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教育保險論文范文

2023-07-31

教育保險論文范文第1篇

自1988年我國開始施行教育收費改革,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比下降, 生均須支付的教育費用上升。為解決子女教育負擔越來越重的問題, 多種教育金融產品相繼出現, 其中教育保險或教育儲蓄最為社會大眾所熟知。

(一) 教育保險

教育保險是指投保人通過保險公司為子女籌集教育費用的一種儲蓄型險種。教育保險最先在新加坡風行。新加坡聯總英康保險公司推出教育保險計劃后僅兩年時間, 教育保險保費收入就達1200萬新加坡元。而中國保監會也于1999年9月1日正式批準開辦教育保險業務。雖然正式批準時間較晚, 但很多有前瞻性的保險公司在此之前就已經涉足教育保險領域, 如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早在1996年時就有“子女教育婚嫁保險”這樣的產品在銷售。近年來, 教育保險產品更是品種多樣化, 主險、附加險形式并存, 同時為提高教育保險 (儲蓄型保險) 本身的收益, 很多保險公司推出了分紅型的教育保險?,F在市場上主要的教育保險, 按教育階段可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教育保險;按收益大小可分為:普通教育年金保險和分紅型教育保險, 現在大多數教育保險都是分紅型的;按保障程度不同可分為:單純教育階段的年金教育保險, 集教育階段、創業階段和婚嫁階段為一體的教育保險和有教育金儲蓄功能的兩全保險等;而按合同效力可分為:教育主險和教育附加險。就銷售教育保險經歷較為資深的平安人壽保險公司而言, 直接的教育保險主要有:平安金寶貝少兒教育年金保險 (分紅型) 、平安附加少兒高中教育年金險 (分紅型) 和平安附加少兒大學教育年金險 (分紅型) 。而其他熱門少兒險種, 如:平安世紀天驕終身壽險 (萬能型) , 也兼顧了孩子初中教育金、高中教育金、大學教育金和創業金的需要。

以平安金寶貝少兒教育年金保險 (分紅型) 為例, 通過具體案例來分析教育保險。假設在1996年為0歲孩子今后大學教育、成家立業等階段提前做財務準備, 購買10份“金寶貝”保險, 每年交費10000元 (假設年初繳費) , 共交10年, 合計100000元。在孩子年滿18、19、20、21周歲的保單周年日時, 連續四年每年都可領取大學教育金6486元, 在孩子年滿25周歲的保單周年日時, 可領取成家立業金32430元, 同時自18周歲的保單周年日起至25周歲的保單周年日前一日止, 每月到達合同生效日在該月對應日還可以領取生活費津貼972.9元, 主要保單年度保單利益測算見表1。

總之, 投保人的義務是連續繳費10年, 每年繳費10000元。被保險人的基本權利是從18周歲開始, 連續4年每年獲得教育年金6486元, 且每月獲得生活津貼972.9元 (即每年獲得生活津貼約11675元) 。同時, 被保險人還擁有其他一些或有權利:第一, 被保險人在保險有效期內意外死亡, 保險公司須給付其相應的身故保險金。第二, 根據保險公司的盈利狀況, 被保險人有權獲得相應一定比例的紅利。第三, 當投保人在繳費期內發生保單規定以外狀況而喪失繳費能力, 保險公司須免除其剩余繳費義務, 被保險人仍舊享有保單規定的所有權利 (就如全部保費已繳清) 。

單位:元

就大多數教育保險而言, 從優勢和劣勢兩方面其特點表現在: (1) 優勢。一是??顚S? 強制儲蓄。為孩子教育設立專門的資金賬戶, 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積少成多??顚S?。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預期和孩子未來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來為孩子選擇險種和金額, 一旦為孩子建立了教育保險計劃, 就必須每年存入約定的金額, 從而保證這個儲蓄計劃一定能夠完成。二是范圍大, 期限長。子女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上學 (如7歲左右上小學, 18歲左右上大學) , 不能因為沒有足夠的學費而延期, 不做任何教育投資會使得教育費用沒有時間彈性。而父母可以為0歲到14歲或到17歲的孩子投保教育保險, 繳費期一般為15年, 使得教育費用在較長的繳費期中得到平滑, 而不至于突然在某時段給家庭帶來不可承受的壓力。三是具有“保費豁免”功能。被保險人父母因意外事故身亡或高度殘疾, 或在保單生效一定年限后因疾病死亡, 不能完成孩子的教育金儲備計劃, 保險公司則會從事故發生月起豁免投保人以后應交的全部保險費, 相當于保險公司為投保人交納保費, 而保單原應享有的權益不便, 仍然能夠給孩子提供以后受教育的費用。若被保險人父母之一發生上述事故, 則可豁免一邊保費。四是具有保險保障功能。被保險人在保險有效期內因疾病死亡, 保險人按死亡退保金給付表給付死亡退保金。被保險人在保險有效期內, 因意外事故造成死亡或殘疾, 保險人根據人身意外傷害給付標準給付全部或部分保險金。傷殘比例給付金額在一個年度累計總數, 以不超過本年度意外傷殘保險金給付為限。因意外傷害事故死亡, 給付死亡保險金后, 同時給付死亡退保金。五是便于獲得其他保障。在教育保險主險的基礎上, 便于投保其他方面的附加險, 有利于在健康、意外傷害等方面獲得更多保障。同時, 在急需調用資金時, 可向保險公司抵押保單, 從而獲取部分保單的現金價值, 其手續比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程序更簡單。六是抗通脹功能。所繳保費與之后保險金給付的模型中用以計算的利率較銀行的利率水平要高, 有一定程度的抗通脹功能。七是可獲得額外浮動收益?,F在的教育保險多具有理財分紅功能, 可根據相當長的保險有限期中保險公司的經營盈利狀況獲得浮動的分紅收益, 從而增加最終收益。 (2) 劣勢。一是對被保險人有年齡上限限制。一般要求被保險人為0歲以上, 14或17歲以下兒童。二是領取教育金有準確的時間限制。多數教育保險要求初中教育金、高中教育金、大學教育金等在正常入學的年限中領取, 如大學教育金須在滿18、19、20、21的各年中憑注冊過的學生證領取大學教育年金。三是相比其他保險或投資工具, 教育保險收益率較低。教育保險是儲蓄性保險, 側重于儲蓄性和保障功能, 因而低風險低收益。

