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教育教研論文范文

2023-03-18

教育教研論文范文第1篇

一、建立校本教研工作管理制度

成立以教研組長和骨干教師為主要成員的校本教研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教研工作的宏觀管理;設置教研工作業務指導小組,負責指導各教研組開展活動,并進行督促檢查;下設若干教研小組細化活動,力求教研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堅持以教研促教學,以教研優化教學。

二、實行教師聽課評課制度

各教研組定期組織教師聽課評課,鼓勵教師多聽“隨堂課”。要求教師作聽課詳實記錄、提出教學意見和建議。通過細化此環節使校本教研真正落到實處。

(一)直面課堂教學實踐,實現層次差異發展

我們讓校本教研直面課堂教學實踐,從而促使課堂教學研究深入進行。我們非常重視同伴互助,關注教師的層次和差異發展,為教師的互動合作交流搭建平臺,讓教師在尊重中交流,在虛心中接納,在碰撞中領悟,在互補共生中成長,在互動合作中共同發展,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從“組內一堂課”到“同上一堂課”再到“共磨一堂課”系列活動

我們經過實踐,通過開展一人上課,眾人研討(組內一堂課)、多人上課,博采眾長(同上一堂課)和群體對話,共磨精品(共磨一堂課)的系列活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2.課堂教學評析活動

課堂教學評析活動是圍繞課題組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的,它是把先進的教育觀念轉化為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極其有效的辦法。在此活動中,我們始終堅持“人人參與,常態進行,就事論理,重在反思與改進”四個原則,把反思作為活動的關鍵環節。具體措施是課題組教師圍繞研究的課題上研究課→反思 →案例分析→總結→形成分析報告。使教育科研工作與課堂教學過程在基本思想與操作程序上達到一致。把教學現象作為研究對象,強調科研過程的規范性與日常教學過程優化的緊密結合。

三、實行教育教學交流制度

學校通過開展周前備課、組長簽字,試講、青年教師公開課、名師骨干教師示范課、部分單元研究課、全員賽課、組織教育活動、校本培訓等途徑和形式,通過多媒體,電化教學等方式,交流教育教學心得,研討創新教材教法、總結教育教學及教師培訓的工作經驗。特別要求同學科教師的交流。每學期要求每個教師至少設計一堂多媒體課進行交流展示。同時,學校還組織教師到其他學校聽課、參觀、考察等,了解其他學校教育教學、課程改革、教研工作、校本培訓等情況,相互交流工作經驗、共享教育資源、分享教育成果、共同探討教育問題。做到了互利共贏,有力地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建立課題研究制度

學校積極開展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制訂了中長期課題研究計劃,圍繞學科教材教法、課程實施、學生成長、班隊管理、教師教育、學校管理等方面進行研討,不斷創新課題研究的內容、方法與措施,完善課題研究的資料,總結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優秀教案或活動設計、課題研究報告等,逐步形成學校課改實驗研究特色。

五、實行教師外出培訓匯報制度

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觀念,解放思想,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學校盡最大努力為教師創造外出參觀學習的機會,外出參加培訓的教師返校后要及時通過上匯報課、會議傳達、組織教師培訓、傳閱學習資料、展示學習活動成果等方式向廣大教師傳遞培訓的最新信息,進行交流探討。

六、實行教育教學評估制度

各年級組教研組定期或不定期通過組織學生及其家長評議、教師互評、學科教學測評、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競賽等方式,并結合平時的各種檢查記錄、學科考試考核、班級評比等情況,開展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評估活動,及時總結經驗,鞏固成果,發現問題,制定改進措施,不斷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七、實行指導青年教師制度

學校組織教師“結對子”,由高級職稱教師、學科帶頭人、名師骨干教師負責指導1~2名青年教師,開展長期的聽課、匯報、交流與指導活動,并作好指導活動記錄和青年教師成長記錄,充分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和優秀教師的引領作用,不斷提高廣大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促進其專業成長?,F在我校已經有五名教師被評漢中市名師。

八、強化校本教研考勤考核制度

所有教師都必須按時參加各種教研及培訓活動,不得遲到、早退、缺席,因特殊情況不能參加的須按學校規定的程序履行請假手續(公差除外)。教研組嚴格考勤,學校對無故不參加教研活動的,將按曠工處理。同時學校隨時檢查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情況,進行考核評比,加大督促力度。

