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審計風險論文范文

2023-09-17

審計風險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審計風險是現代審計理論的一個重要概念。當前,隨著市場經營風險的加劇,審計在社會主義市場監督作用中日漸突出,審計風險也隨之加大。如何加強審計風險管理,有效控制和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正愈來愈受到審計全行業及全社會的關注。

關鍵詞:審計風險;審計人員;控制與防范

審計風險與審計工作同在,伴隨著審計工作全過程。隨著審計責任的加大,審計風險的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極大關注,普遍認為有效控制與規避審計風險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保證審計工作質量,最大限度地防范審計風險已成為我們審計工作者必須不斷探討和努力規避的問題。

1 努力加強審計隊伍建設,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審計人員是審計工作的第一要素,審計隊伍素質的高低是防范審計風險的關鍵。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時期,法制建設還不完善,審計所處的外部環境不容樂觀,加強審計隊伍建設要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建立職業準入制度,對進入審計機關的人員嚴格把關,以確保全體專業人員達到履行其職責所需要的專業勝任能力;二是建立審計人員后續教育制度,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針對審計工作需要,系統的、有計劃的組織高層次業務培訓,不斷更新專業知識,以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三是建立審計人員待遇與專業知識水平掛鉤的制度。

2 努力轉變思想觀念,自覺增強化解審計風險意識

審計人員應具有一種客觀辯證的哲學思想,并把這種思想具體地融于審計活動中,用正確、科學的知識論和方法論提高審計人員客觀準確分析問題、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地處理好審計活動中的各種問題與矛盾,做好審計工作。隨著人們對審計期望值的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責任和風險也越來越大,審計機關將會更加關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審計方法和審計程序,在降低審計成本的同時,高質量完成審計任務,并有效地規避審計風險及其損失。要認識到審計風險既是自身的職業風險,也會對審計人員自身形成政治風險。因此,審計人員一定要沖破傳統審計思路的束縛,從思想上、觀念上深入理解審計風險,并在執行審計業務的過程中,尋求積極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審計風險,自覺形成防范審計風險的思想意識。

3 努力規范審計行為,扎實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提高審計質量是防范和減少審計風險的有效措施。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就要建立健全審計質量標準、審計質量責任、審計質量檢查、考評等制度體系。在信息化條件下,將審計機關的審計質量控制規范化、審計過錯責任追究化,通過審計項目管理系統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規范審計行為,提高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包括:針對不同的審計階段,建立審計準備、審計方案、審計日記、審計證據和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草案、審計信息發布和總結等各環節的質量控制流程,設置質量控制點,使審計質量監督更加規范有效;通過對審計機關外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檢查來達到對審計質量責任的控制;建立審計項目質量為考核指標的導向制度,使審計人員逐步強化審計質量的意識;建立審計質量考核機制,監督檢查審計項目質量,考評和追究審計責任,切實起到控制審計質量的作用。

4 積極強化內部管理,努力提高審計部門管理水平

建立審計部門質量監督體系,不僅包括加強注冊會計師協會在行業的執業監督的作用,還包括加強事務所的內部質量管理。在事務所內建立一套嚴密科學的質量標準、質量控制制度,并得到切實的執行,以保證審計人員按照規定的專業標準執業,達到質量控制要求,從各環節上控制審計風險。針對國家審計機關除了要建立健全強有力地內部約束機制外,還要不斷完善和提高內部管理水平,以達到減少和規避審計風險的目的。在當前的信息環境下,審計機關可按照機關管理的控制環節運用信息技術,對審計機關輔助辦公系統(OA)進行完善,內容涵蓋財務管理、文書管理、機關事務管理、審計業務管理、考核體系管理、人事管理、政務管理等各個方面,規范機關基礎管理,避免管理工作的隨意性,保證審計機關管理高質、高效。

5 運用科學的審計方法,努力降低審計風險

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傳統的手工審計方法已不適應現代審計工作的需要,當前計算機已同現代管理方法相融合,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明顯地強化了工作手段,應用計算機科學和技術開展審計勢在必行。審計必須跟上時代發展的要求,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審計。首先要普及,并逐步的提高審計人員的計算機知識;其次,要開發設計計算機輔助審計軟件,并在一些項目審計中進行試點,再經修改完善,提出需求,再推廣使用。以審計方法的高科技含量達到提高審計質量,加強審計風險管理,防范與控制審計風險的目的。

綜上所述,審計工作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相當風險的職業,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其所面臨的風險因素更加復雜,風險存在于整個審計活動中,可以控制,卻不能完全消除,因此,這要求審計人員要不斷調整自我,并在調整中開發風險分析和防范方法,加強風險理論研究,深化審計監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遏制風險的目地,才能更好地為保證社會主義經濟快速穩定、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韓道琴,王淑晶.淺談審計風險形成的主客觀因素及防范.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 No.01.

[2]鄧芙蓉.會計師事務所對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北方經貿.2010 No.03.

[3]呂博.論審計風險[J].寧夏審計.2000,(2).

[4]傅衛民.淺談審計風險的防范[N].中國審計報.2000年.

審計風險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 現階段,我國審計機關在審計現場管理中存在諸多問題。為此,筆者認為,應加強審計現場的管理與控制,防范審計風險,不斷提高審計質量。

【關鍵詞】 審計;審計現場;管理與控制

現階段,我國審計機關在審計現場管理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有:一是審計現場管理的觀念較為落后,重視查問題、輕視管理;二是審計計劃管理粗放,缺乏科學性;三是機關內部機構設置僵化,審計項目組各自為戰,審計資源浪費嚴重;四是審計現場時間管理隨意性大;五是審計項目質量和風險控制還不盡人意。部分審計人員風險意識淡薄,憑主觀經驗多,采取科學的審計方法的意識不強,我國審計項目質量和風險控制體系及制度也還不完善,從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審計項目的質量。針對這些問題,應重點做好審計現場各個階段的控制工作。

一、審計準備階段的控制

在審計準備階段,主要控制要點有三:

(一)配備與審計項目相適宜的審計組成員

審計部門應該根據審計項目的性質和復雜程度、被審計單位規模的大小等因素指派具有必備知識和技能的審計人員。審計是一項人力和知識雙密集的工作。完成一個審計項目,必須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一定數量的審計人員。審計人員的數量和質量是影響審計項目人力資源的第一要素。從數量上講,一個審計項目所需人員是有限的,超過這個數量,其對審計項目時間管理影響的邊際效用遞減。但在這一個數量限度內,人數越多審計項目時間管理就會越少,反之越長。所以審計人員的增加在一定數量內,會減少審計項目整體所用時間,假定人員的分工合作是正常高效率的,那么因審計時間減少所減少的成本會大于追加審計人員所增加的成本,但超過這一定點,隨著審計人員的增加,審計人員的整體效率降低,造成審計時間減少所減少的成本開始逐漸小于審計人員增加帶來的成本。如圖1所示:

從審計人員質量來講,主要表現為業務知識和業務技能兩方面。業務知識主要包括審計知識、計算機知識和所審計事項的相關知識、法律法規等,業務技能主要是指上述知識的運用能力,重點表現為專業判斷水平(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審計經驗)、計算機審計能力。專業判斷水平體現了一個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我們常說某某人審計經驗豐富,實質上就是表示這個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水平較高。

(二)把好審前調查關,確定審計的重點領域

審前調查是保證審計質量的重要環節。對于一些重點審計項目,更要花足夠長的時間搞審前調查,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

(三)制定切實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

審計方案是審計實施的基礎,是保證審計工作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檢查、控制審計質量和進度的基本依據。審計方案關系到審計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關系到責任和風險,做好這項工作,可以使審計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體審計項目的實施階段,要按審計項目管理制度的規定,嚴格內部審計工作程序,明確項目組長和各級審計人員的工作職責,明確項目組長對審計項目的工作質量負主要責任。

按照審計公正性和質量控制要求,任何一個審計項目不可能由一個人去完成。這樣由所有參加審計項目的人員就會組成一個項目團隊(通常稱之為審計組)。由于團隊的存在,就會產生管理學稱謂的一系列組織管理問題。在一個項目中,我們稱之為團隊管理。團隊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團隊整體效率。因此,團隊管理成為影響人力資源的又一重要因素。和管理學中所有組織管理的核心內容一樣,審計項目的組織結構主要是對分工和協作的處理。分工是指根據審計項目方案來確認的總體任務,按照“貢獻相似性”和“關系相近性”原理,把總任務分解后分配到相應的審計小組中去,協作是指通過建立和貫徹溝通與合作的規范,創造和維持團體的協同效果。有效合理的組織結構,可以為審計人員創造理想的工作環境,促使其保質保量地完成好分配的審計任務,充分發揮其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從而滿足復雜多變、運用多種知識技能和信息、不斷創新的審計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實踐表明,審計項目具有組織穩定性差(即完成一個審計項目后其組織結構即行解除)、信息溝通量大、工作靈活、創新性強等特點??茖W的審計作業分工和組織結構,必須適應和滿足審計作業的這些特點。 為此,科學的審計分工應強調審計人員的參與和協商一致,使其成為一個上下有機結合的過程,將總任務分解為若干個互有區別但彼此聯系的分任務,再將分任務分配給不同的審計小組或人員去執行。在組織結構上,采用矩陣式結構,即先依照“貢獻相似性”的管理原則,將相似會計核算內容分成一組,如將應收應付款審計分為往來審計,最終分配到具體審計人員,再依照“關系相近性”原理,按審計目標建立組與組之間溝通的負責組(人)。

從管理學的組織結構設計原理分析,這一結構適應性強,符合審計作業的要求,有利于加強各組之間、審計人員之間的協作配合,有利于總結新的審計方法,有利于完成新的審計任務和激發審計人員的創造性。這一設計既體現了職責分工,同時也體現溝通和協調機制,引入和強化了合作的意愿和相應的工作能力。

二、審計實施過程中的控制

在審計實施過程中,主要控制點如下:

(一)落實項目審計責任制

在具體審計項目的實施階段,要按審計項目管理制度的規定,嚴格內部審計工作程序,明確項目組長和各級審計人員的工作職責,明確項目組長對審計項目的工作質量負主要責任。

(二)發現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應擴大測試范圍

在實施現場審計時,審計人員根據審計具體方案中確定的審計步驟,運用審計技術方法對業務程序進行測試,在測試過程中,收集有用性、相關、重要的審計證據。審計人員在審計內部控制制度時,如發現被審計單位人員職責分工不嚴密,存在混崗等嚴重缺陷時,應充分意識到該證據的重要性,保持應有的職業警惕,對這一重大隱患執行擴大測試,實施進一步的取證,以確定工作人員是否利用機構內控不嚴的漏洞,實施了違法違規行為。

(三)規范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

在審計工作底稿上要反映出審計人員的工作軌跡和專業判斷的過程,有利于把好審計證據的質量關,審計人員既要做好審計過程記錄,又要記錄審計的主要成果和查出的重點問題。

(四)嚴格執行復核程序

內部審計應建立審計組長和審計部門負責人兩級復核制度。各級都應具體明確復核內容和承擔責任,層層把關,級級負責,確保每一項審計工作符合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

(五)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現場指導和檢查

項目組長要及時了解審計人員的工作情況,會同審計部門負責人研究解決審計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各層次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給予實時的充分的指導、監督和復核,這是做好審計過程質量控制的關鍵因素。

(六)建立審計報告的簽發制度

審計報告由項目組長起草,審計部門負責人審核。審計報告簽發前,必須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加強雙方的溝通。

三、審計報告階段的控制

作為審計的收尾工作,審計的報告階段過程控制也十分重要,主要控制點:

(一)及時總結審計工作

每一個審計項目結束,審計部門負責人要及時組織項目組長對本次審計工作進行總結,簡要闡述本次審計工作中發現的重大疑難問題和采取的相應措施,指明今后類似審計工作中應注意的事項。在復核、總結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執行分析性復核程序。分析性復核不僅被運用于審計計劃階段和報表項目審計階段,也可用于審計報告階段對會計報表進行總體復核,以幫助注冊會計師評價審計過程中形成的審計結論的恰當性和會計報表整體反映的公允性。在對會計報表進行總體復核時,審計人員應執行以下程序:

1.應當全面審閱會計報表及附注,考慮針對實質性測試中發現的一些差異或未預期差異所獲取的證據是否充分、恰當;這些異常差異或未預期差異與審計計劃階段的預計之間的關系。2.將分析性復核應用于會計報表上,以確定是否還可能存在其他的異?;蛭搭A期的關系。如果這種異?;蛭搭A期的關系存在,則審計人員必須在完成審計外勤工作時再追加實施額外的審計程序。