(二) 教育儲蓄

教育儲蓄是指個人在國家指定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為本人或他人在現在或將來接受教育的目的而辦理的存款, 并利用存款的本金或利息為受教育者支付教育費用。我國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儲蓄始于1999年9月1日。工商銀行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后率先推出。2000年3月28日, 中國人民銀行引發《教育儲蓄辦法》, 將教育儲蓄推廣到除郵政儲蓄機構以外可以辦理儲蓄存款業務的所有金融機構?,F在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上海銀行等都辦理教育儲蓄。它是一種享受優惠利率、免征利息稅的特殊零存整取的儲蓄存款方式。我國教育儲蓄分類較為簡單, 按儲蓄期分為一年期、三年期和六年期。教育儲蓄為零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最低起存金額為50元, 每月固定存額, 每月存入一次。教育儲蓄各檔次利率為:一年期、三年期按開戶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的同期同檔次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計付利息;六年期按開戶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的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教育儲蓄在存期內遇有利率調整, 按存折開戶日掛牌公告的相應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 即不分段計息, 即不受降息的影響。以中國工商銀行的教育儲蓄業務為例, 通過具體案例來分析我國教育儲蓄。為與前述教育保險案例有一定可比性, 假設為同一個孩子進行“3年期-6年期-3年期”的連續教育儲蓄投資方案。在2006年為10歲 (小學四年級) 的孩子開戶進行教育儲蓄, 與銀行約定每月月初存入800元, 分25個月完成20000元的3年期教育儲蓄存款。三年后將本息一次性取出, 并從2009年開始以同樣的800元每月, 分25個月完成的方式投資6年期教育儲蓄, 期滿一次性取出本息。最后, 從2015年開始類似2006年的3年期教育儲蓄。主要現金流情況顯示如表2所示??傊? 存款人的義務是在教育儲蓄期內, 按照與銀行的約定每月存入固定存款, 本金最高限額為20000元。而存款人的權利則是在每期教育儲蓄結束后一次性獲得優惠利率計算而得的本息和。

從優勢和劣勢兩方面看, 我國教育儲蓄有以下特點: (1) 優勢。一是??顚S? 強制儲蓄。與銀行約定月存額度, 須每月存入固定存款, 從而起到監督家長為孩子準備教育金的作用, 有利于幫助沒有消費計劃的家庭養成良好理財習慣。二是儲蓄戶主無年齡上限限制。開戶對象為四年級以上, 即一般為11歲以上的學生, 這為接近或超過教育保險年齡上限限制的學生提供了另外的教育投資渠道。三是利率優惠。以零存整取方式獲得整存整取的利率, 從而獲得相對較高的利息。四是固定利率, 防降息。因為是以開戶日相應利率計息, 所以不分段計息, 也不受降息的影響。 (2) 劣勢。一是存期較短, 且固定。教育儲蓄存期分為一年、三年、六年。難以平滑現在越來越高的教育費用。二是開戶對象“門檻”高。開戶對象為在校小學四年級 (含四年級) 以上的學生。這意味著無法在孩子四年級之前提早進行教育投資, 而實際上現在早教、幼兒教育、小學擇校等義務教育階段的高質量教育所需的費用也是不菲的。三是最高存款額低。根據教育儲蓄有關法規規定, 教育儲蓄50元起存, 每戶本金最高限額為2萬元。2萬元以上部分不享受教育儲蓄的利率和免稅優惠。而2萬元是難以應付現在教育各階段越來越高的教育資金需求的。四是月存約束。開戶時客戶須與銀行約定每月固定存入的金額, 分月存入, 中途如有漏存, 應在次月補齊, 未補存者按零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的有關規定辦理。且每月繳費, 繳費次數較多, 使得繳費不便。低收入者收入不固定, 可能難以保證每月平穩的現金流存入銀行;而高收入者, 又不能一次性存入2萬, 繳費方式缺乏靈活性。五是手續繁多。根據《教育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實施辦法》的規定, 儲戶在儲蓄期滿提取本息時, 需首先持存折、戶口簿 (戶籍證明) 或身份證到所在學校開具由國家稅務總局印制的一式三聯的“非義務教育在讀證明” (這不利于保護儲戶的隱私權) 。之后, 儲戶憑存折、身份證和戶口簿 (戶籍證明) 、和學校提供的正在接受非義務教育的學生身份證明 (稅務局印制) , 一次支取本金和利息, 每份“證明”只享受一次利息稅優惠??蛻羧绮荒芴峁白C明”的, 其教育儲蓄不享受利率優惠, 即一年期、三年期按開戶日同期同檔次零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六年期按開戶日五年期零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

單位:元

(三) 教育保險與教育儲蓄的投資價值分析

投資者都希望獲得最大收益, 為了比較教育保險與教育儲蓄兩種投資方式誰更優, 就需要了解通過哪一種方式投資者可以獲得更大的收益。此處, 收益指凈收益, 即是指投入的資金與最后獲得的資金之間的差額。由于兩種投資都是長期投資 (投資回報期大于1年的投資) , 受利率影響較大, 所以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 為了準確比較可將兩種方式投資獲得的凈收益折現到同一時點后比較大小, 數值越大, 投資價值越高。符合上述思想的模型就是現金流貼現模型, 基于此對比兩種教育投資凈現值, 以此提供投資建議。

