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范文

2023-09-25

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范文第1篇

1研究背景

隨著江西省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物流專業就業前景遠大。那么,畢業生在進入人才市場時本應搶手,然而事實上,從調查數據顯示,江西省高職院校物流專業畢業生從事經營貿易工作的占43%,在制造型企業就業的占19%,在物流企業就業的占13%,在貨代企業就業的占4%,在其他服務業工作的占21%。高職院校在物流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方面還存在欠缺,培養出的學生很難符合我省對高層次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標準。

2研究意義

近年來,江西省現代物流業因“中部地區崛起戰略”而有了一定發展,卻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有的放矢立足區域經濟進行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責任感,其理論價值和現實指導作用明顯。第一,有利于實現專業教學與崗位技能的對接,滿足本地區域經濟的物流人才的需求。第二,有利于真正實現工學結合,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出符合我國國情的物流人才。第三,有利于江西省高職院校金牌教學名師與團隊的開發與培育。

3基于物流職業崗位的課程開發與建設,依據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合作共同制訂課程標準,開發核心課程

3.1構建“寬平臺、重實踐”的專業課程體系“寬平臺”為專業核心知識和核心技能的職業技術課程平臺;由于物流學學科的綜合性,我們在課程設置中將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內容引進課程教育之中,使學生全面化的掌握物流基礎知識。同時,以江西省情為出發點,研發既能夠適應江西物流行業現狀又能夠提升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課程。“重實踐”:按物流崗位認知、物流實訓、物流崗位頂崗實習構建遞進式物流專業教學體系。專業課程考慮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滿足學生即時就業的需要,滿足不同層次就業需求。

3.2制定課程標準校企共同開發物流管理專業以及相關專業群的課程設置,應該參照物流行業的相關工作任務,對物流相關課程的結構和內容進行系統性的分解。多與省內物流行業進行互動交流,與企業專家一起共同開發專業學習領域,進一步設計學習領域以及各學習情境,明確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提高實踐性教學比例,研究制定單元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考核方式。

3.3開發金牌核心課程專業課程必須以副教授以上職稱的骨干教師為課程負責人,吸收區域內行業專家參與物流專業金牌課程建設,進一步整合校企合作優勢資源,開發配套教材與課件,制作物流相關課程精品開放課程,滿足學生和社會人士的學習需求。

3.4提升教學方法和手段物流專業應該結合江西區域經濟發展實際,結合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研發和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采用項目驅動等各種方式組織課程教學,貫穿于課程教學所有環節,實現課程設計、教材開發、教學組織一體化。提升現代化、信息化教學水平,組織教學團隊開展微課制作,翻轉課堂,有條件的高職院校應組織設計和拍攝精品視頻課程和在線開放課程,利用手機和網絡進行課堂課后教學。

3.5建立系統化課程評價體系課程評價方式兼顧過程化、碎片化的原則,根據物流專業不同課程特點選擇操作性強,評價全面的評價形式,如項目任務書模式、學習報告、以及獲得與專業相關的各類資格證書抵扣學分等形式,考核內容應注重實際操作,職業化的特點,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有機結合,其中過程性考核比例應占多數。

4構建“項目引領、理實一體、以賽促學、技證融合”的四段式教學模式

4.1項目引領解構崗位業務,重構學習項目,根據物流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圍繞工作崗位群所需的專業技術能力進行教學內容設計,確定這些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從而確認學習項目,以項目為導向引領教學。

4.2理實一體針對學生的學習大都在虛擬的環境中操作,不能切實感受現實中物流管理知識與技能的應用,造成學校的知識與工作中實際操作脫節的情況??梢砸晕锪鞯捻椖抗ぷ魅蝿諡檩d體,以物流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為參照,開展任務導入式教學。實施理論、實踐教學交融并進,工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學生邊看邊學,邊做邊學,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突出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

4.3以賽促學將教育部、省教育廳及相關部門舉辦的物流職業技能競賽內容融入本課程教學內容,提出“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思路,與國家教育部高度重視職業院校專業技能比賽的思路一致。技能比賽模擬創設了一個類似企業規范的平臺,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傳統的物流專業教學和實際應用之間有時會存在一條鴻溝,學生掌握的技能多是零散的和難以實際應用的。

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范文第2篇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如何提高物流管理從業人員的數量和質量,是職業院校目前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基于筆者所在中等職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結合蘇州經濟發展及行業崗位需求,提出了“雙證融通”中等職業學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并從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模式改革、評價模式改革等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雙證融通” 物流管理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信息時代下企業競爭日趨激烈,而企業競爭的核心問題是社會人才的競爭,如何培養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人才是目前中高職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目前大部分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做了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針對物流管理專業的特點,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確定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目標,仍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和探索?;诂F實和理性的思考,江蘇省吳中中等專業學校設計構建了“雙證融通”中等職業學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這一主題,以求探尋一種適合蘇州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本文在“雙證融通”中等職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基礎上,提出該模式實施的具體措施。

一 “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雙證融通”是要通過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這兩類證書內涵的銜接與對應,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的融通,實現“一教雙證”。

“雙證融通”是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體現。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制訂各種職業的資格標準和錄用標準,實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眹鴦赵骸蛾P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大力開發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認真實行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后上崗的制度;使城鄉新增勞動力上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職業訓練,在全社會實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制度?!?/p>

二 江蘇省吳中中等專業學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體系不盡合理

江蘇省吳中中等專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原來實施以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組成的課程體系,這些課程的教材知識結構相對陳舊,不僅不能充分反映企業崗位需要,而且同考證培訓教材相脫節,理論性強,使學生學習物流理論知識無法與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學生往往動手能力較差。

2.“雙師型”教師隊伍不健全

江蘇省吳中中等專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師資隊伍10個專業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4人,這些“雙師型”教師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學及技能訓練中得到充分體現,但“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實踐教學能力仍需提高,遠不能滿足技能型人才培養需要。有的教師雖然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但只熟悉某一崗位的工作要求,不能滿足全面實踐環節的要求。

