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生命講章作個好人

2022-07-30

第一篇:生命講章作個好人

生命講章:作個好人

徒4:36;徒11:19-26;徒13:1 我們的神滿有慈愛,“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太5:45)雖是這樣,那你愿意作好人,還是愿意作歹人呢?我相信,弟兄姊妹都愿意作好人!其實,主耶穌也是愿意我們作好人的,因為主曾吩咐門徒往好人那里去,“你們無論進哪一城,哪一村,要打聽那里誰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時候。”(太10:11)但我們發現《圣經》中明說某某人是好人的卻是不多,在剛才所讀的經文中提到的巴拿巴算是一個!那巴拿巴是誰呢?他是“一個利未人,生在塞浦路斯,名叫約瑟,使徒稱他為巴拿巴。”(徒4:36)他侍奉“在安提阿的教會”,他是這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徒13:1)最難得的是,《圣經》里稱“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圣靈充滿,大有信心,”(徒11:24)

何謂好人呢?好人一定是會對別人有幫助、有益處的人;是相對別人而言的。巴拿巴是個好人,他的好也一定會體現在對別人的幫助上!愿圣靈帶領我們今天的分享,看見巴拿巴身上好的地方,更愿我們都謙卑下來在基督里受教,靠著主加給我們的力量,努力成為一個神眼中的好人,多多的給身邊的弟兄姊妹帶來幫助和益處!分享一個信息,題目是作一個好人!

一、接納人

好人的第一個表現是能夠接納人!巴拿巴是個好人,他總是肯接納人,甚至接納別人都不肯接納的人!

巴拿巴接納使徒保羅是最好的例子!保羅,原叫掃羅,原是一個逼迫信奉主道的人,司提反為主殉道的時候,他就在場,當時“作見證的人把衣裳放在一個少年人名叫掃羅的腳前。”(徒7:58)而且那時的“掃羅也喜悅他被害。”(徒7:60)后來,更是變本加厲,“掃羅卻殘害教會,進各人的家,拉著男女下在監里。”(徒8:3)直到在大馬士革的路上掃羅被主光照揀選,受洗信主,歸在基督名下,成為外邦的使徒!(徒9章)

這時的掃羅已叫保羅,他也想能像換名字一樣,生命改換一新,于是“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但事與愿違,“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徒9:26)在這最尷尬的時候,無人肯接納保羅的時候,“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領去見使徒,把他在路上怎么看見主,主怎么向他說話,他在大馬士革怎么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都述說出來。于是掃羅在耶路撒冷和門徒出入來往,”(徒9:27-28)巴拿巴對保羅的接納,可以說這是知遇之恩,沒有巴拿巴的接納,就沒有后來保羅傳教的偉大事工!巴拿巴以屬靈的眼睛來看保羅,以基督的心來接納保羅,真是難得,難怪《圣經》稱他是好人!巴拿巴不僅接納保羅,而且在后來保羅的傳教事工中,我們發現巴拿巴還一直和保羅同工,這是真正的接納! 巴拿巴接納馬可也是個例子!當巴拿巴與保羅第一次出去旅行布道的時候,他們還帶上了一個人,就是“帶著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徒12:25)可是,到了第二次出去布道的時候,“保羅對巴拿巴說:‘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作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于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徒15:36-39)不管什么原因,保羅對馬可的離開,耿耿于懷,不能接納他作第二次布道的同工,但巴拿巴又一次的表現出好人的品質,就是接納馬可,給馬可一個機會,就像當初接納保羅,給保羅服侍的機會一樣!

我們在《使徒行傳》后面的經文,也又一次的發現,巴拿巴對馬可的接納是對的、是正確的,因為這對基督的福音事工帶來了極大的益處,馬可后來寫出了重要的《馬可福音》。就連使徒保羅后來也知道這時的不接納是錯誤的,他曾對提摩太說“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于我有益處。”(提后4:11)他更對歌羅西的教會說“說到這馬可,你們已經受了吩咐,他若到了你們那里,你們就接待他。”(西4:10)

只有生命才能感染生命,巴拿巴以他美好的屬靈生命接納了無人接納的保羅,也接納了被保羅拒絕的馬可,最終他們都在基督里彼此同工,彼此接納,同心合意傳揚基督的福音!這樣的生命也感染了使徒保羅,在《腓利門書》中,我們看到的保羅,就好像是巴拿巴的影子,苦口婆心、語重深長,極有耐心和愛心的勸腓利門接納曾經逃跑的家奴阿尼西母,對他說“你若以我為同伴,就收納他,如同收納我一樣。他若虧負你,或欠你什么,都歸在我的賬上,我必償還。”(門1:17-19)

所以,弟兄姊妹們,我們若想作個好人,也當有接納的屬靈品格啊!我們要學會接納身邊的弟兄姐妹,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耶穌在十字架上接納了不完全的我們,我們就當效法基督,肯去接納人!我想問,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一個,是耶穌不肯接納的人?沒有啊!“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

我們今天傳福音,一定要知道什么是福音?“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羅1:16)“就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并沒有分別。”(羅3:22)天父上帝的接納,是不分種族、民族、國界、區域、膚色、性別、語言、貧富、老幼的,只要你肯信靠耶穌,天父就愿接納你作他的兒女!阿們!

你若不肯接納,無論是教會還是個人,我們都不要忘了經上的勸勉“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夸。”(林前1:26-29)今天,你若不肯接納人,那你是以什么在自夸呢?到頭來只能是在主面前羞愧!

弟兄姊妹,“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羅15:7)愿我們都能在基督里作個好人,肯去接納人!

二、勸勉人

好人的第二個表現是善于勸勉、安慰人。巴拿巴,他原名其實是“名叫約瑟,使徒稱他為巴拿巴。”那巴拿巴是什么意思呢?《圣經》特意做了解釋“巴拿巴”翻出來就是“勸慰子”。(徒4:36)就是善于勸勉、安慰別人的人!可以說,這是神賜給巴拿巴的恩賜,而且使徒和眾弟兄姊妹都看見他身上的這個恩賜,所以大家就都稱呼他巴拿巴---勸慰子!

巴拿巴是名副其實的!他勸慰的恩賜,最好的例子就是他在安提阿教會的侍奉上!

當時,“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塞浦路斯并安提阿。他們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但內中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臘人傳講主耶穌。21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教會人的耳中,他們就打發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為止。”(徒11:19-22)當安提阿這個地方不僅有猶太人信主,更有外邦人歸主,這件事引起了耶路撒冷母會的重視,他們看見了主的祝福和圣靈的復興!于是,他們商議要派一個人去及時的牧養他們,那這么艱巨、重大的工作要派誰去呢?我想一定是要派一個大家都公認的、能擔此重任的人!這人不是別人,正是“被圣靈充滿,大有信心!”善于勸慰人的巴拿巴。

巴拿巴也不辱使命,“他到了那里,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恒久靠主。”(徒11:23)巴拿巴在安提阿還找到了保羅,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徒11:26)巴拿巴不愧名叫勸慰子,他盡上了自己的本分,就是在基督里不住地勸慰人、教訓人! 弟兄姊妹,看到了么?好人,絕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而是能給別人帶來幫助和益處!

