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化研究中心網站設計論文范文

2024-01-23

文化研究中心網站設計論文范文第1篇

一、研究項目概述

2017-2018年寒假, 即春節期間, 組織來自不同學校的對音樂特別是對中國非遺戲曲非常感興趣、以及對保護非遺戲曲文化有著非常強大的責任心的高校大學生, 其中他們包括來自廣州工商學院的學生、江門五邑大學的學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的學生, 惠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以及湛江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前往白字劇的發源地——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陶河鎮去學習戲曲音樂和檢驗戲曲音樂能否與現代流行音樂的融合的研究項目。

白字劇, 汕尾市三大稀有劇種之一, 流行于廣東省汕尾市地區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白字劇歷史悠久, 元末明初從閩南流入粵東, 到了汕尾市海陸豐與汕尾話、民間藝術結合, 遂逐漸形成了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海陸豐白字戲。音樂唱腔基本為曲牌連套體, 輔以民歌小調。因唱曲多用“啊咿噯”襯詞拉腔, 故俗又叫“啊咿噯”。后來吸納竹馬、錢鼓、漁歌音樂等傳統民間藝術, 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

此次, 高校大學生們去了汕尾市海豐縣陶河鎮大坑去學習最原始的戲曲文化。跟隨當地資深的戲曲音樂家和白字劇戲曲演員學習大坑的白字劇戲曲。在學習過程中, 了解到了戲曲文化特別是白字劇戲曲文化的很多知識, 包括白字劇戲曲的起源歷史、創作歷史、戲曲器具的用法、口白的編排、戲曲音樂節奏的控制、劇本的來源、戲曲劇本的創作背景、戲曲說唱人員的編排以及每個人物所對應角色。

為了達到事先預想的效果, 高校大學生先根據戲曲角色的編排進行演練。首先在提取白字劇戲曲音樂的精華部分上, 先了解戲曲里面的劇本、劇本里面的口白、說唱等等, 然后按照各自的角色進行分配和演練。其次利用當代的音樂器具, 將戲曲與現代音樂融合, 創造出異于原始傳統戲曲音樂和現代流行音樂的新型音樂。這種音樂綜合用到了戲曲音樂里面的口白、戲曲音樂獨有的節奏安排以及具有民間故事的劇本、同時用到了需要利用現代音樂器具進行編曲的器材、融入了現代流行音樂的元素等等。其中現代音樂器具包括中西方的現代音樂器具, 如:大提琴、古箏、琵琶、嗩吶、鑼鼓、大鑼、大管弦、二弦、三弦、二胡、大鼓、響盞、以及現代全世界都普遍流行的吉他、鋼琴、鼓等。通過將近兩年的實地學習、考核以及檢驗。最終, 證實了非遺戲曲文化是可以借助現代的音樂元素, 創造出能夠融合兩者優點的音樂元素的新型的優質音樂。

這種別于傳統和現代的音樂是將非遺戲曲的精華部分, 即辨識度高、塑造性強的音樂與現代音樂的新穎部分, 即傳唱度高、可接受性強的音樂融合在一起, 創造出精妙、新穎、好聽的兼具古典的和流行音樂元素的歌曲。

二、項目取得的關鍵數據

通過結合白字劇戲曲音樂和現代音樂的優點, 創造出異于原始傳統戲曲音樂和現代流行音樂的新型音樂。在當地, 通過公演、錄像、記錄采訪、MP3、MP4儲存方式等的傳輸, 得到了當地男女老少對這種新穎音樂的接受和認可, 特別是對當地年輕人的影響, 我們發現, 在進行公演的時候, 有很多的年輕人特意趕過來現場聆聽這種新型的音樂。

三、創新點

準確利用了傳統戲曲——白字劇戲曲的獨特的音樂形式以及現代新型音樂的新元素, 創作出了兼具非遺戲曲音樂類和現代音樂新元素類的新音樂, 這種音樂還把當地地方方言融進在里面, 不僅給這種新型的音樂增添了與當代音樂不一樣的音樂風格, 而且這樣的音樂也很好的保護了非物質音樂類的遺產。同時這種兼具中國傳統優秀戲曲音樂和現代音樂的作品, 它不僅開創了以前音樂領域上不曾被人們嘗試過的音樂風格, 而且也創新了中國的非遺音樂類文化, 并借助音樂的形式傳承了下來。

四、項目研究方法與特色

(一) 對比兩種不同類型的音樂

創作此類音樂需要準確把握兩種風格不一樣的音樂。從它們的差異中, 找到創作的突破口, 這種突破口就是這兩類音樂所獨具的特點, 并將這兩種音樂的特點融為一體, 創造出獨具特色的音樂。在創作和學習中, 傳統的戲曲比較偏向于老一輩, 而現代音樂則更偏向于年輕的一輩。將這兩種不同類型的音樂融合在一塊, 并且能夠在男女老少中普遍得到接受和熱衷, 便是該項目最終成功的關鍵。其次在了解和學習非遺戲曲音樂和文化的時候, 通過深層次的認識和掌握它們的最基本的音樂節奏、音樂唱法等, 繼而從中提煉出了即保留了傳統戲曲的精華部分同時我們又保留現代年輕人比較熱衷的音樂元素和風格的精華部分。最后, 通過了解和掌握好現代音樂創作所要具備的要求以及現代音樂創作需要用到的音樂器具。將兩者的特點融合在一起, 創造出了別具一番滋味的新型的音樂。

(二) 融合兩種風格不一樣的音樂

對于該音樂類項目, 本著非遺音樂類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遺戲曲類的音樂與現代流行音樂的融合的主題, 將非遺戲曲類的音樂和現代音樂融合, 設計并創造出了與以往音樂風格完全不一樣的新型音樂類作品。