九、完善校本教研檔案制度

教研組的教研工作計劃、總結、活動記錄、考勤考核記錄,教師的聽課記錄、公開課教案、調研記錄及總結材料、論文及其他作品,學校的課題研究記錄材料、研究報告,指導青年教師的記錄材料,教師教育教學評估材料等檔案資料都要求及時整理、保存。作為評優,晉級的重要依據。

十、實行教研工作獎懲制度

對教研工作有突出貢獻、教研成果顯著以及指導青年教師成績突出的教師,學校進行表彰和獎勵,同時還把教研工作成績作為教師評優、晉職的條件之一。對不參加教研活動、拒絕完成教研任務的教師,視其情況,在年終獎勵、年度評優等方面給予限制或懲罰,確保校本教研工作健康有序地開展。

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關注的是教師個體的專業成長,關注的是學校整體的可持續發展,只要我們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以科學的態度研究問題,以人文的精神解決問題,那么,在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不斷探索與實踐當中,必將摸索出更多的符合教師與學校發展需求的途徑,必將取得豐碩的成果。

教育教研論文范文第2篇

學校教育哲學作為學?;顒拥撵`魂,是學校行為的先導,它支配著學校的規章制度、組織結構、戰略決策等等,學校運行的每一個環節和層次無不滲透著本校的學校教育哲學。學校教育哲學變革是為了適應學校內外環境的變化和發展,實現學校內部的動態平衡,從而達到學校發展的目的。然而,學校的教育哲學變革往往會受到來自許多方面的阻力和影響,使變革的速度和質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擾。美國管理學大師彼得·圣吉(Peter Senge)在其著作《變革之舞》中指出,所謂變革就是促進變革的成長因素和阻礙變革的抑制因素之間的互動關系,不弄清這種變革過程中阻力的來源、性質和力度的變革是一種盲目的變革[1]。因此,要成功地實現學校教育哲學的變革,必須對變革過程中的阻力和形成原因作必要的探討,進而提出相應的消解策略。

一、 學校教育哲學變革

1.學校教育哲學的內涵

學校教育哲學(school philosophy)是一個舶來品,它不是一種學科意義上的教育哲學,而屬于一種觀念層次上的教育哲學。我國教育哲學研究者鐘祖榮指出,教育哲學有四種存在形態:作為一個學科門類加以研究的學問;作為培養和培訓教育工作者加以講授的學科;存在于各種教育制度、教育運動、教育體制、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等背后的教育觀念和方法論;存在于教育者、公眾頭腦中并且支配他們的教育行為的教育觀念[2]。在以上四種存在形態中,前兩種形態比較系統、規范,是專業的教育哲學,后兩種則存在于教育者和公眾的頭腦之中,它不一定是系統的,也不一定經過邏輯論證,是觀念形態的教育哲學。我國學者陳建華認為,學校教育哲學指的是一所學校信奉的教育理念,它是學校共同體成員的教育信奉,主要體現為學校的使命、愿景和育人目標,其中育人目標是核心,即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是學校教育哲學的核心問題[3]。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認為,相較于尋求一種概念的科學界定,我們更應該把握學校教育哲學的內涵,所謂學校教育哲學, 其根本的要義是學校有什么樣的教育理想,有怎樣的人才規格追求,歸根結底是學校要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4]。學校教育哲學不同于辦學理念,它是帶有認識論和方法論意義的教育理念,能幫助學校確立正確的辦學理念;學校教育哲學又不同于哲學及教育哲學,它直接面對學校問題,具有明確的指導作用,而且針對性強。我們認為,學校教育哲學是指導學校經營管理的最高層次的思考模式,是處理學校矛盾的價值觀及方法論,是學校文化最本質的概括,它蘊藏在辦學理念、學校制度、管理方式、教育教學方法之中。一般而言,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學,學校教育哲學也有先進和落后之分,它通常借助簡潔而富有哲理的語言形式加以概括,并常常借助校歌、校訓、?;盏刃问郊右孕蜗蟮乇磉_。西方國家的許多中小學校長認為,學校教育哲學是學校辦學的靈魂與核心,這一點已成為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共識。1991年,英國科學和教育部頒發了《學校發展規劃實踐指南》,指出學校教育哲學在學校管理中具有滲透性的指導價值,制定學校發展規劃最重要的是確立一所學校的教育哲學。我國已有一些學校明確提出了自己的教育哲學。始建于1907年的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是江蘇省首批四星級學校。1997年錫山中學把自己的教育哲學概括為“培養站直了的現代中國人”?!罢局绷说默F代中國人”可以具體化為下列這些品質:自信心、民族性、創新、現代化、健康、堅毅。

