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化與傳統范文

2024-03-21

文化與傳統范文第1篇

今年(2008年)兩會,以名人故居為代表的傳統文化保護問題引起了與會代表的關注。名人故居承載著歷史,承載著很多人文資源,是歷史文明積淀的載體和象征,可是隨著現代化進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來文化的沖擊,我國大批的故居、還有風情獨特的古村落以及其他遺址正在遭到破壞,大批珍貴的無形文化遺產因各種原因失去傳承。有關專家估計,如果現在還不采取有力措施去保護和搶救的話,20年以后,至少有一半民間傳統文化將化為烏有。名人故居就是物質的史書,如果我們沒有足夠重視,不好好地保護,在不久的將來,很多將不復存在,那時再意識到故居、文化場所的重要性可就為時已晚了。

從我們對待名人故居的態度擴散到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今天我主要講三個問題:

一、為什么重視弘揚民族精神

1 民族精神:屹立世界、振興中華的根基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為有獨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我們的根。

魯迅先生說過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東西越容易走向世界,越容易被世界所接受。最近剛開幕的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中國館就以典雅的中國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文化與科技相結合的風格吸引了大批的參觀者,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它的一些照型,感受一下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美妙:

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中國館主題:“自然、城市、和諧——生活的藝術”,也切合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中國館的正面的墻壁上面有中國傳統十二生肖圖案,側面的墻壁上是百家姓的浮雕。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突出了中國的特征。

中心展區的生命之樹是模仿自然界水珠悠然濺起的優美姿態和植物葉脈舒展生長的形態,加以藝術化的提煉,利用中國古老而獨特的宣紙制造工藝,結合現代影像投放技術而形成。營造出萬物生機盎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意境,形象地表達中國傳統哲學“天人合一”的智慧。

中國禮品售賣廳,設計取自具有中國意象的植物——竹,以竹竿的造型圍合而成。接待室的外觀和內景都透露出中國傳統的意境和韻味。

中國館的設計自始至終滲透“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尊重自然、回歸自然、天人合一”,這是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中國的文化就是以“天人合一”思想為主線,至今仍保持了強大的生命力。“天人合一”的意思是指: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人的價值要在服從社會群體中去實現,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強調人是自然界萬物中的一種,需要服從自然。中國的這種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強調和諧意識,強化了人的民族意識和情感,強調了人的奉獻精神。同學們可以細細地領悟“天人合一”的意境,如果你悟透了,作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那你的實踐離成功就不遠了!

擁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中國,在人類文明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創造了深邃的思想、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燦爛的文化藝術??梢哉f,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僅是中國人的精神根源,而且也是東亞大部分國家文化的歸依。日本皇太子其樂融融的的長女取名:愛子,稱號:敬宮,其“愛”和“敬”出典于中國古籍“四書五經”之一的《孟子·離婁章句下》中的“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愛之”一句??梢娭袊鴤鹘y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現代中國人的精神血脈,幾千年一脈相承至今,博大精深,這是我們立足的根。俄羅斯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曾說:“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民族性格,沒有國民風貌,就不是生動活潑的有機體,而是機械的實驗標本。”我們為我們的文化而自豪。

可是在今天,我們的文化也面臨挑戰,整個世界的全球化已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歷史進程。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隨之而來,它一方面為各民族文化互相溝通、互相交融提供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也給了強勢文化吞噬弱勢文化、西方文化主宰世界文化以借口,對國家的文化主權和文化安全形成了挑戰。我們的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弘揚民族精神就是應對這種文化全球化的戰略選擇,也是我們振興中華的思想根基。

2 民族精神:民族團結、和諧融合的源泉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精神情感的載體、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現、民族凝聚力的所在。只有充分尊重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這樣才能更大范圍地團結海內外同胞,求得華夏民族的最大共識,從而使中華民族永遠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這應該成為中華民族團結的前提。

我們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精魂就是一個“和”字。“和”,和平、和解、和睦、和諧、和樂、和美、和合、和祥等。這種“和”的哲理,充分體現在道家的“無為”思想、儒家的“仁義”思想和佛家的“慈悲”精神之中;而最形象而生動的表述,就要算“太極圖”了——陰陽魚合抱,兩條魚的內邊天衣無縫,外邊為正圓,黑的魚眼跑到白的上面去了,白的魚眼跑到黑的上面去了,它揭示的是陰陽對立而又互補的原理,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從哲學上講三層意思:第一,任何一個事物都包含著兩個對立面;第二,兩個對立面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第三,兩個對立面的協調吻合,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在這三點內涵中,以第三點內涵最為重要,因為從中可以引申出這樣一個道理:在一個統一體之中,凡是有利于對方的,便有利于整體的和諧統一,也就必然反過來有利于自身;反之,凡是有損于對方的,便有損于整體的和諧統一,也就必然反過來有損于自身。用這個“太極圖”道理去觀察世界,可謂茫茫宇宙,渾然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則俱損,和則兩利。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就已經形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盡管中國歷史上也出現過多次分裂,但與統一相比,其時間畢竟相對短暫。由于統一,中國的歷史與文化綿延不斷,國家的尊嚴和獨立得以維護,農業、手工業、商業得到不斷發展。

中國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努力開發的。少數民族大多居于周邊地區,由于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使得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同中原地區的漢族互相交流。這種經濟上的聯系,形成了自然的凝聚力,再加上長時間密切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格局。中國各民族交往、團聚和統一的過程,也是民族大融合的過程。由此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心理特征。從而今天民族精神成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源泉。

3 民族精神:傳承文化、文明做人的核心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有道家的清幽自然,也有佛家的博大慈悲,還有諸子百家的豐富精微等等,其中儒家唯物而現實的思想體系最具有代表性,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體,它對個人的文明養成、健康成長有很現實的意義。兩千年前,孔子就倡導“仁”的思想,這是對個人品格的修煉和要求,是人自身所具備的一種素養,如果不去修行和實踐,這種素養就會被溟滅。這些年來,我就在想這樣的問題,在我們的社會中,由于缺失了最基本的道德,致使刑事犯罪和腐朽思想的抬頭,甚至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這都是人性中“仁”字精神的

喪失??鬃舆€倡導“禮”,“禮”乃世界之大道,是對社會秩序的一種要求??鬃?ldquo;仁”與“禮”的思想不僅在中國人的行為和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也在當今世界各國,特別是東南亞地區也廣泛傳播。這說明儒家思想具有人類思想意識的共性。

在臺灣、新加坡等地,他們受到的儒家文化的影響比我們大陸深得多,所以從文明的總體程度上講,他們比我們更講禮儀、仁和?,F在我們要重新培育、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民族精神,為個人的文明成長、健康發展服務。

綜上三條可以看到,民族精神對現實有著重要的意義,可是現在在同學們中間不同程度地存在國家意識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減退、對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漠視、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意識不強等現象,也出現了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勤儉自強精神淡化、和諧相處能力較差等問題。有一項針對上海市3300多名大中小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隨著改革開放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在文化相對開放的上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已顯現疏離與隔膜。所以現在提出弘揚民族精神,傳承傳統文化十分必要,而且緊要。

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中國文化的精華培育了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又促進了民族優秀文化的發展,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靈魂,是民族文化的深層內涵和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表現出來的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也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生活中形成的精神風貌、價值觀念、思維志趣與情感心理的集中體現。

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有著博大精深的基本內涵和豐富內容,它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將分散的部落融合成統一的民族,促進本民族的發展壯大;有的是英勇抵御異族的侵擾,保衛本民族的家園和生命財產;有的是反抗外來侵略,維護國家的統一完整。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這種精神匯合成一種核心精神,那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

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民族精神也是隨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的,是我們全面推動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精神依托。