我們今天分享的題目是作一個好人,我們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好!可能別人給了你一些錢財、一些衣服、一些食物、一些幫助,你就會說他好。是的,一點不假,我們要謝謝人家,更要記得人家的好!但這些好都是物質上、肉身上的好,可人不僅有身體還有靈魂啊!那些在你靈魂上、精神上、思想上大有幫助、給你好處的人,你更要感謝他們,記得人家的好啊!特別是我們信了主耶穌之后,那些在你信仰道路上、屬靈生命上、神的話語上常常帶給你幫助的人,你更要記得他的好!

所以,保羅說“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帖前5:11)的時候,更加強調的說“弟兄們,我們勸你們敬重那在你們中間勞苦的人,就是在主里面治理你們、勸戒你們的。”(帖前5:12)在“屬靈的好處上有份,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們。”(羅15:27)“在道理上受教的,當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加6:6)“那善于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提前5:17) 有人說,我們不要說人好、不要高舉人、不要感謝人,要感謝神!弟兄姊妹,可這里神卻說巴拿巴是個“好人!”用香膏膏主的馬利亞,主也說“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普天之下,無論在什么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作的以為記念。”(可14:6,9)我們感謝神,也要感謝人啊!使徒保羅也感謝過人啊!保羅曾得到百基拉和亞居拉這對兒主里的夫妻很多的幫助,當保羅在《羅馬書》中問他們安的時候說,“不但我感謝他們,就是外邦的眾教會也感謝他們。”(羅16:4)

弟兄姊妹,耶穌也是讓我們愛神又愛人啊!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太22:37-39)基督徒不是糊涂人,不能只愛神不愛人,其實,愛神很多時候就是體現在你如何愛人!這樣的真理,經上不也記著: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有古卷作“怎能愛沒有看見的神呢?”)。(約壹4:20) 所以,弟兄姊妹,什么是好,神說好,那才是真的好!在基督里能帶給你幫助的,這才是真的好!神說巴拿巴是個好人,因為他在福音上、在基督的真理上給安提阿整個地區的教會都帶來了巨大的幫助!這就是好人啊!

福音就是好消息!傳福音的人就是好人!弟兄姊妹,你若說自己是個好人,或你想做個好人,就去傳福音吧!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10:15) 耶穌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人,因為他給我們帶來了得救的福音!耶穌本是天上神卻為救我們甘愿在地為人!耶穌對我們的好,是我們一生都無以回報的好!他救我們脫離罪惡、算我們稱義成圣、帶我們勝過死亡、使我們免受地獄之苦,賜我們天堂永生之福!這樣的好處,除了耶穌,還有誰能帶給我們呢!我們真的要感謝耶穌、贊美耶穌!耶穌對我們太好了!耶穌真是一個大好人,(太20:15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嗎?’)更是愛我們永不改變的神!巴拿巴正是把這么美好的救恩,神對世人的愛,教訓了安提阿教會,讓他們認識真神、信靠救主、得享永生之福,神是何等喜悅、主的心是何等滿足,所以圣靈啟示說“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圣靈充滿,大有信心,于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徒11:24) 愿我們都能像巴拿巴一樣,作個好人,在基督的真理上勸勉人,給人多多帶去救恩上的好處!

三、引領人

巴拿巴是個好人,好人的第三個表現在于他能引領人、帶領人歸向耶穌基督!經上說“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圣靈充滿,大有信心,于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徒11:24)而且因著他和保羅的引領“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徒11:26)今天我們都稱為基督徒,就是從巴拿巴在安提阿不停的引領人歸向基督開始的!

人若想引領人,生活中是需要有美好見證的!正是因著巴拿巴被圣靈充滿,大有信心,讓人看到他是個好人,為主作了美好的見證,所以才得以引領了許多人歸服了主!也正是因著這些歸服了主的人,在安提阿地區為主做了許多美好的見證,基督的美名被高高舉起、大大傳揚!人們一提到這一特殊的群體,就是感覺不同,不同于任何門徒,所以給他們起了一個新名字:基督徒!這使基督的名得了何等大的榮耀啊! 今天我們常會聽到,社會上很多人都說“基督徒是好人!”其實,真的不是我們人有多好,乃是我們所信的神好,乃是主耶穌基督好、神的話語好、神的教導和真理好,是他們看見了我們里面基督生命的美好!可以說,我們都借了耶穌的光,沾了耶穌基督的好!反過來,我們也榮耀了主的名!這也正是主所喜悅的,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太5:14)“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

榮耀上帝,引人歸主,這應當成為每一個基督徒的人生目的!威斯敏斯特信條,第一大條就告訴我們“人生的首要目的就是榮耀上帝,以他為樂,直到永遠!”這是我們一生都要努力活出的生活樣式啊!

當年的“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眾人也都蒙大恩。”(徒4:33)今天我們也當來見證為我們死里復活的耶穌,讓世人看見我們復活的生命,看見耶穌基督復活的能力,這樣的見證才會讓眾人都蒙大恩啊!成為一個好人啊!

但我們一定還要清楚一點就是,美好的生命,美好的見證,需要圣靈的能力!需要圣靈賜下的信心!沒有圣靈的能力和信心,我們是無法活出基督的榮耀來!我們看到巴拿巴能夠成為好人,作出美好的見證,就是因為他“被圣靈充滿,大有信心,于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徒11:24)今天我們若想成為好人,引人歸主,同樣也需要“我們靠著圣靈,憑著信心,等候所盼望的義。”(加5:5)更“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提后1:8)

9我們既領受人的見證,神的見證更該領受了,因神的見證是為他兒子作的。10信 神兒子的,就有這見證在他心里;不信神的,就是將神當作說謊的,因不信神為他兒子作的見證。11這見證就是神賜給我們永生,這永生也是在他兒子里面。12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沒有神的兒子就沒有生命。(約壹5:9-11)

愿我們都能像巴拿巴一樣,成為一個好人,引領人歸向基督,為主作榮耀的見證: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信神兒子的就有永生!阿們! 結語

要想作個好人,真的不容易!但我們相信“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太19:26)愿我們靠著圣靈,憑著信心“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西1:28)努力成為一個神眼中的好人!阿們!

2018年1月31日星期三

第二篇:圣誕講章

【路2:10-11】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里,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各位鄉親、父老弟兄姐妹,還有小朋友,圣誕快樂!

知道圣誕節的來歷嗎?知道為什么叫圣誕節嗎?為什么我們自己的出生叫生日,不叫圣誕節嗎?

原來耶穌降生了,他的降生和其他任何一個人包括再偉大的人、再卑微的人是不同的,我們都叫出生,而耶穌是降生,是從高天之上降臨的。

講兩要點

1、耶穌是誰?

2、耶穌為何降生?

1、耶穌是誰?

