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審計基礎論文范文

2023-03-06

審計基礎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公司治理結構及其完善已成為我國企業經濟與管理理論發展過程中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本文概述了我國公司治理與審計關系的理論研究現狀、基礎分析理論和公司治理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與缺陷;從強化監督經營者行為的角度分析了公司治理與審計之間的內在聯系與理論基礎;探討了我國公司治理機制視角下可行的審計監督模式及其選擇路徑。

關鍵詞:公司治理 審計監督 路徑選擇

一、引言

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國企業在培育現代公司治理的制度基礎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大部分中小企業已實現改制,很多大公司已通過公開上市實現了股權多元化;支持公司體制的進步法律框架已經到位,包括新修訂了公司法、證券法、合同法和會計法等相關的企業法規體系。金融運營體系也開始進一步地多元化,正在逐步減少體制性障礙和非經濟性抑制增長因素的影響。通過一系列新金融監管條例的出臺與實施,監管機構實施新法規和防范違規行為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強。尤其是為應對全球化和經濟結構轉型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政府在改善公司治理行為方面的努力又大為加強。不過要想真正改善公司治理行為或機制,提高我國企業的經營效率與質量,仍需要在制度建設上做出更艱巨的努力與探索。如從審計監督與控制的整體角度而言,風險資本的提供者(即所有者)如何采取適當的審計監管模式對企業經營者財務進行有力的控制和監督,以便正確地解決因“兩權分離”所導致的種種委托代理問題正是公司治理發展中值得人們關注的重要課題,由此筆者將圍繞改進與公司治理機制相適應的適當審計監督模式這一議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分析,意圖從公司治理角度研究審計監督模式的形式與內容,目的是為改善公司治理和審計效率,為科學決策、高效經營、有效控制提供支持,以期對盡早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促進我國企業的公司治理效率和公司績效真正提高能有所裨益。

二、公司治理與審計關系理論研究現狀

(一)國外相關理論研究現狀

學術界及有關機構在理論和經驗證據方面,曾經從不同的角度對公司治理與審計的關系以及審計目標與審計機制、審計信息、審計監管模式等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討。限于篇幅和資料所限,本文只從公司治理視角對部分國內外學者和機構在理論分析、典型案例研究、實證研究、法律規范等不同方面的研究文獻,對公司治理與審計的關系進行歸類和分析。整體而言,英國學者較早地從公司治理角度針對經營者控制、董事會職能、責任說明、審計報告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從公司內部、外部制度安排方面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格羅斯曼和哈特(Gmssman and Hart,1983)對委托代理問題進行了詳盡的分析,為激勵與監督約束機制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戴頓(Kenneth·N·Dayton,1984)認為,公司治理是指董事會監督經營層的過程、結構和聯系,如果管理體系不暢通,治理模式將流于形式。法馬和詹森(Falna and Jesen,1986)對獨立董事制度進行研究,認為由獨立董事選擇、監督、考核、獎罰經理層,其職責是通過減少經理人與股東之間的沖突、提高公司績效。20世紀90年代,對公司治理與審計關系的研究進入實質性階段。Cadbury報告(1992)從公司治理角度研究財務報告和審計問題。19.92年美國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cOSO)發布報告《內部控制框架》并于1994年修訂,認為“一個客觀、能動和富有調查精神的董事會,能呼時發現并糾正經理層違反內部控制的行為”。里克(Molz Rick,1995)建議構建一個多元化的董事會,在董事會中引入利益相關者以減少經營梆公司的控制。只有董事會(含審計委員會)、高級財務管理人員(含內部審計師)、外部審計師三者協同,一個適當的、運行良好的財務報告系統才可能形成。M,布萊爾(1999)認為,大型公眾公司主要的政策、戰略性計劃以及日復一日的決策主要是由職業經理來控制的,經理人所擁有的“風險資產”要小于他們所管理的相關資產,治理制度的關鍵是使經理人能夠對其他資源提供者負有責任。由此他提出了公司治理的四個問題:一是經營者有足夠的權力處理風險、作出戰略決策、尋找投資機會,其決策不能屈服于股東的反對,但經營者必須被禁止濫用職權和牟取私利,需要一種機制來有效地監督約束經營者;二是部分股東能夠有效監督經營者,但如果他們掌握了控制權,則他們的權力必須受到制約,以防止他們損害其他股東利益;三是投資者需要可靠和準確的信息,但任何一種業績測量方法都有可能誤導經營者,提供扭曲的激勵;四是投資者要成為有影響的監督者,必須保證付出較多的時間和資源。

(二)國內相關理論研究現狀

朱元午(1999)從審計與公司治理結構的辯證關系進行分析,認為公司治理模式決定了審計模式,審計對公司治理結構又會起到積極作用,健全的審計模式和審計制度可以促進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美國藍帶委員會(1999)《關于提高審計委員會有效性的報告和建議》強調,審計委員會必須建立在整個董事會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基礎上。如果董事會健康運行,審計委員會就可以良好運行;如果董事會失效,審計委員會就不可能成功。審計委員會執行任務時,必須依靠高級財務經理和外部審計師,該報告反映了反財務欺詐重心已經開始轉向公司治理。綦好東(2002)從契約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角度研究信息披露舞弊,認為舞弊是人們趨利行為與制度碰撞的結果。在整個企業契約網絡中,會計信息真實可靠是有效履行契約的基礎。以股東為首的利益相關者、經營者、審計者關系中,后兩者的誠信程度影響信息質量。經理人控制會計信息,經理人的誠信在整個契約履行中居于核心地位。他對經理人、注冊會計師、股東、政府行為與會計舞弊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認為中國出現的會計舞弊事件,如母公司挪用子公司資產、虛構經濟業務和財務數據等都與公司治理結構失效、內部控制弱化、政府監管不力有直接關系,會計舞弊發現機制、處罰機制缺乏應有的有效性和健全性。程新生(2005)在對審計機制進行辨析并對公司治理中的審計機制加以分類的基礎上,對公司治理中的審計機制進行了理論分析、實地調研和實證研究。作者認為基于公司治理研究審計機制變遷,包括公司治理主體的審計目標變遷、審計路徑變遷、審計信息及傳遞路徑變遷、審計監管模式與公司監管制度變遷。作者從公司治理主體角度研究審計機制及其運行效率、審計目標實現機制、審計信息傳遞對公司治理效率的影響等,提出了公司治理的可能審計模式。目前,國際上目前關于審計機制的研究一般是從外部審計角度分析審計制度的效率,較少從公司治理主體需求角度與應用環境角度研究審計監督機制存在的問題,例如未把審計目標及其實現機制、審計信息作為一個系統進行研究;未能結合公司治理的實際情況與環境探討更好地應用適當的審計監督方式和方法等,而這些領域正是我國的理論研究工作者可以予以積極探索的方向。

三、公司治理與審計監督的關聯關系及其理論分析基礎

(一)公司治理與審計監督職能的關聯關系目前世界上公司治理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其一是內部治理;其二是外部治理。內部治

