精致、干凈整潔、文化濃郁的數字化學校;全體后勤員工有責任感,全心全意做好服務工作。

(九)筑牢安全防線,構建平安和諧校園。

1、發展目標: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類應急預案不斷完善;教職工崗位安全工作責任感全面增強;學生安全教育全面而有效;防范化解風險和事故處理能力進一步提高。

2、具體措施:全面梳理各項制度,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安全職責層層落實到崗位和個人;開發1-2本安全教育校本教材,并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季節變化、社會形勢等,突出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積極組織開展有關應急演練和技能培訓,提高師生應急自救、互救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堅持常態化隱患排查與整治,不留安全盲區和死角;定期進行安全工作例會和專題會議,研判安全工作形勢與環境,制定應對措施,未雨綢繆。

3、預期成效:學校不發生安全事故、重大責任事故或重大群體性事件;學生犯罪率為零;安全文化氛圍更加濃郁;鞏固廣東省食堂安全

示范校的建設成果。

五、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發動和組織全體教職工或教代會成員認真討論《學校五年發展規劃》,集思廣益,統一認識,凝神聚力。

(二)組織保障

1、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規劃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規劃的制定、論證、實施、評估等。

2、召開教代會,《規劃》需經教代會討論通過;一經通過,認真落實;同時要突出重點,制定年度實施方案。每年檢測《規劃》實施情況,針對出現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調控和修訂。

(三)資源保障

(1)經費保障。積極爭取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加大資金投入,保障教師培訓、科研、課堂改革、課程建設、特色打造以及校園環境改造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機制保障。完善教師的評價機制、獎勵制度,調動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校管理當中。

(3)后勤保障。加強后勤制度與機構建設,使學校的校產管理、財務管理更加科學、規范,為教師有效使用教育設施設備、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提供有利條件。

五年發展規劃實施方案范文第3篇

“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職工聯系戶

脫貧致富五年幫扶規劃

靈臺縣文體廣電局

周建輝

(2012年7月)

戶主姓名:唐生林 地 址:蒲窩鄉韓家洼村東頭社 幫扶責任人:周建輝 電

話:13919539166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委關于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精神,全面有序推進蒲窩鄉韓家洼村前灣社主導產業和

二、三產業發展,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切實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確保到2020年整村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結合《靈臺縣“十二五”規劃綱要》、《蒲窩鄉韓洼村“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小康建設規劃》和村情民情實際,特制訂本計劃。

一、基本情況:

唐生林,現年49歲,全家4口人,母親已72歲,年邁無勞動力,兒子二級殘疾,無勞動能力,三人均享受低保,女兒只有小學文化,每年外出打工掙錢。 2011 年該戶人均收入1475元,一家人生產、生活有極大的困難?,F有耕地11.75畝,塬地5畝,山地6.75畝,糧食作物9.35畝,果園1.3畝,人均純收入1475元。

二、制約脫貧致富的因素

(一)家庭勞力欠缺。戶主唐林生由于先天性智力障礙,只能完成一些最基礎、最簡單的事情,兒子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一個四口人的家庭,只有一個半人有勞力,想發家致富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缺乏技術知識。家里只有女兒一個人可以外出務工,但是由于知識技能的限制,只能勝任純勞力低收入的工作崗位,家庭致富理念單一,思想觀念較為落后;

(三)環境因素的限制。由于韓洼村位于蒲窩鄉東南端,自然條件很差,經濟發展整體比較落后,基礎設施建設欠缺,自來水入戶時間較晚,個人家庭山地多于塬地,限制了農作物種植的多樣性和農作物的收成,農業模式傳統單一。

三、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1.總體思路。深入貫徹落實省、市、縣“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精神,按照縣里的安排,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聯村聯戶為載體,以“為民富民”為目的,按照“山地種糧、塬地栽果、二三產業和外出務工齊頭并進”的思路,切實改善鄭福紅家的生產生活條件,培育主導產業,加強技能培訓,提高致富能力,堅持自力更生謀發展、整合資源促發展、爭取支持保發展,通過增加家庭經營收入和外出從業收入,促進經濟水平穩定增長,實現脫貧致富。