(三) 把握兩種不同風格的音樂的優勢

對比地學好非遺音樂和現代音樂, 特別是在非遺音樂上。由于時代的變化、經濟的發展以及國際外來音樂在中國的傳播, 非遺音樂類特別是在非遺戲曲上, 它們的存在本身就距離年輕的這一輩的時間比較長遠, 而年輕的這一輩對它們的認識和了解大都處在萌芽、被動時期甚至是未曾接觸過的時期, 因此, 在進行創作的該項目音樂的時候, 特別需要通過親身實踐, 去學習和了解非遺戲曲類文化。當然對于現代音樂, 因為在日常生活中, 處處能夠接觸它們, 對于現代音樂有一定的了解和基礎, 因此, 可以更好、更有優勢的利用現代音樂。

(四) 利用好現有的條件

首先, 在項目創作中, 來自不同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利用自己院校的現有資源, 前往白字劇的起源地學習當地的音樂和文化。此外將非遺戲曲音樂與現代音樂的完美融合, 找到和創作出了一種別于現代音樂和戲曲音樂的新型音樂, 這種音樂即保留了非遺類音樂的特色同時它也將現代流行音樂的新元素融入在里面, 并且也保留民族文化的根須和火種, 守護民族精神的家園, 維護民族文化主權和國家文化安全。

五、結論

(一) 歷史底蘊濃厚, 發展潛力大

京劇、昆曲、豫劇、評劇、越劇、黃梅戲、曲劇、越調、呂劇、滬劇、白字劇等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民聲, 與現代音樂融合是被證實的一種非常新穎、獨特的方式。在融合傳統的戲曲文化與現代文化中, 給予現代流行音樂古典的氣息, 給新音樂全新的創造風格, 同時也可以給予現代的音樂多種選擇方式。

(二) 具有典型的特色

通過這次的創作實踐, 我們成功將非遺類戲曲文化與現代音樂的完美結合, 這種風格和類型的音樂, 將古典的戲曲文化和現代音樂元素融合在一起, 創造出了不同于現代音樂和傳統戲曲音樂的新音樂, 此外它不僅將中國傳統的優秀戲曲文化在現代中生活中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發揚出來, 而且也可以以將中國的戲曲文化傳播給下一代的國人, 讓中國的戲曲文化煥發生機與活力。

(三) 能夠滿足大眾

這也是首次嘗試把地方方言作為新型音樂的唱版, 突出了前所未有的地方特色和音樂風格, 而且還借助現代的流行音樂, 將其融入在一起, 能夠創造出即滿足老一輩人們審美和鐘愛的音樂, 同時又能滿足了當代年輕一輩們對音樂的需求。

(四) 起到保護傳統文化的作用

通過將非遺戲曲音樂類與現代音樂融合, 創造出的這種新穎的音樂, 它們本身就具備了傳統音樂和現代音樂的優點, 借助“融合”的方式, 可以成功將非遺戲曲音樂類保留下來, 不被人們遺忘和忽視, 從而達到了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的作用。

響盞:中國樂器, 盤內由中央孔處以一小繩拴木珠撞擊盤沿發音, 清脆如鈴。

摘要:為了探索和研究非遺戲曲文化創新創業研究項目《201713714036》;為了查看當代非遺戲曲與現代音樂的融合程度;為了證實非遺戲曲類對現代生活的越來越重要的影響;為了喚起人們對非遺戲曲文化的了解與重視以及為了進一步保護中國廣東優秀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海豐戲曲 (白字劇) 。通過引導和組織熱衷于創作新類型音樂、對非遺戲曲文化有著非常濃厚的情感和底蘊、對保護非遺文化有著非常強烈的責任心的當代大學生親自到非物質戲曲文化遺產之地廣東海豐陶河去學習和檢驗非遺戲曲與現代音樂的融合效果。成功找到了保護非遺戲曲文化的一種與眾不同的方法和實踐過程遇到的問題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非遺戲曲,白字劇,融合

參考文獻

[1] 陳少冰.開發文化創意產品保護傳統文化遺產[J].現代職業教育, 2017 (15) :184.

文化研究中心網站設計論文范文第2篇

文化, 是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 廣義的文化也包括物質財富。文化的概念非常廣泛, 文化包括宗教、藝術、哲學、科學等。糧食文化是文化中的一部分, 糧食文化指的是整個全人類和社會積累起來的因為糧食而產生的文化, 是因為糧食引起的社會關系, 而不是糧食本身, 是糧食通過人類農業勞作、生產加工等所逐漸形成的與糧食相關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不僅是糧食在人們腦海中形成的整個人類發展的歷程, 也是因糧食而推動人類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財富總和。

二、糧食文化展示空間的設計原則

展示空間是一種帶有目的性的展示設計, 要明確每一部分展示內容的主題、形式和風格。運用不同的手段進行整體規劃, 不僅要展示出相對完整的糧食發展過程, 也要考慮展區的安全性、服務設施以及展示空間的尺寸和人流量間的尺度配比, 使參觀者對空間內部各個部分的組織在行進中感受到適宜和協調, 是展示設計要求最基本的內容。展示設計的基本規劃包括空間的劃分、空間形態布局和空間組織形式。展示空間的特點是參觀者進行的活動, 是具有動態性的, 展示內容是有序列性和節奏性的, 所以展示空間是空間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

首先, 合理地安排展示的內容就要對空間進行劃分, 首先要對空間有一個整體的劃分, 可以被分為室內部分、室外部分和學術報告廳三個部分, 同時也要對整體區域的功能進行劃分。室內部分可以劃分為入口區、展示區和休息區, 室內展區是展覽的重點, 室內展區包括各朝代關于糧食和糧食政策的發展與演變、糧食作物的品種與分類、農耕工具的發明與發展、糧食倉儲的形式與技術、糧食流通技術、糧食的加工和制作、糧票的種類和政策以及現代糧食作物的發展等展區。室外展區主要利用土地開發試驗田, 建立實景展示, 使參觀者親眼觀賞。學術報告廳可以將影視廳合二為一, 是一個聚眾觀影或議會的地方。其次是要了解展示作品所包含的數量與分類, 這樣可以使規劃設計更合理, 排布陳列時更順利。