現金流貼現模型, 也稱為DCF模型 (Discounted Cash Flow模型) , 指將所投資項目的未來現金流按照未來的不同利率貼現到現在, 從而估計項目現值的估值方法。其公式表示為:

其中, P0為凈現值;DCFn為第n年初的現金流;rn為第n年的折現率 (這里用當年短期儲蓄存款利率代替) 。P值越大, 說明投資項目的價值越大。對于教育投資來講, P值越大就表示教育投資的收益越高, 對投資人的教育保障程度越高。

(1) 教育保險。根據平安“金寶貝”教育保險的案例, 可得到現金流量表 (見表3) 。依據DCF模型的凈現值公式, 可以算出P0 (教育保險) 為23972.73元。即表示若在1996年初投資該教育保險, 預期將獲得23972.73元的凈收益。

(2) 教育儲蓄。根據前述的案例, 可得到現金流量表 (見表4) 。依據DCF模型的凈現值公式, 可以算出P0 (教育儲蓄) 為5025.57元。即表示從2006年開始的該連續的教育儲蓄組合投資, 在1996年的價值為5025.57元。

對比教育保險與教育儲蓄兩個案例在1996年的凈現值可以發現, P0 (教育保險) 大于P0 (教育儲蓄) , 說明投資教育保險可以比投資教育儲蓄獲得更多的投資收益和更高的教育保障。但教育保險與教育儲蓄相比, 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 投資回報期也更長。兩種教育投資的凈現值都大于0, 說明兩種方案都是能獲得凈收益的, 都有投資的價值。所以根據不同家庭的經濟條件, 不同子女教育計劃以及不同投資偏好, 不同家庭需要選擇不同教育投資方式, 甚至結合不同教育投資方式進行合理的教育投資組合。

二、教育融資方式選擇建議

綜上所述, 建議家庭月收入在1500~3000元的家庭以及月收入不足1500元的家庭投資教育儲蓄。首先, 1500~3000元的家庭收入能夠接受300~600元 (2萬元分6年和3年存入, 則平均月存入約278和556元) 每月的固定存入款項, 即使是家庭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 也可以量力按需每月存入一定款項, 并不一定要期滿存進2萬元, 2萬元只是上限, 實際投入資金可自行控制。然后, 2萬元基本能夠提供學費、少量生活費的基礎教育保障, 雖算不上充足, 但也可以解決不小的問題。其次, 低收入家庭主要集中在農村, 數據顯示農村孩子各階段升學率相對較低, 如果不能進入下一個教育階段, 損失的只是部分利息, 按活期存款取出即可。最后, 銀行分布較保險公司具有絕對優勢, 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周邊都可以較為方便的進行教育儲蓄活動。而對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家庭, 建議投資教育保險。首先, 教育資金保障額度比較靈活, 5000~10000元的年繳保費是中上等收入家庭能夠承擔的, 投保人可以通過投保不同份數的教育保險獲得不等額度的保障, 從而滿足在擇校費、補課費、藝術競技培訓費等方面的不同需要。然后, 教育保險中的教育年金須由有效注冊的學生證為證明領取, 城鎮越來越高的升學率, 降低了無法獲得相應教育金的風險。其次, 教育保險繳費制度靈活, 辦理支取手續都相對簡單, 投資較為方便, 符合城鎮中高收入家庭快節奏生活的要求。另外, 教育保險和教育儲蓄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建議家庭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家庭靈活搭配組合教育保險與教育儲蓄的投資比例, 從而在自身可承受的情況下最大化教育投資的保障性和收益性。

三、結論

基于上述研究, 本文提出以下建議:對于教育保險, 建議調整精算模型, 取消或擴寬對固定年齡領取相應教育年金的限制;擴寬保障領域, 研發針對早教、培訓等多方面的教育保險;針對出國留學的學生增長, 研發國際性的教育保險。對于教育儲蓄, 建議增加最高儲蓄額度;降低起存的年齡限制;簡化辦理、存續及支取的手續;由銀行宣傳轉為學校宣傳。

參考文獻

教育保險論文范文第2篇

一、金融保險專業建設的現狀

北京經貿職業學院金融保險專業自2013年開設以來, 與合作企業江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創設了校企聯合教科研團隊, 對該專業建設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 使該專業辦學條件得到良好發展, 特別是在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教科研融合的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及師資隊伍建設、專業教改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定優勢。

(一) 已建成具有實質性內涵的校外實訓基地。自學院入圍并獲批首批教育部校企合作項目, 于2013年與江泰正式簽署了為期5年的校企合作協議, 建成了具有師資培訓、共編教材、聯合教科研;企業考察、見習、專家講座;學生崗前集訓、頂崗實習、就業等實質性內涵的校外實訓基地。

(二) 與江泰共建了融教科研為一體的本專業建設隊伍。2012年學院攜手江泰一線員工探索以本專業建設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目標和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2013年獲批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案研究市級課題。3年來, 學院協同江泰及相關院校, 大膽探索創新, 有效推進“三對接”實踐;制定了以金融保險專業建設為核心的2014創新版人才培養方案。并根據本行業最新競爭態勢變化和江泰“走出去”國際化戰略目標, 修訂成2015版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建設規劃。通過新媒體投票, 位居榜首;本專業教科研團隊于2015年摘得了北京市民辦教育“園丁獎”桂冠。