2.發展目標。到2016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元,年遞增15%,其中:勞務收入人均1800元,惠農資金收入人均200元,糧食作物收入人均1000元。

3.發展重點:一是積極發展果業。積極動員戶里加大果園種植力度,拓寬收入渠道。二是發展勞務經濟。通過勞務技能培訓、提供勞務信息等措施,實現唐紅艷外出務工由體力型向智力型、由盲目型向定點型轉變,同時在勞動權益保障等方面為其提高幫助,努力增加務工收入,確保2012年達到7200元。三是實施糧食豐產工程。

四、目標

1.2012年目標:人均純收入達到1700元,較2011年增長225元。其中:勞務收入人均1000元,惠農資金收入人均200元,糧食作物收入人均500元。

2.2013年目標:人均純收入達到1950元,較2012年增長250元。其中:勞務收入人均1150元,惠農資金收入人均200元,糧食作物收入人均600元。

3.2014年目標:人均純收入達到2250元,較2013年增長300元。其中:勞務收入人均1350元,惠農資金收入人均200元,糧食作物收入人均700元。

4.2015年目標:人均純收入達到2580元,較2014年增長330元。其中:勞務收入人均1600元,惠農資金收入人

五年發展規劃實施方案范文第4篇

① 五年內成為市級連鎖內裝公司,成立四家分店;

② 拿到裝修行業三級資質,爭取拿到裝修行業二級資質;

③ 五年后公司單年總銷售額達到1800萬,分店最低單年銷售額達到150萬。

具體規劃:

第一年:總店完成200萬年銷售額。

第二年:總店完成400萬年銷售額;年底辦理三級資質。

第三年:總店完成600萬年銷售額;年底確定兩家分店(A、B)地址,以及分店管理人員。

第四年:總店持續600萬年銷售額;A、B兩家分店各完成150萬年銷售額;年底確定另兩家分店(C、D)地址,以及分店管理人才。

第五年:總店完成800萬年銷售額;A、B分店各完成300萬年銷售額;C、D分店各完成200萬年銷售額;年底公司籌備二級資質相關事宜。

--上海XX建筑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2011/01/06

2011年全年月份業務額分布表

注明:2010年0

2、0

3、04三個月為首批業務員實習期(之后業務員實習期均為三個月),實習期工資中不包含“薪金標準”中的“特殊薪金”部分,過了實習期工資按公司分配個人業務額達標程度,評定是否加入“特殊薪金”這一部分。

--上海XX建筑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五年發展規劃實施方案范文第5篇

本次學業檢測及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學生的分析探究能力;減少了死記硬背的試題,增加了對所學基礎知識的實際應用。在命題上較符合新課程理念,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即:提倡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加強學生實驗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F將試卷及試題情況具體分析如下:

一、試題情況與分析

這次考試的試卷分為四種題型:填空題、選擇題、分類題、問答題。。試卷將所學的知識點分別穿插在這些題型當中,檢測的內容比較全面,適中。

縱觀這份試題,難易較適中,可以看出,試卷不光要考察學生的死知識,更注重對學生的生活實踐方面的知識進行考察,這些題的導向作用是很重要的,他會引導科學教學由應試教育逐步轉向素質教育,更加注重實踐探究能力。從得分可以看出學生對于簡答說明方面較差,也可以看出教師在這方面訓練較少,課上分析能力題學生掌握的不牢固。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多重視分析探究方面的教學,多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

總之,這份題考察了學生的全面的綜合能力,達到了素質教育的考試水平要求。

二、學生答卷總體情況

學生總體發揮好,學生成績理想。

第一題,填空。共15分每空1分。

主要從教材的基本知識點出發來考察學生的掌握情況,該題85%的學生會做,只有極個別學生在平面鏡成像答成了倒像的現象出現,所以導致失分,還有的學生掌握的不夠牢固。 第二題,選擇題,20分

