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2023-10-04

教學設計案例范文第1篇

案例教學的本質分析

案例教學最早起源于19世紀70年代哈佛法學院對學生進行的職業訓練中, 后來又逐漸擴展到商業、醫學和管理學的教育領域中。然而, 盡管有了一百多年的悠久歷史, 在教育學界仍然沒有在關于什么是案例教學的問題上, 得出一個權威的界定。以下是國內外相關文獻所提供的典型概念。

哈佛商學院曾把案例教學界定為“這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直接參與, 共同對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難問題進行討論的教學方法, 這些案例常以書面形式展現出來, 它來源于實際的工商管理情景。學生在進行閱讀、研究、討論的基礎上, 通過教師的引導進行全班討論。”[1]教育大詞典認為“案例教學是高等學校在社會科學某些科類的專業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方法。即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一系列的案例, 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使學生掌握有關的專業技能、知識和能力”。[2]國內有學者認為, “所謂案例教學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 以案例為基本教學材料, 將學習者引入教學實踐情境中, 通過師生之間, 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 平等對話和積極研討等方式, 從而提高學習者面對復雜教育情境的決策能力和行動能力的一系列教學方式的總和, 它不僅強調教師的教, 更強調學生的學, 要求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要有相當大程度的轉變。”[3]也有學者認為, “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學中, 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 就某個現實的問題提供情況介紹, 指出面臨的困境、幾種選擇或已作出的行為, 引導學生對這些困難、選擇或行為進行分析、討論、評價、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對已經做出的行為進行肯定、比較、矯正, 從而提高學生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4]

雖然在關于案例教學法的概念界定上, 學界仍然存在著分歧, 但這些概念卻仍然可以表明案例教學的兩個本質問題:即提供問題情境與重視師生交往。一方面, 案例教學法強調能力的獲得在于學習者自身的經驗, 而不是學習者的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 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主動探索, 積極交流, 從而建立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因此, 在案例教學中, 學生不是單純的“知識接受者”, 被動地接受知識, 而是“活動的探究者”、“意義和知識的建構者”。簡言之, 在案例教學中, 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生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 即學習結果不是學生接受了知識, 而是學生個體知識經驗得到了改組。因此, 在本質上, 案例教學需要為學生提供可供改造的經驗, 這決定了, 為學生所提供的案例必須為學生展示出一個真實和生動的問題情境。為此, 在案例教學中, 教師要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 教師要注意的不應該僅僅是問題的結論, 更要注意的是通過問題情境創設, 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一方面, 案例教學法強調, 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建構過程是通過與同學、教師以及周圍其他環境的交往實現的。交往在教學中發揮著經驗共享, 使學生學會合作, 發現自我, 辨識分歧, 學會理性辯論以及達成共識的作用。同時, 交往的主體就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 在教學過程中, 師生之間應是平等交往的主體關系, 而不是教師作為主體, 學生作為客體的主客體關系。因此, 在案例教學中的交往應是一種合作式的交往, 交往的雙方應創造條件, 是不帶支配性質的交往, 放棄權威地位持相互平等的態度??梢? 案例教學是一種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的教學。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推進者, 是輔導者, 教師是案例教學的重要角色, 但不是課堂的操縱者、控制者。

我國法學案例教學中的困境及其分析

然而, 案例教學方法重視問題情境與師生交往的本質, 卻在法學的案例教學中, 被有意或無意的被忽略了。這使得我國的案例教學陷入了一種頗為尷尬的境地。

一是案例教學在價值上面臨的困境。從法學教育背景看大陸法系教育的性質是一般性的人文科學教育, 而非法律職業性訓練, 其價值目標在于培養理論型的人文知識分子, 而不是應用型法律人才。[5]在這一背景中, 我國法學案例教學的功能僅限于解釋和補充說明所講授的理論內容, 甚至連解釋和補充說明的功能都不曾具備, 只是對所宣講理論的簡單的、毫無意義的重復。而在西方國家, 其法學教育定位非常明確, 即職業化教育, 培養實踐型法律人才。而案例教學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工具。比如, 在美國, 法學本科生在學習和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和法學理論的基礎上, 各法學院著重通過案例教學, 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會用法律的思維去思考問題, 使他們“具有像律師那樣駕馭、運用法律資源的能力”。英國法學教育目標也強調了職業教育, 它將法學教育分為學術、職業訓練和實習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注重法學理論和司法倫理的培養;第二階段則通過案例培養學生的職業技巧;第三階段通過在律師所實習保證學生得到法律職業能力的訓練。然而, 長期以來, 我國在法學教育的目標是精英教育、職業教育抑或通識教育方面的定位仍然比較模糊。[6]這就造成經過幾年的本科教育, 畢業生既沒有熟練駕馭司法活動的能力, 又不能較好地從事法學理論研究。法科學生的培養定位和目標決定著教學方法。從法學在大學教育中的地位上看, 它表現為職業教育和人文學科的理論教育的矛盾;從培養目的性上看, 它表現為實踐型人才的訓練和學者型人才培養的矛盾。在這樣的背景下, 案例教學法運用的價值就存在困境———我國的法學案例教學法是法學理論講授的輔助工具性價值, 還是角色模擬體驗實踐性價值?[7]