——加利利人——公元紀年

(約7:41) “有的說,這是基督。但也有的說,基督豈是從加利利出來的么。” (約7:52) “他們回答說,你也是出于加利利么。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

——拿撒勒人

(約1:46) “拿但業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什么好的么。腓力說,你來看。”

——救主(耶穌)——紅色十字架

(路2:11) “因今天在大衛的城里,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太1:21) “他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里救出來。”

——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禮拜天

(賽7:14) “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

(太1:23) “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太16:16) “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

(羅1:4) “按圣善的靈說,因從死里復活,以大能顯明是上帝的兒子。”

2、耶穌為何降生?

1) 耶穌為“罪”來

(羅3:23)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

(羅6:23) “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上帝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里乃是永生。”

2) 耶穌為“愛”來——因為、如果、即使

a) 舍生的愛

b) 饒恕的愛

(約3:16)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羅5:6-8) “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第三篇:母親節講章

今天是5月11日“母親節”。我們一生會經歷很多的事情,與很多的人相處,但是對每個人而言,母親是我們從來不會忘記的。每到母親節的時候,有些兒女會買些鮮花或送些自己做的小禮物等給母親。這時我們會更多地想起母親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對我們的引導和教誨。圣經中也有對母親的描寫,比如《創世記》里的夏娃、利百加、拉結等等;在新約里有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等等。我們剛才所讀的啟應經文《箴言》三十一章也是在描述一位賢妻良母,她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得非常好,兒女稱她有福,丈夫稱贊她:“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獨你超過一切!”

在歷世歷代的教會里,婦女所占的比例比男性要大,今天在我們中間也是一樣,姊妹比較多,姊妹中母親可能占的比例又更大一些。那么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母親節里,藉著剛才所讀的《撒母耳記上》的經文,我們要分享的是——智慧的母親。

一、智慧的母親有著堅定的信仰,并且全身心地投入

在《撒母耳記上》一開篇我們就看到了一個故事。有個人叫以利加拿,他有兩個妻子,一個叫毗尼拿,一個叫哈拿。哈拿不生育,沒有孩子,于是毗尼拿經常激動哈拿,說一些譏諷嘲笑她的話,因為猶太人認為兒女是耶和華賜給人的產業,甚至認為沒有兒女是上帝的咒詛。在這樣的情況下哈拿的內心是非常痛苦的。雖然以利加拿安慰她說:“有我不比十個兒子還好嗎?”意思是說:你不用憂愁了,因為我很愛你,我愿意照顧你。但是哈拿仍然在神的面前傾心吐意,陳明自己的苦情。

我們每個人也會經歷不同的苦楚,可能有的人是婚姻問題,有的人是工作問題,有的人是另外一些問題。當我們遇到這些苦楚的時候,有時別人會安慰你:“唉呀,你不用去想那件事情了,你可以從別的方面得到解脫或者得到安慰。” 我們的做法是什么呢?圣經中說,哈拿遇到苦情時就切切地為自己祈求,而且上帝應允了她,賜給了她一個兒子。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有著堅定信仰的母親。18節那里告訴我們,當哈拿禱告完以后,“于是婦人走去吃飯,面上再不帶愁容了。”她剛剛禱告的時候還是淚流滿面,心里很難受,但是禱告完之后,她心里就得到安慰了。她對上帝有這樣堅定的信仰,她相信把自己的苦情陳列在上帝的面前時,神一定會顧念自己的苦情。所以,雖然此時此刻她還沒有得著這個孩子,但是和以前那個經??奁?、吃不下去飯的女性相比,已是判若兩人。

當哈拿禱告完以后,她的面上就不帶愁容了,這是一個信心的表現。當她禱告的時候,哈拿還在耶和華神面前許愿說:如果賜給我這個孩子,我將使他終身歸給耶和華。在《撒母耳記上》一章21-28節說,以利加拿和他全家都上示羅向耶和華獻年祭并還所許的愿,哈拿卻沒有上去。她對自己的丈夫以利加拿說:“等孩子斷了奶,我便帶他上去朝見耶和華,使他永遠住在那里。”到斷奶以后,她就把孩子帶到示羅耶和華的殿中,讓小撒母耳站在耶和華神的殿中侍奉。由此可見她許愿的堅定性。

我不知道大家讀到這段經文的時候內心有什么樣的感受,可能作了母親的,感受會深一些。對于哈拿而言,這是一個她蒙受多年羞辱以后所得的第一個孩子,在她的心里會有太多的舍不得,但是她許愿說要將這個孩子歸給耶和華,所以她就非常堅定地歸給了耶和華。今天有很多的時候我們會在神的面前說:“主啊,你給我什么,我就怎么怎么樣。”我們也許愿,我們高興的時候就把自己奉獻在主面前,說愿意為主而活,但不高興的時候或者覺得上帝沒有應允我們的祈求時,我們就把自己拿下來不愿奉獻了。但是在這里,我們看到哈拿這位母親,她有著堅定的信仰,而且她是全身心地投入,她在神的面前許下這個愿,她許愿之后就非常堅定地去行。

很多人都知道圣經對撒母耳的描述。撒母耳非常特殊,集祭司、先知和士師為一身,可以說是非常偉大的人。在撒母耳的一生中,凡他所說的話沒有一句落空的,上帝總是聽他的話語,上帝總是聽他的禱告,上帝總是給撒母耳啟示。而這樣的偉人,他的出生是他母親不住祈求的結果。如果沒有哈拿的祈求就沒有撒母耳,而且如果沒有哈拿堅定的奉獻,堅定的信仰,堅定的教誨,撒母耳也不可能在他剛剛斷奶后就被帶到神的圣殿中,并且一直在神的殿中侍奉神。

這個時候我們又會想起新約圣經中的馬利亞,我們可以想一想,在耶穌短短三十多年的經歷中,馬利亞這位母親過著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呢?她一直在心里承受很多的壓力。因為圣經上告訴我們,當耶穌小時候被抱到圣殿的時候,西面就向她預言了:“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路二35)也就是說,當你在撫養這個孩子的時候,當你一直跟著耶穌的時候,你會經歷很多的苦難。當時耶穌所宣講的信息和耶穌本人所作的工作、所傳的福音都是和當時猶太人的觀念不相符的,因為他敢稱自己是神的兒子,而且他行了很多的神跡奇事等等。在這個過程當中,當耶穌到自己家鄉的時候,家鄉的人都不愿意認他,甚至把他趕出去。但是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在這個過程中一直默默地支持著耶穌,而且圣經上告訴我們說,每當她遇到什么事情的時候,她就把這些事情存到心里反復思想。這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母親,她一直都在以自己的信仰順服神的帶領,她用母親的愛和關懷支持著自己兒子的侍奉。

可以說,一個母親的信仰的榜樣,與自己孩子的成長和信仰是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的。無論是哈拿還是馬利亞都為我們全世界跟隨耶穌基督的信徒樹立了美好的母親的榜樣。