(二)撰寫審計總結

在完成實質性測試之后,審計項目經理應當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全面復核,并在此基礎上撰寫審計總結,概括地說明審計計劃執行情況及審計目標是否實現。審計總結一般應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公司簡介,闡述被審計單位的背景信息及重大會計政策的變更情況;二是審計概況,主要闡述審計過程、審計計劃的執行情況(包括所采用的審計方法、審計計劃執行偏差及其原因等)、審計的總體評價、審計前后主要財務指標,即應引起部門經理和主任會計師注意的重大事項(包括關聯方交易、財務承諾、期后事項等);三是審計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和建議的重要調整及事項;四是審計結論,說明擬出具的審計報告的意見類型及對審計單位經營管理的評價與建議。

(三)完成審計工作底稿的二級復核

審計項目經理對審計工作底稿的全面復核通常應在審計現場完成,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爭取審計工作的主動。在完成審計外勤工作時,則需審計部門經理對審計工作底稿實施二級復核。二級復核既是對審計項目經理復核的再監督,也是對重要審計事項的重點把關。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7個方面:1.復查計劃確定的重要審計程序是否適當,是否得以較好實施,是否實現了審計目標。2.復查重點審計項目的審計證據是否充分、適當。3.復查審計范圍是否充分。4.復查對建議調整的不符事項和未調整不符事項的處理是否恰當。5.復核審計工作底稿中重要的鉤稽關系是否正確。6.監察審計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其對會計報表和審計報告的影響,審計項目組對這些問題的處理是否恰當。7.復核一審會計報表總體上是否合理、可信。

(四)審計人員應當評價審計結果

主要是為了確定將要發表的審計意見的類型以及在整個審計工作中是否遵循了獨立審計原則。為此,應完成如下四個工作:

一是對重要性和審計風險進行最終評價,該過程可通過兩個步驟完成:1.按會計報表項目確定可能的審計差異即可能錯報金額。按會計報表項目確定的可能的錯報金額由三部分組成:通過交易和會計報表項目的實質性測試所確定的未更正錯誤;通過運用審計抽樣技術所估計的未更正預計錯報,以及通過運用分析性復核程序發現和運用的其他審計程序所量化的其他估計錯報。2.確定各會計報表項目可能的錯報金額的匯總數(即可能錯報金額)對會計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和其他與這些錯報有關的會計報表總額(比如流動資產或流動負債)的影響程度。二是對被審計單位已審計報表進行技術性復核;對已審計會計報表進行技術性復核,可以通過填列和復核會計報表的檢查清單的方式來進行。不僅可對那些經常容易被忽視的審計方面起到提醒的作用,還有利于監察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三是對被審計單位一審審計報表形成審計意見并草擬審計報告;在審計過程中,要實施各種測試。這些測試通常是由參與本次審計工作的審計項目組執行的,而每個成員所執行的測試可能只限于某幾個領域或賬項,所以,在每個功能區域或報表項目的測試都完成后,審計項目經理應匯總所有成員的審計結果并將這些分散的審計結果加以匯總和評價綜合考慮在審計過程中所收集到的全部證據。最后出具審計報告。四是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最終復核。最終復核是在完成審計工作、簽發審計報告前所進行的復核。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最終復核這項工作,一般由會計師事務所的主任會計師承擔,是對整套審計工作底稿進行的原則性復核。

(五)建立審計質量責任追究制度

從審計員到審計組長,再到審計部門負責人和總審計師、審計顧問,都應明確應該承擔的質量控制責任,質量控制的結果應與業績考核掛鉤,沒有履行好責任就應該追究和處理,如告誡、批評、通報、取消評審資格等,通過獎優罰劣來提高質量意識和責任心。

(六)加強審計檔案管理

審計檔案是項目審計的主要載體,是審計業務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人員可以充分利用審計檔案為今后的審計業務服務。

【主要參考文獻】

[1] 婁爾行主編. 審計學概論.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 王曉霞. 企業審計風險.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5.

[3] 高校審計編寫組. 審計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4] 馮均科主編. 審計學.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5] 何慶林主編. 企業審計技術. 廣東經濟出版社,2008.

[6] 張慶龍. 內部審計理論與方法.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5.

[7] 楊忠蓮,徐政旦. 我國公司成立審計委員會動機的實證研究. 審計研究,2004年1月.

[8]李樹華. 獨立審計性的提高與審計市場的背離. 上海三聯書店,2006 .

審計風險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市場經濟更為豐富和活躍,萬千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和成長。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市場給予了企業無數的機遇,但同時也伴隨著挑戰和風險。所以企業如何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搶占市場,提高企業競爭力,降低經營風險,得到效益保障,就需要企業在其內部控制和管理上得到更深層次的完善,特別是在企業審計風險的控制管理方面應加強重視。本文就企業審計風險問題及其控制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企業審計;風險;控制;探討

從實際情況來看,在今天的市場經濟大環境中,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強烈,為了搶占市場份額而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日益增加。企業想要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生存空間和競爭能力,完善企業管理,就不得不將審計監督和評估科學合理地運作。在這個過程中,難免因為各種原因而導致審計風險的出現。我國企業在管理制度上尚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風險防范管理亦不夠完善。這些年來,企業競爭日益激烈,企業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建立數據交易管理系統,經營范圍不斷擴大,涉及環節越來越多,這都加大了審計上的風險。因此,如何控制企業審計風險是每個企業都在思考的問題。

一、企業審計風險概念

從概念而言,企業審計風險指的是審計部門在企業審計上擔負的相關責任和一些潛在的風險和隱患。大致分為三類: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固有風險以及控制風險對審計者來說在控制上比較困難。但是檢查風險主要因為涉及主體行為所導致,所以能夠讓審計部門以及審計人員采取相關措施進行防范和控制。它和審計主體在實施過程中采取的程序、證據、方法等等緊密聯系。

雖然我國企業在其內部控制和管理上不斷得到完善,但是企業的審計活動中仍然存在著風險。雖然,企業的審計風險存在是難免的,但我們可以使其盡可能減少。主要來講,企業的審計風險中的固有風險指的是企業因在開展經濟業務的處理中,因為企業的財務報表或經濟業務出現了差錯,企業在自身會計核算層面上存在不足所導致的審計風險。

企業中的控制風險主要是指由于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存在不足,在企業的財務報表或相關經濟業務出現了差錯卻沒有在第一時間指出并糾正而導致的審計風險。