2.學校教育哲學的特點

學校教育哲學的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理想性。也就是說,學校教育哲學要體現“發展”的要求。學校教育哲學總包含著學校發展和學生發展的目標性內容,反映著辦學者的理想追求。因此,學校教育哲學的變革應從學校長期發展的需要出發,立足學校原有的基礎,面向學校發展的未來,設計明確、可行而有效的發展目標和實施方案。其二,實踐性。盡管學校教育哲學具有一定的理想性,但也必須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學校教育哲學所確立的發展思路、價值追求應是學校經過一定的努力能夠實現的。學校教育哲學要求規劃的內容切實可行,并在實施中不斷修正和完善,從而有效地提高學校的教育效能。其三,特色性。由于辦學環境、辦學經驗等諸多方面的差異,不同學校的教育哲學往往有所差異。這種具有特色性的學校教育哲學,立足學校實際,繼承學校的優良辦學傳統,體現了時代精神的要求,并反映了校長獨特的辦學經驗與理想追求。其四,系統性。學校教育哲學一般都包括學校目標、學校核心價值觀、學校愿景等幾個基本要素?!皩W校核心價值觀”是學校教育哲學要素的核心,其他要素都是在這個核心要素之下的“衍生物”。

3.學校教育哲學的作用

學校教育哲學對學校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第一,學校教育哲學具有定向的作用。學校教育哲學是關系到學校長期發展的重大問題,它一經確立就指明了學校的工作方向和奮斗目標。學校教育哲學引導學校從整體上把握辦學活動,并引導學校確立起辦學理想及辦學的基本信念,從而使學校辦學活動成為在理想和信念指導下的自覺活動。學校教育哲學對學校政策制定、教育內容的選擇、教學手段的應用也具有支配和調控作用。第二,學校教育哲學具有動力作用。學校發展過程是一個不斷克服內在矛盾和外在矛盾的長期過程,是學校各方面不斷成長的過程。有沒有強大的內在動力直接決定了學校的發展水平,學校教育哲學以其強大的理想力量,引導學校在發展道路上不斷前行。第三,學校教育哲學具有升華作用。也就是說,學校教育哲學是對學校文化結構的再創造過程,系統回答了“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我為什么要到那里去”、“我如何才可以到那里去”等哲學思考。

二、 學校教育哲學變革的阻力

1.個體障礙

(1)習慣性方面的阻力。學校成員長期處在一個特定的學校環境中從事某種特定的工作,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對這種環境和工作的認同感,形成關于環境和工作的一套較為固定的看法和做法,即習慣性。這種習慣性逐步沉淀在他們的意識深層,就會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影響甚至支配他們的心理活動和行為。除非學校環境發生顯著的變化,否則他們總是按照自己的習慣對外部刺激做出反應。當學校教育哲學試圖改變學校成員某種習慣性的時候,就會給他們帶來強烈的感情震蕩,從而招致他們下意識的抵制態度。

(2)對未知的疑慮。學校教育哲學變革意味著改變業已形成的習慣,使學校從現有的穩定狀態走向不穩定狀態,從確定性走向不確定性。同時,這種變革對于學校成員的生活和工作的影響也是無法確定的。這就意味著學校中的成員對變革的前景難以作出精確的描述和肯定的判斷,因此,學校成員很容易對變革產生消極的觀望心態,他們不敢去冒險。

(3)心理抵御。有心理抵御的學校成員大多喜歡安定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他們對這種環境已經形成了認同感,并希望這種生活和工作環境不要發生意外。而學校教育哲學變革將可能改變這些因素,這使那些有心理抵御的學校成員在心理上有不適感,從而產生抵制情緒。

