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化傳播公司經營活動范文

2024-01-11

文化傳播公司經營活動范文第1篇

公司經營計劃書1

一、切實完成年營銷任務,力保工程進度不脫節

1、實行置業任務分解,確保策劃代理合同兌現

20__年公司各類樓盤的銷售任務是1.5億元,其中一季度1500萬元、二季度4500萬元、三季度4500萬元、四季度4500萬元。按_____簽協議書,該任務的承載體為策劃代理公司。經雙方商議后,元月份應簽訂新的任務包干合同。為完成營銷任務,我們建議:策劃代理公司可實行置業任務分解,到人到片。而不是單純依靠招商大廳或中心活動??刹扇「鼮殪`活的銷售方式,全面完成年銷任務,在根本上保證工程款的跟進。在營銷形式上,應完善團購、中心活動推介、上門推介等方案,努力創造營銷新模式,以形成自我營銷特色。

2、合理運用廣告形式,塑造品牌擴大營銷

新的一年,公司在20__年的基礎上,將進一步擴大廣告投入。其目的一是塑造“__”品牌,二是擴大樓盤營銷。廣告宣傳、營銷策劃方面,__應在廣告類種、數據統計、效果評估、周期計劃、設計新穎、版面創意、色調處理等方面下功夫,避免版面雷同、無效重復、設計呆板、缺乏創意等現象的產生。

3、努力培養營銷隊伍,逐步完善激勵機制

策劃代理公司的置業顧問以及公司營銷部的營銷人員,是一個有機的合作群體。新的一年,公司將充分運用此部分資源。策劃代理公司首先應抓好營銷人員基本知識培訓工作,使營銷人員成為一支能吃苦、有技巧、善推介的隊伍。其次是逐步完善營銷激勵機制,在制度上確立營銷獎勵辦法,具體的獎勵方案由營銷部負責起草。

二、全面啟動招商程序,注重成效開展工作

1、結合醫藥市場現狀,制訂可行的招商政策

按照公司與策劃代理公司所簽合同規定,__應于去年出臺《招商計劃書》及《招商手冊》,但目前該工作已經滯后。公司要求,上述兩書在一季度由策劃代理公司編制出臺。為綜合醫藥市場情況,擬由招商部負責另行起草《招商辦法》要求招商部在元月份出初稿。

2、組建招商隊伍,良性循環運作

從過去的一年招商工作得失分析,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招商隊伍的缺失,人員不足。新的一年,招商隊伍在引入競爭機制的同時,將配備符合素質要求,敬業精神強、有開拓能力的人員,以期招商工作進入良性循環。

3、明確招商任務,打好運營基礎

__項目一期工程擬在今年底建成,明年元月將投入運營。因而,廠家、總經銷商、總代理商的入駐則是運營的基礎。我們不能等米下鍋,而應軍馬未到,糧草先行。今年招商入駐生產企業、總經銷商、總代理商、醫藥商業代理機構等任務為300家。由策劃代理公司與招商部共同承擔。

4、做好物流營運準備,合理有效適時投入

醫藥物流不同于傳統醫藥商業,它要求醫藥物流企業不單在醫藥交易平臺的搭建、運輸配送能力的提高、醫藥物流體系的配置上有別于傳統醫藥,更主要的是在信息功能的交換適時快捷方面完全實行電子化管理。因此,新的,公司將與市物流研究所進行合作,簽訂合作協議并按合同協議履行職責。為使公司營運走向市場化,公司擬成立物流部,擬制定__醫藥物流系統的營運方案,確定設施、設備構成因素,運營流程、管理機制等。該工作在董事會的同意安排下進行。

三、以能動開發員工潛能為前提,不斷充實企業發展基礎

__的企業精神“三生萬物,以人為本;和合求實,科學求真”決定了__品牌的打造,__集團的建立,必須充實基礎工作、充實各類人才、充實企業文化、充實綜合素質。新的一年,公司將在“四個充實”上扎扎實實開展工作。

1、充實基礎工作,改善經營環境

公司所指充實基礎工作,主要是指各部門各崗位的工作要做到位,做得細微,做得符合工作標準。小事做細,細事做透。務實不求虛,務真不浮夸。規范行為,細致入微。通過做好基礎工作,改善內部工作環境和外部經營環境。該工作的主要標準,由辦公室制定的公司《工作手冊》確定,要求員工對照嚴格執行。為對各部門基礎工作開展的利弊得失實行有效監督,公司在新的由辦公室承辦編制《__工作動態》,每半個月一期。

2、充實各類人才,改善員工結構

企業的競爭,歸根結蒂是人才的競爭。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目前公司員工崗位適合率與現代標準對照是有距離的。20__年,公司將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制定各類人員的招聘條件,并設置招聘流程,有目的地吸納愿意服務于__的各類人才,并相應建立__專業人才庫,以滿足__集團公司各崗位的需要。

公司經營計劃書2

采購部是公司業務的龍頭老大,是關系到公司整個銷售利益的最重要環節,所以我很感謝公司和領導對我一如既往的信任,將我調到如此重要的崗位上,我亦將不懈努力以不辜負領導的厚愛。懷著感恩的心,將明年的工作做了以下部署

一、在以質量為前提的情況下,貨比三家,直接降低藥品價格。堅持“同等質量比價格,同等價格比質量,最大限度為公司節約成本”的工作原則。

二、對于非現款供貨單位發貨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充分利用供方信貸期。

三、發貨方式盡量以送貨上門為主,盡量減少物流費用。

四、降低現款供貨,尋找新的供貨來源。

五、穩定現有供應商,開發培養有潛力的供應商,為公司做大做強做好積極準備。

六、以遵循gsp為標準,力爭更好的做好質管部和供應商之間的橋梁。

七、做好物價工作,多方采集消息,提高市場嗅覺能力。

八、貫徹公司宗旨,做好招投標工作,為占領的市場份額而積極努力。

九、對于周期性及流行性的疾病做好更加充份的準備。

十、繼續做好銷售內勤工作,仍然堅信一個出色的內勤是十個乃至優秀銷售員的堅強后盾。

新的一年意味著新的起點,新的機遇,新的挑戰,未來從來都是因為它的不確定性而讓我們充滿激情.我似乎已經看到了我們部門變得強大的光茫,我將留取精華,摒棄糟粕,不純為了完成任務而工作,要以創造利潤來提升自身價值。我將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各項工作中去,與公司全體員工共同學習、共建和諧、共創輝煌!

公司經營計劃書3

20__年已經快要過去,雖然酒店銷售業績并不理想,但那只能代表過去,為了在20__年有一個新的起點,新的目標,特制定工作計劃,以作激勵。

一、建立酒店營銷公關通訊聯絡網

今年重點工作之一建立完善的檔案,對賓客按簽單重點客戶,會議接待客戶,有發展潛力的客戶等進行分類建檔,詳細記錄客戶的所在單位,聯系人姓名,地址,全年消費金額及給該單位的折扣等,建立與保持同政府機關團體,各企事業單位,商人知名人士,家等重要客戶的業務聯系,為了鞏固老客戶和發展新客戶,除了日常定期和不定期對客戶進行銷售訪問外,在年終歲末或重大節假日及客戶的生日,通過電話、發送信息等平臺為客戶送去我們的祝福。今年計劃在適當時期召開次大型客戶答謝聯絡會,以加強與客戶的感情交流,聽取客戶意見。

二、建立靈活的激勵營銷機制,開拓市場,爭取客源

今年營銷部將配合酒店整體新的營銷體制,重新制訂完善__年市場營銷部銷售任務計劃及業績考核實施細則,提高營銷代表的工資待遇,激發、調動營銷人員的積極性。營銷代表實行工作日記志,每工作日必須完成拜訪兩戶新客戶,三戶老客戶,四個聯絡電話的二、三、四工作步驟,以月度營銷任務完成情況及工作日記志綜合考核營銷代表。督促營銷代表,通過各種方式爭取團體和散客客戶,穩定老客戶,發展新客戶,并在拜訪中及時了解收集賓客意見及建議,反饋給有關部門及總經理室。

強調精神,將部門經理及營銷代表的工薪發放與整個部門總任務相結合,強調互相合作,互相幫助,營造一個和諧、積極的工作團體。

三、熱情接待,服務周到

接待團體、會議、客戶,要做到全程跟蹤服務,“全天侯”服務,注意服務形象和儀表,熱情周到,針對各類賓客進行特殊和有針對性服務,最大限度滿足賓客的精神和物質需求。制作會務活動調查表,向客戶征求意見,了解客戶的需求,及時調整營銷方案。

四、做好市場調查及促銷活動策劃

經常組織部門有關人員收集,了解旅游業,賓館,酒店及其相應行業的信息,掌握其經營管理和接待服務動向,為酒店總經理室提供全面,真實,及時的信息,以便制定營銷決策和靈活的推銷方案。

五、密切合作,主動協調

與酒店其他部門接好業務結合工作,密切配合,根據賓客的需求,主動與酒店其他部門密切聯系,互相配合,充分發揮酒店整體營銷活力,創造最佳效益。

加強與有關宣傳新聞媒介等單位的關系,充分利多種廣告形式推薦酒店,宣傳酒店,努力提高酒店知名度,爭取這些公眾單位對酒店工作的支持和合作。

20__年,營銷部將在酒店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努力完成全年銷售任務,開拓創新,團結拼搏,創造營銷部的新形象、新境界。

公司經營計劃書4

一、20__年的經營方針

在認真審視公司經營的優勢和劣勢、強項和弱項(SWOT)的基礎上,公司發展戰略中心對當前行業的競爭形勢和趨勢作出基本研判,將20__年的經營方針確定為:

靈活策略贏市場,擴大規模增實力,加強管理保利潤。

經營方針是公司階段性經營的指導思想;各單位、各部門和各級干部的各項經營、管理活動,包括政策制訂、制度設計、日常管理,都必須始終不逾地圍繞經營方針展開、貫徹和執行。

二、20__年的經營目標

(一)核心經營目標

20__年,公司的核心經營目標是:

銷售收入6500萬元,增長率93%,保底銷售收入5000萬元;稅后利潤780萬元,增長率338%,稅后利潤率12%,資產回報率20%,保底利潤360萬元。

在核心經營目標中,利潤是能夠反映公司經營質量的唯一指標,也是評價和考核經營團隊的“核心之核”。

(二)銷售目標細分

三、主要經營策略

(一)市場策略

要實現銷售收入的大幅度增長,擴大市場覆蓋面、擴大實質客戶群,進而大幅提升訂單量,是必然選擇。因此,公司將20__年確定為“市場拓展年”,投入巨大投資開拓市場,發展客戶、爭取訂單。對此,應采取下列措施:

1.全公司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營銷為龍頭開展經營和管理活動。公司制訂相關政策,鼓勵全體員工參與營銷工作。

2.國際貿易中心和中國區營銷中心必須整合各項資源,在20__年上半年,采取一切措施,集中精力做好海外客戶和國內經銷商的開發、簽約工作。

3.海外市場的主攻方向是北美洲和俄羅斯市場,并以“發展中東客戶,繼續開拓大洋洲及歐洲市場”為目標市場策略。

4.國內市場應以“強勢推進、快速占領”的策略,集中力量發展渠道經銷商(計劃66家,力爭120家),應以“穩步發展、適度調整”的策略發展直營市場。

(二)產品策略

市場策略需要產品策略和價格策略的強力支撐和支持。

20__年公司的整體產品策略是“親民路線”,即:在確保品質的基礎上,在設計、選材和價格上,始終圍繞客戶需求,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和歸屬點,以適銷對路為原則,降低單套產品利潤,提升總體銷量,實現利潤總量最大化。為此,應采取下列措施:

1.國際貿易中心應調整主打產品,從實木產品向現代產品過渡,以做輔助材料為主(如柜身及門板)。

2.中國區市場的產品策略按產品系列推進:

1)針對櫥柜產品,應“加強研發、推陳出新、完善細節”,為滿足二、三級市場,適度擴充2、2、3系列,必要調整4、5、6系列,少量改進7、8、9系列,增加低價位烤漆系列、中價位實木系列,新上石英石項目。

2)針對衣柜產品,推行“整合資源、全新導入、量力擴展、同步推進”的策略,以行業中等價位推廣產品。

3)針對浴柜產品,以“依據需求、適當投入,力推國貿、淡對國內”為策略,以出訂單為主,以適度利潤為目標。國內市場除非承接大量工程訂單,否則,以較少精力投入。

3.生產中心應根據上述策略和業務實際需求,制訂產品的開發、采購和品質保證的相應計劃,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確保產品開發結構和生產結構的調整到位。

(三)品牌與招商策略

品牌是產品營銷的催化劑和拉動力。

經過近十五年的經營,“__”已經成為行業的優勢品牌,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同樣,經過多年的運作,“____”也已成為“__”旗下的優質品牌,在市場上和消費群中具有良好的美譽度。因此,20__年,公司必須集合品牌資源,區分目標客戶群,綜合運用平面、電波、網絡等通路,集中力量向海外市場和中國區市場推廣“__”和“__”兩大品牌。為此,相應措施如下:

1.國際貿易中心應以“____”為主打品牌,以展會、網絡等通路為手段,以海外建材商、采購商和經銷商為目標大力開展招商活動。

2.中國區營銷中心應在中國區市場主推“____”品牌,采用以商招商、廣告招商、專員招商、展會招商等手段,面向櫥柜業、家電業、建材業、衛浴業和意向投資者五類潛在客戶展開強力招商活動。

四、實現目標的保障措施

(一)生產資源保障

1.公司新增投資400萬元,增加生產設備,擴大生產場地,確保產品生產6500萬元和各項營銷策略的實現。

2.生產中心作為二線部門,理應成為國際貿易中心和中國區營銷中心的堅強后盾,必須始終圍繞客戶要求而非生產要求運轉,必須按照一線部門的產品策略規劃和實際定單需求,組織設計開發、物料采購、產品生產和品質控制等各項生產管理活動。

3.按時交付合格產品,始終是生產管理的不容置疑的核心任務。生產中心應訂立適宜的品質目標,采取適宜的控制措施,以適宜的品質成本,為經營一線準時提供合格產品。

4.生產成本特別是材料成本的控制,將是考驗生產中心各級干部的關鍵所在,必須列入各級干部的首要議事日程,必須以非常手段克服和消化各類漲價因素,以降低材料采購成本為突破口,以提升生產速度、提升單位時間產量、采用計件計酬方式為基本點,帶動人工成本、能耗成本等在內的各項產品成本的降低,使主營業務的材料成本控制在46%以內。

(二)人力資源保障

“服務、支持、指導”是人力資源管理永恒的宗旨,保障一、二線部門的后勤供給,構建體系、理順管理,指導核心部門改善人力資源管理,是人力資源中心20__年的三大任務。為此,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1.加快人才引進:以《20__年人力配置標準計劃》為基礎,加快新增人員中的關鍵職位的引進和流失人力的補充,確保一、二線用人需求;建立人員淘汰和人才儲備機制和計劃,在20__年6月31日前將應淘汰人員全部淘汰完畢,將儲備人才全部引進到位。

2.加強教育訓練:建立培訓體系,以素質培訓為核心,對公司員工和加盟商進行系統的培訓,提升員工和合作伙伴的職業和經營素質。

3.建立合理的分配體系:建立起對外具有競爭性、對內具有公平性、對員工具有激勵性的、包括員工薪資、福利、紅利在內的分配體系;并在施行中不斷地加以檢討和完善。

4.建立合理的績效管理體系:按照“有計劃、分步驟、可量化、可持續”的原則,由人力資源總監牽頭,以目標管理為基礎,建立起工作績效管理體系,按照分級管理、分層考核的原則,20__年1月1日起,總經理對公司經營團隊實施考核;至遲于20__年4月1日起,各中心對中層干部(部門)和基層干部(作業組)施行考核;績效管理必須與分配體系聯動推行,以確保目標管理切實落實。

(三)綜合管理保障

市場競爭特別是出口貿易競爭的加劇,必然在技術壁壘上體現,客戶必將更加關注體系認證等技術性措施;公司將20__年定義成為未來3—5年的經營發展奠定基礎的“管理基礎年”,高效順暢的管理是公司核心競爭力的一個核心。

1.由人力資源總監主導,集合內外資源,自20__年3月1日起,公司推展“建構管理體系,增強公司體質”活動,用6個月時間,建立起包括營銷管理、生產管理、技術管理、品質管理、經濟管理等在內的順暢的、高效的管理體系。

管理體系的建構,必須以“理順脈絡、提升效率”為目標,注重先進性與實戰性、階段性與前瞻性的有機結合,為必要時的體系認證打好基礎。

2.按照分權管理的原則,由經營團隊成員負責,大力推進管理團隊建設、骨干隊伍建設、經營目標落實檢討等工作。

(四)財務資源保障

20__年,公司將為一線部門提供優勢財務資源,在廣告、人力、費用、收益分配等各項投入上向一線傾斜。與此同時,財務中心必須從下列四個方面加大監測和監控力度:

1.逐步下放費用審批:在20__年已經下放部分權限的基礎上,財務中心按“責任中心”和“成本中心”的思路,將各類費用的初審權下放給各業務中心總監(廠長),以便形成權責對等機制;財務中心在費用流向的合理性等方面加強監測。

2.主導成本降低活動:在設定成本降低目標的基礎上,財務人員必須更多地“走出去”,直接參與市場調研,或組織各類專項活動,協助、指導相關部門降低成本。

3.整合多個公司資源:由財務中心主導,對奧米尼、米尼、新得寶、德國華倫西爾等公司資源的工商、銀行、稅務、海關資源進行整合,為一線部門提供便捷的財務交流和結算通道。

4.健全財務監測體系:財務中心必須積極參與“建構管理體系,增強管理體質”活動,理順、健全財務監測體系,重點關注物流活動背后的財務信息流。

(五)組織管理保障

1.由董事長(總經理)負責,與經營團隊簽定《目標經營責任書》,明確各責任中心的目標、責任和相應的權利。

2.由各責任中心總監(廠長)負責,20__年2月12日前,對各項目標進行層層分解,并與各級干部簽定《目標管理責任書》,逐級明確目標、責任、獎懲等。各級干部的《目標管理責任書》統一匯集于人力資源中心,實施歸口管理。

3.由財務經理負責,20__年2月12日前,出臺《財務預算和成本責任控制辦法》,明確各類責任人的成本控制項目、目標、責任和獎懲事項,并每月組織檢討和通報等工作。

4.由人力資源總監負責,20__年2月12日前,以董事長(總經理)為授權方,與各責任中心總監(經理)簽定《安全生產責任書》,明確安全生產特別是工傷預防的目標和責任等,確保重大事故控制為零。

5.由營銷總監負責,組織每月/季“經營目標達成檢討會”,總結成果,檢討差距,研擬對策,跟進結果。

五、總體要求

公司高層清醒地認識到:20__年的經營目標,是在全面權衡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制定的,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機會的計劃,也是一個具有挑戰和風險的計劃;要將這一理想變為現實,需要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

(一)更新觀念,創新管理

公司認為,要達成20__年的經營目標,首先要更新觀念,各級干部和全體員工必須徹底擯棄“因循守舊、得過且過、小步前進、作坊經營”的思想觀念,以宏觀的立場,樹立“產業洗牌、不進則退”的危機意識和“發展公司,分享成果”的捆綁意識,在生產管理的流水作業、產品開發的結構系列、采購管理的成本降低、訂單評審的菜單管理、后勤保障的服務品質、財務監測的深入一線等等各方面,創新經營思維、創新管理模式,為公司經營從作坊工廠向現代企業的徹底轉型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切實負責,重在行動

行動,是一切計劃得以實現的首要;執行,是一切目標得以達成的關鍵。沒有行動和執行,一切都是空談。

公司要求,各級干部和全體員工以“負責任”的態度做好各項工作,特別是經營團隊和中層干部,必須以“責任”主管的立場開展各項工作,不得仍有“功在我責在他”的遇事推委的惡習和惡行。

公司強調:干部和員工的價值在于行動和執行,公司將以行動力和執行力考察所有干部,對于那些紙上談兵、不尚作為的干部和員工,將列入員工淘汰計劃的首選,首先予以淘汰。

(三)業績優先,獎懲落實

追求利潤最大化,永遠是企業經營的靈魂;任何企業的首要社會責任,都是贏得市場,擴大經營,收獲利潤。

利潤是20__年公司經營指標的“核心之核”,銷售是實現利潤的載體性指標。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業績定酬,指標量化,逐級捆綁,分層考核”是公司的基本政策取向,也就是,經營團隊以利潤為核心指標與公司實施緊密捆綁,中/基層干部和員工以工作業績指標與上級主管實施緊密捆綁,采用自上而下逐級考核的辦法,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對于不能勝任本職的干部(包括團隊成員)和員工,采取主動讓賢、組織調整、公司勸退、末位淘汰等措施,增強造血功能,提升管理體質。

