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審計專業畢業論文范文

2023-03-06

審計專業畢業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 測控技術與儀器;入學教育;專業導論課;實驗室

1 引言

經過了高考的洗禮,許多學生如愿進入大學校園進一步學習。和其他專業學生一樣,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新生對本專業了解不多,很多學生對專業很陌生,特別是對于調配志愿的學生,如何引領新生完成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過渡,開啟專業認識的大門,建立專業的啟蒙教育,建立團隊工作的概念,是高校學生工作者和專業任課教師等多數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為了促進新入學學生對專業進行有效認識,和許多兄弟院校一樣,蘭州工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為新生開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導論課程,以期提高新生對專業的認知,以便更好地進行后續專業學習,盡快融入大學生活,建立團隊協作完成復雜項目的工作意識。本文是在參考兄弟院校和總結蘭州工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專業導論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入學教育、專業介紹、專業導論課教學、微型科技作品引領四個方面,對有效提高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導論課教學質量進行探索。

2 入學教育

大學入學教育是專業教育和開啟大學生活之前的重要教育活動,也是結束高中學習和高考假期狀態,正確開啟大學學習生活的重要教育環節。作為大學教育的開端,特別是對2018級的新生,入學教育對大學教育回歸本質,特別是強調本科教育質量對國家整體教育質量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嚴抓本科教育質量的教育部精神指引下,在本科教學回歸人才培養,回歸專業高水平建設,改變輕輕松松就能畢業的情況這一前提下,通過大學入學教育,使新生收心,結束高考之后的假期狀態,摒棄“混”大學的不正確思想,重新認識大學是為國家培養相關人才的地方。入學新生雖然通過了高考的選拔,但是不認真對待大學的學習生活,也最終將被大學淘汰。

入學教育的目的是使新生能夠順利、平穩、有效地實現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進一步樹立和鞏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以后的大學生活打下堅實基礎。并且在講述大學生活豐富多彩的同時,入學教育要強調良好的生活作息規律、良好的學習態度以及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對大學生活和專業學習的重要性,幫助新生進行前期的學業規劃,從大一開始就進入緊張的學習狀態。

3 專業介紹

新生入學報到后,經過入學教育的短暫狀態調整,軍訓前即安排進行專業介紹。蘭州工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專業介紹由三部分組成。

首先是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培養目標,即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測控技術與儀器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測控、機電行業及相關領域從事精密機械設計、智能儀器儀表設計、傳感器應用開發,能在測量與控制設備產品和系統設計制造、應用研究、生產組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具體培養目標為:掌握一定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人文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掌握信息獲取、信息處理的基本理論和控制應用方法,掌握測控技術與儀器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具有測量、測試與測控儀器和系統開發設計能力,具有測控系統設計與集成、運行維護和技術改造能力;掌握精密機械設計的基本方法,具備設計專用傳感器的基本技術和技能,具有使用現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了解本專業領域的發展動態、與本學科領域相關的國家政策與法規,能夠閱讀本專業的英文書籍和資料,具有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專業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交流溝通、環境適應、團隊合作、組織管理、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

學生畢業時應在工程知識、問題分析、設計/開發解決方案、問題研究、使用現代工具、工程與社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職業規范、個人和團隊、溝通和交流、項目管理和終身學習方面達到學院培養方案的要求。

其次是專業師資及實驗室建設情況,通過介紹,使新生對接受專業教師的培養有信心。本專業內容涵蓋了精密機械、工程光學、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傳感器技術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專業學習較為困難,要求師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要強,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專業學習中需要新生特別重視高等數學和大學物理,重視機械制圖等基礎課程。

最后是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研究生招生情況,為有繼續深造的學生提供指引。

4 專業導論課教學

鑒于入學新生特點,學院設置16學時,安排專業教師和班主任輔導員組成導論課程教學團隊,從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方面完成專業導論課程教學。

理論教學 在入學教育專業介紹的基礎上,較詳細地介紹專業的來源以及專業的內容和課程體系,主干學科包括儀器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和控制工程,主要課程有工程力學、工程光學、電工技術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控制工程基礎、精密機械設計基礎、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測控信號分析與處理、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傳感器原理及應用、測控電路、檢測技術、精密儀器設計等多門類的主干課程,專業課程對應工業生產的多領域。因此,導論課程理論課程安排自動化生產線認識、測控技術實現途徑、工業機器人技術和數控技術,共八個學時;介紹其中的傳感器、測控技術及儀器儀表的應用,了解相關課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分類以及性能指標等,了解數據處理涉及的課程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等學習內容,了解課程體系,理解課程的前后銜接關系。

實踐教學 理論教學比較生硬,學生不便理解。因此,在導論教學中安排八個學時的實踐教學,將課堂設置在專業實驗室中,通過對機器人實驗室、數控技術實驗室、測量實驗室、三坐標測量機、疲勞試驗機等的現場教學,使學生理解儀器儀表使用環境、壽命、精度、廠家、成本以及后續處理的要求。在實踐教學的同時,就學生感興趣的技術的背景問題進行討論和解答,議題涉及儀器儀表的應用、就業、學科在社會上的作用、專業、工作、前景等。在討論中加入思政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明確學習目的。實踐教學現場如圖1所示。