當我準備講章的時候,看到了一個資料:有一個福音機構曾經研究過青少年離開教會的原因,結果發現是父母親在教會中給孩子的錯誤榜樣。

第一,主日崇拜的時間或教會活動的時候,父母出去旅游。結果孩子以為守主日并不是很重要的事。

第二,在崇拜中父母常??词直?,讓孩子心里也無法看重教會的崇拜。如果你領著自己的孩子來了,孩子坐在你的旁邊,你自己非常不安,一會兒看表,一會兒說話或是隨意走動,那么孩子也會認為崇拜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父母在子女、孩子的面前談論傳道人、牧師的缺點或者講一些對教會不滿的事情。當孩子聽多了父母的這種言論以后,就會不太相信傳道人、牧師和教會了。

第四,父母去教會崇拜常常遲到,也就是說可能去看電影或者去旅游都很準時,因為晚了以后電影院的門就不讓進了,但是崇拜的時候,習慣性地遲到,總是踏著點或是習慣遲到幾分鐘再來。這樣會誤導小孩子,忽視聚會的重要性。

第五,父母沒有固定的禱告生活。如果父母平常沒有固定的禱告生活,只是有事情的時候才禱告,那么,小孩子看在眼里,他可能會認為基督教的信仰和其他的信仰沒有什么區別。

第六,父母在教會沒有參與侍奉。如果父母在教會沒有參與侍奉,只是到這里來聽,來得到,然后就走了,那么孩子會認為到教會是為了得到!而不是付出! 當我看到這個資料的時候,我的心里非常震驚,我就想我們教會的事情,可能有很多的父母對孩子的教導存在著這些問題??偟膩碚f,如果父母不重視教會,孩子自然也不會看重教會。那么,可能我們自己也要在神面前反?。鹤约旱男叛鍪窃鯓拥?是不是有一個榜樣的作用?

如果基督徒父母沒有堅定的信仰生活,那么孩子就很難相信耶穌基督的救恩,如果我們自己半信半疑,那么我們就不可能讓自己的孩子有堅定的信仰,能夠到神的殿中來敬拜他。有一個統計數字說,大約80%的信徒認識基督耶穌是在20歲以前,也就是說,他們大部分是在20歲以前信主的,這和他們的父母有很大的關系。

今天我們不得不面對很多青少年的問題,比如說上網成癮,吸毒,犯罪等等。這是為什么呢?他們太空虛了,不知道要做什么,不認識創造自己的神?,F在的媽媽都很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但是,一個有信仰、有信心的媽媽不但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更要關心孩子屬靈的需要。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敬虔的基督徒,那么你自己就要成為一個有豐富靈命供養的人。孩子的信仰不僅需要傳道人的供應,還需要你在生活中給他做榜樣。你每天和他相處的時間,都是言傳身教的機會。比如說,當你對你的老人非常孝順時,就算你不說教,你的孩子也會像你一樣。如果你對老人的態度惡劣,那么,可以想象,你的孩子可能用同樣的態度對待你。所以,想讓自己的孩子也成為敬虔的人,你自己必須在神面前有一顆追求的心,要有堅定的信仰。

二、智慧的母親知道自己的職責,將信種植在孩子的里面 母親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哈拿從小在孩子心里種下信仰的種子,她將孩子帶到神的殿里,使小撒母耳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侍立在耶和華面前,耶和華也向他說話??梢哉f撒母耳的母親把兒子在神面前全然擺上,帶來了對兒子生命的祝福。

我想,當哈拿把撒母耳送到圣殿的時候,可能撒母耳會問,媽媽,為什么要讓我離開你呢?可能哈拿會告訴孩子說,當我還沒有你的時候,我已經向神許愿了,今天我要按照我許的愿而行,讓你在圣殿里侍奉耶和華。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撒母耳從小就成為神所重用的仆人。

在《撒母耳記上》二章中我們可以看到,比撒母耳早一些在耶和華殿中長大的孩子還有老以利的兩個孩子何弗尼和非尼哈,他們常常在別人正在獻祭的時候,就從鍋里取肉,甚至要搶,圣經上告訴我們,別人甚至因為這兩個人的侍奉,厭棄給耶和華獻祭。撒母耳是常被耶和華的話引導,他的話沒有落空的;而以利的兩個孩子卻在戰場上被殺。為什么在神殿中長大的孩子有如此不同的區別?

在《撒母耳記上》三章13節神說:“因他知道兒子作孽,自招咒詛,卻不禁止他們。”在這兒我們可以知道,以利這個做父親的沒有及時教導勸誡自己的孩子。所以,弟兄姊妹,父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從小把信和敬畏放在孩子的心里,那么有一天你會看到,孩子做這樣或那樣讓你很傷心的事情,而你卻已經無能為力了。

在圣經中還有一位重要的人物——摩西。摩西出生不久就被埃及法老的女兒抱去撫養。按道理,他所接受的文化和環境的影響全都是埃及文化和精靈信仰,但他偏偏把自己從這群人中分離出來,看自己是一個以色列人,并被神揀選成就那么重大的使命,這是為什么呢?我想這一定和摩西的乳母,也就是他的親生母親有很大關系。他母親在乳養他的時候,也會時時教導他,告訴他,你是一個希伯來人,你心中要知道你是什么身份,要知道你該怎么做。所以,當摩西長大之后,他就為著自己信仰的緣故,離開了王宮。在經過曠野的操練之后,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提摩太后書》一章3-6節說“我感謝神,就是我接續祖先用清潔的良心所侍奉的神。祈禱的時候,不住地想念你,記念你的眼淚,晝夜切切地想要見你,好叫我滿心快樂。想到你心里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神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

這段話是保羅寫給提摩太的,提摩太被稱為保羅的真兒子。大家可以這樣來想一下,就是神在揀選提摩太之前,先揀選了他的外祖母,那個時候可能還沒有提摩太。當他的外祖母羅以信主以后,她把自己的信仰傳承給女兒,當她的女兒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就把心里的這種信教導給提摩太,她們的無偽之信培養或影響了主的一位好仆人。從外祖母那里就開始的這種無偽之信,一直傳承到提摩太,提摩太也成為了一位被主重用的人。這個家庭三代都是基督徒。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女性因著她們在社會和家庭當中特殊的作用,她們的信仰會在自己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產生很大的影響。今天,在你的家庭里,有可能你的父母或奶奶等是基督徒,但很多人走了很多的彎路才回來,有的人甚至自己的父母是信徒,他始終沒有轉回來。為什么呢?可能和家庭的教導有很大的關系。提摩太的外祖母和母親的這種信仰成為了子孫信仰的基石。那么弟兄姊妹,我們是怎么樣的呢?