金庸的武俠小說,就滲透傳統文化的魅力。小說中人物的精神風貌,他們身上的俠氣,最令人神往。什么是俠氣?就是既為國為民,以天下為己任,又能沖破各種名利,笑傲江湖,獨立于天地之間?!短忑埌瞬俊防锏氖挿?,我覺得中他達到了俠的最高境界,在他身上正是體現了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

我剪輯了一段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段,請大家領會一下蕭峰身上存在的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俠的最高境界。

剛才這一段是蕭峰自殺的場景,蕭峰念念于心的,是蒼生百姓的安危幸福,他以自己的死,換來了宋遼兩國的平安合睦,百姓的安居樂業。遼國百姓也免去征戰之苦,天下蒼生得以平安,他是為了民族的利益,也是為民造福。

金庸筆下俠義英雄的民族大義,是秉承漢魏以來“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的。一部中國歷史,其實就是漢民族和周邊民族互相爭斗、交融的歷史。民族間的矛盾來源于國家利益的追求,也源于不同的信仰和教化。在中國傳統倫理中,民族氣節從來都是放在首位的。天下為懷,蒼生為念,這是俠的最高理想,這也是金庸的俠意識。蕭峰這個人物,為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也做了一個最好的注釋,這種精神對我們今天創建和諧社會也有很重要的意義。

三、我們應如何弘揚民族精神

前面講了在當前弘揚民族精神的原因以及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接下來就是我們應該如何做,從而來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

1 增強國家意識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增強凝聚力,實現統一,在艱難環境中生存、繁衍和發展的精神支柱。中華民族要復興,必須更多地強調國家意識。國家意識應該包括對國家的認同感,對國家的主權和安全的責任感,對國家的繁榮和發展的使命感。只有在國家利益為上的道德觀基礎上,面臨各種誘惑時,才能毅然做出正確的選擇。維護國家利益,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同時國家也應當尊重和保護公民個人的權利。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國家的繁榮和發展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2 增強文化認同

認同是共有的信仰和情感,是將一個共同體中不同的個人團結起來的內在凝聚力。文化認同要回答是什么使中國人成為中國人?成為中國人意味著什么?它包括價值觀念、歷史傳統、道德風俗、生活方式、語言文字等多方面的內容。我們要有意識地從傳統文化中去吸取養料,“文以載道”,我國民族精神的內容大量地存在于中國的文學作品中,我們要多看,從中多吸取養料,還要在語文、歷史、思想政治等課程中學習。在增強文化認同的過程中,要把民族語言、民族歷史、革命傳統和人文傳統作為重點內容:

民族語言——語言文字是民族意識、文化傳統和道德觀念的載體,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自覺維護母語在日常學習、生活和交往中的主導地位;正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規范用語、禮貌用語,感受祖國語言文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深化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民族歷史——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了解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重要史實和基本線索,特別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發展的歷史;了解近現代史特別是近代以來,我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而奮斗的歷史;了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高度認同黨的歷史功績和社會主義道路的優越性。

革命傳統——了解中國共產黨在中華民族精神傳承、弘揚和創造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優良傳統。(民族精神是不斷發展的,這些精神都以成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

人文傳統——充分利用中國哲學、歷史、文學、藝術、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資源,認識和學習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了解并踐行中華民族的良好禮儀,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3 完善自身人格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重視人生價值觀和道德,重視“做人”的準則。弘揚民族精神,要發揚我國優秀文化與道德倫理緊密結合的精華,完善人格。

在完善人格的過程中,要把承擔責任、誠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奮自強作為重點內容。 承擔責任——增強自身作為國家主人的責任意識;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明確自身的權利,學會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誠信守法——養成以誠待人、嚴于律己、誠實守信的意識和行為習慣;自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強法治觀念。

平等合作——學會尊重他人,友善待人;能夠正確處理人與他人、人與集體、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增強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學會寬容,與人和諧相處,在集體、社會的發展中實現個人價值。

勤奮自強——從小事做起,養成勤快、勤勞、勤奮、勤儉的生活習慣;不浪費、不盲目攀比;養成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品格,勇敢堅強,不怕困難,增強抗挫折的能力。

聯系到我們學校,重點中學是文明的高地,絕大多數的同學在文化意識、文明程度、完善人格方面都做得不錯,但是也有個別同學做得不夠好的情況,從小處而言比如禮貌不夠,從另一方面也反映你看待世界的一種心態,你是友善熱情的,還是冷漠孤立的,其實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整個人的氣質就會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都要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要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體現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文化與傳統范文第2篇

1 目前對傳統服裝文化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 中華文明再次受到世界的關注, 其中包括傳統服裝文化。世界上越來越多的頂級服裝設計師頻繁使用中國傳統服裝中的素材進行時裝設計。中國服裝要立足于世界必需具備本民族文化特征, 逐漸成為一種行業共識。

許多本土服裝設計師致力于對傳統服裝的探索, 并取得了成績, 其中包括天意品牌設計師梁子、例外品牌設計師馬可。但是大多數設計師在探索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時候把眼光僅僅局限在西方設計師眼中的東方服裝元素上, 例如:旗袍、盤扣、刺繡花紋、鑲滾工藝、少數民族服裝、京劇臉譜以及各種字體的漢字;或有限的幾種符號化色彩上, 例如:紅、黑、黃等等, 認為這便是中國幾千年服裝文化的精髓。雖然這些都是傳統服裝元素中的一部分, 但這絕對不是傳統服裝文化的全部。眾所周知服裝是一種文化藝術的反映形式, 僅從形式出發的研究畢竟不能觸及更深層次的東西。而傳統服裝背后的底蘊——傳統哲學、文化和藝術更為有研究價值?,F狀是目前全民性對傳統文化和哲學存在盲區。導致目前對傳統服裝的研究停留在表面, 始終不能深入的局面。

這種傳統文化藝術和傳統哲學盲區之所以形成, 是由于在近現代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曾經出現的一系列破舊立新的改革, 把傳統文化的形式與內涵統統“拆”除了, 造成現代中國文化與傳統中國文化之間的斷層。其中破壞性最大的就是文化大革命。這次對傳統文化的徹底清掃持續了近十年, 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而之后的現代中國教育對傳統文化教育部分的缺失, 進一步加大了這種斷層, 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全民性對民族特征文化哲學的喪失。而這在實際上形成了中國服裝設計不能脫離西方服裝文化, 缺乏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原創設計的根源。

所以中國服裝要想立具有特點必須先解決對傳統哲學、文化和藝術的盲區問題。

2 魏晉玄學與傳統文化藝術

在中國哲學藝術思想的發展史上魏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而對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影響最為深遠的思辯哲學——玄學在這一時期產生、發展并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純粹性和深刻性。玄學由道家、儒學思想發展而來, 推崇無為論、性情論、自然論, 透漏著東方民族的憂郁感。玄學的重要論題是“神”, 何晏說“不疾而速, 不行而至”其中的“神”, 即不為任何有限事物所限定的無限。玄學是一種真正思辯的純哲學, 以內在的思辯風貌和精神狀態來體現自我, 使得人和人格成為這一時期哲學和文藝的中心。文人儒士們紛紛脫離物質約束, 追求一種內在的“精神、格調和風貌”。一種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純”文藝產生了。這為以后的美學和藝術提供了形式上的方法論基礎, 逐步塑造了中國藝術自覺的特性, 造成了中國幾千年文化藝術超越有限而追求無限, 超越物質而追求精神的絕對自由的生活境界, 逐漸形成了中國文化藝術思想中重神尚韻的民族特征。服裝上, 寬衣博帶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服飾風格, 奠定幾千年中華服飾的基本形制。這種寬松瀟灑的服裝形式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 有意弱化人體, 掩蓋人體, 模糊性別差異, 色彩方面也崇尚淡雅素凈的配色, 結構方面一律采用平面的裁剪方式, 通過對服裝形式本身的弱化, 體現的是人在著裝之后的一種由內而外的文人氣質, 表現的是服裝本身之外的一種自由思想狀態, 是一種動態美。

