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次債危機與資產證券化論文范文

2023-10-10

次債危機與資產證券化論文范文第1篇

當前中國正處于努力推廣金融創新,大力深化與拓展資本市場的關鍵時刻,美國次級債問題的出現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難得的學習與反思的機會。我們應該從美國的次債危機中學習經驗教訓,深入了解美國次級債的成因對于中國未來的金融創新之路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美國次級債產生的原因

美國次級債危機目前受到全球范圍內的關注。實際上,2006年下半年美國的次級債市場已經出現了不祥的征兆,2007年4月之后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到2007年8月升級為席卷全球資本市場的。在美國次級債危機中,美國次級債供應商紛紛破產,全球對沖基金大面積宣布解散或停止贖回,跨國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普遍發出盈利預警,主要股票市場指數應聲而跌。

美國次級債危機的程度究竟有多大,目前我們還無法過早的下結論。但是,美國次級債危機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分析美國次級債危機的來龍去脈,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危機和總結經驗教訓。我們認為,危機爆發有以下深層次原因和一個觸發動因。深層次原因包括:第一,在房地產市場繁榮時期,各類住房貸款機構在牟利動機的驅使下積極擴張信用,會降低住房消費者的市場注入條件,從而造成貸款違約風險的不斷累積。第二,在金融創新潮流下,貸款機構通過證券化,將貸款違約風險分散給資本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在不恰當的激勵方式下,信用評級機構給予了證券化產品過高的評級,導致信用風險被投資者低估。第三,隨著金融市場發生變化,美國住房信貸市場風險進一步暴露出來;第四,由于近年來國際經濟增長形勢良好,導致美國及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金融機構降低了對風險的警惕性。美國次級債危機的觸發動因是,在房價普遍下降的背景下,聯邦基金利率的不斷上升推高了房地產抵押貸款利率,導致貸款違約率大幅上升。

1. 原因一:

寬松的貸款標準和創新的貸款品種。觸發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的導火索是美國房地產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在美國的住房抵押貸款市場上,所謂的優質貸款市場主要是面向信用等級高(信用分數在660分以上)的優良客戶,而次級貸款市場(Subprime Market)主要面對那些收入較低、負債較重的人,他們大多是中低收入階層或新移民。“ALT-A”(Alternative A)貸款市場則是介于二者之間的龐大灰色地帶,它主要面向一些信用記錄不錯但卻缺少固定收入、存款、資產等合法證明文件的人。2001年~2005年間,美國房地產市場進入繁榮期。房地產金融機構在盈利動機的驅使下,產生了強烈的增加住房抵押貸款的沖動。在基本滿足了優質客戶的貸款需求后,房地產金融機構開始把眼光投向原本不夠資格申請住房抵押貸款的潛在購房者群體,即次級抵押貸款市場。

對于房地產金融機構而言,在一個上升的房地產市場環境中,發放次級抵押貸款的誘惑要強于優質貸款,這是因為:第一,次級抵押貸款的收益率更高;第二,雖然次級抵押貸款的違約率更高,但是只要作為抵押品的房地產價值上升,一旦出現違約,房地產金融機構就可以沒收抵押品,通過拍賣而收回貸款本息;第三,房地產金融機構可以通過證券化,將與次級抵押貸款相關的風險完全轉移給資本市場。根據Inside Mortgage Finance提供的資料,在美國2006年新發放的抵押貸款中,優質貸款只占到36%,而次級債占到21%,Alt-A貸款占到25%。2001年美國次級債總規模占抵押貸款市場總規模的比率僅為5.6%,到2006年該比率上升到20%。

針對次級債申請者大多收入水平較低的特點,房地產金融機構開發出多種抵押貸款品種。在2006年新增次級抵押貸款中,大約90%是可調整利率抵押貸款。而在這些ARM中,大約三分之二屬于2+28混合利率產品。這種抵押貸款的償還期限是30年,其中頭兩年的利率是固定的,而且顯著低于市場利率,從第三年開始,利率開始浮動,并且采用一種基準利率加上風險溢價的形式。這意味著對于借款者來說,最初幾年還款利率很低,而一旦幾年后利率重新設定或本金重新計算,那么借款者的還款壓力將會驟然上升,很可能會超過低收入還款者的承受能力。

2. 原因二:

風行的證券化和偏高的信用評級。資產證券化作為一項金融技術,最早起源于美國。1968年美國國民抵押協會為了擺脫儲蓄存款大量提取所造成的流動性困境,首次公開發行“過手證券”,它的推出改變了銀行傳統的“資金出借者”的角色,使銀行同時具有了“資產出售者”的職能。20世紀80年代以來,資產證券化的內涵、品種和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不僅僅作為商業銀行解決流動性不足的手段,并成為在金融市場投資者和籌資者有效聯結、促進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的有力工具,進而在更重要意義上逐漸成為一種內容豐富的金融理財觀念和方式。資產證券化已經繼股票、債券之外,成為國際資本市場上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種金融產品。截至2003年底,美國的按揭資產證券化余額已達5.3萬億美元,非按揭資產證券化余額接近1.7萬億美元,兩項總和占美國債務市場2 2萬億美元的3 2%。

證券化是2 0世紀金融市場最重要的創新之一。對于房地產金融機構而言,為了迅速回籠資金以提供更多筆抵押貸款,它們可以在投資銀行的幫助下實施證券化,將一部分住房抵押貸款債權從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中剝離出來,以這部分債權為基礎發行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借款者未來償還抵押貸款所支付的本息,就成為房地產金融機構向MBS購買者支付本息的基礎。而一旦房地產金融機構將MBS出售給機構投資者,那么與這部分債權相關的收益和風險就完全轉移給機構投資者了。

根據抵押貸款的資產質量的差異,房地產金融機構會發行幾種完全不同的債券,通常包括優先級、中間級和股權級。相應的現金流分配規則為:首先全部償付優先級債券,如果有富余再償付中間級債券,最后償付股權級債券。由于收益分配和損失分擔的順序不同,那么這些債券獲得的外部信用評級就不同。優先級債券往往能夠獲得AAA評級,債券收益率較低,購買方往往是風險偏好較低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共同基金、養老基金等。中間級債券的信用評級包括AA、A和BBB,債券收益率較高,購買方往往是風險偏好較高的對沖基金和投資銀行。股權級債券往往沒有信用評級,債券收益率最高,通常由發起人持有而不對外出售,有時也出售給對沖基金和投資銀行。

對于中間級M B S而言,由于信用評級相對較低,而且缺乏一個自然市場,因此投資銀行往往會以中間級MBS為基礎,進行新的一輪證券化,這種以中間級MBS為基礎發行的債券被稱為擔保債務權證(Collateral Debt Obligation,CDO)。經過這種層層的包裝,優先級CDO往往能夠獲得AAA評級,重新贏得穩健型機構投資者的青睞。而股權級CDO的風險雖然大于中間級MBS,但是因為能夠獲得更高的回報率,而得到投機性機構投資者的追捧。