理就是所有者通過擁有的企業的股份,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再由董事會任命經理人的過程中體現所有者的意志,一旦經營者的行為侵犯了所有者的利益,股權所有者將通過任免程序罷免經理人員。外部治理則是通過市場對經營者的間接約束實現的(如市場定價、規定管理者的報酬、管理者之間的競爭)。當所有者不愿意或不能夠對經營者實行有效的內部治理時,外部治理便成為交易費用較低的治理方式。無論是內部治理還是外部治理,一個重要和關鍵的環節是所有者能夠正確評價經營者履行受托經濟責任的情況。而審計活動的存在正好填補了這一環節。審計與受托經濟責任之間,客觀上存在著內在的、不可分割的必然聯系?,F代審計是在“兩權”分離所形成的受托經濟責任關系下?;诮洕O督的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受托經濟責任關系的確立就是審計產生的前提條件。利特爾頓在他的《會計理論結構)--書中指出——會計的首要目標是向管理當局提供控制信息或報告受托經濟責任的信息。但是由于經濟中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存在,管理當局為了獲取更高的獎勵回報,可以利用會計政策的選擇虛夸經營成果,掩蓋真實的財務狀況,從而損害財產所有者的利益。所有者為了維護其利益,有必要委托會計師對財產經營者因經營管理其財產所負的受托經濟責任履行情況進行審計,即對經營者提出的報告重新驗證核實,以正確評價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這說明審計是維系受托經濟責任關系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和社會控制機制。由于現代審計(包括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基本職能是監督、評價和鑒證,由此在公司治理中的審計機制,應是一個由多元審計主體、多層次審計體系構成的審計制度安排,分為內部審計機制和外部審計機制。公司治理與審計可謂一直是密不可分的,從早期英國南海公司事件(1719)、美國羅賓遜公司事件(1938)、巴克雷斯公司事件(1968)、馬蒂爾公司事件(1973)、威德士公司事件(1985)、安然公司事件(2001)來分析。公司治理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審計機制存在缺陷。監督機制無所作為一直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障礙之一,公司治理中的審計機制研究也因此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因為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推行,在公司的治理結構中對審計的需求已不僅僅是資本所有者的但方面要求,而是資本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共同意愿,審計的作用在平衡不對稱信息、促使股東利益與經理人員利益最大化和使代理合同有效執行的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從二者之間的辨證關系來看,是公司治理模式決定了審計模式,反之,審計又是公司治理機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健全的審計模式和制度可以促進公司治理機制的完善,是其有效發揮作用的重要保證。所以,審計和公司治理機制之間存在著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密切關系。公司治理的決策機制、激勵機制、監督約束機制相互影響,基于公司治理的審計模式不僅是發揮監督約束機能,還要為改善激勵機制開展審計。通過實施管理審計,對公司激勵機制效果進行評價,研究經營者激勵制度產生的效果,并就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建議。實現董事會與CEO之間的權力平衡,防止經營者對公司績效不佳逃避責任。在改進監督約束機制的同時,改善激勵機制,促使經營者發揮主觀能動性,最終實現科學決策與效率經營目標。

(二)公司治理中的審計監督理論分析基礎

公司治理中的相關審計監督理論基礎主要是新制度經濟學的效果理論,其分支主要包括委托代理理論、交易費用理論、產權理論和制度變遷理論等,這些理論將信息成本、產權制度、不完整契約、道德風險等納入研究視野,從重視資源配置效率轉變為重視組織運行效率,從公司本身的治理機制和政府對商業組織管制兩個方面研究商業組治理?!靶轮贫冉洕鷮W關注的是實證分析(重點在私人安排和實際組織上),而不是規范分析(法庭安排和法理上的組織)?!?威廉姆森,1996)激勵機制與監控機制相融合的治理機制比剩余索取權激勵范式更具理論解釋力,也更有效率。(1)委托代理理論。該理論認為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存在利益沖突、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將研究重點放在最佳契約設計方面。企業作為一系列契約的組合,存在著各種錯綜復雜的委托代理關系,各種可預見的激勵和治理要求被“安排”到契約中,通過風險分擔、最優契約安排,降低代理人的機會主義傾向。馬歇爾早在19世紀末已經注意到,經營者認為的最佳決策未必能真正體現全體股東的利益,由于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矛盾削弱了股東的機動性和股東與經營者之間的聯系,由此產生了近代審計制度。杜德(E·Merriek·Dodd,1932)指出公司董事必須成為真正的受托人,他們不僅要代表股東的利益。而且也代表其他利益主體的利益。(2)交易成本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的產生是因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在交易成本不為零的情況下,與交易有關的成本導致了組織創新,由市場組織的生產轉變為縱向一體化的企業組織。企業是對市場的替代,通過組織行為代替價格機制來配置企業資源。交易成本理論側重研究治理結構,以適應各種意外的擾動,公司治理應當由那些向公司提供專用資產的人掌握。交易成本理論將企業看做一種治理結構,代理理論將企業視為一系列契約。交易成本理論側重于精心構造事后治理結構,解決契約的完整性,代理理論主要是根據事前激勵安排契約。隨著契約風險變得錯綜復雜,簡單的治理結構面臨壓力,從而轉向更為復雜、代價更高的治理結構,這是公司績效改善的源泉。交易成本理論和代理理論都認為,董事會是作為一種監督控制工具而內生地出現的。(3)團隊理論。團隊理論是從團隊生產的角度研究監督者存在的必要性,研究內部監控和激勵機制,保證團隊更有效率。阿爾欽和德姆塞茨(1972)將企業視為一種“團隊”,在合作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偷懶和搭便車行為。為了減少這兩種行為,有必要實施監控。團隊中至少要包括兩類人員:生產人員和監督人員。設計計量機制和監督機制,目的是衡量各要素投入的生產力,從制度上進行監督;通過監督、評價每個成員的努力和貢獻,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監督者必須具有監督的內在動力,否則他們也可能有偷懶和搭便車行為。董事會為了確保其決策的執行,通過借助于內外部審計相結合的監督模式對經理人員進行全面控制與約束,以防止其行為損害或偏離經營目標。雖然從目前實踐來看,公司治理視角下的審計監督有:以股東為首的利益相關者層面審計、董事會層面審計、經營者層面審計和監事會層面審計等四種監督形式。但在新制度經濟理論推導之下,筆者以為企業更適合于建立董事會為中心的審計模式。

四、我國現行公司治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審計監督缺陷及完善路徑探討

(一)我國現行公司治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審計監督缺陷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公司剩余索取權和控制權的形成與分配實質是要解決因所有權和控制權分離而產生的委托——代理問題。它因應股東和其他當事人的權利和意愿,觸及了企業的價值和控制秩序。因此,有效的公司治理可以防止公司的資源免于被無意或有意地挪用于偏離公司目標的用途上;它還可以確保企業的風險得到恰當的重視和管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追求成功的企業戰略的框架。概括而言,我國公司治理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和審計功能缺失現象具體表現在:(1)外