3 從形式出發的研究與從文化哲學出發的研究結果比較

從形式出發對傳統服裝文化的研究是一種舍大取小的研究視角, 這種研究視角往往把研究對象局限在一個狹小的具象的范圍, 研究與探索的領域只能停留在物質層面比如:面料、色彩、服裝結構、設計元素等, 在幾千年的中國藝術中追求恰恰不是這些具象的東西。所以缺少了哲學文化思想的統帥, 埋頭于這些細節中, 必將如霧里看花失去方向, 得到的往往是工藝復雜色彩絢爛與現代生活和審美格格不入的手工圖案和色彩, 必將得不到市場的肯定, 也不能振興中國服裝文化。

筆者認為, 研究傳統服裝藝術, 重要的是要學習那種內在的才情、品格和風采。服裝是一種藝術形式, 是文化的具象符號, 直觀反映了一個民族、一種文化的基本特征。它應該具有藝術的思想和特點。歷史上, 中國藝術經過魏晉玄學的陶冶, 形成了“不計工拙”的自覺藝術特點。作為藝術形式之一的服裝設計, 在研究學習古代藝術時, 不應該把工藝、結構作為研究的唯一對象, 而應該以傳統藝術中提倡的神韻和物質之外真正的精神自由狀態作為研究的指導。在這種超越有限的自由狀態指導下探索色彩、款式、工藝和結構方面的處理方法。站在神韻的角度去研究傳統服裝文化勢必如同登高望遠, 視野大開。而在款式、工藝和結構這些有限物質層面則不必局限于中國傳統工藝處理手法, 可以大膽借鑒現代服裝設計中優秀的成果, 以達到“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的境界。只有這樣用哲學文化統帥技術才能使傳統服裝文化自然的切入現代生活和現代審美中來。

4 結語

可見, 研究中國傳統服裝不應該用西方思維方式從工藝、結構這種物質層面上著手而應該從文化根源上、氣質神韻上進行探索。這樣才能避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知其形不知其神”的尷尬處境, 才能真正抓住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所提倡的有限之上的無限境界。

摘要:本論文旨在為研究傳統服裝提供一個新的視角。筆者認為對傳統服裝文化的研究不應該單純從面料和工藝層面研究, 深入到其背后的文化和藝術層面更重要。通過對魏晉玄學的分析和了解, 發現其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影響極為深遠, 這也包括其對服裝的影響。

關鍵詞:魏晉玄學,傳統服裝文化,服裝設計

參考文獻

[1] 黃能馥, 中國服飾通史[M].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7, 5:63~67.

[2] 袁仄, 中國服裝史[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 12 (2) :1~8, 48~57, 138~161.

[3] 沈從文,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M].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2005, 4 (1) :194~238.

文化與傳統范文第3篇

關鍵詞:科技創新;文化創新;雙輪驅動

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是一個國家成為強國的重要標志。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家支柱性產業是我國發展的當務之急。正是出于以上考量,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2010年新興文化產業發展迅猛,網絡出版、手機出版、動漫網游和數字印刷等戰略性新興文化產業增長速度超過50%。”[1] 2013年1月發布的《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3)》指出:2012年我國文化產業總產值突破4萬億元人民幣,文化產業在我國GDP中所占比重進一步提升。文化與科技融合已經成為我國實現文化產業整體升級轉型的重要突破口。

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化底蘊深厚,文化機構匯聚,文化企業眾多,文化人才薈萃。在國家高度重視文化發展之際,北京應充分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的示范帶動作用,打造全國文化體制機制創新的示范區、文化科技創新的策源地、新興文化業態的領航者。北京市宣傳部長、副市長魯煒曾在講話中表示“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北京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也擔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2]

一、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融合下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首都經濟重要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僅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實力不斷增強,在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方面也有了較大提升。北京市文資辦主任周茂非在報告中提到:2011年,北京文化創意總收入突破9000億,實現增加值已達到1989.9億元,占GDP的12.2%。在北京市的服務業當中,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僅次于金融產業的第二大產業。然而,從城市功能和產業發展需求來看,北京市的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傳統的優勢行業還面臨著轉型升級,特別是需要提高文化產業中的科技含量。同時,像設計創意、動漫網游、數字新媒體等新型的業態總體規模也偏小。這就要求必須加快推進文化、科技融合的步伐,以先進科技為支撐促進文化產業的順利轉型。北京科技資源最豐富、科研能力最強、科研人才最集中、科研成果最豐碩,具有明顯的科技資源和創新能力優勢。其中,各級科研機構213所,兩院院士人數在全國的比例為36%,各類高校北京有80余家,申請專利、授權總量都居全國省市前列,特別是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已經達到了5.8%,這個數字已超過發達國家水平。充分利用北京優勢,促進科技與文化產業的融合是新形勢下北京文化產業實現跨越發展的必然選擇。

通過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的融合,北京著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文化軟實力進一步提升,以數字出版引領未來閱讀方式的變革,用創意驅動特色文化城市的建設,構建文化創新戰略,提升文化影響力。同時,科學創新還為文化遺產的保護、文化復興、文化的跨界融合等提供了新路徑。具體來說,這些年北京十分注重研發與文化的密切結合,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徐徐展開的畫卷,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清明上河圖》,再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獨家數字內容供應商,這些重大科技項目是北京文化創新與科技團隊的完美體現。

“十一五”期間,北京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20%。“2010年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1692.2億元,比上年增加近200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的12.3%。2011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收入突破9000億元,實現增加值1938.6億元,現價增速14.2%。”[1]具體來說,在出版領域,具有零污染、低成本的納米綠色制版技術研發獲得重大突破,納米綠色制版技術已在懷柔產業化、報刊等領域應用。在數字電視發展上,率先攻克了交互式多媒體服務軟硬件系統和基于有線線纜回傳的雙向機頂盒。此外,噴墨數字印刷技術、三網融合關鍵技術、文物保護監測技術等一大批項目,展現著北京科技與文化融合的繁榮景象。

“十二五”時期,北京將全面推進“雙輪驅動”戰略,力促科技與文化的融合發展。2012年5月,在第八屆文博會上,科技部、中宣部、文化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首批16家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北京市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海淀園為核心,聯合石景山區石景山園、東城區雍和園、西城區德勝園共同建設中關村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2年1月至8月,示范基地所在的海淀區文化創意產業總收入超過2200億元,占整個北京的42.8%。

中關村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成以來,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雙輪驅動戰略,堅持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融合發展、輻射帶動、開放交流原則,逐步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努力推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按照規劃,“到2015年,示范基地力爭實現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2100億元,年均增速15%。”[3] 2020年,基地將實現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4000億元,規模以上文化創意企業7000家以上,力爭在20年內將北京建設成為在國際上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

二、北京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融合主要特點與不足

文化產業與科學技術的結合不斷改變著文化的業態。一方面,文化和科技互相驅動,促進產業升級驅動經濟發展。文化因素提升科技產品的文化內涵與商業價值,技術手段變革改變了文化內容制造與傳播的方式與途徑。另一方面,科技與文化融合帶來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

(一)主要特點

目前,北京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融合主要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知識產權是科技與文化融合新業態的核心;二是中關村是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的重要陣地;三是創意產業是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的重要引擎;四是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由單項突破走向協同創新。