值得注意的是,信用評級機構的收入是基于所評級證券的金額,而非基于信用評級是否能夠真實地反映相關信用風險。在市場繁榮時期,信用評級機構為了承攬更多的業務,有時候不得不通過提高信用評級的方式來討好客戶。因此,這種不恰當的收入激勵方式使得信用評級機構主觀上降低了信用評級的標準。此外,由于證券化產品過于復雜,很多機構投資者對證券化產品的定價并沒有深入了解,而是完全依賴產品的信用評級來進行投資決策。最終導致的結果是,證券化產品偏高的信用評級導致了機構投資者的非理性追捧,最終導致了信用風險的累積。

二、次債危機對我國的金融穩定和金融發展的影響

美國次級債危機難以對中國國內金融市場造成直接沖擊,更多的是市場恐慌情緒帶來的間接影響。從目前來看,美國次級債危機不僅會對我國的金融體系穩定帶來一定的沖擊與影響,還會導致我國對房地產按揭市場和房地產價格波動的恐慌心理,這些都將不利于我國的金融穩定和金融發展。

由于次級債券市場與按揭抵押債券等債券市場的關聯性較高,中國銀行投資的按揭抵押債券、評級相對較高的公司債券以及其他長期組合,都因次級債市場的動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根據美國權威機構的數據測算,在美國次級債危機中,中行虧損額最大,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銀行均有虧損。但總體而言,美國次級債危機給中國銀行等中資金融機構帶來的影響還比較有限。

三、次債危機下對我國金融創新的再認識

1. 美國次級債危機不會影響我國金融創新的進程。

從美國的金融創新實踐我們可以發現,金融創新本身是一個社會金融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結果,它大大提高了儲蓄轉化為財富創造的投資活動過程中的效率,并有效地降低了投資成本,因此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近三十年來,美國經濟資本化和證券化的快速發展,為美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實際上,這次次級債危機的根源并不在于資產證券化本身,而是在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市場約束力下降,相關市場主體都違背了“注重風險控制”的原則。美國次級債危機爆發之后,不少人士對我國正在推進的金融創新和資產證券化業務表示擔憂,認為金融創新和資產證券化的風險較大,甚至提出應放緩資產證券化步伐。我們認為,首先應肯定金融創新和資產證券化的積極意義,不能因噎廢食,僅因美國次級債危機就得出中國暫緩金融創新的結論;第二,在認識美國次級債危機的同時,不能否定美國在金融發展史上的一些有益經驗。

另外,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過程也是金融風險不斷暴露的過程。在當前國內流動性過剩、金融業對外開放、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我國金融機構只有加強金融創新,才能有效減少系統風險和市場風險,確保國家金融安全。因此,美國次級債危機不會影響我國金融創新的進程。當然,次級債危機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借鑒,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少走彎路。

2. 資產證券化有利于我國商業銀行業務轉型和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資產證券化作為一項金融技術,可以使信貸資產成為具有流動性的證券,從而有利于改善資產質量,擴大資金來源,分散信用風險,提高金融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具體而言,資產證券化既有利于我國商業銀行業務轉型,也有利于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第一,資產證券化使得信貸資產具備了流動性,有利于盤活金融資產,通過資產的加速周轉創造新的效益,幫助商業銀行在不增加資本占用的情況下提高盈利水平和資產回報率。

第二,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改善盈利模式,實現業務轉型,完成由傳統商業銀行向現代商業銀行的轉變。

第三,資產證券化為商業銀行主動進行資產負債匹配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有助于提高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

第四,資產證券化有助于分流市場資金,

第五,資產證券化能夠推動我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資產證券化產品橫跨貨幣市場、信貸市場與資本市場,能有效地將三者聯系起來,形成動態均衡,切實提高資本市場的運作效率。而且,資產證券化產品增加了資本市場上的投資品種,有助于培育機構投資者,促進各類中介機構良性運轉。

3.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改善我國金融結構。

近百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歷史表明:一國金融體系的融資安排是影響國民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過于依賴銀行貸款在加大銀行整體系統性風險的同時,也將對企業創造財富的能力課以重稅,從而降低企業創造財富的動力。同樣,僅靠股票市場的融資渠道,將隨著企業股權的不斷稀釋最終迫使企業收縮擴張,以保持對公司的控制權。因此,只有盡快強化債券市場的發育,完善金融市場的結構,才能使之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后勁。一個公正、透明、高效、有序的資本市場,是動員社會資金有效轉化為長期投資的重要杠桿,具有價格發現、轉換機制、分散風險、創造財富、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優化資源配置等多重功能。

資本市場為資金供求雙方提供完全市場化的投融資渠道,把資金的供需雙方直接、緊密地聯結在一起,減少了中間環節的影響,能夠較為有效地提高透明度,增強市場信號機制,減少交易成本、代理成本、信息成本和尋找成本,而且要接受強大的外在力量監督,從多方面促使資金需求者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因而在資源配置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資本市場一方面通過證券產品期限與風險的轉化,加快資本積累的速度;另一方面,通過改變資本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結構,提高既定數量資本的配置效率。

勿庸諱言,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還存在不少問題,如直接融資比重依然偏低、市場層次少、產品單一、結構不平衡、債券市場明顯滯后于股票市場、監管體制不足等,尚未真正形成市場化的融資制度,金融功能仍處于抑制狀態,資本市場的“經濟晴雨表”作用仍不明顯。近年來,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得直接融資比例有所上升,但仍徘徊在10%左右,不但大大低于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也遠低于世界平均比例50%,導致我國資本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還較低。正因為如此,我國要根據國際經驗和改革開放的實際需要,把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不斷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和經濟證券化率列為金融優先發展戰略,通過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逐步使股權融資取代信貸融資成為主要的融資形式,從而提升整體經濟效率。相應地,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將從銀行間接融資主導型逐步轉變為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主導型,國內企業的股份制改造、發行上市將成為主流,上市公司將成為中國企業的基本類型和普遍形式。在當前我國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適度控制貨幣信貸增長的情況下,擴大直接融資比重顯得更有現實意義。

4. 加快監管創新,防范金融風險。

科學有效的金融監管是促進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美國次級債危機表露了美國金融監管存在的漏洞和缺陷,我國需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我國長期以來實行高度集中的金融管理體制,中國人民銀行曾在較長時間內承擔金融調節和監管職能。隨著金融業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金融業面臨更多的風險和挑戰,為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我國加大了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實行分業經營和分業監管的金融格局。應該說,實行金融分業監管符合當時的中國國情,對中國金融業的穩定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新的金融環境下,金融分業監管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多部門管理可能導致市場分割,不利于建立統一的金融市場;各部門監管標準存在差異,不利于公平競爭;各部門間的監管權力之爭可能誘致金融機構進行監管套利,產生道德風險,不利于金融穩定等。