二是教師在案例選擇上的困難。目前, 教師就案例選擇的渠道上來看, 主要是通過網絡、教學參考書、法院的判例、教師自己接觸的案例等。然而, 這些案例在提供情境相關信息的完備性等方面大都有所欠缺。事實上, 一個比較適合于案例教學的案例, 是一個能夠體現法律復雜糾紛, 展示法律條文爭議以及引起學生意見分歧的案例。一個過于簡單的案例, 事實上是沒有多少價值的。比如在講述合同的效力理論時, 教師往往先將合同的生效要件加以講解:“一般而言, 合同的生效應當具備主體締約能力、締約人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這三個要件方可生效。”然后, 提供一個關于甲和乙簽訂了一個關于甲雇請乙去殺人的合同的案例來討論該合同的有效性。對此, 學生往往會異口同聲答道:無效, 因為合同內容違法。這樣的案例分析顯然是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因此, 合適的案例則往往比較復雜, 僅僅通過相關報道或教師自身的表面接觸是無法真正描繪出這種復雜性的。合適案例的嚴重缺乏, 使得教師在選擇案例上往往有著太多的限制。而如果就原有的這些渠道來選擇案例, 則需要教師進一步加工和整理, 并且在內容的復雜性、難度以及問題的設計方面都需要教師重新整理。所以, 每設計一堂案例教學討論課, 都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工作力度和難度, 在一學期中教師只能設計幾學時的案例討論課, 不可能整個學期完全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有些教師甚至完全放棄了案例教學, 而以舉例子的形式加以代替。

三是案例教學中師生交往的困難。當前,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所擔任的角色普遍是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 而學生則處于從屬地位。究其原因則與案例教學中班級規模緊密相關。案例教學的核心是引起學生的討論甚至爭論, 并且將這種討論和爭論在課堂中展示出來。然而, 我們的法學本科課堂卻往往是在一個空間廣闊、桌椅固定的教室中裝上一兩百人。在這樣的課堂中, 案例討論顯然大打折扣甚至無從開始。作為替代性選擇, 由教師主導講解案例就理所當然。然而, 案例分析如果注重對法學理論的解釋和說明, 教師被置于傳授者的地位而顯得過于主動, 從案情的介紹、問題的提出、分析的展開、結論的得出、所涉理論知識的深淺以及時間的把握等方面, 均受控于教師, 那么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就處于被動地位而非自主分析。而這種被動學習顯然是無法幫助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自我建構, 案例教學法也就失去了其應有之義。

我國法學案例教學的出路

針對以上的困境及其分析, 筆者認為, 法學案例教學要走出困境, 體現案例教學的本質要求, 實現案例教學的目標, 至少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 要明確案例教學在我國法學教育中的地位。長期以來, 我國法學教育目標的定位不清嚴重影響了我國法學教育的質量, 學生畢業后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因為他們沒有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盡管仍有分歧, 我國應當盡快明確法學教育的定位和目標, 或者不同的法學院根據自己的傳統文化定位自己的學生, 以便各法學院有的放矢, 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筆者認為, 本科階段, 在學生具備了一定法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 應當更加側重邏輯推理和法律技巧的訓練, 培養學生解決法律實際問題的能力, 因為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去向應當是諸如律師、法官、公安等法律執業者。因此案例教學法對于法律教育的價值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 案例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法官角色體驗。在案例教學中, 不管人們是否同意該判決都必須首先從法官的觀點即從訴訟意見出發來探討問題。要求學生以一個法官角色從公平的司法角度重新審視這一案件, 并就該案的判決發表自己的意見。另一方面, 案例教學法為學生提供扮演律師角色和當事人的機會。它提供給學生一系列的具體爭論, 強迫學生扮演原來爭論的雙方和他們律師的角色, 并重新演示這些爭論。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 使學生親身體驗到了法律職業中不同角色的要求, 有利于其認知的內化。[8]另外, 案例教學法還能夠幫助學生在綜合考慮各角色特點以及要求的基礎上, 提出自身的獨立見解。

其次, 要開發教學案例資源來建立案例教學庫。案例教學的載體是案例, 大量具有本土化、專業性、時效性特點的適合案例是成功開展法學案例教學的基礎。結合教師的課題研究, 開展案例調研, 這是法學案例教學適合案例的主要來源。從某個角度上說, 只有通過調研寫作而成的案例, 才能滿足復雜性、關聯性、啟發性等案例要求, 從而適合于案例教學。案例調研是運用科學的方法, 如文獻研究法、參與式觀察法和訪談法, 系統地收集被調查案件的資料, 詳細了解案件產生、發展及運作過程中發生的故事, 努力找尋故事背后發生作用的各種因素, 為案例的寫作完成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其首要目的是為了尋找和發現事實。同時, 實現教師案例調研共享機制也是一個重要的條件。最好能夠在全國范圍內, 由相關組織出面, 建構全國性案例教學的共同平臺, 實現案例資源共享。

第三, 要拆分班級, 組成中班上課。在當前高校擴招的背景下, 要在法學本科課程中實現小班上課幾乎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現實的。但是,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各法學院應該克服困難, 組織中班進行案例教學, 中班的人數應控制在60人左右, 這樣既可以維持課堂教學秩序, 也能就案例中所體現的問題開展諸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具體教學形式, 充分挖掘案例教學的能量, 體現案例教學的真正本質。

參考文獻

[1]王志勇.張文夏.《面向21世紀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載《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2]轉引自孫軍業.《案例教學》,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頁.

[3]孫軍業.《案例教學》,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頁.

[4]成光琳《案例教學法的實施及思考》.《教學研討》, 2004年第2期.