在我母親懷我幾個月的時候,我父母接受了信仰,所以從我出生以后,父母做禮拜的時候就會帶上我,但那時我自己并不懂得信仰的真義,去做禮拜的時候只想玩,并不想去。但是父母教導我周日的時候一定要去教堂,不能耽誤敬拜神。那個教會是十點鐘開始禮拜,有時我就在家里坐著看電視,不想去教堂,但是越快到十點鐘的時候我越是擔心,越是不安,最后自己磨蹭到十點半還是去了教會,為什么呢?因為從我出生以后父母一直對我這樣教導,如果我今天沒有去教堂,我心里會一直不安的。雖然我在很多年以后才自己從心里真正地承認上帝,但是我父母從小對我這種信仰的造就,對我以后認識神,真正去信神有非常大的幫助。

希望我們中間做父母的,當你去教導你孩子的時候,將這樣的“信”種植在孩子心里,使他到老也不偏離。

三、要充滿愛心地對待孩子,并且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圣經《以弗所書》六章1-4節說:“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里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在這里講了兩個方面的內容。我們每個人都會為人子女,最終可能也為人父母。作兒女的要聽從父母,可能中國人更強調要尊敬父母,但是圣經《箴言》二十三章25節告訴我們說,你要使你的父母歡喜,就是說你要聽從你的父母,讓他能夠因你而自豪,因你而心里歡喜,不要一想到你就非常發愁,非常難過。一個智慧的母親雖然愛自己的孩子,卻不是溺愛,乃是將他引到神的面前。今日有些母親很愛自己的孩子,但卻只在神面前為孩子求平安,求福氣,而沒有為他們的生命狀況禱告。我們周六有一個禱告會,每次很多人會為孩子寫代禱條,求主給他預備一個伴侶吧,預備一個好工作吧,或者讓他考上研究生吧,很多的代禱條都是這樣的。但是有多少人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教導他,一直關心他的靈命呢?

哈拿很愛自己的這個孩子,看得甚至比今天的獨生子女還要寶貴,讓我們設身處地地想想她的感受和情感的付出吧。撒母耳的母親忍受了多年的羞辱以后,得到了第一個孩子,當她將這個孩子送到神殿的時候,她是多么不舍得。撒母耳的母親哈拿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母親,她雖然將孩子從小放在神的殿中,但她并不是不關心、不愛自己的孩子。讓我非常感動的是圣經中的一處細節描寫。哈拿每年都要做一個小外袍,她每次和丈夫到示羅去敬拜的時候,就把這件小外袍給撒母耳。我們可以想象,哈拿可能在這一年當中見不到自己的孩子,她把自己無盡的母愛都一針一線織在這個外袍里,當每年一度見到自己的孩子時就把外袍披在孩子身上??赡苋瞿付谶@一年當中有很多的委屈,很多的不明白,但是當他披上母親給他織的外袍的時候,這一切都煙消云散了。今天可能有很多人不再給孩子織毛衣了,但是你對孩子的勸勉、叮囑也可以說是在編織這個小外袍。

弟兄姊妹,我們今天是怎樣做的呢?在主里作兒女的要孝敬父母,作父母的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來養育他們。撒母耳的母親雖然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她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她讓撒母耳到了神的殿中。今天我們并不是說每個人都要把自己的孩子奉獻出來,在神的家里做事,但是很重要的事情是,圣經告訴我們:“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二十二6)你按照主的教訓教導他,無論他以后在教會侍奉,還是在工作單位做工作,他都不會偏離那條最基本的道路。

圣經《創世記》二十七章里講到了一個失敗的母親利百加。以撒和利百加有兩個孩子,一個叫以掃,一個叫雅各。做父親的以撒愛大兒子以掃,因為以掃會打獵,可以做美味讓他吃。等到他年老時,他對以掃說,你去打些野味來讓我吃,然后我給你祝福。利百加卻愛小兒子雅各,她一聽見丈夫對大兒子說這樣的話,就趕緊把羊羔皮包在雅各的手上和頸項上,然后她做了美味,讓雅各端給以撒,用欺騙的方式從神那里得到了祝福。

后來當以掃回來讓父親為自己祝福的時候,以撒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了。以撒說我已經沒辦法再給你祝福了,因為奉神名的祝福不能隨便更改。在這種情況下,以掃就非常生氣,要殺自己的弟弟雅各,這時利百加就讓小兒子趕快逃到自己娘家去了。我們看到,利百加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愛的方式不對。所以很多年后,當雅各帶著妻兒和牲畜從外邊回來的時候,利百加已經不在人世了,她再也沒有看到自己喜歡的孩子。對比前面提到的母親,我們可以看到,父母在自己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責任,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作為父母要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不能溺愛,而是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來養育他們。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總結一下:智慧的母親是值得尊敬和學習的。在圣經當中我們看到這些母親是非常堅強的,很有智慧的,而且她們能傳承美好,蒙神賜福。她們有堅定的信仰,她們將信仰從小種植在孩子的心中,而且她們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來養育自己的孩子。

我們要感謝主,在我們的信仰歷史中有這樣的母親,在我們的教會當中我相信也有這樣的母親,這些母親默默地侍奉,有奉獻的心志。我們要在主的面前為這些母親而感恩,因為她們不單單在主里得了幫助、恩典和榮耀,也為子女做了榜樣,使我們可以去效法她們,去學習她們。在這里我們要說,所有作兒女的要讓我們的父母親歡樂,所以等你回家以后,你可以跟你的父母親說一些讓他們高興的話語,或者用你自己做的禮物表示你的祝福;遠離家鄉的人可以給父母打一個電話,讓他們知道你在掛念他們。

在此我們要祝愿母親們節日快樂,也愿神祝福天下所有的母親,讓母親們都成為智慧的母親!祝所有的母親“母親節”快樂!

第四篇:父親節講章

路加褔音十五章被稱為“褔音中的褔音”),浪子的故事這個比喻是耶穌所說的比喻中最偉大的一篇,這段經文被穆瑞(George Murray)譽為:“是人間最足以表達天父慈愛,也最能感人的故事。”著名小說家狄更斯(Dickens)評論說:“這是短篇故事中最精美的杰作。”法國批評家李南對路加福音的評價: “世界上最優美的著作”, 許多偉大的美術作品、戲劇、雕刻、音樂、小說取材于耶穌講的這個比喻,甚至說“上帝死了”的哲學家尼采也多以此為主題來創作、闡述。

這段經文傳統的標題是浪子的比喻, 由于是紀念父親節,我將講道的重心放在了那位慈父身上。史懷哲(Edward Schweizer)稱那位父親為“無力又全能的父親”。這正是天父的慈愛。

我曾在巴黎盧浮宮中看到過倫勃朗的兩幅被認為光暗代表作的畫《木匠家庭》《以馬忤斯的晚餐》,也曾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看到倫勃朗另一巨作《夜巡》,但沒有一幅會比這幅《浪子回家》令我震撼。就憑這幅畫,冬宮就沒白來。(謝謝圣彼得堡改革宗神學院的孫弟兄,起早排了二小時隊為我買票,感動。)

《浪子回家》以一個大家門戶的前廳為背景,畫中的老人已是風燭殘年,疲弱的視力已不能幫助他更好地辨認面前的情景,他伸出雙手接受失而復得的兒子,那雙顫動的手在兒子的背上撫摸著,生命的源流在那兒奔涌著。衣衫襤褸的浪子身上留下了流浪的印記:他揮霍盡了向父親索要的資材,時逢歉年,受雇為人放豬,食不果腹,飼料充饑尚求之不得,遂念及家中無盡的好處,回家跪在老人的面前,說道:“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從今以后,我不配稱作你的兒子。”(路加福音15:21)