2.組織障礙

(1)結構慣性。學校的慣性思維是指在長期的運作中,學校形成的對一定事物的習慣性反應。學校的慣性思維可以幫助學校穩定現狀,但對于學校的進一步發展卻會產生阻礙。同時,學校結構慣性和固有的機制在學校面臨變革時,也會充當起維持現狀穩定而成為學校變革的反作用力。

(2)變革資源方面的阻力。學校教育哲學的變革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果成本投資大于收效時,變革就難以繼續進行。成本投資主要是指:所需的變革時間;變革中所造成的各種損失;所需用的財政經費。美國利特爾咨詢公司曾提出一個公式:C=(abd)>X。公式中C是指變革,a指對現狀的不滿程度,b指變革后可能到達情況的概率,d指現實的起步措施,X指變革所花費的成本[5]。這一公式說明,是否進行學校教育哲學變革還取決于需要變革的各種因素的乘積要大于變革所花費的成本,否則進行學校教育哲學變革就得不償失。

(3)變革的不確定性。心理學研究表明,不確定性因素將會使人產生緊張和憂慮。變革本質上是一種創新,學校教育哲學變革將給學校帶來新觀念、新環境、新行為。這些方面總會引起學校成員產生程度不同的不安全感,從而對變革持一定的觀望和保留態度。當學校成員不清楚為什么要進行變革、如何進行變革,以及變革是否會影響到自己的利益等問題時,必然會引發對變革的憂慮和不確定感,從而對變革產生排斥。

3.文化障礙

(1)文化惰性。與結構上的惰性完全不同,并且比這種惰性意義更為廣泛的,是伴隨學校成長而來的文化惰性。一個學校的過去越是成功,就越會助長文化的惰性和學校的自滿。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學校的這種文化是它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并提供了一種可以有效控制和協調學校成員的方式。然而面臨變革,這種曾經促進學校成功的文化就會迅速成為學校教育哲學變革的主要障礙。

(2)文化維模。文化維模功能是指某種文化對外來文化的選擇和自我保護作用。當外來文化有利于原有的學校教育哲學時,便容易被接受,并作為一種新的文化營養為原有學校教育哲學吸收,而如果外來文化對原有學校教育哲學有破壞作用時,維模功能就會起到“守門人”的作用,拒絕外來文化的侵入。學校教育哲學的變革必然要對原有的教育哲學產生一種建設性的破壞作用,而原有學校教育哲學也會通過各種可能的途徑進行自我保護,從而抵制學校教育哲學的變革。

學校教育哲學變革的阻力可能是公開和直接的,也可能是潛在和滯后的。學校管理者對于公開和直接的阻力最容易處理,他們能很快地認識到并制定出相應的對策。而潛在和滯后的阻力將給變革者帶來很大的挑戰,這是因為潛在和滯后的阻力具有隱蔽性、累積性和遲發性的特點,有可能最終成為造成變革失敗的因素。所以,學校管理者在分析學校教育哲學變革的阻力時,要善于發覺潛在和滯后的阻力。

三、 學校教育哲學變革阻力的消解策略

1.組建強有力的領導團隊

學校教育哲學變革的成功需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領導團體,該團體要明確教育哲學變革的意義,辨識變革過程中的難點,并設計具體的解決辦法。校長在該團體中往往起著關鍵作用,他的教育哲學是學校教育哲學的主要成分,這是因為,一所學校的教育哲學往往反映了校長的教育理論水平、教育事業追求、辦學思想、教育良知甚至教育信念。學校教育哲學關系到學校的發展,確立科學而合理的教育哲學,需要經過廣泛的調查研究、科學的分析論證,以及多方面人員的參與。盡管許多學校的教育哲學由校長首先提出,但校長個人的教育理解不應直接確定為學校教育哲學。校長提出的學校教育哲學必須在校內征求廣大教師的意見,達成共識,并組織由教育行政部門領導、教育專家、社區代表和學生家長等人員參與的論證會。同時,學校也應該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以保證學校教育哲學變革有多元主體的參與。