在我國金融業綜合經營、混業經營趨勢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如果仍采取分業監管體制,可能發生較高的政策協調成本,而且分業監管帶有強烈的行政管理色彩。為了適應混業經營發展和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需要,我國應當實行金融監管的專業化和功能化,加強金融監管協調,防止出現監管重疊、監管遺漏或空缺的現象。我們要從防范金融風險的角度出發,積極推進金融監管創新,借鑒國際經驗與教訓,確立新的監管理念、方式、目標及評價標準,逐步建立起統一、高效、全方位的金融監管體制,不斷完善金融監管措施和手段,更好地體現金融監管的動態效率和靈活性,確保金融體系穩健運行。為此,我國要采取相應措施,從分業監管逐步轉向統一監管,可以考慮設立一個“超級金融監管機構”,加強金融協調監管,解決目前金融領域存在的監管沖突、監管空白等問題。這個“超級金融監管機構”應以國務院下屬常設機構的方式設立,使其具備直接管轄權和行政效力,以便有效發揮協調監管作用。“超級金融監管機構”的主要職責是制定國家金融發展戰略和協調金融監管,并不直接對市場進行監管,具體的監管業務仍由各個相應的金融監管部門負責執行。

摘要:今年九月份以來,美國次債危機愈演愈烈,很有可能演變成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偏松的貨幣政策、高倍杠桿的金融衍生品、金融機構的薪酬激勵機制等因素引發了次級債危機。我們認為,美國次級債危機與美國過度的金融創新有關,只要我國加快監管創新,防范金融風險,美國次級債危機不會影響我國金融創新的進程。

關鍵詞:次債危機,金融創新

參考文獻

[1]次級債危機的成因及對我國金融創新的影響分析.宏源證券研究所,2008.9

[2]安月:美國次級債危機產生的原因、影響以及對我們的啟示.未來與發展,2008.4

[3]湯世生:“從美國次級債問題看中國金融創新之路”.當代金融家,2008.3

次債危機與資產證券化論文范文第2篇

作者:秦亞東 楊健

編輯:凌月仙仙

關鍵詞: 資產證券化/次貸危機

內容提要: 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蔓延,我國資產證券化的法律風險不容忽視。在確認資產證券化的安全價值并強化風險隔離機制的同時,需要關注資產證券化立法自身缺陷所引起的法律風險。

美國是資產證券化的發源地,也是資產證券化技術最成熟和證券化市場最發達的國家。資產證券化的優點不必贅述,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暴露了一些問題。由于美國一直沒有一部專門的有關資產證券化的統一立法,而美國法院有關資產證券化的一些判例又缺乏內在的邏輯一致,從某種程度上說可以說是失敗的。[1] (P117)以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為核心,一場席卷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的風暴正在挑戰金融市場脆弱的神經,凸現了資產證券化的法律風險。我國的資產證券化雖然起步較晚,應當有必要注意我國資產證券化的風險防范,特別是法律風險防范。

一、次貸危機與資產證券化的風險分析

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注釋1:在美國,房貸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為優質(prime)貸款,第二類為次優(alternative-A,簡稱Alt-A或near-prime)貸款,第三類則為次級(sub-prime)貸款。)危機(sub-prime lending crisis),也譯為次債危機,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蕩引起的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但在其根本上沒有離開資產證券化的作用因素。次級抵押貸款是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

資產證券化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最重要的金融創新之一,也是各發達國家有效管理經濟和金融風險、發揮金融市場投融資功能并促進社會和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工具。因此,資產證券化產品在近年來發展迅速,一方面,新的產品不斷衍生,另一方面,在規模上增長迅速。在美國,金融機構將證券化產品與不斷上漲的住房市場相結合,特別是與住房貸款(特別是次級住房貸款)相關的證券化產品發展更為迅猛。新的金融工程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傳統的住房貸款業務分工更加專業化,出現了專門從事第一線發放貸款的住房貸款公司和住房貸款經紀公司,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只需要利用自身的資金優勢和信息優勢,批量購入住房貸款并加以證券化,為投資者量身定做相應產品。這就出現了房地產價格和金融資產價格的上漲、金融機構的業務擴張和收入增加,乃至全球流動性的進一步泛濫相互刺激的景象??梢哉f,資產證券化的膨脹正是次貸危機得以醞釀的溫床。[2] (P1)資產證券化的過程非常復雜,自然存在一些風險。這些風險可以概括為法律風險與非法律風險兩大類。

非法律危險。其一,信用風險。信用是滲透于資產證券化全過程的,沒有信用評級,增級資產證券化就失去了大部分的光輝,因此,中國資產證券化制度創新的關鍵一環就是創建良好的信用環境,包括良好的個人信用環境和政府信用環境。從美國證券市場及其他國家證券市場中我們可以知道,由于欺詐的發生而使投資者受損的例子屢見不鮮。其二,金融管理風險。資產證券化是金融管理發展的高峰,它代表了履約、技術和結構技巧的完美的平衡。如果任一因素發生故障,整個交易可能面臨風險。我們把這種風險稱為金融管理風險,主要包括參于者不能按協議進行交易,設備不能按要求運作如電腦故障,以及交易機制出現故障等。其他風險。諸如政策性風險、財產和意外風險、證券化產品流動性不足的風險等等。