(三)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優化師資結構, 提升了師資力量。通過與江泰及有關院校師資共享及對內培訓深造培養, 形成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師資隊伍, 在教學一線和科研領域均取得了矚目成績。在校內外說課微課比賽中, 曾榮獲2次一等獎、1次二等獎、三等獎和優勝獎若干。通過參編9本教材、編寫校本實訓指導書及應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案科研立項執行及校內外其他科研項目立項結項系列活動和企業實踐培訓, 教師教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師資隊伍結構得到優化。鼓勵中青年教師深造, 目前本專業專職教師均為碩士生, 1位教師為在讀博士;富有教科研經驗和企業工作經驗的教師均為雙師雙語國際化高端人才。本專業還制定了切合可行的教科研規劃, 鼓勵教師“以教學帶科研, 以科研促教學”?,F共取得市級科研成果2項;發表學術論文11篇;編寫教材3本;參編教材9本。獲院級獎勵證書12件, 市級獎勵證書2件。這一切表明, 本專業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學歷水平及教科研水準均大大提升, 為學院專業建設規劃落實奠定了穩固的基石。

(四) 已建成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體系, 并取得一批成果。在30年相關課程體系建設經驗積累沉淀的基礎上, 經過近3年校企合作環境下的知識創新管理和乘數倍增式努力, 特別是對本專業崗位群人力資源市場需求調研及江泰工作任務崗位需求探討后, 加強了專業課程建設的系統性、應用性和綜合性, 本專業建設無論是宏觀層面的建設規劃、教學標準、9門核心課程遴選和教材編寫、相關課程體系改革及教學大綱還是微觀層面的多媒體課件創新、線上線下課程體系構建等專業建設方面均取得了進展, 確保了本專業建設規劃能落到實處。

(五) 圍繞本專業特色建設, 構建了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技能培養為主線, 注重學生素質培養的校企全程考核模式。本專業在專業特色建設實踐過程中, 著力推行因材施教, 已形成基于工作流程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技能培養為主線注重學生素質培養的教學模式;大力推進“以賽代考”, 協同企業頂崗實習, 全程考核。如每日學生課前5分鐘專題演講;每月專業主題班會例會等。充分利用學院系雙師雙語型教師工作經驗豐富的優勢, 在專業理論教學中滲透工作流程和雙語教學;同時聘請校外專家及江泰不同層級的管理者和一線人員參與教學改革與專業建設實踐中, 這一舉措在構建以實訓教學為中心的課堂活動、課內實訓、企業考察見習、頂崗實習等專業建設方面在同行起到了領先輻射作用, 促成本專業教學質量穩步提高。2013級本專業畢業生51人, 除繼續升本和創業成功的同學外, 其余均已通過了江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的面試優選崗前專業匯報, 自2016年4月份始奔赴江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頂崗實習。目前均獲企業優評。

二、金融保險專業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實訓基地少, 缺乏實訓模擬操作軟件。受制于實訓基地有限以及尚缺少實訓模擬操作軟件、社會觀念的誤解曲解和生源爭奪戰愈演愈烈等方面的因素, 目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成果難以規?;七M。在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中居于重要地位的課內實訓軟件亟待投資解決。

(二) 校企合作, 人才共育“雙證雙語”機制有待進一步深化完善。高職金融保險專業教育是為培養本行業企業需求的一線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現代新型教育。為配合江泰“走出去”國際化戰略目標, 本專業建設有必要深化校企合作, 擴延人才共育長效機制的廣度和深度;校企聯手進行職業技能考證。

三、促進金融保險專業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 充分利用學院現有實訓室硬件設施, 加大實訓軟件投資。學院繼續協同行業企業加大對本專業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嘗試建立多處校外實訓實習基地, 拓寬實習實訓領域。學院作為具有三十多年辦學歷史的高職院校并不具備與世界500強企業的合作優勢。未來合作企業的選擇上, 可選擇一些發展情況良好合作意愿較高的中小企業, 尋求合作空間。在現有教科研軟實力及實訓室硬件設施基礎上, 積極申報本專業建設民辦教育促進項目, 力爭取得國家財政經費支持, 購置本專業實訓軟件, 以利于進一步提升本專業建設實力和水準。

(二) 嘗試構建以實訓為中心的教學課程體系, 進一步完善金融保險專業建設體系。高職院校的出路在于拓寬思路, 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依存度, 通過提升師資隊伍的科研、社會服務能力, 持續建立吸引企業與學院合作的動力和內涵。行業企業也應放長眼光, 將學生培養、人才儲備作為自身的社會責任及企業長遠發展的生產必備資源投資。目前亟待江泰全方位參與構建以行業企業需求為標準的“一個核心”、“三個層次”、“五個模塊” (課內實訓、綜合技能實訓、專業見習、頂崗實習及社會實踐) 雙語型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教師在具體教學手段方法上開啟理論實踐混合實訓模式、強化單元實訓模式, 增加全程實訓模式。在教學實踐中, 融傳統多元化教學與微課慕課等現代化教學方式為一體, 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驅動力。通過校企全程教學考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實戰能力。要實現本專業人才校企無縫對接, 亟待企業投入更多時間、人力、財力、物力。

(三) 校企聯手進行職業技能考證訓練。本專業有兩個主要職業資格證書:證券從業資格和保險代理人資格??甲C內容分散在本專業課中。為協助學生順利取證, 除了將考試內容在現有課程中重點訓練外, 可嘗試將江泰和行業培訓師們請進來或與相關機構合作, 讓江泰班的學生應用模擬考證系統進行適應性訓練。這一切均需江泰和學院管理決策層重視并予政策傾斜和人、財、物上適當支持。

摘要:本文就北京經貿職業學院金融保險特色專業建設的進程和現狀, 結合我國新經濟新常態下本行業專業人才需求特點, 探討分析本專業建設取得的可喜成就與尚存的主要問題, 提出從構建人才培養模式入手, 完善課程體系, 改革考試考核方法, 科學整合傳統多元化教學方法和微課慕課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建設線上線下課程體系及擴延企業實習等實訓實踐教學, 完善金融保險特色專業體系建設。

關鍵詞:金融保險,實訓實踐,專業建設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和規劃綱要 (2010~2020)