[5]張強.《法學案例教學的困境與出路》.載《中國電力教育》.2008年4月上.

[6]參見郭明瑞.王福華.《高等法學教育的反思與審視》.載《法制日報》.2001-09-02.

[7]張強.《法學案例教學的困境與出路》.載《中國電力教育》.2008年4月上.

教學設計案例范文第2篇

一、實施案例教學的作用和意義

1.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嚴重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對學生的長遠發展來說非常不利。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只有敢于思考、勇于創新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重視與認可,才能獲得更好的人生發展。而通過實施案例教學,則能夠有效調動起學生的思維運動,引導學生將已經學到的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中累積創新經驗,從而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2.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我國的教育工作中一直存在著一個客觀事實,那就是學生的理論成績得分很高,但是實踐能力卻非常低。通過實施案例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將理論知識付諸于實踐的途徑,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想法,通過自己的雙手去自主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的實踐能力便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現代社會非常重視團結、協同與合作,但是在傳統的教學中很少有涉及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教學內容,所以當前很多獨生子女的合作意識較低。通過實施案例教學,讓學生相互合作、相互探討、一同努力解決問題,便能夠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合作意識培養。

二、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

1.引入案例

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編寫教學案例,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等手段,快速獲得其他的教學案例。但如果是使用他人的教學案例,教師就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的改動,使案例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這樣才能有效引入案例。

比如,在“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掌握興奮區與靜息區電荷分布的特點,理解動作電位傳導的方式和興奮的雙向傳導。教師就可以引入“蛙腿案例”,并應用信息化教學技術來輔助教學開展,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觀察,產生對學習的興趣,并通過后續的探討、實踐,掌握膜電位產生的原理和動作電位傳導特點的知識。通過這樣的教學,既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又能夠讓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更加客觀、形象、深入。

2.討論案例

在實際案例教學中,對案例的探討往往都不是在解決某一個問題,而是在解決一系列的問題,例如:(1)案例主要需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2)解決問題需要收集哪些信息作為基礎?(3)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來解決問題?(4)解決問題決策的依據?(5)哪個方法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6)解決問題的具體實施計劃如何?(7)如何將計劃付諸于實踐?像上面這樣對問題進行細化看似過于復雜,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以階段化的方式來簡化這一系列的問題,如第一階段開始介紹案例;第二階段對問題進行探討;第三階段擬定解決問題的方案;第四階段探討如何實施方案。

例如,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教學中,學生在閱讀教材后,結合已有知識,思考、討論、理解實驗是如何證明DNA是遺傳物質時,討論以下7個問題:(1)本實驗中科學家選用了什么材料?有何好處?(2)根據實驗材料,你可以提出幾種實驗假設?(3)探究遺傳物質的關鍵是什么?科學家是用何種方法探究的?(4)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分子最好用哪些元素?為什么?(5)攪拌離心后,上清液是什么?沉淀物是什么?為什么?(6)實驗現象是什么?分析實驗現象,如何證明DNA是遺傳物質?(7)此實驗能說明DNA具有哪些特征?

問題解決的過程是學生同化、理解新知識的過程,是整合建構知識的過程。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要發揮其主導作用,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包辦代替。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要讓學生自行解決;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啟發、引導學生解決。

3.概括總結

對案例教學的概括總結,屬于整個教學過程的一個過渡,在這個過渡階段中,教師可以引申出其他的一些相關問題來繼續引發學生思考,或是為后續的案例教學開展埋下伏筆。同時,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當對教學過程進行總結評價,分析教學的不足,并提出解決措施,不斷改進教學方式,使教學質量得到持續提升。

在現代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更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所以應當加大對案例教學的實踐應用與研究力度,以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許豐.淺析案例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3.

?誗編輯 楊兆東

教學設計案例范文第3篇

近年來, 人們越來越關注到探究性教學是數學教學方式改變的重要標注, 離開探究性教學就沒有思維的廣闊空間, 就沒有鮮活的思維火花, 就不可能有創造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探究性教學是指教師針對教學的某個內容, 精心設計能引發學生積極探索教學過程, 使學生在體驗數學研究的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 合情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 記憶, 模仿和練習, 高中數學課還應倡導自主探索, 動手實踐, 合作交流, 閱讀自學等數學學習的方式, 這些方式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的再創造過程.數學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肩負著特殊的責任.

自主探究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課程的知識中, 圍繞某個數學問題自主探究學習數學的過程, 運用的方法主要是指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 猜想, 探究適當的結論和規律, 并給出解釋和證明.

在實際的教學中, 我們面對不同的學生, 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 習慣.因此探究性教學要面向不同的學生, 而不是幾個“思維活躍”的學生.探究性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 尊重每名學生的個性, 實現“人盡其才, 各盡其用.”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探究課堂洋溢生命的激情, 充滿探究快樂, 綻放炫麗的生命之花.

二、教學過程簡錄

題目:已知曲線C:, 直線l:y=x, 在曲線C上有一個動點P, 過點P分別作直線l和y軸的垂線, 垂足分別為A, B.再過點P作曲線C的切線, 分別與直線l和y軸相交于點M, N, O是坐標原點.則△ABP與△OMN的面積之比為____.

1.題目的解析

師:請同學們對此題談談, 考試的時候, 你是怎樣思考的?

生1:因為是填空題, 最好的方法是特殊值法, 可以選點P (1, 3) 進行求解.