5 微型科技項目引領

項目設置 不管是理論教學,還是實驗室中的實踐教學,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被動地理解。鑒于入學第一學期專業知識涉及不多,在響應教育部提出的大學生合理“增負”的前提下,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在導論教學后,對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學生分組安排涉及專業知識的微型科技制作,進一步加深對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認識,為相關課程的后期開展進行預熱。

由于新生對專業所學知識了解不足,在開展科技小項目時,對項目的復雜程度要嚴格把握。項目復雜,新生開展過程無從下手,難以融入,會嚴重打擊對專業學習的信心;項目過于簡單,新生將對專業發展缺乏信心。因此,選擇適合新生開展、可以引領專業學習的題目,需要專業導論團隊認真討論和選擇。

學院在認真分析新生興趣和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選擇設置霍爾轉速傳感器的制作與調試、土壤濕度傳感器的安裝與調試、簡易酒精檢測儀的制作與調試、壓電式簡易門鈴的設計與制作等題目,由學生自由選擇組隊完成。

團隊精神培養 新生進入課程學習時間較為緊張,在小項目的引領下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強調項目不是由個人單獨完成的,需要項目組每位學生都付出相應的努力。項目雖小,也要做到任務明確、目標明確以及規劃路徑明確,并依據項目進展安排分類進行,遇到問題分組討論;按時間節點進行檢查,定時與專業教師進行溝通,尋求指導;在專業教師的引領下更深入地探索,希望通過人人參與的方式,在思考題目的同時理解專業。

項目驗收是重要環節。雖然項目驗收時不是所有組隊全部完成,但是經過一學期的努力,通過這樣一種形式,學生加深了對專業、對項目工作方式的理解,大大提升了對專業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創新精神,確立了學習目標。項目分組討論和分組指導現場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

6 考核方式

專業導論考核與課程考核有較大不同,課程考核需要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而專業導論考核主要是為了解學生對專業的認識,也無法進行量化的處理,僅僅反映學生對專業認識的理解程度。蘭州工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導論課程考核方式,由課程論文與科技作品中的工作總結兩部分組成,形式不僵化,了解學生對專業認識程度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良好的科學工作態度,在不唯分數論的前提下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使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建立相應的知識體系,投入對專業的理解和對四年學習的規劃。

7 結語

專業導論課對很多新生來說是專業學習前的啟蒙課程,是大學四年學習以及將來職業規劃的基礎,具有重要作用。經過入學教育,專業介紹、理論和實踐課組成的專業導論課教學,以及科技小項目在內的引領,使新生豎立了正確的大學學習生活態度,建立了學業規劃,初步建立了專業知識體系,了解了課程先后銜接關系,對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來源及發展前景也有了專業認識,了解了一定的專業內涵。專業導論課為新生未來四年的學習提供了規劃意見,提出了建立學習目標以及繼續深造的建議,也解答了學生對未來就業職位的困惑。

參考文獻

[1]施昕昕,黃家才.跨專業選修課“機器人學導論”課程建設與實踐[J].科教文匯,2018(12):68-70.

[2]王平.測控技術及儀器專業導論教學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3(35):119-120.

[3]鄢泰寧.為新生開設專業概論課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J].中國地質教育,2008(2)76-77.

[4]劉光明,于斐,周雅,等.大學低年級課程中開設專業導論課的探索[J].高教論壇,2007(1):37-39.

審計專業畢業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會計畢業實習實習考核培養方案

[作者簡介]張堯洪(1962-),男,浙江嵊州人,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財務會計應用及教育與教學管理。(浙江金華321000)

一、會計專業畢業實習管理的內涵

1.成為合格員工的實習管理。企業方面,首先要收集國家涉及該企業業務有關的各項財經方針、政策和法規,單位規章制度、主要業務環節、業務內容和內部控制程序;其次單位領導和實習主管就實習事項做好溝通工作,把學校專業和指導教師電話告知主管,提交學校的實習計劃書。學校方面,畢業生要定時向指導教師匯報實習單位信息、主要崗位以及工作內容,使老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實習環境,從而鍛煉學生融入實習單位的能力,形成與實習單位溝通交流的平臺。我們以畢業實習手冊的形式,告知單位領導、指導師傅、學生個人和指導教師各自應完成的工作,尤其提醒學生必須加強與實習單位、指導師傅與學校老師之間的溝通和聯系。

2.具體實習單位與崗位調查和管理。通過對學生實習內容調查,我們發現學生實習主要內容包括:完成具體的會計核算業務,填審會計憑證、登記明細賬簿等,占全部學生實踐活動的28.76%;完成出納業務,辦理現金結算、登記日記賬、編制銀行結算憑證等,占全部學生實踐活動的24.05%;完成稅務控制及申報業務,使用稅控軟件、紅字沖銷發票等,占全部學生實踐活動的23.85%;完成倉管崗位業務,辦理盤點、出庫單和保管賬登記等,占全部學生實踐活動的20.71%;完成工作量統計、定額計算、費用分配等數據統計工作,占全部學生實踐活動的17.51%;操作辦公軟件,制作WORD文檔、編制EXCEL表、制作PPT等辦公軟件操作工作,占全部學生實踐活動的17.33%;完成非會計方面的工作,如營銷員、人力資源管理等,占全部學生實踐活動的20.18%。從學生實習的具體內容調查,學生的畢業實習內容隨著單位與崗位的變化而變化,并不能簡單地按專業對口和崗位貼近度進行規范,應按就業為導向原則,先就業后擇業的順序,強調學生必須認真對待每一次實習機會,不懂就問,提高實習就業的成功率。