企業中檢查風險指的是審計人員在施行企業的經濟業務審計檢查時,面對企業的財務報表或企業在內部控制和管理上的隱患和不足沒有第一時間發現,或發現后沒有認真解決,從而導致的風險。

因為現在國家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在不斷地進行微調以及企業的不斷發展,所以企業相關審計項目都存在一定的風險。企業需要加強企業審計風險的考慮,采取有效措施規避企業的審計風險,讓企業的審計質量得到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應從企業審計風險產生的源頭入手,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達到有效地規避企業審計風險。

二、企業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企業內部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科學合理的審計管理制度和審計機構是開展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基礎。完善且切實可行的內審管理制度對于審計人員迅速發現且有效解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提供了幫助,讓企業在健康中發展和成長。相反,假如企業管理制度不夠科學,管理不夠完善,那么審計人員就很難發現并及時處理企業在經營當中存在的隱患和不足,不但會讓審計風險產生,同時也對企業的發展造成比較嚴重的后果。

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若企業沒有科學合理的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同時對內審機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完善的機制和制度保障,將審計人員進行的活動認為是在雞蛋中挑骨頭、找麻煩,那就很難保障企業審計人員的權威性和效率性,導致審計人員難以正常開展工作,進而導致審計風險的產生。

(二)領導在內部控制上認識不足

從實際情況來看,現在不少企業的管理人員認識到在企業管理中財務管理處于首位,并參與其中,提高了內部的控制和管理。然而也有很多領導更大程度上將重心放在怎么提高生產,卻對影響企業發展的財務管理沒有足夠的重視。甚至有一些領導覺得管理好了財務部門就管理好了企業全部,覺得財務才是企業的生命力。一旦在經營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就賄賂相關人員,沒有正視法律的監督和管理,導致給企業造成了損失。

(三)內部環境變化導致控制風險加大

當今世界已是信息技術時代,電子經營管理系統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這些年來,我們國家的信息化建設加速了企業數據處理和營業機構分開。從實際情況來看,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加強了管理運營的效果,提升了內部管理。同時,計算機系統的操作流程和控制設計中存在的一定隱患,很難在剛開始進行設計時就全面考慮到所有可能產生的問題,這需要在以后的實踐和探索當中不斷得到完善。因此企業信息化有利有弊,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傳統的審計證據,造成舞弊活動不斷出現,提高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同時,企業為了開闊市場,在推出新產品、進行新業務、實行多元化經營,一方面增加了企業的利潤,但也可能會因為偏離或影響核心主營業務造成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遺留隱患。

(四)企業經營風險導致企業審計風險產生

縱觀世界,美國經濟蕭條,歐洲失業走高,我國通貨膨脹,全球整體經濟并無欣欣向榮之感。而我國企業無論是在生存和競爭上都愈發艱難,經營風險一直伴隨著企業的發展,而正是企業的經營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企業的審計風險產生。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小型企業基本上都將目光著眼于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上,對經營風險的認識和研究不夠深刻,在風險管理和控制機制上十分不足,同時也沒有投入專項經費和專業部門以及人才進行實際的風險研究和防范,進行減低或控制,風險管理意識極不專業和薄弱。同時在經營中亦存在各種隱患和不足,加重了經營上的風險,于是審計風險也隨之產生。

三、企業審計風險控制措施

(一)提高審計部門的獨立和權威

根據相關部門的審計工作規定,行政法規規定設立內部審計機構的單位,必須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從實際情況來看,獨立的審計部門在企業的審計上提供了質量上的保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獨立審計部門,在企業的審計工作中和最高管理層對接,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實施監督,但并不參與其中。

(二)加強監督力度

在企業管理中,應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管理,對于嚴重案件審計難度大的現象,應找出其造成的原因。提高權力監督力度,重視并監督在審計過程中出現的經濟違紀、違法案件的責任單位和負責人。若在審計中發現了問題僅僅停在曝光表面,卻沒有切實的解決下文,一方面讓審計人員的辛苦付之東流,另一方面降低了審計人員在群眾心中的威信。要讓審計實際發揮對權利人的監管,將權力的監督和管理實實在在地落實。

(三)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提高審計工作的科學性和效率,應該加強對審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應組織審計人員學習有關的法律知識,強化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同時企業處在信息時代,這對審計人員的職業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審計人員不止需要熟悉財務以及審計等業務,同時應具備管理、金融、統計、計算機等知識技能,這樣才能加強審計查證效率、分析力以及經濟預測力。

(四)正確利用審計方式

審計人員應通過科學合理的審計方式,針對企業在內部控制和管理上存在的不足、資產流動性強、企業經營情況較差、業務繁多等審計情況,提高重視,采取切實措施,科學的提高樣本量,增加審計覆蓋面,采取豐富的審計方法提高審計證據的質量。

(五)提高風險管理

由于企業的經營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審計風險的產生,因此企業應提高風險管理以及抗風險的水平,從而達到減少風險產生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小型企業應完全發揮會計在風險上的防范和研究水平,正確合理地研究市場環境變化會給企業帶來的隱患和問題,以及造成的影響程度。需要企業管理人員加強風險的預測能力,針對不同的風險要有客觀和科學的認識,并能有效地鑒別,達到防范和控制嚴重風險,讓企業可以及時地使用豐富的方式進行預防,將可能承受的風險水平降到最低。

(六)科學完善財務管理制度

很多企業因為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少企業管理人員并沒有建立起科學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要想提高企業的生存力和競爭力,提升經濟效益,必須加強企業內部的財務收入和支出管理,進行高標準的規范并嚴格監督,一旦發現問題應嚴肅處理。同時應明確每個崗位的職責,限制出納者的權力,不允許其兼任企業的審計和核算工作,并倡導崗位間互相監督。還要完善財務核算審計機制,因為財務的審計核算直接影響到信息的真實與否,所以需要明確審計機構以及財務機構的獨立地位和作用。確保部門和部門之間的獨立性,保證企業的財務管理在科學合理的環境下運行更順暢。

四、結語

總之,企業應加強審計風險的規避意識,科學運用企業審計,控制和管理好企業審計風險,從而提升企業的生產力和市場競爭力,讓企業在生產和發展中得到保障,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羅麗霞.內部審計風險及其防范機制[J].事業會計,2003(06).

[2]韓春麗,尹慶偉.淺析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及其防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01).