生2:如果選取特殊值法求解, 可能會出現漏解得情況, 就會出現化歸不等價的情況, 本題完全可以設P (x0, y0) 一般求解, 因為學習數學一定要追求數學思維嚴謹性.

師:非常好, 兩名同學分別從不同角度對題目進行了非常, 準確深刻的分析, 說明同學們數學素養還是很令老師滿意的.請生2給出解題過程的解答, 并請考試時候沒有作出答案的同學再一次進行挑戰. (生2做完后之后, 對解答進行了投影.)

對函數, 求導, 得

所以過, 切線方程為

點評本題目是我校2014-2015學年高二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調研試卷13題, 考察了直線方程, 導數, 曲線在一點處的切線問題, 三角形面積公式.試題方法, 目標明確.但在短時間內要完成, 這對高二學生的計算能力來講有一定的挑戰.另一方面, 對于本題, 如果因為得到本題的解答就停止思考, 那么就會失去一次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機會.

2.不盡的探究

(1) 探究活動一

師:同學們,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雖然大家對這個問題解答的很深刻, 但對數學家來說, 一個問題的解決往往孕育著新的問題的產生, 同學們可以根據本問題的初始狀態和目標狀態進行分析, 能否通過改變數字, 條件, 結論, 或一般化, 特殊化, 類比拓展提出一些新的猜想呢?可以就此展開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的熱情非常高漲, 激烈地進行著交流)

生3:從解答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 兩個三角形的面積都是定值, 為什么會是定值呢, 能推廣到一般的情況嗎?

生4:老師, 我覺得這個定值中, 涉及的直線非常重要, 比如本題中的x軸, y軸, 直線y=x, 如果要推廣到一般情形, 這些直線又會變成什么呢?

生5:直線y=x和y軸都是漸近線, 對于有雙漸近線的曲線能夠推廣出一般結論嗎?

生6:在此題的背景下, 僅僅只有面積是定值嗎?會不會其他量也是定值呢?

生7:我想對生5的問題的基礎上再問一下, 我們所學過的有雙漸進線的曲線都有哪些?它們能有這樣的性質嗎?

生8:直線y=x和y軸都是漸近線, 但是老師說過也有兩條對稱軸, 它的對稱軸是什么呢?把漸進線換成對稱軸也會有這樣的性質嗎?

生9:曲線的一般情形是.還是

點評我真的替學生們一下子能提出的這么多優秀的問題而為他們驕傲, 在探究的過程中, 由于學生提取點與散發點不同, 獲得的問題當然也不同, 在民主, 平等和諧的氛圍中, 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與廣闊的思維空間, 通過老師組織引導, 學生小組互動, 多角度地進行挖掘, 這更加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和靈活, 真的是“一花獨放不是春, 百花齊放春滿園”啊!

(2) 探究活動二

師:同學們提出了非常優秀的問題, 問題主要聚焦在從特殊推廣到一般情況, 和類比推廣到其他有雙漸進線的曲線這樣的問題上.但是在解決這兩個問題前, 首先要弄清楚同學們問題中涉及的

漸進線是什么?

生10:我們可以根據圖像的平移知識得到函數漸進線是, 函數漸進線也是

(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同學們為生10的方法的簡單和優秀而欣喜癡狂.)

生11:我們課本上學過的有雙漸進線的曲線除了型和型的還有就是雙曲線, 曲線y=1/x.但是不論是雙曲線還是y=1/x.都可以通過旋轉和平移地變換成

師:弄清楚這兩個問題, 我們的目標就明確了, 下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 探究從特殊到一般的情況, 并探究除了面積為定值外, 是否還有其他量為定值.

點評教師及時將學生所想重新設計并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 順勢將課堂向縱深推進.解決過程中要綜合調動現有知識, 目標, 這是一個從問題到方案的過程, 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課堂上, 無論是曲線漸進線的獲得, 還是雙漸進線曲線旋轉平移成

.情形都是學生個性化的想法, 這正是數學邏輯整合和和諧的體現.

3.美麗的果實

通過同學生之間, 師生之間, 互動, 討論, 最終形成了如下結論.

結論1 P (x0, y0) 是函數

, (ac≠0) 圖像上任一點, 過P分別作直線y=ax+b與直線x=-d /c的垂線, 垂足分別為A, B, 則

注:當結論中a=0, 函數退化成我們非常熟悉的, 也有類似的結論.

結論2 P (x0, y0) 是函數, (ac≠0) 圖像上任一點, 過P作切線l分別交直線y=ax+b于點M, 交直線x=-d /c于點N.則

點評沒有經歷有深度的過程, 沒有在過程去體驗, 感悟, 發現, 這樣的學生便是沒有思想的學生, 探究性教學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 且應該保持學生思維始終是開放的, 活躍的.要做到這一點, 只要教師創設適當的環境, 學生的創造性便可得到激發.

4.高考連接

師:以結論1和結論2為背景的問題在高考題和聯賽試題中也有出現, 如2008寧夏, 2012年全國聯賽一試, 利用本題結論可以輕松解決, 下面請同學們完成以下兩個題目.

題1 (2008寧夏) 設函數, 曲線y=f (x) 在點 (2, f (2) ) 處的切線方程為y=3.

(1) 求f (x) 的解析式;

(2) 證明:函數y=f (x) 的圖像是一個中心對稱圖形, 并求其對稱中心;

(3) 證明:曲線y=f (x) 上任一點的切線與直線x=1和直線y=x所圍三角形的面積為定值, 并求出此定值.