3.教學評價體系不夠科學

職業教育最關鍵的是提高學生的技能,而職業技能鑒定的核心內容也是技能操作與應用,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江蘇省吳中中等專業學校原本對學生成績考評基本上沿用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以筆試形式的考試評價方式作為學生成績評價標準,缺乏科學性。

4.校內外實訓基地利用率低

目前江蘇省吳中中等專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擁有第三方物流實訓室、物流沙盤模擬實訓室、助理物流師實訓室、供應鏈管理實訓室、德意通收銀員實訓室、電子商務實訓室、用友ERP沙盤實訓室各1個,主要設備價值總計190多萬元;校外實訓基地5個,校內外實訓基地設備資源能完成倉儲作業、助理物流師、ERP沙盤、助理電子商務師等實訓項目,但因“雙師型”教師的缺乏,實訓基地利用率不高,同時隨著行業的發展,校內外實訓基地設施設備還需進一步提升層次,滿足提高學生技能和理實一體化課改需要。

三 構建“雙證融通”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需求論證

1.行業背景

物流業作為十大振興產業之一,市場對有熟練操作技能的物流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因而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蘇州市位于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 ——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境內有長江、大運河及40多公里可利用岸線資源,臨近長江入???,是江海聯運最理想的節點;高速公路十分發達,形成了“一縱二橫、一環兩射”的高速公路網絡,至2013年底,蘇州市境內公路總里程達13000多公里;蘇州站是滬寧鐵路干線上的貨運一等站,年發貨運量300多萬噸;蘇州的航空運輸主要憑借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及蘇南碩放機場,蘇州距虹橋機場僅70公里,距浦東機場為150公里,距蘇南碩放國際機場23公里。蘇州的區位優勢以及迅速發展的電信和信息網絡工程、整合利用的倉儲設施等載體優勢,使蘇州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

2.社會需求

蘇州地處長三角地區,在港口、航海貿易等方面占據優勢地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蘇州已成為我國物流發展前景最好、最被業內人士看好的地區之一。物流業的快速增長必然帶來對物流專業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蘇州2013年的GDP為13000多億,社會物流總額50000多億元,每年的物流人才需求約3萬人,各種層次的物流管理服務技能型人才需求巨大。我校開辦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所培養的學生迎合了技能型人才崗位的需求,就業形勢樂觀。

3.專業定位

目前,我市物流服務與管理畢業生就業集中在三類企業:(1)制造企業占53.7%,如采購、儲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庫管理、包裝、分揀、配裝等崗位群;(2)商貿企業占18.5%,如報關、貨代、報檢、單證操作等國際物流崗位;(3)物流企業占22.2%,如理貨、配送、揀貨、快遞等物流崗位。

江蘇省吳中中等專業學校地處蘇州吳中經濟開發區,良好的區位優勢給我校專業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在認真進行市場調查的基礎上,江蘇省吳中中等專業學校于2005年開設了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專業方向從原來的倉儲管理與電子商務調整為倉儲管理、國際貨代及電子商務物流三個方向,并將本專業的辦學目標定位為現代物流服務業,主要為第三方物流服務企業培養具備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嚴謹創新等良好職業素養,熟悉物流配送、倉儲、運輸、國際貨代等業務流程,掌握物流業務操作技能,能夠運用物流信息管理軟件進行一線物流業務操作及管理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四 構建“雙證融通”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措施

1.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

第一,“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行。我校物流管理專業以培養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為主線,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適應企業需求,建立和實施“雙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充分利用學校課堂教學、實訓室理實一體化教學、企業頂崗實習,創設教、學、做合一的學習環境,把學習與實習貫穿于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應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培養適應相關工作崗位,具有較好實踐操作能力及一定創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專業方向、專業崗位及相關技能證書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專業崗位群和相應技能證書

根據不同專業方向的崗位技能要求不同,“雙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職業感知:學生在學習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同時,完成職業模塊的各項初級訓練,取得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證書和蘇州市通用英語初級證書,并通過參觀、講座、參加企業冠名技能大賽等形式指導學生感知職業,了解崗位人才需求,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第二階段——職業準備:學生在教師和企業專家的共同指導下,進行職業模塊的核心內容訓練,完成基于崗位需求的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在校內外實訓基地展開倉儲與配送作業實訓、供應鏈管理實訓、運輸管理實訓等實訓項目,考取助理物流師、國際商務單證員、助理電子商務師等職業證書。同時聘請行業企業技術專家承擔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將職業規范、職業態度、職業習慣滲入教學中,學生通過仿真實訓,做好充分的職業準備。

第三階段——職業體驗:頂崗實習階段,學生把部分專業核心能力模塊移到企業實習,接觸與本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去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實踐動手能力,提升綜合職業能力,履行其實習崗位職責,為以后走上社會打下基礎。學校通過三方協議、校企共管、學生返校、追蹤調查、實習總結等方式確保實習的規范化。

第二,構建“雙證融通”的課程體系。以物流管理專業崗位群定位及該專業技術能力培養目標為依據,優化課程設置,構建“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方向課程模塊”的課程體系模式。如圖2所示:

圖2 “雙證融通”課程體系圖

第三,優質特色教材建設。就目前來說,中職物流管理專業理論課程教材相對比較完善,但實訓操作教材相對來說比較薄弱,理念及技術相對比較滯后,為順應實踐性教學需要,由專業教師及兼職教師共同開發和編制本土實用的教參、教輔資料,編寫《倉儲管理與作業實務》《物流信息技術》等優質特色教材,用于學生課堂教學或用于進行省、市技能大賽的培訓。

第四,實行“教學模塊化,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改革。按照“教學模塊化,理實一體化”教學思想,圍繞強化學生職業技能和崗位適應能力的培養目標進行改革和探索。