部治理機制方面的問題及審計缺陷。我國公司外部治理方式的不健全主要表現:其一是我國資本市場和企業家市場的建設遠遠滯后于社會經濟改革發展的實踐。在—個資本市場完善的機制下,資本市場的競爭對經營者的約束是非常強有力的,一旦公司經營不善,股東可以在股票市場上出售股票,轉移投資,導致該公司的股票價格下跌,一些股東就有可能通過“惡意收購”來接管公司的控制權,解雇經營者,重新組織經營以使企業贏利。而我國的證券市場僅僅是給企業提供了一條融資的渠道而已,作為公司治理的必要條件公司的控制權市場尚未形成。因為處于動態的流通股在公司的總股本中所占的比例較小,而國家股和法入股又高度集中并據規定它們都不允許在二級市場上買賣,雖然可以協議轉讓,但轉讓的對象和條件都有嚴格的限制,并且最終必須經過政府機關審批。因而即使能將市場E某公司流通的股票全部買進,也不一定能取得該公司的控制權。其二是沒有—個客觀評價經營者的市場機制,因而非常缺乏具有競爭性的經理人服務市場,這使得股東對經營者的約束進一步受到限制,潛在的競爭者對現任經理^員的行為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其三是缺乏一套有效的激勵和審計監督約束機制。一方面許多企業的激勵機制被扭曲,盲目的贈予期權、獎金與津貼,反而往往使經理人背離大多數小股東的利益而作出非理性的經營與決策;另一方面許多公司缺乏起重要的內外審計監督作用的問責機制,對經營者的錯誤行為無法進行有效制止與懲罰。其四是商業銀行作為主要的資本提供者既沒有應有的監督權,又十分缺乏審計部門的配合,致使公司經營者容易滋生道德風險。同時,一些相應的配合外部治理的績效控制與審計監督組織(評估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較差、審計監督的約束力度與執業質量偏低,企業信息披露欠規范等都說明依據西方模式構建起來的我國公司治理模式在目前這種相當不完善的市場體系下顯然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2)內部治理機制不健全的表象與審計缺失問題。股權結構仍然不符合資本市場正常規律,多數股東會難以發揮真正的監控作用。我國資本市場上進2,3上的國有上市公司的股份依然高度集中于國家和少數法人(大股東)手中,而且上市公司與非上市企業之間產權不明,真正意義上的股民和流通的股份比例相對較少。其后果是國有股比例過高,容易形成企業目標的政治化而不能真正體現投資者或所有者的自身利益;難以形成對經理層進行監督和約束的多元化產權主體,容易誘發經理層對中小股東的侵權行為,雖然政府已在此方面做過種種努力如進行過“國有股減持”,但因為牽涉到各利益相關方相互間的博弈的影響,時至今日股改仍然進展緩慢,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仍然不盡合理。目前我國公司的股東會所表現出的能力之弱化令人嘆為觀止,隸屬于監事會的審計委員會形同虛設,對經理人的監督多為紙上談兵。加上作為—個集體股東會所存在的機會主義或“搭便車”的行為,要使股東會有足夠判斷能力的做法顯然難以成立。董事會的定位不明確,缺乏審計監督意識,獨立性不強。這些缺陷使得我國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內部人手中,即關鍵人(董事長與總經理由一人擔任)控制現象十分突出,董事會成員對審計專業能力的普遍缺乏,使治理層對管理層的審計與監督,常常難以落實,再加上經理人投資決策的透明度和專業化水平普遍較低,這又會使董事會對經理層難以承擔查錯防弊、防范公司運營風險的監管職能和重任。監事會的審計監督功能嚴重缺失。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監事會成員構成及產生的方式不合理。許多企業并沒有遵守公司法的規定,監事會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只是由職工代表、黨委和紀委的代表、工會等企業內部人員組成,外部的股東代表或者沒有或者比例很低;且實際上股東代表董事是由董事提名的,職工代表雖經“職代會”民主產生,但經理在選舉人的產生中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監事會的實際地位較低。在企業內部多重監督的體系中監事會是唯一沒有明確主體撐腰的監督機構;監事會缺乏應有的財務會計信息的審計查權力。盡管董事會與監事會是平行的機構,但事實上前者具有對公司資金、人員、財物的支配權,而監事會則沒有任何明確的強制權力去承擔起審計監督的動機與意圖,對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無實際約束能力。內部審計監督的失位與越位,導致公司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勵補償制度與約束機制。由于公司內部審計監督的嚴重失位,外部審計檢查內容與方法的運用不當使得經營者向股東等投資者過濾與隱瞞財務會計信息,進而直接影響企業管理者與治理者的目標日益背離。公司所有者與經營者的目標出現偏差的重要原因是經營者自身價值及積極行為往往得不到相應的肯定和鼓勵,或其不當行為得不到及時的懲罰和制止。也就是說許多公司十分缺乏規范有效的獎勵制度,留不住人才和人心;同時也缺乏審計問責機制,對不良行為的經營者起不到真正的懲戒作用與約束作用。

(二)我國公司治理機制中的可行審計監督模式選擇路徑探討

現實中公司作為法人實體,擁有法人財產權,被賦予法人財產權相對應的決策控制權。公司治理問題實際上可歸結為公司組織如何均衡決策控制權,實現組織經營效率和戰略目標的問題,而適當的審計監督正是其實現這種各利益相關方均衡博弈的調控力量。因而,建立和健全職能互補的、合適的審計模式便成為規范經營者理性決策行為的必然選擇。首先,在構建有助于完善國有上市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的審計監督模式中應以政府審計為主體形式,強化其強制監督的權威地位和作用。我國國有資產所有者的缺位被認為是企業軟約束的重要原因,那么要強化國有企業的約束機制,尋找適當的國有資本所有者并非唯一出路,更重要的是要有合適的監督者。在我國目前的審計體系中政府審計是最合適的監督者。因為政府審計作為最高層次監督者的地位和性質(權責明確、獨立性強、專業水平高等)決定了對國有公司或其他類型的公司有較強的監督能力,它除了可以對公司國有資產進行審計監督外,還可以對國家財政、稅收、金融、國有資產管理等部門對企業行使的監督工作進行再監督。因而筆者以為,未來審計模式中可以考慮讓政府審計人員作為國有股代表人進入監事會(國有獨資公司由政府直接派出;國有控股公司則由政府推薦,經法定程序當選),行使國家資本監督權,再加上商業銀行代表和員工以及其他聘任的人員(如獨立董事),能形成較為有效的監事會,克服現存監事會功能軟化的問題。政府審計進入公司監事會不僅能行使直接審計監督權,而且可按規定隨時進行審計,以加強事前、事中監督,避免了民間審計進行事后審計的滯后性,有利于提高監督的有效性。如賦予監事會對董事、經理的彈劾權、起訴權,來制止董事或經理的違法、違規行為;增加國家審計人員對公司重大業務活動的監督權,以降低經營風險;建立審計責任制度,以激勵與約束董事們的行為,以保證審計監督的公平和公正。其次,利用民間審計的獨立性強的客觀鑒證作用,以其為參與公司治理改善的審計機制的補充形式,來加強對公司日常經營活動的全方位的監督。隨著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推進,企業所有制結構已呈現多元化趨勢。外部審計制度是現代資本市場和公司治理的重要一環,各類所有者都要提出審計監督的權力要求,審計監督當然也應隨之多元化。在經營者控制公司的背景下,特別需要保持外部審計的獨立性,以確保對財務報告的公正鑒證。為體現各投資者的共同意志。就