2.運用立場分析法,消解變革阻力

學校教育哲學變革是一種復雜的博弈過程,它需要在各種動力和阻力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漸進實現目標。變革的方案必須充分考慮到內在的阻力和風險,不僅要把阻力的大小作為確定學校教育哲學變革目標的依據之一,而且要把阻力作為評估變革方案現實可行性的一個重要因素。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勒溫的“立場分析法”為克服學校教育哲學變革阻力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思路。其要點是將組織中支持變革與反對變革的所有因素采用圖示法進行排隊,比較其強弱,然后采取措施。他認為,對于任何一項變革,都存在著動力與阻力兩種對抗力量,前者可以發動并維持變革,后者則阻止變革的發生。當兩種力量處于均衡狀態時,組織保持原狀;當動力大于阻力時,變革發生并向前發展;阻力大于動力時,變革受到阻礙,甚至有可能倒退。因此,學校在進行教育哲學變革過程中,可利用立場分析法對那些影響教育哲學變革的各種力量進行分析,比較雙方力量的強弱,根據變革的需要和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克服措施。這就要求學校領導者經常分析環境以及動力、阻力的強弱,分清哪些因素是可以改變的,哪些因素是不能變動的,不要把過多力量耗費于無法控制的那些因素上,而應將精力集中于可以改變的因素。

3.正確運用學校動力,消除對變革的抵制心理

學校教育哲學變革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能等到外部環境以及各種條件都具備了再進行這種變革。事實上,學校教育哲學變革過程本身就充滿了變革所需要的資源和力量。首先,學校領導和其他學校成員要形成對變革的共同認識,認清學校教育哲學變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學校內形成要求變革的強大力量,促使他們自覺去變革。其次,培養對學校教育哲學變革的強烈歸屬感。學校領導要通過多種形式在學校中形成“變革是我們自己的事,我們每個人都是變革中的一分子”的歸屬感,使“要我改”變成“我要改”。第三,利用學校中良好的制度對抵制變革的個別成員施加一定的壓力,使他們遵從學校的變革方案,但是要避免采取強硬措施,以免引來更強烈的抵制。

4.統籌規劃,配套實施

學校教育哲學變革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涉及學校組織的方方面面,它不但使學校文化體系變得規整,而且直接同學校戰略目標、學校結構、規章制度、辦學思想等方面有機融合,從而使學校文化的實踐應用變得更具操作性。因此,學校管理者要統籌規劃、精心組織,應同學校的制度文化建設、物質環境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配套進行,不能單兵突進。在具體的學校教育哲學變革方案設計中,學校管理者要讓廣大學校成員參與進來以獲得他們的理解和認同。在學校教育哲學變革過程中,只有把學校領導和學校成員的聰明才智激發出來,才能朝著預定的目標順利地實現學校教育哲學變革。

參考文獻

[1] 李春玲,肖遠軍.學習型學校變革中的阻力及其化解. 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7).

[2] 鐘祖榮.基礎教育哲學引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

[3] 陳建華.學校應該有自己的教育哲學追求.教育科學研究,2007(1).

[4] 楊梅.教育哲學照亮學校課程開發的航程——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本課程開發側記.江蘇教育,2007(Z1).

[5] 孫彤,李悅.現代學校學.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89.(責任編輯付一靜)

教育教研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研究游戲教育在幼兒教育活動中創新有關的內容,在提高游戲教育發展的深度和廣度的基礎上,為幼兒游戲教育更廣泛的應用提供了保證。

關鍵詞:游戲;教育;幼兒;活動;策略

游戲教育的發展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實踐和理論研究,依托于幼兒教育活動的發展,在幼兒身心和智力發展上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且游戲活動形式多樣,能夠為幼兒營造的多元化的游戲教育,增強幼兒的感知力和學習能力。本文研究游戲教育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的創新策略,意在突破幼兒教育的局限性,提高幼兒教育的創新能力。

1.提高幼兒游戲教育的深度

提高幼兒游戲教育的深度,對游戲進行有質量的加工,不僅可以更好的服務于幼兒教育活動,同時可以對幼兒游戲教育創新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幼兒通過教育活動培養自身的素質,包括智力素質和心理素質、體能素質等。