在教學內容方面,體現實用性與基礎性的統一?,F代物流是將傳統運輸、倉儲、包裝等行業引入計算機信息技術,經過整合、重組而形成的創新產業,隨著技術更新步伐的加快,對物流行業人才知識更新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在課程教學中,以倉儲崗位、貨運代理和電子商務等崗位為載體,將相關知識點分解到實際項目中,通過對項目的分析和實踐,把實踐教學分成基本技能訓練、項目技能訓練和綜合技能訓練等模塊,使學生在某一特定的技術方向有特長。密切產學合作,注重該專業新技術、新規范、新方法的引進,及時調整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改革實踐能力培養機制,更好地利用企業資源,探索有效的能力培養模式和途徑。

在教學手段方面,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把教學活動與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技術推廣及技術開發緊密結合起來,強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把交互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崗位模擬教學等教學方法融入各教學環節中,利用通訊視頻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加速物流知識的傳播和更新,提供給學生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

2.“雙師型”教師培養

為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需要,以“雙師型”教師培養為重心,形成以行業、企業技術專家參與的教學理念先進、實踐技能較高、雙師結構合理的專業教學團隊。積極創造條件有計劃地推薦專業教師擔任企業訪問工程師、到國內外相關機構進行培訓,讓其獲得前沿的信息技術和先進的教學方法,鼓勵專業教師參加各種專業技能培訓和考證。目前,我校具有4名高級物流師,3名物流師,他們為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構建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校企合作等主要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3.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建設

第一,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各類社會人員職業培訓為目標,按照“工學結合”的原則,不斷更新實訓基地建設理念,建設并完善物流綜合實訓室、物流沙盤模擬實訓室、助理物流師實訓室、供應鏈管理實訓室、德意通收銀員實訓室、電子商務實訓室、用友ERP沙盤實訓室等功能實用的實訓室,新建報關模擬實訓室、3D物流實訓室,主要設備價值總計350多萬元,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崗位能力,并加強實訓基地環境文化建設,形成吳中區物流技能訓練與物流職業培訓“共享資源”平臺。積極探索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支持的實訓基地建設新模式。

第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按照校企“雙贏”的原則,與企業共建校外實習基地。不斷完善校企共建共管機制和組織機構,加強質量監控體系和考核評價體系建設,注重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結合,擁有了蘇州工業園區恒隆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蘇州吳中物流中心有限公司等10多家關系緊密的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場景,滿足頂崗實習需要,同時又為教師到企業鍛煉,提高教師實踐能力發揮重要作用。

五 結束語

江蘇省吳中中等專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雙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初步成熟,已通過“雙證融通”探索出一條具有中等職業教育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之路。當然,由于我們經驗不足,對蘇州市物流企業和同類專業的調研范圍有限,對該專業改革的研究也只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將在已取得成績的基礎上,繼續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統籌兼顧,合理結構,使江蘇省吳中中等專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毅、劉存山、鄒熾導.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與研究[J].廣西輕工業,2009(2)

[2]冼碧霞.以任務驅動為中心的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以中職物流教學為例[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0(7)

[3]張瓊.大學生職業核心能力論[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龐遠燕〕

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范文第3篇

摘要:珠三角經濟發展帶動了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從而對物流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樣也給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如何適應珠三角經濟發展的要求提出了全新的課題。應在滿足珠三角地區企業需求的基礎上,針對目前物流管理專業本科學生普遍存在的實踐能力欠缺的問題,重新設計構建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并采用必要的措施保證實踐教學效果。

關鍵詞:珠三角;物流管理;實踐教學

隨著近年來珠三角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升級,現代物流業對地方經濟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F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引發了對物流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據預測,廣東省對專業物流人才需求量至少在20萬以上。但目前廣東省高校培養的物流人才與企業難以形成對接,主要原因是學校的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不一致。物流運作與管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教學中應特別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重點放在對各種物流管理決策問題的解決以及物流原理的實際應用上。

目前,廣東省已有30多所本科院校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或方向,但教學大多仍采取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直接導致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理論課程和理論課時安排過多,忽視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安排結構不合理等問題。而且在實踐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其中主要表現為實踐教學多為具體的理論課程服務而沒有形成體系且優化程度低、部分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不明確或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脫節、設計性的實踐教學大多停留在理論上而結合企業實際少、教學模式單一且缺乏綜合實踐教學環節,使得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難以發揮。

1、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目標下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以能力為中心,以培養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與研究型大學相比,其培養的人才應具備更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與高職院校相比,其培養的人才應具有更為寬廣的理論基礎和可供廣泛遷移的知識平臺。應用型高校區別于研究型高校的一個重要標志便是其具有特色的實踐教學模式,同時也是實現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最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建立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來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根據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推進實踐教學體系內部的整合與改革,注重各個教學環節的聯系和融合,打破原有的以課程設置實驗的做法,對實踐教學進行調整和整合,既注意到各門課程的獨立性,又考慮各門課程之間的連貫性及專業的系統性,進行分層次教學;并把附屬于理論課程的實驗內容抽出來,按照不同層次的總體方案進行建設。

實踐教學的安排可分為4個階段,從專業認知實習了解企業基本狀況,到課程仿真實訓模擬企業物流各環節運作流程、分析企業物流各子系統運營狀況,再到綜合運用物流專業課程知識以系統方法初步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綜合課程設計,最后到以畢業實習(到企業頂崗實際操作)與畢業設計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綜合實訓,形成由淺入深、由部分到綜合的層次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同時,注重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的結合,精訓:課內,加強課外,將培養和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原則具體落實在每門課程和每個教學環節中,讓學生的個性設計充分的發揮,特別是自學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由此,逐步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能力、專業技術能力、綜合實踐能力以及實際工作能力(見圖1)。