法律風險。相對而言,資產證券化的法律風險顯得更加緊迫。一般情況下,雖然法律函件及意見書原本是為了消除外部的風險因素,但有時法律的不明確性及條款的變化本身往往成為整個交易過程中的風險因素,事實上法律風險是資產證券化過程中一直伴隨且起關鍵作用的一種風險。我國的資產證券化是建立在財產信托相關法律基礎上的,還沒有專門的立法(如日本2000年的《資產證券化法》、我國臺灣地區2002年的《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沒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就不能很好地規范各個參與方的權利義務、降低操作風險及提供必要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另外,我國缺乏中央優先權益登記系統(注釋2:中央優先權益登記系統是降低貸款的信用成本、提高金融體系運行效率的重要途徑。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會涉及在標的資產上已有的優先權益,如抵押權益等。即使在資產成為證券化產品的標的資產后,需要明確的法律制度來保護及確認優先權益及其先后次序。各國資產證券化的經驗顯示,建立中央優先權益登記系統是保證優先權益登記和監管的一個重要實施手段。法律比較健全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在資產證券化實踐中普遍采用了中央優先權益登記系統,以保證優先權益的確立,實施資產轉讓交易中對債務人的通知主義。),也為資產證券化帶來了法律風險。我國合同法規定,在債務轉讓過程中必須通知債務人,對債務人采取“通知主義”,這為資產證券化明確了轉讓的法律條件。但是,資產證券化資產池一般較大,逐一通知債務人帶來了操作性上的障礙。確立以公告或登記方法通知債務人的法律有效性,以便利證券化中成千上萬債權轉讓的操作,可以降低此風險。所有這些風險都不是彼此獨立地存在著,而是相互聯系的。這些證券化風險的影響及發生的可能性因交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投資者必須識別這些風險,分析它們的規模,審查減少風險的方法,以及正確估計那些減少風險的手段的有效性。投資者在任何資產證券化過程中,應閱讀資產支持證券交易中所提供的陳述書、保證書及賠償文書等文件,了解他們的責任范圍,查看是否有法律顧問出具的法律意見書以及注冊會計師的無保留意見書。 正在肆虐的美國次級債抵押貸款危機,很大程度上是由資產證券化產生的風險放大效應導致的。在過去五年,全球金融業增長已經大大超過實體經濟增長速度,增速是后者的8倍到10倍左右。這是現代金融工具帶來的全球資產證券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金融資產的快速膨脹。在這個過程中,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信用評級機構以及全球投資者都面臨新課題。因為金融創新給全球金融發展帶來風險分散機制的同時,也會產生風險放大效應。[3]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曾經表示由于經濟體的龐大,中國受次貸危機影響將不會很嚴重。然而年初的“中小企業成片倒閉”的傳聞開始受到金融決策者的重視,并不惜為此放松了對于信貸的控制,足以證明問題并不簡單。[4] 美國次級債市場危機,使歐洲許多國家投資者損失慘重。國內幾家商業銀行分別投資了美國次級債市場。次級債危機消息傳出后,這幾家銀行在A股市場的股價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普通股民的資產已有一些縮水。盡管國內的資產支持證券業務還是相對安全的, [5]我們不能因次貸危機而否定資產證券化,但我們必須注意其風險性。自2005年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啟動以來,中國部分銀行相繼開辦了該項業務,業務規模日益擴大。但鑒于目前市場情況及投資者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應強調資產質量,證券化資產以好的和比較好的資產為主。由此,中國銀監會2008年2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要求,發起行要切實落實證券化資產的“出表”要求,做到真實出售,降低銀行信貸風險;發起行亦要準確區分和評估交易轉移的風險和仍然保留的風險,對保留的風險必須進行有效的監測和控制。這是我國自2005年央行和銀監會發布的《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以來有一個重要的規范性文件。這也充分說明了政府對資產證券化風險防范意識的加強。

二、資產證券化的法律解讀與安全保障

(一)資產證券化主要是債權的證券化

從經濟學意義上講,資產證券化,是指發起人將缺乏流動性但能在未來產生可預見的穩定的現金流的資產或資產集合(在法學本質上體現為債權)出售給特殊目的實體(special purpose ve-hicle,以下簡稱SPV)。由其通過一定的結構安排,分離和重組資產的收益和風險并增強資產的信用,由此作為支撐,轉化成由資產產生的現金流擔保的可自由流通的證券,銷售給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者的過程。其內涵一是建立在資產池(asset pool)基礎上;二是債務分層(trenching);三是通過特殊目的實體(SPV)隔離風險。

資產證券化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更是一個法律過程。[6] (P3)證券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產物,而在法律層面上,它也是在不斷發展中的法制環境下體現為各種制度組合的金融創新工具。在法學上,“資產證券化實質上就是將現有或未來必定發生的金錢債權轉化為證券形式的一種融資方式。”[7] (P64)這一定義簡單明了概括了資產證券化的法學本質。通過資產證券化這種方式來利用債權,實際上包含了債權轉讓和權利證券化這兩個過程,是綜合運用債權轉讓和權利證券化的結果,因此,資產證券化是債權利用的高級形態。權利證券化除了債權證券化之外,還包括物權證券化和股權證券化。權利證券化產生的原因在于民法關于債權、物權、股權的一般規定不足以應付經常處于流通狀態的權利,因此將權利記載在證券上,外觀化地體現各關系人的法律地位,以確保交易的安全性,同時也加強便利權利的行使。[8]權利證券化體現了促進企業活動的安全和迅速化的理念。債權證券化,其最終目的之一是為了擴大債權讓與之自由。將權利結合在證券上,讓與證券發生讓與權利的效力,讓與證券極為方便,反復讓與即形成流通。

次債危機與資產證券化論文范文第3篇

肇始于美國的次級貸款危機, 抵押貸款市場的崩潰對全球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造成巨大沖擊, “主權債務危機”和“國家破產”成為本次金融風暴中誕生的新名詞。次貸危機對世界各國經濟造成的影響一直在持續, 各國政府自危機后出臺的一系列救市措施效果均不甚理想。

一、資產證券化的相關概念解析

(一) 資產證券化的概念

資產證券化 (Asset Securitization) 是指金融企業通過向市場發行資產支持證券 (Asset-Backed Securities) , 將貸款資產進行處理與交易, 把缺乏流動性的信貸資產轉換為證券, 并通過發行這種證券以融通資金, 從而達到改善資產負債結構的目的。

(二) 資產證券化的基本原理

資產證券化的三大基本原理分別是“資產重組原理”、“風險隔離原理”和“信用增級原理”, 這三個基本原理其實是對基礎資產現金流的進一步分析, 是資產證券化核心原理的深入。

1. 資產重組原理。

資產重組是資產的所有者或支配者為實現發行證券的目標, 根據資產重組原理, 運用一定的方式與手段, 對其資產進行重新配置與組合的行為。

2. 風險隔離原理。

風險隔離原理是指將基礎資產的風險與基礎資產原始人的其他風險隔離開。

3. 信用增級原理。

信用增級原理是從信用增級的方式來保證和提高資產證券的信用級別, 增加金融資產組合的市場價值。

(三) 資產證券化的類型 (1)

1. 抵押貸款證券化。

抵押貸款證券化分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 (Resident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 RMBS和商用房產抵押貸款證券化 (Commerc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 CMBS) 。 (1)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是以住房抵押貸款為基礎資產, 將借款人未來的償付貸款產生的現金流作為償還投資者本息的保證, 來發行債券的融資過程。對銀行來說, 通過這個過程可以增加資產的流動性, 規避支付危機, 還可以改善資本結構, 提高資本充足率。 (2) 商用房產抵押貸款證券化是以對商貿、服務業使用的建筑物、寫字樓、標準廠房等為抵押發放的貸款作為基礎資產, 還款的現金流主要來自于借款人出租房產的租金收入。

2. 資產支持證券化

資產支持證券化是指以除抵押貸款以外的其他資產為支持的證券化。具體分為以下幾類: (1) 貸款類資產。包括無抵押無擔保的企業貸款、中小企業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個人消費貸款、學生貸款等, 采用的基本結構是貸款擔保證券 (Collateralized Load Obligations, CLO) 結構, 通過貸款證券化改變現有資產風險資格, 降低資本充足率要求。 (2) 應收款類資產。包括貿易應收款、信用卡應收款、設備租賃費等。 (3) 收費類資產。包括公園門票收入、俱樂部會費收入、基礎設施收費、保單收費等。其中, 基礎設施收費是收費類資產中最常見的被證券化的資產, 包括交通、電力、供水、通訊等。 (4) 其他資產。如影片、唱片等知識產權的版稅收入。