總之,公司希望并要求:所有得寶從業人員,必須以全新的觀念、全新的面貌、全新的行動,投身“打造高效得寶,實現業績翻番”的偉大征程中,為公司的跳躍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文化傳播公司經營活動范文第2篇

為了豐富員工的業余生活,為大家在緊張的工作之余能夠充分放松,促進加深員工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因此,公司擬成立康樂中心,以下是策劃方案草稿。如下:

第一、策劃背景

企業的發展需要人才,企業擁有了人才,就贏得了發展的生機。而吸引人才,激勵人才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發展的環境及良好的氛圍,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能使員工感受到充分的發展空間;而一個溫馨的內部環境,更能使員工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文體活動是企業和諧的載體,因此,應注重企業文化建設,組織職工開展文娛活動,是現代企業人性化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適用于企業爭奪人才發展的先機,創造員工福利和財富,打造完美的團隊。

第二、策劃目的

充分利用集團公司四樓閑置的空房資源,經過具體部署,給員工帶來一個放松的環境,使員工在工作之余,能夠開心放松,士氣飽滿,精神高漲地工作和生活。

第三、策劃思路

本著大膽設想,小心求證的原則,結合發散性思維,可將員工活動粗略分為四大類:知識型 溫馨型 娛樂型 新潮型 溫暖型,并以此為主干可劃分各類團隊活動,達到增進員工之間相互了解,培養企業主人翁意識,愉悅放松心情的效果。

總項目:康樂中心(利用公司四樓的資源),周一至周五開放時間:晚上6:00-10:00。周

六、周日全天(9:00-22:00)(錄像廳除外)。

第四、策劃內容

(一)知識型 開辦閱讀室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信息在迅速更新,發起的知識型活動更能激發員工學習充電的熱情。

經調查,公司原來有辦閱讀室的經驗,并有一部分資源。在此基礎上,在集團四樓找一個兩間的房間,布置?個雙面書架(待相關人員現場勘查后綜合定)。再購買一批圖書分類擺放:雜志類、小說類、等。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五晚上6:0010:00。周

六、周日全天。每兩個小時一檔。閱讀室設有管理員,管理方案見(最后)

(二)溫馨型 開放歌廳、舞廳

經調查,公司管理層中有許多人愛好唱歌、跳舞,經常有不少人員到蓮塘ktv、或舞廳采取aa制的方式互動唱歌、跳舞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因此 ,在公司允許的情況下,可在四樓選擇一個房間,仿照歌廳的配置及規模,購置一套卡拉ok設備,用于職員工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

(三)娛樂型 開辦球室:臺球、乒乓球、羽毛球

臺球、乒乓球可開在一個房間內。初定兩張臺球桌,兩張乒乓球桌。羽毛球另設一室(如有場地),沒有可設室外。

(四)新潮型 開辦網吧、錄像廳

網吧初定3臺電腦,有管理員專管。實行收費。每小時2元。上網人員要及時到網吧登記本上進行登記欲上的時間,以方便管理員排班。

錄像廳每日放1-2部片子。實行收費,一人/一場1元。會事先在公司宣傳欄張貼一周內放映公告。錄像廳內嚴禁高聲喧嘩,交頭接耳,違者清場,并上報集團辦公室點名批評。

(五)溫暖型 音樂停留吧

可在場地內配置四張桌子,16張凳子,備好茶水。讓玩累的人可以在此聽著音樂,喝著茶水休息片刻。(音樂只能放溫情、舒緩的節奏、以輕音樂為主)

方案二:公司企業文化活動方案

一、背景

企業文化是企業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而形成的觀念的總和,是企業在經營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基本精神和凝聚力,包括企業的戰略愿景、企業精神、核心價值觀、經營理念以及企業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

二、方案宗旨:

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推動團隊建設。

增強員工滿意度與歸屬感,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

豐富員工業余文化生活,營造一種健康、旺盛的團隊氛圍。

三、參與對象

公司全體員工。

四、 組織和實施部門 公司人事行政部和各部門總監。

五、時間

除日常固定的企業文化宣傳外,將每年9月定為企業文化重點宣傳月。

五、本公司企業文化的內容

企業戰略愿景: 打造國際化、財經互聯網第一平臺。

企業精神:激情、創新、致遠、責任。

核心價值觀:共享財富成長。

經營理念:以人為本

六、企業文化的系統建設方案:

編制《企業行為規范手冊》體現,內容包括:

a) 員工日常行為規范;

b) 服務行為規范(包括內部和外部的服務要求);

c) 企業公關策劃與規范; 編制視覺系統(vi)企業識別系統手冊,內容包括:

a) 環境文化:文化環境建設俗稱文化落地工程、文化上墻工程、文化視覺化工程,目的是讓文化看得見摸得著,讓文化和戰略鮮活地深入人心??梢栽谵k公室的墻上、會議室等醒目的地方張貼公司的logo、體現企業文化的ui設計、企業的精神和核心價值觀。

b) 企業logo:如企業名稱標準字、標準色、logo設計、企業造型、象征圖案等象征意義的闡述在全公司進行宣傳;

c) 在對外交往中,擁有統一的公司形象的包裝展示:比如統一名片風格、郵件簽名、公務禮品、信封、信紙、工作證、請柬、介紹信、資料袋等;

d) 對外交流活動策劃時,需體現公司的文化精神,并在活動中適宜的時候進行講解(如對外公關活動,營銷活動,線下交流活動,招聘活動等)

e) 欄目宣傳(設立員工墻):制作企業文化宣傳欄,宣傳欄分布不同的主題板塊(近期發展目標、質量方針、各類通告、優秀人物、員工天地-每次活動時的照片、董事長信箱等);

建立企業文化的理念系統,主要內容包括: a) 管理層培訓:將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形成宣傳的標語,并首先在管理層內開展培訓,建立管理層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領導和示范作用,要建立企業文化建設同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相結合的觀念。

b) 員工培訓:要使員工通過培訓和日常潛隱默化的灌輸能深刻了解企業的戰略愿景、企業精神、企業核心價值觀、經驗理念,能認同企業價值觀和經驗理念,并與之共同成長和發展。

企業文化活動計劃,內容包括:

a) 一起活動,一起快樂。豐富員工文體生活,增強企業凝聚力,展示團隊組織能力,可以在周

六、日組織員工進行些體育項目的活動(比如打羽毛球、打籃球等),同時,可安排攝影,將活動的招聘放在員工宣傳欄內。

b) 進行捕風捉影的活動,關愛身邊的同事,從點滴開始記錄,增強員工之間的溝通協作能力,使工作氛圍更加融洽和睦。拿起相機,捕捉同事的動人瞬間,埋頭工作時、專注傾聽時、默默不語時。充分展現你對身邊同事的關愛,然后把照片貼在員工墻上,讓大家分享每時每刻對搜集到的照片進行甄選。

首先,告知公司所有員工活動主題、形式、交稿地點和截止時間,然后對甄選出的照片進行編輯發布,并對優勝作品進行獎勵。

c) 在每年9月進行公司秋游活動,豐富員工生活,增強團隊凝聚力。

d) 在每年春節前舉辦公司年會,年會的目的:增強公司員工的內部凝聚力,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力。對20xx年公司整體工作業績進行總結,制定新公司工作總體規劃,明確新工作方向和目標。表彰公司內部業績優秀的員工,通過激勵作用,將全體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投入到未來的工作之中。

e) 在svn系統中開避一個欄目,大家可以自由的分享各種專業技能或管理心得或學習心得或者好的文章分享,好的書籍推薦都可以(比如勵志小故事等),這樣有助于形成學習型組織的文化氛圍。

9月是公司企業文化重點宣傳月,特安排以下活動:表格略

方案三:宣傳公司企業文化活動策劃方案

一、 目的

為宣傳公司企業文化,鞏固過去一段時期公司在提高安全和服務方面取得的成果,培養青年人對企業責任意識,增強公司員工的積極性,從而創造出一個凝聚力的氛圍及豐富員工業余文化生活,特舉辦gy青年論壇20xx青春在這里閃光活動。

二、 主題

緊緊圍繞公司至誠、立信、尚學、創新的核心價值觀,突出反映以人為本、安全生產的理念,結合公司青年人的特點,通過征文、和座談等形式,就以下一個或幾個方面為題開展活動。

1. 安全生產與公司發展;

2. 就工作中的某些環節,我們怎樣做好安全生產保障工作;

3. 從安全無界限談如何提高自身安全意識;

4. 從以人為本的角度談安全生產的重要性;

5. 發生在身邊的體現至誠、立信、尚學、創新的先進事跡;

6. 對卓越品質、高尚品格、一流品牌愿景的描述和理解;

7. 做高質產品,塑高尚人品,營造企業品質文化;

8. 感念與公司共同成長的心路歷程分享;

9. 我是公司的一員,我的青春同樣精彩;

10. 公司愿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

11. 如何看待成長與公司發展之間的關系;

12. 希望公司為青年人的成長搭建怎樣的發展平臺;

13. 降低成本,從我做起;

14. 我為公司發展獻計策。

三、 組織

本次活動由行政部主辦,企業文化小組協辦。以公司全體員工以個人投搞參加。

四、 參賽對象

公司35歲以下所有員工

五、 征文比賽參賽要求

1. 征文內容應緊扣主題,切合公司實際,文學性和科學性相結合,自由抒發建議; 2. 征文體裁不限,字數應不少于1000字;