第一階段,基礎實踐教學階段。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物流認知實習,可安排在專業基礎課的開始階段,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物流管理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等。通過校內實訓室物流相關模型展示與仿真,或者到物流相關企業參觀、學習、聽取企業相關知識講座,讓學生開拓視野,使其對物流活動過程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認識物流行業的現狀,了解其發展趨勢,使其在學習專業知識之前便對物流專業知識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

第二階段,專業實踐教學階段。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單項專業技能訓練,可安排在專業主干課程學習階段,目的是使實踐教學成為理論教學的延伸,加深學生對相應理論的理解,并初步了解物流管理的主要工作內容。該層次的課程需要教師根據各理論課程教學重點模擬現場實際,設置相關實驗背景,向學生提供可以進行分析與決策的實驗環境,加深學生對相應原理的理解,讓學生掌握加工、包裝、裝卸、運輸、儲存和配送等物流環節的組織和管理能力。應注意整合、優化已有的實訓項目和實訓內容,盡量按照物流流程以及教學的邏輯性與層次性來確定具體的實訓項目,避免實訓內容的重復。

第三階段,綜合實踐教學階段。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綜合專業技能訓練,包括角色虛擬、角色實訓、課外研學等,一般安排在大部分專業主干課程學完以后進行。每個綜合型實驗課程應涵蓋若干門理論課程中的重要知識點,經過綜合型實驗課程的訓練,可使學生對分屬于各門理論課程中的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有深刻的了解,提高其從事物流管理的職業適應能力。同時,還可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和組織能力等。如利用ERP實訓,采用情景教學模式,為每個學生設定企業角色,模擬企業運行,然后進行角色輪換,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了解整個企業運營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團隊精神與職業素養。再如運用物流企業管理模擬沙盤,讓學生進行備貨、運輸、倉儲、物料搬運、配送、訂單履行、物流網絡設計、存貨管理、供應/需求計劃、外包管理以及客戶服務水平確定等戰略、戰術、運營層面的決策與實施,并通過講演、小組研討、個案研究、角色扮演、活動練習等多元化教學,讓學生理解及掌握專業知識。

在該階段,還應適當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內容,針對一個實際問題,設計總體解決方案,實施其全過程?;蜷_展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3~5人組成研究團隊,配備導師,自選題目或結合導師的研究課題選題,這對培養和訓練學生的人際關系、責任心、團隊合作精神等將起到很好的作用。教育部高校物流類專業指導委員會組織的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通過對來自于企業的真實案例的研究分析,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研究水平和動手能力,學習企業經營的思維,激發創造能力。同時,通過大賽的現場答辯,對學生的口頭和書面交流能力、應變能力、說服力、自信心等的培養和訓練將有很大幫助。物流設計大賽盡可能要求大多數學生參加初賽,對初賽或復賽被淘汰的隊伍,組織他們繼續進行研究,可以作為課外研學獲取學分。

第四階段,畢業實習和畢業沒計階段。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是教學體系中一個重要綜合性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和鍛煉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主要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物流相關實際問題及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鉆研、勇于攻堅的精神和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做畢業設計使學生受到理論聯系實際、設計、科研等較為全面綜合的訓

練。

這個階段是在校外的實習就業基地直接參與物流企業的工作。此時實習的內容安排主要是將專業理論知識同物流企業實踐進行有機結合,要求掌握物流企業實習崗位的職責、了解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關系、熟悉工作流程及操作要領、學會獨立操作。目的是熟悉從業環境,學習如何應對內外環境的變化來正確處理物流管理各個環節的工作,同時為畢業設計收集資料,提供素材。

開展面向企業的畢業設計,使學生做畢業設計時處在真實的環境下實習,針對企業運作中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或是學生今后工作相關的實際工程問題,促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同時還可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群體溝通技巧、組織管理能力和領導藝術水平,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用“雙導師制”,由企業派專門技術人員對學生畢業設計內容進行指導,學校指導教師負責對畢業設計環節和設計質量把關以及教學常規管理。

2、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保障

2.1 實驗室建設。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要以必備的硬件作為支撐,相對于其他管理類專業而言,物流管理專業更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物流實驗室建設要把握4個方面:實驗室建設方向的確定,物流實訓層次的設計,實訓課程的設定,實驗室物流設備和技術的選擇、物流軟件的選擇。應建設一個綜合性、開放性的實驗室,可以作為物流管理專業學術交流與合作,開展物流管理理論與模擬實訓教學、案例分析、實證研究及應用研究的平臺。通過實驗,學生們可以了解現代物流的運作模式和盈利模式,提升認知水平和專業素質。

2.2 教學模式改革。改革傳統的物流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把交互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教學等教學方法融入到物流教學中。并引導學生自己設計物流方案,讓學生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物流方案的設計需要運用綜合物流知識,物流方案設計的好壞很能體現學生物流綜合理論學習的程度。

2.3 實踐基地建設。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和企業保持經常的聯系,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進一步加強校企間的密切聯系,探索校企聯合辦學的路子。企業既可為學生實習、實訓提供平臺,也可使企業借此了解學生,選擇學生。學??蔀槠髽I員工提供培訓,對企業的改造與再造提供解決方案,并可以考慮適當介入企業物流管理的決策過程,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應充分發揮高校和企業各自的特長,形成教學、科研、企業三者之間的穩定的聯系,借助區域地理優勢實現資源分享,實現“雙贏”。

2.4 師資隊伍建設。要打造出一支既具有很強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實際管理經驗的教師隊伍,必須走校企聯合的模式。學??梢苑峙制谖晌锪鲗I的教師去各物流公司實訓基地掛職鍛煉,并及時輪崗,以更新教師的知識,保持最優良的師資。另外,學??梢云刚垏鴥韧獾奈锪鲗<易鳛榭妥淌谶M行講座或合作研究,使學生了解國內外物流管理新動態和新進展。此外,教師的科研要與教學結合起來,并把研究成果拿到企業去推廣應用,并不斷地充實到教學中去。

3、結束語

基于上述探討,筆者認為,只有遵循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規律,秉承“重實踐、強能力”的理念,以實踐教學改革為突破口,以校內外實訓環境建設為抓手,以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對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不斷改革與創新,構建符合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規律的、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才能培養出符合珠三角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正鋒,基于企業需求的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8):156—157.