應通過立法強制性確定由處于第三方地位的獨立審計主體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公正,而不是單方委托,獨立的審計主體要承擔法律責任和審計風險。再加之,市場經濟下對企業財務信息出現多樣化的需求,即公司的各種潛在投資者、利害關系人都十分關注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只有經過民間審計人員的獨立審計鑒證,才能保證公司向社會公眾提供的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和有用性。因此,公司的股東大會可委托或授權于經營者保持獨立的監事會選定注冊會計師,有利于民間審計人員的獨立性。此外,公司監事會同樣應對注冊會計師起監督作用。即監事會有權就查證事項及結果與注冊會計師進行協調和質詢,并可就具體的審計任務提出要求,向股東大會報告對注冊會計師查證報告的審查意見。再次,要高度重視我國公司內部審計的自我保健、自我約束、自我清理的特有職能和監督成本低的優勢,以其為企業審計機制體系的基礎內容,以有效增強和提高內部審計原有的職能與地位。在西方企業中,內部審計備受重視,具有較高的地位,被認為是企業管理控制的有效手段。而在我國由于內部審計獨立性較差,其作用受到很大的局限,總體水平比較低。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公司加強自我約束機制的意識必將日漸增強,內部審計監督機制的重要性正愈來愈為人們所認識。作為公司內部控制系統組成部分的內部審計為提高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是其根本目的。因而,筆者以為內部審計結構仍應作為公司內部的職能部門,宜采取雙重領導的方式即其負責人可由總經理提名,監事會批準任命;內審部門定期向監事會匯報工作并接受期指導、監督。這樣既可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又可使監事會有一條深入了解公司內部經營信息的新渠道,從而完善公司的監督體系。最后,要切實增強董事會的審計監督權力,充分發揮監督約束與激勵機制有效配置的積極效應。董事會結構與功能調整是發達國家公司治理改革的核心,董事會的改造手段,包括強化外部董事的監督權、增強審計獨立性、對董事和董事會績效進行審計、對經理層績效進行審計等內容。其中增強董事會的事前、事中、事后審計權力是健全現代企業審計模式的重要途徑,特別是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權,需從戰略審計權、財務審計權和代理人績效審計權等三個方面著手。董事會作為治理主體必須具有這些權力,同時是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必經途徑。關于公司戰略的選擇正確與否是其能否取得經營成功的重要前提,董事會應該根據經營戰略來評價其實現結果,當實際結果明顯落后于財務評價標準或者計劃已明顯不適當時,就要高度集中董事會的監督權。獨立董事參與戰略規劃和戰略監督的價值在于,有助于獨立董事全面了解公司經營狀況和競爭力,有助于董事會對經營者提出的建議、計劃進行檢查、評價和修正,有利于實現決策科學和實施戰略計劃。

作者簡介:

葉陳云(1969-),男,湖北蘄春人,華北電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講師

葉陳剛(1962-),男,湖北蘄春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輯 聶慧麗)

審計基礎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民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民營企業對其自身的管理有了新的要求,即必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而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內部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是順應這種需要而產生的。為了更好地發揮其在經營管理中的作用,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必須準確定位。本文分別從內部審計機構模式的準確定位、內部審計職能定位的拓展、內部審計內容定位的擴展和內部審計方法定位的完善四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民營企業 內部審計定位 問題 對策

內部審計在現代企業中發揮著監督與控制作用,全方位的幫助與提升企業管理,促進企業發展。我國民營企業應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的關系,強化內部審計職能對公司管理以及治理質量的影響,并基于公司的治理要求改進企業的內部審計[1],例如,科學合理地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擴大內部審計的職能范圍,拓展內部審計內容,完善內部審計方法。

1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定位存在的問題

1.1 民營企業內審機構模式定位模糊

現階段,許多民營企業的內審部門普遍附屬于會計或財務部門,由財務部領導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或由財務部兼任,甚至有些內部審計部門成員是由各部門的富余人員組成的。還有部分民營企業設置了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但其不僅是由CEO和財務經理領導,還由董事會、監事會管制。內部審計機構模式的多樣性,致使內審人員在工作時容易造成責任不明確、關系混亂的情況,不能在經濟上保證自己的獨立性,也無法保證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客觀上削弱了內部審計的監督力度[2]。

1.2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職能定位局限于監督職能

“監督主導型”審計和“服務主導型”審計是內部審的兩大種類,“監督主導型”審計的目標是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而“服務主導型”審計則側重于評價和咨詢等服務職能的發揮[3]。社會經濟發展與民營企業的快速成長必然促使內部審計由“監督主導型”向“服務主導型”轉變。但目前我國大部分民營企業內部審計還屬于“監督主導型”,內審機構的首要職能是監督,服務職能被忽視,很少主動揭露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目標和出發點的定位也不高。

1.3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重點僅定位于財務審計

目前內部審計主要由內部財務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兩大類。歐美國家的內部審計思想已從財務審計轉向經營管理審計,并以經營管理審計為主導。但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長期以來多數是以監督為主,忽略了經濟效益審計,內部審計部門只參與企業財務數據的分析與監督,并不參與公司經營管理,企業無法利用內部審計部門的優勢找出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善方法。

1.4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方式方法定位單一

目前來說,我國大部分的民營企業中內審人員的實際工作只是單純地進行內部監督,而且內部監督也一般是在經營業務發生后才進行。因為經營業務已經發生,損失已經形成,再進行審計就已經晚了,不利于企業控制風險。除此之外,雖然審計人員提出了許多問題以及改進意見,但后續整改審計跟蹤不力。往往出現只發現問題不解決問題或者未能合理解決問題的情況,從而造成問題“次次審、次次有”的情況。

2 完善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定位問題的對策

2.1 分類優化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組織模式

根據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現狀并參考國外企業內部審計的通常做法,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組織機構的設立大致有以下兩種模式可供參考。

2.1.1 大中型民營企業

對于規模較大的公司制民營企業,特別是家族式的企業,可以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獨立于經理層的審計委員會制度,加強董事會與治理層間的制衡機制,使企業審計部門依靠最高權力機構的支持,賦予其充分的權利和充分的獨立性,將其應有的作用發揮出來。為了彌補董事會監督功能的缺失,必須建立審計委員會制度,尤其是在民營企業中“內部人控制”現象依然存在的情況下,建立審計委員會制度不僅可以控制對經營者對公司的控制還可以要求董事會關注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增強財務信息的公開透明度,提高員工以及廣大群眾對企業的信任度。同時民營企業下設隸屬于審計委員會的內部審計部門,總裁或總經理賦予內審部門廣泛權力。

2.1.2 小型民營企業

小型民營企業可以只設立獨立的審計部門,直接隸屬于公司最高管理層,其他職能部門不得對審計部門的工作進行干涉。由于小型民營企業自身能力所限,可以選擇性的將其專業技術缺乏或不足的部分審計項目外包出去,由熟知公司制度管理、生產流程的內部審計人員與專業能力強、獨立性強的外部審計人員聯合展開審計工作,更好地完善企業管理,控制企業風險[4]。

對于缺乏專業素質過硬的內審人員的小型民營企業,可以不設立獨立的審計機構,將其內部審計工作實行全外包。但是企業在選擇外包機構或人員時應充分掌握主動權,同時必須保存審計長一職,監管外部機構的審計工作,并幫助外部審計人員和企業管理者之間進行溝通。

2.2 重點發揮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我國民營經濟發展迅速,企業經營狀況日新月異,而內部審計卻發展緩慢,職能定位局限于提供監督服務,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由此可見,內部審計職能必須轉向“服務主導型”。

2.2.1 正確認識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要樹立服務觀念,重新塑造審計形象,內部審計定位于企業的服務部門。在審計工作開始時,內審人員與被審單位和部門間建立信任,主動詢問他們的意見,積極要求與他們的合作。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內審人員要與被審單位共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不利影響,并一起探討改進的措施。審計報告盡量不使用譴責性的語言,對普通性質的問題可在審計過程中直接告知被審單位并監督其當即整改,只有反映重大問題的審計報告才向企業領導呈送,盡量減少被審單位的負面情緒。

2.2.2 將服務職能與監督職能相結合

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與服務職能是緊密相連的,二者缺一不可。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服務職能的發揮關鍵在于為管理層的決策、宏觀管理服務。在實際工作中,審計人員在剖析問題的性質和發生的原因時要從全面的、戰略的角度去剖析。

民營企業的生產經營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企業,其內容復雜多變,審計部門作為企業的監督與管理部門,應該有管理者的意識,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參與企業決策,將服務作為終極目標[5]。積極地與企業的各部門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從而發現問題,并及時地進行糾正,以便在管理者進行某些決策時能夠不走彎路,使企業的發展方向可以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企業效益不斷提升。