3. 參賽作品分別由各部門主管及文員匯總,按照文章的通用格式進行整理,于20xx年x月x日前將稿件及其電子版交至公司行政部處,逾期將不再接收。

六、 評審及表彰辦法

1. 評審由各部門主管、經理及企業文化小組成員組成,以打分的方式選出最佳作品。

2. 本次征文比賽設作品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參賽獎若干;設最佳組織獎1名。

文化傳播公司經營活動范文第3篇

一、 評估診斷工作的目的和意義

自2009年底,公司企業文化體系形成運作以來,已經近3年的時間,在與公司發展戰略、經營管理、隊伍建設、員工認知、認同感的融合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和帶動作用。為進一步量化指標,收集相關信息和數據,評估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實效性、貼合度和適宜性,準確把握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發展方向,梳理完善公司企業文化體系,挖掘公司系統廣大干部員工對現有企業文化的真切感受,使公司企業文化轉變成一種切實管用的管理工具,更好地適應公司管控一體化和集團公司企業文化統一工作的需要,為進一步凝練和提升公司文化品牌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集團公司企業文化統一建設起步階段,誰走在前列,開展工作及時,誰就能走在集團企業文化建設的前列。所以開展企業文化評估工作意義重大,影響面廣。

二、評估診斷工作目標

通過企業文化調研與評估診斷工作,對公司原有企業理念體系、管理制度、組織行為和員工認知觀點進行全面系統的診斷和評估,形成對公司各個管理系統能力現狀的基本判斷,提出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中的存在的問題和與公司發展戰略不相符合的元素,形成《黃河水電公司綜合文化評估診斷報告》,結合調研評估成果,深入開展特色子文化體系建設,全力打造集團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標桿。

三、評估診斷工作步驟:

評估診斷工作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項目前期準備階段(3月—4月) 1.成立聯合工作小組,明確項目組成員,明確項目組成員的工作職責;提出相應的階段性工作完成時間和進度計劃;明確資料來源及資料收集計劃,調查樣本抽樣及明確訪談計劃;為啟動會準備領導講話和培訓課件;

2.召開評估工作啟動會。統一思想,在公司內外部形成一定影響力和輻射力,闡述工作方法、計劃,為下一步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和統一企業文化奠定基礎,獲得公司上下的積極支持和熱情參與,并開展企業文化基礎知識的培訓。

第二階段:項目實態調研階段(5月—7月)

利用管理咨詢公司企業文化診斷與評估系統展開工作。 1.研讀資料

研讀國家、行業政策及資料;同業相關資料、公司各項規章制度、公司領導的重要講話;

2.訪談調研

通過對公司領導、中層干部和基層員工的全方位、多層次、有重點的訪談,獲取不同層次員工對公司發展戰略、發展期望、文化建設、內部管理等方面最直接、最深刻的認識和感受。 3.問卷調查

針對公司不同管理層級設計不同的問卷和量表,做好量化分析,較為系統和細致地呈現公司企業文化現狀。

第三階段:形成評估調研報告階段(8月—10月)

企業文化診斷評估:

企業文化現狀調研,領導者價值觀傾向性調研,員工敬業度調研 企業文化體系構建:

企業文化理念體系提煉與提升、企業行為規范體系建設、企業文化實施規劃建設 企業文化管理體系構建:

企業文化組織體系建設、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對接、企業文化與品牌管理對接、企業文化與制度流程體系對接、企業文化考核體系建設 企業文化傳播體系構建:

企業文化培訓、企業文化傳播網絡建設、企業文化活動策劃 專項咨詢服務:

文化傳播公司經營活動范文第4篇

為宣傳公司企業文化,鞏固過去一段時期公司在提高安全和服務方面取得的成果,培養青年人對企業責任意識,增強公司員工的積極性,從而創造出一個凝聚力的氛圍及豐富員工業余文化生活,特舉辦“GY青年論壇2010——青春在這里閃光”活動。

二、主題

緊緊圍繞公司“至誠、立信、尚學、創新”的核心價值觀,突出反映“以人為本、安全生產”的理念,結合公司青年人的特點,通過征文、和座談等形式,就以下一個或幾個方面為題開展活動。

1.安全生產與公司發展;

2.就工作中的某些環節,我們怎樣做好安全生產保障工作;

3.從“安全無界限”談如何提高自身安全意識;

4.從“以人為本”的角度談安全生產的重要性;

5.發生在身邊的體現至誠、立信、尚學、創新的先進事跡;

6.對“卓越品質、高尚品格、一流品牌”愿景的描述和理解;

7.做高質產品,塑高尚人品,營造企業品質文化;

8.感念與公司共同成長的心路歷程分享;

9.我是公司的一員,我的青春同樣精彩;

10.公司愿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

11.如何看待成長與公司發展之間的關系;

12.希望公司為青年人的成長搭建怎樣的發展平臺;

13.降低成本,從我做起;

14.我為公司發展獻計策。

三、組織

本次活動由行政部主辦,企業文化小組協辦。以公司全體員工以個人投搞參加。

四、參賽對象

公司35歲以下所有員工

五、征文比賽參賽要求

1.征文內容應緊扣主題,切合公司實際,文學性和科學性相結合,自由抒發

建議;

2.征文體裁不限,字數應不少于1000字;

3.參賽作品分別由各部門主管及文員匯總,按照文章的通用格式進行整理,

于2010年X月X日前將稿件及其電子版交至公司行政部處,逾期將不再接收。

六、 評審及表彰辦法

1.評審由各部門主管、經理及企業文化小組成員組成,以打分的方式選出最

佳作品。

2.本次征文比賽設作品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參賽獎若干;

設最佳組織獎1名。

3.對于獲獎作品,公司將頒發榮譽證書,并給予一定的獎勵。同時推薦參加

企業文化小組,并將文章在公司網站和行業報刊上刊登。

文化傳播公司經營活動范文第5篇

關鍵詞:地域文化資本;舊城更新;經營策略;廣州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8.01.012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城市更新作為城市建設的技術手段,大規模的拆舊建新為城市帶來了巨大經濟回報,然而卻令中國城市滅失了個性變得“千城一面”。隨著中國逐步深入參與全球化,城市更新的目標趨向多元與綜合,城市建設中的歷史文化傳承與發展,成為了舊城更新的重要議題。在更新理念上,則從保護傳統文化物質空間的“新陳代謝”、“有機更新”漸漸轉向活化傳統文化物質與非物質空間的舊城復興。

如今我國已經逐步邁進新常態下的城市修補時期,有別于此前的城市更新,城市修補更加強調延續城市文脈,保留城市文化特色①,活化城市文化資產。這意味著在舊城更新實踐上,更新思路、改造策略以及相應的規劃管理制度亟需轉變與優化,讓舊城中那些象征著城市靈魂的歷史文化遺產,轉化為整座城市的文化資本。對此,本文將以文化資本及其相關理論為切入點,以廣州為研究范本,在實證檢討的基礎上,思索基于地域文化資本活化與運營的舊城更新路徑。

廣州,這座擁有2200多年建城歷史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自秦漢至明清年間,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城市。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廣州融匯中外文化之精華,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凝結成了眾多文物古跡。截至2015年底,廣州有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681個,單體文物4 298個,登記保護文物單位3 157個。[1]此外,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廣州,城市發展建設水平位于我國前列,舊城更新經驗相對成熟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此基礎上對廣州舊城更新路徑進行再思考與探索,將為我國地方城市建設中的歷史文化傳承與發展實踐提供重要而普遍的借鑒價值。

一、城市中的文化資本理論

(一)與經濟資本特性相似的“文化資本”

“文化資本”是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的資本概念進行擴展后提出的一個社會學概念。布迪厄通過“文化資本”揭示了社會網絡中不平均的資源和權力分布以及行動者間不平等的競爭活動。在某種程度上,“文化資本”與馬克思經濟學中的資本一脈相承:它們是積累的結果,能夠自我增值并具有可傳遞性;它們同樣具有物以稀為貴的特性。但“文化資本”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本,并非“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2]“文化資本”有三種形式:具體的狀態(以精神與身體的持久“性情”的形式)、客觀的狀態(以文化商品的形式,如書籍、圖片、詞典)以及體制的狀態(以客觀化的形式,如學術資格)。[3]除了“文化資本”,布迪厄還將資本劃分為另外些類型,即“社會資本”、“經濟資本”與“象征資本”,并探討了彼此之間的轉化關系。

布迪厄對文化的“資本”特性的揭示催生了大量對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究。一方面,對文化資源與“文化資本”兩者的關系進行剖析。“文化資本”是以財富的形式具體表現出來的文化價值的積累,這種積累緊接著可能會引起物品和服務的不斷流動。[4]因此,只有其中經過社會的交易、流通、服務等領域,從而產生價值增量效應的那部分文化資源,才可稱為“文化資本”。[5]另一方面,進一步研究傳統文化資源的利用途徑,如以“文化資本”考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6]倡導文化市場培育以及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創意產業等。[7]

(二)作為城市發展文化動力的“城市文化資本”

21世紀,國內學者張鴻雁將“文化資本”理論從社會學領域延展到城市研究領域,并提出了“城市文化資本”理論。“城市文化資本”在一定意義上是強調城市業已存在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財富的“資本性”意義。[8]與“文化資本”不同的是,“城市文化資本”的本質是公共財富的制度性安排和歷史結晶,具有典型的公共價值。[9]

張鴻雁以“城市文化資本”來研究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議題,將“城市文化資本”作為城市的“文化動力因”,并從城市宏觀層面、城市系統層面提出了以城市形象系統為核心的研究框架。城市形象系統具體包括城市理念、城市行為以及城市視覺三個子系統,通過對這三大子系統的整體構建來塑造城市的個性、提升城市總體價值與核心競爭力。張鴻雁在“城市文化資本”理論中也提及“歷史地段”的重要性,但他更多的是主張“推陳出新”,以建立城市新行為文化主義,而視文化遺存符號為城市文化創新的物質基礎。“城市文化資本”是我國城市形象營銷研究的代表性理論,當中采用了大量城市意向、企業經營、營銷傳播的理論方法來討論對城市文化資本的運作。

二、文化資本及相關理論下舊城更新的解讀

城市更新的理論與實踐最早源于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歐國家,多年來,城市更新的理論不斷演替,文化的重要性在城市更新(尤其是舊城更新)中漸漸地顯現出來。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本思想”成為了城市更新的主要理論依據,其中就體現在對舊城“歷史價值”的保護上。[10]20世紀70~80年代,面對內城經濟衰退問題,西方國家紛紛嘗試以文化藝術刺激經濟復蘇,形成了文化導向的城市更新(culture-led regeneration)模式。這股“文化復興”之風后來席卷全球,催生了大量運作城市文化資本的舊城更新實踐。

(一)舊城更新中文化資本的經營:文化為誰復興?