二、資產證券化的國際化發展

(一) 證券化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發展特征

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金融創新自20世紀70年達在美國出現以來, 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而迅速的發展, 表現出三方面的發展特征:其一, 資產證券化產品品種不斷增加, 基礎資產從住房抵押貸款迅速向銀行其他信貸資產乃至其他資產拓展;其二, 資產證券化規模不斷擴張, 至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之前, 美國資產證券化的市場規模已達到10.8萬億歐元, 歐洲已經達到4537億歐元;其三, 資產證券化的范圍不斷擴大從國內向跨國發展, 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延伸。

(二) 美國資產證券化發展

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前, 在美國國內,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 美國實體經濟逐漸被新晉經濟體趕超, 政府大力發展虛擬經濟以期接續疲軟的實體經濟, 在這個過程中, 虛擬經濟的杠桿效應被以對沖基金和投資銀行為首的金融機構泛化, 在金融杠桿撬動巨額資金帶來高收益的同時, 風險也在疊層累計;同時, 全球金融市場在流動性膨脹的趨勢下形成一個巨大的流動儲備池。然而來自全球儲備池的百分之九十的資金最終又流回美國國內, 巨額的杠桿收益使華爾街上的金融大鱷們喪失了理智, 資產證券化的衍生品發展在這一時間段達到高潮。

資產證券化使得抵押貸款機構迅速收回貸款, 并且將大部分貸款風險轉移至下一級貸款者, 在虛擬經濟作為引擎拉動美國宏觀經濟上升的時期, 房地產市場處于運行良好的狀態, 資產證券化的信用鏈條不斷延伸、運作。

但是,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買房的目標客戶主要是600萬貧困人口、信譽不好的窮人和新移民?;谶@樣低劣的信用記錄水平, 美國銀行家創新性為他們推出的次級抵押貸款產品提出以下兩個假設條件:第一, 美國經濟增長, 利率保持在較低水平, 貸款人的收入有保障 (至少可以償還貸款利息) , 第二, 美國房市前景被一片看好, 房產價值有所提升, 這樣貸款人可以通過房產價值增值來進行再融資還房貸, 而銀行也不用擔心貸款人違約。介于這樣的假設前提下, 為吸引更多目標客戶, 美國銀行家們大膽推出一系列新的貸款產品, 客戶貸款門檻條件不斷下降, 次貸危機連鎖效應的導火索就此埋下。

三、美國金融風暴的形成原因及對資產證券化的影響

(一)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的原因分析

1. 利率是危機爆發的導火索。

自1997年以來, 美國住宅市場出現了自二戰以來歷時最長的一場繁榮, 尤其是在2000年至2005年間, 住宅市場的房價年平均實際漲幅達6.4%。而房價在2000-2005年間大幅上揚的原因是聯邦基金利率的大幅下降, 從而導致抵押貸款市場利率的走低。是為了刺激互聯網泡沫破裂后的美國經濟, 美國政府大幅降息, 大量流動性資產涌入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

隨著美國經濟的全面復蘇, 通貨膨脹壓力重新顯現, 為了抑制通脹, 美聯儲從2004年6月起開始加息步伐, 兩年內, 連續17次上調聯邦基金利率, 從2004年的1%上升到2006年的5.25%。美國抵押貸款市場中的次級抵押貸款規模及其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斷上升, 截至2006年底, 次貸總額已達1.67億美元。當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 住房市場出現拐點, 房價大幅降低后, 風險開始顯現, 一方面利率大幅上升導致80%的次級抵押貸款借款人的每月抵押還款在不到半年時間里猛增了30%-50%, 還款壓力劇增, 另一方面, 房價下跌使得即便出售房屋也無法償還全部貸款, 最終, 次級貸的違約率急速上升。

2. 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醞釀危機。

2007年的次貸危機從表象看來似乎是由于華爾街近幾年的金融創新產品CDO (Collateralized Deb Obligations) --債務抵押憑證價值出現巨額縮水引發的, 但事實上無論是CDO產品還是CLO產品, 都是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創新化的結果。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在危機爆發以前已經達到空前繁榮的地步, 1994年的數據顯示次級抵押貸款年度發行量不過350億美元僅占當年貸款發放總額的4.5%, 而至危機爆發之前這一比重已經達到20%, 涉及近500萬的普通美國家庭, 見表1。而其中住宅抵押信貸是次級抵押貸款發放的主要市場, 美聯儲前任主席格林斯潘接受訪問時說, 在2003年重新融資的高峰時期, 有10萬多筆抵押貸款選擇重新融資, 涉及金額達到2.5萬億美元, 占當年新發放住房貸款的66%這一數據較平均水平高出30%。房地產泡沫在次級抵押貸款的推動下不斷堆積, 為次級危機的爆發埋下禍根。

3. 信用評級公司催化次貸危機。

在次貸產品的生產過程中, 信用評級公司無疑發揮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作為權威的他們給資產證券化產品CDO產品做出了和國債相同的AAA級信用評級, 這才誤導了眾多機構和個人將CDO產品看做是規避風險的工具大量買入。大部分投資者缺乏專業方面知識, 對于次級抵押債券的資產情況、貸款人收入、違約率等等方面一概不了解, 人在探知未知事物的時候具有天生的謹慎性, 投資機構和個人不會輕易購買??墒悄碌虾蜆藴势諣柕葯嗤庞迷u級機構在這一過程中推波助瀾, 直接將這些債券做出AAA級的評級, 大量的金融衍生品被投資銀行, 對沖基金創造出來, 他們聘請了一批世界頂級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們運用及其復雜的數學公式和操作模型給這些創造出來的具有無法估擬的風險的金融衍生工具定價, 然后再不斷付給信用評級機構高額的評級傭金。在次貸危機爆發后, 人們終于意識到, 在這一場危機的醞釀過程中, 信用評級機構淪為華爾街投機者的同謀。

四、美國金融風暴對資產證券化的啟示與思考

(一) 美國金融風暴對資產證券化的啟示

美國次貸危機所暴露的問題具有一定意義的一般性, 對各國貸款機構、信用評級等機構也具有一定意義的警示作用。

1. 對商業銀行等貸款機構的啟示。

商業銀行等貸款機構應加強內部控制, 特別是加強內部風險控制。通過分析國家宏觀和行業的經濟運行趨勢及完善風險評估體系和預警機制等, 對于內部風險的監管需要發展“多頭化”的路線。以期從源頭上控制住包括“次級貸款”在內等資產證券化的風險。

2. 建立有關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資產證券化發展的必要前提。資產證券化交易中的SPV, 真實出售、破產隔離等重要核心環節均須得到法律的支持, 同時需要對相關的法律條文進行適當的修改。要明確審批、監管機構, 按照分業管理的原則, 制訂有關資產證券化的政策、法規等管理制度, 并負責指導、監督其實施。

3. 改革現階段信用評級機制, 即時監控信用評級產品的透明度。

評級公司是一種極為特殊的金融服務機構, 其產權私有, 但是其商業運作要求完全市場化。但另外一方面, 信用評級很大意義上是公共產品。正是因為評級的客觀性和透明度, 債券產品才得以定價, 市場交易才能順利進行。