[2]教育部2016工作要點

教育保險論文范文第3篇

普及高校保險教育, 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現代風險管理理念, 促進國民綜合素質的提升, 為保險業營造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 更好地發揮保險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

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普及高校保險教育, 是現代社會對大學生素質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校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人們常說, 風險無處不在, 風險的客觀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實。保險學理論認為, 風險是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 風險并不是只發生在某些特定的人身上, 所有的人在生活中都可能碰到難以預料的變化。也許每個人面臨的風險可能不同, 但是同質或相似的人所面臨的風險卻有規律可循, 所以, 建立在概率論和大數法則基礎上的保險學告訴人們, 現實社會中的許多風險, 是可以進行防范、控制、化解和轉移的, 進而達到防范風險、減少損失、補償損失的目的。有學者認為:人類對于風險的掌握是現代和古代的分界線。因此, 對大學生進行保險知識的普及教育, 使他們正確認識風險的客觀性和必然性, 認識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掌握風險管理的方法, 有助于大學生樹立現代風險管理理念。

高校大學生是一個特殊和重要的社會群體, 他們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千家萬戶, 與社會各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是社會新公民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在高校普及保險教育, 樹立起大學生的保險意識, 必將對全民保險意識的形成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 他們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將輻射到他們的家人、親戚、朋友和將來工作的同事, 每一個高校畢業生都將成為保險知識的宣傳員和保險意識的普及員, 以點帶面, 無疑將對全民保險意識的提升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公民的保險意識是保險業發展的基石, 是保險業快速發展的前提, 因此, 在全國高等院校普及保險教育, 既能培養和造就具有保險意識的現代公民, 又能促進國民綜合素質的提升, 更可為保險業營造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人文環境。

普及高校保險教育, 有利于開啟高校保險市場, 培育理性和成熟的保險消費者, 實現我國保險的可持續性消費, 更好地服務于和諧社會的經濟發展

目前, 我國在校大學生總數近2500萬, 他們處在思維活躍體能充沛的成長關鍵期, 同時也是事故多發時期。近年來, 大學生罹患重大疾病和遭遇嚴重意外傷害的事件屢屢發生, 這些事件構成了和諧校園建設的主要障礙。因為, 就個別大學生的不幸遭遇而言, 有限的社會醫療和社會道義的援助, 只能是杯水車薪, 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沒有醫療救治費用, 個人就會陷入身體殘疾和生命消亡的境地。面對種種突發的意外事件, 學生的不幸固然值得學校和社會的同情與關注, 但是, 作為大學生本身, 是不是也應該具備一種保障自身安全與健康的意識呢?如果能夠在高校普遍開展保險教育, 引導學生科學地運用購買保險去管理自身面臨的風險, 無疑可以幫助他們合理地轉嫁風險, 從容地應對風險, 緩解個人在遭遇不幸時的困境。

據專業咨詢公司抽樣調查顯示, 除去學雜費等項消費, 高校學生僅一年的生活開支基本可達到平均每人每年5000元, 根據現有在校生的數量, 初步估算高校學生消費市場每年約達1250億元。如此巨大的消費額基數, 大學生保險消費的物質基礎應該是具備的, 如果通過普及保險教育, 使學生懂得運用保險去管理風險, 把潛在的保險需求轉換為現實的購買力, 將有利于保險的可持續性消費, 而且從大學時期就開始進行理財和風險管理的實踐, 將有利于培育理性和成熟的保險消費者。成熟的保險消費者是現代保險業健康發展的基石, 國民保險意識的薄弱影響了潛在保險需求向現實保險需求的轉化, 已成為制約我國保險需求增長最主要的因素。從保險需求的角度看, 開展高校保險普及教育, 培養成熟的保險消費者, 將潛在保險需求釋放出來, 是推動保險長遠發展的有效手段。

普及高校保險教育, 有利于拓寬大學生的就業渠道, 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提升保險行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促進保險業的健康發展與社會的和諧穩定

保險是一門交叉性和綜合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 無論是保險理論還是保險實務中都大量涉及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內容, 因此保險業界需要多方面的人才, 不僅是保險專業人才, 也需要很多其他專業人才的加盟, 比如法學、醫學、計算機、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建筑學等等。從總體上看, 我國保險從業人員缺口還很大, 保險人才的供給仍然跟不上保險業快速發展的需求。2007年我國內地保險從業人員與總人口比例大致為1∶500, 而在2003年日本就達到了1∶302, 香港達到1∶181, 臺灣地區則達到1∶161。就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就業情況來看, 不少大學生是畢業即待業。因此, 如果能在高校對非保險專業學生進行保險知識的普及教育, 既有利于培養復合型人才, 同時又可緩解保險行業巨大的用人短缺和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突出矛盾, 拓寬大學生的就業渠道, 為他們的就業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機會。

保險行業是對專業素養要求很高的行業, 但從目前情況看, 我國現有保險從業人員的整體水平還不高。高素質保險從業人員的匱乏, 人才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已成為制約保險業發展的一個瓶頸。以保險公司人才隊伍為例, 截至2007年底, 保險公司人員50.6萬人, 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比例僅為34.5%, 雖較以往有了較大幅度提高, 但是與高速發展的保險業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保險業的糾紛, 不少都是緣于保險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水平不高、專業知識欠缺所致, 因此, 而在高校普及保險教育, 通過向當代大學生傳授基本的保險知識, 可以培養他們對保險行業的正確認知, 激發他們對保險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引導他們將保險納入到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中, 這不僅為保險業的人才儲備和深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更有利于學生潛能的發揮和有志于保險事業的高素質人才的脫穎而出, 從而推動保險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 改善人員結構, 為保險業快速健康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從經濟學角度, 保險是對客觀存在的未來風險進行轉移, 把不確定性損失轉變為確定性成本 (保費) 的一種風險管理手段;從社會學角度, 保險體現了人們的互助精神?!秶鴦赵宏P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 要“普及保險知識, 提高全民風險和保險意識”, “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保險改革發展的重要意義, 加強溝通協調和配合, 努力做到學保險、懂保險、用保險, 提高運用保險機制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能力和水平”。因此, 在高校普及保險教育, 有利于培養大學生應對未來風險的能力, 培養和諧社會建設所需要的具有保險意識的現代公民, 帶動整個社會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的提高, 營造全社會“學保險、懂保險、用保險”的氛圍, 降低和諧校園和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不和諧、不穩定因素, 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 促進保險從業人員素質的全面提升, 夯實保險業發展基礎, 從而推動保險業在保障人民生活幸福安寧的和諧社會建設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道許:現階段加強保險教育的思考[J].金融教育.2007年第13期.