城市中那些能夠凝聚或濃縮某個特定地方的歷史、文化、生產或生活方式,值得保留和傳承的,都屬于城市的文化資本,它們可能是傳統的,也可能是當代的。[11]引申布迪厄“文化資本”的三種形式,城市文化資本也具有三種形式,它們的關系為:具體的狀態是城市文化資本的核心,客觀的狀態是城市文化資本的表達與傳遞的基礎(圖1)。當我們談論一個城市舊城的文化資本的時候,應指向歷史地段中那些傳統的文化資本,也就是那個城市的地域文化資本。從文化資本的經營效果來看,現有的國內外舊城文化資本的利用實踐可大致分為兩大類型,即以成都為典型的旅游經濟增長型與以熱那亞為典型的生活品質改善型(表1)。

成都與熱那亞同為著名的旅游城市,卻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資本的經營方式。以成都為代表的旅游經濟增長型的文化資本經營,重視城市文化資本客觀的狀態的效益轉化,往往涉及到一定規模的拆遷新建與功能置換。其城市文化資本轉化的邏輯是,通過物質改造策略將歷史文化符號化,移植與融入全球化的消費文化,從而獲得資本最大化下的空間生產效益。它主要是為了滿足小部分城市內部主體和城市外部競爭的文化訴求,獲益的是政府(應對財政問題)、中產階層以及游客(解決文化消費需求),[12]文化資本更多地是轉化為外來的經濟資本與社會資本(外來消費者、政府及運營企業獲益;非在地的社會關系與網絡的滲入)。然而,以熱那亞為典型的生活品質改善型的文化資本經營,則著眼于城市文化資本具體的狀態與客觀的狀態兩者的效益轉化,把歷史中心視為整個城市環境的基礎設施,考慮其公共屬性,將歷史文脈視作結構來組織起富有都市風格的宜居性城市區域。它強調文化資本的本土性,將其更多地轉化為內在的經濟資本與社會資本(作為資本擁有者的居民、商家獲益;在地文化傳播與認同感增長),并在此基礎上吸引外來的經濟資本與社會資本。

(二)當前舊城更新的文化內涵

在實際操作中,舊城更新除了是對歷史文化資本的保護與發展,更是在一定經濟社會背景下多主體多利益制衡下的談判與協商。這意味著,一個絕對好的更新策略是不存在的,所謂“好”的更新策略是一定經濟社會背景下社會公共價值觀的表達。

某種程度上,成都對錦里、寬窄巷子所采取的策略類似于文化主導下的城市更新。文化主導下的城市更新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城市面貌、刺激經濟短期增長,它更多是經濟復興導向而并非文化復興(特別是本土文化)導向的。不可否認的是,它適應了當時經濟高速增長的舊常態社會經濟背景以及滿足了城市間文化競爭博弈訴求,且對本土文化資產的挖掘與文化資本的利用策略至今仍具有借鑒價值。但它存在著與文化主導下的城市更新相同的弊端,過多追求經濟發展往往導致如缺乏對當地居民文化需求回應、引起地方文化的變異以及觸發文化趨同化危機等問題,而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不斷地侵蝕著歷史文脈的原真性。

在我國當前的新常態經濟社會背景下,對城市空間和日常生活的尊重、對在地社區與地域文化關聯性的關注,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換句話來說,社會公共價值觀不再僅關注文化資本客觀的狀態,同樣重視其具體的狀態,也就是“生活真實性”。“生活真實性”的多少,不僅影響著城市文化資本內部的繼承與積累,同時以“物以稀為貴”原則影響著城市文化資本的轉化效益。因此,現階段舊城更新的目標應為地域文化保護與傳承下的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注重對地域文化根植性的繼承與地域文化資本的積累,并進一步挖掘、激活地域文化資本。

三、廣州舊城更新實踐——一個地域文化資本經營的研究讀本

(一)廣州舊城的歷史文化資源

作為建城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城,自秦漢以來,廣州一直是嶺南的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廣州城自唐代“州城三重”,到宋代修建子城,至明清時期城廓基本定型。整座廣州城坐北朝南,依山面水。古人依水系而建城墻,又順勢通六脈渠入城,形成具有水城特色的古城格局。古城區內沉淀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如古城歷史上建有多重城墻、16重城門、兩條護城水系(東、西濠涌)以及記錄了自唐代至明清歷史足跡的城市主干道“永漢路”(今北京路上的古代傳統中軸線“千年古道”)。

除此之外,在明末清初,廣州城西門以外興建十八甫,開設十三行,形成西關一帶的商貿中心。清朝時期,十三行行商活動為廣州“千年商都”帶來繁盛的商貿金融文化,在長堤沿江一帶形成民間傳統金融區與歷史名人置業建宅的聚集地。民國時期,廣州建立起連接云山(越秀山)珠水(珠江),跨越中山紀念堂、市人民政府、海珠廣場的近代傳統中軸線,成為中國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20世紀20~30年代,廣州會聚華僑富商巨賈,在東山一帶形成紅磚洋樓特色建筑景觀(圖2)。這些在廣州歷史城區中積累下來的豐富多樣的歷史遺跡,在城市擴張與建設中,有的早已蕩然無存,有的雖保留至今但卻日漸衰敗。

(二)地域文化資本的運營——廣州舊城更新實踐回顧

1. 舊城保護與更新管理機制

城市化與現代化進程中如何對待地域文化資源,是一個在廣州舊城發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廣州舊城更新大致經歷了 “市場驅動、大拆大建”、“政府包辦、嚴格保護”與 “政府主導、整體保護更新并行”三個階段。20世紀80~90年代,廣州雖然已被評為歷史文化名城,但地域文化資源的價值并未被當時的城市規劃管理所重視。舊城更新主要采取釋放土地價值潛力、利益最大化的大拆大建模式。21世紀初,地域文化資源保護的重要性成為了社會共識。政府吸取此前經驗,禁止開發商參與舊城改造,對舊城采取嚴格保護、謹慎更新的態度。2010年至今,隨著全球城市間文化競爭日益激烈、歷史文化保護與“存量”盤活漸漸成為城市工作重心,舊城“保護”與“更新”兩者進一步相融,著重地域文化資源向資本的轉化、地域文化資本的經營。

從“更新”與“保護”二元對立到兩者相互融合、相互平衡,廣州漸漸形成了一套立足地域文化資本保護、挖掘、運作的規劃管理機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與“三舊”改造規劃體系雖各自成系統,但兩者之間從宏觀、中觀、微觀進行城市功能格局、用地分級差異化更新管控、控規實施等多方面的規劃建設指引整合(圖3)。

2. 歷史街區的更新實施

在舊城保護更新實踐的背景下,廣州至今共公布了26片歷史文化街區,并對其展開了保護更新工作。以其中8片更新活化力度相對較大的歷史文化街區為例(表2),各片歷史文化街區整體上以保護為原則和出發點,體現為對有歷史價值的建筑和環境進行保護及修繕;在活化方面,部分街區采取了商業入駐的更新方式來激活街區的休閑商業氛圍,或通過景觀整治與塑造打造文化旅游區,但多數街區存在歷史文化要素未被充分挖掘并展示、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筑空置且未利用等現象。

(三)廣州地域文化資本運營的現存問題

1. 新文化的興起極大弱化了傳統地域文化認同感

21世紀初,在廣州舊城嚴格保護、緩慢更新的時期,新城的發展建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從1992年廣州中央商務區珠江新城規劃的編制,到2009年城市地標廣州塔的建成,到2010年亞運會將廣州現代文化推上國際舞臺的大事件,十年間,廣州新中軸線在天河應運而生。珠江新城成為了廣州國際化城市形象的“窗口”,花城廣場成為了廣州的城市客廳,廣州塔成為了廣州的新城市意向,這意味著廣州的“新城市文化資本”正逐漸成型。

新文化消費時代之下,相比起代表著“最廣州”的傳統地域文化,人們更加愿意消費與國際接軌的新興文化。而人們對新文化的包容與接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們對傳統地域文化的關注,并且減弱了人們對廣州地域文化的認知。但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廣州,其文化競爭力很大程度上仍根植于它豐富的傳統地域文化,而傳統地域文化在支撐城市形象代表性的減弱、人們對傳統地域文化認同感的降低,都將限制著廣州在全國甚至全球范圍的文化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

2. 地域文化資本的活化利用效益不高

從城市規劃管理體系上看,廣州已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城市地域文化資源保護與資本化利用的框架,但從編制情況來看,26片歷史文化街區仍有9片尚未編制保護規劃(圖4),整個管理體系仍在完善中。此外,已有管理體系對地域文化資本的管控利用框架仍只是停留在以保護為主的層面上,對其挖掘、運作的指導實施細節仍有較大欠缺。

廣州舊城的歷史資源豐富、文化多樣,但曾經的大規模建設極大破壞了舊城原有的物質空間形態,這其中包括了大量歷史遺跡。城市文化資本利用的前提是對文化資產的挖掘,尤其是這些舊城已遺失了的重要歷史線索。廣州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下對大量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文化資產的挖掘與認定。近年來,對素有“小秦淮”之稱的荔枝灣涌進行復涌活化,對曾經的護城河東濠涌進行整治利用,對“千年古道”原址進行展示,但無論從舊城的整體格局,還是具體到歷史街區內文化要素等文化資產的活化利用,仍遠遠不夠。從目前已實施更新的部分歷史街區來看,對地域文化資本的經營大多采用立面整治修繕、環境提升等偏重保護的方式而較少促生附加功能與價值,其地域文化資本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并未能很好地體現。

四、廣州舊城地域文化資本經營路徑探索

(一)地域文化資本經營的邏輯

地域文化資本的文化價值,最先可以追溯到其具體的形態,即文化的原真性。這種“原真性”濃縮了一個地方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文化資本積累過程的基礎。通過對承載這種文化本質的客觀載體進行價值判斷與認定,以及出臺具有法律效應的體制進行管控和保護,如對歷史建筑或歷史街區進行掛牌認定,使其成為文化資產留存下來,進而激發其經濟潛能,使這種保留下來的地域文化價值得以“資本化”(圖5)。