空間布局, 在展區的空間規劃上要以參觀者為主體, 在運動中體驗空間形態??臻g形態可以有多種, 有包圍通透相結合式的, 有明暗開合式的, 有流線型長廊式的, 還迂回曲折式的。不同的形態給人的感覺不盡相同。圍透結合式, 使人進入會展后可以沿墻或是會展隔斷所形成的路線前行, 并且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空間層次, 感受視覺上對空間結構的變換, 把有限的空間變成無限的延伸, 把呆氣死板的格局賦予節奏感和流暢感。明暗開合式的布展形態多是來自中國古典園林的啟發, 講求移步換景和承啟轉接, 忽隱忽現, 情景交融, 給人以前方的神秘感, 扣人心弦, 總有一探究竟的心理。望眼欲穿的線型長廊式, 通透氣派, 能夠感受空間的蕩氣回腸, 有序、簡潔、明了, 讓人舒服也不易多走彎路。

空間組織形式是每個空間的先后次序, 是對糧食文化展示內容的合理分布和資源配置, 是將糧食文化所展示的內容有秩序、有編排、有計劃的展出, 合理地利用空間分配達到最佳的展示效果。不僅要滿足參觀者在精神和物質上的需求, 還要根據對展示空間的分析而營造舒適和諧、有序流暢的展區環境。

三、結語

針對糧食文化的空間設計, 需要從糧食發展的歷史作為出發點展開, 在空間排列上進行一個有序的時間規劃和空間布局, 形成一個有時間流線的空間組織結構。并不是所有藝術品或展示作品都必須按照時間流線排布, 這是糧食文化展示與其他類別展示的區別。

摘要:糧食文化承載著中國歷史的更迭換代, 是人類文明財富的匯集。展示糧食文化, 是對糧食文化的保護與傳播。展現糧食文化的形式是以空間為載體的, 對展示空間的設計原則、空間組織形式做一個芻議和分析。就以糧食文化在空間中的展示設計研究為基礎, 如何將糧食文化的內容更好的劃分和排列, 需要進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糧食文化,展示空間,展示設計

參考文獻

[1] 畢文娣.博物館陳列空間的展示設計研究[D].山東輕工業學院, 2011-06-10.

[2] 師高民.中國糧食博物館建設策劃探析[J].糧食流通技術, 2014, Vol. (4) :1-4.

[3] 崔英來.博物館展示方式與展示空間關系[J].科技與企業, 2017, Vol. (1) :100-101.

文化研究中心網站設計論文范文第3篇

一、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價值

1、傳統文化賦予藝術設計新的生命力

在現代藝術設計發展中, 設計者應該積極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理念。比如, 在實際藝術設計工作中, 利用先進的藝術設計方法與手段, 將中國幾千年發展中所形成的傳統特色、地方特色以及民族特色等傳統文化融入到藝術設計中, 為現代藝術設計工作積極創設良好的藝術創造氛圍, 從而為現代藝術設計活動注入新的活力與生命力, 從而推動中國藝術設計行業蓬勃快速發展。

2、傳統文化提升了藝術設計的和諧性

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中, 更加注重“天人合一”、“虛實相生”等發展理念, 這體現出在實際發展中的可持續、和諧、科學等發展觀念, 更加注重發展者與自然環境間的和諧相處發展效果。

當前國內不斷惡化的經濟發展形勢, 就促使藝術設計者轉變自身的藝術設計理念, 將中國傳統文化理念融入到藝術設計工作中, 提取傳統文化的理念精髓, 從而設計出既符合現代藝術設計理念又貼近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理念的設計作品, 呈現出較高的和諧性。

3、傳統文化突出了藝術設計的含蓄性

“貴不言”是國內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這意味著國內傳統文化呈現出較高的含蓄性。藝術設計, 不僅僅作為某種形態語言, 還是某種感性語言, 在發展中呈現出抽象以及具體的雙重發展特點。因而, 在藝術設計中應該力爭創設感人的情境, 不可利用過于泛濫、過于直觀的藝術語言, 要通過較為含蓄的藝術語言讓欣賞者聯想, 體會到完全不同的內心感受以及意境, 從而努力提升所有人的想象力, 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特性不吻而合, 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應用于現代藝術設計中的價值之一[1]。

二、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應用策略

在藝術設計實際工作中, 建議從如下幾個方面發揮傳統文化在設計中的價值:

1、傳統繪畫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傳統繪畫藝術, 給現代藝術設計所提供的借鑒意義, 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方面傳統繪畫藝術技法的應用給現代藝術設計提供了借鑒作用。比如, 在中國傳統的繪畫作品中所應用的藝術表現方法, 筆墨以及線條等藝術表現方法得以充分地利用, 生動有趣, 將傳統藝術魅力全面地表現出來。

另一方面, 在藝術設計中如何應用中國繪畫意境給現代藝術設計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意義。比如, 在傳統的繪畫藝術創作中, 更注重如何營造出藝術所需的創作意境, 在藝術作品創作中將墨色與空白相間, 從而形成虛虛實實的藝術效果。因而, 在現代藝術創作中, 為了能夠將藝術形象更好地深入到欣賞者心中, 就要求提升現代藝術作品的文化底蘊, 從而營造出更高的藝術作品意境[2]。

2、傳統色彩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在現代藝術設計與創作中, 創作者應該積極挖掘傳統色彩的文化底蘊, 并將所挖掘的色彩藝術底蘊積極應用于現代藝術創作中, 以確保所創作的現代藝術作品體現出濃厚的傳統文化色彩。比如, 中國紅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喜愛、最為推崇的色彩, 代表著喜慶、代表著吉祥, 在上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發展中, 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中國特色的文化色彩。因而, 在現代藝術設計中應該注重將色彩融入到設計工作中, 比如推出與中國傳統色彩底蘊的電視廣告, 以提升消費者對廣告商品或服務信息, 達到產品或服務推廣的目的, 實現了中國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設計相融合的效果[3]。

3、傳統文化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當前建筑室內設計中所應用的擺設、裝飾以及造型等都體現了現代人所形成的審美理念, 也足以說明了現代人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因而, 在藝術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 促使室內設計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比如, 國內以前的建筑大部分為木質結構的建筑, 給人一種淳樸厚重的感覺, 提高較強的安全感。

比如, 當前部分室內設計師在進行室內工作時應該充分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形象, 通過剪紙、刺繡、陶藝等傳統文化, 努力打造出更為和諧、更為美好的室內景觀, 促使傳統文化元素與室內設計更好地結合在一起。