[2]周剛毅,孫寶壽,李國平,等,面向企業的畢業設計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36—137.

[3]吳義生,應用型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探索[J],物流科技,2008(4):75-77.

[4]張洪田,孟上九,秦進平,等,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8(2):86—88.

[5]周艷軍,物流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4):146—150.

[6]王海燕,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體系研究[J],物流技術,2007(10):34—36.

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在確立物流企業基層管理崗位群和高職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能力體系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物流管理專業所需的教學和實訓條件,及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 物流管理 人才培養 課程設置 雙師型

作者簡介:李會杰(1967-),男,漢,河南商丘人,商丘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講師,經濟學學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高職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本科教育側重于專業理論的教育 ,而高職教育側重應用能力的培養。本文就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的教學改革談一談筆者的看法。

一、全面確立物流企業管理一線崗位群

現代物流業是兼具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特點的服務行業。物流管理人才屬于職業型人才,其就業方向主要面向物流企業基層管理崗位群。如果把物流企業分成運輸型、倉儲型、綜合服務型三種類型,那么根據物流企業崗位調查結果,物流企業基層管理崗位群應該包括:業務員、營銷員、理貨員、報關員、接運員、提運員、采購員、倉管員、審單員、操作員、包裝員、運輸調度員、配送員、統計員、計劃員、網絡維護員、預算員、績效分析員等。

從長遠發展來看,高職物流管理人才將隨著工作的鍛煉和自身的成長,逐步過渡到中高級管理員,即成為上述三種類型物流企業中的運輸組織管理主管人員、倉庫主管人員、配送中心主管人員、客戶服務主管人員和網絡維護主管人員。而且,為了降低人力資源成本,企業更青睞于那些具有較為全面的管理知識和物流操作技能,可以同時勝任多個物流崗位,能夠對物流管理和物流作業過程進行全方位監控、優化和提升,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經營”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譬如,物流企業要求倉庫保管員和理貨員,既具備物流作業各環節管理的基本素質,又熟悉作業車輛的駕駛和養護,還要具備物業管理方面的知識。

二、解析和構筑高職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能力體系

(一)基本素質與能力

學生應具備嚴謹縝密的思維方式、團隊合作意識和敬業奉獻精神,具備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協調企業內外各種關系的能力,具備異常事故處理能力、緊急訂單的應變應急能力、物流質量的持續改進能力。

(二)專業基礎能力

學生應具備物流作業流程的設計和優化能力,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管理能力,物流統計分析和預測能力、財務動作能力。

(三)物流管理能力

1.物流服務營銷能力。學生應具備物流市場需求調查與分析能力、客戶服務能力、物流服務營銷的溝通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

2.運輸管理能力。學生應具備運輸方式 、運輸工具的選擇能力、運輸自營或外包的決策能力、制定運輸計劃的能力、運輸作業的調度和過程管理能力、特種貨物運輸管理能力、運輸保險、安全及質量管理能力、運輸站場管理能力、集裝箱運輸管理能力。

3.采 購、倉儲管理與庫存控制能力。學生應具備采購與供應計劃的制訂能力、采購與供應計劃組織實施能力、貨物儲存計劃、倉儲運作管理、庫存控制能力以及庫存貨物保管養護能力。

4.配送管理能力。學生應具備配送中心的選址、功能和設施裝備規劃能力、配送模式和工具選擇能力以及配送作業管理能力。

(四)溝通 、學習能力

學生應具備在物流管理中應用文寫作、人際溝通的能力、學習相關知識和擴展服務的能力、學習物流管理專業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的能力。

三、優化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

高職教育依托產業辦學,專業教學規劃和課程設置要體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要以物流企業基層管理崗位群和高職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能力體系來設置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要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弱化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為標準;強化實踐課教學,根據本地區物流行業的發展水平和特點,加強實踐課教學實用性和針對性,加大實踐教學比例,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達到9∶10,以職業通用能力訓練為基礎,以職業技術能力訓練為目標,培養學生職業崗位群的工作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與遷移能力。通過課程體系開發、校內校外實訓和深入企業頂崗實習等多種途徑,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通過對高職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能力體系和物流企業崗位群的分析,參照物流職業崗位標準,筆者認為應著重構建“寬平臺、多方向”的專業課程體系。所謂“寬平臺”為專業核心知識和核心技能的職業技術課程平臺;“多方向”為四個物流職業方向。第1~2學期學習職業基礎課程,第3~4學期學習職業技術課程,第5學期學習職業方向技術課程(學生依興趣愛好和就業意向,可任選2個職業方向),第6學期在校外訂單企業、聯合辦學企業或其他企業進行生產實踐和頂崗實習。其中,職業技術課程考慮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職業方向技術課程滿足學生即時就業的需要。上述模式既有助于實現“讓學生高興、家長放心、企業滿意”的高職教育特色目標,也有利于培養復合型物流管理專業人才。

四、完善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職業崗位和崗位群的要求,以“實際、實用、實踐”為原則,按認知與體驗、崗位實訓與技能考證、綜合模擬實訓與生產頂崗實習三個層次構建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體現“多方向、分崗位、重操作”的實踐教學特點,由聯合辦學企業兼職教師擔任校內實踐技能課程教學與指導工作,將學生崗位訓練與綜合訓練、實踐訓練和技能鑒定、專業模擬和專業實戰有機結合,實現物流信息處理能力訓練和物流業務處理能力訓練同步進行,提高學生的職業通用能力、職業技術能力和綜合技術應用與創新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專業核心能力和個人發展能力并進的局面。