二、會計專業畢業實習教師的指導管理

1.重視畢業實習前的組織發動和教育。學生畢業實習,要求學生盡快適應崗位,接受從學生角色轉變為學生+員工這一雙重身份的變化。有針對性地強調畢業實習的目的,明確畢業實習的責任、義務和權利,注意畢業實習期間的安全,了解畢業實習過程中出現問題時的處理流程,加強學生對實習單位和對自己的工作崗位的認識,縮短不適應期。

2.加強畢業實習的組織與管理。為保證高職生畢業實習順利、有序地進行,保證工學結合教育培養富有成效,學校建立校院二級、院企雙元的畢業實習管理機構,派督導專人監控畢業實習教學質量。學校廣泛征求合作企業的意見,共同制定并完善《畢業實習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會計專業根據專業技能訓練和就業導向等要求制定與完善畢業實習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大綱。學校規定學生畢業實習指導必須實行“雙導師制”,明確企業兼職指導教師及學校指導教師的各自責任。具體管理流程設計如右表所示。

建立專門的實習管理教室,充分利用現代通訊、MSN、QQ及視頻窗口等現代網絡手段和文件管理發布系統,教師可以在實習管理教室進行實習管理操作,記錄實習管理過程。

三、畢業實習教育結果的考核管理

畢業實習課程評價與考核是校企雙方共同參與的。畢業實習成績考核由校企指導教師共同完成,學校將畢業實習的考核成績作為學生獲取相應學分和畢業證書的必要條件??己嗽u價指標由平時出勤表現、工作態度和業績評價、實習體會和實習總結報告四部分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依次為20%、20%、30%、30%。企業和教師根據學生頂崗期間的表現、與單位師傅、學校指導教師的聯系,進行實習的紀律、態度端正、資料的正確和完整性的考評,其中企業評價占全部成績的40%,教師評價占全部成績的60%。畢業實習結束后進行小組評優,學生以口頭形式匯報實習的工作與心得體會,鍛煉學生表達能力,以20%比例評選畢業實習優秀學生,并由學校和企業共同頒發“工作經歷證書”。

四、畢業實習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反思

根據麥可思公司對我校畢業生的實習就業跟蹤調查,會計專業半年內的就業單位與實習單位一致性大致保持在45%,同學對實習中存在的問題認識清晰,有近63.71%的同學認為溝通表達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畢業實習典型交流材料反映最多的是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正確妥善處理各種關系。

人才培養方案應當提出溝通表達能力的訓練要求,把它切實落實在各課程中,特別是對案例討論教學方法的運用,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討論交流的積極性,增加管理學基本原理、數學及統計學應用的要求,可以針對學校周邊店鋪進行各種主題調查,進行數據調查分析,注意調查過程中的交流溝通設計;加強人文素養課程的設置,增加人文素養的訓練,豐富學生的職業文化修養;將學生的學習及工作態度的訓練作為每一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提高學生獨立完成工作的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陳解放.基于中國國情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路徑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07(7).

[2]馬樹超,郭揚.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歷史的抉擇[M].北京: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孔德軍.基于工學結合構建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與實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2).

[4]林慰平.高職會計實習方案設計[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3).

審計專業畢業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英語國際教育碩士 課程設置 MTESOL MTCSOL

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經濟快速發展,漢語國際推廣工作不斷深入。尤其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下,為了滿足全球對國際漢語教學師資日益增長的需要,我國教育部開設了注重培養實踐教學能力、面向海外漢語教學的專業碩士學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即面向非母語學習者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英文縮寫為MTCSOL)。漢語國際教育是以漢語語言知識、二語習得、跨文化交際、中華文化與傳播、漢語作為第二外語教學法及外語心理學等為理論基礎的專業。作為一門新興且有待研究的學科,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發展可借鑒并吸收發展較早且已有自身特色的英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Master of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英文縮寫為MTESOL )。MTESOL和MTCSOL專業一樣均為面向非母語學習者的第二語言教學。

1.英語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情況

1.1招生對象與培養目標

在專業層次設置上,MTESOL專業面向全世界招生,招收對象大部分為外國留學生,英語母語者所占比例很小。我國開設的MTESOL專業招收的幾乎全部是中國學生。

MTCSOL專業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高校課程設置以實用性強的課程為主,如“漢語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理論性較強的語言類課程和研究方法類課程的數量相對較少。MTCSOL專業還注重學生中華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這和MTCSOL專業的培養目標有一定的關系。因為MTCSOL專業的學生主要到國外課堂進行實習和教學,學生不僅要傳播中華文化,還要具備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適應海外的生活并與當地人交往,所以文化類課程在MTCSOL課程設置中的比例也不小。

MTESOL專業旨在培養具有高水平研究能力的教學專家,教師不僅是語言知識和文化的傳播者,還是具備較強分析能力且能解決實際教育問題的研究者。MTESOL的課程設置中較為重視研究方法的課程,這些研究方法課程主要是研究語言學、教育和教學的方法。MTESOL很注重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開設了“語言學課程”“第二語言教學及習得理論課程”和“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