1.知識產權是科技與文化融合新業態的核心

文化產業領域的科技與文化融合以數字化技術為主,即以知識產權為核心創新產品形態,掌握關鍵專利技術,以內容為制勝的根本。例如,北京市中關村石景山近年來的發展非常迅速,主要得益于一批文化創意企業以及其技術創新和版權內容為主的運營模式。2012年石景山區的文化創意企業實現收入超過24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將近20%。

2.中關村是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的重要陣地

2009年3月以來,國務院批準建立中關村國家示范園區,并相繼出臺“1+6”系列先行先試政策,推薦人才特區建設和服務業綜合改革等系列創新試點工作,并取得顯著效果。使得中關村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發揮了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支撐作用,促進了科技與文化的融合。2011年,示范區文化創意企業6201家,總收入4600億元,示范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34.4%。2012年上半年,示范區文化創意產業延續良好發展勢頭,總收入、利潤、實繳稅費和出口總額等指標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速度。

3.創意產業是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的重要引擎

對文化產業尤其是文化創意產業而言,融合高新技術,已經成為產業得以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2010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生產總值占GDP的比重為12%,居全國第一(詳見表1)。2011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約1989.9億元,同比增長14.2%,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2.2%;全年文化創意產業收入達到9012.2億元,增速超過21.1%。2012年僅前8個月,北京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單位收入達5203.5億元,同比增長12.9%。

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首都的支柱性產業。與此同時,一些由科技直接推動的高端的文化業態,比如動漫網游、數字出版等,這些新興業態代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已逐漸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4.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由單項突破走向協同創新

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由單項突破走向協同創新,由單純注重研發走向產學研結合這是北京文化與科技融合所呈現出的重要特點。在政府主管部門的政策引導以及市場需求的強力帶動下,融合發展、協同創新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并已經轉換成為許多地方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企業推動自身轉型升級的戰略舉措。而主管部門的引導、地方政府與各種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也使得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層次與水平不斷提升。

科技與文化的融合也由單項突破走向協同創新,由單純注重研發走向產學研結合。比如,《文化資源數字化關鍵技術及應用示范》、《文化演出網絡化協同服務及應用示范》兩個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的研發團隊,就整合了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國家圖書館、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廣州大劇院、中國傳媒大學等相關產、學、研機構的研究力量,針對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關鍵科技問題,展開協同攻關,并在第一時間將研發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而在2011年度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和國家文化創新工程項目申報中,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文化企業,他們聯合相關的科技研究機構,組成產學研結合的團隊,以聯合申報的方式承擔了項目。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結合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正在初步形成。

2011年初,中央歌劇院就與多所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共同成立了數字化舞臺工程聯合實驗室,承擔了文化部“數字化舞美科技應用研究”項目,2012年中央歌劇院又承擔了國家科技提升計劃項目《模塊化舞臺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該研究實現高新技術和文化藝術完美結合,突破學科、領域、行業的壁壘,充分利用國防現代化的技術優勢,融合軍用高端技術與文化創意產業內容,從智能創意、虛擬世界、高效實時交互等技術體系入手,整合、提升傳統人工操作、人力生產的文化產業發展能力。將數字化高新技術在舞美領域大膽運用,并加快與大企業的全面合作,構建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為核心特征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是中央歌劇院文化創新發展的重要目標。

(二)不足之處

當前,北京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

1.科技對文化發展支撐不夠,仍需建立和完善支撐、引領文化發展的科技體系

特別是在文化產品的創作力、表現力、競爭力、傳播力和影響力,還有待進一步借助科技的引領和支撐,實現整體提升??萍寂c文化融合意識有待加強,融合深度和廣度有所欠缺。目前,文化創意與科技成果結合的方式和途徑越來越豐富,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空間更為廣闊。文化與科技融合也必須化傳統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尋求結合點。同時,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方式應當更加豐富多元,要有基礎技術推動文化發展的一面,更要有文化創意促進技術研發的一面。

2.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基本工作機制不完善、驅動力不足

目前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基本工作機制無論是市場機制還是政策機制都存在問題。

(1)就市場層面而言,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市場機制還未完全建立,在當前文化與科技融合條件下,亟需構建適合自身要求的自主創新市場激勵機制和體系;發揮政府主導功能,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建設,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和需求導向相結合的動力機制;綜合現有的自主創新具體模式,在文化內容、文化傳達、文化演化等領域,從技術層面分類培育和形成多元化的自主創新模式。

(2)就政策層面而言,形成文化與科技融合自主創新發展的有效激勵,需要加強具體政策措施的支持和引導作用,為我國文化科技融合的自主創新能力培育提供動態、多元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和優化政策供給體系,實施重點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突破戰略。建立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政策機制,需要在以下方面給予足夠的注意:有效結合自主創新生產力與文化產業發展政策,強化財稅金融政策支持的疏通和引導作用;發揮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保障和激勵作用;加快推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的轉化平臺建設;針對重大創新領域提供專有的政策支持體系;強化文化創新人才隊伍的政策激勵。

(3)就體制層面而言,文化系統和科技系統長期以來雞犬之聲相聞而老死不相往來,文化體系的科技意識不強、科技體系對文化不精通,導致多年來我國科技與文化各自發展、互不往來。因此,需要在體制改革上做足文章,打破兩個系統長期分隔的局面,尤其是在人才的培養和使用上,要實施柔性人才政策,以智力服務為核心,突破工作地、工作單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為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打破體制性障礙。

3.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效率不高

科技與文化的融合效率低下的狀況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導致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缺創意”,文化科技難融合。用現代科技傳承文化,技術在其中并非最重要的因素,傳承正確與否才是關鍵。而傳承文化這座摩天大廈的地基則是創意。創意是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文化產業的經濟魔方??萍寂c文化的融合,創意則是中間的媒介。創意為媒的根本是人才,而人才的匱乏成為了直接的制約因素。

(2)“少資金”,自發對接有難度。除了缺少創意,資金不足也成為了令不少文化企業頭疼的難題。成立于2008年的北京前門文化有限公司,設計的所有產品都帶有濃厚的前門地域文化符號,目前開發了40余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商品。由于缺少資金,企業的研發投入小,產品的開發深度不夠,反而影響到市場。

(3)科技環境存在不足。關鍵技術支撐作用尚待挖掘,科技應用仍顯不足。以動漫行業為例,由于電腦繪圖技術、渲染技術等關鍵技術長期被國外廠商壟斷,國內應用水平不高,使得我國動漫行業活動始終處于產業鏈低端,即使有好的創意,但無法通過先進科技手段成為優質的可視化產品,故無法與DISNEY等國外力量競爭。2009年全國原創電視動畫片,北京市為9357分鐘,杭州市為27409分鐘,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科技應用明顯不足。

(4)創意產業人才不足,人才結構失衡。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急需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高層次、高素質的文化創意人才,一批兼具創意與技術背景、實現創意內容產業化的高級經理人。以動漫游戲產業為例,2009年,我國僅影視動畫和影視特效人才缺口就達15萬人。2010年以來,平均每月的動漫招聘崗位約1000個,這其中,“動漫美工、程序開發”相關崗位占到85%。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優勢資源應該向企業流動,而現在的優秀畢業生都去考公務員進入政府部門了。如何形成優勢資源的企業化流動機制也值得我們思考。[5]

(5)品牌意識缺乏,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有待增強。缺乏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難以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和國際化整體水平的提升。就北京影視行業而言,規模較小,目前僅有歌華等少數具有影響力的傳媒集團,還沒有形成跨媒體、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傳媒集團。

三、北京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融合雙輪驅動戰略核心與具體措施

為了適應當前北京文化發展形勢,解決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需要進一步推動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加快形成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雙輪驅動”發展模式,這“符合首都作為國家中心和文化中心的發展定位,是對過去科技創新驅動戰略的深化和拓展。”[6]