[2]鄭振.葉錦麗:探究保險中的可持續性消費[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07年6月.

[3]歐陽麗莉:發揮社會合力提高全民保險意識[J].保險研究.2003年第12期.

[4]劉暢:創新營銷策略開啟高校保險市場[N].中國保險報.2009年2月3日.

教育保險論文范文第4篇

一、文獻綜述

(一) 兩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

鄧啟明等 (2011) 提出要進一步提高對兩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認識, 通過高校自身努力與發展變革有效地解決實踐探索中遇到的新問題, 探討了兩岸在高校教師教學、科研攻關、學生互動、學歷互認、合作辦學以及設立分校等方面的合作與平臺創新。張英玉 (2012) 指出在兩岸交流與合作實踐中, 在辦學主體、招生、學生交流時限等存在體制性障礙和政策壁壘。主張兩岸高等教育應積極采取措施, 進一步拓展兩岸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張寶蓉 (2014) 介紹了兩岸高等教育互動的新格局, 對現階段兩岸高等教育互動面臨的問題與障礙進行了探討。周祝瑛 (2015) 回顧兩岸交流相關政策和“兩岸化”與族群接觸假設, 認為兩岸大學生互相交流的過程可以降低兩岸的隔閡與敵視。

(二) 保險業合作與保險文化培育

許莉 (2007) 就臺灣保險文化與教育對保險業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提出保險業的迅猛發展離不開保險教育的開展和民眾保險文化意識的培養。邢天才 (2009) 對保險文化及其功能、保險教育與文化現狀進行了分析, 并分別對保險文化和保險教育的建設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卓志 (2015) 論證了保險文化轉型升華的必要和必然性;結合現代保險服務業特征, 詮釋了現代保險文化的內涵和特征;建議通過保險文化自覺、創造和實踐, 實現與現代保險服務業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文化的轉型升華。

綜上所述, 現有文獻僅對兩岸高等教育的交流、兩岸保險業的合作、保險文化的培育進行了研究, 對兩岸保險教育與文化的交流研究很少, 具體到魯臺高校保險教育與文化交流更是少之又少。上述文獻多方位研究了高等教育與合作、保險文化培育等理論和實踐, 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借鑒。

二、魯臺合作必要性

(一) 兩岸保險教育的交流

1980年恢復保險業開始, 大陸的保險業一直保持穩定、快速的發展。與此同時, 各高校也逐步開設保險專業, 為保險市場提供高等人才。然而, 目前存在著大陸高校培養出的保險專業人才與保險市場所需人才不匹配的現象, 這種現象制約了大陸保險業的發展。而臺灣保險業強調培養保險理論與實踐雙向整合的教育方式, 通過實習將保險實務融入保險教育之中, 致力于培養出能夠在保險市場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型人才。因此, 大陸高校應與臺灣高校進行保險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以促進大陸保險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為保險業提供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

(二) 兩岸保險文化的交流

在我國保險市場對外開放后, 外國保險公司被允許進入我國保險市場, 許多歐美國家的保險公司來到中國開展業務, 設立分支機構。歐美國家的保險業擁有成熟的保險專業技術與豐厚的資本, 但由于文化背景存在著差異, 而障礙了保險業務在大陸保險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兩岸同胞血脈相連, 攜手走過數百年的歷史, 臺灣與大陸有著同樣的文化背景, 也就意味著相比于其他歐美國家, 臺灣的保險業進入大陸會更有優勢。因此, 在保險文化相通方面, 兩岸保險業的合作具有充分的有利條件。

(三) 兩岸保險業的互補

大陸保險市場尚處于發展階段, 與發達國家的保險市場相比, 還有較大的差距。目前, 大陸缺乏高水平的保險業專業人才, 且各保險公司間業務競爭單一, 但大陸保險市場的經濟總量龐大。相較于大陸, 臺灣現已經擁有較為成熟的保險市場、成熟的行業經營運作機制、優質的人才研訓儲備。但近年來由于臺灣經濟衰退、保險市場競爭增加, 其保險業的發展空間受到限制。因此, 促進兩岸保險業的合作, 可以使得大陸保險業獲取臺灣先進的保險技術和管理經驗, 臺灣也可以獲取大陸保險業的市場資源, 從而促進雙方保險業的共同發展。

三、魯臺保險人才培養現狀

在大力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大背景下, 國務院臺辦、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使得海峽兩岸區域間的保險產業合作共贏、互惠互利的步伐越來越快。2018年7月31日, 山東省正式發布實施《關于促進魯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該措施共56條, 其中促進魯臺文教交流14條, 以扶持臺灣同胞、臺灣高校研究機構和民間社團參與承接山東文化產業工程項目, 推動魯臺聯合開展教學改革和共建研究生培養基地。