題2 (2012全國高中聯賽一試) P是函數 (x>0) 任意一點, 過點P分別作直線y=x和y軸的垂線, 垂足分別為A, B.則

四、結束語

數學探究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對教學問題的自主探究, 對課題材料的取舍的探究是當前教師面臨的新課題, 探究性學習并不只是在課外展開, 更不是對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否定, 利用正常的教學內容, 從課堂教學中和課本教學內容中發現有廣度和深度的片段是探究性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

最后, 探究性學習應該遵循循序漸進以及與日常教學相結合的原則, 注重的是探究過程與情感的體驗.也許有些探究結果在將來的高考中派不上用場, 但是學生的這種探究意識、探究欲望以及對成功的體驗應該是最大的收獲.此外, 對學生內心世界中創新意識的激發和引導更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教學中, 要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 也掌握和提高探究學習的方法和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摘要:本文通過對一道期末調研試題的研究, 帶領學生進行了一番探究之旅, 鍛煉了學生的思維, 提升了學生的認知并獲得了一些有意義的結論.

教學設計案例范文第4篇

關鍵詞:生理學;實驗教學;教學改革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法學教育進展迅速,培養了不少法學人才,為法治國家的建設作出了較大的貢獻。但法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以致國內有知名大學的校長公開聲稱應取消法學本科教育。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可能就是學院式教學法與實踐型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對此,我國法學教育界也普遍認識到,必須深入改革我國法學教育的理念與方法,才能減少法學的教學與法學實踐之間的沖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學的案例教學方法被引入、推廣,進而得到推崇的,并受到了包括教師和學生在內的一致歡迎。然而,問題在于,當案例教學引入我國法學教育多年之后,實踐中的法學畢業生卻似乎并沒有因此而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動手能力差的問題依舊沒有得到緩解。這一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國法學教育界的高度注意,因為該問題的出現,表明我國法學案例教學法的運用可能存有問題。因此,有必要在重新探討案例教學本質的基礎上,反思我國法學的案例教學方法,進而探索案例教學在法學教育中的出路問題。

案例教學的本質分析

案例教學最早起源于19世紀70年代哈佛法學院對學生進行的職業訓練中,后來又逐漸擴展到商業、醫學和管理學的教育領域中。然而,盡管有了一百多年的悠久歷史,在教育學界仍然沒有在關于什么是案例教學的問題上,得出一個權威的界定。以下是國內外相關文獻所提供的典型概念。

哈佛商學院曾把案例教學界定為“這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直接參與,共同對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難問題進行討論的教學方法,這些案例常以書面形式展現出來,它來源于實際的工商管理情景。學生在進行閱讀、研究、討論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引導進行全班討論。”教育大詞典認為“案例教學是高等學校在社會科學某些科類的專業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方法。即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一系列的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學生掌握有關的專業技能、知識和能力”。國內有學者認為,“所謂案例教學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為基本教學材料,將學習者引入教學實踐情境中,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平等對話和積極研討等方式,從而提高學習者面對復雜教育情境的決策能力和行動能力的一系列教學方式的總和,它不僅強調教師的教,更強調學生的學,要求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要有相當大程度的轉變。”也有學者認為,“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就某個現實的問題提供情況介紹,指出面臨的困境、幾種選擇或已作出的行為,引導學生對這些困難、選擇或行為進行分析、討論、評價、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對已經做出的行為進行肯定、比較、矯正,從而提高學生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雖然在關于案例教學法的概念界定上,學界仍然存在著分歧,但這些概念卻仍然可以表明案例教學的兩個本質問題:即提供問題情境與重視師生交往。一方面,案例教學法強調能力的獲得在于學習者自身的經驗,而不是學習者的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索,積極交流,從而建立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因此,在案例教學中,學生不是單純的“知識接受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活動的探究者”、“意義和知識的建構者”。簡言之,在案例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生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學習結果不是學生接受了知識,而是學生個體知識經驗得到了改組。因此,在本質上,案例教學需要為學生提供可供改造的經驗,這決定了,為學生所提供的案例必須為學生展示出一個真實和生動的問題情境。為此,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教師要注意的不應該僅僅是問題的結論,更要注意的是通過問題情境創設,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一方面,案例教學法強調,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建構過程是通過與同學、教師以及周圍其他環境的交往實現的。交往在教學中發揮著經驗共享,使學生學會合作,發現自我,辨識分歧,學會理性辯論以及達成共識的作用。同時,交往的主體就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應是平等交往的主體關系,而不是教師作為主體,學生作為客體的主客體關系。因此,在案例教學中的交往應是一種合作式的交往,交往的雙方應創造條件,是不帶支配性質的交往,放棄權威地位持相互平等的態度??梢?,案例教學是一種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的教學。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推進者,是輔導者,教師是案例教學的重要角色,但不是課堂的操縱者、控制者。