(一)戰略核心

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的雙輪驅動戰略核心在于多層面、全方位實現北京科技與文化的協同創新與深度融合。主要體現在物質、制度和精神三個層面。一方面,科技對文化有著重要的支撐與推動作用。在物質層面主要表現為科技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在制度層面主要表現為科技對文化制度變遷的驅動作用;在精神層面主要表現為科技實踐對文化內涵的豐富以及文化價值觀的演變的推動作用。與此同時,文化對科技的發展具有引導和制約作用。在物質層面主要表現為文化引領下科技形態的演變;在制度層面主要表現為文化制約下科技制度及科學管理的完善;在精神層面主要表現為文化驅動下科技文化的繁榮與滲透。

北京科技和文化創新雙輪驅動戰略不是簡單的科技加文化,而是通過科技來實現支撐文化和生產力發展,通過文化的創新發展來引領科技的進步和應用,將科技創新滲透于經濟發展的各個產業和環節,文化創新致力于探索發展精神動力和提升軟實力,從而形成了雙向互動、協同創新的過程。

(二)具體措施

北京深入實施“雙輪驅動”戰略,需要在戰略和實踐兩個層面具體落實。

1.從戰略層面,要加強頂層設計,著重打造4個平臺

把文化與科技融合與協同創新作為首都文化和科技發展的整體戰略,著重打造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的4個平臺。

(1)科技文化創新項目研發平臺。以中關村海淀園等科技園為龍頭,聯合科技共同成立研發公關團隊,對當前文化企業和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科技難題進行研發。抓好重大項目,緊緊圍繞文化需求,加大數字電視、數字出版、三網融合、物聯網等關鍵技術的攻關,推動科技成果運用。

(2)科技文化創新企業融資平臺。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成立北京市文資辦,統籌協調全市文化資源整合、重大項目投資等推動金融產品創新,放大政府資金的杠桿效應,吸引社會資本的全面加入,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3)科技文化創新產品交易和中介平臺。促進資本、人才、技術等各要素的優化配制,培育和發展面向社會從事文化科技咨詢、技術評估、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的文化科技中介服務,讓科技與文化創新成果快速進入市場的同時有效降低文化科技創新風險。

(4) 科技文化創新知識產權平臺。完善知識產權評估體系,加強文化科技融合的知識產權管理、創新、保護和運用。凡進入北京市場的文化與科技的制度創新產品,一定要事先確立知識產權,唯有如此,才能切實保護科技與文化創新的智力成果,為二者的融合和可持續創新提供保障。

2.從實踐層面,加強成果轉化應用,著力打造4大體系

要加強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科技研發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著力打造以科技創新支撐文化創新與發展的4大體系。

(1)文化科技資源整合體系。通過建立多層面、立體的網狀聯系,促進文化與科技全方位交融,通過高科技含量的文化制作、包裝、傳播及成果應用催生出全新的文化業態和文化產品,基于網絡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發展的新興文化產業,如移動多媒體電視、手機廣播電視、數字出版、數字廣告等。

(2)文化科技成果應用體系。北京將繼續堅持研發與轉化并重的宗旨,加強文化科技成果的中介服務,完善交易市場,為成果轉化創造條件、搭建平臺、提供支撐,將先進成果應用到弘揚傳統文化、培育新興業態、保護文化名城、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方面,不斷提高技術成果應用和轉化。

(3)文化科技融合的承載體系。近年來北京市重點實施高清數字電視交換推廣工程、數字文化社區、云計算和云服務平臺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北京將充分利用首都在區位、文化、科技和資本方面的優勢,著力建設中關村國家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支持文化科技園與文化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推進一批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科技含量高的重大文化科技項目,實現文化科技創新成果的項目化、市場化和產業化。

(4)文化科技融合的支撐體系。在體制機制上要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建立和完善都市合作機制,整合各方力量,推動首都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政策上要完善認定標準,在項目、用地、資金等方面先行先試。在人才培養上建好人才發展平臺,引進和培養文化科技領軍人才,把首都建成文化、科技的人才高地。

參考文獻:

[1] 蔡靈,沈哲彥. 2013-2017年中國文化產業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建議報告[M].中投顧問,2012.

[2] 石丹.2012中國文化產業30人高端峰會舉行[N]. 朝陽報,2012-9-24.

[3] 李苑,韓業庭.首批16家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N]. 光明日報,2012-5-21.

[4] 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隊. 北京統計年鑒(2003-2011)[EB/OL]. [2013-2-1[.http://www.bjstats.gov.cn/sjfb/bssj/ndsj/.

[5]王一鳴.2012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盤點及調整策略[J]. 中國市場,2012,(50).

[6] 劉好光. 文化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戰略[N]. 中國教育報,2012-12-7.

(編輯:周南)

文化與傳統范文第4篇

近年來,胡錦濤、習近平、李源潮等中央領導同志在多次講話中提出“官德”教育和“官德”修養。在學習領會和落實黨中央“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從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評價標準”等一系列指示精神的同時,結合執法與服務的崗位實情,我深刻地感悟到:加強官德修養,必須從講求“公心對上,真心對下”做起。

一、認清官德之核心,是加強干部官德修養的重點

《國語》云:“德,福之基也,無福而基隆,猶如無基而厚墻也,其壞也無日矣。”其大意是說:高尚的品德是成功的基石,品行不好而福祿再多,就像沒有堅實的地基而壘砌的墻體,倒塌是遲早的事情。

民講民德,官講官德。老作家蕭軍曾說過,“好人不見得是好官,但好官卻必須首先是好人;沒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當官肯定要跌跤子。”因此為官者除了要遵守樂于助人、扶危救困、尊老愛幼、儉樸禮貌、從善如流等普遍的道德規范外,還必須遵守官德。所謂官德,即為官者的道德,是指領導干部在實施領導、管理、協調、服務中所具有的道德意識、道德活動及道德規范等。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孔子十分強調為官執政者自身道德行為的重要性。如果做到身體力行,成為人民的楷模,那么即使不號召、不發布命令、人們也會自覺仿效。官德的核心是以民為本,它決定了官德修養的重要性。官德修養具有強烈的示范作用,它關乎黨風、民風和國計民生。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魚水之情,事實上也都有賴于這種上行下效的道德示范效應,并會引發社會的良性循環。

二、從實際工作入手,講求“公心對上、真心對下”,不斷加強官德修養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因此,官德如何,對社會影響極大。作為基層一名科級干部,身處執法一線,身負聯系紐帶之重任,既不能對上唯命是從,報喜藏憂,弄虛作假,又要對職能權限內的執法及身邊的執法人員負責。大局意識和嚴格律己是最基本的標準,因此必須從“公心對上,真心對下”做起。

“公心對上”,顧名思義即公心對待上級。就是站在公正無私的立場上,下情上傳,上情下達,實事求是地對上級負責。在工作當中要堅持公心為重的原則,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處理問題,決不能為了多出政績、快出政績,或哄上級高興,出假政績、報假情況,更要有力杜絕 “前吃祖宗飯,后吃兒孫糧,為了本任順利,給后任留下隱患;為了眼前火焰高,不管后人沒柴燒;本人出成果,后人吃苦果”等不良現象的發生。在處理敏感事務上要出于地公心,敢于堅持原則,公正處事。有人擔心這樣做會挨批、穿小鞋,其實不盡然,只要我們實事求是反映情況,善于溝通協調,按原則辦事,一定會得到領導和他人理解支持的,因為這樣做, 不僅是對自己負責,對工作負責,也是對上級負責。