1.2學習年限和課程設置

MTESOL專業的學制分為全日制學習(12個月)和非全日制學習(24個月)。學生需在1到2年內修滿學分,并完成學位論文的寫作和答辯。MTCSOL專業的學制基本是全日制學習(2年—3年)。研究生第一年主要學習專業課程,第二年主要進行專業實習,第三年再完成學位論文的寫作和答辯。也有部分院校要求學生在研究生第二年完成專業實習及學位論文寫作和答辯。

MTESOL專業和MTCSOL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MTESOL的課程分為“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核心課程”由“主干課程”和“非主干課程”構成。“主干課程”包括“語言類課程”(包括語音、形態、詞匯、語法和句法等語言知識方面的課程)、“第二語言教學及習得理論課程”和“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語言教學方法與技巧,旨在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從“核心課程”中的“主干課程”的設置中可看出,MTESOL專業不僅重視增加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還注重學生的語言教學理論基礎和語言教學實踐能力。

目前開設MTESOL專業的高校設置了以下“主干課程”:

(1)語言學課程(普通語言學、英語語言學、語言、話語及社會、語言與語言學導論、英語語法及話語、TESOL語言意識等);

(2)第二語言教學及習得理論課程(第二語言習得、語言教學法及課程論、語言與學習者、TESOL教學法、語言學習原則、語言教學與TESOL教學的核心問題等);

(3)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課程設計及作業、課程及教材設計的原則、教育領域的職業咨詢、課堂觀察實用課堂技巧)。

不同于MTESOL專業的“核心課程”中“主干課程”多而“非主干課程”少的現象,選修課程中的“主干課程”和“非主干類課程”一樣多。“非主干課程”是以研究方法、教育和文化為主的課程,目前英語國家高校開設的課程有:教育研究方法、TESOL研究方法、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語言學與英語教學研究方法等。具有以下特點:1.重視教育學類課程,英語國家的高校希望學生能運用教育學中的理論和研究方法,發現當今英語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和問題;2.開設國際視野類課程。作為第二語言教學,MTESOL注重培養學生國際化和多元文化的視野,以此讓學生理解多元語境下的英語教學,使英語教學與本地化相結合;3.注重英語教師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4.除了培養英語教師外,還注重培養教育管理人才;5.雖然設置文化類與跨文化交際類課程,但數量較少。

MTCSOL專業由三類課程構成:“核心課程”“拓展課程”和“訓練課程”。“核心課程”主要有5門,其中3門為“主干課”,2門為“非主干課”。“主干課”有第二語言習得(屬于“第二語言教學及習得理論課程”)、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和國外漢語課堂教學案例(屬于“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另外,2門“非主干課”分別為中華文化與傳播和跨文化交際,以跨文化、文化類課程為主。從MTCSOL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我們可以看出國內高校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比較注重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課程和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以及跨文化、文化類課程。對于語言類課程并不是十分重視。

我們再看看“拓展課程”,主要包括:漢語語言要素教學、偏誤分析、漢外語言對比,這三門課程是“語言類課程”;外語教育心理學,屬于“第二語言教學及習得理論課程”;課程設計、現代語言教育技術、漢語教材與教學資源、教學設計與管理、國外中小學教育專題和國際漢語推廣專題屬于“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中國思想史、國別與地域文化、中外文化交流專題、禮儀與國際關系屬于跨文化、文化類課程。在拓展課程中出現了“語言類課程”,但MTCSOL專業的課程設置依然以“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和跨文化、文化類課程為主。

訓練課程有四門,分別是課堂觀察與實踐、教學測試與評估、教學調查(這三門課程屬于“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與分析和中華文化才藝與展示(文化類課程)。由此可見,“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最多,文化類課程次要之。雖然訓練中的“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針對的主要是教學活動本身的方法,并不是以研究方法為核心的課程,但因為訓練課程教學中,包含了學習使用研究方法進行調查的內容,也具備研究方法課程的特點。但不像MTESOL專業那樣重視“研究方法類課程”。

從MTCSOL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首先“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最多,其次是跨文化和文化類課程,最后是“第二語言教學及習得理論課程”。沒有單獨開設“研究方法類”課程,但研究方法相關的內容會在訓練課程中有所體現。

1.3就業前景

英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主要來自非英語國家,學生獲得MTESOL學位后,大部分選擇回國從事英語教育工作,就業前景良好。中國學生獲得MTCSOL學位后,只有少數畢業生能以漢語教師志愿者的身份被派到國外工作。即便外派,任期也不是無限的,學生回國后依然要面臨二次就業,并且在海外任教的這段工作經歷并不一定能為學生回國后的求職增加“砝碼”。由于不容易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絕大部分學生選擇在國內就業,主要去向是中小學或企事業單位。即使就業與專業對口,學生能去的單位主要是面向外國人的漢語培訓機構。在國內中小學語文教師的招聘中,中小學更加青睞師范院校中文系的畢業生。只有少數MTCSOL專業的畢業生能去小學或初中任教,進一步增加了MTCSOL專業畢業生就業的難度。造成這樣就業困境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專業面狹窄,就業面受限。MTCSOL專業的設置主要是為了滿足海外漢語教學的需求,傳播中國文化,增強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較為單一的職業培養目標,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單一,學得多卻學不精,學科基礎薄弱,什么都懂一點,但專業基礎不夠扎實。第二,國外漢語教學需求并不一直都是長久穩定的,當地的華人華僑、在華留學回國人員、孔子學院的專職教師及當地漢語培訓機構的老師,已經滿足了海外漢語教學的部分需求,導致就業機會減少,就業市場飽和。目前國外主要需要的是漢語教學志愿者,漢語教學志愿者只是在海外進行短期任教。海外漢語教師并不是一份長久穩定的工作,這也是不少MTCSOL專業畢業生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