第1學期安排物流認知見習,結合主要職業崗位在第2~4學期安排模擬崗位技能訓練,為培養學生技術應用和創新能力在第3~4學期安排生產性輪崗實訓,按職業方向在第5學期安排綜合模擬實訓,物流專業體驗、叉車操作考證、機動車駕駛證可由學生自主選擇寒暑假完成,在第6學期安排畢業綜合實踐和頂崗實習,與畢業生就業接軌,以增加學生就業的機會。

五、打造一支“雙師型”的師資隊伍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培養方向是生產流通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公共貨運企業等物流一線應用型專業人才。為了適應物流企業崗位群和高職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能力體系的要求,必須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具體做法是:

(一)選拔部分優秀教師到重點高校對口專業學習深造,或者參加教育部雙職素質教師培訓班的學習,以解物流專業師資力量不足、水平不高的燃眉之急。

(二)讓物流專業教師到校企合作的一線企業掛職鍛煉,使他們身體力行,切身體驗一線企業的經營管理,吸收一線的操作經驗。同時幫助企業完善業務流程,實現校企雙贏。

(三)聘請相關企業的技術骨干、行業專家走進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建立一支穩定的校外兼職教師隊伍,使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的比例達到1:1。

六、構建校內外實訓基地

物流管理是一個技術性、操作性極強的專業。為了使學生具備物流管理專業的從業能力,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的構建是關鍵環節。

(一)建立校內物流實訓中心。根據學校經濟能力和地域經濟特點,購置安裝常用物流設施設備和教學模擬軟件,使學生能熟練操作各種物流設備,熟悉各物流管理流程,掌握各種物流信息的匯總、分析與處理技能。

(二)建立校外物流實訓基地。學校應加大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力度,與當地有實力的生產流通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讓學生有機會到物流管理第一線實習實訓,獲得實踐操作技能。各企業也應該以實際行動,準備充足的崗位接納學生頂崗實習,從而為企業物色儲備未來的物流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吳元佑,吳林蔓.就業導向下的高職教育改革與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4)

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范文第5篇

1 廣西高校物流專業建設分析

通過近幾年的建設, 廣西高校逐步形成一定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 主要表現以下方面:

(1)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

立足于廣西社會經濟發展, 面向東南亞經濟一體化, 堅決貫徹就業與教學緊密結合的辦學理念, 圍繞廣西經濟發展對現代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征, 深化專業建設, 突出理論與實戰一體化教學, 專業學習與知識應用一體化教學, 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一體化教學, 全程貫徹培養優質人才、為地方經濟服務的教育思想, 在學校、企業、研究機構合作方面特色鮮明。

(2) 以課程創新為導向。

推行“社會需求+專業要求”的課程創新設計模式, 開出了多組高度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現代物流的需要, 同時又符合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和發展規律的應用性較強的特色課程。

(3) 以能力培養為導向。

確立培養復合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根本目標, 全面創新人才培養方案, 加厚了專業基礎知識板塊, 拓寬了專業服務口徑, 具有創新意義地設計了專業主干課與專業選修課模塊, 全面優化了課程結構, 尤其是在實踐教學體系與實驗課程群的設計方面體現了濃厚的素質與能力培養特色。

2 廣西物流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物流學科特色不突出、體系設置不合理

高等教育有著自己的教育特色和發展規律。在物流專業教育方面, 許多高校由于教學設施和教學試驗場所、設備等基礎條件的限制, 在實際辦學中沒有認真研究物流專業高等物流教育的規律、加大實踐性教學的力度, 沒有體現現代物流的科學理念, 高等院校物流教育缺乏培養應用性、技能性人才的特色。此外, 各高等院校課程設置隨意性很大, 對課程體系缺乏系統、科學的論證。理論研究的滯后和課程建設的不足, 嚴重影響了正常教學活動, 不利于培養高技能專門人才。

2.2 物流師資力量嚴重匱乏

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急劇擴大, 高校新增專業的數量急劇增加, 但與專業發展相適應的物流專業教師隊伍尚沒有建立起來, 專業基礎不扎實, 甚至完全沒有專 業化背景。調查研究表明大部分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年輕教師居多, 中年教師偏少;高職稱教師、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和“雙師型”教師偏少。專業教師結構上的不盡合理自然不利于平時的實踐教學。

2.3 物流人才培養缺乏清晰的定位

廣西高校物流人才的培養目標應當根據區域特點和市場需求, 進行明確的定位。但許多院校培養目標寬泛, 對學生實際掌握的技能, 將來能夠從事的物流工作缺乏認真研究、分析和論證。這必然影響到未來學生的就業, 不能迎合市場的需求, 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對高等院校物流教育來說, 沒有清晰的物流人才培養目標, 勢必影響到物流專業的發展。

3 物流教育改革的措施

3.1 突出能力提升, 構建課程體系

構建突出能力提升的課程體系, 即強調橫向的厚基礎與寬知識域, 縱向的強能力與深專業力。由學校通識類課程、學院優秀教學資源配置的平臺課程、“能力本位”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做中學”的專業課程共同構成“四層次”課程體系。學校通識類課程涵蓋以數理為主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等課程, 旨在開拓學生的視野, 了解獲取知識的方法, 培養不同的思維方式。學院平臺核心課程由《物流系統工程》、《供應鏈管理》和其他類基礎課程組成, 旨在建立專業思維邏輯和基礎理論的知識體系。“能力本位”的專業基礎課程把相關的理論和技術作為其基礎背景, 強調在實踐中構建學生的能力體系。“做中學”專業課與專門化方向課程則按照“在做與用過程中學習”的邏輯安排課程。學習時, 學生主動自學和創新實踐, 教師整體策劃, 全程指導。