“真心對下”,即真誠體恤下屬與群眾。就是既要有情系群眾之心,更要有服務群眾之道。古人云,“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作為領導,應該充分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做群眾的貼心人、代言人。主動與干部同甘共苦,與群眾交朋友,了解他們所想所需,以群眾的心聲為自己的行動方向,切實做到對上對下一致,人前人后一致,任職前后一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以真心、動真情,把務虛的工作做實了,把務實的工作做細了,才能于無形中樹立自己的威信,從而贏得群眾最廣泛的支持和信賴。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人的情感是對流的。你給對方一個微笑,對方回報一份真誠;你對群眾獻上一份真心,群眾回報給你百倍的支持;你給下屬一份愛心,下屬回報給你十分干勁。這就是作為一個領導干部“真心對下”所得到的最豐厚的回饋。

三、如何做到“公心對上、真心對下”是加強官德修養的關鍵 “公心對上,真心對下”,是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一致性的有效結合,是各級領導干部最基本的行動指南。

要真正將這一思想落到實處,除了教育和自律外,關鍵還要靠制度和監督來實現。這就需要我們一方面注重制度的完善,從而發揮制度約束力;另一方面積極發揮監督職能。一是群眾的監督。領導干部是不是“公心對上,真心對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赏ㄟ^多種民主渠道,定期不定期讓群眾對領導干部的官德進行評議;二是上級的監督。上級部門應責無旁貸地抓好監督。對下級既要聽其言,更要究其實,做得好的要表揚并倡導,言行不一的應嚴肅批評,造成嚴重后果的嚴格處理,追究責任。

通過上下共同的監督,督導領導干部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做到一致。只有把自律與他律、把內在修養和外在約束結合起來,才能使這一思想精髓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四、要做到“公心對上、真心對下,就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以民為本,心懷構建和諧社會之愿望。

共產黨的干部必須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理應全身心投人,兢兢業業地埋頭苦干,不斷加強官德修養,強化愛崗敬業精神,堅持以民為本的意識。這就要求廣大領導干部注重人民利益,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注重人民權利,保障人民依法享有的廣泛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護人權;注重群眾的智慧、力量,堅持相信和依靠群眾,走群眾路線;注重群眾情緒,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

領導干部樹立什么樣的官德,關系到人心向背,關系到事業興旺。視人民利益為最高利益,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視人民為父母,視百姓為兄妹,千方百計為人民辦實事,盡心竭力為百姓解難事,實心實意為群眾做好事,這就是領導干部應該樹立的官德。構建和諧社會,絕不只是一句口號,高喊幾聲作罷。社會各階層心懷構建和諧社會之迫切愿望,加之共同關注參與并有所作為,方可完成構建和諧社會這一宏偉目標。

2、身體力行,做好大家長與小家長。

官德并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要靠每個領導干部去具體實施的行為。在道德結構中,官德首推為影響最大,最受人關注的一種職業道德。我們知道,道德教化,包括“言傳”和“身教”兩個方面。而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同樣具有鮮明的形象示范作用。從現實意義來講,官德修養的時代特征具體表現在:政治上要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愛黨、愛祖國、愛人民;在工作作風上廉潔奉公,大公無私;在生活作風上勤儉節約,尊老愛幼;在人格上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做老實人。凡此種種,領導干部只要率先垂范,無不受到人民尊重和頌揚。例如:歷史上的清官包公,一代廉吏于成龍,社會主義時期好榜樣焦裕祿,新時期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他們在官德修養方面都為我們領導干部樹立了榜樣,以身體力行感化廣大群眾,激發起廣大人民群眾普遍的公德感,從而在社會上樹立起良好的社會風氣。

在學風上,善于理論聯系實際;在思想作風上,善于反思和創新,善于正確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思想武器,不斷進行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在工作作風上,善于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生活作風上,堅持艱苦奮斗、嚴禁鋪張浪費,防微杜漸、拒腐防變;在領導作風上,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做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切蛋糕的人最后吃蛋糕”,“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中華民族素有 “君不正,臣不忠”,“公不慈,兒不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等傳統文化心理,決定了身為“帶頭人”的領導干部必須具有崇高的人格修養,這樣才能帶動整個社會風氣的澄明 。這就要求每個領導干部不以官自居,不以官為先,而是遵從以民為先之道;同時始終堅持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統一起來,慎獨、慎微、慎始、慎終,自覺做到清正廉潔、嚴于律己、淡泊名利、兩袖清風之正派;另外要敢于堅持原則、伸張正義,不隨波逐流,能經受住各種考驗、誘惑。在單位中,做盡心盡責的“大家長”,在社會上,做一個守法文明的好公民,在家庭里做合格稱職的“小家長”。

3、立足崗位,用心感悟“執法就是服務”的理念。

身為基層執法干部,確立“執法就是服務”的理念,是做好執法工作的思想保障,也是加強官德修養的基礎。從近期開展的“城管+商戶”共建共管活動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執法與服務的辯證統一。作為執法者,投入執法的過程,也是服務的過程。執法前,是對當事人及違法事實做一個總體或框架性的預案。執法中,在現場的即時溝通,更有現場感和針對性。心理學講,人與人之間存在“心理距離”。如何克服執法干部與執法對象之間的戒備甚至是抗拒性的心理距離呢?通常情況下,執法程序的合法(如執法干部可通過出示證件、告知對方享有的權利等)和溝通的真誠(如主動宣講政策法規條文、耐心解答當事人的疑問等)來推翻兩者之間的“障礙墻”,從而建立與執法對象之間的信任感,縮小當事人與執法干部之間心理上的距離感,建立良好的溝通界面和渠道,以期實現溝通無界線。執法后,及時做好必要的溝通,了解當事人對處罰的認可態度、處罰之后的寄予等等“善后行為”,對日后工作的動態管理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與當事人的溝通中,要經常自問“假如我是當事人,我希望看到的文明執法是怎樣的呢?!”“如果我是當事人,如此處罰,我會不會心服口服呢?!”利用心理學中“換位思考”的啟示去做一些有效的說教與勸導,往往會事半功倍。在執法過程中,要人性化管理與細節管理并重,通過實際行動使商戶深刻體會到“執法就是服務”理念的貼心、用心與誠心,將“執法就是服務”理念貫穿于執法活動與共建共管活動的始終,

文化與傳統范文第5篇

【摘要】良好的修養對人的一生很重要。良好的修養主要有科學文化素質的修養,思想道德素質的修養等等。具體有和善親切、謙虛隨和、理解寬容、熱情誠懇、誠信守約等等。幸福的定義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幸福的理解,幸福最主要的含義則是內心一種美好甜蜜的感覺。幸福是簡單的,它沒有貧富差別,也沒有地位高低的差別,需要僅僅是用一顆真心去體會。幸福與良好的人生修養有著密切的關系,好的修養不僅讓自己的人生過得精彩,也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有意義,還能讓自己擁有幸福,擁有美麗,擁有快樂。 【正文】在自我修養中,首先修養的內容是科學文化素質的修養,這是一種知識、一種生存技能、一種文化精神的修養。第

二、審美素質的修養。美的形態有很多,包括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和人生美等等。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第

三、政治素養。第

四、思想道德素質的修養。如果思想道德都歪了,其他的修養就前功盡棄了。另外一個就是心理素質的修養。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面對生活的種種意外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會過一個完整的人生。 主要的修養有以下幾類:

(1) 和善親切。對人要和善親切,彬彬有禮,從內心去愛去關心去幫助別人。要仁慈溫柔,不單對自己的家人要有愛心,對別人也應有"愛人知己"的精神。 (2) 謙虛隨和。古人說:"滿招損,謙受益"。謙虛總是受人歡迎的良好態度,不因自己比他人多一點知識或一技之長而津津樂道:不因自認為比別人強而以比別人高一頭的姿態出現,這樣會讓別人“退避三舍”。