[3]蔡雨杉.審計風險及其控制研究[J].黑龍江金融,2009(29).

[4]馬玉娟.企業內部審計的風險分析與控制[J].當代經濟,2010(02).

(作者單位:江蘇蘇亞金誠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常州分所)

審計風險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文章先分析了民營企業審計風險,包括治理結構缺陷、審計意識不足、會計基礎差、會計核算主體不明,隨后介紹了民營企業加強審計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包括創新內部風險控制環境、健全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創新風險控制方法、明確會計核算內容,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民營企業;審計風險;控制措施

隨著時代發展,民營企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比重也逐漸增加,對于民營企業的審計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需要針對民營企業的審計工作進行深入探究,有效減少審計風險,促進民營企業實現穩定、持續發展。

一、民營企業審計風險分析

1.企業治理結構缺陷

從當下我國民營企業實際發展狀況分析,其主要采用一種單邊治理結構。而民營企業的主要經營特征是企業中的領導者不單是企業各種非人力資本的持有者,同時還是企業管理者,具備剩余索取權、經營管理權等關鍵權力,而在民營企業內部也經??梢钥吹礁鞣N家族成員參與到企業相關管理職位當中。而該種單邊治理模式,委托代理相關道德風險較低,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利責權的統一性,為此對于民營企業而言,具有一定的應用優勢,能夠提高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效率,但如果是想要進一步擴大發展,提升企業經營利益,便不適用于單邊治理結構。此外因為民營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因此在融資過程中面臨較大困境,容易產生內部控制為核心的家族管理模式,影響企業相關制度建設工作。

家族管理模式下,民營企業中的財務工作主要是由企業管理者進行掌控,缺少對于企業管理者的合理管控措施。而大部分民營企業中的管理人員也存在一種輕財務、重技術的通病,為了能夠更好地節約生產成本,單純削減財務人員數量,本來應該由出納、會計以及財務三個人共同完成的工作變成全部由一個人完成。盡管部分民營企業設置有相應的審計管理制度,但是因為無法進行有效把關,導致相關制度規范流于一種表面形式。在缺少科學的內控機制或內控制度存在缺陷的條件下,便無法發現企業中的虛假賬目,或無法實施合理控制,增加企業的審計風險。

2.企業審計意識不夠

民營企業數量較多,但資產規模相對較小,經營業務形式單一。而企業實施委托審計是出于應付外界因素的目的,是一種被動的審計狀態,對于審計工作的認識不足,無法進行有效配合,只能進行消極應對。

因為民營企業的發展規模有限,同時自身的審計意識較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企業的報表審計收費金額。因為會計基礎十分薄弱,導致審計成本較高。實踐操作中,相關審計人員按照獨立審計的基礎原則,認真履行必要的審計流程,如此大范圍審計工作量和小型審計工作量之間便出現審計收費不匹配的問題。此外,少數民營企業對于審計工作還具有十分苛刻的要求,管理人員對于會計審計人員還存在明顯的忽視心理,無法進行有效配合,如此增加了企業的會計審計成本,減緩企業的審計速度,而會計監察人員的選擇風險和收益的過程中,只要一不留神,便會擴大審計風險。

3.企業會計基礎較差

因為民營企業相關資產規模較小,因此會計部門整體結構設置較為簡單。通常會產生會計人員選拔應用和會計機構設置不夠合理的問題,財務建設過程中違法記賬和不規范建賬等問題,企業相關會計核算工作違背了基礎規范條例要求。而民營企業的管理者相關意識普遍停留在一種傳統記賬模式上,把財務人員單純當成一種記賬會計,此外因為家族管理模式的影響,導致企業內部相關財務人員整體水平普遍較低,企業尚未形成計劃、預算、考核、審計統一的財務管理系統,財務人員普遍負責成本會計工作,而忽視了管理會計任務。企業內部相關財務人員,單純負責記賬工作,對于企業其他業務部門工作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缺少部門之間的協調發展,而該種財務管理模式,容易影響企業管理人員對于企業總體經營狀況的了解。管賬管錢的工作模式影響企業內部形成科學、統一的內部控制系統,無法形成科學有效的財務和預算戰略,更加無法形成有效的財務分析系統,為企業發展提供科學指導。

在實施審計工作中,相關負責人員的主要目標是企業報表等財務資料,和企業中的其他財務人員進行接觸,審計人員也是從企業財務人員入手,開始實施審計工作的,為此企業相關的財務人員對于整體經營狀況的了解,還會影響最終的審計質量。尤其是民營企業,因為財務人員通常不會參與到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當中,因此對于企業實際狀況了解十分有限。該種條件下,如果審計人員單純依靠財務人員對于企業的了解而進行審計工作,則無法有效保障審計工作質量。

4.會計核算主體不明

因為歷史上各種因素的影響,初期階段的民營企業主要是以集體企業形式為主,隨后在企業改制過程中,企業領導出于改制成本考慮,大部分民營企業中的經營資質、房屋土地權屬等信息尚未產生任何變化。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之間沒有進行清晰劃分。而民營企業領導主要秉持如下觀念:“企業就是我的財產”企業財務沒有進行清晰劃分,導致資產管理狀態十分混亂。而個人家庭和企業財產之間也經常出現互相占有的問題。企業財產等同于銀行活期存款,可以自由存取,而沒有任何限制。

在企業經營獨立性不足的條件下,是無法保證企業提供公正、合法的會計報表信息的,為此需要審計人員針對相關會計報表提出鑒定結果,提高了審計成本與審計風險。存在經營獨立性缺陷的企業,其通常也存在隱蔽性特征,如果審計人員無法及時意識到相關問題,便會產生一定的審計風險。

二、民營企業審計風險控制的具體措施

1.創新內部風險控制環境

實施內部審計風險有效控制過程中,需要民營企業進一步強化內部審計管控,企業相關領導者需要從內在入手,充分了解到潛在的內部審計風險,以及相關風險的不可控性和隱蔽性,促進內部風險控制任務在民營企業中的順利實施,堅持風險控制作為核心任務,營造出相應的企業文化,結合企業的官方網站進行定期的思想教育和培訓工作,擴大內部風險控制的宣傳力度,提升企業員工風險意識。按照相關規定要求設計內部審計的風險控制制度,促進內部審計流程的規范化發展,促進內審制度的有效落實,始終保持一種原則性態度,創建專門的機構組織,比如組建專業的審計部門,同時合理宣傳審計部門中的獨立負責人,從基礎職能角度入手,審計部門負責人直接面向董事會以及審計委員會等高層管理機構,提供內部審計獨立性。除此之外,針對當下民營企業中普遍缺少完善的審計制度等問題,需要相關管理機構補充和調整審計法規,為企業相關審計工作,提供可靠的約束制度,構建完善的法律監管機制,創新審計方法,提升審計風險管控質量。