2.3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要逐漸轉向效益管理審計

為了民營企業自身成長與強化內部控制,開展經濟效益審計是必要的。

2.3.1 在審計思想上

目前,在部分民營企業作為審計主體的內部審計人員中,有些人對經濟效益審計認識模糊,認為在企業管理活動中,經濟效益審計的服務職能會削弱傳統審計的監督職能。實際上,經濟效益審計包含監督與服務兩種職能,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與服務作用可以兼容于一種審計形式之中。經濟效益審計在管理好企業財務的基礎上,對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進行揭露并分析原因,向管理者提供解決對策和方法,幫助管理企業和提高企業效益[6]。因此,審計人員要樹立先進效益管理審計的理念與思想,由側重審查財務收支活動的審計轉向著眼于改善經營管理,加強風險控制。

2.3.2 在審計范圍上

(1)開展管理審計。財務審計和非財務方面的審計在管理審計中都有體現,但管理審計與財務審計對涉及的財務方面的問題關注的重點不同。管理審計是對各個項目的管理活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分析評價,而不是僅僅對財務收支活動進行檢查[7]。目前為止,內部審計已經上升到了管理審計的層面,主要包括風險管理、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等,是直接面向于管理方面的問題提出的審計意見,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導性。

(2)開展業務經營審計。業務經營審計是對業務經營過程的合理性和生產力等要素的開發利用及其經濟效益進行的審計。審計人員不單單要注意財務數據的正確性,也要對資金使用效益、人力資源利用效益等進行合理評價[8]。除此之外還要對企業的原料供應過程、產品生產過程和銷售過程進行審計,主要審查業務經營計劃的完成狀況,各個生產要素的組合、利用情況等。內部審計工作者必須全方位參與企業管理,深入到企業各個部門,參與企業生產,從而全面實現內部審計的轉型和發展。

2.4 事前事中事后審計相結合并進行后續審計

2.4.1 將事前事中事后審計相結合

為了更好地對企業經營進行管理,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應改變只注重事后審計的審計方式,向風險管理控制方向發展。在事前要對企業計劃、預算、項目投資等內容進行審計,提前告知決策部門計劃實施后可能出現不利因素,并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改正建議,從而規避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為了找出經濟活動的實際實施情況與計劃、預算存在差距和存在的問題,審計人員在事中進行經濟效益審計,糾正錯誤或轉變計劃。最后審計人員通過其最熟悉的事后審計評價已完成的經濟活動。

2.4.2 進行后續審計

后續審計是指在審計報告發出一定時間內,內部審計人員為檢查被審計單位對以前的問題和建議是否改正并取得一定效果的跟蹤審計。后續審計有監督管理層糾錯是否正確、效果是否明顯的作用,除此之外還可以對管理層產生約束作用,激勵管理層改變企業現有模式,進行經營創新。

3 結語

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對企業的持續發展日趨重要。我國民營企業在不斷地發展過程中,逐漸發現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愈發明顯。民營企業通過對內部審計的準確定位可以有效控制和約束企業的經濟活動,保證企業健康發展,同時我國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也必將取得巨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唐兆珍,高磊.IIA內部審計定義演進對我國內部審計發展的啟示[J].財會通訊,2012(2).

[2] 李穎.淺談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J].經營管理, 2013(12).

[3] 丁利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1).

[4] 卓和平.內部審計外包的探討[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1(20).

[5] (美)格林著,張翼.薩班斯法案內控指南[M].林小馳,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6] 姜欣怡,李冰.現代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5).

[7] 李鳳華.內部管理審計增值功能探微—基于價值鏈理論視角[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7(1).

[8] 洪樺.淺談企業經濟效益審計[J].商業經濟,2013(6).

審計基礎論文范文第3篇

1、黨的總支部委員會和支部委員會設立紀律檢查 委員 。

2、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要經常對黨員進行遵守紀律的 教育 ,作出關于維護黨紀的 決定 ;對黨員領導干部行使權力進行 監督 。

3、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要 檢查和處理 黨的組織和黨員違反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的比較重要或復雜的案件, 決定或取消 對這些案件中的黨員的處分。

4、各級紀律檢查委員要受理黨員的 控告和申訴,保障黨員的 權利。

5、促進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必須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 的方針。

6、按照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要求,要加強教育,健全制度,強化監督,深化改革,嚴肅紀律,堅持 自律和他律 相結合。

7、實施和執行《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的情況,應列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 干部考核 的重要內容,考核結果作為對其 任免獎懲 的重要依據。

8、黨員領導干部違反《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的,依照有關規定給予批評教育、組織處理或者 紀律處分 ,涉嫌違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其 法律責任 。

9、黨員領導干部應當向組織如實報告個人的有關事項, 自覺接受監督。

10、執政黨的 黨風 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 重大政治任務 。

11、貫徹實施《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要堅持 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 相結合,發揮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人民群眾和新聞輿論的 監督 作用。

12、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 企業規章制度 ,依法經營、 開拓創新、 廉潔從業 、誠實守信,切實維護國家利益、企業利益和 職工合法權益 ,努力實現國有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13、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不得違反決策原則和程序決定企業生產經營的重大決策 、重要人事任免、 重大項目 安排及大額度資金運作事項。

14、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不得授意、指使、強令財務人員進行違反國家財經紀律 、企業財務制度的活動。

15、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應當切實維護 國家 和 出資人利益。

16、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不得利用職權為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關系人從事 營利性經營 活動提供便利條件。

17、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應當加強作風建設, 注重自身修養,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樹立良好的 公正形象 。

18、國有企業的監事會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加強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 廉潔從業情況 的監督。

19、各級黨員領導干部應當向黨組織如實報告個人 重大事項 ,自覺接受監督。

20、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 的原則。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應當遵守和維護 黨的紀律 。對于違反黨紀的黨組織和黨員必須 嚴肅處理 。

21、堅持黨員在黨紀面前 人人平等 的原則。黨內不允許有任何不受紀律約束 的黨組織和黨員。

22、公司內部審計工作以 增加價值 為目標,以規范經濟行為核心,以 資金流向和業務流程 為路徑,以 監督和評價 經營活動、經營成果、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系統的完善為重點,推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系統的完善,促進公司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和戰略目標管理的實現。

23、項目監督檢查工作堅持 獨立、 客觀 、 公正 的原則。

24、根據被審計對象任職情況的不同,經濟責任審計分為 離任經濟責任審計、 任期(中)經濟責任審計和 專項 經濟責任審計。

25、財務基礎審計是指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的 真實性 、合法性、合規性、效益性及會計核算的準確性 性、會計制度的 健全性 和 有效性 等進行審計。

26、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要堅持公司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 ,紀委組織協調, 部門各負其責 ,依靠 群眾 的支持和參與。

27、國有企業要充分發揮行政效能監察職能作用,積極開展執法監察、廉政監察、效能監察 。

28、以監督的時間性劃分,效能監察可分 事前監督、事中監督、 事后監督 三類。

29、《 中央企業效能監察暫行辦法 》是指導國有企業開展效能監察的依據。

30、物資采購管理效能監察由 紀檢監察部門 牽頭組織實施,計劃、采購、科研、生產、財務、審計、法律、驗收、檢驗、庫房管理和 合同管理 等相關業務職能部門共同參與,密切配合。

二、選擇題(30題)

31、黨的地方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和基層紀律委員會在( C )領導下進行工作。

A、同級黨的委員會 B、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 C、同級黨的委員會和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雙重