倫勃朗(Rembrandt 1606~1669)1606年7月15日生于萊頓,1669年10月4日卒于阿姆斯特丹。倫勃朗是繼達芬奇等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師之后,歐洲美術史上又一位具有崇高地位的藝術家。倫勃朗留下的作品包括約600幅油畫、350幅蝕刻畫和1500張素描。

“浪子的比喻”這段經文出自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是耶穌所講的三個比喻故事中的一個(前兩個比喻是迷羊的比喻(15:1-7),失錢的比喻(15:8-10));浪子的比喻中的小兒子,指的正是這些稅吏罪人,他們的確是得罪了他們的天父。但是當他們悔改,并且來靠近耶穌時,耶穌并沒有因他們的罪而拒絕他們,反倒是接納他們。而當文士與法利賽人看見耶穌接納這些罪人時,卻是自以為義地來議論耶穌,就像比喻中的大兒子一樣。

當時的背景是有很多稅吏和罪人來聽耶穌講道,但是文士和法利賽人卻在一旁指指點點,議論紛紛。因此耶穌就對他們(也就是這些罪人以及文士和法利賽人),一連講了三個比喻,分別是15:4-7失羊的比喻、15:8-10失錢的比喻,以及15:11-31浪子的比喻。

按照舊約律法的規定(申廿一16-17),如果一個家庭當中有兩個兒子的話,那長子可以得到兩份,小兒子可以得到一份,也就是家產的三分之一。而猶太人分家產的方式和中國人很像,分為兩種方式:(1)當父親過世,就按照律法規定比例,來進行分配。(2)父親在世時就預先分配。但是兒子只能夠使用分配到的產業,但是不能夠變賣,以免父親被遺棄。

依照近東的文化,若有父子數人出現時,總是輩份低的小兒子先說話,這比喻也一樣。但小

兒子的要求卻震驚了當時的聽眾,因為兒子在父親健在時要求分產業,就等于要父親死。

看起來,這個小兒子好像很合理,因為他是根據第二種方式來要求他應得的權利。事實上,第二種方式是由父親主動來做,而不是兒子出面要求。換句話說,小兒子的這個舉動根本就是咒詛他爸爸早點死,但是這個父親的反應卻是就把產業分給他們。

這個比喻共有五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小兒子從父親手中拿到財產卻遠離了父親的面。(15:12-13a)

依照猶太律法,若父親年老力衰,不想再經營產業,可將三分之二分給長子,三分之一分給次子,但要出于父親的意愿,并且在他生前,實際的權利還是屬于父親的,兒子沒權利變賣產業,而小兒子竟然變賣了,這簡直就是大逆不道。而這父親竟然允準又寬容,除了像史懷哲一樣的稱這父親為“無力”(powerless),我們實在無以名之。

小兒子“就把一切所有的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收拾”在原文有整理、聚集的意思,在當時社會,家中主要的產業多半是以牲畜、田地或者是房子等等為主,因此這個小兒子必須將所分得的財產變賣,換成現金,才分完財產沒幾天,他竟然就能找好買主,把分得的產業全部處理掉,顯然他早就計劃好整件事,他認為自己已經可以獨立了,他需要更多的自由,因此他選擇往遠方去。他到財產卻遠離了父親。今天,這樣的故事仍在重復上演,中國的“啃老族”與小子如出一轍。

第二個層次:小兒子放蕩墮落了(15:13b-16)

小兒子得了產業變賣的錢,就離家,到遙遠的地方。這正說明了罪的力量就是使人遠離上帝,人若沒有上帝就沒有什么不可做的。他在那兒非但沒有照一般猶太人將本求利的去賺取收入(參路19:11-27,太25:14-30),因為再也沒有人會約束他,所以他就毫無顧忌的花天酒地,吃喝玩樂,揮霍無度,放蕩度日,徹底的迷失了。財產終于花完了,他失去生活的方向,失去錢財,他的放蕩似乎也禍延該地-嚴重饑荒來到,他就一無所有了。窘境逼著他去做猶太人認為最卑賤、被厭惡、被咒詛的工作---看豬。對猶太人而言,吃豬肉已經是違背律法,更何況是去養豬,不僅如此,他實在很餓,甚至餓到要和他所養的豬去搶食物,結果還沒人愿意給他。

小兒子工作低賤,若還能果腹,也就將就著做吧!但連這最卑微的期待也落空了,他落魄到連豬都不如。他現在的狀況,歸納起來就是:身體得不到基本的溫飽;心是遠離家庭的愛;靈也不能親近神。簡單的說,就是徹底的絕望。面對絕境,除了自我了斷,就只有懸崖勒馬一途。離家的盡頭,有可能就是回家的起頭。

耶穌只以簡單的點出轉變的時機,接著,徹底的自我省察和覺醒就出現了。他認清了自己的有限、敗壞、身份和父家的豐富,而心靈耶穌說到這里,不知打動了多少稅吏罪人的心,他們或許淌著眼淚,細想過去的種種不是,渴望著耶穌快快的說下去。

第三層個次:可喜的是小兒子的悔悟(15:17-19)

小兒子全人的回家旅程開始了。圣經上說:“他醒悟過來!”他想起他還有一個父親,他的父家是何等豐富。他知道自己不是完全絕望的,因此他決定悔改,回家向父親認錯。他不敢期望父親能重新接納他,只求父親愿意同情他,讓他在家中當一個雇工,換得溫飽就好。在猶太人的家中,雇工是沒有任何地位的,仆人雖然是服侍主人,讓主人差遣。當這個小兒子想好要和父親說的話之后,他就出發回家。

第四個層次:慈父的擁抱與赦免(15:20-24)

小兒子回家的路就像離家的路那么遙遠,正遲疑間,卻被日日依門而望的父親看見,父親在離開家里還很遠的地方,顯然這個父親是日夜盼望這個孩子早日回來,顧不得老態龍鐘,竟奔向前去,緊緊的擁抱衣衫藍褸,一身疲憊和淚眼縱橫的兒子,不停的親吻他。兒子悔罪的話,似乎已被歡喜淹沒。

他迫不及待的吩咐仆人:“趕快拿最好的衣服給他穿上,拿戒指給他戴上,拿鞋子替他穿上,”(15:22)這是不可思議的事,穿新衣、戴戒指、穿新鞋,這些都是赦免和恢復兒子身份和自由的行動。

接著又說:“把那頭小肥牛牽來,宰了,讓我們設筵慶祝!因為我這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15:24)殺??刹皇切∈?,是為家庭和仆人們的筵席準備的。殺那么大的動物,最主要的是要邀請全村的人來參加筵席。”貝利的說法更合乎耶穌教訓的社會意義,就是使罪人回到社群里,讓社群接納回家的浪子。

這一切完全出乎小兒子的意料之外。如果我們比較18和21節,他本來只希望能獲得父親的同情,然后看看能不能當個臨時工,換得溫飽。但是他父親竟然赦免他,重新接納他作兒子。