2.健全風險控制機制

通過對企業相關審計風險進行深入分析,及時發現民營企業中的審計管理缺陷,并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為此需要企業針對內部審計風險構建相應的控制管理體系,補充、調整內部管理制度,明確從企業生產、研發、營銷、財務管理、風險管理和審計等不同部門的工作職責,宣傳各個部門的責任主體,嚴格落實責任人機制,比如對審計部門中的責任義務和權力進行有效規范。理清審計部門管理人員在行政和職能等方面的報告關系,提升審計部門和相關審計人員的工作獨立性,為審計工作提供充足的預算支持。針對稽核與登記等不相同職位,應該參考崗位分離機制,盡量不要出現一崗多人以及一人多崗等問題。促進企業內部相關審計風險管理機制的不斷補充和完善,對內部審計流程進行規范管理,針對審計工作構建科學的評價監督機制,形成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風險解決方案和風險預警體系。企業實施日常審計工作中,需要審計工作人員對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不同項目流程所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系統、深入研究,找出審計工作中的風險控制核心關鍵點,制定內部審計方案,并按照相關審計方案中的具體要求嚴格落實各項措施,對風險控制關鍵點進行嚴格把控。比如企業可以把日常支付中的業務審核工作融入到內部審計工作中,并聯系財務部門實施同步審核。在企業管理印鑒的過程中,相關財務部門可以對企業相關印鑒進行控制管理,而印鑒應用中,由業務工作人員擬定提交申請書,企業審計部門仔細核對與檢查具體的申請內容,在順利通過審核后,由企業財務部門的管理人員實施蓋章處理。

3.創新風險控制方法

在科技不斷發展的信息時代中,民營企業應該積極創新審計方法和風險控制措施,融合先進的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構建專門的軟件系統,提供民營企業的審計工作效率,幫助相關審計人員減輕自身的工作負擔。應用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促進民營企業盡快實現信息細化審計系統的構建目標,借鑒科學的內部審計系統,整個相關行業發展趨勢特征,了解企業內部經營發展狀態,促進企業內部審計方法的有效及時更新,優化創新相關審計流程,提升企業內部審計效率。健全企業審計標準,聯系不同發展項目風險特征進行準確評估、識別、控制,構建審計標準,針對相關審計人員實施評價監督,從源頭入手控制審計風險。民營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工作中,應該形成智能預警機制,其中包含風險數據庫和網絡數據庫等形式,創造AIS審計輔助系統,支持自動生成審計稿件、異地辦公等工作,提供可靠技術支撐,提供民營企業的審計質量。將AIS審計系統和各個部門工作之間進行無縫對接,從而為審計人員對各種資料信息和財務報表進行查詢提供便利。

4.明確會計核算內容

從關聯識別層面分析,需要審計人員掌握關聯方清單,按照標準審計流程規范實施審計操作,對于和企業之間存在大量業務聯系的單位,如果企業沒有將其當成關聯方,則在實施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應該進行重點關注,在必要的條件下,可以實時進行審計工作。針對企業關聯方交易進行審計過程中,需要審計人員選擇重點審計方法實施,執行多種實質性測試以及少部分的符合性測驗。除此之外,還需要審計人員深入企業進行調查,詢問不同層級的工作人員,掌握關聯方交易狀況,針對企業日常交易所采用的價格,應該通過同行對比方式進行分析研究。加強對企業各種實物的盤點。

綜上所述,民營企業相關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審計工作質量關系到審計風險的控制水平,為此想要進一步提高企業對于審計風險的控制力度,應該從根源入手,提升企業綜合管理水平,改善企業風險控制方式,促進企業實現持續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羅蘭.風險導向審計在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中的運用初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6):173-174.

[2]吳仲浩,姜鯤.基于平衡記分卡的民營企業績效審計可行性分析——向榮集團考察實例[J].市場周刊,2019(06):116-117.

[3]朱依.內部審計組織機構設置問題研究——以中小型民營企業為例[J].產業創新研究,2019(02):69-70.

[4]陳珊珊.新三板掛牌企業審計風險成因的多案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8.

作者簡介:郭夢云(1992- ),女,漢族,河南焦作人,研究生,鄭州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審計

審計風險論文范文第5篇

在事業單位的發展過程當中,其實內部審計工作可能存在諸多的現實風險,由此文章對事業單位的發展中所存在的內部審計風險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對當前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內部審計風險所存在的諸多現實問題進行了綜合性的探究。最后,依照當前事業單位所存在的各類審計風險提出相應的防范對策,以此使我國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相應的內部審計工作能夠進行有效的優化。

一、引言

在我國的審計監督體制構建過程當中,內部審計在整體行政事業單位發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性作用,使當前行政事業單位能夠進一步的對自我進行有效的監督,內部審計在開展過程當中對于事業單位的發展而言,有著重要的現實性作用。然而相應的內部審計工作在開展過程中,同樣需要對各類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由此需要進一步使事業單位的發展過程中,能夠對內部審計風險防范所用的現實意義進行綜合性的探究,并且需要使其自身內內審計風險的防范力度得以有效的增加。以下將對對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進行綜合性的探析。

二、對內部審計風險進行詳細的概述

內部審計風險在出現過程中往往與外部審計風險予以對應性,其主要內容是指事業單位在其發展過程中內部審計人員在進行各項內部事務的綜合審計工作所出現的風險性問題。內部審計就其自身而言,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整體單位的管理質量得以大幅度提升內部審計工作,在開展工作中能夠使單位所有的內部治理質量得到綜合性的優化。然而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需要對獨立客觀的原則予以遵循內部審計,在開展過程中不僅會對財務方面內容予以包含,同時會對管理方面的內容進行綜合性的審計,對于我國的事業單位發展而言,整體內部審計工作是內部部門的綜合免疫系統,而當前事業單位的發展過程中正進行著更加深入性的改革,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的審計工作也受到了現代社會人們的普遍關注。文章中所分析的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主要是指事業單位在開展工作中,依照國家相關的法律規定對其內部的各個部門,以及相應的從屬機構所存在的一切財務支出行為進行綜合性的審計,并且對其所存在的各類經濟活動所擁有的有效性真實性進行客觀性的審計。對當前事業單位的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錯誤以及弊端進行有效的發現與糾正,以此使整體事業單位的發展過程中的管理工作能夠獲得進一步的提升。然而,在內部審計過程中,其自身所有的風險同樣相對較高,由于人員管理不足等諸多現實問題會致使相應的風險提升,以此使得整體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所擁有的完善性無法得到進一步的體現。