(二) 鑒于次貸危機后的經驗, 構筑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的建議

資產證券化在我國現階段推行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 這是在所難免的。我國應該:第一, 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為改造我國資產證券化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國家完善的金融體制監管下, 才可以將資產證券化發展伴隨的風險掌握在可控范疇之內。第二, 政府在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要保持清醒頭腦。資產證券化是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交易技術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的產物。在規?;念A期下, 風險的預期和監管是彈性變動的。中國在發展資產證券化之初要在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中建立相對分立的風險制定部門和風險監管部門。風險制定部門積極組織有關部門著手制定與修改政策、法規, 包括市場準入、市場退出、各類參與主體的行為規范、監管主體、會計及稅收制度等, 為我國未來的資產證券化市場監管提供法律保障。第三, 資產證券化作為一項技術強、專業化程度高、程序復雜的融資工具, 需要大量掌握法律、會計、稅收和信用評級方面知識的復合性人才。他們既要有先進的理論和實踐知識, 又要充分了解我國的具體國情。

五、小結

本文通過研究資產證券化理論, 對資產證券化的品種分類和發展以及尋找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資產證券化發展的方式和途徑做了比較清楚的說明。但是, 資產證券化在中國具體的發展活動不能直接對應本文簡化的方案提出。如何將這些方案細化, 結合借鑒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后的自救措施, 如何避免中國證券化發展重蹈覆轍, 這一些問題將作為后續研究的重點問題進行探討。

摘要:自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至今, 次貸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的沖擊逐漸將一個極度不規范和缺乏安全性的金融體系曝光在臺前。本文鑒于美國和東南亞資產證券化市場發展狀況和曝光在此次次貸危機下的各國體系漏洞, 結合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原因深究, 以內部風險控制和加強信用評級制度建設層為核心, 對資產證券化發展提出啟示及建議。

關鍵詞:資產證券化,次貸危機,金融監管,信用評級

參考文獻

[1][美]Justin London.Modeling Derivatives Applications in Matlab, C++, and Excel[M].China Machine Press.2010.

[2]沈炳熙, 資產證券化:中國的實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 (4) .

次債危機與資產證券化論文范文第4篇

一、銀行資產證券化的概念及操作程序

銀行資產證券化是指銀行將流動性相對不足但預期現金流穩定的信貸資產匯集為一個資產池, 并進行結構性重組, 并以這些重組后的資產為擔保向市場發行證券, 從而轉換成自金融市場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證券的過程。主要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

1、發起人 (一般為銀行) 選取基礎資產。

2、發起人將基礎資產出售給特設信托機構 (SPV) 。

3、對基礎資產進行信用增級。

基礎資產是證券發行的支持資產, 它的等級提升了, 相應的證券等級也會得到提升。

4、對資產支持證券進行信用評級。

5、安排證券發行, 向發起人支付購買價格。投資銀行發售證券, 并將發行收入支付給SPV, SPV按購買合同將發行收入的大部分支付給發起人。

6、對基礎資產進行售后管理和服務??梢晕秀y行 (發起人) 對基礎資產進行管理。

二、次貸危機及我國銀行資產證券化的意義

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于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蕩、恐慌和危機, 根源在于次級貸款。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這類貸款申請者的信用評分低于620分, 債務與收入比可超過55%, 所申請的貸款數額與房地產價值比率可超過85%, 不必出具收入證明文件。盡管次級房貸的違約率較高, 但只要作為抵押品的房產價值上升, 一旦出現嚴重違約, 房貸機構就可沒收抵押品, 并通過拍賣而收回貸款本息;2001~2005年的房市繁榮帶來了次級房貸市場的快速發展, 而這些房貸大部分都被證券化了。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 即:購房者在購房后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 其后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危機發生前夕, 伴隨著美聯儲的加息, 美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下滑, 借款人無還貸能力, 造成大量的貸款損失, 進而引發參與證券化產品的相關利益者的損失, 導致了危機的發生。

盡管資產證券化促進了這場危機, 但也不可否認在它產生之初, 它給美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好處, 而有些好處是目前我國所需要的。

一方面, 貸款證券化是處置銀行不良資產的一種重要手段。

隨著近幾年的我國對不良貸款管理的重視, 我國商業銀行整體不良貸款額逐漸減少, 由2008年的5602.5億元降低至2011年的4279億元, 下降幅度明顯, 但仍然數額巨大。

另一方面, 隨著我國住房消費市場的發展, 住房貸款在銀行總資產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 這嚴重影響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貸款證券化可以提高資產的流動性。

三、我國銀行資產證券化的對策建議

1、基礎資產的選擇。

次級債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次級債的基礎資產選擇出現很大的失誤?;A資產是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現金流源頭, 只有源頭能夠有穩定持續的現金流, 才能保證后續證券化產品的現金流。因此在選擇基礎資產時, 應該注意: (1) 嚴格對借款人的信用審查, 確保每筆貸款的質量 (2) 基礎資產中各種信貸資產的期限、行業及地區分布及現金流特點等, 確?;A資產能夠達到分散風險, 產生持續穩定的現金流的目的。

2、進一步完善證券市場, 促進債券市場的發展。

銀行資產證券化過程, 是以銀行信貸資產為支撐發行債券, 從而提高銀行資產的流動性。中國債券市場從1981年恢復發行國債開始至今, 形成了銀行間市場、交易所, 和商業銀行柜臺市場三個基本子市場在內的統一分層的市場體系。其中, 銀行間市場是債券市場的主體, 債券存量和交易量約占全市場90%。銀行以外的各類社會投資者只能參與其他兩類市場。我國債券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嚴重不足, 直接影響債券的流動性。所以, 我們應加大對債券市場的發展力度。

3、培育機構投資主體。

在我國證券市場上, 機構投資者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建議在加快債券市場發展的同時, 加快機構投資者的培育, 逐步放開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范圍限制, 允許、鼓勵更多的有資金實力、有一定經驗、風險控制完善的機構投資者進入債券市場, 尤其是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市場, 提高資產支持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和深度。

4、加大對銀行等中介機構的監管力度。

加大對銀行信貸資產的監管, 避免銀行盲目放貸, 從而導致信貸資產質量低下;同時避免銀行出售信貸資產后, 作為基礎資產的管理人的不盡責。加強對信用增級及信用評估機構的監管, 以免它們為了利益, 對信用低下的信貸資產進行信用增級, 或給資產支撐證券不適合的等級等。

5、加強跨行業監管合作與協調, 建立健全相關監管法規。

由于歷史原因, 我國金融業目前實施的是分業經營模式, 實行的是以機構為對象的分業監管模式。然而, 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屬于交叉產品, 涉及銀行業和證券業, 這塊業務單獨由誰監管都不全面, 所以必須加強監管部門之間的合作與協調, 建立和健全監管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 實行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合規監管與風險監管、單一機構監管與集團并表監管相結合。