2.啟示與思考

2.1調整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設置

為了滿足“一帶一路”建設需求,我們應調整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專業設置。首先借鑒國外MTESOL的培養方案,有計劃地適量增加碩士和博士的培養點,培養具備扎實的漢語知識基礎、優秀的二語教學能力和出眾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層次漢語教師。其次,適當調整招生對象,除了中國生源外,還需考慮招收外國留學生,加大外國留學生的比例。外國留學生可通過這些方式來華留學:本國政府資助、中國政府提供獎學金或個人自費。再次,與外派漢語教師相比,全球各地的華人華僑都是潛在的漢語國際教育者,國內大學可進一步通過合作辦學的形式在海外開設更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課程,培養海外優秀的漢語教師。

2.2調整漢語國際教育的課程結構

重視漢語語言知識方面的課程設置,增加語言學課程的比重和數量。語言學課程是MTESOL專業中的核心課程和主干課程。在MTCSOL專業的核心課程中,并沒有把語言學理論課設置為必修的課程,只設置了與語言學理論相關的“現代漢語”“偏誤分析”和“漢外語言對比”等選修課,即拓展課程。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語言學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學科體系的理論基礎。語言學的理論既可以解決漢語教學中相關理論和實踐問題,又可以支撐和推動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漢語國際教師如果不夠清楚漢語中的語音、漢字、詞匯和語法的形成規律、結構規律與發展規律,那么僅僅依賴母語的語言直覺,很難科學有效地進行漢語要素教學和漢語技能訓練。語言學知識是MTCSOL專業的基礎,是語言要素教學和技能訓練的前提。而且目前大部分MTCSOL學生的本科專業并非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基礎較差。薄弱的語言學和二語習得理論基礎使他們在專業領域的研究中感到寸步難行。因此,我們應該把普通語言學和漢語語言學類課程設置為核心課程,并加大此類課程的數量和比重。

MTCSOL專業可適量增加研究方法的課程,給學生提供觀察問題的不同視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研究能力,使學生不僅是未來的漢語知識文化的傳播者還是漢語國際教育方面的研究者。

再次,應在訓練課程中增設“教育領域的職業咨詢”相關課程。關注未來國際漢語教師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MTESOL專業秉持了英美國家高等教育理念,即注重學習者的個體需求和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讓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知識的同時,提早進行職業規劃。明確自己的優劣勢,知道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盡早找到自己擅長的專業領域和感興趣的發展方向。MTCSOL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的求職方向主要有:孔子學院的專職教師、漢辦的志愿者教師、國際學校的教師、面向外國人的漢語培訓機構、出版社的編輯等,但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并未從事國際漢語教學相關工作,而是選擇進入國內的中小學或企事業單位??稍趪鴥戎行W語文老師的競聘中,師范院校中文系的畢業生比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更具競爭力。即便是漢語國際教育的碩士畢業生,也面臨就業困境。為了培養更有職場競爭力的教育人才,我們必須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結合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培養目標和方案。高校不應僅僅關注學生相對短期的海外漢語教學需求,還應注重學生長遠的個人發展和職業規劃,結合學生在專業背景、知識結構、未來的職業發展等方面的差異,在課程設置中體現出對“人的發展”的重視。

3.結語

MTCSOL的培養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借鑒和吸收MTESOL專業的培養經驗,可以豐富和完善我國MTCSOL的培養體系。我們應根據學科特點和發展需要,不斷及時更新專業理論和思想,更有針對性地培養漢語國際教育人才。

參考文獻:

[1]過國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漢語國際教育發展新趨勢及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9(07).

[2]文秋芳.從英語國際教育到漢語國際教育:反思與建議[J].世界漢語教學,2019(03).

[3]趙世舉.漢語國際教育類專業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教學大學,2017(06).

[4]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6(04).

[5]文秋芳.基于英國MTESOL課程體系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課程設置的思考[J].世界漢語教學,2012(02).

審計專業畢業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環境審計信息質量是環境審計理論和實務研究的重大問題,從環境審計信息的產生過程研究分析了環境審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環境審計主體、環境審計客體以及環境方面。

關鍵詞:環境審計;信息質量;影響因素

環境審計信息是直接生成于環境審計行為活動過程中的審計信息,而且還包括除此以外的凡與審計事物變化和特征有關的審計信息。環境審計信息質量指的是環境審計信息“產品”能夠滿足“顧客”需要而應具備的特性。既包括生產過程的質量,也包括生產結果的質量。因此研究分析環境審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因素,必須對環境審計信息的產生過程及結果進行全面把握。環境審計信息作為環境審計主體的一種“產品”,經過“信息取得—信息加工—信息輸出”三個環節生成。在這個過程中,環境審計信息質量主要受到環境審計主體、環境審計客體、環境方面三個因素的制約。

一、環境審計主體

環境審計主體,是指在環境審計活動中主動實施環境審計行為,行駛審計監督權的環境審計機構及其環境審計人員。環境審計主體不僅要有動機從事環境審計活動,還應該具備特定的能力。中國現行的三大審計主體,即政府審計組織、內部審計組織和民間審計組織能夠承擔起環境審計的職責,則應成為環境審計的主體。環境審計主體貫穿著環境審計信息產生過程的始終,對環境審計信息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