4、傳統文化在標志設計中的應用

在企業發展中, 現代標志已成為企業發展理念以及企業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如何為企業設計出更為簡潔、更為直觀的企業標志在企業核心價值觀提升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而, 藝術設計工作人員應該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作用, 從而為企業賦予更為豐富多樣的價值內涵, 提升標志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比如, 當前部分藝術設計者已開始注意到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應用于標志設計中的重要性。國內知名的藝術設計大師都開始注意到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應用于現代藝術設計中, 往往能夠設計出意想不到的標志設計成果。中國銀行的企業標志, 就是將中國古錢的文化價值內容應用到企業標志設計工作中, 從而將中國銀行的管理職能含蓄地表達出來, 更好地詮釋出中國銀行的企業發展價值。

三、結束語

在藝術設計中, 傳統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藝術價值, 對于豐富現代藝術作品的藝術底蘊、提高消費者對現代藝術作品的接受程度等方面都有著重要幫助作用。這就要求藝術創作者在未來的設計創作中, 從傳統繪畫應用、傳統色彩應用、室內設計應用以及現代標志設計等多個方面發揮傳統文化的應用價值, 提升現代藝術創作效果與質量。

摘要:現代藝術設計, 在當前社會市場經濟發展中也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對企業廣告營銷等經營管理活動起著明顯的推動作用。深入地分析現代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的價值, 并制定積極有效的傳統文化應用策略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自身實際工作經驗, 分析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的價值所在, 并探討可行的傳統文化應用策略。

關鍵詞:藝術設計,傳統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 趙瑩琳.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 2016, (02) :80+82.[2017-10-08].

[2] 劉巖, 蘇志海.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統文化構思[J].黑龍江科學, 2013, (11) :242.[2017-10-08].

文化研究中心網站設計論文范文第4篇

“禪”, 原意是“靜慮”, 因此, 從中可以看出, 禪之宗旨其中之一就是“靜”。其所主張的是對清凈生活的追求, 遠離塵世的喧囂和人世間的煩亂, 尋求心中之所靜。而茶道則從禪宗中汲取了其宗旨。

茶道主張茶禪一味, 關鍵在于“悟”, 因茶悟禪, 因禪悟心, 茶心禪心, 心心相印, 達到一種涅槃的境界。茶在于飲, 禪在于參, 參禪如品茶, 品茶可參禪。茶禪一味, 寄托的是對恬淡境界的追求, 以及對古樸和典雅審美的追求。

二、茶具設計的現狀

當今社會, 在人們物質生活滿足的情況下, 無論是審美水平還是時尚偏好都有了極大的提高。古板老套的茶具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 因此人們希望用更加符合時代的物件來點綴他們的生活, 表達他們的品位。于是人們開始注重茶具產品設計的個性化風格。由于市場需求的改變, 茶具設計廠商需要快速推出新款產品來滿足消費群體的需求, 以此來維持自己在市場中的競爭資格。大多數的廠商由于沒有長期研究開發新產品, 應對這種市場需求, 只好進行抄襲。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快速的產品更新換代, 許多脫離茶文化與精神內涵的, 僅僅是為了適應市場需求而生產的茶具產品油然而生。

茶與禪是密不可分的, 茶道可謂是禪學文化的載體, 所以, 茶具的設計更不應該脫離茶道文化。因此茶具設計首先需要考慮的應該是如何通過茶具的設計將茶禪文化傳遞給飲茶者, 使其體會到茶道所追求的意境和茶禪文化所帶給人的積極影響, 這樣的設計才應該是合格的茶具設計。

三、枯山水——禪意的代表

1、枯山水簡介

枯山水是中國古典園林在傳入日本后為適應日本地理條件限制而改造的縮微式園林景觀, 更多的體現在了小巧、靜謐、深邃的禪宗寺院。日本在園林藝術設計因為沒有高山, 丘陵, 無河、湖、泊、溪的地理限制, 因此也更為精巧和細致, 更加注重景觀形式的象征和心理的感受, 枯山水中山巒用石頭來象征, 湖海用白沙來比喻, 用線條表示水紋, 就像是留白的山水畫卷。因其無水而喻水, 因無山無水而得名。

2、枯山水與禪宗文化的關系

禪宗注重現實, 而這種現實是禪宗玄學中的現實, 并非真正的客觀現實。禪宗注重體驗, 由體驗又可以追溯到感官中的感覺。因此枯山水文化更加注重形式的偏愛, 對于材料漠不關心。禪宗的感覺是基于現實過濾的前提下, 而不是真正的現實, 因為真實的現實有自己的規律, 而禪宗沒有改變的能力, 正是這種禪宗思想導致了人與自然對立的緊張關系。所以這種對立關系也被枯山水所反應。所以花花綠綠世界中的感官刺激不再是枯山水的元素, 而是抽象出自然山水中的形式, 去掉自然山水的材料。從某種意義上說, 枯山水去掉了質料的形式應該削弱了藝術感染的魅力。但是, 一種藝術的震撼性卻被枯山水表現的淋漓盡致。

3、枯山水中景物的指代

枯山水以石頭比作大山、島嶼;用沙子來營造無水卻似有水, 奔流不息的感覺;用筆直延伸的線來形容江河、大海的平靜睡眠;用沙子的蜿蜒來比喻波濤;用沙子的旋渦來象征大宇宙, 枯山水的沙子以及石頭的擺放展現給人的是凝固美、枯淡美以及精致美。

4、枯山水的精神內涵

枯山水是脫胎于中國園林的延伸, 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貫穿了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對于“島嶼生存憂患”的意識, 其中充斥了對生命早逝的悲哀, , 同時還有著大和民族對“死寂”的世界觀, 是“一花一世界”的抽象理念的寺廟園林。

很明顯, 枯山水就是人工造園。其山是幾片寸石, 其“水”是層層的白砂, 其植被是精心布植的苔蘚。用一個靜態的“枯”景塑造出大自然的意境。一種很蕭條、落寞, 甚至悲傷的感覺, 讓人感覺這個世界所有的美好都是零!