文化資本的積累通常需要一種再生產的方式來促進,[11]這意味著,地域文化資本的經營是一個不斷促進文化資本積累的良性循環過程。這個經營過程是一種與文化資本積累“反向”進行的過程。首先在對文化資產進行認定和保護的體制上要探索新的路徑,對歷史文化資源的更新和利用持有開放的思想與態度,對城市更新與文化經營的規劃管理機制進行創新性的改革,并采取多層次的經營策略使地域文化資本得以積累下來。進而,對文化載體這種客觀形態進行物質更新,通過這種媒介的經營來實現文化資本向經濟與社會資本轉化。城市空間與場所是人們對文化認知的物質基礎,也是最容易被感知的一種文化資本的形態,而在今天的城市更新進程中,許多地域文化資本的活化利用只進行到物質形態更新的一步,在不斷產生經濟價值的同時,卻忽視了對物質實體中所承載的文化本質的挖掘與保留。因此,在對文化資本的更新經營過程中,應特別關注在物質更新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對地域文化的再現與繼承,還原歷史生活的真實性和本土性,真正實現內在文化資本的積累與本土文化認同感的提升。

這樣的“經營―積累”良性循環,使文化資本在舊城更新的過程中不斷產生并積累,對于那些被判斷為具有歷史特色的但尚未被認定、尚未被挖掘歷史特色的傳統風貌街區,這樣的過程能有效地推動其文化本質與文化價值的認定,進而向具有法律效應的歷史文化街區的方向轉變,最終通過這個過程實現最本質的地域文化在這些傳統街區中流傳下來并煥發活力。以地域文化為基礎的文化資本積累和經營,對廣州舊城更新的路徑探索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二)廣州舊城地域文化資本經營對策建議

1.管理機制:“中觀-微觀”的多層次歷史要素聯動活化

在城市規劃領域中,地域文化資本的經營依賴于一套完整的基于其保護及利用的規劃管理制度的建立,它包括對文化資源的挖掘、對文化資源進行資產的認定與保護以及對其進行資本化的利用。目前廣州的相關管理制度則更多著重建立對文化資源多層次的挖掘、認定與保護框架上,對文化資產的資本化利用則基本局限在街區及建筑這一微觀尺度上,這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地域文化資本的碎片化利用,影響了它的轉化效益(因為城市文化資本一個很重要的價值在于它所形成的環境意向)。由于一種占支配性的傳統文化往往占據著一定范圍的區域,并在這區域中生長出象征這種文化的物質要素(建筑、道路、城墻、水系等),這些物質要素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系,它們共同構成了文化意向。在城市化進程中,由于這些物質要素的消失使得傳統文化的內部聯系斷裂,也正是這種斷裂大大削弱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感知。因此,對地域文化資本的經營,不僅需關注那些碎片式的歷史遺存,更應修復以及重新建立起這種地域文化聯系,形成一個囊括文化區域-歷史街區-歷史路徑-歷史標志,從中觀到微觀、多層次的管理機制。

廣州舊城中有傳統西關文化、十三行行商文化、十三行府邸文化、千年古城與近代革命文化、民國東山文化這五大文化區域,每個文化區域中均分布了若干個歷史文化街區及歷史風貌街區。在中觀層面,針對不同文化區域,應對各層次地域文化資產進行挖掘與識別,運用城市設計的手法對這些不同層次的歷史要素進行“點-線-面”整體格局串聯,以此來搭建一個地域歷史文化景觀網絡。在此基礎上,在微觀層面針對該文化區域中的“點―線―面”進行具體的活化指引。如對面狀要素——不同的歷史街區,進行差異化的活化策劃指引;對線狀要素——歷史街道、水系、城墻,進行歷史景觀修復與重塑指引;對點狀要素——歷史標志,進行修繕、改造指引。

2.改造方式:“以舊為新”的歷史記憶修復與多方參與的微改造

對于大部分城市文化資本來說,它的效益轉化主要依托的是城市空間,城市空間作為容納社會的交易與服務的最重要的場所,它能使得城市文化資本產生最主要的附加功能與價值。因此,對城市文化資本的客觀的形態的改造,是整個經營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而對于地域文化資本來說,改造的關鍵在于塑造與該地域文化本質密切相聯的物質空間,故對象不僅在于歷史遺存,亦應包括那些已消失的但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物質要素。對廣州舊城而言,這是充分展示與利用其沉淀千年的地域文化資本的關鍵。具體來說,這主要是包括對已滅失的歷史記憶進行修復與恢復,以及對已有的歷史物質遺存進行更新改造。這并不意味著新建假古董(如成都錦里)與拆遷改造(如佛山嶺南天地),而是結合創新的設計手段以及多方參與協商的機制共同完成,以此達到挖掘與利用、保護與發展的相互融合。

(1)“以舊為新”地修復舊城歷史記憶

走在今天的廣州舊城中,人們很難聯想到這里是曾是千年古都。被填埋或掩蓋的歷史水系、被推倒的城垣、被拆除的牌坊以及被破壞的歷史街道在廣州舊城大量存在,這些歷史要素如今與一般馬路、街道相差無幾,恢復、修復這些歷史記憶應是廣州舊城地域文化復興的關鍵。對此,杭州南宋御街有機更新提供了很好的啟示。南宋御街有機更新中基于歷史信息與歷史舊址,對御街物質空間的改造通過“古中有新、神似而非形似”的設計手法,還原歷史上的整體空間格局、重現歷史上的景觀格局,并將御街遺址展現與歷史生活場景小品景觀相結合,以此達到現代語境下的歷史記憶復原與感知。對于廣州舊城來說,由于現狀條件不一,歷史記憶修復應結合多元化的城市景觀設計手法,將舊址的歷史意向通過多樣化的展示與現狀街道、公共空間及景觀系統相融合。

(2)推廣多方參與的微改造

歷史街區作為歷史物質遺存集聚的基本單元,是地域文化資本經營的主要抓手。相比于此前流行的大規模拆舊建新式的改造,小規模、漸進式的微改造模式②已被學術界認定為一種最利于延續與保護當地文脈的改造方式,尤其是針對居住屬性的歷史街區。在我國,居住屬性的歷史街區在各個城市中均大量存在,廣州的26片歷史文化街區中,就有16片為居住屬性的歷史街區。在空間形態上,微改造注重整體風貌與空間格局保留,適當抽疏建筑以優化環境品質,以產權為單位對建筑進行局部更新改造,在保留地域文化本質的基礎上使得傳統的功能空間適應現代需求。微改造作為一種微創式的干預方式,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社區網絡,但也帶來了較大的決策與實施成本,能否有效地形成多方利益平衡、多方協商的機制成為關鍵。目前廣州已在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中探索微改造模式,將政府、開發商、居民共同納入決策與實施機制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房屋租金的持續上漲、訪客的逐漸增加等),但尚未形成多方參與的范式,仍需進一步探索與推廣。

3.復興策略:以多元化城市服務設施為核心、公房為觸媒的在地文化激活

地域文化資本的經營需要建立在對其客觀的形態的更新改造上,然而,僅對客觀的形態的更新改造并不意味著對地域文化資本的良性經營,而是有可能隨著資本效益的產生而使得文化本源反而被逐漸削弱。因此,一個良性的地域文化資本的經營方式,它的本質在于留存與傳承傳統的生產、生活、商業、文化活動,進而通過這些活動,實現經濟利潤的產出和社會關切、事件與人才在該地區的關系疊加與融匯,[11]而非僅依賴客觀的形態的資本轉化。這些活動與服務,不僅需要與所在的歷史街區屬性相容,更需要結合在地文化進行差異化運作。

根據街區屬性,廣州舊城的歷史街區能大致劃分為居住屬性歷史街區、商業屬性歷史街區以及文化屬性歷史街區三大類別,體現為從城市私人物品到城市公共物品的三個基本形態。對于不同類型的歷史街區,引入的服務與活動應有所側重:居住屬性歷史街區,需留存原有的生產、生活活動,以特色社區商業與公共配套為主;商業屬性歷史街區,需結合傳統商業,以融入大眾消費商業服務為主;文化屬性歷史街區,則需考慮其公共屬性,以融入文化展示、文化教育為主。在實際操作中,由于需延續原有的生活、生產結構,故應尊重私有產權,從政府可調控的公有產權部分入手,以公房為觸媒,優先注入這些具有活力的功能,以此來帶動周邊私有產權文化資本的活化,從而促使地區的整體提升。

五、結語

對傳統地域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一直以來是舊城更新實踐中的爭論點。布迪厄的“文化資本”論與張鴻雁的“城市文化資本”論,為舊城更新提供了新的視角:傳統地域文化在舊城更新中不應只成為被保護的資源,它是作為資本而存在,舊城更新策略則應作為一種干預手段來促進這些傳統地域文化資本的積累而不是保留。在城市規劃管理角度上,這需要搭建一個從中觀統籌的地域文化資本挖掘與認定到微觀實施的地域文化資本激活與復興的經營框架,對接現有保護規劃及更新規劃體系,共同促進傳統文化的保護、繼承與發展。本文以廣州舊城為研究案例,在廣州已有較為完整的舊城歷史保護與更新的規劃管理體系上進一步結合實際問題,提出了針對廣州舊城地域文化資本經營的策略思考。除了作為對廣州目前規劃管理的完善建議,亦以期為國內其他城市提供參考借鑒。

注釋:

①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以及《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均明確指出“保護歷史文化風貌”。其中,除了改善老城區物質空間、修補斷裂的歷史文脈之外,還提出對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恢復老城區功能和活力。

②根據《廣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4號廣州市城市更新辦法》第十四條:“微改造”是指在維持現狀建設格局基本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換、保留修繕,以及整治改善、保護、活化,完善基礎設施等辦法實施的更新方式。

參考文獻:

廣州年鑒編纂委員會.廣州年鑒2016[M].廣州:廣州年鑒社,2016.

李全生.布迪厄的文化資本理論[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3(1):8-12.

皮埃爾·布迪厄.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M].包亞明,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戴維·思羅斯比.經濟學與文化[M].王志標,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施炎平.從文化資源到文化資本——傳統文化的價值重建與再創[J].探索與爭鳴,2007(6):50-54.

黃勝進.從“文化遺產”到“文化資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及其價值考察[J]. 青海民族研究,2006(4):10-12.

孫繼瓊.欠發達地區實現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轉變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 特區經濟,2005(4):57-58.

張鴻雁.城市形象與“城市文化資本”論——從經營城市、行銷城市到“城市文化資本”運作[J].南京社會科學,2002(12):24-31.

張鴻雁.城市文化資本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王如淵.西方國家城市更新研究綜述[J]. 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2):1-6.