三、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在開展過程中,其自身審計風險所存在的問題

(一)風險識別環節有待于進一步的優化

首先,風險管理意識在具體的開展過程中較為薄弱。目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在其風險管理過程中,相應的風險認知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無法對具有高度系統性的風險管理活動予以開展,由此致使內部審計人員在進行風險控制過程中存在控制不足的現實問題,其具體表現在于部分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在具體的工作開展工作中無法對審計所存在的風險危害性予以有效的認知,由于審計工作人員及自身所擁有的風險管理意識相對薄弱,由此致使前段時間的事業單位的發展過程中,無法對較為優質的風險評估體系進行構建,并且無法將相應的風險評估結論作為整體審計計劃予以開展的依據。同時在具體的審計過程開展中,由于對風險識別無法進行有效的優化,將致使相應的審計單位自身所擁有的風險評估存在一定程度的現實誤差,使整體審計工作在開展過程中所具有的規范性相對較低,使相應的審計工作往往習慣側重于對各類習慣思維予以應用,致使整體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的內部審計工作受到較為突出的現象影響。

第二,在具體的審計過程中,整體風險防控機制有待于進一步的健全。較為優質的風險防控機制能夠使審計人員對各類風險管控工作予以進一步的優化,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需要對較為優質的風險管控機制進行健全,并且對各項流程進行縱向處理,對于審計人員自身發展而言,相應的審計工作如果僅僅能夠憑借其自身所擁有的經驗予以進行,將使得審計過程中會出現諸多與程序不符的不規范現象,由此將致使審計過程中無法對各類風險進行有效的識別。事業單位內部在發展過程中對于風險管控制度的構建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使其無法對更為具體的工作指南予以構建,因此致使事業單位的發展過程中,其自身所擁有的風險管控水平相對較低。

(二)風險衡量環節及評價環節存在一定程度的現實問題

首先,其自身審計力度有待于進一步的增強。當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人員往往存在著無法對相應的工作予以勝任的現實問題,無法對審計的專業方法予以綜合性的掌握。根據相應的調查可以顯示,在目前事業單位的發展過程中,僅有5%左右的審計人員能夠完全對所具有的各類審計工作予以勝任,而在事業單位內部發展過程中,尤其在部分基礎部門諸多審計人員往往具有著較為突出的兼職性質,其自身往往無法應用較為優質的審計能力,同時不能夠擁有更為優質的風險評估能力,相應的人員自身所用的年齡相對較大,其自身的知識結構具有了高度的單一性,無法對當前信息化背景之下的各項審計工作予以有效的認知,進而使相應的審計風險大幅度提升。第二在進行具體審計過程中,所應用的各類風險評估手段具有的高度的單一化特征,在審計過程開展過程中,審計方法往往會對最終所擁有的審計結構產生較為深遠性的影響,而實際審計過程中,較為單一的審計方式無法對諸多不同方法予以含糊,會對管理方法等諸多內容予以涵括。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部門,其自身所擁有的信息化建設步得以進一步的加快,而審計工作在開展過程中,無法對全面信息化的手段予以應用,并且現在的審計工作往往會以人工統計的模式予以開展,因此在開展過程中,會由于人工操作等諸多原因,而致使整體審計風險大幅度提升。

(三)內部審計思想存在一定程度的現實問題

當前事業單位在進行具體的內部審計過程中,無法對整體審計工作進行綜合性的評估,無法對實際重點及相應的目標進行有效的確定,而由此致使整體審計開展過程中,存在諸多現實性的不確定因素,使整體審計風險大幅度提升,此外,行政事業單位在其內部審計工作進行有效開展的過程中,無法與目前所有的事業單位發展情況進行有效的聯系,無法對新出現的業務進行有效的審計,而由此也將支持審計過程中存在現實的現實風險。

四、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風險防范有效方式

(一)進一步加強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的識別能力,在進行具體的內部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對各類風險進行有效的識別??刂频闹饕蝿沼纱耸聵I單位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對經濟環境獨立性影響以及審計方法等諸多角度入手,對相應的風險進行有效的識別,在目前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整體經濟環境有著較為突出的現實變化,整體事業單位的各項業務具有的復雜性得以進一步的體現,由此也致使審計風險得以進一步的增加。由于整體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過程中所具有的業務拓展性得以進一步的提升,導致事業單位與外界所存在的各類經濟活動愈發頻繁,致使其內部所有的審計對象具有了高度的復雜性,因此要求審計人員對其自身的審計范圍予以有效的擴展,對各類審計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優化,以此使事業單位風險識別能力得以大幅度的提升。由于事業單位自身的發展過程中相應的審計員工往往具有著高度的兼職特性,因此其工作中所具有的工作量相對較高,往往無法對審計工作予以更加細致化的構建。由此,事業單位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對全職審計人員進行綜合性的培養,使工作的專職性予以進一步的優化,使審計工作所具有的獨立性能夠獲得充分的保證。

(二)對內部審計風險進行綜合性的衡量及評價

內部審計在具體的開展過程中,其風險所存在的差異性特征將致使內部風險所具有的多元化特征予以進一步的體現,而每種審計風險及其自身所具有的評估方法具有著高度的差異性特點,在具體的審計過程開展過程中,可以充分依據被審計的對象及相應的審計對象,對各類審計模式進行綜合性的掌握。舉例說明,可以對審計風險模型法以及風險因素分析法等諸多模式予以應用,風險評價在具體的開展過程中,是風險評估基礎之上開展各類綜合性的評價工作,可以根據相應審計部門所存在的現實規定,對風險安全標準進行有效的判斷。