四、基于枯山水文化元素的茶具設計方法與開發策略

茶具設計的精髓在于通過器具的設計來表現茶禪文化, 以及通過器具的使用讓使用者感受到茶道的精神內涵與意境??萆剿幕∏◇w現了禪學思想的意境, 注重情與景的統一, 意與境的結合??萆剿幕c品茶這二者結合在一起, 可以達到由遠及近, 由靜到動, 由視覺感官到味覺體驗的完美契合與過渡, 可以給人一種遠觀枯山水, 近飲靜謐茶的意境感覺。

1、基于枯山水文化元素的茶具設計方法

1) 原創性。通過主題篩選, 來對富有枯山水文化的茶具進行設計。首先, 圍繞其文化特色, 同時在此基礎上同茶道的主題相結合, 在這種結合下進行設計。其次, 對一些凸顯了時代旋律和一些茶道活動進行分析, 從中尋找突破口開展設計。2) 產品造型語言的表達。以結合的手法進行設計以此將產品的功能完美的展現出來, 以茶與枯山水的完美結合來吸引消費者。還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的材質進行搭配, 突破造型的設計。3) 材質與材質的肌理效果?;诓杈叩牟馁|以及其肌理, 進行創新設計施最基本的??梢詮钠涫褂玫牟牧铣霭l, 從材質和肌理下手, 當然也可以進行材質搭配來設計。4) 從實用性、美觀性、裝飾性、收藏性、文化體現性入手的設計。

2、基于枯山水文化元素的茶具設計開發策略

1) 主題的鮮明。要通過枯山水元素在茶具設計上的表現來突出茶文化與禪文化的特色和內涵。2) 制作工藝的精湛。精湛的工藝制作, 會讓茶具的銷售價格產生數倍的附加值。如果質量不高, 也不精致, 選材不行, 即使再有特色, 也還是難以吸引消費者。3) 工業設計理念的應用。這種設計理念在我國可以說是一個新的事物。對于一些看起來好像簡單的改動其實會讓產品原來的造型和圖案變得更為生動, 并且對與茶具這種功能性的產品還應該有簡化操作, 能在其中體現出人性化操作。通過將工業設計理念應用在之上, 茶具產品也才能更富有現代化的味道。4) 外包裝的設計便攜、美觀。許多消費群體購買茶具產品的動機是作為禮物送給他人, 因而產品的美觀也十分重要。有著文化特色的產品同時還便于攜帶又美觀會使得作品更有意味。這也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個重要手段。

摘要:中國茶道歷史悠久, 自古強調禪茶一味。但是現在飲茶的人注重的更多是茶葉的好壞而忽略了飲茶所帶給人的心理的積極影響。禪意作為茶道的靈魂, 茶道是承載禪學文化的載體, 然而當下大多數飲茶的人卻體會不到飲茶所帶來的恬靜悠閑, 這種現象的產生與當代茶具的設計現狀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同時, 日本枯山水文化作為日本禪意的代表, 可謂與茶道的已經不謀而合。因此, 將茶具設計中巧妙的利用和開發枯山水文化, 形成有特色的體現茶道精神的茶具產品, 對茶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茶道,禪意,茶具設計,枯山水文化

參考文獻

[1] 徐曉燕.從禪宗思想解讀日本枯山水的精神內涵[J], 安徽建筑, 2007.

[2] (日) 伊藤古鑒著, 東至譯.茶和禪[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5.

[3] 查俊峰, 尹寒主編.茶文化與茶具[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 12.

文化研究中心網站設計論文范文第5篇

1 網格技術與專業網格

1.1 網格的概念

簡單地講, 網格是把整個因特網整合成一臺巨大的超級計算機, 實現計算資源、存儲資源、信息資源、專家資源的全面共享。我們通常所指的“網格”概念有4種: (1) 空間網格、地理網格; (2) 流程網格; (3) 組織網格; (4) 資源網格。

1.2 專業網格系統介紹

專業網格是我們在城市網格化管理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 其實就是按照行業管理來劃分的一個網格圖層, 是針對特定的管理或服務對一個區域進行網格劃分所形成的空間網格。在城市網格化管理平臺上擴展, 建立專業網格子平臺。

1.3 文教服務中應用網格技術的優點

我們倡導的社區文化教育建設是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為居民服務。我們把網格技術應到城市社區中的文化教育服務。達到有如下優點: (1) 通過資源共享、負載平衡, 提高資產利用率; (2) 打破信息孤島, 溝通社區的教育資源; (3) 網格教育創新了協同服務; (4) 促進社區教育有效管理與對外開放。

2 社區文化教育的服務模式

一個良好的社區文化教育服務模式, 能統籌各類教育資源, 達到文化教育資源的共享, 文化教育服務的協同, 促進組織部門間的交流與協作, 提高組織單位的辦事效率。

2.1 文化教育的服務模式研究

社區文化教育服務需要整合政府、社區服務, 統籌培訓服務機構、學校等組織資源和信息資源, 充分發揮社區學院、市民、學校的作用, 積極創建各種類型的學習型組織, 面向社區居民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和科普活動, 建立覆蓋各類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區學習服務體系是社區文化教育服務體系。

2.2 服務模式設計

文化教育專業網格系統建立“隨需應變”的服務供應鏈模式, 從而使系統中的各個子模塊的相互依存和平衡運行, 生成的各種服務資源也在其中循環使用和不斷增值。在機制上, 主要依托本地各類文化教育市場, 在微循環網格內形成社區居民文化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生態鏈, 并通過評估機制降低服務成本和提高效率, 通過資源網格和服務網格建立“隨需而變”的資源動態調配自適應機制。

文化教育專業網格系統設計遵從先進的文化教育模式和教育運營模式, 并以此為指導開發出高質量的文化教育專業網格系統環境。

2.3 對社區發展而言新型服務模式有如下優點

(1) 實現一定區域內文化教育資源的統一調度、配送和服務共享, 實現機構的協同工作, 最終達到文化教育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2) 建立文化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和協同共享服務監督及評價體系, 有利于政府部門的統一監管。 (3) 培訓、教育機構的參與會帶動資本市場的介入, 解決服務信息化的資金投入問題。 (4) 由社區政府來整合各種文化教育資源, 可以節約一部分的投入資金用于社區基礎科技文化知識的普及, 設施的改進, 擴展社區文化教育規模等。同時增強行業管理能力, 提高文教行業管理和決策質量, 有效開展人才培養與技術支持。