3.2 完善基地實踐教育環節與研究教育環節

在基地實踐教育環節中, 除了強化學生對物流管理實踐的了解、認識與體驗外, 強調先在校內進行模擬訓練, 構建能力基礎, 然后在專業實踐基地進行基本技能訓練, 如信息獲取能力、溝通能力、簡單決策能力等。目前, 已建有十余家相對穩定的校外專業實踐基地。同時, 注重職業操守訓練, 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規范、職業行為的培養與鍛煉。

在研究教育環節, 堅持學生主動型參與研究、加速人才成長的基本原則。在研討學習類課程中, 重點教授給學生研究方法、路徑。而具體問題的解決則由學生主動地尋找其方案。對于今后立志從事研究工作的學生, 則及時地將他們組合進教師的研究團隊, 使其較早地得到科研環境的熏陶、科研方法的指導、科研能力的提高[1]。

3.3 構建教學資料支持系統

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 建設與課程體系相配套的教材與教學資料體系, 以產學研結合為切入點, 加大教材建設改革力度, 以課程內容改革為核心, 以教學方法、手段改革為重點, 促進教材建設的規范化、現代化和系列化。①根據區域性特色, 鼓勵富有學術成果和教學經驗的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在自編教材講義編寫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優質教材, 參加各級主管部門組織編寫的規劃教材, 參加各類教材評獎, 凡由本校教師主編、參編和獨立撰寫獲國家級規劃教材立項的教材, 以及由本校教師主編或撰寫的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的教材給予重點獎勵。②推動高質量教材的選用, 保證高質量教材進入課堂, 優先選用獲省部級以上獎的教材、“十二五國家級精品教材”、“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國家重點教材和學科 (專業) 教學指導委員推薦的教材, 使物流管理專業主干課和主要基礎課選用優秀教材率達到90%以上;多渠道籌集資金, 資助獎勵多媒體課件和精品課程課件建設。③構建科學的教材研究評估制度。對本校教師承擔編寫的教材進行必要的跟蹤調查分析, 收集廣大教師和學生對該教材的意見, 并請相關專家進行評審, 形成優勝劣汰的機制, 不斷增強教材選擇的先進性和教材使用的實際效益。

3.4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建成優質高效教學科研創新團隊, 集成教學科研力量支持教學。對在職教師, 一是采取更加優惠的措施, 鼓勵在職教師外出深造, 提高教師的學歷和實際教學科研能力, 使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達到60%, 力爭40歲以下教師全部實現博士化;二是實行教師定期脫產鍛煉制度, 要求教師輪流脫產到企業鍛煉, 增強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三是選送中青年教師到國內外交流、進修, 特別是選送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到國內外著名高?;蜓芯繖C構做訪問學者、合作研究等。優化師資, 促進專業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持續性提高。一是在師資隊伍建設中引入競爭機制, 把競爭機制引入師資隊伍的管理中來, 促進專業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二是聘請國內外一流的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 參與并指導學術研究團隊和教學改革團隊的建設, 指導本專業教師開展科研和教學研究活動, 夯實教師學科基礎, 并根據學科發展的國際前沿幫助教師提升課程建設的理念, 探索課程建設的有效途徑, 聘請他們為本科生開設課程或講座, 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傳道、授業、解惑。

3.5 組建開放式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 構建外部評價系統

在制定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 按照教育面向社會、開放式辦教育的基本思路, 組建由政府領導、專家學者和物流協會人士及本校教師構成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該委員會根據社會需求、人才培養規律, 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指導、調整與完善。同時, 還根據課程的特點和教學需要, 采用兩種或多種方式進行復合, 并組建外部評價系統[2]。

3.6 開展教學信息調查, 強化教學管理

設計教學信息調查表和聽課記錄表。調查表在課程結束時使用, 聽課記錄表由課程教學負責人教學過程中聽課時隨機填寫。對負責人每學期聽課次數定量化, 并要求分別對相關教學環節進行評價。根據學生填寫的調查表和負責人填寫的聽課記錄, 分析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效果, 為教學研討和教改指明方向。

參考文獻

[1]王健.我國物流人才教育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福州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6 (2) :102-106.

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范文第6篇

氣候變化背景下,溫室氣體減排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而低碳化已成為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必然方向。低碳物流發展的必然性主要體現在國內行政要求和國際行業限制兩個方面。首先,作為負責的發展中大國,我國已就低碳減排問題提出了明確的總量目標與詳細的工作方案。在建立了低碳試點省市和低碳試點交通運輸體系的基礎上,國務院頒布的《“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并將此減排目標分解到各個試點省市。而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已于2012年10月通過《關于加強碳排放管理的決定》,根據該《決定》,碳排放管控單位如果超出排放額度進行碳排放,相關部門可按照違規碳排放量市場均價的三倍予以處罰,意味著未來我國物流行業將面臨政府監管的碳排放限額。其次,作為全球行業鏈的組成部分,我國物流業也受到國際物流行業協會或國際機構對其低碳化運營要求的影響。作為全球主要工業加工生產出口來源國,我國大量物流貨運目的地均指向歐美發達國家,因此我國物流行業碳排放受到了歐盟等發達國家的限制。2011年3月8日歐盟通過決議,確定于2012年1月1日起將航空業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機制,要求凡降落在歐盟區域內的國際航班均須滿足歐盟碳排放額度限制,并為超過免費配額的碳排放支付費用。2012年10月,歐盟又發表申明,敦促國際海事組織就航運碳減排達成共識,否則將與2012年底立法確定將國際航運納入碳排放交易體系。因此,在國內、國際雙重碳減排要求的壓力下,低碳物流建設成為我國物流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目前,我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主要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在學習物流管理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熟練掌握企業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工程物流管理等方向的知識與技能,能夠從事物流市場調查、運輸計劃的編制、企業物流流程再造、物流/運輸方案設計以及區域物流發展規劃編制等相關工作。該專業培養的學生就業方向較寬,可在各級政府部門,工商企業,交通運輸企業與物流公司,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單位,從事物流企業生產與運營組織,物流規劃及市場營銷,物流中各個環節如采購、生產、運輸、倉儲、包裝、加工等業務工作。在工作中,既能針對不同客戶需求,設計不同的物流方案,并可從事專業相關的教學與科研。