此外, 我國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方面的專門法規目前只有《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和《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監督管理辦法》, 其余法規方面只是稍有涉及。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是一項系統工程, 需要一整套完備的法制系統加以支持。只有統一地制定專門的資產證券化法, 控制好資產證券化過程的每一個風險環節, 從根本上解決資產證券化方面的法律覆蓋問題。

摘要:2005年, 我國首批銀行資產證券化試點在建行和國開行拉開了帷幕, 2008年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的爆發, 如何趨利避害, 使銀行資產證券化更好的在我國發展, 針對這點, 本文提供了幾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后危機時代,銀行資產證券化,對策

參考文獻

[1]宋琳.對資產證券化的重新認識[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 2009年04期

次債危機與資產證券化論文范文第5篇

與美國相比中國資產證券化的起步較晚, 1992年海南“地產投資券”項目開始了證券化的嘗試, 到2005年3月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獲準作為試點單位, 分別進行信貸資產證券化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試點, 這也標志著中國本土證券化的試點正式開始。截至2006年12月底, 中國證券化產品累計發行規模達451.2127億元。從發行市場規模來看, 中國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規模從2005年的171.3627億元增長到2006年的279.85億元, 增幅達到了163.31%。此外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種類日益豐富, 涵蓋的行業日益廣泛, 包含銀行、電信、交通等諸多行業。產品期限從0.18年至5.34年不等, 其收益率也從2.29%~5%各異。雖然資產證券化在我國正蓬勃發展, 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影響了其健康發展。

(1) 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流動性差。

因為資產證券化產品市場交易價格表現穩定, 波動幅度較小, 單只產品價格最大波幅為33.53%, 最小波幅為0, 絕大多數產品價格波幅在5%以下。目前中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的流動性較低, 不僅與歐美發達國家市場相差甚遠, 而且與中國自己的股票市場相比也有巨大差距。流動性差成為發展資產證券化市場最核心的問題。

(2) 資產證券化二級市場割裂。

因受分業監管體制的限制, 資產證券化被割裂為兩塊, 一是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 二是企業資產證券化。兩種資產證券化產品各自由不同的監管部門審批, 在不同的交易場所上市流通, 適用不同的監管規則。證監會主管企業資產證券化, 將企業資產證券化完全消化在證券行業內部來運行和管理, 造成與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并不在統一的市場上交易的局面, 這使得投資者對不同產品的理解和信息的獲得產生負面影響。而且, 銀行信貸的資產證券化只能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和交易, 面對的投資者結構單一, 數量有限, 而且其發行還要經過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兩道審批關口。

(3) 相關法律法規缺失

在立法上, 沒有就資產證券化進行統一立法, 而已出臺的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規定法律位階不高、層級較低、適用范圍較窄, 其又與高位階的法律存在沖突, 投資者將在司法實踐中面臨很大的風險, 可能會得不到法律救濟。一旦出現糾紛, 投資者無法可依, 基本權利得不到保護。這使得企業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方向極不明確。

2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資產證券化的啟示

(1) 必須穩步推進我國資產證券化進程。

不能因為美國次貸危機, 我們就停止資產證券化的步伐, 資產證券化是金融業發展的趨勢之一, 為穩妥發展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 金融機構在住房抵押貸款發放中應加強風險控制, 認真考察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 降低違約概率, 同時積極尋求除住房以外的抵押物或擔保, 降低違約損失率, 從而為房地產市場證券化提供堅實的保障。同時, 應避免樓市“非理性繁榮”, 這是住宅抵押貸款證券化健康運行的必要基礎。目前房地產業在我國很多地方已經成為支柱產業, 但是房地產業的繁榮應當與當地的購買力相一致。如果在房價的快速上升成為單邊預期的基礎上進行資產證券化嘗試, 將使大量的銀行風險轉嫁給社會, 為金融穩定乃至社會穩定造成隱患。雖然單個住房抵押貸款由于提前還款等因素使其現金流量不確定, 而對于一組住房抵押貸款組成的資產池而言, 由于統計規律的作用, 整個資產池的現金流呈現一定的穩定性, 通??筛鶕v史數據對整個組合現金流的平均數做可靠的估計。商業銀行通過資產證券化將缺乏流動性的信貸資產組合成資產池, 轉入流動性較好的資本市場, 而轉出的資產也從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移出。這樣, 商業銀行可加速將金融資產轉化為現金, 資產負債結構和期限隨之得到改善。此外,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面臨嚴重的短存長貸問題, 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就是將已投放的貸款進行證券化, 提前回收流動性, 防止因為資產負債期限錯配所引發的流動性風險。

(2) 大力發展資本市場, 防范系統風險。

雖然次貸危機通過資本市場被急劇放大和傳播, 但是我們卻不能否認以資產證券化為核心的金融創新, 為美國資本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是一國金融強大的核心, 也是現代經濟的必然要求。資本市場是一個縱橫交錯的市場, 從橫向看, 可劃分為主板市場、二板市場、創業板市場、場外交易市場和私募股權債權市場;從縱向看, 可劃分為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理財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等。資本市場系統風險一旦失控或與其他不良因素發生共振, 輕則影響資本市場某一層面或某一類投資產品市場的穩定, 重則造成整個市場的危機。而危機的爆發, 必然會對企業、投資者、政府都產生極大的影響。危機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資產價格暴跌, 財富大幅縮水, 資本市場出現全價格暴跌是資本市場系統風險爆發的最主要、最常見表現形式, 也是金融危機的主要表現形式。通過發展資本市場能增加證券化產品的流動性, 更好發揮金融市場的資產匹配和價格發現功能。此外造成資本市場系統風險的內因是市場內部缺陷, 促使系統風險集中爆發的外部因素則可能來自經濟、社會、政治等多個方面。因此政府對于資本市場的系統風險必須高度重視并介入風險的防范和風險治理。

(3) 加強對資產證券化的風險監管。

從次貸危機中可以看出, 雖然資產證券化具有轉移和分散金融風險的功能, 但是它卻無法消除整體風險, 它只是在微觀上降低了風險, 在宏觀上卻是將風險以新的方式重新組合, 并且隨著金融創新的發展, 未來的風險將日益復雜。資產證券化的風險體系, 是一個由多種風險交織在一起彼此制約的復雜鏈條, 各種證券化產品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因此應當對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 交易主體進行全面監管。有效的金融監管可以維護信用, 保證支付體系的穩定, 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促進金融機構之間的公平競爭。首先, 作為一種外部力量, 金融監管的有效運行依賴于健全的金融法律體系, 除了主體法律體系外, 監管機構還需要一套較為完整的實施細則。其次, 我們認為中國的監管框架可在總結美國經驗的基礎上, 根據中國的實際, 逐步將分業監管模式轉變為功能型監管模式, 適時地根據金融發展的特點, 調整金融監管的功能、組織結構及方法, 逐步加強金融監管的能力與效果。此外還應加強金融機構主體創新風險防范, 建立和完善創新金融工具交易的內部控制制度, 實施全面的內部控制和稽查, 有效發揮內部監管職能。

總之, 從國際上來看, 資產證券化是大勢所趨, 由于資產證券化在我國處于剛剛起步階段,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它的進步需要監管機構、商業銀行、投資者的共同推動, 分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承擔起各自的責任。這樣才能使資產證券化安全穩定的推進, 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摘要:美國次貸危機及其引發的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了重創, 在全球經濟艱難復蘇之時, 回顧這次次貸危機, 如何從次貸危機中吸取教訓, 避免類似的危機重復出現值得探討。本文結合資產證券化的現狀, 針對中國目前蓬勃發展的資產證券化得出一些啟示。

關鍵詞:次貸危機,資產證券化,風險監管

參考文獻

[1]曹元芳, 吳超, 劉伯酉.美國次貸危機:原因、機制及教訓[J].華北金融, 2008 (5) .