3 社區文化教育專業網格系統的設計

3.1 專業網格系統的設計目標

針對社區文化教育服務的特點, 構建的數字社區的文化教育平臺應該充分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 同時有以下特點:一是面向用戶, 以人為本, 提供信息資源服務;二是基于資源建設標準、實現不同資源庫平臺之間的互操作, 形成共享互聯的網絡服務體系;三是積極建立網絡服務評價反饋管理系統, 增強服務建設的互動關系, 促進服務建設的良性循環。

3.2 設計方案

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 對系統進行規劃設計。構建后的文化教育專業網格系統包括2大網格系統和3個應用平臺。

系統總體框架模塊的具體描述:

(1) 資源網格:采用網格方式, 按照資源共享標準把分散于不同行政單位、不同類型、不同地區的資源集成整合, 根據教育課程設置與實施需要建立從數據資料、職業教育資源到環境資源的公共資源體系。還可以按照實際需要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擴充。資源分配與調度按照網格化管理的“隨需應變”、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則運行。

(2) 服務網格:采用網格方式, 按照服務集成標準把政府部門、中介機構、培訓單位、勞動力市場、教育市場所提供的服務功能進行整合。

(3) 公共服務與資源接入平臺:為勞動力市場、教育市場、中介機構、各類企業等資源與服務的接入提供統一的平臺和入口門戶。

(4) 應用集成服務平臺:為網格化教育體系的各類應用, 如及時的信息法律法規政策信息文化宣傳的信息發布、網上報名收費、遠程教育、培訓學校和課程的合作交流、信息服務共享、社區文化教育服務綜合評價等提供專業的服務集成, 并為最終用戶提供一個交互的接口。

(5) 網格化協同管理平臺:社區文化教育體系需要多個組織和職能部門的協同完成, 教育部門和社會各個部門應通力合作, 在社區文化教育專業網格系統中, 信息流的通暢使整個體系發揮作用的基礎。

3.3 系統總體架構

數字社區文化教育的持續化、科學化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根據數字社區的定義與實際需求分析, 本文提出數字社文化教育網格系統的總體框架模型。該架構由網格資源層、網格服務層、應用系統集成的網格門戶層三層組成, 除以上三個層次之外, 貫穿于三個層次的還有安全保障體系、系統管理體系。同時, 信息化相關的標準、政策與法規以及數字城市建設規范與要求等也是技術框架的內容之一, 并將積極推進相關工作的開展。另外還有網格系統的運行環境工具等。

4 結語

網格技術發展及應用日新月異, 本文首先在專業網格概念的界定前提下, 以社區文化教育建設為背景, 分析了社區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此基礎上提出基于服務網格與資源網格的文化教育服務模式。通過課題研究, 達到社區文教服務模式創新;社區文教服務手段創新, 即技術創新;圍繞需求, 整合資源的目標。

摘要:在網格技術及其基本概念的基礎上, 社區文化教育專業網格系統充分吸收了信息技術領域與城市管理領域不同網格模型及其對于解決資源集成與共享問題和社區文化教育服務管理問題的優勢, 提出了社區文化教育專業網格子系統的創新性技術架構。

關鍵詞:社區文化教育,服務模式,服務網格,資源網格

參考文獻

[1] 葉軍, 劉山泉.數字化學習型社區市場化模式初探[J].現代遠距離教育, 2007, 3:6~8.

文化研究中心網站設計論文范文第6篇

1 保護與修繕

針對文物保護單位和保護建筑, 主要的方法是“整舊如舊”, 最大限度的保存歷史的原真性, 但是對于這類建筑的保護應該是動態的, 應該賦予建筑新的功能, 使其能夠被合理的利用。

2 維修

針對歷史文化街區中的保護建筑和歷史建筑, 對于此類建筑在更新時, 對其立面造型以維修為主, 對于內部空間保持建筑原有的格局和空間肌理, 為提高建筑的舒適度可以增加相應的設備, 例如照明設備、供水設備、采暖設備等等。

3 改善

針對街區內部分歷史建筑和與歷史街區風貌無沖突的一般建筑, 采用外部整修, 內部改造, 簡化結構等措施。大部分與歷史風貌無沖突的一般建筑其立面采用現代材料, 結構多為磚混或框架體系。與傳統建筑相比, 這部分建筑使用方便, 設施完善、結構穩定,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但這部分建筑的高度一般在二到四層, 尺度適宜, 如果仔細分析還是可以找到和傳統建筑可對話關系。

在建筑更新的過程中, 如果將這部分建筑全部拆除重建勢必會造成巨大的浪費。從建筑使用價值角度來說。這部分建筑多數建成時間短, 結構穩定, 它們的出現對街區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作為歷史文化街區的已有資源, 可以對其進行改造。從街區居民的情感上來說, 這些建筑多是由自己主持建造的, 如果僅由于建筑風格等問題就要進行拆除, 無論在情感上還是經濟上都無法使他們接受。因此, 可以對這部分建筑進行改善, 在避免浪費的同時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具體來說, 可以對建筑進行外部整修, 內部改造, 簡化結構的更新。

3.1 對建筑外部空間進行整修

在體量和高度上, 根據規劃要求拆除增建部分, 還原坡屋頂, 嚴格規定屋脊高度。在立面上, 依據街區內現有的傳統建筑特點恢復其立面。在立面恢復時, 依據具體情況, 又有拆建、貼建、加建三種情況。拆建就是將原有立面拆除, 在原結構的基礎上重新修建建筑立面。貼建即保持原有立面不變, 緊貼其表面重新修建建筑立面。加建和貼建情況類似, 不同的是新的建筑立面與原來的立面之間留有空隙, 可以作為過廊使用, 有的臨街建筑也利用這個空間擺放貨物, 增大經營面積。