(一)環境審計人員分析

鑒于環境審計的特殊性,環境審計人員不僅要具備會計、審計等傳統審計人員所需具備的知識及技能,還需要具備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學等方面的知識及技能。環境審計人員是否具備足夠的知識、技能、職業道德及態度來完成環境審計這項工作以及所具備專業勝任能力的強弱,決定了環境審計人員對經濟活動的審查監督不可能總是恰如其分的。環境審計人員按照自身對環境審計技術的理解行駛環境審計,相對不完美的理解與客觀的經濟活動相互結合,必然會造成環境審計主體的產品—環境審計信息的不完美性。所以說,環境審計人員認知與能力的有限性是客觀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只能減少卻不能消除這種由于有限性而造成的環境審計信息失真的風險。

(二)環境審計主體組織結構分析

環境審計主體組織結構是指環境審計主體的組織機構及環境審計人員配備方式。環境審計組織結構的類型將直接影響環境審計信息的配置及其利用效率。面對復雜多變的審計環境,靈活、扁平化的組織結構類型能快速而經濟地適應審計環境的變化,即具有高效的柔性,有利于確保審計質量,所產生的審計信息科學有效;而僵化、垂直式的組織結構類型則對審計環境的變化反應遲緩,其柔性能力較低,無法確保審計質量。

環境審計機構是為了完成審查監督經濟活動使命將環境審計人員所作的系統性安排,環境審計機構是擁有共同目標的環境審計人員的集合,通過不同的職責分工和協調來實現目標。環境審計信息的形成是一種集體行為的過程,通過環境審計人員的積極參與、有效協作,將凌亂的、無序的信息進行整理、整合,從而得到規范的、有序的環境審計信息。環境審計機構作為審計信息“產品”的生產機構,其人員分工和協調的效率直接制約影響著環境審計信息的質量。

二、環境審計客體

環境審計的客體,從范圍來說政府、企事業單位以及環境管理機構都能夠成為環境審計的被審單位。審計的內容可以看作審計客體的內涵。環境審計的客體,從內容來說既包括對環境保護資金籌集和使用情況的財務審計,又包括對有關組織的業務活動是否符合環境法律法規要求進行的合規性審計,還包括對有關組織的環境管理責任及其工作成果進行的績效審計。環境審計客體是環境審計行為的接受者,其本身也是影響審計信息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

(一)環境審計對象

相對于環境審計主體來說,環境審計對象掌握著豐富的信息,環境審計主體相對于環境審計對象是信息不對稱的。由于環境審計對象的利己性客觀存在,當環境審計主體對環境審計對象實施審計行為時,環境審計對象有可能提供虛假環境審計信息,或是銷毀證據,或是遮短揚長,由于環境審計對象對環境審計主體的不支持,本身提供給環境審計主體的原始環境審計信息就是不全面的,甚至是虛假的,這就給環境審計主體搜集環境審計證據帶來了許多困(下轉162頁)(上接155頁)難,人為地增加了環境審計信息的風險性。同時,環境審計對象的復雜性一級審計內容的廣泛性,給環境審計查證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審計結果與事實產生偏差,造成環境審計信息失真。

(二)審計對象與審計主體的配合度

按《審計法》規定,一切被審計單位均有向審計機構或審計人員提供資料,予以配合的義務。但在實際工作中,審計對象對審計主體的配合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配合行為中存在著較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兩者的配合程度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這種配合因素又連鎖地反映到其他因素,諸如增加審計時間、增大審計成本、打亂審計方案等,嚴重影響了環境審計信息質量。

三、環境方面

(一)環境會計發展不充分

審計的發展離不開環境會計的發展,首先,環境審計的對象仍然是我們基于傳統會計學理論所提供的反映企業環境保護和管理責任的環境信息,即環境會計所提供的信息;其次,環境會計本身所固有的一系列會計核算程序與方法為環境資源的確認、計量和披露提供了技術基礎,同時也為環境審計的實施提供了技術指南,是環境審計方法和程序的依據。但目前,環境會計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存在著較多不完善的地方。

(二)環境審計法律法規不健全

中國雖然已頒布了6 部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13 部與環境相關的資源保護法律以及395 項環境標準,基本上形成了環境保護的法律體系,但與經濟發展和環境優化相比,仍然存在漏洞和空缺,就現有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來看,也缺乏環境審計的具體實施辦法和統一的操作規范,在中國沒有專門針對環境審計的規范。不健全的環境審計規程,審計人員對環境效益進行評價就缺乏審計依據,造成審計程序不規范。同時,雖然中國目前已頒布了多項環境指標,為環境審計的證據收集和專業判斷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標準,但缺乏統一性和規范性。另外,對開展環境審計是否應遵守國際化組織對環境審計的規定,目前尚未達成共識。其次,中國目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環境信息披露缺乏統一的規范、定量披露偏少、會計人員參與過程過低、導致環境報告難以突出環境會計信息的缺點,特別是有的信息甚至與環境審計無關等,直接影響了環境審計信息質量。

四、結束語

環境審計信息質量的保證和提高涉及諸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環境審計主體、環境審計客體以及環境方面,只有從不同層面科學、合理、有效的分析,才能真正把握環境審計信息質量本質問題。

參考文獻:

[1] 范偉,楊少春.審計信息質量的決定因素[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4,(16).