第五個層次:大兒子的憤怒和不平(15:25-32)

如果故事就在這里結束,那真是一個圓滿的結局。但是這個比喻還有另外一個角色,就是大兒子。在第一次介紹:“某人有兩個兒子”(路15:11)后,到15:25-32才出現,而且一出場就讓我們看見他是辛勤在田間工作的人。他很盡職,很可能也頗受鄰里敬重,相對于離家的浪子,他實在是父親晚年最大的安慰和依靠。

他回來,離家不遠,聽到許久以來沒聽到的音樂和跳舞的歡樂聲,他驚訝有什么特別的事情發生。照理,家中有大事發生,直接問父親是最妥當的做法,他卻叫一個仆人來問,當仆人說他的弟弟已回來,老主人因他無痛無病的回來,就宰小肥牛,邀鄰里一起慶祝時。他非但沒因此而沾染一點快樂的氣氛,反而義憤填胸,不肯進家門,更別說一起慶祝了。

從一開始他弟弟要求分家產時,他并沒有出面勸阻。而當他弟弟變賣家產,遠走他鄉時,他也沒有采取任何阻止或是挽留的行動。而當他父親主動過來勸他的時后,他甚至稱他弟弟是“你這個兒子”(15:30)。對他而言,從過去到現在,他根本不在乎他有這個弟弟。這就象我們看到我們不喜歡的人信主后發出的“你有什么資格信主”一樣。

而父親看見,就主動的出到門外來勸他。但大兒子卻不明白。他的反應卻是“生氣,不肯進去”。貝利說:“假如父親在家里等,他將有另一個奴仆。假如他破碎自己,這孩子將會看

見并明白謙卑地向他流露父親的愛,他這么做,這父親將擁有的是兒子”。

大兒子的埋怨和耶穌另一個比喻中到圣殿禱告的法賽人類似(路18:11-12),行為上看不出錯誤,心卻像奴仆般遠離父親,沒有自由。未曾離家,反而回不了家,沒有違命,反而不知順服。而父親主動出來,向他表明:“我所愛的兒子啊!你常跟我在一起,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15:31)目的就是要他真實的回家,回到兄弟、同胞之愛的家,回到赦免和喜樂的家,回到地上,也回到天上的家。

在這里“父親的愛使得回家成為可能,是愛指出回家之路。”也是父親的愛讓無力的父親成為全能,史懷哲確實把握了從無力到全能的關鍵, 那就是愛。而上帝的全能就是祂可以成為破碎的、卑微的人。在大兒子的內心當中有很深的不滿和怨恨,他覺得父親是不公平的。他不懂為什么他為了這個家勞心勞力、做牛做馬,卻得不到父親的肯定,但是這個壞事作盡的弟弟回家,父親卻是歡迎他?

第六個層次:父親的解釋。(15:31)

父親首先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父親提醒他,他在家中的身份是兒子,家中一切的產業都是屬于他的,他可以自由的運用。接著他的父親向他解釋說,而且強調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全家應該為此高興快樂。

其實這個大兒子正是另一個浪子,雖然他住在家里,每天為這個家忙碌操勞,但是他的心卻是遠離這個家;雖然他為這個家付出許多,而且從來沒有違背父親,但是他卻從來不把自己當作是他父親的兒子,反而是把自己當作雇工看。他只在乎自己為這個家所貢獻的一切,卻忘了他可以繼承產業、可以擁有這一切,并不是因為他的努力,而是因為他是他父親的兒子。

“浪子的比喻”這段經文首先讓我們看到,天父對人類的愛超過一切。“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么?”(羅8: 32)父親愛兒子,甚至超過一切。自己的一切,面子、傷害、錢財的損失,比較起來,都不重要了。這是大兒子所不能理解的。他心想小兒子不配,小兒子自己也覺得不配。父親卻用超乎一切的愛來愛他們。就象我們的天父愛我們。

在這個比喻中,這兩個兒子正好是兩種不認識恩典的典型。當小兒子悔改以后,他認為他沒有資格當他父親的兒子,所以他希望用自己的方法-希望獲得父親的同情,在家中當個沒有身份地位的雇工。而這個大兒子就在父親身邊,卻是只想倚靠自己的努力,來獲得父親的肯定。有時我們就像這個小兒子一樣,只知道自己不配,但是卻不知道天父樂意施恩憐憫我們;但是有時我們卻像這個大兒子,明明就活在上帝的恩典中,卻仍然凡事想靠自己的努力。

其次是“和好”,就是“雙方恢復正確的關系”。在這個比喻當中,父親主動與小兒子和好,因為他讓這個小兒子恢復他原有的身份,以及與父親的關系。當大兒子生氣不肯進去時,同樣是這位父親主動出來,但是他不是責備,而是勸他,不僅是勸他與弟弟和好,同時也提醒他應該和父親有正確的關系。雖然比喻的結尾是父親所說的話,但是耶穌對文士和法利賽人的提醒卻是十分清楚:“與這些被天父所接納的稅吏、罪人和好”。

保羅在以弗所書第二章13-16節中,對于和好有相當深入的說明:“你們從前遠離上帝的人,

如今卻在基督耶穌里,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墻;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上帝和好了。”

第五篇:感恩 知足 喜樂:主日講章

——基督徒的人生價值觀 保羅曾說:“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后5:17)研究保羅思想的人都知道,保羅這句話的內涵非常豐富。“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所指的不只是我們的言語要更新、行為要更新,關系要更新,還包括我們思想深處的人生觀、價值觀等也都要被更新。在一個全新的關系里,我們需要透過信仰的眼光看世界,透過基督的眼光看人生,這樣我們的人生就會很不一樣。在此筆者透過保羅書信中三處經文談基督徒當有的人生價值觀。