3.2 對建筑內部空間進行改造

運用現代材料和空間處理手法創造出滿足現代生活需要的內部空間。在歷史文化街區中常用的有兩種不同方法。一種是利用輕質隔斷將空間進行重新分割。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租賃和使用。在原有結構許可的范圍內增加輕質隔墻或夾墻, 將一間店面分割開來租賃或將店鋪分割為前后兩部分便于使用。另一種方法是添加夾層, 增加空間層次。建筑多為坡屋頂, 在經過裝修后, 吊頂以上的空間就沒有用了??筛鶕枰糠只蛘麄€增設夾層, 提高空間利用率。

3.3 對傳統建筑結構進行簡化

在建筑更新設計時經常采用鋼筋混凝土代替原來的木材。首先, 完全按照古代木構建筑的材料和技術建造固然很好, 但這種做法必然會帶來對木材過量的采伐, 在日益強調環境保護的今天, 這種做法己經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 所以選擇其它建材是勢在必行的。其次, 和木材相比鋼筋混凝土材料有防腐、防火、防蛀蟲、抗震和節省后期維修費等優點。而且眾所周知混凝土有很好的可塑性, 可以做出各種形狀的構件, 在歷史文化街區中被大量使用。第三, 鋼筋混凝土材料建造的仿古建筑是在學習傳統、繼承傳統的前提下的再創造, 它具有更高的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 它的出現為傳統建筑在當代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

4 改造

為保持歷史街區中的建筑富有統一的建筑風貌, 可采用以下幾種手法予以針對性的改造:即, (1) 傳統手法, 延續歷史, 再塑空間; (2) 功能的綜合提升; (3) 符號拼貼, 抽象簡約; (4) 對比中突顯歷史。其中的前兩個方法占主要地位, 其它兩種方法只用于個別建筑 (位于歷史文化街區與城市其它區域相交的區域內的需要更新的建筑) , 是對前者有益的補充。

以下的具體闡述將以“漁陽里”項目為例——其位于上海思南路歷史風貌保護區, 共有包括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在內的全國重點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因其地處淮海中路, 由漁陽里、樂安坊等多個老式里弄共同構成。項目設計的初衷是通過對建筑立面、建筑空間、建筑元素的重塑, 構筑成淮海路旁的又一休閑港灣。

4.1 傳統手法, 延續歷史, 再塑空間

針對與歷史風貌有沖突的一般建筑進行重建, 新建筑設計重在強調運用歷史元素。雖然重新修建不是復原, 但是也要注重對歷史文化的延續, 這就需要在充分認識過去的基礎上, 大量利用歷史元素延續街區的空間肌理和整體風貌。此類建筑大量存在于歷史文化街區中。通過調研, 歷史文化街區在建筑更新中主要運用以下幾種元素來完成對歷史的延續。

4.1.1 空間的重組

在中國傳統建筑中, 院落常常被認為是中國傳統建筑最偉大的成就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掇o源》里對“院”的解釋為“周垣也”, “宮室有墻垣者曰‘院’”。四周圍墻以內的空地可謂“院”。“圍繞一個中心空間 (內院) 組成建筑也許是一種人類最早就存在的布局方式, 中國傳統建筑從開始到終結基本上都受這意念所支配”。院落空間這一傳統建筑符號, 集合了傳統建筑的文化精髓, 尤其在我國的居住文化中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院落空間對于街道來說是封閉的內向的私密空間, 對于建筑實體它又是外向的開放空間, 李允抹先生在《華夏意匠》中將院落描述為:“封閉的露天空間”, 這句話貼切的指出了院落空間的特性, 即聚合性、開放性和對比性。

建筑更新的過程中應緊緊抓住這兩點充分利用, 并充分體現在以下幾點。

(1) 聚合性。庭院空間是我們傳統居住模式的一個很重要的空間, 院落空間主要以人為主, 院落的內聚性往往使它成為人們聚集和交往的地方。更新過程中庭院空間的運用為居民的交往和繼續鄰里間關系成為可能, 為延續傳統的生活模式, 維護街區的社會網絡的完整性和延續性提供了物質保障。同時院落空間的內聚性又被賦予了“聚氣”、“聚財”的象征意義。對于院落空間的還原, 實質上也是對地方文化歷史的還原和延續。

(2) 開放性。中國古代的庭院從一開始就注意到了天地、自然與人事相融合的規律, 大小院落成為藏風、聚氣的場所。院落空間的開敞性為建筑帶來了諸多自然要素, 例如陽光、空氣、雨露等等, 使生活在里面的人可以感受得到鳥語花香、四季變換, 自然被帶進了建筑之中, 使人和自然能夠親密接觸。建筑更新中利用院落的這一特點, 使環境和建筑自然的結合, 制造出舒適的小氣候。此外, 院落的開放性還體現在院落與街巷的聯系。院落空間通過門、窗、廊等要素使人們可以進入其中, 欣賞它, 使用它。更新中利用院落與其它空間相互滲透, 將游客或顧客引入其中以滿足以后旅游的需要, 游客在此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傳統空間、傳統庭院的魅力。

(3) 對比性。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埏直以為器, 為其無, 有器之用。鑿戶煽以為室, 當其無,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把這句話運用到院落中, 無即是室外空間, 有即是建筑實體?!兑捉?middot;系辭》曰:“陰陽合德, 而剛柔有體”。建筑實體和室外空間這一“虛”一“實”, 一“陰”一“陽”的結合、對比構成了院落。由于歷史文化街區的建筑高度一般低于周邊建筑, 建筑第五立面的設計尤為重要, 它往往會成為城市的景觀要素, 提升周邊建筑的文化、環境品味。所以對于院落空間的虛實對比和圖底關系處理的到位與否會直接導致設計的結果的好壞。