如通過父母與教師的配合,將實物圖片游戲作為幼兒教育活動的載體,與幼兒進行識字游戲和識物游戲,向幼兒展示車、山、水、樹木等圖片,指著圖片告訴幼兒這是車,車有4個輪子,有紅色、白色、黑色的車,車可以在馬路上奔跑,會發出滴滴的響聲。通過對車的細致描述,讓幼兒對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從而鍛煉幼兒的語言、理解和識物的能力。在幼兒反復學習了解后,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協調能力獲得了進一步發展。另外,幼兒教師可以合理設置故事情節,讓幼兒模擬汽車在馬路上奔跑的狀態,并結合幼兒的心理發展特征,向幼兒展示童話中的白馬王子開著小汽車來接白雪公主的故事,以引起幼兒足夠的重視,讓幼兒教育活動可以在游戲教育中全面的發展。

因此,提高游戲教育活動的深度,不僅可以更全面的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同時可以增強幼兒接受教育的興趣,為幼兒營造更加安全可靠,充滿樂趣的教育活動氛圍,促進幼兒積極健康的成長。

2.增強感官游戲教育

幼兒的感官比較敏感,比較容易被幼兒所接受,尤其是視覺和聽覺感官的發展速度較快,對游戲活動的感知力較強。幼兒教師充分利用幼兒的這一特點,開展具有極強感官性的游戲教育,讓幼兒接受感官上的強烈刺激,是對幼兒教育活動的進一步創新與發展。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幼兒教育活動中各種游戲動畫、游戲音樂以及動作的發展更加全面,在精心設計的游戲教育中,幼兒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播放音樂動畫、游戲圖畫,可以達到較高的教學教學效果。例如,“弟子規”的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通過游戲動畫的方式,將“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的內容生情并茂的展示到幼兒眼前,讓幼兒通過眼睛、耳朵感受教學活動,同時刺激幼兒想象思維的發展,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愉快學習記憶的能力。也就是說游戲教育活動涉及的范圍廣泛,對幼兒教育活動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尤其是音樂、繪畫等幼兒特長教育的發展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幼兒在多重感官的感知下,學會應用感知力感受游戲,并在游戲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多種能力。

因此,增強感官游戲教育,是對游戲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創新與發展,更會對幼兒自身的綜合素質以及能力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3.游戲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思維

幼兒教育活動的發展需要結合德育教育的思路,在對幼兒進行素質和能力教育的同時,需要借助于游戲教育活動的形式,全面提高幼兒教育的效果,充分發揮幼兒游戲教育的作用,才能全面提升幼兒教育效果。

游戲化教學模式讓幼兒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體驗性提高,游戲教育的目標更加明確,為幼兒教師在游戲教育中如何恰當好處的引入道德教育內容方法提供了指導思路。絕大多數的幼兒都乘坐過公交車,幼兒選擇公交車這一教學情境,容易引起幼兒的共鳴,且幼兒在公交車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老人、媽媽、爸爸、司機等,讓幼兒輪流扮演,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幼兒將老人等人物的形態、語言表達的淋淋盡致。幼兒在這一游戲教育中不僅獲得了樂趣,同時對乘公交車這一行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學會了尊老愛幼、孝順父母等品德,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通過游戲化教育,讓幼兒建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德育發展路徑,對幼兒今后人格素養的發展起著很好的啟發引導作用。

所以,游戲教育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的廣泛應用,不僅可以全面提升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同時為幼兒德育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參考思路,進一步豐富了教師對幼兒德育教育經驗。

總而言之,游戲教育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的創新發展,可以提高游戲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且能夠為幼兒教育活動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游戲教育的多元化進步,為幼兒教育活動中創新應用游戲展開具體的教學指明了方向。

參考文獻

[1]王培玲.妙用游戲教學,實現音樂啟蒙—淺談通過游戲給幼兒音樂啟蒙的教育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19(18):57

[2]邊夢清.簡論美育視角下的游戲精神培養—以幼兒美術教育為例[J].大觀(論壇),2019(05):206-207

[3]朱雪瑩.完善自主游戲布局,促進幼兒積極參與—STEM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學前自主游戲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18):160

[4]王毅蕓.環保滲透綠色優先—談游戲中的幼兒環保教育[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9(04):157

[5]李夢竹.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教育—淺析室外游戲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J].試題與研究,2019(11):97

教育教研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幼兒舞蹈教育對孩子的身體機能、性格、品格的培養非常重要,舞蹈教育可以使孩子的身體運動得到鍛煉,可以使幼兒的性格和品德進行陶冶,還可以培養幼兒觀察事物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記憶力、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關鍵詞: 幼兒舞蹈;幼兒教育;身體機能