我國法學案例教學中的困境及其分析

然而,案例教學方法重視問題情境與師生交往的本質,卻在法學的案例教學中,被有意或無意的被忽略了。這使得我國的案例教學陷入了一種頗為尷尬的境地。

一是案例教學在價值上面臨的困境。從法學教育背景看大陸法系教育的性質是一般性的人文科學教育,而非法律職業性訓練,其價值目標在于培養理論型的人文知識分子,而不是應用型法律人才。唯這一背景中,我國法學案例教學的功能僅限于解釋和補充說明所講授的理論內容,甚至連解釋和補充說明的功能都不曾具備,只是對所宣講理論的簡單的、毫無意義的重復。而在西方國家,其法學教育定位非常明確,即職業化教育,培養實踐型法律人才。而案例教學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工具。比如,在美國,法學本科生在學習和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和法學理論的基礎上,各法學院著重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用法律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使他們“具有像律師那樣駕馭、運用法律資源的能力”。英國法學教育目標也強調了職業教育,它將法學教育分為學術、職業訓練和實習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注重法學理論和司法倫理的培養;第二階段則通過案例培養學生的職業技巧;第三階段通過在律師所實習保證學生得到法律職業能力的訓練。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在法學教育的目標是精英教育、職業教育抑或通識教育方面的定位仍然比較模糊。這就造成經過幾年的本科教育,畢業生既沒有熟練駕馭司法活動的能力,又不能較好地從事法學理論研究。法科學生的培養定位和目標決定著教學方法。從法學在大學教育中的地位上看,它表現為職業教育和人文學科的理論教育的矛盾;從培養目的性上看,它表現為實踐型人才的訓練和學者型人才培養的矛盾。在這樣的背景下,案例教學法運用的價值就存在困境——我國的法學案例教學法是法學理論講授的輔助工具性-價值,還是角色模擬體驗實踐性價值?

二是教師在案例選擇上的困難。目前,教師就案例選擇的渠道上來看,主要是通過網絡、教學參考書、法院的判例、教師自己

接觸的案例等。然而,這些案例在提供情境相關信息的完備性等方面大都有所欠缺。事實上,一個比較適合于案例教學的案例,是一個能夠體現法律復雜糾紛,展示法律條文爭議以及引起學生意見分歧的案例。一個過于簡單的案例,事實上是沒有多少價值的。比如在講述合同的效力理論時,教師往往先將合同的生效要件加以講解:“一般而言,合同的生效應當具備主體締約能力、締約人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這三個要件方可生效。”然后,提供一個關于甲和乙簽訂了一個關于甲雇請乙去殺人的合同的案例來討論該合同的有效性。對此,學生往往會異口同聲答道:無效,因為合同內容違法。這樣的案例分析顯然是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因此,合適的案例則往往比較復雜,僅僅通過相關報道或教師自身的表面接觸是無法真正描繪出這種復雜性的。合適案例的嚴重缺乏,使得教師在選擇案例上往往有著太多的限制。而如果就原有的這些渠道來選擇案例,則需要教師進一步加工和整理,并且在內容的復雜性、難度以及問題的設計方面都需要教師重新整理。所以,每設計一堂案例教學討論課,都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工作力度和難度,在一學期中教師只能設計幾學時的案例討論課,不可能整個學期完全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有些教師甚至完全放棄了案例教學,而以舉例子的形式加以代替。

三是案例教學中師生交往的困難。當前,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所擔任的角色普遍是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而學生則處于從屬地位。究其原因則與案例教學中班級規模緊密相關。案例教學的核心是引起學生的討論甚至爭論,并且將這種討論和爭論在課堂中展示出來。然而,我們的法學本科課堂卻往往是在一個空間廣闊、桌椅固定的教室中裝上一兩百人。在這樣的課堂中,案例討論顯然大打折扣甚至無從開始。作為替代性選擇,由教師主導講解案例就理所當然。然而,案例分析如果注重對法學理論的解釋和說明,教師被置于傳授者的地位而顯得過于主動,從案情的介紹、問題的提出、分析的展開、結論的得出、所涉理論知識的深淺以及時間的把握等方面,均受控于教師,那么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就處于被動地位而非自主分析。而這種被動學習顯然是無法幫助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自我建構,案例教學法也就失去了其應有之義。

我國法學案例教學的出路

針對以上的困境及其分析,筆者認為,法學案例教學要走出困境,體現案例教學的本質要求,實現案例教學的目標,至少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要明確案例教學在我國法學教育中的地位。長期以來,我國法學教育目標的定位不清嚴重影響了我國法學教育的質量,學生畢業后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因為他們沒有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盡管仍有分歧,我國應當盡快明確法學教育的定位和目標,或者不同的法學院根據自己的傳統文化定位自己的學生,以便各法學院有的放矢,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筆者認為,本科階段,在學生具備了一定法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應當更加側重邏輯推理和法律技巧的訓練,培養學生解決法律實際問題的能力,因為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去向應當是諸如律師、法官、公安等法律執業者。因此案例教學法對于法律教育的價值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案例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法官角色體驗。在案例教學中,不管人們是否同意該判決都必須首先從法官的觀點即從訴訟意見出發來探討問題。要求學生以一個法官角色從公平的司法角度重新審視這一案件,并就該案的判決發表自己的意見。另一方面,案例教學法為學生提供扮演律師角色和當事人的機會。它提供給學生一系列的具體爭論,強迫學生扮演原來爭論的雙方和他們律師的角色,并重新演示這些爭論。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使學生親身體驗到了法律職業中不同角色的要求,有利于其認知的內化。另外,案例教學法還能夠幫助學生在綜合考慮各角色特點以及要求的基礎上,提出自身的獨立見解。