32、黨員領導干部不準索取、接受或者以借為名占用( B )以及其他與行使職權有關系的單位或者個人的財物。

A、親戚朋友 B、管理和服務對象 C、身邊工作人員和下屬單位負責人

33、黨員領導干部不準接受可能影響( A )的禮品、宴請以及旅游、健身、娛樂等活動安排。

A、公正執行公務 B、正確行使權利 C、嚴肅執紀執法

34、黨員領導干部不準以( C )委托理財等形式謀取不正當利益。 A、投資入股 B、兼職取酬 C、交易

35、黨員領導干部不準違反規定在( C )、社會團體等單位中兼職或者兼職取酬,以及從事有償中介活動。

A、民營企業 B、 外資企業 C、 經濟實體

36、黨員領導干部不準用公款報銷或者支付( B )的費用。 A、黨群活動 B、 應由個人負擔 C、對外接待

37、黨員領導干部不準( C )建設工程項目承發包、土地使用權出讓、政府采購、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介服務等市場經濟活動。

A、干憂 B、插手 C、干預和插手

38、黨員領導干部不準搞( B )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釣譽的“政績工程”。 A、不切實際 B、勞民傷財 C、群眾反對

39、黨員干部不準從事( C )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活動。

A、違背 B、不符合 C、有悖

40、黨員領導干部不準不按規定程序推薦、( B )、醞釀、討論決定任免干部。

A、報告 B、考察 C、考核

41、黨員領導干部不準( A )配備、購買、更換、裝飾或者使用小汽車。

A、違反規定 B、擅自 C、超標準

42、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受到警示談話、調離崗位、降職、免職處理的,應當( C )扣發當年的績效薪金、獎金。

A、減發 B、全部 C、減發或者全部

43、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違反規定,構成犯罪被判處刑罰的,( C )不得擔任國有企業的領導職務。

A、三年 B、五年 C、 終身

44、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違反廉潔從業規定,受到降職處理的,( B )不得擔任與其原職務相當或者高于原任職務的職務。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45、黨的各級領導班子應當制定、完善并嚴格執行( B ),保證決策科學、民主。

A、法律法規 B、 議事規則 C、黨的規定

46、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是( C )

A、黨的各級領導機關 B、黨的各級領導干部 C、黨的各級領導機關、黨的各級領導干部、黨的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

47、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 B )。

A、紀律要求 B、行為規則 C 、基本原則

48、凡是違反黨紀的行為,都必須受到( A )。

A、追究 B、查辦 C、 處理

49、黨員受到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 A )內不得在黨內提升職務和向黨外組織推薦擔任高于原任職務的黨外職務。 A、一年 B、二年 C、 三年

50、黨員受到開除黨籍處分,( B )不得重新入黨。

A、三年 B、五年 C、終身

51、獲取審計證據的方法有( ABCD )。

A、檢查記錄或文件、檢查有形資產 B、觀察、詢問和函詢 C、重新計算和重新執行 D、分析程序

52、審計證據的相關性是指審計證據必須與( A )相關。

A、審計目標 B、審計程序 C 、取證方法 D、選取樣本

53、審計準則要求,審計人員應保持職業懷疑態度,運用職業判斷,評價審計證據的( CD )。

A、真實性 B、客觀性 C、充分性 D、適當性

54、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 AB )是兩個關鍵環節。

A、風險評估 B 、風險應對 C 、風險檢查 D、風險控制

55、審計中,檢查風險與重大錯報風險關系是( B )。

A、同向關系 B 、反向關系 C、 互斥關系 D、不相關關系

56、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要堅持( C )相結合,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A、黨委與行政分工負責 B、黨委與紀委分工負責 C、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

57、反腐倡廉教育的重點對象是公司( B )。

A、黨員領導干部 B、各級領導人員 C 、黨政“一把手”

58、效能監察工作的一般程序是( AB )

A、選題立項 審批 實施 B、信息反饋 督促整改 結項 C、選題立項 實施 督促整改

59、開展效能監察檢查可采取( ABCD )等方式進行。

A、召開座談會 B、個別訪談 C、查閱資料 D、查詢 60、施工單項合同估算價在( B )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必須進行招標。

A、100 B、 200 C、300

三、判斷題(30題)

61.黨員領導干部不準用公款包租,占用客房供個人使用。 (×) 62.黨員領導干部不準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榮譽、職稱、學歷學位等利益。 (√)

63.黨員領導干部不準違反規定用公款購買商業保險、繳納住房公積金、濫發津貼、補貼、獎金等。 (√)

64.黨員領導干部可以適當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內幕信息謀取利益。65.經研究,黨員領導干部可以用少量公款旅游。 (×) 66.黨員領導干部不準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隱瞞或者歪曲事實真相。

(√)

67.黨員領導干部不準大辦婚喪喜慶事宜,造成不良影響,或者借機斂財。 (√)

68.黨員領導干部在公務活動中,允許適當提供或者接受超過規定的接待、差旅等相關費用。 (×)

69.黨員領導干部可以插手和干預經濟糾紛。 (×) 70.黨員領導干部離職或者退休后二年內,不準接受原任職務管轄的地區和業務范圍內的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中介機構的聘用,或者個71.收受請托人財物后及時退還或者上交的,不是違紀。 (√) 72.違紀后,因自身或者與違紀有關聯的人、事被查處,為掩飾違紀而退還或者上交的,不影響認定違紀。 (√)

73.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違反廉潔從業規定,受到免職處理的,兩年內不得擔任國有企業領導職務。 (√)

74.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違反國家法律,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被免職的,五年內不得擔任國有企業領導職務。 (√)

75.黨內監督要與黨外監督相結合。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76.留黨察看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三年。 (×) 77.對黨員的紀律處分有四類:①警告;②嚴重警告;③留黨察看;④開除黨籍。 (×)

78.因過失犯罪,被依法判處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應當受到嚴重警告的處分。 (×)

(×)

人從事與原任職務管轄業務相關的營利性活動。 (×)

應當自覺接受并正確對待黨和人民群眾的監督。 (√) 79.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占用公物進行營利活動或者非法活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80.在經濟往來中違反有關規定給予給予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81.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審計人員應當遵守相關的職業道德規范,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保持專業勝任能力,做到勤勉盡責,并對審計過程中獲知的信息保密。 (√)

82.電子資金轉賬記錄不屬于審計證據。 (×) 83.要正確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就需要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獲取足夠的了解。 (√)

84.審計報告不包括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責任段。 (×) 85.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成同向關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也越高,重要性水平越低,審計風險也越低。 (×)

86.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對公司黨風廉政建設負總責,是公司黨風廉政建設的第一責任人。 (√)

87.廉潔文化建設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腐倡廉工作在文化層面的延伸。 (√)

88.開展效能監察主要有監督作用,保證作用、預防作用、調節作用和反饋作用等幾個方面的作用。 (√)

89.設備、材料等貨物的采購,單位合同估算價在30萬元以上的必須進行招標。 (√)

90.物資采購管理效能監察工作分為前期準備、組織實施、總結工作三個階段。 (×)

四、簡答題(6題)

91.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答: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協助黨的委員會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

92.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行為規范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答:主要包括八個方面的內容:

① 禁止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謀取不正當利益; 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

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留黨察看處分。 (×) ② 禁止私自從事營利性活動;

③ 禁止違反公共財物管理和使用的規定,假公濟私,化公為私; ④ 禁止違反規定選拔任用干部;

⑤ 禁止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為親屬及身邊工作人員謀取利益; ⑥ 禁止講排場、比闊氣、揮霍公款、鋪張浪費; ⑦ 禁止違反規定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謀取私利; ⑧ 禁止脫離實際,弄虛作假,損害群眾利益和黨群干群關系。 93.為什么要制定《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 答:《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是規范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行為的基礎性法規,對于加強國有企業反腐倡廉建設,維護國家和出資人利益,促進國有企業科學發展,保障職工群眾合法權益具有重要作用。

94.《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頒布與實施有何重要意義? 答:《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頒布實施,是加強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對于嚴肅黨的紀律、純潔黨的組織,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教育黨員遵紀守法,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推動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95.公司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答: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扎實推進公司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為公司實現科學發展發揮監督保證作用。

96.行政效能監察的工作原則是什么? 答:①依法行政與提高行政效能相統一的原則; ②注重預防和治本的原則;

③提高行政管理效益與注重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 ④行政效能監察與效能建設相結合的原則。

五、論述題(4題)

97.淺談教育與懲處的辯證關系?