一、幼兒舞蹈有利于孩子身體機能的培養

幼兒舞蹈最重要的表現形式是動作,通過幼兒的舞蹈動作,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的態度、情感等。幼兒舞蹈是結合孩子的身體和心理特點創作而成的。孩子經常參與這種舞蹈課程的訓練不僅對于增強他們的體力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還有利于孩子的肌肉、骨骼神經系統等身體機能的發育。舞蹈訓練可以加快新陳代謝促進孩子的肌肉發育,舞蹈訓練還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各關節之間的協調性。從小學習舞蹈,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孩子的呼吸會自然而然地加快,心臟跳躍的速度也會加快,同時腸胃的運動也會加快,在這個系統中還有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共同發揮作用。

幼兒階段,孩子的神經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大腦皮層對于刺激的反應也不是規律性的,一般規律是興奮是大多數的,這就表現出孩子非常好動,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肢體不能協調發展,這樣的具體表現是犯困。針對于這些身體機能的變化,幼兒舞蹈多能相應地發揮作用,同時還能對孩子的神經系統起到保護作用。

幼兒舞蹈是建立在心理和生理之上而創造出來的,它是根據人體的肢體比如說頭、肩、手、腳、胸、跨等的相互配合而排練出來的,對于舞蹈中的動作對肢體的訓練經過專家的鑒定都是安全的,都是有幫助的。由于幼兒時期孩子各方面的發育還不夠完善,如果鍛煉不到位或者訓練不夠,就會出現肌肉無力、動作失去協調等不利于身心發展的現象。

從以上的論證可以看出:幼兒的舞蹈對于發展幼兒的機能健康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同時舞蹈還可以培養幼兒肢體的節奏感和協調感。

二、幼兒舞蹈有利于孩子性格和品德的培養

性格的形成不是一時的,當然,也不是與生俱來的。人的性格是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慢慢塑造而成的。性格的形成過程受到社會各方面的影響,雖然,先天因素、生理條件、神經系統等于性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這些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由于人們對于幼兒舞蹈的重視,現在幼兒園都在開展豐富多彩的舞蹈教育,通過讓孩子感受音樂來促進他們身體的運動,同時使他們在輕松、愉悅、活潑、大方的環境中成長,培養他們的性格,在他們品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幼兒舞蹈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舞蹈中,孩子們可以通過舞蹈動作來表現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有利于孩子活潑、大方、熱情、開朗的性格的培養。

三、幼兒舞蹈有利于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舞蹈教學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學習方式是模仿,運營這種方式可以完整地保留舞蹈的全套動作,對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非常有幫助。在這個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不斷地訓練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和對于舞蹈的表現能力。同時,不得不說的是,幼兒舞蹈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幼兒學習舞蹈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學習、排練和表演這幾個階段。在這整個過程中,孩子可以欣賞到優美的舞姿、絢麗的景象和美麗的服裝,這樣的一切都能夠引起孩子足夠的興趣,把孩子的視覺和聽覺很好地聯系在一起,在他們領略藝術的熏陶的同時又能夠培養他們協調生活的能力。

表現力對于孩子來說是他們的本能,孩子的表現欲望不亞于成年人。孩子希望通過自己的表演來給親人、朋友和認識的人展示自己那點僅有的才華。

四、幼兒舞蹈有利于孩子智力的發展,有利于孩子智育的培養

幼兒舞蹈的表現形式我們知道是多種多樣的,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幼兒通過進行觀摩、排練、表演等過程,是自己的想象力、記憶力和觀察力等各個方面得到了鍛煉,同時還可以培養孩子對于音樂的欣賞力和感受力。比如說:讓孩子學習舞蹈動作“馬跑”的時候,在剛剛接觸這一個過程的時候,老師會一遍一遍給學生示范,學生在學習過程想象到自己的身上,想到自己做這個動作的情況,然后自己不斷地鍛煉,從基本的開始做起,在基礎之上不斷地發揮,不斷地去創新動作,這樣來使自己的智力得到發展。