次債危機與資產證券化論文范文第6篇

關鍵詞:資產證券化,發展現狀,分析

一、當前美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現狀及原因剖析

在經歷一年多的蕭條困境之后, 隨著美國經濟的逐步回暖, 美國資產證券化市場開始復蘇。一些資產證券化產品市場規模逐步擴張;但同時, 由于美國經濟復蘇目前尚不穩固, 因此, 資產證券化市場回升依然乏力和脆弱。主要表現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 隨著各金融機構收緊高風險貸款的發放, 以高風險貸款為基礎資產的證券化產品成了無米之炊。同時, 這類產品因其高風險性而被投資者當成有毒產品, 傳統買家如保險公司和各類基金的投資興趣銳減, 紛紛規避三舍, 極少交易、配置。其后果是自危機發生以來, 歐美各大投資銀行的證券化業務大幅萎縮, 甚而關門大吉。然而, 最近以人壽保險合約為基礎資產, 打包、切塊后出售的保單證券化產品很有可能使證券化產品東山再起, 重出江湖, 成為繼按揭抵押證券化產品后的又一資本市場熱點。

1. 以信用卡、汽車貸款為主的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明顯增速;同時呈溫和放大態勢的是政府支持類住房抵押債券。

2. 中小型公司資產證券化以及商業房產抵押貸款證券化復蘇依舊乏力。

二、美國資產證券化市場復蘇與脆弱并存的原因剖析

1. 政府救市計劃逐步落實, 經濟開始復蘇, 消費回暖。

次貨危機后, 美國推出巨額救市計劃, 隨著這些救市計劃與救市資金的逐步落實, 美國經濟呈現出回暖跡象, 消費信心有所恢復, 各項經濟指數回升, 表明美國經濟出現恢復性增長。經濟的艱難回升, 帶動資產證券化需求增長, 其中信用卡、汽車信貸產品增速明顯。這與美國推出汽車以舊換新業務的帶動直接相關, 汽車信貸回暖強勁。同時, 由于有政府的信用擔保, 因此, 政府支持類抵押貸款證券亦呈現出溫和放大跡象。

2. 美國政府改革金融監管體制, 全面加強金融監管, 信息透明度提高。

次貸危機后, 美國政府適時推出了《現代金融監管架構改革藍圖》, 開始實施對美國金融臨管體系的全面改革。旨在通過這次改革, 實現整合金融監管機構, 提高監管效率, 降低監管成本, 加強信息溝通與彼此間協調, 保護消費者利益等金融監管改革目標, 努力建立起一套適應現代化金融體系發展的全新的監管機制。在這份改革構架中, 美國政府以短期、中期和長期改革規劃為具體目標, 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這些措施的推出對重新規范資產證券化市場, 提振和恢復市場信心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因此, 在這一背景下, 資產證券化市場得到明顯恢復。

3. 金融體制改革后, 美國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了金融立法, 嚴格

規范評級機構的市場行為, 規避評級機構的道德風險, 對推動資產證券化市場在危機后的重構與發展奠定了有力基礎。美國政府于2010年5月推出了關于加強對信用評級機構市場行為進行監管的《監管執行原則說明》, 這一原則說明將于2010年8月正式實施。其主要內容涉及評估質量與一致性原則、獨立性與利益沖突原則、信息披露的及時性與透明性原則和信息保密原則四大部分, 對評級機構的信用評估行為實施更加審慎、嚴格的監管。這些措施的出臺, 對穩定資產證券化市場, 規范其運作起到促進作用。

4. 金融監管改革后, 各項改革措施的出臺, 推動投資機構有所自律。

美國的金融監管改革藍圖特別對各金融機構的商業行為提出相關監管改革措施, 并設立一個專門的金融監管機構加強對金融機構商業行為的監管。推動投資機構加強自律, 嚴格約束和規范其商業行為, 以加強對資產證券化市場的規范和調控。

隨著美國經濟的復蘇和恢復, 美國資產證券化市場景氣指數明顯回升;但這種回暖的跡象依然是脆弱和乏力的, 其原因主要表現為:

(1) 經濟復蘇不穩, 房地產市場需求依然不旺, 資產證券化市場需求尋求進一步的支撐。迄今為止, 美國經濟回升依然緩慢、艱難, 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 房地產市場仍然沒有走出低谷, 消費水平沒有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 2009年8月, 美國從信用卡到購買房車等消費貸款總余額減少了120億美元, 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后折合成年率下降5.8%。這已是美國消費貸款余額連續第七個月下降, 持續下降的時間是1991年以來最長的。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和投資信心指數雖在波動中上升, 但整體改善幅度不大。

(2) 商業銀行貸款相對枯竭, 流動性不足造成資產證券化市場復蘇乏力。次貸危機后, 美國政府向商業銀行注入大量流動性, 以挽救危局, 但仍不能阻止一些銀行的倒閉。同時, 美國的儲蓄率水平較低, 美國的儲蓄率在2004年到2006年分別為:1.8%、-0.4%、-1%, 在全世界處于較低水平。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不足嚴重影響了資產證券化市場基礎資產的積累。另一方面, 貸款的高違約率依然打擊著市場信心。由于經濟回升乏力, 失業人數的增加, 住房信貸市場沒有得到完全恢復, 很多按揭貸款出現壞賬。

(3) 商業銀行仍有大量壞賬和“有毒”資產需要處理。目前, 來自美聯儲的數據表明, 美國的貸款拖欠率仍在上升, 到2009年三季度, 無論是房地產貸款, 還是消費貸款, 其貸款拖欠率比二季度、一季度都有所上升, 而且是持續上升。一方面是舊的很難核銷掉, 新的有毒資產還在產生。尤其是消費貸款中的信用卡貸款, 超過10%的信用卡貸款出現壞賬。這些都是有毒資產。

參考文獻

[1]U.S Securitization Report, BMO Capital Market, April2010.

[2]趙靜梅, 美目金融監管結構的轉型及對我國的啟示.圍際金融研究.2007, (12) .

上一篇:國際貿易摩擦問題探討論文范文下一篇:精細化管理中護理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