98.“小金庫”是滋生腐敗的土壤,應當如何治理?

99.你是怎樣看待開展效能監察與提升企業管理之間的關系的? 100.實行紀檢監察、審計、監事會“三位一體”大監督體系由何積極意義?

(97—100題答案略。)

答案

填空題:1委員, 2教育、決定、監督, 3檢查和處理、決定或取消,4控告和申訴、權利, 5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 6自律和他律,7干部考核、任免獎懲, 8紀律處分、法律責任,

9自覺接受監督,10黨風、重大政治任務,

11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監督,12企業規章制度、廉潔從業、職工合法權益,

13重大決策、重大項目,14違反國家財經紀律, 15國家、出資人,16營利性經營,

17注重自身修養、公正形象,18廉潔從業情況, 19重大事項,20從嚴治黨、黨的紀律、嚴肅處理,

21人人平等、不受紀律約束,22增加價值、規范經濟行為、資金流向和業務流程、監督和評價,

23獨立、客觀、公正,24離任、任期(中)、專項,

25真實性、準確性、健全性、有效性,26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群眾,

27廉政監察、效能監察,28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后監督, 29中央企業效能監察暫行辦法,30紀檢監察部門、合同管理。 選擇題:31C、 32B、 33A、 34C、 35C、 36B、

37C、 38B、 39C、 40B、 41A、 42C、 43C、 44B、 45B、 46C、 47B、 48A、49A、 50B、 51ABCD、 52A、 53CD、 54AB、 55B、 56C、 57B、58AB、 59ABCD、 60B 判斷題: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

簡答題答案:

91題答案。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協助黨的委員會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

92題答案。主要包括八個方面的內容:

① 禁止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謀取不正當利益; ② 禁止私自從事營利性活動;

③ 禁止違反公共財物管理和使用的規定,假公濟私,化公為私; ④ 禁止違反規定選拔任用干部;

⑤ 禁止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為親屬及身邊工作人員謀取利益; ⑥ 禁止講排場、比闊氣、揮霍公款、鋪張浪費; ⑦ 禁止違反規定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謀取私利; ⑧ 禁止脫離實際,弄虛作假,損害群眾利益和黨群干群關系。 93題答案?!秶衅髽I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是規范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行為的基礎性法規,對于加強國有企業反腐倡廉建設,維護國家和出資人利益,促進國有企業科學發展,保障職工群眾合法權益具有重要作用。

94題答案?!吨袊伯a黨紀律處分條例》的頒布實施,是加強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對于嚴肅黨的紀律、純潔黨的組織,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教育黨員遵紀守法,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推動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95題答案。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扎實推進公司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為公司實現科學發展發揮監督保證作用。

96題答案。

① 依法行政與提高行政效能相統一的原則; ② 注重預防和治本的原則;

審計基礎論文范文第4篇

一、實習的目的和意義

課程實習是大學本科教育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特別對于我們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它是對我們學生的專業知識進行綜合培養和檢閱的教學形式。通過審計實訓,不僅能夠熟悉審計實務的流程,而且能夠加深對審計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熟悉審計基本理論和技能的運用,為將來從事審計、會計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在實習的過程中,通過具體業務的操作,能夠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培養同學之間團結互助和討論學習的精神。

二、實訓的內容:

以北京順利服裝公司為實訓目標,采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進行系統操作實驗,包括接受被審計單位的委托,簽訂業務約定書,編制審計總體策略和具體審計計劃,最后對審計證據進行整理、分析、鑒別、匯總,形成恰當的審計意見,并出具審計報告。

三、實訓時間:

2013年12月23日——2014年1月3日

四、實訓總結:

我們的實訓總共分為5模塊,分為:

1、計劃階段審計實務操

2、貨幣資金審計;

3、應收及預付審計;

4、收入的審計;

5、固定資產及無形資產的審計

6、審計報告;

7、審計總結。

雖然上過很多學分的審計課,但這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理解到審計是怎么操作的。雖然之前有參加過會計模擬手工記賬的實訓,但這次的感覺卻完全不同,幾乎全靠自己的能力和理解,剛開始時,面對著一厚本的平安紙業的資料,我竟然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久久不知如何開始,后來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開始有了一點頭緒。我理解到審計是一個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工作。

從大一到現在做了很多的上機實習課,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體會,不僅因為實習的課程不同了,也因為隨著年歲的增長,看到的東西也有所不同了,通過這次審計的上機實習課我也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1.夯實基礎,加深記憶,促進理解。整個實習的過程主要以自學為主,理論聯系實踐就變得至關重要。在審計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會計上知識,對于會計的處理我都已經忘記了。通過這次實習不僅加深了對審計工作的了解,更讓我回顧了很多會計處理方法和原則。 2.積極的態度。在實訓期間的確是枯燥無味,每天我們都要細心的去對數據,查資料。這樣保持謹慎積極的態度尤為重要。 3.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這次的審計實訓周特別深有體會,原以為學到了一些書本知識就可以了,就可以很好地把它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來。其實我們在學校所學到的書本知識,只是理論知識,我們只有通過實訓,使我們的理論指導實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與以后的會計工作接軌。我們要做到理論指導實踐,從實踐中不斷總結,從而真正地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4.團隊精神。 在實訓練習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經常和左右的同學討論不懂的問題和錯誤的地方,有時候也會分享一些小心得,小技巧。這次的實訓是團體合作,這就需要我們學會與人溝通,合理的分配好每個人的工作,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才能達到實驗的最精確的結果。然而別人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我們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同學,因為從中我們也是收益的,我們也會收獲不少東西。

每做一次實訓,感覺大家的收獲總會不少。做實訓是為了讓我們對平時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在理論和實訓教學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已學基本理論及應用知識并加以綜合提高,學會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訓的過程中,我們深深感覺到自身所學知識的有限。有些題目書本上沒有提及,所以我們就沒有去研究過,做的時候突然間覺得真的有點無知,雖所現在去看依然可以解決問題,但還是浪費了許多時間,這一點是我們必須在以后的學習中加以改進的地方,同時也要督促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完善自我。 雖說時間不長,但其中的每一次實訓都使我們收獲很大、受益匪淺,它不但極大地加深了我們對一些審計知識的理解,從而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更讓我們學到了很多之前在課堂上所根本沒法學到的東西,這對于我們的學業,乃至我們以后人生的影響無疑都是極其深遠的。

在實訓中,由于粗心大意,很多數字我們總是做錯,比如銀行存款和庫存資金的監盤就重復了很多遍。在填制某幾張表時由于資料不健全導致我們不能繼續做下去。其中,最大的問題還是我們第一次做審計,經驗方面還不足,使得我們做起來很吃力。自己沒有耐心,經常會因為資料的枯燥而放松自己去想一些不相干的事,以致遺漏了某些細節,導致后來填表時為了謹慎又要重新看一遍,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煩;雖然實訓中有老師指導,但是很容易就發現自己的審計學基礎知識沒有打好,今后還得加強練習。

審計基礎論文范文第5篇

當前企業的內控審計工作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在評價方法方面以定性方法為主;在樣本數量確定方面, 以審計人員主觀判斷為主, 存在一定的隨意性。