其次,要開發教學案例資源來建立案例教學庫。案例教學的載體是案例,大量具有本土化、專業性、時效性特點的適合案例是成功開展法學案例教學的基礎。結合教師的課題研究,開展案例調研,這是法學案例教學適合案例的主要來源。從某個角度上說,只有通過調研寫作而成的案例,才能滿足復雜性、關聯性、啟發勝等案例要求,從而適合于案例教學。案例調研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如文獻研究法、參與式觀察法和訪談法,系統地收集被調查案件的資料,詳細了解案件產生、發展及運作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努力找尋故事背后發生作用的各種因素,為案例的寫作完成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其首要目的是為了尋找和發現事實。同時,實現教師案例調研共享機制也是一個重要的條件。最好能夠在全國范圍內,由相關組織出面,建構全國性案例教學的共同平臺,實現案例資源共享。

第三,要拆分班級,組成中班上課。在當前高校擴招的背景下,要在法學本科課程中實現小班上課幾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但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各法學院應該克服困難,組織中班進行案例教學,中班的人數應控制在60人左右,這樣既可以維持課堂教學秩序,也能就案例中所體現的問題開展諸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具體教學形式,充分挖掘案例教學的能量,體現案例教學的真正本質。

參考文獻:

[1]王志勇,張文夏,《面向21世紀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載《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2]轉引自孫軍業,《案例教學》,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頁

[3]孫軍業,《案例教學》,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頁

[4]成光琳《案例教學法的實施及思考》,《教學研討》,2004年第2期

[5]張強,《法學案例教學的困境與出路》,載《中國電力教育》,2008年4月上

[6]參見郭明瑞,王福華,《高等法學教育的反思與審視》,載《法制日報》,2001-09-02

[7]張強,《法學案例教學的困境與出路》,載《中國電力教育》,2008年4月上

[8]張強,《法學案例教學的困境與出路》,載《中國電力教育》,2008年4月上

教學設計案例范文第5篇

關鍵詞:案例教學,研究生教學,方法

據報道, 至2006年中國研究生在校數量已突破100萬人, 成為研究生教育大國。隨著研究生的不斷擴招和研究生存量的不斷擴大, 如何保證研究生的教學質量, 使其在學習期間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已成為社會各方面普遍關注的問題。作者認為, 改革教學方法, 將案例教學引入研究生教學中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一、案例教學對于提高研究生教學質量的意義

“一言堂”和“灌輸式”的教學方式, 在研究生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應該成為過去式。教學方法作為一種手段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 從培養角度出發, 這種目標表現為“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 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而案例教學將有助于這個目標的實現。

1. 案例教學把被動式學習變成主動式學習, 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的弊病之一是學生沒有學習壓力, 因為學生在課前預習與否無人問津, 在課堂上是否注意聽講無法考察, 除非學生在打瞌睡, 否則, 只要人坐在課堂里, 思想即便是在“溜號”, 也拿他沒辦法。久而久之, 灌輸式教學實際上培養了學生懶于學習和思考的惰性, 尤其是在教師苦口婆心地“灌輸”陳舊、過時、空洞理論的時候, 更使課堂氣氛顯得沉悶和壓抑, 導致學生學而生厭。哈佛大學的案例教學法成功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大量“法院判例”,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大量“臨床病例”, 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大量“商業實例”以及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大量“公共決策案例”為哈佛教學改革和創新, 即案例教學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通過案例分析, 不僅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 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而且迫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因為學生的成績是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堂上對案例的破解能力和速度、案例辯論技巧、發言次數以及案例綜合分析過程等因素來確定的。

2. 案例教學重視的是得出結論的思辨和推理過程, 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灌輸式教學往往使學生注意聽和記, 容易滑進不作分析的泥坑。在案例教學中學生必須思考和分析, 教員進行案例教學不是例子加理論的簡單描述和說明, 而是啟發和引導學生對案例涉及的命題進行思考、辯論和推理的過程。在案例分析中, 教員通常不給出標準答案, 即便是告訴學生案例中決策者的實際做法, 也不意味著這種做法就是唯一的正確答案。事實上也不存在什么絕對正確的答案, 存在的只是可能正確處理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具體方法。通過這種提問式的案例教學法, 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相關理論和知識, 更重要的是學會了面對紛繁復雜的情況如何去思考, 如何作決策。

3. 案例教學讓教師和學生在求同存異的過程中, 有利于實現思想共享。

案例分析可能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產生分歧, 任何人都應當承認這種可能存在的分歧, 任何人武斷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 或者把自己的想法作為案例分析的唯一衡量標準的做法, 都是不受歡迎的。教師和學生在交流看法、交換意見的過程中不斷接觸新的信息、新的結論和新的預測, 形成了一個大家共同分享的“思想平臺”。由于哈佛大學的學生都是來自全美和世界各地的高才生, 以致學生們發現從來沒有在一間教室里遇到這么多比自己聰明的人, 自己可以從任何一個人那里學到一些東西。如果說“思想共享”是案例教學形成的一個必要的副產品的話, 那么, 在“思想共享”基礎上, 做到求同存異, 達成共識, 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 則是案例教學生產出的正產品。

4. 案例教學以最小的消耗獲得了最大的成果, 有利于節約社會實踐成本。

案例分析讓學生接觸大量復雜的事例, 教師強迫每個學生充當“法官”、“律師”、“醫生”、“企業家”、“政府官員”等角色, 設身處地地從自己扮演的角色出發, 參與案例分析和討論, 提出建設性意見。與親自參加社會調查研究相比, 案例教學是最節約時間、費用成本的“社會實踐”, 它以最小的消耗獲得了最大成果。在哈佛大學各個學院的案例庫中, 匯集著歷史的和現實的、國內的和國外的、發達國家的和發展中國家的各種案例。通過案例分析, 從成功案例中學習經驗, 從失敗案例中吸取教訓, 從困境案例中學習擺脫困境, 從危機案例中學習處理危機, 雖然這些仍是一種“紙上談兵”, 但為以后自己處理類似案件時提供了“參照系數”。這既是案例教學的目的所在, 也是案例教學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的魅力所在。