[2] 邵麗.政府環境審計風險成因及應對[J].財會通訊,2010,(1).

[3] 宋兆晴.基于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的環境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2.

[責任編輯 陳鳳雪]

審計專業畢業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特色專業建設點的目標就是要把一個專業建設成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的專業。本文結合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建設審計學國家級特色專業的實踐,全面介紹了審計學特色專業建設方案的優化及實踐過程,包括總體目標的確定、建設思路的凝練與實踐、培養方案的優化、教學計劃的調整完善、課程建設與教材建設、實踐教學改革等一系列實踐措施。

關鍵詞:審計學 特色專業 質量工程 教學計劃 課程設置

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以下簡稱“質量工程”)是國家在“十一五”期間推出的一項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專項工作。具體項目包括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建設項目、國家級教學團隊、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等9個項目。其中,特色專業建設點是指高校在一定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和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某一專業,在教育目標、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和培養質量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辦學水平和鮮明的辦學特色,已產生較好的辦學效益和社會影響,是一種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的專業,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則表明該高校的此專業在國內具有特色,在全國具有優越性。

一、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審計學特色專業建設概況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審計學專業于1986年設置并開始招生,后因國家專業目錄調整與會計學專業合并按照會計學專業招生,從2003年開始又恢復獨立招生,是全國第二家恢復開設審計學專業的高校(第一家為南京審計學院)。同時,也是河南省恢復設置審計學專業并且招生最早的高校,已經為國家培養了1 200多名審計優秀人才,目前在校生400人左右。

我校審計學專業于2009年7月被批準成為校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和河南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年7月又被批準成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這是河南省內唯一的省級及國家級審計學特色專業建設點。

二、審計學特色專業建設的總體目標

基于我校的辦學歷史及學校背景,將審計學特色專業建設的總體目標確定為:依托學校“管、工、經結合”的辦學特色,構建審計學專業的“管理和生產并行”的知識體系,完善并強化“六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優化師資隊伍結構,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實施精品課程建設與教材建設,利用和挖掘教學資源,將審計學專業建設成為省內特色鮮明、國內有重大影響的國家級特色專業,成為河南省乃至全國經濟社會和航空工業發展的審計學應用人才培養基地,進入全國高校審計學專業教學與人才培養先進行列。

三、審計學特色專業的建設思路與實踐

為了實現審計學專業建設的總體目標,依據審計學專業發展趨勢以及社會需求現狀,以科學發展觀及人的全面綜合發展為主導思想,我校審計學特色專業建設的總體思路為:圍繞一個中心,彰顯兩大特色,協調發展三個專業方向,重點培養四種能力的“1234”發展模式及建設思路。

(一)圍繞一個中心

“圍繞一個中心”是指圍繞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與教學有關的其他活動都應該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通過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材、培養方式、社會實踐實訓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改善辦學條件等措施來促進審計學專業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二)彰顯兩大特色

“彰顯兩大特色”是指構建審計學專業“管理和生產并行”的知識體系和強化“六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其中,審計學專業“管理和生產并行”的知識體系,包括面向企業的管理過程以財務審計、績效審計、內部審計為主體的知識體系,以及面向企業生產過程以生產審計、基本建設項目審計、風險管理審計為主體的知識體系。審計學專業“六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利用校內實驗平臺和校外實習基地,有步驟分階段開展審計專業的金工實習、會計綜合業務實習、審計業務手工及信息化實習、參與審計項目作業、參觀生產與基建現場流程、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

(三)協調發展三個專業領域

“協調發展三個專業領域”是指在審計學專業建設過程中要協調處理好政府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內部審計三個專業領域。審計學專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政府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和內部審計三個專業領域,而在培養目標確定及實施過程中,受到學制及教學計劃等多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兼顧,面面俱到,而只能統籌協調,有所偏重,結合專業發展趨勢及社會需求的現狀,我校審計學專業建設著重以注冊會計師審計和內部審計兩個專業領域為發展重點。

(四)重點培養四種能力

“重點培養四種能力”是指按照“四種能力”建設的需要,調整和修訂專業培養方案,以科技活動為載體,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的專業知識扎實、知識結構合理、思想素質過硬,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能力、較強的交流溝通和表達能力、較高的開拓創新和創造能力、較好的適應社會和工作崗位的實踐能力。

四、審計學特色專業建設的實踐措施

(一)完善人才培養方案與教育模式

本著“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兼顧學校“管、工、經結合”的辦學特色,圍繞審計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的“1234”發展模式及建設思路,不斷創新完善教育模式與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審計學專業原有的培養目標,因此,我校將審計學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具有管理學、工學、經濟學、審計學等知識與能力,文化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掌握現代審計理論和業務技能的工商管理學科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及社會審計組織中從事審計實務及相關管理工作。

該專業基本學制為4年,并實行3—7年的彈性學制。學生在規定的學制時間內至少應修166+8.5(第二課堂)學分才可以畢業。其中各類課程應修的最低學分下限如表1所示。