(3) 理解寬容。理解是情感交流的基礎,也是成功的交際和建立友誼的橋梁。理解別人的需要和行為習慣;理解別人的情緒情感;理解別人的立場觀點及態度;甚至理解自己所不喜歡的人的言行。

(4) 熱情誠懇。對待別人應該熱情、親切,自然、真誠。切忌虛假過分的熱情,應該掌握熱情的尺度。誠懇不口是心非,無論說什么、做什么,需由內心發出,幫助別人,需誠心誠意,不帶有目的。

(5) 誠信守約。講信用,無信則不立,無信則無德,無信則不肖。一個人能夠在社會上立足,靠的是信用。誠信二字,這是做人的起點,是要經過努力才1能做到的。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內存的多樣化,這就需要增強時間觀念。參加各種活動要守時,遲到不論什么原因都是失禮的。不能如約要事先通知,讓人久候是對朋友的怠慢,但過早到也不好。無故失約、失信,會使你的形象在人的心目中黯然失色。對別人的要求應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實際情況給以答復,切不可妄開空頭支票。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種通過人的能動和受動,而與人相關聯著的對象或環境或過程,對人的內在尺度結構的符合狀態2。幸福其實很簡單。一杯淡水,一杯清茶可以品出幸福的滋味;一朵鮮花,一片綠葉,常??梢詭硇腋5臍庀? 12 《與未來同行》

《道德與人的幸?!?一間陋室,一卷書冊,可以領略幸福的風景。3幸福不僅在于物質的豐裕,幸福更在于精神的追求與心靈的充實,幸福是一種感受,一種意識,體驗幸福,要有一顆純正的心靈,要有懂得欣賞自然,甘于淡泊的智慧,要有寵辱不驚,縱橫天地的氣度,名譽和鮮花常常帶給功名顯赫得人物,然而物質的幸福常常是被人看中,更甚于精神的幸福。幸福是精神的充實,心靈的寧靜,靈魂的坦蕩,其次,才是物質生活的安逸。幸福是一個謎,你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有人說過:“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寫的,它只能體會,體會越深就越難以描寫,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實的匯集,而是一種狀態的持續。”幸福不是給別人看的,與別人怎樣說無關,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滿快樂的陽光。幸福就是當我看不到你時,可以這么安慰自己:能這樣靜靜想你,就已經很好了。幸福就是我無時無刻不系著你,即使你不在我身邊。幸福就是每當我想起你時,春天的感覺便洋溢在空氣里。幸福:就是不管外面的風浪多大,你都會知道,家里,總有一杯熱騰騰的咖啡等著你。幸福就是當相愛的人都變老的時候,還相看兩不厭。幸福就是可以一直都在一起,合起來的日子是一生一世,從人間到天堂„„

人奮斗一生終究歸結于追求幸福,人生幸福應該有道德法律修養的約束才能呈現出來!對幸福的理解和追求可以折射初一個人的價值最求、精神境界、文明修養和道德情操。“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等等古語說明當一個人的知識閱歷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便可以取得成功。這說明了文化修養與成功的關系。幸福的追求需要勇氣和汗水,這就與個人的修養道德和思想情操相關了“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一個人想要到自己所期待的幸福,要有敢于嘗試的勇氣還要有“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 的激情。有良好修養的人,會明白幸福不是說說而已,從思想上他會讓自己為之奮斗,并且明白做這件事要收到的結果以及有敢于接受在完成這件事之前遭遇困難的良好心態。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們要相信世界這么大,總會有屬于自己舞臺。然而這樣的思想和行為往往取決于我們的修養及習慣。有良好修養的人,也會有良好的心態和高尚的情操。他不會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和受挫放棄自己,因為他明白成功不是一兩天的努力就可以換來的。他需要的是長久的耐心和不懈的努力。一個有良好修養的人一定會明白“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深刻含義。并把它行動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同時也會明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對人的一生的重要作用。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大學生給我們給自己設定目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目標設定過高固然不切實際,但是目標千萬不可定得太低。在21世紀,競爭已經沒有疆界,你應該放開思維,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給自己設定一個更具挑戰性的標準,才會有準確的努力方向和廣闊的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另外,只在一所學校取得好成績、好名次就認為自己已經功成名就是可笑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上有人,而且,不同地方的衡量標準又不一樣。所以,在訂立目標方面,千萬不要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后”的思想。我們應該憑借自己的智慧,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成功路。這 3 《風中的蓮花》 里有無數的機遇在等著你們,只要你們用智慧主動選擇,成功隨時都有可

4能降臨到你的身邊!

文化與傳統范文第6篇

發布時間:2010-10-23 來源: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作者:張亞林/楊德森

道家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的一個哲學派別。它認為“道”是派生天地萬物的精神本原,所以稱為道家。春秋末年的老聃和戰國時期的莊周是道家哲學思想的主要代表,所以道家思想又稱老莊哲學。

老莊哲學中的許多處世養生之道,無論過去或者今天,都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它能緩解精神應激、撫慰精神創傷、調整心身狀態,對于與精神應激相關的疾病,它是一付對癥的良藥。

道家認知療法是在道家的處世養生哲學和我國古代樸素的辯證法的基礎上,參考國外成功的經驗,并結合我們多年的心理治療的臨床體會而創立的。它主要是通過改變個體的認知觀念和應對方式來達到調節負性情緒、矯正不適行為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道家認知療法分為五個基本步驟。按每一步驟關鍵詞的第一個字母,此治療程序可簡稱為 ABCDE技術。

一、測查當前的精神壓力(Actual stress)

時間:60-90分鐘。

目標:幫助患者找出主要的精神刺激因素,并對精神壓力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內容和方法:應激有兩種性質,一種叫良性應激(eustress),它可以激發潛能、振奮情緒、增進健康。另一種叫不良應激,或稱為苦惱(distress)。大量的研究表明,不良刺激可以影響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及免疫系統的功能,從而導致疾病。因此,找出主要的精神刺激因素,在緩解和治療應激性疾病中有首要的作用。

但是,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清楚地知道他們患病的精神因素,或者不愿意承認這些精神刺激與他們的病狀有關。所以,要對患者進行耐心細致地解釋,消除其顧慮,使其認真地回憶并如實地報告。

為了使患者正確全面地理解應激源的概念,還要向患者說明,精神刺激不僅指重大的突發事件還包括反復遭遇的日?,嵤?不僅指令人悲痛的災難還包括令人興奮的喜事;不僅指客觀存在的生活事件還包括并非事實的錯誤感知與推測。應激源雖有其固有的性質和強度,但唯有患者實際感受到的精神壓力才對健康構成真正的威脅。要消除患者的精神緊張就要弄清患者的真實感受。為此,在與患者完成上述交談后,我們使用自評的生活事件量表 評估患者的精神壓力。

通過評估,我們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患者精神刺激的來源、性質及嚴重程度。然后經過綜合分析,判定應激源是屬于外在性的(即客觀產生,如天災人禍)、還是內在性的(即主觀產生,如杞人憂天),以便在治療時采取相應對策。

在完成該步驟的同時,輔以一般性的社會支持。

二、調查價值系統(Belief system)

時間:30-40分鐘。

目標:幫助患者完成價值系統序列表。

內容和方法:個體對事物的認知和評價,在應激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當某件事情發生時,不同個體會根據其自身的內部需要,分辨其性質。做出是大利、小利、大害、小害、或是無利無害的評估,然后產生大喜、小喜、大悲、小悲或無動于衷的情感反應及相應的行為。由此可見,個體的內部需要是決定情緒和行為的關鍵。內部需要一旦改變,情緒和行為也會隨之改變。