黃怡,吳長福,謝振宇.城市更新中地方文化資本的激活——以山東省滕州市接官巷歷史街區更新改造規劃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15(2):110-118.

蔣文,李和平.文化訴求推動下的歷史街區紳士化更新[J].城市發展研究,2013,20(9):1-7.

G·貝特蘭多·博凡蒂尼,謝舒逸.不僅僅為了游客:論歷史城市景觀在當代宜居城市中扮演的“基礎設施”角色[J].國際城市規劃,2016,31(2):61-65.

齊珂理,艾美荔,方馥蘭,等.昨天/明天:意大利城市保護與發展50年[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許 丹

文化傳播公司經營活動范文第6篇

(一)商業模式的內涵

商業模式是一個組織在明確外部假設條件、內部資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組織本身、顧客、供應鏈伙伴、員工、股東或利益相關者來獲取超額利潤的一種戰略創新意圖和可實現的結構體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

企業商業模式至少包括三個層面的含義:其一,任何組織的運作模式都隱含有一個假設成立的前提條件,如經營環境的延續性,市場和顧客需求屬性在某個時期的相對穩定性以及競爭態勢等等,這些條件構成了組織運作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其二,組織的運作模式是一個結構或體系,包括了組織內部結構和組織與外界各種要素的關系結構,這些結構的各組成部分存在內在聯系,它們相互作用形成了模式的各種運動。其三,組織運作模式所包含的創新還是一種戰略變革,是使組織能夠獲得長期優勢的制度結構的連續體。

(二)商業模式的理論觀點

1.戰略思想論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F.德魯克(Drucker,1994)最早將商業模式稱為組織的或公司的經營理論①。加拿大著名管理學家亨利·明茲伯格(Mintzberg, 1994)把企業組織的商業模式稱為“戰略思想”,他指出:“與戰略規劃截然不同,戰略思想是綜合性的,它包含直覺和創造精神。戰略思想的成果是企業的一個整體的概貌,一個愿景目標的不太精確的闡述。”②

2.商業模式變化的環境條件論

布茲—艾倫&漢密爾頓公司管理咨詢顧問艾伯特·維西奧和布魯斯·巴斯特納克(Viscio&Paternack,1996)認為,環境(environment)的變化是引起企業商業模式變化的主要因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必須包含五個構成部分:第一,核心觀點,包括自我定位(identity)、戰略領導(strategic leadership)、核心能力(capabilities)、控制目標(control mission)、資本使命(capital mission);第二,經營單元(business unit);第三,服務項目(services);第四,治理模式(governance);第五,系統聯系(linkages)。維西奧和巴斯特納克強調整個系統必須產生額外的系統價值,而非僅僅只是這五個構成部分的個別價值,系統價值主要取決于決定組織內部與外部需要產生什么樣的價值;一旦對個別構成部分有了詳細的定義,將有助于制定各構成部分的績效標準來加強管理③。

3.商業模式的價值創造論

美國密歇根大學商學院公司戰略學助理教授阿蘭·阿福亞赫博士和瑞士洛桑聯邦科技學院科技管理學助理教授克里斯多夫·L.圖西博士(Afuah&Tucci, 2000)認為,應當把商業模式看成是公司運作的秩序,公司依據它使用其資源、超越競爭者和向客戶提供更大的價值,依據它獲利。因此,應當把商業模式看成是公司為自己、供應商、合作伙伴及客戶創造價值的決定性來源④。拉菲爾·阿米特和克里斯多夫·左特(Amit&Zott, 2000)認為,商業模式是企業創新的焦點和企業為自己、供應商、合作伙伴及客戶創造價值的決定性來源⑤。

阿福亞赫(Afuah, 2003)在進一步的研究中也指出,商業模式是企業在給定的行業中,為了創造卓越的客戶價值并將企業推到自己獲利的位置上,運用其資源執行什么樣的活動,如何執行這些活動以及什么時候執行這些活動的集合。這就決定了商業模式是運用企業的資源在特定的時間、以特定的方式、執行特定的活動為目的,明確為了創造卓越的客戶價值并確立企業獲取市場價值的有利地位的各種活動的集合⑥。

邁克爾·拉帕(Rappa, 2004)認為,“商業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義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個公司賴以生存的模式——一種能夠為企業帶來收益的模式。商業模式規定了公司在價值鏈中的位置,并指導其如何賺錢。”他進一步指出,商業模式明確了一個公司開展什么樣的活動來創造價值、在價值鏈中如何選取上游和下游伙伴中的位置以及與客戶達成產生收益的安排類型⑦。

4.商業模式的創新論

美國管理學家邁克爾·漢默(Hammer, 2004)將商業模式創新稱為“運營創新”(Operational Innovation),并認為這是企業組織的深層變革。漢默博士強調,運營創新可能很陌生或者缺乏魅力,但它卻是實現卓越業績的惟一持久基礎。它不同于運營改良和運營優化,運營創新意味著要用全新的方法來完成任務,開發產品,提供客戶服務,或者完成企業運作的其他活動。運營創新在今天成為高級經理人手中最強大的戰略武器。只有理解運營創新如何產生,以及理解運營創新的障礙來自何處,經理人才能嫻熟地運用這一利器,使企業在競爭中遙遙領先,并始終保持領先優勢①。

國內學者也從商業模式的組成要素,以及商業模式分析的理論維度等角度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

如羅珉(2003)認為:企業的商業模式是指一個企業建立以及運作的那些基礎假設條件和經營行為手段和措施。這包括了營利性組織和非營利性組織的商業模式。企業組織的商業模式至少要滿足兩個必要條件:第一,企業的商業模式必須是一個由各種要素組成的整體,必須是一個結構,而不僅僅是一個單一的因素;第二,企業商業模式的組成部分之間必須有內在聯系,這個內在聯系把各組成部分有機地串聯起來,使它們互相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②。翁君奕(2004)把商務模式界定為一個類似“魔方”的三維空間,由價值主張、價值支撐、價值保持構成的價值分析體系提供了商務模式創意構思和決策的一種思維方法。其中的價值對象是確定提交價值對象的活動;價值內容是確定提交價值內容的活動;價值提交是提交價值的活動;價值回收是實現價值回收的活動。翁君奕還運用了大量的案例說明商務模式的價值分析,力圖幫助企業人士掌握商務模式的價值分析體系,并做到有規律地系統思考價值創新點,以此構建企業的競爭優勢③。

總之,對于企業組織而言,商業模式并不僅僅代表一種經營思想、價值觀念或者某種營銷創新思路,而是一種經營創新思想的具體實現形式,是一套經營機制,強調的是企業組織內部各組分之間的有機聯系。上述研究從各個角度及不同層面揭示了商業模式的內在涵義、內容及特征。以此為基礎,我們可以清晰地理解非壽險公司的商業模式的內涵與外延。

(三)非壽險公司的商業模式

1.非壽險公司商業模式的涵義

如同一般企業的商業模式,非壽險公司的商業模式即為其所構建的一整套提升企業與客戶價值的要素集合。

商業模式的結構為三個基本的組分:顧客、供應商和股東,在這三個組分中,顧客、供應商與企業構成一條價值創造鏈,股東影響到企業的產權結構和初始的資源條件。因此,對于非壽險公司而言,其選擇什么樣的商業模式主要受到兩個主要因素的影響,一是公司本身,另一個則是顧客。前者是商業模式的設計者、選擇者和決定者,后者是商業模式作用的對象。企業是模式的主體,采用何種模式與企業需要在多大范圍內實現其公司價值有關。比如,采用傳統縱向一體化戰略的企業與采用集中戰略的企業不同,其實現價值的范圍不同,涉及到的細分市場不同;對于顧客而言,在與企業進行產品和服務的購買時,也存在顧客價值的實現問題,意味著顧客需要與多少個企業組織產生交易關系,也就是顧客實現其價值需要時所發生的交易的對象數量。

一般而言,組織商業模式設計的三個方向:最佳產品,客戶解決方案和系統鎖定。因此構成三種相應的商業模式類型④。對于處于服務業高端地位的金融行業來說,三種模式皆有實現的合理基礎。但由于服務行業的特殊性,以及金融產品的特質所決定,金融行業采取客戶解決方案的商業模式最具有合理性。該模式強調給客戶帶來的價值,以及客戶的學習效應。通過一系列產品和服務的組合,最大程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這種商業經營戰略的重點是鎖定目標顧客,提供最完善的服務。實施手段是學習和定制化。實施這種商業模式往往意味著企業需要與供應商和客戶進行合作和聯盟,大家一起來為客戶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因此,非壽險業的拓展,必須依賴于對于目標客戶中心的一些列組織行為,以此集合企業內外的各種要素,才能建立有效的商業模式。

那么,非壽險公司需要調動哪些要素,以及如何調動這些要素?詹姆斯·赫斯克特、厄爾·薩塞(Heskett & Sasser, 1997)闡述了戰略服務理論、顧客忠誠度以及員工忠誠度與企業利潤的關系,提出“服務利潤鏈”觀點:利潤、增長、顧客忠誠度、顧客滿意度、顧客獲得的產品以及服務的價值、員工的能力、滿意度、忠誠度、勞動生產率之間存在著直接的關系⑤。在這些要素中,顧客價值等式是中心,它表明:提供給顧客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與為顧客創造的服務效用以及服務過程、服務質量同等重要,它們與顧客購買服務的價格及購買過程中的其他成本相互關聯。對于非壽險公司來說,圍繞顧客價值目標,在企業的定價、服務手段及方式、員工能力、客戶滿意度及交互影響,以及企業自身的成本控制、勞動生產率提升、利潤與市場增長等方面進行系統組織,是構建新型、有效的商業模式的核心內容。

2.影響非壽險公司商業模式的因素

第一,市場結構。

市場結構深刻地影響著市場中企業的商業模式。無論是行業內的大型,或者是小型企業,都需要在一定的市場結構中尋找利潤最大化的生產供給均衡點。而不同的市場結構決定了這些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均衡點是不同的。對于處于高度競爭狀態的非壽險行業,市場結構是否充分競爭,是否存在一定形式的壟斷,會決定非壽險公司的定價以及要素組織行為。定價模式直接影響企業的利潤及價值最大化。如果非壽險公司的產品定價行為偏移,將會使得其盈利模式產生極大的改變。