二、做好案例教學的基本思路

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是相輔相成的, 是構成教學良性循環的一個系統。案例教學的功能是使研究生將理論教學中獲得的知識與客觀實際直接掛鉤, 在增強感性認識的基礎上, 鞏固所學理論, 自主獲取應用性知識, 培養和鍛煉綜合運用各種知識、技能的能力。

1. 做好案例教學要有一個好的案例。

好的案例是進行案例教學的基礎。案例的編寫及選擇應緊緊圍繞著如何應用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進行, 要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對案例進行診斷、分析, 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哈佛大學所用的教學案例是在近百年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僅哈佛肯尼迪學院就有教學案例超過1 000個, 一門課使用案例最多的幾乎每次課都有一個。所有案例都出自名家之手, 有的是以學生作業為藍本, 但也經過了名教授修改定稿或委托記者、作者改寫。案例來自實踐, 對事件的來龍去脈有公正而詳盡的介紹和描述。有的案例有一稿多用的效果, 可以用于不同的理論運用, 甚至是跨學科的運用, 如在哈佛政府學院和哈佛商學院共用。

2. 做好案例教學要有一個好的教師。

好的教師是進行案例教學的關鍵。在案例教學中, 教師是主導者, 掌握教學進程, 引導學生思考, 組織討論, 他們以自己豐富的閱歷和淵博的學識為學生“傳道, 授業, 解惑”。哈佛大學的案例教學教授是從申請者中嚴格選定, 實行聘任制, 并進行嚴格績效管理的, 大多具備在政府機構或國際組織任職的經歷, 有的甚至是兼職授課, 他們都具有極強的實踐經驗。例如講授公共預算課的老師, 曾經在克林頓政府任過全國預算委員會副主席;講授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教授, 曾任過福利項目高級專員;也有的老師曾有擔任市長職務的經歷, 等等。這樣一種教師結構, 不僅使學院的教學科研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得到保證, 與寬松的環境相配套, 也使得應付學生提出的刁鉆問題變得輕而易舉。

3. 做好案例教學要有一個好的學生基礎。

好的學生基礎是進行案例教學的保證。在案例教學中, 學生是主體, 案例教學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核心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進行交互式教學, 發揮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 做到教學相長。哈佛大學學生鉆研精神之強, 課堂討論參與的熱情之高是非常著名的。往往剛上課, 老師一開講, 下面學生就有人舉手準備提問。老師講到哪, 學生就問到哪。這與相對較高素質的學生組成狀況有很大關系。哈佛的學生都是經歷了嚴格的程序挑選出來的, 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要過近似苛刻的面試關。學生素質的另一個方面, 就是多元化的組成。在哈佛學習的人來自“五湖四海”, 不同宗教、意識形態、種族、國籍、學歷背景、職業背景的人一起上課, 對豐富案例討論的內涵有獨特的效果。在課堂上, 經??梢钥吹讲煌^點, 不同思想的激烈碰撞。所有這些, 都對案例教育的效果發揮起到了正面的推動作用。

4. 做好案例教學要有一個好的討論環境。

好的討論環境是進行案例教學的前提。好的、寬松的、自由的討論環境可以使學生暢所欲言, 極大限度地調動自己的思維想象, 去捕捉那一瞬即逝的思想碰撞火花。哈佛大學的各個學院都是以學術氛圍濃厚、環境寬松著稱, 充分體現了“百家爭鳴”。以政府中的倫理問題的教學為例, 課堂利用了大量文獻及案例從人類認識論、思維特點的角度來分析。采用的文獻中, 既有西方的也有東方的, 包括孔子的一些理論。案例中大都與現實有關, 如反恐問題、法國的回教學生戴頭巾問題、殼牌石油公司在尼日利亞的商業行為與政治糾紛問題等等, 是一門很有啟發意義的課程。老師只是將大量的案例提供出來, 讓學生充分運用所學知識, 大膽想象, 用自己的頭腦去分析, 去判斷。這種環境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無疑是有幫助的。

三、結語

案例教學要與其他教學方法結合使用。案例教學作為創新教學方式的重要途徑, 在研究生教育教學中具有獨特的優勢, 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但從案例教學的實踐來看, 目前, 還存在有案例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有待進一步明確、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與催化不夠、教師的實踐與教學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等問題, 在以后的案例教學中還需進一步改進提高。

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形式并不排斥傳統教學。傳統教學仍然是研究生教學中的一種主要方式, 但理論的運用或技能的訓練要借助于案例教學。傳統教學與案例教學是互為補充、相輔相成的。案例教學將部分真實生活引進課堂, 使學生在一段相對短暫的時間內接觸到一些實踐活動, 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在實踐中, 要注意把案例教學同啟發式、講授式、研究式等多種教學方式結合起來, 才能確保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史萍.關于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思考[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1, (3) .

[2]詹愛國.淺議提高研究生課堂教學質量[J].軍事經濟學院學報, 2008, (1) .

[3]楊振洪.論創新教育以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1999, (5) .

上一篇:反傾銷案例下一篇:心理學案例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