在校際合作的基礎上, 山東財經大學保險學院與銘傳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簽署了合作協議, 與東吳大學、淡江大學、逢甲大學的保險系、保險與精算系開展了合作。2015年3月, 銘傳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三位教授帶領8名研究生到山東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進行移地教學;2015年4月, 東吳大學精算系與山東財經大學保險學院聯合舉辦“海峽兩岸保險與精算研究生論壇”;2015年7月淡江大學保險系兩位教授帶領15名保險專業研究生到山東財經大學進行移地教學;2015年6-7月, 山東財經大學校長卓志率團出訪臺灣, 考察了臺灣五所高校的保險教育, 簽署了校際合作協議;2016年3-5月, 臺灣高校保險系師生來山東財經大學進行研究生移地教學、舉辦海峽兩岸保險與精算研究生論壇;2018年10月, 臺灣東吳大學與山東財經大學保險學院聯合舉辦“中國風險管理與精算論壇”。

通過以上魯臺人才教育與合作活動, 帶來的不僅僅是兩岸空間的大挪移, 而且使雙方在辦學及科研合作打開了更大的空間。

四、魯臺保險合作面臨的問題

自大陸保險業開放以后, 雖然兩岸保險業的合作不斷加深, 但是雙方的合作仍然面臨一些問題。

(一) 政策制約

兩岸保險業之間的合作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和長期的戰略合作定位, 因此會導致兩岸保險公司之間的合作流于表面, 兩岸高校教育的合作也難以進一步的發展。

(二) 兩地保險市場成熟度存在差異

臺灣保險業起步較早, 其保險市場已經達到了相當成熟, 居民保險意識程度很高;而大陸保險業雖然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 但其保險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因此, 兩岸保險業的合作必須考慮到雙方的差異, 而不能簡單地復制臺灣保險業的發展模式。

五、政策建議

大陸保險業的開放為魯臺保險產業合作提供了機遇, 兩岸經貿關系的發展也促進了保險業的合作。為了更好促進魯臺保險業多層次、寬多領域的合作, 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 完善兩岸政策環境, 積極拓寬合作

在“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這一核心定位的基礎上, 完善對臺金融保險業的政策環境, 積極拓展魯臺高校教育合作, 推動魯臺高校學生互招、學歷互認, 開展魯臺合作辦學試點, 擴大山東省高校對臺的招生規模, 推動省內學生到臺訪學。

(二) 開放辦學道路, 推進保險教育市場化

加強與臺灣高校交流, 引進其保險教育的思想理念, 學習先進的辦學經驗。以東吳大學為例, 保險專業研究生的課程中設置了較多與北美精算師考試相關的課程, 以期為學生參加精算師考試有所助益。強化保險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 推進保險高校教育向市場化方向發展。

(三) 兩岸產學結合, 推動保險教育實踐

魯臺高校進行資源整合, 建立實踐基地, 設立實習機制。提供保險公司實習機會, 設置多元化實習課程內容、配置實習輔導老師和實習企業主管。使學生在真實業務項目中將保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提高其在保險實務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習制度將保險實務融入保險教育之中, 以推進保險教育實踐的進一步發展。

摘要:山東省是保險大省, 臺灣保險業發達, 通過兩岸保險教育和文化交流, 可以增進魯臺保險“產學研”合作, 促進山東省高校保險專業人才培養, 更好的推動魯臺保險業的快速發展。本文首先通過分析了兩岸保險人才培養合作的必要性和現狀, 緊接著介紹了面臨到的問題, 并對魯臺保險人才合作培養的模式提出了啟示。通過研究探討魯臺高校保險教育與文化交流, 以期為山東省高校與臺灣高校合作提供理論支持和經驗借鑒。

關鍵詞:“產學研”模式,移地教學,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 許莉.臺灣保險業的發展與借鑒[J].兩岸關系, 2007 (3) :30-31.

[2] 張寶蓉.海峽兩岸應加強高等教育互動[J].中國高等教育, 2014 (23) .

教育保險論文范文第5篇

目前湖北教育系統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存在兩軌制:一是省屬高校、大部分縣市高中、初中和小學作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與國家行政部門一樣,學校和職工退休前不承擔任何繳費義務,退休后由國家全額承擔退休費用,職工退休金發放標準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二是省屬高校招聘的合同工,部分中等職業學校、部分縣市高中、中小學教職工養老工資由社保發放,其中個人繳付工資的8%,學校繳付的20%由財政承擔。截至2009年12月底,湖北省教育部門管理的由財政負擔退休金的教職工人數及退休工資的基本情況如下:

(一)湖北省屬高?;厩闆r

截止2009年12月底,湖北省屬高校由財政全額承擔退休工資的退休教職工21526人,不包括部屬高校。2009年其退休工資總額6.235億元,年人均28964.973元,月人均2414元。其中普通本科院校2009年退休工資總額4.37692億元,普通??茖W校0.07027億元,普通高等職業學校1.66476億元,成人高等學校0.12305億元。

(二)湖北省中等職業學?;厩闆r

截止2009年12月底,湖北省中等職業學校由財政全額承擔退休工資的退休教職工10033人。2009年其退休工資總額2.15733億元,年人均21502元,月人均1792元。其中中等專業學校1.0499億元,職業高中0.83033億元,技工學校0.0719億元,成人中等專業學校0.2052億元。

(三)湖北省高中和初中基本情況

截止2009年12月底,全省由財政全額承擔退休工資的高中和初中退休教職工83745人。2009年退休工資總額19.07608億元,年人均22779元,月人均1898元。其中普通中學2009年退休工資總額19.07541億元 (包括普通高中4.72188億元,普通初中14.35353億元) ,成人中學0.0067億元。

(四)湖北省小學基本情況

截止2009年12月底,全省由財政全額承擔退休工資的小學退休教職工82431人。2009年退休工資總額18.53751億元,年人均22489元。月人均1874元。