實現空間重組方式有以下兩種。

(1) 平面院落的延續。

就是在重新建造時仿照原來窄小院落的形式, 重新建造新的院落并賦予其新的功能。

(2) 空間院落的拓展。

院落空間與商業空間的結合還有另外一種方式, 就是將傳統院落空間的概念引入室內, 在室內中心位置設置采光中庭。傳統的“院”是以“間”為單位的建筑實體, 圍繞一個室外的中心庭院組成建筑群, 這個中心庭院不但是建筑的中心空間, 而且還是室內外的過渡空間。商業建筑將室內采光中庭作為建筑的核心空間, 以它為中心聯系各個小空間, 組織交通。采光屋頂的存在, 不但可以使人們間接地和自然對話, 而且可以避免環境變化 (風、雨、雪……) 對人們的影響, 顧客和游人可以在這個空間內自由地購物、休息??臻g的重新組織行之有效,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改造后效果:

我們在設計中意圖原汁原味地保留上海里弄的感覺——因此, 在這樣一條支弄內營造一種安全、隱蔽、私密的空間效果, 保留里弄特有的鄰里關系。整個項目中, 每個公共空間均由這樣的弄堂串聯起來, 通過標識性強的建筑裝飾來形成強烈的商業吸引力。從而, 將支弄的“半私密”空間有效利用, 最終形成“專屬化”的特色商業空間為人所用。

4.1.2 屋頂肌理的延續

中國古代建筑形態上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中國建筑所具有的大屋頂。有人說過:“中國建筑就是一種屋頂設計的藝術”。古代就有以屋頂來概括整座房屋的意思。因此, 選擇屋頂作為街區空間重組的一大要素, 易于形成連續、鮮明的城市天際線效果。

可以看出, 里弄建筑天際線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們在設計中充分利用并予以強化, 通過縱橫坡屋頂的交替韻律、斜肌理的有效強化, 最終形成有序、有機的整體屋頂形象。

4.2 功能的綜合提升

原民居功能在經歷了一定的風霜洗禮后, 建筑功能上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需求。如今這些老式街區逐漸老舊, 建筑內沒有獨立煤衛、戶數眾多、居住面積狹小……這些因素導致了這類建筑已不再適應當代人們的居住要求。大部分傳統街區一片片正在被拆除, 這是順應城市更新發展所必須經歷的痛楚。因此, 在一定條件下將老建筑居住功能拓展為展示、休閑、餐飲等多種功能的可能, 越來越多地為人接受, 如上海著名的田子坊等, 其作為人們休閑、懷舊、交流的意義已遠遠大于建筑內容的本身。功能的提升勢在必行, 因此, 在我們的案例中將樂安坊里弄作為一個星級酒店整體處理, 酒店大堂即利用里弄入口空間形成, 營造親切、懷舊的迎客空間, 通過保留巷子的進深感, 原汁原味鎖住老上海的感覺, 相信入住其中的客人體會到的不僅僅是豪華、高尚的酒店品質這么簡單, 同時又多了一份“天外有天, 舊事、今生兩相隔”的感覺。

通過房型的調整, 使得在這里保留了老上海居住模式的影子。入住客戶由石庫門穿越天井空間進入各個單元, 打破傳統居住模式, 通過室內窄小樓梯上至臥室空間, 留住天井、留住小陽臺、留住小樓梯……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恰恰就是功能轉化后最成功的證明了。

4.3 符號拼貼, 抽象簡約

符號拼貼和抽象簡約是歷史文化街區內建筑更新中經常使用的兩種設計手法。所謂符號拼貼就是“將人們所熟悉的傳統構件加以抽象、變形和裂解, 使之成為某些具有典型意義或象征意義的傳統符號, 在建筑創作中拼貼運用, 從使新建筑與傳統建筑帶有某種聯系”。所謂抽象簡約就是“對傳統形式整體或局部進行提煉與簡化。抽象簡約的結果是可以失傳統之形而不能失傳統之韻。

符號拼貼和抽象簡約實質上是一種手法, 它們都是將傳統的東西進行提煉和抽象, 以新的面貌運用到現代建筑中, 通過這種手法使建筑創作更貼近現代生活和人們的審美。

對傳統元素的保留, 并加上現代藝術審美, 一剛一柔、一輕一重, 這種傳統與現代的強烈碰撞, 就像玻璃這種新型元素為古老渾厚的磚墻們注入新的生命一樣。于是, 窗還是那扇窗、門還是那道門, 只是身在其中的感受已經煥然一新了。

4.4 對比中突顯歷史

在歷史文化街區中設計現代建筑, 除了運用符號拼貼和抽象簡約的手法外, 還可以將建筑向地下發展。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減少現代建筑對于傳統建筑視覺上的沖擊, 使街區的歷史風貌得以完整的保持;另一方面滿足街區內商業開發的要求, 提高土地利用率, 同時在建筑上部形成廣場, 方便居民使用。建筑露出地面的部分通過玻璃、鋼等現代材料與歷史建筑形成鮮明的對比, 或通過水面的反射突顯歷史建筑的宏偉壯觀。

地下車庫、地下商場、地下輔助空間、與軌道交通空間之間的聯系廊……一切都可以通過現代工藝予以實現, 延續傳統街區新的生命。

5 結語

法國建筑師勒.杜克在19世紀提出了被后人稱為“風格式修復”的理念。在他編寫的《字典》中有這樣的描述:“修復一個建筑, 并不僅僅要對它進行保存、修理和修改, 而是要將它重新置于一種更完整的狀態下, 甚至這種狀態可能在這個建筑的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可能他的修復與保留更為自由, 但是于我們來說, 面對存世越來越少的歷史文化建筑, 這種對于如何有效地延續其生命光彩的探索還將持續地思考下去。

摘要:本文基于筆者曾經接觸過的多個歷史文化街區設計, 積累一定的經驗。本文以歷史文化街區建筑更新設計為研究對象, 以實際操作的案例為基礎, 探討了保護修繕、維修、改善、改造四種更新方法, 尤其重點探討了改善和改造中的多種實踐手法。全文是筆者長期工作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升華, 相信對從事相關工作的同行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設計

參考文獻

[1] 查爾士.柯利亞, 張瓏.神化—創作—新景觀[J].建筑學報, 1988 (5) .

[2] 李娟, 徐凱.中心景觀[J].世界建筑, 2005 (3) .

上一篇:先進機械制造技術分析論文范文下一篇:住院癲癇患者安全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