個體根據自己的需要形成了對各種事物的不同評價。最需要的是最有價值的,最不需要的是最無價值的,這就是個體的價值觀。

人生在世,通常都有許多的需要,如溫飽、健康、愛情、金錢、名譽、事業,地位等等。何者為第一需要,何者次之,何者再次之,依序排列,便構成一個人的價值系統。有的人為財死,有的愛情至上,有的仁義為重,有的名譽關天。價值系統直接反映了個體的內部需要,而內部需要又與個體的生理狀態、文化背景、以往經歷及現實處境有關。價值系統決定了人們對事物的態度,并制約其情緒反應和行為方式。理清患者的價值系統,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患者應激的主觀原因,使我們在運用道家思想幫助患者重建認知時有的放矢。有時候,患者在明了自己的價值系統后可產生“頓悟”,更有利于下一個步驟的進行。

評定價值系統時,要提醒患者,應完全按照他自身的想法去評分,而不要考慮別人的看法和社會的看法,更不要考慮孰是孰非。下面所列舉的都是人們通常的一些需要,讓患者首先從中選出他認為最重要的一項,評為10分;再選出他認為最不重要的一項,評1分。然后按此標準衡量其他各項并予以評分。如果患者認為還有此處未列出的項目,可補寫在后。 1.金錢 分, 2.自由 分, 3.安全 分, 4.愛情 分, 5.地位 分, 6.健康 分, 7.事業 分, 8.享樂 分, 9.權力 分, 10.和睦 分, 11.名譽 分, 12.情義 分, 13. 分, 14. 分。

三、分析心理沖突和應對方式(Conflict and coping styles)

時間:30-40分鐘

目標:分析確定患者的心理沖突,并了解患者的應對方式。

內容和方法:通過應激源和價值系統的調查,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發現患者內部需要些什么,而客觀環境又給他提供了些什么。兩者之間的不一致,就是心理沖突之所在。內部需要是個體生存和種族延續的必備條件,內部需要是推動人們從事各種活動的原動力。內部需要形成了動機??梢哉f,人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滿足需要。但是,客觀現實并不總是能夠滿足個體的需要。此時,個體便面臨著一種選擇,或是付出更大的努力改變客觀現實以滿足需要,或是改變自己的需求以適應環境。如果改變客觀現實與改變主觀需求同樣困難,心理沖突便形成了,這屬于性質相反而強度相近的心理沖突。如果若干種需要不可同時滿足,它們性質相同,強度相近,使人難以取舍,也會形成心理沖突。有時候,即使需要已經滿足,如果個體滿足需要的方式有悖于社會規范和道德良知,且兩種力量旗鼓相當,個體猶豫不決時,也會產生心理沖突。

人的一生始終處于不斷的選擇之中,因而人常常感到焦慮和痛苦。于是,人在成長之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一些方法,試圖減輕這種焦慮和痛苦。這些方式稱為應對方式(Coping styles)。常用的應對方式有以下八種 :1.壓抑或否認;2.傾訴;3.升華;4.物質濫用;5.發泄;6.自我懲罰;7.超脫和自慰;8.消遣娛樂。每種應對方式分為"不用、很少用、常用、總是用"四種情況,讓受試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填報。

經過心理沖突的分析,明了沖突雙方的性質和強度,然后根據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原則,強化一方、弱化另一方,以減輕或化解沖突。通過應對方式的了解,可針對其不當或不足之處予以調整或加強。

四、道家哲學思想的導入與實踐(Doctrine direction)

時間:100-120分鐘

目標:讓患者熟記32字保健訣,并理解吸收。

內容和方法:此步驟是道家認知療法的核心和關鍵。首先向患者簡單介紹老莊哲學的來龍去脈,亦可說明,老莊的道家人生哲學與我國另一大哲學派系即孔孟的儒家人生哲學是人生不同側面的反映,前者適合于身處逆境者,后者更宜于一帆風順者,二者互補,構成完整的人生。然后逐字逐句講解道家認知療法的四條原則,即32字保健訣 。

(一)利而不害,為而不爭。

此條由《老子》二十二章中的“不爭之德”引伸發展而來。利而不害,意思是說只做利己利人利天下之事,不為害己害人害社會之舉。為而不爭是指做事要盡力而為,且不爭名爭利,不與人攀比,不妒賢嫉能。前句屬起碼要求,應從現時做起,后句為崇高境界,需長期修養。

(二)少私寡欲,知足知止。

《老子》十九章、四十四章、四十六章,及《莊子·逍遙游》中反復強調了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的思想。人要生存、要發展,總是有欲望的,但老莊認為欲海難填。要減少私心、降低過高的物質欲望和對名譽地位的追求,只有知足,才會常樂;只有知止,才能避免危險。

(三)知和處下,以柔勝剛。

知和處下,是由《老子》四十一章中“上德若谷”的思想演化而來,和諧是天地萬物的根本規律,謙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知和處下能減少人際沖突、維持安定團結。以柔勝剛的思想則出于《老子》第四十三章和七十八章。老子以水為例,天下柔弱莫過于水,隨圓而圓,隨方而方,但大家都知道滴水穿石和水容萬物的道理。

(四)清靜無為,順其自然。

此句是老莊哲學的核心思想之一。老子崇尚“靜”,即所謂“非寧靜無以致遠”,老子的“無為”,不是什么都不做,這里的“無為”是與“妄為”的對抗。順其自然,就是說不要勉強去干那些有悖于自然規律的事情,不要強迫蠻干、不要倒行逆施、不要急于求成。要了解和掌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因勢利導,循序漸進,才能事半功倍、游刃有余。否則的話,就是拔苗助長、勞命傷財、費力不討好。

總之,要讓患者領語道家思想的真諦。它不是一種純粹消極的保守思想,不是要人去聽天由命。它的最高境界是認識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規律,外柔內剛、后發制人、不言自明、不戰自勝。

這一步驟的內容較多,可分二次完成??梢酝ㄟ^個別交談的形式,亦可進行集體宣講。要求患者透徹理解32字保健訣,并反復頌讀乃至背頌。每位患者應備“道家認知療法實踐日記本”一冊。首頁抄錄32字保健訣。并列出自己原有的價值系統和應對方式與之對照,找出自己原來價值系統和應對方式中的不當或不適之處。按照32字保健訣,制定矯正計劃并布置家庭作業,強調反復練習運用新的價值系統和應對方式解決實際問題,并逐日記錄心得體會。

五、評估與強化療效(Effect evaluation)

時間:45-60分鐘

目標:評估治療效果、總結實踐經驗,強化和鞏固療效。

內容和方法:道家認知療法是一種治療手段,其近期目標是消除癥狀、治愈疾病。其遠期目標是促進健康、預防疾病??梢酝ㄟ^患者自我感受的陳述、癥狀量表的評估、生理生化指標的測定綜合評估。在評估療效的過程中,對已有的進步給予明確的肯定和鼓勵,同時要了解原有的不適觀念是否完全改變?32字保健訣是否字字落實?仍然布置家庭作業,日記可改為周記。每次復診,不僅要評估療效,更要強化道家認知觀點、同時制定進一步治療目標。

以上為道家認知療法的五個基本步驟,標準的ABCDE技術分五次完成,每次60~90分鐘,每周可安排1~2次。A、B、C三步在前2次治療中完成。D是關鍵步驟(即導入32字保健訣),需要安排2次。第五次用于評估療效和強化療效。如治療需要,D、E兩步驟可反復多次使用。

1995年,中國道家認知療法已在全國十六個省市的協作單位臨床應用,其應用情況及療效評估將另文報告。

上一篇:天貓淘寶店范文下一篇:宣傳廣告詞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