一、 感恩保羅說:“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里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8)中國的文字很有意義。“恩”字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個“因”,下面是個“心”,“恩”是什幺呢?“恩”是因“心”而生發的感激之情。中國文字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懂得用心去體會、感悟,他才懂得感恩,如果他的心麻木里,再多的恩惠他也無法察覺。就像當年走曠野的那一代以色列人一樣,他們在曠野四十年期間,經歷了神極大的恩典,但當他們經歷到新的困難時,他們就開始抱怨、攻擊摩西,他們的怨言一方面反映了他們對于神過往帶領缺乏感恩,同時也說明他們對于神將來的帶領缺乏信心,因此神將他們的怨言視為一種“惡語”,他們由此受到神的審判。因著抱怨,他們受的虧損是何等的大!要感恩,得有感恩的理由,而這感恩的理由是需要我們自己去發現。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乘坐火車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旅途中他不時地從車窗往外看,每當火車經過寬闊的田野或是廣闊的湖泊,他就會說:“哇,太美了!”跟他同車廂的人觀察他很久,終于忍不住問他說:“先生,為什幺所有的東西都會讓你感覺如此新奇呢?”他說:“你不了解,我瞎眼有一段時間了,前不久作了眼科手術,現在眼睛能夠重見光明,對我來說,眼前的這一切真是太漂亮了。”我們常說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同樣的道理,生活中,我們不是缺乏感恩的事,而是缺乏發現感恩的理由。去年正月,筆者經歷了很大一件事。初三早上凌晨三點多,當我從睡夢中醒來時,我發現我的世界不再一樣。我看到眼前的天花板在飛快地旋轉,自己的一個耳朵聽不到聲音,但轟轟的耳鳴聲始終不停。當我想要翻身起床時,我發現已經無法動彈了。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以前沒有發生過,也沒有聽說過。在床上躺了兩天之后,家人帶我去醫院看病,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治療,身體才慢慢好轉。這時我特別感覺人生的短暫與時間的寶貴,因此勉勵自己在有限的時間里,要多做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事。二十世紀著名作家海倫凱勒曾說過一句非常深刻的話,她說自己小時候為了沒有鞋子穿一直哭泣,“我一直哭,哭自己沒有鞋穿,直到有一天我發現竟然有人沒有腳。” 當我們為了自己的學習壓力而心生不快時,不妨想想有多少人想要讀書,卻沒有讀書的機會。當我們為了工作的艱辛而心生怨言時,不妨想想那些年輕力壯卻沒有工作機會的人。保羅說:“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里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8)如果我們能夠透過基督的眼光看世界,我們的世界將會變的很不一樣。就像保羅,他在腓利比坐監牢的時候,在夜半他仍能發出歌唱。結果他手上的鎖鏈得以脫落,牢門也被打開。事實上,他人雖然在監牢里,他的心從來未曾被捆綁過,身體雖然在困境中,他的心已經勝過這個世界。

二、知足保羅說:“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什幺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幺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6:6-8)什幺是知足,知足就是以自己所有的為足,不過多的依靠外在的物質。人對于物質的欲求是沒有止境的,我們常說“欲壑難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曾看過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擁有無數的土地和滿屋的財寶,可他仍覺不滿足,整天悶悶不樂。一天,有個術士出現國王面前,問他說:“國王陛下,您覺得到底怎樣,才會快樂呢?”國王想了想說:“我想要有一只金手指,讓我的金手指隨便一碰觸,什幺東西都可以變成金子,那樣我就會很快樂。”術士說:“真的嗎?您真的想要一個金手指嗎?要不要考慮一下?”國王說:“不用考慮了,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夢想,只要有金手指,我就會很快樂!”于是這個術士就讓國王擁有一只金手指。國王只要隨意一指桌子、椅子、盤子、墻壁……凡是他碰觸過的東西都變成“金”品。這下王國太高興了!這時,他跑到花園聞到陣陣花香,順手摘朵花來聞賞??墒?,他的手一碰到花朵,花朵立刻變成金花,不再有香味!國王又走到餐廳,聞到滿桌香噴噴的食物,他想好好飽餐一頓??僧斔闷鸨P中雞腿時,雞腿瞬間變成金雞腿。正當國王垂頭喪氣時,他最疼愛的小女兒跑了進來,國王高興地抱起可愛的小女兒,可是,剎那間她女兒也變成金女孩。這時候國王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叫人去找回那位術士,可那位術士已經走遠了,而他的金手指也成了揮之不去魔咒。保羅說:“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提前6:9)舊約圣經中的亞干,為了貪愛一件美好的示拿衣服、二百舍客勒銀子、一條重五十舍客勒的金子,他違背神的命令,拿了當滅之物,使整個民族陷入罪中。舊約中的基哈西,為了貪愛一他連得銀子和兩套衣裳,背著先知以利沙,在以利沙拒絕乃縵的禮物之后,到乃縵那里要了這些財物。新約中,叛徒猶大,為了三十兩銀子把耶穌給賣了。這些都是關于貪心的典型例子,而他們的結局也是我們所熟悉的。這就應了保羅的那句話:“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一個哲學家曾說過:“那些不滿足于他已擁有的,你就是把全世界都給他,他仍然是不滿足的。”有人問他,怎樣才可以使一個人快樂呢?他說:“不是要增加他的財寶,乃是要除去他的欲念”?!断2畞頃氛f:“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來13:5)這節經文的前半句乃是教導我們要常以自己所有的為滿足,而后半句則提醒我們,我們的供應來自神,要時時仰望神的供應,這樣才不容易落入貪婪的漩渦中。

三、喜樂一個人怎樣才能擁有喜樂呢?前文筆者談到感恩和知足,感恩、知足和喜樂有密切關系。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必然是一個喜樂的人,一個容易知足的人,也是一個喜樂的人。關于喜樂,保羅還告訴我們一些其它的秘訣。在《腓利比書》中,保羅對腓利比教會的信徒如此說:“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腓4:4-5)在此,保羅教導我們不要太過于依靠身外之物,要多依靠主。一個人過于依靠身外之物,他的喜樂很難長存。舉個例子:一個人在股票市場投資很多錢,他的心就容易因為股市行情的下滑而被“跌碎”,一個人當他把自己的心情和物質緊緊綁在一起時,他的心情就會隨著身外之事的得失而患得患失。相反,當我們懂得依靠主的時候,我們的生命狀態就不一樣,就像保羅在坐 l a o的時候,他仍能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余、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2-13)盡管保羅那時還在羅馬坐 l a o,沒有人身的自由,也沒有固定的收入,但他仍有滿足的喜樂。因為他依靠的是主,而不是物質。在這段圣經里,保羅也邀請我們站在末世論的角度來看待今生。保羅說:“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腓4:5)主的到來與人的喜樂有什幺關系?大有關系。不知大家有過丟錢的經歷沒有?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丟了五萬元,你的心情會如何?你可能會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腦子里整天在想,我怎幺會丟錢呢?我會把錢丟在哪里呢等,這時候如果你想到主已經近了,說不準明天耶穌就來了,那你就不會為了五萬元而糾結。你會想,反正主要來了,那個錢丟了就丟了,重要的是怎樣預備迎接主的到來。在人和人的相處過程中,總會有一些摩擦,有些不愉快,這時如果我們想到主快要來臨,那我們就不會為了一點點事情而耿耿于懷,我們的心胸會更加寬闊,心靈會有更多喜樂。盧云曾說過:“當我們做孩子的時候,我們以何等殷切的熱情拿著小磚、木片與泥土,堆砌著娃娃屋!如果有人毀了它,我們就會傷心哭泣;現在回想起來,這不過是芝麻小事。我們走進天堂的那一刻也是如此,我們會看見,這世上的一切思慮,確實只是像一場孩子辦的家家酒游戲。”在我們的人生中,我們經常需要讓自己換個角度來看看問題。什幺角度,我稱之為天堂門口的角度。如果我們懂得站在天堂門口的角度來看今生的話,我們就不會為了一點點蠅頭小利而爭吵不休,不會為了一句無關緊要的話而斤斤計較。保羅說:“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以上筆者從感恩、知足、喜樂三個方面談基督徒的人生價值觀,對于基督徒而言,當我們懂得透過信仰看人生,懂得透過基督看世界時,我們的世界將不再一樣。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水泥膠砂檢測記錄下一篇:生命成長擔當責任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