(二)健全師資培養及使用機制

我校一直非常重視師資隊伍的培養,定期選送骨干教師到國內外重點高校作訪問學者,選送青年教師到國內重點高校進修學習,寒暑假選送教師到企業學習交流,到會計師事務所開展審計實踐。還以重點培養學術技術帶頭人為核心,依托與中航工業企業的淵源關系及科技創新優勢,加大人才交流力度,提高師資隊伍和學術梯隊的建設水平。繼續執行和完善青年教師導師制及專業主干課程導師制,發揮傳、幫、帶的作用。不斷改善師資隊伍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和知識結構,使師資隊伍形成合理梯隊,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格局。

(三)科學規劃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

由于會計準則、審計準則、內部控制規范的完善與修訂步伐較快,該校確定了教學計劃每4年大調整、每2年小調整的要求,因此,該校也與時俱進地調整審計學專業課程體系,基于這些考慮,將審計學專業的基本課程體系設置為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專業選修課程、拓展選修和公共選修課程及實踐教學環節課程等6大部分。

1.公共基礎課程。按照教育部關于本科教學的相關要求,公共基礎課程的設置各校差異并不大,并且全部為必修課,此處不再贅述。依據該校審計學專業培養方案,學生需要完成55個學分。

2.學科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設置的主要依據是教育部對于管理學科相關課程開設的統一規定,并結合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的更高要求并做了細微調整,如表2所示。調整內容為基礎會計學課程增加了16個課時的課程實驗,即會計基礎實驗,提高學生對會計基礎知識的感性認識。該類課程全部為必修課,學生需要完成21個學分。

3.專業主干課程?;趯徲媽W專業與會計學專業的密切關系、專業發展領域以及專業培養方案確定的總學時容量,專業主干課程體系如表3所示。經過2—3年的實踐,為了進一步突出內部審計的重點發展方向,后來又對這個體系做了微調,將內部審計和績效審計兩門課程的開設學期進行了對調。該類課程全部為必修課,學生需要完成18.5個學分。

4.專業選修課。以前的專業選修課不進行分組,根據先導和后導關系分學期依次開設,這樣設置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學生選課急功近利,到第6學期末基本上修完了專業選修課所要求的學分,多數學生第7學期沒有學習任務或者僅剩下1—2門必修課程,給日常管理帶來很多困難。另外,學生選修課程主要以獲取學分為主要目的,選課較為隨意。為了克服這些缺陷,將專業選修課進行了分組,如下頁表4所示。第Ⅰ組為限定選修課,學生至少應修滿20.5個學分。第Ⅱ組為任意選修課,學生根據自己學分累積情況及畢業要求的最低學分數自行選擇,即至少選修14個學分即可達到畢業要求。

5.拓展選修與公共選修課程。此類課程的設置是為了著重體現該校“管、工、經結合”的辦學特色,以及航空工業管理背景,同時,拓展學生知識視野。拓展選修課中學校特色課程包括機械制造工程、航空概論及機械制圖,必須修滿4個學分;藝術類課程包括美術欣賞及音樂欣賞,必須修滿2個學分。公共選修課程門類較多,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修完成6個學分即可。

6.實踐教學環節課程。按照“六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及“四種能力”培養的要求,共計開設了8個實踐教學環節,如下頁表5所示。表中的總學時表示實踐教學周數,共計25周,總計25個學分,全部為必修。其中,認識實習和畢業實習在校外實習及實訓基地進行,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其他實踐教學環節全部在校內實驗教學中心集中進行。

另外,第二課堂教學的8.5個學分雖然不計入總學分,但也是達到畢業條件的要求之一。其中,四大講座全部為必修,總學分7.5個,包括形勢與政策、國防教育、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及河南省省情農情專題。創新學分1個,通過社會調查和公益勞動獲得,由學生所在的會計學院隨機組織實施。

(四)深入改革實踐教學和實驗體系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嘗試,審計學專業逐漸形成了“金工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的實踐教學模式及實踐教學內容,涉及8個實踐教學環節,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環節時間總量已經達到25周。目前,結合學生規模擴張以及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我校還在不斷地進行實踐教學內容的優化以及實踐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進。

(五)積極開展課程建設與教材建設

截至目前,我校已經建成基礎會計學、財務會計學、會計信息系統3門省級精品課程,審計學原理、財務審計學、高級財務會計學、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學等6門校級精品課程。與清華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會計學系列精品教材共計21部,同時,與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審計精品教材《審計學原理》《財務審計》《內部控制審計》等,這些成果都為審計學特色專業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六)繼續強化審計教育教學及學術研究

我校審計學科研創新團隊最早于1986年已經組建,經過不斷調整和優化,目前團隊骨干力量雄厚,研究方向穩定,團隊科研優勢明顯。已獲得國家社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0多項,這些項目的研究不僅提升了科研層次和水平,也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我校設立了科研獎勵制度和學術交流資助辦法,極大地促進了教師開展科研和學術交流的積極性。還將繼續鼓勵教師參與科研、以科研促教學的發展模式,不斷提升學術水平,擴大專業建設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

(七)不斷改進教學管理和服務體系

我校建有圖書資料借閱管理系統、學術期刊檢索系統、教師科研管理系統等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統,經過資源整合和升級優化,又開發了OA自動化辦公系統,集信息檢索、成果登記、任務管理、制度查詢、信息共享等功能為一體,提高了教學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為審計學專業的全面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后還將利用數字化手段完善綜合信息管理、網絡服務等支撐服務體系,為審計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提供充足的軟硬件支持。X

作者簡介:

姚愛科,男,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審計、稅務。

上一篇:審計碩士畢業論文下一篇:公司內部審計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