(五)湖北省幼兒園和特殊教育等基本情況

截止2009年12月底,全省由財政全額承擔退休工資的幼兒園和特殊教育以及從事政府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退休人員共12858人。2009年幼兒園和特殊教育以及從事政府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退休人員退休工資總額0.66384億元,其中特殊教育0.15641億元,幼兒園0.50743億元,教育行政單位1.07129億元,教育事業單位0.89079億元。每人年平均退休工資25023元,每人月平均退休工資2085元

(六) 由社保負責退休金的基本情況

關于我省教育系統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目前湖北省有隨州市、宜昌市的枝江市、荊門市的鐘祥市、沙洋縣等縣 (市、區) 在進行試點?;厩闆r是,在職教師個人每月從基本工資中扣8%養老保險費,財政撥付20%用于教職工退休后養老保險。我省上述試點縣市教師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主要成績是:減輕了地方財政的部分負擔;為我省教育系統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探索出了一定的經驗。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以下問題:

第一,我省教育系統教職工退休金收入總體水平不高,年人均22161元,月人均退休金1847元。第二,除幼兒園和特殊教育外,我省教育系統各層次的學校教職工退休金收入差距不是很大。省屬高校教職工月人均退休金收入2414元;高中和初中教職工退休金月人均收入1898元,高中和初中教職工退休金收入每月低于省屬高校516元;小學教職工月人均退休金收入1874元;中等職業學校教職工退休金收入月人均1792元,每月低于高中和初中教職工退休金106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省屬各高校教職工退休養老保障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于高校來說,省屬各高校教職工退休金發放的標準不統一,同樣是教授或處長,在不同的學校退休金有較大差別?,F在各高校教職工退休后的退休費是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的,這一點各個學校之間沒有什么區別。不同的是津貼和福利具有較大差別。在津貼和福利的發放上,有的高校教職工退休后完全不發,有的高校按退休前的20%發放,有的按30%發放,有的按40%發放,有的按50%發放,沒有統一的標準,完全取決于各高校的領導。這種狀況引起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造成了高校之間退休教職工養老保障收入的分配不公平。由于在津貼和福利的發放上,各高校教職工退休后發放的標準不同,同是教授、副教授或處長、副處長,在不同的學校退休金有較大差別,因而造成新的分配不公。二是引起了社會不穩定。由于橫向比較高校之間退休教職工養老保障收入的差別較大,因而有的高校退休教職工不斷上訪,這不利于社會的穩定。

(二)我省中小學教職工退休養老保障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于我省已經實行個人繳費養老保險費的中小學,雖然在教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主要問題是:

第一,按照目前中央關于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的有關規定精神,九年義務制學校向政府行政機關靠攏,因而我省上述試點縣市九年義務制學校教師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有些超前,在職教師8%的養老保險扣除降低了教師的收入水平,拉大了與公務員之間的差距。

第二,對于中小學,有的縣市教職工退休工資和公務員一樣由國家和單位全額承擔,而有的縣市教職工退休工資實行退休養老保險費用社會統籌制度,個人需繳付工資的8%,學?;蜇斦袚袚?0%。這種狀況引起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增大了在職教職工的負擔,這實際上是降低了在職教職工的工資收入。二是造成教育系統在職教職工和退休教職工工資收入低于公務員退休工資,從而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的教師的工資收入不能低于公務員工資收入平均水平的法律規定。

第三,由于我省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縣市都是首先從教育系統職工開始改革的,行政部門基本沒有動,因而教師意見很大,有的地方教職工上訪不斷。這既不利于社會的穩定,也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

第四,教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金額無法查詢。有的試點縣市教職工養老保險金既無個人賬戶,也無其他憑證,教師不知道自己已繳了多少養老保險費,也查不到自己的資金賬戶。

第五,發展不平衡,同一縣市有的學校教師參加了養老保險,有的學校教師沒有參加養老保險。

第六,由于有的縣市地方財政困難,加上沒有養老保險資金的積累,地方政府一般是用在職教師繳納的養老保險金來支付離退休教師的退休金,在職教師繳付的8%和財政配給的20%養老保險金,已被作為退休教師養老保險金發放了,在職教師繳付的養老保險金已經成了空頭支票,更談不上增值。例如我省某縣,截至2008年12月,需要由社保部門發放養老金的退休教師共1186人,全縣在職教師實際繳納的養老保險金和縣財政配套的養老保險金共12492萬元(其中,該縣財政配套9151萬元,在職教師個人繳納3341萬元),而發放2008年退休教師養老保險金就需11100萬元。由于沒有保險金的積累,該縣2008年將在職教師個人繳納3341萬元養老保險金和當年縣財政配套9151萬元老保險金共計12492萬元用來發放離退休教師2008年11100萬元養老保險金后,養老保險金基本上沒有剩余。

三、教育系統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思路

(一)減少矛盾,平穩過渡

教育系統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個系統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其改革方案要充分論證,征求多方面的意見,然后一步步推進,漸進式轉軌。為了避免改革造成社會震動,減少改革的阻力,教育系統職工養老保險體制改革必須有一個過渡辦法,逐步推進。

(二)提高企業養老金標準,逐步縮小企業與行政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障水平的差距

鑒于養老保險收入只能漲,不能降的剛性特征,推進我國教育系統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不能要求教育系統及事業單位向企業靠齊,而只能要求企業向教育系統及事業單位靠齊。繼續提高企業養老金標準,加大政府對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逐步縮小行政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以及農村養老保障水平的差距,這是推進我國教育系統及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措施。

(三)建立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為主體,補充養老保險為輔助的教職工養老保險體系

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僅僅是保障教育及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水平,如果要保持退休后較高的生活水平,還應建立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教育及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必須實行國家、地方、個人共同負擔的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體系。同時教育及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應具有多樣性,要建立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為主體,教師年金、個人儲蓄、商業人壽保險等為輔的多形式并存的養老保險體系。

參考文獻

[1]馬淑杰.高等學校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展, 2007, (8) .

上一篇:理財保險論文下一篇:售后服務顧問年終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