學生們答的比較好,得分在98%以上。此考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緊密相聯,科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的影子,避免了學生的死記硬背,符合新課程的目標。學生答得比較好。個別學生復習不到位。

第三題歸類 共10分五小題。 學生此題掌握很好。得分率占75%,主要失分是復習不到位,教師和學生對此題沒放在重點,所以答的效果不太好。

第四題 問答題 共5分,此題答得很好,因為此題貼近于日常生活得分在95%以上,基本上的滿分。

三、教學改進策略

1.在以后教學的過程中,要抓好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與習得。在教學中,一定要一課一得,將課中的知識點進行強化,逐一過關。另外,還要多進行課外的拓展學習,進行相關聯的引申,便于把教學搞活。

2.重視科學概念的教學。利用概念圖讓學生建立科學概念之間的聯系性,提高科學概念的理解力。

3.優化教材,用教材教,加強方法指導。加強“科學與生活聯系”指導,給學生提供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與方法策略。

4.尋求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與策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水平。

5、實踐出真知,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認真觀察,仔細探究的能力,把實驗結果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五年發展規劃實施方案范文第6篇

德育工作三至五年規劃

為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培養出具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合格公民奠定堅實的基礎,特制定《實驗小學德育工作三年規劃》。

一、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堅持科學的教育發展觀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圍繞省制定的《學校德育工作考核體系》,以“促進學生習慣養成”為主題,積極探索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規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努力培養文明守紀、心理健康、自信向上、朝氣蓬勃、和諧發展的合格小學生。力爭讓學校成為“環境優美、師生優雅、學生優秀”的學校。

二、總體目標

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以創新務實的精神,落實教育、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的德育職能,利用三年的時間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工作管理體系,構建德育工作的平臺,確定一個德育課題,圍繞德育課題,開發德育校本課程,力爭學校德育工作達到省級領先水平。在三年內初步形成德育管理順暢、德育隊伍精良、德育方法創新、德育途徑廣泛、德育資源優化的工作局面,組成科學的、縱橫有序的德育建設網絡,通過生動活潑的德育手段,富有實效的德育途徑,以實踐為基礎,強化養成教育;以評價為手段,培養學生習慣,以學校為核心,形成德育體系,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道德素質。打造平安校園、綠色校園、文明校園,營造積極、創新、和諧的德育氛圍,整體構建有特色的具有規范化、精細化、人本化的德育工作體系,把我校打造成“書香門第,禮儀校園”。確保校內無重大責任事故發生,各項比賽成績明顯起色,獲獎人數逐年遞增,三年內達到省級德育示范校。

三、發展目標

2007-2008學年:

要探索一套具有實小特色的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辦法,與課改教學同步,使養成教育扎實有效。使學校責任心教育成為學校養成教育的突破口、德育亮點,培養學生自尊、自愛、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養成文明、健康、向上的優良品質。

2008-2010學年:

學校要綜合運用社會合力共同做好德育實踐工作,要在綜合實踐活動方面有所突破。建立“社會實踐基地、校內德育陣地、社區德育資源”三大基地的橫向溝通,重視過程管理和教育效果,努力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培養創新品質。形成家庭、學校、社區三級布點縱向貫通的德育基地網絡,保證學生能參與基地活動。

2010-2011學年:

全體教師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實踐活動,探索新時期班隊工作的新思路、新理念,形成一套富有時代氣息的現代班隊管理模式。學校德育研究課題取得成效,德育教育形成一定經驗。德育工作達到省級示范水平;校園良好育人環境形成規模。