五、幼兒舞蹈有利于孩子形體和氣質的培養,有利于孩子體育的培養

人體動態造型美的精華是舞蹈,舞蹈可以增強孩子的食欲,促進孩子消化系統的功能,有利于促進孩子骨骼、身心等的發育。駝背等不良習慣可以利用舞蹈的訓練來糾正。從觀看孩子的外形就可以知道這個孩子是否接受過舞蹈教育,因為經過舞蹈訓練的孩子舉止都非常的端莊和大方。有這樣的優點,孩子的自我感覺就會非常好,這樣在日常的生活過程中,就會表現得非常陽光,充滿自信和朝氣,為他們以后的為人處世做準備。根據調查分析,擁有良好的形體的孩子,生活總是樂觀的,身體中透露出一種非同尋常的氣質,這樣的人在哪都可以成為焦點,大家都愿意和這種人交流。

六、幼兒舞蹈有利于幫助孩子創造美,有利于孩子美育的培養

教育最終的目標是將受教育者的知識轉化成一種處理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勞動的成果,這種成果也可以說是一種創造。只不過他們表現的方式是通過舞蹈動作,這樣的舞蹈貼近生活,這樣的舞蹈更符合實際。這樣的舞蹈可以使孩子們對日常的生活充滿了期待,比如說,用舞蹈動作表現孩子在幼兒園里打掃衛生;用舞蹈表現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做好人好事;用舞蹈動作去表現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些都是現實生活運用舞蹈來展現,這就是發現美的過程,這就是優秀品格的培養。幼兒舞蹈通過自己的特點去培養孩子對于美的創造,去完善自己。

總之,舞蹈教育有利于孩子神經系統的發育,同時,還可以促進幼兒骨骼肌肉的身體機能發展。舞蹈教育對孩子的審美力、認知力、想象力等方面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所以舞蹈教育是發展幼兒德智體的重點。對幼兒的身心全面發展和諧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教育教研論文范文第5篇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親愛的李老師,我們想您了。

去年7月18日,您向著魂牽夢繞的孩子們和朝思暮想的學校深情一瞥,就離我們而去了。在沒有您主持的第四屆全國情境教育研修與推廣活動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共同追思,述說心愿:您播撒的種子花開四季、甜果累累,您思想的光輝堅定執著、溫暖而有力量。

今年8月,我們以《江蘇教育》??罱ㄒ粋€與您對話的平臺。我們聽到您的聲音了:“我雖然是一個小學教師,卻心存高遠之志,我們不能反復地去論證別人已經做過的東西,要有我們中國自己的東西。教育要走自己的路,就必須從中國經典的文化中去尋根?!?/p>

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您和您的團隊歷經40多年的教育實驗,從小學作文“提早起步,提高起點”,課堂學習與生活連接,通過想象力培養兒童的創造性、發現兒童學習的秘密,到構建兒童情境學習范式,開創讓兒童快樂學習、獲得全面發展的有效路徑;從教學方法到教學主張,從教育模式到教育思想,逐步建構以情境為邏輯起點的情境教育學學科體系,逐漸形成以發生現象學和扎根理論為主要方法,以情境教學、情境課程和情境學習為經,以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為緯的具有原創和超越意義的情境教育學。正如吳康寧教授所言,您的情境教育探索不只含有“中國元素”,具有“中國特色”,而且含有“人類元素”,具有“世界意義”。

100多年來,中國教育工作者在孜孜以求,自覺自信地實踐探索和發展中國自己的現代教育學。陶行知、陳鶴琴、葉圣陶教育思想就是從江蘇教育這片熱土上走出來的中國特色教育學典型代表,他們共同的本質特征在于實踐性、創新性、民族性和大眾性。在您的旗幟下,我們需要繼續堅守文化自信和理論自覺,召喚更多有志者,放眼世界、博采眾長,實現與世界教育的交流融合和自身的特色發展。將中國經驗變成人類經驗的有機部分,實現由特殊性向普遍性的過渡,真正讓中國的民族的成為世界的人類的,實現教育學的本土化和科學化,建設起扎根中國大地、走向世界的李吉林情境教育學,這不僅是您的光榮與夢想,更是我國一代代教育學人、教育人共同追求、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

我們應該給歷史、給時代、給未來一個交代。

上一篇:教師育人論文下一篇:財政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