因此,物流低碳化發展的行業趨勢下,目前的培養模式已經無法適應行業發展的需求,有必要對當前的物流專業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將低碳物流的規劃、控制、測量、評價等知識融入其中,培養具有專業素養的高檔次低碳物流管理人才,以適應物流行業未來發展的需要。

2 低碳物流管理專業人才應具備的核心能力分析

對當前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改革,建設以低碳物流為背景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以下簡稱為“低碳物流管理人才”)培養體系,必須明確所培養學生應具備的核心專業能力要求。因此,根據目前國內外低碳物流發展態勢與現代物流企業、企業物流采購管理部門等物流管理專業崗位的需求,對低碳物流人才需具備的核心專業能力進行分析,并總結如下:

2.1 將低碳思想融入物流發展與日常運營的基本認識

目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并未在日常教學與實踐中并未考慮低碳物流的概念,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在其未來投身企業的后基本工作理念中,未對碳排放額度進行資源化的有效配置,往往造成粗放型多排與超排。因此,必須將低碳思想融入學生基本認識中,從而使其在未來的工作中保持物流運營的低碳化意識。同時,物流業是能源消耗較大的產業,物流業的能源消耗量比重在不斷增加。消耗成本占據了物流總成本的40%,甚至更大的比重[1],而物流能耗與物流碳排放正是顯著顯性正相關,因此將低碳物流思想融入學生基本認識中,也有利于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節約生產成為,為企業創造效益。

2.2 物流流程碳排放核算與報告能力

隨著國內政府管理機構和國際行業組織對交通運輸碳排放的限制日漸重視,大量物流相關企業和大型企業物流部門受到向管理機構或公眾人員的壓力越來越大,要求他們公布物流運營過程中的碳排放數據,這就要求企業物流管理人才具有碳排放核算與報告的能力。物流流程包括采購、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幾個主要業務環節,而不同業務環節的工作方式和碳排放核算方法各異,這就要求新時期的專業低碳物流管理人才熟練掌握物流各環節的碳排放和算與報告方法。

2.3 物流碳排放數據審核能力

對于低碳物流碳排放控制來講,除了來自企業端的碳排放核算與報告,也相應存在物流碳排放審核工作。為了適應此工作崗位,低碳物流管理人才不僅應該掌握國際國內各種碳排放核查與報告寫作的能力,也應該具有企業碳排放核查的能力。

2.4 物流碳減排金融資產化意識

目前碳資產、碳金融已成為未來發展趨勢,企業將不僅能夠通過將碳排放權證抵押貸款獲得融資,更能夠通過各種碳減排手段對物流流程進行改造與創新,獲得碳排放額度節余,節余出的碳排放額度將能夠在碳交易市場中進行銷售,獲取資金。同時,作為超額排放的企業,也將面臨在碳交易市場購買排放額度的問題,這就需要專業低碳物流管理人才掌握一定的碳金融和碳資產相關知識,以保障企業在碳交易市場中維護自身的利益。

總之,在原來的基本物流管理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為了應對低碳物流發展趨勢,低碳物流管理人才應具備一定的低碳核查、報告、審核以及市場化碳金融和碳資產管理知識與能力。

3 基于低碳物流的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思

為了培養低碳物流管理專業人才,應該對目前的高效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在將低碳環保理念融入學生基本知識體系的基礎上,著重指導學生學習物流碳排放核查、報告、審核等技能,以及物流碳金融、物流碳資產等知識。具體而言,建議對目前的培養模式進行以下改革:

3.1 課程設置改革

針對物流企業和大型企業物流采購等相關崗位的需求,結合低碳物流發展的趨勢,對目前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進行針對性補充。增加環境經濟學、碳排放核查、碳排放報告、碳排放審核以及碳金融、碳資產管理等課程。將低碳知識通過課堂教學傳授給學生。

3.2 教學模式改革

在目前的傳統課堂教學中,加入低碳物流管理的相關案例分析,并在實習實訓環節中,加入低碳物流管理相關環節,是學生將書本知識應用于實踐,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低碳物流管理的相關知識。

3.3 教師隊伍改革

在物流管理專業教師配置中,加入低碳經濟與管理專業研究方向的教師,以承擔碳排放核查、報告、審核等相關專業技能課程,以及環境經濟學等基礎課程的授課任務。同時,低碳物流專業管理專業研究方向的教師對國際國內交通運輸碳排放管理的前沿更加敏銳,將這些教師補充于原物流管理教師體系,有助于幫助學生盡快了解迅速變化的國際國內交通運輸碳排放管制現狀,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企業低碳物流建設與運營的要求。

4 結束語

低碳物流是物流業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現代物流業正在經歷低碳轉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只有對目前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增加低碳物流相關內容才能夠培養適應企業需求的低碳物流管理專業人才。通過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和教師隊伍改革,將低碳物流相關知識與能力培養融入高校傳統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之中,能夠更好地培養適應低碳物流發展的專業人才。

摘要:針對當前物流行業的低碳發展趨勢與現狀,以及傳統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無法滿足物流低碳化發展需求的局限性,提出了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低碳化改革問題。在分析低碳物流管理人才應具備的核心能力的基礎上,從課程設置、教育模式和教師隊伍等方面提出了低碳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構思,為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模式低碳化改革提供參考信息。

關鍵詞: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低碳

參考文獻

[1]李娜.物流產業低碳化發展的前景分析[J].現代營銷,2012,(5):94.

[2]張金英,石美遐.“四位一體”的低碳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物流技術,2010,(8):152-156.

上一篇:文化消費調查報告范文下一篇:網絡輿情監測管理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