四、主要措施

(一)豐富教育內容,全面提高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1、以養成教育為主線。認真貫徹落實《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分層施教。引導學生自覺遵守“守則”和“規范”,養成文明健康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探索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辦法,分層次、分步驟、分階段進行,以禮儀教育為抓手,開展學生文明形體;文明禮儀;文明語言;文明交際等系列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專題活動。培養學生的“三種習慣”,即: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熱愛閱讀勤學好問的好習慣,開朗樂群團結互助的好習慣;“三種精神”,即:誠信精神,吃苦精神,創新精神,努力打造“省文明禮儀實驗校“的品牌特色,培養具有文明素養的學生,使禮儀教育成為學校養成教育的突破口、德育的亮點。

2、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把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為新形勢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重大節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紀念日,結合當地的民族文化、歷史名人、革命傳統等教育。

3、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基礎。學校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建立心理健康咨詢室,開展經常性心理輔導活動,接受咨詢,為學生個人和團體提供咨詢、輔導服務,了解學生心理狀況,解除學生心理障礙,引導學生做好心理調節。

4、以法制教育為保障。今后法制教育要著重抓好兩項工作,一是加強法律普及教育,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針對性地加強法制教育,通過舉辦講座、觀看展覽、參加審判會以及案例分析、法律宣傳、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不斷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

5、以生存教育為底線。重點開展以自護自救能力、環境保護意識、生產勞動技能、交往溝通能力為主要內容的生存教育。通過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安全應急演練,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通過加強環保教育,使學生了解人類生存環境,提高環保意識,養成環保習慣;通過組織校園集體勞動、社會公益勞動,自我服務勞動和家務勞動,增強勞動意識、鍛煉勞動技能,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通過開展實踐活動、社會調查、交往訓練等,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與他人、與社會溝通和交往的能力。另外,要積極開展健康衛生教育、禁毒教育、預防愛滋病教育等,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生活習慣。

(二)拓寬育人途徑,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1、全員育人。德育工作要樹立全員參與意識,每位教師都應強化育人意識,自覺地承擔起育人責任,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行為和人格引導學生健康發展。要重視指導學生開展自我教育,充分發揮學生黨、團、隊組織作用,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服務的能力。學校要堅持以正面激勵為主的原則,大力開展榜樣教育、先進教育,用身邊的優秀人物和事

跡教育學生。與此同時,要建立健全師德監督考核制度,規范全體教師的育人行為。

2、學科育人。高度重視學科德育,教育、引導廣大教師提高教書育人的自覺性,充分挖掘所教學科中的思想道德內涵,有機地結合學科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努力探索教書育人的內在規律,把育人放在首位。一堂好課,首先要體現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3、管理育人。規范化、精細化、人本化的管理是提高德育實效,完成德育目標的有效手段。既要堅持依法治校,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德育制度,促進管理規范化。又要注重以德治校,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雙主體作用,推進民主管理。

4、班級育人。充分發揮班級德育主陣地作用,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主題班、隊會以及勞動、文藝、體育、社會實踐等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興趣愛好,幫助學生認識社會、鍛煉能力。要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環境,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創設和諧的學生關系,形成良好班風。以開展優秀班集體創建為重點,積極探索班集體建設的內在規律,使學校優秀班集體面不斷擴大。

5、實踐育人。要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學生了解社會、拓展技能、培養意志品德的基本途徑,做到精心組織、周密安排。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制度,落實課程安排社會實踐方面的內容,結合各種參觀、考察、社會調查、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確保社會實踐活動落到實處,讓學生豐富生活體驗,開拓視野,增進理解,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6、網絡育人。充分發揮網絡在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過各種培訓,要讓教師能熟練地使用網絡,駕馭網絡,從而使網上的德育工作更加生動形象,更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輻射力。學校利用校園網絡,建立德育網站、德育網頁,開展網上教育活動。通過網上德育成果展示,既增強正面教育的作用,又有力地向社會宣傳學校品牌,產生良好的社會聲譽。