二、理論借鑒:變權理論及抽樣審計研究

(一) 變權理論

目前, 在各類評價模型中, 對各類指標的權重分配往往是一個常量。但這種評價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為此變權思想認為:在評價決策過程中, 每一個因素的權衡應隨著因素值的變化而變化, 簡單來說, 賦予各個數據的權數會隨著數據的變化而變化。

為了實現變權思想, 變權理論給出了基于懲罰和激勵的變權綜合評價模型:

其中, X (X1, ……Xn) 為各指標評價值, W0 (W10, ……Wn0) 為各指標的常權, S (S1 (X) , ……Sn (X) ) 為各指標值的局部變權向量。

(二) 抽樣審計

根據抽樣審計的相關理論, 在審計工作中, 在抽取樣本時, 審計組應盡可能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 如審計組受到時間或地域的限制, 也可以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

內部控制審計樣本數量根據以下方法確定:

如樣本數量按以下公式確定, 則樣本特征可以反映總體特征

(N為樣本數量;P為樣本方差;E為期望誤差界限;Z為置信區間統計量)

為提高審計效率, 建議審計組在開展內部控制審計時將置信區間設定為95%, 期望誤差界限為5%。為了獲取最為保守的樣本數量, 一般P值取為0.5。

這樣可得樣本數量為:N=369。為保守起見, 建議審計組將樣本數量定為400個。

三、構建內控水平量化評價模型

(一) 傳統內控審計介紹

在傳統的內控審計中, 雖然評價報告指出了控制缺陷和改進措施, 但未通過量化方法對企業內控水平做出總體評價, 也未對測試的各業務活動的內控水平做出量化評價。

(二) 構建風險內控量化評價模型

為彌補上述內部控制評價過程的不足, 筆者設計了量化評價模型, 用于量化評價被審計單位單項業務活動內部控制水平以及總體內部控制水平。以使內控評價報告使用者直觀了解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薄弱點。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 我們就應該設計一套評價域, 使各被評價業務活動能夠在統一的維度空間中進行比較。

通過綜合考慮, 筆者在設計風險內控量化評價模型時, 選擇了樣本缺陷率 (存在重要缺陷的樣本數量/測試樣本總量) 和樣本金額缺陷率 (缺陷樣本涉及的金額/測試樣本總金額) 兩個維度作為衡量內部控制水平的標準。通過以樣本缺陷率為橫坐標, 樣本金額缺陷率為縱坐標, 在二維數軸圖中對缺陷樣本進行定位以方便給出缺陷樣本評價得分。

由此, 筆者設計了以下公式用以及時業務流程內控水平得分:

被評價流程內控得分:

四、內部控制量化評價實施路徑

(一) 實施內部控制量化評價的流程

為了在內控評價審計工作中順利使用量化評價模型, 構建一套比較完善的審計工作流程是十分必要的。為此, 筆者構建了如下實施路徑: (見圖1) 。

在開展量化評價審計工作時, 審計人員應重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主要包括:

(1) 確定評價范圍:通過查閱歷次內控審計報告確定本次內控評價審計范圍, 重點挑選評價得分較低的業務流程和與被評價單位主營業務關聯緊密的業務流程。

(2) 確定評價模型參數:確定模型參數, 開展測試, 盡量確保歷次內控評價參數的一致性, 以確保評價結果的可比性。

(3) 對缺陷的處理方式:針對設計缺陷, 應直接作為重大問題進行披露, 無須再進入實質測試階段。針對重大執行缺陷 (量化評價得分較低) 也應作為重大問題進行披露。對于一般性缺陷則可要求被評價單位進行整改。

(4) 做好評價工作的持續性:審計人員在進行內控評價時, 應通過量化得分的方法重點關注歷次評價中披露的重大問題的整改情況, 以此來評價企業對風險的控制是否得到改善。

(二) 內部量化評價應用實例

為了驗證內控評價量化模型, 在審計工作中, 筆者對該企業的工程管理內部控制開展評價, 選擇了工程招投標管理、結算管理等流程進行了量化評價。

(1) 選定評價模型的參數并實施評價。筆者對參數選定, 確定樣本數量為400個, 得到以下評價表: (見表1)

(2) 根據結果繪制缺陷評價圖。之后, 筆者按風險內控量化評價模型的方法, 結合 (表一) 繪制了內控缺陷評價圖:

(3) 計算被評價業務流程的評價得分。結合上圖和量化評價模型中給出的公式 (3) , 就可以得出該電網企業被評價業務流程的評價得分:

招投標管理:0.67

工程結算管理:0.95

工程合同管理:0.69

工程建設管理:0.67

廢舊物資管理:0.95

稅務管理:1

資產管理:1

這樣, 我們可以很容易得出以下結論:被評價單位在資產管理和稅務管理方面內部控制做得較好;在招投標管理和工程建設管理方面的內部控制還有待加強。

這就為以后審計工作或內部控制評價工作提供了目標和比較參照點。

(4) 計算綜合得分。為了方便評價結論可以做橫向 (業內其他企業) 和縱向 (其他歷史時期) 比較, 此外也為了增加評價結果的區分度以及評價結果與企業管理目標的契合程度, 筆者采用變權理論的相關思想計算綜合得分。

量化評價是為了促進企業提升管理, 彌補薄弱環節, 達成戰略目標。因此, 對各評價業務流程配置的權重既要體現激勵性也要體現懲罰性, 因此選用如下局部變權狀態向量:

其中α為懲罰水平, β為及格水平, γ為激勵水平, C為調整水平, xj為第j個被評價流程的得分。

當評價得分低于α則懲罰程度最大;當評價得分在α與β之間則隨著評價的分增加, 懲罰程度降低;當評價得分在β與γ之間, 則即不懲罰也不激勵, 當評價得分在γ與1之間, 則隨著評價得分增加激勵程度增加。C越小, 則懲罰與激勵程度就越大。

根據被評價電網企業的實際情況, 筆者取定α, β, C, γ分別為0.2, 0.6, 0.2, 0.9。從為得到局部狀態變權向量為:

確定各評價業務流程的常權向量為:0.1, 0.2, 0.05, 0.2, 0.2, 0.1, 0.15。

通過公式 (一) 計算得到被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綜合得分為:0.938分。

這樣我們為該電網企業確定了一個量化得分, 一方面方便對該電網企業內控情況進行考核, 另一方面也方便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

五、發展方向—量化評價工作信息化

(一) 按需定制評價任務

審計人員可以根據需要選擇評價的業務流程和指標, 選定模型參數和評價期間, 使量化評價工作滿足審計目標, 符合企業戰略。

(二) 節省人力資源, 實現大數據分析

充分利用計算機的計算能力, 在后臺使用諸如python, R等大數據分析語言, 對業務數據庫的大量數據進行處理, 方便審計人員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 發現薄弱環節。

(三) 實現量化評價工作的持續性

運用信息化系統, 可以在后臺持續進行量化評估工作。通過持續的量化評估, 獲得大量的結論性數據。為內部審計人員分析企業內部控制水平和漏洞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摘要:本文結合抽樣審計和變權理論的相關思想, 設計了一套可以對企業風險控制水平進行總體量化評價的方法。并且就如何將該方法與信息系統進行整合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內控水平量化評價模型,抽樣審計,變權理

參考文獻

[1] 金爽.基于變權理論的電力工程建設項目代建工作的后評價[J].華東電力, 2010 (2) .

[3] 田桂申.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在電網企業的實施路徑與實踐應用[J].中國內部審計2016 (4) .

上一篇:審計畢業論文下一篇:審計執法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