(三)對內部審計制度體系進行有效的完善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自身發展而言,需要對其自身所擁有的制度體系進行綜合性的完善,使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能夠要有更加規范化的現實特征。事業單位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進一步的對其自身所有的內部制度進行綜合性的構建,根據我國所存在的各類審計法律法規,對各類審計經驗進行綜合性的總結,使審計內部所有的規章制度得以更加規范化的構建,對審計風險防護方案進行綜合性的構建,使審計風險防控工作能夠獲得有效的制度保障。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整體事業單位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進一步的審計自身所擁有的內部審計工作得以進一步的優化,使企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內部審計所具有的防范性對進一步提升。事業單位的發展過程中,需要使內部審計所具有的風險識別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使內部審計所擁有的風險衡量及評價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優化,使內部風險的審計制度體系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完善,使其自身能力得到進一步的轉變,對各類管理審計予以重視,對審計內部的環境進行優化,對內部進行綜合質量控制。需要進一步的對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進行進一步的強化,使整體內部審計工作能夠獲得更加優質化的構建。

(作者單位:廣東省有色礦山地質災害防治中心)

審計風險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實際工作中,發現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存在著一些問題與風險,本文通過對這些風險進行分析探討,并針對這些風險提出具有建設性的防范措施,以促進農村信用社的有效發展。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風險;防范措施

審計協會將內部審計定義為:內部審計是指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也即是說內部審計是為了實現農村信用社的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而設立的內部審計工作,是信用社遵循規章制度和程序得到合理執行的有效保障。其有助于信用社管理水平的提高,進而規避風險,實現穩定健康的發展。

一、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概述

通俗點說,內部審計就是人為的對組織內部的經營活動進行自我監督、自我審查,以防止風險的發生。但既然是以人為的方式進行監督,那么“人”這一主體就很有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導致監督出現漏洞,從而出現不曾預料的風險,致使組織受到損失。而農村信用社涉及到信貸風險與農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農村信用社設置內部審計機構進行自我監督有助于提高農村信用社經營合法、信貸信息真實、資金財產安全,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農村。

二、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存在的風險

1.操作違規導致的風險。內部審計人員沒有按照相關規定和相應程序而進行違規操作,導致的經濟糾紛、資金誤差等經濟案件,不但影響了信用社的信譽,還會對老百姓的利益造成損害,從而不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取證、查證不真實導致的風險。審計人員所獲得證據不足或者有誤,導致重要項目的審計與事實嚴重不符。一般來說造成這種風險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審計人員不負責或是知法犯法,對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者不進行追究,從而使得取得的證據失實。二是在技術層面的誤差。因為在內部審計過程中,并不會對所有數據進行審計,而是進行抽樣調查,在獲得樣本的特征之后,對總體特征進行推斷,而這樣的做法會導致個體與整體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所獲得的證據會與真實情況有著誤差。

3.定性不準造成的風險。內部審計的人員存在著個體間的差異,整體素質不一,每個人的道德素養與業務水平不同或是技巧經驗的差距,從而使得審計判斷會不夠準確,進而產生風險。

三、導致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風險的原因

1.農村地區的特殊性。由于農村地區的農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在農村信用社進行業務辦理時對相應的制度和法規不夠熟悉,需要工作人員的悉心指導,導致了信用社業務繁忙。除此之外,農民在業務辦理時由于知識構成上的不足,使得在材料準備方面出現誤差,從而導致了風險的產生。

2.風險責任體系的不完善。在經濟案件中,一般會著重追究直接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對于在審計中失職的審計人員并沒有嚴格的責任追究。這就導致了部分審計人員法律意識低下,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3.工作人員的失職。因為信用社涉及到資金業務,許多工作人員利用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謀取私利,因此在審計過程中利用職權收賄受賄,從而篡改證據、包庇錯誤等,造成信用社信譽下降。

4.審計機制的不健全。農村信用社的內部審計部門由于資金、人員、設備方面的欠缺而沒有完全獨立出來,依舊受到信用社內部的管轄。而作為監督部門,在與所從屬的機構存在著利益上的分歧時,一般會以整體利益為重,從而造成監督不力。

四、防范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風險的措施

1.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隊伍建設。首先對審計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提高其職業技能水平,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審計結果更加真實準確。其次要對審計人員進行思想教育與法律知識的培訓,進而提高其職業道德與法律意識,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辦事。最后要對審計人員進行技術培訓,保證每個人都能具有一定的電腦知識,能夠熟練操作電腦,熟練使用excel、word等辦公軟件。

2.嚴格風險責任追究制度。一旦發生由于內部審計失誤而產生的經濟案件,必須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嚴厲問責,依法對其進行懲處,這樣才能對其他不法行為形成一定的威懾力,從而建立一支作風優良、紀律嚴明的審計隊伍,進而規避內部審計風險。

3.建立初查和復查兩級審核制度。在內部審計機構中設立兩級審核機制,在一級審核部門的初查結果確定之后,再交由二級審核部門進行復查。這樣既能查漏補缺、保證取證查證的真實性,又能避免因為工作人員受賄而篡改證據現象的頻繁發生。在特殊情況發生時,還可以召集內部審計部門以外的人員聯合審查,但是必須確保聯合審查時至少有一名審計人員參與,并且非審查部門的人員不能對案件擔任主查。

4.對內部審計的獨立審核制度進行嚴格把控。根據《關于印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的規定,信用社各部門的職權應當明細而獨立,非直屬部門不能直接進行干預。由于內部審計部門的監督性,因此不受經營管理層的行政干預,而是直接向理事會和監事會負責。內部審計部門的負責人確立需要由監事會提名、社員代表大會決定、理事會任命。省級聯社要加大對縣級聯社內部審計工作的監督和考核,有必要對縣級聯社內部審計部門的負責人實行考核上掛一級,由省聯社直接考核。

5.加強對內部審計制度的完善、信用社需要按照當地農村的基本情況以及信用社內部的特點,制定詳細的審計計劃。要求審計人員嚴格按照審計計劃執行,提高辦事效率以及減少辦公混亂,從而建立一個良好的審計環節,降低審計風險。

五、結束語

農村信用社是保證農民資金良好周轉的重要存在,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對信用社的經營加強監督。而作為其內部監督的重要途徑,對于在信用社內部審計中產生的風險需要采取有效的規避措施,才能保證內部審計的真實性、合法性,從而促進農村信用社良性運轉。

參考文獻:

[1]宋洪濤.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風險及防范措施研究[J].商,2013,17:118+106.

[2]葉東升.農村信用社內部財務審計風險及防范措施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03:206.

上一篇:地理教學論文范文下一篇:小學計算機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