7、環境育人。學校要從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培養文明行為的角度出發,加強校園環境建設,達到校園布局合理,環境布置合適的目標,使校園內陳列室、活動室、宣傳櫥窗、旗臺、旗桿等都能發揮育人功能。重視教室環境布置,學校要做好綠化、美化、凈化工作,創綠色校園。要確保設施安全,開展安全教育,創建平安校園。要把校園自然環境變成能動環境,化成師生自覺意識和文明行為,創建文明校園。

8、家庭育人。用學校文化影響帶動社區、家庭文化。通過建立家長委員會、開辦家長學校、家長接待日、家長會、家庭訪問等方式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改進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通過設立家訪記錄卡、學生校外表現卡、家校聯系卡等,溝通情況、相互配合,及時發現學生思想狀況,及時施教。隨時傾聽家長心聲,讓家長參與學校管理,讓學校與家長同步、讓素質教育走進每一個學生家庭。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促進家校溝通,開設網絡課堂、家長論壇,加強家校溝通與交流。

(三)創新工作機制,促進德育工作可持續發展

1、德育科研機制。圍繞國家十一五德育實驗課題,立足學校實際選題定位,通過教研解決學校德育中存在的問題,讓德育實驗根據實效性和針對性,并促進德育教師的專業成長。學校要將德育教研納入教科研整體工作之中。成立德育研究會,定期召開年會,交流經驗、推廣典型,掌握教育工作方向,為德育工作決策服務。要將德育重大課題納入基礎教育課題范圍,實行德育成果獎勵制,每年評選優秀德育課題和成果。

2、德育評價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班主任績效考核、及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德育工作評估三項德育評價機制。評價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自覺育人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自評、互評、校評、生評、家長評、社會評相結合,最終引導師生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

3、德育保障機制。通過舉辦學校德育論壇、組織優秀教育案例評選、開設德育培訓講座等多種形式,圍繞德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開展德育熱點、難點工作研討,促進教師更新德育觀念,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建立完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統一指揮、責任部門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各司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發揮團隊組織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構建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德育管理網絡。

4、德育激勵機制。規范化、精細化、人本化的管理是提高德育實效,完成德育目標的有效手段。既要堅持依法治校,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德育制度,促進管理規范化。又要注重以德治校,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雙主體作用,推進民主管理。完善改進已有的管理制度,按照相關制度操作,并及時對制度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修改,完善管理制度,讓常規工作制度化,創新化。充分發揮團支部和少先隊的作用,加強學生自主管理意識,提高管理效益。把德育工作和教師的職稱評聘、年度考核、教師聘任等掛鉤,促進學校德育工作持續發展的激勵機制。

五、工作思路

以學生為中心,以三條主線為突破口,以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素質為重點,力求做到:

1、求精:狠抓學校德育工作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工作態度認真、工作精益求精、能出精品成果的德育工作隊伍。

2、求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校德育工作思路,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開辟德育工作新天地,利用新觀念、新方法、新形勢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培養優秀人格,注重育人的實效性。

3、求真:根據工作中遇到的實際情況和學生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針對性開展工作,抓好班級、少先隊和其它學科的主渠道育人途徑,強化學科德育功能,注重德育的連續性、系統性。

4、求實:解決實際問題,認真抓好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從小事入手,從一點一滴做起,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個性化,人性化的教育。

六、工作形式

深入學生——經常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

主題講座——請有關專家講解安全、法制、國防、心理健康等問題

研討座談——各級領導齊抓共管,教師學生積極參與,不斷改革創新

多彩活動——結合學生和學校特點,開展學生樂于參加、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

七、工作途徑

教書育人——發揮廣大教師的教書育人渠道作用

管理育人——發揮管理干部的管理育人渠道作用

環境育人——發揮校園環境的潛在育人渠道作用

活動育人——發揮文體活動的熏陶育人渠道作用

上一篇:文明小區創建實施方案范文下一篇:衛生法律法規試卷答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