第二,企業組織結構與管理模式。企業組織結構與管理模式是否有效,會對商業模式的實施產生極大的影響。

企業組織結構是形成企業架構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股東及其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監督機構以及執行機構等主體,以及各主體之間關系的制度安排。管理模式則是這些制度安排的關系類型,是保障企業有效運作的基本制度安排模式,如激勵模式等,其作用的發揮貫穿于企業組織結構運行的全過程。對于非壽險公司來說,其組織結構符合于一定法律法規以及社會環境中的企業組織結構,包括股東大會、董事會、監督機構以及執行層,而管理模式則涉及決策及其制約、風險控制系統、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等等。

任何公司的商業模式需要直接依托于一定的組織機構,人員,以及約束機制,才能進入到實施階段。非壽險公司也不例外。如果沒有合理的企業組織結構與高效率的管理模式支持,即使非壽險公司的商業模式設計再完美,也不可能獲得持續的成功。

第三,監管法律與制度。

金融監管法律與制度,直接制約著非壽險公司的市場活動范圍與空間。如金融領域曾經普遍實行的“分業管制”,“禁止兼業”等管制措施,極大地限制了非壽險保險公司的業務范圍與種類。這對非壽險公司尋求多元化經營,追求范圍經濟效應(Economic of Scope)產生了顯著的抑制作用。這對非壽險公司的商業模式拓展與創新構成約束條件。而一旦管制放松,則非壽險公司的業務模式將會產生大規模的變化。

二、非壽險公司的管理模式

(一)管理模式的界定

管理模式是在管理人性假設的基礎上設計出的一整套具體的管理理念、管理內容、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論體系并將其反復運用于企業,使企業在運行過程中自覺加以遵守的管理規則。

管理模式的形成過程,是以一定的管理理論或者管理思想為指導思想,結合管理環境的具體情況,采用一定的基本思想和方式,形成一套成型的、能供人們直接參考運用的完整的管理體系,通過這套體系來發現和解決管理過程中的問題,規范管理手段,完善管理機制,實現既定目標。因此,可以將管理模式理解為在管理過程中固化下來的一套(操作)制度系統,可以用公式表述為:

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系統結構+操作方法

管理模式的內容隨著管理理論的發展而變化。在早期,管理模式中所包含的管理理論通常比較單一,如泰羅的科學生產理論等,隨著管理科學的不斷發展和管理思想的不斷成熟,管理模式背后的指導思想變成多種理論的復合體,如管理者除了要注重戰略管理之外,還必須對知識管理十分重視等。管理環境包含許多因素,如企業戰略、文化背景、經濟發展水平、被管理者的教育水平、技術因素、所處行業特點等。所制定的管理制度體系則包含企業運作的各個方面,如人事、財務、營銷、戰略等等。在整個管理模式中,指導管理模式制定的管理理論是管理模式的主導因素,同時,它又受到其所處的管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梢哉f是管理理論和管理環境共同造就了管理模式①。

從新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管理模式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兩個方面,也就是企業在管理規章制度和企業文化上最基本的不同特征。一般來說,不同國家的企業有不同的管理模式,而且同一企業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管理模式。目前在理論上比較公認的管理模式有日本管理模式和美國管理模式等。不同管理模式決定其管理特征的差異性,如美國管理模式的特點是鼓勵個人英雄主義及以能力為主要考核特征的模式,它在管理上的主要表現就是規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條例管理,以法制為主體的科學化管理。而日本管理模式的特點則是集體主義為核心的年功序列制、稟議決策制等為特征,重視人際關系、以集體利益至上、家族主義等情感管理為主的特征。

(二)管理模式的理論觀點

1.管理模式類型

管理模式大致可分為:傳統/ 等級模式、人際關系模式、系統模式和現代人本主義管理模式。傳統/等級模式側重于組織內管理體制和管理技術的提升與完善,強調組織內正式或非正式團體的建設,目的在于提高組織的效率,對員工實行平等式的管理;人際關系模式:組建一個組織就是將不同所有者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組合起來。人力資源的組合意味著將不同的人組織起來,而物質資源的組合也要通過人與人的交往才能得以實現。管理者間原來所具有的良好的人際關系及相互問的了解,有助于解決各種沖突,減少達成一致贊同和資源聚集過程中的交易成本。在系統模式下,管理的側重點轉向于注重組織的整體性和目標性,強調人與人之間、人與部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整體協調,對員工實行協作互動式管理。在當代,人本主義管理模式則強調以人為中心,強調個體在組織中的作用,管理的中心任務是圍繞如何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而開展的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目的在于使組織更富有活力,對員工實行民主的、開放的管理。

2.管理思想的變革與管理模式的新理念

20世紀70年代,現代管理思想體系基本形成,它所表現出的思想特征可歸為五個方面:一是人本觀念突出,即一切以人出發,以人為根本,注重對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激勵的管理思想。二是系統觀念突出,即注意組織內管理層次、環節、部門、人員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制約,注意個體與整體的配合協調,強調一切從整體出發,旨在優化整體功能的管理思想。三是擇優決策觀念突出,即決策必須是多角度、多因素分析之后的多方案比較,然后擇優。這種決策不是單純的經驗指導,也不是直觀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對應處理,而是一種多元、動態、系統的管理行為。四是戰略觀念突出,即對管理問題的揭示,管理措施的制定,管理方法的調整是針對企業內外環境協調一致,企業長遠發展而進行的,它強調管理行為要高瞻遠矚,管理者要具有超前思維。五是權變觀念突出,即管理行為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模式, 必須是隨機應變,靈活調整 。

20世紀90年代以來,企業管理模式的變遷突出表現為三種具體理念的興起。

第一,企業再造。企業再造是一場管理的革命。西方發達國家興起了一場企業再造革命,被認為是繼全面質量管理之后的第二次管理革命。企業再造有兩個方面和傳統的管理模式不同:一是從傳統的從上至下的管理模式變成信息過程的增值管理模式;二是企業再造不是在傳統的管理模式基礎上的漸進式改造,而強調從根本上著手。

第二,建立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是未來企業的模式。該理念由彼得·圣吉首先提出,他認為要達到學習型組織需要有這幾個方面扎實的基礎:系統思維、自我超越、改變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和團隊學習 。

第三,組織結構的倒置,即未來企業組織中將產生權力的大規模轉移。傳統的組織結構是金字塔式的,最上面的是企業的總裁,然后是中間層,最后是基層。但是接觸市場最多的是基層。在多變的時代,顧客的個性化日益突出,就要求將上述金字塔式結構倒置,應為:顧客——一線工作人員——管理人員?,F場決策由一線工作人員決定,而上層領導變為支持服務。

以上三個方面都充分體現了企業“人本思想”導向的管理模式的特征。

(三)非壽險公司的管理模式

1.非壽險公司管理模式的內容

非壽險公司管理模式的核心,即在于如何樹立管理模式構建的理念與類型選擇。

作為典型的金融服務業形態之一,非壽險業務的市場需求要求非壽險公司貼近市場,貼近多元化的客戶需求。因此,非壽險公司管理模式構建的理念首先應該是“以人為本”,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員工激勵為條件,以此塑造企業文化,在此基礎上構建非壽險公司的管理體系。那么,對于傳統的非壽險公司來說,面臨的企業再造及流程優化任務,必須以圍繞客戶需求的發掘與滿足,加強市場反饋信息的傳遞與溝通能力,進行組織結構調整,重點是“倒置型”結構的建立,保障資源投入以基層為重,以一線為先,實現對公司高、中、基層員工的全面激勵。

2.非壽險公司管理模式的決定因素

第一,來自于公司內部的公司治理結構因素。公司治理結構決定了公司決策與監督力量之間的權力分布和制約關系,也就決定了決策層與執行層之間的關系。這重關系是構建管理模式最重要的決定力量。國內非壽險公司基本上都是股份制企業,通過股份制企業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進而約束公司管理模式的構建,這是國內非壽險公司管理模式的主要決定因素。

第二,公司決策層的管理理念與公司的企業文化。如前分析,公司決策機構的管理理念決定了管理模式建立的導向。公司文化是這種理念的外現,會直接反映出管理模式的內質。

第三,來自于外部的法律規定與公司文化傳統因素。一個國家(地區)對公司的法律性規定,以及整個外部社會環境中的公司文化氛圍,都會影響非壽險公司的管理模式設計原則。

第四,來自于非壽險公司的商業模式的影響。這是因為,企業的戰略因素決定了管理模式的長期生存能力,而戰略的決策方向與實施則取決于商業模式的設計。一定的商業模式決策了相應的戰略取向與實施路徑。如果企業的管理模式與該戰略不相匹配,那么,經過一個長的時期以后,客觀形勢必將逼迫企業管理模式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改進。所以,非壽險公司的商業模式對其管理模式的運行會起到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同時,為實現戰略而開展的各種商業模式活動,如營銷活動等,均需要一定的管理模式與其適應,如此才能順利推動這些執行活動的順利實施。

三、非壽險公司的經營模式:商業模式與管理模式的有機統一

經營模式是企業配置資源并藉此持續不斷地獲取利潤的方法集合,一般表現為企業提供產品或服務等的方式與途徑。非壽險公司經營模式是指非壽險公司配置各種資源并藉此持續不斷地獲取利潤的方法集合,一般表現為提供產品或服務、營運銷售、盈虧衡量、風險管理等等諸多經營行為與管理活動。

本文認為,經營模式是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有機統一體,經營模式包括了商業模式與管理模式,是二者的集合。企業的商業模式與管理模式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二者相互影響,互為支持。其中,商業模式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方向,是企業發展的“靈魂”。而管理模式則構成企業運營的基礎框架,是企業的“骨骼”,對商業模式的貫徹實施起著基礎性的支撐作用。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商業模式的創新及有效發展,管理模式不可能長期持久成功。反之,如果缺乏管理模式的支持,商業模式的實施效率將會大打折扣,以至于失敗。因此,中國非壽險公司的改革與發展,一定需要商業模式與管理模式的齊頭并進,以商業模式的創新改進為導向,以管理模式的變革與提高為支持,共同促進非壽險公司經營模式的轉型與推進,二者不可偏廢。

總之,中國非壽險公司經營模式的創新與發展,必須由商業模式與管理模式的改進與變遷共同組成。以此觀點為基礎,本文對非壽險公司經營模式改革的探討,均基于商業模式與管理模式相結合的分析框架作為出發點。

(作者單位:特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上一篇:我國的新型城鎮化含義范文下一篇: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